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股市的崩盤相比,大宗商品市場的全面暴跌更能預示著經濟衰退的到來。商品價格的重挫對於制造商和消費者而言都有深遠的影響。雖然市場對於相關消息的報道十分迅速,但是鮮有國家會對此予以重視,美聯儲也不例外。
《被遺忘的經濟衰退,1921年:最終自愈的崩盤》——James Grant
序曲
如今的經濟情況和1920-30年的全球經濟大衰退顯然不可同日而語——當時世界經濟還處於金本位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剛剛結束,美國更是還處於農耕水平。但是大宗商品的先行走勢卻並無二致。
自2011年以來,路透CRB商品指數下跌39%,高盛商品指數下跌48%。能源下跌56%,金屬下跌36%,銅下跌40%,棉花下跌73%,WTI油價下跌57%,橡膠下跌72%。而在1920年代經濟危機爆發之前,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大宗商品的全面下挫不僅反映出供給端的嚴重過度,也反映出全球經濟放緩的現狀。由於相關公司在商品價格牛市的時候過度負債開發產能,如今出現的去產能化意味著類似1920年的經濟困境很有可能再度重演。
在現實的經濟環境下,全球央行決策者不約而同的開始壓低本國貨幣以謀求增強競爭力。美國是最早先發制人采取QE政策的國家之一。過去幾年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極度擴張,美元因此明顯承壓,最終推動了美國經濟的複蘇。
而日本和歐洲則相對後知後覺,其結果則是2014年至今日元和歐元的大幅貶值。自2011年以來,美元對日元、歐元、墨西哥比索、加元和巴西里拉的升值幅度分別達到61%、21%、19%、15%和62%。
第一次世界貨幣大戰
貨幣競爭性貶值對於經濟的破壞力在1926 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有目共睹。當時全球金融市場都處於通貨緊縮的趨勢之中。
法郎成為了貨幣大貶值的引爆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采取紙幣通貨膨脹的政策,法郎發生貶值,到1922年時,其購買力已跌至1915年的43%,同英鎊的比價從1914年的25.22:1跌到1926年的240.2:1。法國不得不放棄金本位(以下均特指金塊本位制)。1928年法國制訂新貨幣法,規定法郎含金量為0.065克,僅相當於一戰前的1/5。
通過大幅貶值,法國貿易盈余明顯提升,經濟也藉此改善。此外,從其他國家流向法國的黃金也明顯增加。盡管法律上法郎最終在1928年才完成定價,但是實際法郎匯率在1926年已經處於穩定狀態。
在此之後,法郎的貶值效應開始全面擴散。1927年末至1929年中,全球經濟開始迅速惡化。澳大利亞在1927年末遭遇到嚴重的經濟危機。荷屬東印度群島、芬蘭、巴西、波蘭、加拿大和阿根廷緊隨其後,而到1929年秋季,大洋彼岸的美國終於感受到了“寒冬”。全球知名的股災就此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包括烏拉圭、阿根廷和巴西在內的南美國家均打壓本國貨幣並放棄了金本位,新西蘭和委內瑞拉則在1930年放棄金本位。而在1920-1930年間,美國卻一直緊盯金本位,這導致了美元匯率的升值。輸入性的通縮由歐洲傳導至美國。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美國最終於1930年6月開始執行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這宣布了美元也加入到貶值大軍之中(這時美國還未放棄金本位)。
到了1931年,17個國家放棄了金本位,其中最重要的是1931年9月19日英國的決定。德國雖然沒有讓本幣貶值,但是他們執行了嚴苛的貨幣管制並選擇了債務違約。
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美元貶值幅度達到59%。伴隨著周期性因素的到來,美國經濟終於有所起色。但是這並不代表貨幣貶值戰爭的結束。
最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結束了這一輪貨幣貶值競賽。
回到現實
正如一開始所言,經濟形勢而言,2015年和1920年代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不幸的是,兩段時期也有很多的相同點。
首先,在全球經濟增速緩慢和債務化嚴重的問題上,目前也沒有國家“幸免”。其次,其他國家的經濟問題也正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向美國。並且,如今各大央行(政府)的負債情況比當時更為嚴重。最後一點,貨幣競爭性貶值的確已經出現。
集體的“以鄰為壑效應”(beggar-thy-neighbor effect一國采取的政策行動對本國經濟有利,但損害了別國的經濟)之下,各大經濟體的“多輸”局面可能也會歷史重演。
美國會是例外麽?
