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追問】二手設備應該由誰定價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59
二手機械設備產業被發達國家稱為「黃金產業」,但其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比較溫吞,直到最近兩年才火了起來。實際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
程機械流轉中心,市場容量原本就不可小覷。統計數據稱現在中國二手工程機械設備的年交易額在1500億元左右,且年均增速超過20%。在我看來實際情形遠
超過這一數字,因為大部分的民間交易都沒有被統計進來。
我以前是做房地產業的,作為一個「80後」非富二代的地產商,我的一個理想是做真正針對年輕族群的樂活和分享式社區。但整個行業大勢不佳,2010
年之後,我的疲憊感與日俱增,並伺機考慮向實業轉型。一年後的一天與工程機械設備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聊天,使得我對二手機械設備(包括一次或多次轉手的、
銷售失敗的、拼裝的以及租賃轉出的)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歐美和日本等國,平均每有一台新設備交易的同時,都有1.6到2台二手設備參與流轉,也就是說在這些發達國家,新機銷售基本都是通過以舊換新的方
式進行的。但在中國,這個比例基本是1︰0.6,也就是說大家都偏愛新設備。可是,一台設備五六年後就要大修,新品會變成舊貨。「喜新厭舊」的結果便是大
量二手設備的誕生,但它們可能大都被放置於落滿了灰塵的角落而沒有進入流轉市場。或者是進入了市場,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使得買賣雙方的機會成本和交易費
用大增。
如何在這個市場掘金?商業模式大體有三種。
第一種是再製造。國內像三一、徐工、中聯重科和柳工等大型設備製造商,他們長期以來把重心放在新機研發、製造和銷售上,而不像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製
造商卡特彼勒公司一樣,二手機及零部件再製造業務一樣發展得如火如荼並早早佔領了市場高地。日本企業如小松有優秀的二手機評估團隊和拍賣體系,加上良好信
譽,早早搶佔了二手機市場高地。相比而言,國內「再製造」行業才剛起步,中國的製造商們現在普遍對「再製造」業務重視起來。2011年柳工、三一和中聯重
科都先後投入重金建設了再製造工廠。
第二種是普通的中間商的角色。問題如上述所言,一是買賣雙方信任度缺乏,二是中間商往往缺乏專業水平和職業精神。設備上的一個瑕疵如果沒有及時發
現,可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沒有哪個賣家不希望賣出的二手設備的價格越高越好。這樣便導致以次充好以及零件被拆換等問題時有發生,經濟學上「劣幣驅逐良
幣」的情形便出現了。
這兩年又出現了許多家二手工程機械網站。他們主要是做信息平台。對待售設備的信息以及買賣雙方的身份進行簡單的核實。其主要贏利方式是吸納會員、收取會費和線上廣告,如果牽線成功,再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2011年我創業的時候,選擇第三種模式,即做一個集評估、拍賣和服務於一體的二手設備平台。簡單來說,就是「一對多」:一台二手設備到底值多少
錢,我們儘管有一個專業的評估委員會,公平、公正地給出估值範圍,但設備參與拍賣後,價格最終由市場需求說了算。這才是我認為目前二手設備最合理的定價方
式。此外我們還提供售後服務,這也是場革命,因為這個行當之前都是一手交線、一手交貨「一錘子買賣」。
我們的贏利模式主要是向完成交易的賣家收取佣金。我們做了市場調研後,覺得10%的佣金比例相對適中,遂在形成產業集群的河北拿下一塊地著手創辦這一平台,並預計第一年交易額在5億元左右,即首年營收為5000萬元。
但我也是有擔心的。一是我們的評估團隊是否真正具備這種能力。儘管這些人都是我出高薪聘請的業界精英,但我們畢竟在摸著石頭過河。二是我們在拜會工
程機械行業的大製造商或代理商時,他們對我們做的事業持保留態度。譬如一聽說我們的佣金比例是10%,張三家說,如果能拍出很高的價格,我出15%的佣金
也沒問題啊;李四家則說,如果競拍最後的價格遠遠低於我預計的價格,你還收我10%的佣金,還讓不讓我吃飯啦。
我理解他們的這種姿態——一個市場野蠻生長慣了,你突然讓各路綠林豪傑和明裡暗裡的江湖掮客坐到桌子前競爭,他們顯然很不適應。但我覺得一個透明和
規範市場的形成是早晚的事。像光大銀行等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按揭商們,現在一樣在二手機械設備市場深耕,提供融資租賃,共建監督、評估和風險分擔機制。其
實我更關心的是,買家們鍾情買新設備的習慣,是否會伴隨經濟形勢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秩序的完善而儘早發生改變,轉而開始試探和青睞二手設備市
場。
(作者係易極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是否應該放棄價值投資?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xn.html#comment3前兩天回香港見了一位朋友,一位非常鄙視價值投資,認為價值投資是一種事倍而功半的投資方式的朋友。偏偏就是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復合投資回報率在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是最高的,達到驚人的40%以上!甚至在去年的大熊市中,他居然也可以獲得22%的正回報率,而今年第一季度,他的回報率是27.6%!
