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導遊忙轉行 內地客減少影響旅遊業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28/942174.html

赴港旅遊的內地遊客減少,香港旅遊及零售業受影響,部分導遊因接不到團而開始放無薪假或轉行。

E3a3741736b3475a9c03aa5bfc9fd9d4.thumb_head

資料圖:香港海洋公園。中新社發 譚達明 攝

據香港《明報》報道,7月份前26天的訪港旅客按年下跌8.4%,旅遊及零售業受影響,其中海洋公園昨表示,7月至目前的整體入場人次,較去年同期跌15%,其中內地客跌幅較大。

內地客跌幅大本地客有增長

海洋公園營業及市務執行總監李玲鳳昨表示,7月至目前為止,整體入場人次較去年同期跌15%,主要受匯率等影響,令外來遊客減少,內地遊客跌幅更大,但本地客則有增長。

本地景點入場人次受影響,零售業界亦受打擊。六福珠寶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常表示,皇上皇大廈的分店月租達230萬元(港幣,下同),因業主不肯減租,決定放棄續租,會遷往鄰近較小鋪位,月租40多萬元,暫無計劃裁員。

零售業員工傭金減兩至三成

另外,香港百貨、商業雇員總會副理事長鄧祥勝表示,早前接獲數名在旺角、銅鑼灣連鎖店的前線員工反映,本年3月後,即零售業的淡季,傭金開始下跌,由原來的7000至8000元,減少兩至三成。

他指出,下半年通常為零售旺季,料暫不會大量裁員,但擔心若情況持續新年過後會出現裁員潮。有珠寶業界人士透露,前年旅遊業旺盛時,前線員工的傭金達底薪的兩至三倍,現在則不如從前。

內地訪港團減導遊放無薪假轉行

香港旅遊業雇員總會總幹事林誌挺表示,內地訪港團數,由以往每日400團減少至300團,令部分導遊無工開。香港專業導遊總工會主席余莉華亦表示,工會有約3000名會員,有小部分員工已開始放無薪假,或轉行至飲食、建造業等。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幹事奚鴻泉表示,今年3月後有酒店出現人手過剩,以灣仔區酒店為例,往年3至8月期間,有酒店仍要增聘人手,而今年部分酒店有員工“清年假”。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則指出,香港今年酒店入住率,按年減少2%至3%,但仍超過八成。他說,業界一般不會增加人手,但亦未有聽聞裁員。

  • 中國新聞網
  • 李語涵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42

杜偉昱投效遠傳,起因手機單價狂跌 一個數字 讓三星Note大賣功臣轉行

2015-10-26  TCW

參透數據裡的魔鬼,曾為三星、摩托羅拉打下第一的手機界老將,狠下心改做蘋果通路,將產業危機化為個人轉機……。

蘋果新機iPhone 6S兩週前開賣,在科技業打滾二十年的杜偉昱,人生下半場同步開打。

杜偉昱,台灣三星(Samsung)前行動通訊部總經理,四月初他在電話中一一向過去合作客戶告知離職消息,遠傳總經理李彬當下立刻挖角他。現在最新的職位是,遠傳副總經理兼德誼數位總經理,後者是遠傳3C通路,也是台灣前兩大蘋果專賣店。

大家都好奇的是,他過去近二十年在手機市場的「福星」封號,能不能在通路市場繼續發威。

三十一歲時,他從聯強被當時摩托羅拉(Motorola)挖角,從呼叫器賣到手機,他當到業務部總經理,力抗當時勁敵諾基亞(Nokia)的強攻。摩托羅 拉前台灣總裁蕭承統回億,諾基亞當時橫掃全球,台灣是少數幾個沒有攻下的山頭,雙方在台市占從最高相距七個百分點到最近剩一個百分點。

二○○九年起,他當了六年台灣三星行動通訊部總經理,掌管手機、平板與數位相機三大產品線,他每一天睜開眼睛,想的就是如何幹掉競爭對手HTC和蘋果,把三星推向市場龍頭寶座。

二○一二年,他讓三星手機和平板同時稱霸台灣市占,大尺寸手機Galaxy Note系列尤其亮眼,銷售成績在三星全球市場排名第五,僅次於母國韓國和美、中等大國。

兩大品牌的第一,都是杜偉昱任職時打下的,業界給了喜氣洋洋的封號。但稱號的背後,他,不只是靠運氣。

對人敏感,創三星第一:吃個飯翻盤Note男用定位他在三星內部最被稱頌的一役,是Note手機銷售戰。二○一○年,時任台灣三星總經理文星炫主張,「Note只是利基產品,一個月進五千支就好」,但他卻在階級分明的韓國公司裡力主:應該大量進貨,改為一個月兩萬支,在他建議之下,三星將Note主攻女性市場,還在隔年找來Hebe代言。

