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俄羅斯示好中國:俄油向中國兜售油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61

中國,張高麗,俄羅斯,能源

(上圖來自新華社,圖見中國副總理張高麗和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在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會後簽署會議紀要。)

上周末歐洲又向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一周內決定對俄制裁加碼。西方設法加大制裁力度的同時,中俄的能源合作關系越發密切,上周末舉行能源合作會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評價兩國近年合作取得“豐富成果”。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俄羅斯軍隊正在烏克蘭東部戰鬥,上周末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敦促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歐盟,利用經濟籌碼防止俄烏邊境沖突升級。德國總理默克爾堅稱,歐盟將在一周內對俄羅斯更多目標實施制裁,但否認西方可能向烏克蘭提供軍援。

同在上周末,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在莫斯科舉行,張高麗和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共同主持會議。會上張高麗稱,中俄在原油、天然氣、核能、煤炭、電力等能源領域的合作取得豐富成果。中方願與俄方一道,再接再厲,推動重大項目不斷取得實質進展,以兩國能源合作的實際成果促進中俄關系的深入發展。

德沃爾科維奇稱,俄方致力於進一步深化同中方的能源合作,將與中方密切協作,持續推進天然氣管道建設等能源領域大項目合作。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日與張高麗會談期間,普京宣布,俄羅斯石油巨頭Rosneft(俄油)提議,讓中國持股該司旗下最大的一塊油田Vankor。

如中方成功入股Vankor,這將是中國首次參股俄羅斯石油業上遊的重大行動,也是繼Gazprom與中石油5月簽下4000億美元合同後又一筆重要交易。

普京表示:

"俄油總裁Sechin提議,讓中方成為俄羅斯北部一處最大規模產油資產的股東。政府支持這些計劃。我們通常對給予國外合作方放行都很小心,當然,對我們的中國朋友來說沒有任何限制。"

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海會晤,促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戰略性大項目合作取得歷史性突破。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與中石油簽署了為期30年、總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購銷合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當地時間9月1日,普京和張高麗都將出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方境內段的開工儀式。這條名為“西伯利亞力量”(Sila Sibiri)的管線耗資50億美元,全長4000公里,最快可能於2017年正式向中國境內送氣。

俄羅斯,Rosneft,天然氣,中國

據俄羅斯官方通訊社俄塔社報道,參加開工儀式前,普京在與俄羅斯九所聯邦大學之一東北聯邦大學的學生會談時表示,

西伯利亞力量將“不僅能提高出口量,擴大俄羅斯碳氫化合物出口的地域版圖,還是向開發天然氣基礎設施、特別是東部開發邁出重要一步。”

“從經濟的角度看”,下一步“將更耐人尋味。”

普京認為,在遠東與西伯利亞開拓天然氣管道網以後,俄羅斯將擁有重新調整天然氣流向的極大優勢,

視全球市場形勢而定,要麽增加向西方輸送天然氣,產生更大的影響,要麽向東方多輸送天然氣。

對俄羅斯來說,與中國聯手是開發遠東市場。對中國來說,與俄羅斯達成天然氣協議是未來能源發展的轉折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去年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去年9月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EIA還預計,今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會超過國內產量。

這意味著中國目前也不會拒絕俄羅斯這樣的能源合作夥伴。

中國,石油,進口,出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66

可穿戴洋品牌頻頻來中國示好,中國這塊市場有多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7/152703.shtml

導讀 : 近日,Misfit旗下新品shine 2選擇北京作為全球首發,迄今為止,這在洋品牌還是件稀罕事。不過這樣的稀罕事會越來越多,因為中國這塊肥肉,早已被虎視眈眈。

近日,Misfit的shine 2新品發布會上,創始人兼CEO Sonny Wu先生先是秀了一下漢語,不標準但無疑拉近了與全場的觀眾的距離。接著,他還是轉為流暢的英文,開始了整場發布會演講,從Misfit的第一款產品,配合著酷炫的PPT,一直講到當天需要發布的shine 2。從Sonny Wu的漢語開場,到重頭戲的英文演講,簡直就是對Misfit進軍中國整個策略的最好詮釋:用友好和本土化打入中國市場,但內核運行的確是美式思維,大打時尚設計牌,確立鮮明的市場定位。

Misfit不是第一個在中國布局的智能手環。早在2014年6月,國外智能手環界的老大哥Fitbit就在上海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一向以融資迅猛著稱的Jawbone也頻繁現身中國市場。這一次,Misfit坐不住了。

洋品牌頻頻示好中國的背後,是美國業已培育成熟的用戶習慣和日趨飽和的市場份額。美國市場智能手環增速的放緩以及競爭的升級,讓藍海早已淪為血海,易觀國際所公布的一組融資數據可以窺見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差異。

 

無標題1

 

無標題2

 

數據顯示,Jawbone在今年4月一舉拿到了3億美金的E輪融資,而國內目前最大的一筆投資額也僅6000萬人民幣,由此可見美國市場遠遠走在中國市場的前面,競爭更加殘酷。除此,Fitbit在今年6月,作為全球首家智能可穿戴公司,於美國紐交所上市,總市值達到62億美金,美國智能手環的市場格局相對已經穩固,Misfit想在本土要有大的突破比較難。

而中國卻讓Misfit興奮起來。據Sonny Wu稱,2014年第四季度,misfit手環在全球賣出超過一百萬臺,其中,三分之一的銷量來自中國。在所有的國際品牌中,misfit手環在中國的銷量排名第二。

於是,Misfit來中國的腳步加快了,連全球首發都搬來了中國,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中國是塊肥地

根據奧維雲網(AVC)數據監測顯示,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在2012年只有130萬臺;2013年到2014年呈現爆發式增漲,市場規模分別達到920萬臺和2850萬臺,增長率高達608%和210%;2015年增至4800萬臺,增長77%;2017到2018進入快速增長時期,預計到2018年銷量將達到14350萬臺。

 

無標題3

圖為: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顯示,中國可穿戴設備的高速增長至少還將持續三年。目前,中國市場上出貨量最大的是小米手環,其79元人民幣的親民價格,截至2015年6月出貨量已經突破600萬枚,這在全球可穿戴設備中也牢牢占據了24.6%的份額。不過,對於一直標榜時尚設計的misfit來說,這是一次很大的機會。

