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海公路大王刘根山涉嫌诈骗43亿被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708/0749506616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

喜得龙上市搁浅 传涉嫌虚假借贷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8/07415066066.shtml

http://www.ganguba.com/viewthread.php?tid=13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

碧桂园半年报涉嫌业绩增幅浮夸十倍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80813/1136519546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

马钢多名中高层干部涉嫌受贿被集体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25/2354555209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0

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06/20090806014757195.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还有一个月就是中核工业集团总经理康日新56岁的生日了,然而就在近日,康日新因涉嫌严重违纪开始接受中央纪委的调查。

        昨日晚间,中核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核科技  (000777,SZ)在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康日新未在本公司担任职务。目前,该公司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他具体出了什么事,我们也不知道,我也是刚听说这事的。”昨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一位员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道。

        就在中央纪委对外宣布上述消息的同时,中核集团正在召开为期三天的党组扩大会议。“我们的手机打不进去,会场都有干扰器,打领导秘书的手机也不通。”昨日,中核集团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相关人士估计,此次会议或与康日新“出事”有关。

或与工程招标腐败有关

        据一位中核集团内部人士分析,康日新被调查可能是在一些重点工程当中出现了腐败。近期,国家加大了核电发展力度,一大批项目上马,很多项目的投资就上千万元,这中间很可能出现腐败。

        据财经网报道,康日新可能涉嫌工程项目招投标腐败,以及2008年挪用公款资金委托理财炒股巨亏。

        在康日新之前,中国核电系统就曾出现过多起招标腐败案,其中就涉及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原总裁蒋新生、中广核原副总经理沈如刚。根据中广核内部通报,中广核涉案20余人,其中多人被移交司法程序,10多人离职或被开除党籍、调离相关职位。

        中 核集团纪检组组长王森曾在去年的重点工程项目惩防体系构建工作座谈会上敲了警钟。他曾说,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去年是集团公司承担建设项目最多、资金投入 最多的一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随着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合同标的额的增大,诱发腐败的可能性因素也将增多。可以看出,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对项目建 设单位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要求的一次检验。

        上述中核集团人士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康日新,其原因估计还要等最终调查结果的公告,那时才能“水落石出”。

中核集团“一把手”

        从1978年康日新第一次跨入核工业算起,他在这个行当已经干了30多个年头。1978年9月,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康日新就进入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也开始了他的核工业生涯。

        在历任该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等职后,1996年12月,他进入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历任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等职。

        2003年9月,就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康日新被任命为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此后该集团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我当总经理到今天,中核集团没有亏过钱。我们任何一个投资都没有亏损。”康日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去年,该集团实现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83%。初步统计,集团总资产为1690亿元,净资产为410亿元。职工工资也从1999年的人均近万元增长到人均4.9万元,中核集团也连续五年获得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

        据 说,该集团一位处长曾经申请为一部分离退休干部举办春节茶话会,提出2万元的经费支持。康日新同意了,然而申请却被财务处驳回。为此,康日新还不解地问, 以前批的都可以,为什么这次不行。财务人员告诉他,“以前批个同意,按照财务规章制度走就行了,你这次不仅写同意,还标明了哪个科目支出,而按照规定,经 费是不能从这个地方支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78

中海油涉嫌美国CCI贿赂案调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8/HTML_UT3BB3JFO2QO.html


人们注意到了美国司法部关于CCI(美国控制组件公司,下称CCI)公司的“贿赂门”文件,但却忽略了它的附件。

附件不仅再次提及了其海外行贿名单,还详细罗列了其对一家中国公司的贿赂操作细节。

本报纽约特派记者掌握的这份附件显示,为了获得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负责的、中国东海春晓气田项目的设备采购订单,CCI曾行贿6.87万美元。

一个细节是,2005年1月14日,CCI公司首席执行官Carson夫妇,通过CCI在加州的富国银行的账户,向恒生银行支付了5.85万美元。文件附件说,这个账户应该属于中海油某位人士。

6.87万美元的“支付”,让CCI公司从“春晓”油汽田项目上赚了14.2975万美元净利润。

8月17日,中海油向本报发来的一份申明表示,对中海油公司全系统自2002年至2009年8年间,与CCI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内外调查核实,并未发现违规现象。

