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Google TV搶先上市 引爆兆元商機 智慧時代來臨 電視百年大革命

2010-10-18  TWM




一八九七年發明顯像管及之後電視的誕生與普及,影響了人類半世紀的家庭娛樂;二十年前網際網路的出現,更寫下歷史上的重要新頁。二○一○年,Google帶頭發起一場新革命,結合電視與網路,要用「智慧電視」再創科技生活的巔峰。

撰文.賴筱凡

今年聖誕節美國民眾的家中,將會出現一台全新、顛覆傳統、打破現有框架、很聰明的電視。它不僅具備網路功能,更提供一般網路平台前所未有的影音服務。

民眾可以不必再到影帶出租店租看DVD,不會用電腦的年長者也可以透過它輕鬆上網看影片,網上節目更是隨選隨看,不受播出時間限制。這將會是自電視發明以來,第二次的電視大革命。

十月十二日,全球科技焦點轉向紐約,這次登場的不是手機,而是由谷歌︵Google︶、英特爾(Intel)主導,索尼(SONY)擔綱要角,所共同發表的智慧電視Google TV。

全新的智慧電視將打破過去既有的使用者習慣,提供全新的體驗,甚至創造上兆產值。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短短四年後,全球會有近一.二五億台的智慧電視取代傳統電視走進民眾家庭,將近今年液晶電視出貨量的七成,成為一場顛覆過去十年個人電腦主宰科技生活的革命。

革命一:使用習慣

電視上網,隨選想看的影片百視達(Blockbuster)曾是全球最大的影音出租連鎖店,在全球擁有九千家分店;然而,今年七月,美國百視達卻因虧損高達新台幣三百多億元黯然下市,並宣告破產。而殺死百視達最主要的凶手,正是網路影音出租新秀Netflix。

美國百視達的下場,顯示傳統影音出租產業的市場模式已走到末路。當消費者習慣從網路上下載影片,不必出門租片子,就可直接透過電腦螢幕觀賞,網路影音便迅速抓住消費者的目光。這就是智慧電視這場革命要打破的第一個框架。

第二個要打破的,將會是被頻道商綁架的節目內容。「這就像有線電視給你一百個頻道,你愛看的卻永遠是那十個。」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張乘維說,智慧電視就是緊抓這個概念,video on demand(選你愛看的),且是隨時想看就看。

不論是Google TV或蘋果的iTV,它們跨進電視領域的第一戰,就是要打造更好的影音享受。這份享受,無關電視的外觀設計或僅是畫質清晰,而是從根本的使用習慣做改變,丟掉消費者不需要的,給他真正需要的。

「過去,DT(桌上型電腦)是一次性的購足,它給你什麼package︵套裝︶,你就得接受;如今,當DT轉向網路應用,服務就成為首要。」Google 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峯的一席話,強調的是電腦單機走向網路應用,但套用在Google TV上,同樣可行,因為Google深諳箇中道理,當使用者要付費時,就會更在乎使用者經驗︵服務︶。

智慧電視所要揭示的,是一場電視新革命的開始,你可以透過智慧電視直接上網租你喜愛的影片,也可將YouTube影音同步到智慧電視上,你在網路上想看的影音,隨時都可以在智慧電視上體現,不用打開電腦,只要擁有一台有無線上網功能的智慧電視,網路內容全部包含其中。

革命二:功能升級

獨立運算加上無線傳輸

如果只是讓電視能上網,那只是現有的「聯網電視︵Internet TV︶」,但智慧電視能提供給消費者的,遠遠超出聯網電視,最大的差異就在於,Google與蘋果都想要讓電視更聰明、更智慧化。

然而,只在電視裡加上網通晶片是不夠的,智慧電視必須擁有處理訊息的能力,它得像電腦一樣,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所以,九月舊金山的英特爾年度科技論壇 (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總裁歐德寧(Paul Otellini),展示用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CE4100,作為Google TV的關鍵零組件,親自揭開智慧電視的新頁。

同樣地,拆解蘋果iTV機上盒,蘋果在iPhone 4與iPad上都採用的A4晶片,也出現在裡面。

一般的聯網電視,其實也有晶片大廠博通或聯發科的網路電視單晶片,「但未來的新晶片是必須分別負責影像解壓縮與網路功能。」在張乘維看來,聯網電視的處理速度不及智慧電視,更別說還要進一步支援智慧電視所提供的搜尋功能。

此外,在網路傳輸上,智慧電視也捨棄了一堆插孔,改用一顆Wifi無線上網技術的晶片,省去接線的麻煩。目前一般電視用的有線傳輸,每秒的傳輸速度是二七 ○Mb,而Wifi最高能達到四五○Mb,速度加快一倍,讓智慧電視強調的高畫質、高傳輸,完全體現在這場革命之中。

智慧電視革命要改變的不只有電視,最終目的其實是要打造一個全新的消費電子生態系統,就像智慧手機模糊了電腦與手機的界線,智慧電視要跨越的是手機、電腦 與電視之間的楚河漢界,它要創造的是全新生態系統,當手機與電腦融合後,下一步要串聯的,就是客廳生活中的要角||電視。

「如果人手一台iPad,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影片,就像帶著一台電視到處走。」這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對iPad改變科技生活的期待。

革命三:全新生態

橫跨大小螢幕的無縫銜接

但當智慧電視現身,科技生活的形態要再次出現變革,「我在手機下載了一支影片,下班途中用平板電腦看一半,回到家傳到電視裡頭,用電視來享受最後的精采結局。」博理基金會策略長張以明談的,就是智慧電視出現後,所帶來的「無縫銜接」科技生活。

手機、電腦、電視,過去這些產品都獨立地存在我們生活中,智慧電視更不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科技新品。但當手機、電腦、電視全都串聯在一起後,只要透過無線傳 輸,新的生態系統儼然而生,這就是Google與蘋果的最終目的,讓iPhone、iPad、iTV都可互相連接,甚至把消費者在Android手機的使 用習慣,拉到客廳生活最重要的電視身上。

Google、蘋果率先挑起這項戰火,三星、LG(樂金電子)自然不會甘於人後,繼今年在德國IFA設計展推出聯網電視後,明年勢必也將加入智慧電視的戰局。

不論之後戰況如何發展,最明確的一點就是,智慧電視掀起的這場革命中,擘畫的是科技生活的新藍圖,它將是繼iPad、iPhone 4後,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新趨勢,更是未來四年內,上兆商機的開始。

1分鐘了解智慧電視

當電視可以上網,稱之為「聯網電視」(Internet TV);然而,當電視不只能上網,還能透過網路平台選取想要的影音,甚至與手機、平板電腦串聯起整個生態系統,電視不再只是電視,而成為家庭娛樂的最中心,它稱之為「智慧電視」(Smart TV)。

透過電視內建處理器,消費者可以單買智慧電視,也可以用家中的一般電視,搭配擁有網路平台功能的機上盒,讓家裡的電視變聰明!

Google VS. Apple 智慧電視兩大陣營較勁Google TVApple TV 產品線SONY智慧電視

羅技Revue機上盒

羅技Revue鍵盤iTV機上盒晶片英特爾Atom 處理器CE4100蘋果A4處理器平台Android 2.2iOS 4.1 內容合作夥伴電視:HBO、CNN、NBA、TNT、Cartoon Network、CNBC 影音租片:亞馬遜(Amazon)、Netflix 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 音樂:VEVO、Pandora、Napster 報紙:《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電視:ABC、FOX 影音租片:Netflix

音樂:iTune

主要功能1. 利用Google引擎作線上搜尋2. 可觀看網路上所有影音檔3. 依照個人喜好,透過網路租取想看的影音4. 與Android手機、平板電腦連線,所有影音檔都可在電視上看1. 透過iTV機上盒,提供「有限制」的影音內容2. 可上網,但尚未開放App Store功能3. 與iPhone、iPad、iPod串聯,形成新的生態系統應用方式1. SONY智慧電視2. 一般電視+羅技Revue機上盒 僅提供iTV機上盒售價1. SONY 電視:1000美元到1899.99美元2. 羅技Revue機上盒:299.99美元iTV:99美元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7

計價大革命 讓鑄造小廠打進奇異

2012-4-30  TCW



想像一下,當你接手一家負債超過六千萬元、幾乎瀕臨倒閉的傳產小廠,怎麼做,才能虧轉盈,甚至進階成了奇異(GE)、西門子(Siemens)等國際大廠供應商?

