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受益難民危機,土耳其人進入申根區將免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41.html

5月4日,作為今年3月18日歐盟土耳其歷史性協議的一部分,歐盟將有條件允許土耳其公民獲得免簽進入歐盟申根區的權利。

背景:歐土歷史協議

對於長期眼望西方的土耳其而言,加入歐盟一直是其最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而經久不息的難民問題則為身處地理要沖、扼守歐亞大陸連接點的土耳其提供了絕佳的機會。2016年3月18日,在曲折複雜的磋商談判之後,歐盟與土耳其就難民問題終於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根據協議,歐盟國家每遣返一名非法進入歐洲的敘利亞難民,歐盟就必須接納一個已經身處土耳其難民營,但從未試圖非法進入歐洲的敘利亞難民,並以72000人為上限。同時歐盟還將給予土耳其30億歐元援助,助其安頓難民;6月起土耳其人到歐洲可以享受申根協議免簽,7月起重啟土耳其入歐談判。

歐盟化解難民危機的“下策”

歷史性協議簽署的當天,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曾頗感自豪地說:“這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天。從今天開始,我們土耳其與歐盟,終於有著同樣的命運、同樣的挑戰和同樣的未來。”事實上,歐盟對“共同的命運”並不情願,但難民危機無疑限制了歐盟的選擇。“面對持續發酵的歐洲難民危機,德國總理默克爾反對歐盟各國各行其是——無論是引入邊境控制還是封鎖邊境,都會使申根區名存實亡。為此,她始終致力於在歐盟層面尋求共同解決方案。”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苦於歐盟各國無法就難民分攤達成一致,默克爾尋求從源頭著手。除了爭取在國際層面盡快解決敘利亞的國內沖突,與土耳其的交易成為了緩解歐洲難民危機的重要一環。根據協議,土耳其收回所有非法進入歐盟的難民、獲得60億歐元的補償、土耳其人獲得免簽待遇,同時歐盟從土耳其接收同等數量的合法難民。”

在鄭春榮看來,歐盟與土耳其“金錢換難民”交易的目的旨在打擊蛇頭以及非法難民。“但對於這一交易,歐盟內有許多質疑之聲。一來針對此協議對緩解難民危機到底有多大作用並不清楚。二來有觀點認為歐盟不應過於依賴土耳其這樣一個國內日益缺乏民主的國家,甚至進而認為土耳其不可靠,投資金會被挪為他用。但目前,除了依靠土耳其的幫助,歐盟方面別無良方,因此,默克爾才出此下策。”鄭春榮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盡管歐盟方面並不情願,但此時的土耳其顯然更具有談判的籌碼。協議自4月初實施以來,通過土耳其和希臘邊境進入歐洲的難民數量的確呈現出下降趨勢。歐盟委員會移民和內政委員德米提斯•阿蘭姆普洛斯也承認,協議的落實打擊了偷渡集團,大幅減少了從土耳其邊境進入歐盟的難民數量。

對於土耳其此時的“甲方地位”,土耳其領導人也心知肚明。達武特奧盧曾表示:如果歐盟不能在今年6月與土耳其就簽證自由化路線圖達成一致,安卡拉將不會繼續執行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說得更是直白:現在是歐盟需要土耳其,而不是土耳其求著歐盟。

“免簽入盟”沒那麽簡單

無疑,對於深陷難民危機的歐洲而言,如果此時土耳其借故放棄協議,歐洲將面臨巨大的難民壓力。“歐盟擔心的是,如果免簽協議有所變動,土耳其阻擋難民的承諾也會動搖。”BBC歐洲編輯Katya Adler表示,“但土耳其仍然必須達到歐盟的標準。”

免簽進入申根區的條件無疑是嚴格的。堅守承諾的歐盟委員告知土耳其:還有其他的標準需要滿足。根據協議,土耳其必須在5月4日之前滿足72項條件,從而在6月底之前獲得免簽權。據BBC報道,這72項條件中包括言論自由、公正審訊的權利、通過修改恐怖主義法律更好地保護少數人的權利等……而這還只是歐盟取消短期旅遊簽證的部分標準。盡管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表示土方已經履行了部分協議要求,但據外交官們表示,目前這些條件中土耳其滿足的還不到一半。

因此,鄭春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土耳其入盟的願景盡管美好,但路途並不平坦。“歐土協議也包括開啟新的談判‘篇章’,但這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姿態,畢竟土耳其要完成所有‘篇章’的談判尚需相當長的時間,變數依然很大。即使將來某一天全部談判完成,土耳其入盟還需所有成員國批準。因此,此次重啟入盟談判,是土耳其方面想要表明,以前是我要入盟但你不同意,現在輪到你來求我了。因此,象征意義多於實質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86

