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稀土国家队”隐现:五矿中铝初涉地方整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xOMDAwMDIxNzYxOQ.html

南方稀土整合再掀“圈地运动”,“国家队”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和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已加速抢占资源阵地。

1月20日,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五矿和中铝正在南方各个地区洽谈稀土业务合作。而中色集团等央企也在争取成为稀土“国家队”中的一员。

其中,五矿和中铝的稀土战略有诸多相似之处——都以获取资源为目标之一,均有发展稀土下游深加工产业的计划,都侧重获取中重稀土。

这意味着,“国家队”在稀土整合上难免发生激烈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五矿与湖北竹山拟合作开展竹山县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而中铝也与广西、广东清远洽谈稀土合作业务。这标志着五矿、中铝等稀土“国家队”在整合地方稀土资源方面获得初步进展。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稀土矿权改革,以有效推进稀土资源整合。

而国资委主任王勇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支持五矿中铝等有实力的央企整合地方稀土资源。

“国家队”加速地方圈矿

1月19日,中铝投资规划部相关人士透露,中铝拟与广西有色集团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开发广西境内的稀土资源。

本报记者获悉,在中铝之前,另一家央企中色集团也与广西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稀土的协议。

广西有色集团某一级子公司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色有意整合广西稀土资源,并承诺帮助广西有色集团旗下唯一稀土业务平台金源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不过,由于“中铝开出的条件优于中色”,加上中铝在广西有色金属领域的多年深耕,广西自治区政府最终选择与中铝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铝整合地方稀土资源的另一斩获是江西钨业集团(下称江钨)。上述中铝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借助江钨整合江西的稀土资源已在计划之中。

除了广西和江西,中铝还正在与广东清远洽谈稀土合作项目,但目前尚未签订任何协议。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进入广东稀土业“有难度”,因为广东省已将广晟有色集团作为唯一稀土业务平台。

上述人士还告诉本报记者,除了计划整合上述地区的稀土资源,中铝还在与其他地区洽谈稀土合作业务,但目前尚不方便公开。

另一位中铝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将通过多种途径发展稀土业务,“江钨和广西就是两个不同模式”。中铝不会局限在获取稀土采矿权,当然,能获取资源是中铝的最佳选择。

五矿则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圈矿”。

本报记者获悉,尽管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已新立门户,但五矿并未放弃湖南的稀土资源,还计划扩大湖南稀土冶炼企业的产能。

此外,五矿还在湖北稀土业崭露头角。

与中铝一样,五矿还在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寻找新的稀土整合机会。

至此,中铝和五矿已经明确成为稀土“国家队”的主角。

五矿暂时领先

在稀土业务上,和五矿相比,中铝算得上是“新兵”。

据本报记者了解,五矿在稀土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湖南、江西拥有稀土产品冶炼加工企业,拥有13600吨/年的稀土分离能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的离子型稀土分离企业集团,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稀土产品经营商。

中国稀土学会的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虽然五矿目前没有稀土采矿证,但实际拥有的中重稀土产量是全国最多的。而未来随着整合力度的加大,五矿有望成为正宗稀土开发商。

此外,五矿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的实力较强,这为五矿整合地方稀土资源带来优势。因为地方政府往往不具备勘探技术和资金实力。

五矿在稀土业务上的优势还表现在出口贸易方面。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表示,2010年,五矿的稀土出口海关排名第一。

而中铝在稀土业务的实力相对薄弱。不过,中铝依然凭借其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成为稀土整合龙头。

在中铝的多金属战略中,稀土发展计划的重要性仅次于中铝的传统产品铝和铜。而面对基础薄弱的现状,中铝在发展稀土业务上采取了“聚焦重点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攻略,力争在3-5个稀土元素上形成绝对优势。

重视稀土新材料研发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稀土整合中,有实力的大型央企应该重视下游深加工技术,特别是稀土新材料的研发,这是中国稀土业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稀土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发展深加工技术,进行稀土材料创新研发,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有条件和实力。”林东鲁表示。

发展稀土新材料,正是中铝和五矿的发展计划。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不会专注于稀土分离,因为国内分离产能已过剩,中铝将注重高端稀土材料的研发。

尽管五矿是我国最大离子型稀土分离企业,但周中枢明确表示,今后,五矿将加强稀土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据本报记者了解,五矿股份的六大业务中,科技是其中一大板块业务,五矿的科技板块将以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大冶金等方面的科研投入。而我国金属类企业很少有单独的科研业务板块,研发能力弱小一直是金属类企业发展的掣肘。

林东鲁表示,我国稀土业的未来是技术创新,谁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占据了稀土业的未来。

但发展稀土加工技术的前提是保障资源供应。因此,五矿和中铝将继续在各个地方“圈矿”。

周中枢表示,对于稀土等市场地位较为显著的商品,五矿将着重提高上游资源配置比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8

誰來降風電「國家隊」的溫?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377

風電發展兩頭面臨「國家隊」的威脅——上游面臨電網「限電」,下游面臨國有電力集團的非理性投資帶來的市場惡性競爭,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可能是「拐點」之後的風電產業的關鍵。

