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劄記141106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0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106%e6%94%bf%e6%b2%bb%e7%a7%a9%e5%ba%8f%e7%9a%84%e8%b5%b7%e6%ba%90%e4%b8%80%e8%87%aa%e7%84%b6%e7%8b%80%e6%85%8b-%e8%88%87-%e7%a4%be%e6%9c%83%e5%bd%a2%e6%88%90/
讀書劄記141106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掌門執筆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這是一部雄心萬丈的著作的上卷,意圖縱攬古今,窮究人類社會之本源,從史前史以迄法國大革命,據說在美國好評如潮。 未出版的下卷會從大革命一直講到現今,特別關註非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受到西方制度的牽引,最後解說當代世界的政治發展。 由是觀之,下卷才是奧義所在。
福山,Hungtinton之高足也,成名甚早, 其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1992)當年洛陽紙貴,風靡一時。作者自言繼承先師比較政治學餘緒, 而滿懷邁越前賢之壯誌.
1973年世上151個國家之中只有45個(約三成)是自由民主國家, 但是到了世紀末,約有120個國家(約六成)實行民主制, Hungtinton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 可惜好景不長,本世紀頭十年出現了「政治衰退」潮, 約1/5第三波國家走上回頭路,不是回歸威權主義, 就是民主制度遭到嚴重侵蝕. 作者舉
〈楔子〉巴布亞新畿內亞為例.
巴國擁有超過900種互不通用的語言,幾乎佔世界現存語種的1/6. 其社會按“分支世系制segmentary lineage”組成部落, 每個部落的成員都系出同一祖先,即都是血緣親屬, 人數少者數十,多者數千. 這些群體在當地稱作“一語部落wantok”, 意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
一語部落接受「大佬」的指揮領導,而與鄰部作生存競爭. 大佬由族人信任的人擔任,但非世襲, 以其人分配資源(豬肉和貝殼貨幣等物) 的能力為推選基準. 大佬不易做,覬覦者眾, 一旦沒法籌集可供分派的資源,就有可能被逐下臺.
上世紀末葉,澳洲許其獨立, 行英式多黨制,選舉議會成員. 惟其國民仍舊自視為部落民,並無國家觀念, 選舉之時,完全不會在意政綱,只看候選人是否屬於同族.更有甚者,當選的議員事必竭盡全力, 將國家資源轉移作所屬部落的福利用途. 這在外國看來是政治腐敗的明証; 但從內部觀點來看,議員們不正在做好“大佬”的份內工作嗎?
新瓶舊酒,醉人者是酒不是瓶, 政治衰退不過是舊酒未能調適新瓶而矣. 所以,欲知政治之虛實,必須從歷史入手. 以下是作者對政治秩序起源諸家學說的梳理和質疑.
〈自然狀態〉
自有人類就有社會衝突,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既群居又競爭的動物. 社會之所以建立秩序,事必出於生活之需要. 古典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主張人類天生是政治動物;三位早期現代哲學家則反之, 提出社會只是一種手段, 使人類得以實現個人能力無法做到的生活境況. 既然如此,理論上即有需要探討社會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狀況如何?此種設想中的境況稱為「自然狀態」.
霍布斯在《利維坦Leviathan》中把自然狀態描述為充滿暴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類為了脫離險境,同意放棄部分自由,以換取生命保障. 國家,也就是利維坦(傳說中大海怪的名字),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執行此一承諾, 創造和平秩序來保障生命權.***
洛克《政府論次篇》的自然狀態溫和得多, 人類在意的是生產而不是打鬥, 需要保障的主要是財產權.*** 人民交出部分權利以保障財產權和剩餘的權利, 國家是“必要之惡”, 所以“愈小愈好”. 此說的偉大之處是看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衝突,****成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之濫觴.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描述的自然狀態又有所不同, 人民膽小而溫馴,為物質欲望所驅動而過活, 因為社會複雜化而遭受有力者的奴役. 這一觀點下開馬克思思想的源頭,十分利害.
自然狀態理論與其說是歷史敘述, 倒不如說是揭示人性和推論政治行為的工具,是一種比喻.**** 三家之論有一共通之處:視自然狀態下的人為獨立隔離的個體, 而社會則是“非自然的”, 衍生出來的.***** 盧梭說得精彩:“性是自然的,但家庭卻不是.” 人類社會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出來,人與人互相妥協,從而放棄自然的自由.這裡隱藏著極深沈的“個人主義”前設, 是西方文化的內核.
作者認為無論三大家的理論何等創意和精妙,卻是錯誤的!他把原始個人主義的前設名之為「霍布斯謬誤」:人類一開始時各行其是, 在發展的較後階段才進入社會. 因為人們作出理性推論,社會合作是達到個人目標的最佳方法.*******
這謬誤卻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基石, 美國獨立宣言的支柱.
〈社會形成〉
亞里士多德反而是對的, 証諸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是個人主義, 而不是社會性.**** 社會古遠,不知其源,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隔離時期, 因此, 社會才是“自然的”. 而所謂“社會形成”只能是“社會複雜化和結構化”的意思.
所有社會都曾經歷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組織的階段, 後來才逐漸複雜化,發展出國家制度和非人格化管理方式. 人類學家Elman Service發明了四階段分類法:族團、部落、酋邦和國家,成為學界共識。 族團和部落社會以親屬關係為基礎,成員之間相對平等;酋邦和國家則等級分明,以領土為基礎來行使權力。
「族團」是“狩獵採集”生產方式社會的組織形式, 由若幹個流浪家庭集結而成.這種類似靈長目的生活方式,在農業革命之前的數萬年是主流形態.***
族團社會不存在私人財產, 由於沒有儲存技術,採獵所得必須直接分享, 道德規則不是針對侵吞行為, 而是針對吝嗇行為.*** 社會內部高度平等,沒有永久領袖,沒有等級制度. 差異僅在性別分工, 男人打獵, 女人採集.
族團社會以核心家庭為單位而建立, 按父系中心行外婚制. 族外通婚有減輕族際衝突的作用, 群體之間有關資源和領土的爭執可通過交換婦女獲得解決.***
由於空間廣闊,生活方式習於流動,領土爭執不會激烈, 劣勢者遁走,不會發生持續戰爭. 但這一切,定居生活開始之時便會改變.
讀書劄記141106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0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106%E6%94%BF%E6%B2%BB%E7%A7%A9%E5%BA%8F%E7%9A%84%E8%B5%B7%E6%BA%90%E4%B8%80%E8%87%AA%E7%84%B6%E7%8B%80%E6%85%8B-%E8%88%87-%E7%A4%BE%E6%9C%83%E5%BD%A2%E6%88%90/
讀書劄記141106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掌門執筆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這是一部雄心萬丈的著作的上卷,意圖縱攬古今,窮究人類社會之本源,從史前史以迄法國大革命,據說在美國好評如潮。 未出版的下卷會從大革命一直講到現今,特別關註非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受到西方制度的牽引,最後解說當代世界的政治發展。 由是觀之,下卷才是奧義所在。
福山,Hungtinton之高足也,成名甚早, 其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1992)當年洛陽紙貴,風靡一時。作者自言繼承先師比較政治學餘緒, 而滿懷邁越前賢之壯誌.
1973年世上151個國家之中只有45個(約三成)是自由民主國家, 但是到了世紀末,約有120個國家(約六成)實行民主制, Hungtinton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 可惜好景不長,本世紀頭十年出現了「政治衰退」潮, 約1/5第三波國家走上回頭路,不是回歸威權主義, 就是民主制度遭到嚴重侵蝕. 作者舉
〈楔子〉巴布亞新畿內亞為例.
巴國擁有超過900種互不通用的語言,幾乎佔世界現存語種的1/6. 其社會按“分支世系制segmentary lineage”組成部落, 每個部落的成員都系出同一祖先,即都是血緣親屬, 人數少者數十,多者數千. 這些群體在當地稱作“一語部落wantok”, 意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
一語部落接受「大佬」的指揮領導,而與鄰部作生存競爭. 大佬由族人信任的人擔任,但非世襲, 以其人分配資源(豬肉和貝殼貨幣等物) 的能力為推選基準. 大佬不易做,覬覦者眾, 一旦沒法籌集可供分派的資源,就有可能被逐下臺.
上世紀末葉,澳洲許其獨立, 行英式多黨制,選舉議會成員. 惟其國民仍舊自視為部落民,並無國家觀念, 選舉之時,完全不會在意政綱,只看候選人是否屬於同族.更有甚者,當選的議員事必竭盡全力, 將國家資源轉移作所屬部落的福利用途. 這在外國看來是政治腐敗的明証; 但從內部觀點來看,議員們不正在做好“大佬”的份內工作嗎?
新瓶舊酒,醉人者是酒不是瓶, 政治衰退不過是舊酒未能調適新瓶而矣. 所以,欲知政治之虛實,必須從歷史入手. 以下是作者對政治秩序起源諸家學說的梳理和質疑.
〈自然狀態〉
自有人類就有社會衝突,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既群居又競爭的動物. 社會之所以建立秩序,事必出於生活之需要. 古典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主張人類天生是政治動物;三位早期現代哲學家則反之, 提出社會只是一種手段, 使人類得以實現個人能力無法做到的生活境況. 既然如此,理論上即有需要探討社會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狀況如何?此種設想中的境況稱為「自然狀態」.
霍布斯在《利維坦Leviathan》中把自然狀態描述為充滿暴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類為了脫離險境,同意放棄部分自由,以換取生命保障. 國家,也就是利維坦(傳說中大海怪的名字),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執行此一承諾, 創造和平秩序來保障生命權.***
洛克《政府論次篇》的自然狀態溫和得多, 人類在意的是生產而不是打鬥, 需要保障的主要是財產權.*** 人民交出部分權利以保障財產權和剩餘的權利, 國家是“必要之惡”, 所以“愈小愈好”. 此說的偉大之處是看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衝突,****成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之濫觴.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描述的自然狀態又有所不同, 人民膽小而溫馴,為物質欲望所驅動而過活, 因為社會複雜化而遭受有力者的奴役. 這一觀點下開馬克思思想的源頭,十分利害.
自然狀態理論與其說是歷史敘述, 倒不如說是揭示人性和推論政治行為的工具,是一種比喻.**** 三家之論有一共通之處:視自然狀態下的人為獨立隔離的個體, 而社會則是“非自然的”, 衍生出來的.***** 盧梭說得精彩:“性是自然的,但家庭卻不是.” 人類社會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出來,人與人互相妥協,從而放棄自然的自由.這裡隱藏著極深沈的“個人主義”前設, 是西方文化的內核.
作者認為無論三大家的理論何等創意和精妙,卻是錯誤的!他把原始個人主義的前設名之為「霍布斯謬誤」:人類一開始時各行其是, 在發展的較後階段才進入社會. 因為人們作出理性推論,社會合作是達到個人目標的最佳方法.*******
這謬誤卻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基石, 美國獨立宣言的支柱.
〈社會形成〉
亞里士多德反而是對的, 証諸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是個人主義, 而不是社會性.**** 社會古遠,不知其源,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隔離時期, 因此, 社會才是“自然的”. 而所謂“社會形成”只能是“社會複雜化和結構化”的意思.
所有社會都曾經歷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組織的階段, 後來才逐漸複雜化,發展出國家制度和非人格化管理方式. 人類學家Elman Service發明了四階段分類法:族團、部落、酋邦和國家,成為學界共識。 族團和部落社會以親屬關係為基礎,成員之間相對平等;酋邦和國家則等級分明,以領土為基礎來行使權力。
「族團」是“狩獵採集”生產方式社會的組織形式, 由若幹個流浪家庭集結而成.這種類似靈長目的生活方式,在農業革命之前的數萬年是主流形態.***
族團社會不存在私人財產, 由於沒有儲存技術,採獵所得必須直接分享, 道德規則不是針對侵吞行為, 而是針對吝嗇行為.*** 社會內部高度平等,沒有永久領袖,沒有等級制度. 差異僅在性別分工, 男人打獵, 女人採集.
族團社會以核心家庭為單位而建立, 按父系中心行外婚制. 族外通婚有減輕族際衝突的作用, 群體之間有關資源和領土的爭執可通過交換婦女獲得解決.***
由於空間廣闊,生活方式習於流動,領土爭執不會激烈, 劣勢者遁走,不會發生持續戰爭. 但這一切,定居生活開始之時便會改變.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惹爭議 “透明計算”仍不透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509

