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城投債大縮水 今年地方融資缺口或達萬億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86

在國務院發文加強管理地方債和中證登以收緊質押回購資格“封殺”後,中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一項融資工具——城投債盛宴將告終,發行規模上月銳減。在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之時,城投債又面臨監管壓力,違約風險增加,地方財政困境凸顯。業內預計,今年地方政府融資缺口可能高達1萬億元。

中國金融數據服務商萬得(Wind)數據顯示,去年10月共有109只城投債發行,規模為1284.7億元;11月發行123只共計1169.2億元;到了12月,發行數量驟降至56只,規模縮減為729億元。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本月初以來城投債的發行數量不超過10只,發行規模亦未超過100億元。

以下2005-2014年城投債發行量圖表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城投債,地方債務,中證登,信用風險,違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接近發改委的人士認為,上月城投債劇減主要受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中證登)新規,一級市場的發行利率迅速上升,不少原本打算發債的城投公司不得不“暫時取消發行”。該人士稱:

“(2014年)12月突然減少這麽多,是因為中證登的新規。交易所市場上的城投債突然沒法質押回購,流動性迅速下降,很快就傳導到一級市場的發行利率。”

上述報道提到,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中誠信)副總裁韓巍透露,經該司測算,2015年全年到期的地方融資平臺債務規模約為1.4萬億元,預計今年地方政府債的發行規模為7000億元,其缺口需通過項目收益債、PPP項目其他融資方式進行補充。韓巍還說:

“考慮到省政府發完地方債後與下轄的市、縣還有一個博弈的過程,不一定能及時下發到融資平臺,這個時間缺口也會進一步造成融資缺口,所以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缺口可能會達到1萬億元。”

去年10月初,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規定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企業債務也不得推給政府償還。可能不會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多達上萬億元。加之今年大量城投債到期(中信建投證券預計約有6000億元),城投債兌付壓力劇增。

兩個月後,城投債又遭遇有“封殺”意味的“紅牌”。

去年12月8日,中證登發布通知,稱暫不受理新增企業債券回購資格申請,已取得回購資格的企業債券暫不得新增入庫;同時規定債項評級達不到AAA級的企業債券不得新增入庫,有新增入庫的將強行出庫。同時,中證登通知停排的企業債券多達1043只。有機構開始提醒,部分重倉城投債的機構可能會出現“爆倉”風險。

此前,因為兼具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雙重屬性,城投債不僅受到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重視,也被大眾視作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一直備受矚目。其最大特點是發行時通常有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償債時不僅依靠項目收入,且有地方政府的支持。隨著相關文件的頒布,城投債“紅利”時期將成為歷史。

面對監管層的加強管理要求,地方政府去年已開始通過剝離部分城投債控制債務風險。但城投債式微並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會明顯減少。根據地方債處置辦法的精神,未來地方政府發債“只減不增”,不少地方財政及其平臺公司選擇做多現存債務,為未來發債留下空間,造成了各地政府債務呈激增態勢。

華爾街見聞本月初文章提到,《經濟參考報》由多省財政部門和城投公司人士處獲悉,地方政府債務清理甄別期間,地方上報數據時傾向於做大現有債務的盤子,多地城投公司還上報兩套債務數據,這兩套數據最大相差30%。

本周五,銀監會發布了管理監管委托貸款辦法的意見稿。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援引民生銀行宏觀研究觀點稱,若銀監會此新規落實到實處,將直接打擊地方政府平臺續命之本,考慮到部分城投將剝離地方政府債務,今年部分低評級城投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正在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80

國華人壽惡夢重演? 幸福人壽員工仍幫前董事長﹁做私事﹂ 問題保險公司淨值缺口擴大 全民買單

2015-02-09  TWM
 
 

 

三月二十三日,被接管的國寶、幸福人壽將公開標售,從歷史角度來看,前一個案國華人壽四年多「接管期」淨值缺口共擴大近兩百億元,這兩家保險公司被接管五個多月來衍生出的「淨值缺口」,不但徒增標售風險,也引發外界關切。

撰文‧梁任瑋

國內兩家問題保險公司國寶人壽與幸福人壽,二○一四年八月中旬被保險安定基金接管後,終於將在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公開標售。目前市場點名有六組潛在買家有意投標,外界也預期成功標脫的機率大增;但據了解,買家對於公司被接管之後淨值持續失血現象仍有微詞,最後兩個燙手山芋能否順利拍賣,恐怕還有變數。

其實,保險公司被接管後持續失血的狀況早有先例,因為先前國華人壽的狀況更糟糕,從○九年八月接管、到一三年九月正式標售出去,四年時間淨值缺口又擴大了將近兩百億元;而多虧損的兩百億元從何而來?一直難有定論,必然有部分來自於接管保險公司業務持續的虧損;但也不可否認,相當比重的缺口來自於接管期間拖延太長,甚至有人趁此機會上下其手,造成淨值缺口。

因為最後標售是以「政府賠付金額最低者得標」,換句話說,這近兩百億元的差額,到頭來還是全民買單,也因此,當幸福人壽、國寶人壽的類似情況又蠢蠢欲動,接管的保險安定基金是否可能提早因應,以避免悲劇再度重演?

老員工仍﹁效忠﹂前老闆?

國寶與幸福人壽會走上被接管一途,當然原本就是保險業界的「末段班學生」,經營績效自然不會太好;一四年被強制接管後,雖然原有股東會、董事會、董事、監察人、審計委員會職權都已停止,但公司治理問題依然無法在短期內改善。以幸福人壽為例,被保險安定基金接管的這五個多月以來,由於業務處於過渡期,就傳出不少員工雖然領幸福人壽薪水,卻利用上班時間幫前任幸福人壽董事長鄧文聰處理私事,完全不符公司治理原則。

其實早在一四年被接管前,幸福人壽就曾遭金管會糾舉「公司部分辦公場所及人員於大部分工作時間辦理董事長所屬事業之事務,影響公司業務營運及人力資源」,也就是替鄧文聰的太太張淑絹擔任理事長的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處理行政事務。