持續升溫的風電發展第一次出現了轉折。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新能源並網接入國際峰會上透露了一組數字:2011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1650萬千瓦,與上一年新增1892萬千瓦相比呈下降趨勢,同比增長為負。

這意味著,風電自2005年以來持續升溫的趨勢開始出現轉折。2005年至201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曾經保持了連續5年逾100%的增長。

可以說,是一直以來困擾風電產業發展的痼疾——「上網難」,將風電發展拖入歷史發展的拐點。電網對於包括風能、太陽能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並網缺乏積極性,導致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風電場集中的區域,屢屢傳出「棄風」的消息。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字,2011年,全國就約有100億度風電電量由於被「限電」而損失。

一片慘淡聲中,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中除了華電、國電的風電新增裝機同比略有下降之外,其餘三家均有增長,五大發電集團在全國風電新增總量的佔比由2010年的49.3%提高到去年的58.2%。

全國新增裝機總量下降的背景下,五大發電集團的新增裝機總量卻「逆勢上揚」,不得不說,這暗合了風電產業發展的真實現狀——民營企業在逐漸白熱化的風電投資競爭中,「不敵」國有大型電力企業,逐漸被淘汰。

這一所謂的「國退民進」的趨勢並非空穴來風。2011年1月,電監會發佈《風電、光伏發電情況監管報告》稱,風電項目的投資主體相對集中,主要是中央企業和部分風能資源豐富的地方國有發電投資企業。

根據這份報告,無論是並網裝機容量,還是在建的裝機容量,國電、華能和大唐都排在前三位,中廣核電、神華等國有企業緊隨其後。前十家企業的並網裝機容量佔全國並網風電裝機容量的75.85%。

即使在原本屬於民營企業家和投資者聚集的上游——風機設備領域,國有企業也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的大手筆投資直接帶來了風機價格的一步步走低。

2011年年底,風機設備價格下降幅度超過30%——已經從4年前的6000-7000元/千瓦降到4000元/千瓦以下。這使得處於二三線的風機製造企業進入痛苦的陣痛期,一位風機製造企業負責人曾經這樣笑稱:中國風機企業有三條路——下海、出國、自己做業主。

不計成本進入風電投資的「國家隊」當然也在吞食苦果,上述五大發電集團在2011年也出現了風電業務首次虧損。

日前,國家能源總局下發特急文件,要求各省(區市)發改委嚴格執行風電項目核准計劃,對於風電棄風超過20%的地區,原則上不得安排新的風電建設項 目。這一特急文件,是對溫家寶總理此前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的具體落實,欲給盲目發展的中國風電業「降溫」。

需要警惕的是「以控制盲目擴張」,「控制過剩產能」為名,實際上已經導致了民營企業大量退出市場,國有企業「一家獨大」。

目前,風電發展兩頭所面臨的來自「國家隊」的威脅——上游面臨電網「限電」,下游面臨國有電力集團的非理性投資帶來的市場惡性競爭,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可能是「拐點」之後的風電產業更需要思考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8

「國家隊」收購難持續 胡祖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5869.html

 中海油宣佈以182億美元全面收購加拿大上市石油公司尼克森(Nexen)。如果交易 如期順利完成,中海油將成為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與高環境敏感度的墨西哥灣擁有油氣資產的第一家中國石油公司,並為躋身全球性能源巨頭跨越了一個重要里程 碑。此交易也將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最大的海外收購案。

  此次中海油汲取了2005年收購優尼科失手的教訓,除了出具極有吸引力的收購價格,還充分考慮東道國的立場,預設了一些政治與公關誘餌,如宣佈 保留尼克森現有管理團隊與員工,把尼克森所在地作為中海油未來在北美與中美洲的地區總部,並將中海油在多倫多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等。

  中海油所選擇的收購時機似乎也合適。一方面,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脆弱,海外資產價格估值較低;潛在國際競爭者在金融市場低迷、融資成本較高的環 境下,不敢輕易競價爭奪;另一方面,各國政府對於跨境投資的態度更為務實,對於給本國既帶來資本又帶來就業的投資機會,不敢輕易否決,以免挫傷市場信心。 雖然收購案尚需加、美、英等國政府的審批,在政治上仍有潛在阻力,但此次交易獲得審批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此次收購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是中海油對於未來財務價值的影響,而非所謂戰略或者政治上的風險。畢竟,中海油的收購價比尼克森過去20日的平均交易 價高出60%。短期內,中海油董事會與管理班子需要得到政府控股股東與行政部門的審批,亦需與中小股東有效溝通解釋。從中長期而言,中海油必須證明完成收 購後它有能力整合運營尼克森的全球資產,獲得最大經濟價值。不少觀察家,比如野村證券的分析師,對此持懷疑態度。

  無論是從動機上還是從風險與回報上,資本市場應把中海油之收購視為一項正常的商業交易。然而,國內外分析家還是大多把它解讀為中海油實施國家既 定能源戰略,獲得油氣資源所有權與開採權的行動。如果追求的目標是滿足中國日益擴大的對於傳統化石能源的需求,在大多數情形下我們可以在國際市場以更便宜 的價格獲得原油供應,而非直接擁有上游資源。

