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家:如非特殊情況 資金就該公開招募

2010-6-21  今周刊





嚴審募資弊端 利益回歸所有股東景氣復甦之際,公開發行公司紛紛趕搭經濟熱潮募資,四大專家建議政府應針對其中不法獲利的個案,深入調查並從嚴送辦,展現主管機關正視清 掃股市長期存在的弊病,維護小股東權益兼顧健全台灣的投資環境。

撰文‧徐介凡

七○三期的︽今周刊︾針對大股東利用近來資本市場上常見的私募、減增資等操作,乘機大削小股東權益一事,深入報導,引發熱烈回響。

像是台灣老店大同公司,去年在子公司尚志化學掛牌興櫃前,董事長林蔚山就一度把公司共七千張的股票,以略高於淨值的十五.八元釋給股市知名金主賈文中,與 掛牌後尚化股價一度衝高到一三二元相比,總價差高達八.一二億元之多;這正是大同小股東被蒙在鼓裡、隨著經營者透過募資操作而白白喪失的權益,小股東卻毫 不知情。

根據金管會今年以來截至五月底的統計資料,公開發行公司辦理公募與私募分別為一百三十件與六十四件,比去年同期各增加一五四%、一八%;總金額亦分別達一 六一九億元、五一五億元,各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二六%、三二%。顯見在景氣復甦之際,公司募資情況日趨熱絡,但卻也有更多的投資陷阱伴隨其中,小股東必 須提高警覺。

小股東要關注不尋常事態

立法委員賴士葆建議,只要投資人對於公司辦理募集資金有所質疑,察覺有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股價出現暴跌等不尋常走勢時,除可向主管機關、投資人保護中心檢 舉,或在股東會上要求股權不得轉移,亦可直接上法院採取訴訟方式尋求援助,藉此鞏固自身權益。

「利用募資操作手法獲利,損及小股東權益的行為,主管機關其實一直都知道。」政大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說得直接,為了方便公開發行公司籌資,法規因此存有一定 的彈性空間,包括在價格的制定、洽特定交易人對象等方面。但這些立意良善的彈性,卻提供了公司經營者「有心」想要從中牟利的管道,雖然主管機關在審查上都 有法律機制,但卻少見確切落實的動作。

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亦不諱言指出,除了基於虧損的苦衷以及引進策略合作夥伴外,其他情況的資金募集,都應從公開市場中辦理,才是能夠兼顧公司經營團隊與 小股東權益的最佳做法。擁有較多模糊地帶的私募,極可能成為﹁合法圖利大股東的最佳途徑。﹂張忠本認為,儘管證交法對私募有所規範,包括募集金額沒有資本 額一○%上限的約束,且折價金額若低於八成時,只要出具專家評估意見、股東會上二分之一股東出席、且三分之二通過即可。其實這些規定,對於有心想要濫用私 募的大股東來說,都不是難事。

﹁即使公司真的礙於虧損情況所限,非採取私募不可,也可先行於公開市場辦理公募之後,針對募集不足的金額部分再辦理私募。﹂張忠本說,藉由較高的道德標 準,可以避免外界對於圖利特定人士,甚至是公司經營者自肥的不良觀感。

舉例來說,台灣高鐵因為長年虧損且累積金額龐大,即使每股價格低到只剩七元,也不見得有人要來認購,若不採取私募操作,對於公司經營來說無疑只會越來越艱 困。

相對的,﹁如果公司本身體質好,就應該在公開市場募集資金。﹂像他許多身邊的朋友,最近都有興趣想要購買聚鼎科技的股票參加投資,他就直接請對方自行在公 開市場上購買股票,避免造成小股東權益受損,甚至引起圖利特定人等觀感。

法律機制需要嚴謹地落實

當然,這些籌資背後也有少數經營者著眼於「利益」二字,利用私募取得低價新股,再把手中價格較高的老股賣出,從中獲利並損及小股東權益。像是入主力武電機 董座的股市聞人張松允,去年就曾多次辦理私募,並同時申報持股轉讓,若單就兩者間的價差來看,潛在獲利竟高達近三千萬元之多。

張忠本認為,通常研判一樁籌資案與釋股案,不應從事後觀點出發,而是必須回歸當時的時間點去深入探究。但假若經主管機關調查後,確實發現以低價認股的大股 東,真有利用私募得利的情況,這其實就已經構成了法律規定的利益輸送;小股東可根據差價部分,向金管會或法院提出要求,根據歸入權應回歸到公司及全體股東 所有。

台大法律系教授王文宇也說:「實務上只要符合法律所規定的程序,對公司來說反而就是一種保護。」若空有層層把關的機制與法律,卻沒有嚴謹地落實規範,一切 都是枉然。

綜觀台灣規範私募的法規雖少,但還是有《刑法》的背信罪、圖利第三人,以及利益輸送等規定,《民法》上亦有公司負責人違反忠實義務等約束,小股東可告上法 院要求賠償,藉此規範公司經營者的不法操作手段。

劉連煜強調,政府應該真正落實法規之罰則,盡可能藉此將私募交易的資訊更加透明,避免濫用的情況增加。

「法律規定私募對象找到時就應該公告,沒找到可延後到私募案完成再行公告,既然可以延後,那麼何必要早說?」劉連煜舉例,這些法律上的相關規定其實都有, 但主管機關卻沒有落實法律追究的動作,對想要鑽漏洞的公司來說,當然會以盡量替自己省麻煩為前提去辦理。

至於私募價格過低的問題,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認為,政府可設定價格標準,假如私募定價低於公募時,就可要求公司重新檢討私募定價或是改採公募,並且嚴格 執行定價標準,藉此限制有心人透過價差套利的空間。

劉連煜指出,政府應特別重視專家評估報告的獨立性,甚至即時立法針對評估專家進行規範;只要沒有善盡忠實公正評估,便應該對股東們負上損害賠償責任。此 外,由主管機關指派公正第三人的專家進行定價,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儘管會因此產生由誰付錢埋單的問題,但只要由政府設立基金、透過基金負責費用的問題, 就可順利解決,「方法都有,只是要做與不做的差別罷了。」

法律漏洞製造了操作空間

在強化公司治理方面,林建甫建議可設置針對不同意私募案的股東,採取買回等補救之措施,避免權益損失產生而求救無門的情況。

劉連煜補充說到,在國外就有很多小股東不滿公司私募亂定價格,一狀告到法院的案例,通常後果都相當嚴重,也正因如此杜絕了許多公司想要透過私募牟利的念 頭。台灣主管機關也應該學習國外的法制精神,嚴格落實《刑法》與《民法》上的規定,只要查到不法情事,就應依法送辦,而不是依「原則上」處理。唯有拿出大 刀闊斧的改革與決心,才能讓公司真正開始警覺後果,根除私募的弊病。

當然,對於公司經營者來說,儘管《證交法》規定私募有價證券在三年內限制轉讓、期滿後還要符合獲利能力,才能申請補辦公開發行拿到股票市場買賣;但手中本 就擁有多數持股的經營團隊,這卻是回補持股比重的絕佳方式,加上公司辦理私募的理由,只要用充實公司營運資金,通常就是最好的解釋,最終實際的用途卻多半 沒有明確公告,久而久之,也沒人在意這筆錢最後花到哪去了。

林建甫認為,主管機關應該嚴格審核私募資金用途與目的,並要求企業確實說明,如此才能有明確的准駁標準,杜絕爭議。

私募與釋股本身並非洪水猛獸,但法規上的諸多模糊地帶,卻留給了有心人運作的空間,賴士葆強調,目前證交所與金管會已經特別成立私募專案小組,將全面徹查 公開發行公司所送遞的私募案件;但如此作法是否能夠真正杜絕台灣的股市亂象,各界都睜大眼睛等著看。

周全立法 嚴格執行

——專家對募資弊端的建言聚鼎董事長張忠本 除公司虧太多,或引進策略投資者外,一般公司都不應將私募作為募資的選項,或是應該針對公募不足的部分,另外再進行私募。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 政府可嚴格設定私募定價之標準,當發生定價過低的情況時,便要求公司重新檢討或改採公募,限制有心人透過價差獲利的空間。

政大法律系教授 劉連煜 政府應特別重視專家評估報告的獨立性,並立法針對評估專家進行規範,只要沒有善盡忠實公正評估,便應該連帶對股東們負上損害賠償責任。

立法委員賴士葆 若公司依照法規合法且合理辦理,金管會與證交所便不作干預;反之則將深入調查,嚴格依法送辦,小股東亦可向法院與投資人保護中心檢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4

搶救無望世代 30、40歲 就該懂的十個「覺悟」50歲不再位錢煩惱

2012-9-3   TWM



碩士生爭搶22K工作,經濟成長率今年將跌破2%,無望情緒如瘟疫般在年輕世代蔓延。

搶救無望世代,最務實的作法應從搶救自己的口袋做起,從現在開始,你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早知道」:早知道時間的威力,決定你存錢的速度;早知道知識的重要,決定你口袋的深度;早知道機會的可貴,決定你財富的厚度。

30歲如果還不覺醒,等於把責任推卸給未來的你,而奮起的力量總是在深刻覺醒後最強大!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五十歲後的你,還在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為子女的教育費用焦慮?還在擔心退休金的著落嗎?如果是,那可能代表你人生的苦戰將持續下去。

來到五十歲,人生大約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在財富追逐的競賽中,你的體力與心力漸漸出現疲態。就算五十歲的你已經擔任公司高階主管,但一次嚴重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經營不善,要再找到一份薪水與原本相當的工作,極不容易。

五十歲的你,如果在職場的發展不上不下,來自職場後輩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更會使你焦慮不已;更糟的是,如果五十歲的你,在職場上仍不順遂,無情的淘汰 浪潮恐將把你淹沒。簡而言之,五十歲前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財務準備,五十歲後你面對工作、健康、家庭……等人生重大劇變風險的承受度,已經在驟然衰減。

因此,五十歲,人可以不退休,但追逐財富的腳步一定要放緩,你才能活得從容,活出自在。這是每個人都該面對的課題,今年四十七歲的劉力勤(化名)的故事值得令人深思。

劉力勤在某大報社擔任美術編輯,太太在電子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合計達十一萬元左右,育有一子的他們,今年終於繳清了房貸。「這棟房子買的時候總價 五八○萬元,我們裝潢又花了一百多萬元,向銀行貸了四五○萬元後,每月有結餘我們全都拿來繳房貸。辛苦還了整整十二年,連一點寬限期(期間只須繳交貸款利 息,不攤還本金)都沒動用到,買房後從未出國旅遊過,甚至不敢生第二個孩子,為的就是要盡快繳完房貸。」劉力勤面露無奈地說。

