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街坊舖開網店 搶3億自由行

1 : GS(14)@2010-12-26 17:06:48

2010-12-18 iM

新一浪自由行政策剛於上周三(8日)啟動,非廣東籍的深圳常住居民,現在也可辦理赴港自由行簽證,人數料多達400萬。加上內地消費大漲價,最新11月通脹率高達5.1%,湧港掃平貨抗通脹的自由行大軍,料必過年前大舉殺入香港。

在內地擁有3億客戶的中國電信(00728),近日看中愈來愈旺的自由行商機,特設自由行網上平台,與香港商戶夥拍,以「地道香港」主題作招徠,帶自由行「捐窿捐罅」,尋找香港人日常消費店舖,不只是買金、買名牌,而是前往街坊店舖掃平貨。

上周網站安排免費專車接送逾千名內地自由行客來港,他們以低於市價兩成至三成的團購價,在大昌行掃走大批日用食品,帶挈該公司兩日內生意額超過100萬港元。

跨境購物團陸續有來,下一站殺入藥房、化粧店、首飾店等,以往專做本地生意、甚少自由行客的香港街坊舖,原來僅以1.88萬港元開設網店,從此打開自由行客源的大金礦。

中國電信 打造旅遊團購網

在廣州電訊公司任工程師的趙先生,平日因工作忙碌,從沒試過到香港旅遊,最近他得知有網站舉辦來港的跨境團購團,且免費接送,決定參加。上周六(11 日),他首度來港,便帶了15萬元(人民幣,下同)來掃貨,最想到尖沙咀購買手錶和金飾,但出發前往尖沙咀之前,先隨購物團專車到九龍灣工廠區一間食品批發商,火速在特賣場內,以低於市價兩成至三成的價錢掃走兩大籃食物和日用品。除了趙先生外,這次來港團購食品的自由行旅客,有多達1,100人,全是透過一個叫「百事通自由行」的網站組織,他們分別從廣州、佛山、惠州及深圳等地出發,由專車直接送到九龍灣的大昌行特賣場。

現場可見一輛輛載滿內地客的旅遊巴,接二連三地駛進特賣場旁邊的停車場,一群群內地旅客各有所好,有的直衝奶粉專櫃,幫自家孩子也幫朋友帶奶粉,有的則不停手地把零食、餅乾掃進購物籃內。記者不時聽到有人說:「這個便宜,多買點,回去還可以送人。」因為臨近年關,故也有不少人選購冬菇、罐頭鮑魚等海味乾貨。

在特賣場選購完畢後,旅客便自行解散,繼續在港的自由行旅程,他們可選擇自行留港數天,或在當晚乘坐免費專車返回內地。

將3億客戶送進香港

透過網頁組織這次購物團的,是在內地擁有超過3億客戶的中國電信,中國電信目前是全國最大固網電話及最大基礎網絡營運商。「中國電信是次瞄準的,是早被公認為潛力無限的內地自由行市場。」項目負責人、中國電信百事通自由行運營中心業務總監李凱帆說,他們這次投入超過2,000萬港元資金,打造一個自由行旅遊資訊網站,藉此發展網購及組團團購的新業務。

網購在內地已經成為大潮流,李凱帆拿出統計數據說,去年全國網購量為2,600多億元,而今年直到目前為此,全國網購量已超過4,900億元,大升九成,內地網購量不斷大幅上升,網購商機無限,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內地已經習慣了這種網購方式,當很多人需要一些港貨的時候,不想過來或是不能過來,可以先在網上付錢,香港商戶接到定單之後就會把東西寄過去。」這種商業模式,能照顧到國內尚未開放自由行地區的人士,於是中國電信找來香港商家合作,由合作港商供應貨品,放在網上供內地客選購,中國電信根據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務,收取1.28萬元至1.88萬元不等的金額作為年費。不過網購並不是該網站的重點業務,更主打的,是希望可藉着提供網上團購優惠,吸引內地客親自來港提貨。

中國電信除了建立網購,還與加盟的香港商戶籌辦跨境購物團,消費者在網上定貨後,需親自到香港提貨,希望先在網上以低價商品作為噱頭,再吸引內地人到香港分店提貨時再消費。另外,亦可帶動消費者在自由行期間,跟隨網站建議的路綫或網站提供的優惠券,到其他已加盟網站的香港商戶消費。

由於中國電信在內地擁有超過3億客戶,網站宣傳和吸客能力不能小覷,「我們在內地有3億多的客戶,通過電話帳單夾寄,已能讓不少人認識這個新網站。」加上旗下有過千個門戶網站(Portal Website),其中包含了不少地區性的小型網站,這些網站的宣傳威力,也不可小看。「舉個例子,像是『深圳熱綫』網,它的瀏覽量在中國來說是很大的,因為很多深圳的當地人會上去看。」

