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禁售期啱啱過咗無幾耐,西部水泥(2233)上個禮拜五就宣佈,大股東兼主席張繼民將3.03億股股份,押咗畀瑞信,換取3000萬美金有期貸款融資擔保。雖然張總押股,但對西部水泥股價嘅影響只係一日咁多,今個禮拜一跌咗唔夠5%,但以噚日收市價計,就累升咗近3%。 用於私人鐵礦業務 雖然話對股價無乜影響,但張繼民噚日都親自解畫,原來背後又係一個「世上只有爸爸好」嘅故事。 張總話,押股主要係為個仔嘅鐵礦業務籌錢,所以押股得嚟嘅錢,會用喺個人業務,同上市公司業務無任何關係。佢仲話西部水泥現金流充足,未來亦都無再押股嘅意欲。 |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9092.html
有時要寫一些文章﹐篇幅很短﹐寫一些板塊。由於要形成文字﹐消化完資料後﹐其中的邏輯就清晰起來。最近剛寫了這三個板塊﹐雖然只有幾百字﹐但也能形成完整的看法﹐記錄一下。
(1)
鋼股
中長線來說﹐將一直弱勢。內地房地產調控和車市不景﹐導致鋼鐵需求疲弱﹐保障房暫時還是空中樓閣﹐起碼秋季後才能起動。鋼材庫存現處於歷史新高﹐而且短期內很難消化。
關鍵的是﹐鐵礦石是死局。中國鋼企等於是為三巨頭打工﹐任何盈利都將為外企榨去。看不到有任何扭轉局面的可能。中長期而言﹐鋼股只有下行空間﹐而沒有上行空間。
(2)
車股
亦沒有前景。中國汽車業將進入一個相對衰退期。09及10年的購車補貼沒有了﹐一線城市的限牌政策只會越來越緊。
昨天工信部說﹐由於已經有了節能新能源車規劃﹐所以不再會有汽車十二五規劃﹐這等於宣判了中國汽車業的死刑。這意味著﹐中國汽車業不再是受扶持的支柱產業。舉個例子﹐由於過往是支柱產業﹐為了扶持﹐各地政府都對限牌政策小心翼翼﹐現在沒有了這個顧忌﹐打壓將越來越多。
政策將向新能源車傾斜。電動車在北京不受上牌限制﹐也不要交購置稅(燃油車剛剛按排氣量加了)。
但新能源車規劃的推出﹐未必意味著比亞迪就能受惠﹐儘管市場已經把兩者連在一起。
我覺得兩個原因要考慮。第一﹐中央將未來十年拿一千億出來扶持新能源車﹐其中500億用於新能源車研發﹐300億用在電池研發﹐200億用在基建﹐這筆錢多數將會去上汽﹐廣汽等國企車企﹐這對民企的比亞迪未必是好事。
第 二﹐以我很粗淺的理解﹐電動車開發﹐和手機﹐光碟一樣﹐「制式」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例如採用鉛酸電池還是鋰電池就是一個很大的爭論﹐而比亞迪現在全部壓在 後者之上。王傳福習慣了以顛覆一個行業的規則﹐自己重新塑造規則來作為成功模式﹐如果國家不重視電動車﹐以比亞迪的草莽作風﹐反而更能有成功機會﹐現在國 家重視電動車﹐比亞迪很可能被排斥在主流制式之外。
新能源車就等於比亞迪﹐恐怕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3)
水泥股
第一季度最強勢的板塊﹐升勢30%以上。但應該潛力還遠遠不止。
市場預期的三大政策利好﹐水利建設﹐建材下鄉﹐保障房建設﹐其實還沒有開始﹐意味著這三個因素的帶動作用(每一個都很強勁)將維持很久一段時間。
水泥股之前的強勢﹐基本上反應上一階段中國整頓水泥業﹐削減產能的結果。水泥業整頓成功(與此相比﹐鋼鐵業的整頓就很失敗)﹐意味著整個行業處於一個很健康的狀態。在一個非常利好的政策環境下﹐還可以再有很大的發揮。
|
||||||
傳統產業囊括的項目眾多,要如何從各產業中找出趨勢和有潛力的標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賴以哲善用「循環時鐘」理論來選股,曾經讓他挑出台泥、裕隆等長線好股,也成了他的致勝祕訣。 撰文‧李佳蕙 天剛亮,梳著西裝頭的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賴以哲正趕往機場,準備到中國安徽拜訪海螺水泥公司,這是一家市值高達二二○億美元的公司,規模是台泥五十億美元市值的四.四倍、亞泥四十億美元的五.五倍。 做到全方位 拜訪企業關鍵人物並追查消息來源賴以哲,負責摩根大通證券整個大中華水泥產業的研究工作,他所納入追蹤的公司,除了海螺、台泥、亞泥之外,還包括中國建 材、中材國際、金隅。簡單來說,對於想要布局大中華區水泥族群的國際機構投資人,都得先聽過他的意見。賴以哲總管大中華區水泥產業研究的作法,在外資圈 sell side(外資券商)是極為少見的,因為能夠在單一產業「負研究全責」的台灣分析師,九九%都隸屬科技業,足見摩根大通證券對賴以哲的重視;更別說他還負 責台灣鋼鐵、汽車、房地產,甚至是台股策略的研究,都是目前外資圈sell side最當紅的非科技(non-tech)產業。 取得英國劍橋大學企管碩士(MBA)學位的賴以哲,說話速度雖快,但仍保有英國紳士語調,加盟摩根大通證券之前,就在美商美林證券(美銀美林證券前身)負 責非科技股的研究工作。