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春卷皮含甲醛 有毒可致癌

1 : GS(14)@2015-03-23 08:51:25





台灣再發現有毒食品。新北市和漳化縣兩地衞生局近日在抽驗食品時,均發現有無良商家為增加春卷皮彈性,竟加入有毒及致癌的甲醛。其中有無良商家違法添加時間更長達二十年,超過七十萬片毒春卷皮已被消費者吃下肚。衞生局除緊急勒令有關商家歇業、停工外,並將全案移送檢警追查。



供應逾二十年

新北市衞生局近日抽驗春卷皮、餅皮與米製品等共六十七件商品。結果顯示,其中有三件春卷皮驗出俗稱「吊白塊」的工業用漂白劑中的甲醛成份,當局責令業者下架、封存,並移請警方偵辦。其中新北春源商號已違法使用甲醛逾二十年、製造超過七十萬片春卷皮。業者供稱是為了使春卷皮增加彈性,使用了工業用漂白劑,產品除於自家門市販售外,亦供應至市場攤商,衞生局正漏夜核對其顧客,並啟動新北市政府食安聯合查緝小組,由市刑大偵辦。另板橋區兩家製造廠的春卷皮產品同樣驗出甲醛,案件已由市刑大偵辦,衞生局前往稽查發現,產品已全部販售完畢無存貨。此外,彰化縣許樹旺商號製售的春卷皮同樣驗出含甲醛,業者違法使用「至少已五年」,已並勒令暫停作業,全案已移請彰化地檢署偵辦。春卷皮供應下游攤商包含台中、彰化與雲林西螺等地。甲醛不但可致癌,食用會引起過敏、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3/190866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03

孔雀石綠影響生殖力 可致癌

1 : GS(14)@2015-04-28 22:42:54

【話你知】原屬於工業染料的孔雀石綠(圖),被不少漁民作為殺菌劑,用來治理魚類疾病及除菌。但孔雀石綠不但會致癌,更會令人基因變異,甚至影響生殖能力,美國、歐洲、內地都已經禁用。2005年,香港曾在內地進口的淡水魚樣本中驗出孔雀石綠,並一度禁止內地淡水魚入口。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曾建議市民若果擔心,「可食少一點」,而時任特首曾蔭權為安撫魚業人士,擺下淡水魚宴,以挽回巿民對淡水魚的信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8/19128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04

孔雀石綠影響生殖力 可致癌

1 : GS(14)@2015-04-29 02:31:36

【話你知】原屬於工業染料的孔雀石綠(圖),被不少漁民作為殺菌劑,用來治理魚類疾病及除菌。但孔雀石綠不但會致癌,更會令人基因變異,甚至影響生殖能力,美國、歐洲、內地都已經禁用。2005年,香港曾在內地進口的淡水魚樣本中驗出孔雀石綠,並一度禁止內地淡水魚入口。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曾建議市民若果擔心,「可食少一點」,而時任特首曾蔭權為安撫魚業人士,擺下淡水魚宴,以挽回巿民對淡水魚的信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8/19128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34

煙花過後 空氣致癌毒物爆升十•一污雲不散

1 : GS(14)@2015-10-05 07:19:37

■放煙花後,維港上空積聚了厚厚一層煙霧。易仰民攝



【本報訊】前晚十•一煙花歷時23分鐘,過後維港上空留下一道濃厚煙霧帶,環保署在多區錄得空氣污染物濃度爆升。中環前晚7時空氣中的致癌物二氧化硫濃度原本只有每立方米8.2微克,但至晚上10時放煙花後急升近4倍至38.1微克;旺角同一時段更急升6倍。製作煙花的公司認為煙花影響輕微,但環境學者認為無風環境會令煙花造成的污染惡化,社會應考慮在弱風環境時停放煙花。記者:潘柏林


獨立環境政策評論員朱漢強指,有朋友前晚於煙花過後在銅鑼灣嗅到大陣煙味,「成個銅鑼灣都係黑煙」。翻查環保署資料,晚上9時放煙花後維港兩岸主要區域污染物濃度急增,中環晚上7時PM2.5每立方米29.6微克,但9時升至40.5微克,11時更錄得90.9微克,升幅逾兩倍。中環PM10濃度在晚上7時僅每立方米40.9微克,到9時放煙花增至50.5微克,在11時達頂峯103微克。



