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三板集郵概念股觸雷 邁奇化學複牌暴跌近7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0/1103651.html

每經記者 王小璟 每經實習編輯 曾艷艷

撤回上市申請的新三板企業邁奇化學(831325,OC)昨日複牌,開盤即暴跌,收盤4.40元,暴跌69.23%。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自2015年10月底宣布IPO之後,公司股價應聲而起,截至2016年5月23日停牌,漲幅高達96.43%。

對於公司突然撤回上市申請,複牌股價暴跌,投資者有苦難言。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提醒投資者,應該以正確心態看待IPO概念股。同時聯訊證券預計,未來數月內,類似案例將會大幅增加。

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奔赴IPO,提前布局至關重要。關註公眾號“NBD財訪”進入微信平臺,獲取最優質新三板公司董事長的深度訪談,在此前專訪的企業中,金宏氣體等公司的IPO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確成矽化等6家公司已進行IPO輔導。

撤回上市申請複牌首日暴跌

停牌接近一年的邁奇化學昨日(5月9日)複牌,投資者卻高興不起來,公司股價開盤即暴跌,截至收盤股價跌幅高達69.23%,成交399.3萬元,許多IPO集郵黨表示已“哭暈”。

邁奇化學主營化工溶劑、化工助劑及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3.95億元,同比增長22.65%,實現凈利潤5463.35萬元,同比增長66.24%。公司處於創新層,采用做市轉讓交易方式,有兩家做市商,分別是方正證券、中信證券。

年報業績如此亮眼的公司,為何會撤回上市申請?公司公告顯示,撤回原因為“由於公司2017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預計2017年上半年同比業績大幅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上市條件的情形。”

記者還註意到,2017年2月24日,邁奇化學在證監會組織的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中中簽。4月6日,該公司即發布公告,撤回IPO申請材料,終止IPO事項。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在公司宣布IPO之後,公司股價曾一路上漲,每股從7.28元上漲至14.30元,漲幅高達96.43%。由於受到IPO“集郵黨”的熱捧,股東人數也從掛牌時的21人變為2016年報披露的212人。

複牌之前,邁奇化學總股本為0.77億股,市值為11億元,市盈率為20.14倍。該公司屬於鋰電池概念股,據Wind數據顯示,整體鋰電池板塊最新市盈率(TTM,算術平均)為70.66倍,估值差距巨大。昨日暴跌後,邁奇化學的市盈率僅為6.19倍。

業績變臉或成集郵最大變數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告訴記者:“邁奇化學複牌作為一個標誌性事件,創下了新三板多個‘第一’:第一家在IPO受理停牌一年後,申請終止IPO;第一家在IPO停牌期間,主動披露業績大幅下滑和預虧;第一家在IPO停牌期間,被證監會隨機抽查抽中;第一家終止IPO後,回新三板複牌交易。”

“複牌首日暴跌也在市場普遍預期當中,這給了我們新三板投資者一個警醒,掛牌企業IPO不可預見和不可控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太多,有機會也有風險,很可能還沒嘗到甜頭卻被挨了一棍。”周運南補充道。

作為新三板二級市場知名投資者,周運南對IPO集郵行為提出三條建議,“一是若要重倉某只擬IPO票,必須是熟悉的公司,至少自己親自要去現場調研過的公司。二是如果不是熟悉的公司,可以采廣撒網的集郵策略,分散購入多家,組合投資以降低風險。三是在(企業)輔導驗收後,受理停牌前,適當將手上票出部分,將成本降低。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陪同IPO,以低風險甚至零風險去搏取IPO收益。”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聯訊證券在五月上旬發布的年報專題報告中,對擬IPO企業的風險加大趨勢,已向投資者提示風險,二級市場上IPO概念股的炒作熱潮也在逐漸消退。

此外,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認為,業績“黑天鵝”的情況,投資者確實很難防範。2016年報顯示,已公布年報的374家新三板擬IPO企業平均凈利潤為5389.16萬元,同比增幅僅為3.78%,這一數據普遍低於市場預期。業績下滑的擬IPO企業有119家,其中20家企業的凈利潤出現了50%以上的下滑。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預計,未來數月內,因業績及其他因素,新三板已申報IPO企業撤回申請材料,以及已進入上市輔導企業中止上市輔導案例,將會大幅增加。因此投資者應以正確的心態看待擬IPO概念股,充分意識到新三板企業IPO的不確定風險性,切勿押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03

租賃業之問:折戟輝山乳業、沃特瑪之後,為何仍集體“觸雷”凱迪生態?