你不該理財太保守……

所得全拿去繳房貸 年近五十仍憂慮生活繳清房貸的劉力勤照理來講應該如釋重負,但現在他對未來的焦慮卻不減反增。因為他老婆最近因公司縮編人力而遭解雇,拿了近三十萬元的遣 散費,加計這筆錢,夫妻手中的現金存款僅五十萬元。「我任職十五年的報社,獲利狀況大不如前,這幾年我沒加薪,年終獎金也逐年萎縮。」他憂心地說,「一家 三口現在靠我一個月五萬元的收入勉強打平,我真不知道未來退休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雖然劉力勤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房子增值了逾一倍,目前市值約一千三百 萬元,他苦笑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坐在黃金堆上的窮人,就算擁有千萬資產又怎樣?快五十歲了,照樣為生活勞碌奔波,對未來惶恐不安!」「我反而羨慕有些 同事,不急著還清房貸,精於投資理財,錢滾錢不斷地變大!」他說,「假使我現在手上有個四、五百萬元現金,即使房貸只還了一半,還剩二百萬元,我想心裡也 會踏實許多。」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說:「理財過於保守原本不是什麼缺點,但在超低利率時代,卻可能是嚴重的缺陷。」「以劉力勤的例子,如果 他不急著繳清房貸,每月至少可拿兩萬元進行投資。以年報酬率八%計算的話,十二年就可達四八四萬元,而房貸繳到只剩一六○萬元。」朱岳中說:「同樣是擁有 價值一千三百萬元房地產,一個是繳清房貸,但手上現金所剩無幾;另一個房貸餘額剩一六○萬元,但手上現金近五百萬元,兩者的財富感截然不同。」朱岳中進一 步解釋,如果再過個八年,劉力勤五十五歲時,複利效果將使財富差距加速擴大。因為,一個類似劉力勤狀況,懂得在低利率時代慢慢繳房貸,把多存下來的錢投入 每年報酬率八%投資工具的人,在五十五歲不僅完全繳清房貸,還額外擁有高達一一八五萬元現金。而急著繳清房貸的劉力勤,即使在四十七歲能每月拿出四萬元投 資,到五十五歲時也不過擁有五三九萬元,兩者財富相差一倍以上。

你不該太晚理財……

近半中年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受到啟蒙像劉力勤一樣,年屆半百的中年人還在為錢煩惱的並不是少數。根據今年七月《今周刊》與波仕特市調公司、聚財網,以及台北 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老師(針對其上課學生)合作的問卷調查,詢問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受訪者,「現在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在回收的七八○份有效問卷中,高達 四二.六%的受訪者表示是家庭財務問題,比居次的職場成就感低落及健康問題,足足高出二十六個百分點。

這份問卷同時凸顯出,台灣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中、壯年人口,普遍處於財富準備度不足的窘境。因為高達七一.一%的受訪者其財務自由度,意即理財性收入(指 房租、投資資本利得、投資孳息或版稅及權利金收入)占年度家庭總支出比重低於三○%;財務自由度達五○%以上的受訪者僅有一四%。

有趣的是,高達四八.二%受訪者認為,若要在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投資理財」;其次是「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比重為一三.六%。這顯示出,多數人後悔理財教育啟蒙太晚。

至於過了知天命之年,若想財務自由,該擁有多少財富?高達三三.六%的受訪者認為,扣除自住房子的價值外,至少必須擁有新台幣一千萬元的現金。

知名理財部落客、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作者蕭世斌指出,擁有一千萬元,以穩健的投資報酬率六%來算,每年就有六十萬元的孳息, 大約是尋常家庭一年的生活基本開銷。所以,大多數人希望能在五十歲前擁有一千萬元現金,是「不過分、很合理的期望」。

問題是,這個期望,大多數人卻都可望而不可即。問卷顯示,擁有一千萬元淨資產(包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的受訪者僅二一.三%。這代表,每五個人中僅一人擁有千萬元以上身價,而且其中還包括自住房屋。

你應該把時間當朋友……

王瀅少年買股賺第一桶金 累積四棟房要如何能在五十歲前,擁有至少一千萬元的資產?如果我們把這個命題視為單純的計算題,蕭世斌精算出:年報酬率六%的話,每月投入二萬一六四三元,持續二十年就可以達到一千萬元現金。

但是,人生並不是一道計算題,更多的時候,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在人生每個關鍵階段,早一點覺悟,懂得做出正確選擇,比只會埋頭苦幹,在機會降臨時不知去掌握,或不敢去做選擇的人,更能翻轉你的勞碌命運。

「懂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二十六歲就出道,現年三十三歲的藝人王瀅,幾年前曾在台北市中正區買房獲利五○%以上出場,接著在大安區置產,一度擁有高達四 筆房產。目前她還自行創業代理Barbie包包與配件品牌,在百貨公司設有專櫃,儼然是演藝圈精通投資理財與創業的小富婆。

王瀅說,她投資理財上的「早熟」主要是拜母親所賜。她十四歲那年,父母親協議離婚,「精於理財的母親,勤學股票與房地產投資,現在是位身價不菲的貴婦;而 當牙醫的父親,雖然收入頗豐,卻酷愛名車,雖然現在也過得不錯,但財富成就遠不如母親,日子也沒母親過得自在。」「媽媽一直灌輸我一個觀念,趁年輕賺錢能 力強時,趕快買進會增值的資產,如股票或房地產,會貶值的資產盡量延後買。因為早知道這個道理,讓我的財富之路走得順遂!」王瀅說。

王瀅聽媽媽的話,十六歲時就買了人生第一張股票。「媽媽不僅幫我選股,也教我操作股票的技巧。」十八歲時,靠著媽媽代為操作股票,王瀅已賺到第一桶金。她 把這一百萬元投入人生第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再利用租金繳房貸。這個抉擇幫她日後一度在大安區擁有四棟房子,打下了地基。

王瀅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理財第一個要具備的「早知道」在於:把時間當作朋友,否則時間將成為敵人。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進一步解釋:「年輕人理財的 起步,如果是選擇先滿足眼前欲望而過度消費,那麼時間將是導致你財富貶值的最大敵人;如果不幸落入負債,你還將遭到時間的懲罰,使得人生更加難以翻身。」

你應該慎選理財夥伴……

把家中財務大權交給有能力處理的人這次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出,「勤儉持家」是多數財富自由度已經達五○%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精於房地產、股票或其他投資」,占比二○.七%;「正職收入比一般人豐碩」則居第三,占比一六.七%。

懂得把時間引導成對你財富累積有利的「良友」後,接下來則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投資效率,縮短財富累積時間。《今周刊》曾經報導過的台股投資達人,現為高職老 師的陳重銘這麼說:「我認為我人生中做最對的兩件事是:一是把存下來的錢一半以上買進台積電股票,長期持有;另一件就是,把家中財務大權從老婆手中爭取到 我手中。」陳重銘說,剛結婚時,觀念也與一般人一樣,認為錢應該交給太太管,因為女人總是比較保守穩健,被認為比較會理財。「但我太太只對影劇新聞有興 趣,對財經新聞冷感;雖不至於亂花錢,卻不見她曾充實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看到這種情況,陳重銘很擔心,決定把原本存在太太戶頭的錢全部轉到自己的戶 頭,讓太太很不高興。「但時間證明,我的作法是正確的,因為我最近不小心瞄到她投資快十年的基金戶頭,竟虧損六○%以上。我想,好險,是我管錢!」所以, 五十歲前存夠老本,第二個要有的早知道在於:金錢應該與知識為友,不要為了親情或愛情的牽絆,而把財務大權交給不懂金錢的人。

時間可以讓金錢積少成多,知識可以讓金錢從呆錢變活錢。然而,即使你三十歲前存到一百萬元,四十歲前懂得運用理財知識,將報酬率從三%提高到六%以上;但 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家庭,要在五十歲前繳完房貸之餘,還存下至少一千萬元,仍很吃力。這時,你需要第三個早知道:讓活錢變成大錢,臨門一腳的關鍵力量是 ──危機入市的勇氣。

你應該勇於危機入市……

失業男趁金融海嘯投入積蓄 獲利一倍這次的調查中,有二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財務上最大的煩惱是,距離退休已經沒幾年,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如何在短時間內讓退休準備金倍增?五十二歲章鈿的故事深具啟發性。

「從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開始,我就有紀律地理財。」章鈿說:「扣除生活開銷後,我把錢分三份,第一份繳房貸,第二份繳儲蓄險保費,第三份做股票或基金等 較高風險的投資。」章鈿解釋,買房與儲蓄險雖是較被動與保守的投資,卻具有強迫儲蓄的效果,這對收入不差的白領階級來說,不失是一種有紀律與穩健兼顧的理 財方式。四十歲時,他存足一筆錢,便到中國與人合夥軟體公司,但因為去得早,案子太少,三年後他又回到台灣,到上櫃公司艾群科技擔任副總經理。

百萬元以上的年薪加上公司配的股票,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高科技產業終老退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科技業激烈的競爭,讓艾群軟體產品節節敗退。○八年的 金融海嘯,企業凍結科技產品支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眼睜睜看著手上二十幾元的公司股票下市,變成一文不值。更慘的是,連最起碼的遣散費都 拿不到!」當時已四十八歲的章鈿嘗到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失業。

「公司結束前,我為我的人生做了一次清點。」驀然回首,他才發現自己從四十歲到四十八歲,雖然一直忙碌奔波,但拚事業的同時,也沒忽略理財,「我把工作收 入持續繳台北內湖一戶出租房子的貸款,以及買進股票,創造出的被動收入還不差。」當時,一位銀行理專好友建議他,趁海嘯低點買進基金與股票。他盤點一下, 手上還有一些錢,便幾乎全數投入,獲利超過一○○%出場,嘗到了在職場失意,卻在投資市場得意的人生甘苦滋味。

「這對在金融海嘯失業又拿不到遣散費的我,真的是艘寶貴的救生艇。」因為危機入市讓老本更加充實,章鈿放心了,於是決定放空一年,專心寫完之前拖很久的博 士論文,「作為人生歸零的一個新起點。」寫完論文後,章鈿緊接著考取了註冊金融理財師證照(RFS,由美國金融管理協會認可的一種理財證照)。目前在台北 市大安、松山及文山區擔任社區大學投資理財課程講師,並與企管公司合作,擔任企業員工訓練的講師。「你不要看我頭髮全白了,我現在還會寫Java程式!」 他自豪地說:「我兒子已經大三了,再一年就要進入職場,肩上負擔就減輕許多,我把這份工作當作興趣,還滿快樂的!」

你應該持續訂目標……

時間+知識+機會 累積財富不二法門多數人若中年失業,可能會把老本守得更緊,但章鈿逆向操作,卻讓他在短短一年,手上資金翻倍,成為他勇敢轉彎的後盾。「不論工作多忙或手 頭多緊,最好還是挪出一些錢投資股票或基金,它可以增加你對財經知識的興趣,以及與社會的連動感。如此,等市場非理性下跌,你才會有sense(意識)危 機入市!」章鈿強調,年輕時就培養清楚的理財觀念,工作再忙也持續關注市場,養兵千日用於一時,這些知識與經驗,助他漂亮達陣。

金錢是中性的,它沒有個性,並不會自己變多或長大。金錢要由少變多、由多變大、由大變有意義,需要靠人驅使。唯有讓金錢加上時間、知識以及機會的加持,才能成為有意義財富。早知道這三點的重要,為自己訂下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富里程碑,五十歲後才可能不再為錢煩惱。

三個早知道讓人生財富格局大不同如果這樣,50歲後仍為錢煩惱……

當月光族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以滿足消費欲望為優先,買了一輛車,每月繳1.3萬元車貸,成為月光族。

只放定存

30歲,銀行戶頭幾無存款,只好每月存下2萬元。但因為疏於投資理財知識的培養,存下的錢只敢放年利率僅約1%的定存。

存錢買房

36歲,結婚後手上約有80萬元的現金,不夠繳房屋頭期款,只得與太太很努力地每月存下6萬元,作為購屋基金。

耗盡存款

40歲,終於存到300萬元,買了第一棟房(貸款500萬元),繳了頭期款與裝潢費用後,已經所剩無幾。

房貸壓身

52歲,把每月所有的結餘,全部用來還銀行錢。才不過12年的時間,已經還清了房貸,但銀行存款卻少得可憐。

退休堪慮

55歲,過去3年加緊存錢,也勤學投資。即使每月存下6萬元投資,達到年報酬率6%,但3年下來手上現金卻僅有237萬元,對未來退休生活的財務焦慮不已。

如果這樣,50歲後財富自由……第一個早知道:時間是累積財富的最好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訂下目標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訂下每月存1.3萬元的目標,30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第二個早知道:知識能使小錢變活錢,無知則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開始投資