現時已有過百間香港商戶跟中國電信接洽,部分更落實會合辦跨境團購團,包括化粧品、首飾店,甚至是美容院等;對於向來不是自由行熱點的香港商戶,加盟網站無疑是一個既便宜、又有效的渠道,有助其打開自由行市場。像這次,大昌行與網站合作組織內地客來港購買日用品和食品,兩日內組織逾千名內地客到場,生意額超過一百萬元。

絕招吸客 先付款後選購

為了在一眾內地購物網中突圍而出,中國電信先在網上張貼一些特別受內地人歡迎的「超筍價」商品,像是六折出售的日本奶粉、進口食品和海味等,並規定只有預先訂購指定商品者,才可參加該購物團;至於對網購興趣不大的客人,則可先在網上購買現金劵,到達後憑券入場。為甚麼要這麼做?讓客人隨團到達後再一次過購物付款,豈不是更方便和簡單?

對此,李凱帆舉了個通俗易明的例子:「如果我告訴你,香港有間店三折大酬賓,你聽到的那一刻可能很想來看看,但過了幾天,可能也就不想來了,但我們在告訴你這項優惠的當天,便說明要預先訂購,或是購買現金券才可入場,客戶先付了錢,到時候便不會不來了。」

----------------------------------

大昌行 創新Fusion購物模式

在本港以售賣急凍食品為主,為本地主婦所熟悉的大昌食品市場,分店多在屋苑開設,近日也成為自由行來港購物的主要熱點。

在廣州從事外貿工作的楊小姐,平均每個月都會來港一至兩次買化粧品,每次一買便是3,000港元至4,000港元。最近友人在網站發現香港大昌食品市場的日用食品,價錢比內地便宜15%十分吸引,便邀請她同行。他們在網上預訂產品,概念猶如內地最大網上購物平台淘寶網,不同的地方是,訂購的產品不會直接郵寄到內地,而是採取新消費模式——到店提貨。

楊小姐參加的是大昌食品市場上周末舉行的網購「前哨戰」,食品市場把11款最受內地人歡迎的產品放到網上,如日本奶粉、罐頭鮑魚,以門市價的五折至七折讓內地人訂購,再組織這些已訂購產品的顧客來港,分別於上周六、日到在大昌行九龍灣總部設置的特賣場取貨,日後到店提貨方式則在分店進行。

增醬料奶粉吸自由行

「我們會定期選取優惠優貨品,放到e-shop,吸引他們訂購。」客戶需到香港的分店「到店提貨」,該公司食品市場市務經理葉藹兒認為,這樣可吸引他們在取貨時,同時購買店內的其他產品。

原來大昌每年都會舉辦3次員工特賣日,在聖誕、農曆新年等大節日前,讓本地員工以低於門市20%至30%的價錢購買產品,因利成便,公司把規模擴大,舉辦了是次的自由行團購和特賣日,結果反應超乎理想。

葉靄兒說,「場內有超過500種貨品,價錢與員工特賣日相同,比門市價低兩、三成。」但她表示,為迎合內地高消費客戶,員工特賣日出售的一些平價飲品及零食不包括在今次的活動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營養補充品及電器,如雞精及平面電視。由於中國電信較熟悉內地人的消費模式,故又建議大昌在場內增加售賣奶粉及醬料。「自由行都認為內地生產的醬料品質沒有保證,而且本港老品牌如李錦記,內地售價更高於香港,故場內售賣的低價醬料便能夠吸引他們。」

記者在場觀察後,發現網上產品的價錢的確較低,如和光堂的「大仔奶粉」,網上售119港元,但每人只限買兩罐,場內售價則與原價較為接近的150港元。

兩天特賣日共有1,100內地人入場,以每人平均消費1,000港元推算,即為大昌帶來逾100萬港元的營業額。

1.88萬元開設中電網店

這次商機成本很便宜,大昌只繳付1.88萬港元年費,便可在中國電信網站開設網店一年,且毋須再花分文,與中國電信商討後,便由對方籌組跨境購物團,並在旗下網站大舉宣傳,結果一次過吸引千多人到其商店掃貨。

葉靄兒指是次的活動只是試驗性質,並不看重收入成效,1,000元的人均消費屬意料之外,較預期高出一倍。她認為由於有專車接送,減輕他們搬貨的負擔,加上聖誕、新年將到,及有大量低價團購奶粉,都吸引這批自由行大舉入貨。

她又看到參與這次團購的大多是「七十後」、「八十後」的年輕消費者,估計他們都活躍於互聯網,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網上最新資訊,她表示公司未來會繼續跟中國電信合作,借助這個全球最大電話客戶服務平台,吸引更多內地客源,尤其近日內地通脹飛升,自由行客來港購買日用食品愈見普遍,希望透過網購及團購活動,讓內地人認識其品牌。

