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鄭峻發自美國硅谷
「Flipboard就是要成為蘋果iPad和iPhone的絕配應用」,美國社交雜誌應用 Flipboard創始人麥克·麥克麥丘(Mike McCue) 昨日在加州帕羅阿托的辦公室對新浪科技表示。作為創業者,麥克麥丘是喬布斯的忠實崇拜者;而作為開發者,他的目標就是打造基於蘋果平台的閱讀應用。
Retina將掀起閱讀革命
3月7日,蘋果發佈了第三代平板電腦,2048×1536分辨率的Retina顯示屏是新iPad最大的亮點,264ppi的像素密度已經觸及人眼的極限。致力於改變閱讀體驗的麥克麥丘對此興奮不已,「這會是一款根本性改變出版行業的革命產品」。
3 月16日,Flipboard在新iPad上市首日就推出了針對Retina顯示屏優化的新版應用。麥克麥看來,Retina顯示屏的閱讀體驗優於任何其 他電子設備,足以媲美傳統的紙質書籍;在展示多媒體和多彩內容方面,新iPad要遠遠超過採用電子墨水(E-ink)技術的亞馬遜閱讀器Kindle。
談 到出版行業當前狀況,麥克麥丘認為,Retina顯示屏已經達到了印刷級別,傳統報紙雜誌將不可避免地遭受衝擊,電子閱讀將在未來幾年徹底取代紙質書籍。 「雖然我非常喜歡看紙質書和報紙的感覺,但這是個發展潮流;或許在未來,真正的(紙質)報紙和雜誌將成為一個小眾的精品市場」。
他進一步闡述稱,Flipboard將努力在出版行業的轉型過程中扮演平台作用,成為連接出版商和廣告主的橋樑,以創新的方式在數字閱讀中展現廣告,保證出版商的廣告收入水平,從而維持優質的內容。
目 前Flipboard只在iOS平台推出應用,麥克麥克重申,公司沒有推出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應用的計劃。他解釋稱,Flipboard還是家小創業公司,關注比什麼都重要,蘋果iOS是Flipboard的最佳展現平台,所以基於這個 平台提供最出色的用戶體驗才是公司的重點。
學生心態開拓中國市場
去年12月,Flipboard攜手新浪推出了iPad雜誌的中國版,本週他們又與新浪合作推出了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iPhone應用。iPad版的Flipboard在iOS中國應用商店的新聞類應用排名中始終佔據了前三的席位,而用戶評價保持在四星和五星之間。
麥 克麥丘表示,iPhone版Flipboard並不是原先iPad版本的縮小版,而是根據iPhone用戶的不同閱讀習慣進行了全新設計。 Flipboard為智能手機用戶在碎片化時間的閱讀量身打造了iPhone版應用,借助封面故事(Cover Story)和上下翻頁的創新閱讀方式,旨在讓用戶在喝咖啡、排隊等時間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閱讀。
談到中國,麥克麥丘坦承這是個巨大而又複雜的市場;「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市場,也會是我們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但這裡有著不同的文化和市場環境,我們在這裡還是個初來乍到的學生,新浪是我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合作夥伴。」
與 此同時,Flipboard國際版應用也整合了新浪微博和人人網,與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社交網絡一道呈現在 Flipboard雜誌中。麥克麥丘解釋稱:「這主要是考慮到國際用戶的需求,因為新浪微博在海外也擁有巨大的用戶群,而且還在迅速增長,光北美就有接近 百萬的新浪微博用戶,我們無法忽視這個市場。而從目前的反饋來看,用戶對這一改進非常滿意」。
後記:這是麥克麥丘第二次接受新浪科技的獨家專訪。採訪過程中,他多次拿起新iPad,向新浪科技詳細展示Retina顯示屏給Flipboard閱讀體驗帶來的巨大提升。看得出,他對新iPad帶來的出版與閱讀革命潛力充滿憧憬。
