📖 ZKIZ Archives


零售打游擊小商戶肉搏大財團

2010-8-19  NM
包致金姪女摑警獲輕判,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林兆鑫可提前出獄,再加上政府出招壓樓市無料到,讓社會的怨氣,一下子爆發起來,仇富情緒可謂推至近年高峰。事實上,富者越富,皆因大眾的衣食住行也被大財團所壟斷也。買藥要去屈臣氏萬寧,揀電器是豐澤百老滙,購置日用品則是惠康百佳;但以下三家小商戶,卻在大財團威勢下出招反擊,埋身肉搏,打到對方有氣無定抖!開正連鎖店隔籬

位於油塘鯉魚門廣場的榮華藥房,放工時間逼滿來買日用品的街坊,對面鋪的萬寧形象鮮明,貨品排得企企理理,但人流稀疏,形成了強烈對比。結婚一年的羅小姐在榮華邊搜羅邊說:「結婚之前我都鍾意行屈臣氏萬寧,感覺整齊啲好好逛,但依家搬出來住要慳錢,開始識格價了!」另一位住在樓上公屋的黃小姐,這天帶同兩名女兒到來補充日用品,「我囡囡一個月要食四罐恩加健奶粉,藥房賣一百七十八蚊一罐,平萬寧十一蚊。我噚日仲發現,萬寧一樽花士令(凡士林)賣十七蚊,藥房賣八蚊,差成倍有多……(驚唔驚咁平係假貨?) 唔驚,做街坊生意賣假嘢實無得做嘅!」黃小姐頭頭是道說。

這間專在屋邨經營的榮華參茸中西藥房,有二十八間分店,是行內「隱世奇葩」。「我哋價錢永遠平過屈臣氏同萬寧,由普通牙膏價錢便宜兩三成,到維他命丸平一半,所以唔驚佢哋搶生意。」榮華老闆鄭朝平說。

日用品拉客

榮華開業近七十年,現由六名兄弟分掌各區藥房,多年來一直低調經營,從不接受訪問。堅持不願出鏡的老二鄭朝平透露,屋邨藥房完全無懼大企業財雄勢大:「唔單只唔驚佢哋,仲會特登喺佢哋附近開鋪,因為邊間平啲即時比較到,街坊心水好清,就連佢哋員工都過嚟買嘢,因為攞埋員工優惠都唔夠我哋平。我哋試過搬離萬寧屈臣氏,生意明顯下跌。」他說還會專揀約一千呎的大鋪,有足夠空間擺貨,選擇夠多可以與大集團正面「對撼」。

榮華貨品夠平,源於薄利多銷。藥品毛利不會定太高,一般一成左右,日用品更經常以成本價出售,純為保持客源,「我哋靠日用品拉客來買西藥賺錢,同財團樣樣都食水深的做法唔同。」除了定價低,入貨取得有競爭力的「靚價」亦是其成功關鍵,二十多間鋪雖然由兄弟各自管理,但遇大手入貨有折扣,他們會聯合大量採購,並放在中央倉,成本減低百分之五至十。

現時榮華三分之二的營業額都來自日用品,但利潤甚微,賺得多的還是要靠西藥。有藥房行家亦指出,現時只賣日用品及不需處方藥物的「藥行」,因為無肉食已買少見少;要賺錢一定要聘請藥劑師駐場,並申請成為能配藥的「藥房」。「有時我哋見附近嘅萬寧屈臣氏有信用卡折扣,都會叫埋親朋戚友掃貨,買來撼番佢哋!」鄭朝平認為藥房形象較親切和專業,亦是傳統保留至今的優勢,「啲客落嚟,乜太物太大家已叫慣咗,就連佢哋用開咩牌子配開咩藥都知道,感覺溫暖好多。」他又指,業內一個藥房「頭櫃」一般年資逾廿年,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意見,與連鎖個人用品店的「店員」始終有別。

萬寧屈臣氏反擊

萬寧及屈臣氏其實亦落力打造專業醫療形象。目前有逾三百間分店的萬寧,有「萬寧妹妹」的廣告狂攻,近年設立會員制度,向會員提供購物及積分優惠,並另外推出身體檢查、醫療保險等服務。 而和黃旗下屈臣氏則標榜擁有專業藥劑師團隊,並推出自家保健品牌。另外又與集團旗下家電店豐澤合作,推出憑指定消費額可在豐澤以折扣價購物等優惠,增加競爭力。

現經營大華西藥房的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許肇礎指,為力抗連鎖店,商會近年開始為會員「出頭」,向供應商爭取與大連鎖店相同的優惠、折扣,將貨價距離收窄,提升會員競爭力。

對此榮華老闆鄭朝平仍然無有怕。榮華初時以地區命名,如「元州藥房」、「葵芳藥房」等,至十多年前統一大部分店名為榮華,但由於分店散落各區,外人少有知其規模。事實這家族如禾稈冚珍珠,過去十多年他們的物業投資豐厚,近年曾以四、五千萬元購入土瓜灣、葵涌等工廈。鄭朝平說,現時競爭反而來自同行,自從領匯接手後商場無限藥房數目,令業內競爭加劇,而且租金已追上私人屋苑商場,榮華將來或會考慮循私人屋苑擴展。

電器試完先收錢

北角渣華道的基業影音電器,開業廿四載,並未被區內三間豐澤所威脅而淘汰;十五年前更小鋪換大鋪,多年來一日三車,每日平均送七、八十件貨,除了年初一至三,年中無休。老闆王勝東為區內福建人,十一歲入行,一做三十八年,從清潔、安裝、送貨到售貨,做學徒起家,到現時旗下已掌管十三名員工,並坐擁三個共萬呎大貨倉,除了附近的福建幫,就連瑪麗醫院、海洋公園宿舍及跑馬地印度廟都是熟客。印度廟內所有風扇、冷氣、電視、投影機皆由基業一手包辦,當中的冷氣機也有八十部,且剛才又來訂了電視機架。

熟客有後數

「我哋攞到嘅貨,大場都攞到,要突出就唯有靠服務。」王勝東說。他隨即順手拿來一本賬簿,裡面是整整數吋厚的大疊單據。那些並非普通收條,而是熟客「後數」未收錢的證明。原來這是沿襲王勝東舊老闆所創的先河,熟客落「柯打」後,上門送貨時不會即時收錢,待客人試完貨,才會第二次上門收錢。王謂這些數值最多一萬幾千,風險低無所謂,能方便客人之餘又能建立信譽,「舊老闆一直沿用,我也跟着做。」