中南大學聯手英特爾在湖南建立透明計算聯合實驗室。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後,透明計算的國際影響並未得到同行的一致認可。 (中新社 劉柱/圖)
同行批評:“透明計算”沒有太多突破。“這會嚴重扭曲我們的評價標準,也讓國際同行笑話。這次是真的玩兒大了。”
張堯學回應:“計算機領域有許多我不懂的東西,我的認識有許多局限性,也會經常犯錯誤,但我願意學習和接受批評。”
方濱興看不慣:“我是受過圍攻的人,能體會這種心情。我們可以過五年、十年再來看,到時候如果發現確實不行,怎麽批評都沒有關系。”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揭曉,一等獎頒給了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帶領的團隊所做的“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俗稱“透明計算”)。
因為標準極其嚴格,自2000年以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5年中曾有9次空缺。這是計算機學者第二次獲得這一大獎,再往前要追溯到1989年的唐稚松院士。
時隔25年之久的殊榮,卻在計算機圈里陷入史無前例的爭議中。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學者和業內人士都表示,在各種內部的微信群里,早就“炸開了鍋”,對這次獲獎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
1月21日晚,中國計算機學會在其官方網站發表了一份名為《關於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的建議》(下稱《建議》),被視作行業內的一次委婉的反對表態。
《建議》稱,由於管理體制和評審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致國家級科學技術獎滋生出不端行為和腐敗,建議政府部門退出國家科技獎評審工作。
然而不到兩天,這份《建議》就被撤下,原定1月23日召開的媒體溝通會也被取消。學會同時發布啟事稱,《建議》與2014年授獎無關,希望不要引起部分公眾誤解。
“中國學術圈是個關系錯綜複雜的地方。獲獎的和評審們都是業內大佬,好多項目都攥在人家手里,惹不起啊。現在計算機學會出來打了一槍就撤了,我們就更不敢了。”一位曾經參與國家科技獎初評的專家說。
根據科技部的有關規定,要對獲獎項目啟動調查程序,需要實名舉報並必須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但在公開場合,沒有人敢出來說話。包括一位外籍華人計算機學者,也要求必須匿名。
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學者中,唯一表示過支持的是北京郵電大學前校長、有“防火墻之父”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但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己主要是看不慣這種“圍攻”。
“這些天好多微信群里都在說這件事,有些是批評,但有些就是攻擊了,能看得出來帶著一種情緒。我是受過圍攻的人,能體會這種心情。這是一個賭未來的東西,現在沒有大規模應用不代表將來也不行。我們可以過五年、十年再來看,到時候如果發現確實不行,怎麽批評都沒有關系。”方濱興說。
看不懂的“透明計算”
根據張堯學院士的說法,所謂“透明計算”,提供的是一種“不知不覺、用戶可控”(即“透明”)的個性化服務,由終端設備、服務器和連接二者的網絡組成。在這種計算模式下,用戶使用計算機系統時,可以不必考慮操作系統、中間件和應用程序,根據自己需求,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在自己終端設備上下載和使用相關服務。數據在虛擬化的前端運算,但在網絡化的雲後端存儲。除了方便,還能夠避免數據在終端的泄露,有利於網絡安全。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報道稱,這一成果“從根本上突破了統治計算機領域六十余年的馮·諾依曼結構”,理論上“可防禦所有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攻擊”,“在國際業界引起震動”。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透明計算”和現在流行的雲計算相比沒有太多突破。授予其一等獎,簡直是“2000年以來中國學術界的最大笑話”。
在國內,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計算機學處於領先地位。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當中的兩位知名學者,他們的評價基本相似。
一位學者認為,這個東西(透明計算)沒有太強的學術貢獻,也沒有像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那樣,創造出特別高的實際價值。“如果稍微拔高一點兒,給一個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也就算了,自然科學一等獎就太過分了。這會嚴重扭曲我們的評價標準,也讓國際同行笑話。這次是真的玩兒大了。”
另一位學者的觀點是,計算機這一行本來就偏應用,要想拿自然科學的一等獎,必須是一個很完備、系統的理論體系。“一般來說,像張院士這樣位高權重的人,評獎的時候註點兒水,稍微擡高一點兒也很常見。這次確實有點兒用力過猛,兜不住了。”
1月25日,張堯學以接受《科技日報》專訪的形式,首次公開回應外界的部分質疑。這篇報道標題為《讓透明計算更“透明”》,而此前有的媒體打出的標題是《不透明的透明計算》。
這篇訪談的主要內容是對“透明計算”本身的解釋。張堯學同時還公布了一個“透明計算”成果的演示視頻鏈接。對於此前的沈默,他的解釋是,“考慮到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
張堯學說,他們最早做“透明計算”相關研究是1998年,而雲計算大概是從2008年左右被國內熟知;他還表示,他們一直說的是擴展馮·諾依曼結構,而不是顛覆或替代。
在訪談中,張堯學認為,“透明計算”的最大突破,是提出並部分實現了使終端如何變小以及無縫連接(跨硬件和軟件平臺)的思想和方法。按照此方法,研制了一個分布式超級操作系統MetaOS。它不僅包括遠程啟動協議、網絡服務訪問協議,還包括可以管理調度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網絡帶寬等資源的I/O man以及一個輕量化的網絡協議棧等,並可沿使用路徑監控網絡上的使用情況。
一個理想的MetaOS能跟蹤和記錄來自不同用戶的訪問、解決從端系統到服務器之間的各點資源的監控和管理,例如沿途的帶寬、緩存等。“以前的計算機是由操作系統來調度各種軟件的,但如何以碎片方式調動不同的操作系統,我沒聽說別人做過。”張堯學說。
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回應和演示反而暴露了更多問題。現有技術完全可以實現所謂“透明計算”的演示成果。
“2009年的時候,我們公司內部就自己動手在xen基礎上搭建了安全內網,可以稱為簡易私有雲。可以在上面虛擬任意操作系統,通過證書的功能在任意地方訪問內網,本地電腦硬盤不啟動,所有開發直接保存在內網服務器。我沒有看出透明計算跟這個相比有任何優點。”一位在美國互聯網公司任合夥人的技術人士說。
哪里來的國際影響
而“在國際業界引起震動”的結論,也被科技同行證明難以成立。
通常情況下,一項研究工作是否得到國際同行重視,可從其發表的論文被引情況看出。但在教育部公開的張堯學團隊的報獎材料中,作為其代表性學術成果而列舉的8篇論文都反應一般。
據科技公眾號“賽先生”統計,將這8篇論文分別放入“谷歌學術”搜索其總被引數(包含自引),和WOS數據庫(即Web of Science,包括三大引文數據庫SCI、SSCI和A&HCI,WOS引用數反映了一篇論文被國際高質量論文引用的情況)中查詢後,發現最具代表性的前2篇文章的Google總被引數分別為45和46,其中多數來自張堯學團隊自引和國內其他學者引用,來自國外的引用數屈指可數。其中第1篇論文在WOS數據庫中的被引數為7,第2篇為0。而其第6篇和第7篇文章的WOS引用數相對略高,分別為15和22,對應其總被引數為51和39,但這兩篇論文又並非系統領域論文,屬於網絡通訊領域。
“賽先生”由饒毅、魯白和謝宇等三位知名科學家擔任聯合主編,被認為是科學領域較具公信力的公眾號。
而在一些官方報道中,被中南大學稱為“在國際上反響強烈”的張堯學團隊論文 TransOS:A Transparent Computing-based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loud,經查總引用數僅為6次,其中4次是中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自己引用,其余2次皆為中國其他學者引用,看不到一絲“國際”的影子。
即便是在報獎材料中,張堯學團隊自述其論文引用情況也僅是“20篇主要論文SCI他引120余次”,說明其SCI論文篇平均被引僅6次。
相比之下,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的55篇主要論文已被SCI他引639篇次。而2013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幹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其8篇代表性論文SCI他引3801次,最高單篇他引823次,20篇主要論文SCI他引5145次。
多名計算機學者和業內人士也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計算機行業更新換代很快,頂尖成果一般都在國際一流的學術會議上發表,然後在學術期刊上跟進。“透明計算沒有一篇論文在這些頂尖會議上發過,也沒被這些會議的論文引用。無論如何說不上什麽國際影響。”
在訪談的最後,張堯學說:“計算機領域有許多我不懂的東西,我的認識有許多局限性,也會經常犯錯誤,但我願意學習和接受批評。”
2011年就任中南大學校長以前,張堯學曾在教育部工作了十多年,擔任過科學技術司、高等教育司和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的司長,並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這些部門,都與高校科研有著緊密的聯系。
張堯學力證自己雖然擔任不少行政職務,但一直處於科研的一線。“我在調到教育部之前已和時任教育部的主管領導談好,要繼續在清華大學做科研。這位領導和清華大學都是同意的。因此,我出差很少,而且晚上和休息日基本都在實驗室,這一點,我想清華大學的同事們都可以證明。”

