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泥篇 「一百分水泥廠」在川震中異軍突起 張才雄讓亞泥從受災戶變受惠者

2010-1-11  今周刊





工廠從設計到生產流程,都堅持自己來;二○○八年川震發生後,八十六歲的張才雄堅持到場坐鎮,他的拚勁,讓亞泥中國水泥廠從地震中倖免於難,成為四川災後重建的重要力量,並因此締造亞泥成為水泥界的獲利王。

撰文‧張惠清

「張常董,你們亞泥四川靠近地震的兩個水泥廠,在香港掛牌前真能全面復工嗎?」年屆八十六歲、一手打造大陸亞泥廠的亞泥中國執行長暨亞泥常務董事張才雄,回憶起二○○八年亞泥在香港掛牌前夕,從四面八方湧入的詢問電話,仍記憶猶新。

時間拉回到○八年五月十三日,川震發生後的隔天,亞泥成都廠迅速恢復發貨,到了第八天,水泥廠也恢復運轉,並很快達到全能生產,成了支援四川災後重建的重 要力量。五月二十日,亞泥香港掛牌後跳空漲停,盤中一度大漲觸抵八港元。說起這段地震考驗,張才雄難掩認真的神情說,「這證明當年堅持自己蓋廠,用最好的 設備與製程的決定是正確的!」其實,四川地震震央十分接近亞泥兩座水泥廠,但張才雄打造的水泥廠,卻是當地極少數沒被震垮的建物,能有如此成就,背後的靈 魂人物,即是遠東集團人稱「水泥王」的張才雄!

地點理論

靠近原料降低運輸成本

張才雄是遠東集團內輩分極高的專業經理人,一九六三年考進亞泥,在遠東工作近四十七年,蓋了全台最現代化的花蓮亞泥廠,也是亞泥深入中國華中地區的操盤手。

七十一歲那一年,他再度扛起亞泥前進大陸蓋廠的使命,在地處偏遠的江西瑞昌蓋起了遠東集團第一座大陸水泥廠,接著前進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黃岡共四個廠,二○一○年兩岸將開出二千八百萬噸的年產量,帶領亞泥躍居華中地區前三大水泥廠。

張才雄目前身兼台灣亞泥董事,也是在香港掛牌的亞泥中國控股公司執行長兼執行董事, 儘管他在大陸打造的亞泥廠產能、產量沒有稱霸內地,卻是台商水泥廠當中,唯一運轉第一年就獲利賺錢的水泥工廠;數字會說話,翻開大陸亞泥廠○九年前三季的 財報,營收已經達到三十.五億元人民幣,比○八年同期增長三九%,獲利達四.七七億元人民幣,比○八年同期增長七四%,獲利比台泥還要高,堪稱是水泥界的 獲利王!

水泥廠進入門檻低,但能快速獲利的業者並不多,以台泥為例,前進大陸至○九年第二季才轉虧為盈,但亞泥第一年設廠就獲利,關鍵就在於選對廠址、找對礦源!

張才雄舉當年前進大陸設廠的經驗表示,有些地區交通便利,但不是礦質不好,就是礦量不夠,最後選定偏遠的江西與成都,首要考量就是礦源品質好、量足夠,再者接近礦源,除了可以及早掌握原料價格,還能享有降低運輸成本的優勢。

當年為了觀察運輸動線,張才雄幾乎踏遍了整個江西與成都,他笑著說,有一天他搭著水船一路考察時發現,當地「上水貨多、下水貨少」,因此,若從四川成都運 東西到南昌、武漢都很便宜,於是他就興起捨陸運、利用水路運送水泥的念頭。因為水泥工廠離江邊只有數百公尺,產品直接用輸送帶從廠內拉到江邊碼頭,利用長 江便利的船舶運輸條件,供應附近的南昌、武漢等大城,甚至可走水路送抵上海、浙江台州等沿海城市,省下可觀的運輸費用。

也因為這項成功的策略,讓張才雄設立的每座水泥廠投產以來,全產全銷沒虧過錢,第一年就能獲利賺錢。

到位哲學

親自督軍締造亮眼成績

張才雄不僅對專業追根究柢,凡事親自到位的性格,也讓員工十分讚賞。例如○八年四川地震,身體不適的張才雄,仍堅持搭機趕赴成都,當時八十四歲高齡的他, 說什麼也要到現場坐鎮指揮的拚勁,讓徐旭東十分感動,連續三年的亞泥股東會,徐旭東一開場就請全體股東向張才雄鼓掌致敬!