故事主角,正是永冠能源科技。

「台商最大鑄件廠,」金屬工業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陳芙靜點出永冠市場定位。鑄件,是指用熔化、澆注等金屬加工鑄造所生產的機器設備零組件。

台灣鑄造業客戶以工具機為主、每件鑄造品約十噸上下,年營收破億元的不多見;有能耐承接六十噸鑄件的永冠,成為台商唯一躋身全球最大風機製造商維斯塔斯(Vestas)、奇異、西門子、加美薩(Gamesa)等十大風電設備廠供應鏈,其中一半廠商都是它客戶,去年營收達五十二億六千萬元。

台灣區鑄造品公會常務理事、精冶科技工業董事長蘇文雄觀察,要媲美永冠的技術能耐和世界級客戶,「台灣(鑄造業)找不到第二家!」

永冠能演出逆轉勝,要從一個鑄件門外漢老闆說起。

念電子科,對鑄件業最基本的鋼鐵五大元素都不懂的張賢銘,三十歲時,被迫接下負債超過六千萬元的家族企業。「有時候,要付利息的錢,比賺的錢還多,」當年從父親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的張賢銘回憶。他接手後把工廠當自己家,從鑄件最簡單的基本功:手工製模、砂處理技術、鐵水成分配方、溫度控制等本領學起。

為求品質,改按日計酬甘願忍受年營業額少三成

從什麼都不懂開始,讓張賢銘也做了一個台灣鑄件業沒想過的事。當時,業界按重量計酬,生產端一味求量、較無品質概念;他則改採保證收入不變的按日計酬,「先不要衝數量,我要的是品質。」他強調。

「這樣會死定!」同業聽到該做法多不認同,認為產量會因此大幅下降,看長不看短的他,卻甘願忍受第一年營業額至少砍三分之一。

張賢銘弟弟、永冠執行副總經理張文龍指出,一般鑄造同業是採按重量計酬的承攬制,工人會想辦法做多、求快,導致不良率提高,難以管理品質。只有從最源頭收入來源下手,才有機會轉型升級。熬過陣痛期,同規格的鑄件品因品質區隔,能比同業貴一成。

因為改變傳統計價模式,張賢銘讓永冠能從黑手轉型「高級黑手」,取得日後切進風電等世界級客戶的入場券。

為減成本,往大陸設廠整合下游打造一條龍服務

二○○六年,張賢銘接下歐美風力發電設備鑄件,是台商鑄件業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他能搶進台灣同業無法接的生意,和他的大陸布局與朝下游垂直整合等布局有關。

過去為降低成本、爭取高階客戶,逼得張賢銘西進中國設廠,並朝下游整合。他發現,朝下游整合有掌握成本、交期等好處,更能爭取客戶青睞,給了他向上提升的能力與機會。

「找其他加工廠配套,它不一定先做我的,」張賢銘解釋,機器設備組裝前鑄件要經機械加工,中國幅員廣大,客戶鑄造、加工兩道程序等於增加一次運費,一條龍服務除可解決不良品責任歸屬,有助創造市場進入門檻。

以門外漢之姿,改變鑄造業遊戲規則因而向上提升品質是他第一個成功;嗅出風電商機,抓緊時機積極轉進,且一開始就決心挑最難的切入,鎖定歐洲而非中國客戶,跳脫日後價格戰,則是他第二個成功策略。

「歐洲人對中國(製造)不放心,不認為中國鑄件可以用,唯有做到歐洲客戶才能打開知名度,」張文龍強調。

為搶客戶,籌資買設備砸上千萬邀奧國顧問駐廠

要爭取不同客戶,而有不同做法的張賢銘和別人想法不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讓他敢冒險花大錢,投入約當時集團三成年營收、近八億元買最貴義大利機台建廠。「最壞打算,做不好可能要倒閉,」張賢銘不諱言當時籌資的壓力。

「如果冶金技術不行,人家一顆鑄件生產二十小時,我要四、五十小時,做出來還是廢的,可能承受不了……,」為縮短學習曲線,他除透過設備廠介紹歐洲加工廠技術合作,又不惜一年斥資新台幣上千萬元,請來專替歐洲客戶到中國採購零件的奧地利冶金博士駐廠當顧問,爭取高階客戶。

除了買設備、學技術,也懂得靠檢測替品質把關。張文龍透露,歐洲大廠不信任中國當地的認證,只有再以來回頭等艙機票、五星級飯店和一天一千歐元(約合新台幣三萬九千元)價碼,分三趟,請來德國西門子等工程師技術輔導、認證非破壞檢驗,讓永冠有機會後發先至。

陳芙靜觀察,全球風力發電最大裝置國中國整機系統廠已從技術轉為價格導向,二○一二年,每千瓦價格較二○○八年約新台幣二萬八千元,下跌了四一.六%。但以外商訂單為主的永冠較不受影響,享有銷售通路的先行者優勢效益也逐漸展現。

正因敢和別人不同,終於讓張賢銘把永冠打造成「台商鑄件王」。但,手工造模、少量多樣的鑄造業重經驗傳承,且原料占銷貨成本五四%,獲利易受生鐵、廢鋼價格波動影響,鞏固既有需求同時再朝船舶引擎鑄件等新領域發展,確保人才與獲利率,是它下階段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6

動嘴巴就能當智慧型手機 Google眼鏡掀起3C科技大革命

2013-04-08  TWM
 
 

 

手機產業競爭進入白熱化,但不論蘋果、三星或宏達電的新手機,已無法讓消費者有「哇!」的感覺。Google眼鏡的誕生,只要透過聲控就能完成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也宣告穿戴式電子產品正式登場。

撰文‧林宏文

今年一月二十三日傍晚,紐約地鐵出現一位穿黑夾克、戴毛帽、提著黃色塑膠袋、滿臉鬍子的大叔,臉上還戴著一副特別的眼鏡,神色輕鬆地閒逛。一位乘客認出他來,立即拍下照片放到Twitter(推特)上,並寫著:「我與這位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在往市中心的三號線地鐵上不期而遇,我們簡短地聊了一下,他是個好人(nice guy)!」原來,這位大叔就是谷歌(Google)兩位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他與另一位創辦人、現任的谷歌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於一九九八年寫下了谷歌震撼世人的傳奇故事,兩人更躋身當今世界排行第二十及二十一名的富豪。

布林戴的這副眼鏡,就是即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的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喜歡挑戰新鮮創意的布林,正是谷歌內部開發最具成長潛力產品Google X實驗室的負責人,這個實驗室專注在概念性的研究,例如谷歌眼鏡、自動駕駛汽車等。

功能炫 聲控即可錄影像谷歌眼鏡計畫其實幾年前就已展開,去年則開始對外密集曝光,布林在去年七月的Google I/O大會中,以高空跳傘影片直播的形式正式發布;今年初的CES展(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及TED(科技、娛樂與設計大會)等多次演講中,也都談過谷歌為何要發展這項產品。

這款智慧型眼鏡的功能確實令人驚豔,包括只要透過聲控,就能完成一般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不管照相、錄影甚至導航,統統難不倒它;動動嘴巴,眼睛看到的影像就立刻記錄下來。

此外,在谷歌眼鏡右上方的小型鏡片,能顯示所有的互動介面。鏡架右方裝有前置攝影機,眼鏡將數據發送到雲端後,分享使用者所在位置,就能立即導航,並提供當地氣象等資訊。谷歌眼鏡也有即時翻譯功能,出國旅遊不必擔心語言不通。

一項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所謂的「雷射虛擬鍵盤」;這個鍵盤可以投射在使用者的手上,直接靠著手勢操作與觸碰,就可以完成各種動作。這樣的設計,讓這副眼鏡幾乎擁有像手機的功能,而且因為直接戴在臉上,使用起來更方便。

一位網友說,「谷歌眼鏡是每個小男孩的夢幻玩具,就像『七龍珠』裡的戰鬥力偵測器,可以探知對手戰鬥力及所在地,宛如一戴上後,馬上變成超級賽亞人或那美克星人。」題材夯 供應鏈股價發酵谷歌眼鏡的誕生,對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的智慧手機產業來說,更具重大意義。因為不論蘋果、三星或宏達電,近來推出的許多新產品,儘管標榜擁有許多新功能,但創新的步伐似乎都已受限,很難讓人有「哇!」的驚豔,無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如今谷歌眼鏡的出現,把創新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目前,谷歌並未明確說明這項產品要何時推出,但一般預料,很可能將在今年五月十五日舉行的Google I/O網路開發商年會中,發表與鴻海合作生產的探索者版本眼鏡(Glass Explorer Edition)。

而這項革命性產品的推出,也在資本市場逐漸發酵。去年以來,蘋果與谷歌的股價一下一上,正好形成上下交叉,似乎就在反映谷歌的創新動能勝過蘋果。儘管谷歌眼鏡初期對業績貢獻並不多,但在谷歌持續引領創新方向,未來股價肯定不寂寞,難怪目前已有分析師預測,谷歌股價有機會突破一千美元。

谷歌眼鏡概念股的另一震撼,就是三月五日傳出奇景光電將是谷歌眼鏡中,微投影顯示器IC的獨家供應商。在美國掛牌的奇景光電,當天股價最高大漲四成,股價創下五年來新高。

其實,奇景雖然是僅次於聯詠的全球驅動IC二哥,但很早就發展多元顯示技術,旗下公司立景耕耘LCOS(矽基液晶)微投影技術多年;由於LCOS微投影的產品並未成功地應用在手機及可攜式微投影機,因此多年來一直沒有具體成績,也讓奇景的股價沉寂一段時間。

不過,奇景一直沒有放棄LCOS微投影技術,今年二月初奇景光電的線上法說會中,執行長吳炳昌對LCOS微投影解決方案曾做過簡單說明。他表示,奇景與數家「頂級客戶」共同研發的頭戴式顯示器,將於二○一三年邁入初期量產的出貨階段。這個說法,應該相當接近谷歌眼鏡的推出時間,雖然奇景沒有證實,但打入谷歌眼鏡供應鏈應該是相當明確。

此外,鴻海也是傳聞中谷歌眼鏡的組裝廠,而且這項產品將以在美國生產為主,不過由於初期數量並不多,對鴻海業績貢獻應該很有限。

外資巴克萊亞太區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陸行之預估,谷歌眼鏡問世第一年,出貨量約五千萬至六千萬副,對台系供應鏈的營運貢獻約二%上下。倘若日後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年銷量一億至二億副或以上,對供應鏈的貢獻才會轉趨明顯。

谷歌眼鏡即將面世,不僅滿足重度3C產品迷的好奇心,同時也挹注資本市場新的題材。谷歌眼鏡擁有令人驚訝的功能,不再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也宣告穿戴式電子產品正式登場。對於世界的改變,谷歌又將再一次寫下新頁。

蓄勢待發!