沒想到被接管之後,等於公司老闆已經從鄧文聰變成了「全民政府」,但據聞鄧文聰的手依舊伸進公司指揮幸福人壽員工做事。幸福人壽員工透露,「許多老員工不但繼續幫鄧文聰聯繫餐敘、處理長鴻營造(鄧文聰個人公司)的土地買賣,甚至連保險安定基金接管後的動態,還會向鄧文聰通風報信,等於是領幸福人壽的薪水,卻效忠前老闆。」對此,保險安定基金派駐幸福人壽的接管小組副召集人黃劍銘表示,會積極調查與了解,若真有此情形,將依相關規定辦理。

據了解,幸福人壽許多員工都是○八年鄧文聰入主後帶進公司的,因此其中有多人至今坐領每月十餘萬元高薪,卻利用公司資源處理鄧文聰的私事,接管這五個月以來,公司依舊用高薪養這些員工,這些成本都是全民要買單的。

類似的情況其實不斷在被接管的公司上演,過去國華人壽長達四年的接管期間,相關人等在此期間持續掏空公司的傳聞更是甚囂塵上,這些爭議儘管隨著一三年標售之後而逐漸平息,但慘痛經驗不應重演;過去曾有學者提出積極的建議,認為一旦公司被接管之後,公司法人仍然存在,只是老闆換成了政府,「新老闆」在衡量利弊得失之後,不應消極作為,仍應以公司營運利潤極大化為前提,精簡不相干的人事成本,才能為全民財產把關,將損失降到最低。

政府應建立接管機制

對此,這次主導保險公司接管事宜的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則認為,問題保險機構被政府接管後,依︽保險法︾第一四九條之一規定,經營權及財產管理處分權都移交給接管人行使;但員工權益也應該被保障,除非員工主動離職,接管人並不會主動資遣員工。目前幸福人壽員工仍在幫鄧文聰處理業務的問題,金管會將再進一步了解。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則表示,問題保險公司被接管的那一刻起,並不代表公司已被清理乾淨,為了維護保戶的權益,公司仍繼續營業並提供相關保戶服務,也可以繼續承接新業務;在此期間,或許很難避免員工處理前老闆的事務,如果真的要追究,基本上是保險安定基金的管理人出現問題。

彭金隆指出,事實上,釜底抽薪之道,則是政府應建立一套接管的機制,自接管到標售時間應盡量縮短,不但可以減少人事成本浪費,也避免前任負責人還有上下其手的機會。

截至三月下旬的標售日期為止,國寶和幸福人壽的接管期大約七個月,若政府釋出「更友善」的標售條件,讓兩家公司順利出脫,不僅警報解除,而且可以減少政府的持續損失;但萬一國華人壽標售流標的惡夢重演,全民都跟著慘賠,不知還要繼續付出多少無謂的損失,才能終止不見曙光的黑夜。

幸福、國寶人壽淨值缺口擴大公司名稱 幸福人壽 國寶人壽接管負責人 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接管日期 2014年8月12日2014年6月30日淨值缺口 241億元 292億元2014年9月30日淨值缺口 245億元 301億元

資料來源:保險安定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5

人才培育供不應求 得靠產學合作補缺口 教育對策》近兩年才起步 落後國外一大截


2015-09-28  TWM

台灣有優勢的科技硬體人才,但物聯網時代,業界需要更多的軟體人才。除了寫程式的工程師外,大數據、機器人都是新興的領域,面對新潮流,學校準備好了嗎?

今年九月,台灣終於誕生第一個以巨量資料為名的學院。「在職專班我們只招收二十人,卻來了一三○位報名!」東吳大學巨量資訊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許晉 雄說,他們參考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做設計參考,以數學、統計、管理、電腦軟體、社會、心理相關跨領域整合為主,訓練整合、運用巨量資料的人才。目前巨量 資料學院共有一系、一所、一學程,囊括包含國內巨量資料權威、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林蔚君、IBM資深策略暨技術顧問李智等人。

「常常我腦袋想到後面去了,但是分析人員無法做到我要的東西!」勤業眾信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副總經理曾韵,是今年東吳巨量資料在職專班的新生,學資管出身的 她,過去十一年來,工作是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做企業內部的資訊安全、行銷推薦機制等資料分析。她有感於大數據時代需要跨領域專業,萌生進修念頭。

例如,她想要找出企業內部的舞弊人員,透過分析郵件內容的特定字句,來找出問題;但是這不只需要統計專業,也需要資料探勘等技術,分析電腦的搜尋規則。另外,也有許多客戶擁有大量資料,卻沒有技術來改善。曾韵期待自己進修後,能夠成為連接企業和技術廠商溝通者的角色。

新增系所不易

國立大學多以學程方式突圍除了東吳大學,其他學校也正積極跨出腳步。由於教育部針對新設系所的總量管制嚴格,國立大學要新增系所不易,多數以學程學分方式突圍。

交大將於明年九月起於資訊工程所新設「資料科學」組,主責的資工系教授曾新穆說,交大課程以資訊科學、統計數學和領域知識三大部分,參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的資料科學研究所內容,也和聯發科、IBM,以及竹科的半導體、光電、電子公司產學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改善工廠良率、研發產品。

曾新穆說,擁有資料探勘分析能力,也要有創新和想像力,不是短短幾門課可以解決,他會在一○四學年下學期,針對校內學生,開設交大第一堂大數據的總論課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另也將在今年底辦理研討會,讓國內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來進修,分享他的課程教材。

企業保護數據

以機密為由 不願釋出數據分析另外,交大管理學院九月起,也針對大數據開設三階段、共十八周的認證課程,提供業界人才進修管道。曾新穆說,第一階段課程會教怎麼使用、 建立和分析各種大數據技術平台;第二階段課程側重應用面;第三階段課程則是針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用大數據來創造新的商業獲利模式。雖然是短期課程,卻可讓 不同需求的人建立重點式的知識。

台大在九月起,由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電機系教授陳銘憲開授「資料科學」課程,預計後年成立資料科學學位學程。深耕巨量資料多年、曾任資策會執行長的陳 銘憲,從一九九九年起,就開授台灣最早的「資料探勘」課程,是大數據的基礎課程,強調「從礦石找金子」,把處理過的數據資料找出有用的知識,例如民眾在超 商或信用卡上的消費。