盡管擔任不少行政職務,但張堯學說,晚上和休息日他基本都在實驗室。 (新清華/圖)
“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
對於“透明計算”獲獎的爭議,最初在行業內部。1月21日,中國計算機學會發布的聲明,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註。
聲明提到,中國計算機學會已向國務院辦公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部和教育部遞交了《中國計算機學會關於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評審的建議》,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退出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的評審工作。
其理由包括:“政府部門對評審工作幹預過多”“沒有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制,無法對政府部門主導的國家科技獎評審過程中的作為實行有效監督”“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邊界不清晰”,以及“政府不是學術共同體,對專業發展和水平並不具有專業判斷力”。
23日,該聲明從中國計算機學會官網撤下。取而代之的“啟事”稱,該建議是在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背景下,2014年10月成稿的,與2014年授獎無關。並對本領域獲得國家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完成人和完成單位表示熱烈祝賀。
多位接近中國計算機學會的學者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推動這次《建議》上網的,是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杜子德。
“政府退出,獎勵制度改革,這是他一貫的觀點。確實2014年10月就已經成稿了,不是針對這次評獎才弄的。但在這個時候發出來,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我們都說,子德是計算機領域的首席PR(公關)。”中國計算機學會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說。
學者們認為,選擇這個時候發出《建議》存在若幹好處。
首先科學界是個小圈子,很專業,關註度不高。學會發出的《建議》,有關部門未必重視。趁著現在大家都在討論這次評獎,效果可能好一些。
此外,這次“透明計算”引發廣泛爭議,行業協會也應有所回應。但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不方便太直接表態,就采取了這樣模糊的方式。
即便如此,《建議》還是很快被拿下。據“賽先生”披露,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與張堯學為同事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瑋民曾為此做了多位副理事長及中科院李國傑院士的工作,責怪杜子德不該把《建議》上網並通過開發布會擴大影響。
這一信息,南方周末記者也從多位學會成員那里得到確認。
“從流程上來說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畢竟學會的負責人是理事長,哪些東西是秘書長就有權發布的,可以討論。但撤了也就撤了,還要熱烈祝賀,就有點兒過了。”一位接近學會的學者說。
另一位學會理事會成員也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建議》雖然撤下來了,但他們的態度不變,還會往上遞,對他們來說,誰獲自然科學一等獎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制度。“像我們中國計算機學會的獎項,評委在評審前保密,評審後公開,錯了主席負全責,就不敢腐敗,否則沒有人相信。”
圍繞透明計算的另一大疑惑也在於,最終評審的專家都有誰,怎麽選上了這麽一個爭議很大的成果,目前都不得而知。
1月25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中國科技網專訪,但只是解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評審常識,未具體涉及此次事件。
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也在打聽,但還沒有消息。“一般來說,申請人身份顯赫的話,確實會有些影響。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匿名,評審時提了反對,回頭很容易被知道,會有點兒顧忌,評院士也是一樣的。但這些一般只會產生百分之幾十的影響,不會是決定性的,達到百分之八九十。肯定也有其他地方的原因。”
專車司機:睡到自然醒月入3萬的日子還有多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1030.html
專車司機:睡到自然醒月入3萬的日子還有多久?
一財網 蘇米 2015-03-03 17:38:00
做了十多年司機的老張,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過上一覺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不過,在去年下半年全職轉做專車司機後,這樣的“美夢”竟然實現了。一般到晚上八九點鐘,他給自己確定的每天1000元的收入目標就可以完成了。
做了十多年司機的老張,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過上一覺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不過,在去年下半年全職轉做專車司機後,這樣的“美夢”竟然實現了。
在此之前,老張是租車公司的一名司機,由於出車時間不定,去年興起的滴滴專車和一號專車等打車軟件,給了他賺外快的機會。
做了幾個月的兼職後老張發現,做專車司機遠比租車公司司機要好賺得多,於是在去年年底幹脆辭掉了租車公司的工作,自己租了一輛別克君威成為全職的一號專車司機。
“現在的節奏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再出車,營業額做到1000元就收工,”雖然與其他專車司機相比,老張說自己“不貪心”,但還是像很多人一樣,同時註冊了滴滴專車、一號專車、Uber等多個平臺,每天車上兩個手機滴滴答答響個不停,“用巧勁比蠻幹更好賺。”老張笑說。