張才雄說,中國人做事最大的問題就是「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但主修機械工程的他,常常要求自己凡事要堅持到底,親自了解工廠,掌握每個小環節。他 表示,大陸廠所以能夠通過地震考驗,對工程的要求就是關鍵。擷取過去在花蓮建廠的經驗,張才雄從廠房地質的探測到建築物的抗震係數,都有周詳的規畫。

再者,亞泥向來堅持自己蓋廠,絕對不要「Turn Key」(指全部委託當地業者來辦,買方只要啟動就能生產),工廠從設計到生產流程都不假手他人,也讓工廠的安全與穩定度比同業來得好。他驕傲地說,別人 的水泥廠每年運轉約三百至三三○天,但亞泥卻能運轉到三四五天,運轉率約九五%。

依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八年海螺水泥的毛利率為二四.三%,台泥一○.八%,亞泥中國二七.九%,雖然亞泥在規模上不及其他兩家業者,卻是三家業者中毛利率最高的公司!展望二○一○年,張才雄表示,亞泥已經在中國設立四座水泥廠,接著亞泥還會在武漢、南昌、成都及揚州等地設立研磨廠,目標是於一○年達到兩岸兩千八百萬公噸的年度產能規模,這個規模在中國大陸並不算最大,但一定力拚毛利率最好的水泥廠!

張才雄

出生:1924年

現職:亞泥中國執行長、亞泥常務董事學歷:四川重慶國立中央工專機械科經歷:亞洲水泥公司總經理

台灣亞泥

成立:1957年

資本額:298億元

營收獲利: 營收 EPS (單位:新台幣) (億元) (元)2007 107.4 3.69 2008 105.5 2.63 2009 77.05 2.26

(前三季)

亞泥中國

成立:1995年

資本額:人民幣1.44億元營收獲利: 營收 EPS (單位:人民幣) (億元) (元)2007 22.5 0.26 2008 32.4 0.30 2009 30.5 0.30

(前三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78

水泥巨头拉法基弃京主攻西南市场 舍车保帅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4/20100225/000000149858.shtml


  因为“灾后重建”,西南市场一下成为水泥市场必争之地。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国内水泥巨头开始大举进入。 “这给拉法基造成了压力。”

CBN记者 曹开虎

16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水泥巨头拉法基,可能不会想到今天退出当初非常看好的北京市场。

拉法基昨天宣布,将旗下位于北京的三家水泥及混凝土公司股权全部卖掉,作价5.07亿元,转而主攻西南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拉法基此举与西南市场受到重压有关。

“这与拉法基瑞安重点布局中国西南地区,并加强其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发展战略相一致。”拉法基中国海外控股公司一位高层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接盘者是去年刚刚上市的北京水泥市场龙头金隅股份(02009.HK),该公司由此获得了150万吨的水泥产能和3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厂,从而将其在北京市场份额提高了4%左右。

在此项收购中,拉法基还承诺,在三家公司被收购后,两年内公司不会从事在北京及天津与金隅水泥构成潜在竞争的任何水泥或混凝土业务,亦不得在京津地区与金隅水泥抢夺水泥或混凝土业务的市场份额及潜在商机。

23日,拉法基与金隅股份签署相关协议。拉法基卖掉的是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65%股权、北京顺发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70%股权、北京易成-拉法基混凝土有限公司76.72%股权。