杜偉昱敢大膽建議,不只是因為他知道摩托羅拉有觸控筆的手機賣得有多好,還有他對人的敏感。有一天,他在餐廳吃飯,發現鄰座小資女居然拿Note第一代, 「滑一滑,她就把手機丟進包包裡。」他恍然大悟,「三星定位它是男人用的,但女性出門帶包包,手機大小根本不成問題。」一位三星前員工更透露,杜偉昱對人 觀察之細膩,不僅會記住採訪記者的名字,上次聊天的話題,連他們臉書上最近發了什麼文,他都知道。

觀察後,就拿出證據堅持到底。蕭承統回憶在摩托羅拉時期,「Moto分工很細,要推一個案子,須整合公司的零售、行銷、廣告等部門, 美商分工很細,你要主導別人,別人還不見得甩你!」但杜偉昱就是有辦法讓全公司甩他。

「每一次他想要做一件事,他會舉出所有證據,拿出數據到我面前,不達目的不罷休。對,你可以說他死纏爛打!」蕭承統說。

現在,他也用證據,決定他人生職涯的重大轉場。

十月九日,杜偉昱頭戴金色大捲假髮,裝扮成「牛頓」,現身德誼iPhone 6S首賣記者會,迎戰轉業後的第一役。相較同業高層西裝筆挺,他犧牲形象完全豁出去。

過去,他賣手機是幾萬支的賣;現在改行做通路,是一支一支的賣。

過去,代言人要找蔡依林還是Hebe,他說了算;現在,店裡頭陳列架大小、油漆顏色,都是由蘋果決定的。以前他在台灣是一人之下,現在蘋果每週都有「神秘客」到店給他打分數,決定他的表現。

執著證據,成轉行關鍵:

因量增價跌看淡背後產值

不僅如此,台灣消費者熱愛網購,電子商務占零售一一%,遠超過英美的六%至一○%,零售店要在台灣生存條件越來越嚴苛。杜偉昱接受《商業周刊》專訪坦承,這些挑戰很大,更何況,賣iPhone的毛利「只有一點點」,他做出手勢說,大拇指和食指幾乎要碰在一起了。

但他仍想一試。這次,促使他做決定的證據是產品平均單價(ASP)。

他進入摩托羅拉時,呼叫器與手機正在起飛,但,「我賣過V3688(編按:摩托羅拉經典機款)一支四萬八千元,賣到最後一批是三千多塊錢,」同一支手機價格縮水到只剩下十六分之一,就在四年間發生。

他進入三星時,平板與智慧型手機正在崛起。資策會二○一五通訊產業展望,仍預估台灣今年手機產業整體出貨將成長一三.一%,但杜偉昱卻警覺的在去年就看到另一個數字:手機ASP已經跌破九千五百元,連萬元都不到。

「當大家都enjoy(沉浸喜悅)量的成長,但是ASP在滑落,而且非常快,代表產業的產值會滑落很快,就是現在。」他說。

這位很有危機意識的福星,不確定在蘋果通路領域,是否能繼續發揮以前的戰功,但很確定:證據永遠比表面的舒適感更實際,該捨當捨,這,就是他一直能站在職場高峰的秘訣。

小檔案_杜偉昱

出生:1966年

學歷: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MBA 經歷:台灣三星前行動通訊部總經理、摩托羅拉台灣分公司行動通訊業務部總經理、台灣微軟OEM事業群總經理現職:遠傳電信副總經理兼德誼數位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6

特斯拉原型車,刺激蔡易忠轉行做車子 年薪六千萬金融咖 變電動巴士龍頭

2016-01-11  TCW

「他們的車爬坡比柴油車還有力!」台積電、故宮南院都用它的車,華德動能成功背後,是一位外行人看見未來趨勢的堅持。

綿延六十公里長陡坡的阿里山公路,限速僅三十公里,大小巴士走走停停阻道,連柴油巴士都謹慎以待。一輛電動中巴卻用三檔就輕鬆上下山,「他們的車爬坡比柴油車還有力!」採用華德動能電動巴士的加成交通公司總經理鄭榮華,對這輛車顯得相當滿意。

據交通部至去年十一月最新統計,全台共一百五十八輛電動巴士上路,有八十五輛來自華德動能。由於開發早、產品妥善率達九九%,讓客戶信心大增,包含台積電環廠巴士、故宮南院、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等,都選用他的車。

耗時一年,通過經濟部標檢局C N S充電設備安全檢測與交通部六項性能驗證,華德動能是目前唯一取得合格證書的廠商,接單效益倍增,二0一五年下半年營收比二0一四年同期成長八成,十一月 單月營收逾八千菖元,年增四十一倍。市占逾五成,站穩全台電動巴上龍頭地位。如今一張張訂單湧進來,你很難想像他們在一四年法規還沒有通過時,一整年沒有 業績進帳,喝西北風的慘狀。