越南難民女 靠YouTube打造美妝王國 網路教化妝、賣試用包 吸百萬粉絲

2016-05-09  TWM

現在沒有品牌不會在臉書、YouTube上打廣告、做行銷,但是能夠精確的把你在網路上的追隨者轉換成生意,需要精確的策略。一個越南難民之女,做起來卻毫不費力。

潘蜜雪(Michelle Phan)的視訊在YouTube吸引十億觀賞人次、八百萬的訂閱,靠著她在社群媒體累積的名聲,她創辦自己的美妝線上通路Ipsy,目前估值逾八億美元。

但是,這個女孩原本很害羞,父母是一貧如洗的越南難民,在加州坦帕念中學的時候,還曾遭到霸凌。

現年二十八歲的潘蜜雪回憶說,「我不知道怎麼融入文化……怎麼與人相處。」不過她很早就知道怎麼賺錢。她家買不起電腦──她爸爸愛賭,逼得媽媽常將付房租的錢,藏在她的泰迪熊裡──於是她向同學兜售糖果,用賺來的錢買了一部電腦。二○○三年,她開始在亞裔美國人早期社交網路Asian Avenue上發表部落格,教人怎麼用簡單的黑色T恤做忍者裝,怎麼用磨成粉狀的阿斯匹靈做萬聖節面具。

美妝講座 點閱率最高

○七年,她把注意力投入YouTube,開始張貼各種短片。她注意到,「吸引最多觀眾的,總是我的美妝講座」。

YouTube當時辦了一項專案,讓視訊製作人可以利用廣告賺錢,潘蜜雪加入了。一開始,她一天只能賺五分錢,但她了解YouTube可以迅速營造品牌,是一種提供創業的新跳板,重點是完全免費。於是,就在美國深陷不景氣陰霾之際,還在念大學的潘蜜雪,辭去每周末在壽司店當服務生的兼差,賣力在YouTube推出美妝講座,還要跟隨者上她的部落格,看更深入的文章。

潘蜜雪知道她的觀眾要什麼,因為他們和她一樣。由於掌握社交媒體的生態運作,迅速成為第一代YouTube貴族。

《富比世》雜誌估計,她在一五年從YouTube賺了三百萬美元(她說其實沒那麼多)。不過她真正的事業,還是自己創辦的線上通路。

一一年,潘蜜雪運用她的線上名氣,共同創辦美妝產品訂購服務Ipsy。每個月,她幫訂戶精心挑選美妝樣品包,月費十美元,寄送到府。目前Ipsy已經擁有一百五十多萬訂戶,並且舉辦美妝講座,每張入場券一五○美元。去年Ipsy還得到一億美元融資。

但Ipsy之所以讓人佩服,不是因為它有這麼多客戶,不是因為它的估值高達八億美元,也不是因為它去年營收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而是它幾乎在賣出第一個樣品包的時候已經開始賺錢。潘蜜雪說:「我們不需要打廣告。」Ipsy在加州有座一萬平方英尺的尖端科技工作室,它的一萬多名視訊部落客,可以在這裡製作影片、上傳網站給他們的跟隨者。(當然,你不難在這些影片上見到Ipsy的名字。)Ipsy還聘了八位駐店造型師,為每個月樣品包打廣告,業績好的造型師,可以領到六位數薪酬。任何美妝小品牌,只要能出現在Ipsy的樣品包,就能立即大賣。

設在加拿大蒙特婁的Trust Fund Beauty創辦人薩馬拉•葛蘭諾斯基(Samara Granofsky)說,「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這樣的曝光機會。」Trust Fund Beauty的指甲油,去年八月進了Ipsy樣品包,之後一個月的線上銷售量,超過前半年的銷售總和。

自潘蜜雪第一次破解社交媒體奧祕以來,社交媒體的樣貌已經變了。她說,「Z世代不再那麼勤上YouTube,他們現在喜歡上Snapchat。」她在Instagram也有兩百多萬跟隨者。不過潘蜜雪與她的部落客適應得很好。

重視粉絲 分享小故事

無論潘蜜雪與部落客選用什麼平台,她都很重視與粉絲的關係。談到這些關係,她能歷歷如繪、告訴你許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位男性觀眾,媽媽因接受化療身體太虛弱,沒辦法自己化妝,他看了潘蜜雪的影片後,學會怎麼替媽媽化妝,在她臨終前最後一段日子,這段經驗拉近了母子倆的關係。潘蜜雪說,「無論用什麼編輯程式都無法再造真情」,用真情「你可以感動人生」。

撰文 / 作者•Zoe Henry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19

報告:歐洲在難民身上花的錢,5年後將有兩倍回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820.html

