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準備開建將於2020年升空的火星車 用於搜尋生命跡象

新華社華盛頓7月15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航天局15日宣布,美國的下一代火星車——2020火星車即將進入最終的設計與建造階段。

據介紹,如果一切順利,這輛火星車將於2020年夏天發射,2021年2月抵達火星,然後於火星某處在古代可能適合微生物生存的地點著陸,開展火星生命跡象的搜尋工作,並收集火星土壤和巖石樣本,以供未來火星探測任務中的探測器帶回地球。

“把精心挑選的密封火星巖石樣本帶回地球是一項多任務活動,而2020火星車項目的實施是其中第一步,”美國航天局代理副局長傑弗里·約德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任務會確定火星過去是否存在過生命,並推進我們實現把人類送上紅色星球的目標。”

為降低任務風險和成本,2020火星車將使用類似“好奇”號火星車的設計和制造技術,比如都有6個輪子,但它會攜帶一些新的科學儀器,開展一些新的科學探索,比如將首次調查火星上是否有足夠的氧等資源供未來人類登陸火星後使用。

美國航天局公布了2020火星車攜帶的一些新儀器,包括一個全新子系統,其上有一個巖芯鉆機和樣本管架,供采集火星巖石和土壤使用,其中大約 30個樣本管可存儲在選定地點,以便未來火星探測任務中的探測器取出並送回地球。此後科學家可通過分析這些樣本,尋找火星過去的生命跡象和對未來人類登陸 火星的潛在危害。

2020火星車機械臂上裝有兩個科學儀器,可通過分析火星巖石的化學、礦物和物理等特性確定樣本采集地點。在這輛火星車的桅桿上,有兩個高精度 成像儀器,可遠距離提供三種類型的光譜分析,幫助尋找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巖石。火星車上還裝備了一系列傳感器監控天氣與塵埃情況,還有一個測地雷達評估地下 地質結構。

新一代火星車上還裝有一系列攝像頭和一個麥克風,可捕捉火星車從進入、下降到著陸過程中的圖像與聲音。這些都是人類從未獲取過的。此前火星任務的探測器曾攜帶過麥克風,但從未在火星表面真正使用過。

美國航天局的最終目標是載人登陸火星,按照奧巴馬政府的計劃,那至少要等到2030年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41

合作期限臨近“巴鐵”測試頻繁 未現拆除跡象

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10年世界科學技術領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發明之一”的“巴鐵”,因為8月底合作期限的臨近,再次引發關註。

官方資料顯示, 巴鐵,是一種大運量巨型電動公交車,被研發者稱為城市交通的治堵神器。“巴鐵1號”的研制方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高新技術開發公司,致力於自主研發產品的發明、設計、運營及推廣。公司成立於 2015年,總部位於北京。目前,該公司已與尼日利亞、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印尼、阿根廷等國家就“巴鐵”項目簽訂意向協議。

據新華網此前報道,今年4月,秦皇島市人民政府與巴鐵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擬在秦皇島市建設“巴鐵”項目研發中心。根據協議內容,合作期間北戴河區車站村富民路部分路段提供給巴鐵科技作為試驗線,合作期限至2016年8月31日截止,試運行期滿後另行協商。

依據協議約定,試運行期限後公司方需將路面原樣修複。有媒體猜測,“巴鐵”項目測試線月底或將拆除。而“巴鐵科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並沒有接到試驗線拆除通知。

據了解, “巴鐵1號”作為測試車,至今投資已逾億元,其動能為純電動,目前尙沒有轉彎功能,其僅有一節車廂,總長度為22米,7.8米寬,高4.7米。

記者近日實地探訪發現,總長度22米的巴鐵試驗車首次“走秀”路段僅300米長。

據附近居民陳先生反應,最近一段時間,“巴鐵1號”測試頻繁,平均每天都有三四次上路實測,“噪音比大型貨車發動的聲音要稍大些,時速很低。”而“巴鐵”試驗現場工作人員證實,“巴鐵1號”近期測試頻繁,只要有投資人前來參觀,現場工作人員都會啟動“巴鐵1號”進行實路測試。對於外界傳言,該工作人員稱有所耳聞,但目前未接到“巴鐵”公司高層和當地官方有關拆除試驗現場的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28