  可以預見,收購尼克森後,中海油所開採的石油也必須按市場價格供應全球市場,包括東道國市場,無論是政治上還是商業上並不能隨心所欲地單純以供 應中國為惟一目的。日本和德國沒有國內石油資源,也並沒有在海外直接投資與控制石油勘探與開採,但也基本上滿足了經濟起飛過程中的長期性能源需求。日本為 了鎖定長期供應合同,在澳洲等地投資參與了若干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但國際天然氣價格近年來的大幅下跌,已大大減少了這些長期合同的經濟價值與 合理性。

  中國的現行能源戰略過分重視了傳統能源的生產與供應,而在能源消費的合理調節方面下功夫不足。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推行走出去戰略,但收效甚微。中海油此項大手筆收購是預示著中國海外投資高潮的來臨,還只是一個難以複製的孤案?

  遺憾的是,大型國企在國際市場大舉收購的前景總體而言並無顯著改觀。除了非洲,拉美與中亞等政治不穩定地區的「綠地投資」項目,國企在北美與歐洲發達市場收購上市公司或資產業務還將繼續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刺激東道主國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情緒。

  可以預見,依靠「國家隊」進行全球投資與收購,在政治上、商業上都很難持續。實現走出去戰略,我看好更市場化商業化的中國企業。聯想收購IBM 的PC資產,吉利收購沃爾沃,三一重工收購珀茨麥斯特,雖不能與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的交易相提並論,但代表了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更加持久的成功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65

中國推奶粉國家隊 對抗「西洋牛」

2013-10-28  TCW
 
 

 

中國整頓奶粉業再出重手,從《反壟斷法》重罰聯合抬價的奶粉品牌後,破天荒建立國家代表隊,想養出中國「大奶牛」對抗「西洋牛」,下重手展開大企業吃小企業的大整併,夢想用政府直接介入奶粉市場的方式,提升國產奶粉品牌形象。

九月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正式發表由中國工信部欽點的國產奶粉品牌,分別是伊利、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與高原之寶等六大公司,這六家成了中國政府重點扶持的奶企,因此又被暱稱為中國「奶粉國家隊」。

為什麼要組國家隊,原來中國小孩不僅愛喝外國品牌奶粉、還付出比其他國家近兩倍的代價。自二○○八年三鹿毒奶粉事件重創中國國產奶粉形象,中國家長寧願多花比國產奶粉高出一.二倍至二倍的價格,選購進口奶粉,縱使昂貴,但超市的熱門品牌仍舊賣到斷貨。

為遏止「中國奶蝗」各國政府實施奶粉限購

後來,還演變成為出國旅遊買奶粉、甚至海外代購等業務,許多民眾化身成為﹁中國奶粉蝗蟲大隊﹂到海外搶購奶粉,所到之處皆搶購一空。最後竟遭各國政府畏懼,為確保當地民眾有充裕的奶粉供應,只好展開打「中國奶蝗」行動。

二○一二年開始,美國、紐西蘭、澳洲、德國、荷蘭與英國紛紛實施奶粉限購令,今年三月,向來主張自由貿易的香港政府也實施限購,規定每位香港遊客不得攜帶超過兩罐嬰幼兒奶粉出關,違者最高可開罰港幣五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萬元)及監禁兩年,然而實施不到一週,就有八十七人被捕。

中國不是沒有整頓奶粉市場,今年七月國家發改委以《反壟斷法》嚴懲聯合抬價的奶粉品牌,最後對六家企業重罰人民幣近六億七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一千六百萬元),這也是《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所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

雖然開罰後,多家外國品牌奶粉開始調降價格,降幅從五%到二○%不等,有些甚至比中國國產的中高價位奶粉還便宜,沒想到,此舉更壓縮到國產奶粉的生存空間,因為降價的大多是本來就相對便宜的商品,而許多高價奶粉反而以換包裝的方式變相漲價。

國產奶粉前五大廠市占率加總僅約三成

事實上,問題其實出在中國國產奶粉不爭氣:今年八月份,備受中國家長青睞的紐西蘭進口奶粉,接連被檢驗出含肉毒桿菌與硝酸鹽含量超標,中國緊急暫停從紐西蘭與澳洲進口奶粉,許多人認為這是國產奶粉翻身的大好機會,然而消費者反而大舉進攻歐洲市場;根據新華網報導,淘寶網上的代購生意翻倍成長,其中德國奶粉的七天成交指數上漲二三三.三%,荷蘭奶粉也漲了二二○%。

顯然是中國本土品牌不爭氣,根據AC尼爾森的(二○一二年全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二○一二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銷售額,達人民幣三百八十五億一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五十七億元),其中四大外國品牌奶粉:美贊臣(在台灣稱為美強生)、多美滋、惠氏與雅培的市占率高達近四三%,而中國國產奶粉前五大廠:貝因美、伊利、合生元、雅士利(今年已被蒙牛購併)與聖元的市占率加總為二九.五%。

