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目前深交所和港交所已完成“深港通”方案設計並啟動技術系統開發,待兩地監管機構批準後,將組織市場業務和技術準備,積極推動實施。
日前,深交所理事長吳利軍訪港,與港交所明確了深港通設計原則:深港通設計方案為體現雙方市場對等原則,標的證券突出深港市場多層次、多品種特色,考慮在目前滬港通基礎上拓展標的範圍,落實更高層次和更大範圍的總體要求。
同時,深港通設計方案還將遵循與滬港通基本框架保持不變,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設計的原則。
上周四,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港交所預計今年下半年將與深交所開通深港通。
很多市場觀察人士此前預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滬港通將在6月前擴展到深圳,但聽過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簡報的人士稱,現在看來第三季末前開通的可能性更大。
路透援引的港交所一發言人也表示,兩交易所正進行深港通可行性研究,完成提案後將向有關部門報批。
不過,這樣的時間安排可能會降低中國被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幾率。
市場觀察人士此前猜測,大陸可能希望在MSCI明晟6月份的每年指數調整之前開通深港通,屆時MSCI明晟將決定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該指數是新興市場股票的主要全球性指標。
路透援引的業內人士稱,如果北京在6月之前作出正式承諾,那麽深港通在第三季開通,也不會排除中國A股被納入該指數的可能。指數調整可能在2016年生效,意味著深港通開通時間可讓基金來得及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深圳新里程投資總監賴戌播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滬港通試點成功後,深港通技術上不存在問題,上半年推出深港通也有可能。他說,目前中國經濟在全球越來越重要,未來明晟指數、富時指數將A股納入指數,跟蹤這些指數的基金要有通道,滬港通和深港通將是很好的通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大智慧通訊社,日前深交所向多家代表性機構征詢了深港通方案建議與意見。機構人士表示,深交所主板股票、部分中小板股票將成為深港通主要標的股,少數流動性較好的創業板股票也有望成為標的股。
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大智慧,近期,深交所已向多家代表性機構征詢了深港通方案建議。其所在基金公司提的主要建議是針對深港通標的股範圍,其建議深交所選擇標的股時最重要的考量標準為股票流動性。
該總監表示,外資投資A股,比較關註的一點為標的股的流動性,只有流動性好,投資才會比較活躍。
我們建議深港通標的股主要包含流動性充足的藍籌股,部分流動性好的中小板以及少數創業板股票。
該投資總監表示,從目前了解多方的情況來看,藍籌股、中小板股票被納入標的證券基本無障礙,少數流動性好的創業板股票也很有可能被納入標的股。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介紹過,深交所和港交所已完成“深港通”方案設計並啟動技術系統開發,待兩地監管機構批準後,積極推動實施。
深交所理事長吳利軍上周末訪港期間,與港交所明確了深港通設計原則:深港通設計方案為體現雙方市場對等原則,標的證券突出深港市場多層次、多品種特色,考慮在目前滬港通基礎上拓展標的範圍,落實更高層次和更大範圍的總體要求。
興業證券此前分析了25 家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大中華區基金(China region fund) ,包括富達中國地區基金、馬修斯中國基金、怡富中國基金等,發現它們超配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藥,低配金融、電信服務和材料。
該券商在本周的報告中指出,相較於上交所,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給予海外投資者直接參與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民營企業龍頭的機會:
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僅以深證300為例, 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掛牌的股票數目占比高達55%,在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等 “新經濟”行業中的可選標的顯著多於滬港通目前開放的投資標的。相較於上證主要集中於銀行、保險等大型國企,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直接參與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民營企業龍頭。
昨日央行意外降準後,滬深兩市今日高開低走,而創業板則低開高走,盤中漲超2%,上破1800點,再創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香港信報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商界午餐會時表示,希望“深港通”可以在下半年(second half of the year)開通。
在粵港合作方面,梁振英透露,港府正與廣東商討互惠策略,相信未來數月會有進一步的消息公布。
據彭博社,他還提到,天津、福建和廣東自貿區將在3月份啟動。
路透1月29日援引消息人士稱,港交所預計今年下半年將與深交所開通深港通。這樣的時間安排可能會降低中國被納入一項重要指標股指的幾率。
很多市場觀察人士此前預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滬港通將在6月前擴展到深圳,但聽過當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簡報的人士稱,現在看來第三季末前開通的可能性更大。
路透當天援引的港交所一發言人表示,兩交易所正進行深港通可行性研究,完成提案後將向有關部門報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經濟通通訊社,香港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在北京參加兩會時稱,“深港通”預計將會在今年5、6月公布進程,很有可能是在今年9月、第三季推出。
張華峰在提案中稱,中央在“深港通”開通之時,為一些“滬港通”的障礙拆墻松綁,包括50萬元(人民幣)資產限制,以及加入更多類型股份讓投資者選擇。
提案還建議,上海、深圳及香港的交易所均應該多到對方的市場做推廣及路演,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資訊。對於香港券商參與度不足,提案認為只要增加“滬港通”及“深港通”的人氣,自然可以吸引更多券商加入,建議中央可考慮取消向香港券商收取備付金,以減低券商的營運資金。此外,“深港通”即將開通,相關部門應致力減輕兩地券商的投資負擔,盡可能可以只利用一套的電腦設備對應兩個市場,以減輕券商投資成本。
張華峰表示,“滬港通”開通初期,投資熱情不及預期,香港證券業界認為主因是內地投資者對港股認識不足,其次就是50萬元資產限制,另外可投資股份全屬中大型股,只符合基金大戶口味,對散戶吸引力不足。而北上渠道方面,不少中小型券商反映,港投資者反應冷淡,主因是大部分面對散戶的中小型券商都沒有參與滬港通,變相令到向散戶推廣滬股的宣傳不足,而中小券商不參與的主因就是投資成本高昂。
中金公司策略報告稱,預計深港通的北向交易總額度也有望是3000億元人民幣甚至有所擴大,而涵蓋的股票有可能是308只相應指數成分股為主,或者是更多的股票。在參與門檻方面,預計北向交易的參與者沒有限制,但南向交易的參與門檻可能有望與“滬港通”機制一起有所下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3月8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2015年“兩會”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見面會上,宋麗萍表示,深港通上半年有望獲批,下半年有望推出。目前已經完成方案設計,啟動技術系統開發,等待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的批準。
