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面認識銀行業 蔡重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qj1.html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消費信貸、銀行卡業務、網絡銀行及個人理財業務為代表的零售銀行在國內迅速崛起。各種探討零售銀行發展的文章也頻頻見諸報端,可 以說,零售銀行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商業銀行關注的焦點,由於它服務於大眾,而為社會所矚目。那麼如何理解零售銀行的真正內涵,如何認識零售銀行的發展方 向,又如何發展零售銀行的具體業務,我想以漫談的形式,與讀者一同探討。因為是漫談,所以,我不就商業銀行談商業銀行,也不就零售銀行談零售銀行,更不拘 泥於零售銀行的某項具體業務。看一個東西,研究一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跳出來看,跳出來研究,這樣往往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此,今天我從銀行或者說金融的產業鏈來談商業銀行,從商業銀行來談零售銀行,再從整個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談零售銀行的發展。

  

   

第一個問題:從銀行業或金融的產業鏈來看商業銀行

  關於銀行的起源,我們聽過不同的版本,其實主要是兩個版本,一個是金匠版本,另一個是匯兌商版本。金匠 版本認為,銀行的出現是從儲蓄功能開始的。由於金匠在打製金品的過程中,儲存有金子,因而具有較好的保衛措施,一些有金子的人為了儲存安全,將金子存放在 金匠鋪,同時交付一定額度的保管費。時間久了,金匠發現,存在他那裡的金子有一部分是常量,也就是早年黃達教授書中寫到的「公共汽車常量」理論,於是金匠 把這部分「不動用」的金子借貸出去,以獲得利息收入。這樣說來,早期的銀行就起源於金鋪,早期的銀行家就起源於金匠。這種假說很有道理,但從未有過歷史考 證,最起碼是我們還沒見到。而另一種匯兌商的說法,聽起來不像金匠起源說的那麼合理,但它是有據可查的。一個是美國Peter S.ROSE寫的《商業銀行管理》,另一個就是我們中國山西的票號。票號是中國銀行業的鼻祖,也是中國最早的銀行家(如果可以這樣算的話)。在上世紀初, 山西票號由於各省的獨立,而導致匯路中斷,陷入危機,票號公會集體上北京請願,那時正值交通銀行成立和發展之際,於是請願的人就被政府強行留下來了,這也 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現代銀行家群體。從匯兌發展其實就是從貿易發展,而山西正是處在江南與北方的貿易中間。我想,不論銀行的起源是什麼,都很少有人能夠想 到,銀行會發展成今天這樣巨大、這樣有影響力、這樣精巧、又這麼充滿風險的產業。我們說銀行業或者說金融業是個產業,那麼它的產業鏈是什麼樣子呢?商業銀 行在這個產業鏈中又處於什麼位置呢?展開這個產業鏈的最好方法就是從銀行的業務入手,從歷史的發展入手。

  如果說金匠起源論是基於銀行的儲存功能,而匯兌論是基於銀行的匯兌功能,那麼不管怎樣講,存、貸、匯都是銀行的基本業務。當然,這是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但不是所有銀行的基本業務。我們把銀行的業務展開來看,主要有三大塊: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我之所以把負債業務放在最先,資產業務放在其次,是因為對於銀行來說,沒有資金的來源,就沒有資金的運用。當然,現代銀行已經開始提倡以中間業務為核心的新型業務結構,但我始終認為傳統的存貸業務才是銀行發展的基礎,任何新興業務都是在此之上的延伸和創新。

  負債業務的主體是存款,其中有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通知存款,與貨幣市場相聯的存款等等;資 產業務的主體是貸款,其中包括小額貸款、房屋抵押按揭貸款、中長期貸款、項目融資、公司重組貸款、銀團貸款等;中間業務的範圍更廣,它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非 資產負債業務,不僅包括現有的國際業務、資金業務、擔保業務、匯兌和結算業務,還包括許多在傳統業務基礎上「包裝」出來的新業務。現在我們回過頭看看,正 是在商業銀行這些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其它的金融機構才得以發展,才逐步形成金融產業鏈。

  舉例來看,從存款發展出儲蓄銀行(Saving Bank),發展到極致的是郵政儲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儲蓄,它的資金都存放在中央銀行。還有歐洲人搞的住房儲蓄銀行。這種銀行要求每一個要買房貸款的 人,先在銀行存一筆錢,並且是按月存,當你存到一定數額、一定時間,銀行就貸給你買房所需的款項。這種住房儲蓄銀行的基本做法也叫「排隊原則」。其中體現 著一個歐洲老的「社會主義思想」——通過互助和排隊解決住房貸款問題。住房儲蓄銀行的最主要特徵是儲蓄,這裡的貸款已經不再具有原有的意義,而是自己用自 己的錢買房子,所以被有些人描上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