那段時間,台股主軸幾乎都圍繞在科技股身上,加上公司政策使然,即使賴以哲身懷十八般武藝,工作績效卻不甚顯著。 因緣際會,賴以哲轉戰摩根大通證券,搭上兩岸開放商機,被壓抑十幾年的傳產股一夕暴紅,迅速擄獲國際機構投資人的眼光,各家外資圈sell side更是投入大筆資源建構傳統產業研究團隊。在這些領域耕耘許久的賴以哲身價自然水漲船高,在前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劉至昱回鍋美商高盛證券後,正式獲得 拔擢。 賴以哲的成功看似水到渠成,但回顧外資券商分析師的養成過程,須下的工夫卻一樣都沒少:call公司call得比別人勤快、財務模型做得比別人仔細、腦筋 動得比別人靈活、觀點比別人新穎、call客戶call到讓客戶不得不佩服他。一位成功分析師該具備的條件不但都有,而且還將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 抓景氣轉折點 觀察各國政策變化再加入區域個股股價賴以哲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台灣過去是個靠弱勢新台幣支撐出口的市場,致使出口產業占整體GDP比重逾半,居台股市值逾 六成,但這種情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尤其是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協議)後,將促使台灣產業結構進行轉變,對台股長期趨勢的精準判斷,往往都反映在他 的台股策略研究報告中。 儘管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的「產品週期」不盡相同,但賴以哲認為,從研究方法來看道理卻都一樣。因為對產業分析師來說,拜訪公司、蒐集資訊、預估獲利、預測股價,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差別只在於個人下工夫的多寡,績效就不同。 賴以哲不會只聽企業投資人關係人員(IR)單方面說法,一定想辦法要見到董事長、總經理,或是說話算數的「關鍵人物」,甚至連企業競爭對手與未上市公司的 消息來源都得一一追查,所獲得的資訊才能稱為「全方位」。接著,賴以哲會將蒐集的訊息加以判斷,目前正在產業循環的哪個階段?並輸入模型中,轉化為最新的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內容,並檢視公司的財務體質,包括負債比變化、未來是否有籌資需求(在國內外舉債或增資),以及是否會影響未來股利的發放 等,最後做出最適當的投資建議(call)。 賴以哲認為,傳產股與科技股研究比較大的不同,可能在於評價模式,如本益比(PE)、股價淨值比(PB)、EV/EBITDA(企業價值倍數)、折現法 (DCF)的選取,以及對產業週期的判斷。對塑化、鋼鐵、房地產來說,產業週期比科技業還要來得長,因此景氣轉折點普遍來說比較好抓。除了整個區域報價是 重要觀察指標外,各國政策變化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國際機構投資人布局台灣水泥與鋼鐵產業,幾乎都是從區域考量,除了各國產業政策會互相影響外,區域個股股 價也會有連動效應,如海螺水泥股價會連動台泥與亞泥股價。 至於哪些個股可納入追蹤名單,從賴以哲的角度來看,外資圈sell side的選股邏輯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差異,大多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所挑選的公司。這些大摩成分股最少已通過市值考驗、流動性不會太差, 如摩根大通證券在台股所納入追蹤的個股,就占了MSCI大摩成分股的八五%。 團隊腦力激盪 「循環時鐘」選股模式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當然,一位盡責的分析師,有責任幫國際機構投資人找出潛力股,這也是他勤跑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找出黑馬股。 除此之外,賴以哲認為,要當位好分析師,「腦力激盪」很重要,不管是台灣區研究團隊,還是大中華區研究團隊,大家聚在一起想點子是很重要的事,畢竟「三個 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他在今年年初所提出的「循環時鐘(Circle-of-Life)」選股模式,就是典型腦力激盪下的結果,提出後引發討論。 賴以哲的想法是,buy side客戶每天可能會收到來自sell side約三百至五百份研究報告,會瞄標題的約十分之一,之後會打開PDF檔來看的又只有十分之一,因此,除非跟客戶關係非常好,不然就得在標題上下工 夫。