去年進入歐洲的難民,5年後就能產生兩倍回報——這是一份最新發布的、有關難民將對各個國家產生何種影響的深度報告得出的結論。

據英國《衛報》報道,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總裁前經濟顧問菲利普·勒格林(Philippe Legrain)表示,難民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加對服務和產品的需求,並填補歐洲勞動力市場的空缺,而他們的工資又能資助日漸萎縮的養老金和公共財政池。

勒格林還援引此前勞動力經濟學家的研究稱,難民並不會降低本國勞動力的工資,也不會推高本國失業率。最重要的是,盡管大量吸收難民將在2015~2020年間增加近69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但同期,他們也能增加1266億歐元的GDP——這幾乎就是1:2 的關系。

1:2

“現在在難民身上花1歐元,5年後,就能產生2歐元的經濟效益。”這份名為《難民工作:能產生經濟效益的人道主義投資》(Refugees Work: A Humanitarian Investment That Yields Economic Dividends)的報告這樣總結道。該報告由非政府組織滕特基金會(Tent Foundation)和智庫開放政治經濟網絡(Open Political Economy Network)聯合發布。

勒格林表示,他希望這份報告能夠有助於驅散有關難民將引發西方社會經濟問題的種種迷霧。“主要的誤解是,難民是一個負擔——這種誤解甚至在那些支持難民入境的人當中也存在,這些人認為,盡管接納難民成本高昂,但卻是正確的事。”勒格林表示,“但這是錯誤的想法。當然了,讓難民入境的最初動機是幫助他們逃離死亡,但他們其實是能為經濟做貢獻的。”

難民的到來會在短期對公共財政造成一定的壓力,但也增加了短期的經濟需求,這對國內需求疲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種不錯的財政刺激方式。而更長期來看,難民在稅收收入和創造就業方面的貢獻會越來越大。

上述報告稱:“簡單來說,市場上的就業崗位數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參加就業的難民也在創造就業崗位。當他們花工資時,就提振了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的崗位的需求。同時,難民也為同一‘工作鏈’上的人創造就業機會,比方說,如果難民成為建築工人,那麽就為本地人創造了包工頭或建築材料供應商等就業崗位。”

解決人口問題

勒格林還指出,難民也可以解決歐洲遲遲未能有效解決的人口問題。“德國未來的人口構成變化尤為慘淡。”勒格林表示,“如果沒有移民,那麽到2030年,德國勞動力人口將減少1/6(870萬人),而老年人口將增長1/4(470萬人)以上。”年輕難民的大批湧入將幫助減輕日益增多的養老人群的壓力。

勒格林還舉了幾個歷史上大規模難民遷移的成功例子來支持自己的說法。比方說,越南戰爭之後有80萬難民遷入美國,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再安置項目。盡管這些人在最初對美國各種資源是一種負擔,但幾十年後,越南裔美國人的家庭收入和就業率卻高於美國出生的公民。

不過,他也警告說,如果歐洲不立即采取措施加快難民進入勞動力市場,那麽難民所將產生的積極經濟影響將會有限。

勒格林建議,當難民申請入境被批準之後,應當允許他們馬上工作,這樣做是在減少國家的負擔。也應當迅速為他們提供語言課程,引導他們進入就業崗位較多的地區,而不是住房價格較為低廉的地區。

允許難民快速進入勞動力市場“能減少難民對公共資金的依賴,確保他們對勞動力市場和稅收做出貢獻,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新生活,並減少他們被勞動力市場邊緣化、最終被整個社會邊緣化的可能性。”上述報告這樣總結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28

敘利亞難民火熱創業 激活土耳其經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22.html

50歲的糕點師福阿德(Remo Fouad)3年前逃離敘利亞西北部城市阿勒頗,走的時候,除了一份家族食譜,幾乎沒有帶其他的東西。

現在阿勒頗是敘利亞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

據英國媒體報道,最開始,德阿福嘗試在埃及開一家甜品店,然後到黎巴嫩開店,花光了他藏在黎巴嫩銀行賬戶里的所有錢,但並沒有成功。

“在埃及,顧客沒有錢。”他說,“在黎巴嫩,他們對我們敘利亞人很不好。”

兩年前,德阿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阿克薩拉依一帶開了家小店。現在,小店已經擴大發展成了2家商店,雇了40個人,一家四層樓的工廠加班加點地制作糕點。德阿福正計劃開第三家分店。

“我遵紀守法,不逃稅漏稅,付給員工很好的薪水。”他說,“我會呆在這里,直到敘利亞穩定了。甚至穩定之後還在這里也說不定。”

德阿福的故事不是個案。不少難民正利用土耳其當前相對寬松的環境和機會開始自己的生意,在令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也促進了土耳其經濟。

