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造全球共享價值 雀巢150年不敗的智慧 世界公民》這裡,來自90個國家的員工合作無間

2016-02-22  TWM

世界公民,是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的自我定位;「創造共享價值」,則是它扮演世界公民角色的方式。賺取商業利益的同時,它們努力地在全球各角落,試著留下能永續存在的正面影響。

位在瑞士第五大城洛桑的雀巢研究中心(Nestlé Research Center),有一座醒目的階梯,連接地面上下各樓層;雖然階梯的坡度不能算陡,但往來的雀巢員工,無論走得快或慢,都一路緊握扶手,彷彿正在通過一段溼滑的雪地。

階梯末端,有一塊小告示牌用英文寫著:請使用扶手,注意安全。一旁的雀巢職員主動解釋:「包括雀巢總部在內的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標示,目的除了維護安全,也提醒所有人:『面對再平凡無奇的狀況,也永遠必須謹慎。』」雀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八六六年:當時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發明了以牛奶及燕麥為主成分的嬰兒食品,經過一百五十年,這個從日內瓦湖畔小鎮沃韋(Vevey)發跡的瑞士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食品公司。小心維護的食品安全是雀巢一百五十年來持續茁壯的基礎,但企業認同度居高的另一關鍵,則是「世界公民」的品牌印象。

在雀巢,世界公民的核心精神,是「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

讓我們暫且跳離當下,來到二○○七年的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額爾古納市。這一年,雀巢在此投資興建的工廠正式投產,雀巢董事長包必達(Peter Brabeck-Letmathe),特別從瑞士總部飛到這片草原:「雀巢的母國在瑞士,但它已經成為世界公民。」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片草原上每一位奶農都是雀巢的一分子,「我的責任,是讓人們共享價值。」這句宣言,早在九○年代就已成為雀巢的企業基因;雀巢總部公共關係副總監傅提格(Christian Frutiger)說,「我們並未擁有任何農場,而是將所有供應可可、牛奶、咖啡的農民視為夥伴。

雀巢有責任協助農民提供高品質的原料,雙方就是透過每一次的技術交流與生產供應關係,創造共享價值。」

信念一:做世界公民

把整條供應鏈當作自己的夥伴「對許多企業而言,CSR(企業社會責任)只是個從事公益的獨立部門;但我們是把『世界公民』的意識,整合進企業經營的每一環節。」說完,傅提格領著我們走到雀巢總部二樓,正對湖景的員工餐廳,迎面就看見戴著印度傳統頭巾的男士,與身穿西式套裝的女同事自在地交談;午餐提供歐洲、亞洲、印度等地菜色,也有符合伊斯蘭教戒律的清真料理(Halal food)。

傅提格說,光是在總部內的固定職員,就來自多達九十個不同的國家!一個公民社會的強大包容力,在這個企業具體而微地完美呈現。而包容的另一面,是尊重不同,「雀巢在全球有四百多座工廠,但每一家分公司,也同時是最在地(local)的企業。因為學習尊重並融入各地的文化、習俗、法律,是創造共享價值的基礎。」因應各地區的不同文化與社會需求,雀巢創造共享價值的計畫,像是超商架上的食品一樣琳琅滿目。

信念二:在地化

針對不同國家問題,調整奶粉配方在越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咖啡產地,雀巢與當地政府及農民合作,發展最多可以省下六○%用水量的灌溉技術。在菲律賓,嬰兒腦部發育遲緩的案例,比其他已開發國家高出許多,雀巢也與當地研究單位合作找出問題癥結,並開發添加鐵質的特殊奶粉因應。

在包括台灣的富裕國家,飲食不均衡或營養過剩造成的兒童過重,是影響整體國人健康的嚴重問題,雀巢因此籌畫全球性的「兒童營養計畫」,與政府、學校、民間組織合作,對學童傳達正確的飲食觀念。

「雀巢對社會的責任,主要著重在食物與健康層面,只是針對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問題,扮演不同角色。」雀巢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崔伍迪(Mayank Trivedi)說。

除了可可、咖啡等只能在特定氣候下生產的作物之外,雀巢各分公司銷售的當地食品,原料多半來自周邊區域;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與生產者的直接互動,盡可能確保供應鏈也能遵守「共享價值」精神。

然而,雀巢也曾犯錯。例如雀巢西非的可可供應鏈,就不只一次傳出童工問題;二○一五年十一月,雀巢也主動公布調查報告,承認公司在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原料海鮮,是血汗供應鏈下的產物。

信念三:永續經營

針對童工問題,提出長期計畫「供應鏈的勞工遭受雇主壓迫,也許與雀巢沒有直接連結,卻不代表現象可以被忽視;只是這些問題,不是雀巢得以獨力解決,所以我們必須與當地的民間組織合作,改善供應鏈的勞動環境,這也是創造共享價值的具體實踐。」傅提格說。

西非的象牙海岸,是雀巢重要的可可來源地,卻也是童工問題最嚴重的區域,許多兒童為了改善家計而離開校園,到農場從事勞動。雀巢在承諾不使用童工參與生產的原料之餘,進一步深入農村,宣導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未成年人不應該接觸化學殺蟲劑的觀念;另一方面,雀巢也在當地興建學校與衛生設備,讓兒童得以就近入學,試圖以系統性作為扭轉童工現象。

「我們追求的共享價值是長遠的(Long lasting)。」傅提格解釋,雀巢高階主管的內部訓練課程中,個案研討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參與者必須針對不同案例,提出類似解決象牙海岸童工現象的長期計畫,「既然雀巢希望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提出長期解決方案,就是必須承擔的責任。」雀巢目前在全球有數百家分公司與關係企業,瑞士總部對於各分公司業務盡量維持最低限度的干預,這樣的分權模式,與瑞士聯邦制度十分類似。傅提格指出,尊重與責任,是雀巢經營事業最基本的原則;每一家分公司,對於如何實踐責任與創造價值享有充分的自主權,「講究民主,大概是瑞士文化對雀巢最大的影響。」「但我認為,雀巢要傳達的是一種普世價值,並不只是瑞士獨有的;就像紅十字會雖然是發源於瑞士,但人道精神是超越國界的。」原來傅提格的前一份工作,就是在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還曾在飽受戰火蹂躪的車臣,從事第一線救援行動。

從國際人道組織轉換到營利事業,心態調適大概很不容易吧?