以至於我們見面後的兩天來,我都睡不好覺,一直想著朋友說的每一句話。
認識這位朋友也有六七年時間了,這是一位非常令人討厭的朋友,甚至用令人討厭還不足以形容他的嘴臉。在我的朋友中已經找不到比這位仁兄更難頂的了。他常常出言不遜,句句話都「頂心頂肺」,絕對是得勢不饒人。他自稱自己是「股壇奇才」,說「天才」兩個字也配不上他。
他說過最難頂的一句話是「如果世界上有人可以用簡單而分散的投資方法超越他過去十年的復合回報率,他願意長跪一年拜他為師,可惜呀,天下無一人!」,更表示如果我願意叫一聲師傅,他願意無條件傳授他的絕活給我。偏偏就是這樣的一個朋友,認識至今,過去的這麼多年,他自稱的每一年的投資回報率都比我高出10%以上!
我一直懷疑朋友所說的是否屬實,這次約他出來本是想「串」他的,看看他今年有沒有跌進民企股的陷阱當中,卻沒有想到朋友表示他去年的投資回報率達到22%,而今年一季度也達到了27.6%。我表示不相信,朋友當場用手機上網,曬了曬他過去幾個月的股票賬戶市值
變動和現在的持股。我靠!朋友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股票市值居然已經超過了我!大概地看了看他的持股名單,兩隻大牛股:騰訊和恆安都在他的股票組合裡
面,維達、達芙妮、同仁堂科技、統一、YGM貿易,這些我當經的愛股也在他的持股名單內,而前年他一直持有大牛股周生生,這個我是知道的。這次見面令我相
信他所言非虛。
朋友的投資方法非常簡單,簡單得令人不敢相信(後面補充),也難怪他會認為價值投資是一種事倍而功半的投資方式了。朋友採用的據稱是他所自創的「52周新高投資法」,他不太願意透露詳細的操作方法,表示如果公開了就會不靈了。但朋友喜歡顯威,多年見面我也大致摸清他的操作模式。希望朋友不會發現這篇文章,否則真的朋友也做不成了。我所理解朋友的投資模式大致如下:
1,他建立了一個五百多只股票組成的股票池;
2,股票池裡面都是上市滿三年以上的舊股;(註:看來朋友也很小心)
3,把資金分成四十份;
4,每個週末買一份報紙看財產版,如果發現股票池中有創52周新高的股票(如圖:箭頭向上),下週一的時候買入一份;
5,累積滿四十隻股票後,如果出現股票池中還出現新的52周新高股票,把四十隻股票中,過去半年回報率最差的股票剔除,然後把注碼平均買入新的52周新高股票;
6,如果一直沒有任何新的52周新高股票出現,則一直持有這些股票,直至創下52周新低的箭頭出現時才賣出,並持有現金,等待新的52周新高股票出現。
這位朋友的高回報率真的令我十分困惑,為了驗證他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我打算從這個月開始建立一個虛擬的「52周新高投資法」的投資組合,為期兩年。這個虛擬的「52周新高投資法」的投資組合將不會置頂,只會靜悄悄地每個星期更新。如果這個方法真的比我的投資回報率高出很多,我將會慢慢放棄價值投資,過渡到這種簡單又有效的投資方法去。
另外拜託大家不要轉載這篇文章,謝謝。
[轉載]我們應該謀求怎樣的收益率?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zi.html大家都脫不掉買入並長期持有的巴菲特教條式的帽子,認為投資回報率要超越企業長期回報率是不現實的事情,但其實這只屬於後老巴時代的產物。
老巴說芒格帶領他走向新的高度,是因為以4角買一元的投資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老巴後期管理的資金量。
大家都已經忘記了一個事實,老巴前中期的投資回報率是遠遠地高於後期的。
老巴曾經說過,如果他管理的資金量只是一百萬美元,他可以輕易地做到每年50%的回報率,請問他應該如何才能辦到?(我轉載過這篇文章)
對於散戶而言,什麼樣的投資模式才能夠取得最佳收益,從老人家這段話中應該能夠有所啟發。
他老人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資金量已經不允許他進行最簡單的價值投資。我等散戶沒有資金的煩惱,學習中早期的老巴已經相當足夠了。我個人一直堅定地認為運用散戶的優勢,要做到每年30%左右的回報率並非什麼妙想天開的想法。
我們應該謀求怎樣的收益率?
