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街坊舖開網店 搶3億自由行
1 :
GS(14)@2010-12-26 17:06:482010-12-18 iM
新一浪自由行政策剛於上周三(8日)啟動,非廣東籍的深圳常住居民,現在也可辦理赴港自由行簽證,人數料多達400萬。加上內地消費大漲價,最新11月通脹率高達5.1%,湧港掃平貨抗通脹的自由行大軍,料必過年前大舉殺入香港。
在內地擁有3億客戶的中國電信(00728),近日看中愈來愈旺的自由行商機,特設自由行網上平台,與香港商戶夥拍,以「地道香港」主題作招徠,帶自由行「捐窿捐罅」,尋找香港人日常消費店舖,不只是買金、買名牌,而是前往街坊店舖掃平貨。
上周網站安排免費專車接送逾千名內地自由行客來港,他們以低於市價兩成至三成的團購價,在大昌行掃走大批日用食品,帶挈該公司兩日內生意額超過100萬港元。
跨境購物團陸續有來,下一站殺入藥房、化粧店、首飾店等,以往專做本地生意、甚少自由行客的香港街坊舖,原來僅以1.88萬港元開設網店,從此打開自由行客源的大金礦。
中國電信 打造旅遊團購網
在廣州電訊公司任工程師的趙先生,平日因工作忙碌,從沒試過到香港旅遊,最近他得知有網站舉辦來港的跨境團購團,且免費接送,決定參加。上周六(11 日),他首度來港,便帶了15萬元(人民幣,下同)來掃貨,最想到尖沙咀購買手錶和金飾,但出發前往尖沙咀之前,先隨購物團專車到九龍灣工廠區一間食品批發商,火速在特賣場內,以低於市價兩成至三成的價錢掃走兩大籃食物和日用品。除了趙先生外,這次來港團購食品的自由行旅客,有多達1,100人,全是透過一個叫「百事通自由行」的網站組織,他們分別從廣州、佛山、惠州及深圳等地出發,由專車直接送到九龍灣的大昌行特賣場。
現場可見一輛輛載滿內地客的旅遊巴,接二連三地駛進特賣場旁邊的停車場,一群群內地旅客各有所好,有的直衝奶粉專櫃,幫自家孩子也幫朋友帶奶粉,有的則不停手地把零食、餅乾掃進購物籃內。記者不時聽到有人說:「這個便宜,多買點,回去還可以送人。」因為臨近年關,故也有不少人選購冬菇、罐頭鮑魚等海味乾貨。
在特賣場選購完畢後,旅客便自行解散,繼續在港的自由行旅程,他們可選擇自行留港數天,或在當晚乘坐免費專車返回內地。
將3億客戶送進香港
透過網頁組織這次購物團的,是在內地擁有超過3億客戶的中國電信,中國電信目前是全國最大固網電話及最大基礎網絡營運商。「中國電信是次瞄準的,是早被公認為潛力無限的內地自由行市場。」項目負責人、中國電信百事通自由行運營中心業務總監李凱帆說,他們這次投入超過2,000萬港元資金,打造一個自由行旅遊資訊網站,藉此發展網購及組團團購的新業務。
網購在內地已經成為大潮流,李凱帆拿出統計數據說,去年全國網購量為2,600多億元,而今年直到目前為此,全國網購量已超過4,900億元,大升九成,內地網購量不斷大幅上升,網購商機無限,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內地已經習慣了這種網購方式,當很多人需要一些港貨的時候,不想過來或是不能過來,可以先在網上付錢,香港商戶接到定單之後就會把東西寄過去。」這種商業模式,能照顧到國內尚未開放自由行地區的人士,於是中國電信找來香港商家合作,由合作港商供應貨品,放在網上供內地客選購,中國電信根據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務,收取1.28萬元至1.88萬元不等的金額作為年費。不過網購並不是該網站的重點業務,更主打的,是希望可藉着提供網上團購優惠,吸引內地客親自來港提貨。
中國電信除了建立網購,還與加盟的香港商戶籌辦跨境購物團,消費者在網上定貨後,需親自到香港提貨,希望先在網上以低價商品作為噱頭,再吸引內地人到香港分店提貨時再消費。另外,亦可帶動消費者在自由行期間,跟隨網站建議的路綫或網站提供的優惠券,到其他已加盟網站的香港商戶消費。