今年開授的「資料科學」比起「資料探勘」,更強調在大數據時代下,對於每筆資料本身的了解與應用,有具體和步驟化的教學。陳銘憲希望這堂課作為打底課程,再來上「資料探勘」進階課程,此一課程非常受歡迎,選課學生已超過百人。

「統計如有明確的分析項目,計算量較不複雜,但是資料探勘是在茫茫物海中找出意義,計算複雜度高」,陳銘憲說,想要做出好的大數據應用,需要具資訊和統計背景的「技術提供者」、企業作為「資料擁有者」,和擁有領域知識的「創新應用專家」。

但是學校教學也面臨到多數企業在商業機密的考量下,不願釋出數據以供分析,因此能保護隱私之探勘在實務上非常重要。

企業資料取得不易,元智大學也面臨同樣困境,元智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主任賴國華說,他發現學校地緣所處的桃園,雖然有大量的製造業,但很多工廠生產 線的自動化不足,未有系統化的感測數據,即使有也多以機密為由不提供。學校有技術、業界沒人才,以至於產業在大數據的進展上牛步。

「我們和桃園市政府合作不少項目。」賴國華說,例如工務局、環保局提供市民回報的路不平,元智大學研究團隊會協助分析、整合資料,來作派工修復和追蹤;另交通局的路況資料,也可以透過分析來因應號誌燈的變換。

公開資訊不夠多

健保資料庫不完整 阻礙精準研究大數據可應用的領域眾多,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照護也成為顯學,亞洲大學就抓準這樣的趨勢,與鄰近的中國醫藥大學結盟成為「中亞聯大」, 三年前開始,在生醫方面合作巨量資料跨校跨領域學程,由五個系所共同設立,總共八門課。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詹雯玲說,過去的醫療僅止 於「對症下藥」,如今由於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之成熟,漸漸朝向「個人化醫療」;而累積的巨量基因體資料,透過生物資訊分析,可全面觀察到疾病之致病機轉 (造成疾病的原因),未來可朝向「相同之致病機轉,採用共同之治療方式」。

「明年亞洲大學也會有自己的醫院,臨床數據加上基因體定序資料,到時候的數據會更完整好用。」詹雯玲說,健保資料庫的資料是各醫院為了申請健保核銷登錄, 有其限制,例如自費項目、醫學影像檔案及臨床檢驗數據等,都不在公開資料庫上,對現在透過大數據講究的「精準醫療」研究,有其阻礙。

放眼國內各校,雖然開設大數據相關學程的不少,但都在近兩、三年才開始,畢業生產出速度,遠遠不及企業現在大量的需求;台灣各行各業在大數據的分析上,相 對世界各國的腳步也慢了不少,勢必要參考各國培養人才的作法,除了開設學校課程,找來懂實務的業界講師也很重要,更積極合作交流,才能帶來迎頭趕上的契 機。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8

養老護理人員缺口達千萬級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185.html

養老護理人員缺口達千萬級別

一財網 王悅 2015-11-17 22:20:00

我國需要的養老護理人員數量大約在1000萬人。但根據現有公開數據,當前全國養老機構人員不到100萬,持證上崗的人數不足2萬,缺口已達千萬級別。

“在市場上,有醫療經驗的退休醫護人員被養老機構回聘時幾乎都可以做到管理層,在現階段,主要的養老機構人才需求是來自於酒店管理、護士以及地產行業。”一家提供養老咨詢管理的美資企業負責人韓易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與老齡化並肩而來的“銀發經濟”正在面臨專業人才短板的危機。

正處於探索投資階段的養老行業人才包括項目開發建設、投資發展、養老設施設計等經營性及護理、照料等服務性兩大類,據了解,目前缺口越來越大的是服務性人才,一線護理人員尤為缺乏。

根據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目前全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2.12億,占總人口的15.5%。如果按照國際公認的3位失能老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在英美國家,優質養老機構的人員配比甚至達到了一名失能老人配備1.5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需要的養老護理人員數量大約在1000萬人。但根據現有公開數據,當前全國養老機構人員不到100萬,持證上崗的人數不足2萬,缺口已達千萬級別。

“其實養老護理對醫護人員的要求並沒有醫院那麽高,在國外,普通人員經過3到6個月培訓拿到相關資質後就可以上崗,但是目前國內提供這種培訓的醫學院還很少。”上述管理人員告知記者,由於現階段養老機構的工資待遇、員工福利等方面並不如傳統醫院,專業的護理學生來養老院容易形成“大材小用”的狀況,因此很少有醫學院護理專業的畢業生願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就業比例維持在1%以下。

在英美國家,護理人員的護理等級嚴格區分,但在國內業內一直呼籲的護理員等級和薪酬掛鉤制度一直未落實,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從業人員提升水平、晉升專業人才的積極性。一名接受了正規院系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到養老公寓工作,薪酬上體現不出優勢,因此很難留住這些有專業背景的人。

記者通過了解得知,在現階段,一線城市相關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收入多在4000元左右,而三甲醫院的護士平均月薪可達7000-8000元人民幣,還不包括其他的福利待遇,收入差距高達一倍。而在英國,醫院護理者的平均年收入約為25000英鎊(約合25萬人民幣),養老機構醫護人員平均收入約為20000英鎊(約合20萬人民幣),收入差距較小。

“很多養老機構現在是通過‘先上車後培訓’的方式來解決人員資質問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為招不夠人,行業內護理員本應是持證上崗,眼下變成了“先把人招來、再統一培訓”的步驟。

更多的情況是從酒店管理這樣的相關行業來挑選人才。

“因為更多的需求是給老年人提供服務,酒店管理者可以把提供星級酒店的經驗運用到養老社區的管理上。”韓易明對記者表示,目前養老機構中多數的專業醫護人員是從醫院退休者中返聘,而這些人大多也會承擔起“管理者”的角色。

“養老行業興起發展的這些年里,第一代的經營管理者基本是靠經驗在運營,這些人大多是投資者,有資金投入,理所當然地就成了‘管事的人’。但是,這些機構卻時常陷入找不到好院長的苦惱。”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36