寶武重組前探訪武鋼防城港基地:沒有開工跡象

今年春節過後,已經在別的城市工作的袁海清決定把他在廣西防城港的兩套小房子出租一套。“能租出去就好。”宵夜攤子旁,他一邊喝著酒,一邊向筆者嘟噥著。

2012年底袁海清以每平方米3500元在防城港港區買下的房子,現在已經跌到了3000元。“2800元都有人賣。”他說。他的那個戶型的房子租金在每月700元~800元。

與共和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經歷極為類似,防城港既有經濟的蓬勃發展,也有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既有漁民們轉型的困惑,也有在經濟增速放緩期間的“突圍”之舉。這里的每個人,都在尋找著未來的發展之路。

邊城漁村

在工業化襲來之前,防城港和1979年前的深圳沒有多大區別。

天堂角漁村的老蘇說,自己往上數三輩都是漁民,整個家族捕魚的歷史超過百年。“漁業”是防城港最早的烙印。1939年,侵華日軍在天堂角海灘登陸,“桂南會戰”序幕拉開。這是城市可資記憶的一部分歷史。1968年,防城港港口建成,服務於抗美援越的“海上胡誌明小路”,為河內政權提供急需的各種補給。於是它又成為一座帶有地緣政治色彩的城市。除此之外,一切平平淡淡。

1992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通過戰略發展規劃,要“打通雲貴川,建設西南出海大通道”,獲得中央政府批準。防城港是這座通道的海上終點。但在上世紀整個九十年代,這里仍舊漁業發達,人口稀少。1996年,筆者第一次訪問防城港港區,此時這里人口僅5萬,街道上跑著不少走私汽車,足以說明一座港口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可能遭遇的異化。

進入新世紀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戰略實施加速。隨著大批鐵路以及高速公路通車,防城港依靠自己的物流基礎,建起了食品加工工業。2005年確認了在本市建立核電站,預期供應電力充足,同一年,武鋼開始與廣西洽談在防城港建立鋼鐵基地項目。2012年項目開工建設。2011年,金源鎳礦落地防城港臨港工業園區。它位於天堂角漁村的西邊,填海造地後企沙鎮損失了一塊景色優美的海灘。對於老蘇一家的直接沖擊是,從此在海灘上多了一座煙囪,以及在工廠所在海域“方圓三百米內見不到螺蚌貝殼”。

在防城港市政府網站上,這座城市被定位為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它是我國兩個臨海臨邊的港口之一。網站稱,本市已經形成“鋼鐵、有色金屬、糧油食品、能源、石化、裝備制造等一批千億元產業”。依托防城港的深水港,這里大量進口各種大宗散貨,主要是鐵礦石、大豆、有色金屬礦石、煤炭和棕櫚油等。所有這些大宗商品上岸之後,通過完善的鐵路網運往西南的生產基地。新的規劃提出,貨物無需運回內地,就地生產加工,然後面向東南亞出口。正在興建的核電站一號機組已經在2015年投入試運行。

一座曾經的漁業和港運城市就這樣發生了嬗變。但從嬗變到羽化,並非一帆風順。

廣西防城港企沙漁碼頭,漁民打上來的魚按種類和等級分成不同價格。    攝影/王曉東

“吃不飽”的西南大港

在2012年,人們談論的是這座城市的起飛。亮閃閃的工業名片,一時間帶來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各種現代工業的湧入帶來了大量新增人口。“當時小區里住的一多半都是北方人。”袁海清回憶說。

關於防城港港區——這個2010年戶籍人口只有不到10萬人的小城區——房價為什麽會下跌,有很多宏觀經濟分析大作已經從中國房地產整體趨勢上給出了答案。但是,防城港的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下稱“防城港國物”)的船務部經理李築給了筆者更加直觀的解釋。

在防城港一個忙著卸貨的泊位上,他指著航道對面泊位上孤零零的港機說:“那里本來應該是鋼廠。”李築說的是武鋼鋼鐵基地項目。公開報道中稱,這個投資640億元人民幣的工程里有幾個項目已經完工投產。但在港口的高地上遠遠看過去,16平方公里的土地淹沒在海天之間的灰色薄霧里,看不見任何工廠企業。2015年,武鋼在全國鋼鐵企業虧損排名中位列第四。2016年,武鋼與寶鋼重組則是鋼鐵行業的重頭戲。