醫生建議心臟病人避看


各區空氣中致癌物二氧化硫也急增,旺角晚上7時原本只錄得每立方米4.9微克,但9時增至34.1微克。中環更由7時的8.2微克急升近4倍至晚上10時的38.1微克。所有污染物濃度直至午夜過後才逐漸回落,環保署指煙花主要產生可吸入懸浮粒子,包括小量重金屬。10月1日下午6時至11時持續處於靜風或低風速,不利污染物擴散,故多個空氣監測站都錄得多種污染物濃度在下午6時後持續上升,但未超出空氣質素指標濃度的限值,對健康不會構成影響。惟醫生郭家麒指,放煙花不僅影響觀賞的市民健康,對維港兩岸的居民亦帶來風險,患心臟病、慢阻肺病者、患哮喘兒童及長者均屬高風險人士,吸入過多污染物或引致病發。他認為政府在放煙花前應發出健康忠告,提醒上述人士避免到現場觀賞。當晚使用23,888枚煙花,共4.5噸火藥,費用逾800萬元。負責製作煙花的港星多媒體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毛偉誠指,當晚吹北風,只有港島可能受影響,而空氣監測站收集污染物來自各處,包括汽車和船隻,不應只歸咎煙花,「任何大型活動都對環境有小影響,換番嚟好多好嘢,帶動經濟、帶來好多歡樂」。




專家:無風日宜考慮停放


不過,科大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指,煙花爆發時會產生大量塵粒,令PM2.5、PM10濃度短期內急增。當遇上弱風和無風環境空氣污染便急增,如2006年農曆煙花匯演,空氣中懸浮粒子每小時濃度達每立方米300微克,較前晚嚴重多3倍。今年2月農曆煙花匯演污染濃度變化不大,或與風力強有關。他認可考慮在無風環境時停放煙花,減少污染物累積。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指,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3年10月把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包括二氧化硫和懸浮粒子等。世衞標準無釐訂每小時PM2.5標準,但指PM2.5在24小時平均濃度高於每立方米25微克屬超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03/193192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23

世衞:加工肉列一級致癌物食餐肉腸仔等同吸煙

1 : GS(14)@2015-10-27 07:44:48

■港人最愛吃的餐肉、腸仔、火腿及紅腸均有致癌風險。



【本報訊】港人愛吃的香腸、火腿及煙肉會致癌!世界衞生組織宣佈,將加工肉列為最高風險致癌物,即1級致癌物,與煙酒睇齊;紅肉也可能致癌,列為2A級致癌物。世衞解釋,眾多研究證實加工肉會導致大腸癌,並與胃癌有關;紅肉則與大腸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有關連。本港腸胃科專家則指,市民不用過份驚慌兼戒肉,減少進食量及避免高溫煮肉即可保健康。記者:嚴敏慧 梁御和 趙雅婷


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昨於其網站,以及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腫瘤學》網站發表是次研究結果。研究由全球10個國家共22名專家負責,共分析逾800份過去數十年關於進食肉類及患癌風險的研究報告。








日吃百克紅肉增腸癌風險17%

報告指出,肉類加工方法如固化和煙熏,過程中會形成致癌化學品N-亞硝基化合物(NOC)和多環芳烴(PAH);高溫烹調如燒烤可產生已知或可疑致癌物,包括雜環胺(HAA)等。報告引述其中一份大型研究稱,平均每日進食50克加工肉,即一條多腸仔或兩片煙肉,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8%;而平均每日進食100克紅肉,相等於半份標準牛扒,患大腸癌風險亦增加17%。世衞引述獨立研究組織數據,每年因進食加工肉導致癌症死亡人數有34,000人,因食紅肉致癌症死亡個案更達5萬宗。世衞一直將不同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包括對人類致癌、較可能對人類致癌、可能對人類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根據是次研究結果,專家認為有充份證據證明,加工肉會導致大腸癌,並與胃癌亦有正面關連,故決定將加工肉加入1級致癌物列表;強調吃加工肉品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仍較小,但隨着攝取量增加,風險相應提高。至於紅肉,專家認為與大腸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有正面關連,卻只有有限證據證明令人類致癌,在病症機理證據強烈下,決定將紅肉加入2A級致癌物。