由於中國電信在內地擁有超過3億客戶,網站宣傳和吸客能力不能小覷,「我們在內地有3億多的客戶,通過電話帳單夾寄,已能讓不少人認識這個新網站。」加上旗下有過千個門戶網站(Portal Website),其中包含了不少地區性的小型網站,這些網站的宣傳威力,也不可小看。「舉個例子,像是『深圳熱綫』網,它的瀏覽量在中國來說是很大的,因為很多深圳的當地人會上去看。」
現時已有過百間香港商戶跟中國電信接洽,部分更落實會合辦跨境團購團,包括化粧品、首飾店,甚至是美容院等;對於向來不是自由行熱點的香港商戶,加盟網站無疑是一個既便宜、又有效的渠道,有助其打開自由行市場。像這次,大昌行與網站合作組織內地客來港購買日用品和食品,兩日內組織逾千名內地客到場,生意額超過一百萬元。
絕招吸客 先付款後選購
為了在一眾內地購物網中突圍而出,中國電信先在網上張貼一些特別受內地人歡迎的「超筍價」商品,像是六折出售的日本奶粉、進口食品和海味等,並規定只有預先訂購指定商品者,才可參加該購物團;至於對網購興趣不大的客人,則可先在網上購買現金劵,到達後憑券入場。為甚麼要這麼做?讓客人隨團到達後再一次過購物付款,豈不是更方便和簡單?
對此,李凱帆舉了個通俗易明的例子:「如果我告訴你,香港有間店三折大酬賓,你聽到的那一刻可能很想來看看,但過了幾天,可能也就不想來了,但我們在告訴你這項優惠的當天,便說明要預先訂購,或是購買現金券才可入場,客戶先付了錢,到時候便不會不來了。」
----------------------------------
大昌行 創新Fusion購物模式
在本港以售賣急凍食品為主,為本地主婦所熟悉的大昌食品市場,分店多在屋苑開設,近日也成為自由行來港購物的主要熱點。
在廣州從事外貿工作的楊小姐,平均每個月都會來港一至兩次買化粧品,每次一買便是3,000港元至4,000港元。最近友人在網站發現香港大昌食品市場的日用食品,價錢比內地便宜15%十分吸引,便邀請她同行。他們在網上預訂產品,概念猶如內地最大網上購物平台淘寶網,不同的地方是,訂購的產品不會直接郵寄到內地,而是採取新消費模式——到店提貨。
楊小姐參加的是大昌食品市場上周末舉行的網購「前哨戰」,食品市場把11款最受內地人歡迎的產品放到網上,如日本奶粉、罐頭鮑魚,以門市價的五折至七折讓內地人訂購,再組織這些已訂購產品的顧客來港,分別於上周六、日到在大昌行九龍灣總部設置的特賣場取貨,日後到店提貨方式則在分店進行。
增醬料奶粉吸自由行
「我們會定期選取優惠優貨品,放到e-shop,吸引他們訂購。」客戶需到香港的分店「到店提貨」,該公司食品市場市務經理葉藹兒認為,這樣可吸引他們在取貨時,同時購買店內的其他產品。
原來大昌每年都會舉辦3次員工特賣日,在聖誕、農曆新年等大節日前,讓本地員工以低於門市20%至30%的價錢購買產品,因利成便,公司把規模擴大,舉辦了是次的自由行團購和特賣日,結果反應超乎理想。
葉靄兒說,「場內有超過500種貨品,價錢與員工特賣日相同,比門市價低兩、三成。」但她表示,為迎合內地高消費客戶,員工特賣日出售的一些平價飲品及零食不包括在今次的活動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營養補充品及電器,如雞精及平面電視。由於中國電信較熟悉內地人的消費模式,故又建議大昌在場內增加售賣奶粉及醬料。「自由行都認為內地生產的醬料品質沒有保證,而且本港老品牌如李錦記,內地售價更高於香港,故場內售賣的低價醬料便能夠吸引他們。」
記者在場觀察後,發現網上產品的價錢的確較低,如和光堂的「大仔奶粉」,網上售119港元,但每人只限買兩罐,場內售價則與原價較為接近的150港元。
兩天特賣日共有1,100內地人入場,以每人平均消費1,000港元推算,即為大昌帶來逾100萬港元的營業額。
1.88萬元開設中電網店