移民占總人口4%

根據安卡拉智庫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的數據,自2011年以來,在土耳其,敘利亞人或單獨,或和當地人合夥,開啟了大大小小4000個新的商業項目,且還在增加。其中,2015年有1600個,今年僅前3個月就有超過590個。

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的負責人薩克(Guven Sak)比較了過去5年中大量進入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和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移民。“現在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在做積極的事情,並對土耳其經濟作出了貢獻。”薩克說,“不僅僅是街上遊蕩的人;還有很多人帶來了一些資金,並找到投資方法。”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近日的一份報告也表示,現在新移民人口占據土耳其總人口的近4%,且這個群體促進了該國經濟的增長。在土耳其當前安全局勢不穩導致經濟疲軟之際,這猶如一劑強心針。

前述報告的作者,將難民移民形容為增加土耳其對投資者吸引力的“正刺激”。

目前,伊斯坦布爾主要的電力供應商之一CLK Bogazici Elektrik正在培訓電話中心的阿拉伯語接線員,以應對新的顧客。足見當前土耳其社會對敘利亞移民的重視。

據土耳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第四季度,該國經濟增長5.7%,據此去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19530億里(約合7200億美元),全年增速為4%。其中,農業、工業、服務業分別增長7.6%、3.3%和4.8%。居民個人消費為經濟增長貢獻3.73%,投資貢獻0.85%,出口貢獻超過0.3%。

有人提出,現在土耳其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該國經濟將如何應對這樣大規模的人口變化。很多新抵達土耳其的敘利亞人不會土耳其語,該國失業率已經高達11%。還有一些土耳其人已經在抱怨被新來的敘利亞人廉價雇傭。

在土耳其創業

大部分敘利亞移民住在難民營外面,其中一些非常貧困,幾乎每個土耳其小城鎮都會有敘利亞難民乞丐的身影。但還有很多敘利亞難民都是中產階級,擁有可觀的存款或者借貸能力。

比塔爾(Mohamed Nizar Bitar)以前在敘利亞開辦了陶瓷工廠,2013年,經朋友提醒他可能會因參加反政府活動而被逮捕後,逃往土耳其。他花了近3萬美元,把自己的家人一起都“辦”了出來,之後他用最後的1000美元在一間地下室開始了阿拉伯食物外賣服務。

現在,他在7個地方專屬經營著自己的品牌,手下有330名員工,他估算稱在餐館設備等的購買上投資了200萬美元。

“在土耳其,開始建立一家企業很容易。”比塔爾說,“3天內,我就搞定了所有證件。”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土耳其需要利用這些企業家驅動力。

然而,如果工作限制收緊,較富裕的難民還會去到其他地方。“如果情況變糟,如果政府對難民更加嚴格,或許我會離開。”比塔爾說,“我已經兩次重啟自己的生活,再來一次也不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40

“大嘴”特朗普反對難民等言論遭奧巴馬暗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000.html

不久前,共和黨總統提名幾乎板上釘釘的唐納德·特朗普表示,此前“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的提議“只是一個建議”。話音剛落,特朗普又警告稱,手拿“伊斯蘭國”資助手機的難民將在美國境內發動另一個“9.11”式的襲擊。

5月15日,在國家邊境巡邏署的無線電直播秀上,這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預提名者將對主持人表示:需要另一場“9.11”規模的襲擊讓美國人“驚醒過來,認真考慮邊境安全問題”。他表示,“毫無疑問”襲擊者們已經開始進入這個國家。

特朗普:難民用的手機是ISIS資助的

“壞事將會發生——許許多多壞事情將會發生,將會發生你們都不敢相信的襲擊。發動襲擊的人正在進入我們的國家。我的意思是,你看看,他們都有手機。所以,他們沒有錢、一無所有,卻居然有手機?誰在給他們每個月付費,對不對?他們的手機上有旗幟,是ISIS的旗幟……領導我們的那些人要麽是無能,要麽就是沒有把國家核心利益放在心上。”特朗普表示。

迄今為止,特朗普反對、甚至恐懼穆斯林難民的立場已經為人所熟知,而且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拿他們有手機來說事兒。在2015年12月的一次共和黨辯論中,特朗普就曾指出:“數以萬計的人們拿著存有ISIS旗幟的手機。”

特朗普的“靈感來源”是當月的挪威新聞報道。當時,挪威警方在一些試圖進入挪威的難民手機上找到了諸多可疑形象和視頻——包括ISIS的旗幟、刑罰、死亡的兒童、嚴刑拷打場景等。不過,挪威當局也指出,手機中存在這些形象並不意味著手機持有者就是個恐怖分子,因為這些照片可能是一些剛巧在ISIS控制戰區生活、或者經過的人隨手拍下的,比如大量的敘利亞難民。不過,這些簡單的報道還是被右翼媒體渲染成了陰謀論。畢竟,挪威新聞僅僅指出關於此類事件有數百起報道,並未明確是否存在數以百計的難民,也完全不意味著“數以萬計的人們擁有著存有ISIS旗幟的手機。”