宜減進食及避免高溫燒烤

大腸癌位列本港10大癌症第二位,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胃科專科醫生陳家亮表示,與港人食肉多、飲食西化,令大腸癌新症數字如直升機般上升。他指,紅肉因高蛋白質及高脂肪,進入腸道後需要更多時間,腸道蠕動會減慢,變相接觸腸壁時間增加,令病變機會加大,而加工肉因本身有致癌物質,在腸道病變機會更大。他認為世衞將加工肉及紅肉均列為致癌物,對健康教育有一定幫助;但強調市民不用過份驚慌,即時戒加肉工或紅肉,「我都鍾意食腸仔煎蛋,但一星期最多食一次」,認為只要減少進食量及不要採用高溫燒烤等煮食方法,即可保健康。IARC的致癌物分類,是評定該物質致癌風險,而非評估其風險指數,故不能說吸煙與食加工肉一樣危險。英國《衛報》一篇署名文章則指,若把加工肉等同煙草的禍害是誤導,因在致癌風險上,煙草明顯較加工肉高。以英國癌症數據分析,當地有86%肺癌由吸煙所致,整體所有癌症計也有21%個案與吸煙有關;但加工肉與21%腸癌有關,整體癌症只涉3%;若不吸煙當地每年可減6.4萬宗癌症,不吃加工肉或紅肉只減少8,800宗癌症。食物安全中心則指,密切留意世衞及國際間對加工肉的發展及最新相關研究結果,並採取適當行動,加強對市民在這方面的宣傳教育。中心強調,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推廣健康飲食習慣,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多年前已指出,市民應避免進食加工肉類,因一般含鹽量較高,市民應留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7/19349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09

含過量甜味劑台11款八仙果產品易致癌

1 : GS(14)@2016-01-23 19:00:00

■其中一款有問題產品。


八仙果能紓緩喉嚨沙啞等症狀,不少港人遊台都愛買八仙果零食作手信,現在卻要注意傷身。台灣衞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去年9月,連同台灣5縣市的衞生局對31件八仙果產品進行抽驗,至昨日公佈抽驗結果,顯示其中11件添加過量甜味劑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35.5%,吃後或會增加患膀胱癌風險和傷腎。現時所有不合格產品均已下架銷毀,而各地衞生局將對相關廠商依法查辦罰款。食藥署指,這次檢驗針對市售八仙果的甜味劑、防腐劑、食品中西藥及色素等進行檢測;不符規定的11件產品來自3家廠商,不合格原因均為甜味劑添加過量,包括糖精、醋磺內酯鉀以及環己基磺醯胺酸三種甜味劑。有當地醫生指,甜味劑大量使用,可能提高患膀胱癌風險並增加腎臟負擔。食藥署則稱,甜味劑本為合法食品添加物,但使用甜味劑的食品範圍及份量有一定規範,若違反規定,可處3萬到300萬元(新台幣.下同,約7,000至70萬港元)罰款。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3/194635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59

必瘦站三職員 涉嚇客生疣致癌 事主惶恐買下9萬元療程

1 : GS(14)@2016-05-24 10:18:16

■3名被告昨否認曾作威嚇性營業行為。黃耀興攝


【本報訊】醫學美容集團必瘦站3名職員涉作威嚇性營業行為,向女顧客推銷療程時,指顧客頸、臉、胸部長有粒狀「疣」,終令女顧客買下分別價值6萬及3萬元的療程。案件昨在觀塘法院開審,事主稱數度拒絕職員推銷後,對方指她生疣,或會擴散全身、致癌和傳染他人,治療後仍會復發,她聞言感害怕故買下療程,但後來求醫得知沒生疣。記者:勞東來



三被告美容總監林淑麗(50歲)、區域經理劉穎賢(33歲)和治療師馮穎欣(30歲)不認罪。案發時任售貨員、月入約1.5萬元的事主許麗琨(39歲)作供,指到新西蘭旅行後皮膚曬出斑,前年9月到必瘦站朗豪坊分店做價值1,888元的去斑療程,其間接受推銷轉購13,888元的療程。同年11月20日,許在分店房間卧床做療程時,林淑麗入房問候,並指她有皮膚鬆和毛孔大等毛病,推薦86,000元的療程,許回覆說滿意自己樣貌,沒有興趣。林繼續自稱是「美魔女收毛孔比賽」評審,可助許奪得第三名,療程扣除獎金只需6萬元,許再拒絕。這時林指許的頸生了很多細粒的疣,可能是旅行時與人面貼面打招呼染上,並用手機拍下給許看。林幫許脫衣檢查,謂「死喇,生到落胸」,可能病變生癌及擴散到生殖器官,再度推銷6萬元療程,稱可全身除疣。許指當時很害怕,但回覆說負擔不來,林便召喚劉穎賢幫忙。



求醫證沒生疣


劉入房為許按胸檢查,許稱因月經而感到很痛,劉則指她乳腺阻塞,血氣不通,或會變癌症。聲稱是疣專家的馮穎欣亦接着加入,指許臉上也有疣。許昨指不太能負擔療程,亦沒意欲變靚,但因專家說她生疣、可能變癌及傳染他人,想醫病才買療程。許說簽署信用卡分期賬單時沒印有金額,職員則稱先收取2萬元。隨後劉和馮再指除疣後可能復發,游說許買3萬元的保養三年的療程。許聽信專家所言,便以易辦事購買療程,惟她回家後發現賬單多收了4萬元,遂於當晚回分店要求退款,林叫她交低文件後等消息。5日後許因皮膚敏感求醫,豈料發現沒有生疣,她懷疑受騙,3日後向消委會投訴必瘦站,最終轉介海關跟進。案件今續審。案件編號:KTCC6008/1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4/196250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199