宋麗萍表示,在選擇深港通的投資標的方面將有別於滬市,深交所主要是有中小板和創業板1000多家公司。
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前,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也表示,目前深港通方案正在擬定中,預計上半年將獲批準,下半年正式交易。
至於深港通的標的股票數量和額度是否和滬港通一致,肖鋼表示,深港通標的股的數量會多一些,因為股票規模相對較小。額度方面,他認為,深港通和滬港通的額度應該保持一致,但具體雙方還在討論。
他還透露說,日前有一些國家已提出可否複制滬港通模式開通雙向投資,但考慮到時區、交易時間等問題,目前證監會沒有考慮複制滬港通經驗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開展類似合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深港通要來 香港小票迎來春天? 作者:格隆匯 Leona 導讀:深港通要來了,相比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高高在上的估值,港股的中小市值個股簡直便宜得掉渣。如果說滬港通引發了A股大盤藍籌的估值修複,同樣的故事會在港股中小盤股上上演嗎? 我們先看一則新聞: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參加證監會系統兩會代表委員媒體見面會時透露,目前深港通已完成方案設計和技術開發,有望在上半年獲批下半年推出。 對於深港通與滬港通的區別,宋麗萍表示,大家都關心投資標的是否有中小板和創業板。“我想我們認為應該是有的。”宋麗萍多次確認,選擇標的中包括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比較有代表的股票標的。對於入選標的的,其透露,並非所有的股票都會入選滬港通投資標的,初期會選擇部分市值比較大、業績比較穩定、比較優良、成交也比較活躍、新興行業為主的創業板股票作為標的,原則是穩妥起步,有一定代表性的。” 從這個新聞我們可以基本確定,未來的深港通會包含中小板與創業板。那麽先看下深圳和香港中小板創業板的PE和PB對比。 ![]() A股的中小板的平均PE為65倍,而創業板則高達109倍。而港股的中型股的PE為17倍,小型股只有9.8倍。從市凈率去看,中小板的PB有6.3,創業板高達9.7,而港股中中小型股只有2不到,創業板也只有4.8。如果我們把這兩個市場的股票放在一起,香港的中小盤真是便宜到掉渣。 究其原因,香港是個海外機構主導的市場,而海外機構主要是為了分享中國的成長,買的股票都是中國移動,中國石油,騰訊啊這種大票,小票他們都是不去看的。所以一些中小票就只有一些香港本地的,以及國內的機構去搞,由於資金量和外資沒法比,個股的成交量也很稀疏。一般日均成交額過千萬就算流通性好的,個別小票你花個100萬可以自己拉10個點玩,一天沒有成交的也有很多。也正因為流通性的問題,香港中小盤的關註度和熱度都不高,即使企業非常優質,估值也是很低。說白了就是市場缺錢。 之前開通的滬港通簡單來說就是大票與大票通,而A股向來愛炒小票,對大票提不起興趣,所以最後表現出來的就是北向資金明顯大於南向資金,滬港通是香港給A股送子彈。而如果未來開通深港通,包括創業板在內的小票兩邊都可以參與,那麽結果還會是香港給深圳送子彈麽?明顯不是,最後的結果肯定是A股大量資金來參與香港的小票。首先就是相同類型的公司,香港中小盤估值明顯便宜一大截。其次香港中小盤成交量稀疏,A股的小機構可以輕松控盤,拉升也會很迅速。大多數公司也是大陸的公司,業務全在大陸,熟悉起來也很快。 而從最近香港中小盤的走勢看,很多都開始熱起來了,尤其是很多昨日調入滬港通的票,紛紛上漲。而傳媒,TMT,醫藥等都是A股熱衷爆炒的概念。典型的如概念很性感的阿里系的阿里健康和阿里影業。這些基本都具備了概念性感,公司優秀,估值便宜,成交稀疏的特點,在內外資金的哄搶下,拉起來非常快。所以個人的看法是,深港通就是香港小票的春天。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3 08:02 編輯 新年伊始,格隆精心組織精選了諸多格隆匯核心會員的原創深度思考分享給大家。 前面陸續推出了(具體文章請至格隆匯網站(www.gelonghui.com)的會員深度思考區查閱): I、陳建宇的“2015年最大投資機會,不是股票,不是債券,是石油” 今天我們推出第十一篇:TUNG的"港股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邏輯" 關於TUNG,我們在春節後的第一期港股那點事就把他的“亂世求生記”作為春節賀禮分享給大家,他是這個市場上極少數對事件沖擊以及投資機會無比敏感,並能非常高效率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投資決策的實操型選手——在承擔並不算高的投資風險的前提下,他每年的收益率讓這個市場上絕大多數牛皮哄哄的人汗顏。 滬港通開通之初,香港的投資者原本殷切的期望北水南下,坐等被低估的港股窪地被填平,沒想到A股從此一騎絕塵,港股只能望洋興嘆,估值差異反而變得更大了,甚至讓人懷疑,港股被邊緣化是不是無法阻擋。原本以為AH股會是主戰場,結果漢能薄膜發電、阿里系的漲法讓人大呼看不懂,滬港通已經開始悄悄的改變港股的節操,接踵而來的深港通是否會讓港股的節操碎一地呢? 讀了Tung的這篇文章,相信困擾大家的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格隆非常認可tung的分析:深港通完全不同於滬港通,極大可能給港股帶來確定的投資機會!高度重視並提前布局是聰明的選擇! 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邏輯 格隆匯 TUNG 近半年AH市場冰火兩重天,熱火朝天的A股愈發顯得港股這潭死水的沈寂。盡管H股從所有指標上來看,都碾壓A股,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少增量資金的港股就是不漲,難道港股真有這麽不堪?風水輪流轉,而我卻認為這是今年最大的機會所在,如今的港股是萬事俱備,只欠深港通!半死不活的市場給了我們最佳的布局時間。至於理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香港市場去年期待了很久的滬港通,結果為他人做了嫁衣,資金北向紅紅火火,南向則冷冷清清。284只港股通標的,今年以來漲跌各半。但是!如果你剔除在A股能買到的港股,例如各種銀行保險券商AH股,余下屈指可數的一些概念性強,故事性感的港股通標的表現只能用亮瞎我的眼來形容!比如說漢能薄膜太陽能,阿里港股雙雄(阿里影業和阿里健康),複星國際,甚至連騰訊這樣的巨人都在不斷放著天量創著新高。 這說明A股資金不是不愛港股,而是港股通里面符合A股偏好的標的太少了,而深港通開通,這類性感的標的將是比比皆是(文章後半部分有深港通標的推薦)!資金在追逐這些稀缺的標的,追逐這些在A股市場買不到的票。這些票是有一些共性的: 其一,他們都有性感的故事和概念,例如漢能在央視的廣告,“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例如阿里影業是最正宗的馬雲概念股,趙薇概念股,互聯網影視第一股!例如複星國際,最有潛力複制巴菲的概念股,掌舵人是郭梁兩位大神。至於騰訊故事本身就足夠性感,而且性感之外還有不錯的業績。 其二,他們都有不大的流通盤,別看他們現在都有幾百幾千億的市值,在他們這輪上漲的初期,流通盤是非常小的! 去年滬港通開通的前夕,9月份的時候漢能的股價才不到1.3元,按30%流通盤來算,當時的流通市值就60億人民幣,就算如今股價最高去到過9塊錢,這時的流通盤也就400億人民幣。 阿里影業同樣也是30%流通盤,如果減去趙薇手上的10%,那麽就只有20%,按這輪影業上漲之初來算,流通盤不到50億人民幣。特別值得註意的是阿里影業開始飆升的時間點,剛好在他3月9日被調入港股通標的前夕!啟動點是2月27,這個時候其實大家已經知道他要被調入港股通了。 其三,這類股票在A股很難買到同類,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的結論就是滬港通對港股並不是沒有影響,其實只要仔細梳理一下就不難發現,符合上述條件的港股通近期表現都是非常亮眼的。