「循環時鐘」選股模式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客戶一目了然,知道台股各族群在產業循環與投資價值的哪個位置,尤其是很多對台股不是很了解的美歐系 機構投資人。 現在的賴以哲雖然已不算菜鳥,但他認為,儘管資深分析師不用花太多時間跑財務模型,但相對來說,拜訪公司與產業供應鏈的工作卻更為吃重,更何況還得一天到 晚拜訪客戶(marketing)。他建議想進這個行業的人,至少要具備下列幾項條件:一、財務分析能力要強,要有財務特許分析師(CFA)執照;二、要 有抗壓性,因為很多人最後因家庭與健康因素離開這個行業;三、要有興趣,因為產業研究必須「享受孤獨」,否則容易半途而廢。 面對極為緊繃的產業研究壓力,賴以哲在工作之餘,喜歡看些不一樣的書籍。他最近挑選了︽資治通鑑︾這套書,雖然與研究的產業沒有太大關聯性,但藉由閱讀,沉澱心情並集中思考能力,也算收到不錯成效。 賴以哲 出生:1972年 現職: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經歷:英商佳信證券研究員美商美林證券傳統產業分析師學歷:英國劍橋大學企管碩士(MBA) 賴以哲的水泥獵鷹選股法 1 先看產業大方向 今、明兩年中國對水泥需求持續擴大,產能利用率提升,過去水泥供過於求的景象可望獲得舒緩,連帶台灣水泥業基本面轉佳。 2 再看產業政策及同業股價影響水泥股的兩大關鍵:國家政策、區域同業股價。 ● 國家政策:各國政策內容影響甚大,如國家宣布重大建設隨之帶動水泥需求。 ● 區域同業股價:國外機構投資人布局以區域做整體考量,因此同區域(如大中華區)水泥股的股價變動是先行指標。 3 兩大關鍵數字精挑個股兩大關鍵衡量股價是否高(低)估:EV/噸(每噸企業價值)、P/B值(股價淨值比)。 ● EV/噸:現階段每噸企業價值50美元以下為價值低估,100美元以上則有高估之虞。 ● P/B值:股價淨值比1倍以下可進場撿便宜,2倍以上則稍嫌貴。 4 總結投資建議 外資主要的追蹤股有85%是MSCI指數中的成分股,若以研究優先順序,水泥業首選為亞泥,其次為台泥。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4002.html
面對限電,多數大型水泥企業顯得比較樂觀。原因在於,在需求不斷上升的東部地區,水泥產能整體受限反而能提升水 泥價格。「當大家的產能發揮不出來時,供需關係就會不斷平衡,水泥價格也會慢慢地穩定並上升,從整個產業面上來看,帶來的影響還是好的。」華新水泥 (600801.SH)投資者關係處負責人彭普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
企業錯峰生產
目前,廣東省已決定實行錯峰生產,部分工廠每週只能「開五停二」,預計二季度電力缺口約400萬千瓦。而近期,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地也紛紛出台了限電措施。
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永忠告訴記者,公司已經接到了限電通知,不過目前氣溫不高,居民用電量還未明顯上升,限電力度及帶來的影響還不算大。但據以往經驗,預計到6、7、8月份,居民用電量上升,減產帶來的影響保守估計將達到10%以上。
彭普新則表示,作為水泥產業,一般都是第四季度會進行限電,像今年這樣二季度就開始限電的情況非常少見。他表示,湖南出現限電是由於洞庭湖的「天干」現象,造成水電供應不足造成的。
海螺水泥(600585.SH)董秘章明靜則表示,現在海螺水泥的大本營安徽還未限電,但是江蘇和浙江等分子公司已經被限電了。「我們有幾個辦法來 應對,第一是積極與政府溝通,爭取能有一定的用電量;第二則是採取錯峰生產。」她指的錯峰生產主要是,在不限電的時候,公司加大生產力度、增加庫存量,從 而應對限電潮的來臨。這是基於今年「華東電荒」的預判做出的戰略之一。
一位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應對限電風潮,像華新水泥這種大型企業來說,受到的衝擊要小一些。
以河南為例,在同等限定電量的情況下,3000噸/日以上的水泥企業可能停產幾天就能完成,但中小企業可能要至少停產一兩週才能完成目標。除此之 外,雖然水泥企業受此影響會減產,但是水泥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企業減產20%,價格上漲50%,損失就補回來了,以價補量之後,限電對於水泥企業的影響 不大。
價格走勢看好