令人驚訝的是,麥克麥丘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濃厚,遠遠大於通常的開拓國際市場級別。他會 通過Flipboard登錄新浪微博查看內容 ,仔細「翻看」Flipboard的中文內容,甚至通過搜索熟練翻出上一次接受新浪科技的專訪稿件。「你寫的不錯,確實很瞭解我」,他說。
這 是個非常有魅力和故事的創業者,專訪他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交流,一個小時的採訪時間很快結束。採訪結束後,我們閒聊到共同的興趣古典音樂,這個半專業鋼琴師 和我一樣,最愛的鋼琴曲是肖邦的《升C小調圓舞曲》。「你有想過打造一個音樂版的Flipboard應用嗎?」走的時候我問到。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亮 光,「我們確實在考慮」。
在2010年底之前,Flipboard一度成為中國iPad最早期用戶和開發者們最熱衷的應用程序之一:它滿足了人們對iPad作為一款閱讀工具最貼切的想像。然而很快地,和大部分涉及到內容服務的海外產品一樣,它變成了一款在中國無法連接的應用。
為重新獲得中國用戶,從2011年年底開始Flipboard加快了步驟:它先是在既有的社交分享的模塊中添加了新浪微博和人人網。即便在北美,這兩
款來自中國的社交產品也有著數以百萬計的用戶。2012年3月,Flipboard推出專門針對中國內地用戶的簡體中文版—它只能在蘋果中國地區的App
Store下載,在社交分享工具上去掉了Facebook和Twitter等在中國內地使用不暢的選項,並在內容源上完全採用中國本地出版商和新聞網站的
資訊,以期符合中國對內容提供商嚴格的監管要求。
邁克·莫丘邀請了在硅谷和中國都有創業與投資經驗的Robin Chan擔任顧問,為Flipboard在中國本地版權夥伴、社交網絡等方面的決策提供建議,並拓展資源。
Chan在美國長大,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是Twitter、Foursquare和Square等明星公司的早期天使投資者。他還曾創辦社交遊戲
發行公司XPD Media。這家公司在2010年初被Zynga收購,成為Zynga在中國的分支機構。他還是小米科技背後的投資人之一。
Flipboard任命1988年出生於香港的謝子陽擔任Flipboard中國的業務負責人。謝子陽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是硅谷新一代青年創業圈中最活躍的華人之一。
為了這個市場,Flipboard也沒有固執地堅持自己原來的模樣:它用《時尚》替換《Vanity Fair》之類的選擇—畢竟,除了「世界互聯網」與「中國互聯網」這兩個不同概念之外,中文用戶也更容易理解《時尚》這樣的中文媒體。
這樣的「變通」意味著Flipboard對中國市場有更高的預期,但並不會使Flipboard偏離它的本質。
「Flipboard是一款完全關於發現內容的產品,而包裝這些內容的過程是通過一系列設計完成的,它最終是一種關於閱讀的重新體驗,」邁克·莫丘說。
沒有了「發現」和「包裝」的Flipboard將不再是Flipboard。
「發現」的含義在於,Flipboard重新創造了內容的組合秩序:它把分散在不同電子出版物、網站上的內容信息按照不同的主題聚合在一起;更重要的
是,閱讀不再是一種私密體驗,它不再依賴某一個單獨的媒體,包括iPad上Newsstand雜誌架裡陳列的各種雜誌應用程序。社交網絡上好友的分享和推
薦決定了人們將從Flipboard上「發現」並閱讀到些什麼。
「包裝」則意味著:這些社交種子、支離破碎的新聞網頁,以及電子雜誌的斷章,都被裝在一個精心設計的界面下,重新呈現出來。瀏覽這些碎片信息—無論是
在iPad上劃動屏幕「翻閱」到下一頁,不同格式和界面的互聯網數字內容被導入到Flipboard的框架內重新排列成紙質媒體一樣的版面,還是圖文搭配
的方式,都與閱讀一本雜誌的體驗十分接近。
這款「重新體驗閱讀」的產品,是在加州帕洛阿圖(Palo Alto)中心艾默生大街(Emerson
Street)一座頗不起眼的平房裡誕生並持續演進的:室內的牆上掛滿了不同界面設計的線框圖。產品經理、工程師和設計師的工作主要圍繞