說來慚愧,我自己也沒怎麽在上面的股票里面賺到錢!漢能一直對他都是嗤之以鼻,總想著看他股價崩塌的笑話,央視上面廣告都上了,可是產品在市面上還一件都找不到。阿里影業也差不多,沖著他美好的願景在1.5的時候買了一點,那時候剛剛300億港幣的市值我已經覺得非常誇張了!結果願景還遠沒達成,股價就一飛沖天。港股一直以來的慣例都是不見兔子不散鷹,不管故事多麽豐滿,不出業績股價要質變一般都是極其困難的,畢竟他是一個機構市場。常年混跡在港股的我怎麽也想不明白阿里影業上漲的邏輯,於是在2塊錢的時候就全部出清。要知道這種漲法在港股可是不常見的(當然港股的細價股除外),這些票可都是幾百上千億的市值啊! 最近一直在思考上面奇葩的現象,感覺小有斬獲,於是馬上來寫文章和大夥分享。其實我是陷入了思維定式,一直在用港股思維看這些標的,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是港股通標的,A股資金基本是可以自由買賣,這個就是A股啊!如果把他們當A股來看,那麽邏輯就全通了!A股總是這麽包容,只要你故事夠性感,業績可以放到十年後;只要你盤子夠小有人來玩,天花板就只能是天空;加上A股現在這樣體量,幾百上千億市值的公司,根本就不算事! 港股的節操正在被A股改變,這種感覺在這一周的時間里面尤為明顯。除了漢能阿里A股式的上漲,最主要的還是騰訊啊。周三騰訊出了業績,沒有超預期,剛剛到了大家預期的中位數而已,結果周四天量拉升,騰訊讓我知道了什麽叫港股也不缺錢,要知道往年騰訊還有著逢年報必砸坑的魔咒。 定價權的爭奪戰! 說到港股的A股化,換種說法就是定價權的爭奪戰。盡管香港回歸近20年,可是香港的資本市場一直就是外資機構的市場,資本的定價權重來就不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如今美國加息在即,外資開始觀望,港股死水一潭,毫無增量資金,正是我們奪取定價權最好的時機!如果說滬港通是引全球資本進入中國市場,那麽深港通一定是對港股的定向放水。深港通的好處,對港獲得定價權,對內則是手術刀,調A股中小盤創業板的最佳工具!傳言習大大馬上駕臨深交所,貌似這是滬港通沒有的待遇,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港股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而深港通則是高低窪最好的連通器。要知道在港股有著大量和A股中小盤創業板同類型的公司,卻只有5-15倍的PE。很多玩港股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這個票如果在a股,還不至少漲十倍!深港通就是來實現這個的,他能把港股變成“A股”,可以給港股重新定價!只要港股向A股人民展現出他的賺錢效應,那麽水自然會源源不斷的澆灌過來,這個在滬港通的一些個案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鑒於要對港股放水和重新定價,我大膽猜測深港通的門檻將會較滬港通的50萬大幅降低,且深股通的標的將會非常廣泛,沒有明顯瑕疵的公司應該都可以進入。最近很多港股中小盤都有異動,我覺得就是有人聞風而動,來提前布局了,到時候里應外合,何愁股票不漲。 最後的邏輯總結,偷跑的滬港通預示了深港通必將有效,而且港股在A股化,按A股邏輯來看,那麽深港通開通以後大量的港股會被重新定價,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找小市值,夠性感,有業績,非老千的深港通標的,將會是今年最大的機會! 那麽下面就是選股的時間了。按上面的邏輯,我們來找找市值不大,故事夠性感,排除老千嫌疑的潛在深港通標的,如果有好的業績則更加完美了! 格隆匯最近深度分析過的“珍珠白菜系列”有幾家公司是符合我上面提到的標準的,再梳理一遍: 安捷利(1639) 目前公司總股本9.73億。大股東中國北方公司,持股占比37%。二股東歌爾聲學持股29.9%。中國北方公司是中國是做軍火的軍工企業,中國兵工集團和中國兵裝集團各持有50%中國北方公司的股份。(非老千,小市值)安捷利目前有兩塊主營業務:一是柔性電路板(FPC);二是柔性封裝基板(COF)。安捷利技術國內領先,且歌爾聲學入股賦予安捷利蘋果產業鏈概念,蘋果手表上市,可穿戴設備的爆發。(有概念,夠性感)公司目前市值15個億,估計pe5倍。(有業績) 中國電子(85)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hinaElectronics Corporation, 簡稱CEC)基本就是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的代名詞。作為國資委直屬的央企,CEC旗下目前控股的上市公司就多達16家,其中A股11家、港股5家(具體目錄,大家可以在CEC官方網站上查看)。(非老千,小市值)從2013年開始,市場上就流傳著關於CEC旗下資產重組的種種猜想。(重組概念,夠性感)公司這次把14年的業績基數做低,也意味著15年業績增長將非常有保障。4個億港幣左右的利潤——這個利潤,較2014年同比增長超過120%,對應公司目前估值只有9倍左右。(有業績) 綠色動力(1330) 香港上市第二家具備規模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綠色動力環保於 2014年6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共發行3.45億H股,發行價為3.45港元。上市後,公司成為香港市場中除光大國際之外第二家實際具備多年運營經驗及品牌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2005年以來,北京國資一直是綠色動力的控股股東,公司則是其四大產業中唯一的環保新能源戰略平臺,上市後北京國資依然保持控股大股東地位。(非老千,小市值,環保概念,夠性感)在不算任何超預期項目的情況下,2015年的利潤在2.5億人民幣左右,同比增長100%左右,按照4.36港元的股價,只有14倍的市盈率。如果汕頭,通州可以開工(大概率),2015年保守估計利潤有3億人民幣以上,對應0.29人民幣的EPS,目前股價僅僅對應12倍的PE,對比垃圾發電另一個國企龍頭光大國際(00257.HK)2015年22倍的市盈率。對應國內動則破百pe的a股環保股,那麽1330真是太便宜了!(有業績) 鑒於上面幾個標的在格隆匯都能找到詳細資料,所以我在這里也就寫的仔細一點。下面我再簡單的根據概念提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東西,細節方面則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了。 阿里馬雲概念: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已經漲瘋)。 天然氣概念:中集安瑞科(細分龍頭老大,不到百億市值,訂單滿滿,油價低迷,業績有保障)。 環保概念:相較於A股高高在上的環保股,港股可以說只要是環保就能買!綠色動力,北控水務,光大國際,中滔環保,京能清潔,興業太陽等等,其他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騰訊概念:華南城,華彩(這兩個騰訊去年都入股了,目前騰訊都虧損30%以上)提到華彩,那麽彩票方面還有禦泰中彩。 醫藥概念:中國先鋒,東瑞制藥,中國動物(動物用藥)等等 非銀金融:時富金融(泛海系,全牌照,小市值) 大消費:李寧(已經開漲) 支付概念:高陽科技(比較看好這個) 按本文的邏輯來挖,現在港股是遍地黃金,以上的標的只是拋磚引玉! 今年最大的機會可能就在眼前,如果您剛剛錯過了漢能,又錯過了阿里,那麽您還能繼續錯過這些嗎?a股賺了的錢只要過一點來香港,港股就能飛上天! 最後給一個我自己偏好的組合吧: 安捷利1369,綠色動力1330,中國電子85,時富金融510,高陽科技818,中集安瑞科3899! 風險提示:深港通力度不及預期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6 12:33 編輯 深港通專題系列報告之:選股邏輯及行業觀點 作者:趙文利博士等 選股邏輯: 布局成長板塊(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中基本面情況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大的公司; 布局傳統消費板塊(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和零售百貨行業)里預計轉型成功的行業龍頭或白馬股; 布局擁有“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投資主題的,AH溢價高的藍籌股。 布局與A股市場比較,港股市場上的稀缺行業,稀有標的。 1.