所以中國工信部針對國產嬰幼兒奶粉企業調查,本土有一百二十七家企業,年產量約六十萬噸,但這些大多是市場占有率不高的中小型企業,真正年產量在三萬噸以上的企業不過三家,顯示出中國乳企生產素質參差不齊。

整併重組國產乳企冀望養出「大奶牛」企業

因此中國政府這次的計畫是,希望在二○一五年以前,透過企業整併重組,將國產乳企從一百二十七家減為八十家,到了二○一八年再整併至五十家,使行業集中度提高至七○%以上,而未來將重點培育形成三到五家年收入超過人民幣五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四十億元︶的大型乳企集團。

這批點名受扶持的國產乳企,預計將獲得中央財政專項基金、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等優惠,甚至還傳出將有人民幣三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四十億元)的兼併重組資金。雖然大陸官方否認有高價扶植津貼,但政府主導的集中培育計畫已開始執行。

中國毒奶粉事件至今已過了一千八百多個日子,國產奶粉仍無法取得消費者信任,這次政府直接出手,想透過推倒小型奶粉企業養出「大奶牛」企業的方式管好品質,但同時也將形同寡頭壟斷,使扭曲的奶粉市場更加不自由,企業若無法進步,那麼最終的受害者還是無辜的中國家長與喝奶兒童。

【延伸閱讀】奶粉企業瘦身,將從127家減至50家!——中國政府整頓奶粉業大事紀

六月 中國工信部發布《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提振社會消費信心行動方案》 影響:發布全面推動奶粉企業結構轉型與升級訊息。蒙牛乳業購併雅士利國際影響:為中國乳業揭開企業重組整併序幕。工信部在食品安全週上鼓勵乳企整併影響:工信部透露未來3到5年,中國奶粉企業將從127家整合為50家。九部委共同發布《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影響:提出嚴格管控乳粉生產,鼓勵自建自控奶源以及推行奶粉進藥店試售。

七月 針對奶粉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 影響:對美贊臣、合生元(國產品牌)、恆天然、多美滋、雅培與富仕蘭開出人民幣6億7千萬元罰單。

八月 北京與江蘇執行奶粉進藥局販售試點 影響:提供新的奶粉購買途徑,透過藥局販售增加民眾對奶粉安全檢測的信心。

九月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的新品發布會上,公布6家重點扶植的國產高價奶粉 影響:透過政策扶植與優惠稅率打造國產優質品牌,抗衡市占率高的外國奶粉品牌。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工信部、財新網 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28

追隨“國家隊”出擊 5000億美元日本養老基金有望支持日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847

最遲從明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最大養老基金——日本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把錢投在哪里,500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小型養老基金也會把錢投到那里。

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公布,所有公立養老金管理機構都必須在明年10月以前使用同樣的投資準則。

彭博從相關顧問處獲悉,三家合計約296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公務員和私立學校教師養老金管理機構決定,將仿效管理資產約合1.23萬億美元的GPIF配置資產。另有管理規模共約2050億美元的小養老基金也將遵循GPIF的比例調配投資。

據彭博統計,如要與GPIF保持一致,上述三家管理規模相對較大的養老基金將不得不拋售640億美元日本債券,同時買入190億美元日本股票。因預計養老金會增加持股,截至昨日,東證指數自今年4月14日以來已回漲13%。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旗下東方匯理銀行( Credit Agricole CIB)首席日本經濟學家Kazuhiko Ogata分析認為:

對日本國內股市的影響會比預期的大,因為這三家基金今後要配合GPIF就得增持日股。他們的日本債券持倉目標現在都比GPIF高。

彭博調查預測的中值顯示,GPIF將把日本債券持倉的目標比例由60%下調至40%,將日本股票持倉目標由12%上調至20%。這一調整意味著,上述三家相對規模較大的日本養老金將投入2萬億日元買入日股,同時拋售6.6萬億日元的日債。

管理資產約700億日元的日本德盛安聯投信(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Japan Co.)首席投資官Kazuyuki Terao認為,其他基金效法GPIF投資會產生明顯影響,股市下跌時他們會買入,這樣就為日股提供了支持。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今年一季度日本股市大跌,日經指數重挫9%,GPIF因此近兩年來首次虧損。

當時Kazuyuki Terao說:

“問題在於他們未來的回報率。他們怎麽做都有風險,但當他們考慮最佳風險報酬組合時,60%的國內債券目標顯然過高。”

股市, 日本股市, 養老基金,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20

食藥檢測機構:保留國家隊?擁抱第三方?“檢”不斷,理還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38

2014年9月18日,山東濟寧檢驗檢疫局實驗室向公眾開放,技人員在為市民講解食品檢測流程。 (CFP/圖)

食品企業幾乎都遭遇過跟檢測相關的烏龍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場被認為是提升檢測能力的兩劑猛藥。然而行政主導的食藥檢測機構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爭議。

