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贏家拆解三年大洗牌 Line、Visa如何贏臉書、萬事達卡?

2016-04-18  TCW

發現1:可以不滑臉書,不能不Line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三年,在「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上,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二○一五年臉書、Line名次互調,臉書退居第三。二○一四年才入榜的Line,攀升第二,主要來自領導創新面向的進展,提升十個百分點,在「讓您了解一些您從不知道卻需要的東西」、「是引領潮流的」等題目上,有顯著進展。

益普索分析,比起主要活躍用戶集中日本、台灣的Line,臉書在全球有更廣泛的影響力。但是Line對台灣人來說,是更常見、更有趣的溝通平台,一句「我賴(Line)你」,更把Line變成常用動詞。

Line在千禧世代心目中,更是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榜首。邵懿文指出,「你會聽到大家說『我今天不看臉書』,但不會有人講『我今天不用Line』。」她分析,比起臉書,Line更受千禧世代歡迎,可能因為不想被父母看到自己與朋友互動,因此要「移民」到其他平台。

另一方面,邵懿文認為,臉書已成為一種強勢媒體,內容受每天新聞事件影響,影響大家心情起伏的程度也大一些,如果追劇的人不想被「劇透」、運動迷不想「踩雷」看到比賽結果,就會想避開它。

威士(Visa)前進到第五名、為連續兩年進步的品牌。萬事達卡(MasterCard)三年來退步了二十個名次,若單以近兩年來看,更是退步名次第三多的品脾,從二〇一四年的第二十二名,退到了二〇一五年的第五十五名。

根據益普索分析,威士在許多面向顯著優於萬事達卡,特別顯現在影響消費者日常消費方武、數位互動上.消費者較常在網路論壇、社交網站、部落格討論威士,而萬事達卡的資訊主要在新聞露出,在網路上的聲量則變小了.

溫慕走觀察,威士廣告調性本來就較年輕、活潑,付錢的便利性也較高,例如與金融卡結合,威士做得比萬事達卡更早、更廣。目前台灣已有二十家發卡機構加入威士金融卡行列,而萬事達卡只有五家。

此外,邵懿文發現,威士在台灣領先推出如厭應武支付、手機信用卡等應用,與金融科技(Fintech)的結合也比較緊密,加上台灣目前行動支付對手不強,在在都推高威士的品牌影響力。

總榜上看,二〇一五年賓土和寶馬(BMW)分居第八十四名及第八十五名,不相上下,但在千禧世代心目中,寶馬是排名第一的進口車品牌,賓士則墊底。

雖然兩者同為奢侈口叩脾,益普索表示,寶馬在操控性能、駕駛樂趣上形象優越,一直是年輕世代較喜歡的進口車品牌,賓士則較受年長一點的人喜愛。因此,兩者在千禧世代的名次產生較大落差。

益普索從整體分析來看,賓上的領導品牌形象比寶馬更鮮明,但從網路聲量來看,消瞢者更想了解寶馬,在網路上討論它的意願更高。

溫慕走觀察,賓上「知道該年輕化,否則它的客層越來越老,年輕人進不來。」所以這幾年力推小車,但「(當)賓士慼覺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像寶馬的時候,他們(原有客群)就會覺得,這是我認識的賓士嗎?」他認為,既有客層的懷疑,這對品脾是一個很大挑戰。

撰文者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50

VR兩年大輪回:裁員、欠薪、倒閉相繼而來?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收購Oculus,在這之前,這家低調的VR設備、遊戲軟件廠商,或許只有專業玩家能夠叫得出它的名字。收購之後,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開始走進人們視野,並在未來兩年以野火燎原之勢迅速發展。

深圳華強北賽格工廠店,記者粗略逛了一圈,找到不下5家從事VR行業的店面。過去各式手機零配件店面大部分被無人機和VR頭戴設備所取代。

李鳳(化名)在其中經營著一家店面,這里面從VR眼鏡到一體機一應俱全,顧客下單之後,位於寶安的工廠就可以加工生產。半小時內,李鳳多次接起電話或用手機微信回複顧客。她告訴記者,公司最近訂單不少,賣得最好的是VR眼鏡。

而與這些店面的火爆場面無法同日而語的是VR產業在投資界所受到的冷落。根據美國第三方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Insights數據,對比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無論是投資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不小的下降。

Facebook大並購帶動產業

“從某種角度看,其實VR寒冬的提法不太準確,因為它並沒有真正熱過。”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邱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兩年前,邱諄就開始關註這個領域,但可投資的標的並不多,讓他始終處於觀望狀態。

根據《互聯網+影視產業研究專題報告》,從2015年初至今,VR產業的企業數量從200多家爆發到1600多家。

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國內涉及VR產業的投資不少於145起案例,涉及金額44.34億元人民幣。

邱諄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外的“VR投資熱”主要依靠大公司戰略投資部與一些號稱專投VR的新型小基金運作起來。

對於小基金而言更多帶有一定的投機性質,“這畢竟是個概念,對它們融資有利,算是一個差異化,不然剛出來怎麽和其他大基金競爭。”邱諄對記者說道。

對於大公司來說,補充現有產品線是推進VR項目的主要動力。

時間倒回2014年年初,Facebook宣布20億美元收購OculusVR,並且計劃將其拓展到遊戲以外的業務。“遊戲之後,我們將把Oculus打造成提供其他多種體驗的一個平臺。歷史經驗說明,未來會有更多平臺出現。今天的收購是對未來計算的長期投資。”FacebookCEO紮克伯格說道。

而這次收購在業內看來是對Facebook遊戲業務的補充,對於Facebook而言,遊戲未來是它們收入的重心,但是它們的遊戲多數是休閑遊戲,而且沒有專門硬件,收購Oculus可以幫助它們進到主機遊戲(硬件),以及重度玩家的領域。而這種寄托新技術帶來新的增長點的方式隨後被不少企業借鑒。

“沒想到這個收購帶動了整個業界,很多其他公司認為VR會是下一個方向,於是紛紛布局,國內比如暴風,純視頻的業務已經增長乏力,必須尋找新方向,於是鎖定了VR硬件作為入口。”邱諄說道。

除了Facebook,手機巨頭HTC在2013年手機營銷跌至谷底之時,VR業務便成為了它的救命稻草。今年6月,HTC董事長王雪紅全力押註VR產業,將VR業務分拆成立獨立子公司,並帶領28家風險投資基金組成專門針對VR投資的財團,投資規模達100億美元。

