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慘敗,並未能阻止越來越多的經典遊戲被搬上銀幕。一方面是高票房的誘惑,一方面是版權IP的誘惑,另一方面,很多遊戲公司或因為品牌擴張,或因為玩家的呼聲太高,也急於將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
文|楊博丞
魔獸又火了。
1994年,暴雪公司的遊戲從這一年開始,席卷全球。
在這一年,包括程序員、設計員、繪圖員和音響師在內只有15名員工的暴雪,隆重推出了以“暴雪”之名面世的驚世力作PC遊戲《Warcraft魔獸爭霸》。
截止目前,該遊戲已經積累了超過一億的玩家,其中網絡玩家超過1100萬,近十多年來,魔獸遊戲依然常年保持在世界前十名最受歡迎的遊戲榜單。
22年後,《魔獸爭霸》電影版上映。
可能對於很多玩家來說,這部電影是回憶青春的,已經完全超越了一部遊戲對於他們的重要性。
@屁屁蟲:魔獸陪伴了我們的大學時光,可以說它是我們的青春。
@lsoke1029:不找女朋友也要有魔獸!
@20110920:看了魔獸的電影,仿佛回到了青春年代。
@jake:組團去看!一定要分兩派!
昨晚,《魔獸》電影官方微博宣布,票房已接近4億元人民幣。同時,《魔獸》憑借創紀錄的1.2萬多場排映,午夜場斬獲5540萬,刷新《速度與激情》保持的5250萬午夜場歷史紀錄。
是的,它又再一次的火了,火得一塌糊塗。
2004年,正是魔獸爭霸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之時,在那個正是中國互聯網開始爆發的時代,魔獸爭霸在那個國內網遊相對匱乏的年代來講,是一大現象級的存在,而這種影響力並非中國的其它遊戲可以達到的。
而在全球遊戲業互相拼殺的你死我活之時,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中,暴雪的遊戲為什麽都能賣得那麽好呢?簡單地說,暴雪的遊戲開發原則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有趣。
用玩家的話來說,暴雪的遊戲具有深度耐玩性,幾個月的時間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精髓。那時的《星際爭霸》如果你僅玩了幾個月的時間,那麽一般來說只能初窺門徑,鉆研的空間還非常大。
黑君統計了一下,暴雪公司在10年的時間內總共推出13部遊戲,其中“魔獸系列”占了多數。嚴格地說,只算暴雪最成功的三部系列遊戲,平均三年磨一劍。暴雪的發展史就是這麽簡單。
暴雪也曾步履維艱
說起暴雪早期歲月里的故事,並非都是花團錦簇般的絢麗多彩,伴隨暴雪的更多的是步履維艱。
暴雪的兩位創始人邁克·莫懷米和艾倫·阿德汗的目的都很明確,做自己喜歡、更受玩家歡迎的遊戲。一個遊戲大片的開發,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投入與回報的周期比較長。
在公司創辦的早些時候,他們為了支付員工工資,經常需要從個人信用卡中提取現金,依賴個人的借款來支撐公司。
在那段時間里,他們的壓力相當大,既要調動雇員的最大積極性發揮其才智,又要承受只出不入的陣痛。當時,從資金流動的視角看,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最終,邁克·莫懷米和艾倫·阿德汗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促使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是制作偉大遊戲作品的機會、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公司未來的向往。
誰都知道,創辦一個公司,尤其是把它推向產業的頂峰,僅僅靠“幸運”是不可能的。
當年,暴雪創業伊始,最要命的還不是資金,而是公司的名稱,最初的暴雪名為Synapse(神經鍵)。
1993年,邁克·莫懷米和艾倫·阿德汗把Silicon & Synapse更名為Chaos工作室,但另外一家已經註冊了該名稱。最後,艾倫·阿德汗從詞典里查到“Blizzard”這個詞,於是,決定將公司正式命名為暴雪娛樂公司。
1994年初,美國著名發行公司Davidson & Associates對暴雪產生了極大興趣,提出收購的意向,暴雪經過再三權衡,欣然與對方聯姻。
對於許多創造性的遊戲公司來說,收購往往意味著死亡,但暴雪的這步棋則不同於一般並購之舉,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遊戲的自主開發權。正是憑借這一權利,暴雪才成長為今日享譽全球的“遊戲帝國”。
1996年,暴雪收購了Condor公司。如果說,暴雪被Davidson & Associates收購,是擁有了資金後盾的話,那麽,收購Condor公司則讓暴雪如虎添翼,擁有了一批軟件研發精英。