鋼鐵基地沒有開工的跡象。而作為臨港工業園區最重要項目之一的金源鎳業,煙囪還在冒著煙,當地人卻已經在私下談論,工廠正在進行的“停工檢修”是不是停產。

2014~2015年,全球經濟不振,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又遭遇國內產業結構調整,防城港遇上了自己的困境。這個困境並不僅僅體現在煙囪是否冒煙、房地產價格是否上漲之上,也體現在作為整座城市經濟支柱的防城港港口運營之上。

從數據上想要一下看清防城港的困境並不容易。例如,中商情報網上的數據分析認為,2015年防城港的貨物吞吐量增加了0.03%。防城港國物總經理鐘建說:“吞吐量比往年增加了幾萬噸……這個數字掐得很準。”另外一組數據則顯示,防城港的外貿貨物吞吐量下降了2.5%。其中進口下降了4.1%。關鍵是,防城港外貿吞吐量在2015年占整個港口吞吐量的75%。在此基礎上,4.1%的降幅就很可觀了。

 “煤炭(進口)去年全國都在減。(防城港)減了兩三百萬噸吧。”防城港國物運營總監廉清對筆者說。防城港國物的主要業務之一是幫助靠岸的船舶辦理各種通關、檢驗檢疫和邊防手續,業內稱為船代。他們清楚港口貨物的每一點變動。

蘇興升在港口與鏟車司機交談           攝影/王曉東

國際煤炭價格在過去幾年里不斷傳來利空消息。除了經濟不振帶來的需求下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煤炭消費大戶降低了未來煤炭在本國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例如中國宣布將在2020年將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從2015年的66%降低到62%。

此外,大宗商品進口的減少,也跟一些東南亞國家原材料出口實施了配額限制有關系。例如印尼的有色金屬礦出口在2012年實施了配額限制,並在2014年全面禁止原礦出口。

最新事關大宗商品的政策來自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強調鋼鐵和煤炭行業“去產能”。這意味著國內鋼鐵和煤炭行業即將面臨著更深層的結構調整。作為鐵礦石和煤炭進口大港的防城港有可能面臨“吃不飽”的局面。

港口的出口結構上初級產品比例較高。雖然靠近東南亞國家,擁有海運的便利,港口大量進口的基本上是原材料和糧食,對東南亞的出口限於飼料、化肥和石油焦等工業制成品。在早些年國內紛紛到國外開礦或者進行基建時,一度有大量的機械設備通過防城港出口。但是現在這股機械出口的浪潮慢慢退去了。

重新圍繞物流做文章

這座以工業為發展方向的城市,經歷了10年的發展之後,進程延宕了下來。但在自治區政策的扶持下,發展決心依然不變。2016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陳武視察防城港和北部灣經濟區時說,要提升北部灣經濟區的等級,並準備申報建設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

所以,即使“吃不飽”,港口也要迎難而上,準備興建40萬噸散貨泊位。

“主要是用來裝卸鐵礦石。”北部灣港務的高管向筆者透露。之所以這麽做主要是為了適應國際市場。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供應商之一巴西淡水河谷打造了一批30萬噸~40萬噸的鐵礦石運輸船。如果港口的卸載能力不能達到這批運輸船的要求,出於成本考慮,一大批鋼鐵企業就要投向別的港口。防城港的競爭力就要大打折扣。

因為這個原因,防城港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港務集團”)決心寧可停掉一些次要的港口改擴建工程,也要修建40萬噸泊位。除此之外,港務集團為了提升效率吸引客戶,還修建新的聯檢大樓。在這里面,海關、邊防、檢驗檢疫和海事部門聯合在一個大廳里辦公,提供一站式服務。

越來越多的保稅區設立起來。貨物下船後,先放進保稅區里圈起來,不報關不交稅,僅繳納一點倉儲費。等到企業需要貨物之後再報關納稅拉走。這樣在繳納稅款上就打了一個時間差,有利於增加企業資金的靈活性。

除此之外,港口還在卸貨、裝船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爭取貨船盡快裝卸,提高碼頭利用率,這樣貨主也能夠盡早讓自己的船離港。總之,“從前粗放的管理現在要精細化了。”港務集團的高管對筆者說:“報紙上說港口的效率2015年同比提高了30%。”