Facebook、HTC之後,越來越多的巨頭爭相進入該領域。今年全球較大的融資金額來自於兩家增強現實技術,MagicLeap和Meta分別獲得7.94億美元C輪融資以及5000萬美元B輪融資,主要投資方為阿里、聯想、騰訊等中國IT巨頭。“(它們)相互帶動,大家都怕落後,被別人搶了先機,投資遠走在市場和用戶之前。”邱諄說道。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等待,是這些年對於VR的態度,不少投資人仍然認為VR技術要談市場規模還為時過早,尚未成熟的技術、巨頭頻繁加入這些因素都加大了資本投入的風險。

顯然,在目前技術下,VR市場也已經逐步趨向飽和,以VR頭顯為例,大量公司的出貨量未達到預期。去年,全球最大的經濟和金融分析機構之一HIS預測,HTCVive將達到44萬臺的出貨量,然而,今年實際只賣出了14萬臺。

VR頭盔“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

創投資本的觀望態度直接影響的就是VR創業團隊陷入發展窘境:難被大企業看上又不願屈就於小基金的創業團隊,只能面臨兩種選擇:倒下或轉型。

2015年,房文新創建極魚科技時,萬萬沒想到現在的情景。“我記得2015年有兩三百家做頭盔的,現在可能剩下不到十家了,這一撥技術已經過去了,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他對記者感慨道。

下半年,暴風魔鏡團隊大面積裁員,同時,米多娛樂與眾景視界也傳來欠薪消息,一時間,行業迎來低谷,更讓許多人相信VR產業冬天已經悄然來臨。

而在ODM、OEM等生產商中,這種低氣壓蕩然無存,隨之而來的是不斷補充生產的熱潮。

李鳳所在的公司在VR出現之前,主要從事智能穿戴等OEM生產,近兩年,隨著VR概念在市場的火爆,逐漸將生產線投放到眼鏡以及一體機研發生產上。

IDC集團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手機盒子90%以上都應用於消費市場,而中高端VR設備大多數應用於商用市場,主要以線下體驗店為主。

“這是一定會起來的領域,到時就是誰先進入誰先幹贏市場,我們公司為了這個弄了不少線下的體驗館。”對於未來VR市場,李鳳顯得十分有信心。

類似李鳳這樣的人在華強北的賽格工廠店中不在少數,在另一家同類型店面中,店主對記者表示,其賣得最好的機型是一款成本只要十幾元的VR眼鏡。這些工廠店一般不賣單機,只做批發,並且提供生產所需要的公模。

在李鳳推薦下,記者試戴了一款配備2K屏幕的VR一體機,除了場景轉換中帶來一定眩暈,基本操作還算流暢。李鳳得意地告訴記者,這是目前國內市場上,除了大棚以外做得比較好的VR一體機。

然而,當記者追問這款一體機銷量時,李鳳卻表示現在市場對一體機需求並不大:“市場沒有打開,明年應該會迎來一體機的熱銷。”

那麽市場到底更青睞怎樣的VR產品?

記者在淘寶頁面搜索發現,最為熱銷的產品是售價在100元左右的VR眼鏡。據記者走訪了解,這種盒子成本價格在一二十到五十元不等。

在李鳳的店中,記者看到一款帶藍牙控制的眼鏡盒子,其告訴記者,由於帶有藍牙控制其售價比一般盒子要高,如果做1000個,單個價格可以減到48元,而這樣的盒子貼上標簽後,價格能夠達到100元一個。

“現在基本只有盒子能賺錢,越高端越不掙錢。”房文新對記者說道。

一方面,盒子價格便宜,減少消費者試錯成本;另一方面,愛奇藝等視頻平臺所推出的VR體驗也會推動眼鏡盒子在C端的市場。

尋找剛需

對於C端消費者而言,購買一個VR眼鏡更多是對目前VR概念熱炒的迎合。

在高交會現場,記者采訪不少VR設備提供商,一名在深圳從事VR解決方案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大部分問詢的人都是需要批量定做VR盒子。

“現在盒子基本都是國外的訂單,美國、韓國是兩大出口方向。”李鳳告訴記者,公司最近接下了沃爾瑪以及不少韓國機構的訂單。

在剛剛結束的秋季香港環球資源電子展上,50元一個手機VR盒子是最為暢銷的商品,受到最多國外廠商批量訂購。

國外顧客對於新奇實惠的電子商品懷抱濃厚的興趣。這些價格低廉的產品銷往海外,很多時候甚至作為促銷禮品送出去。VR新穎的概念讓不少4S店、大賣場看中,一次性采購幾千個VR盒子,專門用來附送給客戶,“不用花太多價格又能體現公司在禮品上花了心思”是這些機構希望達到的效果。

而在個人消費市場,這種獵奇心理同樣存在。

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上半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研究報告》,盡管近年來國內出現不少VR頭戴眼鏡產品,然而消費市場反應一般,購買意願不超過30%,71.3%的中國手機網民不會購買相關虛擬現實產品,主要原因在於價格與目前技術水平不對等。

在這種情況下,好奇心驅使以及嘗鮮的想法讓消費者去選擇購買VR眼鏡而非一體機等較高價格產品。

“眼鏡盒子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反正體驗一下,花了幾十塊錢效果不好扔了就行了。”上述高交會參展商對記者說道。

事實上,這類盒子成本和技術含量並不高,依靠一定話題和噱頭能夠增加其銷量。在Indiegogo等國外眾籌網站上,記者看到不少這類型的眼鏡盒子,不少創業團隊將其與手機內容、APP進行捆綁銷售,而這些內容包括二次元、遊戲以及色情題材。

對於高端技術而言,目前遭遇破局C端市場之困。

“現在VR行業,格局已定,大家在做B端產品,C端都不賺錢。”房文新所做的手勢識別技術主要運用在Vive、Oculus等頭顯設備中。

其剛剛與投資人接洽完成Pre-A輪融資,具體融資金額與消息將在月底公布,房文新告訴記者,在這個節骨眼上,融資並不容易。

C端產品具有較高技術要求,巨頭進入扼殺了這些創業團隊的機會;B端產品對技術要求不高然而需要完善的供應鏈資源,創業團隊不具備這兩方面優勢,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下一站AR?