—— Google眼鏡台灣供應鏈概念股

公司產品項目

鴻 海組裝

奇景光電微投影顯示器IC 頎 邦奇景半導體封測博 通WiFi晶片

台積電博通晶圓代工

日月光、矽品博通半導體封測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04

動嘴巴就能當智慧型手機 Google眼鏡掀起3C科技大革命

2013-04-08  TWM
 
 

 

手機產業競爭進入白熱化,但不論蘋果、三星或宏達電的新手機,已無法讓消費者有「哇!」的感覺。Google眼鏡的誕生,只要透過聲控就能完成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也宣告穿戴式電子產品正式登場。

撰文‧林宏文

今年一月二十三日傍晚,紐約地鐵出現一位穿黑夾克、戴毛帽、提著黃色塑膠袋、滿臉鬍子的大叔,臉上還戴著一副特別的眼鏡,神色輕鬆地閒逛。一位乘客認出他來,立即拍下照片放到Twitter(推特)上,並寫著:「我與這位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在往市中心的三號線地鐵上不期而遇,我們簡短地聊了一下,他是個好人(nice guy)!」原來,這位大叔就是谷歌(Google)兩位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他與另一位創辦人、現任的谷歌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於一九九八年寫下了谷歌震撼世人的傳奇故事,兩人更躋身當今世界排行第二十及二十一名的富豪。

布林戴的這副眼鏡,就是即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的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喜歡挑戰新鮮創意的布林,正是谷歌內部開發最具成長潛力產品Google X實驗室的負責人,這個實驗室專注在概念性的研究,例如谷歌眼鏡、自動駕駛汽車等。

功能炫 聲控即可錄影像谷歌眼鏡計畫其實幾年前就已展開,去年則開始對外密集曝光,布林在去年七月的Google I/O大會中,以高空跳傘影片直播的形式正式發布;今年初的CES展(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及TED(科技、娛樂與設計大會)等多次演講中,也都談過谷歌為何要發展這項產品。

這款智慧型眼鏡的功能確實令人驚豔,包括只要透過聲控,就能完成一般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不管照相、錄影甚至導航,統統難不倒它;動動嘴巴,眼睛看到的影像就立刻記錄下來。

此外,在谷歌眼鏡右上方的小型鏡片,能顯示所有的互動介面。鏡架右方裝有前置攝影機,眼鏡將數據發送到雲端後,分享使用者所在位置,就能立即導航,並提供當地氣象等資訊。谷歌眼鏡也有即時翻譯功能,出國旅遊不必擔心語言不通。

一項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所謂的「雷射虛擬鍵盤」;這個鍵盤可以投射在使用者的手上,直接靠著手勢操作與觸碰,就可以完成各種動作。這樣的設計,讓這副眼鏡幾乎擁有像手機的功能,而且因為直接戴在臉上,使用起來更方便。

一位網友說,「谷歌眼鏡是每個小男孩的夢幻玩具,就像『七龍珠』裡的戰鬥力偵測器,可以探知對手戰鬥力及所在地,宛如一戴上後,馬上變成超級賽亞人或那美克星人。」題材夯 供應鏈股價發酵谷歌眼鏡的誕生,對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的智慧手機產業來說,更具重大意義。因為不論蘋果、三星或宏達電,近來推出的許多新產品,儘管標榜擁有許多新功能,但創新的步伐似乎都已受限,很難讓人有「哇!」的驚豔,無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如今谷歌眼鏡的出現,把創新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目前,谷歌並未明確說明這項產品要何時推出,但一般預料,很可能將在今年五月十五日舉行的Google I/O網路開發商年會中,發表與鴻海合作生產的探索者版本眼鏡(Glass Explorer Edition)。

而這項革命性產品的推出,也在資本市場逐漸發酵。去年以來,蘋果與谷歌的股價一下一上,正好形成上下交叉,似乎就在反映谷歌的創新動能勝過蘋果。儘管谷歌眼鏡初期對業績貢獻並不多,但在谷歌持續引領創新方向,未來股價肯定不寂寞,難怪目前已有分析師預測,谷歌股價有機會突破一千美元。

谷歌眼鏡概念股的另一震撼,就是三月五日傳出奇景光電將是谷歌眼鏡中,微投影顯示器IC的獨家供應商。在美國掛牌的奇景光電,當天股價最高大漲四成,股價創下五年來新高。

其實,奇景雖然是僅次於聯詠的全球驅動IC二哥,但很早就發展多元顯示技術,旗下公司立景耕耘LCOS(矽基液晶)微投影技術多年;由於LCOS微投影的產品並未成功地應用在手機及可攜式微投影機,因此多年來一直沒有具體成績,也讓奇景的股價沉寂一段時間。

不過,奇景一直沒有放棄LCOS微投影技術,今年二月初奇景光電的線上法說會中,執行長吳炳昌對LCOS微投影解決方案曾做過簡單說明。他表示,奇景與數家「頂級客戶」共同研發的頭戴式顯示器,將於二○一三年邁入初期量產的出貨階段。這個說法,應該相當接近谷歌眼鏡的推出時間,雖然奇景沒有證實,但打入谷歌眼鏡供應鏈應該是相當明確。

此外,鴻海也是傳聞中谷歌眼鏡的組裝廠,而且這項產品將以在美國生產為主,不過由於初期數量並不多,對鴻海業績貢獻應該很有限。

外資巴克萊亞太區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陸行之預估,谷歌眼鏡問世第一年,出貨量約五千萬至六千萬副,對台系供應鏈的營運貢獻約二%上下。倘若日後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年銷量一億至二億副或以上,對供應鏈的貢獻才會轉趨明顯。

谷歌眼鏡即將面世,不僅滿足重度3C產品迷的好奇心,同時也挹注資本市場新的題材。谷歌眼鏡擁有令人驚訝的功能,不再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也宣告穿戴式電子產品正式登場。對於世界的改變,谷歌又將再一次寫下新頁。

蓄勢待發!

—— Google眼鏡台灣供應鏈概念股

公司產品項目

鴻 海組裝

奇景光電微投影顯示器IC 頎 邦奇景半導體封測博 通WiFi晶片

台積電博通晶圓代工

日月光、矽品博通半導體封測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05

大數據撬動中小企業貸款 小公司引發的信貸大革命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652

以數據分析幫助供應鏈中的小企業拿到銀行的信用貸款,金電聯行不小心撬動了中國的中小企業信貸革命。

「老范,你有機會了。」七年前,從華爾街投行回國的清華計算機系師弟忍不住對范曉忻說。

那年,33歲的范曉忻在給北京大型汽車廠商做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類似於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公司,向上千個零部件的供應商採購的每一筆交易,都需要在系統上完成。

范曉忻沒反應過來,但他的海歸師弟嗅到了背後的商機:把系統裡海量的交易數據以第三方的形式提供給銀行,以這些真實的貿易背景為依據,如果中小企業能獲得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他們也可以收取服務費。

這源於中美金融體系的不同——在美國,中小企業融資幾乎都依靠信用貸款,在中國則相反,有抵押、有擔保的企業才能讓銀行放錢,於是,很多輕資產的中小企業被銀行拒之千里,告貸無門。

2007年夏天,范曉忻和幾個合夥人,成立了一家名叫金電聯行的公司,取「金融電子化,聯合銀行」之意,他們想以數據分析連接銀行和中小企業。

在那個「大數據」和「互聯網金融」概念還未興起的年月,范曉忻並未意識到,一場植根於中國土壤的中小企業信貸革命正在自己的撬動下悄然發生。

公司成立後的六年,金電聯行一共幫助數百家企業從民生銀行獲得總計約20億的信用貸款——單筆額度集中在三五百萬到1000萬之間。最小金額98萬,最大一筆達到6800萬。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40%-50%,遠低於一般純信用貸款90%左右的上浮額度。

「現在市面上信用貸款能給到這麼大金額的,可能只有這一種業務模式。」中國民生銀行北京魏公村支行銷售總監陳光說。跟阿里信用貸款針對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的信用貸款相比,金電聯行瞄準的是體量更大的中小企業。

然而,從靈光一現到企業獲得首筆貸款,到這一模式被認可推廣,范曉忻發現,要打破傳統銀行的堅冰,難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我們沒有選擇

只要能辦下貸款,透露這些交易數據,都可以接受。

公司成立的頭三年,范曉忻一直重複三件事:調研、開發和對銀行「洗腦」。

首要問題在於,如何說服企業向銀行開放金電聯行掌握的交易數據,使企業成為銀行眼中的「透明人」。

范曉忻和他的合夥人曾經走訪了上千家企業,其中以華北的汽車供應商為主,銷售收入集中在兩三千萬到兩三個億之間。他發現,缺錢是中小企業的最主要難題。年景好,主機廠會加大產量,供應商得趕緊供貨買材料,會缺錢;年景差,回款慢,流動資金受限也缺錢。

以一家成立六年、年銷售收入1億左右的北汽供應商為例,作為成長型企業,還沒有足夠資金在北京購買土地和廠房。因此,這家企業所獲得的三百多萬的銀行貸款中,一百多萬是企業老闆用自己的房產抵押貸出來的,剩下二百多萬採用的是聯保形式——企業之間為對方貸款提供擔保,當對方還不上時需承擔還款連帶責任。

這種方式將企業牢牢困在了一起,一旦經濟下行,某家企業爆發危機,風險將沿著擔保鏈迅速蔓延,呈「火燒連營」之勢,而一些本來健康的企業甚至因此被拖垮。(南方週末對此曾有多次報導,見2012年6月《杭州:擔保之網如何解套》、2013年5月《溫州僵局》)

「日子有一半捏在別人手裡。但是為了獲得貸款,我們沒有選擇。」上述供應商的財務總監說。

在調研中,范曉忻還發現,這些為大企業供貨的中小企業,話語權極為弱勢——他們在供貨之後不能馬上收回貨款,而是需要等到核心企業出貨,也就是至少一兩個月之後才能回籠資金。

比如,一個核心企業每月有30億採購額,如果有2個月賬期,就意味著這家企業從供應商那裡享有60億無息貸款。而對附著在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來講,這意味著,大量資金沉澱在核心企業。

這一模式是供應鏈金融誕生的基礎。針對這一環節,銀行開發出應收賬款質押、保理等形式的貸款。

過去數年,供應鏈下游已經擠得頭破血流。比如,市場上我們買的每一輛車幾乎都有銀行介入。4S店借助銀行貸款購入汽車,銷售後的回款償還銀行,銀行賺取息差。

「但我認為那不是生產型供應鏈,是流通型供應鏈。」范曉忻說,上游供應鏈卻始終無人打通,徒有創新,卻很難真正意義上推廣。

原因之一是,上游供應鏈很難貨押。比如給北京現代提供方向盤的,貨值500萬,但是對銀行來說,這些方向盤沒法變現,貨押對銀行沒有任何價值。

另一個原因則是銀行要求核心企業進行確權,這意味著,小企業所有的應收賬款需要核心企業蓋章確認。對大部分核心企業來說,為什麼要干這件事?就算干,又能幹多少筆呢?