內交外困 沙特欲削減福利填補現金缺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5980.html

內交外困 沙特欲削減福利填補現金缺口

一財網 閻彥 2016-01-07 16:55:00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最近沙特與伊朗斷交一事上時,許多沙特人擔心的卻是自家的“經濟炸彈”。2016年,低油價下沙特政府準備揮淚砍掉過剩的補貼了,以填補現金缺口。

沙特阿拉伯就快沒錢了。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最近沙特與伊朗斷交一事上時,許多沙特人擔心的卻是自家的“經濟炸彈”。2016年,“要準備好過苦日子”的恐怕還有沙特——此前沙特政府對居民的各類補貼非常優惠,而在低油價下沙特政府卻要揮淚砍掉過剩的補貼了。

2015年12月29日,沙特政府剛剛把汽油價格調高了50%。為了趕在漲價之前加滿油,沙特人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長隊。“他們已經宣布要削減補貼,而這將會傷害到每一個沙特人的口袋。”前美國駐沙特大使、《沙漠外交:“9·11”後的沙特內部》一書作者羅伯特·約旦表示。

過去,沙特的天然氣價格僅僅只有16美分/升,是全世界最低廉的價格之一。許多沙特人駕駛著大型的SUV,“對省氣完全沒有概念”,約旦表示。氣價飆升還只是個開始。水電費同樣開始上升,沙特政府也在大規模縮減在道路、建築和其他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

對於缺錢的政府來說,削減這些開支其實合情合理。不過,對於沙特阿拉伯而言,這可能會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幾乎90%的沙特人都受雇於政府,而且政府工作的薪水通常高於私人經濟部門。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中東研究室主任唐誌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道:“由於本國的勞動力非常缺少,沙特私營部門主要是外國人在工作,本國人都在政府工作。其實這種情況在海灣國家很普遍,有些國家外國人口比例占總人口能占到一半,甚至一些國家連軍隊都是外國人組成。”

低油價斷了沙特財路

顯然,斷了沙特財路的原因就是低迷的石油價格。在沙特政府預算中,大約75%都來自於石油。目前,國際油價已經從2014年的100美元/桶一路狂跌到36美元/桶左右,大多數專家也不認為油價會很快出現反彈。

過去,沙特政府利用其龐大的石油財富為民眾提供慷慨的福利。2011年,當阿拉伯地區發生動蕩時,沙特國王甚至花費更多的錢,試圖抑制國內的不滿之聲。

在繁華歲月,沙特人能享受的補貼到底有哪些?以下是一部分津貼的例子:

  • 受補貼的天然氣價格(過去是16美分/桶,現在已經到了24美分/桶)
  • 免費的醫療
  • 免費的學校
  • 受補貼的水電費
  • 0%所得稅
  • 公共養老金
  • 失業福利(2011年為了應對阿拉伯地區動蕩)
  • 一項提供免利息貸款的“發展基金”,幫助家庭購買房屋,開啟業務

現在,沙特阿拉伯政府沒辦法再支付這些福利了。去年,沙特政府的赤字高達近1000億美元,今年就算不會更差,至少也會維持目前的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也預測:如果油價低於50美元/桶,5年內沙特阿拉伯就會資金枯竭。

沙特人要開始繳稅了

 “沙特人一直用自己的經濟力量來買斷自己的人民。” 羅伯特·約旦表示。他預計,沙特甚至可能開始征收所得稅或銷售稅。

 “沙特政府制約人民的方式之一,就是他們從不征收稅收,也因此人們不會期待民主權利。”約旦表示。“不過一旦他們開始繳稅,或許就會看到政治不穩定性開始上升。”

目前,沙特國內的失業率已經很高。官方數據顯示大約為12%,但專家認為實際情況很可能高得多,因為許多沙特人甚至根本就不打算找工作。

窮什麽也不能窮槍桿

不過,再怎麽削減支出,有一項是沙特人不能砍的——那就是國防支出。目前,沙特在國防領域的支出足足占到GDP的11%,比例位居全球第一。而2016年沙特還準備花費更多。

唐誌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安全問題一直是沙特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沙特的軍事安全都是很弱的,一直依賴於外界的保護,特別是美國。1945年沙特就曾和羅斯福達成協議以‘石油換安全’。海外戰爭期間沙特受到薩達姆威脅,美軍也曾緊急進駐。”

唐誌超認為,“長期以來沙特安全依賴外部,本國安全部門很弱,一直需要強化,因此國防投入非常大。尤其這兩年沙特感覺到本國內部、外部安全形勢不穩定,感覺到美國越來越靠不住,關鍵時刻可能不能靠美國保護自己,所以安全投入更是有增無減。”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92

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 廣州年後缺口或達1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1956.html

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 廣州年後缺口或達10萬

一財網 南英 2016-02-21 08:47:00

“民營經濟面臨的各種壓力也是最重的。企業負擔重,工人工資每年上漲10%左右,社保費用占工資66%,水、電、氣、物流、稅費和土地等生產成本要素也在不斷增加。”

2016年正月初九下午,在位於廣州市的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大門前,十多名身著應聘裝的年輕人正在看著招聘公示。在南方人才市場六樓,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準備著各家企業年後的招聘事宜。

“我們從明天開始正式招聘工作。”南方人才市場六樓的一位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即便招聘工作還沒有正式開始,個別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在南方人才市場附近散發招聘廣告。“相對來說,年後招聘比較困難。”一家健身遊泳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現在應聘的人大部分都能成功。

專業為工商管理的張曉麗是一名2015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她對本報記者說,她今天到南方人才市場來的原因是,想尋找華為的招聘信息。“我的工作的機會很多,但是我想進華為,這種企業待遇好,而且有上升空間。”

張曉麗能夠獲得很多工作機會的原因與目前廣東企業用工缺口有關。以廣州為例,《南方都市報》在今年2月初引述廣州市人社局局長楊秦的話說,廣州對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廣州還會出臺一些政策吸引創新人才。他在談及廣州“用工荒”問題時說,預計年後用工缺口10多萬人。

廣州一家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家具企業的老板對本報記者說,從去年八月份以來,公司一直在尋找兩名營銷人員,但至今尚未招到。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位老板介紹,“我們給的基本工資是一個月3200元,但是來應聘的都說太低。但前年這個職位我們給的工資是2400元。”