華強北的商家還沈浸在眼前VR帶來的微薄利潤中,資本的方向已經悄然邁向下一步。

根據CBInsights數據,2016年第二季度AR領域投資數量雖然趕不上VR,然而投資額卻超過VR。

第一季度是AR投資高峰,主要得益於MagicLeap獲得7.94億美元C輪投資。即使不算MagicLeap,第一季度AR領域仍然獲得3億美元的融資;第二季度AR融資額為7200萬美元。按照當前的速度,AR領域交易量將比去年增長40%。

體驗太重、C端用戶市場不明朗,是投資人從VR中抽離的原因。“目前VR基本只適合重度遊戲的用戶場景,或者一些很垂直的行業應用,進入一般人的家庭,還比較遙遠。”邱諄說道。

相較而言,AR的應用領域更廣泛且親民。

深圳增強現實公司OglassCEO蘇波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所研發的第三代增強現實眼鏡投入量產,屆時會先交付給國家電網、江鈴部分部門生產以及戰略機檢修試用。這也代表了其所看好的未來AR設備在生產領域的三個潛力方向:電力、制造以及軍工。

順應這種趨勢,房文新將極魚科技業務分為ThisVR和ThisAR,將手勢識別技術分別應用到VR和AR領域。與投資人一樣,他認為AR具有更多的應用場景。“VR已經沒怎麽有人投了,我們現在的投資人都是因為在AR領域的應用而進入,手勢識別能夠從VR過渡到AR。”

從火爆到冷卻,VR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與之前互聯網、O2O的熱不一樣,那些領域的需求是真實存在而且驗證了的,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被過度放大了,造成過熱,現在降溫是有道理的。”邱諄告訴記者。

無論是VR還是AR,要進入C端市場都需要克服多重技術難關,包括如何讓顯示更自然,減少眩暈效果。

房文新告訴記者,未來資本對於AR技術的投入將會集中在光學模組、手勢操控以及SLAM(機器人同時定位與建圖)三大核心技術上。

然而,對於創業團隊來說,現在或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上車機會了。“硬件或者一體機研發,我不覺得還有機會。假設這個市場真的存在的話,最後Apple出個東西就把它們都滅了,完全等同當年的山寨智能手機;而如果這個市場不存在,當然大家也就都瞎忙了。”邱諄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83

巴西政府投資研發新型登革熱疫苗 希望2019年大範圍使用

據新華社報道,巴西聖保羅州政府3日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銀行簽署了一項3000萬美元的協議,將建設用於生產一種登革熱疫苗的實驗室,希望疫苗到2019年可以大範圍使用。

負責這種疫苗研發的巴西聖保羅布坦坦學院負責人喬治·卡里爾說,這種登革熱疫苗目前已進入試驗階段,通過試驗後將向巴西國家衛生檢疫局申請生產許可,即將新建的實驗室每年可生產3000萬劑登革熱疫苗。

據介紹,目前巴西有13座城市建立了試點醫院,已有4000人試驗接種了這種疫苗。該疫苗可以防止4種類型的登革熱,巴西政府希望其免疫效果能達到80%以上。

巴西部分國土位於熱帶地區,通過埃及伊蚊傳播的登革熱較為普遍。截至2016年12月中旬,巴西全國約有150萬登革熱病例,590人因登革熱死亡。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病毒傳染病,其典型癥狀是發燒、頭痛和關節痛等。登革熱分為普通登革熱和出血登革熱,後者死亡率較高。巴西為登革熱的重要疫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02

【影視公司人事之變·光線傳媒】光線傳媒回應連續三年大裁員: 定期末位淘汰 電視節目制作全面停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6/1128473.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近期有報道稱,光線傳媒副總裁李曉萍在全體員工例會上宣布將裁員10%。這是繼2015年“重組電視事業部”、2016年“先看網絡的戰略調整”後,光線第三次被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一名光線內部員工向媒體表示,“這次裁員不針對任何部門,全公司範圍裁。其實去年除去先看網絡大規模裁員,其他部門也都有裁員名額,按照上一年的績效考核,比如參與的項目,平時表現是否積極等,實施末位淘汰。”

隨後,光線方面回應媒體稱,本次裁員系副總裁李曉萍在例會上說過的的一句話,是光線內部正常的優勝劣汰。這種裁員是光線每年或半年固定開展的,目的是更好的用好人、用對人。對於優秀的人,光線希望自己能夠給他們好的福利待遇。與“壓縮成本”、“影視寒冬”沒有關系。

同時,光線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進行擴招,招聘領域包括三四線城市的發行人員、新媒體、策劃、項目負責人、劇本審讀等,並於近期開放了一些實習生職位,據悉,正在進行的擴招規模在20%左右。

不過,從光線傳媒近年的員工情況來看,確實有明顯下降的態勢。根據光線傳媒歷年年報顯示,2012年至2014年,光線傳媒員工都維持在500名以上,分別為642名、622名、541名。而2015年,光線傳媒在職員工數量為342名,較2014年的541 名大幅減少了199名員工,裁員幅度達到36.78%。2016年,公司在職員工進一步下降到300名以下,為272名,該年度減少了70名員工,下降幅度為20%。

針對該趨勢,每經影視記者致電光線傳媒。光線傳媒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人事變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電視節目制作板塊業務全面停止,因此這部分人員相應減少,之前也有相關報道;二是常態化的定期末位淘汰。

不過另一方面,值得提到的是,今年一季度,光線傳媒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從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光線傳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2.99%。不過,二季度的表現對公司業績有明顯助力,從公司半年報業績預告來看,今年上半年光線傳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0%~30%,盈利3.54億元~4.18億元。

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七部,總票房為13.83億元;且確認了《嘿,孩子》、《青雲誌2》的電視劇發行收入。

公司表示,盡管一季度利潤略有下滑,但二季度業績大幅增長,該季度利潤同比增幅預計超過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23

起底錢寶網七年大騙局:600萬本金7年滾到1.4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8/166822.shtml

起底錢寶網七年大騙局:600萬本金7年滾到1.4億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起底錢寶網七年大騙局:600萬本金7年滾到1.4億

錢寶網的商業模式就是龐氏騙局

來源 | 中國經濟周刊(ID:ChinaEconomicWeekly)

文 | 劉照普 宋傑

2017年12月26日,錢寶網官方微信發布了張小雷送新春祝福的視頻。視頻中的張小雷一手紅燈籠,一手話筒向“寶粉”(錢寶網投資者)喊話:“踏遍青山人未老,這邊風景獨好。”

誰料第二天,即2017年12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發布消息稱,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因涉嫌違法犯罪,於2017年12月26日向南京市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目前,張小雷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區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南京警方介紹,據張小雷本人供述並經初步調查,張小雷等犯罪嫌疑人以錢寶網為平臺,以完成廣告任務獲取高額收益為誘餌,收取用戶保證金,采用吸收新用戶資金、用於兌付老用戶本金及收益等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吸收巨額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

面對警方的公告,不少“寶粉”或不願相信,或不知所措。一些人聚集在南京市公安局門口,希望能討回本金;一些人則成立了維權群,商討對策;還有一些人甚至希望能“保”張小雷出來,“共渡難關”。

知情人士評價稱,錢寶網張小雷是“寶粉”眼里的一個“神”、政府眼里的一顆“雷”,他的投案自首是對錢寶網非法集資案風險化解和釋放的其中一個步驟,這在中央強調管控金融風險的情況下很有必要也很及時。

錢寶網是如何運營的?為什麽會匯集這麽多的忠實粉絲和用戶?收益和風險到底有多大?