2000年,遊戲主機市場開始出現下滑,暴雪因此決定轉型做PC遊戲。
也許至今的遊戲玩家還記得,暴雪的第一款PC遊戲是《魔獸爭霸:獸人和人類》,獸人戰爭這個名詞便開始流傳。
而就在這個時候,互聯網也開始慢慢普及,暴雪開始考慮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讓玩家們一起玩遊戲。
1996年,《暗黑破壞神》發布,據暴雪創始人、CEO兼總裁Mike Morhaime回憶,當時遊戲的發布時間很可能會錯過聖誕節,這是很糟糕的事情,但是,很欣慰的是它如期發布了,當人們拿到遊戲的時候,真的非常喜歡它,整個1997年的銷量都很好。
“如果當時晚發布就是一場災難,為人們把遊戲買回家的時候就不會說這個遊戲有多好,而是發現它有多少BUG,所以我們向母公司說明了這一點,讓他們知道整個研發理念,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暴雪是如何變成國際性公司的?
對於國際化來說,暴雪除了美國市場之外很重視的則為亞洲市場。
剛開始時,美國是暴雪唯一重要的市場,所以當時他們的重點是美國,只有在北美發布了之後,暴雪才會考慮其他地區,把它們翻譯成其他語言。
暴雪隨後開始考慮歐洲市場,最終逐漸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市場。而對此,暴風開始意識到巨大市場反而開始帶來損失。
為什麽?原因是當發布遊戲之後,歐洲的核心玩家們會立即購買,而當暴雪做好本地化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新鮮感了,而零售商們也不會幫助我們發布遊戲。所以這讓暴雪意識到需要縮短不同地區的發布時間間隔。
亞洲市場的發展非常不同,網吧是極為重要的,中國當時大概有20多萬個網吧,所以網吧是很重要的,確保你的遊戲在網吧里運行良好也是關鍵的。
所以暴雪在考慮如何應對不同類型市場的時候,他們也希望同步發布,讓全球的玩家在同一個起點上。
被改編的遊戲不止魔獸一個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還記得《超級瑪麗》、《魂鬥羅》、《吃豆人》……這些經典遊戲嗎,它們都已經被拍成了電影。
而離我們最近的,則是Rovio公司的《憤怒的小鳥》,雖然很可愛搞笑,但最終未能贏得很高的票房。
最老的遊戲《拳皇》也被拍成電影了。這款曾經風靡的經典街機格鬥遊戲幾乎在每個男生的成長歷程中都留下過印記,如今被改編成電影,自然吸引了不少眼球,同時也引發了眾人對同時代經典遊戲的懷念。
有網友忍不住感嘆:“連《俄羅斯方塊》都被改編成電影了”。在這部電影中,遊戲里各種方塊居然都變成了可以駕駛的飛行設備,甚至還具有攻擊性。
當《俄羅斯方塊》變成了科幻片,當《魂鬥羅》變成了戰爭片,當《吃豆人》變成了驚悚懸疑片,當《掃雷》變成了紀錄片,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不可能?而這個將這些影片一部部挖掘出來的評論帖,也因此被網友譽為“又是一個評論比電影好看的資源”。
藝電公司的《極品飛車》堪稱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賽車系列遊戲,迄今已經在全球賣出了1億多套。電影版《極品飛車》由《鐵甲鋼拳》的編劇約翰·蓋汀斯進行編劇,《勇氣行動》導演斯考特·沃執導。影片雖然並不根據哪一部遊戲直接改編,但將忠於遊戲的精神,並植根於70年代汽車電影的文化傳統。
New Regency公司與育碧公司宣布將聯手打造《細胞分裂》真人版電影,男主角將由當紅男星湯姆·哈迪擔任,劇本則由《跨國銀行》編劇艾瑞克·希格操刀。
在遊戲改編電影盛行的當下,育碧公司也不甘示弱,此前已經公布要將《刺客教條》拍成真人版。對於《細胞分裂》真人版電影的推進,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有了湯姆·哈迪和艾瑞克·希格的加盟,育碧公司將積極、全力支持New Regency將這個遊戲大作系列推上大銀幕。
《湯姆•克蘭西細胞分裂》系列是育碧旗下最為暢銷的遊戲系列之一,總共銷售超過2400萬份。系列中的幽靈小隊由一群神出鬼沒的美國精英特種兵組成,作為特殊戰術編隊的一部分,直接受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指揮。
遊戲改編電影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國外市場,《生化危機》、《古墓麗影》、以及《寂靜嶺》等一批經典遊戲紛紛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國內完美、盛大、金山等遊戲公司也頻繁與影業公司積極合作,影視與遊戲形成一股捆綁熱潮。
遊戲改編電影,只是看上去很美?