他,八年兩度投入首次砸四千萬只剩一輛車帶領華德動能撐過難關的,是眼前這位身著合身剪裁西裝、談吐溫文的董事長蔡易忠。

八年前的他,還是個叱吒金融圈的操盤手,不到三十歲,年薪就逼近六千萬元。看到特斯拉(Tesla)首部電動車Roadster原型車登上《時代雜誌》封 面,蔡易忠認定電動車是未來的產業,0九年正武在台創業,「當初也是一股衝動,」蔡易忠笑稱,如果當時理性評估過,「知道這麼難,大概就不會做了。」

一開始,蔡易忠斥資四千萬元,做出第一輛純電動低底盤樣車,結果公司財務、制度都不上軌道,最後結束營業,四千萬學費只留下一輛供瞻仰的樣車。第二次,又 受到特斯拉刺激,第一輛電動車Roadster正式投產,又觸動了蔡易忠的心,他仍堅信,綠能商機是世界趨勢,決定再砸積蓄七千二百萬元,重新出發。

他,勇於改錯新車踏板測試逾十萬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知道自己在這行業是外行,外行人要聽內行人的話,所以他特別容易認錯,有錯就改;在經驗上他不如人,在態度上他體會了,解決每一個小錯誤,累積起來就是大成功的道理。

「他很肯改、我們的建議都會聽,」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副主任高明汶分析,華德動能每一代產品不斷進步,蔡易忠勇於改錯的特質是關鍵因素。

「開發並不難,但研發的路很漫長,」蔡易忠說,一四年為了車體零件品質、車輛故障等問題,被客戶與工業局罵到臭頭,如一項僅新台幣三干元的小零件電門踏 板,使用四年相安無事,後來卻發現電門卡接不順。輕則踩放不易、造成駕駛不便,嚴重則會暴衝、危及安全,讓他非常頭痛。

發現狀況之初,華德動能生產處經理葉斯海力諫蔡易忠立刻撤換踏板,但蔡易忠卻不疾不徐的要他先評估嚴重性。若非直接危及安全,得先做半年的測試報告上呈。 「他就是標準英國紳士作風,就算生氣、有天大的事情也是這樣有條不紊,」蔡易忠多年好友、華德動能獨立董事李一勵表示。

看了報告,判定問題存在,蔡易忠這才找來廠商,一口氣花了七十萬元,相當一輛大巴售價的近八%,製作測試踏板。重複踩放測試逾十萬次,經半年測驗,沒問題才放行。

「我常在想,為什麼要蹚這趟混水?以前當交易員,四個人一年毛利就賺二十幾億,現在一年營收才兩、三億元。」自行創業不比金融業風光,遇挫折時,蔡易忠也 並非沒有猶疑過,「我有點不甘心,這東西怎麼可能做不起來。」蔡易忠強調自己不是不服輸,而是認定電動車有潛力,決定繼續拚。

堅信這個趨勢會一路向上,他也越來越積極投入。一二年八月,他不滿足當時電動大巴極速只能跑到時速九十公里,他想要再提升,朝時速一百二十公里目標前進, 爬坡力也要從原本的一八%,增加到三0%。蔡易忠花了半年,研究如何改傳動系統,最後斥資增加變速箱、改馬達零件,前後至少投入三百萬元。

限時一年通過的續航力、爬坡力等六項性能檢測,更讓蔡易忠吃足苦頭。其中測試電磁波對車體內外千擾的電池相容性檢測最難。華德動能研發部協理許聰志表示,團隊花了半年,每週將車子從桃園大園帶到彰化的車輛測試中心實驗室檢測,就是為了找出肉眼看不到的電磁波千擾。

評估後,全車通訊線、電信線等纜線裝上遮蔽線,車體元件加遮罩,得多花購線成本一.五倍,才能最快解決問題。請示蔡易忠後他立刻批准,強調「不計成本,多少錢都要做好。」

「我們被工業局、客戶罵了一年多,現在終於不罵了,」蔡易忠自信的說。原本是憑憨膽誤闖的蔡易忠,憑著勇於改錯的態度,從外行修煉成一身真功夫,但在電動巴士競爭仍混亂的戰國時期,能否帶領華德動能維持高市占率,將會是蔡易忠的最大的挑戰。

蔡易忠出生:1973年學歷: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電子電機工程碩士經歷:倫敦瑞士信貸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部風險

管理分析師、束京德意志銀行衍生性證券

商品部副總裁、東京摩根大通銀行衍生性

證券交易部執行董事、香港滙豐銀行證券

部董事總監現職:華德動能董事長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03

上海房價創下7個月來新低 有中介業務員開始轉行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371.html

受益於上海的樓市調控政策,上海樓市4月成交價格較上月繼續下滑,一手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2636元/平方米,創造了近7個月的新低。

同時,商品住宅的成交情況也大大下滑。根據上海鏈家數據顯示,4月上海市商品住宅的供應量為131.4萬平方米,環比上漲51.3%,同比上漲30.6%;成交量為97.2萬平方米,環比下滑56.1%,同比下滑21.8%。