相對於應收賬款質押,還是柔性地需要核心企業「簽字蓋章」;保理業務——供應商借錢,核心企業還錢,則將原本只是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剛性地轉變成核心企業對銀行的欠款。

曾經有家銀行給一汽提供10個億授信,專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就做零部件供應商供應鏈貸款。忙活了一年,派駐了客戶經理,只做成一筆。

問題的難點在於,上游供應商的庫存難以變現,強勢的核心企業又不願意擔責、為供應商的融資背書。但他們並不反對第三方獲取供應鏈數據。

如此情景下,上述北汽供應商的財務總監說:「只要能辦下貸款,透露這些交易數據,都可以接受。另外我們和金電聯行也簽了保密協議。」

這也代表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選擇。

開了一百多個會

吃了三年老本兒,幾乎沒有收入,就快撐不下去了。

但說服了企業並不足以打動銀行,漸漸的,范曉忻感到自己在向整個保守的傳統銀行體系宣戰:中西方的銀行對風險的認識完全不同,西方金融體系是經營風險的,他們強調收益要覆蓋風險;但在國內,銀行們想的始終是如何轉嫁風險,一旦風險出現,銀行一定要有變現能力。

「要讓中國的銀行接受純信用貸款非常難。」范曉忻說。他和合夥人先後談過十幾家銀行,但是「往往談到關鍵環節就不了了之了」,最後找到了民生銀行。

「首次見,是他們找我,也是我找他們。一拍即合,一見鍾情。」民生銀行一位內部人士回憶,事實上十多年前,民生銀行就開始做數據庫挖掘嘗試,也一直試圖尋找提供類似解決方案的中間商,但始終未果。

「銀行比較保守,不敢輕易自己投。而企業也不願意輕易向銀行透露它的數據。所以中間商應運而生。他們不是簡單搬運,而是做加工。」上述人士說。

此後與民生銀行的合作迅速推進。那段時間,范曉忻跟民生銀行的一位事業部老總和信貸經理前後開了一百多次會,當時決定上報六個客戶,就做純信用貸款。「中國製造業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第一單很快就要出現了。」 范曉忻的口吻像是在創造歷史。

最終結果是,一單沒批。

「我們當時就被打蒙了。」范曉忻說,後來得知,一個多人評審會,可能就一個評審對這個事不瞭解,一票否決了。

當天晚上范曉忻跟合夥人喝酒,傷心之餘,他們決定散夥:「咱倆太理想化,中國金融業這麼保守遠超我們的想像。」

那是2010年前後,金電聯行成立已經三年了。因為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金融業務上,原來軟件年費收入已經不作為重點拓展內容。吃了三年老本兒,幾乎沒有收入,就快撐不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范去找民生銀行的老總道別。沒想到,那位老總的一番表態讓他覺得機會又來了。「范總,不要放棄。都是我的錯,我們沒有把事情考慮得很完全。我們現在做的是一個大事業,需要商量這個事情到這個程度了後面怎麼解決。」那位老總說。

第一次失敗之後,又準備了半年,第一筆金額1500萬的純信用貸款終於獲批。那晚,范曉忻跟銀行一起狂歡了一夜。

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回憶,內部的遊說過程漫長而艱辛,前後花去整整一年時間。有時候與其說是說服,不如說是耍「橫」。「創新也好,突破邊界也好,需要有戰略目標。為什麼這麼幹?價值在哪裡?說服他們意識到這個發展方向是對的。」

事實上,民生銀行扁平化的事業部體制,使得事業部能直接跟決策層對接,創新的思路迅速獲得認同。「傳統的總分支結構之下,這種創新根本就做不起來。」上述人士稱。

「跟其他銀行聊這個業務模式,他們覺得在其他行可能五年之內都是無法實現的。」民生銀行魏公村支行陳光說。

「一切都是可算的」

看歷史,看現狀,看未來。

對於銀行來說,金電聯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客觀將一個企業的信用狀況計算出來。

這個計算是對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挖掘,包含訂單、庫存、下線、結算、付款五大核心環節的所有信息,對數據進行整理,清洗掉一些邊緣數據,再進行分析、展現,最後計算出企業的信用等級、信用額度,甚至未來的成長性及安全性。

概括起來,金電聯行提供給銀行的信息有三個維度。一是根據過往數據計算的企業信用分值,和往年訂單、回款、庫存等的趨勢分析以及所有的原始數據。二是根據供應商在核心企業的真實資金沉澱,計算信用額度,也就是最多能放多少錢。三是通過訂單、庫存、回款等重要環節的變化,實時動態貸後監管。追蹤這個企業的信用有沒有變化。這是當初被銀行審批環節「逼」出來的一塊業務,但卻成了需求量最大的一塊業務。「為什麼每報10個企業只批1個企業,後來發現是銀行貸後監管太累、成本高,所以就加上這塊貸後監管。」范曉忻說。

民生銀行內部人士估算稱,這一項業務提高了20倍勞動生產率。「以前一定是嚴防死守、人盯人的,為什麼銀行不願意做中小、小微,最大的問題是貸後成本和準確率。」

現階段金電聯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一來向提供融資服務的中小企業收取貸款金額1%的服務費,二來向需要貸後監管服務的銀行收取一定的費用。

金電聯行開發的系統運行以來曾經有過兩次黃燈警示,其中的一單讓銀行判定提前收貸。

系統發現,這家供應商在核心企業下了訂單兩天之後才有反應。結果,過了幾個月這家供應商就被別的企業收購了。

范曉忻介紹,最初比較關注訂單數量的增減趨勢,後來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供應商的訂單響應速度這一項指標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非常大的相關性。

「大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是,訂單響應慢的企業出事兒的概率是30%-40%,很高。我們認為企業可能有別的想法了,還在猶豫,看能不能生產。」

截至目前,據民生銀行人士介紹,通過金電聯行的系統放出的信用貸款,還未產生一筆不良。

「任何一個企業資金鏈斷裂都是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我們某種程度上不僅告訴你現在水溫多少攝氏度,而且告訴你接下去水溫可能就要40℃青蛙就快熟了,企業已經開始掙扎。我們會從我們觀察到的角度給銀行一個趨勢。」范曉忻說。

一個經常會被提及的問題是:如何確保計算出的結果是真實可靠的?

范曉忻介紹說,這是基於對上千家企業三至五年以上數據的追蹤分析。一家企業的信息量大約是從G到T的量級。

比如,系統會做一項工作,叫數據擬合,比對企業經營狀況是否符合每年的生產規律。

平常一個月能拿1000萬訂單,結果這個月只有200萬訂單,但系統燈並未轉黃,這是為什麼?因為比照歷史數據,每年這個月訂單數量都會驟降。

跨界兇猛

「我們發現,對數據的需求很多。」

不過,運行至今,金電聯行的模式只能針對供應鏈信息系統比較完善、上下游比較完備的產業。

但最近,范曉忻發現,2013年5、6月份「克強經濟學」提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開始,越來越多各色人等懷著各不相同的訴求找上門來。有時候,他一天要接待五六撥客人。

這兩個月,突然陸續有股份制銀行找到他們,希望金電聯行能幫助他們做貸後監管。

跟銀行訴求類似的還有小貸公司、擔保公司。他們希望金電聯行能提供融資客戶,借助金電聯行的系統,他們可以更安全地放款。

最積極的角色還要數地方政府。「希望有金融解決方案的地方都比較積極。沿海政府找我們比較多,對金融解決方案比較渴望。」范曉忻說。

杭州的國家級開發區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園區引進大量企業進來,希望扶植好企業。但過去都是專家評審的方式,每個人都是海歸、千人計劃,怎麼鑑別呢?領導很擔心,政府、PE給了錢,引進來過兩天倒了怎麼辦?希望金電聯行提供一個基於現有數據分析工具,加上稅務、社保、水電,以及政府數據中心等在內的網格狀綜合分析工具。

「我們發現,對數據的需求很多。」

2013年10月金電聯行上海子公司將在「中國汽車第一鎮」嘉定安亭成立。「政府很想扶持當地的中小企業,但金融機構都是同質化的。」范曉忻說,「政府的想法很簡單,我們提供一個不需要政府擔保、不需要槓桿資金,不擔責任的平台,幹嘛不合作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88

讀書劄記140910禮貌史 (上) 大革命的霹靂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9/10/%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0910%E7%A6%AE%E8%B2%8C%E5%8F%B2-%E4%B8%8A-%E5%A4%A7%E9%9D%A9%E5%91%BD%E7%9A%84%E9%9C%B9%E9%9D%82/

讀書劄記140910
禮貌史 (上) 大革命的霹靂
掌門執筆

《禮貌史Histoire de la Politesse 》 (2006) F. Rouvillois
2007年法國史書大獎得主

本書是法國近年重要的文化史著作, 詳細論述起自大革命以迄現今, 法國本土禮貌風俗的沿革. 作者將之劃分為四個時期, 分別探討其成因與內涵, 並以大量事例佐証其立論.
對我來說, 歷史sense還可強作解人; 基於對法國文化的無知, 具體事例看來總覺霧裡看花,隔靴搔癢…..