2015年全球性的經濟疲軟和低利率狀況看起來很難發生實質性變化。歷史性的低通脹率依然將困擾各國決策者們。
美國名義GDP自2008年以來的增速為二戰後最慢水平。與此同時,美國的CPI增速同比一直在走弱。在全球大通縮背景之下,如果美國逆“世界潮流”而讓美元大幅升值,那麽1930年代的歷史可能就會再度上演。
看一看美債市場的表現,就能知道,市場其實更懂美聯儲的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導讀 : 今天的早報出爐啦~ 大家早上好!先告訴你一個壞消息,今天可又要上班了啊!當然還有一個好消息,再上19天班就又是一個小長假啦! 廢話不多說,下面是早報內容。 1. 小紮妻子為窮困兒童建免費學校,因童年艱苦生活 紮克伯格妻子普莉希拉•陳 紮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陳解釋了她創建主要面向貧困兒童的非盈利私人學校的原因。普莉希拉的父母70年代乘坐難民船從越南逃亡美國。在普莉希拉的整個童年時期,她的母親一直堅持做兩份工作來養家糊口。 黑馬早報神點評: @jasminecjc:她不算典型的美女但是有味道 2. 小米在印度的第一筆投資,看上了娛樂內容提供商 小米公司正牽頭對印度在線音樂和視頻供應商HungamaDigital Media Entertainment投資2500萬美元,尋求在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吸引更多的客戶。小米將開始把包括主題和鈴聲在內的Hungama的內容整合到其產品中。 黑馬早報神點評: @Walterwhatwater:Hello indian mi fans! Are u ok? @杉十四:Do you like me? 3. 北京下周起十條街禁行電動二輪車 圖為竇唯3月30日在街頭騎電動車 自4月11日起,長安街、府右街等十條道路除自行車外,禁止其他非機動車通行。顯然此次禁行的對象就是電動二輪車。交管部門透露,目前北京電動二輪車總數已達400萬輛,絕大多數為超標車輛。 黑馬早報神點評: @北歸雁南飛:不想讓竇唯騎電動車就直說唄,費這麽大勁! @YY是你大爺咯:我的外賣怎麽送來 @雪落寒至:上牌管理即可,用得著禁行麼,如果這四百萬換成汽車,首都的霧霾更濃郁了幾分吧! 4. 萊茵1.5億收購中華網,入局體育傳媒 萊茵體育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與國廣控股達成合作協議,萊茵體育將以不低於1.5億元的價格收購中華網,萊茵體育表示,未來基於中華網搭建的多媒體網絡平臺,將成為公司傳媒業務板塊的核心平臺。 黑馬早報神點評: @忍蝸行:曾經幾大門戶網站之一 @蘭斯提:中華網竟然一直都還活著…… 5. 藍色起源第三次成功回收火箭,明年開始載人測試 藍色起源第三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了一枚可搭載6名乘客的亞軌道火箭,預計於明年進行載人測試飛行,最早在2018年搭載付費乘客飛行。亞馬遜CEO貝索斯2000年創建了藍色起源,以實現兒時的飛天夢想。 黑馬早報神點評: @wuhan匆匆:神乎其技 @精彩的旅行:吊就一個字 6. 特斯拉Model 3上線36小時訂單額達106億美元 特斯拉宣布,旗下首款入門級電動車Model 3在開始接受訂單的36小時內,訂單總量已達25.3萬輛,不過這些用戶要等18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收貨。按照4.2萬美元平均售價計算,Model 3訂單總價已達到106億美元。 黑馬早報神點評: @葉葉舟:呵呵 這期貨秒殺小米 @張羽的小屋:考驗交付能力。 @mutecats:現金儲備啊 7. 英媒質疑FBI和蘋果:120英鎊小裝置就可破解密碼 FBI近日解鎖恐怖襲擊槍手的手機,撤銷要求蘋果協助調查的訴訟。但有記者發現,市面上售價僅120英鎊的一種解鎖裝置竟然能輕易破解蘋果手機密碼。這一調查結果令人尷尬:FBI為啥花4個月沒能解鎖?蘋果產品安全性好像也不是那麽強? 黑馬早報神點評: @克多Mike:因為這是公關秀啊 @三洗吾身:不合法的手段收集到證據是不能用來起訴的•••••••••••• @83年秋:哈哈,人生主要看演技~都是大贏家~ @範榮輝的微博:都是戲! 8. 蘋果想在印度賣二手iPhone遇阻,被當成電子垃圾 蘋果希望成為首家被允許在印度進口及銷售二手智能手機的廠商。不過,許多業內人士都反對給予蘋果這樣的許可。他們對印度政府官員表示,這將導致電子垃圾的泛濫,不利於國內廠商的發展,同時也不利於印度總理莫迪的“印度制造”計劃。 黑馬早報神點評: @酒窩funny:然而小米在印度多幸福。 9. iPhone SE首周末銷量不佳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周末iPhone SE的銷量僅占所有iPhone銷量的0.1%。這一數據遠遠落後於當初iPhone 6 發布時的2%,iPhone 6s是發布時的1%,以及iPhone 5s的0.9%。而蘋果商店門口也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大排長龍。 黑馬早報神點評: @火星網友:但應該不會再像iPhone 5c一樣以慘淡結局收場了吧... 10. 谷歌撤下塔利班研發的宣傳應用 據國外媒體報道,恐怖主義監控機構SITE(國際恐怖組織搜索情報集團)周五報告稱,阿富汗塔利班已經開發並且發布了一款Android應用,而且出現在谷歌應用商店Play store提供使用。據稱,該應用專門為塔利班組織發布聲明而設計,不過據塔利班一位發言人稱,該應用在周六已經從Play Store被撤下。 黑馬早報神點評: @老伍:商人的本質就是明知道子彈有可能會落在自己身上,有足夠的利潤他都會去賣。 @浩兒兔子:擦,,,,,恐怖份子還會搞科技?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靜靜,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後美智子