這次商機成本很便宜,大昌只繳付1.88萬港元年費,便可在中國電信網站開設網店一年,且毋須再花分文,與中國電信商討後,便由對方籌組跨境購物團,並在旗下網站大舉宣傳,結果一次過吸引千多人到其商店掃貨。
葉靄兒指是次的活動只是試驗性質,並不看重收入成效,1,000元的人均消費屬意料之外,較預期高出一倍。她認為由於有專車接送,減輕他們搬貨的負擔,加上聖誕、新年將到,及有大量低價團購奶粉,都吸引這批自由行大舉入貨。
她又看到參與這次團購的大多是「七十後」、「八十後」的年輕消費者,估計他們都活躍於互聯網,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網上最新資訊,她表示公司未來會繼續跟中國電信合作,借助這個全球最大電話客戶服務平台,吸引更多內地客源,尤其近日內地通脹飛升,自由行客來港購買日用食品愈見普遍,希望透過網購及團購活動,讓內地人認識其品牌。
葉藹兒說,下一步將擴大「到店提貨」服務,至自由行購物旺區的分店,如銅鑼灣及紅磡,讓預先網購的內地客隨時親臨提貨兼掃貨。
來自惠州、屬於白領一族的劉小姐,在內地電子製造公司任行政主管,認為上班形象甚為重要,每年最少來港4次,每次花數千元都是為了補給化粧品,這次她收到電訊公司的來電邀請,想到可免費乘直通專車來港,又可到特賣場購物,便決定參加,遂在網上購買現金劵。
來港經驗豐富,對香港環境十分熟悉,但她從未聽聞大昌食品市場,這次全因中國電信推介,覺得其信譽良好,才放心在該店購物。這天她預備了3萬多元,除了一如以往到尖沙咀海港城購物,花了1萬多元買金飾,5千多元購買化粧品及衣飾,也在大昌行花了千多元買海味。
----------------------------------
街坊藥房 跨境團購力抗巨企
榮華蔘茸中西藥房是其中一間加入網購平台,又即將舉行跨境團購活動的公司,這間有30年歷史的老牌藥房,是萬寧、屈臣氏之外,本港第三大的連鎖藥房,但由於一直以屋邨為主要落戶點,故過往在自由行市場知名度不高。
由於旅遊區及大型商場的租金都非常高,榮華藥房分店經理及團購活動負責人鄭建志指,他們這類中小型商戶未能進駐,故即使大型商場近年不斷開辦自由行購物團,他們亦未能分佔市場。藥房主打「街坊」生意,甚少自由行客,但近10年來,與大型日用品連鎖店的競爭愈趨激烈,故藥房必須以新招迎戰,才能站穩陣腳。
他形容,藥房在市民心目中的定位都較平民化,貨品平均售價較日用品連鎖店低15%,雖然利潤少,但「街坊」客不絕,務求薄利多銷,並於一年多前已構思設立購物網站,以吸引香港以外的內地顧客也能以「街坊價」購買貨品,直至數月前得知中國電信推出自由行網購平台,且「開店」費只需1.88萬港元,便加盟網站。
到店提貨助品牌知名度
他希望利用到店提貨的網購服務,讓內地人認識榮華藥房這個品牌,預計首次團購在聖誕假前展開,並在荔枝角分店舉行,因該店附近沒有其他購物熱點,希望可留住旅客,消費時間更長。
為吸引更多團友參加,他早前已諮詢有三成至四成內地客源的上水分店意見,選了約150種貨品放到網上以優惠價供團購,更挑選其中數種最受內地人歡迎的貨品,包括奶粉及洗髮乳,以低於成本價發售。另外,當日舖內亦有過千種的貨品,以原價八折至九折供自由行選購,他預計一次跨境團購物可帶來約1,000內地客。
「我們會透過網上平台,看內地人對藥房及到店提貨方式的反應。若見成效,我們下一步將考慮在淘寶網開店,網店成功後,便會考慮開設內地分店。」雖然進軍中國網購市場,是很多商家時下的目標,但對於藥房來說,鄭建志認為暫時到店提貨的形式較適合他們。「現時榮華品牌在內地沒有知名度,即使在淘寶網開店,相信反應也不好。」他表示,若網站能成功助藥房打造品牌,建立信譽,日後藥房在淘寶或自建購物網站時,必然不乏捧場客。對他而言,網站及團購活動是藥房打入內地市場的一個踏腳石。
與太太及友人三人行,從廣州來港購物的陳先生,其實每年都會自行來港四至五次。今次早在網上以「超筍價」預購了奶粉,到達大昌行後,除奶粉外,他也同時買了不少食品。