值得一提的是,供求比方面,4月供求比出現逆轉,為1.35:1,結束了連續5個月供不應求的態勢,市場供求矛盾得以大幅緩解。

而上海樓市的成交放緩使得中介業務員也開始無所事事。“現在的客戶觀望情緒嚴重,大家都希望等著市場冷卻再入場,因此很多人看多買少。”在上海普陀區一家中介門店業務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由於樓市的調整,第一財經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部分中介業務員甚至開始“轉行”。在五一節前,記者用某打車軟件打車,該車主此前就是滬上一知名中介業務員,每月收入大概1萬,而在不久前發現“生意”不佳就開始轉行做了專車司機。

“由於調控新政因素,市場交易情緒驟減,來客量普遍縮減一半以上,中高端產品聚集區甚至減少7成,並且觀望氣氛有所擡頭,因此4月開局延續成交下滑態勢。隨著市場對政策消化,交易情緒趨於穩定,中期成交維持在20萬平方米左右運行。月末在大量供應推動以及本身的月末效應下,出現小幅翹尾動作。”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成交減少的同時,上海的剛需項目供應開始明顯增加,因此市場均價開始進一步下降。

“4月供應主要以公寓為主,別墅新增供應量不足1成。從區域分布來看,本月新增項目主要位於浦東、青浦、松江、南匯及奉賢區域,新增供應量均達到10萬方以上,尤其是浦東和青浦,新增供應量均在26萬方以上,為供應大區。從供應類型來看,主要為外環外剛需項目,外環外住宅新增供應量占比達到6成以上。”上海鏈家市場研究總監陸騎麟告訴記者。

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當期成交均價在5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產品成交12.2萬平方米,占比12.6%,比前期減少3.5個百分點。此外,單價10萬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成交量環比減少40.5%。

顯然,剛需樓盤的入市大大提高了市場的供應,對於購房者也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市場顯然還是比較冷淡。在五一假期的房展會上,房企參展熱情不高,房產巨頭 “招保萬金”均未建展臺,其他重量級房企僅綠地參與,參展面積比以往縮水6成以上並鮮有打折項目。

盧文曦認為,“滬九條”令過熱的樓市出現降溫,從效果來看,供求矛盾得以緩和,近期管理層對市場的一些違規操作給予治理,正常交易次序會被進一步理順。預計在從嚴的高壓下,投資投機等空間進一步壓縮,紅5月的成色或受影響。

陸騎麟則指出,從新增供應來看,開發商入市步伐反而不減反增(尤其是豪宅類產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潛在購買力依然存在。由於這類客群多能規避限購,在剛需改善型購房者受到壓制而豪宅交易受限較小的影響下,未來房價反彈的概率則可能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47

綜藝行業中小型公司大洗牌:裸奔、轉行、租不起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4/156037.shtml

綜藝行業中小型公司大洗牌:裸奔、轉行、租不起房…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綜藝行業中小型公司大洗牌:裸奔、轉行、租不起房…

電視綜藝節目更大的想象空間在於版權的運營,變“內容產品為版權資源”。

黑馬說

隨著制播分離的發展和成熟,平臺不再是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源,反而讓中小型綜藝公司承擔了更大的風險。在資本的促進下,未來綜藝節目市場將出現比較明顯的整合,能全產業、跨領域運營綜藝節目的企業或將成為市場的領軍者,而中小企業則需要在產業鏈條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不被市場拋棄。

作者|吳麗仟   編輯|吳立湘

“現在大家的生意挺不好做的,很多綜藝公司轉型得不好,可能就沒了。”

如果不是好幾個月沒有接到項目整包的活,可能這位做了十幾年的資深制片人不會說出以上的話。

最近,安徽衛視一檔喜劇類脫口秀節目《來了就笑吧》冠名裸奔,引起了小娛的註意。雖說今年安徽衛視整體排名有所提升,節目也不乏人氣嘉賓,但最後播了9期依舊沒有金主跟進。據了解,這個項目投資近5千萬左右,它背後的制作公司世熙傳媒,繼去年《音樂大師課》第一季後,再次裸奔。同時,該公司的副總裁謝鎮鴻也被曝離職,現已加盟360影視擔任副總裁。

k11.webp

作為一家以模式起家的老牌制作公司,世熙從2006年開始轉型做節目,十年來積累了不少電視臺資源,但一直沒做出什麽代表作。令人憂傷的是,隨著制播分離的發展和成熟,平臺不再是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源,反而讓這些中型公司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而整個行業背後,很多公司或多或少存在盈利模式單一,明星資源、廣告資源薄弱,沒有核心競爭力、不擅長有效整合資源等問題。

因此,一不小心成了炮灰、被動轉型、轉型失敗的中小型綜藝公司,其實一抓一大把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元純傳媒”嗎?這家公司成立於2003年,原本在紀錄片領域發展較好。但2015年以來,它大舉進軍綜藝市場,先是因北京衛視的《造夢者》收視率達不到對賭而賠了不少錢。後來,該司又接到一檔大型戶外節目《星廚集結號》,但因為運營不到位,還沒播出就夭折了。經小娛查資料,這家公司目前轉型做起了網劇。