30歲,隨著薪資的增加,每月存款提高至2萬元,投入年報酬率8%的股票或基金。

計畫買房

37歲,累積到330萬元,結婚後買第一棟房,頭期款加裝潢共計支出300萬元,存款剩30萬元。

第三個早知道:懂得危機入市之道,能讓你少為錢奮鬥好幾年。

穩健投資

38歲,與妻子共同打拚,繳房貸之餘,訂下月存3萬元目標。投入更穩健的投資,追求年報酬率6%的目標。

逢低進場

45歲,投資理財經驗臻於成熟,雖然仍有房貸壓力,但將手上343萬元的資金,拿出一半約170萬元大膽逢低買進,獲利50%出場。這時已累積約428萬元現金。

房貸將盡

50歲,過去5年,每月3萬元投資的步調未變,這時已擁有780萬元現金。同時,原本500萬元的房貸,僅剩150萬元。

手握千萬

55歲,房貸終於繳清,靠著每年6%的穩健投資,手上的現金也達到1000萬元以上,每年孳息以6%計算就有60萬元,已經達到可退休狀態。

中壯年財富準備大調查

近半中壯年最煩惱家庭財務問題你現在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

家庭財務問題 42.6

˙職場成就感低落 16.6

˙健康問題 16.3

˙兒女就學 13.1

˙兒女就業 6.3

˙夫妻感情問題 2.7

˙親子感情問題 2.4

針對家庭財務問題,你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離退休已經剩沒多少年,存錢速度太慢, 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 26.0 ˙兒女教育費用 15.5 ˙生活開支捉襟見肘 15.4 ˙房貸及其他負債壓力仍相當沉重 12.7 ˙怕自己活太久,退休金不夠用 12.2 ˙害怕失去工作,或已經失業 9.5 ˙兒女已經完成學業,卻因薪資過低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成為啃老族 8.7 逾9成中壯年還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單位:%請問你目前擁有的家庭淨資產(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位於哪個區間?

˙負債 20.8

˙0~300萬元 27.3 ˙301萬~500萬元 14.4 ˙501萬~1000萬元 16.2 ˙1001萬~2000萬元 11.3 ˙2001萬~3000萬元 5.9 ˙3001萬元~5000萬元 2.8 ˙5001萬元以上 1.3 請問你每年的理財收入占家庭支出多少比重? 單位:%

˙10%以下 46.9

˙11%~30% 24.2 ˙31%~50% 14.9 ˙51%~70% 8.9 ˙71%~99% 2.8 ˙100%以上,我已經財富自由 2.3 50歲後不再為錢煩惱,過來人建議你這麼做你建議年輕人,在50歲前必須擁有多少資產(不含房子),才不會為錢煩惱? 單位:%

˙300萬元 7.0

˙500萬元 17.3

˙1000萬元 33.6 ˙1500萬元 11.4 ˙2000萬元 11.8 ˙3000萬元以上 18.9 你認為50歲後若能不必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 單位:%˙努力學習投資理財 48.2 ˙努力養成儲蓄習慣 14.2 ˙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 13.6 ˙培養第二專長或學好外語,開拓賺錢機會 12.2 ˙努力工作,在職場發光發熱 10.0 ˙努力教育兒女,養兒防老 1.8 如果人生能重來,請問你會在人生哪個階段就開始重視財富累積的重要,訂好自己的生涯理財計畫? 單位:%˙出社會正式踏入職場時 51.3 ˙開始有固定零用錢時 30.4

˙18歲時 9.5

˙存到第一個100萬元時 5.1

˙結婚時 2.2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 1.5

調查說明

樣本來源:針對40~65歲受訪者,波士特網路問卷650份,聚財網網路問卷80份、《今周刊》讀者40份、台北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學生110份調查方 式:網路加實體問卷調查期間:2012年7月30至8月10日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780份抽樣誤差: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3.5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60

《試算篇》領第一份薪水就該懂的退休準備 簡單3 步驟 算出你的退休金缺口

2013-03-04  TWM
 
 

 

「退休,我到底該存多少錢才夠?」「我要怎樣算出我的退休金缺口?

又要怎樣配置?」「現在做,還來得及嗎?」這些疑問,是許多人在退休前最常提出的問題,而這些疑問都能在概算下獲得解答。

撰文‧許樶文

「我今年才三十歲,存買房基金、生活費都快不夠用了,怎麼可能還有辦法存退休金?」在製造業上班的王先生說出了許多三十世代人的心聲。

「但退休準備應該要越早開始越好,不管幾歲的人,只要出社會工作領到第一份薪水,就該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財團法人文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文英強調。

每花一分錢 就加上二成儲蓄金存起來林文英提到,許多年輕人認為應該要先成家、買房讓自己有安定感,眼前許多經濟準備都比退休重要,退休是最後一個順位,而做完前面這些當務之急的規畫,哪來的閒錢準備退休?「這些觀念沒錯,但還是能為退休金精打細算。」林文英說,年輕人能透過一些小技巧去儲蓄,例如每花一分錢,就加上二成的儲蓄金存起來。林文英進一步解釋,如果買一瓶牛奶要二十元,當下要多存四元,一個月下來,就能存到比開銷多兩成的資金,這筆錢就適合拿去投資,為退休而準備。

而不論哪個世代的族群,計算自己退休金的主要原則皆是相同的,「保險永遠是填補原則,不需要買多,只要買到社會保險不足的部分就夠了。」金管會副主委、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特聘教授王儷玲強調。

王儷玲表示,計算自己退休金缺口,第一步可以先勾勒出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到底需要多少資金,而這些資金就可以計算出每一年自己的財務該如何規畫。

接著,再去計算自己從社會保險中、也就是勞保、勞退能拿到多少補助,而需要的資金去扣除這些補助還有多少缺口。

配置年金險 可以所得替代率兩成估算王儷玲強調,並非要你把所有的退休金缺口都靠年金險補足,但至少年金險要是退休金計畫中重要的一個配置,「年金險的配置大概在所得替代率的兩成左右,會是比較妥當,當然配置比例必須依照個人當時狀況、風險屬性再去做調整。」例如,年輕族群因為有時間上的優勢,想要過比較富裕的退休生活,能用長時間累積,放大複利滾存效果,但時間上越接近退休的人,腳步就要加快。

中國人壽宏觀通訊處業務協理梁建芳便認為,超過四十五歲的族群,就該加快累積退休金的腳步,每個月必須要多提撥一些資金給退休帳戶,「趁現在自己還有收入、還有能力時多做一些,就能避免活越老、越沒錢花的不安感。」至於已經逼近退休時間的六十世代,現在則該多找能讓自己有固定收益的商品,且風險越小越好,「即期年金就完全符合即將退休族群的選擇。」台灣人壽炳為通訊處資深區經理林玟政說。

不論哪個世代,都有適合自己的退休年金商品,最重要的不是選哪個商品,你應該意識到退休金準備問題及早開始規畫。

要有多少年金險才足夠?

步驟一:退休費用預估

每月支出

食宿開銷 2萬元╱月 醫療儲備金 5000元╱月自我進修 5000元╱月 自由運用 5000元╱月日常娛樂 5000元╱月 其他支出 5000元╱月合計(月):45000元

X 12個月

合計(年):540000元

年度支出

長程旅遊 10萬元╱年 短程旅遊 5萬元╱年

其他費用

合計(年)15萬元

→退休後,我每一年的總支出是 69萬元步驟二:退休後的可用資金預估

每月收入

勞保 17000元

勞退 8000元

房屋租金

基金月配息 5000元

兒女供養

其他收入

合計(月):30000元

X 12個月

合計(年):360000元

每年收入

股票股息收入 24000元

存款總額 12萬元

其他收入

合計(年):14萬4000元→退休後,我每一年的總收入是 50萬4000 元步驟三:依預定退休時間,

選擇適當的年金險類型

30歲→距離退休25年以上,適合變額年金險

55歲退休 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 年繳7.5萬元(每年約領回12.4萬元) 年繳4.3萬元(每年約領回12.1萬元)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11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年繳6.5萬元(每年約領回18.5萬元)註:以變額年金險、繳費20年計算,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40歲→距離退休15?25年,適合變額年金險

55歲退休 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 年繳13萬元(每年約領回12萬元) 年繳7.6萬元

(每年約領回12萬元)

缺口15萬至20萬元 年繳19.5萬元(每年約領回18萬元) 年繳11.3萬元

(每年約領回18萬元)

註:以變額年金險、繳費15年計算,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50歲→距離退休5?15年,適合利變年金險

55歲退休 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 年繳21萬元(每年約領回12萬元) 年繳18萬元(每年約領回12.2萬元)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32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年繳27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註:以利率變動年金險、繳費10年計算,平均宣告利率為2%→隔年就退休,適合即期年金險55歲退休(目前約54歲) 65歲退休(目前約64歲)缺口10萬至15萬元 一次繳清438萬元(每年約領回15萬元) 一次繳清373萬元

(每年約領回15萬元)

缺口15萬至20萬元 一次繳清584萬元(每年約領回20萬元) 一次繳清497萬元

(每年約領回20萬元)

註:以即期年金險試算

結論:我該補的退休金缺口(年)69萬 – 50萬4000 = 18萬60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9

萬能的未來超商就該長這樣!

 
2014-08-04  TCW

 

「社區便利商店的樣貌」,是由三浦展主持的CULTURESTUDIES研究所繪製的未來便利商店,要有SPA室、共享廚房……等。

更少打擾:像一個人在家般自在

我們都知道,獨居者對便利商店的倚賴度極高。但,提供一人用餐區與一人份餐點還不夠,三浦展心目中的未來「社區便利商店」,將不會設在車站前或是鬧區,而是讓銀髮族不費力就能抵達的住宅區。

就像圖中所描繪,這裡會有一個像小公園般的「社區客廳」,擺幾張桌椅,讓居民享用店內食物,或與他人分享自己做的美食。附設小吃店,不是下班後排解壓力的吵鬧居酒屋、不是菜色豐富的家庭式餐廳,而是能讓獨居族宛如在自家廚房般,享受簡單的家常味。

更多服務:專人做家事與照護

未來便利商店會有更多人際交流服務,例如幫獨居族換燈泡、簡單打掃、搬重物、搬家具,同時附設美容、理髮、按摩SPA的場所,有藥劑師駐點配藥,或是有一個配備與大醫院連線的遠距醫療房間。甚至,可以附設托兒所,尤其是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社會,單親父母更是需要社區體系的支持。

三浦展更認為,這些超商店舖如有二樓,還可以當作合租屋或合租辦公室,用便宜房租讓年輕人租用,條件是必須每天做一小時社區服務,幫銀髮獨居族購物提重物或協助生活瑣事,此空間也可當作銀髮族的工作室,再創事業第二春。

屆時,萬能的超商,將會有一番新定義!