CCI是一家生产控制阀门为主的公司,注册在美国。在全球三十多个市场都有销售的产品主要是控制阀门,主要用于石油和天然气,核能和发电工业领域。

但美国司法系统的附件显示,生产控制阀门的CCI,并未控制住其在海外的市场行为,触犯了1977年生效的美国《海外反贪污法案》。

附件还显示,CCI公司已经认罪。

这是一起典型的美国公司海外贿赂“窝案”。其行贿对象,包括高级副总裁,工程技术经理,总经理,采购经理。

CCI海外贿赂遍及全球,在行贿名单上,除了涉嫌的中海油外,还有5家中国公司涉案:江苏核能发电公司(中国),国华电力(中国),中国石油物资和设备公司,中石油,东方电力公司(中国)。

继中海油之后,8月17日晚,国华电力宣布,公司从未直接或间接与CCI有业务联系,不可能涉入CCI贿赂案。

中国公司涉案疑云

CCI早在7月22日就对其海外贿赂门表示认罪(PLEA GUILTY)。

CCI公司律师团和美国检察官,双方5个签名证明,下述细节双方确认无误:“一位CCI中国销售员向公司中国及台湾市场销售负责人R.Carson(CCI公司CEO妻子)发送电邮建议,向中海油的员工实施金钱贿赂。”

该法律文件称,2003年12月30日,CCI的一位员工根据CEO的指示,找到受贿人。这单生意跟“春晓”油气田开发采购有关。

2004年4月14日CCI公司高层给CEO电邮说,中国区销售主管觉得这个订单一定要拿到。回扣最好支付。

美国司法文件附件说,回扣是这么来的,“该客户同意将价格提高到25万美元单价,但是要求得到6.5万美元的回扣,以及2%的佣金。因此,总计回扣达到6.87万美元”。这笔款项按两种方式处理,3700美元给咨询顾问,6.5万美元给最终用户。

4月15日,CCI的CEO同意支付这笔回扣。“因为我们的关系,这个单子都已经拖了三个月了……一些税收和成本上的事情弄干净就可以了。”

4 月16日,其中国区负责人的电邮说,“回扣其实是顾客在我们的报价上加的,不会影响我们的利润率。”CCI公司的CEO回复说,“18.5万的价格,我们 的利润是多少?”4月18日,中国区销售人员回电邮给公司高层说,“我们的价格是18.5万,里面还带了2%的回扣空间。顾客把价格拉到25万美元,然后 要求2%回扣和其中差价。总计6.87万美元。”

2004年,这笔净利润14.2975万美元的回扣案最终成交。

类似的方式,CCI还贿赂了韩国的一家氢核能源公司,支付了5.7万美元回扣给客户,赚了50万美元的净利润。

在司法附件中,CCI公司确认了上述事实真实无误。

2009年7月31日美国法庭最终判决该公司被罚款1820万美元,是其所有全球贿赂款项的300%,十日之内向美国政府支付。

CCI母公司IMI为中海油辩护

2009年8月17日,中海油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材料显示,上述所谓法律文件并未完全确凿。

CCI海外贿赂门事件,早在2009年4月8日就事发。当天,美国司法部网站通报了CCI为获取合同向外国公司行贿的相关信息,其中涉及一些中国公司,包括中海油。

得知相关信息后,中海油即成立由党组纪检组牵头,组织审计监察部、工程建设部、集团采办部以及相关单位,组成五个调查组进行调查。

调查是针对中海油全系统的,时间上,则对自2002年至2009年8年间,中海油与CCI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中海油说,调查核实情况及时报告了有关监管部门。调查分为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内部调查上,向所有参与CCI产品采办工作的商务合同、工程技术人员及主管领导等共计97名员工进行了调查核实。

内 查上报的结果说,自2002年至2009年8年间,中国海油共有11个单位(项目)与CCI及其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采购的主要产品为调节阀、旁路阀及对 应的备品备件。其中美元结算合同总价155.7万美元,人民币结算合同总价为16.9万元人民币,单项最大批次采购金额为38.5万美元,最小批次采购金 额为1.6万美元。

环节均符合中国海油采办管理制度的规定和程序要求,没有发现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上的违规现象。

中海油说,截至目前,他们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CCI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

但中海油发给本报的申明,并未对美国司法部文件附近中所详述的“春晓”油气田采购案,进行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油随后的外部调查。中海油与CCI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展开调查核实。