布局成長板塊(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中基本面情況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大的公司。 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郝雲帆 香港市場上的互聯網公司從財務數據到管理運營均較A股優,但估值水平卻顯著偏低。深港通的啟動,不但給香港市場帶來新的流動資金,還有助於改善和提升優質公司的市場流動性和估值。近期,香港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板塊的整體爆發也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判斷。 從具體的上市公司業務來看,香港的相關上市公司在互聯網元素和業務屬性上更加純粹,所謂的“殼資源”和“概念股”成分較少,這也是香港的TMT企業更有投資價值的原因之一。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開始連接線上和線下,我們相信這些具有行業領先地位,和清晰的互聯網業務模式的上市公司將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在海外市場上市也有意在合適的時點回歸A股上市,以享受更高的估值和取得更多的權益融資。同時,這一預期也有助於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水平提升。 從細分行業來看,港股和A股的直接對標主要集中在:手遊、媒體、軟件和互聯網。對比來看媒體和軟件行業的香港上市公司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來看都不及A股,但仍然有不少優質的軟件和傳媒公司較A股估值有明顯折讓。手遊行業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更加優質,屬於在行業內的規模較大的龍頭公司,且估值較A股有大幅折讓。最後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我們相信A股基本沒有純正的互聯網公司,大部分中國優質的互聯網公司均在海外上市,所以站在A股的角度,港股的互聯網行業具有絕對的稀缺性。無論從公司歷史發展、業務基本面還是財務基本面來看港股的互聯網公司的質量都遠高於A股,且估值在幾日大漲之後較A股仍然具有大幅折讓。我們相信盡管近期行業普漲,但是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資金還是會向稀缺性及基本面良好的公司集中。在具體的選股方面,我們今年主推神州租車(699HK,中國租車行業的絕對領導者,專車業務的崛起),金山軟件(3888HK,旗下獵豹移動強大的海外移動端貨幣化潛力以及金山雲的可觀前景),智美集團(1661HK,最純粹的體育賽事運營公司,獨特的賽事產品組合及行業先發優勢)和網龍網絡(777HK,全面轉型在線教育生態鏈)。 ![]() ![]() ![]() ![]() ![]() ![]() ![]() ![]() ![]() ![]() ![]() 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伍力恒 我們預計深港通對港股電子行業有正面影響,尤其有利於港股稀缺性標的,如:國內的硬件品牌和零組件龍頭,以及估值明顯低於A股的中小市值的科技股,我們相信深港通有助於提升港股的估值溢價。 1)相較於A股市場的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a)香港上市的企業其估值有較大的折價,平均行業市盈率約15x,而A股的平均行業市盈率約為30x;b)投資回報率和股息率高;c)電子配件、科技品牌和支付產品的行業龍頭集中於香港市場,例如:電子配件:舜宇光學(2382HK)、信利國際(732HK)、東江集團(2283HK)和瑞聲科技(2018HK)等;支付系列:百富環球(327HK);科技品牌:酷派(2369HK)、TCL通訊(2618HK)和聯想(992HK)等。 2)按子行業劃分,在香港上市的電子及硬件科技企業多集中於下遊子行業而且為子行業龍頭,屬於附加值較高的領域;而A股上市的企業多集中於上遊子行業,我們相信在香港上市的子行業龍頭將會受益深港通。 3)香港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的中小市值的上市企業其股票的流動性和估值水平較低,例如:20億市值的東江集團(2283HK)的2015年市盈率為8x,相較於1000多億市值的聯想(992HK)其2015年16x市盈率。 ![]() ![]() ![]() ![]() ![]() 環保行業-李想 深港通對環保行業具有利好的整體影響。環保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較小,而在香港上市的環保企業基本面較好,其業績彈性大,有較大的想象空間,較受內地投資者喜愛。隨著深港通的啟動,有望帶來整體板塊的估值提升。 1)港股的環保上市企業以運行類為主,港股運營類的環保上市公司普遍在資質上好於國內同類標的。 2)港股的環保上市公司具有明顯的估值折價,相比國內的公司估值折價40%。 3)港股的環保上市公司借助香港國際金融市場優勢,可以低成本發債,未來擴張性強。 ![]() ![]() ![]() ![]() 新能源行業-殷磊 深港通對新能源行業整體利好:新能源是A股投資者一直喜歡的板塊之一,比較喜歡炒概念,業績一般比較差,有業績的估值也非常貴。目前熱門的是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相關(港股對應標的特別少),光伏、風電以前都炒過。香港新能源板塊以風電為主,有A股沒有的風電下遊運營商(龍源(916HK)、華能新能源(958HK)、大唐新能源(1798HK))和核電運營商(中廣核電力(1816HK))。 1)香港上市的風電運營商具有稀缺性:平均估值水平為15x2015P/E左右;A股只一家節能風電(601016SH),行業排名不高,於上交所上市。其估值水平差異很大,因為港股看風電運營商的研究員很多都會一起看火電。 2)香港上市的光伏主要是細分龍頭,數量不多、質量很高:平均估值水平不高10-15x2015P/E,A股要麽缺乏競爭對手、要麽估值太貴。例如:保利協鑫(3800HK),全球最大最有成本優勢的多晶矽制造商,領先國內國外同業;卡姆丹克(712HK)國內N型單晶矽片龍頭,Sunpower的第二大供應商,成本具有優勢;興業太陽能(750HK)國內分布式光伏EPC龍頭。 3)香港上市的核電主要是運營商:具有稀缺性,A股有很多核電產業鏈個股,估值都很貴,質地無法跟國內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中廣核電力相比。 4)香港上市的電池股質量不錯:天能(819HK)和超威(951HK)是國內動力鉛酸蓄電池前兩名,市值只有A股同業的幾分之一,嚴重低估;光宇國際(1043HK)是國內領先的鋰聚合物電池生產商,為小米、聯想供貨,估值便宜。 ![]() ![]() ![]() ![]() 2.布局傳統消費板塊(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和零售百貨行業)里預計轉型成功的行業龍頭或白馬股。 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梁勇活 總體判斷,深港通對香港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有正面影響,A股汽車及零部件平均估值約為15倍2015財年市盈率,而港股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平均估值只有10.5倍2015財年市盈率。深港通的開通有利於提升港股公司的市場關註度和估值水平。 內地和香港市場均具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但在細分板塊方面各有千秋。香港上市的汽車制造公司多於內地市場,並具有完整的汽車經銷商子板塊。香港市場囊括了中國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集團,例如東風集團(489HK)、北京汽車(1958HK)和廣汽集團(2238HK)等,但港股零部件公司數量相對少。內地上市的汽車公司中更多地集中於汽車零部件行業,例如深圳A股市場中與空氣汙染治理概念相關的威孚高科(000581CH)。內地市場中大型汽車集團相對少,但也不乏成長性好的整車類公司,例如長安汽車(000625CH)。 根據投資主體和行業板塊劃分: 1)估值差距大的汽車經銷商細分板塊。