日本共同社7月13日報道稱,據日本政府有關人士13日透露,日本天皇有意生前退位。
NHK援引日本皇室消息人士的話稱,日本天皇明仁已經表示了在去世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的意向,可能在未來數年內退位。日本天皇已82歲高齡。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明仁皇太子即位,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改年號為“平成”。1990年11月12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在東京皇宮舉行即位典禮,正式登基。明仁天皇登基後,展開一系列皇室外交,其中最引人關註的無疑是訪華。199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10月23日到28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對中國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中日兩國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訪問中國。
交通運輸部網站“領導網頁”欄目近日進行更新,據最新名單顯示:剛剛卸任交通部部長的楊傳堂仍擔任部黨組書記職務,新任交通部部長李小鵬任部黨組副書記。
本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免去楊傳堂交通運輸部部長職務,決定任命李小鵬為交通運輸部部長。
交通部網站“領導網頁”欄目截圖
據交通部網站消息,9月5日上午,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與剛剛履新的部長李小鵬一起,先後到部機關各司局看望慰問廣大幹部職工,勉勵大家在部黨組統一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持最高標準、落實最嚴要求,深入推進“四個交通”發展,從嚴從實開展各項工作,努力推動“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實現良好開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好先行者。
圖為楊傳堂、李小鵬慰問部海事局幹部職工。
在各司局,部領導與幹部職工一一握手交談。楊傳堂表示, “十三五”期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希望廣大幹部職工積極配合部領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基本功建設,為推進綜合交通運輸改革創新、提質增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小鵬表示,交通運輸發展離不開廣大交通人的共同努力,希望廣大幹部職工在部黨組的統一領導下,積極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創新,將交通運輸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幹出成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離開非洲的時候,又路過掛滿烏鴉的枯樹,感慨萬千。
本文由心聲社區(微信ID:HWxi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
2012年春節,是我外派三年之後的第一次回國休假,終於可以多陪陪老婆孩子,一起歡度新年,非常開心。然而,初四一大早,還在睡夢中的我被電話鈴聲叫醒。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領導說有重要客戶來訪,需要馬上返回阿布紮比時,還是一陣發懵。
當天晚上,我拉著行李箱,離開了家。新年里的北京,街道兩旁滿滿的喜慶,路燈是橘黃色的,映著天上飄起的雪,暈出淡黃的暖色調,隱約還能聽到遠處傳來的煙花爆竹聲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我站在小區路邊的燈下等出租車,腦子里還回響著兒子那句“爸爸你下次什麽時候回來?”突然身後傳來老婆熟悉的聲音:“哎,我開車送你去吧!”我鼻頭一酸,卻不敢回頭,只是簡單地回答:“下雪了,開車危險,回去吧,我到了給你信息。”然後坐上出租車,頭也不回地走了。這一瞬間,我第一次問自己:來華為,錯了嗎?
