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劄記141106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0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106%E6%94%BF%E6%B2%BB%E7%A7%A9%E5%BA%8F%E7%9A%84%E8%B5%B7%E6%BA%90%E4%B8%80%E8%87%AA%E7%84%B6%E7%8B%80%E6%85%8B-%E8%88%87-%E7%A4%BE%E6%9C%83%E5%BD%A2%E6%88%90/

讀書劄記141106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掌門執筆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這是一部雄心萬丈的著作的上卷,意圖縱攬古今,窮究人類社會之本源,從史前史以迄法國大革命,據說在美國好評如潮。 未出版的下卷會從大革命一直講到現今,特別關註非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受到西方制度的牽引,最後解說當代世界的政治發展。 由是觀之,下卷才是奧義所在。
福山,Hungtinton之高足也,成名甚早, 其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1992)當年洛陽紙貴,風靡一時。作者自言繼承先師比較政治學餘緒, 而滿懷邁越前賢之壯誌.

1973年世上151個國家之中只有45個(約三成)是自由民主國家, 但是到了世紀末,約有120個國家(約六成)實行民主制, Hungtinton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 可惜好景不長,本世紀頭十年出現了「政治衰退」潮, 約1/5第三波國家走上回頭路,不是回歸威權主義, 就是民主制度遭到嚴重侵蝕. 作者舉

〈楔子〉巴布亞新畿內亞為例.
巴國擁有超過900種互不通用的語言,幾乎佔世界現存語種的1/6. 其社會按分支世系制segmentary lineage”組成部落, 每個部落的成員都系出同一祖先,即都是血緣親屬, 人數少者數十,多者數千. 這些群體在當地稱作一語部落wantok”, 意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
一語部落接受「大佬」的指揮領導,而與鄰部作生存競爭. 大佬由族人信任的人擔任,但非世襲, 以其人分配資源(豬肉和貝殼貨幣等物) 的能力為推選基準. 大佬不易做,覬覦者眾, 一旦沒法籌集可供分派的資源,就有可能被逐下臺.

上世紀末葉,澳洲許其獨立, 行英式多黨制,選舉議會成員. 惟其國民仍舊自視為部落民,並無國家觀念, 選舉之時,完全不會在意政綱,只看候選人是否屬於同族.更有甚者,當選的議員事必竭盡全力, 將國家資源轉移作所屬部落的福利用途. 這在外國看來是政治腐敗的明証; 但從內部觀點來看,議員們不正在做好“大佬”的份內工作嗎?

新瓶舊酒,醉人者是酒不是瓶, 政治衰退不過是舊酒未能調適新瓶而矣. 所以,欲知政治之虛實,必須從歷史入手. 以下是作者對政治秩序起源諸家學說的梳理和質疑.

〈自然狀態〉
自有人類就有社會衝突,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既群居又競爭的動物. 社會之所以建立秩序,事必出於生活之需要. 古典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主張人類天生是政治動物;三位早期現代哲學家則反之, 提出社會只是一種手段, 使人類得以實現個人能力無法做到的生活境況. 既然如此,理論上即有需要探討社會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狀況如何?此種設想中的境況稱為「自然狀態」.

霍布斯《利維坦Leviathan》中把自然狀態描述為充滿暴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類為了脫離險境,同意放棄部分自由,以換取生命保障. 國家,也就是利維坦(傳說中大海怪的名字),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執行此一承諾, 創造和平秩序來保障生命權.***

洛克《政府論次篇》的自然狀態溫和得多, 人類在意的是生產而不是打鬥, 需要保障的主要是財產權.*** 人民交出部分權利以保障財產權和剩餘的權利, 國家是“必要之惡”, 所以“愈小愈好”. 此說的偉大之處是看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衝突,****成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之濫觴.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描述的自然狀態又有所不同, 人民膽小而溫馴,為物質欲望所驅動而過活, 因為社會複雜化而遭受有力者的奴役. 這一觀點下開馬克思思想的源頭,十分利害.

自然狀態理論與其說是歷史敘述, 倒不如說是揭示人性和推論政治行為的工具,是一種比喻.**** 三家之論有一共通之處:視自然狀態下的人為獨立隔離的個體, 而社會則是“非自然的”, 衍生出來的.***** 盧梭說得精彩:“性是自然的,但家庭卻不是.” 人類社會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出來,人與人互相妥協,從而放棄自然的自由.這裡隱藏著極深沈的“個人主義”前設, 是西方文化的內核.

作者認為無論三大家的理論何等創意和精妙,卻是錯誤的!他把原始個人主義的前設名之為「霍布斯謬誤」:人類一開始時各行其是, 在發展的較後階段才進入社會. 因為人們作出理性推論,社會合作是達到個人目標的最佳方法.*******
這謬誤卻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基石, 美國獨立宣言的支柱.

〈社會形成〉
亞里士多德反而是對的, 証諸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是個人主義, 而不是社會性.**** 社會古遠,不知其源,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隔離時期, 因此, 社會才是“自然的”. 而所謂“社會形成”只能是“社會複雜化和結構化”的意思.

所有社會都曾經歷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組織的階段, 後來才逐漸複雜化,發展出國家制度和非人格化管理方式. 人類學家Elman Service發明了四階段分類法:族團、部落、酋邦和國家,成為學界共識。 族團和部落社會以親屬關係為基礎,成員之間相對平等;酋邦和國家則等級分明,以領土為基礎來行使權力

「族團」是“狩獵採集”生產方式社會的組織形式, 由若幹個流浪家庭集結而成.這種類似靈長目的生活方式,在農業革命之前的數萬年是主流形態.***
族團社會不存在私人財產, 由於沒有儲存技術,採獵所得必須直接分享, 道德規則不是針對侵吞行為, 而是針對吝嗇行為.*** 社會內部高度平等,沒有永久領袖,沒有等級制度. 差異僅在性別分工, 男人打獵, 女人採集.

族團社會以核心家庭為單位而建立, 按父系中心行外婚制. 族外通婚有減輕族際衝突的作用, 群體之間有關資源和領土的爭執可通過交換婦女獲得解決.***
由於空間廣闊,生活方式習於流動,領土爭執不會激烈, 劣勢者遁走,不會發生持續戰爭. 但這一切,定居生活開始之時便會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