把遊戲搬上銀屏,這看起來很美,但一系列的慘敗,並未能阻止越來越多的經典遊戲被搬上銀幕。一方面是高票房的誘惑,一方面是版權IP的誘惑,另一方面,很多遊戲公司或因為品牌擴張,或因為玩家的呼聲太高,也急於將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
在電影公司看來,經典遊戲的金字招牌+鐵桿粉絲+其他觀眾的票房組合很有吸引力,但事與願違的是,這種美好的願景往往在電影上映後如潮的惡評中被淹沒。
早期新聞稱,《魔獸》電影的制作方傳奇影業今年剛剛被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此後,萬達院線又稱將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傳奇影業將註入萬達院線,傳奇影業將作為全球知名的獨立制片公司。
但這項收購並非能夠代表《魔獸》的最終IP歸屬於萬達集團,同時,向萬達集團所出售的有可能僅僅是制作人員方面和資源的輸出,核心技術並非進行輸出。未來中國能否掌握自己的超級IP仍是未知數。
相比其他小說、漫畫改編的電影雖然評聲不斷但依然節節高攀的整體票房,遊戲改編的整體票房仍嚴重偏低。在改編大潮中,有《Doom》、《古墓麗影》、《超級馬里奧兄弟》、《雙截龍》、《街頭霸王春麗傳》、《七龍珠》、《生化危機》、《街頭霸王》、《拳皇》、《生死格鬥》等等一大批先驅者躺在在玩家的口水、謾罵和嘲諷中。
玩家:褒貶不一,喜憂參半
大部分支持遊戲改編電影的玩家都認為,遊戲的劇情即故事性是遊戲改編電影的前提,遊戲故事往往限定在架空的世界觀里,確實有很多吸引玩家眼光的地方。如果電影能表達出遊戲的真諦,將自己喜愛的遊戲展現在更多人面前,才是最令人最期待的。
在另一部分玩家看來,遊戲改編電影簡直是在褻瀆遊戲,在太多失敗案例面前,當編劇們導演們投資商們演員們眼冒金光在著手打算拍一部從遊戲改編來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總會想到《拳皇》,想到《街頭霸王》等遊戲電影的下場。
北京時間12日晚路透社稱,萬達旗下美國院線AMC娛樂控股周二宣布,將以9.21億英鎊從私募股權公司Terra Firma手中收購總部位於倫敦的歐洲最大院線Odeon & UCI Cinemas Group。
根據協議,AMC將承擔Odeon & UCI的4.07億英鎊債務,包括這些債務在內,此項交易價值約13.28億英鎊。
Odeon & UCI在歐洲擁有242家影院和2236塊銀幕,每年出售9000萬張電影票,是英國、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第一大院線,奧地利和葡萄牙第二大院線,德國第四大院線。截至3月底的一年,該公司營收約120億美元。
此項交易預計將於年底完成,交易完成後,AMC將在全球八個國家擁有627家影院和超過7600塊銀幕。一旦收購完成,萬達將形成全球院線布局,在北美、中國和歐洲三大電影市場都占據領先地位,成為具有絕對優勢的全球最大院線運營商。
萬達早已開始布局國際化版圖。
i黑馬訊 7月13日消息 昨日晚間,萬達旗下美國AMC院線宣布以9.21億英鎊(約合12億美元,81億人民幣)並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院線。
這是萬達首次投資歐洲院線,也創造了英國脫歐後單筆最大外國投資。
資料顯示,Odeon&UCI是歐洲大型影院運營商。截至2015年12月,該集團擁有243家影院2238塊銀幕,主要分布於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四大市場。
萬達集團表示,其並購Odeon&UCI院線始於3年前,中間經過多輪艱苦談判,因為價格原因一直未達成一致。而英國“脫歐”公投就此帶來新的機遇,雙方終於達成協議。
據了解,萬達早已開始布局國際化版圖。2012年,萬達便豪擲26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院線。2015年,萬達用22億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2016年3月,萬達再次耗資35億美元收購美國好萊塢中型制片公司傳奇影業。
萬達院線27日晚間公告,宣布董事會會議通過以2.8億美元收購時光網股東所持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後萬達院線將持有時光網100%股權。
時光網是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影視媒體及電商服務平臺,擁有全球規模領 先的影視數據庫、千萬級高質量的電影會員及全球影視娛樂媒體資源,與國內外片商和全國眾多影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可以為電影觀眾提供從媒體資訊,到評分影評,到在線購票,再到正版衍生品的一站式電影服務體驗。