提起舊老闆,王勝東便說:「佢做嗰時撞啱大陸開放政策,十幾年前就賺到幾代都用唔完,已經移民去加州喇。」臨走前,舊老闆仍不忘為他打通開設原廠戶口的路障。於原廠代理開戶是此行開業最重要的一環,沒原廠戶口,便沒行貨可賣,只能賣水貨或向拆家取貨。王憶述:「當年佢話做我擔保,哈哈,叫人收唔到數就來搵佢收!」王盡得其舊老闆擁有的原廠代理網絡,加上多年來對原廠給予的30日找數期一向守時,已深得原廠信任,原廠的周年晚宴和旅行,王老闆必是席上客,更與原廠其他客戶也熟落起來,遠至澳門也築起售貨網絡。

自設貨車一日收貨

王勝東還自資購置貨車和貨倉,他說:「自設貨車雖然皮費貴,但可以隨時遷就客人時間。」一般豐澤等大行,只有在特定日子及時間送貨,客人根本無得揀,王勝東坦言外判會便宜三成,但就要客人遷就,不夠靈活。只有夏天即冷氣機旺季時,兩部車不夠用,基業才會叫街車送貨。

除了兩部貨車,基業還有三個貨倉,先有千多呎的北角倉,然後是二千多呎柴灣倉,後來再添的是八千多呎的土瓜灣倉,貨倉容量大,入貨時便能取量以搏平價。因着有自家存貨和物流團隊,王謂:「日頭買貨,最快今晚可以收貨!」此外,自設貨倉亦方便了王勝東穩定貨源,上年十一月,王便訂了一整貨櫃的三菱抽濕機,結果到今年二月起至今,香港經常落雨及潮濕,全港賣斷市,現時只得基業獨家有貨。

免收度位費、安裝費和運輸費亦是基業的守業奇招。當大行每每收取客人交通費數百元、安裝費數百元,逐樣計到足的同時,基業則分毫不收,「分體式冷氣,我哋一定會換退水水喉,若有手尾俾人投訴就唔好。」基業不收水喉費,大行則收八十至百五元不等。就連離島交通費都只收二百元,不論貨量。遇有電器壞掉,熟客打來求救,基業也會幫忙代客安排預約原廠維修。而當客人有特別要求,如額外以膠紙鋪地免弄污室內傢俬,亦不另收費,有時更會騰空為熟客洗冷氣,「哈哈,但呢個當然要客人就番我哋時間嘞!」王說。為了控制收費,基業安裝從不外判,免得中間人從中食價。

白家電贏大行

「退休嗎?我諗都未諗過呢,做得開心咪繼續做囉!呢個行業比較特別,我睇未有咁快式微。」王勝東口中的「比較特別」,原來是指此行業暗中乃一分為二,其一為黑家電,指外殼黑色的音響數碼電器,如電視、電話等;其二為白家電,即是外殼白色的雪櫃、冷氣機、洗衣機等大型電器。黑家電的市場佔有率,大行佔九成,小鋪佔一成,但白家電則是小鋪七成、大行三成,成為小店賴以生存的空間。

而家電代理也很樂意讓小店穩佔白家電市場,「因代理時不時被大場壓價,譬如傾好賣十元,大場卻會促銷賣九元,先斬後奏,再與代理討價還價,向代理壓價後仍然成功鎖定兩成半利潤。」王說,因此小鋪亦有優勝之處,原廠代理也得靠小鋪的存在來維持與大行的議價能力。王勝東以此總結:「一日代理唔願意俾大場玩晒,小店就始終仲有生存價值。」

柴米油鹽樣樣平

「老闆娘,呢隻米我要廿斤啦,仲要多一盤啤酒!」熟客黃太甫入超市即跟老闆娘劉太說,而身旁的售貨員即時搭嘴道:「反正我哋幫你送貨,不如買多兩支橙汁啦,特價呀!」黃太隨即拿起放在收銀台上尚未付款的凍雀巢咖啡,邊拉開拉蓋邊連聲說好。喝着冰冷的雀巢咖啡,黃太拿起一瓶食油再問老闆娘意見,老闆娘劉太答:「呢隻獅球嘜,當然好!」黃太亦聽話地買了一瓶,心滿意足,付款後兩手空空離開了明記超市,返家等送貨。

屯門仁愛街市旁的明記超市,四年前開業,兩年前因為消委會的調查而聲名大噪。當時,消委會公布屯門區每週精明格價情報,發現大型超市的「最低價」亦不及小店鋪便宜。這間明記超市,就憑其特平罐頭而揚名,更有熟客從九龍區遠道而來購物。老闆劉偉明謂:「一定要賣得夠平先可以生存。」

超市減價我入貨

明記超市入口,擺放着最暢銷的雞蛋、鹹鴨蛋,雞蛋每日可賣近千五隻,是拉客的主打,而鹹蛋亦不乏捧場客,客人三妹表示:「呢度啲鹹蛋又平又靚,出面(街市)五蚊三隻,呢度五蚊四隻。而且鹹蛋有油,好靚,我買咗十八隻煲薑醋。落鹹蛋煲薑醋都係售貨員教我。」賺錢的核心地區就在後面一排排的罐頭,如豆豉鯪魚賣十二元八毫,惠康、百佳賣近二十元,但明記因此毛利亦僅得兩成。為了以低價吸引街坊,劉偉明亦扭盡六壬:「我哋日日都會去超市格價,佢減價我亦減,但有時他的售價比我來貨價更便宜,咁就真係無得減。」半個月前,百佳超市的八罐裝可口可樂特價十四元,而劉偉明的入貨價已達十七元,於是劉偉明便由競爭對手變身顧客,大手買入二百箱,「仲吩咐佢哋送到店鋪門口,唔使自己搬,哈哈。」劉偉明笑說。現時明記超市的售價是二十元八罐,百佳特價令他們的毛利提升了一倍。