这也是拉法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运营的公司。

1994年,拉法基于进入中国市场。起初,该公司绕开了与国内大型水泥公司正面冲突,选择了区域性垄断的发展策略,为此首先选择了北京,试探性地投资了两个小企业。

“可能是思维不太符合中国,(拉法基)在北京发展并不好。”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由于在北京发展受阻,拉法基将目光瞄向西南市场。机会在2005年出现了。这一年,国内水泥业陷入困境。利用这一良机,2005年11月,该公司与香港瑞安建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将西南成片区域纳入囊中。

此后,拉法基在西南市场如鱼得水。西南市场在中国水泥业是一个特殊的市场,那里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市场比较封闭,由于水泥受销售半径影响很大,外部水泥要想打入四川,运输成本很高。因此,西南水泥市场主要被外资、民营企业控制着。

因为“灾后重建”,西南市场一下成为水泥市场必争之地。中国建材(03323.HK)、海螺水泥(600585.SH)等国内水泥巨头开始大举进入。

“这给拉法基造成了压力。”孔祥忠说,北京已经不再是拉法基的主要市场,所以舍车保帅成为必然的选择。

目前,拉法基在中国的水泥年产能达到2400万吨。拉法基公司上述高层表示,目前,拉法基瑞安在西南地区正在建三条日产5000吨的干法生产线,以及一家新的混凝土工厂,并将于今年年中投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9

147條水泥線再謀生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5/166320.html


于去年9月因遭遇宏觀調控而被叫停的147條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在對應的38号文出台間隔半年之後,開始尋求重新上馬的可能。這部分生産線先前已獲得核準。

“海 螺水泥 (600585.SH)在廣東清新計劃建設4條日産5000噸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産線,現在兩條未建的生産線仍未動工。”24日,一位廣東水泥業内人士透 露,鑒于粵東地區目前水泥生産線落後淘汰産能較多,今年珠三角市場還将延續去年年末水泥供需緊張而帶來的較高價格行情,故現今包括海螺、華潤等在内的水泥 巨擎都在尋求因38号文而受阻的項目重新開工的可能。

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也表示,38号文令該公司旗下一些未在限期前開工的水泥項目暫時叫停,導致産能擴充受到影響,但公司“會繼續争取恢複該些項目”。

38号文,是指2009年9月30日國務院出台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該文對于水泥行業的産能過剩現象措辭嚴厲,不僅要求嚴格控制新增産能,對尚未開工的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清理,對不符合條件項目嚴禁開工建設。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解釋,38号文一并叫停的生産線,包括先前核準但未建的147條生産線,涉及2億噸左右産能。

“2009 年水泥增量超過2億噸,挑戰2.50億噸,超過世界水泥産量排名第2、3的國家印度(1.75億)、美國(0.81億)一年的産量。”雷前治感慨,該年水 泥投資創曆史新高,或突破1,700億元,而先前國家建材局一年批複的項目盤子僅有35億之多,由是促使國家定調嚴控水泥産能過剩。

數據顯示,2008年已投産新型幹法生産線1000多條,水泥産量8億多噸,在建生産線418條,6億噸。38号文認爲,如若加上核準未上的生産線全部建成,則水泥産能将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爲16億噸,産能将嚴重過剩。”

原 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則認爲,目前真正在建的新型幹法生産線約350條,沒有達到418條之多。如果2010年後國内水泥需求每年增長8%,到2015年 市場需求量将增加到20億噸,相當于27億噸産能,且水泥消費量都将由先進的新型幹法生産線來提供,故此“扣除在建生産線産能,水泥新型幹法生産仍有較大 發展空間”。

事實上,随着38号文的推出,各地淘汰立窯等落後産能的速度在加快,如昆明2009年已淘汰353萬噸,濟南則計劃2010年淘汰16條水泥生産線,吉林省則計劃今年淘汰85.6萬噸。

與此同時,各省高速公路投資正在加快。2010年,甯夏将在交通上投資52.7億,陝西則爲173.8億,江西則計劃投資286.7億元,讓水泥企業嗅到新年商業契機。

前述人士表示,目前建材下鄉政策即将推出,業内預計國家的财政補貼可将拉動農村新增水泥銷量在3000萬噸左右,“加上中央上方寶劍壓下,各省淘汰水泥落後産能加快,現在是淘汰落後産能,未來則是大企業合并,所以大家都急着跑馬圈地”。