Misfit CEO Sonny Wu在采訪中坦言,從來沒有覺得這是競爭。在他看來,兩者走的是不同的路線,追求性價比的用戶可能會選擇小米手環,但追求時尚與美觀的用戶一定會將misfit納入考慮範圍內。

其實,除了路線不同,目標用戶不同外,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高端品牌會越來越受到青睞。這是市場發展的普遍規律,這個規律在上一個風口——競爭早已白熱化的手機領域可以窺見一斑。

隨著手機市場的飽和,據HIS Technology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18%,而第三季度縮減至16.4%;而同期華為手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16%及16.2%。小米的性價比紅利顯然已經到了盡頭,而華為憑借高端機型正在迎頭趕上。

當手機達到人手一部時,下一次換手機,除了考慮性價比,設計感、奢侈度及身份認同會成為新的標準。這就催生了整個市場趨勢會不斷往高端走,高端機型的機會越來越多,而性價比機型卻越來越疲軟。

同樣,當手環的市場進一步成熟,用戶習慣被更多培養起來後,更有設計感,更有個性,更具品牌形象感的手環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Misfit選擇這個點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時機踩得很準。

新品亮點不多,但離生態近了一步

這一次,misfit進入中國帶來的是新品Shine 2。相較於Shine第一代,亮點並不多,沒有實質性的革新,不過是外觀的圓盤較第一代更大了,厚度更薄了,智能上也有更新。

Shine 系列主打圓盤加小燈的樣式。Shine 2上的小燈可以顯示1600萬色,較第一代顏色更豐富,這讓提醒變得更多元化。此外,新品增加了信息及來電提醒功能,並且可以播放音樂、自拍、與智能家居進行更多互動。

來解析一下新品背後的邏輯。表盤的增大意味著內部可容納更多零部件,提升功能,而信息也將被更多呈現。更薄了,意味著更適於隨身佩戴。看似並無奇特處,其實步步擊中智能硬件的痛點。

智能硬件,特別是身體數據采集類的硬件,其本身並不是目的,它的目的一定是在後端,在於生態。而生態的打造又有賴於硬件產品本身帶來的便捷性。如果功能的增加反而帶來了更多不便,用戶的黏性就會受到影響。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科技包裝得比較低調,甚至讓用戶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這樣,智能硬件才能更持久地存在。無論是功能增多還是佩戴舒適,各種連接反應速度的加快,目的都是讓用戶在無感的情況下生活更便捷。正是這個無感和便捷的基礎上,生態才不是偽命題。

Misfit雖然進中國的時間不是最久的,但在生態上的發力比別的洋品牌要猛。Fitbit早在2007年已經成立,並且是全球第一個上市的智能穿戴,它的成功為整個智能手環市場註入了強勁的信心。不過fitbit卻略顯封閉,希望學習蘋果建立獨立的生態。在進軍中國市場上,針對中國用戶習慣的產品並沒有太多推出來。Jawbone來中國也有一段時間了,也沒有太多本土化動作。相比起來,Misfit在連接上動作很快。

據Sonny Wu稱,目前,北京已成立了18人的團隊專門負責商務拓展,從現場的一紙合作夥伴名單,看得出它的連接野心:keep,喜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Uber、Broadlink、大姨嗎、好大夫、印象筆記、螞蜂窩、途牛網、和金在線、Linkedin、365日歷、春雨醫生、墨跡天氣、Feel等。

在問到misfit在“連接”這條路上的具體戰略以及現今已達成的細化合作方案時,i黑馬記者並沒有得到滿意答案,看得出,misfit對此並沒有想透,而這個問題,也是misfit作為一款智能硬件,能不能更加深入用戶生活的一大考驗。不過,公司全稱從Misfit Wearable(可穿戴設備)變為Misfit,其決心可見一斑,以後絕不單純是做穿戴的硬件公司了,而是往生態上衍生。其此前推出的睡眠檢測儀以及智能燈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里又出現一個問題——生態服務的多樣化會不會影響到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的最佳狀態在於無感、便捷、舒適,這是所有軟硬件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離開了這個原則,再多的功能只歸於雞肋。

從以往推出的產品和軟件服務來看,Shine確實不是一個愛出怪招的硬件,在保障用戶體驗這一點上慎之又慎。可是,一個沒有屏幕的小器件,如何在不額外給用戶帶來太多複雜操作的情況下實現更多連接,這是misfit需要提交的答卷。

也許,手環可以通過圓盤上小燈燈光的變幻來提醒更多信息,比如來電還是信息,運動量達標還是未達標;也可以通過手勢觸摸來感知不同的用戶命令,比如音頻播放和停止。但是,如何連接諸如Uber這樣的叫車軟件,大姨嗎這樣的女性生理數據管理軟件,這就不太好理解了。至少現在還沒有通過手環實現這些功能的先例。如果用更多顏色來表示更多信息,更多手勢來操作更多命令,那生活到底是便捷了還是複雜了呢?

智能手環與智能手表之爭

對於連接服務,顯然,智能手表占據先機。相對手環來說,天生的大屏幕解決了一切可以用觸屏解決的交互。易觀國際給出的一組數據也預測了智能手表未來將取代手環。

4

圖片來自易觀國際

關於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誰將取代誰,討論自兩者誕生以來,就從沒有停止過。雖然市面上有不少唱衰手環的聲音,但手環的生命力絕不像預想的那麽簡單。

從手環不斷往更薄、更智能演化的趨勢看,其越來越擺脫了運動屬性,開始往隨身攜帶的智能物件方向發展,而這個小物件很可能成為統領所有其他智能產品及一切服務的小管家,甚至,脫離手機,自成一體,成為新的連接中心。這個連接中心雖然不比手機內容更豐富,至少現階段看來是這樣,但它的強韌恰恰在於時時刻刻不會離開你的身體。這一點,就連智能手表也望塵莫及。智能手表最大的問題是耗電,需要及時充電,而手環的低功耗和超長續航就是對抗智能手表的最大底牌。

此外,手環因為小巧,睡覺也可以佩戴,而防水功能的加入更是把洗浴時間也給搶占了。而手表就做不到,單單那塊屏就決定了它睡覺不可能不取,不可能防水,不可能不天天取下來充電。在物聯網時代,數據是王道,與人互動的時間是王道。手環跟人在一起的時間越長,采集到的數據越多,智能分析的能力就更強,也能基於此開發出更多個性化定制服務。在這一點上,Misfit創始人兼CEO Sonny Wu想得可謂透徹,在采訪中,明確表示,未來不會增加屏幕。不是沒有技術,而是不能動搖手環之本。“在產品上加一個屏幕,遠比去除一個屏幕容易很多。我們想走一個不同的路,我們的產品團隊有足夠的勇氣把屏幕去掉”。他說的這條不同的路,正是智能手環對抗智能手表最有力的回擊方式。

