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歐盟商會:並未看到歐盟企業撤離中國跡象

12月13日,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上海建議書2016/2017》,匯總了在上海的600多家歐洲公司的意見,並由此提出了建議。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主席歐達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並沒有看到歐盟企業撤出中國的明顯跡象,繼續留在中國還是向其他市場延伸更多是企業本身的戰略。

雖然尚無歐盟企業在上海的投資數據,但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1~10月,歐盟28國在中國的實際投入外資金額為53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5%,遠高於同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4.2%的增速。其中,超過半數的歐盟成員國對華投資大幅增長。截止到2016年10月底,歐盟28國累計對華投資設立企業42657家,實際投入外資金額達9137.6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吸引外資(實際投入金額)比重的7.3%。

值得註意的是,歐盟商會此前發布的2016年《商業信心調查》結果顯示,41%的歐洲企業現在正重新評估其在華經營狀況,並計劃通過裁員等方式來削減成本。雖然47%的歐洲企業回應仍有意擴展在華業務,但這一比例與2013年的86%相比已經大幅下降了39個百分點。

另外,71%在上海的歐盟企業2016年稅前利潤實現增長,但只有20%的企業實現了收入顯著增長,即增長幅度超過20%,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時為23%。該調查稱,中國經濟放緩仍是中國和歐洲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

目前,歐盟商會在中國共有會員企業1600家,其中近600家在上海,為最大分會,另有500家在北京。

那麽,哪些方法有助於恢複歐盟企業的信心並持續增加上海的競爭力?

就制造業來說,《上海建議書2016/2017》提出,上海擁有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良好基礎——上海擁有超過400個外商投資研發中心,每年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畢業生人數都很可觀。然而,多數企業希望上海出臺更有利的產業政策,包括恢複原先的50年土地使用權(在2014年減少到只有20年)、改變地方天然氣定價機制以及加速推動上海融入長三角區域等。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近期對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在第1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從2015年的第21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16位。歐盟企業對此建言稱,期待上海繼續在國家層面倡導資本市場改革,比如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另外,《上海建議書2016/2017》也對確保上海自貿區繼續在中國改革的議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提出了建議,包括為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制定路線圖,重新建立外國公司對該項目的信心,在起草法規時繼續征求歐洲企業的反饋並給出至少八周時間供其提出建議。

作為人才中心,歐盟企業希望上海在向外籍雇員發放簽證和工作許可證以及為中國員工落戶等方面繼續起到引領作用。而霧霾、水汙染和教育成本等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也是企業的關註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