放著安逸的日子不過?
還清楚記得,在2007年初的那個百無聊賴的下午,我坐在銀行的辦公室里,看到一個老朋友,用圖片向我展現了他在華為公司從大隊培訓到非洲各國的如火的青春歲月,我的心蠢蠢欲動,終於按耐不住想要出去闖蕩一番的激情和夢想。很快,我從銀行管理者的位置上辭職,加入華為,從一名普通員工做起。身邊所有熟悉的人都吃驚地睜大了眼睛:“放著安逸的日子不過,什麽情況?“
這個決定源於多年我對華為的好印象。我去過西藏林芝地區和當地銀行交流,因為久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又聽說過著名的墨脫石鍋,所以提出要去墨脫。接待人員一聽,笑著說:“沒有路,只能騎馬,單程2-3天。”還說,“如果你在墨脫江邊洗澡,衣服有可能丟,錢不會丟,那里錢沒有用。”可後來我聽說華為公司楞是克服了巨大的困難,為這個當時國內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城開通了通信,當我想象著華為員工靠著人拉肩扛,一路建設基站到墨脫縣時,不只是震驚,更是肅然起敬。
我到華為的第一個部門是財經組織的信用管理部,2008年第一次出差,東非地區部。初次踏上非洲大陸,從機場到公司的路上,充滿了新奇感。大概行駛20分鐘後,路正中有一棵枯樹,上面落滿了烏鴉,風景優美而且奇異。
到達第二天,地區部領導就給我分配了兩個任務:第一組織織中層以上領導進行信用管理研討;第二通過信用管理工具計算地區部的風險資產。我把地區部領導交代的任務當作進入華為的第一次大考,緊張地備課,並提取東非所有客戶的應收賬款,建立風險資產評估模型,進行測算。
周末,地區部信用經理提議去酒吧坐坐,可我完全沒有時間,唯一記得的活動就是在食堂吃完飯,和地區部信用經理繞著代表處周圍的荒地走了一圈,路邊是以前沒有見過的樹,樹上開滿了艷艷的紅花。
兩周後,我向地區部提交了報告,地區部對評估模型和計算結果進行評審,認為與業務角度和對客戶的理解相吻合,並向部門發出了表揚信,這意味著我順利通過了在華為公司的第一次考試。風險運營資產測算模型後來被公司采用,作為應收賬款計提標準,使用到現在。
離開非洲的時候,又路過掛滿烏鴉的枯樹,感慨萬千。
漂流的生活,需要強大的心臟
2014年,海外4年戎馬生涯後,我加入重大項目部。
“搞財經的去重大項目部?”熟悉的、不熟悉的同事紮堆圍觀,我也心有戚戚焉。當被重大項目部領導約見,面對面談工作、談生活、談個人訴求,最後領導開玩笑說:“重大項目部是‘不讓雷鋒吃虧’的保障基地。”雖然是一句玩笑,但讓我心里吃下了定心丸。
重大項目部的工作是靜水潛流的工作,在這里沒有轟轟烈烈的蚊子龍卷風,卻是另外一種驚心動魄。據部門HR調查,兄弟姐妹落地一線支持項目的關鍵詞竟然是“寂寞“。
來了,就踏實地幹起來吧!我第一個參與的是某專項行動。進入項目組,重新梳理友商財經要求,制定戰術。因項目涉及財經內容較多,我慢慢地從參與項目變成了主導項目。項目管理直接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我是誰?一線兄弟姐妹都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理我。怎麽辦?