對於限電帶來的影響,中信證券最新分析報告指出,雖然拉閘限電將對水泥行業供給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由此引發的供不應求將顯著提升價格,其對盈利的正面效應將明顯高於銷量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
章明靜對於水泥市場的價格走勢也看好。理由是,部分限電地區已經是政府嚴格控制產能的地區。比如在浙江,海螺水泥佔據市場20%的份額,即便限電,公司的產品價格依然有較好的提升空間。
她還認為,4月份起進入了水泥需求旺季,浙江地區的水泥需求可能大於供給,價格上升也在情理之中。
國泰君安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4月下旬,河南局部地區有限電停產情況,安陽、鶴壁原價格偏低地區正在逐步回升,較前期相比上調20~30元/噸。而 正在限電的江西,也從3月份320元/噸的水泥均價,直線上升到了330元/噸,未來隨著農村市場需求和小城鎮化、安居房的大規模啟動,江西省對水泥的需 求仍然將不斷上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類似河南、江西等地的供應緊張態勢短期無法得到緩解,價格也將居高不下。因此,對比同樣遭遇限電風潮襲擊的高耗能企業鋼鐵行業來說,水泥行業呈現出的卻是別樣的風景。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7/15-jul-11-0743.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qxw.html
作者:李劍
攤開近十年各行業利潤增長一覽表,在無品牌強週期的行業中,水泥行業的利潤增長最為迅猛而耀眼。海螺水泥上市八年來,利潤和市值增長均達三十倍,幾可與著 名白酒公司貴州茅台相比美;在香港上市不久的中國建材和華潤水泥,連續四年利潤平均複合增長高達80%以上,完全可與白酒新秀洋河股份相匹敵。其中中國建 材股價四年上漲二十倍,上漲幅度一時無與倫比。
水泥行業得益於朱榕基總理以來的中國「鐵公基」等基礎項目的大量投資,得益於近十年的房地產大牛市,得益於各級地方政府的市政工程,還將得益於剛剛開始的保障房項目和水利工程。如果想到中國廣大農村基本建設的更長遠的需求,這個行業的發展似乎無窮無盡。
也許,它們還得益於水泥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水泥雖然屬於大宗商品,但由於原料石灰石和製成品等運費高昂的原因,拉法基等國外企業除了異地辦廠外很難靠 出口與國內企業競爭,水泥價格並不與國際接軌,所以也不受次貸危機影響。國內需求是它們繁榮的決定因素,國內需求就足以讓水泥行業空前發展。
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巨大的生產力,需求的巨大增長讓一些本來缺陷重重、毫不起眼的行業煥發了光彩。
水泥行業生產的是同質化產品,能夠提高售價的企業顯然是由需求所主導,而不是由無形資產、轉換成本和網絡效應等形成的「經濟護城河」所決定;要在這個 行業內形成「經濟護城河」,最大的可能來自於規模和地域造就的成本優勢。規模優勢來自於能大肆併購和大規模進行干法生產技術性改造的資金實力、來自於有強 大背景的國企;地域優勢來自於石灰石資源的富裕、半徑內多經濟發達的城市、運輸的便利或周邊無其他水泥廠競爭的特殊地區。在規模和地域形成的成本優勢中, 規模又是更重要的因素。中國建材、海螺水泥、華潤水泥是這個行業最具規模優勢的企業,也是選股中的優先考慮。
但是,我一直認為,無品牌強週期性行業比較特殊,收入、利潤等成長性數據並不是選股的首先考慮;它們沒有品牌,沒有口味、品位、色彩、消費層次等等的 不同,沒有特色和差異化,拼的是規模、實力和資源。它們的發展大起大落,完全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繁榮與否,取決於生產是否過剩或不足;對它們的投資趨向可能 完全相反,極度輝煌時賣出,極度衰敗時買進。
甚至有沒有強大的經濟護城河這個問題,也不是強週期性行業的首要考慮。當全行業出現生產過剩的時候,哪怕是最具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和最具地域優勢的地 方企業,也難逃虧損的命運,就像2008年的中國鋁業、東方航空以及很多遠洋貨運公司一樣。而品牌消費類行業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即便全行業生產出現過剩, 龍頭公司依然安然無恙。比如1998年全國白酒產量達830萬噸,生產嚴重過剩,造成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間行業持續萎縮,中小白酒廠大量倒閉, 全國產量一度降到320萬噸,但那些有強大經濟護城河的龍頭白酒企業卻越戰越強,大大擴展了市場。龍頭公司命運的不同,是穩定成長性行業和強週期性行業在 投資上的最大區別。
