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魔獸》橫掃中國院線,遊戲改編電影只是看上去很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0/156419.shtml

《魔獸》橫掃中國院線,遊戲改編電影只是看上去很美?
楊博丞 楊博丞

《魔獸》橫掃中國院線,遊戲改編電影只是看上去很美?

一系列的慘敗,並未能阻止越來越多的經典遊戲被搬上銀幕。一方面是高票房的誘惑,一方面是版權IP的誘惑,另一方面,很多遊戲公司或因為品牌擴張,或因為玩家的呼聲太高,也急於將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

文|楊博丞

魔獸又火了。

1994年,暴雪公司的遊戲從這一年開始,席卷全球。

在這一年,包括程序員、設計員、繪圖員和音響師在內只有15名員工的暴雪,隆重推出了以“暴雪”之名面世的驚世力作PC遊戲《Warcraft魔獸爭霸》。

截止目前,該遊戲已經積累了超過一億的玩家,其中網絡玩家超過1100萬,近十多年來,魔獸遊戲依然常年保持在世界前十名最受歡迎的遊戲榜單。

22年後,《魔獸爭霸》電影版上映。

可能對於很多玩家來說,這部電影是回憶青春的,已經完全超越了一部遊戲對於他們的重要性。

@屁屁蟲:魔獸陪伴了我們的大學時光,可以說它是我們的青春。

@lsoke1029:不找女朋友也要有魔獸!

@20110920:看了魔獸的電影,仿佛回到了青春年代。

@jake:組團去看!一定要分兩派!

昨晚,《魔獸》電影官方微博宣布,票房已接近4億元人民幣。同時,《魔獸》憑借創紀錄的1.2萬多場排映,午夜場斬獲5540萬,刷新《速度與激情》保持的5250萬午夜場歷史紀錄。

是的,它又再一次的火了,火得一塌糊塗。

2004年,正是魔獸爭霸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之時,在那個正是中國互聯網開始爆發的時代,魔獸爭霸在那個國內網遊相對匱乏的年代來講,是一大現象級的存在,而這種影響力並非中國的其它遊戲可以達到的。

而在全球遊戲業互相拼殺的你死我活之時,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中,暴雪的遊戲為什麽都能賣得那麽好呢?簡單地說,暴雪的遊戲開發原則可以歸結為一個詞——有趣。

用玩家的話來說,暴雪的遊戲具有深度耐玩性,幾個月的時間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精髓。那時的《星際爭霸》如果你僅玩了幾個月的時間,那麽一般來說只能初窺門徑,鉆研的空間還非常大。

黑君統計了一下,暴雪公司在10年的時間內總共推出13部遊戲,其中“魔獸系列”占了多數。嚴格地說,只算暴雪最成功的三部系列遊戲,平均三年磨一劍。暴雪的發展史就是這麽簡單。

暴雪也曾步履維艱 

說起暴雪早期歲月里的故事,並非都是花團錦簇般的絢麗多彩,伴隨暴雪的更多的是步履維艱。

暴雪的兩位創始人邁克·莫懷米和艾倫·阿德汗的目的都很明確,做自己喜歡、更受玩家歡迎的遊戲。一個遊戲大片的開發,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投入與回報的周期比較長。

在公司創辦的早些時候,他們為了支付員工工資,經常需要從個人信用卡中提取現金,依賴個人的借款來支撐公司。

在那段時間里,他們的壓力相當大,既要調動雇員的最大積極性發揮其才智,又要承受只出不入的陣痛。當時,從資金流動的視角看,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最終,邁克·莫懷米和艾倫·阿德汗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促使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是制作偉大遊戲作品的機會、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公司未來的向往。