百佳、惠康等大型超市為迎擊,紛紛開設副線霸市場。如全資擁有惠康超級市場的牛奶國際集團,去年在元朗開平記凍肉超市賣平肉,而華潤萬家在○七年亦開設了便利店VINGO,令這行競爭極度激烈。劉偉明廿年前在福建經營電單車廠,至近年競爭激烈、成本上漲,才結束業務回港。劉太在屯門區的另一小型超市美景超市從事收銀員近七年,至老公回港才另起爐灶,更聘得前美景超市經理暨同鄉謝先生,搭通入貨門路。零售業經驗豐富的劉太亦深明待客之道,仁愛老人院買手梁先生說:「佢好識做,啲嘢唔使講價已經平,更會有九五折,慳幾蚊已經好多!我日日都會嚟買餅乾之類的茶點回老人院。」而明記更無論買多少錢貨,在屯門全區都可送貨上門,是冧街坊客的另一必殺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1

争议平深291亿换股价 深发展零售定位不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3/2OMDAwMDE5NTY2OQ.html

中国平安对深发展291亿元的换股对价一经抛出,引来市场争议无数。

投资者分化为“高估派”和“低估派”,前者指称“深发展估值损伤2.99%”,后者认为平安银行过去3年资本消耗于基础投资,未来投资效应显现将实现较快利润增长。

估值争议只能在双方第二次董事会会议之后才能落定。

9月2日,中国平安管理层表示,中介和财务顾问正加紧准备平安银行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数据出来后即可召开二次董事会。此后,经股东大会同意,交易预案将上报监管部门审批。整个审核工作争取在一年内完成。

中国平安真正控股深发展后,深发展是否退市以适应平安“整体上市”战略?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称,未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将保持上市公司的地位。

市场关注的问题除了作价中平安银行是否高估外,还包括整合后平安银行小股东补偿和深发展未来定位问题。

停 牌长达两月余,2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复牌后的表现可圈可点。深发展A大幅高开8.51%带动银行股全线飘红,中国平安高开3.2%,随后加速冲高超 5%,带领保险股领涨两市。截至收盘,深发展A成交量创1年新高,股价涨3.88%,报18.19元,中国平安涨4.52%,报48.61元。

评估增值溯因

通过换股,平安集团将平安银行90.75%股权注入深发展,取得52%控股地位。

截至 2010年6月30日,平安银行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53.29 亿元,291亿预估值较资产净额增值幅度约89.8%。

张子欣表示,此次交易的作价符合监管方面的要求,亦是两银行董事会审核之后作出。作价也符合市场规律,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供参考。

深发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重组预案》称,本次交易对平安银行资产评估选择了收益法和市场法。

以收益法而言,评估机构对纳入平安银行报表范围的资产和主营业务,按照最近几年的历史经营状况变化趋势和业务类型等分别估算预期收益(股权净现金流量),进而折现得到股东权益价值。

深发展认为,除单项资产能够产生价值以外,企业商誉、优良的管理经验、市场渠道、客户、品牌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各种无形资产也是不可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

历 史财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6月,平安银行客户存款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8%;2006年到2010年6月,其贷款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9.5%;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21.11亿元达到2009年的42.81亿元,2010年1-6月营业收入已达到28.92亿元。“这些因素是评估 增值的重要原因。”中国平安称。

另一重要方面,平安认为,平安银行具有自身品牌价值,这些无法在财务账面反映,而在收益法评估中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未来收益是息息相关,无法摈弃。

小股东:现金补偿或换股

“相关的具体估值情况,会在下一次的公告中披露。”9月2日,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本报称。

细 节未出,券商对平安银行预估值评价分化为“高估”“低估”两大阵营。国泰君安分析师伍永刚在研报中认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9.12亿元,期末 净资产为153.29亿元,此次交易对应平安银行PB为1.9倍。假设平安银行今年上、下半年净利润持平,即年末净资产约162.41亿元,对应平安银行 2010年动态PB亦达到1.79倍,估值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中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

而在国海证券黄秋菡看来,“估值很低”。其统计 了可比性高的宁波、南京、北京银行等,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而平安银行从2007年至今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仅5.87%。以30%测 算,2010年底平安银行将实现33.77亿的净利润,对应8.62倍PE,甚至低于国有行的估值。

数名券商人士认为,自从平安集团入主深商行后,加大了信息技术、网点布局、信用卡推广等基础投入,极大限制了平安银行的利润增长。未来,随着投资效应的体现,平安银行净利润有望实现快于同业的增速。

291亿的预估值中,还包含了价值等同于9.25%平安银行股份的现金,约26.92亿元。平安管理层称,现金主要用于深发展后续进行两行整合的费用支出(补偿平安银行小股东),如果还有剩余,用于补充深发展资本金。

平安坦陈,平安银行小股东对补偿提出了不同意见,平安会积极听取,此次搁置了争议,随后在下一步整合中将进一步论证其权益,确定最后方案。

2 日,平安管理层对处置小股东权益提出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现金补偿,一是换深发展股票。记者初步计算,目前小股东获得的补偿标准大致是,5.26股平 安银行对换1股深发展,或平安以3.39元/股回购。不过,“以3.39元/股搞定小股东,或许并不现实。”一名券商研究员直言。

深发展或更名

2日连续两场新闻发布会和两场分析师交流会,平安和深发展高管都对银行整合前景寄予了良好预期。

“言谈整合协同效应的具体指标还为时过早。通过资源共享和交叉销售,希望深发展的盈利增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平安管理层表示。

张子欣坦陈,平安银行因网点限制,不能全部运用上平安集团的资源。中国平安现有约1000个服务网点,5000多万个人客户和200多万个中小企业客户。

拥有深发展这一全国性银行平台后,协同效应将有望充分彰显。截至6月30日,深发展在20个城市设有分行,303个营业网点。吸收平安银行后,深发展将立即增加5个分行,网点增加70多个。

并且,两银行仅在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四地有重叠。平安银行位于福建省的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分行,将填补深发展在福建省的空缺。深发展网点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为中国平安保险业务的强势区域,新增的银行、保险业务的区域交集将为协同效应提供更大可能和更高效率。

依 托上述资源优势,整合后的深发展,发展战略重点仍是贸易融资、零售、信用卡业务。深发展行长理查德表示,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零售占比都较高,其发展重点不 会改变,同时,其将在现金管理平台上加大投入。“新的银行,在未来全国商业银行格局中要做出‘平安’的特点。”张子欣说。

这一“平安”特点定位,或许隐含着未来深发展的更名之变。平安管理层称,两行整合之后,定名还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双方的品牌、业务模式、客户等。但在品牌形象上,平安希望各子公司趋向一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2

浙商纵论转型 宗庆后谋划进军零售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yNMDAwMDE5NjMyNg.html