經濟護城河的科學解釋是持續競爭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強週期性行業都不具備真正寬廣的護城河。
週期性行業的首要考慮是未來的需求。
我本人並不喜歡強週期性行業,不喜歡具有高投入、高負債、高能耗等諸多缺點的「三高型」行業。特別是在今天,當我知道水泥的主要成本煤炭的價格居高不 下,水泥企業的產能使用率已達到百分之百,很多企業正在加速收購擴張,本能地感到警惕的時候。特別是最近又看到這樣一些驚人的數據:中國水泥總產量早已是 世界第一,今年將達到20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世界第二名的印度只有不到2億噸,第三名的美國才1.1億噸。中國一家海螺水泥的產量就 比全美國的產量大百分之五十。還有,海螺水泥進行技術改造同中國建材競爭,居然要投入資金一百億;還有,水泥是高能耗的行業。每噸水泥消耗115公斤標準 煤。水泥嚴重依賴石灰石原料。石灰石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遍地都是,與中國巨大的水泥需求和產能相比,現有已探明儲量不到500億噸,按現在每年約18億 噸的消耗速度,再加上遞增幅度,40年不到就將開採完畢,比世界石油消耗得還快。
伴隨著水泥行業的興旺,重型機械行業的發展也非常奪目。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重型機械如果出現產能過剩,還可以向國外出口產品。而水泥的國內產能如何消化?這是一個問題。
中國是個新興經濟體大國,仍然還在強勁增長,下一步水泥的需求當然還有兩種可能:已是高峰或者還有空間。但投資者的思考寧願保守一些。經驗告訴我們, 在這種行業,樂觀思維往往有害。我寧願相信中國宏觀經濟儘管依然向好,但基礎建設已經有了一些泡沫,那些強大的數據讓人有點高處不勝寒;我寧願錯過一些機 會,也不願承擔對國內產能將來可能過剩的憂慮。
作為長線投資者,不得不經常懷抱一種遺憾:對那些缺少長遠穩定需求而在短期內又非常光彩奪目的行業,只能欣賞而不能擁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i3.html
上週水泥板塊資金淨流出23億,顯示受投資拉動需求的行業遭到市場的短期沽空。水泥股的近期下挫即受政策宏觀面控制基礎投資規模的影響同時也與上半年水泥股連續強勁上漲行情的技術修復以及水泥行業進入3季度相對淡季有關。
上週,全國水泥價格環比前一週再降0.53%,呈現連續五週下跌態勢。高標號水泥價格環比下降0.68,低標號水泥環比下降0.35。雖然全國水泥價格環比略有回調,但仍保持高位,截至7月中旬,全國高標水泥平均價格達到436元,同比去年仍提高了80元/噸。
7-8月是水泥傳統淡季,高溫多雨天氣影響建築活動,工程項目施工進度緩慢,導致需求出現季節性下降,但這種下降不是趨勢性的,整體幅度有限,雨季過後即會恢復至正常水平。
東北地區:水泥價格穩定,吉林、黑龍江地區小幅上漲。以長春為例, 7月中旬該地P.O42.5袋裝(下同)水泥價格從480-485元/噸上漲至505-510元/噸。黑龍江地區則從四月初開始價格陸續上漲,漲勢一直保持至今,上週價格上漲30-40元/噸不等,雙鴨山目前P.O42.5袋裝約為528元/噸,而哈爾濱則保持在500元/噸左右,齊齊哈爾地區儘管目前價格尚無波動,但多家企業表示漲價在即。遼寧地區依舊保持穩定,均價為417元/噸。7月,東北地區以天晴少雨天氣為主,開工熱潮持續,水泥需求量也繼續維持之前的高位。該地區在六月份價格大幅上漲之後,漲幅逐漸趨緩。另外,面對全國大範圍的限電,東北電監局發言人表示,根據今年上半年電力供需形勢,預計東北電網全年電力盈餘將在800萬千瓦以上,不會出現「電荒」局面。因此,水泥供應量應該能得到保證,預計東北地區近期水泥價格將逐漸趨穩。
華東地區:限 電保價,減輕企業庫存壓力。近期,江蘇、浙江、湖北、安徽、山東、江西等不同地區主導企業因政府限電、自主停產或者停窯檢修,減輕企業庫存壓力。其中江西 限電嚴重,據江西亞東透露,目前用電約減少一半。然而,隨著酷暑來臨,華東地區高溫天氣將導致不少工程項目施工進展緩慢,水泥需求也將相應減少,導致江西 多數水泥企業庫存增加,企業開始降價跑量。據瞭解,江西廬山海螺率先降價,九江地區部分水泥企業也於 7月20日起相繼降價20-30元/噸,而九江蘭豐水泥表示,雖然目前依舊保持原價,但不排除降價的可能。此外,蘇南地區主要水泥企業於7月15日上午在鎮江召開研討會,商討統一停窯時間,預計在七月下旬及八月初聯合停窯10天,以保持當前整體市場價格穩定。 限電和停窯也許能在下一階段一定程度上穩定區域價格,而未來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是否能一直維穩,還要依市場供需而定,不過預計水泥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比較小。