葉藹兒說,下一步將擴大「到店提貨」服務,至自由行購物旺區的分店,如銅鑼灣及紅磡,讓預先網購的內地客隨時親臨提貨兼掃貨。

來自惠州、屬於白領一族的劉小姐,在內地電子製造公司任行政主管,認為上班形象甚為重要,每年最少來港4次,每次花數千元都是為了補給化粧品,這次她收到電訊公司的來電邀請,想到可免費乘直通專車來港,又可到特賣場購物,便決定參加,遂在網上購買現金劵。

來港經驗豐富,對香港環境十分熟悉,但她從未聽聞大昌食品市場,這次全因中國電信推介,覺得其信譽良好,才放心在該店購物。這天她預備了3萬多元,除了一如以往到尖沙咀海港城購物,花了1萬多元買金飾,5千多元購買化粧品及衣飾,也在大昌行花了千多元買海味。

----------------------------------

街坊藥房 跨境團購力抗巨企

榮華蔘茸中西藥房是其中一間加入網購平台,又即將舉行跨境團購活動的公司,這間有30年歷史的老牌藥房,是萬寧、屈臣氏之外,本港第三大的連鎖藥房,但由於一直以屋邨為主要落戶點,故過往在自由行市場知名度不高。

由於旅遊區及大型商場的租金都非常高,榮華藥房分店經理及團購活動負責人鄭建志指,他們這類中小型商戶未能進駐,故即使大型商場近年不斷開辦自由行購物團,他們亦未能分佔市場。藥房主打「街坊」生意,甚少自由行客,但近10年來,與大型日用品連鎖店的競爭愈趨激烈,故藥房必須以新招迎戰,才能站穩陣腳。

他形容,藥房在市民心目中的定位都較平民化,貨品平均售價較日用品連鎖店低15%,雖然利潤少,但「街坊」客不絕,務求薄利多銷,並於一年多前已構思設立購物網站,以吸引香港以外的內地顧客也能以「街坊價」購買貨品,直至數月前得知中國電信推出自由行網購平台,且「開店」費只需1.88萬港元,便加盟網站。

到店提貨助品牌知名度

他希望利用到店提貨的網購服務,讓內地人認識榮華藥房這個品牌,預計首次團購在聖誕假前展開,並在荔枝角分店舉行,因該店附近沒有其他購物熱點,希望可留住旅客,消費時間更長。

為吸引更多團友參加,他早前已諮詢有三成至四成內地客源的上水分店意見,選了約150種貨品放到網上以優惠價供團購,更挑選其中數種最受內地人歡迎的貨品,包括奶粉及洗髮乳,以低於成本價發售。另外,當日舖內亦有過千種的貨品,以原價八折至九折供自由行選購,他預計一次跨境團購物可帶來約1,000內地客。

「我們會透過網上平台,看內地人對藥房及到店提貨方式的反應。若見成效,我們下一步將考慮在淘寶網開店,網店成功後,便會考慮開設內地分店。」雖然進軍中國網購市場,是很多商家時下的目標,但對於藥房來說,鄭建志認為暫時到店提貨的形式較適合他們。「現時榮華品牌在內地沒有知名度,即使在淘寶網開店,相信反應也不好。」他表示,若網站能成功助藥房打造品牌,建立信譽,日後藥房在淘寶或自建購物網站時,必然不乏捧場客。對他而言,網站及團購活動是藥房打入內地市場的一個踏腳石。

與太太及友人三人行,從廣州來港購物的陳先生,其實每年都會自行來港四至五次。今次早在網上以「超筍價」預購了奶粉,到達大昌行後,除奶粉外,他也同時買了不少食品。

其後,三人轉戰自由行旅客最愛的尖沙咀,又再買了若干金器,而太太也買了一個名牌手袋。陳先生說,在香港買金器和手袋,除了在價錢上比內地便宜外,最重要的還是款式比起國內新穎得多。在香港抵買的,還有紅酒,陳先生指出,香港紅酒在價錢上比內地便宜約三成,因此每次來港前,都會先上網選好紅酒,再打電話到經常光顧的酒窖,叫工作人員把看中的紅酒留下來,省下選購的時間,這次來港,他便花了5萬元買下4枝紅酒。此行來港,陳先生約花了8萬元人民幣。

自由行資訊網 港人也受惠

雖說「百事通自由行」網,是專為來港自由行旅客而設的資訊網站,但原來香港人也可從中受惠。港人只要成為該網站會員,除了站內商舖優惠券可任意下載外,還可享受到網購優惠甚至參加團購。不過由於該網站是通過支付寶收費的,所以購物前,港人要先申請支付寶戶口。

支付寶的充值方法也有學問。內地人可直接從內地銀行戶口轉帳到支付寶付款,但香港人不能直接以本地個人戶口轉賬到支付寶,若要為支付寶帳戶充值,則要靠以下方法:

1.買家可用Visa或Master信用卡付款(需開通3D認證);

2.透過銀行滙到支付寶戶口,辦理銀行:滙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工銀亞洲;