本報記者在南方人才市場的招聘廣告中看到,類似上述家具企業的營銷職位,其底薪+提成+獎金的月薪在一萬元以上。而為了順利招聘到員工,一些企業特意在招聘廣告中寫明“公司每年組織全員旅遊活動”、“提供帶薪病假”、“免費為員工提供住宿”等優惠條件。

對於廣州“用工荒”的問題,楊秦表示,廣州有一個就業景氣指數分析,從去年底到今年的缺口來看,用工缺口還是有一些,但每年廣州的用工缺口都不是很大,去年是十多萬,今年預計跟去年差不多。他說,用工缺口關鍵是結構性的問題,有些畢業生學非所用,而企業都想找熟練工。“所以咱們技校的學生就業非常好,很多民營企業恨不得你一來就是熟練工,馬上來就能幹活產生效益的。”他表示春節後會有一段時間有用工缺口,但因為來廣州的務工人員較多,所以每年基本在春節後的兩三個月就滿足用工需求了。

楊秦曾在2014年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分析,目前招工難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行業,建築類、餐飲類、制造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缺人,而且多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根本原因是珠三角尤其是廣州的優勢已經不是那麽凸顯了。第一,工資不是很高,第二,住房很貴,第三,家屬子女,子女入不了學,第四,生活成本高;過去找工作很容易,現在很多單位很挑剔,轉型升級後不需要那麽多人了,外來工就回家鄉去,看到家鄉發展也很快,人家寧願要家鄉的一千塊也不願要廣州的兩千塊。

用工難在廣東個別行業已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在今年1月25日的廣東省政協十一屆第四次會議的分組討論會上,廣東省政協委員許建華表示,廣東服務型企業現在都出現用工難,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企業。他說,員工的社保、工資占總收入的60%,加上稅收,企業利潤越來越低,而員工的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了50%,社保也隨之增加。他為此建議,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給予稅費優惠,讓這些企業有持續發展的空間。

在討論會中,廣東省政協委員鄭旭飛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民營經濟面臨的各種壓力也是最重的。企業負擔重,工人工資每年上漲10%左右,社保費用占工資66%,水、電、氣、物流、稅費和土地等生產成本要素也在不斷增加。

鄭旭飛表示,一方面,面對轉型升級舉步維艱,大部分民營企業既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沒有銀行的資金支持,更談不上創新轉型;另一方面,融資難、融資貴,銀行鑒於風險不斷縮減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規模和數量,很多民營企業不得不向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借錢,大幅度提高了融資成本。他建議,應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負擔。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37

新華社五問延遲退休:能解決社保基金缺口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7661.html

新華社五問延遲退休:能解決社保基金缺口問題?

新華社 2016-03-04 20:58:00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年將拿出延遲退休方案,並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喊”了多年,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這一涉及億萬勞動者的話題,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聚焦的熱點。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年將拿出延遲退休方案,並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喊”了多年,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這一涉及億萬勞動者的話題,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聚焦的熱點。

延遲退休從方案到落地需要經過哪些程序?實施會帶來哪些影響?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還有哪些期待?

一問:政策落地還需經過哪些程序?

中央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明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從人社部拿出方案,到最終全面實施,中間還需要經過哪些程序?

一些業內人士和代表委員表示,至少還要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按程序報批、各地出臺細則三道程序。

有多年基層人力資源和社保工作經驗的全國人大代表項曉雲說,延遲退休政策涉及面廣,各方觀點、意見尚不統一,因此政策方案制定後,必須要經過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進行完善修改,才能凝聚社會共識,確保政策出臺後能夠快速落地。

“新華視點”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男幹部、工人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的退休年齡,是根據國務院1978年制定的《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確定的,當時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此外,中組部和人社部去年出臺政策,明確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年滿60歲退休,如本人申請可在55歲時自願退休。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對退休年齡並未有其他詳細規定,因此,延遲退休政策可能不涉及法律修改,“不過,方案完成修改後,肯定還需經過相應程序報經批準,才能最終出臺。”

還有專家指出,參考養老“並軌”政策實施過程,延遲退休政策出臺後,各地還將結合實際情況,在國家政策基礎上出臺具體實施細則,便於基層執行落實。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這項政策可能有若幹年緩沖期。2016年開始征求意見,如果2017年正式出臺,可能要在2022年左右開始實施。

二問:是否會擠占就業崗位?

目前,全國每年畢業700多萬名大學生,去產能也涉及百萬人安置問題。有人擔憂,延遲退休與去產能可能對就業產生多向擠壓,導致就業崗位大量減少。

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表示,延遲退休和減少就業崗位不是簡單線性替代關系。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就業結構、企業結構都處在轉型過程中,延遲退休帶來的就業壓力能夠通過結構性轉移就業緩解。例如,在與老人、兒童相關的服務業領域仍有上千萬崗位的缺口。

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表示,按照小步慢走、漸進到位、區別對待、分步實施的原則,如果延遲退休2021年從女職工開始實施,據測算,影響的就業崗位數當年為77萬個左右,2037年為171萬個左右,2050年末為175萬個左右。在這一長期的過程中,我國人口結構會有很大的改變,延遲退休對我國就業沖擊有限,不必過分擔心。

金維剛表示,延遲退休實施後可能會對靈活就業人員、企業效益不好的員工和長期下崗失業人員等群體產生一定影響。全國政協委員樸惠善等一些代表委員提出,在機關事業單位,若不相應增加編制和職數,年輕人在晉升等方面可能受到直接影響,需要研究解決辦法。

三問:社保費率會降嗎?

有觀點認為,延遲退休意味著企業和個人的社保支出總量將繼續增加,不利於企業減負和釋放生產力。隨著延遲退休,社保費率能否下降受到關註。

尹蔚民表示,如果能夠順利完成推行全民參保計劃、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等,在確保發放養老金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社保費率。

一位在基層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議,可以把社保費率下降作為延遲退休的配套政策,同步推出。

四問:能解決社保基金缺口問題嗎?

有觀點認為,延遲退休政策推出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應對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缺口。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2012年為19個。日前,人社部表示,去年收不抵支省份為7個,數量有所減少,且都有累計結余。而全國養老保險基金2015年總收入2.7萬億元,支出2.3萬億元。

褚福靈表示,延遲退休後職工繳費年限延長,對於養老保險基金運轉總體肯定利好,養老金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此外,有研究顯示,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五問:勞動者意願不同能否實行“彈性選擇”?