後來的搜索無法證實30%一說。但深知港口運轉情況的船代們表示,港口效率確實有大幅度提高。“過去17萬噸船的卸貨要四五天。現在下了死命令,要三天完成。”廉清說。

港務集團的官網在2015年12月刊載了一篇報道,談及在防城港建立中國-東盟(防城港)進出口商品交易中心。但是這個中心更加強調“農產品+小商品采購展銷”。如果與東盟在“一帶一路”的對接之下僅僅是“農產品”和“小商品采購展銷”,這顯然與防城港早先定位的核電站、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基地相去甚遠。

1992年,工業化進程從那時候開始。而這個進程現在不得不圍繞著港口、物流和貿易做起了新的文章。

老漁民們還在為自家“漁家樂”的命運而擔心,年輕一代已找到了不同的發展途徑。小蘇五年前開始從事船代業務,脫離了捕魚生活。老蘇的女兒也成為了房地產銷售人員。再過兩年,老蘇也會告別自己那條逐漸朽壞的漁船。

防城港企沙灣的漁排。  攝影/王曉東

城市和生活已經改變,而傳統無法回歸。正如已經填海造地建起的工業園區,無法再恢複成當年風景優美的海灘。工業與城市化,是防城港,也是許多和它類似的城市無可抗拒的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95

藍籌休整成長股發力 A股二八風格轉換跡象初現

不出預料的,11月30日滬深兩市股指繼續選擇向下調整走勢,上證指數也順勢回補了周初留下的跳空缺口,煤炭、有色金屬等周期股再度成為市場下跌的主要動力來源。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創業板指數逆市飄紅,市場二八風格轉換跡象初現,而成交量的大幅萎縮則顯示市場籌碼鎖定性良好,股指後市仍有反彈潛力。

11月30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隨著煤炭、有色金屬等周期股板塊繼續回調,滬深兩市股指在低開後呈現震蕩下行走勢,尤其是上證指數全天未能翻紅,調整態勢較為明顯,並完全回補了周初的缺口;而深成指則受創業板指數逆市飄紅影響呈現窄幅震蕩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50.03點,下跌32.89點,跌幅1.00%,成交2628億元;深成指報收11012.19點,下跌22.51點,跌幅0.20%,成交300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3.05點,上漲22.70點,漲幅1.05%,成交96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635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減少近兩成。

可以說,11月30日上證指數回補缺口的走勢早在市場人士的預計之中,也只有這樣才能夯實股指後續上漲的基礎,同時階段性的消化一部分短線獲利盤。至於股指後續的反彈走勢究竟是由藍籌股還是成長股主導,市場人士則存在明顯的分歧。

國海證券策略分析師代鵬舉等認為,低利率壞境下長線配置型資金已成為市場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今年以來,宏觀環境並不穩定,國內外風險點較多,然而當賣方和公募機構都在糾結企業盈利回升是否持續,或者流動性是否邊際收緊的時候,上證指數已經默默創下階段新高。這背後的原因在就在於長線配置型資金不斷入市驅動整個A股估值中樞的提高。長線的配置型資金包括產業資本、滬股通、社保、養老金、險資等。而在10 月國慶期間房地產調控後,資金配置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於是代表A股藍籌的上證指數開始加速上漲。

其中,險資成為了長線配置型資金的中流砥柱,年末險資為達到考核要求還會加速資金入市。每年的年中和年末是險企償債能力考核的重要時點,保險公司對資本金有較高要求。險資買入的股票一般被計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當股票上漲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將上漲,可提升保險公司的凈資產水平,使其滿足監管考核要求。在年末這個特殊時點,結合當前A股相對較低的估值,部分未達標的險企將被動增加權益配置,從而加快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速度。

而川財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皓舒則認為,在近來主板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創業板近幾周持續震蕩,後期存在補漲可能性。從基金持倉角度,目前成長性行業普遍配置較低,其中計算機配置占比接近2013年的底部水平,為減持最為顯著的行業。而股災以來相對充分的調整也使得新興產業過去兩年內的高估值有望逐步得到消化,年底業績落地有望帶來估值重估行情,市場對5G關註度提升,也將加大對成長股的關註。建議關註通信、電子、計算機板塊中業績複合增速較高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89