未來亟需解決的痛點

無論是智能手環之間的競爭,還是手表與手環之間的競爭,未來的競爭在於能不能解決掉一些核心問題。

第一個,獨立於手機的數據傳輸。目前,無論是手環還是手表,都離不開手機的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Apple watch相當多程序的運行需要依賴iPhone,並借助手機來傳輸數據;同樣,小米手環、fitbit手環也需借助手機進行同步。不過,未來,這些設備一定是單獨運行的。聯發科日前已發布了MT2601芯片並且可以選擇集成移動通信MODEM,這樣,穿戴設備未來可以獨立進行數據同步而無需借助手機。WiFi模塊及SIM卡的加入也會加快這一進程。

第二個,功耗是個大問題。獨立於手機,也意味著功耗更大。這就有賴於芯片企業開發專門的穿戴設備芯片,並針對低功耗需求進行優化,延長續航時間。Apple watch的芯片性能與幾年前的A5相當,采用的是28nm工藝而不是A8處理器的20nm和A9的14/16nm,這導致它成為耗電大戶,續航表現不理想。目前高通和聯發科兩大芯片企業正在針對穿戴市場研發專門的芯片,聯發科的進展較快已推出MT2502和MT2601兩款芯片。

第三個,文化元素能否融入產品。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將更青睞高端手環,其擁有的個性元素將賦予產品更多的附加值。日前,銷售小米手環的華米公司推出新的品牌AMAZFIT,希望擺脫廉價低端的印象,意圖進軍定價更高的時尚市場。華為watch從一開始就主打高端市場,售價349美元起。聯想在並購MOTO後,於2015秋季新品發布會上也將MOTO360智能手表作為重點產品向國內用戶推介,售價1999元人民幣起。中國的穿戴設備品牌已經意識到了單靠性價比並無法帶來利潤,也將難以持續良性發展,希望以高端的形象向市場要利潤。洋品牌一向主打高端牌,極具設計感的時尚外觀和富有感召力的品牌內涵,無疑在爭奪中國這塊肥肉時,競爭力將越來越顯現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44

庫克的中國情節:示好、鐘情、迎合、討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2/154812.shtml

導讀 : 對於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當蘋果對中國市場“奮不顧身”的時候,你們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2016年的蘋果春季發布會業已落幕,果粉們期待已久的iPhone 5SE、iPad Pro mini以及新款Apple Watch如約到來,中國也再度成為新品的首發市場。

從2012年開始,蘋果對中國的態度從“高冷”轉向溫和,iPhone的銷量也隨著感情的升溫而水漲船高,而這一切似乎和庫克對中國的感情不無關系。我們不妨從產品、態度、銷量這三個線索來扒一扒庫克對中國的感情變化。

第一個階段(2012—2013年):示好

2012年初,iPhone 4S在中國發售,位於三里屯的Apple Store遭遇黃牛圍堵,一些排隊者甚至因為沒能買到手機向零售店投擲雞蛋。庫克公開表態對中國的旺盛需求感到“震驚”,與之同時,蘋果也開始全力對中國展開“追求”。

不久後,庫克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和喬布斯從未造訪中國的態度截然相反,盡管目的和危機公關有很大的關系。2012年前後,蘋果在中國大概發生了這樣幾件事:唯冠科技起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韓寒等22位作家起訴蘋果侵犯個人著作權,以及媒體紛紛報道的蘋果血汗工廠事件。不過,庫克的公開表態表現出了他對中國市場的情有獨鐘,隨後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和解了iPad商標案,賠償中國作家維權聯盟41.2萬,並承諾將改善處理備受詬病的蘋果代工廠工作條件惡劣等問題。

2012年秋iPhone 5發布,雖然大陸市場不在首發名單內,在聯通和電信兩個運營商“話費補貼”等促銷活動下,第一個周末銷量就達到了200萬臺,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創造了歷史新高,市場份額占到了7.5%。而從蘋果2012年Q4的財報來看,蘋果亞太區業務同比增長了25%,中國市場對這塊業務的貢獻達到2/3。與之同時,Apple Store的數量也從2011年末的6家(香港1家)增加到了11家(香港新增兩家,北京、深圳、成都各一家)。

庫克和它的蘋果第一次在中國市場嘗到了甜頭,並開始在產品上示好中國用戶。相比於iPhone 4S,iPhone 5對普通話和一些方言有了更好的支持,iBook中新增了中文圖書等等。更重要的是,iPhone在中國有了更大的知名度,甚至出現了“賣腎買iPhone”等一系列沸沸揚揚的事件。

第二個階段(2013—2014年):鐘情

2013年的315晚會,央視把矛頭指向了蘋果,雖然庫克剛剛在兩個月前第二次訪問了中國。然而在央視的問題上,蘋果的表現卻有些遲疑,在國內媒體連續數天的炮轟下,蘋果的股價竟一度下跌了3.11%。盡管庫克後來兩次致歉中國用戶,依然暴露出了蘋果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

但是,2013年的開局不順,並沒有影響庫克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尤其是在蘋果大中華區第三財季營收同比上季度足足下跌了43個百分點的時候,庫克依然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蘋果的策略很直接,當年的秋季發布會上,中國首次成為iPhone 5S和iPhone 5C的首發市場,而在市場份額上,蘋果在9月份在華的市場份額為3%,到了十月份這個數字已經暴漲到了12%,並一舉成為中國市場上的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廠商。除此之外,iOS 7的扁平化設計在中國成為一股風潮,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都在向蘋果看齊,蘋果也順勢成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標桿。

而在渠道上,庫克更加表現出了對中國市場的鐘情,中國移動出現在了蘋果和合作名單里,Apple Store在大陸的店鋪數量首次達到了兩位數。如果說庫克在2012年對中國市場的示好還只是看到了銷量增長的潛力,在2013年蘋果銷量增長下滑到谷底的時候,庫克依然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大抵是因為“愛”吧。