2009年6月22日,CCI母公司IMI公司中国总裁,正式向中国海油复信说,“IMI公司的外部律师已经告知美国司法部,这些收款人并不是CNOOC(中海油)的员工,而是前CCI员工或他们的亲属及朋友。”

这位IMI中国总裁很确认的表示,“很明显,极可能是这些CCI前员工及其同伙私吞了这笔钱。”

他还重申,“并无证据证明这些钱真正到了中海油员工的手中,或者说中海油一方有人有意索贿。相关款项是通过对个人银行账户汇款的形式汇到了CCI员工或其亲属、朋友的账户上。”

CCI贿赂门手段

虽然CCI牵涉的中国企业情况未明,但美国司法部的文件及附件披露了CCI海外行贿详情,当为后来者鉴。

文件显示,为了达到销售目的,该公司的行贿的方式往来于世界各国的能源企业中。

在长长的行贿对象中,除了6家中国企业,还有马来西亚石油公司、韩国水力核电公司,阿联酋国家石油建筑公司等。受贿者涵盖高级副总裁、工程技术经理、总经理、采购经理等各个级别官员。

CCI公司的管理层中,HONG Carson在1995年到2007年期间,负责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销售。此人是该公司CEO Carson的妻子。在2003-2007期间,HONG Carson通过下属雇员或者是代理机构,向中国的国有企业行贿近100万美元。

HONG Carson的上司担任全球销售行政副总裁的COSGROVE也通过雇员和代理公司,向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行贿190万美元,向私营企业行贿30万美元。

负责售后和更换服务的另一位全球副总裁,在同一时间内,也向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行贿43万美元,向其它私营企业客户行贿22万美元。

该公司的其它一些高管也涉及到向其业务领域的客户行贿。

具体的行贿手段是,一种是向客户的雇员直接付款;另一种则是提高给代理机构的服务费用,进行“转移支付”;第三种则是通过一位受贿人的朋友或者是亲戚,担任“咨询顾问”,来转移支付给受贿人。但是这些咨询顾问基本上没有具体业务可以做。

美国司法部文件透露,在2003年到2007年,CCI公司CEO,S.Carson向一些国家的国有企业雇员和管理层行贿430万美元,同时,他也向其它的一些私营企业行贿180万美元,以获得客户的生意。

7月22日在确认上述事实真实无误的情况下,CCI公司表示认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2

黄光裕涉嫌证券欺诈聆讯在即 其妻欲售私人房产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2/2009090202514584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自8月上旬香港证监会申请强制令,宣布将冻结国美电器(00493,HK)大股东黄光裕及妻子杜鹃名 下价值16.55亿港元的国美电器股份之后,目前黄光裕事件又有新的动向。据了解,香港高等法院有关黄光裕案件的聆讯将于下周二(9月8日)进行,而昨日 有消息称,黄光裕之妻杜鹃名下的一处香港房产将被转让。

        据香港媒体报道,由黄光裕妻子杜鹃私人持有的浅水湾道56号的房 产,有人已经出价7300万港元洽购,可能会在短期内成交。据称,该房子是2005年10月以5500万港元价格购买,若最终成功卖出,账面可以盈利 1800万港元,4年升值33%。该房产面积3236平方尺(约为320平方米),有2个车位,若以7300万港元计,每平方尺约为2.3万港元,属目前 市场价格水平。根据香港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该房产以杜鹃私人名义持有,2006年2月由恒生银行负责承做按揭。

        不过,因为目前杜鹃和黄光裕均在遭受调查之中,对于上述房产转让,到底是杜鹃主动出售,还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遭受转让,目前尚不得而知。

        据 悉,8月上旬,香港证监会以“涉及在证券、期货合约或杠杆式外汇交易方面使用欺诈或欺骗手段等的罪行”为由,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申请,要求法院颁布禁止 令,香港高等法院于8月5日批准了香港证监会提出的对黄光裕16.55亿港元资产冻结申请,并安排于9月8日就该事举行聆讯。

        据 了解,香港证监会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要求除了十万元或以下的讼诉费用外,禁止黄氏夫妇及名下两间公司处理或转移在香港的超过16.55亿港元的资产,包 括起诉状列出的持有股票以及名下的户口。此外,他们还被要求在7天之内向香港证监会交代任何价值超过5万港元资产的详细资料,以及过去两年买卖国美股份的 情况,否则将会被检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6

三一重工肥高管损股民:信披涉嫌造假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7/20091027023543725.html