信念四:傳達普世價值

提供協助,最終全面改善人們生活「其實兩者之間的衝突與差異,比我想像的小太多了。」傅提格解釋,「對我而言,兩份工作的重要內容都是『提供協助』。

在紅十字會,我分送食物、藥品給情況危急的難民;在企業裡,我做的事情性質相同,甚至可能帶來更正面的影響。」「人道救援是幫助人們度過眼前的難關,但如果要全面改善人們的生活,你必須提供就業與長期計畫。這些價值被創造出來之後,不但不會消逝,甚至會持續向外擴張。我認為,在這裡工作能對世界產生更大、更正面的影響。」傅提格說。

訪問結束,站在雀巢總部知名的螺旋狀階梯準備拍照時,傅提格像是想起了什麼:「創造共享價值的一切,都與社會參與(social engagement)有關。只要你掌握住最核心的原則,內容可以非常多元。

」他說。說話的同時,傅提格的手掌,下意識地握住扶手,像是想抓緊那道最核心的骨幹。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49

我不要死在這裡



禪修中段的某晚,千葉地震。

當時,我一個人在宿舍內,外面,很冷,天花和樑柱都在搖,起初以為是大風而已,畢竟地方空曠,毫無遮擋。未幾,背脊感到床板、地板也在搖。我心一寒,不!我不要死在這裡!

為甚麼只有我一個?因為晚課時段,日本人都在大暝想堂聽日語翻譯的講課。只有外國人如我,會到另一小房間看Goenkaji大師的英語錄影。英語版通常較短,我總是趁空檔一個人回宿舍,躺在床上等敲鐘集隊。

大師常常說,禪修的重點,是領悟大自然定律。而我也做夢想不到,十二天內,試過零度,也試過二十度。陽光猛了幾天,大雨下了幾場,還有一天下過雪!剛到時,櫻花開滿山下的小山谷,不出幾天,就一次過全淍謝了。

我不斷想,如果我沒有來這裡,而是身在香港,當天氣變幻時,又會做甚麼呢?熱了,在室內開冷氣。冷了,躲進室內保暖。下大雨,留在室內避雨。下雪(如有的話),可能也只是在室內透過落地玻璃窗拍照留個念。

城市生活賦予我們長期恆溫的狀態,人類跟大自然早已割席,也漸漸把恆常的自然定律與變化拋諸腦後。城市發展不但在塑造一個大都會,也在助長我們自以為可以戰勝自然的狂妄。因此我們相信人定勝天,追求操控。遇上突變,束手無策,卻忘記了變幻才是永恆,其實所有苦難,都是源於遠離了自然的自我膨脹。

這些道理,不是沒聽過,但直到專注地經歷過,才真正開始思考,瞬間未能完全領悟,至少可留作日後生命的參照。

領悟自然定律,為甚麼要由呼吸開始?大師說,因為呼吸,垂手可得,永遠與自己同在。不需環境配合,不需道具幫助。道,就在自己的身體裡,不是最大的祝福嗎?(禪修行/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79

拖把也能變魔法 大人小孩都為它瘋狂 鐵粉告白》迪士尼達人告訴你 這裡為何讓人玩不膩

2016-03-14  TWM

知名育兒暢銷書作家、部落客Choyce郭宜亭是迪士尼樂園鐵粉,迄今訪遍各地迪士尼樂園,尤其東京迪士尼樂園,造訪就超過二十次。在她眼中,迪士尼樂園讓人一去就愛上的魔法,究竟是什麼?

第一次去迪士尼樂園,是因為帶著孩子一起旅遊,想安排一個小孩能玩得開心的地方。沒想到,不僅孩子喜歡,我自己也變成迪士尼樂園的粉絲,每年都要報到。

「敗下去」的魔法

爆米花桶、神仙教母美容院

讓孩子美夢成真

今年二月,我才又造訪東京迪士尼樂園,這已經是我第二十次來了。一入園,印象中的米奇不見了,我走進的,是這兩年讓無數女生瘋狂的動畫《冰雪奇緣》中的冰雪世界。城堡已妝點上冰晶,艾莎和安娜出現在遊行與表演中,雪寶造形的各項商品,令人愛不釋手。

這就是迪士尼給遊客的驚喜。不同季節到迪士尼樂園,都隨季節變化與節令慶典,推出不同的活動,每一次去,都讓我充滿新奇感,而此時的限定商品,更是「迪粉」(迪士尼粉絲)的致命吸引力,一看到就失去理性,毫不遲疑地「敗」下去。有一次,我們在新年期間造訪東京迪士尼樂園,園內販售的卡通玩偶紛紛換上和服造形,甚至還有扮成日本達摩不倒翁的米奇、米妮,應景又可愛。

