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線策略 (3)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3632

想開始講中線就遇著調整,所以遲了,以免大家又問能否止蝕。

導讀:港策受惠股 & 受害股 (2)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1464

 

1.      智能手機熱

智能手機,絕對是未來2季的話題:

# 0315# 0215# 0013 :電訊服務商,將會盈利爆發。# 0315網絡質素較好,現金多,股息高,所以是首選。

# 2369# 2618:品牌手機,風險較高。

# 2018,精密器件,是較有保證,不過現價有點高。

# 2000# 0948,解決方案較難掌握,# 0948不便宜。

# 2038# 0285:代工,暫不考慮。

 

2.      # 0941# 0762# 0728

上客率不斷下降,# 0941基數太大,3G用戶佔少數。未來如3G用戶上升應該是觸發牛三主要因素之一。

 

3.      港亞零售股

點解可以不停升呢 ? 買起這些股票的可能不是本地資金,這些股票的估值可能會較長時間企在高位。之前估計煙花期是12月左右,現下沒有改變看法,要在下月再觀察一下。

近來指數股較弱的情況下,加上業績報喜,此板塊可能再要升呢。

 

4. 體育用品板塊,訂單減少情況是否顯示整個衣履行業明年放緩 ? 要小心觀察。又說是存貨問題令訂單減少,鞋類的話可以擺多一兩季,服裝的話,莫非是去年的存貨積壓 ? 看不通就不要買,看得通則是良機。我當然是看不通。

 

5. 工業股,近來不少工業股出了業績,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工業股不少是量升毛利跌的情況,主因是原材料和工資問題。不易選股,但選中的話,如# 0464# 0912,則有很不錯的回報。未來要對工業股小心估值,普遍來說,等出業績後或確認歐美復甦才入場可能是較好的選擇。

 

6. 綜合飲食製造:原材料問題,市盈率不低,可能是點穴股。

 

7. 材料:弱市下新材料股還算是強,不懂估值了,是投機之選。

 

8. 醫藥 :近來業績看來醫藥股盈利爆發期已過,整個板塊都被點穴,應可中線累積此板塊,尤其是龍頭。

 

寫寫下,好似無咩好板塊,可能要由下而上選股了。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9

中線策略 (4)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3930

有點悶的12月。

導讀:港策受惠股 & 受害股 (2)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1464

 

1.      智能手機熱

智能手機,絕對是未來2季的話題:

# 0315# 0215# 0013 :電訊服務商,將會盈利爆發。# 0315網絡質素較好,現金多,股息高,所以是首選。

# 2369# 2618:品牌手機,風險較高。

# 2018,精密器件,是較有保證,不過現價有點高。

# 2000# 0948,解決方案較難掌握,# 0948不便宜。

# 2038# 0285:代工,暫不考慮。

 

2.      # 0941# 0762# 0728

上客率不斷下降,# 0941基數太大,3G用戶佔少數。未來如3G用戶上升應該是觸發牛三主要因素之一。

 

3.      港亞零售股

點解可以不停升呢 ? 買起這些股票的可能不是本地資金,這些股票的估值可能會較長時間企在高位。之前估計煙花期是12月左右,現下沒有改變看法,要在下月再觀察一下。

近來指數股較弱的情況下,加上業績報喜,此板塊可能再要升呢。

 

4. 體育用品板塊,訂單減少情況是否顯示整個衣履行業明年放緩 ? 要小心觀察。又說是存貨問題令訂單減少,鞋類的話可以擺多一兩季,服裝的話,莫非是去年的存貨積壓 ? 看不通就不要買,看得通則是良機。我當然是看不通。

 

5. 工業股,近來不少工業股出了業績,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工業股不少是量升毛利跌的情況,主因是原材料和工資問題。不易選股,但選中的話,如# 0464# 0912,則有很不錯的回報。未來要對工業股小心估值,普遍來說,等出業績後或確認歐美復甦才入場可能是較好的選擇。

 

6. 綜合飲食製造:原材料問題,市盈率不低,可能是點穴股。

 

7. 材料:弱市下新材料股還算是強,不懂估值了,是投機之選。

 

8. 醫藥 :近來業績看來醫藥股盈利爆發性期已過,整個板塊都被點穴,應可中線累積此板塊,尤其是龍頭。

 

9. 航運股,傾向看好貨櫃航運股,碼頭股。

 

10. 賭業股,傾向看好,不過好少買。

 

11. 繼續由下而上選股。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1

政大企家班經典個案研究重現司徒達賢vs.周永明師徒解析宏達電成功策略

2010-12-20  TWM




二○○四年,周永明被宏達電前總經理卓火土欽點為接班人,送進政大企家班進修,與策略大師司徒達賢結下師徒之緣;六年後,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稱霸一方,其成功策略為何?這一段政大修煉又帶來什麼啟發?

撰文‧黃智銘

編 按:今年適逢政大企家班創辦三十周年,企家班「永遠的總導師」司徒達賢教授也在今年榮獲政大講座教授的榮譽。為了重現企家班個案研究的教學精神,︽今周刊 ︾與政大企家班校友會合作,邀請全球智慧手機巨人、同時也是企家班校友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與司徒教授舉行高峰對談,解析宏達電屢創造高峰的祕密。

為 了表示對這場與司徒教授對談的慎重,這幾年慣常以牛仔褲造形現身的周永明,罕見換上西裝褲,恭敬地坐在講台上,他說,「彷彿又回到當年上課的時候。」周永 明向在場政大企管系所校友娓娓細說宏達電自一九九七年創立以來,歷經跨入PDA(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手機與自創品牌三個重要轉型關鍵的經營故事。

司徒達賢則從學界角度挑戰周永明的思惟,探討各個階段宏達電成功策略的關鍵,師徒兩人擦出智慧的火花,以下為精采的對談紀要:

創新讓大廠折服

借力使力快速成長

司 徒達賢(以下簡稱司徒):今年我們邀請到了宏達電的執行長周永明先生,從他這幾年的成就來看,不僅是我們企家班之光、政大之光,甚至也是台灣之光。今天進 行的形式是這樣的,我也會當個學生,來聽聽周永明講解宏達電的成功祕訣,然後就我的理解,我再來向他請教,現在我們就請Peter(周永明)開始今天的對 談。

周永明(以下簡稱周):宏達電一九九七年創業時,只有十位員工,當時我們就在想,什麼是有未來的產品?我們想到兩個東西,第一就是行動 通訊的東西,可以把無線電、internet(網路)都整合在一個掌上的裝置;第二這個東西要很難被抄襲,我也是台灣產業出身的,我們都知道,只要產品在 台灣能夠被抄襲,接下來都會很慘。(觀眾大笑)一開始我們比較類似工程創新公司,前三年甚至沒有製造能力。不過我們當時心態是,越是沒有經驗,越需要磨 練。而且因為我們很有想法,所以也得到國際大廠微軟、高通的支持。

當我們跨入PDA時,只有一些日商在做,但舊有的PDA產品沒有連結能 力,不能作資料的轉換。宏達電主動對微軟提出可以用他們Win CE(作業系統)來做PDA,剛好微軟主持Win CE作業系統的負責人過去也在迪吉多(Digital)工作過,所以幾乎馬上答應協助我們。

我們不到一年就可以量產,所以甚至得到比爾蓋茲的認同,打開了國際能見度,獲得與高通這些公司的合作。

司徒:宏達電就是用自己的技術突破,在微軟正好推出Win CE的轉折時刻切入,所以得到微軟的大力支持?