作者:王海平
這幾年,遇到很多成熟的投資者,他們有著長期的投資閱歷,能真實的認識自己和現實,對投資收益率有著客觀且理性的預期,同時,也接觸了另外一些類型的「投資者」,他們中不乏有細分領域成就卓著的企業家,有在一波商業大潮中成功撈金的暴發戶,有披荊斬棘但一頭霧水的創業者,也有皓首窮經且白髮皚皚的技術派投機專家,他們對收益率有著極大的誤解,在言談舉止中無不透露出對年化20%收益率的鄙夷,動輒要求50%甚至100%的收益率赤裸裸的曝光了其無知與狂妄。
——緣起
我們應該謀求怎樣的收益率?這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甚至可以說,該問題的「重要性」被投資者嚴重低估。我可以確信,如果對收益率認識不清,無疑是在為自己的財富增值之路上樹立起了難以跨越的高大壁壘。
接下來,我將客觀的,不落成見的向大家展示真實的「收益率世界」
項目
|
複利(年化)
|
期間
|
年限
|
累計值
|
備註
|
活期存款
|
0.76%(中位數)
|
1990-2011
|
22
|
-
|
-
|
黃金
|
2.54%
|
1833-2012
|
179
|
88.64倍,找到的最早數據
|
8.98%
|
1967-2012
|
45
|
47.94倍,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1967)價格異動
|
2.15%
|
1980-2012
|
32
|
1.97倍,從1980年的泡沫最高點到目前的泡沫期
|
十年期國債票面利率
|
3%-4%
|
2012-2022
|
10
|
-
|
-
|
5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
|
中標利率4.3%
|
2009.11.27始
|
50
|
財政部首次發行50年期
|
租售比國際警戒線
|
4%
|
意義:低於4%的租售比,表明該房產有價格泡沫
|
銀行理財產品
|
3%-5%(年化)
|
當年
|
<1
|
銀行短期理財產品
|
|
|
|
|
|
|
一年期基準利率
|
5.4%(稅後)
|
1978-2010
|
32
|
5.37倍
|
1978年以來消費物價水平……(鏈)
|
CPI(消費物價)
|
5.8%
|
1978-2010
|
32
|
6.02倍
|
GDP平減指數
|
5.5%
|
1978-2010
|
32
|
5.46倍
|
|
|
|
|
|
|
美國股票市場
|
6.5%-7%
|
1802-2001
|
200
|
597485倍
|
西格爾常數
|
中投公司
|
6.4%
|
2008-2010
|
3
|
1.22倍
|
-
|
社保基金
|
9.17%
|
2001-2010
|
10
|
2.12倍
|
-
|
商舖租金回報率
|
8%左右
|
上海南京東路一樓旺鋪的租金回報率約8%-10%
|
房地產固定收益信託
|
9%-11%(大部分)
|
2011年
|
1or2
|
抵押貸款、固定收益類
|
名義GDP
|
15.9%
|
1978-2011
|
33
|
129.37倍
|
-
|
M2(廣義貨幣)
|
21.1%
|
1990-2011
|
21
|
55.68倍
|
-
|
|
|
|
|
|
|
北斗投資
|
收益目標:15%-25%
|
小規模期20%-30%
(五年滾動複利)
大規模期10%-20%
(五年滾動複利)
|
大師姓名
|
管理基金或公司名稱
|
年複利
|
期間
|
年數
|
累積報酬率
|
備註
|
本傑明·格雷厄姆
|
格雷厄姆-紐曼公司
|
20.0%
|
1926-1956
|
30
|
237.3倍
|
證券分析之父
|
沃倫·巴菲特
|
伯克希爾哈撒韋
|
20.3%
|
1965-2010
|
46
|
4909倍
|
可笑的是,多數溫州商人竟然看不上這個收益率
|
約翰·涅夫
|
溫莎基金
|
13.8%
|
1964-1995
|
31
|
55倍
|
-
|
彼得·林奇
|
富達基金
|
29%
|
1977-1990
|
13
|
27.4倍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
塞思·卡拉曼
|
Baupost Group
|
19%
|
1982-2009
|
27
|
109.6倍
|
《安全邊際》
|
約翰·鄧普頓
|
鄧普頓成長基金
|
13.5%
|
幾十年
|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
|
安東尼·波頓
|
富達特殊情況基金
|
20.3%
|
1979-2007
|
28
|
176.8倍
|
歐洲的彼得·林奇
|
戴維斯(第一代)
|
戴維斯基金
|
23%
|
1947-1994
|
47
|
1.8萬倍
|
《戴維斯王朝》、雙擊雙殺
|
大衛·史文森
|
耶魯捐贈基金
|
16.1%
|
1985-2009
|
24
|
36倍
|
《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
|
詹姆斯·西蒙斯
|
文藝復興(大獎章)
|
35%
|
1989-2009
|
21
|
545.8倍
|
只對內部募資,不對外
|
王亞偉
|
華夏大盤
|
37.4%
|
2004-2012
|
7.5
|
10.67
|
業績年限較短,觀望
|
朱利安·羅伯遜
|
老虎基金
|
31.7%
|
1980-1998
|
18
|
2000面臨大面積贖回、清盤
|
投機、槓桿、沽空、高位追漲熱門網絡股
|
喬治·索羅斯
|
量子基金、配額基金
|
>30%
|
1969-1998
|
29
|
1999、2000損失慘重,關閉
|
高槓桿、追漲熱門網絡股
|
量子基金(含捐贈)
|
約20%
|
1969-2010
|
41
|
重組後改變投資策略,攤薄收益率
|
高利貸
|
溫州民間借貸
|
>50%
|
4、5分以上的月息,大大超出大師們的記錄,能持續嗎?