其後,三人轉戰自由行旅客最愛的尖沙咀,又再買了若干金器,而太太也買了一個名牌手袋。陳先生說,在香港買金器和手袋,除了在價錢上比內地便宜外,最重要的還是款式比起國內新穎得多。在香港抵買的,還有紅酒,陳先生指出,香港紅酒在價錢上比內地便宜約三成,因此每次來港前,都會先上網選好紅酒,再打電話到經常光顧的酒窖,叫工作人員把看中的紅酒留下來,省下選購的時間,這次來港,他便花了5萬元買下4枝紅酒。此行來港,陳先生約花了8萬元人民幣。
自由行資訊網 港人也受惠
雖說「百事通自由行」網,是專為來港自由行旅客而設的資訊網站,但原來香港人也可從中受惠。港人只要成為該網站會員,除了站內商舖優惠券可任意下載外,還可享受到網購優惠甚至參加團購。不過由於該網站是通過支付寶收費的,所以購物前,港人要先申請支付寶戶口。
支付寶的充值方法也有學問。內地人可直接從內地銀行戶口轉帳到支付寶付款,但香港人不能直接以本地個人戶口轉賬到支付寶,若要為支付寶帳戶充值,則要靠以下方法:
1.買家可用Visa或Master信用卡付款(需開通3D認證);
2.透過銀行滙到支付寶戶口,辦理銀行:滙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工銀亞洲;
3.到「淘點」網站登記帳戶,透過此網站充值
a.全港OK便利店購買充值卡
b.銀行轉帳到淘點戶口
c.到淘點旺角辦事處存款
----------------------------------
國策解碼 自由行無懼徵稅令
最近幾個月,內地旅客都知道了一個潮語「54號令」,這其實是今年8月19日內地海關總署發布的,關於入境旅客所攜帶行李物品驗放標準的公告。此令一出,最受打擊莫過於是行走中港兩地的水貨商,但是普通自由行客亦受到波及,只是大多來港的自由行旅客繼續「無有怕」掃貨。
「54號令」規定入境居民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入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海關才予以免稅放行,而非居民的門檻則為2,000元人民幣。如果超出規定額度,海關則對超出部分按相關稅率徵稅,至於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則全額徵稅。
54 號令遊客大減74 萬
到底「54號令」對本港旅遊業有多大影響,記者特地在北京採訪了中國旅遊研究院負責港澳台市場的研究員馬儀亮博士。
「54號令」對自由行有一些衝擊,7、8月以及春節前兩個月(包括聖誕節)是香港的傳統打折季,遊客增長很快。去年和今年的7月都比6月多出40多萬遊客,而打折季一過,9月遊客量就明顯回落。」去年9月較前一個月減少52萬遊客,但是今年9月遊客人數卻比今年8月減少74萬,減幅增加。馬儀亮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海關「54號令」在8月出台,令8月至9月海關的抽查開始變得嚴格,以赴港內地游客人均消費5,000元港幣計算,一個月對香港的衝擊就是10億港元。
馬:政策不會持續很久
盡管如此,馬儀亮指這個政策並不是新政策,其實早在2005年已經出台。「只不過這5年來沒有嚴格執行過,國外亦是如此,美國的標準是800美元,韓國、澳洲大約是400美元至500美元。」但他認為,有關政策應該不會持續很久︰「中國有句古話叫『投鼠忌器』,首先是對香港的旅遊業有很大影響,另外,內地一些產業也受影響,比如電子商務代購業。」馬儀亮估計海關的執行力度,估計聖誕打折季開始就會有所鬆動。
「香港的遊客購物市場,有70%是內地人貢獻的。只要內地的政策沒有變,(即相關進行產品比香港貴),去香港的人還是會很多的。」對於今年內地赴港人數的增長,馬儀亮顯得頗有樂觀。他認為今年遊客人數明顯比去年多,估計全年可能較去年增加20%,達到2,100萬新高。