周:能夠與國際產業結合是宏達電成功的重要因素。

司 徒:不過這時候(一九九八年)你應該還沒進企家班,所以這不算是我們的功勞。(全場大笑)周:但我們一直想做無線電的產品,因為這類的人才全世界都很少, 所以「很難抄」,但我們不會做,本來是要與康柏(Compaq)合作,但後來康柏認為LG有做手機的經驗,所以轉跟LG合作。

剛好有一個場 合,我認識了英國電信(BT)的人,當時他們已經花了超過六十億英磅在建立2.5G的網路,但是他們沒有產品可以在這些網路上運作。所以我們一九九九年就 簽了約由英國電信成立專屬的對口技術團隊,無限制開放實驗室讓宏達電使用,另外我還要他們贊助宏達電新台幣五億元,並承諾採購五十萬支手機。

原先預計二年,最後花了三年半,宏達電終於開發出第一支Win CE的手機,市場上反應很好,所以法國電信、德國電信還有AT&T都還找我們合作。

謙虛開放納百川

突破文化障礙做國際品牌

司 徒:一般說來這種代工業務,多半考慮到客戶競爭,通常幫A客戶代工時,很難也幫B客戶代工;但電信業特色是英國電信很難去經營其他國家的業務;相同地,這 些其他電信業者也都只在本國經營,所以當其他對手來找宏達電合作時,英國電信反而會說:﹁兄弟我以你為榮,你去!﹂是不是這樣啊?

周:真的很佩服老師,一講就是切到重點。

司徒(笑):就像是按到穴道了嗎?

周:但到二○○四年開始,客戶像是惠普(hp)、O2(英國電信商)開始找其他代工廠合作了,我們知道別家遲早做得出智慧型手機這種產品,所以我們決定要做品牌,但我也不曉得該怎麼做。

所以我去找了施振榮先生請教,也看了很多索尼、三星轉型品牌的案例,希望宏達電做品牌,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

我發現亞洲品牌遇到的共同問題就是:文化。歐美人都有優越感,很怕跟別人說在亞洲公司工作,因此通常找不到優秀的當地人,品牌業務就很難推廣。但好在宏達電過去的創新累積了很多credit,所以現在我們還是可以吸收了約一千五百位外籍員工。

但 是台灣文化也是有優點的,比方我們比較humble(謙虛),性格不是那麼激烈,所以外籍員工要融入很容易。我們不但吸收很多外籍員工,也是一直把員工送 出國去。我們常講「世界一流」,但關在家裡是看不到世界一流的,我就把工程師送出去看看國外一流公司是怎麼運作的,這比什麼訓練都好。

現在很多客戶都說宏達電是國際公司,而不像是我們韓國對手一樣,本質上還是很韓國。

「不多角」經營策略

集中資源創造獨特價值

司徒:我們談策略時,會談到策略的延續性,可是在宏達電的發展過程中,宏達電是「不多角」經營的,一直放棄舊有的產品,取捨的標準是什麼?

周:我認為價值與稀少性有關。當越來越多人進入市場時,價值就會降低,所以如果說有些產品是要放棄的,那就不要拖,越快越好,畢竟我們資源有限。比方當時放棄代工做品牌,市場也都很擔心我們,但是做品牌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我們不可能同時做品牌又做代工,還能把品牌做好。

對談後,開放校友及政大學生提問,有些問題一針見血,引發現場參與者熱烈回響。

問:和蘋果之間的競爭,宏達電有何優勢?

周:我不願意和同業做比較。重點應該在建立獨特的價值,做出區隔。我們是一家年輕的公司,還在不斷學習,不論是行銷還是各方面。HTC是和電信公司關係最好的一家公司,願意聽客戶的聲音、願意和客戶合作,而這也是台灣humble的特色。

問:現在用的是人家的作業系統、平台,會不會有自己的平台?

周:這個問題其實每年都被問到、也被董事會問。要做OS還好,難在ecoSystem(生態系統),得看產業支不支持。Google、微軟有內容,而且發展多年,已經很強。現在我們還沒有大到可以去競爭,最好的策略就是合作,不要拿弱點去跟人家的長處競爭。

問:司徒老師現在都不願用手機,如何說服這樣的消費者用手機?

周: 不要想全世界通吃,既然是這樣那就算了。要focus在target customers(目標消費者),不必在乎是否為小眾市場,小眾也有小眾的好,例如AUDIi、BMW就建立了很好的地位,有的市場要懂得放棄。十年前 我曾說過我不需要手機,現在我身邊有好幾支。很多人也曾說不需要智慧型手機,或許有一天會有一支手機會讓不用手機的人也覺得需要。

司徒:我只需要一個按鍵可以打到家裡,一個按鍵可以打給醫院這樣的手機,我需要的不是智慧手機,是傻瓜手機,所以我不是宏達電的消費族群。(現場哈哈大笑)

周永明

出生:1954年

現職:宏達電執行長

學歷:政大企家班

海洋大學電機系

經歷:迪吉多伺服器處長

司徒達賢

出生:1948年

現職:政大企管所教授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企管博士

經歷:商研院董事長

政大公企中心副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5

缺乏核心專利 台灣科技廠致命弱點 智財基金銀彈策略難敵韓廠攻勢

2010-12-20  TWM




面對韓國科技大廠藉由訴訟打擊台灣廠商,政府終於決定出面整合民間力量,成立智財基金公司反擊。台灣真的可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扳回一城嗎?為何智財專家不看好?

撰文‧楊卓翰

台 韓科技大戰再出現新高潮,在三星轉作汙點證人下,台灣面板廠因涉反托辣斯法,奇美電子、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及瀚宇彩晶均受到重罰,其中奇美電受傷慘重,遭 罰新台幣一二○億元。不僅鴻海集團大家長郭台銘批評韓國同業出賣台灣廠商,連政府官員都大罵韓商沒有「商道」,大家走著瞧!?說完狠話,台灣有什麼武器可 以反擊韓國科技強敵?