平臺獎勵各有千秋
老張的君威車,是去年從租車公司租來的,每月租金8000元,在專車平臺的介紹下掛靠一家租車公司後,老張每單賺到的車費加上專車平臺給的獎勵,扣除一部分平臺要上交後(滴滴20%,一號28%,人民優步不扣平臺費),剩下的就都歸自己了。
由於在多個專車平臺都進行了註冊,老張也對各個平臺的獎勵政策了如指掌。“一號專車的獎勵比滴滴專車要多,Uber的高峰時段獎勵最多可以達到3倍,但客人都不如滴滴的多,易到目前的獎勵最少,前段日子一段取消獎勵,所以不同時段主做哪個軟件都有門道,”老張說,一般到晚上八九點鐘,他給自己確定的每天1000元的收入目標就可以完成了,“去掉油錢和每天要分攤的租金,到手凈賺500元還是挺輕松的。”
其實,目前像張師傅這樣租車的專車司機並不屬於多數,據記者了解的信息,不管是在滴滴還是一號專車,用自己的私家車加盟的專車司機都占據90%以上,由於不用交租金,月入兩三萬就成了平常事。
專車平臺也很會通過獎勵政策發揮司機們的積極性。比如記者拿到的滴滴專車3月2日出臺的獎勵政策就顯示,如果每天完成18單及以上,獎勵88元;28單及以上,獎勵188元;38單及以上,獎勵288元;48單及以上,獎勵388元。
再比如Uber在陰雨天氣還有“閃電加價”的獎勵,獎勵費用就是基本車費的好幾倍,一晚上5個小時到手2000元並不是難事。
空車刷單“鉆空子”
對於對道路熟悉、搶單快的司機來說,上述獎勵政策無疑使他們優勢更大,記者與多位專車司機交流後發現,很多“月度冠軍”都是從出租車司機轉行而來。
開專車兩個多月的老王以前就是個老出租司機,轉行專車後發現以前真是虧大了。“開出租車一天要交‘份子錢’350元,辛辛苦苦一天做50單,到手也就600元左右,開的還是桑塔納手動擋,離合器踩到晚上睡覺腳抽筋;而如果是租車開專 車,一天租賃費350元,做30單就能輕松賺到超過千元。”
不過,能開上專車也並不是沒有要求。老王指出:“基本條件是要有三年以上駕齡,自帶的車子要是五年以內的,價格在10萬以上的,還需要是滬牌;加盟專車後,還有很多細節上的要求,比如要給客人開門,車上要有水、紙巾和無線wifi,一號專車甚至要求穿襯衫打領帶。”
而隨著做專車時間的增加,包括老張、老王在內的司機們,也摸索出了一些“鉆空子”的門道,比如空車刷單。
據記者了解,由於一號專車等有邀請新用戶可獲得數十元的獎勵政策,一些司機開始買很多手機號註冊來賺取獎勵,之後再用拿到優惠券的不同的手機號叫自己的專車,不用開車就可以賺取車費;還有的關系比較近的司機則在微信群里互相幫忙刷單,比如上述滴滴專車28單以上的額外獎勵,就可以通過司機之間的互幫互助完成。
滴滴快的合並之後
這樣的刷單“互助”,在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並之後變得更加方便,因為叫車和支付渠道被逐漸打通了。
2015年的情人節,滴滴和快的出人意料的宣布合並,是否停止獎勵和補貼,就成為專車司機們最關心的後續話題。不過,記者從多位專車司機處了解到,無論對客戶還是司機的補貼仍在繼續,而且一號專車也可以通過微信公號叫車了。
不過,多位專車司機也反映,不管是滴滴還是一號專車,每單的獎勵政策的確在減少。“以前一天的營業額能輕松做到1300~1500元,現在可能只有1000元,高峰時段的獎勵從基本車費的2倍到1.5倍,又從1.5倍到沒有。”一位專車司機對記者透露,“獎勵政策每周都在變,總體感覺是以前一號專車的獎勵標準明顯高於滴滴,現在獎勵政策在逐步趨同。”
當然,即使獎勵政策在減少,由於客戶在增加,車費單價本身就高,專車平臺依然吸引越來越多的司機“轉行”。記者從一家擁有租車牌照、與專車平臺有合作的小型租賃公司就了解到,目前前來咨詢加盟專車平臺的司機依舊很多,而沒有自帶車的司機,目前租車的成本也已經水漲船高,比如前文提到的每月8000元就可以租到的別克君威,如今的租金都要上萬。
“按照目前的監管政策,理論上從正規租賃公司租賃的具有營運牌照的車子做專車才不會被處罰,但如今一些大型租賃公司已經不願做跟專車平臺生意相關的對外租賃業務,而沒有營運牌照的車輛一直有被查進而罰款的風險。”另一位專車司機告訴記者,不過,目前滴滴和一號都說會承擔罰款,只要對客戶端的補貼不取消,合並後的大量客戶資源依舊可以支撐開專車賺到不少錢。他表示:“對消費者的補貼能持續多久不知道,希望能夠持續吧。”
編輯:陳姍姍
走過慘賠千萬「漿自然」遵古法做出差異化 台大生磨三年豆漿打進有機通路
2015-07-13 TWM
「堅持做對的事情,一定不會錯!」老闆詹志能創立有機豆漿事業,前三年慘賠一千兩百萬元,不用台大城鄉所的光芒,靠著一步一腳印,走遍各大有機通路商,爭取試喝機會,朋友眼中的他不是商人,更像是理念推行者。
撰文•林惟鈴
黃豆、水,就這麼單純的兩樣原料,如何讓詹志能做出來的豆漿,成為台灣知名有機店聖德科斯、棉花田的豆漿供應商?
對全鼎香食品公司老闆詹志能來說,什麼管理SOP(標準作業程序)、營運的獲利計算,統統不在他的腦袋裡,甚至還嗤之以鼻。他說:「就只是古法製造而已。」用最簡單,但也最無效率的製程,做出他心目中最健康天然的豆漿。
然而,市面上標榜「古法製造」不只詹志能一個,而他做出來的豆漿卻有一項別人沒有的特色,那就是無鈉。即使拿來與有機店裡其他豆漿品牌相比,詹志能的「漿自然」還是目前市場上僅有的無鈉豆漿。
「我也不知道啊!本來只知道用古法做出來的豆漿單純好喝,但是要上通路去賣時,送去檢驗才發現,自己的豆漿有這個特色。」今年四十五歲的詹志能,講起話來中氣十足,台大城鄉所肄業的他,談起這份事業,一定會強調,「不是工業,是文化產業」。
仰賴人工,不添加消泡劑為了這份「文化產業」,他用美國進口的有機黃豆、巴西的有機砂糖,將原料冷藏於攝氏七度,加上陽明山上的山泉水,製作過程完全採取人工作業。包括:煮沸時因不加消泡劑,必須有人在旁邊不時噴灑山泉水,甚至連後續裝填豆漿進入瓶內的過程,詹志能都不用坊間機器充填,而是三名員工待在又溼又熱的環境中執行。
「我們大量仰賴人工,少了消泡劑與機器清洗的化學藥劑。另外,水質應該也有影響,我們的水是直接去陽明山上取用山泉水。」詹志能攤開他的製作流程,盡量減少化學製品摻入豆漿的機會,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無心插柳」做出無鈉豆漿。
六月中旬一個周四上午,清晨六點鐘,一踏入「漿自然」三十坪工廠門內,就看到一輛貨車準備起程,載著三大桶共一.三公噸的空水箱,要到陽明山載運山泉水。
車子經過故宮前面的至善路,搖搖晃晃開了半小時,停在一座寺廟前,這裡就是漿自然一周三次,固定取水的祕密基地。這基地是詹志能透過朋友關係才得以進入,屬私人所有,工作人員還特別交代不能拍照。
製程以人工為主,成本高,創業前三年賠了一千兩百萬元。提到當時山窮水盡的窘境,還得養一妻四兒的詹志能居然說,當時都沒想到害怕。「我把家裡所有的積蓄都投進去了,收掉就什麼都沒有啦,當然不能放棄。」他說得理直氣壯。
食安風暴,營運開始好轉「他不像商人,比較像是推行理念的人。」他的毅力打動了曾任1111人力銀行CEO的李紹唐,現在逢人就幫忙介紹,用行動鼎力支持。