|
趕緊拋棄不切實際的收益率預期吧,20%的復合收益率,甚至15%的復合收益率(實際上,想獲得這樣的複利並不容易)就足以成就你富足的人生,珍惜身體,讓時間站在你的一邊,長期持續的為你積累財富。
為什麼你應該改變商業模式?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5/1773865.html不管你對未來如何未雨綢繆,抑或你對你的客戶和市場定位如何滿意,你都不可能永遠以你既定的商業戰略為目標,尤其是當商業環
境發生變化時,而且這始終會變化的。這意味著你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改變你的計劃。幫助你識別何時應改變商業模式的兩個時機是突破性技術出現和競爭對手改變商
業模式。
讓我們來分別解釋一下。
突破性技術
簡而言之,突破性技術的建立能使一個產業價值鏈的某個環節失去存在價值。例如,20世紀初,汽車的誕生讓製造商們擺脫了只能把產品放在雜貨店角落進
行待售的命運,因為人們開始可以駕車到配送成本更低的超市購物。另一個例子是:以前我們只能依賴於紙張和造紙廠來散發信息,而互聯網的誕生讓這一切成為了
歷史。另外,過去二十年蜂窩技術的發展促使了固定電話的淘汰,而這些固定電話曾經是通訊產業價值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這些都可稱之為突破性技術。
價值鏈——它是指在當前技術環境條件下,為滿足客戶需求而做的設計。隨著諸如移動互聯聯網和云存儲等新技術的湧現,技術環境會逐年甚至逐月發生變化。
這些技術對你的價值鏈是否產生了衝擊,你是否應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通過回答以下問題,你將知曉答案:
瞭解自己的商業模式——一款免費的照片共享應用以10億美元的價格被收購,作為賣家的Instagram是真正
的贏家,因為他們瞭解自己的經營策略……使照片共享變得異常簡單。但是Hipstimatic從其上線的第二周開始就獲得了成功。Instagram的成
功並沒有影響Hipstimatic的發展道路,因為後者也非常瞭解並堅持了自己的商業模式。
瞭解自己的價值鏈——如果你還未瞭解,建議你就如何構建產品以及如何向顧客提供產品創建一個綱要。以Groupon為例,建立分支機構將是其推廣產品的最好方式。將你的產品送到顧客手中的所有步驟是什麼?然後想想這條鏈在未來應該作何改變。
尋找突破性技術——掃瞄各個行業的頭條新聞(如交通、空間、科學、生產和信息技術),建立一些與你所從事行業相關的谷歌警報條件或者每週在谷歌見解中進行搜索。雖然這些潛在威脅不可能一夜之間顛覆你的價值鏈,但你知道得越早,你就能更好的做出應變,防患於未然。
調整自己的業務——最好的創新者不會等到外界力量破壞其價值鏈時才做出改變……他們往往主動做出改變。永遠不要沉浸在自己過去的成就中。建立一個「臭鼬工廠」,研究目標就是能破壞同行競爭對手價值鏈的突破性技術。
當然,迫使你改變商業模式的形式有很多種,這只是其一。另一種常見形式是,競爭對手改變其商業模式,並開始向顧客提供免費產品。
競爭對手提供免費產品
很難把Instagram和Hipstimatic當做一對競爭對手,因為二者的創始人都非常欣賞彼此。這麼做的一部分原因是二者對彼此的業務都非常瞭解。
Hipstamitic在2009年就已經出現了,所以它見證了Instagram的火箭式增長過程,但它從未因此改變過自己的商業模式。
你可能會面臨一種情況:你的競爭對手正在提供免費產品。而你應該效仿嗎?你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你的產品市場有多大?如果市場很小,如只有6000或7000個客戶,那麼改變商業模式就沒有多大意義。但是,如果市場足夠大,如有超過100萬的客戶,通過改變商業模式以獲得一部分市場份額可以讓你受益頗多。
你擁有多大的市場份額?如果你在該領域佔統治地位,那麼你就很容易決定是否應該也提供免費產品……這與谷歌在收購了Urchin分析軟件後的情形有
點像。這一策略可使谷歌全面地吸收更多的用戶。但是,如果你必須通過擴大市場份額來彌補收入上的損失,那麼改變商業模式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新模式下收入將會回落多少?這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你決定免費提供產品,並想彌補一下交易費用損失的話。當然,走免費路線也可能可以賺更多
的錢,但這需要時間以使你的投資回報率達到最大化,因為你得研究如何讓免費用戶升級為高級用戶(如果存在的話)。由於最近Facebook收購
Instagram事件的影響,一些人也許覺得Hipstimatic是個失敗者。然而,Hipstimatic從建立開始其實就有一個利潤豐厚的商業模
式。
顧客是否會更換產品?只要顧客認為目前的產品足夠好,他們就不會更換產品……即使你推出了更優秀的產品。谷歌可以依靠Gmail打遍天下,因為它擁有金融戰爭基金,這使得谷歌不僅可以拖垮競爭對手,而且還可以不斷聘請最優秀的人才來升級自己的產品。
能否提供免費試用版本?應對競爭對手免費提供產品的混合解決方案是你也提供免費產品,不過是以限期免費試用形式。時間可能是6周或者6個月。
如何判斷新商業模式能否奏效?
因此,假設你已經決定改變商業模式,以下幾點是你必須做到的。
獲取客戶反饋——接見或訪問你的一些最佳用戶,並讓他們給你反饋。你必須停止依靠假設來做決斷,而必須依靠實際的效果來做決定。接下來你可以通過電子郵件來調查剩餘的客戶。
研究你的指標——從網站到銷售漏斗系統,儘可能地分析每一個數據。你的重複購買率和轉化率分別是多少?通過查看相關數據你還可以發現你需要改變商業模式的原因。
執行測試——如果你對新商業模式進行了小的概念驗證測試,接下來,你就可以開始執行以驗證其能否取得成功。
靈活轉變——最好的企業家並不會頑固和不懈地忠於一個想法。實際上他們非常靈活,他們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以獲得成功。
結論
變化是商業世界永恆的主題,在高度關注創新和創業的今天,你的商業模式被推翻的幾率很高……所以你必須做好應變準備。希望以上我與你分享的經驗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四叔應該積點陰德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4.html四叔李兆基上星期尾又再公開自己的買股貼士, 今次還鼓勵人家用孖展槓桿, 這真是過火之作。
四叔的論點又是這個低估值的問題, 現在地產股普遍股價只有淨資產的一半左右, 這就是用5毛買一蚊的時候, 本意是好的, 方向亦正確。用5毛買一蚊, 要是股價回復正常水平, 回報已經有一倍。
可是四叔再說, 如果再利用孖展槓桿, 買 1000萬要贏 4000萬應該不難, 賭一賭無妨, 這個止凡就不能認同。投資時, 未諗贏要先諗輸, 如果每每投資都要搏到盡, 一輸就要入肉, 破產, 這不是有計劃的投資, 而是賭博。
記得當年火燎森話自己借爆幾十張信用卡, 訓身買巴菲特當年投資的中石油股票, 說是借巴菲特的智慧大賺一筆, 當時買股後再按股買股 (他說不是孖展,
是到銀行做按股), 股價越升越加按, 亦說計過數股息已經足夠找卡數有餘。我沒有詳細資料, 不明白這個運作的風險是否如他所說的如此低,
例如他說信用卡的數不是透支的高息, 而是跟銀行傾低息, 按股又不會像借孖展般被斬倉之類。
但股海中任何事情也可以發生, 如果當年中石油不是當火燎森不斷買入之後只升不跌, 怎麼樣呢? 可能股價不影響火燎森的計劃。那麼股息呢?