萬達院線表示,本次收購後將保留時光網品牌,其原有管理團隊繼續留任並行使獨立運營權,公司計劃將時光網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級運營能力的一站式電影營銷媒體及服務公司。公司本次收購將打通雙方線上線下資源,實現場景消費與“互聯網+”的技術和服務結合,進一步完善公司電影生態服務圈,實現公司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本次股權收購的資金全部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對公司財務狀況不產生重大影響。且本次股權收購事項無需通過公司股東大會審議,不構成關聯交易,亦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萬達院線發布《關於中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公告》稱,交易各方經協商一致,決定中止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萬達集團影視類資產。
公告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萬達影視、青島影投(含傳奇影業)以及互愛互動出於經營需要於5月開始啟動業務、管理、財務、人員等方面的內部整合。由於傳奇影業收購完成時間 較短、體量較大,且涉及中美兩地電影制作業務,交易各方經審慎研究後認為,交易標的宜在內部整合基本完成後,公司再探討與交易標的間的整合機會,可以更好 的發揮整合效應,更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2、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後,預計其 2016年扭虧為盈,但是由於傳奇影業收購時間較短,客觀上需要獨立運行一段時間,以證明盈利預測的穩定性,再擇機實施重組更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3、本次預案公告後,證券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交易各方從更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角度,擬探討調減交易價格的可行性。
8月2日晚間,萬達院線發布公告稱,公司於8月1日與IMAX中國(香港)有限公司、愛麥克斯(上海)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合稱:IMAX公司)就租賃IMAX影院系統和特定商標的許可簽署協議。雙方約定,將在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150家IMAX影院。
根據協議,從明年開始,這批影院將在六年內陸續建成並分布於中國各地,其中110家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安裝。這也是IMAX公司成立以來,接到最大的一筆訂單。
IMAX公司是世界一流的娛樂科技公司,專門致力於不斷創新電影放映和制作技術。IMAX影院為觀眾提供視聽更震撼、視野更寬廣的電影體驗。IMAX觀影體驗源自清晰細膩的電影畫面,強大的數字音效以及量身定制的影院建築結構。
實際上,萬達院線與IMAX公司合作已久。自2007年,萬達院線就在東莞開設了首家IMAX影院。彼時,萬達院線還沒上市,作為大連萬達集團旗下負責院線業務的子公司,就與IMAX公司保持著密切合作。至今,萬達院線旗下運營超過160家IMAX影院,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影院線。
而上述協議,也意味著未來萬達旗下IMAX影院數量增加70%以上,達到360家。
近期萬達院線還宣布,與全球首個4D影廳、4D影廳領先品牌4DX,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舉將為4DX在中國帶來60個影廳的擴張性增長,並且雙方將在市場營銷領域進行合作推廣。
萬達院線與4DX的此次戰略合作,源於萬達院線中已建成的4DX影廳的卓越表現。自從2015年2月萬達院線首家4DX影廳進駐大連港匯店起,4DX影廳在萬達院線的足跡逐步擴張,陸續在國內建成了11家4DX影廳。