因為歷史上藥品審批檢測中存在的烏龍和醜聞,大多數發達國家存在公益性和經營性兩種並行的機構提供檢測服務。政府通過自建檢測機構或購買第三方服務來滿足公益性的檢測需求。經營性機構則盡可能與國際接軌,尋求市場化。

檢測機構的“烏龍”罰單

一家來自歐洲的乳制品企業不久前收到罰單。

處罰依據是北京一家檢測機構對該企業市售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抽檢結果——微量元素和添加劑等多項指標不合格。企業因此被相關部門“約談”,要求“立刻在內地和香港下架,連電視廣告都得停播”。

然而兩家大型檢測中心隨後對同批次奶粉的檢測結果卻顯示,相關指標正常。這時人們才發現,出具第一份檢測報告的機構,連檢測奶粉的資質都沒有。

隨著中國的食品藥品向現代化監管邁進,人們愈發意識到,以檢驗檢測機構和專業人才隊伍為代表的技術支撐體系,是食藥監管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當下的短板。

“幾乎每家食品企業都遭遇過跟檢測相關的烏龍事件。”前述乳品企業一位負責人說。

2012年7月,河南三門峽市疾控中心的檢測結果指稱今麥郎方便面的酸價超標,但隨後該中心又自認“資質不全”,收回檢測報告並向企業公開道歉。幾乎同一時期,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聲明,“由於工作人員失誤”,對美贊臣等奶粉“香蘭素超標”的檢測結果無效。

食藥檢測是專業的技術活兒,然而檢測機構的設置卻並不專業。以食品檢測為例,全國共有一千多家與食品相關的檢驗檢測機構,散落於農業、質監、衛生、食藥等多個系統。食品企業會不定期接受各級各類管理部門的多項檢測,結果卻不共享、不互認。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業負擔,同時還存在某些企業多次受檢、而某些企業卻總被漏檢的弊端。

不僅如此,各級檢測機構的水平良莠不齊,一些檢測機構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甚至將行業推薦標準作為強制標準(國家標準)執行。

“食品檢測結果有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檢測方法不當。”前述乳制品企業法規部人士說。但出了“烏龍事件”,由於檢測機構的官辦背景,企業往往選擇“息事寧人”。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最新一輪食藥監管體制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藥檢測資源。與此同時,檢測機構市場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開。

整合模式五花八門

檢測機構的整合並不順利。

“一個字,亂!”考察了全國17個省份食藥改革情況的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總結道。與其他檢測機構不同,食藥系統的檢測體系從食品安全危機年——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後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檢測機構還在建設中,就開始了新一輪改革。

根據2013年下發的《國務院關於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整合的思路是將工商、質檢部門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劃轉到食藥監管部門,包括人員、設備和經費。

但改革推進過程中,整合模式卻是五花八門。

據安徽省食藥監局辦公室主任許伏新介紹,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原省藥物研究所、原安徽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統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下設三個所,分別是食品檢驗所、藥品檢驗與研究所、醫療器械與藥品包裝材料檢驗所。

這是省級層面公認劃轉較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則在市縣級都建立了綜合檢測機構。

但在絕大部分省市,檢測機構的整合實質上沒有推進,僅劃轉了少量人員。這就導致專業執法人員和檢驗檢測設備的缺乏成為建立基層食藥檢測機構的突出矛盾。

以湖北省孝感市為例,市級食品藥品檢測所只有二十多人。“只能完成省里下發的檢測任務,日常檢測根本顧不上。”孝感市食藥監局一位工作人員說。為迅速劃轉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劃轉了一些較大年紀的護士、助產士到食藥監管部門或檢測機構,有技術能力的微乎其微。

在山東菏澤,全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上萬家,實際檢測機構不足規劃要求的1/10。

“廣州市沒有劃轉檢測機構,因為質監部門不同意。”廣州市食藥系統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種情況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對此,廣州食藥監局采取了變通方式,從輕工集團劃轉一個小型食品檢驗所,又從經貿委處劃轉一個酒類檢測中心。

在一些劃轉難的地方,食藥監管機構只能重新購買設備,以打造自己的技術平臺。但胡穎廉擔心,這將造成大量的“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

“食藥技術支撐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平臺。”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一位內部人士對各自為政的地方整合並不看好。作為國家食藥總局的直屬單位和最高技術仲裁機構,中檢院多次向食藥總局遞交報告,希望食藥檢測機構統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對獨立的技術體系,形成數據共享和學術交流平臺,同時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幹擾。但情況並未有任何變化。

目前,中檢院與各省級檢驗機構之間並沒有隸屬關系,各省所和市、縣所也是同樣狀況。中檢院副院長李波在2014年全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工作座談會上,把這種架構稱之為“發揮(檢測)系統整體力量的一種障礙”。

檢測機構市場化破冰

在行政力量主導的整合之外,推動檢測機構第三方化被認為是提升食藥技術支撐能力的另一個思路。事實上,業界討論多年的檢測機構市場化已於2014年正式破冰。

根據質檢總局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數占檢測機構總數近80%,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約占19.5%,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僅占0.5%,占比懸殊。

