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世界杯學股市投資策略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html


世界杯比賽讓人獲益良多﹐而且不僅僅是與足球有關的內容。看比賽時我開始意識到它與股市在許多方面都很像﹐而且它實際上能教你一兩個賺錢之道。

不相信?下面是我從“綠茵賽場”上學到的與“金錢賽場”有關的七條經驗。

1. 不要大驚小怪。

誰能想像四年前打進決賽的法國隊如今卻如此丟臉地落荒而逃?誰能想到英格蘭隊會與阿爾及利亞隊戰平?誰能想到瑞士隊能戰勝西班牙隊?

然而這些令人震驚之事時有發生。

許多年前﹐我在寫一本與賭球期貨有關的書。當時﹐倫敦的一位頂級書商告訴我他的公司在此類不可能事件上賺了大錢。他說﹐廣大賭徒們通常低估了出現意外情況 的可能性。

投資領域也是如此。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稱此類不可能事件為“黑天鵝”。英國喜劇作家沃德豪斯(P.G. Wodehouse)曾說﹐永遠不要混淆不同尋常與不可能。不久之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或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似乎也不可能破產。

近幾年的事件提醒我們﹐不同尋常之事時有發生。這麼多人感到驚訝才是唯一令人驚訝之事。

2. 加強防御。

足球這行有句老話:進球只在一瞬間。但英格蘭隊與美國隊的比賽結束後﹐倒霉的英格蘭守門員格林(Robert Green)會告訴你﹐事實與此稍有出入。

失球只要一瞬間﹐攻破對方大門卻要一萬年。

投資者知道這種滋味。一個粗心的錯誤在一瞬間內可讓一筆極佳交易的利潤損失殆盡。

進攻(努力賺錢)比防御(努力不虧錢)更令人興奮﹐但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明智地管理資金的開始。畢竟﹐為了彌補50%的損失﹐需要100%的利潤。或正如價 值投資者所說:第一條規則﹐不要失球。第二條規則是什麼?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3. 要有全球意識。

能讓世界各地的球迷放棄他們對本國比賽、球員和球隊的迷戀並開始密切關注每一支其它球隊的機會不多﹐世界杯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你支持美國隊﹐日本人支持日本隊﹐等等。但每一個人都知道最重頭的是阿根廷隊、葡萄牙隊和巴西隊。而且無論如何我們全都關注。

投資者需要學習相同的訣竅。“偏愛本國股票”一直以來都是大多數投資組合中的一個大問題。大多數人一直把太多的錢留在本國股市。研究發現美國投資者的股票 投資組合中通常有80%以上的美國股票。據美國投資公司學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數據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家庭在投資共同基金時還擁有投資於海外的基金。

這毫無道理。你已經在美國的經濟上押了重注──你的住房、工作和支持網絡均在美國。而美國僅佔全球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一。因此﹐如果你只停留在本國市場﹐你 就錯失了其餘的三分之二。

全球投資使你的押注得以延伸並使你最大程度的擁有多樣化的投資。AQR Capital Management近期的報告發現全球性的投資組合通常讓投資者的長期收益更佳﹐且短期震盪更少。

4. 不要盲目期待

我理解為什麼不論朝鮮隊表現有多差(朝鮮隊兩場皆輸﹐被進了九個球)﹐某些朝鮮人都會為之歡呼。這畢竟是他們的國家。

我不能理解的是那些把他們的糟糕投資堅持到底的投資者﹐他們期待並祈禱拙劣的管理、糟糕的策略和差勁的產品將以某種方式產生好的結果。期待並不令人興奮。 除非真的在這家公司工作﹐否則沒人需要堅持持有他們在華盛頓互助銀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房利美(Fannie Mae)或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的股票。如果它不能讓你高興﹐停止報怨或祈禱。拋了它。

5. 耐心才能贏。

英國隊再一次讓本國的球迷承受了巨大的失望。我曾在英國生活﹐這種事每四年便會發生一次。

多年前﹐巴西傳奇球星貝利(Pele)曾向一名英國電視記者解釋過這個問題。他說﹐英國隊在場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並非只有他們需要耐心。太多的球隊試圖速戰速決──把球一腳開出﹐然後期待最好的結果。偉大的球隊(尤其是巴西隊)採取完全不同的方式。他們賴以成名的是 把球傳得滿場飛﹐等待最佳的射門時機。這種辦法十分有效。

股市中也如此。從積極投資變成耐心持有的過程曾被投資界的貝利──巴菲特(Warren Buffett)稱作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像大多數偉大的投資者一樣﹐他會幾乎無限期的等待得分的機會。這是個更好的計劃。

6. 留意你的安全邊際

在對陣美國隊的比賽中﹐斯洛文尼亞隊在上半場領先兩分﹐他們看上去十分放鬆。但最後他們以平局結束這場比賽也算幸運。這種逆轉隨時都會發生。人不能太放鬆 ﹐幾乎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在1929年股市崩盤之後﹐謹慎型價值投資的宗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股價的跌幅比他曾想到的所有可能情況都大的多。(過去幾年﹐房地產投資者也有類似的經歷。)這就是為什 麼格雷厄姆開始關注“安全邊際”這一概念。他建議在股票至少低於其真實價值的三分之一時投資者再去購買。以防萬一。