每经记者  魏玉卿

2009年9月14日,三一重工定向增发1.18亿股购买三一重机获批。增发预案显示,王海燕等10名自然人拥有三一重机100%股权。而其中除王海燕外,其余9人均是三一集团(三一重工控股股东)或三一重工高管。此次增发价格为16.8元/股,

而昨天三一重工报收于35.5元,按上述10人所持股份计,他们的身家均超过亿元。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登陆A股。当月,三一重工就将挖掘机资产剥离给三一新材料。两者同为三一集团控股,所以此次交易构成了关联交易。此后又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变化,此块业务和相关资产最终落到了上述高管手中。

        6年前,上市公司卖挖掘机资产时,价格是1782万元;今天,上市公司买回挖掘机资产时,价格却暴涨至近20亿元。

        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继续为您讲述三一重工高管们比刘谦魔术更精彩的财技与集体暴富真相。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连续报道了《三一重工定向增发9高管齐添上亿身家》、《三一重工6年前1782万甩卖资产  现拟20亿元购回》, 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记者进一步深度挖掘后发现,6年前剥离资产时,三一重工的信息披露不仅自相矛盾、漏洞颇多,且有造假嫌疑。据知情人透露,当时三一重工 的挖掘机业务发展态势非常好,销量已经达到100台,盈利性和成长性俱佳,与其信息披露恰恰相反。

超低销售量涉嫌造假

        如果三一重工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2001年5台挖掘机的销售量”属实,那么三一重工在6年前剥离挖掘机业务的关联交易备查报告中所称  “该项业务属于新开展的业务,尚未成熟,市场品牌较低,并且目前盈利能力较低”,则有所依据。

        但如果三一重工在2001年卖出的挖掘机数量远不止5台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中国路面机械网”查到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1月~6月,三一重工挖掘机的销售数量为25台。

        “2001年5台”,和“2001年1月~6月25台”,到底哪个数据为真?

        据悉,“中国路面机械网”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路机械分会的官方网站,筑路机械分会是由从事道路施工机械、道路养护机械及相关领域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合的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分会目前开展的工作中即包括“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研究”等内容。

        另悉,三一重工正是筑路机械分会的理事单位,且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及路面机械公司总经理贺东东是该分会的副理事长。

        为进一步核实数据的权威性,记者联系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协会信息统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挖掘机销售数据是由企业报给挖掘机械分 会,分会汇总以后报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再把这些数据提供给其他的分会,别的分会要用也是用这个数据。并且如筑路机械分会是不可能去统计挖掘机销售,更不可 能自己瞎编然后在网上传播。”

        记者随后采访到  “中国路面机械网”负责人兼筑路机械分会副秘书长方剑仙,他也证实,网上公布的有关挖掘机销售数据,是由挖掘机械分会统计出来的,网站只是引用。

        最后,记者采访了统计数据的挖掘机械分会,该分会秘书长陈正利告诉记者:“国内挖掘机销售统计数据由我们分会统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机构 进行统计。各企业每个月将挖掘机销售数据报给分会,如像三一、柳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大型企业都是每个月报数据。如果企业不报数据,分会没有其他的途径获 知销售数据,数据不可能出错。”

        此外,记者在“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上,也看到了前述销售数据。

        记者试图向三一重工询问其2001年销售数据的实情,但截至发稿时,三一重工董秘办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总经理向文波的办公室电话也无人接听,其手机已关机。

“低盈利能力”资产现高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是对三一重工公司有着十分详细的了解,投资者或许并不会发现三一重工如今拟购回的“肥肉”正是6年前以“低盈利能力”为名甩卖的资产——因三一重工在此次增发方案中并未披露该块资产系6年前剥离出去的那部分资产。

        但此“挖掘机”确属6年前被弃的挖掘机业务,且这块业务在6年中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机械行业网站和采访业内人士后却发现,此块资产在2003年就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记者拿到的一组权 威数据显示,2003年,三一重工销售了100台挖掘机;而三一重工将挖掘机资产卖给三一新材料后,2004~2008年三一重机挖掘机的销量分别为 200台、500台、873台、1853台和3217台。6年时间,挖掘机销量从2003年的100台猛增到3217台,增长了30多倍!销量几乎每年翻 番。

        可见,挖掘机剥离上市公司后销售的爆发式增长和上市公司剥离时的说法大相径庭。

信息披露自相矛盾

        三一重工的信披问题还远不止这些。

        三一重工《招股说明书》24页显示,公司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已研制并试生产了挖掘机等产品,自“2001年6月”开始投放市场,当年即实现5台销售;2002年销售了7台。

        2003年7月(上市当月),在将挖掘机资产剥离出去的时候,三一重工给出的原因是:挖掘机是三一重工  “2002年”开发的新产品,该项业务属于新开展的业务,尚未成熟。

        2002年新开展的业务,2001年却已投放市场且当年便实现销售,投资者应该作何理解?