中石油改變派息策略, 減派息怎麼辦? 中石油要發展什麼業務及收購什麼, 不派息加上要供股怎麼辦?
其中一毎小可能已經足夠令我們今天沒有聽過火燎森這個名字。
當然, 最後也沒有發生過任何一樣, 他還賺下第一桶金, 一舉成名, 事後英雄史多麼的漂亮, 將所有風險都說成計算在內及理所當然。他還可能說這樣憂慮多多, 最終只會為不會發生的事情阻礙自己發達。
如今四叔的言論亦是, 價格只有價值一半的東西, 買入後一直升上去, 升回正常價值就當然有眼光, 再借盡孖展便能兩倍變四倍, 成為日後的威水史。但如果價格只有價值一半的東西再跌到只有價值三分之一呢? 四分之一呢? 而剛好又是借盡孖展呢?
這個賭一賭, 賭世界經濟沒有異樣, 四叔說出不到一星期, 西班牙又話出事, 港股又插過。希望四叔注意自己身份、地位及影響力, 積點陰德。
讀費雪: 優秀的公司,即使高估,也應該抱牢嗎?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bc8d9dec445ce62362d09fc3.html最近重讀費雪的<保守的投資人夜夜安枕>, 費雪是令人尊敬的大師,
在書中費雪反覆提到, 他不會因為優秀的股票高估而賣出,這正是我一直以來也不能理解的.
費雪舉自己的例子說明,當時他的一些客戶在買入德州儀器之後,利潤達到100%,希望他賣出,
費雪勁力說服他們不要賣,
後來利潤達到125%的時候,客戶施加更大的壓力,
那些客戶的觀點是,他們同意德州儀器是一個優秀的公司,
但現在確實漲的太高了,現在賣出將來等待股市回調的時候再買入,於是他們賣出了德州儀器.
後來,幾年後一次股票市場的調整,德州儀器暴跌,跌幅達到80%,
但是即使是跌80%之後的價格,仍然高於當初那批人賣價的40%多,
而且又過了幾年之後,德州儀器的價格不但恢復,而且超過前期高點的一倍.
費雪的意思是,如果是好的公司,即使是高估的時候,抱牢不放也是好的策略,
我從前後文揣測他這樣做的理由是:
1) 根據費雪的經驗,很少有人在賣出一個好股票之後,還能在更高點買入的.他們會一直觀望等待,但這個股票再也不會回到他們心理價位.
2) 雖然現在價格高估,但因為他是優秀的企業,隨著企業的發展,幾年後這個價格就不顯得高估了.
3) 如果當時賣出了高估的優秀的股票,那麼手裡得到現金,非常大的可能是買入另外一些沒有高估,但不夠優秀的公司. 做股票的人很少能長期在手裡保持大量現金的.不是買這些股票就是另外一些.
但其實我一直也不是很同意這樣的觀點.我有個詭辯式的推論:
既然德州儀器曾經暴跌80%,比方說100元跌到20元,那我推測德州儀器存在過非常高估的時候,
即使暴跌的非理智導致跌過頭, 但也可以推測, 例如我們推測他的合理價值是40元,
那麼當時在德州儀器100元的時候,作為價值投資大師的費雪,他應該很清楚這個股價應該是高估了一倍有餘,
但他仍不肯賣,理由是他認為,"即使是高估的時候,抱勞不放也是更好的策略."
我假設,當時他有個助手,因為操作的失誤,在100元的價位賣掉了他的股份,
那麼,當他發覺之後,他還要再把這些股份買回來嗎? 於是這個問題就演變成,
1) 德州儀器是一家優秀的公司
2) 當時德州儀器的合理估值應該再40元附近
3) 當時德州儀器的市場價格是100元
費雪會買嗎? 如果他的答案是no,就等於自我否定,
如果他那時候的答案是:yes
那等於建議我們在48塊的位置買入中石油, 不是嗎?