今年以來,國務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確對檢測機構改革提出要求,關鍵詞便是“市場化”和“檢管分離”。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個部門的檢驗檢測業務整合。政府原則上不再開辦一般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

這意味著,政府檢測機構整合完畢後,下一步將進入市場化進程。

“目前國內檢測還是一個檸檬市場(經濟學術語:指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劣勝優汰現象),大量檢驗機構處於小散亂的狀態。”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張繼宏說。

在張繼宏看來,現在中國有2萬多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條塊分割明顯,缺乏統一規劃、有效監管,不同部門甚至會出具完全相反的檢測結果。

在2010年的湖南“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標事件中,最初,江蘇省產品監督檢驗院檢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茶子油苯並(a)芘含量超標。但湖南省質監局卻對外出示了檢測合格的結果。

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行政壟斷造成的行業壁壘。

一個專業做蜂蜜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總經理抱怨,現在對於檢測機構的招標、抽檢模式就像是為國有機構量身設計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項目分包,這對於他們只擅長做某類檢測的機構就很吃虧。機構成立5年,他沒有承接過任何政府項目。

盡管技術實力較強,外資食品藥品檢測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更加困難重重。

據歐盟商會相關人士介紹,在華運營的第三方實驗室機構即使已通過國際認證和認可,也必須通過中國本土的認證和認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實驗室的每一項檢測服務和產品都需進行行政審批,這給他們帶來極大困擾。

“我們很清楚中國檢測市場的潛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總部設在法國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的一位管理人員很無奈。

SGS集團中國區(即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裁申屠獻忠也在幾個月前的國際會議上表達了類似觀點。在他看來,目前檢測機構的整合會帶來合作、收購等各種機會,但不會有想象的那麽快。

“食藥檢測行業已經到了必須市場化改革的階段。”張繼宏說。

要不要保留“國家隊”?

在機構整合和推向市場的兩股力量並行下,一個不得不提出的問題是:食藥檢測機構是不是要毫無保留地市場化?

一方的觀點是,應該把所有的檢測機構都推向市場,優勝劣汰,整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不需要行政主導。而另一方則認為,在市場化之外,還應該保留一些“國家隊”。因為一旦進去市場,企業會因為逐利忽視食品藥品監管的公共安全屬性和社會責任感。

發達國家的“藥害”被認為是前車之鑒。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內部出現系統性失靈,藥品的審批檢測出現巨大漏洞,嚴重依賴外部評審專家而不是內部專業人員,多個藥品因安全性問題撤市,最大的當屬“瑞素靈”事件,該藥適用於降低血糖的口服藥物,但是,治療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肝臟損害,最終造成了94人肝臟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過去財政有經費撥給檢測中心。如果有緊急任務交給檢測中心,送多少都檢。如果變成第三方了,送去能那麽痛快地檢測嗎?”安徽食藥監局辦公室主任許伏新擔心在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時,使用第三方機構不一定能得心應手。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有兩種並行的機構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公益性和經營性。政府通過建立政府檢測機構或購買第三方機構的政府服務來滿足公益性的檢測服務。而經營性機構則盡可能與國際接軌,尋求市場化。

拿美國FDA來說,該機構在全美下設150多個辦公室和實驗室,有數以千計的醫學、化學和食品工程學博士做技術支撐。

“美國有非常成熟的檢測機構市場,但所有的藥品審批檢測、食品的添加劑、顏色劑檢測全部歸屬FDA總部,並沒有下放地方或推向市場。”胡穎廉指出,日本和歐盟的情況差不多。

美國FDA局長瑪格麗特·漢貝格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曾表示,FDA管理模式已經轉向風險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政府利用新的檢驗和執行工具來確保“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反應”。他們會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預測”系統(PREDICT)——使用基於產品完整生命周期的新型數據分析方法,在產品進入國家之前就對高危產品進行較好的定位——顯然,這需要政府主導。

另外在一些常規檢測之外,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往往會在一些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上增加投入,而這恰恰可能是市場化機構的短板。

2013年8月,轟動全球的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就是因為新西蘭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做出了肉毒桿菌的誤判。之後,新西蘭和美國獨立實驗室進行了195次檢測,並未發現肉毒桿菌。同時,上海市質監局所屬的檢測機構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斷。

在一些學者看來,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法則並不能完全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政府需要有一支“國家隊”,專門負責那些關系到戰略層面和高風險的食品檢測。

“比如疫苗、奶粉等重要的食品藥品的檢測還是需要政府來做,但日常性、較為普通、沒有戰略意義的檢測項目和機構全都應該放歸市場。”胡穎廉說,公益性檢測機構不應該參與商業項目。他建議,國家層面確立一個公益性的研究機構,譬如中檢院,各大區域中心也分別設立類似的派出機構,保證一定的獨立性。

“實驗很重要的目的是為科研提供基礎,而不是效益至上。”華東某省級食品藥品檢驗院院長承認市場化是趨勢,但藥品的評價性檢驗,數據的對比分析,國家重大風險評估項目應該由政府主導的機構承擔。在她看來,市場化的機構往往會以“出價”高低來選擇項目的優先級。