不管怎麽說,蘋果終於可以在中國市場和三星分庭抗衡,盡管銷量上仍和三星有些差距,卻裹走了中國高端市場過半的利潤。而在那個時候,國產手機正興起一股“學小米反小米”的大浪,性價比也近乎成為衡量產品競爭力的唯一籌碼。可以這麽說,蘋果當時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在國產手機廠商的意料之外,卻是在庫克的意料之中的。

第三個階段(2014—2015年):迎合

到2014年初的時候,相信所有的華爾街分析師都不會對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前景表示擔憂。而這時,庫克的態度也開始從鐘情轉向迎合。

那一年,庫克兩度訪問中國,第一次是正是敲定了和中國移動的合作,加大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砝碼。第二次訪華是在10月份,無論是行程、表態還是和媒體的接觸,庫克和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都上升了一個新高度。主要來看,庫克的態度主要有三點,一是參觀富士康和Apple Store,和女工交流的照片更是流傳於互聯網,蘋果在員工關懷上做出了新榜樣;二是多次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並向媒體表示說要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包括慈善、擴增渠道、保證供應鏈等;三是取信中國政府,2014年10月份的時候,蘋果宣布中國用戶的數據將轉存至中國電信的雲服務存儲器上。誠然,在棱鏡門事件發生後,蘋果也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取信中國政府。

當然,庫克還選擇了在產品上迎合用戶。即便iPhone 6因為一系列原因未能在中國首發,但4.7寸和5.5寸的屏幕還是打動了不少中國用戶。在2014年第四季度,蘋果共出售了6930萬支iPhone,中國區的銷量占到總銷量的35%,超過美國區24%的占比,成為了全球最大的iPhone消費市場。此時,蘋果在中國大陸的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8家,並且表示將在2015年的時候增加到40家。更重要的是,蘋果在天貓上開出了首家旗艦店,開始迎合中國用戶網購的消費習慣。

這一階段,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迎來了另一個高潮,庫克也一次又一次的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原因不言而喻。

第四個階段(2015年至今):討寵

2015年10月份,蘋果公布了2015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大中華區營收為125.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92億美元增長99%,但比上一財季的132.30億美元下滑了5%。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大中華區營收為183.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1.44 億美元,增長 14%。大中華區銷量增長的下滑應該是在庫克預料之內的,畢竟美洲和日本市場的銷量已經有所下降。華爾街的分析師將大中華區作為iPhone銷量是否封頂的關鍵,庫克對中國的感情也進入到了討寵階段。

iPhone 6S和iPhone 6S Puls的發布,並未為蘋果贏來太多的贊嘆,畢竟只是較於前代產品的小幅度升級。不過,為了討寵中國用戶,新iPhone迎來了一個新顏色—玫瑰金,後來的銷量也證明了中國用戶對這一顏色的無比青睞。但是,iPhone 6S後外界對蘋果的銷量並不看好,想要支撐起蘋果日益增高的股價,繼續向中國用戶討寵,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於是乎,iPhone 5SE出現在了2016年的春季發布會上,雖然蘋果此前並沒有在春季發布會上發布手機的慣例。

iPhone 5SE討寵中國用戶的意圖似乎比iPhone 6S還要明顯,特別是在價格和中國市場的首發方面。在筆者看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基尼·蒙斯特調查後發現,約有20%的美國消費者偏愛4英寸手機,更有數據調查機構指出約有1.8億部4英寸及以下的iPhone在使用。蘋果也在發布會上給出了4英寸iPhone近期3000萬銷量的數據。而iPhone 5S無論是配置還是價格,都已經到了淘汰的邊緣,蘋果在這個時候推出小屏幕的iPhone新品,勢必將加速這部分用戶的換機速度。回到中國市場來講,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小屏iPhone似乎也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市場亟待挖掘,而蘋果也在發布會上特意強調了中國市場對小屏iPhone的需求。

2、iPhone 5SE在售價上直指國產高端產品。華為、vivo等已經向4000元以上市場發起沖擊,而從iPhone 5SE 399美元的定價來看,或許會對國產手機的高端定價進行截流。一方面,除了屏幕尺寸和3D Touch,iPhone 5SE繼承了iPhone 6S的所有配置,對很多安卓用戶來說,iPhone 5SE在性價比的吸引力不容小覷。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或多或少有些蘋果情節,得益於iOS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小屏的iPhone在銷量上截胡同價位的安卓旗艦也並非沒有可能。

3、蘋果2015年秋季發布會已經過去半年,在時間上來說屬於iPhone銷量的淡季,尤其在三星、LG、華為等不斷發布新品的情況下,iPhone的銷量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蘋果在這個時候推出4英寸的新品出來,既有前面所說爭取小屏手機用戶的作用,也可以讓媒體和消費者的關註聚焦在蘋果身上。而且,從iPhone 5SE的外觀和配置來看,並不需要太多的研發成本,價格上也不會對幾個月後的iPhone 7造成太大的影響,iPhone 5SE的到來或許就是為了討寵消費者。

4、我們是應該重新審視蘋果了,而它從來都不是一家單純的手機企業,更不是死磕iPhone銷量生存的科技巨頭。在喬布斯去世之後,蘋果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通過更廉價的iPhone產品來增大服務盈利的可能性,並拉動iPad、Apple Watch、MacBook等產品的銷量也不是不可行。至少蘋果已經推出了Apple Pay,並把它帶到了中國市場,Apple Music也積累了大批的付費用戶,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服務出現。

總的來說,中國市場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蘋果的未來,在今年春季發布會上,從一開始中國就占據了不小的篇幅,iPhone 5SE的定價也大有瞄準中國市場的意圖。那麽,對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當蘋果對中國市場“奮不顧身”的時候,你們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973

“示好”開發者大會?蘋果應用商店審核縮至24小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773.html

今日有消息稱,一向以“嚴格”著稱的蘋果App Store審核時間已經縮短到了24個小時!!第一財經APP的後臺同事也反映在一天內可以收到來自蘋果的反饋信息。這樣的消息對於大多數iOS和OS X應用程序開發商來說,無疑是件好消息。

事實上,蘋果App Store的應用程序審查時間過長一直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情,直到去年,App Store審查小組審核一款應用的時間尚且需要4天,在搜索引擎上搜索“App Store審核真能加速麽?”除了廣告就是吐槽的聲音。