2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 | 攝

2017年12月31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來到錢寶網最後的辦公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周家嘴路1220弄1號樓3層308室,發現這里已搬空。

驚人的收益:600萬本金7年滾到1.4億元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悉,案發前,張小雷已將南京公司的大部分業務轉移到了上海,錢寶網最後的辦公地址即位於上海市楊浦區周家嘴路1220弄1號樓3層308室,一處商住兩用建築內。2017年12月31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探訪發現,該處辦公場所已被搬空。

錢寶網曾經的辦公地址上海市閔行區紫竹高新區的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2幢也早已無錢寶網痕跡,此前該地址曾被張小雷註冊為10家公司的辦公地址。值班保安確認錢寶網曾在該地辦公,不過早已搬離。此外,其在南京西路恒隆廣場的“錢旺上海藝術空間”也閑置許久。

早在2017年8月,就傳出過錢寶網上海總部人去樓空的消息,不過張小雷的“現身說法”,平息了“寶粉”們的擔憂,也增加了“寶粉”對張小雷的信任。此次南京公安發布消息後,不少“寶粉”至今都無法相信他們的“光頭大哥”張小雷是自首的。

2017年12月31日淩晨,《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錢寶網官方維權群”內旁聽了維權者的QQ電話。徹夜不眠的“維權者”對自己能否拿回本金非常擔憂,其中絕大部分人表示不打算報案,“看一看再說”。

不過,在南京市公安局門口,還是聚集了一些“寶粉”,除了維權和報案的,還有一些“寶粉”要求公安局“趕快放人”。更多的“寶粉”,則顯得不知所措,相互討論著如何保住自己的資金。

一位“寶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做錢寶比較晚,但他認識的一個“大戶”,是2010年開始最早做錢寶的15個人之一,本金一共投放了600萬元,7年後滾到了1.4億元。“他留著7000多萬元繼續放在錢寶里,每天在錢寶網上簽個到就可以拿8.8萬元。還有6000多萬元他買了房買了車。這些早期投錢寶的人都賺大錢了。”

另一位投資者陳鑫對上述說法予以證實。他認識的一位朋友,以190萬元本金在錢寶網7年間增值為 9900萬元,賺了52倍。

但投資者並非一直有這種好運氣。陳鑫說,他自己在錢寶網投資130多萬元,事發前已累積到370多萬元,“2014年30萬元買的錢寶網股權兌付了180多萬元,漲了6倍。”眼見賺錢容易,陳鑫又從銀行貸款60多萬元投入錢寶,加上此前投資南京藍莓(已跑路,法院審判結果已出)等“P2P公司”,到目前為止一分錢也沒有拿回來,眼下要賣房子還貸款了。

錢寶網的騙術

被“薅羊毛”反而打出名氣

工商資料顯示,錢寶網原先屬於江蘇錢旺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人民幣,張小雷為法定代表人。2016年,錢寶網被變更至成都錢坤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名下。

據知情人士介紹,錢寶網剛成立時即開展過投資100萬元、年回報率100%的項目。“當時在南京地區大部分人不相信,少部分投資了的人甚至每天去錢寶網上班,就是為了防止公司跑路。”

2008年南京進入舊城改造高峰期,很多人獲得大批補償款,但同期的股市低迷,銀行利息也較低,南京因此湧現了一批資金池,不少人開辦理財公司。

10年前正值民間融資亟待規範的時期,資金盤很多但倒得也很快,在大浪淘沙中活下來的資金盤越來越受信賴,資金也越來越集中,錢旺也在那時開始興起。

為了防止擠兌,張小雷通過註冊送現金的形式聚合人氣,快速組成了另一個資金池,形成了線上與線下兩個資金池。由於此時錢寶的運作尚不成熟,被不少投機客利用規則上的漏洞“薅羊毛”,但錢寶也憑此“一炮而紅”。在發現錢寶被刷走大量資金後還“屹立不倒”,一些人抱著試探心理開始嘗試投入,錢寶的資金池蓄水逐漸形成規模,線上與線下的兩個資金池得以相互調用。

繳納押金看廣告玩遊戲做任務,年化收益超50%

據錢寶網的宣傳資料介紹,當用戶註冊成為錢寶網會員並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後,便成了“寶粉”,能夠到“任務大廳”中領取諸如觀看廣告、填寫問卷、試玩遊戲等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獲得一定收益。按照錢寶網資料內相關案例,如果用戶能夠繳納10萬元保證金,並保證每日完成一定量的“看廣告”任務,每月可獲最低4000元、最高過萬元的收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調查獲悉,錢寶網的收益組成包括任務收益、簽到收益、推廣收益等。其中,任務收益和推廣收益占了整體收益的大頭(占30%?40%),而獲取任務收益的前提則需要繳納100元至50萬元不等的保證金,如果要即時提現還要收取一定的傭金費用。

以錢寶網的一個任務產品玄融社為例,該產品鷹眼監測&樓宇“智能眼”的任務需要繳納33.15萬元保證金,周期為75天,完成觀看《雷聲》上中下三集後,可以獲得特定收益3.54萬元,換算成年化收益率為52.08%;未完成觀看也可獲得收益2.94萬元,換算成年化收益率為43.24%。

錢寶網里的流通貨幣並非電子化人民幣,而是一種名為“錢寶幣”的虛擬貨幣,與人民幣的兌換比例是100:1。2016年錢寶網推出的新年任務,即需提前繳納保證金5200萬錢寶幣作為押金,折合人民幣52萬元,完成任務能得到107.7萬錢寶幣,折合人民幣1.07萬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錢寶網所謂“看廣告”“玩遊戲”等收益,基本上都在月息2分(年化收益36%)左右,加上每日簽到萬分之五的收益,錢寶網給用戶的綜合收益高達每月3分5厘(年化收益42%),算上複利超過50%,形同高利貸。

高額收益誘惑下,大量逐利者將真金白銀投入該網站。錢寶網此前稱,截至2017年9月,註冊用戶數超過2億,平臺流水超過500億元。

此後,錢寶網不斷演化,從以前的單純繳納押金看廣告做任務獲得高收益的平臺,逐漸轉變成為以微商、股權投資為主的高額回報承諾的“P2P+微商”平臺。除前述玩法,還有一系列微商平臺功能,通過“寶粉”購買商品和開微店進行套利,還有股權投資、項目投資等內容。

2015年,錢寶網升級後植入社交、購物、分享等功能,宣稱轉型做微商平臺。在業內人士看來,錢寶網這麽做一是為了洗白,二是帶來一些現金流維持平臺運轉(店家入駐錢寶網要繳2萬元的抵押金),三是為了建立分銷體系。