「過去國外廠商(官司)打你,頂多剝你的皮。但是最近美國、韓國打過來,是要你的命!」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協會首席顧問張振倫律師說。尤其韓國廠商把訴訟當成武器,台灣廠商在這場大戰中,總是處於挨打地位,幾乎被逼出美國市場,只得向政府求援。

面對韓商近年來不斷以專利訴訟、反托辣斯法等手段試圖逼退台灣同業,台灣政府終於有所行動,日前經濟部技術處官員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投入一千萬至兩千萬元成立智財基金公司,擬藉政府力量,集資收購科技專利,作為攻擊武器,以期在這場台韓大戰中扳回一城。

這項政府出面打造的終極武器,真能夠擊中敵人要害嗎?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陳世杰搖搖頭,直言不可能。陳世杰是台灣智慧財產法庭第一任法官,也是智財界的權威。他這一搖頭,全台科技業老闆都得嘆氣。

採 購專利突圍 涉利益衝突「台灣一直處於守勢,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沒有錢、也不是專利不夠多,而是沒有真正有用的武器。」陳世杰一針見血指出,真正有用的武器就是「核心專 利」。其實,台灣新申請的專利數量驚人,過去每年都有五萬到七萬件之多,居全球第四名(今年被南韓追上,退居第五)。然而「以質來說,大部分都不是核心專 利。」陳世杰一語道破台灣科技業的窘境,也是台灣在全球智財戰爭中最弱的一環。

台灣擁有引以為傲的專利申請數量,累積了很多子彈,但能打中敵人的卻只有幾顆。以面板廠商友達光電為例,截至今年就有六千多件專利申請。今年四月友達更反告韓國樂金成功,成為台灣面板廠在外國第一件勝訴案,看來似乎令人歡欣鼓舞。

然 而,將友達的專利列出來,卻發現有六千多件都是使不上力的「空包彈」。讓友達對樂金勝訴的八件專利中,有四件是從IBM買來的;瑞軒反告樂金,七件專利全 部都是從美國通用器材公司(GI)移轉來的。台灣廠商在研發專利時重量不重質,難怪出拳無力,只能靠智財基金公司撐腰。

而智財基金公司的策略其實就是向別人買專利權來當對抗的武器。然而,核心專利別人不一定會賣給你。最後還是得靠自家人──工研院。宏碁能在法庭外和惠普和解,手上的武器就是從工研院買到的六件核心專利。

如今政府想要如法炮製,結合台灣科技企業成立智財基金公司來採購專利突圍。但以此作為防禦保護盾,已是很勉強的手段,若廠商想要靠政府來反守為攻,陳世杰潑了一盆冷水,「這真的是大家講講,爽就好了,這樣搞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這其中還牽涉到複雜的利益衝突。

第一,運用智財基金來買專利,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要買什麼?」以面板產業來說,大廠如友達一定可以投入較多資金,自然就握有主導權,購買對它們有利的專利。「從開始到後來,一定都是投入較多的大廠得利」,這隻保護傘最後還是保護大的,漏了小的。

第二,同一個產業裡廠商一定有競爭關係,「讓友達出錢來幫奇美電,就像要微軟出錢來幫蘋果,難度很高。」連在同一個戰場上互相掩護都有困難,更不用說合力進攻。

根 本之道 發展智財權產業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馮震宇也說得很坦白,現在真正核心的專利早就被日韓美握在手上,要價動輒千萬元以上。小廠商想要大廠出錢幫他們 買專利,相當困難。而且,成立這個智財基金公司,不但專利買不到、也買不完。「做防禦性的專利採購,只要漏掉一兩件,就會輸掉官司,還不如不做。」馮震宇 說。

看起來,智財基金還未成立運作就困難重重。陳世杰指出,廠商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政府的幫忙。「台灣廠商要做的,還是得扭轉自己對專利訴 訟的想法,企業主應該破除對專利權的迷思,著重核心專利。」他強調,專利權重要的不是幾千顆「空包彈」掛著好看,而是能在法庭上打得過人家的「真槍實 彈」。

馮震宇分析韓國火力最猛的三星及樂金,指出他們布局專利的精準度。用「專利地圖」來看專利分布,可以看到他們研發的方向都靠近核心技術。但是看台灣的專利地圖,「像打散彈一樣,沒有重點」,所以人家一打就倒。

他進一步指出,政府要做的不是成立基金公司,而是把台灣智財權當成一個完整的產業來發展。「政府只看到上游(研發、採購專利),而完全不顧下游(專利評價、行銷和應用)」,所以老是比韓國慢一步。

除了政府必須加快布局腳步,台灣要在全球智財大戰中勝出,最終靠的還是廠商的積極取勝。雖然工研院出手,對樂金提出二十二項專利侵權,但「工研院也就那一百多人,不可能應付全台灣科技業的需求。」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台灣企業本身應該振作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6

VIP大戶的長線投資布局策略 詹成美高股息族群將是主流

2010-12-20  TWM




台股來到相對高點時,投資達人詹成美選擇將資金布局在金融股。她同時推薦,具有配發高股息、董監持股逾一○%以上、今年獲利不錯的公司,都是值得注意的標的。

撰文‧周岐原

來 到詹成美位在新北市新店山區的家,沿途是蜿蜒的山路。與券商豪華的VIP室相比,這間設在自家的「VIP室」,顯得簡單許多;六、七坪的書房,書桌上擺放 三台電腦,這就是她每天看盤、進出股票的基地。書房雖然不大,但電腦看累了,屋外就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景,正可紓解激烈的股市交戰。

每天看盤 股票漲跌有感覺擅長長線投資的她,不見得每天都會殺進殺出的買賣股票。「感覺很重要。」詹成美說,她已養成每天早上八點半進操盤室的生活模式,等待八點四十五分期貨開盤,一天的股市進出生活,就此展開。

「我 都會待到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台股期貨收盤後才離開書房。」等到台股現貨、期貨收市,解除戰備狀態,才開始吃午餐,「一定要養成看盤習慣,股票會漲會跌的那 種感覺就會出來。」曾經在證券業服務過二十七年的詹成美,在選擇標的時,都是先觀察個股的基本面,並檢視歷年來的股利政策,若有相近的多檔個股,則選配息 較高者,藉由股息提高收益。此外,還會同步檢視技術線形,由月線的MACD值偏多或偏空來決定買進時機。一旦跌破買進價,且大盤月KD下彎時,她就會先出 清一半持股。

在年底買進的標的,詹成美通常會等到隔年除權息後再賣出,有了除權息行情拉抬,勝率至少在八成以上。

看好後勢的詹成美,目前對大盤抱持樂觀態度。「盤勢也許要回檔,但方向沒有變,會持續緩漲。」詹成美指出,除了對金融股長多看法不變,部分獲利佳、籌碼穩定的電子股,今年來股價頗受壓抑,也是她認為較優質的換股操作選擇。