甚至,還聽說有某家制作過山東衛視的節目的公司,近期已經因付不起房租,從東三環搬到了遠在東六環的同行處“借住”。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市面上已經積累了幾千家制作公司。但包括幾十家省級衛視、六大視頻網站在內,總共也只有幾十家平臺能接納它們。也就是說,大家處在僧多肉少、集體混戰的局面。更何況,現在電視臺為了圖省事,恨不得讓社會公司加資本、找廣告、拼模式、堆制作、搶明星、拱營銷,幾乎所有環節都社會公司包辦,而他們只想靠著出租頻道資源變現。 

但就算在這種局面下,仍有大量新公司挾資本以令諸侯,將中小型公司封殺殆盡:沒有冠名沒關系,歡樂傳媒就先以《歡樂喜劇人1》的裸奔換來了今年“歡樂系”綜藝的全面開花;沒有制作沒關系,藍色火焰就能通過兼並團隊(挖角韓國PD金榮希等)來插足湖南、北京等大衛視;沒有資金更沒關系,謝滌葵、易驊、岑俊義等團隊都早已被資本盯上,估出了體制內不敢想的天價……

或許我們真應好好停下思考,究竟什麽樣的公司會面臨出局,什麽樣的公司能成功上位,哪些綜藝公司值得投資,未來會否出現一些龍頭企業? 

哪些小船變巨輪?搭上資本的快車道就能揚帆起航?

首先,不管是電視臺或視頻網站,都大有瘋狂圈地的跡象。通過分析這些搶手的公司發現,現在從小船變巨輪,順利揚帆起航的公司,都是掌握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以此撬動其他資源、開拓其他盈利模式的公司,主要分為四類。

第一,以平臺為驅動力。 

這里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以燦星、遠景影視為代表,都是脫離了體制的制作團隊出來創業後,連續生產出現象級IP的公司。不僅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同時也都在觸電網綜。第二種以浙江衛視的藍巨星、東方衛視的東方娛樂傳媒為代表,從屬於體制內、又從體制內衍生出來的社會公司,除了做網絡綜藝節目,後者還公布了與愛奇藝合作電影、網劇的計劃。

k12.webp

第二,以上市公司、廣告公司、客戶資源為驅動力。

以千足傳媒為例,在被上市公司上海新文化100%收購後,溢價150倍。據小娛觀察,現在千足在網絡綜藝這塊,《拜托了冰箱》成績不錯,但可能還是缺少了一檔現象級的電視綜藝。所以接下來,它與江蘇衛視合作的《戰鬥吧男神》、與東方衛視的《加油美少女》,應該都會朝這個方向發力。”

第三,從純制作段切入。

即憑借以往現象級代表作或制作實力撬動其他資源,以謝滌葵、易驊、岑俊義等為代表。

第四,以明星資源為驅動力。

現在不少經紀公司,往往以提供藝人資源為主要方式,切入這塊市場。像藍天下,一開始通過與英皇合作《十二道鋒味》,以1億多的投入,獲得了近5億的廣告收入。在打響名氣、積攢口碑後,又成功撬動其他藝人資源,打造出《來吧冠軍》,公司定位就是“做垂直領域的爆款”。

總的來說,綜藝市場的核心資源主要在集中在明星資源、廣告資源、或制作實力等方面。 

值得註意的是,幾乎所有想發展成綜合性公司的人,都在試圖擺脫“主要依賴廣告客戶活”的方式,在有意識地建設其他商業模式,如燦星發展了自己的經紀公司—夢想強音;東方衛視打造出自己的全媒體內容提供平臺後,已經把觸角觸及網劇、電影等熱門領域。用業內某資深人士的話說,“這就是審時度勢,順風而上啊,因為最後的結果還是要上市的,這是為自己規避風險的方式,也是企業成長最大的加速器。” 

為什麽部分制作公司的小船“說翻就翻”?

綜上,越來越多影視公司、廣告公司、藝人經紀公司,都在通過收購、投資優質的制作公司等方式進入這個市場。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拉高綜藝制作的門檻,提高市場集中度,同時加速淘汰一批沒特色、沒實力、沒背景的中小型公司。 

目前正在創業的資深導演、亞歌文化副總裁唐健告訴小娛:“現在隨便做一檔小成本的素人類節目,沒有投入任何明星,投入都可能高達上千萬。”而這一點,不少小公司深有體會,“除了你們看得見的硬成本,還有給員工發的工資、辦的保險公積金,辦公室租賃的費用、水電費等等,很多時候甚至連衛生紙、垃圾袋都要算得一清二楚。”

“沒有強大的、足夠的流動資金,往往是最讓公司頭痛的事兒。”在資深制片人小A看來:“很多公司本質就是一個小團隊,擅長的領域往往比較單一。但現在很多項目,必須要加入更適合的導演或團隊進來,或者要買一些好一點、貴一點的道具什麽的。但如果事先沒計劃好,或者你花不起這筆錢,你就沒法加強團隊力量,最後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這會讓公司進入一個不太好的循環。”