我尤其喜歡蒐集季節限定的造形爆米花桶,造形可能是米妮的大蝴蝶結、躺在地上滑行的雪寶,或是穿著聖誕裝的三眼怪,不僅孩子很愛,帶回家就成了裝飾收納盒。

每次造訪迪士尼樂園,一定會忍不住蒐集限量品之外,迪士尼樂園裡的遊樂服務,常常提供孩子們難忘的夢幻時刻。像是女孩子酷愛的「神仙教母美容院(Bibbidi Bobbidi Boutique)」,十二歲以下的小女孩一進來,工作人員就像能實現願望的神仙教母,詢問小女孩的夢想。「妳想變成白雪公主、睡美人還是灰姑娘?」然後根據願望,使出魔法,從髮型、迷你指甲、公主服裝和鞋襪,為小女孩一一裝扮。

接著帶小女孩進到一道神祕的門裡,歡聲地念一串魔法咒語「Bibbidi Bobbidi」,「嘩」地一聲打開鏡子,小女孩瞬間看見鏡子裡的自己,變成如假包換的迪士尼公主,這是夢幻成真的一刻。

不哭泣的魔法

清潔員即興發揮、遊行感動人心

魅力隨處可見

全世界的迪士尼樂園中,我最喜歡的是東京迪士尼樂園。這裡成功地把日本文化融入迪士尼元素,園區內的服務細節,樣樣都窩心到心坎裡,讓人能由衷地感受,並打心底快樂起來。我親眼看見,孩子在園區中跌倒,或因故號咷大哭,一旁的清潔人員會立刻出現在身邊,手中的拖把或澆水器立刻變成取悅的工具,在地上熟練地畫出一個米奇的臉,孩子們的哭臉馬上轉為驚喜。

迪士尼園內的無障礙空間設計更是貼心,不論是輪椅或嬰兒推車,在進入餐廳或各種設施,都能通行無阻。有些遊樂設施還會多一、兩節超大車廂,讓輪椅可以直接推入。

三年前的夏天,我受邀到東京迪士尼樂園參加三十周年慶,迪士尼把花火秀改為祭典秀,搭配噴水秀的變化,讓遊客享受清涼暢快。遊客最期待的遊行表演也是三十周年限定,從看到《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撲克牌士兵、《玩具總動員》的胡迪和巴斯光年,到壓軸的米奇和米妮乘坐著載滿氣球、高達三公尺的米奇花車出現,這些以氣球為設計概念的三十周年限定遊行,不僅有從小熟悉的角色在眼前又唱又跳,小木偶皮諾丘還用可愛的聲音鼓勵遊客們:「大家一起唱、一起跳吧!」那一刻,覺得自己真的離開現實,進入迪士尼的世界中,不知不覺笑得開懷,直到遊行結束,笑容還漾在臉上。

這就是迪士尼樂園的魅力,只要進到園區就會觸動童心,大人可以暫時拋下世故,回到歡樂的童年。我的孩子們從嬰兒時期第一次到迪士尼樂園玩,現在十歲了,我們幾乎每年都報到,孩子還嚷著:「如果住日本的話,可以天天去迪士尼樂園嗎?」

撰文 / Choyc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82

半年追蹤》這裡,成為中資挖角台灣軟體高手基地 科技人才飛奔一○一秘密

2016-05-02  TCW

83樓》地表最高辦公室

新老闆是中國人?一則耳語帶我找到周永明前大將今年三月十七日,台北一○一大樓觀景台迎來第兩千萬人次的訪客,展現它做為世界超高大樓的魅力。但,還有另一群人也正在朝一○一飛奔而去。

這趟採訪,源自於去年底產業間的耳語。從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的左右手、防毒軟體大廠趨勢科技的資深工程師、IC設計大廠聯發科前公關,華碩手機zenfone一整群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經驗)設計師……,這群軟體人才都被挖角到這棟台灣最高樓上班。

挖角他們的這些公司,有的只是新創企業,員工人數連他們前東家的一%都不到,但卻不影響這波人才大跳槽。「一〇一已經成為台灣軟體人才最新群聚地,」一位在社群行銷公司任職的產品經理形容,他也已經把履歷擲向一〇一了。

但當我們進一步追蹤竟發現:他們的新老闆都是中國人!

當台灣正值由硬體朝軟硬整合邁進的時刻,關鍵人才竟正被中國軟體公司吸納。

失去軟體競爭力有多嚴重?簡單的說,從大數據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這些業務,沒有軟體,就不可能展開。

下述證據也正說明,台灣不可以沒有軟體,若失去,這將是影響經濟命脈的國家級危機。

一、軟體正吃下全世界:十年來,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軟體公司已經從一席到搶下四席。

二、硬體已無增值空間:第一名的蘋果(Apple),年營收二千三百多億美元的真正價值,來自軟體。

二〇一六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顯示,iphone銷售幾乎零成長,但來自iTunes、App Store目等的軟體加值服務,營收較前年成長二六%。

放眼台灣,電子五哥的邏輯都還是以硬體為主,如何產業無法轉型,而持續貶值,對經濟傷害不言而喻。

三、軟體人才正成為稀有財!根據一〇四人力銀行最新估計,台灣軟體人才需求跟三年前相比,已暴增八六%,平均每二.八個工作機會,在搶一位人才(詳見九十六頁圖)。

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指出,軟體人才重質不重量,一人抵一百人用。前幾年,台灣

38樓》”

兇狠出名的

陸企基地

小工程師出身,他幫中國防毒軟體龍頭,從無到有布局海外軟體人才就大批到中國上班,但現在,中國老闆更直接駐點台灣一〇一大樓大挖角。

登上高速電梯,來到一〇一商辦最高樓層八十三樓,雪豹科技所在地。成立於二〇一四年的雪豹,是全球最大手機工具App開發商獵豹移動在台灣的合作夥伴,但業界都知道,其中資色彩濃厚。