“檢測機構整合和市場化的目的是加強監管專業性和能力。如果改革之後,監管部門都失去了專業技術力量支撐,單純推市場化又有什麽意義?”胡穎廉說。

(南方周末實習生梁月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2013年中國檢驗檢測市場規模1678億元,官辦檢驗檢測機構占八成 (何籽/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68

“國家隊”入場 螞蟻金服融資估值30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6

e32a2507b03559d7ffb41bbeb346341c

據財新報道,螞蟻金服首輪引資已接近收官,在這一輪的融資中其估值為300億美元。

該報道提到,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名單中,“國字頭”背景的社保基金、郵儲銀行、國開金融分別入股約5%、3%、3%,目前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此外,還有一些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也有望分一杯羹,名單尚待最後確定。

螞蟻金服成立於2014年10月16日。螞蟻金服旗下品牌包括了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及籌備中的網商銀行等品牌。

300億的估值相較於此前市場的報道偏低。彭博曾援引消息人士稱,螞蟻金服計劃在2016年IPO,其估值預計在500億美元左右。該公司傾向於選擇A股上市,同時也不排斥香港等境外市場進行雙重上市。

去年年底,美國太平洋頂峰證券對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和螞蟻微貸業務估值高達70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00

雙降之後,國家隊可為牛市續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18.html

雙降之後,國家隊可為牛市續命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06-28 18:12:00

央媽在周六給市場送來了“雙降”的大禮包,結合上周常務會議擬刪除75%存貸比的規定,這無疑說明未來幾個月,貨幣的寬松狀況還會非常穩定。傳言國家隊入市的消息如果確認為真,這也將為牛市續命帶來非常重要的保障。

央媽在周六給市場送來了“雙降”的大禮包,結合上周常務會議擬刪除75%存貸比的規定,這無疑說明未來幾個月,貨幣的寬松狀況還會非常穩定。傳言國家隊入市的消息如果確認為真,這也將為牛市續命帶來非常重要的保障。

清查兩融和配資的執法行為,實際上有一定的彈性,在如此暴跌之後,市場的看空情緒已得到大比例釋放,相關檢查可能暫告一段落。否則,對場外配資和傘形配資的窮追猛打,大量無辜的股民將受到牽連,所謂“投鼠忌器”,最終財富的集體縮水,必將導致消費進一步萎靡不振。

目前而言,場外配資等違規現象也不是迫在眉睫的時候,原來的趨利之徒,應該受到了市場的教訓,短期內興風作浪的概率降低。現在最要緊的是為牛市續命,因為最近大盤兩周深調,創小板三周的暴跌已經嚴重損傷了股市的人氣,預期一改,牛市變熊市不過是短短幾個月的事情。

 

人心不穩,後面涉及資本市場改革、經濟轉型升級等都可能面臨重大的考驗。對股市而言,現在信心比黃金重要,否則繼續暴力殺跌,將無人可以幸免,甚至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進而威脅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這不是說要救市,而是要確保股市的健康發展,糾偏原來用力過猛的一些舉措。

盡管監管層認為過去一段時間的下跌是自然調整,從純市場角度而言,漲多了會跌,確實有一定道理,但它又不可能是純粹的自然調整,監管層的一些言語和行動成為這次大跌的催化劑。比如偏緊湊的新股發行,就是這番暴跌的一個導火線。

此前,監管層曾提出要建立逆周期調節機制,那麽在牛市遭遇超20%幅度大跌之際,這無疑是牛熊的十字路口,如果要逆周期調節,顯然,這就是一個絕佳的檢驗機會,不應該等坐實熊市後才動手。

正如關於這場大調整以及周末的雙降,網民有一個生動的比喻:明明一句話就能哄回來的,偏要鬧到分手了才拿0.25克拉的小鉆戒來哄,還回得去嗎?當然,這比喻也不見得很精確,能不能回去,說到底還是看牛市的情緒還有沒有。

坦白說,股民還是寄望在今年有一場超越歷史的大牛市,既是對改革牛的樂觀預期,也是對七年熊期的奮起反擊。也就是說,這次大跌雖然損傷人氣,但沒有讓人心盡失,這就是牽回牛頭的心理基礎。光有心理基礎還不夠,股市畢竟是真金白銀。所以,關於國家隊出手的消息今天開始喧囂塵上,如果社保資金此時增資進入二級市場,那麽帶動效應將非常大。

據新浪財經,地方社保金劃撥給全國社保基金統籌管理的方案已獲得中國國務院通過,方案最快將在年底之前落實。此次納入全國社保統籌管理的地方社保資金規模約在兩萬億元人民幣。華爾街見聞也刊文引述消息人士稱:“方案已經獲國務院通過,整體資金規模約兩萬億,近期股市大跌,可能會推動相關部門加快落實。”