〈理論框架〉
Def. 「禮貌」是一種社會規範, 潛藏著相應的懲罰措施,*** 其功能有四端:
a有助融入某個社會群體;
b便於區分不同的社群;
c在同一社群內部劃分等級;
d控制和調節社群成員的行為,以預防和解決衝突.**** 此點至關緊要.
上述功能使得禮貌因著社會的張力而不斷翻騰變化, 引起不滿和爭執,導致革新,再經世代傳承, 風俗移易於不知不覺之間.

現代世界的「禮貌」出自衣冠上國—- 歐陸諸邦; 於歐陸則出自法國; 法國出自巴黎; 自古巴黎儀禮當然源於宮庭和貴族的沙龍了.***
大革命之前的巴黎是個刻板的階級社會, 人際關係當中“尊卑上下”主宰一切, 禮貌反映的是階級關係,因而是不對等的.**** 卑者執禮甚恭,而尊者可以踞傲無禮. 又, “禮不下庶人”, 尋常百姓又何需多禮呢?***

大革命顛覆了一切. “自由,平等,博愛”從天而降, 禮貌一夕之間擺向雙邊對等, 同時傾心於平民化.***** 也就是說,尊卑雙方都有必要向對方致禮;而平民百姓也都註重禮貌起來了。
這種激盪在革命完結後雖然大幅回擺,但是總趨勢已成不可逆轉,今日世界的禮貌精神源出於大革命的一聲霹靂。

作者舉出日常生活中的 “問候致敬”習慣作為例証: 在舊體制社會,見面的時候 僕人/下屬要先向 主人/上司致敬,而後者不須回禮;大革命之後則不然,後者必須回禮。 這點見微知著,反映階級身份差距的實質性和大幅度緩和。****
在現代資本和民主主義社會中,職場工作上的統屬關係,已不再等同於往昔 封建和專制主義中的 人身依附關係。*****「天變,道亦變。」,禮俗潛移,如水就下。 作者檢舉這毫不起眼的事例,以彰顯人世間的滄桑鉅變,其卓見令人佩服!

且看打破舊體制之後,法國禮儀二百餘年間經歷的四番變化。
第一階段〈禮貌的造反時代〉1789年大革命– 1799年拿破崙掌權
大革命狂飊怒濤,席捲橫掃,首在破壞。前提是舊體制的一切意識形態都是腐敗的,舊禮貌的本質是虛偽,*** 應該悉數鏟除! 代之以平等和率真的革命禮貌。

總的來說,大革命的禮貌性質上是“反禮貌”,是對舊禮的反撥。 這是一個造反的年代,就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一樣。 首先,要滌除突顯階級不平等的稱呼,例如“老爺”“少奶”等等;其次,要故作粗魯以破除虛偽,彰顯率真!
過後看來,當年的“新禮貌”著實荒唐和突兀。 舉例:立法規定平等的新人類必須以“公民”互相稱呼;“無套褲漢”陣營出版過粗口報紙,以提倡新型的日常語言;……

作者總結說:「大革命先是把禮貌推到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然後又完全扼殺了它的延續。 大革命決定性地影響了禮貌規範,或是將之修訂,或是將之革除。」

第二階段〈資產階級禮貌的黃金歲月〉大革命終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革命之後, 雖則王政復辟一百年,骨子裡資本主義的世俗洪流已是勢不可當!

這是禮貌重建的時代,但被重建的已不再是舊體制封建貴族階級的禮貌,而是新興的城市資產階級的禮貌。 這個朝氣勃勃的新興階級, 一方面要彰顯自身具有教養, 並非無產者那般低下庸俗; 另一方面, 又要掩蓋自身教養不足, 無法以傳統方式與貴族周旋, 於是製作出一整套作風新穎的禮儀, 用以標榜身份,自高聲價. *****

他們成功了, 其中許多創制沿用至今.
舉個代表性的例子: 現代意義的 名片(ie卡片) 就是那時候在巴黎發明的. 據說名片的大小及其呈現方式, 如姓名、頭銜、地址等如何排列, 最重要的是其 “簡約主義” 風格, 至今並沒有多大變化.*** 名片自該時起, 都不作興燙金、鑲邊和鮮艷多色. 但是有關使用名片的諸多明細慣習, 如折角以表示到訪不遇….. 如今已無人記起了.

那是禮貌的黃金歲月, 無論貴族、中產和升鬥市民, 都醉心於習養新禮貌, 將之視為成功的手段和標誌.*** 民俗更易,社會氣象煥然一新, 那時出版的大量「禮儀全書」足為明証。
單以領帶一項為例, 有聲名顯赫的貴族文化人發表了題為《論領帶與社會和個人的關係》和《領帶規約:如何根據 產地、政治含義、造型、顏色和種類來挑選領帶》的論文和專著;更有禮儀專家設館授徒,開辦十六課的 “領帶結法藝術” 課程。 從該時起,結領帶不止是一種選擇,而變成了一種規範,領帶的價值就代表了男人的價值。
(掌門按:少時的偶象 周總理素以風度翩翩知名於世。 他愛穿西服,一日,場境酷熱,隨手解下領帶,自顧莞爾曰: “男子漢先要解放自己。” )

新禮貌涵蓋生活的全體面向, 從社交, 服飾, 以至生活細節,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特色是非常細緻和煩瑣! 在這一點上面,新舊禮是匯通的,一力把草根階層拒於門外。*** 至於貴族向中產禮貌靠攏,那是紆尊降貴,自是無任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03

共享經濟大革命



2015-10-05  TCW

一鍵搞定一天的生活,真的來臨了!可能嗎?為了找出答案,我的任務,從飛到舊金山參加「破壞大會」開始。

「用手機上的App,搞定一天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可能嗎?

我接到這個任務,是從準備去採訪「TechCrunch舊金山破壞大會(Disrupt)」開始的,那是一年一度聚集最多創新腦袋、國際級創投的創業聚集。

舉辦地在舊金山SoMa區(South of Market street,市場街南方),這是全球獨角獸企業(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地區,除了有Uber、Pinterest、Airbnb、Dropbox等四家市值破百億美元的未上市新創公司;你用的App與網路服務中,推特、領英、Instagram、Yelp、Zynga辦公室也坐落在此。

這裡,是全世界網路破壞式創新的最大實驗場。

九月二十一日,破壞大會在舊金山東南方碼頭邊,一處鏽跡斑斑的巨大倉庫裡舉行。它的入場券在同類型活動中最昂貴,一張參觀門票要價約新台幣十萬元,新創公司擺一個攤位,三天索價高達二十萬元,卻仍能吸引五百五十家新創企業設攤、超過五千人入場參觀,將偌大的、地處偏遠的倉庫擠得水洩不通。

在這個街區,隨便一個招牌砸下來就可能會壓到好幾個創業家,野心勃勃的新創公司無不想方設法推出創意服務,期待博得創投目光,變身為下一個Uber、臉書。在這裡,現在最夯的創新主題,正是萬物皆可分享、萬物皆可一鍵到府的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

現在的舊金山,幾乎等於共享經濟的代名詞。於是,我們想用不同的方式,來挑戰這個題目,我被賦予的任務是:用一天三百美元的預算,靠App搞定一天的食衣住行生活,不得使用任何傳統式服務。

出發前,我在網路上查詢,發現這裡竟然有上百家新創公司提供了各式各樣的App共享經濟服務,不僅食、衣、住、行都可以租,甚至一鍵按下,就可以招來直升機,也可以到別人家借廁所……。

這真是一個什麼都可出租的世界。《經濟學人》(Economist)這麼評論共享經濟:「在網路上,任何東西都能出租(On the internet, everything is for hire.)。」但如果你以為這只是無聊的嘗鮮好玩?看看兩家指標企業的規模,就知道這麼想是大錯特錯。

共享經濟先行者Airbnb的預估市值已達二百五十五億美元,超越老牌萬豪酒店(Marriott),成為全球最大旅館集團;另一個先行者Uber,更是全球未上市網路新創公司規模冠軍,高達四百億美元的估計市值,直逼老牌通用汽車(GM),成了TechCrunch破壞大會上熱門討論話題。

共享經濟正在改寫市場規則,讓你我的生活,都正面臨劇變。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講座教授、未來學大師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物聯網革命:共享經濟與零邊際成本社會的崛起》一書中就指出,由於網路、物聯網等科技,讓全球數十億人能夠以個人對個人方式連結,去掉多餘的中間商,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每人都成了兼具生產與消費力量的「消費+生產者(prosumer)」。

共享經濟的興起,里夫金更將其譽為十九世紀初崛起的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之後,兩百年來第一個能真正向下扎根的新經濟典範。

在共享經濟體系中,一個個「消費+生產者」透過出租、分享,用合理的價格與他人共用自己的汽車、房子、衣服、玩具、知識、技能與所生產的產品,這不像是買賣「交易」關係,而更像是「分享」。

共享經濟趨勢不是瞬間無中生有,而與當前政經、自然環境息息相關。里夫金分析,二○○八年金融海嘯時,全球經濟體系形同瓦解,許多家庭過去揮霍買了許多不需要、用不著的東西,這時必須縮衣節食度日,心裡納悶著:「我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東西?」