收盤分析丨A股短期分時有見頂跡象 周五走勢至關重要

周四(12月1日)在昨日風格短暫切換後,市場重心回歸藍籌,早盤在石油、家電、房地產板塊等藍籌的帶動下,滬指盤中沖高後逐漸回落,午後黃金、鋼鐵等板塊再度走強,股指順勢拉升成功收複5日均線。創業板則全天橫盤震蕩,大部分時間都在綠盤中行進,中小創無力反彈,成交也明顯縮量。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73.31點,上漲23.28點,漲幅0.72%,成交額2,61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1,088.16點,上漲75.97點,漲幅0.69%,成交額2,979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81.93點,下跌1.12點,跌幅0.05%,成交額830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10億元。另外,央行周四進行億元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65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資金凈投放僅50億元。央行“滴灌式”放水,“錢荒”有卷土重來之勢,有銀行分析師預測,疊加月末、MPA考核等因素,未來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或延續到春節前。

熱點板塊:

行業板塊呈三足鼎立之勢,中國聯通領銜混改概念;受國際油價暴漲的影響,油品改革板塊表現強勢,洲際油氣漲逾6%,中國石化漲逾2%,泰山石油一度漲逾7%,但隨後均有所回落。

房地產開發板塊領漲藍籌,首開股份一度封板,保利地產一度沖板,金科股份漲逾6%,華僑城A、榮盛發展均震蕩走高。

鋼鐵、黃金、汽車板塊午後發力,漲幅居前;高鐵、保險等板塊表現不盡如人意。另外,次新股、股權轉讓概念紛紛走強,“年報高送轉”概念上演沖高回落的走勢。

跌幅榜方面,儀器儀表、金融IC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PPI超預期回升,原材料價格大漲,OPEC減產原油大漲8%,再次重申重視通脹壓力大幅上升,通脹是未來經濟和大類資產配置的主要邏輯,買股票防通脹,推薦受益於漲價的行業,周期牛業績牛雙牛驅動。未來宏觀經濟的主要邏輯是通脹,而不是通縮:供給端產能釋放嚴重低於預期、需求拉動、原材料漲價成本推動、匯率貶值輸入性。預計2017年CPI中樞為2.2%;PPI中樞為2.4%,2月可能沖到4%左右,企業盈利將繼續大幅改善。

2、統計局:11月份制造業PMI升至兩年來的高點,生產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回升,企業采購意願增強,消費品制造業擴張繼續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進出口有所改善。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技術上,昨日股指沖高回落下失守5日均線,但10日均線支撐明顯,短期分時看有見頂跡象,但趨勢使然下或以震蕩來消化。總體上看,連續上行後,增量資金介入力度有所減弱,短期進入暫時性的停滯階段,綜合觀望情緒開始升級,市場變盤時刻即將到來。對於明日來說,走勢較為關鍵,尤其是在深港通開通的前一個交易日,風格是否轉換將是市場最為關心的焦點,也將決定著下周的操作策略。主板仍是主戰場,短期技術面有回調需求,但在利好以及資金支撐下,震蕩概率更大。至於創業板,會有補漲機會,而不具備趨勢性上漲可能。

源達投顧認為,受11月經濟數據的轉好和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的雙重影響,今日市場表現較為強勢,但是依然不改其市場內在弱勢的跡象,市場交投不夠活躍,量能明顯不足,其不足以支撐上漲,且12月份不確定事件較為集中,負面影響較大,目前維持大調整的觀點不變,操作上,投資者仍以減持和風控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68

中國歐盟商會:並未看到歐盟企業撤離中國跡象

12月13日,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上海建議書2016/2017》,匯總了在上海的600多家歐洲公司的意見,並由此提出了建議。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主席歐達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並沒有看到歐盟企業撤出中國的明顯跡象,繼續留在中國還是向其他市場延伸更多是企業本身的戰略。

雖然尚無歐盟企業在上海的投資數據,但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1~10月,歐盟28國在中國的實際投入外資金額為53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5%,遠高於同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4.2%的增速。其中,超過半數的歐盟成員國對華投資大幅增長。截止到2016年10月底,歐盟28國累計對華投資設立企業42657家,實際投入外資金額達9137.6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吸引外資(實際投入金額)比重的7.3%。

值得註意的是,歐盟商會此前發布的2016年《商業信心調查》結果顯示,41%的歐洲企業現在正重新評估其在華經營狀況,並計劃通過裁員等方式來削減成本。雖然47%的歐洲企業回應仍有意擴展在華業務,但這一比例與2013年的86%相比已經大幅下降了39個百分點。

另外,71%在上海的歐盟企業2016年稅前利潤實現增長,但只有20%的企業實現了收入顯著增長,即增長幅度超過20%,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時為23%。該調查稱,中國經濟放緩仍是中國和歐洲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

目前,歐盟商會在中國共有會員企業1600家,其中近600家在上海,為最大分會,另有500家在北京。

那麽,哪些方法有助於恢複歐盟企業的信心並持續增加上海的競爭力?