3.到「淘點」網站登記帳戶,透過此網站充值

a.全港OK便利店購買充值卡

b.銀行轉帳到淘點戶口

c.到淘點旺角辦事處存款

----------------------------------

國策解碼 自由行無懼徵稅令

最近幾個月,內地旅客都知道了一個潮語「54號令」,這其實是今年8月19日內地海關總署發布的,關於入境旅客所攜帶行李物品驗放標準的公告。此令一出,最受打擊莫過於是行走中港兩地的水貨商,但是普通自由行客亦受到波及,只是大多來港的自由行旅客繼續「無有怕」掃貨。

「54號令」規定入境居民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入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海關才予以免稅放行,而非居民的門檻則為2,000元人民幣。如果超出規定額度,海關則對超出部分按相關稅率徵稅,至於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則全額徵稅。

54 號令遊客大減74 萬

到底「54號令」對本港旅遊業有多大影響,記者特地在北京採訪了中國旅遊研究院負責港澳台市場的研究員馬儀亮博士。

「54號令」對自由行有一些衝擊,7、8月以及春節前兩個月(包括聖誕節)是香港的傳統打折季,遊客增長很快。去年和今年的7月都比6月多出40多萬遊客,而打折季一過,9月遊客量就明顯回落。」去年9月較前一個月減少52萬遊客,但是今年9月遊客人數卻比今年8月減少74萬,減幅增加。馬儀亮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海關「54號令」在8月出台,令8月至9月海關的抽查開始變得嚴格,以赴港內地游客人均消費5,000元港幣計算,一個月對香港的衝擊就是10億港元。

馬:政策不會持續很久

盡管如此,馬儀亮指這個政策並不是新政策,其實早在2005年已經出台。「只不過這5年來沒有嚴格執行過,國外亦是如此,美國的標準是800美元,韓國、澳洲大約是400美元至500美元。」但他認為,有關政策應該不會持續很久︰「中國有句古話叫『投鼠忌器』,首先是對香港的旅遊業有很大影響,另外,內地一些產業也受影響,比如電子商務代購業。」馬儀亮估計海關的執行力度,估計聖誕打折季開始就會有所鬆動。

「香港的遊客購物市場,有70%是內地人貢獻的。只要內地的政策沒有變,(即相關進行產品比香港貴),去香港的人還是會很多的。」對於今年內地赴港人數的增長,馬儀亮顯得頗有樂觀。他認為今年遊客人數明顯比去年多,估計全年可能較去年增加20%,達到2,100萬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64

自由行倍增 與港人爭看醫生 遍及手術門診 延長市民輪候

1 : GS(14)@2010-12-30 22:32:3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e-778384?category=m




深圳自由行客湧港,每日平均逾1.1萬人次,今年升幅達一倍。繼與香港人「爭」買樓,亦「爭」看醫生,他們更不吝嗇價錢,聖誕紅假豪花雙倍價錢到香港的私家醫院做手術,動輒近百萬元,有大學教授的私家症病人已有3成是內地客,連醫療集團的門診也充斥深圳人。
病人「大軍」殺入港,已拖長港人輪候私醫治療的時間,甚至可危及醫療改革。
日平均1.1萬人次 愛即日來回
保安局數字顯示,今年1至11月,每日平均有60,500人次的內地訪港旅客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27.4%;深圳旅客的增長更驚人,未計本月中開放的非廣東戶籍居民來港個人遊,今年1至11月每日平均有1.11萬人次深圳居民透過「一年多次」簽註訪港,比去年4至12月大增逾一倍。
保安局發現,內地旅客愛即日來回本港,如今年勞動節和國慶假期間,即日往返的人次分別佔總數47%及44.7%。
內地旅客激增,除了零售業受惠,本港私家醫生亦門庭若市。
中大榮譽外科教授嚴秉泉表示,剛過去的聖誕3天假期,共為3名病人做手術,其中2人來自北京和湖南,均於養和醫院做肺癌大手術。於假期做手術診金雙計,兩人住的又是頭等房,出院各埋單近100萬元。
「內地病人多數很富有,不介意多花一點錢。」嚴說,近年愈來愈多內地病人求診,目前他有1成病人來自外地。
婦產科受捧 大學私症不放過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說,內地婦女除了來港產子,來港做婦科檢查的人數亦有增加,約佔10%至20%,大部分屬教育水平較高的中產女士,來港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諮詢醫療意見或做微創手術。
靳嘉仁說:「有些內地婦女甫來港便要求翌日做手術,休息一天後離港,但私家醫院床位緊張,即使一周前預約也未必有!」
嚴及靳均說,內地婦產科病人湧港,已影響本地人的輪候時間。嚴秉泉說,私院床位多撥予產科,其他病人除非在假日做手術,否則做手術要一周前預約,「曾有炎症病人因私院爆滿,要到公院排隊。」靳嘉仁則稱,本港婦女看婦科醫生或要輪候1至2周。
收費甚昂貴的大學醫學院私家症服務,也吸納不少內地病人。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胡志遠說,內地病人佔私家症約10%至30%,有的諮詢醫學意見,只求醫一、兩次,有的做簡單檢查,亦有長期病患每4至6個月覆診取藥回內地服用。
私營輪候長 勢影響醫療改革
內地病人來港不僅看專科,還使用基層醫療服務。有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兒科專科醫生周振軍,其位於大埔的診所,內地病人佔兩成,新症有4成是內地人,主要來自深圳。
周振軍又是信康醫健網絡醫務總監,他說網絡轄下各科醫生都有內地病人,7、8成產科病人來自內地。
對於本港私家病人輪候時間增加,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認為,私營市場難以把內地和本地病人分開兩條隊,並優先服務本地人,唯一出路是政府多撥土地興建私家醫院。他說:「私營醫療的最大優勢是輪候時間短和可選擇醫生,如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病人寧願留在公立醫院,醫療改革便難以推行。」
撰文:胡幗欣、伍瑋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28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買樓自由行(上) (2011年12月12日)