奧巴馬暗諷特朗普:無知不是美德

拿特朗普開涮的不只是美國媒體。5月15日,在美國羅格斯大學的演講中,盡管沒有指名道姓,奧巴馬總統卻結結實實地把特朗普暗諷了一番。面對可容納50000人的學校足球隊禮堂,奧巴馬長達45分鐘的演講時不時迎來觀眾們的熱情回應,而大多數的“爆點”都與特朗普有關。

奧巴馬表示,世界的互動正變得更加深度,而“建築高墻不會改變這一切”——暗指特朗普在美國南部邊境設立“長城”阻擋移民的言論。

他也不忘攻擊特朗普對“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的呼籲。奧巴馬表示,相比於過去,如今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生活在美國正是前所未有的最好時機:大學畢業率上升、犯罪率下降,相對而言,歷史上有更多的女性開始工作。“當你聽到有人留戀曾經的美好時光時,你最好半信半疑。”面對如雷的掌聲,奧巴馬表示,“姑妄聽之就好。”

在通篇演講中,奧巴馬指責了美國政治中的反智主義潮流——即拒絕科學、理性和辯論。他警告稱:“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生活中,無知都不是美德。”這是明顯針對特朗普反對阻止全球變暖的態度。“不理解別人在說什麽並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奧巴馬表示,“這不是維持真實或者如實敘述的方式,也不是在挑戰政治的正確性。這只是不知道別人在說什麽而已。”

在今年的一整年中,奧巴馬都一遍一遍地在自己的演講中強調公民的責任,以及美國當下對政治辯論更加理性、互相尊重的需求。在他看來,當前的美國政治前所未有的粗俗,而且不乏毒害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50

建造人工島安置難民可行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471.html

上周,共有上千難民在試圖通過海路進入歐洲時翻船遇難,令歐洲一些政府間合作管控難民危機的舉措宣告失敗。數以萬計來自北非的難民仍然在通過任何可能的路線進入歐洲,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大膽的設想被提出來,其中就包括一名荷蘭設計師建設人工建島安置難民的建議。

在意大利和突尼斯之間建城邦

在說明這個設想之前,需要對難民的移動路線以及地中海地區的地緣狀況有個基本認識。

首先,從來源上看,因內戰和恐怖活動肆虐而導致戰亂不斷的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和北非的利比亞是最大的兩個難民輸出地。而從路徑上看,敘利亞難民想要進入歐洲,多數選擇通過鄰國土耳其,或者繞道海路從希臘進入。2015年,便有超過100萬名敘利亞難民湧入希臘;而利比亞難民進入歐洲多選擇海路,跨越海峽進入意大利。

EIA將位於意大利和突尼斯之間的海域

這位名叫特奧·多伊廷格(Theo Deutinger)的荷蘭建築師的設想是,在突尼斯(利比亞西面鄰國,與意大利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沿岸造出一個人工島,容納想要前往歐洲尋求庇護的難民。

多伊廷格的建築公司已經將這個項目起名為“地處非洲的歐洲(Europe in Africa,下文稱‘EIA’)”,還設計了網站,介紹了他們設想中的這個城邦國家。

按照設想,這個人工島城邦將位於意大利和突尼斯之間的海峽中間,歐盟可以先向兩國國家“租”下這塊區域,獲得99年的使用權,然後便開發人工島嶼。最後可以像一個標準城邦一樣,在歐盟的保護之下,“擁有自己的憲法,經濟和社會體系”。

多伊廷格稱,這個新城邦將如同突尼斯古城迦太基一樣坐落在地中海上。為此,多伊廷格提出的口號是,建造“第一個真正的歐洲城市”。

按照多伊廷格對美媒的解釋,這個人工城邦將會是第一個屬於歐洲但不屬於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城市,受到歐盟憲法的約束,“EIA將是最近麻煩纏身的歐盟的一個試驗場”。

EIA的設想是為難民提供安置地

島上居住5年才獲歐盟身份

多伊廷格的設想是,EIA將體現歐洲和非洲各自的優勢。他表示,EIA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正在接受他的語言輔導的難民學員的支持,“他們非常積極地接受了這個想法,因為EIA的地理位置正是位於和他們多數人家鄉相似的氣候帶上”。

“除了學習新語言和面對歐洲人的冷酷態度外,氣候因素是難民們抱怨最多的問題。”多伊廷格稱。EIA幾乎對任何人都敞開大門,無論是難民還是經濟移民。會有定期航班船只一天四次往返於北非和小島之間接送難民,難民在登島之後將會被安排工作。但只有在島上居住滿5年之後,才能獲得歐盟居民身份,歐盟便能利用這5年時間,在安全審核上做一些制度性安排。