項目涉及全球多個代表處,絕大部分是艱苦代表處。為了讓大家知道“打什麽,怎麽打”,我一年跑了11個國家。為了提高效率、降低費用,往往是一個地區部內的幾個國家一起去。年初出差蘇丹、埃塞俄比亞、摩洛哥,蘇丹50℃、埃塞俄比亞20℃、摩洛哥0℃。這一趟,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要帶上。一直到年末出差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體驗了零下40℃,那真是出門5分鐘就變成“全裸”。
環境溫度的改變,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遇到的都是陌生半陌生的同事。短期內從陌生到獲得認可,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往往是需要向對待客戶一樣,貼上去,讓大家理解專項行動的意義,一起制定作戰計劃,並肩作戰中,建立起戰鬥友情。比如在蒙古,友商封閉市場,但是客戶對友商並不十分滿意,向我司伸出了橄欖枝。蒙古辦事處對客戶的資信狀況不了解,猶豫不決。我組織大家分析了過去四年的財報,不但確認了客戶經營狀況很好,而且找到了客戶痛點,發現了銷售機會點。
往往這個時候,就是離別時刻。如此循環往複,下一站又要面臨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兄弟姐妹。在離開蒙古到哈薩克斯坦的前夜,我心里被巨大的恐慌和寂寞籠罩著。那天夜里,很少用微信的我,發了信息“漂流的生活,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
專項行動的保證,還需要機關業務線專家的支持。非授權影響力下,如何保證其他部門的專家投入?保證每周例會?對未來的憧憬,預期的項目獎。我一方面定期邀請相關部門領導參加會議;另一方面,每次開會我自費備上零食與咖啡,活躍會議氣氛,項目組的兄弟姐妹相處融洽,大家在各自專業領域獻言獻策。慶幸的是項目結果好,項目獎金讓各行業專家滿意,總算沒有淪為大忽悠。
付出總有回報。項目結果達成,由機關各路神仙組成的專項行動項目組,2015年被評為重大項目部優秀團隊。
“說人話”的科普作家
在打仗的同時,我接到組織的另一個工作——為將軍池編寫課程《項目概算》。偷懶的捷徑是,搜索外網及公司內網,下載各種版本的《項目概算》,拼湊課件。可是領導的要求是:不但能聽懂;還要理解市場訴求,讓學員感興趣。
我的天!每門課3小時授課時間,受眾是客戶經理。而且,又得從光桿司令做起。一個詞蹦入腦海——“科普作家”,而且比科普作家還要科普作家,太驚悚了。捷徑走不了,只有下苦功夫了。學習幾套公司內部有關項目概算的教程,通讀公司內部關於項目概算的政策,請教區域財經管理部的專家,邀請領導做課程Owner。
編寫過程中,還需要專家的支持。最大的矛盾就是,能不能放棄使用財經術語,而使用非專業語言。因為一旦使用非專業語言,就無法保證財經概念的嚴謹性。而使用財經術語,導致非專業人士聽不懂。在我的力爭之下,終於犧牲嚴謹性,采用了非專業語言。我認為這也是對其他專業課程的一個啟迪,就是課程編寫中,能不能放棄專業術語,對著外行人“說人話“。
編寫教材是一個艱苦寂寞的過程,使我明白什麽叫做絞盡腦汁。“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有時在將睡未睡時靈光一現,就立刻爬起來,再幹上兩三個小時……2個月的沒日沒夜,課程終於在將軍池訓戰上呈現了。課程正式上線後,客戶經理給出了我認為最樸素的好評:“上項目概算,不困。”
我暗暗發誓,再也不寫公共課教材了;誰知天不遂人願。沒過多久,領導找到我說:客戶經理的財經基礎薄弱,你要寫一個課程教他們怎麽讀財報。我的天哪!含著淚,又開始了新的旅程。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是陶醉的。《財報解讀》課程上線後,已經多次在華大被評為滿分,成為將軍池的招牌菜之一。
這麽多年來,我錯過了一些和家人團聚的瞬間,有一些遺憾,但也有很多的收獲,有機會帶著妻兒遊覽中東、非洲很多國家,如果不是因為加入華為,這輩子恐怕不會有這樣的經歷。
轉戰在重大項目部,我找到了心目中的華為精神與文化,讓我在發揮自己專業優勢的同時,貼近一線業務,近身肉搏。過程是艱苦的,但在戰鬥中成長,在戰鬥中快速轉身。在這樣一個大平臺下,青春註定充滿回憶!