非法發行證券

與微商業務相比,錢寶網最重要的業務是分銷起投額為100萬元的“QBII”項目。錢寶網公布的合同範本顯示,這個看似是分銷產品的“QBII”,實際上是錢寶網與投資人簽訂的一份股權投資協議,可以通過標的公司獲得分紅收益,收益率最高達300%。

錢寶網官方微信2017年8月18日發布的消息稱,截至2017年8月,錢寶網旗下有關藝術品投資的錢寶合格投資人的意向書共收到3.5萬份。張小雷當時稱,公司所做的“QBII”,就是用公司來承載某一位藝術家的一件作品,然後由不超過50位的股東共同分享這件藝術品的保值增值。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簽約“QBII”項目後,投資者的身份將轉變為股東,即從“出資人”轉變為“權益人”。“通過投資入股錢寶旗下的空殼公司,將多年高額回報導致用戶複投所產生的數百億元的提現壓力化解,同時還能牢牢綁定用戶為平臺繼續拉新和續投。因為用戶買的是股權,公司沒有義務歸還投資款,用戶只可以賣給下家。”

此外,“股權融資”也成為張小雷的選擇。2015年初,張小雷通過股權受讓方式收購總部位於濟南的新三板公司泡寶網。

泡寶網此前發布的一則公告稱,在錢寶網“寶購”頻道中,曾經發布“錢寶應用市場和遊戲發行業務新三板股權申購確權項目”,向投資者以21394.09元/份發行7741份“錢寶份額”,募集資金1.65億元。按照項目介紹,“錢寶份額”於2016年4月折換為泡寶網股票。

按照錢寶網公告該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00萬計算,泡寶網在錢寶網上募集資金的價格為41元/股,遠高於其發行價2.1元/股。

據知情人士介紹,由於股權融資項目存在諸多問題,最終該項目存在承諾融資可用於購買掛牌企業股份的行為,違反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並涉嫌構成非法發行證券,被山東省證監局叫停,出售的份額由泡寶網以27630元/份贖回。

虛構商業帝國

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很多“寶粉”一家的吃穿用度全是通過錢寶賺來的,這種“賺錢效應”聚集眾多的投資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向錢寶網上匯集的保證金越積越多、越滾越大,形成了一個資金池。

在“寶粉”陳鑫看來,錢寶網強大之處在於,它能讓絕大部分人賺了錢不走,相信並忠實信守這個平臺,甚至將利潤和增量資金再行投入,以期獲得更大的回報。

陳鑫說,錢寶網能堅持這麽多年,關鍵在於有很多固定理財項目。“2014年11月設置的一個項目就較為典型,投資20萬元3年後可得144萬元。這種大手筆投入的資金3年後才兌現,使得很多保證金被凍結,推遲了兌現的時間,也推遲了風險爆發的時間。”

陳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2017年8月錢寶網上海總部人去樓空的消息傳出後曾引發許多“寶粉”恐慌,導致一些大資金出逃,加之此前20萬元變144萬元的3年期項目到期和春節來臨前提現高峰到來,2017年11月和12月份,已經出現提現遲疑情況,雖然引起一些大額用戶的警覺,但大多數人並未離場。

業內人士稱,張小雷設立或收購了大量或真或假的關聯公司,設計出了一個龐大的實業網絡假象,並緊踩政策輿論熱點,營造出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幻像,對投資人進行洗腦。

南京曉莊學院紅山學院副院長王曉慶認為,非法集資最大的風險就是兌付風險。覆蓋這種風險有兩個辦法,一是用利潤覆蓋,二是不斷用新增加的現金流去覆蓋過去的風險。錢寶網顯然無法靠利潤去覆蓋,只能靠不斷增加新的融資,來兌付過去產生的本息。

知乎網友的評論則更為直接:“錢寶網之所以維持到現在,靠的就是不斷兌現高利息,用賺錢效應來吸引投資。賺到錢的不走,還不斷拉人。目前來看,扔進去的錢想再回來很難,先來的拿走了,留下的都是背鍋俠。”

3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劉照普 | 攝

2018年元旦,錢寶網的一部分投資者聚集在南京市公安局旁邊一起商討對策。

用心良苦,南京有關部門曾要求錢寶網遷離南京

早在2015年,南京市政府就對錢寶等類似金融風險加以防範。

2015年11月底,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作為幾大贊助商之一的錢寶,其LOGO被主辦方用白紙擋住。

2015年12月,媒體報道稱,南京當地媒體接到相關部門發來的“封殺令”,從即日起將取消和錢寶網、錢旺公司合作的宣傳、投資、商務項目。

更有消息稱,南京市有關部門當時對錢寶網采取措施,限制錢寶網在南京開展線下業務,並要求錢寶網遷徙註冊地和公司總部。

2016年,錢寶網位於南京江寧區辦公地點的大門外,4個路口均被拉起橫幅,寫著“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警惕非法融資陷阱,謹防上當受騙,抵制高薪集資誘惑,理性選擇投資渠道”。據悉,這些橫幅是江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為了提醒投資者而采取的舉措。

不過,張小雷旗下的公司並非錢寶網一家。據天眼查提供給《中國經濟周刊》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截至案發前,張小雷在72家企業擔任法定代表人,集中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行業;張小雷共投資54家企業,投資金額最大為4455萬元。其中,有30多家企業已被註銷,提示有風險的公司有40家。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南京當地政府此前已對錢寶網產生警覺,但面對如此眾多的企業和屢屢變動的辦公地點,政府相關部門確實有點防不勝防。

張小雷其人:喜歡用“民選總統”比喻自己

1997年,高中畢業後便開始創業的張小雷已經成為一名千萬富豪,那一年他28歲,年少得誌。但隨後這上千萬元灰飛煙滅,張小雷又一無所有,重新踏上創業路。

4

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 (視覺中國)

被曝因牽涉“泛美亞事件”入獄

張小雷熱衷足球,是足球圈的老熟人。他曾通過錢寶網贊助過西甲球隊皇家社會和巴列卡諾,旗下還有一家中乙俱樂部——成都錢寶足球俱樂部。張小雷此前被質疑詐騙,正是與足球有關。

據報道,2003 年,張小雷因牽涉“泛美亞事件”,被質疑挪用巨額款項,未能保障留學球員的生活、訓練。張小雷因該事件入獄。

據新華社報道,張小雷當時在海南擴建訓練基地,大肆宣傳,廣泛招生,最終於 2001 年 8 月在收取每名學員約 13 萬元的保證金和培訓費後,先將首批 11 名小球員送到智利。