經過第一次車燈代理創業慘賠兩千五百萬的教訓,他領悟到創業必須是自己熟悉的產業,經由朋友引薦,他與擅長廚藝的妻子投入團膳事業,負責一家上市櫃公司的員工伙食,從提供中餐擴大含括晚餐,最後連早餐也希望由他們負責,於是開始研究煮豆漿。
「那時一名公司員工突然暴斃,不知道是工作壓力大還是飲食問題,我開始正視飲食的重要性。」詹志能說。這也是為什麼合作公司最後要縮減飲食預算,詹志能不顧朋友勸告,毅然放棄合作,但也開啟他自己經營豆漿事業的契機。
堅持著延續古法傳統的文化理念,詹志能在面臨虧損時不致亂了方向。終於,去年下半年,因為食安風暴改變消費者習慣,漿自然營運開始好轉,單月開始有盈餘。
「有機產品中品質穩定的東西不多,品質穩定讓他們從其他廠商脫穎而出。」兩年前擔任統一聖德科斯採購的鄭先生說。他提到,別人可能多由管線機械化生產,溫度控制不當,明明訂的是豆漿,但送過來已經變豆花。成功打入聖德科斯通路,是漿自然關鍵一步。
如今,「漿自然」不僅成功地打入統一聖德科斯與江醫師魚舖子等有機食品店,也進入綠色大帝、健康食彩等一般通路。
現在每天平均出貨四百瓶,雖然年營業額約一千萬元,獲利僅一成,但對創業辛苦多年的詹志能來說,這是事業上軌道的證明,喜悅無以復加。
問他未來還會研發什麼新品?詹志能說,未來推出豆花優格與大豆沙拉油,還會把豆渣做成素肉鬆,不過,最後他糾正:「這不是研發,這本來就是食物最原本的樣貌,我們只是讓大家看到而已。」用最簡單的方法呈現食物本來面貌才是最難的。
Profile漿自然
負責人:詹志能(圖)
資本額:150萬元
主要業務:有機無鈉豆漿、薏仁漿、小米漿等系列產品主要客戶:聖德科斯生機食品、棉花田有機園地等近三年獲利:初估年獲利100萬元
漿自然的創意煉金術
1. 完全使用有機黃豆
維持穩定原料來源,採用美國進口的黃豆,獲得慈心有機標章認證。
2. 天然好水源
含有均勻的鉀、鈣、鎂等微量元素,免增加鈉離子改善水質適飲性。
3. 不使用食品添加劑
不用增稠劑、消泡劑等食品添加劑改變口感。
加賀屋的幸福經營術 誰說「極致款待」有違自然,只會帶來痛苦?
2015-09-14 TWM
|
|
加賀屋員工都把「以客為尊」當成使命, 腦科學專家發現,這不僅會讓客人感到幸福, 自己也會感到非常快樂。 大腦感到舒適、滿足時,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之一的多巴胺。「為他人做事」的時候,大腦會大量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和「舒適」、「幹勁」、「意欲」等情感有關,能夠讓人更加快樂,拿出更多幹勁。 有人認為,為了他人非常努力工作,多多少少是被逼迫的。真是如此的話,那待客、款待等行為有違自然,以笑容服務客人,不是件痛苦的事情嗎? 然而,由腦科學的研究可知,款待並沒違反自然,加賀屋的經營也佐證了這項事實。「為了客人」、「想讓客人高興」的心情,並不是因為營業額上升,薪水就增加的不純動機使然,而是大腦真的感到快樂的緣故。 極度專心會有快感 忘我地投入某件事時,注意力會極度集中,不會去想、去煩惱多餘的事情,身體、大腦的活動十分自然。在腦科學中,這樣的狀態稱為「心流」(Flow),這是匈牙利出生的心理學者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博士所研究、提倡的觀念。 博士開始研究心流的契機是畫家朋友的行為,這位友人開始作畫就會變得異常專注,甚至廢寢忘食,連續多天持續作畫。看著友人這樣的神態,博士猛然大悟,開始心流的研究。 進入心流狀態後,精神集中的同時,身心也會感到放鬆,甚至讓人忘記時間的流逝。這時大腦的回饋系統迴路會活化,分泌多巴胺,對自己的行動感到愉悅、得到快感。 那麼,要如何做才能進入心流狀態呢?研究結果顯示,「工作技能、技術與當前課題及目標的困難度相當」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若技能、目標和所需困難度不相符合,人是無法進入心流狀態的。 舉旅館的「款待」為例,要求(目標)遠高於管家技能的情況,「我能好好接待這位客人嗎?」管家會因而感到不安吧。 詢問會長、女將、總經理、總廚、管家等各部門員工可以發現,加賀屋的人對自身的要求目標都很高。 心
流理論中,另一項重點是壓力。感受壓力,克服緊張感,才有辦法達到心流的境界。多數員工剛進入旅館工作時,都會感到緊張。這是由於客人對「加賀屋」的期
待、要求水準高,而自身的技能還不足。技能不足的話,就必須拚命地提高技能。過程中肯定有暗自摸索的時期,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達到心流境界,持
續努力提升技能。 腦科學的基礎概念中,有「一萬小時定律」的觀念。這個觀念是說,不論從事什麼,只要做到一萬個小時的話,便能隨意進入心流狀態,學到相應程度的技能。一萬個小時,若一天撥出三個小時,大約需要花費十年的時間。 我們腦科學家認為,人要待在要求標準高的前線,才能夠進入最佳的心流狀態。像是田徑短跑選手尤塞恩.柏特以九秒五八刷新百米世界紀錄時,明明很專心在跑,卻跑得非常放鬆。相較於其他選手奮力奔跑的方式,他的跑姿明顯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心流狀態。 心流境界挑戰極限 以
前,我曾見過奧林匹克競速滑冰金牌得主清水宏保選手,當時他這麼跟我說:「世紀新紀錄是在身體產生類似流動的感覺時才會出現的。」這個「類似流動的感
覺」,正是所謂的心流狀態。他補充說:「過於用力、奮力地使喚身體,反而會使紀錄更糟糕。」不論是柏特選手還是清水選手,縱然他們擁有天賦,經過長久的訓
練,但面對世界田徑、奧運等決賽場面,肯定還是有非比尋常的壓力。在這樣極大的壓力狀態下,能夠進入心流狀態的人,在任何領域裡,都是那些稱之為「一流」
的人。 (本文摘自第二章.孫蓉萍整理)當注意力集中時,腦內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更愉快,工作更有幹勁。 加賀屋 比服務更極致的款待之道 作者︰茂木健一郎 腦
科學家,也是日本知名暢銷作家。現任日本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兼任講師。1962年生於東京。自
東京大學理學院、法學院畢業之後,繼續攻讀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博士課程,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並曾任職於劍橋大學。自2006年起主持NHK
節目「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著有《感動腦》、《改變腦的生存方式》等書。 譯者:衛宮紘 出版:商周出版(2015年9月) 撰文 / 茂木健一郎 |
數據,讓營銷更自然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51.shtml
導讀 : 本文來自黑馬營12期學員毛水亮黑馬營“商業模式”模塊的課後筆記,以下是毛水亮的學習心得
一、學到了什麽?
從導師和同學身上學到了