9月7日下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浙商力量,闪耀海西”主题论坛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等8位著名浙商代表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就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民营企业战略转型进行了讨论。

进入《浙商走进投洽会》直播回顾

宗庆后透露,在确立了国内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后,娃哈哈正在向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型。他特别提到,有意进军国内零售业,并力图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宗庆后认为,娃哈哈转型的目的在于加速发展。他表示,在国内饮料行业,娃哈哈的年销售收入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如果想依靠饮料行业加速娃哈哈的发展,必然挤压竞争对手的份额,在行业内部形成过度竞争,有损于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宗庆后将多元化经营作为娃哈哈未来加速发展的路径。在9月7日下午的论坛上,宗庆后透露,未来娃哈哈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高新技术行业,二是进军零售业。

宗庆后表示,目前娃哈哈在资金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有能力在国内零售业中闯出一番天地。在他看来,中国的零售业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比如家用电器,国美跟苏宁,拼命压价,到最后没有创新能力。”

宗 庆后认为,娃哈哈的加入,有能力改变目前国内零售业不合理的一面。他表示:“做生意要互利互赢,这样才能做的比较久。”根据宗庆后的规划,娃哈哈将首先在 国内二三线城市建立大型的综合商场。宗庆后自己将这些拟建的商场称为“城市综合体”和“Shopping mall”。其中不仅仅做零售,还提供餐饮与娱乐设施。他认为这样的销售模式,更容易得到二三线城市人群的认可。

在高新技术行业方面,宗庆 后表示自己还在思考具体的发展方式,但他较为排斥盲目的海外收购,“都说金融危机之后,去收购海外资产是抄底,但大多数项目根本就赚不到钱,这叫抄底 吗?”相比之下,宗庆后对于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显得比较乐观,“中国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让海外矿产为我所用,还是划算的。”

而在宗庆后看 来,引进优秀海外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捷径,他个人对此也相当关注。在得知厦门当地有发展生物制药业的意愿后,宗庆后当即建议称,美国即将有一批生 物技术方面的专利到期,厦门可以考虑引进这些领域的人才,让他们手中的技术“为我所用”。宗庆后还透露,娃哈哈有意从以色列引入一批技术专家,从而获取对 方手上的技术。但他并未透露这些专家从事何种行业。

事实上,宗庆后和娃哈哈只是一个缩影,企业转型也是整个浙商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以缝纫 机为主业的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表示,在企业发展碰到挫折和瓶颈,无力选择转变产业时,需要在管理与产品转型方面双管齐下。他举例说:“我卖缝纫机很多 年,产品越卖越便宜,根本没有办法。后来通过产品的转型,原来买我机械的产品是2千,现在卖自动的产品是5千。这个就是我产品的转型附加值就高了。”

此 外,浙商们统一认为,政府对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企业转型的基础与根本。浙江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温邦彦直言:“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得 到国际公认,政府考虑问题视野应该更加宽广,比如经济发展动力由外销转为内需。”温邦彦认为,以海西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活跃地区,应该考虑藏富于民。只有 提升普通消费者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内需的增长,从而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6

艱難的零售業 – 格仔舖 (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732

最近看見一些本地零售股大升,並開始引起人注意,越炒越激烈,好像有點兒非理性。我不敢下判斷它們是否過高,我沒有每一只也仔細研究,因此沒有權利作出批評,但是所有零售股都一併上升該不會是“價值集體被發現”之類的罕見現象吧。本地零售股之前的確很“抵”,買了I.T.(999.HK)的人已變了暴發戶,之前自己也從漢登(448.HK)手上撿了便宜,算是喝過了“頭啖湯”,現已將它交托給一些樂觀的投資者(現已不再持有)

此篇其實是想談談本地零售業當中格仔舖的艱難情況(因暫時還未有格仔舖上市,因此只著重“股票”的人可不必理會。)

 

表面風光

先舉個例,一間開於鬧市的格仔舖如果實用面積為100尺大約租金2萬元,可設150格,每格平均租500元。

 

 

 

補充

收入

HK$

75,000

500(每格租金)x150(格數)

租金

HK$

20,000

 

管理費

HK$

2,000

 

店務員

HK$

6,300

30(時薪)x7(工作時間)x30(日子)

其他雜費

HK$

10,000

 

/

HK$

36,700

 

 

 

 

 

投入資本

 

 

 

裝潢

HK$

40,000

 

其他費用

HK$

10,000

 

流動資金

HK$

76,600

兩個月所有支出

 

HK$

126,600

 

 

 

 

 

回報

 

348%

 

減去自己人工回報

 

158%

假設自己人工為2萬元

這就是表面風光。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20

沪国资重组蛇吞象 A股最大商业零售上市公司揭盖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5/wMMDAwMDIwNDcwMg.html

“通过重组,新友谊股份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造零售业态综合能力最强的上市公司。”11月4日,百联集团总裁贺涛告诉记者。

当日复牌的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均以涨停报收。

11 月3日晚间,停牌3个多月的百联股份(600631.SH)和友谊股份(600827.SH)公布重组草案,友谊股份以向控股股东百联集团发行新股,收购 后者持有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下称“八佰伴”)36%的股权和上海百联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联投资”)100%的股权;同时,友谊股份以新增 股份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按重组草案,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的换股比例最终被确定为1:0.861。该项重组完成后,作为存续公司的友谊股份,将成为A股最大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重组后的友谊股份2010年上半年营业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分别增长86.52%和252.95%,预计新公司2011年可实现466.1亿元营收和11.15亿元净利润。

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宣布吸收合并,也意味着上海国资整合再下一城。此前,强生控股(600662.SH)、锦江投资(600650.SH)和上实发展(600748.SH)已先后公布重组方案。

至此,今年启动的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合之旅,还剩下上海地产集团下属的中华企业(600675.SH)、金丰投资(600606.SH)及9月份停牌的广电信息(600635.SH)3家公司。

蛇吞象式吸收合并

对于持有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的投资者来说,7月19日至11月3日停牌期间多少有些煎熬的感觉。

这3个多月,上证指数从2424点爬升至3000点之上,涨幅达25%。而两只股票复牌后除补涨因素外,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组草案本身。

根 据重组草案,友谊股份以每股15.57元向百联集团发行约3.02亿新增股份作为支付对价,用于收购后者持有的八佰伴和百联投资的相关股权,将持有联华超 市(00980.HK)21.17%的百联投资收入囊中后,加上已持有的34.03%股份,新友谊股份将以55.02%持股比例,控股联华超市。