不要對第一次有過高的期望,促成下一次見面就是最好的結果。
本文系盒飯財經(ID:daxiongf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張穎。
第一次和VC見面怎麽辦?
首先,要明確初次見面的目的。我認為,第一次見面,目的其實很單純、很簡單,就是讓VC對你的項目、對你這個人或者團隊有初步的印象,最好的結果就是後面還有第二次、第三次會面。這樣的話,創業者就不應該對初次見面期望過高,如果能讓VC表示會跟進這個項目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我見過很多創業者,第一次見面就在談定價(Valuation)、股份比例、董事席位等問題,顯得比較著急,因為與VC的第一次會面不是討論這些東西的時候。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不要對第一次有過高的期望,促成下一次見面就是最好的結果。
其次,選對合適的地點。由於VC的日程都排得比較滿,因此大多數投資者會要求在VC辦公室見面,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最好不要表示反對。因為第一,在VC辦公室見面投資者一般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你聊,第二也方便把VC團隊的其他成員介紹給你,第三你也能有機會對這家投資者有個初步的了解(辦公室里面其實藏有很多信息,例如裝修風格、布置方式、接待你的流程、請你喝什麽飲料等等)。當然,如果你的項目特點比較特別,例如你在京郊有一個民辦大學、在寶鋼有個節能減排設備,或者你的辦公室很有特色、能夠表明你們的創業文化,那可能約在你們辦公室是一個好主意。當然,見面也可以在咖啡廳等第三方地點,但正式的初次會議還是在兩邊的辦公室之一為好。
第三,要有合適的人在場。這里面有兩個問題,第一是你帶什麽人去,第二是VC那邊會有什麽人參加。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你帶什麽人去?我個人覺得初次見面最好不要帶很多人,帶公司最重要的1~2人就好。例如你在運營一家互聯網公司,你主要負責公司運營和市場推廣,另一個你的創業夥伴負責產品和技術,那麽你們兩個人最好都參加。再比如你的公司是做醫療器械的,公司已經相對成熟,市場、銷售、研發、財務、人事、行政都有專人負責,你在統領大局,那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你一個人來就好了。我見過一些公司,第一次見面就來了5~ 6人甚至更多,說話的時候我必須兼顧其他人,反而弱化了和核心創始人的溝通,這不是很有必要,因為還是那句話,初次見面是初步溝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同公司核心創始人的溝通。再看第二個問題,VC那邊有什麽人參加?首先,這個問題可能不是能夠自由選擇的,因為每家VC的工作流程、工作分配等都不同。我的建議是,如果能約到級別比較高的合夥人當然好,因為他在內部的話語權較多;如果只能約到副總或者投資經理,我覺得也沒什麽問題,因為今後同你打交道比較多的可能就是這些人,能不能說服他們也是很關鍵的。
第四,帶全資料,做好演示。我認為VC都是喜歡簡單東西的一群人,千萬不要把事情弄複雜,因此我的建議是資料不要多、要精,一份好的商業計劃書可能就足夠了。我曾經見過一些創業者,初次見面帶了很多的資料,包括營業執照、納稅證明、榮譽證書、政府批文等等,但老實講這些資料並不太適合第一次見面。如果你的公司產品比較特殊、有創新,那帶一個產品做演示也是不錯的。關於演示,我這里給大家吃個定心丸,VC不會要求每個創業者都具備很精彩、很花哨的演示技巧,只要把事情講清楚就好了,不用PPT也完全沒問題。關於如何做演示,這是一個太大的話題,我的建議很簡單,把複雜事情說簡單、把海量信息邏輯化、多使用數據。
接下來,趙薇和萬家文化之間,還有哪些好戲上演?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 ID: 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楊柳青。