        再来看销售与生产的具体关系。《招股说明书》显示,“SY200履带式液压机”在2002年的时候已实现“批量生产”;此外,公司当时有9条生产线:拖泵、泵车、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挖掘机、塔机、搅拌车。

        其中,全液压推土机、全液压平地机、摊铺机等,是与挖掘机同时研制并试生产的新产品,且同在2001年投放市场当年即实现销售;2002 年,摊铺机、挖掘机、平地机等新产品开始形成批量生产和销售,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8033万元,同比增长近14倍。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 入的比重从2001年的1%提高到2002年的8.16%。(《招股说明书》117页)。

        这么多的新产品,生产出来立即销售出去显然不可能,就如同公司对挖掘机资产的描述那样“属于新开展的业务,尚未成熟,盈利能力较低”。没 有销售出去的产品,会以存货的形式存在。《招股说明书》120页显示:“2001年末库存商品比上年增加1472万元,增长35.53%”。

        批量生产却没有销售出去,有着巨额存货的新产品竟没有将公司压垮?

        此外,三一重工信息披露中最夸张的地方还在于:

        一、《招股说明书》133页显示,“根据国税发【1999】49号《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 知》……本公司开发的立体停车库、混凝土机械、智能型震动压路机、挖掘机技术属于开发技术项目……”也就是说,三一重工的挖掘机项目最迟已于1999年开 始研发。

        二、增发方案35页显示:2007年三一重机营业收入为11.27亿元,净利润却达到了惊人的9.16亿元。更惊人的是,三一重机 2007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11.09亿元,在实现了9.16亿元的净利润后,2008年9月30日的股东权益竟然只有4.64亿元!上一年赚的利 润到哪里去了?且根据三一重机对购买挖掘机资产业绩的承诺,“2008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456亿元、2009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8亿元、 2010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4.5亿元、2011年现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如果2007年真的实现了9.16亿元的净利润,那么该块资产岂不是还处于业 绩下滑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2

曾维才涉嫌贿赂文强中渝置地:与公司无关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4/2010020404325861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2月3日,在香港上市的重庆开发商中渝置地(01224,HK)在早间开盘仅4分钟后便突然停牌。该股停牌前报于2.92港元,下跌1.017%。

        据了解,中渝置地停牌是由于公司副主席兼执行董事曾维才在文强案件中受到牵连。文强于2月2日受审,他被指控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 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等多项罪名。据相关检控书显示,他所受贿的1546万元人民币  (下同)中,其中有约146万元是来自中渝置地副主席兼执行 董事曾维才。

        文强承认在2007年~2010年,先后7次收受曾维才所送的超过百万元的钱财。但文强指出,他与曾维才是多年好友,在收受其钱财后,并 没有利用职权为其牟利。不过起诉书显示,文强在2005年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时,受曾维才所托,在一宗职务侵占案中提供帮助。

        据了解,曾维才分别在2008年6月及2007年5月获委任为中渝置地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并同时担任中渝置地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主要管理层职务。

        中渝置地在香港的公关人士2月3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开盘4分钟便停牌,是因为发现市场上有相关传闻,为避免传闻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公司决定停牌以了解相关情况。

        中渝置地在昨日(2月3日)傍晚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经向曾维才查询后,曾维才否认有关其向文强提供任何贿款的指控。同时,中渝 置地表示,目前在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进行的审讯一概与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没有任何关连,并申请于2月4日恢复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8

洪良国际涉嫌IPO资料“造假” 10亿港元资金或被退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6/5NMDAwMDE3MTQ5Nw.html


“只要上市,就算成功”的观念或许要改一改了。

3月30日,上市仅三个月余的洪良国际(946.HK)被香港证 监会勒令停牌,并要求法院冻结其资产。这是香港证监会首次以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入禀法院要求冻结上市公司的资产。