華北地區:上週多數地區價格保持穩定,鮮有變動。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價格均保持前期價格,僅天津某些水泥企業價格小幅下調。
西南地區:四川小幅下降,其他地區保持平穩。上週四川地區的降價主要集中在一些小水泥廠和粉磨站,有20-30元/噸的降幅。而重慶多家水泥企業在七月上旬價格下調20-30元/噸後,上週保持穩定。其中金九水泥目前價格為325元/噸,富豐水泥則為330元/噸,多家水泥企業表示,這已是很低的價格了。另外,重慶、四川上週持續降雨,對工程施工造成影響,水泥需求也隨之減少。云南、貴州上週均價分別為436元/噸,362元/噸,並保持穩定。
今年西南地區需求面尚可,如重慶的城鄉一體化、兩江新區、成渝經濟區建設,貴州的黔中經濟區建設等,西南地區產能過剩現象較其它地區嚴重,水泥價格、利潤始終維持較低稅票。作為典型的需求增長與產能過剩博弈地區,未來如果通過產業重組、整合,需求端與淘汰落後給力,則有望促使西南水泥價格的回升,改善西南地區水泥行業的盈利狀況。
西北地區:新疆低標號水泥需求下滑,各地上週P.C32.5價格走低,平均每噸降幅達80-100多元,高標號水泥小有變化,但降幅不大。具體表現為位於烏魯木齊地區的屯河水泥P.C32.5袋裝水泥價格從500元/噸下滑至430元/噸,石河子水泥則從480元/噸下滑至420元/噸。上週陝西水泥價格變化不大,依舊保持較低水平,P.O42.5袋裝水泥均價約為317元/噸。
從長遠來看新疆地區到2015年水泥產能在6300-8000萬噸,2015年的需求是6000萬噸,產能和需求基本持平。2012-2013年國家投資3.6萬億,還有19個省市對口援疆(集中按各省市0.3-0.5%財政收入投資)項目投入主要集中在民生建設。這就表明新疆在未來的3年~5年內水泥是供不應求的。隨著2011年三季度旺季的到來,新疆水泥市場的行情將有所回升。
另前文提到江西亞東(九江地區)受限電影響嚴重,但從我目前所在的企業江西水泥(上饒地區及贛州地區)生產並未受到限電影響,但7月份受高溫及江西地區正處農忙季節影響水泥庫存加大近滿庫狀態,以萬年生產基地為例7月份水泥原計劃銷售水泥孰料45萬噸,實際完成率為88.6%(6月份為100以上)。從整個7月份日銷售數據看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狀態,月初日銷售在1.3至1.6萬噸之間,中旬在0.8萬噸至1.2萬噸之間,月末回升至1.3萬噸左右。顯示進入8月份銷售略有回升,萬年銷售價格仍維持在5、6月份水平未降。
因歲寒知松柏兄認為華潤常常利用財技賺錢,但不知道華潤水泥的故事,所以希望想了解一下他們賺錢的手段。有見及此,小弟在港交所找到相關的文件來分析一下華潤水泥,可以見到。在這幾年間把水泥部分分拆上市,然後私有化、又把香港業務注入,再購回,又重新分拆上市,簡直眼花瞭亂。這個過程可見華潤集團是大賺其錢,我們來大致一下回顧過程:
1. 2003年6月,華潤創業(291)以手上的中港混凝土與華潤集團的廣東及廣西的水泥業務組成華潤水泥,並以介紹形式上市,編號712,為現時卡姆丹克太陽能的編號。華潤創業以10股分派1股的比例分派所有華潤水泥股票予股東,並不再持有華潤水泥股權。
2. 2006年4月,華潤集團以2.45元或1股不上市的股票私有化,同時以每份1.225元私有化票面值1元的可換股債券,整體總價值為19.154億元,出資金額最多為12.536億元。
3. 2007年11月,華潤勵致(1193,現華潤燃氣)進行重組,把所有電子業務注入華潤上華(597,現華潤微電子,現私有化),華潤集團為保上市地位以2.17億購入中港混凝土,作權宜之計。
4. 2008年8月,華潤勵致獲注燃氣業務,在2008年12月,華潤集團以2.938億購回華潤勵致之中港混凝土股份。
5. 2009年9月,華潤重新建設一個新殼,把華潤水泥再次上市,當次以3.9元發行16.38億新股上市,後來超額配售9,946.8萬股,合計集資67.76億元,以全部股本6,519,255,462股計,整體市值達254.25億。
在這幾年間,華潤集團出資13.20億加上必需的專業費用,就能向市場集資67.76億以上的資金,按上市時持有股數4,781,787,462及現價6.37元計,合共換得現值302.22億的股票,不計相關費用,獲利達2,189.54%,隨了其踏準行業節拍外,財技也運用出神入化,也是大賺的因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62f814010127s9.html