痛苦之餘,人們開始覺醒:是不是該少擁有、多分享?加上網路普及、智慧型手機解放了不用在定點做生意的可能性,有了工具推波助瀾,發展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經濟形態。

換句話說,Airbnb在金融海嘯時的二○○八年八月成立、Uber在二○○九年三月設立,時間點並不是巧合。

我研究了上百種新冒出來的App,發現光是送餐到府類,就有十多種選擇;交通類,就有計程車、公車、自行車、摩托車、代客停車甚至小艇與直升機可供預約。

在下榻的Airbnb民房裡,我好像住在五星級飯店,可一鍵叫到人來洗髒衣服、一鍵找來專人幫我包裝、寄送快遞,一鍵就有熱騰騰的有機餐送到房門口,一鍵找來攝影師幫我拍照。真的是萬物皆可租,甚至比飯店服務還要更快、更方便。我還在手機上預約了分享式公車,以公車的價格、黑頭車般的體驗,赴大廚家吃晚宴。

回程,我一鍵招來黑頭車,坐在豪華皮座椅上回想著:咦?今天我怎麼連一毛現金都沒掏出來!所有的共享經濟服務,全都由雲端信用卡扣款,原擔心三百美元預算有點緊俏,但我的食、衣、住、行加上寄物,竟然「可以」只花二百五十多美元就搞定。

但所有體驗都如想像般美好嗎?有的超乎想像、有些則不盡然。

EatWith提供的分享大廚餐桌服務,比我想像的還要完美;生蠔很新鮮,外面餐廳一顆索價三美元,但這裡我卻可以吃到飽!西班牙氣泡酒,喝到爽!還有義大利通心粉、生魚片握壽司與大廚親自上場的桌邊服務,全部只要價二十四美元,還不用小費。哇!我一定還要再來。

舊金山的公共交通,在通勤尖峰是不折不扣的沙丁魚地獄,成了創業家與創投們的另一個熱門實驗場。分享式公車Chariot,提供了十五人座廂型車,一人一座,供應礦泉水、隨選音樂,只要公車票兩倍價,就能擁有如Uber般享受。在「西SoMa」路線上,我遇到了買月票的Airbnb員工潔米(Jamie),「其實月票只要半價,就跟搭公車一樣便宜!」她提醒我說。

但其他競爭沒那麼激烈的領域,CP值就不見得這麼高了!

Washio幫我把衣服洗得香噴噴、摺疊得賞心悅目,但收到帳單後才發現,竟是外面洗衣店的兩倍價!為了測試在海外尋找配合攝影的可能,我從PrettyInstant找來的到府攝影,友善而盡責,但是比起台灣的攝影記者、專業婚攝,一小時高達一百五十美元的收費,品質卻只有業餘水準,糟!

在舊金山,新竄起的Lyft黑頭車服務成功瓜分了一大塊Uber市占率,自然也成了我此行的體驗目標。我拿起相機,等著拍攝傳說中車鼻子掛著大大粉紅鬍子的Lyft計程車,卻失望的發現,一鍵招來的Lyft車沒鬍子,看起來就跟Uber車沒兩樣。我的直覺是正確的,一問,司機指著車上並排的兩支手機,承認自己為了接更多客戶,游走Uber、Lyft兩大叫車系統當牆頭草。難怪沒敢把鬍子裝上!

換句話說,兩大叫車系統在舊金山競爭著同一群司機、同一群乘客,市場有限,競爭卻無限。有了Lyft制約運價,Uber的獲利能力恐難再回到初創時期的好光景。

共享經濟的新創事業,已從百花齊放,演變到過度擁擠的程度。在試用各式服務的過程中,各種負面消息不斷傳來,一鍵到府打掃的Homejoy宣告倒閉,許多公司在進行第二輪募資時,找不到投資人。這顯示熱錢正開始恢復理性,共享經濟已經從比創意、比新奇,落實到拚比實際執行能力,甚至展開了一輪淘汰賽。

「倒閉對市場是好事,」曾成功創辦的無名小站簡志宇說。現在的他,是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位於舊金山灣區的AME創投公司高級顧問。他分析,過去兩年,熱錢太多,許多營運模式有問題、實力偏弱的新創企業,依然能輕易拿到錢,苟延殘喘徒然擾亂市場,這時正好把主戰場讓出來給真正有實力的創業家。

這是一個典型創新革命的發展過程,從典範轉移時百花齊放、挑戰全新思考邏輯,到絢爛回歸常態執行面。只要找到好的經營模式、好的執行力,依然有贏家勝出。事實是,消費大眾已經開始喜愛上、習慣了這樣的「萬物皆可租」的時代。

就像三年前我首度用Airbnb在舊金山找住處時,輕輕鬆鬆就在SoMa區,以一天一百八十美元價位,租到了可住三人的整層公寓。但此次重遊,同樣在SoMa區,最後只勉強用一百三十美元租到了公寓客廳的一張沙發床。因為,Airbnb成功創造出來的新需求,已大於供給。

不論有沒有泡沫,共享經濟趨勢依然維持原來的步伐,快速填補還沒「分享化」的各個縫隙。TechCrunch破壞大會上,一鍵到府刷油漆、一鍵送學童營養午餐等分享經濟新創團隊,都擠進了新創企業競賽入圍名單。

一首知名的英文老歌《舊金山》(San Francisco)是這麼唱的:「如果你到舊金山,記得在頭上戴幾朵花;如果你到舊金山,你會遇到許多和善的人們。」

現在,這首歌應該改成:「如果你到舊金山,記得嘗試當地最夯的共享經濟App;如果你到舊金山,你會遇到許多創業家。」而且,就跟原歌詞最後一句所預示的一樣:「新世代對世界自有詮釋,人們正在改變!」各式各樣的實驗,正從這裡開始,顛覆世界。

【延伸閱讀】記者實測》我在舊金山,用App搞定一天食衣住行!

■9:00am》我用App租車,免填資料、押證件,還照原價打75折行:Spinlister大推!單車族逛街必備

評比:22美元用一天!超划算①車多來自出租店而非一般住民②手續遠比到店租借簡便

分析:台北U-bike盛行,難有商機①簡化出租流程,一鍵就能借車②願拿車出借的小民不多,反成出租店平台

價錢:$22美元

■12:00am 》早上運動完,不用找餐館,有機餐10分鐘送達●食:Sprig 讚!一份有機餐也送到府

評比:價格較一般午餐略高二成①十分鐘內送達房門口、包裝精美②食物與照片差異大,口味不錯

分析:在台外食便利,挑戰大①主攻沒時間外食、重健康族群②大數據估分量、標準化供餐③有機訴求能否複製他地待檢驗

價錢:$14美元

●食:SpoonRocket推!8分鐘便當版得來速

評比:最適超忙上班族①食物與照片差異不大,口味不錯②價格與一般午餐相近

分析:進入門檻低,競爭大①大數據規畫送餐區域路線②不停車送餐、減少人力並更快速③現最熱門的分享經濟項目

■3:00pm 》我花5分鐘線上訂房,1晚費用只要旅館半價

●住:Airbnb 最划算!租在地人家房間

評比:受歡迎物件、出租速度秒殺①租金明顯比三年前提高②認識異國房東,社交體驗佳

分析:靠口碑,快速增加知名度①線上評比與認證,房東安心租、房客放心住②雲端付費,打造交友體驗

價錢:$127美元

■4:00pm 》把今天髒衣服預約送洗,隔天就能馬上穿

●衣:Washio 太貴!到府收衣送洗兩倍價

評比:收費為一般洗衣店二倍①準時到府收衣、送回因塞車遲到②流程順暢、服務品質極佳

分析:維持客源是最大問題①主攻有錢、沒時間、在乎品質的高薪族群②目前定價造成使用族群相對少

價錢:$41美元

■4:30pm 》沒空寄伴手禮回家,專人打包寄送只要15分鐘

●樂:Shyp會再用!超便利包裝遞送

評比:送貨員素質佳①15分鐘內到府收件②選最划算快遞,花費比預期少

分析:可望擴張到舊金山外都會區①主攻沒時間、願花小錢寄物的人②代客包裝備有現成包材③大量寄送快遞取得優惠價

價錢:$12美元

■5:30pm》跟著上班族搭公車版Uber赴宴,便宜也有黑頭車般享受

●行:Chariot 大推!最超值公車版Uber

評比:通勤時間才開,適合上班族①車況佳、司機禮貌,15人座黑色廂型車,供水、供音樂②提供即時車到站資訊③售價為公車票兩倍,月票則近乎同價位

分析:用大數據出最有商機路線①顛覆搭公車印象,創造更佳體驗②透過提前幾分鐘預約車票,確保一人一座③沒付費取得營運路權,後續恐有官司爭議

價錢:$5美元

■6:00pm 》10分鐘訂好大廚家限量餐,生蠔一次吃到飽,超划算!

●食:EatWith 必體驗!到名廚家吃飯

評比:大廚素質佳、廚藝好①生蠔、酒吃喝到飽極為超值②借用公司廚房、員工充當服務員③多是外地觀光客

分析:主攻愛嘗鮮社交族群①初期以省下場地、服務費打超值體驗②嚴審大廚資格,確保服務品質③維持口碑,是後續成功關鍵

價錢:$24美元

■7:30pm 》想搭有粉紅鬍子的類Uber回家,卻來了一輛沒鬍子的……

●行:Lyft 讚!出門尊榮享受又不貴

評比:車況優、提供礦泉水①線上預約、雲端付費,費率略低於傳統計程車②司機可兼營Uber與Lyft

分析:與Uber差異不大①司機錄取率6%,線上評比淘汰不適任司機②即時GPS,確保不繞路

價錢:$13美元

●樂:Pretty Instant 糟!關鍵時刻到府攝影

評比:一天半後才能收到照片①無法事前挑選攝影師②為業餘攝影師而非專業

分析:如何確保攝影品質是關鍵①快速媒合消費者與自由攝影②無法依專業度收費,難分優劣③難解私下接案問題,模式恐不易成功

價錢:一天$258美元

【延伸閱讀】採訪後記》其實,我在舊金山幾乎是白吃白喝一天

TechCrunch大會結束隔天,我按照計畫挑戰三百美元用App過一天的任務。試用各種分享經濟服務的過程中,一切都很順利,唯一不按計畫演出的是:實際上,它們根本不收我的錢!