香港证监会在提交给香 港高等法院的文件中,指控洪良国际违背了《证券及期货条例》中的数项有关欺诈、欺骗、提供虚假和误导性信息方面的规定。并要求香港高等法院发出禁制令,限 制洪良国际及旗下四间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挪用资产;同时要求提出委任适当人员去收回、接收及管理洪良国际上市时募集的9.974亿港元资金净额,并要求洪 良国际就有关资金支付利息。

据称,这些资金或许将被要求退还给投资者,包括参与IPO申购以及上市后在市场上买入的投资者。

3 月30日,洪良国际发布停牌公告,随即又补充公告道,停牌乃“根据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指示”,但未公布具体原因。

涉 嫌提供虚假资料

根据指控,洪良国际涉嫌违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第277条,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以诱 使进行交易;第298条,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诱使进行交易的罪行;第300条,涉及在证券、期货合约或杠杆式外汇交易方面使用欺诈或欺骗手段等罪 行;第384条,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资料。

香港高等法院已经颁布了临时禁制令,冻结洪良国际去年上市时募得的9.974亿港元净资金,并已 排期将在4月9日审讯案件。禁制令显示,冻结的资产主要在东亚银行的账户,洪良国际必须保留9.974亿港元资产在香港,但超出部分可调离香港。

据 港媒引述知情人士指,洪良国际涉及的是账目问题,是典型的为配合上市计划而夸大收益和盈利。

洪良国际由台湾人萧登波于1993年在福建创 立,主要生产综合化纤类针织布料,为李宁及安踏、迪卡侬、Kappa、美津浓等运动品牌供应商,并通过2008年收购的MXN品牌销售服饰。2008年, 洪良国际实现营业额12.7亿元,毛利3.54亿元,税后利润2.42亿元。

而萧登波在台湾更有鞋材大王之称,其在台湾控制的南良集团,在 纺织品相关产业拥有一个完整垂直且有系统的供应链体系,2006年营业额就已超过250亿新台币。

2009年12月24日,洪良国际在香港 主板上市,招股价为每股2.15港元,募集资金10.75亿港元,停牌前股价已经低于招股价,为每股2.06港元,市值41亿港元。但是,一个颇为奇怪的 现象是,洪良国际2008年度共派息2.6亿元,约为上市集资总额的30%。

上市后,萧登波共持有洪良国际59.24%股权。

该 公司上市保荐人为台湾第二大金控集团兆丰金融旗下的兆丰资本(亚洲)有限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的法律顾问是盛德律师事务所。

截至记者发稿时,洪良国际、兆丰资本和毕马威均未对事件正式表态。

但洪良国际创办人兼主席萧登波则表示,事件可 能是内地与香港会计制度不同而引起的误会,并认为“洪良国际的体质还是非常好,财务资料也是公开透明”。

巧合的是,兆丰资本于3月29日被 香港证监会“暂停”了保荐人资格。而据港媒报道,有曾经参与洪良国际上市路演的基金界人士表示,负责洪良国际上市的兆丰资本董事总经理康晓龙及资本市场部 联席董事黄丽洳,近日都已辞职,但黄丽洳表示离职原因与洪良国际无关。

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8章规定,香港证监会可在当公司招股章程、 通告及介绍文件等有“虚假、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资料”的情况下勒令上市公司停牌。香港证监会曾根据此条例,在2007年5月叫停汇多利(607.HK)、 2004年4月叫停华燊燃气(8035.HK,之后易手并改名为滨海投资)的上市进程。

证监会“合规考”

据 外电报道,3月下旬,香港证监会就着手调查香港去年总额达2440亿港元IPO中,保荐机构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尽职调查,并且要求经纪人向其提供过去18个 月内所安排的IPO的详细记录,以便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合规审计;而初步调查已经对去年73宗IPO中的几宗提出了疑问。

对此,香港证监会 行政总裁韦奕礼(Martin Wheatley)表示,担心人们在当前市场红火的境况下放松标准。数据显示,2009年香港IPO市场集资规模达到2440亿港元,居全球之冠。

有 迹象显示,香港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的规管力度似乎在加大。

香港IPO实行港交所和证监会双重核准制,香港证监会监督IPO保荐人的机制三年前 开始实施。2009年以来,香港证监会加强对股票发行及交易的监管,在2009年12月底首开先例就俄铝上市对散户投资者设限,并在今年3月份推出淡仓申 报新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