張小雷此前曾擔任國足前主教練米盧的經紀人,與米盧熟識。泛美亞在智利的合夥人弗朗西斯科也是通過米盧認識,此人早年在智利西班牙聯盟俱樂部踢球,與泛美亞合作辦學實際是假借與智利西班牙聯盟合作之名,托管給弗朗西斯科自己的足球學校。小球員們除了訓練是在西班牙聯盟訓練場地的邊角上一塊滿是石子的球場上進行以外,其他活動與西班牙聯盟俱樂部再無關系。據報道,弗朗西斯科聘用的青訓教練是當地20多歲的青年小夥,組織的比賽也是和不知名的球隊對陣,但謊稱是參加智利聯賽。

後來被媒體披露,不僅在訓練合作方上存在欺詐,張小雷所收費用也沒有完全投入到培訓之中。由於長期收不到款項,智利房東無奈停水、停電,西班牙聯盟俱樂部也禁止小球員踏入訓練場地。更嚴重的是,小球員的夥食因資金問題受到很大影響。

2003 年 5 月,“泛美亞”轉戰烏拉圭,稱“烏拉圭接待能力強、足球水平高”,雖然更換了合作夥伴,但過程沒有太大區別。

上述事件經媒體曝光後,輿論一片嘩然。

曾揚言2014年馴服“二馬”

縱觀張小雷的微博及此前在公開渠道的發聲,他時常語出驚人。

在公司內部,張小雷就多次強調傘兵文化,向員工灌輸“紛飛的雪花如傘兵落下,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我們傘兵就該被包圍”的思想。

2013年聖誕節前,張小雷在給員工們的內部培訓上說:“你們服務的公司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它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即將成為一個顯赫的公司,而它現在恰恰還不是,這就是它的偉大之處。我2014年的目標就是馴服二馬(馬雲、馬化騰)。”

為了管理公司,張小雷設計了一套特有的機制。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為“投資管理委員會”(下稱“投委會”),並設有“投資管理監督委員會”(下稱“監委會”)和“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前兩者由公司員工組成,後者由“寶粉”組成。“選委會”選舉出“監委會”成員,再由“監委會”選舉“投委會”成員。張小雷說,這套機制參考的是美國參議院、眾議院以及美國國會制度。

張小雷稱,上述做法是“標準的領袖配置”。他喜歡用“民選總統”比喻自己,用“國家”來比喻錢寶,用“打仗”來比喻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在管理公司之外,張小雷在談及錢寶網的發展時,也屢屢“放炮”。

2015年12月,張小雷一口氣在新三板買下匯能科技、雅格股份、泡寶網、弘祥隆4個殼,一度引起股轉系統的高度重視。張小雷揚言:“我不僅要買4個殼,我還要買40個、400個、1000個殼。我要救贖整個新三板!”

而面對錢寶網涉嫌傳銷的質疑,張小雷說,“那麽大體量的企業要是在這個地方出問題,早就被查處了。那就輪不到你們了,公安局還問我呢。”

他最終還是被公安控制了,只是罪名換了一個,是涉嫌非法集資。

(文中陳鑫為化名)

律師觀點:錢寶網的商業模式就是龐氏騙局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稱,錢寶網的商業模式就是龐氏騙局。

趙虎介紹,據測算,錢寶網承諾給投資者的收益率達到了40%,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正常收益率。“金融投資的根基在於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收益水平在10%左右。如果投資年化收益率達到40%,這種投資收益是沒有支撐的。”

趙虎認為,錢寶網的返利來自新的用戶加入,用新的用戶投入的保證金等來給付老用戶的收益,這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只不過,這次被錢寶網玩出新花樣,外面穿著一件花花的衣服。”

長期處理此類案件的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鞠秦儀認為,錢寶網事件的後續發展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及該公司主要負責團隊刑事責任的追究,二是投資者投資款項的追回和損失的彌補。

鞠秦儀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按照目前司法實踐的做法和“e租寶”“中晉”等類似案件的先例,張小雷很可能被認定為集資詐騙罪,該團隊其他主要負責人也會按照其所扮演的角色相應追究責任。同時,投資者想追回投資款,只能等待司法機關啟動追贓程序,司法機關會將案發後凍結住的款項、犯罪嫌疑人主動進行退賠退贓的款項、追回的案發前非法轉移出去的款項等匯總在一起,按比例返還給投資者。投資者何時能夠拿到返還的投資款、能拿到多大比例的投資款還有待於司法機關的實際追贓成果,從先前的案件看,前景也並不樂觀。

有投資者認為,張小雷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刑事責任而主動投案,其能夠獲得很大幅度的從輕處罰。鞠秦儀稱,這種想法比較片面,“自首是減輕刑事責任的法定情節,但張小雷涉嫌的犯罪行為造成的社會危害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加之其本身就有前科,司法機關必然對其在法定量刑範圍內從嚴從重打擊,妄圖以現有的自首情節來大幅度減輕刑事責任,現實可能性不大。”

對於當前部分投資者呼籲“不報案、不配合”,希望幫助張小雷盡快擺脫刑事責任的做法,鞠秦儀認為,張小雷目前涉嫌的犯罪行為觸犯的是刑法,侵害的法益是金融市場秩序和人民財產安全,即使沒人報案,公安機關掌握如錢寶網後臺數據、錢寶網收款流水、賬目等證據後,依然可以立案偵查,繼續推進刑事案件的進程。“投資者是否報案並不能從本質上影響案件的走向,反而在當下應該積極報案,配合公安機關調查,進行相關材料的報備,才能在追贓程序後拿到一定比例的投資款返還。”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錢寶網事件,很多80後、90後陷入其中。趙虎律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現在的商業模式非常專業,客戶群體不同,商業模式也不一樣。錢寶網這一套方法,如果主要針對老年人的話可能會“玩不轉”,因為老年人不太會玩智能手機,很少有老年人做微商。

“錢寶網在商業模式上有微商、看廣告、玩遊戲等,把年輕人中流行的元素放到了一起,自然可以得到年輕人的青睞了。” 趙虎說,80後、90後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相信高利潤,銀行利息低他們不感興趣,但相信網絡時代會有超高的利潤。

泛美亞事件 錢寶網 微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82

港股金蝶國際一年大漲2.3倍,全員獲發8000萬港元股票

“企業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必須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同時也要不斷探索企業管理的創新機會。”8月8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上,金蝶國際創始人、董事會主席11徐少春如此表示。

當日晚間,徐少春還宣布,向該公司在職的全部8000多名下屬員工,每人發放888股該公司股票。如果按照該公司8000名員工計算,其發放的股票總數至少在700萬股左右,市值接近8000萬港元。不過,該公司目前尚未正式披露此事。

消息宣布後的8月9日,金蝶國際股價大幅上漲。當日,其股價以9.75港元開盤,盤中小幅下探至9.45港元,隨即大幅拉升,盤中最高漲幅達到12.66%。截至收盤,報收於10.76港元,上漲1.12港元,漲幅達到11.82%。2017年8月初以來,金蝶國際從3.2港元左右持續上漲,一年來累計上漲已達7.5元左右,累計漲幅超過2.3倍。