以廣東市場爲例,在收購了昌興礦業旗下的水泥貿易公司後,台灣水泥的國内産能已從目前的2450萬噸升至4400萬噸,産業布局也從華南拓展到西南及東北地區。更重要的是,台灣水泥在華南市場的占有率将突破30%,取代海螺水泥成爲華南最大的水泥業者。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38号文涉及到台灣水泥的項目主要位處粵北的新水泥廠和東莞望牛墩的新水泥粉磨站項目,涉及産能約1000萬噸,“2010年諸多優惠政策即将落下,台灣水泥急切盼望兩大工程的上馬以提升其在珠三角的區域覆蓋”,而華潤、海螺等企業亦有相同企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2

华润水泥72亿扩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4/169911.html


台湾水泥收购昌兴矿业旗下的水泥贸易公司成为华南“一哥”后,当地曾经的水泥业老大华润水泥,亦迅速做出反应:2010、 2011年,其将投资72亿元,以扩充产能。

3月23日,华润水泥主席兼执行董事周俊卿称,预计到2010年底,华润水泥的三大产品水泥、 熟料和混凝土的产能将分别达到3370万吨、4510万吨和2310万立方米。通过今明两年72亿的投资,计划3年后则分别达到5000万吨、6500万 吨和4000万立方米,市占率从目前的11%提升至25%。

“38号文对水泥过剩已有明确表述,而目前这种过剩局面还在扩大,新建生产线很 难获得通过,所以,华润水泥要达到如此的目标,未来恐怕更多的还是要依赖并购。”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的观点是,华南市场未来的并购重组将会加剧,而下一 个整合的热点在福建。

所谓的“38号文”,即2009年9月3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 干意见》。该文对于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措辞严厉,不仅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尚未开工的水泥项目也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而对不符合条件项目,则 严禁开工建设。

周俊卿隐讳地表示,华润水泥现时在建水泥生产线多达19条,为配合产能扩张,未来会主力开拓粤东、粤西市场。同时,华润水泥 将进一步研究在华南、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等地的并购机会。目前,虽然华润调研的时间比较长,但一经落实便会“很快出手”。

“华润水泥之 前都在走新建扩张的发展道路,未来,公司不排除会在行业并购重组方面有更大的举措。”华润水泥战略发展总监余忠良对记者表示。

2009年的 11、12月,华润水泥两度出手,入主了国投海南水泥公司及广东春湾水泥,由此控制了海南三分之一的水泥市场,以春湾水泥2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项目为进入粤西的跳板。

刘作毅分析,2009年全国有各类水泥生产企业5103家,但平均生产规模只有30万吨左右,排列前10位的大企业 总规模占全部水泥比重只有20%多,与国外70%以上的比例成鲜明对比,从产业进度的角度衡量,并购重组仍将是未来五年中国水泥业的主题,“理想状态是, 到2015年,水泥业只存在300至500家”。

此前的2月23日,台泥国际股东大会通过了收购昌兴矿业旗下的水泥贸易公司的议案。由此, 台湾水泥的国内产能已从目前的2450万吨升至4400万吨,在华南市场的占有率将突破30%,成为华南最大的水泥企业。而海螺水泥今年则预留100多亿 的投资用于扩张,而对其利润贡献比例达到20%以上的华南市场更为其器重。

“下一步华南区域的并购对象可能会集中于福建,特别是福建水 泥。”刘作毅认为,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水泥市场基本由三大巨头把控不同,福建水泥约4000万吨的市场容量,没有出现领军者,最大的福建水泥影响力 亦较为有限,更遑论红狮等中型企业,“所以,华南区域三大巨头并购的目标可能是福建水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6