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趙薇豪擲30億收購上市公司一事,再起波瀾。
今晚,萬家文化通過公告正式宣布,趙薇將放棄控股萬家文化,只出5億元做一個小股東。這意味著,一直以來在股市順風順水的趙薇,首次遭遇重大挫敗。
此次收購失敗,其實早有跡可循。自從萬家文化宣布趙薇即將入主的消息後,市場上對作為影視明星的趙薇能否經營好上市公司,以及趙薇僅出資6000萬元、50倍杠桿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等諸多問題表示強烈質疑,相關監管部門更是連發17問,要求趙薇作出解釋。
正值收購搖搖欲墜之際,2017年春節期間,媒體突然爆出萬家文化背後疑似金主、“明天系”肖建華被帶走調查的消息,隨後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又發出要抓一批資本大鱷的宣言。
但是,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趙薇,會甘心於只做一個持股僅5%左右的小股東嗎?後續又將如何運作萬家文化。對此,上交所今日特地發出問詢函,要求龍薇傳媒披露後續是否有進一步增持的打算。
此外,在趙薇收購消息曝出後,萬家文化的股價曾連續出現大幅上漲,並且換手率極高,有業內人士猜測,盡管收購未成,萬家文化背後的資金方,早已借著趙薇的名氣,拉高出貨。
這一次,趙薇更像是被人拱到前臺,為資金大規模進出打了一個掩護。
趙薇30億收購縮水到5億,只因金主“肖”失?
今晚,因重大事項停牌的萬家文化向市場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趙薇將放棄控股萬家文化。
公告稱,萬家文化與龍薇傳媒於今日(2月13日)簽署了《關於股份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對原有股份轉讓協議作出調整,將轉讓給龍薇傳媒的股份總數由原先的1.85億股調整為3200萬股,轉讓總價款調整為人民幣5.29億元。
此前,龍薇傳媒已支付了2.5億轉讓款,剩下的2.79億元,雙方約定應於補充協議簽署之日起35個工作日內支付。萬家文化還表示,調整後的股份轉讓方案將不會造成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變更。
5.29億元,只相當於此前趙薇宣布收購萬家文化30.60億元的不足1/5,換言之,趙薇不僅放棄了對萬家文化的控股權,最終持股比例也不過5.04%,剛剛超過信息披露的標準。
萬家文化方面表示:“鑒於本次交易涉及金額較大,且本次交易方案公布後市場各方對交易結構和方式也存在諸多質疑,經與多家金融機構溝通後,龍薇傳媒表示是否能按期完成融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確保上市公司平穩運行,經本次交易的交易雙方慎重討論,決定對本次交易事項進行調整。”
實際上,自從2月8日突然停牌,資本市場就普遍擔心趙薇控股萬家文化一事會有變數。因為春節期間,就有許多媒體爆出“明天系”肖建華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的事,年後開盤,“明天系”上市公司西水股份、華資實業等紛紛連續暴跌。而被市場普遍認為與明天系有關的萬家文化,節後開盤當天也跌了將近6%。不過,明天控股隨後公開宣稱,與趙薇以及萬家文化無關。
不僅如此,2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相關監管會議上的發言,也無形中增加了這次收購的風險。
在講話中,劉士余的矛頭直指所謂的“資本大鱷”,表示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雖然沒有明指資本大鱷是誰,但是市場遐想非非。
在二級市場風聲鶴唳之際,趙薇終於打起了退堂鼓,放棄收購萬家文化的打算,轉而只做一個小股東。
遭遇內幕交易核查:趙薇為大資金打掩護?