同时,友谊股份以新增股份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百联股份,按董事会公告前20个交易日均价经除息调整后作为定价基础,二者的换股比例被确定每1股百联股份换0.861股友谊股份。

而反对吸收合并的有异议股东,还可选择以百联股份13.41元/股、友谊股份15.57元/股和友谊B股(900923.SH)1.342美元/股的价格,向行使现金选择权和收购请求权。

需指出的是,上述两项交易共同构成两家上市公司的重组草案,缺一不可。

根据程序,重组草案经修改后还需获得商务部、国资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批准;以及需获得股东大会非关联股东同意和证监会核准;此外还要获得证监会对百联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

重组完成后,百联集团此前下属上市公司之间及上市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将被解决。

4日,百联股份董事徐波向记者表示,“新友谊股份将成为百联集团旗下经营百货和超商业务唯一上市平台”。

一 般来说,两家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往往会选择股本规模较大公司作为吸并方,股本规模较小的则作为被吸并方。无论是今年2月东航和上航的吸收合并,还是3月的上 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吸并方东方航空(600115.SH)和上海医药(600849.SH,后改为601607.SH)的股本规模,均大 于被吸并方。

但此次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上演的却是“蛇吞象”。

重组前,友谊股份总股本已达11.01亿股,而友谊股份仅 4.72亿股。按停牌前的收盘价计算,百联股份152亿元的市值远远超过友谊股份近80亿元的市值。即便将此轮重组中友谊股份通过定增方式注入的资产计算 在内,友谊股份7.44亿股的总股本和约合125亿元的市值,依然比不上百联股份的规模。

那么,为何友谊股份扮演主角,吸收合并百联股份成为存续公司的主体呢?而且百联股份是2004年由第一百货通过吸收合并华联商厦而来。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股本规模较大,但百联股份股东结构相对简单。截至停牌前,百联集团持有上市公司44%的股权,其他9家股东均为机构,这为换股的执行带来不少便利。

相比之下,友谊股份股东较为复杂。百联集团直接持股6.35%,还通过控股52%的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友谊复星”)持股20.95%。

此外,由于友谊股份带有B股,如果选择其作为被吸并方,也将使换股过程变得异常复杂。

更重要的是,由于百联集团直接控股百联股份,因此将其直接换成持有新公司股份后,百联集团的持股将更集中。如果选择百联股份作为吸并方,那么友谊复星的持股转换后,将使百联集团持股被稀释。而这显然是后者不愿看到的。

对此,百联股份董事徐波表示,“由于友谊股份的股权有A股和B股,而百联股份是A股,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觉得选择友谊是最佳选择。”

据备考数据,新公司2009年的营收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分别约396.24亿元和8.27亿元。

今明两年,重组后的新友谊股份将分别实现436.74亿元和466.1亿元营收,实现11.5亿元和11.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

对应重组后17.22亿股总股本,吸收合并后的新友谊股份2009年每股收益较重组前增厚至0.48元,但今年上半年则略有下滑。

根据上述盈利预测,重组后新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每股收益约0.668元和0.647元。

按照目前两市商业零售行业2009年40倍和2010年30倍的市盈率,重组后的友谊股份合理估值将在19.2-20元。较友谊股份停牌前的16.88元有12%-20%的上涨空间。

沪国资重组正酣

2008年9月上海市国资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上海国资第三轮重组。

即将过去的2010年,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渐入佳境。

今年2、3月,东航吸收合并上航、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先后完成。

5月1日世博会开幕后,每月都传来沪国资上市公司停牌重组的消息。

5 月17日,上海地产集团下属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双双停牌;6月14日,强生控股进入重大事项停牌;7月12日和19日,上实发展、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相继 停牌;8月2日和16日,锦江投资及B股、海立股份(600619.SH)及B股先后停牌;9月2日,广电信息因“讨论重大事项”停牌。

如今,除广电信息外,仅有最早停牌的两家地产企业尚未复牌,其他各家公司的重组均已揭开面纱。其中,百联股份与友谊股份的重组草案,成为今年上海国资重组中规模最大案例。

从停牌时间看,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暂停交易已近半年。

11月4日,百联股份重组草案出炉之际,中华企业公布关联交易公告称,公司决定将其控股子公司上海房地产集团持有的上海瀛程置业90%转让给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

目前,这家公司主要负责位于上海华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加上此前中华企业高管变动等一系列举动,被视为是为即将揭开面纱的重组开道。

4日,负责中华企业重组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受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短期内中华企业仍无法复牌。

而今年9月开始停牌的广电信息原系上海广电集团下属,2009年6月和广电电子(600602.SH)一起转让给同处上海的仪电控股。

由于后者拥有包括飞乐股份(600654.SH)、飞乐音响(600651.SH)和上海金陵(600621.SH)等壳资源,因此集团曾有过将收归囊中的两家公司出让一家壳资源的计划。

但近一个月来,关于百视通公司将借壳广电信息的消息充斥坊间。

作 为获得IPTV首张牌照的全国性播控平台,2008年2月,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百视通网络”)在同方股份(600100.SH) 增资后,形成上海文广集团(后更名为“东方传媒集团”,即SMG)60%和同方股份40%的股权架构。SMG后将30%股权转让,同方股份成为第一大股 东。

但今年7月初,同方股份先将百视通网络股份中的4.63%,以9737万元转让给成都元泓创投,并表示将逐步退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9月底,同方股份再次将持有14.7%的股权作价3.09亿元转让给SMG,后者成为百视通网络第一大股东。从两次转让看,百视通的全部股权价值约值21亿元。

10月底,SMG、上海诚贝投资、上海联合投资等公司以其持有的上海欢腾宽频信息、上海东方龙新媒体和上海东方宽频传播等公司股权约值7.07亿元,认购百视通网络新增股份,增资后,同方股份持股比例被稀释为15.466%,而SMG的控股地位更稳固。

若一切如预期,百视通最终借壳广电信息上市,如不采用缩股或资产置换等方式,百视通网络股东则以百视通100%股权认购广电信息近4亿股新增股份,但由于仪电控股依然持有上市公司近3亿股,因此最终这部分股权依然需要转让或者划转才能够实现SMG的控股目的。