目前港股經銷商估值約為8.7倍2015年市盈率,而A股經銷商估值約20-30倍2015年市盈率。與A股經銷商相比,港股的汽車經銷商業務更加純粹,更聚焦豪華車品牌。港股主要經銷商有正通汽車(1728HK)、中升控股(881HK)和寶信汽車(1293HK)等。 2)港股汽車制造商具有稀缺性、成長性好的投資標的。豪華車制造商是港股中獨有的標的,豪華車具有很強的品牌和技術優勢,業績增長可見度高,預計將受到資金的追捧。相關公司是華晨中國汽車(1114HK)(生產寶馬品牌汽車),北京汽車(1958HK)(生產奔馳品牌汽車),以及吉利汽車(175HK)(母公司擁有沃爾沃汽車品牌,存在沃爾沃資產註入上市公司的預期)。 3)港股折價相對大的“A+H”上市公司。當前港股相對A股折價超過30%的股票包括:浙江世寶(1057HK)、比亞迪股份(211HK)和廣汽集團(2238HK)分別折價62%、34%和31%。 4)汽車後市場中的特殊投資標的,例如售後連鎖公司和車聯網概念股。相關公司有新焦點(360HK)和元征科技(2488HK),前者是從事汽車售後服務連鎖經營的公司,後者是汽車診斷設備細分行業的龍頭並積極向車聯網公司轉型。 ![]() ![]() 食品飲料行業-華玲 1)總體判斷:深港通對於食品飲料板塊的影響正面,並且投資偏好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弱化基本面,資金青睞A-H同類企業有估值折價的股票。例如萬州國際(288HK)持有雙匯發展(000895SZ)73%的股權,但總市值僅為深圳上市的雙匯發展的71%,而萬州國際所持美國史密斯菲爾德100%股權未能在市值中體現。 第二階段:投資稀缺標的和國企改革兌現。這一階段投資者開始關註企業基本面,兩市稀缺標的將受資金追捧。同時具備國企改革預期的股票也將受到南下資金青睞。 深市稀缺標的為:白酒類股票,例如五糧液(00858SZ),洋河(002304SZ)和古井貢(000596SZ)等。 香港稀缺標的為:乳制品上遊企業,如現代牧業(1117HK),輝山乳業(6863HK),原生態牧業(1431HK)等。 國企改革預期的股票為:中國食品(506HK),中國糧油控股(606HK),中糧包裝(906HK)。 第三階段:藍籌股。隨著中小股票價值被充分挖掘,藍籌股的價值將會在第三階段體現溢價,主要關註消費品龍頭,如康師傅控股(322HK)和中國旺旺(151HK)。 2)從產業鏈來看,香港上市的食品飲料企業多集中於產業鏈偏下遊的快速消費品板塊,例如擁有飲料類和包裝食品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康師傅控股(322HK)、中國旺旺(151HK)和萬州國際(288HK)等;深圳上市的食品飲料企業有部分集中於上遊農業板塊,市盈率可高達30倍以上,例如:新希望(000876SZ)和隆平高科(000998SZ)等;香港農業上市類型的公司數量少,估值低。 3)從估值上來看,香港市場估值水平分化大,香港市場偏好大型和中型市值的股票,50億港幣市值企業股值平均為17.6倍,而小市值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1.0倍。 深圳的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市值相對較小,加權平均市值為425億港元,比香港低23.8%;深圳食品飲料上市公司大中市值公司估值與香港同類型的上市公司接近市盈率約20倍,但小市值股票卻享有高估值,行業的總市值加權平均市盈率高達178倍。 ![]() ![]() ![]() 紡織服裝行業-麥耀銓 深港通對紡織服裝,尤其是品牌消費部分有正面影響。內地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估值水平有明顯溢價,行業平均市盈率約為30x。香港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主營業務以出口貼牌加工的制造生產型,行業市盈率5-8x;主營業務以批發零售為主,自有品牌公司,估值包含一定的品牌溢價,行業市盈率為10-20x。 1)香港的零售市場屬於完全成熟階段,市場競爭激烈,面對全球消費者,國際化和市場化屬性明顯。相較之下,內地的零售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缺乏具有豐富經驗的零售管理、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人才。香港的零售企業擁有零售運營和管理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設計、品牌運營和市場推廣方面。此外,在香港上市有助於企業提升其自有品牌的市場知名度,為其國際化業務進程打下基礎。因此,在香港上市的品牌消費公司均為子行業領軍者,例如:領先的運動品牌安踏(2020HK),領先的女鞋品牌百麗(1880HK)和達芙妮(210HK)。 2)內地和香港上市的紡織服裝/品牌消費企業子行業集中度不同,具有各自獨有的行業稀缺性。內地上市的公司多集中於生產制造子行業、休閑服飾子行業(美邦(002269SZ)和森馬(002563SZ)、家紡子行業(富安娜(002327SZ)、羅萊家紡(002293SZ)和夢潔家紡(002397SZ))、男裝子行業(七匹狼(002029SZ)和報喜鳥(002154SZ))。香港上市的公司多集中於體育用品子行業(李寧(2331HK)、安踏(2020HK)和特步(1368HK))、女鞋品牌(百麗(1880HK)和達芙妮(210HK)、黃金珠寶(周大福(1929HK)和周生生(0116HK))、內衣服飾(安莉芳(1388HK)和都市麗人(2298HK))、手表零售商(亨得利(3389HK))、奢侈品(普拉達(1913HK))等。 ![]() ![]() 零售百貨行業-王曉滌 深港通對百貨行業利好,兩地估值差價明顯;商超行業香港市場估值優勢不明顯,建議關註有國企改革和智能家居概念的公司。例如:家電方面智能電視領頭者TCL多媒體(1070HK)和創維數碼(751HK)。 1)從行業集中度來看,香港上市的零售百貨公司中家電零售和百貨公司相對內地的上市公司而言數量較少。但是香港上市的零售百貨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更為穩健,基本面情況更為紮實。 2)從估值水平上來看,內地上市的零售百貨公司的行業平均估值約為18.7x2015P/E,比香港的零售百貨公司11.3x2015P/E高,香港突顯一定的估值優勢。 3)從業務類型上來看,內地有觸網概念的股票目前在A股市場獲得較高的估值溢價,比如蘇寧雲商(002024SZ)。從經營情況來看,蘇寧實體店的經營狀況差於國美(493HK),由於大力擴張電商平臺,費用支出高企,導致2014年業績虧損。作為區域百貨龍頭企業,銀泰百貨是目前唯一一家和阿里巴巴進行電商業務合作的百貨公司,但其2015年市盈率也僅為11.7x2015P/E,遠低於內地零售百貨的平均估值水平。香港的零售百貨和家電零售板塊的估值折價幅度大,未來有較大的估值提升空間。 4)從2014年七月份以來,香港上市的百貨公司先後進行多次的股票回購,其中回購比例最大的是銀泰百貨(1833HK)、金鷹商貿(3308HK)和百盛(3368HK),回購金額分別占各自市值的3.2%,2.7%和3.4%。從產業經營者角度來看公司的估值也是較為吸引的,尤其是銀泰百貨(1833HK)和金鷹商貿(3308HK)均有50%以上的自有物業。 ![]() ![]() ![]() ![]() ![]() ![]() ![]() 3.布局擁有“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投資主題的,AH溢價高的藍籌股。 房地產行業-蘇淳德 目前符合滬港通資格的內房股超過20家。從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以來的成交數據來看,房地產板塊並未受到滬港通投資者熱烈追捧,只有恒大地產(3333HK)的交易量相對增加。但是,我們相信最近市場氣氛正在改變,而在政府出臺了新一輪房地產行業支持政策後,投資者對該板塊的關註度會上升。 從估值水平來看,內地的上市房地產公司平均市盈率約為19.7倍,而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公司平均市盈率僅有8.9倍左右,估值有一定差異。香港內房股股息率平均達4.2%(2015年估計),普遍高於A股內房股的1.4%。以市凈率(P/B)計算,香港內房股只有0.7倍,比A股內房股的2.2倍便宜。預期隨著深港通啟動,更多中小市值、資產優質和估值便宜的房地產港股上市公司被關註。我們認為中型開發商合景泰富(1813HK)的便宜估值有望提升。 有部分內房,包括北京北辰(588HK),萬科(2202HK)是在兩地共同上市。也有部分內房是姊妹公司在兩個交易所分別上市。同一間公司,像北京北辰,A/H股價差距超過一倍。