此外,我們至少得到一個警惕,即使是優秀的公司,倒霉的時候暴跌80%也是很有可能的. 呵呵
那些嚷嚷中國銀行亂收費的人,應該到美國來體驗體驗 夜空守望者
http://xueqiu.com/1596564712/22175443這幾天開了一張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卡。只用了幾天,就開始懷念起俺們的銀行了。國內的同胞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來告訴你們美國銀行是怎麼收費的。
1. 櫃檯辦理業務
櫃
檯辦理業務是要收費的。具體看你辦理業務的難度而定。幫我辦理業務的客戶經理說貌似一筆要5美元左右。想想吧同學們,你如果像在國內那樣,存一筆錢取一筆
錢轉一個帳都要跑櫃檯的話,很快就被銀行榨乾了。另外還有一種高級卡,要求資產在5000美元以上,手續費打折。注意是打折,不是免費。只有最NB的私人
銀行客戶(資產100W美元以上)手續費是全免的。也就是說你如果想去買什麼理財產品或者投資產品之類的,銀行都要扒一層皮。
2. ATM取錢
本
行的ATM取錢是不要錢的,跨行的是收費的。這點跟國內的銀行一樣。但是不一樣的是,這裡的ATM除了銀行網點的以外,其他地方遍地的ATM都是由三方公
司開立的。所以如果想要在ATM取錢,要麼跑網點,要麼就乖乖給人家手續費。一筆在1-3美元(我見過最黑的是小唐人街的一個ATM,3.75美元)左
右。而且一筆最多取200美元。這倒是也符合資本主義的精神——我給你提供服務,讓你少走路,你就得給我交錢。而且,他們銀行的網點非常之少。在紐約網點
最多的銀行是chase銀行(摩根大通),密度大概和國內交行網點密度差不多。我的美國銀行網點比招行網點都少。像國內那樣走幾條街就看到一家工行的情
景,在美國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這裡的銀行都是為了賺錢而生的。既然一個地方開一家網點就能賺那麼多錢,何必開兩三家?
對了,還有一個特別髮指的經歷——一個同學是美國銀行的卡,跑到花旗銀行ATM取了100美元,不但花旗收他3美元,連美國銀行也要收他1美元。真是有種店大欺客的感覺。
3. 賬戶管理收錢
國
內的卡一般都是10塊錢年費。這裡的高級卡,如果資產達不到標準,要收錢。普通的卡,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也要收管理費。我開戶的時候,一個人名下掛
了兩個賬戶(不是兩張卡),一個是支票賬戶(checking account),另一個是儲蓄賬戶(saving account)。要求saving
account最低存25美元。我就存了25美元。後來ATM機取200美元,是從支票賬戶上扣的,但是1.5美元的手續費是從儲蓄賬戶裡扣的,我也不清
楚。後來因為儲蓄賬戶餘額達不到要求,只能眼睜睜看人家繼續扣賬戶管理費。
4. 轉賬的問題
有很多朋友喜歡
倒騰,弄百八十萬在各種銀行間來回倒騰。有時候跨行轉賬晚了一個小時都不爽。但是在美國的跨行轉賬需要多久呢?最短一天。如果是現金轉賬的話,是即時到帳
的。但是他們規定現金交易每天不能超過1萬美元。超過的話因為有洗錢的嫌疑,要申報,很麻煩。所以只能用支票轉賬。雖然方便,但是最快也要一天才能到賬。
慢的話拖個兩個星期都是可能的。拿錢在各種銀行間閃轉騰挪的絕技,在這裡是玩不了了。
5. 存款利息
走在街
上看到一家小銀行,外面貼著存款利息很高,猜猜這個「很高」是多高?年化是1%!在國內遍地4%的理財產品,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不過他們貸款利息也很
低,15年的房貸利息年化是2.5%;如果要貸款的話,銀行是需要查看信用記錄的。信用記錄如果不好的話,很難拿到貸款。這就意味著——你這一輩子不能犯
大錯誤。犯了就完蛋了。
先寫到這裡。總之下次再碰到嚷嚷國內銀行亂收費的,就應該把他扔到美國來,讓他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合理收費」。我們的銀行真是太仁慈了啊。
最後再說一句,剛寫完這篇文章,打開自己的賬戶查了一下流水,發現在ATM機上查餘額都被收了2美元手續費。真心要瘋啊啊啊~~
公司應該怎樣培訓員工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1904.htmlX汽車大獎(Automotive X Prize)的挑戰看起來無法完成:造一輛可以合法上路,價格也不太離譜的車,不過油耗要低於100英里/加侖,還要盡快造出來。喬• 賈斯蒂斯不信這個邪,當然,1000萬美元的獎金也令人難以拒絕。
一開始,賈斯蒂斯單打獨鬥,不過情況很快就改觀了。他開始寫博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的成功、挫敗和教訓,很快就吸引了來自四個國家的44名熱情的志願者。就這樣,WIKISPEED團隊誕生了。
隊如其名,WIKISPEED團隊的主旨就是加速,而且不侷限於他們建造的汽車。成員們可以加速學習過程,借用來自敏捷軟件開發的原理來思考和解決
複雜問題。而他們的成果見證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就在組隊3個月之後,WIKISPEED團隊的工程原型車就獲得了X汽車大獎主流級別比賽的並列第10名,
一舉超越了全球100多輛參賽車。更重要的是,賽事之後團隊勢頭正旺,繼續追尋以合理價格建造超級高效汽車的夢想。
WIKISPEED團隊的成功不僅在於它本身令人印象深刻,還在於這一成功對各種規模的組織的廣泛啟示。在本文作者合著的《拉動力》(The Power of Pull)一書中,我們解釋了深化的全球化和技術的迅速進步如何帶來一個變化愈演愈烈的新的競爭格局。
為了競爭,公司必須將重心從簡單的規模擴展轉變到員工知識的擴展上來。然而許多公司對「人才培養」口惠而實不至,難以真正地幫助員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這不僅僅是挽留人才或者員工滿意度的問題了:學習快的員工提高得也快,而提高快的員工能為整個公司帶來業績提升。
為實現這一點,公司需要考慮WIKISPEED團隊的成功四原則:
主動聯繫積極分子
你的公司裡有聰明人,但公司之外的聰明人更是數不勝數。成功愈加地依賴於和外部人員聯繫並利用他們所帶來的知識。
憑藉社交軟件、云計算、移動性和大數據這樣的新技術所提供的強大工具,各個社會生態系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可以幫我們聯繫到世界各地的積
極分子。通過社交平台,喬•
賈斯蒂斯迅速集結了充滿激情和動力的一夥人,這在以前是無法做到的。公司有更多的機會使用這些技術來延伸和深化他們與外界個體和組織的聯繫。
為何強調積極分子?積極分子渴望挑戰並為之激動。這些挑戰被視作快速學習的機會,他們也更可能去發現和聯繫具有相關經驗的人,幫助他們更快地找到創
造性的解決方案。積極分子聚集得越多,背景越多樣化,就越有可能得到相關的經驗加以利用,而參與者也越有機會互相學習。就像賈斯蒂斯所說的:「士氣是速度
的倍乘器。」當面對像X汽車大獎那樣極其複雜的問題時,任何個人已經知道答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則那人已經可以拿下1000萬美元的大獎了),所以聯繫
和集結積極分子會有顯著的益處。
縮短項目時間表
傳統的公司項目要求製作兩到三年的戰略計劃和詳細的藍圖。然而這個方法限制了靈活應變和及時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也無法暫退一步,去反思從試錯中可
以學到什麼。而WIKISPEED團隊與此完全相反,按7天的週期來運作:他們經常反思各種結果,考慮在下個週期可以改進的地方。雖然這樣的方式不適合大
多數的公司項目,但還是應該嘗試採用儘可能短的工作週期。至少,公司應該考慮確定明確的目標,每6個月作檢驗,提供一個評估進展的機會。這樣的審查能創造
重新評價和改進計劃的機會,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將項目模塊化
如果產品和流程處於僵硬的管理之下,就很難鼓勵創新和快速試驗,而那正是WIKISPEED團隊成功的秘訣。確實,打破流程並允許個人對較小部分的
工作進行實驗是有價值的。通過給予參加者對某個部分修修補補和即興發揮的自由,就有更大的機會取得突破,而對於整個計划來說,引起無法預期的連鎖反應的風
險也不大。
WIKISPEED團隊將傳統的、緊密整合的汽車設計模塊化。這種方式允許多個個人和團體分別承擔獨立部件任務,給他們更大的自由度去摸索新的選項。在快速測試週期的幫助下,仍然能確保模塊成為初具雛形的整體設計的一部分,而模塊之間的問題也能夠快速確認並解決。
創造實地學習的機會
你當然可以通過閱讀課本學習知識,但獲得「隱性知識」是一種來自第一手經驗的教育,強大而有效得多。今天公司裡的人才培養模式通常就是陳舊的訓練課
程和演示,並不注重隱性知識的開發。而在WIKISPEED,團隊幾乎完全通過實地體驗來學習。志願者以新手和熟練工搭配的方式工作,共同研究小項目。這
不僅僅有助於新人更快學習,也免除了紀錄每個流程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因為知識是在同伴之間交流,而不是集中到正式的培訓項目。
這種教育甚至可以應用到虛擬環境中。應用合作軟件,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實時的修改和建議,使得志願者更容易真正參與進來。依靠免費的合作軟件,WIKISPEED連接起了遍佈全球的成員。
儘管WIKISPEED誕生於一個一次性的挑戰活動,但在X汽車大獎之後,它已發展成為一個志願者社區。團隊現在擁有超過150名志願者,他們通過
各種短期項目為實現改善環境的最終願景而努力。WIKISPEED作為一個團隊已經取得了多項重大成功:目前,他們的原型車在高速公路上的油耗已達到每加
侖114英里的水平,在全球最大車展做專題展出,並以2.5萬美元價格出售。
但其成員的熱情和團隊技能發展的速度讓人相信他們在未來將更有作為。「如果我們只有短期視野,」賈斯蒂斯說,「X汽車大獎之後團隊就會解散了。」相
反的,WIKISPEED已經更上一層樓,除了自身項目的工作,他們還和SolutionsIQ合作,將某些流程應用於其它組織。實際上,所有公司不管規
模大小,都能從他們的成功中學到點什麼。
近期我們應該做什麼 成長是金
http://www.ltkdj.com/bbs/viewthread.php?tid=83171 近段
時間沒有真正寫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了,由於本人前期的操作主要是控制倉位,可能會給一些人以誤解,認為本人恐懼
市場的下跌,是一個典型的
技術操作派。實際上自09年以來到現在,我就沒有輕倉過。1000多點的下跌也就那麼回事,更不可能恐懼最後那幾百點的下跌。所以這次輕倉並非大家想的這麼回事,下面
簡單說說本人的主要想法。
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在資本市場裡生存是第一要素,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就是儘可能獲得
收益最大化,是本人的
投資核心
理念。目前的市場,盲目地堅持和簡單的放棄,均不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手中持有的企業,許多人都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其實這對投資是非常不利的。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
熊市與牛市操作方法是不一樣的。
選擇超高速增長的企業是戰勝熊市的關鍵,但斗轉星移,在我們即將面臨的大牛市面前,熊市裡的操作方法卻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如果在將來的牛市裡仍採取這種方法,估計真的連普通新股民都未必跑得過。
投資資本市場
股票盈利(做空不在本人的
討論範圍之內),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分紅,由於分紅整體比例偏低,且有承諾分紅的企業並不多,所以這塊收益並不是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是業績增長,企業離開增長,就是一潭死水,基本無