福记否认卖壳给海螺水泥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01/275958.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陶斯然 发自上海
即便是宣布了清盘之后,福记的一举一动还是吸引着广泛的关注。此前,真功夫、谭鱼头、中粮集团纷纷与其传出 买壳的传闻,而最近的一家,则是从事水泥行业的海螺集团。不过昨日(3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福记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福记还未“卖壳”。
“肯定不是海螺创投,卖壳还在进行当中,近期或许会有结果。”福记管理层之一的内部人士昨日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福记内部人 士说:“福记还没卖掉。”而对于传闻中的买家海螺创投,该人士则明确表示不是这一家,“我从来都没听说过海螺水泥。”
据了解,自福记宣布清盘 之后,所有有关购买福记的业务都已完全交由临时清盘人德勤负责,对于福记“卖壳”的信息,福记内部也极少知道。
“近期德勤已经告诉我们,将很 快会有结果。”上述福记内部人士表示。对于福记“卖壳”之后将何去何从的问题,该人士表示,“目前不清楚,现在福记的重心就是把还在营运的业务做好。”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福记位于上海浦东的酒店,当被问起是否知道福记清盘的消息时,一名工作人员激动地说:“谁说我们要关了?我们连明年的婚 宴都已经预订好了。”
在福记所有业务中,利润最大的一块餐饮配送业务依旧在进行。据了解,福记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配送餐业务都未受到较大 影响,甚至有些客户还与福记签订了长达5年的配送合同。
上述福记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的确有部分福记在建的工程因为清盘而停工,其中就包括其预备在上海嘉定新建的大楼和中心。这些在建项目的价值,该人士表示无法 估量。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因为租约的问题,与福记产生冲突。据了解,福记迄今仍与北京一家酒店有近千万的资金纠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47

华润水泥72美元山西收购水泥资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57605.html

此前一直主导华南市场的华润水泥(01313.HK),开始拓展北方市场。
6月1日晚间,华润水泥发布公告称,通过收购山西福龙水泥有限公司,从而进入山西市场。此次收购的代价只有72美元,不过华润水泥将为福龙水泥提供 最多为15.19亿元的股东贷款。

福龙水泥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资金为100美元,华润水泥收购其72%的股权,因此只需支付72美元。

福龙水泥正在山西建设两条 48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预计分别于7月底和年底前建成投产,设计熟料年产能310万吨、水泥年产能达400万吨。这家公司声称将成为山西 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华润水泥表示,由于公司在山西并没有任何熟料或水泥生产业务,此次收购将使得公司将其市场范围扩展至山西境内。

去年岁末,台湾水泥通过收购昌兴矿业改变了华南区域的市场格局,不但成为了华南地区龙头,并打开了重庆、云南、贵州、辽宁的布点,至2012年的大 陆产能至5000万吨的目标也有望提前实现。

面对台湾水泥咄咄逼人的并购态势,在华南市场占据龙头地位多年的华润水泥开始到其他区域寻求发展。

“华润水泥进入山西后,具有成本优势。”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煤炭在水泥生产中占据了60%左右的比例。

去年6月,华润集团与山西联盛集团共同组建了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8亿元,旗下拥有山西兴县、中阳县、临县、石楼县、柳林 县、交口县6家分公司,2010年企业煤炭年产能将达1350余万吨。

“山西省以煤炭为中心,水泥产业长期不受重视,落后也就意味着空间。” 刘作毅认为,虽然冀东水泥(000401.SZ)在山西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山西水泥市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目前还不能说冀东水泥以后就是山西的龙 头。

山西水泥产能目前是3000多万吨。据刘作毅介绍,山西现有水泥生产线大多数都是小型生产线,还有许多立窑水泥,未来淘汰的空间非常大,本地水泥企 业历史悠久,发展已逐渐跟不上历史,整合空间也相当巨大,外地企业进入已势在必行。

华润水泥的投资策略是,通过煤炭领域运作进而进入水泥市场。今年3月,华润水泥行政总裁周龙山表示,预计今年资本开支60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投 资广东封开的两条生产线,公司今年产能将增加至4800万吨,预计3年内将产能翻一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0