相比於處理的時間,規則的“嚴謹”也成為開發者們詬病最多的問題。一家叫做cocoachina交流社區曾經發起過一個關於iOS開發者遇到審核失敗的原因及解決辦法的主題討論,可以簡單看看各種被拒的“理由”。

1)App中設計的圖標與Apple原生圖標類似,若出現雷同,被拒

2)第三方靜態庫包含私有api的調用,被拒

3)iPhone程序不能在iPad上跑,或者跑得不好,被拒

4)iPad應用,UIPopoverController的那個箭頭,沒有指向對應的按鈕或者控件,被拒。

5)遊戲中包含推廣非本賬號下的APP,被拒

6)APP界面設計太像一個網頁,被拒

7)遊戲內購時候做了服務器驗證,服務器不穩定,導致測試賬號無法充值,被拒

8)遊戲中提供了月卡功能,但是不支持玩家在不同設備中使用,被拒

9)類似於Android widgets桌面的應用,被拒(不符合用戶習慣)

10) 某個button或者控件的響應,沒有與說明描述的一致,被拒

當然,即便沒有理由,App Store也可以拒絕開發者的作品。為此,不少以“加速審核”為名的推廣小廣告肆意而行。

在淘寶上搜索“App Store快速審核”的產品,可以說選擇眾多。在一家名為“破風網絡科技”的店鋪中,打著“專註蘋果應用加速審核服務,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的口號,提供因“審核周期過長,審核不通過,申訴不成功等”而產生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店小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快速審核的意思是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進入審核狀態,從而跳過漫長的兩至三周的等待時間。“App中有一些開發者比較容易觸犯的限制,比如說App內如有付費,只允許使用蘋果內支付,不能使用如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支付工具,不熟悉規則的話比較容易不通過審核。”據店小二介紹,該團隊都是專業針對團隊,免費提供24小時咨詢服務,目標是一次就加急成功並通過審核。

而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相關產品的售價在100元到3000元不等。

事實上,此次App Store加速審核的姿態也被外界看作是蘋果加速軟件業務調整步伐的一部分。從蘋果此前公布的財報來看,賣產品已經不是蘋果最賺錢的業務了。當下,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是服務。

蘋果四季度財報顯示,iTunes、蘋果商城以及其它網絡相關業務和授權收入同比增長達20%。這樣的轉變意味著蘋果已經有能力從目前的手機等設備中逐漸產生現金流,換句話說,蘋果已經通過其終端掌控了大量的基於網絡服務的用戶和數據。

蘋果商城收入的增長是服務業務快速增長的重要推手。蘋果商城上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5%,iCloud收入也穩步增長。此外,“蘋果支付也達到驚人的增速。”蘋果CEO庫克在財報公布後的電話會議中表示,“現在蘋果支付每周就有100萬名新用戶產生。”

蘋果將於今年6月舉行開發者大會,屆時iOS也將有進一步更新,或推出一系列新功能。也有分析師認為蘋果商店將會在開發者大會上公布更“勁爆”的消息,而這一次審核節奏的調整只是一次“示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56

“長子”翻身進行時:東北重工雙雄接踵示好核電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916.html

東北兩家重工企業——一重集團和哈電集團有望依靠核電再次崛起。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近一個月,這兩家中國最大的核電關鍵設備供應商的新任一把手不斷強調核電的重要性,同時頻頻造訪國內核企。

例如,一重集團新任董事長劉明忠6月1日會見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時表示:“中國一重將繼續為中核集團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持續做好技術設計和研發,不斷加深雙方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一重集團產品以國內重型機械制造為主,主要包括冶金設備、核能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大型鑄鍛件、鍛壓設備、礦山設備等,具備300MW~600MW核島鍛件及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生產業績和制造能力,並進入了百萬千瓦核電制造領域,是核島鍛件世界四大制造廠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核能和化工兩大板塊已經成為一重的未來發展方向。一重核電石化事業部經營部部長李庭武不久前表示,目前國內80%以上的核電鍛件、70%以上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都由一重生產制造。“我們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為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I期、II期工程,提供了先進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

另一邊,哈電集團董事長斯澤夫也在上任第五天會見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他表示,“希望核動力院能夠將哈電集團作為其重要的生產制造基地,共同為推進雙方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貢獻積極力量。”

幾天後,6月2日,斯澤夫率隊來到位於秦皇島市的重裝公司進行調研時表示,“公司將為重裝公司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重裝公司能將核電事業做得更好”。

作為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長子”,哈電自成立60多年以來,形成了以大型煤電、水電、核電、氣電、風電、電站總承包工程和艦船動力裝置等主導產品為核心的“多電並舉、齊頭共進”的格局。

目前,哈電正在為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提供主泵等最關鍵設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可以獨立建造核電主設備的企業”。

有一重和哈電內部人士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正在加快核電站建設的速度,這將為他們這樣的核電設備供應商帶來新的機遇。

6月1日,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在集團公司總部會見了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明忠

一重和哈電正在面臨歷史上最為艱難的時刻。

5月16日,劉明忠在公司黨委擴大會議上表示,一重當前面臨的生存發展任務十分艱巨,正處在了設備制造業周期性深度調整的不景氣時期。

劉明忠在講話中希望廣大幹部職工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以“保訂貨、保生產、保回款”為抓手,堅決打贏公司脫困攻堅戰。

而斯澤夫於5月25日和26日到集團旗下企業調研時,就各企業突破當前困局和發展中需要集團給予什麽樣支持等問題,向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征求了意見和建議並一一回應,表達了共同面對困難等觀點。他認為面對當前問題和困難,需要發揚老一輩創業精神,千方百計提升效益、提高執行力,保證工作目標完成。

這兩家東北“難兄難弟”也正在“相互取暖”。一重和哈電官網顯示,劉明忠履新一重後,首次會見便是時任哈電董事長鄒磊。他們這次見面意在“共同致力於打造東北地區重型裝備制造業的品牌,共同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目前東北經濟不太景氣,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特別對於當地央企的發展給了明確的支持意見。文件提出,支持總部設在東北地區的中央企業先行開展改革試點。研究中央企業與地方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共建一批產業園區。加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東北地區中央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具體模式和途徑。

“這些都為我們保生存謀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廣闊空間。”劉明忠在上述講話中說,特別是《意見》明確要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並提出了很多地緣性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09