此外,受益于迪士尼开工在即的消息刺激,浦东建设(600284.SH)、隧道股份(600820.SH)和上海建工(600170.SH)三家施工类公司近日逆势走强。

其实,上述三家公司中,除上海建工今年5月完成资产注入外,其余两家公司均存在资产注入预期。

今年三季报显示,豪赌上海国资重组的中邮基金下属三只产品合计持有浦东建设1493.51万股,约占流通盘的4.31%;而嘉实基金则在三季度大幅增仓隧道股份,包括嘉实稳健在内的3只产品,累计持有1625.03万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34

外资零售商涌入 商业地产看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5/4MMDAwMDIwNTg4MA.html

Peter Hill(GVA衡信柏迪集团副主席)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了。

“我刚离开北京不到两周就回来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及欧洲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半开玩笑的说。

GVA 是一家商业顾问公司,中国正在崛起的庞大的消费市场,不仅仅让Peter Hill感兴趣,也让众多的国际零售商“疯狂”。据本报记者从多家商业顾问机构得知,许多零售商都看好中国的零售业市场,欲加大投资。而随着新货币宽松时 代的来临,这些零售商拥有了更强的扩张实力。

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方向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全球零售商兴奋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迅速 增长。世邦魏理仕亚洲区研究及策略顾问部执行董事Nick Axford向本报记者指出,“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投资者只关注核心地段的优质物业,他们不会介入开发领域。”

根据瑞士信贷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成年人人均财富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三番,从2000年时的6000美元增长至了2010年的18000美元。迄今为止,中国的家庭总财富已经排名全球第三,总量落后日本20%左右,但比排名第四的法国领先约35%。

每年,世邦魏理仕都会和200多个国际零售商交流,了解评估它们的扩张意图。零售商在2011年的扩张意图较之2010年有很大提高。约有20%的受访者希望将店铺扩大至40家以上。约有一半受访者希望再开20家新店。零售商对亚洲市场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市场。

如Uniqlo、Gap、H&M、Zara的行动。而Forever 21、奥尔多(Aldo)、 健乐士(Geox)以及德国狼爪(Jack Wolfskin)仅是一些意图拓展此区域业务的品牌代表。

世 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部资深董事马雪明指出了变化的原因,中国的GDP在过去10年中录得了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从未间断的城市化 进程正推动着中国在全球财富国家排名中的不断攀升。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同时还推动了国内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并触发了消费模式改变。

伴 随着全球零售商庞大的扩张计划,据本报记者了解,ICSC大会上,许多零售商几乎有相同的抱怨,他们认为在中国寻找优质地段的优质物业的难度很大。一方 面,中国在建筑全世界最多数量的高楼;一方面,零售商却难以找到更多的优质物业。毫不夸张的是,在一线城市一些繁华商圈里,仍有一些零售性物业的空置率较 高。

中国的开发商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在上海做了18年开发的香港汤臣集团(00258.HK)首次异地扩张,选择在天津最繁华的地段做商 业综合体,包括高端酒店和写字楼还有高端的百货商场。汤臣集团执行董事汤子嘉在天津津湾广场签约仪式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住宅市场的竞争会逐渐饱 和,很多城市的商业都有升级的需求。而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落实,企业也有意从住宅投资转移到商业地产投资。

目前,部分二线及三线城市正经历着由过量供应所导致的阵痛期。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所跟踪的部分二线城市在过去9个月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租金波动。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短期供应高峰对市场租金水准施加下行压力所造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0

零售揾錢,地主享福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65

 

(原載於東周刋21/12)

1215日,星期五,陰。

恒指頭肩頂,欲穿二萬三。國內加息陰霾,凝重;熊軍催城戰鼓,轟然;散戶持貨鬥志,崩潰。西方媒體,譏誚內房泡沫,注定破滅;物價飆升,通脹失控…三字記之曰:「硬著陸」。

每逢市場極度悲觀,定當歇力自醒,切莫盤桓於電腦前,被飛墮價格、恐懼氣氛,牽引得膽寒畏怯,把持不定,在最不該之時,斬最不該斬的持股。「眾人皆欲『斬』,我意獨憐『財』」,別人恐懼,力求清醒。久留座前無益,囑咐助手幾句,便提早外出午膳。

飯聚的對家,是位股海征戰卅載的行家,東尼(Tony Measor)的朋友:艾薩(Isaac Sofaer)。據華富財經同事相告,這個鬼佬,91-00年,組合回報14倍。初次見面,寒暄三句,話題便入本行。

「我不明白,市場在怕什麼?」艾薩問。

「怕加息。怕物價管制。」我答。

艾薩回憶道:「入行三十年,現在悲觀的市場氣氛,唯896月可比。西方媒體,吱吱歪歪不同款式的危機:中國硬著陸、歐債、美債、通脹。看似有理,但真有那麼壞?」

自己也同意:「我覺得什麼恒指明年見萬二,是危言聳聽。股災,不會在人心惶惶中發生的。中國政府也沒理由自製另一特大危機。」

艾薩續道:「危機、股災,自己倒見過不少:84878997000309。慌慌張張賣掉優質股票的人,最終必定懊悔不已。896月,如世界末日、中國潰散,一時因戰友一通電話,幾塊沽長江(1)。痛失一隻30-baggers,唉…」這點不難明,自己也有不少類似失誤。

艾薩不無感嘆曰:「香港行聯匯,跟美元掛鉤,兌人民幣不斷貶值,資產價格上升,理所當然,欲止無從。不購優質股票,來保存身家的購買力,實愚不可及。此外,十三億人之國,中產階級漸成,如此十年大勢,豈能輕棄。短暫危機,難扭大勢。」

飯聚畢,匆匆道別,回到電腦前,心稍寬。收市後,忙趕往公司訪談。

押注這家藍籌大半年,回報極其可觀。零售收租部分,明年 應錦上添花,一來自由行人數續增,明年商戶續租,再不可能只加一成租金落樓。腦海忽然浮現:「牛耕田,馬食穀。零售揾錢,地主享福。」更甚者,寫字樓空置 率,上數月突急降。來年下半年,租金爆升,幾成定局,尤以港島區新供應最少,最有烈焰焚原之勢。

大市看似死局,堅信個股仍有可為。九倉(4,現價)、太古(19,現價),大熱之選,股價應更上層樓。希慎(14, 現價)Hysan Place,下年底落成,或再觸發股價重估。利福(1211,現價)的銅鑼灣SOGO、金朝陽(878,現價)的金朝陽中心,理應也會同時受惠零售暢旺、寫字樓加租兩大趨勢。