從導師身上學到了:
大願景:紛享銷客(我們不是一家軟件公司,我們致力於中國商業組織進化和效率提升),豬八戒(從商品平臺化到服務平臺化)。
一切的商業模式緣起於創始人“抓住本質的能力”。
產品: 從用戶口中只能看到顯性需求,創始人需要具備看到隱性需求的能力,並能夠把隱性需求抽象成為顯性化功能。
運營管理:找到找到你自己的終極問題和終極目標,關註結果,不要把過程當成目標。(我們公司目前最核心的指標到底是什麽?)
商業模式:一切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利潤=收入-成本。關鍵要考慮收入結構及成本結構在時間序列上是如何展開和延伸的;以及有撐下去的現金流。
叠代-騰雲計劃:方向是叠代不出來的,方向是賽道,選擇了就不要經常變,所以賽道的選擇要謀定而後動;從產品叠代到商業模式叠代,所有叠代的背後是團隊和人才的叠代,更是創始人的叠代,是創始人不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成長。
CEO的職責,CEO最應該花時間在什麽事情上面:講故事,讓自己、投資人、員工、客戶、家人都堅信無比的講故事能力。
從同學身上學到了:
學習精神:非常佩服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經常兩三點睡覺;奉獻精神:很多同學都極具奉獻精神,特別喜歡主動的幫助別人;有效社交: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在體現“專業能力”的場合發言,“黃金”私董會案例。
“黃金”方法(易企秀創始人黃金的兩個好習慣):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論;善於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出正確的答案(好問題比答案重要);一個問題解決了再進入下一個,不跳躍。
同學層出不窮的新招式
加入黑馬營綜合癥狀:自我懷疑、焦慮、反思、重新認知、獲得升華。