這樣的便利商店可以由大企業或在地居民經營。三浦展分析,在人口減少的高齡化社會中,只賣東西的利潤太微薄,這是大企業擴大投入服務業的機會。但另一方面,由於服務項目較為瑣碎,在地創新企業想投入,也很有利基。

【延伸閱讀】社區便利商店的樣貌

1.販賣品項齊全的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是所有服務的窗口2.宅配商品的電動環保車3.由本地居民負責料理與營運的餐廳4.按摩室5.父母工作時能幫忙照顧孩子的托兒所6.協助銀髮族購物的自行車7.開放讓小孩和寵物玩的庭院,也可當作市民農園8.除了餐廳的餐點之外,也可以買便當在這裡吃

資料提供:天下文化《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24

進步觀念1.全球民主國家只剩台灣20歲才能投票 追上主流 18歲就該有投票權

2014-12-01  TCW
 

人權 國際接軌

《憲法》規定,不妨害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的基本人權,均受保障;然而台灣依舊存在許多不符合國際趨勢、甚至侵害人權的法令與制度,亟需改進。

撰文‧郭淑媛

九合一地方選舉即將投票,各候選人競相開出政策支票,但有一群人的權益卻被漠視,他們是青╱少年,承擔國家的未來,卻無法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十八歲就享有投票權,表達自己的心聲。

在台灣,年滿十六歲就可合法工作並繳稅;年滿十八歲就須負完全的刑事責任、服兵役,甚至可以考公務員與司法官考試,卻未被視為「公民」,要到二十歲才有投票權,這是嚴重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尤其是包括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核四存廢等重大政策的變動,都直接影響青少年的未來,他們卻因沒有投票權,而無權置喙。而在高齡化社會,政黨為討好選民,往往競相提出包括年金、津貼等買票式的政策,導致債留子孫,這是世代不正義。

台灣,真的落伍了!

日本眾議院於二○一四年五月九日通過《國民投票法》修正案,投票年齡將於四年後,從年滿二十歲下調至「年滿十八歲」。這項決議,讓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只剩台灣,仍卡在二十歲投票權門檻。

就國際潮流而言,全世界高達九成多的國家,都是十八歲就有投票權。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統計,全世界二三五個國家或地區中,有二一六個投票年齡低於二十歲,其中奧地利等六國十六歲,印尼、北韓等四國十七歲,歐洲、美國以及泰國、菲律賓等開發中國家,共約二○五國都是十八歲,韓國為十九歲。

目前只剩台灣、日本、巴林、喀麥隆、諾魯都是二十歲才能投票;四年後,日本也將退出這個落後行列。

就世代正義而言,台灣人口老化情況嚴重,三十年前,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僅四.八五%,未滿二十歲人口占比高達四○.三%;如今未滿二十歲人口占比減半,僅有二○.五五%,老年人口占比卻增加近三倍,已達一一.九%,政策傾斜問題,不容漠視。

自○五年開始推動十八歲有投票權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祕書長葉大華表示,世界上多數國家從一九六○年代起,陸續將投票年齡下修至十八歲;甚至在人口老化之後,相繼推動降低投票年齡至十六歲,以維持不同世代發聲的平衡。台灣一旦下修投票年齡至十八歲,馬上多出六十四萬張選票,政治人物就須正視青少年權益。

由於《憲法》一三○條明文規定「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過去修憲曾有下修投票年齡到十八歲的提案,但皆不了了之。不分黨派立委也先後在立法院提案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相關法案,中選會與內政部皆堅持必須修憲。

不過,我國修憲門檻非常高,修憲案須經四分之一立委提議,經四分之三立委出席、且出席立委四分之三投票通過後,再經公民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須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行。若占國會多數的執政黨沒有支持決心,過關不易。

由台少盟、人本等七十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十八歲公民權推動聯盟」,一四年五月宣布展開「挑戰憲法一三○」行動,要求立法院啟動修憲,並修改《公民投票法》,下修不涉國家主權議題的公投門檻。還在選前發起「全國青少年投票日」,進行大規模青少年模擬投票,以讓青少年表達心聲。

太陽花學運展現青年學子的思辨與行動能力,還給青少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維持世代正義,已刻不容緩。總統馬英九在任職六周年記者會既然宣示「傾聽青年心聲,實現世代正義」,就從下修投票權門檻做起,以建立符合世代正義的民主社會。

人口比例失衡 左右政策走向──台灣30年前後人口比率

1984年 2014年

未滿20歲人口比率(%) 40.3 20.55 20~65歲人口比率(%) 54.85 67.55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4.85 11.9

資料來源:內政部

行動方案

一、將《憲法》一三○條「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修為「年滿十八歲者」,立法院通過後再交付公民投票複決。二、 修改《公民投票法》下修不涉國家主權議題的公投門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87

世界首富告訴你:人醜就該多讀書!一目千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4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31 16:47 編輯

世界首富告訴你:人醜就該多讀書!一目千行!
轉自:互聯網思想

3月29日消息,今早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主持了一場早餐會,對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Bill Gates及特斯拉汽車首席執行官Elon Musk,此次對話主題是: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三位IT大佬都不約而同,不經意間透露了成功的秘決,都到了讀書:這活生生的世界首富告訴你:人醜就該多讀書!而且是“一目千行”!

Bill Gates:沒有,我覺得他花了一些錢來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這是非常好的,有一本書叫《超智能》

Elon Musk:人們總是有自我的局限,這個局限是你有多大的意願和能力去學習,讀書就是很好的教育,是沖破這個局限的很好的方法。我覺得讀書要比談話更好,有時間跟人家閑聊的話還不如讀讀書,尤其是讀書我現在的速度基本上是一目千行,再發展下去可以一目萬行了,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很愛讀書,但是在大學的時候我基本上都不讀教科書,我讀的都是其它方面的書。

李彥宏:對於社會來說有最大的影響,在未來很多公司像百度和微軟都會就人工智能做最大的投資。最近我讀了一個書,有關於很多詳細的創新的過程。

李彥宏對話蓋茨:並不反對人工智能進步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早餐會中表示,“我二三十歲在微軟的時候,就想確保以後CEO不會有超過45歲。”

事實上,蓋茨現在花更多時間在基金會上,自從其卸任微軟CEO的職位,其繼任者一直被外界擔心,無論是此前的鮑爾默還是現在的納德拉。

對於現在的成就,有很多年輕人想學習,李彥宏特意問到如何能夠成為卓越的創業者,蓋茨表示,“其實沒有哪一個衡量指標去定義到底是一個人卓越的,我希望這孩子能超越這一代人的想法。”

蓋茨表示自己當時做微軟的想法特別簡單,將計算機從一種非常核心的、非常昂貴的平臺,轉到現代的、輕便型的。

蓋茨還規勸年輕人要多讀書,“人總是有局限,讀書就是突破這個局限最好的方法。”

人工智能也是李彥宏和百度投入重金的項目,於此同時,李彥宏也將問題拋給蓋茨,他認為發展人工智能不能操之過急,“我們應該特別謹慎,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發展人工智能。我們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要進入未知的領域。”

另外蓋茨也對此前報道稱其反對人工智能進行反駁,“我並不是說是反對人工智能的進步。”他強調,應該推動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因為它也許是好的,也許是不好的,也許會帶來災難。

最後,李彥宏問到蓋茨關於基金會未來的計劃,蓋茨表示現在更多是服務非洲窮困的國家,未來期待能和中國建立更多的關系,“因為中國可以通過農業、文化幫助非洲。”

對話馬斯克:無人駕駛五年後或大規模生產



特斯拉CEO、首席技術架構師Elon Musk表示,“最開始做特斯拉時就已經預見到會失敗,但是只要有10%的可能性我就會去做,”

談創業

當李彥宏問馬斯克關於創業的規劃問題,以及曾經多少的問題,馬斯克表示,在創業初期曾羅列清單,幾乎都是失敗的風險,但是他認為“成功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的。”

外界對於馬斯克做汽車一直不看好,有人甚至認為一般汽車公司都是傻子,做電動汽車的公司是傻子中的傻子。馬斯克表示自己並不為所動,“但是我們依然沒有停止,依然嘗試了很多次。有一些重大的計劃、偉大的計劃,但是盡管是在步步做計劃,我們並不在上面附加期望。”

談理想

在問到馬斯克關於最初的理想時,馬斯克回憶到,“大概10歲的時候我也開始寫軟件了,大部分也非常成功,我也愛打遊戲,我也愛寫軟件,也賣軟件,通過賣軟件的錢買更好的計算機,就想我也要做相關的公司,使得我不從其他人那里買計算機。但是並沒有想通過這個本事建立偉大的公司。並不是想作企業家、想做有錢人,而是始終在考慮做什麽有用的事情。這個有用的事情才能使得大家一路跟你一起做,才能做得更好。如果真正創造了有用的東西,錢自然會來了。”

馬斯克確實在矽谷也是創業路上的追求者,他先後成為了PayPal的聯合創始人,2002年這家公司被eBay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之後他參與創辦了SolarCity, 特斯拉和Space X。

談無人駕駛

近日,有關無人駕駛的話題非常熱,之前百度也傳言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進行研究,李彥宏借機問馬斯克關於無人駕駛未來的前景。

馬斯克認為,無人駕駛是一個很大的工業基礎,對於汽車工業來說這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他強調現在公路上就有20億輛車,汽車工業的產能是每年一億輛,所以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轉型。

馬斯克預計,可能五年之後就可以有無人駕駛車的大規模生產,同時,他表示還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另外,他預計技術角度看無人駕駛的只需要2-3年就可以成型,“從技術角度來說。但是有了技術的話還是要有監管來保證無人駕駛車能夠安全,可能先進行無人駕駛的模式。要比較一下這種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之間的區別,進行一些比照。是不是無人駕駛會比有人駕駛更安全,可能二到三年之後這個技術就可以成型。

以下為對話實錄(現場同傳翻譯內容記錄):

李彥宏:大家上午好!我是李彥宏,是百度的CEO。首先介紹參加今天早餐會的兩位貴賓:第一位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聯席主席,同時也是微軟之前的CEO和總裁;旁邊一位是特斯拉汽車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技術架構師Elon Musk。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二位!

我兩個禮拜之前在百度貼吧上貼了一條信息,在百度貼吧收集了500多條問題,我代表貼主們請問兩位,首先問Bill Gates先生一個問題,有一個人是這樣說的“我是一個年輕人,希望超越你成為世界上最為富有的人,我需要有什麽樣具體的資質?您給我什麽樣的建議?”

Bill Gates:其實沒有哪一個指標衡量到底什麽樣的一個人是卓越的,這個孩子能夠超越代際人的想法,我當時的想法是計算機從一種非常核心的、非常昂貴的轉到現在這麽普及,還有芯片的發展,我覺得總有一天計算不需要這麽大的存儲空間,當時我是超越了這一代人的想法,我可以想象有這樣的平臺會使得某一個個體所使用的計算機會帶來不同。在我最開始的那個時代沒有這樣的軟件一下就賣一百多萬。比如說代碼,為這些網站所編寫的代碼,如果大家問我一個問題,四十年之前我是如何預測的,我當時並沒有具體說現在網站的編碼是什麽樣的,但是我當時已經遇見到將會更加容易、更加便捷。軟件可以使得能源進一步潔簡,同時使二氧化碳減排下降,技術可以實現這些環保方面的考慮。所以總是有創新的空間,今天創新的空間在擴大,創新的速度在提高。當時我並沒有想我要超越IBM,我當時沒有這個年輕人這樣的野心,但是我總在設想著一些超越了那一代人的未來的好的技術和好的想法。當時隨著這個公司的發展我曾經想過說也許微軟有一天比現在的規模發展一倍,其實我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我並沒有想象到說微軟會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當時是有五千人,但是現在又有這麽多的人,如果說現在一個公司有十個人的話,即使是放在當年的那個我的身上也不會想說我這個公司有太多的人。

李彥宏:你是不是說並不需要如此有雄心才能獲得成功?