就制造業來說,《上海建議書2016/2017》提出,上海擁有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良好基礎——上海擁有超過400個外商投資研發中心,每年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畢業生人數都很可觀。然而,多數企業希望上海出臺更有利的產業政策,包括恢複原先的50年土地使用權(在2014年減少到只有20年)、改變地方天然氣定價機制以及加速推動上海融入長三角區域等。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近期對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在第1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從2015年的第21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16位。歐盟企業對此建言稱,期待上海繼續在國家層面倡導資本市場改革,比如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另外,《上海建議書2016/2017》也對確保上海自貿區繼續在中國改革的議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提出了建議,包括為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制定路線圖,重新建立外國公司對該項目的信心,在起草法規時繼續征求歐洲企業的反饋並給出至少八周時間供其提出建議。

作為人才中心,歐盟企業希望上海在向外籍雇員發放簽證和工作許可證以及為中國員工落戶等方面繼續起到引領作用。而霧霾、水汙染和教育成本等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也是企業的關註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65

滬指險守3100點 市場企穩跡象增多

盡管A股市場縮量回調的走勢仍在繼續,但從市場走勢來看,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A股止跌企穩或就在眼前。不過從近期市場情緒以及流動性情況來看,震蕩整理仍會是近期的主要走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繼續低開低走,上證指數盤中一度跌破3100點整數位,不過此後市場逢低承接力度有所加強,股指一度收複3100點。午後股指的繼續下行也被尾盤權重股的拉升所抵消,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02.88點,下跌15.20點,跌幅0.49%,成交1716億元;深成指報收10245.33點,下跌37.83點,跌幅0.37%,成交212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82.30點,上漲1.89點,漲幅0.10%,成交508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844億元,繼續維持地量水平。

東莞證券認為,近來大盤窄幅震蕩,市場成交量小幅萎縮,市場情緒依然低迷。從市場環境看,債市、商品市場持續走弱對市場情緒仍然形成拖累。從技術面看,大盤在3100點附近窄幅震蕩,走勢仍相對偏弱,不過基於前期市場風險已釋放較多,預計大盤有望在震蕩反複中逐步企穩。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適度謹慎,可輕倉關註國企改革、消費、環保等結構性機會。

萬和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品認為,近期發生的系列事件對股市產生了較大影響,如監管層擔心險資的激進投資會帶來風險、國債收益率近期飆升、IPO加速明顯、定增與新股發行籌資額度逐漸接近等。而實體經濟方面仍舊不見大的改善,對於行情發展最有利的影響因素仍舊是錢無處可去,而股票市場的較好流動性仍舊是資金青睞的投資場所。隨著利空因素的緩和,盤面呈現企穩,喜歡快出快進的投資者可考慮做些小的短線;對於價值投資者,選好標的,長期持有即可,不必擔心短期的指數波動。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認為,展望年內行情,12月份市場的賺錢效應不會太大。國內的流動性空間打開受到制約,新股IPO發行速度加快,二級市場減持熱度有增無減、機構倉位高等等,都不支持A股在年內有特別可觀的漲幅,年內投資策略上以防禦為主。預計A股市場企穩的時間窗口或在2017年春節前後,即年度策略報告中“喚醒春季躁動”的判斷。

在配置方面年內三條主線值得重視。一是受益於“原油上漲”的上遊油氣生產、優質油服以及部分石化品種;二是關註上遊的漲價壓力將傳導到下遊的消費端,通脹預期提升,相應的消費類(農業、白酒、商貿、黃金)板塊的估值水平將得到提升;三是險資自救的部分板塊,如建築。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註“軍工、核電、一帶一路、混改”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44