1 : GS(14)@2011-12-12 23:13:2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5088

假設閣下有意在一、兩年內買樓的話,今天要做的,除咗儲錢及等樓價下跌外,應該趁自己仍處於未有急切需要的「冷靜期」這一刻,開始了解這一個市場。
首先,香港兩大地產經紀公司的網上搵樓系統,其實相當好使好用,幾乎市區每一棟住宅物業每一個單位,在甚麼時候以甚麼價錢成交,都有紀錄,利用系統的地圖順藤摸瓜,又可以查到物業座向及附近配套,以及潛在規劃變化,首先玩熟香港兩大地產經紀的網上系統,仲有Google的衞星地圖,百利無一害。
除咗要地產經紀在電腦撳個清單逐個單位睇,其實亦可以由睇「區」及睇「街」開始,目標地區固然要睇,得閒無事的話,亦無妨過海望兩眼,穿街過巷尋幽探秘,在香港「睇樓自由行」,肯定有益過行商場,分分鐘會有「意外收穫」,例如發現舊街舊店美食小吃,某棟「驚喜」樓宇冇單位放售,唔緊要,可以等,有機會就去望望。
個個經紀都要開飯,但唔係人人都想呃你,做得長的地產經紀,有唔少是真心幫客人的。同幾個傾得埋的地產經紀,建立好關係,在不同地區插幾個「線眼」,睇樓睇到對樓市脈搏、目標地區、心水單位類型有晒「感覺」,再等合適時機及「有緣」的單位出手。
出色的經紀見得人多,同客仔講兩句嘢,已經知道對家有幾多斤両,同地產經紀打交道,各師各法人夾人緣,唔好扮大支嘢,更唔好扮有米(運桔扮豪客參觀豪宅除外),讓經紀清楚了解閣下的目的、能力及需要,保持有碗話碗的溝通,甚至講明目前只係睇樓唔會出手,亦無不可。
樓市暢旺的時候,尤其係天時暑熱,唔係個個經紀都肯行嚟行去陪你等運到,不過,最適合置業的樓市低潮期,往往就係地產經紀最「得閒」的時候,在街邊地產經紀舖頭望兩望樓盤廣告,總會有幾個經紀主動撲出嚟。順叔最近想買傷風藥,兩間相熟藥房都變咗地產經紀舖,可見樓市仍未真正進入調整期,近日唔少傳言,話政府可能放寬「短炒印花稅」等遏抑樓市措施,肯定吹水多過吹風。
總括嚟講,買樓對好多人嚟講,有需要而且太重要,但亦有太多人,對物業投資太陌生,買樓前最好做定準備,包括先了解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及手續,如果財務「自由」有限的話,為自己騰出做決定的空間及時間,更加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67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買樓自由行(中) (2011年12月13日)