「這裡,是地表最高樓層辦公室,」這是雪豹公關趙郁竹的介紹詞。兩年來,雪豹吸納了二百五十多位來自台灣知名企業的員工。

三十一歲的產品經理楊書欣,從宏達電跳槽到雪豹,只為了親身體驗「聽說中國網路公司很厲害」繼續,我們往中樓段移動。推開位於三十八樓「網智科技」大門,映入眼簾的鮮綠色代表和平與柔軟,但這裡背後的老闆,是以競爭「兇狠」聞名的中國最大防毒軟體公司!——奇虎36〇。

和雪豹一樣,網智同樣是定位為奇虎在台灣的合作夥伴,但是從牆上漆上的企業色來看,兩者關係緊密。

這件事。獵豹如今市值已和宏達電相當。

採訪初期,我們還遇到從宏達電軟體架構部門資深總監跳槽到雪豹的曾詠超。在宏達電,他負責旗艦機的軟體開發,是周永明關鍵的左右手,周永明需要軟體研發部門的意見時,第一個就找他。(編按:採訪結束時,曾詠超離開雪豹去參與新創公司,詳見第一百零二頁)三十八歲的范紀鐘(詳見第一百頁),是這裡從無到有的幕後推手,六年半前,他從趨勢科技資深工程師跳槽奇虎,「我是趨勢寶寶,從服國防替代役就進入趨勢。」趨勢科技是台灣軟體界指標企業,更以「對工程師很好」出了名,但范紀鏜選擇轉戰。

現在,他是奇虎第三把手,負責海外產品研發、市場開發等,奇虎交付他的任務,是總經理職務,而不只是一個研發主管。

緊接著,我們進入低樓段二十一樓的明辨科技。

即便這裡近期傳出,美國分公司裁員的訊息,甚至台灣也可能吹熄燈號,但其一年之內,已經招聘了八十名軟體研發人才,包含宏達電與華碩的使用者經驗設計團隊。明辨專注在智慧型手機和物聯網平台作業系統開發,有個大名鼎鼎的投資人:中國半導體投資巨鱷紫光集團,預計投資一億美元。

明辨創辦人宮力是瀏覽器火狐(Mozilla Firefox) 前全球總裁兼台灣Mozilla執行長,他的名氣,吸引聯發科、華碩等人才,轉而投奔這裡。

其實,一〇一內大樓的中資企業多,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如中國電腦龍頭聯想、中國最大網路公司騰訊旗下的通訊軟體微信(WeChat),也曾進駐,甚至在官方樓層介紹中「消失的第四十四樓」,也傳出整層樓是租給山東商會,該商會專門接待到台灣的同鄉企業。

但這群台灣未來關鍵人才,卻悄悄隱身在這棟台灣商務租金最貴的大樓。

「在這些公司(陸企)工作的台灣人變成隱形族群,不太敢讓人家知道,就是民族情結,變成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曾經在華碩與聯發科工作,現在擔任明辨的行銷策略總監羅韋倫說。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深入追訪發現,他們捨台資就中資,絕非只是因為中資薪水較高的原因。

第一、也是最大的推力是,台灣長期也漠視軟體的重要性。

根據台綜院研三所所長蘇漢邦撰文所述,台灣太重硬輕軟,〇三年到一三年,台灣科技創新應用產業(以資訊軟體產業為例)支出與資訊硬體支出的比率為四九%比五一%,但是,在歐美,這比率卻已經達到七四%比二六%,走向完全相悖。

2/樓》

紫光投資的

小公司

台大電機人不去晶圓廠理由:怎知我是不是做創新的那個?

華碩、廣達與台積電的硬體為主公司內,軟體人才只是附屬角色,難成為核心。一位跳槽到中資軟體公司的台大電機系畢業生對我們分析,若他進入晶圓代工廠,面對的是十年前就建置好的系統,只能微調改善,就算進入較有軟體人才舞台的IC設計公司,「但他們上萬個人,我進去,怎麼知道我會不會是那個做創新東西的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則說,台灣硬體產業太強,反而變成劣勢,「這使得台灣的軟體人才,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得不錯。」中國軟體新創公司給了這群人想像空間,舞台變大,而且能真正「觸摸」到第一線的消費者。

「趨勢要工程師專心研發,我的部門叫作PDG (研發部門),之後是SEG部門(維護部門),它讓你專心研發,王於產品的維護就交給另一批人去做,可是你永遠不知道用戶使用情形。)范紀鍠說,這是他離開趨勢科技,轉戰可以直接面對奇虎五億多用戶的第一考量。

「成就感和舞台,是軟體人才致命的吸引力。」獲鴻海投資一億八千萬元的遊戲教學平台商——你優(BoniO)執行長何志宏說。

其實,這群人才過的生活並不輕鬆。雪豹資深工程師李盛偉說,生活比以前在宏達電還累,「我有時候(週)六、日也要工作,因為用戶(週)六、日也在使用產品。」曾詠超則是這樣形容在獵豹的日子:像每天都在打選戰,沒有一刻能夠放鬆。

吸引這群人才的拉力則是,這群借力台灣人的中國老闆,是把台灣當作打國際戰的前哨站。

獵豹移動總裁徐鳴對我們表示,當台灣軟體人自評「CP值(性價比)很高」,他卻認為,台灣人最大的優點其實是:「大機會時代,不成為機會主義者。」他指的是,根基佳,但卻很務實、實在。