而此前的8月30日,萬達院線公布2016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萬達院線實現營業收入57.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12%;凈利潤為8.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05%。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上半年,萬達院線非票房收入17.22億元,占比約32%,而2015年上半年,萬達院線非票房收入6.36億元,占比18.24%。
雖然萬達近期錢一點也沒少賺,但是從整個市場來看,今年的暑期檔卻慘不忍睹。根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從六月到八月總票房124.3億元,與去年暑期檔總票房124.31億元基本持平。要知道,2015年暑期檔要比2014年增加了30多億,而2016年,除了六月《魔獸》引領了一段票房高潮之後,七月到八月的票房相比去年,反而同比縮水30億。其中,近80部國產片總票房勉強超過48億元,而去年暑期檔國產片總票房為78.13億元,同比縮水近30億。
從2013年開始,暑期檔都維持每年超過30%的增速,是全年最受矚目的檔期之一。而今年卻是五年來暑期檔票房第一次下滑。
完美世界9月1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設立全資子公司完美世界(重慶)影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本次交易投資主體,完美影管今日與今典傳媒、今典影投簽署《關於北京今典四道口影城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時代華夏今典電影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時代今典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暨債權轉讓協議》。
完美影管以605,842,652.52元人民幣收購今典影投持有的今典影城100%股權,以 230,881,700元人民幣收購今典傳媒持有的今典院線100%股權,以36,822,400元人民幣收購今典傳媒持有的今典文化100%股權,以479,248,409.85元人民幣受讓目標債權。合計交易金額為1,352,795,162.37 元。
公告顯示,通過本次並購,公司獲得了優質的院線和影院資源,包括旗下擁有217家影院的院線資源,其中86家為自營影院,在專註於影視內容制作的基礎上,向產業鏈下遊延伸,進入院線和影院行業,進一步擴寬業務版圖,可以將豐富的 IP 資源儲備和院線的渠道優勢 相結合,從衍生品銷售、電影整合營 銷、廣告等多方面豐富其盈利增長點,實現多層次的全產業鏈的收入獲取。
http://www.xcf.cn/jrdd/201610/t20161020_777271.htm
被“会员制付费点播”激活的网络大电影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传统影视团队和内容制作公司入局。更高的制作水平、更规范的市场,网络大电影不仅有望打造出一个有别于传统院线的新生态体系,同时也将肩负起扭转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荒芜”一片的重任。 刘鲜花/文
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于9月底在第64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贝壳奖,而范冰冰也凭借此片摘得最佳女主角银贝壳奖。此前该片还斩获了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费比西奖)。
名导挎刀,又有国际奖项加身。虽然《我不是潘金莲》一片要在11月18日才在国内上映,但从《水浒传》中走出的“潘金莲”从6月底预告片面市开始就成了一枚“网红”。一大波蹭热度的网络大电影《潘金莲就是我》、《你是潘金莲》、《谁是潘金莲》、《我不是你的潘金莲》、《她才是潘金莲》、《到底谁是潘金莲》……扎堆而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20部在筹备,其中14部已开机,部分已上线。
经过2014年的积累和2015年的野蛮生长,尽管网络大电影因蹭热度、山寨风、博眼球、打擦边球等为人诟病,却一路摸索出通过视频网站“会员制付费点播”分账的商业模式。爱奇艺数据显示,2015年,50%的网络大电影能够回收成本,而院线电影的这一比例仅有10%。
随着华谊兄弟、王晶等大咖入场,网络大电影的市场得以规范,制作水准大幅提升,同时这也促使了行业的洗牌。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壮大和多层次观众需求的推动下,网络大电影有望打造一个有别于实体院线电影的新生态系统。