新認知:社群一來,黃金萬兩
CEO的時間分配,我最應該做什麽事?
CEO三件事:定方向、找人、找錢,它們都來自於社群
從對內到對外,玩著玩著就把公司做好了
有哪些新的方法,幫助實現公司營收從3000萬到1個億的快速突破?
爆點絕對不是來自於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做法
銷售杠桿才能實現爆點,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我們是小公司,不需要公關和品牌吧?
看著同學們的PR文一個接著一個,我的想法實在太傳統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
二、“習”,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做的更好
商業模式叠代與升級,快速拿投資

1、數據,讓電話營銷更自然
2、用客戶自己的數據幫助客戶快速實施精準電話營銷
標準化的營銷場景和數據模型,實現業務快速上線
整合中小電銷公司,實施眾包策略,實現隨需而供的電銷能力
整合數據源,用第三方數據豐富客戶畫像,提升名單產能
團隊叠代,業績突破性增長

1、產品已成熟,升級銷售體系,實現業績暴增
面向客戶:在內部BD的基礎上,發展代理渠道,實現業績倍增
面向能力:布局面向能力的銷售人員,鞏固優勢
2、招聘品牌及社群經理,實現公司知名度的爆發
3、強化IT隊伍,加快產品研發,IT+DT走遍天下都不怕
自我的叠代
我到底該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
1、深度參與社群
提升視野、格局,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2、只解決公司的
解決核心問題、解決本質問題

企業經營新範式
企業經營新範式:一切都在摩爾定律化,我們正在進入指數時代
1、摩爾定律:計算機的性價比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一旦這種倍增規律開始成型,就不會終結。我們會用目前的計算機設計出更快的計算機。
2、為這一現象提供驅動力的是信息。當任何領域、專業、技術或產品能夠活用信息,並得到信息流的助力時,其性價比的增長就能實現每年翻一番。

六大指數級技術
六大指數級技術,摩爾定律適用於任何信息技術
摩爾定律:計算機的性價比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
庫茲韋爾加速回報定律:即技術進步是以指數方式發展的,而非是線性
六大指數級技術:
1、網絡和傳感器,創造海量數據:10年前,全世界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有5億個,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達到120億;二道2020年,將會有超過500億個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萬物互聯(internet of things)。
2、無線計算,“蠻力之美”:雲計算讓大規模計算能力實現了大眾化,小公司也可以擁有無限計算能力。
3、人工智能,按需可得的專業知識: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正沿著人類的四種基本技能看、讀、寫、整合知識前進。
4、機器人,我們的新老動力:在接下來的20內,美國45%的高危工作都將被機器人取代,而且將逐漸延伸到知識工作。
5、基因學和合成生物學,5倍於摩爾定律:基因工程的數字化,基因測序已經變得廉價,可以商業化。
6、3d打印,偉大的增材制造:革命性的的增材制造方式,正在讓消費品、運輸和醫療設備行業發生巨變;同時,將會使地球上的能源變得充裕起來。
大數據打通九大產業

MTP:指數級公司的核心密碼
MTP=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宏大變革目標),一個組織崇高而熱切的目標
如果一個公司眼界很窄,就不太可能會追求能夠實現高速增長的商業戰略。
我們的企業/組織為什麽而存在?
你覺得社會、客戶、員工、管理層、股東進行排序的話誰更加重要?
企業是為員工而生還是為老板而生?
企業是為客戶而生還是為老板而生?
當企業和客戶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的決策在維護誰的利益?
當企業的利益跟員工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的決策在維護誰的利益?
要真正的想清楚:社會為什麽需要我們?能否讓利益相關者聚集在我們的方向下?
為什麽這是可行的?為什麽這個目標必須由我們來完成?

創業生態
創業生態:從基於事物(資產)到基於關系的商業模式
碰撞想法、跨界連接、整合資源:創業者及企業、金融機構、大學和科研機構、中介組織、政府一起組成創業生態圈。

一個公司跟一個體系作戰,你說誰會贏?靠自己單槍匹馬的時代已經過去。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速的拿到錢
快速的組建核心團隊,找到工程師人才
快速的找到導師
快速的被宣傳報道,具備知名度
快速的對接資源,實現第一波的增長
eg:矽谷目前擁有 14000 - 19000 家創業公司,170 - 220 萬高科技相關工作者。同時,盡管現在創業是全球化的趨勢,但是矽谷還是占有了全球近半的投資、退出數額。同時,美國早期的人口政策和多元的教學機構也給矽谷帶來了人才上的優勢,有 50% 以上的公司由外來移民創建,有 70% 以上的工程師是移民。
矽谷創業公司種子輪平均數額在 90 - 95 萬美元之間,A 輪在 650 - 700 萬美元之間。創始人平均年齡為 36.2 歲,創業公司用於雇傭工程師時間在 40 小時左右,工程師平均薪水為 11.8 萬美元。
成熟的風投體系,激發獨角獸的速度
從投資人的角度:投資就是投人,投人就是投股權架構;投資就是為了退出,是概率論而非確定論,追求單個項目的高回報;允許失敗。
從創業者的角度:融資就是融人、融錢、融資源、融導師;讓更多牛逼的人,和牛逼的資源一起來做一個牛逼的事情。

充分利用指數組織的十一大屬性
用戶界面:簡單易理解的傳遞你的獨特價值,最好是用IT的手段
外部:
杠桿資產:“不擁有資產,只要使用就好”;充分利用雲計算、開源算法、Saas軟件、共享經濟等杠桿資產才能實現快速部署,快速擴張。
眾籌:利用好股權眾籌、產品眾籌等工具用戶給你錢讓你驗證市場,還免費變成你的宣傳員。
眾包:利用眾包等工具,實現員工的隨需而聘,保持公司能力的靈活、敏捷、跨界和快速擴張。
社群與大眾:社群經濟時代來臨,粉絲都是免費的兼職員工,也是最好的市場營銷和銷售人員。
參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要的是“伴隨和養成”,用信息化、社交化的方式讓用戶深度參與才能產生真正的社群。
內部:
實驗精神(MVP):在高速變化的世界中,只有持續不斷的實驗才能“自下而上”的創新。誰學的最快誰就能贏!
自組織(員工自治):自由的人性最有創造力,自組織才能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精益創業的時代。
數據/算法驅動:數據驅動,不依靠人的直覺做決策。技術會大幅度提高產品的效用、個性化和效率。
決策和運營儀表盤:實時跟蹤所有的用戶、產品和運營數據,用OKR(有野心的目標、自下而上,縮短反饋周期)代替KPI。
社交技術:用內部社交技術代替電子郵件,共享+參與+實時溝通=更快的對話、更快的學習周期、更快的決策。
結論:產品既場景、跨界既連接、分享既獲取、流行既流量。
線性組織和指數組織的比較
指數組織是在運用了高速發展技術等新型組織方法的幫助下,讓影響力(或者產出)相比同僚發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長(至少10倍的組織)。