這讓台灣人才成為它們遠征海外時的艦隊隊長,甚至,一〇一大樓更是他們最好的名片,第一次接觸國際客戶,對方不一定看得上這群新創公司,但他們只要說自己位處於一〇一的世界高樓地位,卻反而容易被記憶。今日,企業如獵豹,全球有六億多用戶,用戶遍及五十多個國家,七八%營收比重來自海外。

走出

1〇1》

殺進校園搶人才,九月還要到台政清交開創業課「美國是高地,台灣是我們通往高地的階梯。」徐鳴說。一推一拉之間,人才自然轉向。

現在,台灣卻仍是用過去的態度,對待未來的人才。曾任Google亞洲區硬體管理總監、現任行政院長張善政接受本刊專訪時直批,台灣軟體市場非常不健康,而且是由政府開始,竟然用工作時薪去計價一個產品的價值。「你花多少時間想出這個idea (點子)?一小時,(那)你只值五百元,不會鼓勵人家用創新心態去設計軟體。」但這群中國軟體公司卻這樣「聚人」。

雪豹科技不僅挖角,今年九月開始,還要深入台、政、清、交等大學裡開設創業課程,要比台積電、聯發科從更早期就進入校園養才。甚至,雪豹跟獵豹支持的「紫牛創業協會」已經是台灣最活躍的創業組織,光是最近兩個月,紫牛舉辦過的各種論壇與活動,已經超過十五場,參加人數約一千五百人次。

別小看一位軟體人才出走的影響力。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所述,未來所有產品都是軟體做的,就像iPhone、iPad背後是同一種硬體電路,只是換上新軟體,就能賣越來越高價。反之,則相反。

我們同意,人才流動是市場機制所致。如洪偉淦所述:「中國崛起、國際化,本就不可擋,如同任一家外商,就算中國不來挖(我的人),別人也會來挖,我們應該中立看待。」

(詳見第一百零八頁)

但這波人才轉移中資企業的追蹤,確實值得我們再深思:論資源,台灣的宏達電與諸多大型企業,都不輸大樓內的中國軟體公司。

獵豹成立在二〇〇九年,當時宏達電已有四千億元市值,絕對有布局條件。

但論征戰野心,台灣企業卻望塵莫及。反而是對方,懂得借力台灣的「制高點」遠征全球。

視野與思維或許才是讓台灣把未來人才推出去,難以被台灣公司所用的真相。

如洪偉淦所述:「我們沒有提供足夠的價值把人才留在台灣公司。」一日不正視這問題,人才出走的國家級危機,就會繼續存在台灣。這,就是我們在這趟追蹤之旅過後,最扼腕的發現。

台灣沒舞台,軟體菁英1〇1當跳板出走看需求:全球掀搶軟體人才潮,美需求5年將增22%、德需要3.6萬人看舞台:跳槽獵豹、奇虎,影響全球12億用戶看待遇:跳槽後平均加薪33%至50%,但工作時數長達12至14小時

整理:顏瓊玉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37

企業想把敵人變朋友 眉角在這裡 微軟、豐田到明星大學 都在進行同業結盟

2016-07-25  TWM

結盟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大家都說公司不應互相殘殺,但夥伴關係的意義究竟何在?

一家全國大型零售商,找上紐約男子成衣公司the Hill-Side,要求合作。the Hill-Side可以領一筆錢,但須把它的小批量產品併入這家業者旗下的一條產品線。

這讓the Hill-Side共同創辦人艾米與山迪.柯西洛(Emil and Sandy Corsillo)兩兄弟很疑惑,因為「我們不能對我們的產品有任何真正發言權,這不像是合作。」

眉角一〉合作必須對等

公司喜歡透過合作建立互利關係。根據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最近的一項研究,近八成業者認為「日後會在合作上花更多時間」。原因很顯然:華威在對一百多家公司進行調查後發現,聯手可以表現得更好,甚至與對手聯手也不例外。

但合作是個很模糊的名詞,怎麼才算合作也難有定論。如果你在與人合作之初,不能明確界定合作對你的定義,它可能成為你的一場夢魘。且看幾位創業家,如何將合作塑造成公司成長良機。

門市收銀系統商Revel System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麗莎.法爾頌(Lisa Falzone)說,真正的夥伴關係應該公平對等。法爾頌說,電腦公司直覺(Intuit)與蘋果,曾分別於一四年找上Revel要求合作,「當時包括投資人在內都向我們施壓,但我就是不肯簽字,因為我認為簽下這樣的約,日後會吃虧。」Intuit與蘋果之後讓步,簽下法爾頌認為公平的合作協議。

有七十五年歷史的老牌測試公司GED Testing Service去年找上職涯管理新創PathSource,想將這家新創的工具融入網站。

PathSourc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亞倫.麥克(Aaron Michel)說,「問題在於,我們怎麼訂一種模型,讓一件雖然好、但不完美的產品越來越好?」兩家公司的團隊於是討論如何界定成功,應該追蹤哪些標準,及應變計畫等問題。麥克說,在整合之後,果然出現一些狀況,「但由於事先計畫完善,我們能夠很快進行調整。」眉角二〉創意、財務須符合在the Hill-Side拒絕那家全國性零售業者之後幾年,家具零售業CB2找上the Hill-Side要求合作,這個案子符合柯西洛兩兄弟的創意與財務標準:the Hill-Side要與CB2團隊合作,設計床組、家具與家居配件,除了一筆豐厚設計費以外,還能從每一筆銷售中抽成。兩家公司合作的產品於今年一月上市,並且立即暢銷。艾米說,「我覺得,它讓我對合作有一種新省思。不過能夠合作得這麼好,也因為我們在一開始就重視我們自己的時間與構想。」