誰都知道,創辦一個公司,尤其是把它推向產業的頂峰,僅僅靠“幸運”是不可能的。

當年,暴雪創業伊始,最要命的還不是資金,而是公司的名稱,最初的暴雪名為Synapse(神經鍵)。

1993年,邁克·莫懷米和艾倫·阿德汗把Silicon & Synapse更名為Chaos工作室,但另外一家已經註冊了該名稱。最後,艾倫·阿德汗從詞典里查到“Blizzard”這個詞,於是,決定將公司正式命名為暴雪娛樂公司。

1994年初,美國著名發行公司Davidson & Associates對暴雪產生了極大興趣,提出收購的意向,暴雪經過再三權衡,欣然與對方聯姻。

對於許多創造性的遊戲公司來說,收購往往意味著死亡,但暴雪的這步棋則不同於一般並購之舉,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遊戲的自主開發權。正是憑借這一權利,暴雪才成長為今日享譽全球的“遊戲帝國”。

1996年,暴雪收購了Condor公司。如果說,暴雪被Davidson & Associates收購,是擁有了資金後盾的話,那麽,收購Condor公司則讓暴雪如虎添翼,擁有了一批軟件研發精英。

2000年,遊戲主機市場開始出現下滑,暴雪因此決定轉型做PC遊戲。

也許至今的遊戲玩家還記得,暴雪的第一款PC遊戲是《魔獸爭霸:獸人和人類》,獸人戰爭這個名詞便開始流傳。

而就在這個時候,互聯網也開始慢慢普及,暴雪開始考慮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讓玩家們一起玩遊戲。

1996年,《暗黑破壞神》發布,據暴雪創始人、CEO兼總裁Mike Morhaime回憶,當時遊戲的發布時間很可能會錯過聖誕節,這是很糟糕的事情,但是,很欣慰的是它如期發布了,當人們拿到遊戲的時候,真的非常喜歡它,整個1997年的銷量都很好。

“如果當時晚發布就是一場災難,為人們把遊戲買回家的時候就不會說這個遊戲有多好,而是發現它有多少BUG,所以我們向母公司說明了這一點,讓他們知道整個研發理念,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暴雪是如何變成國際性公司的?

對於國際化來說,暴雪除了美國市場之外很重視的則為亞洲市場。

剛開始時,美國是暴雪唯一重要的市場,所以當時他們的重點是美國,只有在北美發布了之後,暴雪才會考慮其他地區,把它們翻譯成其他語言。

暴雪隨後開始考慮歐洲市場,最終逐漸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市場。而對此,暴風開始意識到巨大市場反而開始帶來損失。

為什麽?原因是當發布遊戲之後,歐洲的核心玩家們會立即購買,而當暴雪做好本地化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新鮮感了,而零售商們也不會幫助我們發布遊戲。所以這讓暴雪意識到需要縮短不同地區的發布時間間隔。

亞洲市場的發展非常不同,網吧是極為重要的,中國當時大概有20多萬個網吧,所以網吧是很重要的,確保你的遊戲在網吧里運行良好也是關鍵的。

所以暴雪在考慮如何應對不同類型市場的時候,他們也希望同步發布,讓全球的玩家在同一個起點上。

被改編的遊戲不止魔獸一個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還記得《超級瑪麗》、《魂鬥羅》、《吃豆人》……這些經典遊戲嗎,它們都已經被拍成了電影。

而離我們最近的,則是Rovio公司的《憤怒的小鳥》,雖然很可愛搞笑,但最終未能贏得很高的票房。

最老的遊戲《拳皇》也被拍成電影了。這款曾經風靡的經典街機格鬥遊戲幾乎在每個男生的成長歷程中都留下過印記,如今被改編成電影,自然吸引了不少眼球,同時也引發了眾人對同時代經典遊戲的懷念。

有網友忍不住感嘆:“連《俄羅斯方塊》都被改編成電影了”。在這部電影中,遊戲里各種方塊居然都變成了可以駕駛的飛行設備,甚至還具有攻擊性。

當《俄羅斯方塊》變成了科幻片,當《魂鬥羅》變成了戰爭片,當《吃豆人》變成了驚悚懸疑片,當《掃雷》變成了紀錄片,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不可能?而這個將這些影片一部部挖掘出來的評論帖,也因此被網友譽為“又是一個評論比電影好看的資源”。