一些工會界政協委員表示,延遲退休牽涉廣泛,建議循序漸進,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有一定的差異性和靈活度,為勞動者設置彈性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蘭說,要在區別對待、分步實施的情況下,提前公示,做好意見征集,可考慮充分尊重大家合理的個人選擇。

有人大代表表示,延遲退休不僅僅是“多勞動幾年”的問題,應該統籌考慮國家社保體系的完善。

樸惠善建議:“在延遲退休的同時,應相應增加崗位配置等指標,讓年輕人看到希望,讓‘老人’更安心地工作。”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015

金鹿財行兌付延期高層未現身 資金缺口或達幾十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2/995377.html

隨著近兩個月來負面報道不斷出現,快鹿手中的資產變現困難,徐琪表示“原來快鹿旗下小貸公司10個億的資產包現在2個億都賣不出去,導致快鹿的資產估值快速萎縮。”金鹿負責品牌宣傳的負責人稱:“包括金鹿現在面臨的問題,問題到底有多大,以及會如何處理,我們會在清明節後的第一天召開新聞發布會……”

Pbu423913_02.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沙斐

“我是來拿護照和勞動手冊的。”金鹿財行的一位女性員工在趕往公司總部的電梯里遇到記者,她告訴記者“不準備幹了”。

事實上,4月7日,金鹿財行原定計劃準備攜全體員工以及部分VIP客戶乘坐量子號郵輪出遊韓國暨舉行年會。然而,原本歡樂的出行計劃,卻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擠兌風波被蒙上了不愉快的陰影。

3月31日,金鹿財行因延期兌付事件而引發了大規模擠兌風波,約數百位投資者前往金鹿財行總部“討個說法”。

然而,金鹿財行的決策層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回避,以至於此次兌付風波所涉及的資金缺口、兌付方案均沒有一個官方的口徑。

3月31日當天,與金鹿財行擁有“剪不清、理還亂”關系的快鹿集團旗下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其中,神開股份下跌2.50%,十方控股下跌12.96%,明華科技下跌9.59%,大中華金融下跌20.00%

資金缺口或達幾十億

金鹿財行發生擠兌事件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趕到了金鹿財行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總部大樓。

記者趕到現場發現,已有近百位投資者擁堵在前臺區域希望金鹿方面就延期兌付事件給個說法,現場甚至因為投資者情緒激動欲毆打金鹿工作人員而引來警察維持秩序。

“我的資金(3月)25號就到期了,但錢沒有回來。”現場一位女士表示,客戶經理一直有在安撫她的情緒,並表示過三天就會兌付的,可截至3月31日,該女士仍沒有收到本息。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圍堵在金鹿總部遲遲不願離去的投資者中,一部分是因為到期沒有兌付而來;另一部分,則是產品即將到期,出於對擠兌的恐慌,希望能了解一些信息或希望能獲得提前兌付的。

“放心放心,真的是可以兌付的。一位金鹿的理財經理在現場向記者表示,金鹿兌付方面暫時遇到點困難,但具體金額缺口並不清楚,不過公司已經在積極籌備資金用以兌付,而且資金也馬上就要到賬了。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上述理財經理以及金鹿的其他工作人員在面對客戶的質疑時均表示,並不是金鹿財行有問題,而是社會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試圖抹黑金鹿,並不斷向投資者強調,“如果這事搞大了,公司不在了,那你們的錢就拿不到了。”

然而對於已經逾期的資金何時歸還,客戶以及金鹿工作人員之間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與此同時,記者又從其他渠道聯系到金鹿財行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士,該人士告訴記者,金鹿資金鏈出了點問題,導致無法兌付,“當中的資金缺口大概幾十億吧,具體多少不清楚。”

該人士表示,目前金鹿旗下所有的產品均宣布延期,“100萬以上的延期一個月,100萬以下的三到五天。”

“錢應該很快就會到的,沒那麽恐怖。”不過,該人士也坦言,已經開始留意其它工作,但由於之前也在金鹿投過一筆資金,“所以至少也要等到期了再走吧。”

4月7日,金鹿還打算組織所有員工海外遊,另外一些大客戶也會去,“所以這些都是意外,如果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擠兌),那肯定就不會組織了啊。”

兌付方案分三階段進行

3月31日,由於現場不少客戶因得不到妥善解決方案而情緒激動,金鹿方面因此召集現場所有客戶在會議室集中,工作人員稱由金鹿財行董事長助理徐琪為客戶做當前情況的介紹。

徐琪表示,還款計劃將分“短、中、長”三個階段分別進行,短期會先變賣一些價格合理的資產,用來償付已經到期的投資者。

中期計劃方面,徐琪透露,快鹿持有哈工大機器人集團20%的股份(約2億股),已經向哈爾濱國資委申請退出。據介紹,快鹿當時以5元/股的價格買入,現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願意以6元/股的價格接受快鹿退出。

“雖然賺得不多,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賺,20%的利潤......但這個流程要走兩個月,所以是中期的計劃。”徐琪表示,快鹿還持有部分的中科招商的股票,預計4月初複牌,“複牌後會尋找最快的機會將其兌現,用來償還投資者。”,

徐琪同時稱,快鹿也在尋找出讓九鼎股份的機會,“但這些(股票)你要給他時間,要不然只能賤賣,對投資者來說,可能就沒有辦法拿到全額的資金。”

長期計劃方面,徐琪表示,”核心的、能根本解決資金問題的辦法,就是上市公司神開股份。“

據徐琪透露,“神開股份目前已找到投資方和資產方,目前神開股份的董事長孫曄已經全力展開談判……我聽說,草簽合同已經簽完,具體運作時間,孫總(孫曄)跟我說應該不會超過三個月。”

徐琪稱:“神開股份作為一個長期運作計劃,預計會有50億元的現金流,應該可以徹底解決這次整個的兌付,甚至可以把所有投資者的錢,不管到期沒到期的,全部可以歸還。”