“這些融資租賃公司開業以來可能就白幹了”,一位租賃業人士對日前多家租賃公司紮堆“觸雷”凱迪生態這一現狀發出這樣的感嘆。

不久前爆出7億元違約票據的凱迪生態正引發租賃業的震動。近日,德潤租賃、德潤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德潤租賃子公司)在同一天分別起訴凱迪生態全資子公司藍光發電、桐城凱迪,要求支付租金7038.50萬元。

除德潤租賃及其子公司觸雷外,還有9家租賃公司與凱迪生態的售後回租合同並未到期。未來幾年,這11家租賃公司是否能夠安全上岸,還是個未知數。

再一次集體“觸雷”

近日,安徽新力金融連續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德潤租賃、德潤融資租賃分別起訴藍光發電、桐城凱迪,要求被告方立即支付租金分別為2769.75萬元和4268.75萬元。

根據凱迪生態2017年半年報顯示,共有11家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售後回租方式向凱迪生態及其子公司持續輸血,未到期的租賃合同涉及資金共計40.85億元。

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中民國際租賃,其為凱迪生態輸血資金達19億元。從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凱迪生態與中民國際租賃簽訂11個合同,共計19億元,最長合同期限為7年。而根據公開資料,中民國際租賃在2016年5月增資15億元之後,資本金也才45億元。簡單測算,與凱迪生態這單一客戶開展的業務,就占中民國際租賃的40%以上。

對於未來,這些租賃公司是否能取得租金,情況不容樂觀。凱迪生態除被曝中票違約為,還有出現多種問題。凱迪生態公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虧損13億元至16億元,虧損數字是去年凈利數字的4倍多。而至今為止,凱迪生態公告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尚未披露。

但這並非第一次租賃公司遭劫。5月10日,盛運環保公布一則債務到期未清償公告,金額高達6.3億元,從盛運環保公布的到期未清償明細來看,共有31筆合計6.3億債務未償,其中7家租賃公司受牽連,逾期總額達5707萬元。根據零壹租賃智庫統計:安徽中安租賃受累最深,逾期總額高達2389萬,放款8筆;佛山海晟金融租賃和河北金融租賃各有1筆放款,逾期金額分別為909.14萬、748萬;廈門海銀匯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放款2筆,逾期總額為422.26萬元;西藏天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放款2筆,逾期總額達239.83萬。

此前,4月1日,鋰電巨頭沃特瑪母公司堅瑞沃能自曝20億債務違約,整體債務達221億元,融資租賃形成長期應付款25.93億元。2018年還公告了兩筆各3億的租賃融資。

此外,2017年3月,輝山乳業資不抵債,陷入風險的債務達百億元以上,10多家租賃公司被卷其中。

西藏金融租賃風控部總經理李廉表示,市場上爆出的一些違約事件,可以看到諸多金融機構陷入其中。一般來講,租賃業務是順周期的。經濟繁榮時,企業產銷順暢,經營業務良好,再融資環境相對寬松,巨大的政策慣性,放大了一些行業的非理性繁榮,掩蓋了一些風險隱患。而下行時期,客戶的經營指標惡化,但杠桿還在,存量債務到期的周轉壓力進一步加大,這是風險暴露的一個誘因。

練好風控內功,做到“兩要、兩不要”

2006年,中國租賃公司僅80多家,總資產200多億元。2017年,租賃公司的總數超過9000家,單單金融租賃行業資產總額已超過2.4萬億元。在行業井噴式增長中,租賃公司如何冷靜思考,謹慎經營?

君創租賃董事長李思明稱,租賃公司應“兩要、兩不要”:“要熟悉你的市場、熟悉你的客戶;不要別人做過的客戶我也做、別人進入的行業我也進入”。

李思明表示,租賃公司本質上來說,屬於具有傳統金融屬性的企業。在創新發展之前,不妨好好學金融機構,加強公司的事前事中體系建設,做到熟悉市場、熟悉客戶。

不同背景的融資租賃公司,要在各自熟悉的行業開展業務。當下市場上存在這種現象,例如,當一家實力較強的租賃公司和A承租人開展10億元的業務後,其他租賃公司跟風而上,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與A承租人開展1億元的租賃業務不會存在風險。但實際上,一旦風險發生,大型的租賃公司規模大,可以及時調整以降低風險暴露,反而對於小型融資租賃公司“船小不好掉頭”。

李思明還認為,租賃公司應該苦練風控內功。從表面上來看,融資租賃的業務模式很容易學習,但是內在的風控組合管理、客戶篩選等精髓難以模仿。

流動性管理是核心,如果承租人喪失再融資的能力,那麽進入破產重整或清算將是必然結果。李思明稱,若承租人進入破產重整,租賃公司即便通過債務重組或債轉股保住了一些權利,也將背負較大的流動性壓力;若承租人進入破產清算,租賃公司受到的損失更為嚴重。

中國康富租賃副總裁黃煒表示,租賃公司需要打造、編制產品手冊,通過產品手冊,將業務研發、營銷、風控、決策、業務操作、資產管理等工作模塊實現生產線一樣的工藝管理,並通過產品手冊打造租前、租中、租後全流程的風險防控體系。

黃煒稱,租賃公司還應該著力做好兩個工作,一方面是將金融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規範化,產品化,實現可複制性。另一方面,不能沈浸在舒適區,而是要不斷適應客戶需求和同業競爭的需要,保持業務的創新能力。

當承租人出現違約、破產情況,租賃公司是否可以通過取回租賃物來緩解風險呢?

李思明稱,雖然在法理上是可以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經過漫長的司法程序後,設備貶值、損壞較為嚴重,即便最後能夠取得租賃物,再次利用價值極低。

李廉也認為,租賃物流通處置渠道有限,很難通過處置租賃物緩釋風險。

他表示,租賃業務一般周期較長,在租賃期內,政策、市場、技術在變,交易對手的生產經營環境在變,租賃公司不但要聚焦專業領域,更要在業務調、審、批、管、退等重要環節,深入了解潛在風險,不要被“聚集紮堆”而左右了對風險的客觀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