讓詹成美最注意的第一個多頭訊號,就是公司實施庫藏股。從率先宣布買回自家股票的高價股立錡、宏達電開始,實施庫藏股的消息接二連三;連漲幅較大的長榮航,也由集團的長榮國際吃下五萬多張股票,為股價畫下底線的意味濃厚。

第二個多頭訊號則是權值股整齊的上漲趨勢。詹成美分析,大波段行情正式啟動前,權值股都會扮演率先起漲的角色;這次台股站穩八千點,不少權值股就很有當年指數準備衝鋒的味道。

「台積電近一個月竟上漲一○%,連台化、中華電、廣達也有類似漲幅。」詹成美表示,這種由大型股領軍的行情,除了代表景氣進一步復甦,更是行情將發動的前奏。

高配息股成為市場焦點

另外,獲利佳、董監持股達一○%以上的個股,因為籌碼相對穩定,代表董監事利益與小股東一致,投資人抱起來才安心。

現階段,詹成美持有最多的還是金融股,例如彰銀、合庫、第一金,及台產、新產、第一保,就是她資金聚焦的標的。詹成美解釋,不少公股銀行的技術線形,都已在底部整理了二十年;一旦獲准讓中國金融機構參股的實際利多出現,爆發力勢必更大。

以詹成美最看好的彰銀和第一金來說,除了董監事持股都超過二成,歷史最高價也都曾達到一一○○元。儘管她買進的彰銀迄今,股價已上漲逾五成,但對股價有更大的想像空間,詹成美仍堅持不賣。

她也說,若擔心漲幅過高,股價淨值比僅一.二倍、董監持股達三八%的合庫,也是血統純正的公股銀行,後勢值得追蹤。

此外,今年因出售土地獲利亮眼的產險股,也是詹成美的看好對象。她指出,未來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實施後,產險公司原來的特別準備金不必再提列,這就能拉抬EPS(每股稅後純益)。

同樣屬於高董監持股的產險股,歷年來均配發現金股息,能讓小股東分得實質回報。以台產、新產今年售地挹注高額獲利來說,明年的股息收益值得期待。

由於物價上漲,類似產險的高股息標的成為市場焦點。詹成美就認為,部分前三季獲利出色,且長期採高配息比率的傳產股,明年將較受關注。

她舉航運業中的中航為例,今年前三季EPS已達六.四七元,預估明年至少可領三元股息,殖利率約有四.四%。還有中鋼的周KD、月KD,正準備「黃金交叉」,配合鋼價正築底反彈,因此每年都穩健配股、配息的中鋼,不失為保守投資的好選擇。

電子股方面,詹成美認為這次由廣達帶動的筆電族群反彈,氣勢令人眼睛一亮。

此外,獲利轉佳且盤整許久的電子股也有不少選擇。像數位相機大廠佳能、工業電腦廠飛捷、手機按鍵廠閎暉,以及生產連接線、獲利能力佳的禾昌;這些公司今年前三季EPS都已超過三元,董監持股也都在一○%以上,以這些個股具有的獨特競爭力,明年可望持續有不錯的表現。

詹成美 Profile

出生:1948年

現職:退休族

(27年投資資歷)

單月交易量:數千萬 元

VIP大戶詹成美五檔推薦股

公司

名稱 公司

代號 前11月

累計營收

(億元) 累計營收

年增率

(%) 前三季EPS(元) 12/14

收盤價(元) 看好理由

中鋼 2002 2195.4 48.9 2.50 32.00 周KD、月KD將黃金交叉,配合鋼價即將反彈,可望股價、股息兩頭賺。

中航 2612 14.4 11.9 6.47 67.00 前三季獲利不錯,明年有高股息收益可期。

新產 2850 194.3 11.2 4.73 26.30 IFRS實施後不再提撥特別準備,EPS將提高。

合庫 5854 294.5 -1.0 0.97 22.75 低股價淨值比,是公股金控中少數仍便宜的個股。

彰銀 2801 226.9 14.9 0.71 23.10 股價打底接近完成,長線反彈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9

长线投资策略选股的几个关键点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grz.html

转载

 

 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小,因此集中投资不超过6只股票才是明智的选择,长线投资更适合。那么如何才能从千余只股票中找出值得长线投资的个股呢?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首先是十不选。凡上市公司有以下十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就一票否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排除95%以上的公司。

一、有信用污点的公司不选。包括: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隐瞒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幕交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等。

二、整体不景气行业的公司不选。行业整体不景气,上市公司的经营就会受影响。

三、母公司经营不善的公司不选。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常被称为集团公司,如果集团公司经营不善,那么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掏空上市公司的危险性也会上升。

四、主业不突出,搞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不选。

五、企业规模过小的公司不选。规模过小的上市公司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

六、绩差绩平公司不选。

七、5年内业绩大幅波动的公司不选。这一条同时排除了许多上市时间短的公司。公司业绩大幅波动说明公司经营不稳定,风险较高。要考察公司的稳定性,5年时间是必须的。
八、无稳定现金分配的公司不选。稳定的现金分配证明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业绩的真实性。造假的公司只能造出帐面利润而不能造出现金,只能通过送转股分配而不能通过现金分配。

九、被媒体质疑的公司不选。(博主注: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十、庄股、累计涨幅巨大的公司不选。(博主注: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在排除了上述上市公司后,可选择的公司已经不多。如果投资者觉得所有股票都被排除了,那索性就不要买股票。如果还有股票没被排除,那么就挑选符合下列四种条件的股票。

一、选有垄断性的公司。垄断包括地理位置垄断、资源垄断、行政许可垄断、技术垄断等。排位靠前的垄断方式可靠性较高,垄断是超额利润的来源。

二、选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公司。

三、选行业龙头公司。

四、选中高价公司。这与多数人的想法不符。但事实是:越是低价的股票其价值越容易被高估,因为其绝对价格看起来比较便宜;越是高价的股票其价值越容易被低估,因为很多人买不起。我在多年投资中,为我带来较好收益的几乎全部是中高价股票,低价股投资整体是亏损的。