公開資料顯示,金蝶國際成立於1993年,2018年是其成立25周年。年報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7年,金蝶國際營業收入從15.16億元,增長至23.03億元,累計增長7.87億元,累計增長約為52%,年均增幅約為17.34%;同期凈利潤從3.41億元增至4.21億元,累計增長8000萬元,年均增幅約23.7%。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18

3G有錢賺 赫斯基隨時分拆 和黃十年大翻身- 長和系

1 : GS(14)@2011-04-16 13:33:33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8238
肯定到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60

【專題籽】太空館35年大翻新 三千萬製造失重空間

1 : GS(14)@2015-10-07 01:51:49

現任館長梁偉明將帶領太空館與時並進,首要任務是將兩個使用了24年的展廳進行大翻新,全面更換近百套展品。



【專題籽:胚芽故事】35年前,一顆蛋形建築降落尖沙嘴,成為香港地標之一。35年後今日,這個可能是全港最大的「菠蘿包」,講了多年,兩個展覽廳終於要來個關閉大翻新,明年底變得「更太空」與大家見面。說起太空館,不得不提去年與世長辭的創館館長廖慶齊,這位「香港天文之父」雖然經已離開了,惟那份對天文宇宙的探索熱誠,經已交由他孕育的無數追星族薪火相傳。


被譽為香港天文學界泰山北斗的廖慶齊,有不少人受到他啟蒙而成為追星族,現任太空館館長梁偉明就是其中之一。他童年家住九龍城,晚上只要天朗氣清,家中打開窗戶已可看到閃爍星空。兄長是天文愛好者,試過用鋁鐵通和鏡子,自製一支望遠反射鏡,一次在港大報讀課外天文課程,因而有機會向廖慶齊學習天文,回到家便向當時仍是小學生的弟弟分享觀星技巧,「我對天文的興趣,與哥哥積極參與天文活動有一定影響。」及後,梁偉明開始閱讀天文書籍雜誌,數量可能比兄長還要多,主修物理的他,畢業後留在大學實驗室研究多年後,踏出校園就應徵太空館助理館長,矢志要將興趣變成職業,最終成功被錄用。1990年他開始任職太空館,之後被調遷,在科學館服務十多年,直至兩年前才重返這個尖沙嘴地標,接任陳己雄成為第六任太空館館長。梁偉明入職太空館時,廖慶齊已退休移居美國,二人未有合作機會,不過天文令二人相遇。1991年7月,梁偉明到墨西哥觀看日全食,即月球逐漸遮蓋太陽,遇到同樣特意前來觀星的廖,造就首任和現任太空館館長有一次「世紀對話」。談到這位老前輩,梁偉明對他推崇備至,「從早期太空館建立的設施,會覺得他所做的工作真的很有前瞻性和遠見。」天文既可說是實在,也可說是虛無縹緲,梁偉明就覺得,「透過人類的科技,讓我們可以認識遙遠的宇宙是甚麼一回事。」



創館館長天文熱誠 孕育追星族

太空館的外形設計,不少人說它像個菠蘿包,原意又是甚麼?「外形是創館館長構思,他想做成蛋形配合館內的天象廳,方便觀眾可以舒服地躺着仰望天幕星空。」黎淑貞如是說。她是太空館的一級設計師,負責製作展覽海報及拍攝天文照片,任職35年,是開館元老之一,不過當年純粹由新聞處調派到來,「我初到太空館時天文知識是零。」觀這星,望那星,一直效力一間機構已不容易,何況35年。這位「外行人」,有賴創館館長廖慶齊嚴格教導,加上身邊同事盡是天文達人,假日會聯群結隊租度假屋觀星,久而久之,黎淑貞也買了雙筒望遠鏡,加入成為追星族,自此觀星變成她每次旅行的指定行程,「最難忘是入職太空館三年後去北京旅行,自己以為對觀星已很熟悉,在當地抬頭望才發現滿天星,甚麼星座也分不清。」所謂薪火相傳,在黎淑貞身上體現。她由擁有雙筒望遠鏡,到手執星座圖學典故研究,兩名兒子耳濡目染下開始接觸天文。不過,在現今科技發達的世界,市區觀星機會難逢。她說,昔日觀星毋須山長水遠到郊區離島,即使在九龍公園仰望夜空,也可清晰看到牛郎織女星,可是現在光污染日益嚴重,市區觀星變成奢想。



引入多媒體裝置 體驗做太空人

佔地8,000平方米的太空館,分東、西兩翼,廣為人知的半球體建築是東翼,內設天象廳,當中共有14個展覽區的「太空科學展覽廳」和「天文展覽廳」,由1991年起使用至今已24年,今日起終於要關閉翻新,耗資3,200萬元,全面更換展廳約100套設計展品,預計明年年底重開。因工程影響,今年11月1日至明年3月1日,太空館全館包括何鴻燊天象廳及演講廳亦會關閉4個月。翻新後的兩個展廳,會分別改名為「宇宙展覽廳」和「太空探索展覽廳」,介紹宇宙天體、航天發展和人類在太空的生活等科學知識。梁偉明透露,屆時展廳會耳目一新,由傳統展覽佈置,利用燈光效果和裝飾,讓參觀市民恍如置身宇宙環境,並引入多媒體互動裝置,如模擬在月球彈跳時的重力及太空站內飄浮的失重狀態等。不過閉館不代表停止工作,其間館方會在西貢天文公園和遙控天文台舉行觀星活動,職員又會攜同觀星設施到訪學校推廣天文。



美國著名天文雜誌《天空與望遠鏡》1974年4月號,以廖慶齊上水家中的私家天文台做封面。

天文展覽廳(左圖)今日起翻新一年,將會佈置成宇宙環境(右圖),令參觀市民耳目一新。





太空館於1977年動工興建,東翼設計成蛋形是希望配合觀眾在天象廳仰望天幕觀星。

黎淑貞和梁偉明有感光污染嚴重,市區觀星不再如昔日般容易。

廖慶齊(右)去年離世後,黎淑貞(左)有份參與太空館籌劃的悼念展。圖為兩人於2005年合照。



未來一年重要天文現象

2015年12月中:雙子座流星雨2016年3月9日早上:日偏食


西貢天文公園

太空館關閉後部份活動

10月7日:「天文快樂時光」望遠鏡觀測月球(太空館天台)10月20日:「天文嘉年華」認識太陽系(何鴻燊天象廳)12月5日:「談天說地遊穹蒼」親子觀星活動(西貢天文公園及遙控天文台)詳情:http://lcsd.gov.hk/CE/Museum/Space/zh_TW/web/spm/activity.html