蘋果前高層

教你買賣變合作

蘋果前工業設計主任、設計公司Ammunition創辦人羅伯.布倫納(Robert Brunner),教你將公司角色從買賣交易,提升為合作夥伴。

放膽全心投入

直到現在,仍然有些客戶只想雇用設計師。雖說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我知道,如果讓我們參與,例如讓我們持股,或在產品出售以後分紅,我們表現會更好。

重視夥伴評估

許多人認為偉大的合作,無非就是點子夠不夠好。當然,點子很重要,但你要自問的是:這些人是否很好?是否投入?願不願意與人共享?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彈性財務模式

與一家公司合作時,可能是投資,或是可轉換公司債。由於我們有信譽,初創公司打著我們的旗號較容易籌款。合作前,應先看對方是否有興趣,然後再討論財務安排。

大企業陸續化敵為友

豐田╳福特

為對抗準備進軍汽車產業的蘋果與谷歌,豐田已經在今年與福特聯手,將福特的程式平台整合進入豐田汽車。

微軟╳戴爾

儘管雙方競爭越來越激烈──戴爾進軍雲端,微軟也推出自己的平板──戴爾已於去年宣布,將向客戶出售微軟的Surface Pro 3 平板電腦。

Lyft╳通用汽車

對共乘業者Lyft而言,最大挑戰就是許多司機的車輛不符審核標準。通用投資5億美元後,兩家公司宣布將推出租車方案,讓司機使用合格的通用汽車。

普林斯頓╳史丹福╳

賓州大學╳密西根大學

這幾所大學都能憑一己之力推出教育科技新創Coursera,但聯手推出Coursera更能吸引創投的興趣,還能收分散風險之效。

撰文 / Kate Rockwood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5

企業想把敵人變朋友 眉角在這裡 微軟、豐田到明星大學 都在進行同業結盟

2016-07-25  TWM

結盟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大家都說公司不應互相殘殺,但夥伴關係的意義究竟何在?

一家全國大型零售商,找上紐約男子成衣公司the Hill-Side,要求合作。the Hill-Side可以領一筆錢,但須把它的小批量產品併入這家業者旗下的一條產品線。

這讓the Hill-Side共同創辦人艾米與山迪.柯西洛(Emil and Sandy Corsillo)兩兄弟很疑惑,因為「我們不能對我們的產品有任何真正發言權,這不像是合作。」

眉角一〉合作必須對等

公司喜歡透過合作建立互利關係。根據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最近的一項研究,近八成業者認為「日後會在合作上花更多時間」。原因很顯然:華威在對一百多家公司進行調查後發現,聯手可以表現得更好,甚至與對手聯手也不例外。

但合作是個很模糊的名詞,怎麼才算合作也難有定論。如果你在與人合作之初,不能明確界定合作對你的定義,它可能成為你的一場夢魘。且看幾位創業家,如何將合作塑造成公司成長良機。

門市收銀系統商Revel System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麗莎.法爾頌(Lisa Falzone)說,真正的夥伴關係應該公平對等。法爾頌說,電腦公司直覺(Intuit)與蘋果,曾分別於一四年找上Revel要求合作,「當時包括投資人在內都向我們施壓,但我就是不肯簽字,因為我認為簽下這樣的約,日後會吃虧。」Intuit與蘋果之後讓步,簽下法爾頌認為公平的合作協議。

有七十五年歷史的老牌測試公司GED Testing Service去年找上職涯管理新創PathSource,想將這家新創的工具融入網站。

PathSourc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亞倫.麥克(Aaron Michel)說,「問題在於,我們怎麼訂一種模型,讓一件雖然好、但不完美的產品越來越好?」兩家公司的團隊於是討論如何界定成功,應該追蹤哪些標準,及應變計畫等問題。麥克說,在整合之後,果然出現一些狀況,「但由於事先計畫完善,我們能夠很快進行調整。」眉角二〉創意、財務須符合在the Hill-Side拒絕那家全國性零售業者之後幾年,家具零售業CB2找上the Hill-Side要求合作,這個案子符合柯西洛兩兄弟的創意與財務標準:the Hill-Side要與CB2團隊合作,設計床組、家具與家居配件,除了一筆豐厚設計費以外,還能從每一筆銷售中抽成。兩家公司合作的產品於今年一月上市,並且立即暢銷。艾米說,「我覺得,它讓我對合作有一種新省思。不過能夠合作得這麼好,也因為我們在一開始就重視我們自己的時間與構想。」

蘋果前高層

教你買賣變合作

蘋果前工業設計主任、設計公司Ammunition創辦人羅伯.布倫納(Robert Brunner),教你將公司角色從買賣交易,提升為合作夥伴。

放膽全心投入

直到現在,仍然有些客戶只想雇用設計師。雖說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我知道,如果讓我們參與,例如讓我們持股,或在產品出售以後分紅,我們表現會更好。

重視夥伴評估

許多人認為偉大的合作,無非就是點子夠不夠好。當然,點子很重要,但你要自問的是:這些人是否很好?是否投入?願不願意與人共享?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彈性財務模式