新首相梅與普京相約西湖畔 英國為何向俄示好

普京最近很吃香,剛剛送走了“破鏡重圓”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突然又接到來自西方制裁俄羅斯先鋒英國熱線電話,邀約相會在杭州。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8月10日,英國新首相梅上任後首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唐寧街10號新聞發言人稱,兩國領導人都對目前英俄政治和經濟的關系表示了疑慮和不滿。該發言人說,梅首相註意到英國和俄羅斯之間關系的重要性,盡管存在分歧,她還是表達了希望通過開放和誠懇的方式就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的意願。“雙方認為兩國人民都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特別是要加強在航空安全方面的合作,這是國際反恐事務中重要的部分。”

克林姆林宮方面則稱,普京和梅同意在不久的將來,雙方國家安全機構將就航空安全問題開展對話,雙方會面也已排妥日程。而早在7月13日,在特瑞莎·梅當選首相之後,普京在表示祝賀的同時,他就指出,克林姆林宮有意與英國進行建設性對話,共同為協調雙邊關系做努力。普京強調,挖掘和保持俄羅斯和英國之間,已經積累了較長一段時間、在各個領域合作的重要潛力,是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的。

就在兩國領導人進行首次熱線電話的第二天,英國外長約翰遜即刻跟進,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通話。約翰遜熱切表態:經過很多年的敵視,現在是英國與俄國關系恢複“正常化”的時候了。他希望兩國盡快展開建設性會談,共同協商恢複雙邊關系“正常化”。拉夫羅夫在電話中也強調,渴望進行兩國之間的政治對話。

這是約翰遜上任外交部長之後雙方的首次接觸,在電話中,兩位外長還就恐怖主義和敘利亞問題進行了討論。俄羅斯方面還表示,希望能夠更多了解脫歐公投之後英國的情況以及國家未來的發展計劃,但對脫歐以後英國外交政策方面是否比較利好雙邊關系則沒有表態。兩位外長同意在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對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

至於梅首相和普京則將於9月初,在西子湖旁“狹路相逢”,雙方是否真能冰釋前嫌,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英國輿論普遍認為,此舉可以被看作英俄之間自2006年“間諜毒案”和烏克蘭危機以及其他爭議之後,首次采取改善兩國關系的意向性行動。

從全球角色和國家安全考慮

英國《衛報》認為,盡管與俄羅斯的關系是新首相面臨的幾塊“硬骨頭”之一,梅首相與普京的第一次接觸,首先是表明了梅依然希望顯示英國會繼續在全球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的決心。

就在約翰遜致電拉夫羅夫的當天,前英國駐俄羅斯大使托尼·布蘭頓(Tony Brenton) 在《每日電訊報》上,以“與俄羅斯解凍的時間來臨” 為標題撰文稱,“G20“普梅會”是個好消息,英俄關系相互敵對抵觸的時間已經過於長久,早就應該重新審視和考慮對俄關系。”

作為2004年至2008年的駐俄羅斯大使,布蘭頓目睹了導致英俄關系陷入僵局的多起“交惡”事件。包括俄羅斯間諜毒案,在俄運作的英國一些石油公司遭遇攻擊,甚至還經歷了一系列針對他本人的騷擾和恐嚇;之後,又因為在克里米亞問題、烏克蘭內戰、MH17空難以及俄羅斯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等問題上的對立,英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徹底冷若冰霜。

布蘭頓在文章中指出,英國可以說是西方國家中對俄羅斯態度最強硬的。英國主導歐盟對俄制裁,並將自己排除在德法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之外,甚至在美國於去年11月在安塔利亞G20會議上主動尋求敘利亞和平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情況下,英國依然采取簡單態度,孤註一擲於阿薩德下臺。近兩年英俄之間,不僅僅情報機構斷絕關系,政府高層之間也“老死不相往來”。

在布蘭頓看來,在當今國際形勢和英國脫歐的政治背景下,有諸多因素促使他呼籲英國政府應該重新考慮與俄羅斯的關系。

首先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新冷戰”正在上演,北約在波羅的海的軍事力量部署越來越大。 在7月中舉行的華沙峰會上,北約出臺了一系列威懾俄羅斯的措施,其中最受外界關註的是決定加大在中東歐的軍事存在,將在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共部署4個營的多國部隊;另一方面美國在歐洲的軍事開支增加4倍,俄羅斯也正重新武裝,並經常在波羅海地區“展示肌肉”,還常常有意無意地提到其龐大的核武器庫。俄羅斯軍備預算是整個北約的十分之一,是俄羅斯經濟規模的十二分之一,因此,俄羅斯絕不會將自己投入到一個不會贏的戰爭中去,“這樣的危險遊戲不能再玩下去了”。

布蘭頓認為,俄羅斯視英國是一個有領導力的歐洲國家,與俄羅斯恢複正常關系,是重要的外交一步。在新政府誕生時,為烏克蘭和平進程提供了協助推進的可能,在敘利亞的問題上,英國應該和美國一樣,與俄國人一起共同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更集中應對真正的敵人——伊斯蘭國。

俄成為脫歐後英國主要貿易夥伴

荷蘭拉得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學者施耐德(Guilherme Schneider)日前撰文稱,在今後的幾年里,英國政府很顯然會遭遇諸多挑戰,在歐盟“不會給好果子吃”的情況下,除了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美國所謂有著特殊關系的“老大哥”之外,俄羅斯,這個目前看來完全沒有可能的“大鱷”,會不會成為英國經濟貿易的一個“新寵”?而英國,又會不會成為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座橋梁,將是一件很有趣並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施耐德看來,過去幾年,俄羅斯在“金磚國家”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且外交政策上有意改善其在東歐亞各國心目中的印象;“這些影響有可能可以延伸到英國,但這就要看英國對俄采取怎樣的政策了。”

事實上,俄羅斯與英國之間的進口額在2009年至2012年之間增長了75%,這使得俄羅斯成為了繼美國、歐盟、中國之後英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但自從2014年,歐盟對俄實施制裁之後,情況發生了逆轉。2014年英俄貿易下降21%,2015年僅前5個月,貿易額更是下降了50%。