当然,通过上述方法选择股票后,还要掌握好介入时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7

押宝网购“独木桥”富士胶片化妆品内地市场策略受质疑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54.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2011年1月,经历了淘宝官方店上5个月的网络试销后,富士胶片正式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展‘富士胶片化妆品官网+淘宝旗舰店’的网络销售”。
在大牌林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对富士胶片这张“新面孔”的质疑声并不小。
有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比较庞大,各大化妆品巨头充斥其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此前毫无“群众基础”的富士胶片,却又采取网店销售的模式,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会轻易尝试,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
专攻网络渠道
在后数码时代,以柯达胶卷、富士胶片为代表的众多老牌企业纷纷面临转型的压力。转型后,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大投资的富士胶片,在谈及化妆品业务的具体投入及销售回报时,并未给出相关数字。
“可能尚未达到集团1%的销售收入”,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2010年9月,富士胶片旗下的化妆品品牌首次以在淘宝平台上开设专卖店的形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早在2009年,该品牌的化妆品已在中国香港地区开设有实体店。
而试销情况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其实光在网站上开通网店,把产品放上去,不做任何宣传的话,消费者一点都不了解产品,不会自发跑过来购买产品”,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副总裁青木良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
在淘宝试销5个月后,富士胶片化妆品开设中文官方网站,通过2个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与此同时,实体店的销售模式依然未被富士胶卷集团采用。“我们希望官网和淘宝旗舰店能够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并通过各方面的宣传促销活动,将网络销路打开”,富士方面表示。
“与传统渠道一样,化妆品企业专攻网络渠道都有相关的风险。成功案例如雅诗兰黛,1年在淘宝平台的销售额可达到几亿元,一些不知名的化妆品企业也可依靠 网络渠道每年销量破亿。但也有许多失败的案例。”国内化妆品行业营销专家张兵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较之传统渠道,把‘宝’押在网络渠道上的机会与风险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张兵武指出,目前许多化妆品企业都是以“多渠道、多模式”的方法在进行销售,选择不同的模式与其战略和投入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化妆品网络渠道的“方便、平价”的优势已渐渐被大众接受。
“日本模式”或难成功
有业内人士评价富士胶片化妆品在中国的销售为 “照搬日本模式”,即起初依赖网络销售渠道,随后根据销售反馈及市场研究发展实体店业务。然而,对于习惯进入百货商超选购化妆品的中国消费者,能否对富士 专攻网络渠道的策略 “买单”?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表示“很有挑战”。
“一是中国消费者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认知其产品的技术诉 求,并且愿意使用其产品;二是网店的销售形式使得消费者无法现场体验其产品功效”,常轶智指出,“三是现在化妆品网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富士胶片化妆品在 中国市场的销售还将面临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碧欧泉等知名化妆品牌的挑战。”
“对于这些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很长时间、犹如巨人一样的竞争品 牌,我们不可能和他们采取同样的方法来竞争,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在和消费者沟通的时候,表达产品优势方面的诉求,彻底地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让消 费者认知我们的品牌”,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横田指出,此前该品牌在日本的销售也是一开始在网络销售,后来才开设了店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内地开设实体店、开发针对中国的品牌或建立工厂的计划。不过未来也不排除进入电视购物、店铺销售等其他销售渠道的可能。”
对于富士的“过分乐观”,多名行业人士表示“网络渠道销售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销售,富士试图复制的‘日本模式’并不一定能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奏效。”
日化业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曾明确指出化妆品单一网络销售渠道的弊端。“原本网店渠道作为一个新兴渠道,很多企业也都认为这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 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的目标渠道策略以及准入机制,仓促上阵、盲目竞逐,自然就造成了网店业务对于主渠道的反噬现象。”
“当前富士胶片化妆品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网购发展水平远不及日本规范,且消费者对于网购的‘习惯培养’也尚属于发展阶段,直接以网络销售作为唯一渠道具有很大的风险”,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9

大老闆抗漲策略 大公開

2011-1-24 TCW




五漲年代,「轉」,是二○一一年台灣企業最好的因應策略。

根據永豐金控預估,二○一一年,台灣整體企業的稅後淨利成長率為一五%,幅度將遠低於去年的七二‧七%。因為五漲齊發,再加上二○一○年景氣已由谷底反彈,基期墊高,無論傳產、電子或者金融業,今年成長趨緩,都是主軸。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解釋,台灣正處於景氣成長的主升段,企業還是會獲利,只是幅度沒去年高,但要打敗大盤,企業策略的優劣是關鍵。第一季財報將是檢視時刻,有些企業若策略失誤,很可能營收成長,獲利卻不見得能提升。

五漲之下,影響較大者為出口製造業,日盛投信投資長張島郎分析,原物料、工資和台幣匯率,這三漲,會讓產業呈現二分法:把中國當世界市場的企業將受惠,當成世界工廠的企業則面臨嚴苛挑戰。

而在三漲中,又以科技業挑戰最大。雖然,廣達成功向惠普漲價的消息傳出,但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反問,人工成本平均漲一五到二○%,原物料上漲四○%以上,再加上新台幣升值六%,代工廠提高的價格足夠補上這部分的損失?

因此,今年科技業一定要轉型,代工廠必須加速往附加價值高產業升級,能接下平板電腦或者智慧手機訂單的企業,研發能力勢必比以前更強。

對 內需產業而言,因薪資上漲而帶動的內需消費力道,顯然受益。但是,買進的低價原物料庫存將在二○一一年用盡,成本墊高是必然趨勢,也更考驗其對下游價格掌 控能力。食品業和通路,做決策則更是兩難,因為工資上漲對促進內需是優勢,但是原物料上漲則墊高成本,則可能影響消費意願,利弊交雜。

到底這三類受衝擊企業該如何因應?《商業周刊》從受影響最大的科技業、受農產品高漲風險的食品業,以及受惠內需但又陷於成本上漲兩難的通路業,訪問三個個案發現,業者們面對五漲年代的策略,都大聲喊「攻」,以迎向景氣主升段。

科技業新普:做人才攔砂壩 抗工資上漲

二○一一年的科技業集三項減分於一身,工資、匯率、基本金屬上漲,都會墊高成本。

新普科技是全球筆記型電腦電池模組龍頭,囊括二四%市占率,剛從中國趕回來的董事長宋福祥絲毫沒被缺工困擾,信心滿滿,「二○一一年對我們是突破的年,我不是說獲利很好,但是市占率一定打破過去紀錄。」

他 說,「搞IT行業本來就是辛苦一點,」「彈性」才是致勝的關鍵。原物料上漲,他靠產業龍頭的量,獲得採購優勢;至於工資上漲,他採用快速西進,「吸進」人 工,搶先同業在二○一○年十一月西進重慶。他的算盤是像攔砂壩一樣,把人才留在西部,他斷定,二○一一年中國華東、華南會缺工更嚴重,以下是他的口述:

漲價的壓力,二○一一年和二○一○年比一定大,這是所有行業都是,壓力永遠存在,老闆一定要活在壓力,要怎麼調整,這是智慧。我們管理很彈性,很快速,我跟你講,彈性需要足夠的判斷力和投資。

重慶去三趟,就決定過去 我去重慶三趟就決定過去。企業很可憐,你必須走,既然要走,我就跑快一點,越早去,條件會好一點;越晚去,條件沒得談,人家不稀罕你了!愛來不來你自己看著辦,(我們要像)氣象局一樣,颱風還沒來,就知有颱風,做企業領導者就是要這樣。

養兩個廠成本很高(新普在常熟和重慶設廠),我很清楚,但算下來,我的overhead(營業費用)還因這樣降低。重慶整個條件對我來說有利,舉個例子,從營業稅就便宜很多,直接由二五%降到九%,加上土地電費優惠,都比華東便宜很多。