Bill Gates: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只要腳踏實地去做一切都會慢慢就位,很多的成功是經驗的,但是並不是那麽超越預期,我們也知道會有風險,但是我相信會達到那樣的目標。

李彥宏:還有什麽其它的特質呢?你覺得如果一個潛在的成功者成功的企業需要有什麽樣的其它的特質呢?

Bill Gates成功的人是非常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曾經參與過這樣一個討論,當時有七十多個人,他們講到計算機的圖文界面,當時的圖文界面真的是太慢了,寫軟件也非常差,當時是Win1.1版本,當時專家們說這太慢了,這樣的計算機實在太傻了。我說沒關系,你看到的只是Win1.1,之後它的發展會很好的。其中有一個人說“Bill好像說的部隊,但是Bill Gates先生似乎比我們每一個人工作的都努力,他這麽努力,即使他現在是錯的,總有一天他也會把錯的糾正對的。”有時當我們非常努力的時候甚至會改變這一路走來的方向。記得那時候也沒有什麽星期天,也沒有什麽假期,我就把曾經有錯誤的非常快速的失掉了,從錯調整到正,並且在正方向的速度上發展的更快。最開始我們是想做一個單一產品的公司,並且銷售做本土的,但是發展過來我們越來越多的想到是要把這個作為一種多產品的公司,並且能夠在全球進行推廣,惠及全球的人民,現在我們看到JAVA語言已經成為最基本的語言之一了。所以這是一個今天的微軟曾經起源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當時我沒想到的是更加具有普惠意義的軟件,而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專業適用於小眾的軟件。這就是從最開始的幾個字節的概念發展到重量級別的公司。

其它的公司也有在做這樣的努力,但是當講到什麽是高質量的軟件的時候我們付出了專註的努力。

李彥宏:另外一個貼吧上的問題是問的Elon Musk先生。您是怎麽有這樣的能力做到這麽多偉大的事情的?您是一步一步做的還是說最開始就有一個非常大的目標,然後沿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你怎麽一輩子做了這麽多偉大的事情,你是怎麽成長的?

Elon Musk:我不怕失敗,預期到失敗,我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只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吧,特斯拉的很多工作都是這樣,做過的很多努力其實最初都是蠻辛酸的。最高的風險回報率是多高,當時列的這個清單最底下的都是失敗的風險,完全都是失敗的墳墓,也就是成功是建立在這些失敗的墳墓基礎上的。最初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預期,2008年的時候我們還想過特斯拉的太陽能技術,有很多的設想,提出了很多問題,最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像我們的SolarCity以及太陽能驅動車輛方面的考慮,有眾多的假設,在最開始推動特斯拉電動汽車發展的時候也曾經經歷過非常多的困難,當時有很多的人講說一般汽車公司都是傻子,做電動汽車的公司是傻子中的傻子,我們並沒有放棄,依然進行很多嘗試。有一些偉大的計劃,盡管在做計劃,但我們並不在上面附加期望。

李彥宏:問題在於這麽多的事情如何同時同步管理?

Elon Musk:從生活上來說著當然不是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必須這麽做。我在運營特斯拉,但是像SolarCity我並沒有親歷親為很多事情,可能一個月會去處理一下,但是特斯拉這邊的事情基本上是每一天,我說的是每一天,周末也在做。

李彥宏:知道你是CEO,同時也是產品的CTO,你是不是非常重視細節的人呢?

Elon Musk:我們團隊的人都很聰明、很有才,只要我在大家覺得是比較舒服的,所以也沒有太多的去關註細節。但是我會參與大家的工作,參與團隊的工作。我覺得同時去運作兩個公司對於我個人來說很有挑戰。但是我需要對兩個公司負責,所以我必須全情投入。

李彥宏:好的。提交了500多個問題,我在看一個一個問題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是給Bill的問題大多數是有關微軟的,你花在基金會上的時間比在微軟的時間更長,你是否真的認為在對人類的貢獻方面要更大?通過你的基金會做出的貢獻是比你在微軟工作對人類的貢獻更大,比如說一百年以後你是希望人們把你界定為微軟的創始人還是一個慈善者?

Bill Gates:實際上大家能記住我就已經很高興了。經濟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私營公司,一定要記住二十、三十年之後大多數的這些增長都是來自於私營公司,數字的革命是在早期開始的,像百度、谷歌、雅虎、微軟這樣的公司它們是做了最大的貢獻,他們所建立的工具在不同的領域比如說再教育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可以讓人們學習的內容和目標以及他們的理想相聯系起來,這是很好的開始,每個人都有機會建立一個公司,而且做出巨大的貢獻,我看到的就是我能做的最獨特的事情就是在50多歲的時候建立一個基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基金會上面,其它的人可以繼續經營微軟,我二三十歲在微軟的時候要確保以後CEO不會有人是超過45歲,因為沒有人在45歲以後還能繼續做這些事情,50多歲的時候我就告訴我自己也不應該繼續再做這個工作,基金會的工作實際上跟我的太太梅琳達一起來做的,每天我會說瘧疾方面誰來負責,我發現是一個真空,在那些窮國我們會看到由於營養不良和疾病所帶來的不好的情況,所以有一些機會發現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技能進行組織,推動人們也就是利用他們在軟件革命方面的一些能力和技能,選一些科學家花十到二十年的時間進行突破攻堅,我覺得我可以這樣做,在我現在這個階段就是我可以做出的最大的貢獻,通過我的基金會來做這個貢獻。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不會因為做這個而有什麽滿足感,我覺得中國現在記得更多的是微軟,就是因為基金會在中國沒有太多的工作,我們都是在窮國的工作。當然我們希望建立更多的關系,因為中國這邊有很多的想法可以幫助非洲,通過農業或者是手機。

李彥宏:所以你就應該多來中國。

Bill Gates:對的,我是應該多來中國。

李彥宏:昨天有關人工智能進行了簡短的辯論,在這里簡短談一下這個問題,Elon,最近人工智能推動的進步帶來了很多爭論,在你的訪談當中你也說到了人工智能的負面,比如說火星或者是其它方面的人工智能是有負面因素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Elon Musk:實際上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一個比喻,我並不認為我就是火星人,數據智能的風險並不是說超人類,並不會說就是超出人類的想象,我覺得更合適的比喻,比如說軍火,釋放能量是很容易的過程,控制住是很難的,關鍵的重點對於我們來說就是離子的安全性,我們應該推動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也許是好的、也許是不好的,也許會帶來災難,還有可能帶來核的崩潰,所以安全是需要被重視的,我並不說是反對人工智能的進步,我認為我們應該特別小心,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發展人工智能。我們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要進入到我們未知的領域。

李彥宏:Bill,你跟Elon有沒有不同的觀點呢?

Bill Gates:沒有,我覺得他花了一些錢來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這是非常好的,有一本書叫《超智能》,Elon Musk剛才說的是我們選一些數學模式,人的演變是通過一個很短的計算機,它的存儲量很少,我們當時也是用一些鼠標,開始構造的時候也不知道這個機器人如何走。這個數據如果開始出現並轉變為知識的時候,這是我們在軟件方面沒有實現的。這不光是人類的層面,是超人類的層面,這是這個數學模式所希望達到的,希望通過矽來實現,把知識植入進去,包括數學模式模型,包括因特網,可以把書和知識融入進去,通過這樣的基礎把人工智能建造起來。當人們說這不是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會想他們怎麽會覺得這個挑戰不夠大呢?

李彥宏:對於社會來說有巨大的影響,在未來的很多公司百度和微軟都會就人工智能做非常大的投資,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有關詳細的創新的未知的過程,創新實際上是一個集體智慧,很多有才的人集思廣益出的,同時我也得到了知識,美國政府特別是軍事方面在技術進步方面做出很多的貢獻,比如說阿波羅項目,當時也是對於微芯片的需求大幅增長,也使得矽谷像英特爾等其它公司的出現。另外因特網也是源於美國的一個網絡項目,最近CPPCC也就是中國的一個組織做出了一個公告,宣布我們中國最大的基礎設施包括一些企業家和大學可以進入這個平臺做研究,你們兩個就這個項目有什麽建議呢?

Bill Gates:中國現在希望做更多的投入進入基礎科學,包括醫學等等,習近平主席談到了創新的重要性,中國可以做出很多貢獻。但是跟政府之間的創新關系一定要講清楚,比如日本當時他們選擇具體的方法和目標,比如包括一個代際項目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做。80年代的時候當時說日本人比我們做的更好,比如說電視等其它方面做的都比我們好,當時對美國來說我們非常的前輩,當時這些大學分散於各地,沒有一個規劃,但是80年代的時候我們很多工作包括PC和因特網的進步都是由這些不同的公司來推動的,或者是由大學來資助的項目做的,政府可以在海軍等方面來推動技術的進步,比如說曼哈頓計劃它是行之有效的,當時做了一些計算機的項目和工程,做了很多的方法,包括推動數據和機器人方面的一些挑戰,所以我並不推薦大家來學習日本的方式。看一下美國的方式反而是最好的。

李彥宏:Elon。

Elon Musk:我同意Bill所說的,建立一個環境很重要,以此推動創新的發展。就像達爾文演化論這種方式,在高級別的政府層級決定哪個技術來發展實際上並不一定成功,可能政府選擇的技術不一定是真正好的技術,但是高層級的對於創新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如果失敗的話它的懲罰率是很低的,你不希望說它不成功或者失敗了就要懲罰它,很多的創始人雖然變得很成功,但之前經歷了很多失敗,他們能夠很快重整旗鼓加入到其它的公司,這是一種很好的技術知識的再生。所以這是很關鍵的一點。如果你想支持創新和新技術的發展的話,但是並沒有確定的路線,沒有真正的所謂的活力,沒有一個必定成功的必然之路。

李彥宏:你在我和Elon管理公司之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了,也許你更知道上一代人的事跡,你還有一些什麽聯系人脈,你從當中獲得了什麽樣的知識,你和Elon是不是有這樣的機會?

Bill Gates:在我創立微軟的時候IBM當時是行業的老大,1981年微軟為IBM提供了相關的芯片,我們從當時的老大身上學到了很多,從英特爾那里學到了很多,其實他的脾氣不太好。這種合作夥伴的關系其實挺有挑戰性的,沒有看起來那麽好,看上去很美,其實有非常多的發脾氣的事情。還有喬布斯先生真的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他在工程級別的產品上做的非常好,他本身並不是學工程學,他非常擅長選人做他想要的產品,不管是軟件還是芯片他選的過程中都會使產品越來越美,他組建團隊、組建產品,把所有這些碎片拼湊在一起的技能太高了。從…學到很多,他不是瘋狂的計算機的人士,但是他對於商業的理念和洞察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都要更加深刻。還有一些日本的消費者,1980年代日本的消費群體非常強調質量,微軟40%的銷售是在日本實現的,這種銷售比例持續了五年,日本的消費者也改變了我們做事情的方式,所以對我們來說是革命性的推動。

李彥宏:在技術領域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啟迪者,比如說巴菲特先生在投資方面,還有莫爾斯先生,你跟他是不是也有聯系?