自由行倍增 與港人爭看醫生 遍及手術門診 延長市民輪候
1 :
GS(14)@2010-12-30 22:32:38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e-778384?category=m
深圳自由行客湧港,每日平均逾1.1萬人次,今年升幅達一倍。繼與香港人「爭」買樓,亦「爭」看醫生,他們更不吝嗇價錢,聖誕紅假豪花雙倍價錢到香港的私家醫院做手術,動輒近百萬元,有大學教授的私家症病人已有3成是內地客,連醫療集團的門診也充斥深圳人。
病人「大軍」殺入港,已拖長港人輪候私醫治療的時間,甚至可危及醫療改革。
日平均1.1萬人次 愛即日來回
保安局數字顯示,今年1至11月,每日平均有60,500人次的內地訪港旅客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27.4%;深圳旅客的增長更驚人,未計本月中開放的非廣東戶籍居民來港個人遊,今年1至11月每日平均有1.11萬人次深圳居民透過「一年多次」簽註訪港,比去年4至12月大增逾一倍。
保安局發現,內地旅客愛即日來回本港,如今年勞動節和國慶假期間,即日往返的人次分別佔總數47%及44.7%。
內地旅客激增,除了零售業受惠,本港私家醫生亦門庭若市。
中大榮譽外科教授嚴秉泉表示,剛過去的聖誕3天假期,共為3名病人做手術,其中2人來自北京和湖南,均於養和醫院做肺癌大手術。於假期做手術診金雙計,兩人住的又是頭等房,出院各埋單近100萬元。
「內地病人多數很富有,不介意多花一點錢。」嚴說,近年愈來愈多內地病人求診,目前他有1成病人來自外地。
婦產科受捧 大學私症不放過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說,內地婦女除了來港產子,來港做婦科檢查的人數亦有增加,約佔10%至20%,大部分屬教育水平較高的中產女士,來港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諮詢醫療意見或做微創手術。
靳嘉仁說:「有些內地婦女甫來港便要求翌日做手術,休息一天後離港,但私家醫院床位緊張,即使一周前預約也未必有!」
嚴及靳均說,內地婦產科病人湧港,已影響本地人的輪候時間。嚴秉泉說,私院床位多撥予產科,其他病人除非在假日做手術,否則做手術要一周前預約,「曾有炎症病人因私院爆滿,要到公院排隊。」靳嘉仁則稱,本港婦女看婦科醫生或要輪候1至2周。
收費甚昂貴的大學醫學院私家症服務,也吸納不少內地病人。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胡志遠說,內地病人佔私家症約10%至30%,有的諮詢醫學意見,只求醫一、兩次,有的做簡單檢查,亦有長期病患每4至6個月覆診取藥回內地服用。
私營輪候長 勢影響醫療改革
內地病人來港不僅看專科,還使用基層醫療服務。有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兒科專科醫生周振軍,其位於大埔的診所,內地病人佔兩成,新症有4成是內地人,主要來自深圳。
周振軍又是信康醫健網絡醫務總監,他說網絡轄下各科醫生都有內地病人,7、8成產科病人來自內地。
對於本港私家病人輪候時間增加,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認為,私營市場難以把內地和本地病人分開兩條隊,並優先服務本地人,唯一出路是政府多撥土地興建私家醫院。他說:「私營醫療的最大優勢是輪候時間短和可選擇醫生,如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病人寧願留在公立醫院,醫療改革便難以推行。」
撰文:胡幗欣、伍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