價值可言,而企業
長期業績增長一定會反映在市場上來,
價值投資,最主要的就是賺業績增長的錢。
三是
估值的提升,賺的是市場博傻的錢。
在熊市裡,第三部分一般來說是負貢獻值,所以主要賺第一第二部分錢,而第一部分錢一般是賺不過市場下跌速度的,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賺第二部分錢,即業績增長的錢。而且這個業績增長的速度還要跑過估值下跌的速度,也就是說一定要高速增長的企業,才有可能在熊市裡
賺錢。
在牛市裡,三個部分都可以賺錢,但卻也有主次之分。牛市一般
週期也
就二三年,甚至一年不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業績增長二倍的企業並不多,但估值增長二倍以上的企業卻是大有人在。所以這個週期決定了,牛市裡最容易賺的錢
是估值上升的錢,其次才是業績增長的錢,分紅的收益就相當一個小小的紅包,小小的驚喜,但千萬不要太激動。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持有的企業
未來估值增長二倍,業績增長一倍,就是5倍的淨收益。
基於以上的觀點,本人近段時間一直在挖掘未來的投資標的,另一方面,等待市場最後恐慌的同時,儘可能的騰出現金,完成牛熊市交接的戰略性轉移,迎接下一輪牛市的到來。
最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構成 蘋果應該收購諾基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926《福布斯》雜誌記者和技術專家特裡斯坦·路易斯(Tristan Louis)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蘋果應該收購諾基亞的若干理由,現摘譯如下:
1、專利寶庫
查閱諾基亞的專利庫,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僅在美國,諾基亞就有1萬6千多項與通信領域相關的專利,在美國之外,有2萬多個專利。並且,平均來看,這
些專利還有13年才會過期,並且還包括一些4G通信的基礎性專利。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諾基亞是LTE(一項介於3G與4G之間的通信技術)基礎性
技術專利的最大持有者。
不僅如此,諾基亞公司還十分重視與其它企業在專利領域展開合作。例如,諾基亞在2011年年報中提到:
2008年,諾基亞與高通公司簽署了合約,合約規定,諾基亞對高通公司所有用於「諾基亞移動設備」和「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基礎設備」的專利享有使用權,為期15年。
去年,諾基亞公司控告蘋果公司專利侵權,蘋果公司不得不選擇庭外和解。儘管最終的賠償數額沒有公佈。但據傳金額大致為5億美元。同時,蘋果每賣出一
台iPhone,還要向諾基亞支付5-7美元的專利使用費。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iPhone售價的1%將落入諾基亞的口袋。並且,諾基亞對安卓系統
製造商也有類似的專利訴訟。
2、被遺忘的地圖製造商
在過去的幾年中,諾基亞一直在押注地圖與定位產業。2007年,諾基亞公司斥資80億美元收購Navteq,一舉奠定了諾基亞在地圖服務領域的霸主
地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諾基亞公司為Google,UPS(全球最大的包裹速遞公司)及聯邦快遞(FedEx)提供服務。谷歌公司為擺脫對
Navteq數據依賴程度過高的境地,正逐步擴大投資,以擴充自建數據庫的規模。
地圖和定位服務現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核心功能,沒有哪一家手機公司可以忽視地圖服務。蘋果公司想在地圖服務方面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快捷也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收購諾基亞。更有趣的是,蘋果公司還可以在Apple TV上加入地圖服務或其他有趣的功能。
3、Apple TV
儘管在今年早些時候諾基亞將旗下的IPTV部門賣給了埃森哲,但並沒有出售移動電視相關的專利技術。同時,諾基亞和西門子還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研
究用手機看電視直播的技術,並且諾基亞在這項技術裡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收購諾基亞對蘋果電視的發展將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4、三方交易
蘋果可以與阿爾卡特、諾基亞進行三方交易。阿爾卡特手中有大量的重要的專利技術以及其他蘋果感興趣的知識產權。並且蘋果還在被阿爾卡特公司控告非法
使用其專利技術。蘋果可以用從諾基亞收購來的其不感興趣的電信資產作為籌碼,與阿爾卡特公司持有的專利技術進行交換,例如MP3方面的專利。獲得這些技
術,有利於降低蘋果係列產品的成本,增強蘋果競爭力。
5、提高影響力
諾基亞是微軟進入手機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蘋果收購諾基亞勢必會對微軟造成巨大衝擊。
同時,如果蘋果成功收購諾基亞,蘋果的專利庫將大大擴充,蘋果可以使用專利武器,打擊安卓廠商,降低安卓終端的增長速度。
就像歌中唱的「找個好人就嫁了吧」,諾基亞可以趁著沒被蘋果和安卓徹底打趴下,找個金主就賣了吧。儘管谷歌和微軟也很可能加入諾基亞的收購大戰中,但如果蘋果決計收購諾基亞,1000億美元的現金是其勝利的保障。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