在滬港通和即將開通的深港通的火爆成交量之下,北京北辰(588HK)的A/H估值差有望收窄。 A股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開發商,例如陸家嘴(600663CH)和浦東金橋(600639CH))擁有的上海自貿區題材,估值相對其它同業高很多。我們相信,國內投資者亦會較關註一些在港股上市有特色的開放商,例如:華南城(1668HK),一家全國性的物流批發市場開發商,同時有騰訊(700HK)入股作為戰略性股東之一。目前,華南城正在與騰訊合作開發經營物流中心,以配合騰訊在電子商貿易領域的發展。 ![]() ![]() ![]() ![]() 金融行業-王冬兒 深港通對於港股金融板塊屬於利好因素,尤其有利於港股稀缺性標的,如:中國信達(1359HK)以及估值明顯低於A股的銀行股和券商股。 1)從估值水平上來看,內地上市的銀行股估值在1.36-1.63倍2015年市凈率(vs2014年市凈率1.28倍),而港股中資銀行板塊平均估值水平僅為0.97倍的2015年市凈率(vs2014年市凈率1.11倍)。內地上市的券商股目前估值水平在4.2-8.7倍的2015年市凈率,而港股的券商板塊平均估值水平僅為2.53倍的2015年市凈率。 2)從市場定位和公司類型上來看,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企業和內地上市的中資銀行企業沒有太大的差異化,且大部分為A-H股;除了中資銀行企業外,在香港上市的還有外資銀行和香港本土銀行,市值約占整個銀行板塊的36%,加權平均2014年市凈率為1.0x,估值水平略低於中資銀行。在深交所上市的銀行公司僅有兩家,一家平安銀行(000001SZ)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另一家寧波銀行(002142SZ)為地區性銀行。香港上市的券商主要為全國性大型券商以及旗下香港子公司,而深圳上市的券商主要為全國性大中型券商。 ![]() ![]() ![]() ![]() 機械制造和基建行業-焦一丁 深港通對機械制造和基建行業有正面影響。 1)從上市公司的結構上來看,港股上市的機械制造和基建主要集中在大市值的公司。比如機械制造行業的中聯重科和南北車,基建行業的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和中國交建。但在市值相對較小,專註於細分板塊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則遠少於A股。這樣的上市公司結構導致H股市場更關註於大市值公司,而市值較小但增速更快的上市公司的估值被迫向大市值公司看齊。這其中的代表公司為中國機械工程(1829HK),公司2015年市盈率約為16x,而A股同類公司中國國際(002051SZ)2015年市盈率估值水平則為29x2015年EPS。中國龍工(3339HK)2015年市盈率約為12x,而A股裝載機制造商柳工(000528SZ)2015年市盈率為52x。深港通的開通,港股小市值公司有望向A股同類型公司看齊,實現估值突破。 2)從估值方式上看,在“一帶一路”催化劑發生以前,AH溢價一直保持在20%左右。在“一帶一路”以後,AH溢價逐步擴張,溢價最高超過100%,而現在維持在50%-60%左右。我們認為投資者結構的變化也會帶來估值方式上的變化,AH溢價會進一步彌合。 ![]() ![]() ![]() ![]() 4.布局與A股市場比較,港股市場上的稀缺行業,稀有標的。 博彩行業-韓琦 博彩行業是香港市場獨有的,具有行業稀缺性,深港通對行業有正面拉動作用。 香港的博彩上市公司有銀河娛樂(27HK)、澳博控股(880HK)、永利澳門(1128HK)、金沙中國(1928HK)、美高梅中國(2282HK)和匯彩控股(1180HK)。其中銀河娛樂(27HK)和金沙中國(1928HK)是恒生指數的成份股。 ![]() 在目前的政策支持下,香港中小盤股既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與A股市場相比,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小盤股票彈性更大,其在熊市里面跌幅頗大,而一旦牛市來臨,則漲得更加迅猛。這些都為挖掘價值窪地提供了好選擇。 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小市值公司,主營業務在內地,受益於內地經濟成長,企業本身處於高速成長期,有廣闊的成長空間。但它們的估值普遍大幅低於A股類似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Bloomberg數據顯示,中證500小盤股指數及中證700中小盤股指數的2015市盈市分別為33及30倍,而恒生綜合小盤股指數的2015動態市盈率只有18倍。在恒生綜合小盤股指數年初至今上漲了24%的情況下,相比起中證指數仍有超過40%的折價。對於成長股的愛好者而言,內地中小盤股巨大的A/H股差價,令香港市場的中小盤板塊顯示了一定吸引力。 ![]() ![]() ![]() 來源:招商證券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6 09:16 編輯 搶跑和假摔:深港通預期下的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 作者:趙文利博士 陳治中 趙曉 導讀: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港股將迎來怎樣的行情和機會?來自招商香港策略團隊的《深港通專題系列報告之一: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是目前為止機構對深港通政策預期最為全面的解讀,本期港股那點事先分享報告的上半部分關於行情的判斷,明天我們繼續分享關於選股的內容。 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 1. “一新一放”:深港通框架概覽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包括:1)沿用滬港通框架;2)已進入修審階段;3)將於下半年擇期推出。同時,在已經確定的框架下,深港通的價值以及市場吸引力將完全取決於在新增開放標的(“新”)和拓寬資金通道(“放”)上的進展。 2. “小而美”:緊扣中小盤行情主旋律 深港市場間以及港股大中小盤股間客觀存在的結構性差異是深港通概念的基礎;深港通概念是中小盤股行情的基礎;而中小盤股行情是結構性行情的不可或缺部分。因此,深港通策略的核心,就是在市場的波動中體現中小盤股的結構性機會。 3. “搶跑”和“假摔”:把握資金共振節奏,合理安排進出時機 近期的市場整體上漲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個放大版的搶跑行情。近期內多元化資金的短期共振流加快了行情的節奏,也使得追趕市場節奏變得分外困難。但共振行情的持續性有限,市場節奏會在之後逐步放緩。充分把握資金推動下的行情節奏變化,是合理安排進出時機的關鍵。 4. 投資建議: 在成長板塊(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中布局基本面情況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大的標的; 在傳統消費板塊(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和零售百貨行業)中布局預計轉型成功的行業龍頭或白馬股; 布局擁有“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投資主題的,AH溢價高的藍籌股; 布局與A股市場比較,港股市場上的稀缺行業,稀有標的。 ![]() 一、“一新一放”:深港通框架概覽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包括: 1)沿用滬港通框架; 同時,在已經確定的框架下,深港通的價值以及市場吸引力將完全取決於在新增開放標的(“新”)和拓寬資金通道(“放”)上的進展。 “兩會”前後,多為監管層領導均在不同場合提及了深港通。綜合各方面信息,我們目前已經基本可以確認: 深交所和港交所已經完成了方案的設計工作,目前已經進入監管機構審批和修改階段(深交所主席宋麗萍,3月5日)。 ![]()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包括:1)沿用滬港通框架;2)已進入修審階段;3)將於下半年擇期推出。沿用框架意味著,深港通的創新和開放程度可能低於早前預期,中長期來看,在已經確定的框架下,深港通的價值以及市場吸引力將完全取決於在新增開放標的(“新”)和拓寬資金通道(“放”)上的進展。 