中材600万吨水泥产能“只买不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62481.html

去几年远高于全国水泥产量增速的青海市场,吸引了央企中材集团。
6月11日,中材集团在西宁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青海投资30亿元,进一步发展水泥、资源地质勘查、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等 产业。

中材集团党委书记于世良透露,集团及所属企业在青海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目标是1000万吨。目前,中材集团所属企业在青海拥有3条水泥生产线,其中 2条已投产,产能200万吨,1条正在建设,设计产能为200万吨。这意味着中材集团还要在青海扩建600万吨的产能。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材集团将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通过划转、增资、并购等方式对青海省现有 和在建水泥生产能力进行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高青海水泥产业的集中度。

中材集团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要达到1000万吨水泥生产线,必须通过收购的方式,否则很难实现。

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告诉本报,青海水泥市场是西北五省中最为封闭和落后的市场,企业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目前仍以本地以及临近省份的水泥企业为主 导,青海水泥与华夏水泥分别占15%左右的市场份额;甘肃祁连山、海西蒙西、金圆水泥也已将水泥产业从本省拓展到青海。

中材集团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目前集团正在与当地的水泥企业进行谈判,具体兼并多少家企业,还将视谈判情况再定。据他介绍,中材集团在青海的水泥运 作,主要通过旗下祁连山(600720.SH)为投资主体。

去年,中材集团提出兼并祁连山水泥计划。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材集团旗下公司中材股份(01893.HK)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受让方 式控股甘肃祁连山51%的股权之后,中材股份目前已基本完成对祁连山的整合工作。

“虽然青海的水泥市场没有新疆火,但依然是一个较好的市场。”中材集团上述内部人士说。

虽然去年青海全省水泥产量只有609.99万吨,但是2007年、2008年和2009年,青海的水泥产量增速分别高达17.65%、4.79%、 33.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68%、2.90%、17.86%。

西北区域是分析师最看好的市场。刘作毅认为,西北地区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两大优势:一是需求面,西北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区,水泥需求旺盛; 二是企业面,中材集团在市场启动前先行进入,进行一系列的市场整合,市场主控力强。

中材集团此次进入青海不打算只发展水泥产业。按照数字水泥网的测算,如果按照新建水泥生产线计算,目前带余热发电的2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投资金额 在6亿元左右,中材集团可能要斥资30亿元中的近一半在水泥投资上,才能将其在青海现有的水泥产能提高到1000万吨。

剩余的资金中,中材集团计划在青海投资资源地质勘查、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等产业。由于青海资源丰富,此前已有多家央企进入青海进行资源地质勘 查。





畅想西部引资:喝可乐 运水泥 做芯片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5981.html

如果说外资的趋利性理念是难以改变的话,何不因地制宜开发“有利可图”的合作项目以求双赢。



这可能是西部地区吸引使用更多外资所必须做好的功课。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要引导跨国公司向西部进发,必须要找到那些适合在中西部投资的外资企业,有针对性地予以政策鼓励。

商务部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了181.54%,占全国的比重由1998年的5.2%,上升至2008年的7.2%。

然而,东西部实际引资差距依然较大。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家数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4.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6.7%。而东部的这两组数据分别是84.3%和86.8%。

昆山专设西部转移培训中心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刘亚军在近日举行的“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曾对记者表示,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这是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

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是各方正在努力推动的工作。

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到产业成熟度,虽然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和东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王志乐表示,广大西部省份只要找对路,依然拥有自己的吸引力。

王志乐认为,外资的趋利性是一大难点,而东部沿海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吸引投资的重镇。因此,必须要找到那些适合在中西部投资的外资企业,有针对性地予以政策鼓励。

他认为有几类企业可重点关注:

首先是必须利用当地市场,且销售半径有限的企业,比如说可乐、水泥类产品。“这些产品本身价值不大,还非常沉,交通费用占成本比重较重。比如一吨水 泥运到太远的地方卖就不合算了,我计算它的销售半径在400~500公里,因此,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世界财富500强之一的拉法基集团就会乐于选择在四川发 展。”