實際上,多伊廷格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建立城邦容納難民的人,去年,美國房地產富豪布吉(Jason Buzi)便提出過“難民國”的類似設想,埃及電信業富豪薩維里斯(Naguib Sawiris)也曾提出過買下一些小島為難民提供避難所。多伊廷格稱,他自己也聽到過類似消息,但他的想法已經策劃兩年了。

從整體構想上看,多伊廷格的EIA計劃確實更加細化也更有可操作性。畢竟,比起從別國手中買島所帶來的涉及多國程序上的麻煩,建造人工島更現實一點。但是,在海上建起一座人工島,也是個非常費錢費力的大工程。

EIA效果圖

這是難民們想要的嗎?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EIA對難民的吸引力會有多大?因為難民們即便困難重重也願意為之冒險的原因是他們對歐洲的向往,在難民眼中,歐洲的吸引力來源於其成熟的社會運行體系和對公民自由生活權利的保障,即便比如希臘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的就業和經濟情況其實並不可觀,但比起家鄉的戰亂和無序,難民們對於在歐洲獲得可貴的歸屬感仍然心存希望。

相比之下,EIA即便建好了也只是一個與歐洲隔海相望的島嶼,並不是難民的最終目標,也給不了難民心中所希望得到的擁有更好生活的機會。考慮到這些因素,難民們願意在一個新建城邦上住滿5年的可能性將大打折扣。

“因為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EIA不會像摩洛哥城市休達和梅利利亞。EIA屬於島上的居民,所以他也不是一處殖民地。另外,EIA沒有圍欄,所以也不會成為一座貧民窟。”目前,多伊廷格正在和荷蘭埃因霍溫大學的學生團隊一起細化EIA的構思。

僅在上周,便有1.4萬難民在地中海偷渡途中被救起,而一周之內發生的3起難民船只傾覆事件已奪去了上千個難民的生命。3月,歐盟和土耳其之間達成的協議本有望控制從希臘非法登陸歐洲的難民數量,但是實際效果遠沒有預想的好。隨著近日地中海水文條件的轉好,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難民船只一路向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49

難民錢

索羅斯一出,全球迴避?咪傻啦!

市場對索老爺從來不公平,英國一役後,大鱷之名被披上身,調轉問,市場險惡,索老爺若真奸險,作惡多端的話,斷不著經常打開口牌。

全球出現一個全球都唔知會發生咩事情況,市升或市跌,防守型股份依然繼續破位,過往未曾發生,難怪,投資界正問一個問題:防守及公用股,有泡沬嗎?

花旗早前提及,旗下統計必買防守型股份,海嘯以來跑贏全球指數,以市盈率計,防守股平均市盈率,全球計超過廿倍,較之大市十五倍左右高。

股比股,殊不便宜,惟股比債的話,抵過黃金一年一度大減價。

最近數據顯示,資金流入債市規模近80億美元,為14個月以來第二多,日本十年債再創-0.2厘歷來新低,同年期德債僅0.022%,相比之下,香港十年期外匯基金票據憑其1.02厘,絕對吸引非常。

目前負利率、原意是要推動借貸、但現實已經令金融機構難以運作。星期三德國銀行Commerzbank宣布,會買入更多金庫,目的是多餘現金存入、以免要放到歐洲央行被收取負利率。

在日本,東京三菱UFJ公布,退出22個日本一級債券交易商,原因只有一個:無得做!

索老爺無論對內地、歐洲、以至全球發展判斷在在正確,奈何套入作為投資主題,頂盡打和,老爺一向承認,Thinking and reality之分,投資過程在於辨證,而辨證期間,最大敵人來來去去就是中央銀行。

央行用錢,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方法,明顯遺留下更大問題。

至今為止,全球槓桿水平,尤勝07-08年。而全球政府債券息率已跌至平均0.67%,為記錄新低,逾十萬億債券已跌至負利息區域,老債王Billy Gross亦警告,資金鐘擺及耶媽稍一有變,輸死人!!