未來華南、華東人力一定是一個問題。全部華東、華南,人都是大西部來,人力被攔掉了嘛!重慶一搞起來後,河南有鴻海攔截,我們從西部攔截水位,華東、華南沒有水喝,四川、甘肅這些省的人會往重慶跑去。攔掉一半就好,二○一一年下半年華東、華南,缺工會缺得更嚴重。

但是我不會百分百過去(西部),我腳踏兩條船,東部的人訓練好,可以移轉到西部,就像是水庫一樣,我一部分人力support華東,華東有人也可以調到西部。

我看的風向球很精準,人家(指其他零組件)都看ODM(設計代工)廠會不會移過去,我考量不是這個。

西部一定會起來,中國希望維持四個地方平衡,否則會亂,政府一定抽集資源去供應大西部,如果不跟上去這一波,要等到什麼?從政策、穩定、經濟面來看,都是個趨勢。

二○○九年我才在常熟蓋三個半個廠,原本我預計蓋五個廠,我暫時停下來,對我來說不行,我就轉變,我很sensitive(敏感),在零件廠裡我是跑第一個。

至於原物料上漲,我說一個企業要趕快做大,才有buying power(採購力)!我跟供應商講很簡單,只要跟我們好好合作,做我一家生意可以做十家生意。雖然不給你大魚大肉吃,我也不會隨便換供應商。

每年都有風險,不是我們能掌握。我絕不守,每年都往外攻,你基礎夠踏實,反應夠快,就會比別人風險降低很多。

食品業福壽:打精密庫存戰 抗原料波動

原物料價格大漲,對於大宗物資業者來說,是賭注越來越大的賭盤,不是大賺就是大賠。買到低價庫存,大賺一筆,反之,價格向下,就會有庫存跌價損失。

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更知箇中冷暖,二○○八年金融海嘯後農產品價格崩跌,他餘悸猶存說,「我賺九個月,後三個月全部賠光。」

現在面臨農產品價格高檔,掌握原物料行情超過二十五年的他,也難斷起伏。

採 訪一個半小時裡,他接了兩通電話,敲定一百萬美元遠期外匯,每天一早八點,閱讀一份完整的原物料報告,手機隨時都可以更新「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 的最新行情。指著手機,他說,「你看,這是一月份的成交額,昨天黃豆漲五十八‧五美分(漲幅三%),驚死人,我都頭抱著燒。」

除了利用匯率降低成本墊高的風險,也加速轉往高附加價值的有機肥料,對原物料價格,他說只能「眼睛睜大一點,資訊多蒐集一點,我只要有五%的利潤就很高興。」

以下是他的口述:

今年買不買,決定更難,去年一跌下來,我就跟下面的人說「放手買」、「放手買」,但是這一陣子連續兩、三天都跌,我心裡才想是不是該要買,沒想到去參加一個會議,又漲上去。

其實每年都很難判斷,但是今年特別難。大宗物資,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氣候是最大影響的因素,去年我說會繼續漲,但是現在有點高耶(猶豫)!

這種靠天吃飯的東西喔,生產因素占五○%是關鍵,但是現在因素太多都「染在一起」(台語:混雜在一起),讓我們這些大宗物資的人也「霧煞煞」(台語:看不清),澳洲淹水誰想過?以前它都是旱災耶。

漲價對我們不見得都好,因為政府認為物價要平穩,跟我們對作,變成我漲沒法完全漲,跌價我照反映,以前經濟部長陳瑞隆還找我喝咖啡耶,跟央行一樣!

轉做有機肥,毛利比較高 二○○八年,我們賠錢因(原物料價格)掉三○%,漲沒起來,還掉落底(沒漲反跌),我賺九個月,後三個月全部賠光,沒死也是要死。

二○一一年,我更重視庫存,黃豆一天漲三%,對成本影響幅度就是影響毛利率二‧四%。我們這個產業毛利率約一○%,你就知道庫存對我們非常重要,我要比別人慢漲兩個禮拜就搶到市場,這就是我的籌碼。

我們二○一一年會選擇攻吧!大宗物資就是不好做,做這個有夠累,所以我要轉業,做有機肥料。

目前我們是台灣做最多的(去年約占福壽實業營收約五%),茶葉施用肥料是用最多的,讓茶長得比較好,比較香,因為有特色,所以毛利比較高,還打算朝生物性肥料做,利潤更高(有機肥毛利約二○%,油品約一○%),像是蘇力菌,可破壞蛾卵蛋的蛋白質,殺死蟲卵。

二○一一年就是看著辦,看著調整,(接電話敲定遠期外匯),這是為什麼老闆要常常關心(行情),做這行辛苦就是這樣,現在我連出國太久都不敢,以前我爸爸一出去可以去三十天,我現在最多兩個禮拜趕快回來。

通路業特力:把服務模組化 抗低利來襲

工資調漲,對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而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特力同時做零售和採購,等於她手上有兩個球:零售,受惠內需成長;但對採購來說,當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成本上揚,利潤更低。

她的策略是讓特力集團由單兵作戰,改以團隊力量,不止幫客戶採購,從商場擺設也一起賣給客戶,用服務拉高利潤。

她還計畫讓台灣特力集團由大賣場變身,深入社區裡大開修繕店,更貼近客戶,不單賣產品還賣服務,大搶內需財。面對漲價,她直指「二○一一年,我們覺得機會高於風險,市場是不能等的,你一等,別人就搶進去了。」以下是她的口述:

匯率、工資、原物料,對我們貿易的影響最大,我們sourcing(貿易)比較多在中國,賣的對象是美國,被這些東西的hit(打擊)是hit最慘,歐美經濟不景氣,它價格不可能抬高,那頭鎖死,中間供應鏈幾乎都在漲,貿易商就是夾在中間,對我們是最大挑戰。

最近有客人跟我們講,他現在面臨壓力就是策略性降低中國採購。過去在中國採購九成,策略要降到六成以下,他要從其他地方找resource(貨源)。如果我沒到其他地方去,我的單子就掉了。

除了工資上漲,中國交貨期很不穩定,交貨準確度對零售商很重要,你想想,零售店貨架不能空,他的選擇是庫存平均三禮拜,就得加上buffer(緩衝期),他的成本就提高了,零售商當然不願意,中國製造地位被取代不易,但不能全仰賴中國。

我們以前是貿易,單純買賣,但是買方價錢不能漲,賣方不停上漲,這樣中間沒有利潤空間啊!