“会员制付费点播”激活亿元市场
时下,网络大电影《我是潘金莲》正在爱奇艺热播。而在互联网“重塑”娱乐产业的大背景之下,爱奇艺于2014年就给如今大热的网络大电影下了定义: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水准专业精良、故事结构完整的纯网发行电影。网络大电影不在大银幕上映,专为视频网站定制,不需要龙标,网站自审自播。
作为市场先行者的爱奇艺不仅定义了“网络大电影”,同时目前行业的内容合作和营销合作规则也主要由其确立。2014年年初,爱奇艺主办了“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正式启动了“网络大电影”计划。2016年之前,爱奇艺在这一领域几乎一家独大,而如今五大主流视频网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搜狐视频中,除乐视外,其余四家均在电影频道下开通了专门的网络大电影分区。
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拍摄网络大电影437部,2015年数量升至622部,而今年网络大电影更是集中爆发,预计将达1600部(附图)。爱奇艺预测,2016年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亿元。
视频网站不断壮大的VIP会员数,为网络大电影培育了观众基础。以爱奇艺为例,截至6月1日,爱奇艺有效VIP会员数已突破2000万,而在2015年年底,这个数字仅为1000万。半年左右的时间,爱奇艺的会员数量增长了1倍。除此之外,网络大电影逐渐清晰的商业模式也是吸引越多越多玩家入场的重要因素。
目前,网络大电影的绝大部分收入通过付费点播的分账方式来获取,各大视频网站分成的单价在0.5-3元不等,独家合作的分成则较高(图2)。也就是说,网络大电影的收入=有效播放数×单价。假设一部投资50万元的网络大电影,在独家合作的情况下,点播单价为2元,想要回本,有效播放数需达到25万次。
在视频网站“会员制付费点播”的带动下,网络大电影初获商业上的成功。艺恩咨询发布的《2015中国视频行业付费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爱奇艺播放量前10的网络大电影,播放量均超过2000万次,总收入超过1亿元。据骨朵数据统计:2015年全网网络大数据(独播)总播放量排行榜中,《山炮进城》、《欲罪》、《道士出山》等众多网络大电影成为网络爆款(附表)。
作为网络大电影的典型案例,《道士出山》系列第一部从剧本到摄制完成花了1个半月时间,制作成本仅28万元,上线两天即收回了成本,全网票房超2400万元。此后,原班人马又拍了第二、三部,同样收获不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道士出山》系列的成功让网络大电影成为了“有利可图”的生意,从而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前来淘金。
在爱奇艺平台分账超过百万的网络大电影达到35部,而2015年网络大电影制作成本主要在50万-80万元之间。爱奇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50%的网络大电影片方都能回本,而院线电影只有10%。除了“付费点播”外,网络大电影还通过广告植入和付费期过后的贴片广告分账获得一部分收入。
新老交锋
虽然吸金能力十足,但网络大电影可以说是在非议声中成长起来的。《道士出山》在取材上蹭了陈凯歌导演的院线电影《道士下山》的热点,却也由此奠定了网络大电影“蹭IP、山寨、内容同质、惊悚题材泛滥成灾”的负面基调。
由于准入门槛低、制作周期短、追求高收益、没有严格的审查标准等,网络大电影不仅内容同质化严重,且题材低俗。有调查显示,网络大电影中惊悚悬疑片的比例占到了40.3%,喜剧类题材占16%,青春爱情题材占16.3%,一些传统电影视为“禁忌”的题材却正是网络大电影的大热之选。
8月,一部蹭王宝强离婚新闻的《宝宝别哭》,更是把网络大电影的低俗化推向了风口浪尖。《宝宝别哭》摄制的消息一出,不仅引发了网络一片骂声,更是受到了圈内人士和视频网站的集体抵制。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大批低成本、低制作的网络大电影也因缺乏观众而血本无归。
在大批低端制作团队被淘汰出局的同时,视频网站、传统影视团队和独立内容制作公司的入局补位,正促使网络大电影进入洗牌期。
视频网站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尝试介入上游,联合传统影视大佬,直接参与网络大电影的出品和制作。2015年,爱奇艺与王晶签下了6部网络大电影的合约,二者合作的首部网络大电影《我的极品女神》已于7月7日上线。该片由郑伊健、周秀娜领衔主演,首日上线8小时点击量就突破452万,24小时流量则突破千万,创下了网络院线的首日票房新纪录。