第一次吃Sprig餐盒,帳單抵減十美元;第一次搭Lyft黑頭車,車資二十美元內不用錢;第一次安裝Chariot的App,贈送兩張分享公車車票;第一次用Shyp寄包裹,抵扣十美元;第一次用Washio洗衣服,少收十美元。

最誇張的是SpoonRocket送餐,除了第一次抵扣十美元外,只要我願意勾選短短五題的心得問卷,第二次點餐時將再次免除我的餐費。

不用說限額三百美元,技術上來說,在舊金山白吃、白喝、白搭車一整天,一點都不困難。讓我不禁納悶:這種撒錢法,新創公司真的有賺頭?

其實,為了在這個實驗場競爭有限的眼球與胃,新創公司砸錢「買消費者」,早就成了大家都在幹的事,資金不成問題,因為背後總有創投驚人的銀彈撐腰。我吃的、用的,都是投資人的熱錢。

聽起來很蠢,但在共享經濟的狂熱風潮中,創投卻認為這是筆划算投資。也許十家新創企業中,只能有一家存活下來,但只要壓寶選中了未來的臉書、未來的Uber,屆時成百、數千倍的投資報酬率。呵呵!才不怕消費者來白吃白喝哩!

(文●蔡靚萱)

【延伸閱讀】看共享經濟趨勢》產值10年增21倍

2015年:逾150億美元2025年:3,350億美元比馬來西亞'15年GNP還高

【延伸閱讀】看共享經濟商機》每天逾200萬人搭Uber

■全球18到34歲的千禧世代,60%在旅行中曾用Uber、Airbnb

資料來源:PwC、德盛安聯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76

汽車大革命啟動!藏在鐵皮屋裡的台灣兵團 奇兵出線》這群小而美的科技廠 早已卡位供應鏈

2016-02-01  TWM

你絕對想不到,鄉間不起眼的鐵皮屋,竟藏着未來汽車業的關鍵技術, 他們,沒有知名的汽車品牌做後盾,但卻能獲國際汽車品牌採用, 過程究竟曾遇過什麼難題,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不賣的我不做」 同致獲通用汽車大單到同致電子的路,不太好找。車子繞了好幾圈,才在桃園蘆竹水塘邊,找到通往同致電子總部的小路。

這條鄉間小路,卻是德國戴姆勒賓士集團、美國通用公司、日本豐田汽車等國際車廠代表經常造訪的一條路。我們採訪這一天,鈴木汽車印度分公司的工程人員就在同致公司內開會。總部前的廣場,有時會出現貼滿保密膠帶的未上市新車。

產業門檻超高

產品不良率 要低於百萬分之一同致是亞洲最大的倒車雷達公司,但很少人注意到,二○一四年同致擊敗德國博世(BOSCH)、法國法雷奧,拿下美國「通用D2XX車型平台」自動倒車系統的訂單。通用GM是全球第三大車廠,未來通用旗下三十幾種車型,都會採用同致的自動倒車系統。

一四年八月,第一輛配備同致自動倒車系統的汽車,從上海通用汽車生產線正式出廠。停車時,駕駛人只需按下啟動鍵,車身周圍的十二顆超音波感應器系統會偵測路面兩側,看看有沒有大小適合的停車格。找到車位後,駕駛人只要打入倒車檔,不用動手,系統會自動控制方向盤的角度,引導汽車自動停進車位。

自動停車系統,與自動駕駛有什麼關係?

一位汽車電子公司董事長觀察,做汽車零組件的挑戰之一,就是取得汽車原廠的煞車、油門、轉向系統控制權;因為一旦零組件送錯信號,貿然讓汽車自動化,就可能造成車輛受損,甚至導致傷亡。但同致過去做倒車雷達系統,就算出錯,頂多是無法發出警告,不會有人受傷。全球第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破天荒把最重要的轉向系統控制權交給同致,證明它的技術能力符合要求。

同致代理發言人呂芳誠說,過去一輛車只有四顆倒車雷達,如果要做到自動停車,要精確計算倒車雷達傳回的資料,告訴汽車正確的停車位距離寬度、深度,只要有任何一步錯誤,就停不進去。「方向盤轉幾圈,什麼時候踩煞車,什麼時候要加油門,這比做倒車雷達複雜多了。」呂芳誠說。不只同致要做到精確,車廠的轉向系統,也必須同步配合,「我們是台灣唯一,能和國際車廠完成同步設計的汽車電子公司。」同致董事長陳信忠得意地說。

三年前,同致就已在通用汽車位於德國法蘭克福旁的測試基地,一關關接受測試。重點是同致的自動停車系統,能不能正確辨識路邊低矮的人行道、路邊停靠的汽機車、行人;另外,還要在高溫(攝氏八十五度)、酷寒和大雨中,測試自動倒車系統能不能自動運作,一個錯誤,就可能丟掉訂單。

在汽車產業,做出產品不難,難的是做出一百萬台,都不能夠有誤差。「評鑑一個全球供應商,是非常嚴格的。」陳信忠表示,「你出貨量多少、不良率多少、人家都幫你查得清清楚楚。」在手機廠,對良率的要求是九○%以上,也就是十支容許一支不合標準;但在汽車電子產業,產品不良率卻低於百萬分之一。

百萬分之一是什麼概念?如果將高達四百四十九公尺的台北一○一大樓當成一把尺,只要超過○.四公釐長,約一粒芝麻大的部分出問題,就不符合汽車業的品質標準。

擊敗強敵關鍵

貼近市場 客戶要什麼給什麼再往前追溯,這家台灣鄉下公司擊敗強敵的關鍵,來自貼近市場。陳信忠回憶,他剛創業時,經常與三陽工業總經理一起開車,「那時候,喜美(規模)還小小的。」陳信忠說,「他每天都在想,客戶想要什麼,我幫他設計汽車電子產品。」後來,喜美成了台灣本土新型跑車的代表。

也是因為貼近市場,同致一九九○年就到中國設廠,「我去的時候,中國市場只有二十萬輛(汽車),現在,是兩千萬輛。」陳信忠表示,目前同致早已是中國倒車雷達市場霸主,並挾著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和成績單,美國通用汽車因此捧著訂單上門。

自動駕駛技術,是他看好的下一個趨勢。「叫好不叫座的,我不做。」陳信忠說。採訪時,他在桌上擺起三樣小零件,倒車雷達、車用鏡頭和胎壓偵測器,並很有自信地說,「我做的,絕對是未來會標準化的產品。」下一步,他要把胎壓偵測系統賣進原廠,和國際大廠同台競爭。

奇美車電「汽車之眼」 讓對手Mobileye緊張前車突然急煞車,還沒等駕駛回過神來,汽車主動在碰撞發生前一秒提出警告,避免一場車禍發生……。

替汽車裝「眼睛」,教汽車主動看清楚狀況,還能偵測駕駛是否偏移車道蛇行,或是即將撞上行人,事先發出警告。這種「前方碰撞預警系統」技術,是現在全世界最熱門的汽車電子應用。一五年,一家在美國掛牌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就是靠它,前三季每股盈利累計只有○.二美元;至十二月底,股價飆上四十二美元。

花旗投顧報告更指出,這種技術宣告汽車業進入「iPhone時刻」,就像當年蘋果推出顛覆手機市場的新設計,它將會讓汽車進入主動預防車禍發生的新時代。

很少人知道,台灣有一家公司,在Mobileye的對手名單上。

「他們是最接近Mobileye的台灣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張仙平觀察。

這是一個不放棄的故事。

這家公司叫奇美車電,前身是奇美精密旗下的汽車電子部門。總經理徐學賢回憶,○六年成立時,是看好影像辨識的潛力,「各國將立法,要把車道偏移警示系統(防撞警示系統的一種功能)納入標準配備。」徐學賢說。

這一年開始,奇美車電就在開發防撞警示系統,替沒有判斷能力的攝影機鏡頭,加入影像識別功能。基本原理是,把車用攝影機拍下的畫面交給晶片辨識,晶片辨識出車道線、行人、障礙物的位置,再計算每個物體的動向。像是車道線如果漸漸向畫面中間移動,就知道車子偏離車道,可能會被後方來車撞上,系統就會發出警告。

下苦功研發

叫好不叫座 三年只有一個客戶困難的是,要把這樣的功能做到極為準確。以辨識紅綠燈為例,車廠的標準是,不管颳風、下雨,每開五百公里只能有一個判斷錯誤。辨識車道線,Mobileye的警示正確率高達九八.五%,如果結合雷達,對路況判斷正確率,更接近是百分之一百。

累積技術力背後,是一連串苦功。以車道偏移為例,奇美車電團隊的作法,像教鸚鵡說話;拍回各式各樣的路況,反覆修改演算法;教晶片看懂車道在哪裡,沒有車道線,就偵測路邊的水泥路緣,雨天、下雪天,都要找出能正確偵測的方法。光是汽車的車型辨識資料,他們就累積四萬多筆。

做完苦功,結果卻是叫好不叫座,○八年推出的產品,一一年停產;徐學賢說,他們是全台灣第一個做出行車記錄器的團隊,但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車廠客戶。