施耐德判斷,一旦英國從政治上,在一定程度改變對俄態度,重新開啟經貿對話,俄羅斯及其夥伴國,有從英國進口包括食品和農產品在內的極大潛力。在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之前,俄羅斯50%的魚類、牛奶、牛肉和奶酪依靠進口,僅僅從希臘每年進口的水果就有16萬噸,價值達2億美元。英國脫歐之後,只要雙方同意停止制裁和禁運,俄羅斯的進口需求,很可能可以彌補英國由於與歐盟談判不利而造成的損失。而且,英國的公司可能會在俄羅斯感受到不同的投資環境,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在俄羅斯工業園地、運輸集散地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獲得新的投資機遇和發展機會。

施耐德在文中還特別提到,比起其他發展中國家,俄羅斯的金融行業私有化程度低。而對於英國來說,金融業是服務性出口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所獲得的2014年相關數據顯示,金融保險業在英國服務業出口占比高達31.82%。而脫歐可能導致英國金融業失去“自由互換護照”而遭受沖擊的話,擴大對俄羅斯金融服務市場的輸出,也是歷史性機遇。很顯然,在重估需求和供給的各種因素後不難發現,俄羅斯很有可能成為有價值潛力的、英國後脫歐時代極其現實的貿易和投資沃土。

英俄經貿往來有現實基礎

“這兩年,英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商業活動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在布蘭頓看來,這是英國需要改善對俄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實上,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媒體報道,盡管對俄制裁,但是英國公司和商業機構對俄興趣依然不減。目前大概有包括英國石油、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等在內的600多家英國公司在俄羅斯開展各種業務,英國是俄羅斯第5大外國直接投資國。英國和俄羅斯在金融、能源、零售、機械工程、金屬、礦產業、交通和醫藥以及房地產等行業都是最有吸引力的合作行業。倫敦證券交易所,仍然是俄羅斯公司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最主要基地。超過50家俄羅斯公司在倫敦交易所主板上市。英國醫藥巨頭阿斯利康2015年10月還在俄羅斯卡盧加地區增加投資了一座大型高科技制藥廠。

有意思的是,成立於1916年,長期幫助英國和俄羅斯公司和商業人士進行兩地貿易投資商業往來的俄英商會(The Russo-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今年恰逢成立100周年紀念。從其網站上記者發現,貫穿一年的包括投資論壇、商業交流和派對酒會在內的紀念活動相當豐富活躍。

就在8月4日,俄羅斯駐英國貿易代表鮑里斯 阿蔔拉莫夫(Boris Abramov)在倫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歐盟對俄實施經濟制裁,但是英國公司和商業團體,並沒有失去對俄羅斯的興趣,“不可否認人制裁對雙邊經貿往來和商業活動產生了負面影響,特別在金融銀行業、石油和食品加工等領域。”

與此同時,俄羅斯駐英國大使亞歷山大 雅克梵克(Alexander Yakovenko)在近期也公開表示,莫斯科希望英國新政府的誕生,能夠為俄英關系”正常化”帶來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90

從反對到示好 特朗普為何欽點華爾街人當部長?

特朗普內閣的人員正在不斷充實。

當地時間11月29日,特朗普內閣中的兩大重要職務:財政部部長與商務部部長,均花落華爾街人士。特朗普競選團隊昔日的財務主管、高盛前高管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將出任財政部部長;華爾街億萬富翁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出任商務部部長。

目前,特朗普內閣中,白宮辦公廳主任、首席策略師、國家安全顧問等九大職位均有所屬,但炙手可熱的國務卿一職,特朗普還在深思熟慮中。

華爾街二代

在大選時期,特朗普對華爾街的不待見讓人記憶猶新。他曾說,(金融)系統被操縱,說對沖基金經理“正在謀殺”,說將對華爾街增稅,承諾將“排幹沼澤”(即清理華盛頓政治圈)。他指責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到投行進行收費演講,和銀行業走得太近。他在競選廣告中抨擊高盛和“金融大鱷”索羅斯,他自稱將打破這一切。

現在,特朗普接連自己“打臉”。財政部部長和商務部部長兩大重要職位的任命,預示著曾在大選期間竭力抨擊希拉里和華爾街關系的特朗普,正迅速與華爾街和好。

今年53歲的姆欽來自高盛之家,父親是高盛前合夥人,本人也曾是高盛高管,為其服務17年,弟弟也是高盛前董事。2002年,他離開高盛,加入索羅斯的投資公司,之後建立自己的私募基金。今年5月,作為政治新人,姆欽擔任特朗普競選團隊首席籌款人。

2009年金融危機最深重時,包括姆欽基金在內的由私募股權投資者組成的非銀行財團,接手了因經營困難而由政府接管的美國第四大貸款機構IndyMac銀行。該財團還包括明星對沖基金經理保爾森、索羅斯以及戴爾計算機公司創辦人戴爾等,姆欽擔任新公司的執行官和總裁。財團向該公司註入16億美元現金,將其改名為One West,之後該公司對成千上萬被其認定為不良貸款的房貸客戶進行止贖。2015年姆欽及其合夥人以34億美元的價格將該銀行出售給商業貸款提供商CIT集團。現在,姆欽是CIT董事會成員。

這或者是筆成功的投資,但也成為姆欽被詬病最多的投資。左翼批評他在金融危機中,從老百姓身上賺血汗錢。

One West還被房屋倡導團體指責存在種族主義借貸和商業行為,沒有在少數族裔社區開設分行,借貸給有色人種的錢“非常少或者甚至沒有”,相反在白人社區投入更多,表現更好等。這種貸款歧視早在1968年美國的“公平住宅法”中就明令禁止。

有美國媒體評論稱,姆欽收購IndyMac這筆交易集中了每個美國人痛恨的金融危機故事的所有元素:普通人的恐慌,精明的投資者抓住機會猛賺,政府挽救銀行卻不試著幫助普通人保住家園,巧妙的品牌重塑,瘋狂的止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現在,更奇妙的現實是,這個故事背後的獲利者被任命為財政部部長。

作為財長,姆欽需要客觀對待他發家並工作了幾十年的那個行業,在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上發揮核心作用。他還必須清算他在自己對沖基金中的持股,避免利益沖突。

如果參議院批準了這項任命,姆欽將會成為又一位從華爾街轉身為華盛頓政客的知名銀行家,他的兩位高盛前上司保爾森(Henry Paulson)和魯賓(Robert Rubin)就遵循了上述路徑。

投資大亨

同樣讓人懷疑特朗普“失憶”的還有商業部部長的人選。特朗普在競選時曾承諾將重振美國制造業,讓礦業工人重新獲得工作機會,現在特朗普卻準備任命羅斯為商務部部長。這位78歲的投資大亨擁有一座西佛吉尼亞煤礦,2006年該礦有12名工人死亡。