1 : GS(14)@2011-12-13 22:20:2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5114
第一,點解買樓要排隊。
全地球任何消費品牌,除咗被自由行遊客淹沒的香港名店,打開門做生意,冇話要客仔排隊,就算到今日,香港住宅樓盤開售,總會見到新聞,售樓處人龍幾長幾長,要顧客排隊等幾粒鐘,要你等,又冇凳俾你坐,梗企幾粒鐘,好多時係深夜突然話「開售」。可能出現迫爆玻璃的新聞先算係熱賣(冇誇張,屢次發生),所以售樓處通常搞到得鼻屎咁大,無他,因為咁先可以營造「樓盤熱賣」的印象,同埋一個「超高壓」環境,都唔知有幾多首次置業人士,因為咁被鑒生煲熟。
第二,點解買樓貨不對辦唔可以退貨。
閣下去買電腦電器,一萬幾千蚊的消費,冇三兩年保養,你都唔會去幫襯,絕大部分非易腐貨物,仲有有壞七日包換的條款。住宅物業既是一項昂貴「商品」,亦是一項涉及複雜法例的「投資交易」,所以在二手市場,買賣雙方都要搵律師做代表,保護自己權益,在買賣合約訂明雙方權責,買新樓的話,賣方係地產大孖沙,養住一大班大狀兼律師,100條買賣條款,隨時99.9條為咗保護地產商利益,有幾多個置業人士,買新樓時,會自己請個律師,同地產商法律代表,逐項條款講數?
銀行職員向阿毛阿婆銷售投資產品,都要錄晒音,講到「清楚明白」為止,新股上市都要整份招股文件,被證監及港交所(388)上市委員會過堂驗屍咁驗(大孖沙件貨通常鬆手好多),新樓交易涉及金額更加龐大,但置業人士權益 ,從來冇受政府保護,上市公司陳述誤導或失實,散戶仲可以去證監會、或者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投訴,買新樓貨不對辦,甚或被誤導,收樓時發現件嘢同發展商「樓書」陳述大有出入,唔通去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咪玩啦。
第三,點解買樓大多數都唔可以睇現貨。
呢個亦係香港一手住宅市場最荒謬之處。閣下買件衫,都會試吓著上身係咪?閣下網上購物淘寶,都會擔心件貨寄到嚟爛身爛世又縮水係咪?
一個單位,日頭入去到夜晚睇樓的感覺都會完全唔一樣,點解大拿拿幾百萬元買層樓,冇得睇實物,只係參觀吓是是但但的「示範單位」,望兩吓本花呢花綠的「樓書」,就夠膽扑鎚?
順叔夠膽寫包單,西九龍一眾所謂「豪宅」,就算係一手樓,所有所謂「特色單位」,即係最高幾層,億億聲嗰幾件貨,甚至絕大部分分層單位,有「豪客」想落搭的話,肯定有「現樓」睇;絕大部分樓盤,去到預售階段,其實亦可以安排買家參觀,發展商唔肯開放「現樓」,絕非不能,實不願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79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買樓自由行(下) (2011年12月14日)

1 : GS(14)@2011-12-14 23:59:4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5310

早排有位神秘人,捐咗幾十本遠古「樓書」俾香港博物館,大家攞住近年的新盤銷售資料,入香港博物館對比一下,就會知道近二十年,香港地產商賣樓手法的轉變,變得愈嚟愈離譜愈搵笨,「預售」之前仲有「預留」,牛池灣變成清水灣,垃圾堆填區變園林美景,有時仲出現疑似股票莊家式搭棚托市的手法,44樓變88樓可以話風水,收800方呎價錢,賣600方呎單位俾消費者,就唔單止係呃秤,而係明搶。
立法規管樓花銷售呢家嘢,大大話話講咗最少廿年,絕對冇誇張,早在1992年,法律改革委員會,已經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有關問題,先後在1995年及2002年,提出有關規管樓花及售樓說明的立法建議,但最後都係不了了之。
物極必反,拖足廿年,公眾對新樓市場種種混帳現象忍無可忍,政府終於被迫出招,上個月,終於推出「有關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的建議法例諮詢文件」,進行公眾諮詢,搞得嚟,如無意外,有關法例最快要由下年選出的新一屆立法會通過。
政府今次講明,目前香港一手住宅市場,買賣雙方「地位並不對等」,地產商有「較大優勢」(措辭太婉轉了),「社會上有強烈意見」,要求立法規管銷售,提供清晰準確的物業資料,以保障消費者。幾項重要立法建議,包括有關「實用面積」及「價單」的規定,要發展商「須讓買家參觀有關一手已落成住宅物業」、以及引入「冷靜期」等,基本上同去年6月推出的所謂「9招12式」相若,算係幾認真,經過立法會變成點就有待觀察,希望香港政府及政客,今次真心要在一手住宅市場,還香港置業人士一個公道及「自由」。
就住呢個拖咗廿年的立法諮詢,順叔作為外行人,都有幾句嘢想講,仲未講完,下回再續:完結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0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買樓自由行(未完) (2011年12月15日)

1 : GS(14)@2011-12-15 23:15:2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55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47

自由行魔力  UA戲院遭名店迫遷

1 : GS(14)@2012-01-19 22:42:05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104&art_id=15998812

一個月營業額逾兩億


據知,時代 UA每年營業額約 4,000萬元,每月租金 110多萬元,而法國品牌 LV則以月租 2,000萬元進駐,兩者租金不可同日而語。這個對於戲院商看似是天價的金額,對內地大款趨之若鶩的名店來說絕不算貴,有數可計。就以 LV尖沙嘴廣東道店為例,前年 12月旺季營業額據知達 2億多元,該店的皮袋由 6,000餘元至 30餘萬元都有,以人均消費 2萬元、每日有 400人幫襯計算,單日就做到 800萬元生意,一個月有 2億多元營業額,交租可謂輕而易舉。只要見到每日各名店外穿流不息的人龍,就知道名店交租並非難事。
負責經營時代 UA戲院的娛藝院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身兼戲院商會理事長的黃韋琪,與從事戲院生意 37年的副理事長崔顯威,日前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明白地產商的決定,崔顯威說:「在商言商,無可厚非,如果好似你所講出到 2,000萬一個月,應該冇戲院商負擔得起。」假如以時代 UA一日播影六場戲、每場平均票價 75元、坐滿 813個位計算,每場收入也不過約 6萬元,不及一個 LV高價袋的價值。整月計算,戲院收入不足 1,100萬元,淨交租都不夠,還未計其他開支。
時代廣場董事凌緣庭早前透露,會騰空時代廣場原先是食通天的 12、 13樓作戲院用途。黃韋琪表示歡迎:「我哋一直有同業主溝通,喺圖則上一直有畀意見,對成事好有信心。」