與一家公司合作時,可能是投資,或是可轉換公司債。由於我們有信譽,初創公司打著我們的旗號較容易籌款。合作前,應先看對方是否有興趣,然後再討論財務安排。

大企業陸續化敵為友

豐田╳福特

為對抗準備進軍汽車產業的蘋果與谷歌,豐田已經在今年與福特聯手,將福特的程式平台整合進入豐田汽車。

微軟╳戴爾

儘管雙方競爭越來越激烈──戴爾進軍雲端,微軟也推出自己的平板──戴爾已於去年宣布,將向客戶出售微軟的Surface Pro 3 平板電腦。

Lyft╳通用汽車

對共乘業者Lyft而言,最大挑戰就是許多司機的車輛不符審核標準。通用投資5億美元後,兩家公司宣布將推出租車方案,讓司機使用合格的通用汽車。

普林斯頓╳史丹福╳

賓州大學╳密西根大學

這幾所大學都能憑一己之力推出教育科技新創Coursera,但聯手推出Coursera更能吸引創投的興趣,還能收分散風險之效。

撰文 / Kate Rockwood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6

「團購」人才:這裡有19歲的高管

1 : GS(14)@2011-03-06 14:43:1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4/2MMDAwMDIyNDA2Mg.html

  
  
去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林月,發現自己工作不到半年,薪水已經超過了身邊大多數的同學——月薪達到上萬元。讓林月的薪水快速上漲的原因,是她踏出校門時選擇了一家團購網站擔任銷售人員。
要知道,此前她主修的是播音專業,並在一家省電視台實習。最終,林月放棄了媒體的選擇,進入團購這一新興行業,因為感覺「未來機遇無窮」。
而林月不過是這個突然「暴富」的行業內裡一個普通的例子。團購熱讓大量創業者紛紛跳入這個行業,而風險投資的湧入,也間接推高了行業的工資。而團購網站對人才的渴求也從未停止,採訪中所有CEO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我們各個崗位都在招人」。

F團CEO林寧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每個月以100%甚至200%增長的行業。」從盈利模式來說,團購網站要快速開發優質的客戶,給用戶提供足夠豐富的團
購產品,公司需要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商務拓展、商務運營等人員。因此,伴隨著行業的增長,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也開始顯現。
據悉,例如國內最大的團購網站拉手網的員工已經達到2000人,CEO吳波希望未來一年繼續招聘5000人。Groupon也計劃未來3個月在中國招聘3000人。

這種動輒數千人的招聘需求下,整個行業相互挖角更是屢見不鮮。「我曾聽說,團購網站的一個團隊被競爭對手挖走的事例,」易觀國際研究團購行業的分析師陳壽
送表示,團購網站相互挖人的情況在2010年比較常見,但在他看來,「團購網站目前還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技術成分不高,都在拼具體的業務量。」因此,這
些公司對於人才的招聘、績效考核以及設立激勵機制上,也都處於較為粗放的狀態。
薪酬梯度式上漲
當問及哪一個崗位是本公司最需要的人才時,最經常出現在各個CEO嘴邊是「銷售人員」。
銷售對於這些公司的重要性緣於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式。據介紹,團購網站的主要盈利來源於三點:商家提供的網站推廣費用、商家根據實際業績給予的利潤分成、商家與網站的折扣差。而這些,都要求銷售人員去「跑商戶」,哪一家團購網站能夠找到優質商戶,就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目前,拉手網已經落地300多個城市,仍有近200個城市的銷售人員需要補充。
不僅僅是拉手網。F團已經覆蓋全國315個城市,美團網也已經推出70個城市的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已經在多個城市落地。
人才,還是人才。快速擴張帶來的是對人才的急劇需求。

奪人才一個極端的事例是Groupon進入對中國的團購網站大肆挖角。Groupon
僱傭幾乎能僱傭的所有獵頭去幫他們高薪從競爭對手那裡挖人,給出的傳聞薪水是原來的2-3倍。「我們至少有60%的員工接到了Groupon的電話,包括
客服人員。」吳波說。甚至有一些國內團購公司的前台也接到Groupon挖角的電話。
和Groupon相比,國內網站之間的人才爭奪戰顯得
溫柔一些。吳波表示,今年之前拉手網不願意僱傭從其它團購網站來面試的員工。嘀嗒團的CEO宋中傑則表示,從來沒有採取過去其它團購網站挖人的策略。「但
其它網站有來我們這裡定點挖人,不但承諾給高職位給帶團隊,而且工資比原來上漲30%-50%。」
而團購網站對人才的爭奪,拉高了整個團購
網站的薪水。一些大型的團購網站CEO比如吳波和宋中傑都表示,薪水是吸引人才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給出的薪水是有吸引力的。但團購網站員工薪水仍然在逐
步上漲。「從我去年7月份進入團購行業以來,團購行業的薪酬在逐步上漲,大約比一般行業是要快一些。」宋中傑說。吳波則表示:「我們進行融資,就是怕競爭
對手抬高門檻」,隱晦的表達薪水上漲的情況。
19歲的團購高管
如何解決人才的難題?吳波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正在讀大三的大學生,經常關注吳波的微博並和他互動,之後吳波讓他過來試試。目前,這位仍然讀大三的學生已經成為拉手網一個大區的負責人,管理著好幾百名員工。「他只需要回大學考試就行了。」吳波說。
這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手網面對人才需求的策略:多招應屆畢業生。應屆畢業生有衝勁有幹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比「老油條」們容易對公司忠誠。但更多團購網站還是喜歡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
「目前最緊缺崗位是在運營和商務的高端人才。一般工作經驗在十年左右的薪酬可在10-30萬年薪,總監級可達30-50萬年薪。」阿丫團CEO黃治華表示。
團購行業的人才來源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互聯網的人才,比如此前做網絡實名銷售、搜索排名銷售、文字鏈接銷售等等,或者是來自各大互聯網公司的
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來自傳統零售行業的人才也頗得CEO們欣賞,比如F團CEO林寧就透露特別青睞從傳統零售行業出來的工作人員。
他們招聘員工的渠道主要是通過獵頭和中介。阿丫團總部與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簽訂合作協議,對總部運營技術及市場人員進行招聘,同時各分站共享總部在招聘渠道的資源。最可靠的招聘渠道是通過熟人的推薦,「我們目前更傾向這個。」
這也是多數團購網站的選擇。當然,開招聘會、通過微博、與各大院系合作招聘也是團購網站解決人才問題的辦法。此外,在當地進行招聘時,CEO們經常都採取權力下放,讓當地的負責人去招聘的方式,即使這一位負責人剛剛大學畢業進入行業不足一年,因為「管不過來」。
留住員工:全員持股?
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團購網站的CEO們仍將面臨人才捉襟見肘的局面。有的團購網站將目光投嚮應屆畢業生,有團購網站則善用招聘網站甚至使用微博來招聘,而他們留住員工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甚至採用「全員持股」的方式,吸引求職者。
如何留住員工?薪酬是一方面。問及為何留在這家團購網站,林月表示較高的薪酬佔了很重要的原因。「北京的房租這麼高,我需要保證一個優質的生活。」在同學聚會中,林月發現她的薪水在全部女同學中是最高的,這讓她很有成就感。她沒有否認月薪在萬元以上。
而根據清科研究中心團購行業分析師張亞男的統計,目前團購行業的銷售人員,員工的薪資平均可能是3000元/月+銷售提成。「存在地區差異,北京這邊可能稍微高一些,大型團購網站的銷售人員底薪有5000左右的。」
這在銷售領域無疑是高薪。此外,團購網站還採取其他的方式來留住員工,比如全員持股。