  就貸款而言,在小額貸款基礎上發展出了許多以小客戶為主要貸款對象的銀行。比如說,德國的 VOLKSBANK,美國的中小信貸協會。還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業務,房屋抵押貸款,或叫按揭貸款,在此基礎上又有了專門的抵押貸款銀行,這些銀行的職員在 地產領域相當專業,他們中許多就是地產經紀人。比如,在香港,有一些專門做抵押的財務公司,它基本不看你的收入來源,只看你的物業和地產,其資金主要來源 於資產打包後抵給銀行的收入。在這種業務基礎上再發展,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資產證券化」,它要解決的問題是資產的「輕型化」,也就是化長期資產為現金,從 而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再看看商業銀行的中長期貸款和項目融資。在這項業務的基礎上,以中長期貸款為主的銀行產生了,最典型的 就是歐洲復興銀行,它是為二戰後重建而成立的,主要進行被破壞了的基礎設施重建工作,其資金來源主要靠發行中長期債券。我們的國家開發銀行就是以歐洲復興 銀行為藍本的,但是,辦著,辦著就變了味道,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法律約束,這點我們看看《歐洲復興銀行法》就可以明白。還有一個搞中長期貸款起家的大金融 機構,美國的GE-CAPITAL,這是一個以提供租賃、大型設備貸款,中長期貸款為主的企業財務公司,可不要小看它,它在市場上發的債,是最高等級的, 它也是我們中國許多做金融的人,特別是一些大企業想辦金融的一個夢。

  再說到企業的重組貸款,重組貸款中可能會發債,有過橋貸款,也可能會有銀團貸款,也叫 Syndication Loan。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了投資銀行,它是商業銀行的公司銀行業務的發展和專業化,即使在今天,許多投資銀行的業務仍然離不開商業銀行。例如,過橋貸 款,這是一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收購一家上市公司常常發生的一筆業務。比如說,前年香港一位高調的上海地產商的那筆貸款,事情剛開始,那筆過橋貸款給炒得沸 沸揚揚,認為某銀行家與這位地產商在這筆過橋貸款中有不正當的交易,香港的鳳凰衛視還專門請了幾個香港的業內人士來座談,我詳細看了,打電話給鳳凰衛視的 人,講,你們搞錯了,就這筆貸款看,做的非常好,只要法律文件做的好是不會有風險的。為什麼呢?銀行貸給這位地產商幾十億去收購一家有更多現金的上市公 司,你說有風險嗎?這就是過橋貸款。公司收購了,貸款也就可以還了。這是一個典型的投資銀行業務,但是它離不開商業銀行。另外,金融的諮詢、顧問、分析等 業務也都是在公司銀行業務基礎上專門劃分的,給公司授信,哪能不瞭解公司的各種情況呢,在這基礎上就會出現派生產品,這就是顧問和諮詢業務的雛形,也是投 資銀行的主要業務。

  除此以外,在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基礎上,出現了以從事國際貿易融資為主的銀行,典型的就是進出口銀行; 還有以外匯交易為主要業務的銀行;也有在銀行擔保業務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擔保公司。其實,銀行的擔保業務是與負債和資產業務相聯的,比如說,一筆擔保的前提 可能是你有一筆相對應的存款在我銀行,也可能是,擔保是我銀行要發的一筆貸款。還有銀行的結算業務,這個結算包括國內與國際,英國的四大清算銀行,就是在 這個功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央銀行也不例外,它也是從商業銀行發展而來的。像中國工商銀行這樣大的銀行稍微改造和發展一步就可以 是中央銀行了,英格蘭銀行就是如此。1833年,國會通過法案,規定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是法償貨幣,於是英格蘭銀行就成了中央銀行。但是,要成為結算 中心就不那麼容易了,要有一定的規模和網絡,工商銀行夠了,但你看香港,是三家銀行發行貨幣,但結算中心可就變了,英鎊在匯豐,港幣也在匯豐,但人民幣的 結算在中銀。至於說到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和貨幣政策,這都是貨幣發行和結算中心的派生物。所以說,中央銀行也是從商業銀行發展而來,而對於大的商業銀行來 說,它與中央銀行僅有一步之遙。

  以上我們是從金融產業鏈的角度,探討了銀行業務的發展和演變,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

  1、商業銀行是金融產業中最原始、最傳統、最基本的形態,是銀行產業鏈的鼻祖,是金融產業鏈的核心。

  2、金融產業中的一切非商業銀行機構都是商業銀行一項或某幾項功能或業務的延伸和專業化。

  3、商業銀行的業務,理論上講可以覆蓋整個金融產業,但是,沒有其他任何一家非商業銀行機構可以覆蓋商業銀行。原因就在於商業銀行有著一個最根本的小武器——支票賬戶,它是商業銀行獨享的權力。