對於競選時表現出經濟民粹主義的特朗普來說,選擇羅斯看起來有些奇怪。前煤礦安全官員奧佩嘉德(Tony Oppegard)就抱怨道,“人們都指望你為他們扭轉經濟,為煤礦業帶來工作,你卻任命一個從來沒有幫助過工人階級的人,這真是虛偽的新高度。”。

今年8月,羅斯的投資公司WL Ross & Co.同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支付一筆230萬美元的罰款,解決未向投資者披露收取費用一事。

有美國媒體報道,2012年,羅斯在隱秘的華爾街兄弟會Kappa Beta Phi的活動上唱了不少諷刺窮人的歌曲。2年後,羅斯宣稱“占領華爾街”活動中被反對的那1%是出於政治原因被卯上的。

2004年,他購買了北卡羅來納州一家經營困難的紡織品生產商Cone Mills,並將其與另一家公司合並。合並後的公司裁掉了數百名工人,將工作外包給勞動力更廉價的新興市場。

“我想特朗普將改變一些事情,停止將這些工作輸送到海外。”眾議員瓊斯(Walter Jones)說,“這個基礎幫助他贏得了選舉,這個基礎也需要被遵守。”

2002年,當了幾十年的銀行家後,羅斯開始收購那些潦倒的鋼鐵廠和煤礦,同時他獲得了“地底惡魔”的稱號。其中有一個名為Sago的煤礦,在2006年1月2日清晨因甲烷爆炸導致12名礦工死亡。羅斯在2005年3月收購了該礦,同年美國聯邦礦業安全和健康委員會認為Sago存在208起違規事件,而一年前僅有68起。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羅斯對國內外投資均有涉獵,在5家以上上市公司擔任董事,還領導幾家私營企業,如果要擔任商務部長,解決這些利益沖突是當務之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43

視點 | 特朗普連發兩聲:取消波音訂單 接受軟銀500億美元示好

周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開火炮轟美國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並稱將取消波音公司的訂單。據悉,波音公司正在為未來的美國總統制造一架新的“空軍一號”專機,而特朗普認為,該項目超過40億美元的造價過高,十分荒謬。

在特朗普大廈大堂接受采訪時,特朗普表示,盡管人們希望波音公司賺很多錢,但也不希望他們賺得太多。

特朗普發出推特後,波音公司股價一度下滑超過1%,收盤時回升到152.24美元,與前一天基本持平。

波音公司隨後發表聲明稱,波音目前仍有價值1.7億美元的合同在身。波音負責測定這些複雜軍用飛機的能力,以滿足美國總統的特殊需求。波音十分期待在接下來的階段中與美國空軍合作,在不辜負美國納稅人的情況下將最好的飛機交給總統。

周二,特朗普還在特朗普大廈會見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據特朗普稱,軟銀計劃向美國投資500億美元,並為美國創造50000個工作崗位。

孫正義表示,這筆錢來自軟銀今年與沙特主權基金及其他潛在合作夥伴共同設立的1000億美元投資基金。

消息流出後,由軟銀持股80%的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股價一度上漲6%,收盤時上漲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64

教宗向中國示好寄語「和諧只能通過對話實現」

1 : GS(14)@2016-02-04 17:23:59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農曆新年來臨前,特意伸出橄欖枝,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人民問好。他在梵蒂岡接受以香港為基地的網媒《亞洲時報》(Asia Times)專訪,盛讚中國是「偉大國家」,認為世界毋須害怕中國快速崛起,但綿裏藏針的他不忘寄語中國,「真正的和諧只能通過對話實現」。「對我來說,中國就是偉大的代名詞。它不但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也是偉大的文明,擁有無窮無盡的智慧」。方濟各被問到對中國的印象時是這樣回答。


■中國多地的天主教堂去年遭強拆十字架。

「對話不一定意味着妥協」


教宗避重就輕,沒觸及天主教會在中國的情況,但就特別提到兩位於明清時期派到中國的傳教士──利瑪竇和郎世寧的事迹,指兩位偉大的耶穌會士之所以在華傳教成功,在於他們懂得尊重中華文化,願意溝通和融入當地。方濟各解釋「對話不一定意味着妥協,把蛋糕瓜分就算。對話真諦應該是這樣:看,我們需要到那裏,儘管我可能不同意,但還是一起去吧」。對於中國的人口控制政策,方濟各用「錯誤」代替批評,指人口倒金字塔令到中國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一孩將來要肩負起照顧家中所有長者的重擔,但教宗稱注意到中國着手改善這個問題。



中梵在1951年斷交後,北京將所有教會置於國家控制之下,切斷同梵蒂岡的連繫。近十年,中梵嘗試改善關係,上任教宗本篤16世曾向中國教徒呼籲他們團結。不過,雙方始終在主教任命權和對台斷交問題上互不相讓。教廷內對華有兩派意見,由教廷國務卿帕羅林為首的親華派認為,對華關係改善可為中國天主教徒帶來更多自由;但反對派認為北京不會因梵蒂岡作出根本改變。不少觀察家昨批評教宗在訪問避談中國人權和打壓宗教自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4/19478453
2 : Louis(1212)@2016-02-05 01:19:25

教宗向中國示好寄語「和諧只能通過對話實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4/19478453

西方宗教不同派別在中國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顛覆中國, 結束共產黨一黨專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67

向共和黨建制示好特朗普做「兩頭蛇」

1 : GS(14)@2016-04-23 18:37:37

在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戰中領先的富商特朗普,一直以局外人自居,藉鞭撻他口中「爛透」的建制派而獲得廣泛支持。不過,特原來是兩頭蛇,近日同建制派暗通款曲,揚言「撩交打」的階段已過,未來他會改走「溫和專業」路線,同建制合作。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有人向《紐約時報》爆料,指特朗普的新選舉舵手馬納福特,近日在閉門會議上向100名委員表示,特重視黨內團結,不會同委員會作對,那些惹火言論只為「塑造形象」,並非要改變遊戲規則。馬納福特又伸出橄欖枝,希望建制派參加特籌組中的班底。特朗普雖然在初選中領先,但取得過半數黨代表票自動出線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為免在黨大會協商再選時陰溝裏翻船,有逼切需要同建制派修好。《紐約時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23/195825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