太空館35年大事記

1961年:市政局初步建議在維園興建一所天文館1973年:政府決定選址尖沙嘴興建太空館1977年:展開興建工程,造價約6,000萬元1980年:10月7日至8日,太空館落成,正式開放市民參觀1991年:「太空科學展覽廳」和「天文展覽廳」啟用1998年:小行星6,743以首任館長廖慶齊的姓氏命名為「廖」;同年首次在網上直播日偏食





2003年:8月28日至29日逾4,000市民館外排隊用望遠鏡看「火星大衝」(左圖),是7萬多年來火星最接近地球的難得一見奇景



2003年:10月15日至27日慶祝「神舟五號」成功升空舉辦「中國載人航天科技展」2004年:天象廳命名為「何鴻燊天象廳」,命名權為期15年2005年:10月8日至12月28日舉辦「情繫穹蒼──廖慶齊先生的星路歷程」展覽表揚廖慶齊對香港天文貢獻2008年:西貢麥理浩夫人度假村落成遙控天文台,內有目前本港最大的專業級天文望遠鏡





2009年:7月22日,館方舉行「日偏食觀測」活動(左圖),以投影法讓市民觀測本世紀最長一次日全食



2010年:香港首個有觀星設施的天文公園開幕於1月30日,位於西貢萬宜水庫,由太空館設計及管理,面積約1,200平方米2012年:天象廳升級使用立體球幕投影系統2014年:計劃引入專業級太陽望遠鏡,料2016年啟用



記者:余 瑋攝影:梁志永、陳永威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05/193184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13

兩年大洗禮 北水轉捧藍籌 基金更活躍參與 資金湧匯控騰訊

1 : GS(14)@2016-11-18 15:52:58

【明報專訊】兩年前,一聲鑼鼓敲開中港兩地股市互通大門,兩年間滬港通列車見證過「大時代」,亦見證過人民幣貶值導致的北水南下熱潮。而第二年跟首年最大的分別,在於港股通投資者結構及投資取向的轉變,最受歡迎、持有市值最多的港股,由市值高峰時逾2000億的「熱炒股」漢能薄膜(0566),變為傳統大藍籌建行(0939)。而北水佔港股成交額日漸增加,亦是滬港通機制在成熟後,跟運行初期最大的分別。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本報根據中登持倉的港股,推斷港股通投資者持有的港股及其市值。在滬港通推出初期,由於多是散戶或對冲基金等參與,公募基金到翌年3月才獲准使用滬港通,再數個月才陸續有相關產品推出,故一周年時,即在2015年11月,港股通投資者僅持有958億元市值的港股。直至第二年,當公募基金陸續投入市場,大手買盤湧現,因此截至兩周年時,即本周三,港股通投資者持有港股的數目增至351隻,持股市值按年大增2.5倍至3369億元。

持港股市值按年升2.5倍

從重倉股的變化亦可以看到內地投資者的結構轉變,一周年時按金額計最多港股通投資者持有的港股,是漢能,十大持股當中亦不乏中小型股份,例如國美(0493)及阿里影業(1060)。但至兩周年時,重倉股幾乎清一色是大型金融股,例如建行、匯控(0005)及工行(1398)等(見表)。

散戶比例降 細價股失寵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相信,以上變化主要因為近一年有較多內地基金發行滬港通產品,機構投資者一般以大型的指數成分股作為重倉股,以免回報與指數相差太遠,之後才在重倉股外尋找啤打系數(beta)較高的股份。而港股通投資者重倉的是大型指數成分股,而且持有市值可多達數百億元,估計是機構投資者為主。

有內地基金經理表示,近兩年港交所常到內地組織講座或論壇,推廣港股,加上人民幣貶值令投資者增加海外資產配置,內地分析師增加對港股的覆蓋及研究,亦令市場對港股認識加深。

內地對港股認識加深 促進成交

北水持續南下,令內地資金佔港股成交的比例大增。據本報統計,在2014年底,滬港通推出初期,港股通的成交大多只有數億元,佔當日港股總成交不足1%。但到今年,有關比率一度高達12%,部分受內地資金追捧的股份,例如匯控,更曾有四成的成交額來自港股通。

周雯玲認為,在國際投資者按兵不動之時,新增的內地資金將成為港股未來動力,港股通成交佔港股總成交的比例將逐漸提高,影響力進一步加大。

[滬港通兩周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4&issue=201611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02

斷交37年大突破 台海添變數奧巴馬授權 提升美台軍事交流

1 : GS(14)@2016-12-25 13:18:46

■蔡英文在空戰指揮中心與空中值勤戰機機師通電話。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簽署下年度「國防授權法」,這個備受兩岸關注的法律即時生效。根據該法,美國可提升對台灣軍事交流,包括將領互訪、向台出售潛艇和導彈、邀台參加軍演等。這是美台斷交37年來美國首以立法形式提升對台交流級別,屬美台關係重大突破;台方表示感謝;大陸暫未回應。



美國參眾兩院12月初先後通過上述法案,法案中表明,未來美軍高層得以和台方在台、美兩地交流,美國助理國防部長以上的官員、現役將官可以訪台。


撐台購潛艦及導彈

雙方軍事交流目的主要為威脅分析、軍事理論、部隊計劃、後勤支援、情報蒐集與分析、任務計劃及技術程序、人道支援與災難救助等七大項,另包括各項民間與軍方關係的活動。法案還規定,支持台灣取得潛艦和近海防衞的巡航導彈。台灣應受邀參加美國主導的各項訓練及演習活動,包括「紅旗」軍演,以提升台灣的防衞嚇阻能力。「紅旗」軍演是指在阿拉斯加州及內華達州空軍基地舉行的大規模空中聯合作戰訓練,對強化台灣空軍戰力與技能將有極大幫助。自從1979年1月中美建交、美國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以來,美方雖一直有對台售武,但軍事人員交流受限於中美聯合公報及美國法規,主要以非現役或脫去軍裝方式,有台灣軍方官員分析指,美方主動放寬對台軍事交流,主因中國軍力已跨出第一島鏈,威脅到美國在第二島鏈防衞部署,美要提升與台灣雙邊軍事合作,補強第一島鏈防線,阻擋中國往西太平洋及南海擴軍。台國防部、外交部均對美方表示感謝,稱法案充份展現美對台在防務及安全上的支持,期待雙方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合作。中國外交部早前表明,堅決反對美台之間任何形式官方軍事聯繫。


專家︰口惠而實不至

事時評論員、軍事專家黃東對《蘋果》表示,奧巴馬離任前作此舉動,是白宮傳統習慣,不需要再看北京面色;「不過今次呢個法案,口惠而實不至,可謂兩邊平衡奸到死,將嗰波拋畀特朗普。下一任點樣加強、強化邊啲合作先係大問題,特朗普上台後真係頭痛,收到個燙手山芋」。美聯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5/198764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