主權債「負腰」,逼出一批債市難民,轉頭有息,有回報,股、債通殺,他們部份視企債為政府債,視防守股為債券,風險未知錯配與否前,已飽受精神錯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56

17歲阿富汗難民在德國列車上持斧行兇 難民危機發酵

德國當地時間7月18日晚9點15分左右,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一列開往伍茲堡(Wurzburg)的火車上,一名年輕男子手持刀斧行兇,導致4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1人輕傷。該男子目前已被警方擊斃。該條火車線路也已關閉。

稍早前的報道稱,至少有20人受傷。後證實是至少14人因為受到驚嚇而接受治療。

一名警察表示:“在列車到達伍茲堡後不久,一名男子拿著斧頭和刀開始襲擊乘客。”後來該男子跳下火車試圖逃離,被緊追其後的警方擊斃。行兇者的動機目前尚不清楚。

巴伐利亞州一名官員表示,行兇者系一名17歲的阿富汗難民,居住在附近的Ochsenfurt鎮。他可能是只身一人逃到德國的。德國媒體援引目擊者稱,男子行兇時曾“高喊口號”,有人聽到他喊的是:“Allahu akbar”(真主至大)。

一名政府發言人表示:“這很有可能是一起極端宗教主義鼓動的襲擊。”但他也強調,調查正在進行中,這名行兇者似乎是單獨行動。

一名居住在火車站附近的目擊者對德國媒體表示,在襲擊發生後,這輛載有25人左右的列車車廂內滿是鮮血。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目擊者稱,他看到有人從車廂中爬出來,替躺在車廂中的受傷者索要急救包。

車廂中血跡斑斑

今年5月10日,德國南部城市格拉芬火車站也曾發生27歲德國籍男子持刀傷人事件,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據目擊者稱,當時該也曾高喊“真主偉大”等口號。該男子後被送至精神病醫院,當局並未證實其與極端組織有聯系。

今年2月,一名15歲的女孩用廚房刀刺入一名警察的頸部。檢方稱,該起襲擊事件系由宗教極端主義挑唆所致。

上周法國尼斯卡車襲擊案導致84人死亡之後,歐洲局勢已經進入緊張狀態。從接連發生的襲擊事件來看,籠罩在歐洲上方的恐怖主義陰雲正在越來越厚。

難民危機

此次襲擊案或將進一步加劇德國和歐洲難民危機的緊張局勢。

去年,德國收容了大約110萬難民,創下了歷史紀錄。敘利亞是德國難民第一大來源國,排在其後的是阿富汗。

不過,在巴爾幹移民路線關閉、歐盟與土耳其達成協議以減少難民湧入之後,進入德國的難民數量已經大幅下降。據官方數據,今年4~6月中,每個月進入德國的難民約為1.6萬人,不足今年年初時的五分之一。

今年5月有報道稱,到2020年底,德國政府在難民危機上支出的成本將達到936億歐元。據官方估算,今年進入德國的難民約為60萬名,明年40萬名,接下來幾年每年將有30萬名。約有55%的難民將在5年後找到工作。

治理巴伐利亞的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保守黨派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s)的姊妹黨派,該黨派一直以來都強烈反對默克爾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

最近,默克爾的支持率有所回升,但此次的巴伐利亞火車襲擊案可能又將令德國政治局勢再度緊張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02

17歲阿富汗難民在德國列車上砍傷4名香港人 其中3人受傷嚴重

德國媒體18日晚報道說,一男子當天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列車上使用斧子攻擊旅客,砍傷二十余人,造成至少3人嚴重受傷,隨後被警方擊斃。

事件發生在德國南部城市維爾茨堡附近,警方正在采取行動,並動用了直升飛機。

火車是從特羅伊赫特林開往維爾茨堡,目前從奧克森富特Ochsenfurt到維爾茨堡的鐵路仍處於封鎖狀態。

巴伐利亞內政部稱,目前查明該男子是一名來自阿富汗17歲男子,行兇時高喊“Allahu Akbar”(真主至大)。

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赫爾曼稍後對媒體表示,重傷者目前生命垂危。當時正巧遇到一個警察特別行動小組。他們對兇犯進行了追擊,當兇犯意圖拿斧頭砍警察時,警察開槍把他擊斃。

【最新報道】

17歲阿富汗難民在德國列車上砍傷4名香港人

據港媒報道,香港一個由5人組成家庭自由行成員,事發時正在火車上,當中2男2女遭砍傷,2男1女情況嚴重,另1女子受輕傷,傷者正在送院途中,事發後已向香港入境處求助,而入境處已知會當地中國領事館協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05

默克爾打錯算盤!難民無法填補德國勞動力市場

在德國,同默克爾政府“開放門戶”的難民政策唱反調的極右翼政黨經常鼓吹難民搶了德國人的飯碗。

然而根據德國聯邦勞動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偏見。對於此前一直宣稱難民可以填補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德國政府而言,實際的就業數字也顯示,難民在德國的就業之路要比預想的曲折得多,特別是德國政府此前希望的赴德“專業勞動力”難民更是鳳毛麟角。

根據這份統計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在德國聯邦勞動局登記找工作的近30萬難民之中,總體上只有4%的人可以進行專家類工作,而近74%的人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職業訓練。