Bill Gates:在慈善領域了,當時已經在做慈善了,做慈善的過程中見到了如此之多的企業家,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我剛開始做微軟的時候,人家說你是企業家、是創業者,我說什麽是創業者,我是一個做軟件的。什麽叫創業者?要做創業者是不是得開個理發店嘗試一下下海是什麽感覺,12歲的時候已經在寫軟件了,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寫軟件。我發現一旦寫軟件我就是成功的,從11歲到17歲只要寫軟件就會成功,既然這麽擅長寫軟件就建立一個寫軟件的公司吧。後來人家說你得雇人,還得解雇人,人家還跟我講你得做預算、賣東西、做帳,慢慢這些東西一點一點學起來的。最開始寫軟件是給自己的,想讓這個軟件更有力量,後來才開始寫合同,最開始只是寫軟件的。其實一切只是源於對於軟件的夢想,我最開始是沒有所謂監理公司的夢想。

李彥宏:從13歲到現在過去幾十年了,回顧這些年,和其它成功的企業家比較的過程中,再看一下現在的年輕人,覺得有什麽區別嗎?每一代企業家身上是不是有什麽不同?不同的代際的企業家身體上面反而有些類似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有沒有發現一些改進、演變、變化,會不會下一代的創業者更強大?會看到這種更好的趨勢嗎?

Bill Gates:像馬斯克先生,Facebook的創始人真的很不錯,我經常有後浪推前浪的感覺,尤其是他們的東西怎麽做,什麽樣的東西是奏效的,我們那個年代就是白紙一樣,我現在去的會基本都是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多二十、三十多歲的人有越來越多不同的趨勢,像馬斯克先生,只要參會見到他他基本都是最年輕的,但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新人向老人學,很多都是老人向新人學,比如說喬布斯先生,他有他瘋狂的地方,我有我瘋狂的地方,不是積極意義上的瘋狂。

李彥宏:是瘋狂的比較膚淺嗎?

Bill Gates:我並不是這個意思,人是有多樣化的性格,像騰訊的總裁和馬雲先生都是偉大的企業家,我並沒有對他們有深入的了解,他們都是在做最好的自己。

李彥宏:我個人對於人的性格上的東西並不如對軟件或工程上的東西那麽熟悉或專長,我更喜歡聽工程的會議,比如說你這個軟件現在不做的話就遲了,這個地方不再改進就遲了,這似乎是我更擅長的地方。的確會有一些外部的、內部的各種各樣的因素使得我們這一代企業者不斷地自信,並且改變自己的策略。我也聽到一些微辭,比如說微軟需要哪些地方調整,我也看到一路走來很多其它和我們一起成長的公司,他們有很好的技術和很好的人,但是並沒有使得他們免受於市場浪潮的沖擊,依然在各種各樣的市場浪潮中完全失去了生命,有一些公司他們真的沒有辦法應對市場的挑戰,並不是說它就是不好的。

李彥宏:企業家之間有非常多的類似的地方,之前也讀到過Musk先生的一些故事,當時上大學專門去學自己沒註冊的課程,一工作就工作十個小時,醒了之後再工作,你覺得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精神是需要的嗎?

Bill Gates:Steve和我不同,我不像他那麽愛財產,反正我沒有從微軟拿太多的資產走。人們也問說喬布斯先生活著的話會不會不要那麽多的東西呢,是不是會更加溫柔一點,可能人們對於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對周圍的人沒有那麽嚴厲,我只是對自己比較嚴厲。去學校的時候人們說我是數學天才,去哈佛的時候80多個人他們都是數學很好的,其中有79個都不是真正的數學好,盡管他們並不是像聲稱的數學那麽好,但依然成為了紐約著名的律師等等。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和其它的八十個人有不同,但這依然是可以一個有興趣的事情。

李彥宏:Elon Musk先生你覺得呢,你和Bill Gates先生之間有不同嗎?

Elon Musk:優秀的人都是一樣的。我們彼此之間有非常多的平行點,大概十歲的時候我也開始寫軟件了,大部分也非常成功,我也愛打遊戲,我也寫軟件把軟件賣出去,通過賣軟件的錢再買更好的計算機,我就想有一天我也要做相關的工作,使得我不用從他人那里買計算機。但是並沒有沒有期望說通過這個公司就能建設偉大的公司,並不是說想做企業家、想做有錢人,而是想說做什麽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事情才能使得大家跟著你一路去做,做的越來越好,如果你真的能夠創造有用的東西錢自然會來了,這是恰當的經濟運行的方式,總是有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你覺得這個東西你喜歡其它的人也會喜歡的話,既然是這麽偉大的東西,自然而然的就會奉獻自己的時間、生命、精力。

李彥宏: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就是你比Bill Gates先生年輕,可不想走他的老路,你跟他之間有什麽不同呢?

Elon Musk:人和人的生命曲線都是很不同的,每個人的成長路徑都是不同的,在座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的方向可能會有些不同,開始是做軟件,突然有一天看到了太陽能光板的利用還不是像我想象的那麽充分,電動汽車還沒有得到極大的推動,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我就用我的專長和已經有的資本推動這個事情的發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還得學學如何做硬件才能把這個工作做好,之前我沒有見過CNC的機器或碳纖維的板,並不是學這個出身的,但是讀讀書然後跟這個方面的專家學一學可以學的很快,人們總是有自我的局限,這個局限是你有多大的意願和能力去學習,讀書就是很好的教育,是沖破這個局限的很好的方法。我覺得讀書要比談話更好,有時間跟人家閑聊的話還不如讀讀書,尤其是讀書我現在的速度基本上是一目千行,再發展下去可以一目萬行了,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很愛讀書,但是在大學的時候我基本上都不讀教科書,我讀的都是其它方面的書。

李彥宏:因為是在博鰲論壇,這並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會議,在博鰲論壇上有眾多官員的參與、政府部門的參與,昨天二位也聽到了習主席開幕式的講話,大概一個星期之前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去世了,他是我們非常尊敬的政治家,習主席講到了李光耀先生所做的工作為亞洲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帶來了極大的貢獻,在中國從鄧小平先生到習近平先生再到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我覺得這些偉大的政治家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的點,就是他們非常強調技術,以技術立國,科技的創新,國家層次鼓勵創新精神。這和美國不同,美國基本是一個律師統治的國家,太多律師了,大家覺得以法律治國(律師治國)和科技治國的區別在哪里?

Elon Musk:我是做技術的人,我更加傾向於技術立國,我同意美國的律師太多,我覺得我們有更多的工程師,我們的律師實際上太多了,所以我是支持技術官僚或技術立國的方式,我希望有更多的議員是更了解科技的。

李彥宏:Bill,你也見過很多中國的官員,而且是不同代的中國領導人,你可能有更多的想要跟我們分享。

Bill Gates:我覺得我是比較幸運的,我跟李光耀一起共進晚餐過幾次,他會把西方制度的一些想法,哪一些部分可能是比較適用、比較好,可能哪些部分他是不同意的,因為在西方系統當中,在這些富國都是按照西方的模式來運行下去的,但是他會進行一些改變,這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在新加坡這個花園城市國家你可以做一些比如說高薪,但是到了其它地方規模一放大就不行了,但是它做的非常好,民主、專長,在這兩個之間達到了平衡,在其它地方沒有實現,比如說當權人士不行的話就要把他踢出去,如何獲得新的人?還有市場因素,如何獲得市場的優勢,現在看來,我們現在有很複雜的問題,比如說在美國有一些醫療系統有很大的問題,造價高昂,我們現在還沒有就這個系統不同的動態進行探討,為什麽跟其它國家的情況不一樣,政府面臨非常複雜的問題,中國政府不一樣的事就是有很多的科學家和學理工科的是當政府官員,如果很多技術在有一些進行實驗,成功以後擴大規模來做。中國政府官員更像是學習政策的人,而不是像英國的議會一樣互相吵架,一定要政變誰對誰錯,而是進行一些實驗。如果在國會里說先試一下你的想法,這可不是我們美國在選舉當中進行的對話,這是正在進行的一個工作。有些人認為美國的一些形式其它國家可以直接模仿,比如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進行模仿,現在有120多個國家都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自定區方面。

李彥宏:各有不同,我們的政府在執行能力方面是非常強的,特別是有關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方面我們有大量的工程,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處於世界第一了。當你有一個很強勢的政府,你是不是會擔心創新,也許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東西太嚴厲嚴苛會影響到創新的發展?

Bill Gates:我覺得中國的創新以高速的速度發展,政府可能就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中也獲得很多的益處,在媒體方面中國開始進行改變,在媒體企業方面或者行業方面這種發展可能稍微有一點滯後,如何將能源更加有效,政府政策做出很大舉措,有一個公司是利用核能源的,而中國是在推動核代際技術突破的重要合作夥伴,在60年代的時候中國希望前進,當時的情況沒有辦法讓你們更好的實現。美國對現狀比較滿意,如果想建樓需要得到審批的話,可能會被不批評,有一些負面作用,但是有很大的好處。核技術方面的突破很有可能是從中國出現,中國特別傾向於做這種大項目,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美國也是這樣,七十年代日本開始這樣的方式,韓國緊隨其後,這種大的工程方面的偏向對世界是好事。

李彥宏:Elon非常有未來主義,五十年之後你認為像博鰲這樣的會議或者論壇將會如何開展呢?你認為我們還需要跑過來面對面的開會嗎?還是說以後有更好的方式?

Elon Musk:我覺得到時候機場肯定會更近,五十年之後交通會有更大的發展。在民航方面的發展是一種漸進式的進步,在交通方面是一步一步的,包括機場的治理,所以希望看到超音速的技術有很大的發展,在交通方面提高它的標準,而且不需要大的高速公路,而是一個非常安靜的高速公路,不會影響到附近的人們。開會,或許是為了感情方面的聯系讓人們更靠近彼此,到時候有一種傳感器,感覺你虛擬的在那里,聽起來不像是人類的活動。

李彥宏:說到交通,無人駕駛車你覺得需要多長的時間讓這種無人駕駛的車成為主流,包括在美國、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

Elon Musk:這是一個很大的工業基礎,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公路上有二十億輛車,汽車工業的產能每年一億輛,所以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轉型,因為汽車工業的基礎太大了,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雖然現在的技術發展非常之快。第一個,無人駕駛車大規模的產量出現的話,如果技術成型可能五年之後就有無人駕駛車的生產,但是成為主流需要有了法規的支持。

李彥宏:我是指從技術角度說。

Elon Musk:對,有了技術還得有監管保證無人駕駛車的安全,先進行無人駕駛的模式,要比較一下這種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之間的區別,進行一些比照,是不是無人駕駛比有人駕駛更安全,二到三年之後這個技術是不是就能成型,從監管批準來說至少需要更多時間。

Bill Gates:像微軟這樣公司將會在世界最先進的城市做這些事業,但是在設計一些無人駕駛的飛機、無人飛行器,避免客戶必須要到你的實體店來,世界上應該先有一些城市,先進行一些試點項目,比如說花幾千萬個小時、幾億個小時看一下哪些軟件或者是哪些技術,做一些先鋒性的項目,當然有一些負面和不好的效應,但是中國也會有一些規則,我希望幾年以後有一些國家和轄區開始推動這樣的項目直接進行試點,就可以解決現存的問題。

李彥宏:除了政府是否還有其它的因素或者人群需要做好準備來推動無人駕駛機,我們需要做什麽樣的準備?

Bill Gates:在設立人造城的時候就能獲得。

李彥宏: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從無到有造一個新城,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超大型的城,如何來做呢?

Bill Gates:像Uber允許進入到中國,實際上就是更好的利用人力資源提供出租車服務或者是打車服務,用Uber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利用這種理念和機制,資源可以用於不同的方式,這個效率是很高的。我們後來就有了數字化的模式,然後加以推動,還有一些相應的職能功能摩擦更小了,包括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使用更加有效。

李彥宏:Elon,你覺得Uber是一個對手還是合作夥伴?萬一以後沒有人來開車怎麽辦?