對內,他曾建議公司加大投資,但公司已無多餘資源;對外,他力推影像辨識做車禍預防的概念,「客戶卻覺得,沒有市場。」技術上也遇到難關。徐學賢回憶,當時奇美車電沒有高品質的晶片平台支持,Mobileye卻有自己開發的高速晶片,就像騎腳踏車上高速公路與保時捷比賽,「光靠軟體想贏,癡人說夢。」

遇貴人夥伴

獲軟體支援 防撞辨識力大增一三年,奇美車電從奇美精密分拆獨立。徐學賢不願只做別人會做的行車記錄器,他決心再賭一次,把公司搬到台南高鐵站旁、農地裡的鐵皮屋,研發防撞系統,公司招牌掛在產業道路旁的電線桿上,「整間廠房,租金一個月只要四萬元。」徐學賢說。

資源少了,合作夥伴卻變多了。一三年,亞德諾晶片公司亞太區副總裁跑到鐵皮屋裡聽他簡報,徐學賢把過去七年在這個計畫上的投資,和打進車廠的努力,攤開給對方看。從此之後,這個鐵皮屋裡的團隊,就能直接得到亞德諾技術支持,過去累積的軟體實力,逐步展開。

過去受限於運算能力,奇美車電的產品無法穩定辨識目標;換上新的硬體技術後,奇美車電在車道偏移的辨識能力,大幅提升,「正確率可以做到九八.五%。」徐學賢說,這個水準已經跟Mobileye相當。

過去兩年,找奇美車電合作的夥伴倍增,已有五家台灣和中國汽車零組件廠,下單買奇美車電的防撞警示系統。

一五年九月,奇美車電擴廠,搬出稻田裡的鐵皮屋廠房。徐學賢透露,他們正在向汽車零組件廠爭取,希望能連上新車的轉向系統,朝自動駕駛再推進一步。

這家不放棄的小公司,離對手還有距離,卻是台灣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尖兵,今年開始,中國市場上,將有愈來愈多房車、卡車,載著奇美車電的技術,進入半自動駕駛的新時代。

輝創祕密試車 成功打進中國市場在台灣,有一家不上市的神祕公司,一五年把台灣開發的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打進汽車原廠。

這家公司叫輝創電子。一九八二年,從替福特六和製造遙控防盜器起家,一四年,營業額達到二十二億元。「我們是台灣車用鏡頭賣到汽車原廠最多的公司。」輝創總經理江世豐說。

從做遙控防盜器,到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輝創靠的是磨功。

為了拿日本訂單

以彈性服務 擊敗日、德強敵一五年,輝創剛從強敵德國博世和日本電裝(DENSO)手中,拿到本田最新一代Civic倒車雷達全球供貨訂單。為了這一張訂單,輝創派駐十名工程師,在日本關東的宇都宮市本田研發中心旁長駐服務,一等就是三年。

「不要認為被拒絕,就沒機會。」江世豐說。蹲點三年,輝創從敲門,讓本田新車開發團隊認識他們做起,才得到「考試」的機會。江世豐回憶,日本人出的考題,看似簡單的問題,更不能輕忽,「日本人在意根本,這些問題,就是看你最基礎的電子研究功力,了解你選擇每一個電子零件的邏輯。」江世豐說,這場測試長達半年。

好不容易通過考試,輝創必須與本田研發單位合作,根據每種新車外型設計、角度,提出成本和效能最佳設計。本田每修改一次原型車,輝創員工就在設計中心外加班趕工,立刻交出新的倒車雷達配置;最後,輝創用服務彈性擊敗了德國博世。

另一名勁敵日本電裝受挫,則因為本田擔心,對手豐田是電裝股東,電裝不會全力支援本田開發新車,最後讓守在本田門口三年的輝創得到訂單。

輝創轉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同樣靠磨功。江世豐回憶,三年前,輝創發現,各種不同來源的情報都顯示,全球的汽車零組件大廠,已經開始積極投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輝創在高雄大發工業區蓋了一座小型試車廠祕密練兵,「投資一個項目,就是一千萬元起跳。」江世豐回憶。

自己出考題磨技術

斜的、圓的停車位 都要停進去以自動倒車系統為例,除了台灣常見的停車方式,輝創還會出題考自己,「歐洲人常停在圓環旁,怎麼自動停車?」「中國有斜四十五度的停車位,怎麼停?」江世豐解釋,方形空間好停,但在圓環旁,停車會有碰到牆壁的風險,針對特殊形狀的停車位,工程師必須寫出精確的演算法,才能讓汽車精確停進位置。這樣的精進技術,也讓好幾家中國車廠慕名找上輝創,一輛一輛新車就像是不同的考題,不斷送進輝創的試車廠。輝創的考驗是,連汽車其他關鍵零組件設計都必須能掌握。

江世豐舉例,有一次客戶提供新車,電動方向盤設計略有瑕疵,馬達無法在汽車靜止時,輸出足夠力量讓方向盤旋轉;輝創要把自動停車功能放進去時卻發現,方向盤只會一陣一陣很不順地轉動,「這個設計問題,連客戶也不知道。」輝創的工程師只能靠自己了解這輛車的機件設計,重新計算控制馬達的力道,「我們花了兩個禮拜修改電動方向盤的控制軟體。」江世豐說。最後輝創在不需要原廠修改硬體設計的情況下,讓方向盤在自動停車時漂亮旋轉,完成任務。

輝創的自動停車系統吸引多家中國車廠跨海合作,已打入當地車廠。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專業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零組件廠。」江世豐說,他預測自動倒車系統將能達到一年十萬套的銷售目標。量雖然並不大,卻是輝創要跨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敲門磚,「我們還在研發緊急自動煞車、毫米波雷達(能發射微波偵測障礙物的技術,距離可達三百公尺)和自動控制模組。」中國各車廠急著推出先進駕駛輔助功能,若能成功向上整合,輝創將有機會升級,掌握生產未來汽車的關鍵技術。

啟碁切入車用雷達 只剩最後一哩啟碁,是全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天線廠,但最近一年,啟碁的名字經常與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連在一起。

一五年十一月,美國一六年CES(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正式揭曉,啟碁的「24GHz雷達感測系統」是台灣在智慧車用電子領域,唯一得獎的廠商。車用雷達是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零組件,啟碁還積極與工研院合作,開發車聯網技術。

一五年八月,啟碁以八億一千萬元,買下友達舊廠房,「這是為了未來三年,車規和工規(工業規格)產品的發展。」凱基證券最新報告預估,一六年第一季,車聯網等車用電子產品,將占啟碁營收的三○%。

做筆記型電腦天線的公司,為何轉型做車用電子?

啟碁是一家注重技術的公司,一四年的稅後純益只有十三億元新台幣,花在研發上的金額卻高達十六億元。啟碁在美國投資的Newave公司,還找來參與太空探測器「新視野號」設計天線的團隊,替公司設計RFID天線(無線射頻辨識,台灣目前應用在國道ETC扣款等)。

一五年中,「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成功從六十億公里外傳回畫面。啟碁團隊有高階技術,但是,挑戰是在於怎麼把先進技術賣出去。

應用衛星通訊

雷達偵測距離 超過一百公尺啟碁曾想打進iPhone等高階手機天線市場,但生產成本過高,宣告失敗。瑞信證券報告指出,一一年,啟碁撤出智慧型手機產業,轉型做車用電子。

就在同一年,啟碁推出了24GHz車用雷達;接著,再推出77GHz的長距離車用雷達,這款雷達的偵測距離超過一百公尺,用的正是衛星通訊常見的微波技術。「77GHz雷達,連中科院都沒有做出來,」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說。

分析師估計,啟碁明年營收三成來自車用電子產品,「其中四到五成來自車用雷達,四成來自衛星廣播(XM)產品,一成來自車聯網產品」。

產業人士觀察,啟碁目前還在接受全球最大車用電子廠德國博世認證,「一直還沒通過」。

車界人士表示,啟碁已經打進中國二線車廠,在美國仍以售後市場(車商或經銷商把產品賣給消費者後,再提供的一系列服務)為主,「在美國原廠沒看到啟碁的報價」,有可能是透過汽車零組件廠間接賣進車廠。

啟碁代理發言人林夢如則表示,啟碁的77GHz雷達已打入美國車廠,但她也承認,啟碁的產品目前定位在警示系統,還不會直接用於控制汽車安全,「我們不會講我們是屬於安全系統(Safety)的零組件。」林夢如說。

到國外反覆試車

嚴寒、暴熱 都不會影響辨識通過驗證有多難?以汽車雷達為例,光做出雷達還不夠,汽車原廠會不斷測試。

即使汽車遇上漫天落葉或連天大雪,到處都會反射雜訊的極端狀況下,啟碁的產品還能不能正常辨識來車?要突破這一點,才能當未來自動駕駛車的眼睛。

啟碁的作法,是持續投資昂貴的天線檢測實驗室,同時派測試團隊,在國外多個城市反覆試駕,測驗在冰雪連天的氣候下,雷達是否能不受干擾;也不會把飄近車身的雪花,當成撞上車子的行人,這些都是滴水穿石的苦工夫。

美國車聯網專家、密西根大學教授彭暉認同啟碁的發展方向,「感應器是最基礎的技術,」他說,「以前台灣沒有長距離車用雷達的技術,有人願意做,這是很好的事。」啟碁的另一個機會是車聯網,啟碁和工研院的車聯網團隊合作,工研院負責軟體,啟碁負責硬體,「他們的產品每一代都有進步。」一位汽車產業高階主管觀察,如果美國立法強制汽車安裝車聯網裝置,啟碁將會是台灣最接近車聯網商機的公司。

啟碁在汽車電子的布局、技術已有基礎,只待通過車廠認證;一旦攻下博世等大廠,就能成為汽車雷達領頭羊,協助後進者搶進智慧車領域。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