【動畫】長期服抗排斥藥致癌全球首位換臉人病逝

1 : GS(14)@2016-09-09 05:08:24

全球首位換面人、法國女子迪諾亞(Isabelle Dinoire)4月因病逝世,終年49歲。法國亞眠大學醫院周二公布迪諾亞的死訊,說她因長期病患離世,家人不願公開她的死訊。未知她的病患是否與換面有關。迪諾亞2005年被狗噬去鼻、口和下巴,同年11月27日接受一名腦死亡女子捐出的面部器官和組織,進行換面手術。法國《費加羅報》報道,迪諾亞去年對移植皮膚產生排斥,口唇失去部份功能,而抗排斥藥亦令她罹患兩種癌症。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8/197644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177

一級致癌物 甲醛可損腎致死

1 : GS(14)@2016-09-09 05:36:39

【話你知】甲醛是世界衞生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本身無色,是帶強烈氣味的刺激性氣體;若溶於水並佔約40%體積的,則通稱為「福爾馬林」。含有甲醛的樹脂常用於各種建築及家具材料,如油漆等;此外也會用於指甲油等化妝品,或被人不當添加於食物作防腐和漂白劑等。


刺激皮膚及黏膜

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長期接觸可引發皮膚過敏,或眼鼻咽喉等位置疼痛發炎。甲醛也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發作,甚至鼻咽癌、淋巴癌等。攝入高濃度甲醛可令人急性中毒,導致嚴重腹痛、嘔吐、腎臟受損,甚或死亡。本港現時有法例禁於食物中添加甲醛,但對裝修材料及家具中的甲醛具體含量並無硬性規管,僅規例限制170種產品的總體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而環保署則有「室內空氣質素檢定」指引,對甲醛有「卓越」和標準較低、代表可保障一般民眾的「良好」兩級別作認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9/197652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17

【膠蓋實測】外賣熱飲超過90度易釋致癌物 用5號杯蓋更耐熱

1 : GS(14)@2016-09-23 08:10:50

記者實試後,發現5號膠杯蓋比6號的硬身,而且較厚,用起來隔熱效果較佳



早前歇腳亭販賣的熱飲,只以塑膠薄膜封頂,加上飲品太熱,導致客人二級燒傷。一般塑膠杯蓋分為5號及6號,根據環保署資料,5號(PP)塑膠足夠耐熱攝氏100至140度,而6號(PS)塑膠則只能耐熱攝氏70至90度。一旦飲品沖調後超過攝氏90度,6號膠杯蓋就好有可能會釋出有害的致癌化學物質苯乙烯,溫度太高甚至熱熔。相比之上,5號膠杯蓋的熔點較高,安全得多。



市面上許多連鎖店都有售賣熱飲,記者隨即去了四間港人常光顧的飲品店,即場實測飲品溫度,看看所用的杯蓋是否合格。1. Pacific Coffee太平洋咖啡飲品溫度:71.5℃杯蓋:6號2. McCafé飲品溫度:80.3℃杯蓋:6號3. Starbucks星巴克飲品溫度:76.6℃杯蓋:6號4.貢茶飲品溫度:73.5℃杯蓋:5號四間飲品店中,只有貢茶一間使用相對安全的5號膠杯蓋。雖然四杯飲品的溫度,都未有超出攝氏90度,使用安全性較低的6號膠杯蓋亦算合格。不過,記者實試過,5號膠杯蓋比6號的硬身,而且較厚,用起來隔熱效果較佳。台北市衛生局早在2013年在市面抽查25件超商和連鎖咖啡店的塑膠杯蓋,進行耐熱度測試,發現有一半遇熱會變形,建議把所有6號杯蓋更換為比較耐熱5號杯蓋。相信若然香港正視這個問題,統一更換為5號杯蓋,大家都會飲得更安心。資料來源:環保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台北市衛生局攝影:鄧鴻欣記者:吳業紅、黃凱婷


根據環保署資料,5號(PP)塑膠足夠耐熱攝氏100至140度,而6號(PS)塑膠則只能耐熱攝氏70至90度。

聚苯乙烯製成的6號膠杯蓋若遇熱高於攝氏90度,很有可能會釋出有害的致癌化學物質苯乙烯。

台北市衛生局早在2013年在市面抽查25件超商和連鎖咖啡店的塑膠杯蓋,進行耐熱度測試,發現有一半遇熱會變形,建議把所有6號杯蓋更換為比較耐熱5號杯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23/197795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