藝電公司的《極品飛車》堪稱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賽車系列遊戲,迄今已經在全球賣出了1億多套。電影版《極品飛車》由《鐵甲鋼拳》的編劇約翰·蓋汀斯進行編劇,《勇氣行動》導演斯考特·沃執導。影片雖然並不根據哪一部遊戲直接改編,但將忠於遊戲的精神,並植根於70年代汽車電影的文化傳統。

New Regency公司與育碧公司宣布將聯手打造《細胞分裂》真人版電影,男主角將由當紅男星湯姆·哈迪擔任,劇本則由《跨國銀行》編劇艾瑞克·希格操刀。

在遊戲改編電影盛行的當下,育碧公司也不甘示弱,此前已經公布要將《刺客教條》拍成真人版。對於《細胞分裂》真人版電影的推進,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有了湯姆·哈迪和艾瑞克·希格的加盟,育碧公司將積極、全力支持New Regency將這個遊戲大作系列推上大銀幕。

《湯姆•克蘭西細胞分裂》系列是育碧旗下最為暢銷的遊戲系列之一,總共銷售超過2400萬份。系列中的幽靈小隊由一群神出鬼沒的美國精英特種兵組成,作為特殊戰術編隊的一部分,直接受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指揮。

遊戲改編電影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國外市場,《生化危機》、《古墓麗影》、以及《寂靜嶺》等一批經典遊戲紛紛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國內完美、盛大、金山等遊戲公司也頻繁與影業公司積極合作,影視與遊戲形成一股捆綁熱潮。

遊戲改編電影,只是看上去很美?

把遊戲搬上銀屏,這看起來很美,但一系列的慘敗,並未能阻止越來越多的經典遊戲被搬上銀幕。一方面是高票房的誘惑,一方面是版權IP的誘惑,另一方面,很多遊戲公司或因為品牌擴張,或因為玩家的呼聲太高,也急於將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

在電影公司看來,經典遊戲的金字招牌+鐵桿粉絲+其他觀眾的票房組合很有吸引力,但事與願違的是,這種美好的願景往往在電影上映後如潮的惡評中被淹沒。

早期新聞稱,《魔獸》電影的制作方傳奇影業今年剛剛被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此後,萬達院線又稱將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傳奇影業將註入萬達院線,傳奇影業將作為全球知名的獨立制片公司。

但這項收購並非能夠代表《魔獸》的最終IP歸屬於萬達集團,同時,向萬達集團所出售的有可能僅僅是制作人員方面和資源的輸出,核心技術並非進行輸出。未來中國能否掌握自己的超級IP仍是未知數。

相比其他小說、漫畫改編的電影雖然評聲不斷但依然節節高攀的整體票房,遊戲改編的整體票房仍嚴重偏低。在改編大潮中,有《Doom》、《古墓麗影》、《超級馬里奧兄弟》、《雙截龍》、《街頭霸王春麗傳》、《七龍珠》、《生化危機》、《街頭霸王》、《拳皇》、《生死格鬥》等等一大批先驅者躺在在玩家的口水、謾罵和嘲諷中。

玩家:褒貶不一,喜憂參半

大部分支持遊戲改編電影的玩家都認為,遊戲的劇情即故事性是遊戲改編電影的前提,遊戲故事往往限定在架空的世界觀里,確實有很多吸引玩家眼光的地方。如果電影能表達出遊戲的真諦,將自己喜愛的遊戲展現在更多人面前,才是最令人最期待的。

在另一部分玩家看來,遊戲改編電影簡直是在褻瀆遊戲,在太多失敗案例面前,當編劇們導演們投資商們演員們眼冒金光在著手打算拍一部從遊戲改編來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總會想到《拳皇》,想到《街頭霸王》等遊戲電影的下場。

魔獸 暴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