 “被拖款也往往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據某電視臺廣告中心員工透露:“只要是稍微大一點的平臺,不管是電視臺還是視頻網站,拖款是常有的事兒”。以電視臺為例,作為國有企業審批流程相對複雜、繁瑣,可能你賠錢做了節目,但會很久都拿不到錢。一個非常勵誌的例子,是歡樂傳媒做《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沒有冠名賠了錢但積累了口碑,到了第二季,全面爆發,對東方衛視、歡樂傳媒,都是雙贏的效果。但你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有這麽多資金撐腰。

“如果你選擇先賠錢做節目,寄托於播出時吸引到廣告商,是非常危險的事兒。運氣不好的話,很可能連維持公司的日常運轉都保證不了。”對此,業內專家B表示。

那中小公司究竟該怎麽轉型呢?

在資本的促進下,未來綜藝節目市場將出現比較明顯的整合趨勢,表現為廣告公司入股制作公司,影視上市公司收購制作公司、廣告公司、營銷公司等。除廣告收益外,電視綜藝節目更大的想象空間在於版權的運營,變“內容產品為版權資源”,圍繞一個創新版權資源開發包括電影、動漫、出版物、新媒體等多種產品,延伸產業鏈。能全產業、跨領域運營綜藝節目的企業或將成為市場的領軍者;而中小企業則需要在產業鏈條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不被市場拋棄。

此前,華策副總裁、負責綜藝的杜昉曾公開表示,在整個綜藝節目制作工業化過程中必須有的公司,比如專職攝像的、後期的、甚至是包裝的公司,只要有實力就能活得很好。而圍繞綜藝版權資源的創造、開發、整合與營銷,也將有一批專業公司脫穎而出。

360截圖20160524140929440_副本

綜藝 洗牌 轉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471

投資轉行創業,我的思維有哪些變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7/161492.shtml

投資轉行創業,我的思維有哪些變化?
42章經 42章經

投資轉行創業,我的思維有哪些變化?

創業小半年後,我的一些感受。

本文由42章經(微信ID :myfortytw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曲凱。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叫戴武俊,我記得當時和他第一次見面就聊了一下午,他腦子里有很多業務數字、邏輯清晰、又特別真誠和接地氣。

那時候我還在雲啟資本,他還在藍湖資本。

後來有一天他突然給我打電話,大意就是說不打算繼續做投資了,可能會去他們投的一家公司。我還記得當時自己在上海租的屋子里,在電話的這頭替他激動地手舞足蹈。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就是覺得敢於做出改變、邁出這一步真心是個特別屌的事情。

再後來他就去了美菜,做 CEO 助理,去年又領了證,老婆還剛剛上了前兩周的奇葩說。人生贏家,為他開心。

在他剛去美菜的時候,每次跟他見面我總要逼迫他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你覺得加入創業公司以後自己有什麽改變?”

我從畢業剛回國開始就一直想創業,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是我最關心的。

現在,我自己也創業了小半年,也想試著回答自己的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轉行創業的前投資人,我相信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會想要也需要看到這麽一個總結。

所以,以下就是我結合武俊的回答,一起總結的十點思維和感受上的變化:

1)會真實感受到所有說的事情真的,真的,每一件都要認真去做,而不會自己變好。

2)創業者和投資人對什麽有價值、什麽沒價值的理解不一致,從創業者的思維方式來看,沒有所謂的終局,終局就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和創新能力。不然想的再好,中間也會有太多的困難和挑戰,隨時都可能停滯。

3)每天面臨各種問題都需要快速反應,沒辦法拖,就是得處理,所有以前認為沒門檻的事情,實際上都有門檻,都要麽找到對的人,要麽問到對的人,要麽就是自己摸索並且承擔可能的失敗風險。

4)睡覺是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情,而且創業的焦慮真的會讓人難以入睡,很多時候身體和大腦都進入了一種慣性的運轉狀態。投資人面對未知的項目前景也會焦慮,但區別是,投資人的雞蛋在不同的籃子里,而創業者的所有雞蛋都在一個籃子里。

5)投資人往往看的是創業公司發展路線中的節點,比如去年的銷售額和今年的對比,這個月的付費用戶比上個月的漲幅等等。如果有什麽問題,就會和創業者說,你看這里這里不夠好啊,得做起來才可以。然後下次再見面可能就是幾個月以後了,到時候會再看數據說話。

但作為創業者,所有的點都是需要一點點去執行和完成的,所有孤立的點都需要一條線連到一起。比如今天投資人說下個月留存要增長 5%,那就真的要每天去做些事情讓留存率增長,要不斷的想方設法去達成,一切的一切都不只是紙面上的數字而已。