 

(本人客戶持有九倉、太古、利福、金朝陽 )

 

艾薩(Isaac Sofaer)

 

 

金朝陽中心

 

 

銅鑼灣SOG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39

危险的零售促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44654.html

一场节日促销,一条意外人命,再次让商家的营销手法陷入舆论拷问。

2011年元旦期间,家乐福在上海联洋店进行猪肉类产品促销,一名来自安徽金寨的李姓老人在买肉时猝死于卖场内。家乐福方面表示,该老人猝死与卖场促销无关,所以并无责任,而家属方面则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合理说法。

其实,这已经不是零售业第一次遭遇此类事件,节日疯狂促销背后,零售商安全管理隐患凸显。

清晨的猝死

据李姓老人的家属透露,他生前从事保洁工作,来到上海已有10年时间,由于家乐福打出了部分商品在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3日促销的广告,因此李姓老人夫妇在1月1日早7点左右便来到家乐福联洋店购物。

“虽然当时只有7点多,但由于节日促销,所以人很多,尤其是肉类,平时起码10多元一斤的肉促销时只卖8元多一斤,且每人至多只能买三块肉,吸引了 众多消费者入场抢购,当时大家都在推挤中抢肉、传肉,就在此时,我父亲被挤倒了,当场就不省人事。这些都有在场证人可以证明。”李姓老人儿子告诉《第一财 经日报》。此后,120救护人员赶到并当场宣布死亡,在家属强烈要求下,救护车将老人送入医院,但抢救无效,“当晚,我们去家乐福要求查看现场录像遭拒, 一张姓保安主管称,死亡与家乐福无关。”

李姓老人家属表示,事后,他们要求家乐福给一个说法并对此负责。“2日,我们再次去要求查看录像,遭拒。”死者家属表示,3日在上海浦东花木派出所 协调下双方进行协商,家乐福代表坚称李姓老人的死亡与家乐福无关,出于道义补偿6万元,遭到家属拒绝。李姓老人家属称要讨一个说法,家乐福必须承担一定的 责任,至于赔偿金,其家属称关键不是钱,而是公正性。

对此,家乐福方面表示,当时卖场内并不拥挤,事发时也并没有任何人触碰到李姓老人,完全是老人本身的身体状况所致,与促销无关,所以家乐福方面并无 责任。当时有在场证人可以做相关证明,但目前不便接受采访,警方已经做了相关处理,家乐福称愿意接受尸检鉴定,并根据结果依法处理,但家属方并未同意。

零售业促销引发安全隐患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该事件责任和赔偿暂无定论,但零售企业在促销期间遭遇安全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家乐福曾经在其他门店也发生过踩踏事件和老人清早风中排队领取免费早餐等事件,当时都被指具有严重安全问题。而其他同业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记者调研获悉,促销是各大卖场比拼的法宝,众多节日促销或新店开业时,记者亲眼看见过一些中老年消费者为了节省1毛、2毛钱而在卖场开门的清晨时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入卖场抢购,一些百货店打折时,也发生过抢购、踩踏、长时间排队付账等事件。

“以卖场来说,猪肉类这种敏感货品一旦打折,哪怕节省几毛钱,都会有老人家从凌晨5点甚至2点就来排队,因为这些货品都是限量供应的。虽然每个卖场 都有保安,每个公司内部都有安全流程,理论上搞任何促销我们都会派人员维持秩序,可一旦开门,大量人流涌入卖场,根本无法控制。”从事零售业多年,在另一 家国际品牌大型卖场任店长的沈先生坦言。此外,在跨年时,百货店的凌晨超长时间营业还会引发消费者抢出租车、出租车影响公交车位、道路交通几近瘫痪等安全 问题。

记者在家乐福联洋店看到,其肉类专柜走道大约有20米长,据李姓老人家属透露,当时人挤人抢购肉时,这样长的通道一个保安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维持秩 序的人员。家属向记者出示了家乐福在元旦期间促销猪肉的宣传广告,目前在联洋家乐福卖场内,有关肉类促销的广告已经看不到,不过,该卖场内还是张贴着“满 298元送50元券”、“满598元送120元券”等字样的促销广告。

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内部人员透露,其实零售商内部都有一套安全流程体系,发生事故时,会首先认定事故的危急程度,比如是定为一级、二级或三级等,然后根据事故不同的等级进行处理,首先是要施救、报警、现场的处理等,后期涉及关键人物的谈判甚至法律程序等。

“但当你真正遇到事故时,其实很难完全按照公司手册操作,这时候店长是第一时间做决定的人,需要灵活处理,可总难做到全面平衡,而消费者的赔偿要求 和卖场的利益总是冲突的。”沈先生透露,他也遇到过顾客猝死在卖场内,但当时有录像证明没有任何人碰触到死者,完全是死者自身原因造成,所以最后认定卖场 并无责任。但假如死者生前是由于被人推挤等诱因导致伤亡,那卖场多少都需承担责任。

家乐福方面表示,其确有监控录像,也已提供给警方,但目前不便对外公布录像内容。

负毛利促销为哪般

既然零售业大幅促销极容易引发伤害事故,那为何所有商家都对打折尤其是假期疯狂促销乐此不疲呢?

“我们也很无奈,一边促销一边担心出事故,但所有同业都在促销,假如我们不促销,那肯定会造成客源流失。”一家知名连锁卖场的店长黄先生告诉记者, 几乎所有的卖场都有“负毛利促销”产品,即在生鲜、日用品等民生关注度较高的货品中拿出一部分做亏本促销,赢得客源,随后拉动其他货品的销售。但这部分 “负毛利促销”产品量不会很大,否则就整体亏本了,所以这些商品在促销时会做严格限量或限时,这也从根本上引发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集中抢购,并引发安 全隐患。

据悉,在海外有相关法律规定民生消费品的最低价下限,一旦零售业者低于该下限促销并被发现,则会受到处罚。不少零售业者呼吁,希望未来本土市场也可以出台类似规定,限定低价下限后,“负毛利促销”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市场得到规范后,安全隐患自然降低。

同济大学危机管理专家李雅茹表示,零售业遭遇此类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关键是人流的控制,卖场或相关部门需制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比如有效排队并非涌入、编号限量进入等。而消费者本身也应该安全第一,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赶促销。