大賣場變身,改開社區店

我們從二○○九年轉型,最重要做整合和創新,這是structural(結構性)的change,把制高點拉到總部,不用國家區分,而是用品類,只要負責這個品類的人,要去全球的採購,找競爭最有利的點。

另外還有,零售貿易整合,我們把供應鏈上面所有產品加服務模組化,整合起來也可以,一塊塊拆開來賣也可以,和零售的資源結合去呈現我的價值。例如,我到印度去談一個客人,他對我們零售的蠟燭,怎麼擺設很有興趣,我是整體服務輸出給客人。

另外,我們希望可推到社區去,去年已經推展一個店(修繕店),最近也開第二間店,我希望家中大小事都是我們的事。

怎麼管理global operation(全球化的運作)是我們的挑戰,系統一定要跟著我們策略改變。所以慢慢要調整,所有KPI(關鍵績效指標)和評比方式都會改變,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做到整合。

二○一一年整個集團策略要攻,特別是零售,工資漲對我們零售是有利,亞洲的消費市場會比歐美大,這是遲早的事,重要的是商品力,可不可以到物超所值。

金融危機時因為大家看不到底,所以很慌,不知道會不會所有東西都泡沫,現在只是原物料上漲,但是看經濟體本身都還是成長,未來是樂觀的。

二○一一年,我們覺得機會高於風險,有些市場是不能等的,你一等,別人就搶進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1

爽约就扣钱 “负激励策略”盘活健身公约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7490.html

A

manda曾无数次信誓旦旦地同自己约定每周要去健身三次,但都无法实现这个诺言,不是“今天身体不适”就是“今天要加班很累”。于是几百美元办的健身年卡一直长眠在抽屉里,最终一年到头也就去了三次。

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1月份到现在她始终都坚持了下来。是什么动力改变了她?原来这次Amanda做出了一项健身合约:一星期四天去健身房,如果一直按照约定好的行程表严格执行,则免费健身;一旦约定好的那一天没去就一次被扣25美元。

没错,健身房里那些和Amanda一样在积极健身的人,他们是不需要付钱的。相反,那些本应该出现在健身房里却没看到的人,反倒需要付钱。

被经济学支持的健身公约

根据Boston Global报道,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已开始运作。这个健身项目是由哈佛华裔毕业生张一凡以及她的合伙人杰夫·奥博欧佛创立,取名为Gym-Pact,即健身公约。

商业灵感来自于张一凡和杰夫·奥博欧佛想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鼓励人们定期参加健身。按照传统的健身收费模式,许多像Amanda这样花几百美元办 了健身卡但又极少去的会员,他们其实感受不到浪费年卡所付出的代价,因为会费一般在年初时已交,会员通常把这笔健身会费当成“沉没成本”即已经花出去的 钱。

但在Gym-Pact这种模式下,会员立刻能感受到不去参加健身的成本。Amanda正是觉得这种方式能督促自己更好地参加健身,便在1月份与Gym-Pact签订合约。“到目前为止,这种方式对我有效,我不能想象有人会愿意付钱,因此大家应该都是努力坚持的。”

但其实未来能否一直坚持下来谁也无法预知,事实就是:的确还是会有人无法实现诺言。到时候他们也要心甘情愿地被Gym-Pact扣钱。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会跃跃欲试。

张一凡和杰夫·奥博欧佛的这种设想在行为经济学上得到了支持。行为经济学认为:同未来可能的结果相比,人们更容易被即时结果影响:虽然未来能否一直坚持参加健身不得而知,但人们对能立刻得到的好处更有动力,即免费健身。

完善一个新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张一凡和杰夫·奥博欧佛的商业概念也被证明是简单而有效的。当地两家大型健身房Bally Total Fitness和Planet Fitness已同意与Gym-Pact协同合作。Gym-Pact能够以极其优惠的团体价向健身房购买大量健身会员卡,然后将这些健身会员名额给那些愿 意与Gym-Pact签订合约的人们。会员可以免费使用健身房提供的健身运动:器械训练、舞蹈室、瑜伽室等等。会员所要做的只是向Gym-Pact做一项 承诺: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次数,每星期严格执行。

如果会员严格遵守所做出的承诺,可尽情享受免费价格或者是极其低的折扣。而一旦失约,每次失约的那天“激发性费用”就会被扣除。所谓的“激发性费用”,即会员同意缺席排定的课时将缴更多费用。Gym-Pact将会从事先会员登记的信用卡上扣钱。

会员可自行选择每星期参加健身的次数以及“激发性费用”。但每星期会员至少要参加一次健身,每一次爽约至少要被扣10美元。如果中途退出项目,则要支付75美元,除非是由于受伤或者生病的原因。

对于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法国里昂商学院院长Patrick Molle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创业不只是一个想法和一个技术,而是需要执行度,并且依赖于商业过程的创新。如果被客户所接受,那就是成功的。”

的确,具体的实施执行非常关键,起初Gym-Pact发现如何从健身房反馈当天会员是否参加健身的真实信息似乎有点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一凡 和她的合伙人建立了短信体系。在健身房前台接待处放置一个电子数字滚动表,它显示的数字密码每隔一分钟会换一次,会员每次进出健身房都需要将数字密码以短 信的方式发给Gym-Pact。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创业者中心教授Bill Aulet在对Boston Global谈到Gym-Pact时认为:“类似它这种激励性的策略模式已经在其他地方被证明很有效,比如Groupon,在限定时间内只有顾客数达到一 定量时优惠才能起效,这也是激励性策略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已取得非凡的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9

中國搶糧的 兩手策略

2011-3-14  TCM




今年的糧食危機,除了氣候和中東 外,還有另一個重要關鍵字,是中國。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不但是美國第一大債主,二○一○年,還首度成為美國最大的食客。去年,中國進口了一百七十五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成為全球進口美國 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中,有一五%被中國買走。

餵飽十三億中國人,不讓中間發生任何不足,造成政權不穩定,是中國最高安全目標之一。也因此,中國未來注定要成為全球糧戰中最可畏的力量。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深入鄭州現場,挖掘中國糧食問題的真相,看到的是,中國下了一手暗棋、一手明棋。

場景來到河南鄭州批發市場交易廳。這裡,號稱「中國的芝加哥」,是全中國第一大、全世界第五大的糧食現貨與期貨交易中心。河南是中國第一產糧大省,全國四 分之一的小麥由此地產出。過去網路不發達的時代,全國各地的糧商每週都要聚集在此下單買糧,就像台灣的號子。

場外,兩百多個糧商望著大螢幕上的糧食價格波動低聲竊語,互相交換著訊息;場內,有的人緊盯著眼前的電腦,有的人翻閱著手邊的糧食產量與價格報告,坐在中 央台的主持人每喊出一個品項,這些糧商立刻下單競標,每按一下電腦鍵盤,該品項的每噸售價就上升人民幣十元,價高者得標。

原本以為,中國今年面臨產糧八省大乾旱,這些糧商應會出現競爭激烈的搶糧場面,沒想到交易現場卻出乎意料的平和。

你以為大陸鬧糧荒?其實前年的糧,至今還沒賣完

我們訪問了其中一位糧商,禹州市實佳麵粉加工廠採購主任張干臣,他的工廠一年要用掉三十萬噸小麥,但是,在這波糧食危機中,他卻一派輕鬆樣。「現在我們買 的糧是二○○九年出的,二○一○年的正要開倉,今年氣候好壞根本不影響大局,」他說。