說到底,投資人是相對旁觀的角色,而創業者是實際的執行者。

6)投資人都追求投到獨角獸,那對於創業者來說呢?每天都在想業務的邊界在哪,在發展與盈利之間是有無數多個可能性與妥協層級的。

作為創業者,在已有的業務範圍內,需要不斷地試驗新的方向,需要不斷質疑和挑戰自己,看到底想把這件事做成什麽樣。

7)投資已經是個非常快節奏的事情,每周都要見無數的人,每年都要經歷無數公司的起落,如果你投到一家好公司,可能很快會看著他完成 A、B、C 輪,而你的工資和 title 也隨之水漲船高。

但是,作為創業者才能深刻的感覺到,人生的各種機遇可能就在分秒之間。前 N 年積累的經驗和人脈會在幾個月內或幾件事情上迅速釋放,而釋放出來的勢能會把你推到一個湍流的位置上,你所能做的就是掌握好節奏,要麽繼續迅速崛起,要麽可能就要被遺忘。

如果運氣好,也許前一天還是屌絲,下一天就是財務自由的贏家,如果把握不好,也許前一天還是一個屌絲創業者,下一天就被批判的狗血淋頭了。

這樣的生活就像每時每刻都在刮彩票,這種生存在難得歷史機遇中的感覺,真的很難形容。

8)我總在想到底什麽是戰略,後來看到一個說法,說戰略就是差異化,就是幫助企業做到第一名。萬一在所在市場中做不到第一名,就轉換方向、創造新概念、新市場,總之最後要做到第一名。

前兩天,我聽到一個人生的金字塔理論,是說所有人的終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位置,就是塔尖的那個點,只是每個人上行的路線不同,有的人走的路長且泥濘,有的人走的路短而陡峭等等。但不管哪種,越向上走,人們就會離彼此越近。

所以,選好路線、找對位置很重要,要選一個自己能做第一,能最快速到終點的。創業絕對就是一條超級短而陡峭的路,開始創業的瞬間,你就是 CEO,就是離終點很近的一個存在,就能有機會和各條路上接近頂點的人平等對話。

我覺得這是創業給人帶來的最大的好處之一。

9)整個資本和創業市場確實是非常錯綜複雜的,也是相當講機遇的。很多事情和東西,結果好不一定是因為過程好,過程好也不一定結果就好。

10)創業首先是種責任、是種商業行為,其次才是一種人生選擇和生活方式。創業公司的選擇和表現,到底有多大程度會和創始人連結在一起呢?

所以,也許學會不要臉,也是項必備的創業技能。

創業 思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56

周三開台 電視變網媒一男子玩謝港視 十壯士九個轉行

1 : GS(14)@2014-11-17 08:19:49




■港視在開台前再度進行系統測試,昨呼籲市民參與及留意聲畫質素。互聯網



【再起風雲】【本報訊】港視去年失落免費電視牌照,十名港視員工為公義,留守政府總部公民廣場19天,控訴政府黑箱作業,要求港府交代真相,他們的淚與汗感動港人,被譽為「十壯士」。經歷一年的折騰,港視由電視台變網台,周三再戰江湖,但十壯士電視夢碎,其中九人已離開電視業,僅餘的「老兵」蔡錦源也有半邊身離開電視圈。他慨嘆:「一男子打殘咗整代人電視夢。」記者:鄭啟源 韓耀庭



自去年十月免費電視牌照有結果後,港視員工心情有如坐上過山車般起伏跌宕。由以為有牌變無牌,再由無牌變有流動牌,最後,流動牌都因被政府「搬龍門」而封殺,港視被迫辭去大部份員工。十壯士悉數被炒各奔前程,現時有三人轉投馬會從事多媒體製作、一人轉任議員助理、一人在大學做文職、一人轉當雜誌記者、一人參加工作假期剛回港,另有兩人轉當與電視製作無關的自由撰稿人,只餘下港視前高級編導蔡錦源,勉強算是留在電視圈。不過他完成承接的港台外判劇集後,亦已半邊身離開打滾30年的電視業。



■王維基

「有唔公義嘅政府根本冇得做」


「佢哋全部都係都有潛質嘅電視人才,好可惜。政府呢頭話發展創意產業,做乜嗰頭又扼殺晒一整代電視人嘅發展機會?」蔡錦源是十壯士中最年長一位,他慨嘆港視失牌不單令一間電視台「摺埋」,更摧毀整個電視工業,「創意工業原本就是要在高度競爭環境,顛覆常規打破框框激發創意,港視失牌令本地電視業失去衝擊,全行一潭死水,越搞越混濁」。


在80年代入行的蔡錦源,與著名編劇韋家輝是無綫編劇訓練班同學,「當年電視台係名副其實嘅夢工場,只要你敢想敢試都實畀你做,有咩行業可以畀你每日經歷常人唔會經歷嘅事?」但無綫行政制度大於一切,不斷扼殺創意,令他感到行業由盛轉衰。他曾經對港視抱有希望,因為能夠重拾自由創作空間,任職兩年多時間,他攀過瓦努瓦圖火山,探過越南韓松洞,亦闖過烽火不絕的阿富汗,負責為港視帶來前所未見的製作。港視發牌無望,對他帶來沉重打擊,「未來係點?有唔公義嘅政府根本冇得做,唔會再有希望」。即使港視最後獲發新牌,他也未必重投電視業,「希望將機會留畀新血」。