附表_近年来主要卖场安全事故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时间 事件

2006年12月 新疆家乐福大巴扎店举行促销活动,拥挤致年逾六旬的顾客黄某死亡,由于家乐福拒不履行已

生效的判决,死者家属申请强制执行。

2007年11月 重庆市沙坪坝区家乐福进行“十周年店庆”活动,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了众多市民抢购引发

踩踏事故,当日3人死亡,30余人受伤。

2008年8月 南京市北京华联超市湖南路店举行“低价风暴”活动,包括草鸡蛋、食用油等商品都低价促销,发生

踩踏事故致多名顾客受伤,其中4人伤势较重。

2008年11月 在美国一年中最大的消费日“黑色星期五”,美国纽约长岛地区一家沃尔玛超市的一名职员28日

清晨被蜂拥而入的顾客撞倒并被踩踏致死。

2010年7月 位于西昌市航天大道的世纪MALL购物中心沃尔玛西昌店开始试营业促销,发生踩踏事故致8人受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2

零售企业估值的一种简单方法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2319/

 常识有时候是最好的判断,简单、可靠。对零售企业的估值,可以用传统的PE、EV/EBITDA、DCF等方式,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通过常识判断。这就是EV/门店,或者EV/门店面积。这种方法实际上和对周期企业估值常用的EV/重置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      以国内领先的电器连锁零售店苏宁为例,其EV/门店和EV/门店面积为:      零售企业估值的一种简单方法       苏宁的2009年3季度财报显示,苏宁共拥有门店885家,面积377.49万平米。根据财报数据可以很容易算出苏宁的企业价值EV。因此苏宁的估值为 每个门店7721万人民币,约合1.8万每平米。由于开一个门店所需的资金也平均在4千万元以上,加上每年的盈利,这个估值还不算离谱。      而最近的一则新闻则让人深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升集团上市推介 瑞银预测PE为21至30倍      2010年02月23日 腾讯财经       据香港媒体报道,今年首家大型中资新股中升集团昨天起进行推介,根据保荐人瑞银的研究报告中,以「折现现金流」方式对公司的估值达259亿至369亿 元,即相等于2010年预测市盈率(PE)高达21倍至30倍,不单较其列举的汽车相关股份平均14倍的市盈率为高,亦高于零售股平均22.4倍的市盈 率。        大摩︰合理PE介乎20至25倍            不过,其列举的汽车相关股份,独欠本地上市公司中,业务与中升最相近的大昌行集团(01828)及陈唱国际(00693)。有投资者透露,昨天的分析员 会议上有投资者问及为何不把大昌行列作比较公司,该行响应称大昌行应列作食品零售商。然而,报告中列举近40家、包括蒙牛(02319)、百盛 (03368)的零售股中,亦不见大昌行的踪影。         另一保荐人大摩的报告认为,中升合理市盈率应介乎20倍至25倍,虽仍大幅高于报告中列举的发展中地区汽车代理商平均13.8倍的市盈率,但下限与本地 挂牌的零售股平均市盈率相若。大摩又指出,以中升代理多个品牌以及销售服务毛利较多,应可较一般汽车股有溢价,但应较一般零售股折让。         盈利增长方面,两家保荐人均预计,中升将于2009年及2010年度每年多赚一倍。其中,瑞银预期其盈利今年上升1.4倍至10.95亿元(人民币,下 同),而大摩则预计今年公司可赚10.33亿元,增长1.2倍。主要原因是公司将分别在2009、2010及2011年,将分店数目增至55、95及 135家。        近日丰田汽车回收事件惹起全球关注,瑞银报告引述中升称,事件暂时对公司没重大影响。但报告指出,中升对丰田及Lexus两个品牌依赖度高,其中丰田占其售车收入51%,Lexus占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个新闻,可以推算出中升的EV/门店。中升目前有约60家门店,假设中升的债务和现金一样多,则这个估值意味着4-6亿/门店。而实际上如果新建 一家高档4S店最多需要7千万,算上其他费用顶多1亿。也就是说每个店的盈利折现值要有3-5亿。假设10%的折现率,每个店今后每年的盈利要达到3-5 千万元才行。而大摩预计今年公司可赚10.33亿元,按95家门店计算平均仅为1100万元/门店。投资中升实际上就等于用4-6亿购买只需要几千万元就 可以建立的门店。不用谈DCF和PE等高深的估值方法,通过常识就可以判断这个估值过高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86

零售少不了的營運槓桿 拉利Larry的投資日記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html

究竟「營運槓桿」跟投資有甚麼關係呢?從投資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對於零售股而言,意思是指,隨著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部分成本的上升幅度不一,導致盈利有機會爆炸性增長。為甚麼會出現這個情況?請容我用一個簡單例子去說明。


假設我們是經營一家鞋類公司,由設計、生產,以至零售店鋪也是一手包辦。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收入、銷售成本跟出售鞋子的數量及價格成正比例,增長或下跌幅度應該差不多;除非我們能夠控制生產成本,譬如原材料價格、生產員工成本等,否則我們則假定毛利率是持平的。


毛利不升純利也可升


但是公司的分銷及銷售成本﹝包括廣告費用等開支、員工成本 ﹞、行政開支、研發成本等費用和收入增加的關聯卻未必一定很大。譬如我們最初只是有1間零售店鋪,但是一年後我們將生意愈做愈大,開多了9間分店,這樣的 話,假設我們的毛利可能沒有改變,但是純利卻有機會上升,因為我們多了分店,銷售增加,但是分銷及銷售成本或研發成本等開支未必大升,這些成本開支基本上 是固定的,又或者變動不會很大。


試舉例,我們在2010年投放$3元去作產品研發,可能是聘請了一位設計師去設計鞋子。當我們多開了9間分店後,我們需要的鞋子設計可能需要有所增加,於 是我們可能會適量増聘幾個設計師,但是並不需要每多開一間分店便多聘請一個,於是我們便可以看到研發成本的開支增長是較收入慢,從而貢獻到更多純利;而其 他毛利以下的成本也是如此,這樣便可以令到純利率得到提升,由2010年的24%上升至32%。


因此,有時候我們看零售股的時候,要細心留意「營運槓桿」的影響,當公司的店舖增長至某一個程度後,純利率便有機會大幅提升。


但是,往往許多投資者就是忽略了以上因素,只是單純地認為每年收入、毛利或純利等都按一定比例增長,而忽略了Mass能夠leverage down 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