7. 不要把希望全寄托在裁判身上

在金融危機後﹐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財政部(Treasury)和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在內的金融監管者均受到嚴厲的批評﹐這不奇怪。他們不相信出現了房地產泡沫。他們不知道銀行在其資產負債表上做了手腳。他們不知道衍生品 市場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情。這份清單令人惋惜。

但如果他們想自我感覺好一點﹐他們或許應當看一看世界杯的比賽。部分裁決極不尋常。在美國隊對陣斯洛文尼亞隊的比賽中﹐第一次擔任世界杯裁判的庫利巴利 (Koman Coulibaly)那富有爭議的、且或許是不公正的裁決不但讓美國隊少贏了一場球﹐也讓他本人無法再執法下一輪比賽。這並不是世界杯中唯一的爭議。從歷 史上看﹐這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不可靠的裁決是足球的特色之一﹐同樣也是股市的特色之一。對庫利巴利而言﹐或許我們可以幫他在華爾街找份差事──當個監管 者。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62

[策略]中国企业的日本并购策略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08/137970.html


 直到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前,日本企业高管们一直担心的是自己成为激进对冲基金的目标。如今,他们的忧虑更多地转向了中国投资者的活动。

   今年5月,当日本服装生产商Renown宣布将41%的股权出售给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山东如意集团(Shandong Ruyi)时,日本企业界的担心似乎得到了证实——它们担心资金雄厚的中国公司将发起一轮收购狂潮。

  就在如意集团入股Renown之前 不久,一家中国控股公司Marlio收购了日本知名高端高尔夫球杆制造商及零售商Honma Golf。

  去年,有消息称中国最大的零售 商之一苏宁电器(Suning Appliance)即将成为日本著名电器零售商Laox的最大股东,该公司由此登上了日本媒体的头条。

   今年来,中国企业在日本许多行业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温泉度假项目、高科技产品零部件供应商以及食品加工企业。

  瑞银(UBS)驻东京 的并购业务联席主管史蒂文•托马斯(Steven Thomas)表示:“过去两三年来,围绕中国人到日本投资,人们有一些议论……甚至有一些神经过敏,担心会出现一些更具侵略性的举动。”

   另一位并购顾问则表示:“日本公司大多不希望被收购,也不喜欢外国人。除此之外,日本和中国间还存在(历史摩擦的)问题。”

  并购研究 机构Recof Data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日本的投资份额正逐步增长,在今年头3个月,占到了所有非日本投资的27%。

  Recof Data总经理Yoko Yoshitomi表示,既然一家中国企业现在已拥有东京证交所(TSE)一部上市的 Renown的大量股份,下一步可能就是全面收购一家东京证交所的上市公司。

  不过,中国企业在日投资交易的数目仍然很少,去年仅为26 笔。

  与日本企业上世纪80年代收购美国冠军企业和不动产有所不同,中国企业在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也较为低调,没有引发保护主义的对抗 性反应。

  “至少到目前为止,进行这些交易的不是中国规模最大、名头最响的公司,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往往来自于内地地区,”托 马斯表示。

  当初日本企业在美国的一些收购目标声名更为显赫,其中一些被视为美国文化“灵魂”的象征,例如索尼公司(Sony)收购的哥 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 Pictures),以及三菱房地产公司(Mitsubishi Estate)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而中国企业则瞄准了那些处境艰难的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 技术、品牌以及经营模式,可以提升中国企业自身业务的价值。

  Renown拥有现成的品牌和高质量的制造工艺,但多年来一直在苦苦挣扎。

   Recof Data董事总经理Sochi Niwa认为,那些激进的对冲基金咄咄逼人,这种架势令日本经理人感到惊恐。但与此相反,中国投资者一直行事谨慎,避免引起反感。

  他们 似乎注意到了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游说团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Keidanren)会长米仓弘昌(Hiromasa Yonekawa)的警告——他警告称,如果一股中国投资突然涌入,“可能导致日本公众突如其来的不安和恐慌”。

  米仓弘昌表示:“要让 我给中国人出主意,我可能会建议他们要慢慢来,不要冒进”。

  另一个让日本公众对中国投资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因素,是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全 球增长最快市场的途径。

  Yoshitomi女士列举了日本骨瓷制造商鸣海(Narumi)的例子,在其母公司中信集团的支持下,它已经 成功地在亚洲市场进行了扩张。

  中方投资往往通过提供进入庞大增长市场的途径,为日本目标公司带来一线生机。仅凭一己之力,这些日本公司 可能很难打入这些市场。

  分析师指出,在日本销量不断下滑的Honma Golf,目前在Marlion Holdings的掌控下,可以为中国日益扩大的高尔夫群体提供服务。

  瑞银的托马斯表示,很多日本企业拥有出色的产品和专业技能,但面 临着本土市场不断萎缩的局面,同时,其自身规模尚不足以独力进行海外扩张。

  Niwa表示,随着更多交易的出现,以及日本人逐渐认识到中 国投资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得到了保障,最终“即使是那种日本人在情感上非常依恋的公司,也有可能被收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23

“鞋王”百丽:电子商务的全网营销策略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15/13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