中國天瑞集團水泥有限公司(「天瑞水泥」,股份代號:1252)於2011年12月23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成功上市。如我們早已熟知,《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10號文」) 施行之前,中國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的慣常重組路徑為:境內企業的自然人股東直接在境外如開曼群島或百慕大群島或中國香港等地設立離岸公司,該離岸公司收購境 內企業的全部股權後,境內企業即成為離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離岸公司直接或經適當重組後即可在境外上市,無需經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審批。而在10號文施行 之後,境內居民自然人設立境外公司、返程投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上市等都納入相關主管機關的監管之下,包括外匯管理部門、商務部門和證券監管部門等,以往 為中國民營企業紅籌上市普遍採用的股權併購、資產併購等重組方式遇到很大障礙。儘管10號文之後,中國民營企業並未停止在香港上市的步伐,但是真正在10 號文之後重組並上市的案例屈指可數,而我們認為,天瑞水泥是真正第一例在10號文之後重組並上市的案例,儘管其依然如同10號之後的其他案例一樣,採取了 對於法律理解和釋義是劍走偏鋒的方式。
10號文規定「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併購與其有關聯關係的境內的公司,應報商務部審批。」而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修 訂了《外商投資准入管理指引手冊》,其中「關於併購的審批說明」中明確規定「已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中方向外方轉讓股權,不參照併購規定。不論中外方之間是 否存在關聯關係,也不論外方是原有股東還是新進投資者。併購的標的公司只包括內資企業。」。據此,天瑞水泥根據上述《外商投資准入管理指引手冊》的規定在2007年將其變更設立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並在2011年完成了最終重組,直接適用的主要法律是《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
我們認為,該等重組方式所突破之處在於:
(1)
(2)
儘管如此,該等重組方式依然存在爭議之處,主要在於10號文的法律效力明顯高於《外商投資准入管理指引手冊》,因此,《外商投資准入管理指引手冊》據以解 釋10號文欠缺法律上的「上下位法」的支持。同時,從上述案例也看出,天瑞水泥從國內合資企業變更設立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在2007年完成,而最終重組刻 意延緩到2011年,目的之一在於說明「天瑞水泥是一家真正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
我們相信,天瑞水泥的重組方式已經有相當案例採用,包括我們在2010年浙江一家食品企業的重組已經採用該等方式。為瞭解決上述的主要不足之處,我們當時 另行獲取了主管商務審批部門對於該等重組模式具有完全審批權限及重組模式合法、合規的證明。當然,對於10號文的真正突破是中國監管層對於紅籌上市的操作 細則的出台以及具體審批實踐的付諸實施。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10625772/
年,以海螺水泥(600585.SH;00914.HK)為代表的中國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水泥行業已經開始醞釀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標準,這一標準將大幅削減水泥企業的利潤水平。
海螺水泥一位高層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國家環保部門正在研究降低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如果得以實施,對水泥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
他所指的是,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春節前夕在海螺集團考察調研水泥行業污染減排工作時,提前透露的政策信息。