午市盤點丨A股早盤呈現分化跡象 30日線是決定能否突破關鍵

周五(1月6日),早盤三大股指均小幅低開,之後兩市呈現分化走勢。兵器集團混改概念股首先爆發,帶動石油、軍工板塊強勢崛起,熱度依次傳導到電力、船舶、鐵路混改板塊中,臨近午盤,環保板塊也順勢走強,但隨著戰線拉長,存量資金難以為繼,上午股指始終在紅綠盤中交替前進。而央企混改題材多為權重,中小創失血愈發嚴重,深圳市場低開低走,創業板指跌幅近1%後企穩。上午來看,混改是領漲主線,分央企混改與地方混改兩大分支。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1.77點,下跌3.64點,跌幅0.11%,成交額1,18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20.35點,下跌51.12點,跌幅0.49%,成交額1,390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72.49點,下跌11.48點,跌幅0.58%,成交額343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午盤,滬股通凈流出超8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逾4億元。另外,央行周五進行1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700億元人民幣28天期逆回購,今日將有24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公開市場凈回籠1600億元。為連續四個交易日進行資金凈回籠。市場人士指出,鑒於春節在即,非銀機構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在下個月或愈發明顯。

熱點板塊:

混改概念站上最強風口,旗下七大領域中的“石油、鐵路、電力、軍工(航天、船舶)”等板塊紛紛走強。

油氣改革方案漸行漸近,兩桶油板塊繼續強勢,石化繼續早盤強勢封板,大慶華科000985、中國石化600028漲逾3%,中國石油601857、上海石化600688紛紛上行。

霧霾天氣持續不斷,今日環保板塊有所異動,中電環保300172快速封板,中材節能603126漲逾6%,偉明環保603568、永清環保300187漲逾5%。

天津本地股收益混改預期,津濱發展000897、天保基建000965大單封板,天津磁卡600800、海泰發展600082漲逾3%。

鋼鐵、煤炭等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電信混改概念有所回調。

黃金、大金融(券商、銀行、保險)走弱拖累大盤。股權轉讓、高送轉、次新股等前期熱點紛紛熄火。

消息面上:

1、國資委正在醞釀國資監管相關政策,制定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涉及監管事項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以及工作流程等30多項內容。下一步將對出資企業國有資產實施清單式監管,有效規範國資委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切實保障企業經營自主權。目前相關政策已經擬定完成,有關部門審批後今年有望出臺。

2、新華社主管《經濟參考報》刊文稱,蜂擁而入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各種顯性和隱性資金“興風作浪”,導致熱點城市住房過度偏離居住屬性,成為金融市場重要的投資工具,由此引發的房價劇烈波動蘊含了巨大的金融風險隱患,進而威脅到我國經濟金融的安全運行。當前,管控住熱點城市房價,既要抑制房地產泡沫,又要防止出現大起大落,需要控制好進出熱點樓市資金的“總閘門”。

3、截至1月5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5395.4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7.18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33.5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9.77億元;兩市合計9329.00億元,減少16.95億元。

4、周五,人民幣中間價大幅飆升639點,報6.8668,創2005年以來最大調升幅度。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9307,16:30收盤報6.8817,夜盤收盤報6.8830。

機構觀點:

科德投資認為,從周線圖來看,我們依然維持前期的看法,周線KDJ指標已經率先觸及低位,這就是說短線技術指標已經止跌,隨著技術指標在低位整理完成,指數有望繼續形成周線級別的反彈。以反彈力度來看,預計能夠通過強有力的走勢為春天行情奠定良好的基礎。從市場短線的走勢來說,30日線會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關口,若要走出突破形態,那麽權重板塊必須首先有所動作。

巨豐投顧認為,本周市場普漲兩天後出現分化,國資改革成為市場最大亮點,其它板塊表現低迷,投資者註意高拋低吸。操作上,短線可關註超跌反彈機會,中線可布局年報行情和國資改革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33

官方回應四季度外貿小幅增長:外部環境有緩慢改善跡象

2016年第四季度,我國外貿明顯向好,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增長3.8%、0.3%和8.7%。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第四季度我國外貿小幅增長,有三點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得益於一系列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外部環境有改善的跡象,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回升明顯,國內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帶動大宗商品進口量持續增加。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答記者問