實際上,從一開始,趙薇出資30億收購萬家文化控股權一事就遭遇資本市場普遍質疑。以往熱衷於在股市炒短線的趙薇,為何一反常態,試圖長期經營一家上市公司?
對此,娛樂資本論也曾多次提出過質疑。比如,僅200萬元註冊資本的龍薇傳媒,如何能拿出收購所需高達30.60億元的資金?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龍薇傳媒這次收購所需30.60億元,幾乎都是借來的,包括向股東趙薇借款6000萬元,向第三方借款15億元,向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約15億元。換言之,趙薇只不過花了6000萬元,就撬動了30.60億元的大資金去並購。
接著,人們發現,趙薇背後的支持者,可能並不是人們傳說中的馬雲和阿里系,而是肖建華以及“明天系”。
肖建華
因為在龍薇傳媒此次收購案中,被認為是“明天系”旗下機構的西藏銀必信提供了最關鍵的15億元第三方借款,因為有了這15億元以後,趙薇才能接盤萬家文化股份,並向金融機構股權質押從而獲得後續的15億元,最終完成對萬家文化的控股收購。
不過,明天控股曾專門發文,聲稱公司與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一事無關,只是旗下的恒泰證券在交易中扮演了財務顧問的角色。
然而,此番收購的大幅縮水,在時間節點上暗合明天系肖建華“出事”的種種傳聞。
上交所也在今日再次發出問詢函,要求龍薇傳媒解釋:前期已有融資意願的融資機構短期內態度發生變化的主要考慮。
不僅如此,就在趙薇收購消息曝出後不久,萬家文化股價暴漲,並且換手率極高,看起來,此前潛伏在萬家文化的資金早已借著趙薇引發的一波輿論快速“出逃”。
正因為此,上交所要求龍薇傳媒提供相關內幕知情人名單,以供內幕交易核查。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趙薇此番動作,可能只是為萬家文化背後原有的資金“出貨”打了一個掩護。
趙薇再次炒短線,準備在萬家文化套現走人?
從以往案例來看,趙薇的資本運作擅長炒短線和以小博大,獲取超額收益。
早在2014年12月,趙薇夫婦就曾在阿里影業股價處於低點時(1.6港元)買入31億港元,隨後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若幹媒體和娛樂資產註入阿里影業,阿里影業的股價也在短短半年內翻了好幾番,股價最高的時候,趙薇夫婦的“浮盈”高達40多億港元。
2015年11月18日,中國創意控股敲鑼上市,公司的股價從此前配售價0.39港元,迅速飆至4.4港元。而趙薇共持有該公司5400萬股,其在中國創意上市首日的浮盈就達到2.16億港元,浮盈超過10倍。
此前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趙薇,下一步將如何運作萬家文化,備受市場關註。因為雖然沒能坐上萬家文化大股東的寶座,但是趙薇並未完全放棄萬家文化,而是繼續入股萬家文化。
根據今晚公告,完成股權轉讓之後,趙薇持有3200萬股萬家文化股票,位列公司第5大股東。
有媒體解讀說,之所以依然持股5.04%,是為了滿足協議轉讓的要求。根據相關規定,協議轉讓可以由買賣雙方自由定價,但要想達到“協議轉讓”的門檻,交易量必須不低於5%。
看起來,原本的一樁長線買賣,隨著種種變故,只能作為短線來操作。在拿下萬家文化5.04%之後,趙薇是否還會繼續增持,同樣引發關註。
按照協議中的收購價,趙薇此時入股,仍然比現在的股價有一定的折扣,如果未來再為上市公司轉型提供一些幫助,股價或許依然有機會大幅上漲。看起來,趙薇的這一次“失手”,並非沒有回環的余地。
接下來,趙薇和萬家文化之間,還有哪些好戲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