首先,在深港通中新增開放的交易標的是吸引南向資金的關鍵。 經過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兩步開放,港股市場最終可以向本市場資金提供相對完整的A股市場(包括兩個交易所的核心股票)投資機會,同時也向內地資本開放了其全部的核心股票(如果進一步開放恒生綜指小型股,則意味著主板95%的流通市值已經面向內地資金開放)。這一目標的達成對於成交規模連年下降,收入增速不斷萎縮的港股市場和證券行業來說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然而,滬港通開行至今的事實表明,短期內港股市場的大中型股票對內地資本的相對吸引力不足。因此,有望在深港通中新增開放的恒生綜合指數小型股指數成分股將成為吸引南向資金的關鍵。 對北向資金而言,於深交所上市的大量中小市值高成長企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與之對應,港交所也有望將對南向資金的開放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小盤股(恒生綜合指數小盤股指數)。雖然中小市值股票並非港股市場的核心品種,但不乏“明珠蒙塵”般基本面優秀但因交易清淡而具有估值優勢的標的,對南向資金亦有獨特吸引力。 其次,能否拓寬當前的資金通道,改善交易環境並提供更多支持手段,也是促進南向資金交易的關鍵因素。 ![]() 在當前的開放框架下,“最小交易時間”和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對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滬港通開行至今,因單邊市場休市而導致跨市場資金無法交易的情形就達到了 7.5 個交易日。而根據兩地公眾假期安排,如果繼續采用最小交易時間制度,截至 2015 年年底類似情形還要在 11 個交易日內(包括 2個半日市)出現。雖然表面上看這樣的情形只是偶然出現,但這些交易日里發生市場或個股的劇烈震蕩的額外風險仍然是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另外,也有不少投資者認為交易規則上的細微差異(如南向資金無法參與港交所最後 5 分鐘的集合競價)帶來了不便。 ![]() 而投資者門檻也是導致前期滬港通中資金南北流向不均的重要原因。內地證監會對港股通設置了 50 萬的投資者門檻,並且不允許為港股通交易提供融資融券服務。而香港方面,除了北向交易未有任何交易門檻以外,當地券商更普遍為客戶提供了超低傭金以及高杠桿、低息的融資服務。港股券商提供更優惠服務固然是符合香港當地證券業態的,但南北資金對流數據(大部分時間內北向資金規模好於南向)也證明了“低門檻+融資便利”的優勢顯著促進了資金北上,甚至內地資本前往香港融資再北返投資的案例也屢屢出現。 3 月底,在深港通概念推動下,港股本地中小盤股行情啟動。南向資金凈額有所增長,從前期的每日不足 5 億元上升到 25 億元左右。而複活節後,港股行情演進突然加速,南向資金額度在 4 月 8 日和 9 日連續兩日用盡。與此同時,目前已成立的使用滬港通交易渠道的公募基金產品僅有 2 只 ETF 基金(另有一只相關的聯接基金)。這兩只基金在 8-10 日期間僅產生了不到 10 億的南向投資,僅在同期內滬港通南向投資總規模 264 億中占據十分微小的部分。換言之,在 4 月8 日以來的行情中,南下資金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因此,目前的滬港通日內交易限額不僅不能滿足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需要,更無法為將來可能大幅擴容的內地公募基金提供足夠的資金通道。 ![]() 深港通中兩地市場新增開放的標的均為中小市值,資金交投熱情對其市場表現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對港股市場而言,只有在深港通中為南向資金爭取到更開放的準入條件(降低投資者門檻,擴大日內額度限額)和更寬更好的資金通道(增加日內資金額度,正常化交易時間,增加融資和其他衍生服務),才能更好地實現吸引內地資本,為港股市場帶來新增資金、提高交易量、激活低成交個股交易的目標。 二、“小而美”:緊扣中小盤股行情主旋律 深港市場間以及港股大中小盤股間客觀存在的結構性差異是深港通概念的基礎;深港通概念是中小盤股行情的基礎;而中小盤股行情是結構性行情的不可或缺部分。因此,深港通策略的核心,就是在市場的波動中體現中小盤股的結構性機會。 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肖剛:深港通的開放個股數量會比滬港通多一些),初步推測深交所可能開放目前由深證 300 指數(成分股覆蓋深成指),中小 300 指數,創業 300 指數,滬深 300 中的深交所個股,A+H 的深交所個股組成的 743 只個股。這一組合包含深市主板股票 142 只,中小板股票 301 只,創業板股票 300只;總流通市值(A 股)12.13 萬億人民幣,(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 46.77 倍,動態市盈率 37.65 倍;預期 2014-2016 年的業績平均增速為 27.85%,32.93%,28.97%(基於 wind 盈利預測數據統計)。 ![]() ![]() ![]() 而與之相對,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共計 462 只(大型股 90 只,中型股 176 只,小型股 196 只),再加上 22 只 A+H 股(64 只 A+H 股已經是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其中,滬港通已經開放 284 只,尚有 198 只個股可能被列入開放名單。其中包括恒生綜合指數成分 188 只(180 只小型股,7 只中型股和 1 只大型股),A+H 股 10 只(另有 9 只 A+H 股已經被包含在恒生綜合指數中)。這 198 只尚未開放的標的港股流通市值共計 1.44 萬億港元,(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 18.34 倍。而全部 482 只個股的總流通市值為 23.15 萬億港元,(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12.17 倍。另外,港交所創業板方面,目前的 benchmark 指數港交所/標普創業板指數共有成分股 76 只,港股流通市值 1323 億港元,(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18.57 倍。 而從市場整體來看,恒生綜指目前 P/E 倍數仍在 12 倍左右,而 A 股上證綜指、深證綜指、中小板綜指、創業板綜指的 P/E 倍數分別在 18、54、67、100 倍。具體到各可比行業,港股市場各行業估值水平整體低於 A 股可比行業。以中小市值個股富集的 TMT 板塊為例,港股市場的軟件和硬件行業 P/E 倍數分別約25 和 38 倍左右,而 A 股分別為 150 和 100 倍。 而港股市場中小盤股間的差異主要存在於市值、成交額以及研究覆蓋分布的極度不均勻上。港股市場 462 只綜合指數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占據港股市場主板的95%左右。而大中小型股占據主板市值的 76%、14%和 5%。小型股平均流通市值僅 12 億港元,15 年 1 季度平均日均成交額僅 719 萬港幣。而全部小型股和非綜指主板股票的日均成交金額合計僅 77 億港元。而研究覆蓋方面,30 億港幣流通市值以上,日均成交金額 300 萬港幣以上的非綜指主板股票共 188 家,僅有13 家公司有 2 家以上的研究機構覆蓋,大幅低於恒生大中型指數的平均 8 家。 ![]() 深港通開放後,3000 億元(假設深港通雙向開放規模和滬港通一致)人民幣的北向資金將面對一個由 700 多個標的,總流通市值超過 12 萬億人民幣組成的高估值(38x 2015 P/E)組合。而與之相對,2500 億的南向資金更容易被總流通市值僅 1.15 萬億、股票數量僅 198 只、平均(靜態)市盈率僅不到 19 倍的新增開通部分(恒生綜指小盤股指數成分等)所吸引。南向資金額度占新增標的的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經達到 20%左右;同時,新增開通部分的港股的近 15 個月日均成交額僅為約 500 億港元或 400 億人民幣,不到南向資金日內限額的 4 倍(以滬港通的每日 105 億計算)。