网络大电影的另一部标杆之作《山炮进城》,由华谊兄弟、本山传媒联合七娱乐共同投资,赵本山的弟子们悉数出演。该影片上线后,24小时内播放量超过600万次,迄今为止以破2亿的播放量稳居全网榜首。传统影视团队的入局,将以专业的制作实力和丰富的艺人资源,大大提升网络大电影的水准。而华谊兄弟、本山传媒与七娱乐的合作,也打破了传统影视公司与网大团队之间互看不顺眼的尴尬僵局,为想要入局的传统影视团队提供了一个范本。
作为纯网生内容制作公司的代表,七娱乐身后站着一批包括淘梦网和新片场在内的同行。他们一方面磨练着自身的制作水平,一方面通过与传统影视公司的合作,提升竞争力。其中,已于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的新片场,2016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1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2.99%,突破性进展的幕后推手正是公司网络大电影的出品、发行业务的迅猛增长,数据显示这部分收入占到了总营业收入的66%。
院线新战场
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9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不仅成为全球票房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急速增长的票房需求和多层次的观影人群,完全足以支撑起传统院线以外的市场,这为网络大电影提供了发展机遇。调查显示,2015年网络大电影的受众70%是19-24岁的男性,绝大多数来自二三四线城市,而高达94%的用户选择在手机上观看。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也在“2016纯网内容发布会新趋势论坛暨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爱奇艺之所以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是基于对市场的分析判断。中国电影的播出渠道目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院线,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和播映数量;第二是电视电影。而在美国,除了院线电影之外还有电视电影、DVD电影。每年拍摄的600多部中国电影中,有许多找不出放映渠道,未来互联网肯定会成为影视类发行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由于资金、设备、人员门槛低及制作周期短,网络大电影也正在成为青年导演、编剧等创作人员的孵化器。
随着视频平台、新兴传媒公司和传统影视团队的共同努力,网络大电影或许能扛起网络付费市场的大任,促使网络院线成为传统院线之外的又一个新兴院线市场。
10月27日消息,萬達院線晚間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7.15億元,同比增長37.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2億元,同比增長10.24%;基本每股收益0.2908元,同比增長5.13%。
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4.37億元,同比增長54.52%;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6億元,同比增長22.17%,基本每股收益0.9761元。
萬達院線表示,2016年1-9月,中國電影市場繼續保持增長,同時公司大力拓展了非票房業務。
萬達院線預計,2016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30%,主因2016年度國內電影市場行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公司積極謀求產業整合,加快發展速度,切實推進“會員+”戰略,保持業績穩定增長。
此前,萬達院線發布的公告顯示,9月份,公司實現票房收入4.11億元,觀影人次1047.9萬人次。1-9月累計票房收入57.6億元,同比增長28.5%,累計觀影人次14123萬人次,同比增長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