「大台要你賣尊嚴仲點留落去」


十壯士之一的阿芝,是港視前編劇,投身社會工作五年,做過文職,但想接受挑戰加入電視業,先在亞視擔任《香港有飯開》編劇,再轉職港視,最後被炒收場,現已鐵了心再轉行,「你問我甘心咩?兩個新台未見影,亞視出糧都有問題,所謂大台連員工簽聯署信表達個人意見都唔畀,調職兼罰花紅恐嚇,要你賣命兼賣埋尊嚴,仲點可以留落去?」阿芝說:「細個覺得電視可以改變世界。」又以為電視業可以推動社會進步,一直想製作宣揚城市綠化的節目,不過以現時科技,網絡也能起同樣效果,轉行也不覺可惜。她在發牌風波過後,曾到英國工作假期「叉電」,回港後只覺政府變本加厲,「以前穿膠花都可以向上流,社會制度再唔變,真係打乜工都死。」


【港視壯士】

阿 芝

蔡錦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17/189378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73

萬通港澳請人 招攬荷官轉行

1 : GS(14)@2015-03-18 02:10:32





【本報訊】濠賭業近年多番受到打擊,美國萬通(亞洲)趁機吸納包括荷官在內的賭業人才出任保險代理,該公司董事兼總裁鄭慶藩表示,澳門區今年將會增聘二百人。鄭慶藩謂,賭業員工近年工資增幅有限、升職機會少,而且行業增長因各種因素而錄得增長放緩,美國萬通有意吸納該批因而流失之人才,並同時招納澳門大學畢業生。今年該公司將會在港澳兩地招聘一千人,香港區則為八百人,使理財顧問總人數增至三千五百人。去年美國萬通總保費收入為五十四億元;新業務保費收入按年升一成至十六億元,今年目標將大幅提升為升三成,主要靠人才及力谷醫療保險及年金產品。



無意賣強積金業務

投連險「辣招」實施後對保險業影響甚大,鄭慶藩指已推出兩隻一次性繳付產品,今年中則會推出一隻旗艦投資型產品,惟未有透露詳情,預期明年投連險業務才能重拾增長。另有市場人士認為「核心基金」推出後,中小型積金受託人將面臨整合,惟鄭慶藩直言,雖然美國萬通強積金市佔率不足1%,但無意賣盤,強調積金半自由行後,資金仍見淨流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17/19079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22

薪水太低得獎記者已轉行

1 : GS(14)@2015-04-23 01:55:59

除了《郵政信使報》外,地區新聞報道獎也是由另一份加州小報《和風日報》奪得,而其中一個得主無法分享這份殊榮,因為記者薪水太低,他已經轉行做公關。《和風日報》是一份只有七名記者採訪、銷量6.3萬份的小報,記者庫日尼亞(Rob Kuznia圖)和兩名同事因發現某校區貪腐而進行調查報道,導致州政府修改法例而獲獎。報道獲獎再印證小報也可改變世界,但也暴露記者薪水少得可憐的現實,庫日尼亞薪水太低,無法支付在洛杉磯地區的房租,去年索性轉行當公關。他獲悉報道得獎後,對自己不再是記者而遺憾。他表明無意再當記者,強調非常滿意現時處理的國際性議題,包括對抗種族滅絕。
Slate Magazin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2/191209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30

耶魯索女棄73萬年薪到小島轉行賣雪糕

1 : GS(14)@2015-05-05 01:22:01

誰不想放下繁重工作、在熱帶島嶼享受陽光與海灘?美國一位索女放棄紐約的高薪厚職,搬到加勒比海的目的,就是要重拾美好人生。35歲的漢考克(Noelle Hancock)是耶魯大學畢業生,亦是一名成功記者,年薪達9.5萬美元(73.6萬港元)。不過她頓覺日復一日的勞碌生活乏味,有時幾個月都見不到密友:「紐約是個競爭大的城市,你要花大部分時間工作去負擔生活。」遂萌生出走念頭。她受一次美屬維爾京群島旅行啟發,愛上海灘生活,4年前赴加勒比海後不久,便決定變賣紐約資產移居島上:「我以10美元時薪賣雪糕,但比起之前賺六位數字的工作更開心」。她現在是一名酒保,下班後就可隨心所欲享受人生:「黃昏時人們會聚集在沙灘上一起看夕陽......放假時我們會去遺跡遠足、潛水、或划船到附近的英屬處女島」。她的同學同事都已成為成功人士,有時令她掙扎決定是否正確:「Pinterest網站是我的一位同學成立,另一位則創作了大熱電視劇而贏過艾美獎。」不過她樂於順其自然:「我有一座島,我住在一個破舊而迷人的一房公寓,可在山坡俯瞰大海」認為現在這種簡單寫意生活更開心。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04/191352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