不過,徐琪也承認,神開股份的合作方案並不是板上釘釘的事,隨時可能面臨計劃流產,而當前給到投資者的方案無疑是最樂觀的想法。

徐琪介紹,接下來主要的工作,首先建議客戶先登記信息,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要求快鹿集團出具客戶資金兌付的資金安排表。

隨著近兩個月來負面報道不斷出現,徐琪表示,快鹿手中的資產變現困難,“原來快鹿旗下小貸公司10個億的資產包現在2個億都賣不出去,導致快鹿的資產估值快速萎縮,”

3月31日當天,涉及快鹿投資的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其中,神開股份下跌2.50%,十方控股下跌12.96%,明華科技下跌9.59%,大中華金融下跌20.00%。

徐琪稱,“我知道大家都想馬上拿到錢,但這現在是不可能的,什麽是可能的?就是大家現在不要慌亂,按部就班登記好,一個星期等到快鹿資金安排表,看一下合理不合理,覺得合理就等待一下,覺得不合理就再私下跟公司溝通。”

公司高管未露面

雖然徐琪表達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但現場眾多投資者仍然認為金鹿這樣的做法沒有誠意,他們最大的疑問在於:為什麽這些解決方案不是由金鹿的決策層出來宣布的?以及徐琪的表達是否能代表金鹿決策層的意見?

針對上述種種質疑,徐琪表示,“我必須承認,我不知道、也沒想象到今天所有(金鹿)高管都不在……我可以告訴你們,今天在這里幫忙的,都是(金鹿)普通的員工。”

“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很多管理者不方便出現,怕可能引起一些肢體上的沖突,所以由我來出面。”但徐琪同時強調:“我主要負責公司與客戶的溝通,我負責不了公司的決策,我不是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或決策者,我不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雖然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徐琪的身份是金鹿財行董事長助理,但於今年3月2日舉行的金鹿金融戰略發布會上,徐琪是以翰典金融執行總裁的身份出現的。據了解,翰典金融與金鹿財行同為金鹿金融旗下的兩個平臺。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於3月31日糾紛當天向徐琪本人詢問其身份職位,徐琪告訴記者,“我是顧問。”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為理財顧問時,徐琪表示,“是的,我是外聘的。”

現場也有客戶表達了希望能與金鹿方面簽署資產保全協議的訴求。對此,徐琪表示,“其實按道理今天是可以(簽署)的,但是現在負責這些(工作)的員工全回家了。”

“我們會不會第二天來你們員工全沒有了?因為你們今天高管就不在,明天可能就關門了。”現場有客戶向徐琪提出疑問,並不斷有客戶要求金鹿的董事長韋炎平能出來面對問題。

“我也打過他(韋炎平)電話,警察也要求他來,我也發過他短信,但他也沒有回複我。”徐琪對此也頗為無奈,針對金鹿高管集體采取回避的態度,徐琪稱,“不妥當,也沒有擔當。”

由於徐琪無法代表金鹿高層,現場眾多客戶表示並不能接受現有的安排,部分投資者情緒也有些激動。徐琪坦言,“像今天這樣的場面不可控,很多員工都提前回家了,假如明天後天還是這樣,如果是你(投資者)的子女,你也不會讓他來上班吧。”

但也有不少投資者認為,高層一直不出現,場面勢必會進一步失控,而金鹿單方面要求客戶息事寧人,卻又不能給出有力的承諾,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妥善的做法。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金鹿負責品牌宣傳的負責人,該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金鹿內部一直在忙於和快鹿集團就一些出現問題的產品或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進行緊急溝通,快鹿方面也承諾會將一部分優質的資產作為給客戶的擔保和抵押,也會分頭和客戶簽署擔保協議。

該負責人同時稱,“包括金鹿現在面臨的問題,問題到底有多大,以及會如何處理,我們會在清明節後的第一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屆時包括所有金鹿的高層領導、城市區域的負責人,以及快鹿集團的代表都會過來。”

  • 每日經濟新聞
  • 姚祥雲
  • 每經記者 沙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36

廣東省急需緊缺人才缺口還有45335人 最需計算機服務

截至2016年5月27日,廣東省急需緊缺人才的需求總數達45335人。從整個二季度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用工需求最旺,企業需求人數占在崗員工數12%以上。

廣東省人社廳7月20日發布2016年二季度廣東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企業用工監測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廣東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5.75萬人,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43%,市場用工需求274.63萬人次,進場求職257.46萬人次,求人倍率(需求數與求職數之比)1.07,處於常態水平。

從行業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用工需求較旺,企業需求人數占在崗員工數12%以上。從工種看,電氣工程技術人員、電子工程技術人員等工種較為緊缺;電子元件器件制造工、裁剪縫紉工等工種趨向飽和。

這與此前廣東省人才服務局發布的急需緊缺人才信息基本吻合。7月5日,廣東省急需緊缺人才供求分析報告發布,截至2016年5月27日,廣東省21個地級市共有3195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急需緊缺人才崗位10408個,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總數達45335人,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機械/設備/重工等行業。

從地市分布看,佛山需求最多,缺口達10095人,其次為廣州、惠州、東莞和中山,需求分別為4517人、4180人、3979人和3831人。

崗位學歷要求方面,本科以上學歷的有7916個,占總需求的17%;要求本科學歷的有16987個,占總需求的38%;要求大專學歷的有10619個,占總需求的23%。

另據全省20000家企業用工定點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末監測企業平均在崗人數391.40人,同比下降1.88%。企業在崗人員流失率(流失人數與在崗人數的比值)10.71%,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在崗普工和技工的月工資中位數分別達2965元和3713元,同比分別上升7.22%和4.97%。

此外,廣東省行政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及自主創業人數均有所提升。粵東西北1002個行政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監測顯示,勞動力人口183.45萬人,占總人口51.09%,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其中外出就業人數82.61萬人,占45.03%,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本地自主創業人數4.15萬人,占2.26%,同比提高0.56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05

一西部小縣財政賬本:前5月缺口5億 負債80多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30/1026634.html

近日,一份縣級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把地處陜西、山西、內蒙古交界處的小城府谷推上了風口浪尖。報告中“工資沒全保,運轉和民生沒法保”的表述,讓受制於大環境而日漸窘迫的府谷財政一覽無余。