  

   

第二個問題:從商業銀行或商業銀行的客戶細分來看零售銀行

  世界上的商業銀行,不論大小,不論體制,就業務來分,就四大塊:零售銀行業務(Retail Banking)、公司銀行業務(Corporate Banking)、資金部(海外多叫司庫部)(Treasury)和後台支持(BackOffice)。零售銀行和公司銀行大家都很熟悉了,後面我還會具 體說。國外的銀行都有一個Treasury,它既類似於國內銀行的資金部,又有一些不同之處。我的理解是,Treasury有兩個功能,第一是保證銀行的 流動性,也就是我們說的頭寸管理。銀行的資金有出有進,每天都會有盈餘或短缺,這就需要Treasury來平衡,它依靠的是一個成熟的資金市場。第二個就 是在滿足銀行流動性的同時,爭取盈利。這就要求Treasury同時運用國內外的資金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進行買賣運作,以達到既保證銀行頭寸平衡, 又獲得盈利的目的。還有我們經常提到的衍生品(Derivative)也主要是在這個部門。什麼是Derivative呢?講一個原始的形態,大家就明白 了。比如說,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老大,在德國市場上得到馬克資金的成本是3.5%,而花旗銀行在德國市場上的資金成本是3.55%;反過來,花旗銀行在紐 約美金市場上的籌資成本要低於德意志銀行,這就存在著兩家銀行利率的互換。這就是Derivative的原始形態。有人說,這是國外的大銀行,我們還到不 了這個程度,其實不然,只要中國的資本賬戶徹底開放,銀行馬上就會進入到國際市場,享受全球的繁榮。BackOffice,就是我們說的支持部門或者保證 部門,像電腦部、法律部、行政部、辦公室,還有我們國際部中相當一部分技術性的工作,比如說,開立信用證。通常人們說的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營運總裁也就是這個部門的領導。

  現在回過頭來看零售銀行和公司銀行業務。在第一部分,我們看商業銀行是從銀行的業務來講;現在談零售銀 行,我們要從銀行的客戶劃分來展開。為什麼選取這樣的角度呢?因為如果你研究商業銀行,就會發現,銀行的組織架構和業務劃分是以客戶為導向的,也就是現在 流行的Demand-oriented或Market-oriented。

  首先看Massive業務,就是大眾業務,這裡有存款、信用卡、轉賬、代收代付等等......

  然後是Middle Level客戶。中層客戶的需求在涵蓋大眾客戶需求之外是有一些特點的,例如,買房-按揭業務,小額貸款-裝修、旅遊,投資-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在中國這是一個不斷壯大的群體。

  接著是TOP LEVEL客戶。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部分客戶不大起眼,進入本世紀來,高端客戶日益增加,很多大銀行紛紛為這部分客戶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原因就在於 這部分客戶,除了有大眾和中層客戶的需求之外,又有了新的需求重點,那就是稅務策劃、遺產安排和財富的保值、增值。可以說,對這部分客戶的市場開發和爭奪 已經成了世界大銀行的重要工作。原因很簡單,隨著20世紀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發展,這部分客戶群體不斷壯大,為這部分人的服務的所得是銀行利潤中增長最快的 一部分,對這部分客戶的服務已經超出了原有的零售銀行概念,它更多地體現著一家銀行的全部智慧,一家銀行的全部資源和一家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是專業人士(Professional)客戶群。包括律師、會計師、獨立開業的醫生、獵頭公司、諮詢公司等。這部分專業人士在現代社會日益展露頭腳,成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團體。

  以上這四部分客戶,我們可以把他們歸為零售銀行的服務對象,接下來再看看公司銀行都有哪些業務。

  首先是對小企業的貸款。在西方,則視為對無限責任公司的貸款。接著是對中型企業的業務。在香港,銀行通常把提供這種服務的部門劃分為Trading Department,花旗銀行的亞洲總部也從公司銀行部門中分出一個部門,專門開發對這部分企業的業務。最後就是對大企業的公司業務。由於在對大企業的業務中,存在公司的重組兼併和銀團貸款,所以,有的銀行把對大企業的日常業務作為Corporate banking,把重組等業務單獨分出來。

  就業務劃分來講,銀行業務鏈的發展就像生物細胞的演變,由單細胞到雙細胞再到多細胞,不斷繁衍和進化,其中還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突變,而在銀行業務的發展過程中,這種突變就集中表現在對Middle Level和Top Level客戶的服務上,這也是整個銀行發展中最具潛力的業務。如何開發和培養這部分業務,靠的不僅僅是零售銀行部門,還需要銀行所有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包括日臻完善的公司銀行部門、資金部門和強有力的後台支持。這也就是我要談的最後一個問題——如何發展我們的零售銀行。

 

  

   