黃頌平表示,2014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10多個外貿穩增長的文件,相關部門也持續完善了相關配套措施,這些都為我國外貿穩定發展、優質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比如去年9月,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11月,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出臺公告,將機電、成品油等重要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等,這些政策措施都非常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對促進外貿穩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於全球的經濟形勢,黃頌平指出,總體來看,2016年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貿易萎縮,但部分指標在緩慢改善。比如從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制造業經理人指數來看,美國、歐盟、日本這一指標四季度各月都保持在榮枯線上方,12月份達到階段性新高。新興市場中,俄羅斯、印度等也保持在榮枯線上方。而反映全球貿易活躍程度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也從2016年2月初的歷史低點開始反彈。11月11日回升至1045,連續16個月以來首次突破1000點。

同時,根據海關總署對3000家外貿出口企業的月度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6月以來,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明顯回升。12月升至41.9,為201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印證了外部市場確實呈現出緩慢改善的跡象。

此外,他指出,進口價格跌勢趨緩同步推動進口值增長。2016年國內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帶動了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比如我國鐵礦石、原油、銅等商品的進口量保持增長。

與此同時,進口價格跌幅繼續收窄。2016年,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2.1%,比前三季度收窄了3.2個百分點,其中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跌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1個百分點,原油收窄7.3個百分點,煤收窄14.7個百分點,銅收窄5.9個百分點。盡管進口價格仍然是拖累我國進口值增長的主要因素,但進口價格跌幅的收窄也助推了全年進口增速浮出水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38

PMI現拐頭跡象 A股5月防禦當先

轉眼A股進入5月交易時節,在小長假之後A股5月未能迎來開門紅,滬深兩市股指周二雙雙小幅回調,成交量也有所萎縮。與此同時,4月PMI也出現拐頭跡象,這使得市場人士越發謹慎起來,歷史上sell in May的規律是否會在今年再度重演呢?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低開之後基本呈現窄幅震蕩走勢,全天未能翻紅,但也未出現加速下跌,雄安概念股盤中走勢相對較強,但板塊內部也有所分化。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43.71點,下跌10.95點,跌幅0.35%,成交1764億元;深成指報收10223.97點,下跌10.68點,跌幅0.10%,成交2252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50.85點,上漲0.12點,漲幅0.01%,成交57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01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趙揚認為,4月PMI指數51.2,相比3月出現拐頭跡象。生產旺、需求弱的結果就是產品價格下降和庫存上升,這預示著自2016年7月開始的企業主動補庫存階段漸近尾聲,企業即將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2017年一季報數據顯示,A股(非金融)53.2%的業績增速低於2016Q4的66.6%,A股業績增速已見頂回落。隨著地產調控以及貨幣政策收縮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以及PPI低基數效應的消退,A股盈利增速亦將逐季回落。

另外,當前A股估值水平所隱含的投資回報率與債券市場收益率相比,其投資吸引力處於歷史低位。拋開A股在5-6月份往往表現較差的歷史規律不談,單就當前而言,A股市場環境亦難言樂觀。考慮到地產調控導致房地產下行的不利影響將逐步顯現,以及貨幣政策環境的“內憂外患”,市場在二、三季度可能將同時面臨“盈利向下+利率向上”的不利組合,趙揚對市場看法仍較為謹慎。在配置上仍然建議偏重防禦,方向上更多偏向銀行、非銀等低估值價值藍籌以及電子、醫藥、通信等業績和估值較為匹配的消費和成長股。主題方面建議關註國企改革。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也認為,今年年初至4月底,市場整體賺錢效應明顯,公募機構中“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1.5%,“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1.9%。大消費板塊由於業績確定性強,同時符合“監管方向”,且受益於去年年底深港通開通後“北上資金”的入市,使得其獲得估值溢價,並引發市場資金抱團取暖,出現連續上升趨勢。

驅動2017年市場春季躁動的因子主要歸結於“①經濟高景氣度、②兩會、③季節性高信貸投放、④監管政策相對友好”等,市場曾一度由最低點的3044點上行至3295點附近。站在當前時點,前期市場偏暖的因子有所弱化,如:國內經濟景氣度高位小幅回落,政策由“微幅刺激經濟”轉向“加強監管”,銀行間回購利率中樞上移等。由此,對5月份A 股市場策略整體建議是適度降低預期回報率,熬過這一段“氣流期”。

行業配置上,適度提高“大金融”等板塊配置,無論從業績的確定性,還是從機構的持倉比例(低配),以及估值的合理性來看,“大金融”板塊在5月份是值得關註的配置方向。其他配置方面,主要圍繞“區域規劃、消費升級、產業政策”這三條思路來進行。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註“雄安新區、PPP、央企混改、大飛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