Flipboard將呈現的版式佈局(layout)與視覺(graphic)元素的設計和測試進行。
而正如同「Flipboard」的名字那樣,讓「翻閱」一款數字雜誌的體驗變得更完美,是這款產品的出發點。邁克說,他希望保留人們閱讀紙質雜誌時那部分美好的體驗,讓它們同時發生在用戶主動發現和分享內容、自己定製和「編輯」雜誌的數字閱讀上。
最近,Flipboard添加了被紙質雜誌視為門面的「封面故事」功能—根據每個用戶的點擊習慣、閱讀興趣、社交關係好友的強弱聯繫程度等,通過算法自動聚合最新推薦和用戶訂製的最重要內容。
「在考慮未來出版業和媒體的時候,需要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在一些方面走得離書和紙質媒體太遠,」蘋果iOS平台上最大的數字圖書出版商Inkling的創始人Matt Macinnis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但它事實上掀起了閱讀的革命。好萊塢男星阿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就曾驚呼「革命性」。在創立初期,庫徹和Twitter及Square的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一起投資了Flipboard。它也曾讓喬布斯「眼前一亮」,並成為蘋果發佈iPad第一年的年度推薦應用。
「現在,很多人買iPad就因為它有Flipboard,」莫丘強調—雖然聽上去有點過分自信。但Flipboard正在走出蘋果專屬應用的影子:宣佈將推出Android版本。
在3月底接受《第一財經週刊》專訪時,莫丘表示從長期看,Flipboard將兼容多平台,但短期上對這家不到60人的公司來說,包括Android在內任何一個平台的持續開發都意味著編程語言、架構設計、視覺質量和多種設備兼容測試等各個層次重新開發和檢視的壓力。
目前Flipboard的全球用戶數大約在850萬左右—在早期的瘋狂增長後,正在經歷一個相對波瀾不驚的成長期,但它仍是美國社交閱讀市場的領導者。
為了增長,Flipboard希望徹底本地化的中文版能帶來500萬的註冊用戶。這意味著它希望未來中國用戶數量能與美國本土用戶數接近。
500萬也許並不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數字—即便在只佔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不到1/10的蘋果和Android用戶當中,也僅僅相當於它的一個零頭。但在這個市場裡,莫丘必須要面對更多的模仿者—它們可能比他更瞭解這個市場。
不過莫丘認為,保證Flipboard始終比本土抄襲者領先的方式在於專注產品的設計,以及版本遞進的速度。而未來中文版在版式和設計上的更新,與產品開發的進度,將完全與全球版本同步。
對他而言,幸運的是中國的這些Flipboard模仿者還遠未成氣候:被認為全面模仿Flipboard的中文閱讀工具Zaker,其用戶規模不過在數十萬的級別。
不久前,Flipboard中文版在首頁上以邁克·莫丘的名義發佈的致用戶的中文信《Flipboard的所有精彩,盡納於您小小的口袋》也贏得了不
少人的期許。如果你把它與社交工具Path至今錯漏百出且堅持不做修正的中文界面翻譯做個對比,似乎不難體察到它研磨中國市場和用戶的努力。
這遠遠不夠。無論中國還是其他任何地方—特別是中國—紙質媒體和新聞網站的瓦解遙遙無期。
iPad的誕生激發了Flipborad創意,也激活了傳統媒體電子雜誌應用程序的開發。它們也通過「翻頁」在iPad上提供媲美雜誌的閱讀體驗,更重要的是,它們致力於維護的仍是一本雜誌從品牌到內容的完整性—這些正是Flipboard將要摧毀的。
邁克·莫丘卻認為Flipboard並無意成為傳統媒體形態的終結者,他認為大家都可以是贏家。
他說,Flipboard的呈現方式會更方便用戶發現更多內容,也會顧及廣告商、內容來源出版商和Flipboard的各方利益—比如堅持將廣告內容
呈現在單獨的頁面上,而不與正文混雜在一起。用戶也可以把它當做獨立的訂閱工具。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Flipboard的「雜誌」界面切換到出版商或內