這意味著南向資金足以獲得相關標的的定價權。 巨大的市場間和市場內差異決定了港股中小盤股的結構性機會將持續吸引資金(包括內地和本港)的關註。基於對中小盤股估值擴張的預期,市場對“小而美”的個股關註程度不斷上升。這種“審美觀”可以大體概括如下: 規模偏小。恒生綜指中盤和小盤股的流通市值普遍在 100 億港幣以下,平均日均成交金額約 4000 萬港幣。綜合來看,流通市值在 100 億港幣以下,日均成交規模在 300 萬港幣以上的個股具備關註價值。 基本面具備亮點。基本面亮點並不完全局限於業績的持續高增長。概念、行業地位、獨特細分市場等因素都應納入考量。能夠在 A 股市場找到對標的公司將會得到最大的關註。 無重大瑕疵且有一定的研究覆蓋。由於準入條件相對寬松,港股市場的中小市值個股難免泥沙俱下。因此應首先排除歷史上曾受到過交易所譴責或在企業治理和公司誠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的企業。其次,香港市場機構投資者主導的生態導致研究機構的覆蓋範圍相對集中。研究機構不覆蓋或者幾乎不覆蓋,使得其投資價值難以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從而導致缺乏穩定的長期投資者基礎,這也是一種必須考慮的風險。因此,我們也盡量選取研究機構覆蓋家數在 3 家以上,並在6 個月內有 3 篇以上研究報告的公司。 三、“搶跑”和“假摔”:把握資金共振節奏,合理安排進出時機 近期的市場整體上漲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個放大版的搶跑行情。近期內多元化資金的短期共振流加快了行情的節奏,也使得追趕市場節奏變得分外困難。但共振行情的持續性有限,市場節奏會在之後逐步放緩。充分把握資金推動下的行情節奏變化,是合理安排進出時機的關鍵。 中長期來看,深港通概念的本質是促進市場風格轉換的催化劑,推動港股市場從的結構性行情發展,並市場熱點集中在中小市值個股,鼓勵投資者更多采取精選個股的alpha策略而非考量大市波動的beta策略。但是,複活節後驟然加速的市場行情暫時破壞了市場的結構性行情節奏,並把市場推回到了資金主導的整體震蕩市當中。而期間市場的整體普漲,使得把握對中小個股的投資實際變得更為複雜和困難。 在資本流入的驟然加速後,尤其是國際資本流入規模迅速增長以後,大量增量資金分流向指數權重股,帶動市場整體放量上漲。複活節後,大中小盤股均同步放量大漲,市場的結構性特征被明顯淡化,由風格切換等內生因素主導的,相對溫和的結構性行情的節奏已經被打亂,指數和個股普漲、整體震蕩向上的趨勢在短期內將成為主流。 ![]() 內地和海外的雙向資金流入相互疊加,市場呈現普漲格局,不僅將市場行情偏離其早前軌道,也使得我們對市場資金流的判讀變得更為複雜。雖然無法精確度量不同渠道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規模,但依據投資者行為特征,以及合理的投資邏輯,我們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資金流入和其目標做一個大致的對應。 ![]() 由此可見,直接投資港股內地個人投資者依然是中小盤行情的中堅力量。近期的資金流導致在大量增量資金從小盤股行情中外溢至指數行情後,後者短期內將成為市場主流。然而,指數行情下大幅增長的增量資金需求有可能不能及時得到滿足,資金流的短期共振也沒有足夠的持續性。 中短期內,來自海外的增量資金仍以短線交易資金為主。對港股市場的中長期前景並無持續和堅定的預期。而中長期來看,2-3 季度,美元加息仍將主導國際資本流向。6 月前後的歷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將會不斷挑戰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程度,進而實際影響在港國際遊資的資金成本,從而成為觸發外資撤退的發令槍。因此,當前由資金驅動的劇烈震蕩行情會隨著資金流入強度下降而逐步收斂。而在這個過程中前期累積較大漲幅的中小盤個股雖然可能回撤,但短線獲利資金了結對中長期行情並無持續負面影響。 然而,和 14 年的滬港通行情對照,本輪行情的啟動時間,以及初始規模都要大大優於前者。如果深港通的時間表符合預期的“2 季度宣布正式方案,3-6 個月籌備”的話,那麽在深港通行情正式啟動前,市場還有 4 個月以上的時間,足以容納更多由 A 股資金外溢引發的資金共振行情。 總體而言,近期的市場整體上漲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個放大版的搶跑行情。近期內多元化資金的短期共振流加快了行情的節奏,也使得追趕市場節奏變得分外困難。但共振行情的持續性有限,市場節奏會在之後逐步放緩。充分把握資金推動下的行情節奏變化,是合理安排進出時機的關鍵。 (未完待續,敬請關註) (作者:趙文利博士 陳治中 趙曉;文章代表作者特定立場和看法,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8 10:08 編輯 搶跑深港通:格隆匯隆重推出港A股100指數 前些日子,格隆匯發布了港A股40指數,目的是為了給大夥提示下未來的投資邏輯和投資機會所在。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關註。今天再給大夥兒介紹格隆匯新開發的指數:格隆匯港A100指數。 現在港股的中小盤面臨著大幅的調整,很多人擔心港股是不是回到了以前那種半死不活的狀態。其實我之前也有擔心,但今天的一個笑話點醒了我。說解放軍來的太慢,外資各種發沽售的報告,前線的兄弟們要守不住了。而現在A股根本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民間彈藥也出現了斷供的情況,再加上海關工作人員工作也是蠻拼的。 的確,我們現在就是解放軍來之前在搶跑,跑的太快太深入,後續部隊跟不上。而刺激股價狂飆的邏輯也僅僅是一個“內資南下”的預期。所以中小盤股價疲軟也是完全正常的。另外這波和A股的走勢也很像,A股從2500點啟動之後迅速沖上了3400點,隨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整。而港股沒漲跌幅限制,A股10%10%10%這樣的快牛行情港股用一天30%多的超級快牛直接給你完成了。 但是,沒有關系,未來隨著A股風險泡泡越吹越大,深港通細則慢慢出爐,公募基金完成募集和更改合同,一波大行情將會到來。具體的時間可能就是在深港通開通的前後。而另有傳聞4月底將會公布深港通細則。所以搞清楚深港通的標的進行提前布局,繼續搶在解放軍前面,才能在清理戰場時繳獲更多的彈藥。 回顧滬港通,進入滬港通的港股標的從三個地方來,1)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2)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3)滬港的AH股。根據這個方法去猜哪些能進深港通其實也不難。恒生綜合大型和中型指數還有個小弟叫“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有198只。按我的說法就是大哥二哥都入黨了,三弟怎麽也不能丟了家族的臉面。所以這個指數的成分股進深港通的概率應該是非常以及十分之大。算上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港股通標的的市值占到了整個港股的90%,算是十分全面了。另外還比較有可能的就是港股的創業板,原因就是國內保監會開放了保險資金投創業板,最後就是18只深港AH股。 有個問題又來了,這些指數里面的成份股並不是一個個人工挑選的,在大中型中大市值公司不會出現老千股,但在小型股里面就有很多老千股,註意,是很多。所以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在港A40指數的基礎上新開發了另一個指數:格隆匯港A100指數,該指數從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 精選了一些符合港A股概念的個股,尤其對老千股進行了識別,同時也盡量涉及到11個一級行業。下面是該指數3月24日至今的走勢,具體名單就貼在最後了。 ![]() 最後再多嘴幾句,我們發指數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發指數這麽Young,Simple 和Naive,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進行聚焦,提供一種投資的思路,然後盡可能的幫大家初步篩選下可以關註的個股。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