昊,拉手網銷售人員,此前在一家小團購網站任職。促使他選擇進入拉手網的原因是認為比較有前途,促使他留下來的動力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全員持股。拉手網採
取全部員工持股的策略,並根據職位、銷售業績等來確定持股的數量。對此,李昊心中自有一筆賬:「應該能超過噹噹。」李昊期待著。
不過,雖然各家團購網站的CEO們都期待員工能跟隨公司一同成長,獲得更好的收入與發展,但就一家創業型公司來說,如何消化因工資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也是HR們需要去思考的。

前,剛剛進入公司半年的林月已經成為組長。一些剛畢業的學生,也在進入公司不久後就被任命為某一個地區的負責人。而給予員工培訓與公司文化的宣傳是留住員
工的另外一個手段。團購網站都希望能夠打造出符合公司氣質的員工,員工對公司文化和制度越認同,越容易長期留在公司。嘀嗒團在三個星期前開辦了嘀嗒學院,
講師都是嘀嗒團的高層。林月表示拉手網的培訓讓她這個新人很快入行,讓她對公司心存感激,「現在,我沒有任何想要離開的念頭。」
(註:因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月和李昊皆為化名。)
相關鏈接:
2010年獲得融資的團購網站
拉手網:
兩輪共5500萬美元
美團網:
獲得500萬美元融資
滴答網:
金額未披露,可能在1000萬美元左右
24券:
天使基金數百萬元融資
滿座網:
1000萬美元
阿丫團:
與盟動力天使投資簽訂1320萬元合作協議
5151團:
獲得300萬美元融資
酷團網:
獲得800萬元風險投資
F團:500萬美元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58

人在中環 - CK 不會永遠在這裡(下) (2012年06月08日)

1 : GS(14)@2012-06-11 23:54:3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73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27

【動畫】不堪虎媽催谷而自殺女兒:我去天堂 這裡太累了

1 : GS(14)@2017-01-24 03:00:10

內地的精英教育,不但讓家長、小童壓得透不過氣,更令他們推向絕路。內地一篇講述精英父母從小力谷「笨」女兒讀名校、入名牌大學、到律師樓實習,最終女兒跳樓輕生的文章,近日再度在網上、社交媒體廣傳,引來全國父母反思教育制度的問題,及望子成龍的心態。文章主角名叫劉毓,在遼寧大連一間大學任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該校最年輕的教授和中層幹部,丈夫是公務員;1984年兩人誕下女兒素素,可是出生後素素發育遲緩,走路、說話都比其他人遲,劉毓於是用補健品、補習、各種課餘活動力谷女兒,讓女兒成為黑馬,考上當地的名校。考上名校的素素,科科不合格,痛苦的女兒向劉毓稱想退學,轉到職業學校,畢業後到老人院工作,這讓劉氣得半死,稱「除非我明天就死了,否則,我一定要素素上大學,而且是名校」,她繼續力谷女兒,最終進入內地名牌律師的溫床、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入到大學,素素沒有享受當中的自由,繼續過着只有讀書、如同高中的生活,她在在日記中以「可憐」形容自己與母親,稱「不聰明的孩子有個聰明的媽媽,被拔苗助長,可憐」。畢業散伙飯時,喝了點酒的素素更稱「這16年的讀書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素素畢業,劉毓透過關係安排女兒到一間律師事務所,跟着一名有名律師工作,只懂讀書、不懂如何與別人相處的她處處碰壁,讓她淪為「公司可有可無的人」,讓她再次向母親說想辭職,到鄉村小學故教師。劉毓這次稱「留在一個好單位,你才可以找一個條件好一些的對象」,沒想到,這次素素受不住,從21樓一躍而下,當場死亡。事後劉毓在電子郵箱找到女兒的遺書,素素稱「爸爸媽媽,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是,我始終成不了那種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裏,別人的優秀都是用來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許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類,不聰明,但活得很快樂。」微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3/199062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