___1.thumb_head

近日,一份縣級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把地處陜西、山西、內蒙古交界處的小城府谷推上了風口浪尖。報告中“工資沒全保,運轉和民生沒法保”的表述,讓受制於大環境而日漸窘迫的府谷財政一覽無余。

“現在財政確實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府谷財政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府谷的例子是地方財政迅速惡化的一個樣本,類似的例子在國內並不少見。2016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土地財政的崩塌、民間投資熱情跌入歷史冰點、地方高額債務償還能力降低等因素的左右下,越來越多的縣級財政正陷入危機的狀態。

“要警惕中國財政領域存在的大量結構性風險,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地方財政惡化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記者表示。

資金魔咒

府谷曾因經濟高速增長備受矚目。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煤炭價格的大幅下降,因為資源而火熱的府谷經濟驟然降溫,高度依賴資源單一經濟模式的風險暴露無遺。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府谷縣政府工作報告發現,2015年,府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3.76億元,同比增長5.7%;財政總收入51.28億元,下降26.4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46億元,下降28.77%。就連政府報告都表示,2015年是最困難的一年。

不過,今年壓力可能更大。按照府谷全年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410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增長7%;財政總收入52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5億元。

在急需保預算收入的時候,一些企業卻支撐不住了。今年3月,府谷縣工業經濟局對全縣387戶工業企業查詢拜訪顯示,有22戶企業停產,64戶企業半停產。這對於民營經濟占到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的府谷來說,壓力驟然增大。

府谷恒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乃榮說自己是“府谷最大的困難戶”。截至2016年4月,恒源公司的1000多名員工已經有11個月沒領到工資了,企業欠薪3000多萬元。

“不僅是稅收急劇減少,各方面的收入都在下滑,但支出很多都是硬性指標,不能動的。”縣財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過往因為縣級財政收入較好,導致民生補貼項目多、範圍大、標準高。在府谷縣人大常委辦公室下發的文件中顯示,2016年1-5月,府谷縣地方財政收入3.47億元,平均每月7000萬,但同期僅工資支出就需要5.75億元,每月需1.15億元。此外醫療保險、其他財政供養人員補貼、社會保險每月需2285萬元;公用經費、部門事業費、鄉鎮財力補助、車輛經費等7項,每月需要2682萬元;各項補貼資金每月1433萬元。不包含項目配套和其他經費,每月需要補貼的資金就達到1.79億元,差額超過1億元。

按“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要求,今年前5月資金缺口達到5億多元,“工資沒全保,運轉和民生沒法保,為發工資挪用其他專款,僅欠撥民政局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資金就7433萬元。”報告中寫道。

而財政資金調度困難更是雪上加霜。不僅財政出借資金9億元難以收回,還不得不挪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5.2億元。而全縣在不包含財政運營公司擔保的債務和國有企業貸款的情況下,仍有債務余額81.9億元。

“因債務沒有如實上報,國家債務置換額度不足,債務存量大,利息高,消化難。按照債務消化原則,每年財政預算要專門安排償債資金,也無法安排。”報告中寫道。

為了達到預算平衡的安排,府谷縣在重點項目建設資金中,扶貧資金僅安排了1500萬元,而原本預留經費的2.6446億元未做安排,此外,政府債券置換資金1.83億元也不得不剔除,直接將政府債務的壓力轉到下一個年度。同時,府谷不得不最大限度地減少支出,如2016年度預算編制中核減了四套班子等常規專項支出400多萬元,核減政府審批專項資金3億多元。

事實上,同樣陷入“資源魔咒”的不僅僅是府谷。據陜西當地的財政官員透露,在整個陜北地域,吳起、橫山、誌丹等縣也呈現財務收入“縮水”的狀況。

7月末的財政部年中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明確指出:事實很嚴峻,有些省市的確面臨完不成預算收入的問題。僅上半年全國就有近四成省級政府未完成財政收入任務。

艱難保民生

府谷縣財政斷崖式下跌,讓很多工作人員感到不適應。“確定今年財政預算的時候,財政局的門檻都快被人踏破了,各部門都不希望自己計劃好的項目被砍掉。”上述陜西財政官員表示。

“財政負擔過重、技術創新不足、思想觀念落後、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等資源要素缺乏、政策體制性影響大等問題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著。”博思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縣域經濟行業現狀分析及未來投資方向咨詢報告》顯示。

不過,剛性的民生支出一分錢不能少,這是陜西省政府定下來的硬指標。

據了解,府谷2015年免費教育和高額醫療報銷仍然維持原有的力度。從2011年起,府谷開始實行15年免費教育,不僅學雜費全免,課本、寄宿等費用也不收。醫療方面,2015年府谷再次加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財政扶持力度,繳費補貼標準整體提高到48%,其他檔次的繳費補貼標準都遠超省市規定的補貼標準。

“要想改善財政壓力,只能求變,不能一煤獨大,必須盡快培育出若幹個能夠替代的接續產業。如何轉型發展,擺脫資源依賴,是府谷的首要課題。”西北大學教授白永秀表示。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府谷把招商引資作為助推全縣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引擎。

這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的看法不謀而合。在陳耀看來,下一步,縣域經濟發展要根據地區原有的產業基礎,找優勢產業進行培育開發,或者依據區位條件,把一些適宜的優秀企業引進來。還有就是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進行深加工。

 

  • 華夏時報
  • 張喜威
  • 張智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4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 default-avatar

    每經網友 (陜西省西安市) 2016-07-30 14:06:16

    隨我國經濟結構的改革,縣域經濟以資源、土地為主要支撐點的經濟已經垮臺,而當地領導卻為了政績,一味浮、大、誇。

    回複 (0) 支持 (0)

  • default-avatar

    每經網友 (江西省贛州市) 2016-07-30 14:03:03

    2015年府谷再次加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財政扶持力度,繳費補貼標準整體提高到48%,其他檔次的繳費補貼標準都遠超省市規定的補貼標準 ???

    回複 (0) 支持 (0)

  • default-avatar

    每經網友 (江西省贛州市) 2016-07-30 14:02:03

    2015年府谷再次加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財政扶持力度,繳費補貼標準整體提高到48%,其他檔次的繳費補貼標準都遠超省市規定的補貼標準。

    回複 (0) 支持 (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