其次是有意于当地相对较低人力成本的企业。今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很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可能会吸引部分外资企业选择西部。 “比如一些芯片厂,由于芯片重量较轻,即使空运,成本也是可控的。类似的,世界500强之一的ADD电气有限公司也已在重庆设厂。”王志乐说。

此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些加工贸易类企业可以利用西部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将其加工能力向西部转移。“我们在江苏的昆山 专门建立了一个西部转移的培训中心。培训他们如何转移,西部也有一些适合他们转移的地方,那里的劳动工资是比较低的。”陈德铭说。

服务外包产业纳入鼓励重点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指出,需要抓住西部区域特色,利用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同时,探索改善西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三农”融资难等问题。

这一表态正好与今年4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外资利用的若干意见》中的相关条款相呼应:“对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加大 政策开放和技术资金配套支持力度,同时完善行政服务,在办理工商、税务、外汇、社会保险等手续时提供便利。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 业务。”

刘亚军强调,西部引资将强调服务业发展。“因为服务业受地域空间、自然的环境和交通地理基础设施的限制相对少一些,比如与电子信息服务相关的业务,无论是在西安还是在上海,都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他指出,对于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

王志乐认为,服务外包产业也应该是下一步政策鼓励的重点。在这方面的引资,“西三角”的重庆、成都、西安,将成为突破力量。“因为这些地区高校密集,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明显。”

而成都市近年服务外包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自2005年以来,成都软件产业连续5年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在增长。

7月19日,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实施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成都计划通过3~5 年的努力,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城市。根据《通知》,世界500强、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及国内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在成都设立服务外 包企业,将在房租、税收、人才培养、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

适合投资西部的外企

可乐、水泥类产品

特点:这些企业必须利用当地市场,且销售半径有限

范例:世界财富500强之一的拉法基集团

芯片类研发

特点:有意于当地相对较低人力成本

范例: 世界500强之一的ADD电气有限公司





海螺水泥控股公司被指灰尘污染扰民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1/1375926.shtml