毛水亮
黑馬營12期學員、西安數之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
項目名稱:數之元
融資階段:未融資,有正向現金流,2015年利潤400多萬元
目前估值:1.5億人民幣
學習=學+習,只有兩者兼備才是有效的學習。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黑馬營毛水亮,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打造理想檸檬塔、純素點心,客廳就是夢工場 小夫妻自然飲食之路
2016-06-20 TCW
|
|
如果人們透過食物對話交流,那麼,甜點絕對是最能傳達情意的食物之一。 原本在餐飲業工作的項軍(Sean)與陳琬婷 (Wendy),因陳琬婷愛吃檸檬塔,兩人吃遍各家檸檬塔,覺得還是項軍做的檸檬塔最單純、美味,兩人也因檸檬塔,從同事、合作夥伴、進一步結為人生伴侶。二○一三年底,聯手創立鵝黃色甜點廚房,去年更誕生愛的結晶——女兒項溫溫,同時也推出第二個品牌——Seanwenwen Vegan Village項溫溫小鄉村,供應純素點心。項軍負責製作檸檬塔塔皮,陳琬婷負責內餡,鵝黃色的原味檸檬塔單純素顏到極致,連表層的果膠都沒有上,以冷凍方式食用口感如雪糕,是鵝黃色的招牌。 來到鵝黃色甜點廚房工作室採訪,這兒也是項軍、陳琬婷與項溫溫的家。隨處可見項軍以漂流木自製的桌椅、門把,用二手玻璃瓶自製的吊燈,牆上還掛著畫作以及兩人去西雅圖旅居的攝影作品。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的項軍,做了約十年的設計接案自由工作者,因與朋友合夥創業而轉入餐飲業,店收了後對烹飪的興趣持續燃燒,「做設計得來回修改,全仰賴業務與客戶溝通;餐飲則是一翻兩瞪眼,喜歡的人就會喜歡,與客人直接互動,回饋立即,成就感更大。」北科大創意設計系畢業的陳琬婷,因學生時期的打工開啟對餐飲的熱情,畢業後進入餐飲業,「進到廚房就腎上腺素激增,有工作狂的傾向」,長期過勞,最終因免疫系統疾病辭職在家休息。二○一三年,兩人決定成立鵝黃色甜點廚房,以預約制專賣檸檬塔,自然、簡單、美味為品牌創作核心,為了環保,不提供提袋和塑膠餐具、蠟燭,包裝採可紙類回收的材質。 最初夫妻倆排斥太商業化行銷策略,單靠口碑及市集宣傳,二○一四年因與設計商品購物網站Pinkoi合作,在網路上迅速打開知名度,也因Pinkoi後端服務設計非常人性化,有助提升工作效率,便不再排斥與其他通路合作。二○一五年與博客來合作母親節蛋糕,單一檔就賣出近兩百個檸檬塔(約為平時一個月的銷售量)。但畢竟工作室就只有夫妻兩人,每天最多製作二至三次,每次只能產出六吋大小的派約十四至十五個,「等於一天最多只能做五十個派。」隨著訂單增加,兩人工作量比之前在餐廳時還要重,「發現日子被甜點製作塞滿是不行的,偶爾一定要跳脫工作上的慣性,才會有更多創作靈感。」項軍在裸市集開設課程,與學員的互動帶給他更多新鮮想法,陳琬婷正在美國Rouxbe Cooking School進修專業蔬食烹飪證照,進行食譜研發,分享對自然飲食的各種生活實踐,運用蔬果創造餐桌風景。未來,鵝黃色計畫先從短期駐店的方式作測試,尋求開設實體店面的可能性。從鵝黃色的檸檬塔,到項溫溫小鄉村的Vegan點心,項軍與陳琬婷透過食材,繼續揮灑他們熱愛自然生活的顏色。 鵝黃色甜點廚房×項溫溫小鄉村創辦人:項軍,42歲 ;陳琬婷,29歲 成立:2013年底 臉書粉絲數:1萬2千 銷售量:200個檸檬塔╱月預訂到取貨╱收件所需時間:7天熱賣商品:原味檸檬塔、綺思派、岩石香蕉鬆糕撰文者Jessin Tu |
|
世界自然基金會:改進投資結構能提升社會資本和自然資本
按照國內標準,我國目前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而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2億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們每天的生活成本不足1.25美元,也就是人民幣8元錢。
7月9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之“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市場化”分論壇上,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員胡立奧在現場演講時直白地提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財務資本和社會資本以及自然資本之間存在極大的不平衡。生態開發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生態的承受能力。”
那麽,該如何平衡?胡立奧表示,首先要改進投資的結構,加大對於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資,從而確保自然資本的增長。他認為,只是簡單投入財務資本並不能有效提高社會資本和自然資本,需要一個更加立體的發展範式來實現要素之間的平衡。
以貴州省的納稅大戶貴州茅臺為例,該公司的營收和盈利分別占到全中國18家酒業公司的27%和45%。2015年,貴州茅臺公司的營收為357億元,利潤為193億元。“但貴州的社會資本卻沒有那麽高。”胡立奧表示,位列中國31個省中第29位的地區,貴州省的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為20667元,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5434元。
胡立奧表示,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必須要用辯證的方法。比如生態補償機制就是要把自然資本跟社會資本連接起來,來監管財務資本。“並不是說我們反對財務資本的發展,而是要建立一個平衡的補償就必須在社會資本、窮人群體和自然資本之間形成統一。”他說,現在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先生成問題,再解決問題了,而是要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其中。
自然資本指的是恢複生態系統的供給能力,比如減少水土流失以及提高水資源的質量。社會資本則包括讓人們可以產生收入的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的產業發展環境,同時還要為人們提供教育和醫療的服務。對於這些,胡立奧認為,財務資本必須要有可持續的投資,利用PPP模式吸引資本的回歸。
當天的論壇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以貴州為例介紹了中國的生態補償機制。於2014年啟東的赤水河流域項目所采取的就是下遊受益企業補償上遊農戶的做法,嘗試探索一種雙贏的綜合流域管理模式。
最後,胡立奧提出,要實現上述三個資本的平衡,還須考慮幾個關鍵要素:“第一就是文化多樣性,特別在貴州省。如果不考慮文化多樣性就無法真正地保護並恢複自然環境。這邊有很多少數民族,必須考慮到他們的需求。”另外,還要尋求以權利為基礎的方法,保障當地人獲得水和教育等資源的權利。同時通過治理系統來診斷問題,從而恢複不同資本之間的平衡。
國家統計局將加快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起緣於自然資源的核算和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研制,將自然資本價值編列在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目前已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的共識。
在此次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王益烜副司長就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中的統計問題進行了闡述。

王益烜介紹,關於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一系列重要決定和文件出臺,第一次是由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務院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總體方案》,對於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提出了具體要求。
國家統計局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目的,據王益烜介紹,是為推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基礎。但是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過程中,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就是如何實現國際標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王益烜介紹,編制中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首先應立足於中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因此應該參照我國的自然資源稟賦,結合聯合國相關標準,同時借鑒發達國家自然資源核算的先進經驗,通過創新的方式來編制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其次,王益烜表示,編制過程中應該明確如何界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和內容,在她看來,應該在編制過程中突出核算重點、不斷完善體系,既要反映自然資源資產的存量情況,還要反映自然資源質量狀況和變化。實現自然資源資產檢測的動態和靜態的結合。
在王益烜看來,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與統計部門之間指標口徑與分類標準的協調,制約著我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她表示,編制過程中所需要的基礎數據來自各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主要適用於本部門管理的需要,在納入國民核算指標體系時,需要重新調整。
此外,不同資源管理部門的指標口徑和分類標準存在不一致,也容易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過程中產生混淆,不便於國家層面對於負債表的管理。
最後一個問題,王益烜認為市縣一級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資料缺口比較大。據她介紹,國家統計局在全國範圍開展數據收集監測過程中發現市縣一級數據比較少,這就造成了數據的不全面。
針對國家統計局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王益烜表示,統計局將繼續修訂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同時加快編制全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