Elon Musk:我們也不會認為是對手,我們其實就是一個制造商,誰買都沒有關系,誰開都沒有關系,以後會更加屬於獨立型的、無人駕駛型的。說到工業基礎的轉型不會是一日之間發生的,是慢慢發生的過程,因為不可能在現有的每年一億輛車的產能基礎上突然一下子改變,不然的話很多人將會失業,而且也不可能說很多人突然要開新的車。當然很多事情將會逐漸地變成減少對人的依賴,對於我們的環境也會更好。

李彥宏:一個小時確實時間不夠,但是我們談了很多,說到了歷史、未來,很多情況下歷史可以告訴我們未來是什麽樣子的,我們當然很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可以以歷史為鑒,做出貢獻,為下一代人做貢獻,這樣他們就可以從我們這里獲得益處,為此我特別感謝二位來到我們今天的參會。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36

明星閣揆張善政 「不想再從政」的原因… 109天體悟》「整個體制認為你是大官 就該犧牲」

2016-05-23  TWM

企業界出身的行政院長張善政,總辭時,贏得全國政治人物好感度非民進黨籍排名第一, 他卻表示「沒有意願再從政」,張善政接受《今周刊》專訪,說出了為官之難的真心話。

張善政,這位出身企業界的科技人,儘管在「九局下半」才上壘擔任行政院長,成任期最短的閣揆,但短短一○九天的表現,卻讓國人印象深刻。

進入行政院四年來,張善政頭髮花白了不少,但付出是有回報的,五月十二日內閣總辭隔天,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公布民調顯示,民眾對張善政的好感度高達五六.六%,是非民進黨籍政治人物排名最高者。

從台大教授到國科會高速電腦中心主任,之後又轉入業界,挾著豐富資歷進政壇,期待有所發揮的張善政難掩挫折,許多政策推不動、民間人才不願加入,都讓他點滴在心頭。究竟為何官場令人卻步?

張善政點出問題所在:

台灣很少見到企業人士進入內閣,我的確是非常少數的例子。在出任行政院副院長與院長時,有很多行政協調事情,不是我原來期待的,對於我在行政院推動資訊與資安工作,我給自己打八十分,不是百分之百滿意,因為在政府工作有些限制。最重要是人與錢的限制,政府用人與花錢的制度非常缺乏彈性,沒有效率。

我們的公務員素質都不差,但考上高考後到退休有二十五年時間,這中間沒有制度去維持他們的動力、或去提升他們整體的技能。如果是在企業,用人有彈性,可以依每人表現做出考績指數,設計公式讓電腦算出每人薪水,但公務人員薪水都看職級,沒有彈性,管人一定管不好。

一個官字,五種心酸從用人制度到待遇,都沒業界好政府的用人制度非常僵化,組織改造前每單位有資訊組,卻是「黑單位」,只能找約聘雇人員,資訊專業來考高考的人也不多,他在外面找工作相對容易,賺的錢也比較多。

有沒有足夠空缺去找人?待遇有沒有吸引力?兩個答案都是NO!這不是行政院內部不配合,還牽涉到考試院,我雖然想改,但這一塊幾乎交了白卷。

一四年選舉後,毛治國接院長、我接副院長,他交代我幾個政務官位子去找人,找得很辛苦。阻礙企業人士進入政府的原因太多了,申報財產,還要交付信託,絕對是其一。我跟馬英九總統談過, 政務官財產要公開,是他法務部長任內決定,但沒料到後來搞到那麼極端;企業界做得很成功的人,財產一定不少,為何要公開給人家品頭論足?

這件事當然困擾我,我同意財產要透明,不能做利益衝突的事,但財產需要信託嗎?萬一我缺錢用怎麼辦?處理起來變得很麻煩。

另一個阻礙是立法院,這也是我當時不想接部長的原因之一。部會首長是立法院院會與委員會都要出席,遇上部分立委有很多情緒性、意識型態的質詢,我脾氣算不錯,仍有好幾次跟立委對槓起來。如果是有效溝通就認了,但很多時候是在配合立委作秀。

第三個阻礙是待遇,公務人員最好的待遇,跟企業比起來差很遠;尤其政務官沒有退休福利,退職金沒有多少錢;來自公立學校的,政務官年資都不計入退休年資。講穿了,整個體制認為你是來當大官的,就要犧牲這個、那個;社會氛圍走偏了,結果就是沒有人要來當官。

第四個是「旋轉門條款」,產業界與政界本來就很難交流,卸任後要回業界,結果旋轉門讓你回不去怎麼辦?

第五是監察院,在我政務委員或科技部長任內,常要回應監委的約詢,對政務官而言,萬一出現糾正甚至彈劾,會造成更大傷害。

此外,司法系統動不動就說公務員圖利,認定上常常就過分了。我們當然要有監督體系,但監察院與檢調查案子,應更客觀些。

看林全組閣結果就知道政府很難找人。制度要改很難,只是現在做過頭了,是不是能縮回來一點?整個制度性的改變,應該要提高層級到總統。蔡英文上任應該要開始啟動改革,這是跨院的問題,立委行使職權較難處理,但行政、監察、司法、考試等院,都有必要一起來檢討,比較好的方式是總統來主導制度性改革。終究,這套政府體系是一九四六年《憲法》制定時就訂下來的架構,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62

恒大買萬科不到30億就該披露?

8月4日萬科(000002.SZ)漲停,中國恒大(03333.HK)宣布買入之後的兩個交易日萬科繼續高歌猛進。8月8日,萬科A再漲4.39%,報收21.87元。8月8日,萬科獨董華生繼續發聲,稱恒大可能違反了港交所規定。8日晚間,萬科也正式公告稱恒大舉牌並增持到5%。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港交所相關條款,實際上,按照恒大8月4日之前670億港元左右市值的5%計算的話,恒大只要買入了近30億元的萬科,也就是占萬科不到1.5%的總股本,就已經有義務披露相關交易。不過恒大到底信息披露是否合規,引發業內人士爭議,披露時點也是個值得爭論的問題。

萬科股價強力反彈,也讓此前唱空的多家國際投行“大跌眼鏡”,而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一度跌到17元、18元左右的萬科,相對其他績優藍籌股非常便宜,就算恒大不買也有其他大資金有強烈配置需求。

按港交所規定恒大買萬科不到30億就該披露?

萬科獨董華生在個人微博上表示,“介入萬科之爭目的之一是推動人們看到市場信息披露之嚴重不足和改進的巨大空間。如有人說恒大買入不足5%故本不必披露,這是對披露規則無知。按港交所規定,買入另一上市公司金額達本身市值5%就得公告。恒大市值遠小於萬科,買萬科2%就得公告。恒大公告已屬最後時限。關註後市者還需研究港規啊……”,對此恒大相關負責人尚未作出評論。

港交所相關文件顯示,《上市規則》載有各種不同類別的須予公布的交易,而交易類別是按交易規模和擬訂立該交易的發行人的規模之比率而厘定,其中“須予披露的交易包括5%或以上,但低25%”。這其中包括按照“資產比率”計算的方法,資產比率是指“有關交易所涉及的資產總值,除以上市發行人的資產總值”;5%以上的比率,也可以按照“盈利比率”計算,盈利比率是“有關交易所涉及資產應占的盈利,除以上市發行人的盈利”。

如果按照“代價比率”計算的方法,這正是華生所提到的邏輯,就是指“有關代價除以上市發行人市值總額。市值為本交易所日報表所載上市發行人證券於有關交易日之前五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8月4日前五天恒大平均收市價在4.9港元左右,恒大總股本是136.8億元,也就是670億港元左右的總市值,按此計算,也就是恒大買入了超過28億元的萬科,就應該馬上作出披露,這不到萬科總股本的1.5%,就有披露義務了。

香港投資人士溫天納認為,如果恒大買萬科2%就已經超過若幹指標,那麽公司是有責任進行披露,但時間是快是慢有待商榷,這是否有違規也需要監管部門認定。溫天納稱,對上市公司來說,披露的速度越快越好,從企業管治立場來看,透明度也更高,也會使得公司在市場更加受到投資者歡迎。

深圳一名證券律師則認為,恒大到底是否如華生所說涉嫌違規,這主要由監管部門認定。但如果8月4日中午的時候,恒大並未買到1.5%的話,的確沒有馬上披露的義務,就算在8月4日晚上才正式披露,也未必就違規,不少香港上市公司,交易之後一天才披露,也並未違反規定。至於8月4日左右的“否認買入”有沒有違規,同樣要由監管部門說了算。

《上市規則》也稱,“上市發行人把交易分類時,須在適用的範圍內考慮所有百分比率。如屬收購事項,若所收購的實體采用的會計準則與上市發行人所采用的不同,上市發行人須在適用的範圍內,就有關數字作出適當及有意義的對賬,以計算百分比率。”

股價反彈外資投行被“打臉”

周一晚間,萬科披露股東權益變動,公司收到昱博投資、奕博投資、悅朗投資、凱軒投資、廣域投資、欣盛投資、仲勤投資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各信息披露義務人分別於2016年7月25日至 2016年8月8日之間增持公司 A 股股份 5.52億股,占公司總股份的5%。

各信息披露義務人因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控制而構成一致行動人。成交均價為18.06元/股,成交金額合計約99.68億元;按照萬科最新收盤價計算,浮盈已經達到21億。萬科股價節節上升,也讓此前唱空的高盛等多家國際投行被“打臉”,高盛曾把萬科A股目標價定位15.6元。

恒大持有5.17億萬科A股,按照最新數據計算,持股市值是113億元,恒大最新市值768億港元,恒大持股萬科已經占恒大市值超過17%。萬科股價節節上升,也讓此前唱空的高盛等多家國際投行被“打臉”;此前高盛曾把萬科A股目標價定位15.6元。

盡管萬科股價已經觸底反彈,星展唯高達報告指出,萬科(02202.HK)7月物業銷售按月跌35%,主要因新推出項目減少,但銷售率同樣見跌。低物業銷售因在寶能提出罷免萬科整個管理層後,買家擔憂公司未來的服務及質素,但股權競爭也減弱了管理層專註業務的程度。公司未來前景不明朗,目前估值偏高。

上海一名預測到本次萬科強力反彈的險資人士認為,萬科相對貴州茅臺、美的集團等其他已經被拉高的業績優良的藍籌股來說,在管理層股東之爭不斷創出新低的萬科,早已經跌無可跌。此前17元、18元左右的“白菜價”的確值得大資金搶籌,萬科10倍左右的市盈率,20%左右的凈資產收益率,5%左右的股息率,這些數據都很值得長線資金配置。

深圳一名私募人士稱,盡管近日房地產市場成交有所降溫,萬科7月的環比大跌銷售情況也因為股東管理層之爭而不如預期,但這並沒有阻止資金低位搶籌萬科的熱情,不少投資者趁此“壞消息”入貨,如果一旦管理層和股東之爭有出於投資者意外的驚喜,萬科可望繼續有較佳表現。

8月8日,也有媒體報道,恒大收購萬科的91.1億元並非來源於恒大自有資金,而是通過中融信托成立信托計劃募集得來。對此,也有報道稱中融信托相關人士表示該消息不屬實,“中融信托給恒大的融資主要用於特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合作。目前,融資資金仍在保管行帳戶,尚未使用。保管行會根據合同約定的使用範圍使用,不會參於上市公司股權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93

余旭生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890

 

余旭,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汗水、淚水、鮮花、掌聲、榮譽、委屈……這一切和一個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沈玲/圖)

汗水、淚水、委屈、掌聲、鮮花、榮譽……這一切和一個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

2016年11月12日,周六。在四川崇州的胡中秋接到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電話:余旭受傷了。

他們的女兒,全國僅有的四名殲-10女飛行員,余旭上尉“出事了”。

在天津微寒的夜里,他們知道了女兒“受傷”再也不能回來。女兒成為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二級飛行員,讓余德俊夫婦心中一直充盈著驕傲和自豪。一周前余旭在珠海航展擔任招飛大使,出事前一晚還跟他們打電話拉家常。

這一場生死離別來得太突然,完全無法承受。

女兒在空勤宿舍樓的臥室床上,放著一個布娃娃,那擺放的姿態,好像主人隨時都會回來,床上還殘存著女兒睡過的氣息。30年來的歡聲笑語,30年來的親情往事以及滿屋女兒留下的物品,讓兩人悲痛欲絕,徹夜難眠。

流星

“沈阿姨,照顧好身體,勿要操勞”“晚安”

11月5日晚,余旭對沈玲道過晚安後才休息,這是余旭發給沈玲的最後一句語音。

原廣州軍區空軍攝影幹事沈玲今年剛到珠海航展現場,余旭就與她熱情相擁。“沈阿姨,您怎麽來了呀,您不是退休了嗎?”“我要給你拍照片呀!”