第三個問題:從商業銀行的發展看零售銀行的發展

  從1694年英格蘭銀行誕生至今,現代商業銀行已經走過了300多年的發展道路。從1897年我國第一 家由國人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建立開始,商業銀行在我國也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中,商業銀行功能在不斷地轉變,商業銀行業務在 不斷地擴展,商業銀行客戶也在不斷地更新。最初的商業銀行只是充當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為個人和工商業的資金融通和支付結算提供便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 會的進步,商業銀行逐步從最初的「零售便利店」走向了功能齊全的「金融百貨公司」,商業銀行服務的對象也從最早的工商業擴大到了不同階層的人群和不同性質 的機構。可以說,作為一種特殊的盈利企業,現代商業銀行不僅承擔了社會對金融的大部分需求,而且承載了人們對未來的許多夢想。

  商業銀行在產生之時就對個人和小企業提供基本的存、貸、匯服務,但當時並沒有零售銀行這一說,零售銀行 是近幾年隨著個人業務的升級才出現的一個新概念。零售,在辭典裡,是相對於批發而言的一種營銷方式;在銀行裡,它卻意味著針對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以消費信 貸、銀行卡業務、網絡銀行及個人理財業務為代表的金融產品。為什麼零售業務會越來越受到商業銀行的重視?零售銀行的魅力究竟緣自何處?原因很簡單,商業銀 行要千方百計地贏得有潛質,有發展的客戶群體,而中級客戶、高端客戶和專業人士正是市場上的新亮點。他們的需求是在大眾業務基礎上額外增加的需求,他們的 需求是不斷更新換代的需求,今天是高端客戶的業務,明天就可能成為中端客戶的所愛,今天向中端客戶提供的業務,明天可能就成為大眾業務。這部分客戶給銀行 帶來的利潤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對於零售銀行來說,將大眾客戶細分為中高端客戶,再提供不同的服務是零售銀行的發展方向。

  理論界的討論總是離不開實務界的動態,如何發展中國的零售銀行,我看到很多學者見仁見智,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當然,實務界也在不斷地探索。零售銀行應該向何處走?我認為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首先,零售銀行的發展要有觀念上的突破。要改變零售業務只是屬於零售銀行部門的舊觀念,樹立零售業務屬 於全銀行的新觀念。舉個例子來說,前幾天,我碰見一個在國外大銀行工作的同事,他在北京做市場,專門「尋找」有100萬美金以上的客戶,把這些客戶的資產 放到國外註冊的某一個公司,然後製定投資方案,進行多幣種和長短期運用,使得資產組合多元化,從而滿足這些客戶的不同需求。可以說,如何安排和運作這些資 產,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是需要銀行的其他部門,比如資金部、公司銀行部、電腦部、法律部的協調與配合。所以我反覆講,搞好零售銀行是全行的智慧,是全行 的管理水平,是全行的人才,是銀行在全球的資源的體現。

  然後就是我反覆強調的,零售銀行是超級市場的「貨架管理"。所以作這樣的比喻,是因為從銀行的實踐中得 到啟發。在過去,銀行「貨架」上擺的產品都是,或者說基本上是由零售銀行部門生產的,比如零存整取、代收代付、轉賬結算等業務。隨著客戶需求的細分和多樣 化,零售銀行管理的「貨架」上的產品有的是零售部門生產的,有的是銀行其他部門生產的,有的是幾個部門生產的合成產品,有的甚至是從外面採購來的產品,比 如說銀行代賣的保單、基金等,而零售銀行就是這個「貨架」的管家,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管理這個商品貨架的職責。

  接著就是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問題。零售銀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零售銀行需要的是一批通曉金融、投資、財 務、法律、計算機等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是銀行各個部門都需要的人才。現在特別是需要一批優秀的金融理財師。目前,我國的零售銀行業中的理財業還處在「缺醫 少藥」的局面,而且「缺醫」更甚於「少藥」,如何盡快培養出合格的金融理財師就成為商業銀行乃至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國際CFP組織是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可的專業化理財認證機構,這個組織起源於美國,成立至今已有 20多年,但「井噴式」的發展是集中在這五年,尤其在亞太地區發展得更快。去年台灣首次舉辦CFP資格認證,就有8000多人參加培訓,1500多人參加 考試。我們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舉辦的幾期培訓班也是門庭若市,不僅各家銀行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參與度,來自各行的學員也表現了很強的學習積極性。當然, 金融理財是一門具有量化規律的技術學科,目前迫在眉睫的是要建立和制定金融理財師體制和標準,特別是職業道德準則,這是社會和公眾對金融界提出的崇高要 求。

  以上我以漫談的形式,從不同視角探討了零售銀行的發展。總而言之,零售銀行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土壤、需要陽光、需要雨水。這些我們都有,或即將就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