年輕卻沒上過學

德國聯邦勞動局預計,這些難民很難在德國的勞動市場上尋找到工作。在上述近30萬難民之中,僅有25%的人擁有高中文憑,而這些文憑在德國是否能得到承認,尚且是問題。其原因在於,德國實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在大學制度之外,對於各種工種的勞動力資格認證也非常嚴格,這令難民在短時內很難融入勞動力市場。

在此前的一項調查中發現,能夠立刻融入德國勞動力市場的難民只占湧入德國總體難民總數的10%~20%之間。雖然在進行意向性測驗時,超過八成的德國企業都表示願意招聘難民,但是在實際中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難民應聘者寥寥無幾。

此前,根據德國媒體的報道,德國所有大型企業都幾乎還沒有雇傭難民。據統計,德國達克斯股票指數中的30家上市公司總共只雇用了54名難民,而其中50人還是在為德國聯邦郵政局工作。

為何時限如此之長呢?

德國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研究員布魯克(Herbert Brücker)認為,難民融入德國勞動力市場要比移民緩慢得多。他認為,5年之後,有50%的難民會融入勞動市場,10年之後能到達 60%, 15年之後達到7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次來德難民的年齡且學歷普遍較低,需要在德國徹底進行全新研修,平均每人需要兩到三年的培訓準備期才能就業。

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署(BAMF)在最近的一份《難民申請者:社會結構,資質和就業》報告中指出,在2015年進入德國的110萬難民中,有80%的難民都不適宜在德國勞動力市場就業。這份報告指出,2015年來到德國的難民大部分是年輕男性:近2/3的人則是33歲以下的年輕人,分別來自巴基斯坦、阿富汗、敘利亞、厄立特里亞和伊拉克。其中,有超過46%的厄立特里亞難民、40%的阿富汗難民和27%的伊拉克難民在22歲以下。而在這部分人中,僅有18%的難民接受過大學教育,20%的上過高中,1/3的人讀過初中,22%的人上過小學,還有7%的人壓根沒有參加過任何正式教育。

在統計中可以看到,教育背景最好的是敘利亞難民和伊朗難民:有27%的敘利亞難民和35%的伊朗難民大學畢業;來自阿富汗、厄立特里亞、巴基斯坦人和西巴爾幹半島的難民學歷則較低。

此外,統計顯示,大部分男性難民都曾經做過小商販,或者做過體力勞動者。不過,大部分男性難民都在農業和服務業領域工作,沒有多少人在貿易、商業或教育領域有經驗。

第二個原因對於難民而言,也多少有點無可奈何。與東歐在內等國的移民在語言方面有天然優勢相比,包括敘利亞難民在內的新一波難民在融入德國時面臨德語這一天然屏障,而學習德語相當困難,特別是在書寫方面。目前德國政府已經通過法令,強迫所有難民每月花10歐元上融合課,其中就包括德語課,否則就必須離開德國。

1歐元工作能維持多久呢?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移民到德國的人數有213.7萬人,比2014年多67.2萬,增幅達46%。當年德國凈增移民113.9萬人。2015年也見證了德國在移民數量及凈增移民數量兩個數值均創史上最高的紀錄。

2015年年底,德國聯邦勞動局就已經發出警告,認為有超過八成的難民沒有正式的資質,這對德國的福利系統將造成嚴重負擔,為2016年凈添40萬福利金領取者。

為加速難民融入,德國政府甚至為難民推出了“1歐元工作”方案,令避難申請者在等待的數月期間先試圖融入德國勞動力市場。德國聯邦勞動局承諾要先提供10萬個這樣的崗位,包括維修自行車、修剪花卉以及一些清潔工作等。據悉目前柏林市就以這種方式雇傭了近4000名難民。

不過這種方式在德國爭議極大,被認為是同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做法,且對難民而言不具有長期雇傭的確定性。

在這一問題上,德國克隆IW經濟研究所著名經濟學家蓋斯(Wido Geis)認為,在低端勞動力市場,德國不缺人。“不過這些兼職工作可以說是進入德國職業市場的一塊敲門磚,使難民了解到什麽是德國就業市場環境,並學習德語。”他表示,真正重要的是讓這些年輕的難民在德國受教育,德國現在存在大量的學徒機會。

“但是問題是,要說服這些人去參與職業培訓項目,可不容易。”蓋斯表示,“首先,一般德國人3年可以結束的培訓項目,難民通常要5年才能完成。而通過了這些課程,他們才能開始去職業學校上學。”

“有許多人說,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需要給他們寄錢,需要立刻就工作。”蓋斯表示。此外,這些難民所來自的國家並不具有職業培訓系統,他們不能理解這個系統的價值,由此要做的勸說工作非常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