容來源的網站上直接閱讀,只不過「read on web」的按鈕被隱藏在右下角一個非常不顯眼的位置上。
聽上去真是一個美好新世界。但可能真的只是聽上去,至少現在,在中國這個市場裡,他所描繪的還有點遙遠。
在Flipboard中文版的界面上,用戶們可能不得不更頻繁地「read on
web」—很多內容並不能完整地在Flipboard的「頁面」上被輕易翻閱,它只節選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其餘部分必須通過網頁的形式全文閱讀。這是由於
Flipboard的版權規則—在美國和全球,Flipboard與70多家媒體出版商和新聞網站逐一達成了版權協議,被授權將這些媒體的內容導入到
Flipboard的平台上。而對那些未達成協議的內容源,Flipboard只導入一小段內容,旋即給出「在網頁上閱讀全文」的提示。
對Flipboard強調的「雜誌體驗」來說,這顯然是一種破壞。由於剛起步,Flipboard與大部分中文內容源尚未簽署版權協議。但如Zaker,已開始逐一與媒體和新聞機構洽商版權。對此Flipboard並不能視而不見。
目前,Flipboard已經與包括時尚集團在內的諸多媒體出版商開始接觸,探討版權合作,以及將它們的內容網頁轉化為版式的可能性。
這是每一個試圖「重新定義」閱讀和媒體出版業的玩家都必須做的功課。特別是一些玩家正在觀望,一些已經退出的時候。Flipboard選擇了進入—至少這裡有它瞄準的500萬潛在用戶。
據國外媒體報導,Flipboard實習生迪倫·菲爾德(Dylan Field)雖然才20歲,卻已經成了硅谷的超級明星。直到現在Flipboard的創始人兼CEO麥克·麥丘(Mike McCue)還在為當初僱傭布朗大學的菲爾德做實習生而感到自豪和激動。
為了慶祝Flipboard這款移動閱讀程序成功推向市場二週年,公司特地組織了一次烤肉活動,期間麥克·麥丘就向大家講述了約翰·杜爾(John Doerr)對菲爾德的關照。杜爾是傳奇風投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全球合夥人。
杜爾問到:「你能照顧好菲爾德嗎,需要幫忙嗎?」
麥丘回答:「不用了,菲爾德在Flipboard很好,不用擔心。」
對話的時候,菲爾德才19歲,他是在今年三月份過的20歲生日。
其實杜爾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菲爾德同時也是KPCB的一名工程師。而KPCB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將大學生送到KPCB投資的公司去實習。去年暑假,菲爾德就在著名社交網站LinkedIn公司實習。
現在在硅谷對菲爾德的感興趣可不只有杜爾一個人。Flipboard僱傭了菲爾德之後,Pixar公司前CTO 雅各布(Oren Jacob)在馬路對面的停車場看見麥丘後就隔著街道高聲問起菲爾德。
下面是菲爾德在硅谷之所以如此出名的原因之一:小時候就是一個數學天才,高中時期就曾去歐來禮公司實習。菲爾德還出版過技術方面的書籍,其中一部分 記錄了像Foo Camp 和Strata這樣的極客事件。逐漸的菲爾德作為一名技術精英為硅谷所熟知。而且菲爾德一直在朝著數據分析專家的方向努力。
在去年秋天接受NPR的一次採訪是菲爾德就表示要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主要經營方向就是大數據分析,因為這一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菲爾德獲得了 Facebook投資人皮特 泰爾(Peter Thiel)贊助的10萬美元的獎學金。泰爾希望菲爾德能夠暫時將學業放到一邊,抓緊時間出來創業。
有這10萬美元在手,菲爾德就可以著手準備自己的創業計劃了。他曾在美國著名問答網址Quora上表示要和自己朋友埃文 華萊士(Evan Wallace)創立一家公司,主要經營編碼項目。菲爾德對CNBC透露,自己正在和華萊士研究一項Photoshop的替代品。而且該產品是以瀏覽器為基礎。
至於菲爾德能否獲得KPCB的投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