根據環保部下屬媒體披露,張力軍在海螺集團調研時稱,「十二五」時期,水泥行業是減排氮氧化物的重點行業,全國每年新增水泥產量佔世界新增產量80%以上,今年水泥產量將突破20億噸,氮氧化物排放量成為排在電力之後的第二大行業。水泥行業「十二五」規劃也明確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的目標。
張力軍表示,現在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為100毫克/標準立方米,而新型干法水泥窯的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在800毫克/標準立方米左右,「環境保護部正在研究的排放標準將會很嚴格。」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和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都表示,環保部提出的想法是,將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降低到300毫克/標準立方米或400毫克/標準立方米。
「不過,環保部現在還沒有向水泥協會徵求意見,只是內部一個提法。我個人覺得,無論是300毫克,還是400毫克對水泥行業壓力都很大。」孔祥忠說,目前國際上水泥行業在氮氧化物方面的最高標準是400毫克。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對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從每標準立方米800毫克提高到400毫克,將增加企業每噸水泥成本15~20元。孔祥忠也認為,噸水泥成本可能要增加20元左右。
對於水泥企業能否承受環保標準提高帶來的成本壓力,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每噸水泥增加20元成本,企業能不能承受要看經濟的景氣程度。」他表示,去年華東、華南地區每噸水泥毛利潤為80~100元,西南和西北地區毛利潤為50元,經濟景氣的時候企業可能會將成本轉嫁到下游。
作為中國最賺錢的水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預計去年全年淨利潤增長80%以上。如果按此增長來預測,去年全年,海螺水泥淨利潤將達到110億元左右。
去年全國水泥企業幾乎都賺足了利潤。華北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冀東水泥(600585.SH)去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49.74億元,同比增長56.43%,淨利潤90.55億元,同比增長186.62%。
根 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信息,去年,中國水泥產量20.63億噸,同比增長16.1%;水泥價格呈上漲態勢,去年12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 407.5元/噸;前11個月,水泥行業利潤933億元,增長92.6%,加上12月的利潤,2011年水泥行業將超千億利潤,噸利潤達到了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由於水泥價格有所下滑,水泥企業的盈利也開始下滑。瑞銀分析師密葉舟預計,2012年上半年,海螺水泥的利潤將同比下滑,不過2012年全年利潤增幅仍然會達到8%。
提高環保標準,對水泥行業不全是壞消息。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表示,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提高除了增加企業成本外,還將淘汰一批工藝水平不達標的企業,加劇行業整合。
2007 年,全國水泥企業數量為5000多家。目前,全國水泥企業數量依然高達3000多家,許多前幾年險些被淘汰的小企業,因最近兩年行業利潤較高,竟活得非常 「滋潤」。按照《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1/3。如果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將有利於淘汰落後產 能。
海螺水泥上述高層認為,水泥氮氧化物標準的提高是行業的一個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