戲院或搬至 12、 13樓

崔顯威透露,目前戲院經營困難,數目亦嚴重不足:「以前戲院同業主嘅租金係個梗數,家已經好少呢樣嘢,一般商場會同院商簽定底租,或用營業額兩成半作為租金,以較高者為準。一張戲票分完一半比片主之後,要同業主對分。」他又說:「時代 UA月底停業,幾時開番冇人知,北角新光做埋 2月業主就會收番,到時銅鑼灣區就得番 MCL JP、皇室同埋總統三間院七個銀幕,大概有 1,332個位,要照顧灣仔、天后、北角同銅鑼灣嘅人,唔夠戲院變相剝奪市民睇戲權利。」崔顯威稱,當年戲院肩負起娛樂以外的責任:「以前暴動,戲院就用嚟粉飾太平,畀人入場忘憂;七十年代政府發展衞星城市,又規定要有戲院吸引啲人搬入去。」他表示以早年天水圍為例,政府就曾在賣地條款上加入要有戲院的條款:「戲院唔夠嘅唔只港島區,新界區火車沿線大埔、上水同粉嶺都冇戲院,睇戲都要跨區去到沙田睇!」
2 : GS(14)@2012-01-19 22:42:56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104&art_id=15998813
益家坊
最後一日$18有戲睇
2012年01月19日
3 : greatsoup38(830)@2012-01-22 16:30:43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389&art_id=16006100
幾天前,跟朋友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 UA看了《桃姐》,這是傳媒特別場。本來不想去的,但實在太想看《桃姐》,等公映不知要等到甚麼時候,於是去了。九點四十分的電影,看完很晚了,還跟朋友抱怨說,「唉,明天仍需早起……」這是我的簡單生活。
隔天看新聞,才得知這間自時代廣場建成後便進駐,一直經營了十八年的戲院被迫搬遷,原址只營業到月尾,鋪位將讓位予大陸自由行例必朝聖的名牌手袋鋪。
《桃姐》的英文名為 A Simple Life,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簡單生活卻正變得面目全非。熟悉的街道、鋪頭、士多……一個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黃金、鑽石、手袋店……自由行與地產霸權的夾擊之下,香港的文化特色漸漸消失,民生基本所需的小店鋪立錐無地。
很多人喜歡台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書店可以開在黃金地段。而我們呢?別說書店、唱片店,我們連戲院都失守了。拜金都巿,物質把精神擠兌得一乾二淨。
問題是,自由行帶給香港的所謂物質收益跟簡單生活的普羅香港巿民有甚麼關係呢?開名店的是外國商家,收租的是大地產商,香港巿民除了被攘擾,被侵權,還有甚麼?
今天是農曆除夕,展望龍年,只希望我們熟悉的街道、商場、店鋪……不要變臉變得那麼快吧。

  (高慧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43

金融雲端:自由行「人至易盡」

1 : GS(14)@2012-05-01 00:36: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93261
2 : GS(14)@2012-05-01 00:38:01

http://tw.partnernet.hktb.com/pn ... news.jsp&charset=b5
訪港旅客人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57