原來,中國過去七年連年豐收,國家儲備了夠多的小麥,形成了「今年買去年」的規律,從○九年的糧到現在都還沒完全出售完畢,正顯示了中國糧食儲備無虞。

不只無虞,甚至還供過於求!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交易部部長劉霞指出,今年春節之前小麥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價格落到谷底,一月初成交率低到只有一%;春節 後持續的乾旱,加上國際市場的劇烈波動,造成國內糧商預期價格即將上漲,的確讓二月成交率回復到一二%左右,比起往年同時期稍微活絡一些,但「尚未到瘋狂 搶購的階段,」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分析師何泳濤說。

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的糧食危機中維持如此平和的狀態,主要是中國政府早在七年前,就有計畫的採取一連串平抑糧價的措施。

你以為糧價在狂飆?收購、釋糧加限制炒作,介入調控

「中國每年都將糧食視為最重要的民生議題,絕對不會放任小麥價格上漲的,」曾任中國人大第九屆代表、中國糧食專家李經謀分析,中國政府主要從宏觀與微觀兩 個面向,來調控供需。

宏觀面來說,是有計畫的實施農民最低收購價。俗話說「穀賤傷民」,二○○四年中國農產大豐收,稻穀、小麥等主要糧食供過於求,價格大幅下跌,為了不讓農民 生活經濟受損,進而放棄耕作,中國政府從當年開始,訂出一個最低收購價格,只要小麥的價格在市場上跌破此一水準,政府就進場以高出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既 保障了農民的經濟利益,維持其耕作意願,同時還可以增加國家的儲備糧食。

沒想到就從這一年開始,中國連續七年風調雨順,每年糧食都大豐收,但中國政府不僅維持政策,同時還逐年增高收購價格,從每噸人民幣一千九百元升高到二千零 九十元。豐年加上鼓勵耕作,中國的糧食儲備自然年年提高。

微觀面來看,每當中國糧價受到國際熱錢衝擊,或是像今年一樣受到全球氣候異常影響,出現恐慌性上揚時,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不管,而是強勢進場調控。

李經謀指出,以二○○三年為例,當年糧食價格出現一次劇烈波動,三天內從一斤人民幣五毛多飆高到八毛多,最高還一度升到九毛七,中國總理溫家寶立刻召開緊 急會議,大量釋出存糧,解決人民恐慌。

除了釋糧外,另一個做法是限制炒作。

一位鄭州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的官員指出,今年的春節一過,旱災未解,糧價蠢蠢欲動,政府立刻下令中糧、中儲糧等大型企業退出收購。「期貨看的,都是未來半年 發生的事,如果沒有提前作為,所有人集合起來的預期心理就會讓價格很快就飆上去了,」何泳濤說。

這就是中國所下的一手暗棋!年年提高國內的小麥收購價格,讓中國小麥即使連續七年大豐收導致供過於求,價格仍然逆勢持續上揚。

這步棋保證了農民繼續耕種的意願,讓國內的口糧供給不至於停頓。同時,又在有危機萌芽之際,第一時間介入調控。

你以為大陸沒存糧?二十六座糧倉,五年內歉收攏不驚

中國糧食儲備真的如他們所宣稱的那樣豐足嗎?離開交易所大廳,我們驅車前往郊區。沿著京廣線鐵路,我們來到河南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儲備庫。《商業周刊》做為 全台灣第一家深入到國家級糧倉現場的媒體,在那裡,我們看到最真實的畫面。

占地一百一十五畝、約兩個中山足球場般大的廣闊地土,聳立著二十六座三層樓高的圓筒形巨大糧倉,各種現代化的冷卻、儲藏與電腦設施齊備,顯示了中國存糧環 境與技術的進步。

廣場中央是一條貫穿而過的鐵路,攝氏零下四度的天氣裡,幾位搬運工人正從火車上卸下一包包的糧貨。

該倉庫的期貨交割處處長景耀東領我們爬到三樓,抵達其中一座圓形糧倉中一看,金黃色強麥,平整、密實的塞滿了整座倉庫。這些強麥,都是可以直接加工做為口 糧的作物。

「不要說今年乾旱,就算未來三到五年都歉收,中國的口糧供應肯定也是安全無虞!」李經謀說,中國在制定安全戰略時候,規定的糧食產量中要保證九五%以上的 內需,也就是說,不管糧食是生產過剩到足以出口,或是遇到自然災害而減產,政府都會用各種方式,維持住最基本的九五%需求。

這麼做,讓老百姓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回顧中國歷史,每次的改朝換代不外乎因人民吃不飽,為了填飽肚子才會鋌而走險。並且,以中國人口數量之龐大,因為糧 食所造成的衝擊也比一般國家更甚。

根據英國政府日前發表一份、集結三十四個國家之力做出的報告《食物和農業的未來》推估,倘若全球因乾旱導致糧食供應短缺,日本的穀物價格會上升近一○%, 台灣和南韓會上升二○%,但中國會一口氣上升近四○%,遠高於東亞各鄰國。

你以為大陸難自主?大手筆從美進口,只為增加來源

這就要講到中國的另外一手明棋了。即使國內糧食供應無虞,但卻還是大手筆的向美國進口物廉價美的農產品。這當中除了有國家安全戰略考量之外,還有另外一個 潛藏的安全因素:質量問題。

李經謀分析,從世界人口數量快速上升,今年即將達到七十億,而世界可耕地面積快速滑落,土地養分供應能力大幅下降,「即使再出現幾年豐收,最多也不過是緩 解一下缺糧的狀況,但無論如何是不會跌回原來的價格了,」李經謀說,全世界的糧食平均價格從○七年到現在已經上漲了三○%,預計二○一五年之前還會在這個 基礎上再漲三○%。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可能出現的險峻情勢,讓中國不得不與國際接軌,在危機尚未爆發之前未雨稠繆,盡力儲備夠多糧食,減少小麥出口數量,逐步提高進口數 量。這也顯示未來中國將會更審慎嚴格的監控小麥的儲備與收購價格,因應日漸嚴苛的全球糧食戰爭。

換句話說,中國的糧食安全觀,是改變了,但不是變更鬆,反而變得更嚴了。它壓注國內和海外,穩住國內糧食供給的同時,也走向國際市場增加糧食來源。

而中國的政策調整,向外採購增加,未來全球糧食的供需必然更受中國影響。中國俗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正是這個對未來「飢餓的恐懼」,造成了中國現在 雖然糧食充裕,但仍積極的布局全球。也讓「中國」成為這場糧食戰爭中,最足以造成蝴蝶效應的關鍵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