如果這是一場超過6124點的牛市,甚至有8000點,乃至10000點的上升空間,國家隊在4000多點出手,不能說就是高位。尤其是未來MSCI接納中國股市的大概率事件,相比外資大舉入市,這個點位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改革牛得以順利兌現,新興經濟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那麽隨著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的改善,幾大板塊的高市盈率狀況也會得到改善。即便一些高價股、瘋長股會因為業績得不到支撐被打回原形,其他企業也不能就此被拖累。中國經濟的未來,尤其是“互聯網+”激活的企業群體,都有賴一個成熟健康的資本市場。

一旦股票市場重歸熊市,其融資功能可能難起作用。原來居民財富大搬家,從樓市到股市的資金轉移可能發生逆流,這樣調控充分的樓市可能再度面臨一次爆炒,這種局面恐怕也是於國於民不利的。正因為如此,當下恢複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至關重要。

國家隊再投入股市的資金或許只有幾千億,但是其帶動的財富效應可能有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尤其是國企改革、註冊制改革等任務尚未完成,這種投入盡管會承受一定的風險,但是過往的經驗也表明,這種風險也是總體可控的。

中國股市需要走出一條平穩發展的路子,告別牛熊劇烈轉換,這樣於國於民才是最好的結果。(一財網-禪宗七祖)

 

(本文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讀者請註意投資風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0

國家隊救股不救市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7.html

巴黎:

昨天國家隊強力入市,上証大市高開至3896點後速度下跌,午後己跌穿3700點,不過收市前卻反
彈上3700點以上至3775結束。

筆者很少評大市,我認為若買股無價值法軸心,一時買升,一時買跌,一時買呢個板塊,一時那個板塊,唔輸錢至係奇事。不過對價值投資人來說,買入心儀低價貨後最怕見就是等來等去回歸價值的催化劑遲遲未出現,又睇見D隔離鄰舍百倍PE繼續升升升go go go,有時是幾無癮。

對於催化劑,個人認為應該採一個開放態度,例如若技術分析有訊號顯示回歸開始出現,就不應介懷這是技術分析,而應該適時買入,至少買入後不用忍受沈長的等待時間。

四月上證發神經時,筆者雖然有21.5%回報,自知之明認為無謂和摣住把刀的癡線佬比較,但現在癡線佬被人五花大綑,情況就唔同。如果看看幾支大型內銀A除了改制的交行和中行走勢較佳外,會發現其它三行直至兩星期前都是陰陰地升下跌下,和上証大市比較毫不突出,無催化劑下好易等到心動搖:




但6月23日後上証開始大跌,相對大市從當日高位4710點下跌了935點比較,內銀表現卻程相反方同,明顯漸回復強勢。






總結:

從昨天國家隊歸隊入市選擇最傳統低估值PE股,而其它"顛佬正股"版塊們仍然大跌下推算,有關被迫歸隊完成國家任務的証券行,為安全計而作的掃貨行動集中種類是非常明顯,筆者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催化劑,即如果朋友選擇此時撈底,一定要避開那些百倍PE的"顛佬正股",最安全仍應是內銀。因為國家隊只能以保住"金身"去引導資金流向定大市,無力去打救那些"顛佬正股"而要讓其自生自滅,至於"金身"是什麼,這個你懂的。



交易方面:
非常感恩今早工商A在高位沽出大部份,連同剛收到的股息本年回報21%,非常理想,同時也順利以折讓16%價轉到H股,換得更多股數,未來可獲更多的現金流,真是要感謝跌市。
中海油是一支好股,但只怪自己錯判國際油價市場,今天也沽出部分,反正賤價股跌得還勁,大家同一水平,心理就平行一點,也可以乘機增加彈藥於市場尋找別人恐懼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216

“國家隊”換操盤手?又是假消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231.html

“國家隊”換操盤手?又是假消息

一財網 秦偉 2015-07-09 15:41:00

市場止跌大幅反彈,救市立桿見影,護盤操盤手會是誰?

經過多日救援,A股終於在7月9日大幅上揚,上證綜指全天漲202.14點,站穩3709.33點。

市場大面積翻紅後,新段子也隨之產生。網上瘋傳的一個消息是,內地管理層去香港請來了當年對付索羅斯的操盤團隊。

消息稱,利用軋空原理,新的操盤團隊首先先昨天把股指期貨合約全部打跌停,令空頭無法繼續開倉,因而不會在現貨市場繼續拋售。然後國家隊在07合約跌停板上將主力空頭全部開多單鎖死,在08合約上賣空。主拉07合約,拉開和08合約差價,然後限制空頭開倉,昨天中金所已經無法開倉!由於1507合約下周就進行現金交割,到時空頭必須移倉。由於兩個合約存在差價,空頭移倉將會造成重大損失。只要國家隊反複控制近期合約,就可以關門打狗,直到最終將空頭全部耗盡。對沖基金空頭,要挽回損失只能去現貨市場買股票,在這里變成多頭。

這看似邏輯緊密的分析,結果仍是漫天假消息中的一員。某外資行交易主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又是一條假消息。

某從事股指期貨交易的人士也表示該消息為假消息,消息中號稱被國家隊賣空的08合約,今天也是漲停。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