中門大開:「被自由行」成大炸彈

1 : GS(14)@2012-08-30 13:26: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30/18003689
深圳一程多簽自由行,肯定會再次激起民憤!
中港關係向來敏感,05年董去曾來,中港矛盾漸見緩和,08京奧前,港人對中央認同感高企,特首也民望高企,當時好多關於兩地融合項目已商討,整體上社會未有太大反響,因為大家有互信,認為係雙贏。
[梁振英推行放寬邊境管制等政策,受到公眾質疑。] 梁振英推行放寬邊境管制等政策,受到公眾質疑。
集體情緒發酵 勁過反23條
一場特首選舉,令香港人換上另一副眼鏡,同樣政策,但睇出不同結果。首先自京奧後,香港人對中央認同不斷下跌,四川維權人士受打壓、艾未未、陳光誠,一直到李旺陽被自殺,香港人對內地打壓維權產生厭惡感。港大民調顯示在身份認同態度上,認同自己係香港人比率創新高。同樣中聯辦全力扶梁振英登基,香港主流民意大反彈,上場後醜聞不絕,出現了信任危機,民望只有上屆政府登場時一半。當香港人既不信中央,又不信特首,政府凡涉及兩地的政策,都出現認同危機,巿民認為背後必有不可告人目的,加上視梁振英為傀儡,認為他不會全力捍衞本土利益,所以每項前朝政策,凡由他落實,必定受公眾質疑。
目前最大陰謀論,係認為梁振英要全面赤化香港,不單止放寬邊境管制,割地賣港,更加容許深圳民工大量湧來,以人海戰術逼走土生土長香港人,一如當年大量漢人移民西藏及新疆,最後利用國民教育,逼走最多事嘅中產家庭,用內地人填補人口,慢慢將香港變成內地城巿。呢種陰謀論起初無人理會,但最近越來越多人談論,已超越去年D&G事件所引發反蝗論。今次係巿民感受到被吞併、被洗腦、被同化種種危機。大家唔好睇小呢種集體情緒,因為一經發酵,變成對梁振英政權最嚴重衝擊,甚至超過23條立法、雙普選。
演變下去,中港矛盾會成為香港利益保衞戰,不單止兩地撕裂,本土社會也會撕裂,政府管治危機也迫在眉睫。放寬深圳自由行正好引爆這個中港矛盾火藥庫,主事者真係蠢得交關!
添馬男
2 : 鉛筆小生(8153)@2012-08-30 22:10:16

香港人雙重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02

青心直說:讓自由行變好事

1 : GS(14)@2012-08-30 13:34: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30/18003617
深圳上週宣佈將於本週六進一步放寬自由行,非戶籍居民可申請一簽多行訪港,與內地只隔一條深圳河的香港,對內地居民的吸引力,來自一直引以為傲的「購物天堂」地位,這個角色,香港由來就演得駕輕就熟。當金融已死,假如連零售業都一齊陣亡,怕且香港人的出路更堪憂。
本地零售業命懸一線
今年首七個月,訪港旅客共2669萬人次,同比升15.2%,長途客平均增長只有1.5%,只有273萬人次;內地客增長達22.6%,有1884萬人次。7月份總數達439萬的旅客當中,有221萬(50.7%)為「過夜旅客」,同比增長3.6%;然而,「入境不過夜旅客」則超過215萬人次(49.3%),同比增幅達26.7%。7月內地訪港旅客有326萬人次,增幅仍達21.9%,但長途客卻只有36萬人次,減少5.4%。
長途旅客當然不能不過夜,但首七個月不過夜客較過夜客多,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將之盡歸類於大量水貨客,假如我是水貨客,肯定不會貿然走入市區以節省成本,接近深圳的新界北區如天水圍、屯門,一樣有金舖、錶行、化妝品店和藥房,何必要花更多時間和交通費!事實上,香港人有時過澳門也只是一日遊,只因交通方便,或者只想慳酒店錢購物。不可以否認,香港的零售業事實已命懸一線。
雖然港人與內地人成長環境不一樣,思維更難免有分歧,但只要凡事從好處想,未必不能化壞事為好事。自命且自問更文明的港人,何不以身作則,充當內地人的行為樣辦,雖然只怕不少本地人在這方面亦自身難保!
還有,香港地隨處丟垃圾、吐痰罰1500大元,食環署只要在廣東道及羅素街駐重兵,罰到班富貴同胞怕怕,既可達到教育市民的目標,又可充實庫房收入,何樂而不為!
胡孟青
2 : coffee(1392)@2012-08-30 13:49:37

罰大陸佬? 天真

佢係爸係李剛呀
3 : coffee(1392)@2012-08-30 13:53:13

你試下去淺水灣,D牌寫明禁煙,但D大陸佬照食仲周圍掉煙頭晌沙灘
4 : mannishmark(26310)@2012-08-30 15:41:10

就算罰1500又點,香港本來擠迫既生活環境變得仲擠迫,根本無意思
5 : coffee(1392)@2012-08-30 16:10:06

青姐你篇野傳去孔x東實話你地憑乜去教大陸佬架啦,

正向思想係好,但過火就變阿Q
6 : GS(14)@2012-08-30 23:11:04

6樓提及
食環署只要在廣東道及羅素街駐重兵
我十分同意, 仲有上水


上水小販同水貨客都好多
7 : GS(14)@2012-08-30 23:20:03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食環署只要在廣東道及羅素街駐重兵
我十分同意, 仲有上水

上水小販同水貨客都好多

就咁捉單車徑都好和味


捉天橋那邊,港鐵站附近大把
8 : abbychau(1)@2012-08-30 23:22:50

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食環署只要在廣東道及羅素街駐重兵
我十分同意, 仲有上水

上水小販同水貨客都好多

就咁捉單車徑都好和味

捉天橋那邊,港鐵站附近大把

港鐵站同天橋果d 唔捉得, 因為無犯法
9 : GS(14)@2012-08-30 23:24:10

唔是呀...有d阻路的
10 : GS(14)@2012-08-30 23:30:41

12樓提及
11樓提及
唔是呀...有d阻路的

捉阻路都係單車徑有效率


眼見好少人踏單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