沈玲和數萬觀眾一起觀看余旭和隊友們精彩的飛行表演,她們每一次飛行,都在追求身體的極限、戰機性能的極限。

沈玲很後悔,11月7日那天余旭離開珠海時沒有見上面,因而在微信里留信:我想為你送行,來晚了,你已在飛機上,我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祝一路順風。

11月12日中午,沈玲接到空軍發言人申進科的微信:把您手里有關余旭同誌的照片盡快找出來,發給我。

她心頭一緊。

她們結識於2009年,作為空軍攝影師,沈玲和年輕的女飛行員們成了忘年交,沈玲的印象里,余旭是一個面帶微笑,秀氣文靜的女孩,每次見面都會甜甜地喊一聲“沈阿姨”。“余旭性格內斂,給人感覺像是鄰家女孩一般,她不是一個大大咧咧、個性張揚的姑娘。”沈玲對南方周末說。

11月12日,沈玲以最快的速度挑選余旭的照片,當看到屏幕上出現一張照片時,不由地失聲痛哭起來——《解放軍畫報》將2014年珠海航展時她拍攝的一張余旭的照片用作封面,余旭曾激動地說:“這張照片帥氣,我也很喜歡。”

沈玲連夜在朋友圈里發出了一段紀念文字和多張圖片:我想再和你擁抱,卻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這段文字通過網絡流傳到千家萬戶,點擊超過500萬。

余旭的微信朋友圈里,最後一條微信是祝福中國空軍11月11日生日快樂。

11月11日,這一天是周五,當余旭踏上開往訓練基地的班車時,碰到已經轉業的空軍某師原宣傳科科長朱長義,班車司機清楚記得他和余旭的簡短對話:“周末怎麽不休息?”“明天有訓練任務。”

空軍67歲生日一過,八一表演隊就開始了訓練。有些飛行動作不但對技術要求高,這還是個體力活。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意外情況,留給飛行員修正或進行其他處理的時間極少,這對飛行員來說是很大的考驗。

八一飛行表演隊原參謀長郭福勇打了個比方:整套動作下來,相當於在28分鐘里搬了11噸的東西,每分鐘搬近800斤,汗水流到眼眉根本沒有時間去擦,只能用眼皮使勁眨一下,對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他還介紹,當載荷量很大的時候,由於血液向下肢轉移,大腦供血不足,普通人會出現雙眼發黑甚至暈厥等癥狀。

2016年11月12日下午,當祝福空軍11月11日生日的信息還在朋友圈里不斷傳播時,“女飛行員余旭犧牲”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蔓延。

網絡大V、媒體記者、軍人、老師同學、親戚朋友撰文悼念,她曾就讀的中學召開紀念大會,她成長的城市市民在廣場擺放花籃。

一條條網友留言發自肺腑,“如果余旭展示了國家力量,她為空軍勝利做出了努力,那麽即便生死皆在和平,她依然毫無疑問是個英雄。”“你的犧牲是為後人指路,所以你是一盞常明的探照燈。永遠活在空軍的光榮榜上!”……

英國紅箭飛行表演隊發推紀念,泰國空軍致函哀悼,德國媒體發文為她的離世惋惜。連日來,新西蘭、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空軍致函致電中國空軍外事部門,向余旭致以誠摯哀悼。

普通網民則自發獻花點蠟。來自“空軍發布”的消息稱,截至15日晚間,“為余旭網上靈堂‘獻花’的網友已達千萬”。這是她30歲的人生中第六次走進“空軍發布”,此前的發布都與飛行有關,這一次,則與榮譽握手,她“被批準為革命烈士”。

很少有人知道,余旭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沈玲/圖)

高飛

上一次余旭登上南方周末,是2014年11月14日,她28歲。余旭和記者交流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想成為一名飛行員,想成為一名軍人,讓會跳孔雀舞的余旭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欲望”。余旭剪掉了長發,丟掉了毛絨娃娃,2012年7月29日,她駕駛殲-10戰鬥機轟然飛起、翩然落地,成為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這也是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馭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自從女飛行員2009年第一次公開亮相,許多記者就認真地保存著她們精彩表演和接受采訪的照片和視頻,女飛行員們在媒體的見證下成長。

2014年11月11日上午,在第10屆中國航展的飛行表演上,女飛行員駕駛殲-10戰鬥機在機距不過1米的“魔鬼編隊”中俯沖、轉彎、躍升、翻滾,引來翹首的觀眾們爆發出一陣陣的驚嘆。

所有觀眾的翹首,不僅只是觀看驚險的“空中橫滾”“倒掛金鐘”,還因為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終於在沈寂五年後,駕馭著國產第三代戰機出現在珠海航展上。

她們是中國空軍首次按照“兩年半的飛行基礎訓練+一年半的飛行訓練”的方式培訓的女飛行員。因為缺乏完整的模式,培養一名女飛行員所花費的精力是男飛行員的2到3倍。

“鮮花和掌聲是需要實力的,而不只是給你這麽一個稱號。”

2010年,包括余旭在內的16名女殲擊機飛行員登上春晚舞臺,參與表演了《我心飛翔》的節目。余旭後來笑稱,沒想到這一分鐘的節目會“引起那麽大的轟動”。

從原來的35人到後來的16人“女飛行學員”,再到最後的4人成長為“殲-10女飛行員”,這一路都貫穿著“淘汰”二字。

28個月的基礎教育訓練中,6人淘汰;6個月的初教機訓練後,7人停飛;10個月的高教機訓練里,又有6人離開……4名姑娘一接觸三代機就被告知“對女同誌是前所未有的考驗”。訓練時,男飛行員跑幾圈她們也跑幾圈,旋梯、滾輪和地轉練習也不能落後。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本,密密麻麻地寫滿要領,一有空就拿出來學習。

千里挑一的“女飛行員”余旭,與何曉莉、陶佳莉、盛懿緋一起,經歷了二代機、三代機和表演機改裝,平均飛行時間達到800小時。

余旭在飛行中遇到過發動機氣喘,曾在100到120米的高度準備著陸時遭遇“撞鳥”,“那只鳥還挺大,整個座艙全是血,第一次感覺到生命挺脆弱的。”

在2014年珠海航展時,沈玲再次見到的余旭,已不像2009年那般青澀,2016年出現在珠海航展的余旭,儼然成長為一個幹練、果敢的戰鬥機飛行員。

2016年航展上,有記者采訪俄羅斯“勇士”和“雨燕”飛行員時,他們特別強調:“中國有女飛行員,而且是三代機女飛行員,真的很了不起,在我們俄羅斯,目前還沒有,你們中國女飛行員的表演非常精彩”。

這是余旭最喜歡的照片之一。七年前出版女殲擊機飛行員紀念郵票時,余旭選定了這張照片。(沈玲/圖)

孔雀

在河北某軍用機場,正在為2009年國慶閱兵做準備的余旭,和《中國空軍》記者一起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天氣里晨跑,睫毛結霜的細節烙印在記者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我覺得飛行的時候會讓我什麽都不用想,就是飛行。飛行不像你們想象的,一點都不能分散註意力,需要註意力高度集中,有時也可以看看空中的景象,那是另外一個世界,挺美好的。”說這番話時,余旭23歲。

2005年5月的一天,19歲的四川崇州崇慶中學高三女生余旭,為高中畢業後報考藝術院校還是選擇空勤專業糾結不止。直到看到學校的公告欄里一則招飛啟事,第一次在這個普通中學的公告欄里出現,它徹底改變她人生的軌跡。

是年5月,中國空軍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在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中選拔培養殲擊機女飛行員。此前,中國空軍培養的7批三百余名女飛行員,均為運輸機飛行員。戰鬥機女飛行員,是歐美少數國家的專利,也是中國空軍的隱痛。這一年,軍方決定迎頭趕上。

余旭報名時並不知道,當年全國共有20萬名應屆女畢業生報名招飛。

選飛是一場殘酷的淘汰。光是到成都體檢,就進行了四輪。每一次坐在開往成都的班車上,余旭的口袋里都揣著五十塊錢,那是外婆用省吃儉用的錢給外孫女的獎勵。與余旭同時被選上女飛行員的呂品對當年的選拔記憶猶新,光身體的心理的測試就有116個大項、1000余個小項:身高不足160厘米的“出列”,體形不勻稱的“稍息”,牙齒稍有磨損的“淘汰”……最終,僅有35人從20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

“她名字里有個‘旭’字,這可能註定了她的事業與藍天白雲有關吧。”後來,高中班主任蘭碧群接受媒體采訪時,把余旭的被錄取與她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幾年後,性格開朗、喜歡跳舞、愛吃泡泡糖的余旭成為她眼中的驕傲,“余旭畢業後,在各種場合,我都會把她拿出來講,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在入讀航大當年的中秋晚會上,余旭表演了一支孔雀舞,那是幾天前,她剛剛跟著錄影帶學會的。此後,孔雀舞與她的飛行員一路同行,直到成為一名戰鬥機駕駛員,“金孔雀”成為她響亮的符號。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尚可應付,艱深複雜的航空理論、掌握各種機載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練習飛機操作程序、熟悉機場和空域環境等,各種數據參數、地貌特征,以及獨特的旋梯、滾輪以及空轉、地轉等訓練,一再刷新一個年輕女孩的極限。

在大學畢業那天,余旭給外婆打了一個電話,她告訴外婆馬上要和同學們照畢業留影了,頓了頓,她說:“我終於堅持了下來。”第一次,還沒來得及掛斷電話,她就哭出聲來。

此後,孔雀開屏。

2009年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12年7月29日,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2015年3月,余旭和女飛行員們首次飛出國門,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航空展上展示風采,2015年11月,余旭隨隊在泰國應邀參加飛行表演時說,“希望還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2016年9月赴長春參加空軍開放日活動。兩個月後,和八一飛行表演隊成員一起奔赴珠海航展,進行為期一周的特技表演,這是余旭生前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太空真的很神秘,很奧妙,很想去看看太空到底是什麽樣,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一份貢獻。”她說,“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4年11月13號《南方周末》對中國首批殲-10女飛行員作了報道,上左一和中右一為余旭。(南方周末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