每经记者 伍承波 发自上海
与上海闵行区隔江相望的奉贤西渡社区,上市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海螺水泥)产生的灰尘污染困扰着当地居民。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上海海螺水泥,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负责人在外出差,至于何时回来不太清楚。记者又联系了奉贤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支 队,负责该区域的二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灰尘主要是该公司防尘房的操作,以及喷水时产生。不过,西渡社区的居民表示,整改的效果并不明显。
灰尘困扰居民
奉贤区西渡社区新南家园、大桥公寓的不少居民表示,早期看中这里的房子是因为便宜。2007年,闵浦二桥开建前,新南家园均价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大桥公寓等的小区房源均价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
不过,许多居民来到此处居住后发现,家里的窗户无论怎样频繁清扫,灰尘都非常厚,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西渡东北边靠黄浦江的上海海螺水泥产生的灰尘所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如何解决尘灰问题致电上海海螺水泥,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负责人在外出差,至于何时回来不太清楚。随后,记者联系了海螺水泥董秘章明静,多次拨打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又联系了公司证劵代表杨开发,杨表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此后,记者和奉贤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取得了联系,负责上海海螺区域的二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接到过西渡居民的投诉,并前往该厂要求其整改。灰尘 的来源主要因为防尘房的操作,以及喷水时产生的,由于该工厂使用密封的罐子,“相比其他未使用密封罐子的企业要好得多”。
对此,西渡社区的居民表示,整改的效果并不明显。窗户上大量的灰尘依然存在。
水泥厂何时能搬迁?
灰尘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上述地区的居民渴望该工厂能够搬离。西渡社区居民章先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海海螺水泥的搬迁面临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搬迁的费用由谁来承担。由于该水泥厂依黄浦江而建,水路运输材料和出厂产品节省了 不少运输费用。但水泥厂的搬迁等各种费用加在一起,估计会花费不少的资金。
西渡社区曾一度沉寂,随着公路与轨道交通双用的闵浦二桥动工兴建, 变得热闹起来。此后,西渡社区规划在2008年出炉,并已获得区政府的批准。该规划至2025年,根据规划,西渡社区东至S4奉浦大桥,西至竹港桥以东, 黄浦江南岸将成为景观滨江带。有细心的居民发现,上海海螺水泥被排除在规划范围之外。对此,不少西渡社区居民感到不解,“一个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的水泥 厂,为何被划在了规划之外。”
记者就此采访上海市奉贤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以下简称奉贤规土局),该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制定的规划是以S4奉浦大桥为界。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建议询问环保等相关部门。
对此,奉贤区环保局和环境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不知道上海海螺水泥是否会搬迁,也从没有听说过上海海螺水泥要搬迁。
有西渡社区的居民曾在奉贤区长网上办公会议上询问,黄浦江南岸的景观滨江带何时实施?得到的答复是:目前在规划范围内的各类堆场、企业、建筑等将逐步实 施动迁,但具体方案视浦江南岸开发进度再研究确定。那么,申报信息从何处发来?奉贤房管局拆迁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拆迁地的相关社区和居委会负责申 报。一位西渡鸿宝村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接到要拆迁黄浦江南岸各类堆场和企业的通知,如果要实现规划的目标,估计还要“二三十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实地调查后还发现,除海螺水泥厂的灰尘对西渡社区造成环境污染外,位于鸿宝一村北面黄浦江边的锦奉水泥搅拌站和勤辉水泥搅拌站产生的灰尘也困扰着西渡社区的居民。
两座搅拌站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进行扩建,引起了西渡社区居民强烈反抗。不少居民联名上书奉贤区政府,奉贤区规土和环保等部门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该两搅拌站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属私自开工扩建,并责令其停工。但记者近期多次现场查看,该扩建的搅拌站又恢复动工。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上海海螺水泥每月的排污费在500元左右,勤辉混凝土有限公司每月在28元左右,锦奉搅拌站则没有在奉贤区环保局网站上查到排污费用。


加快并购 冀东水泥剑指亿吨产能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A.html

尽管水泥业已被国家列为严控行业,但显然并不能阻挡大型水泥企业拓张的决心。“我们的发展步伐不会因为政策限制而放慢,”8月23日,冀东水泥(000401.SZ)副总经理李占军对记者表示。

话音背后,是冀东水泥急速增长的经营数据。冀东水泥8月21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9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37%。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公司对市场的掌控力,公司目标市场价格有所提高。销量的增加和售价的提高,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银河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洪亮表示。

这源于冀东的战略布局。2007年以来,冀东水泥就逐步实施战略方针调整,由原有的“三北”发展战略调整为区域领先战略。目前,冀东水泥已深入京津冀、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五大区域,并同时向山西、湖南、重庆、山东等地拓展。

根 据规划,2010年冀东水泥总产能将超过8000万吨,全年产量达到5500万吨;而到2011年,冀东水泥还将有11条生产线投产,累计贡献水泥产能约 2000万吨,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左右。“这意味着2011年的产能将达到1亿吨,到2012年底,水泥产能有望突破1.3亿吨。”

据 介绍,目前水泥行业淘汰产能占比最高的地区前三名分别为:华北、东北和华南,而冀东水泥认为,本次落后产能淘汰将有效提升公司市场集中度,增强冀东水泥对 市场的控制力。“我们还会选择区域内相对优秀的企业合作,提高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整合市场,”李占军表示,“河北省也非常希望培养大型的建材集团,我们也 一直在与省内一些企业研究并购。”

除了在水泥行业继续深耕,冀东水泥对于延伸产业链也一直跃跃欲试。目前,冀东水泥已累计出资4.8亿元,与控股股东冀东发展集团共同组建了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的混凝土行业大的企业不多,集中度非常低,行业整体效益也不高;像北京的混凝土市场就很差,几乎不可能再差了。而这个时候进来可能就是最佳时机,未来在这个领域如果能进行区域整合,对我们的水泥业务也会有不小的提升。”李占军表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