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知名化工企業,近期因一款黑色染料的專利權而鬧的並不愉快,甚至要對簿公堂。
美國特殊化學品企業——亨斯邁(HUN.NYSE)紡織染化部近日宣布,已對A股上市企業——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352.SH,下稱“浙江龍盛”)及子公司浙江科永化工有限公司(下稱“科永化工”)、上海科華染料工業有限公司(下稱“科華染料”)等企業提起了訴訟,理由是中方企業生產、銷售某黑色染料的行為,涉嫌侵犯了亨斯邁公司的相關專利權,需賠償亨斯邁2.31億元。浙江龍盛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事實上這是一樁舊案引起的,本輪亨斯邁的訴訟還未進入實質性審理階段,2.3億元的賠償於他們看來並不妥當。
亨斯邁是一家制造及營銷特殊化學品的全球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運營收入130億美元以上,在30個國家運營超過100個生產和研發機構,目前擁有大約16000名員工,5個獨立事業部。亨斯邁的紡織染化是全球染料及化學品紡織及相關行業的供應商,7個主要生產基地位於中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泰國。
被外方起訴的浙江龍盛來頭也不小,其為國內最大的活性染料公司,化工主業外,還擁有房地產、鋼鐵汽配、金融投資等其他產業。2010年,龍盛通過啟動債轉股控股德司達全球公司,開始掌控染料行業的話語權。目前,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場中,浙江龍盛擁有30多個銷售實體公司,服務於7000家客戶,約占全球近21%的市場份額,客戶群包括知名國際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浙江龍盛證實,對涉案專利的侵權行為早在2015年結案,且向原告賠償了40萬元,公司及下屬多家控股子公司暫不再生產和銷售相關爭議產品。而2015年9月、10月,浙江龍盛及相關子公司忽然收到了起訴書,被要求賠償亨斯邁2.3億元金額並承擔所有訴訟費用要求,“這筆賠償缺乏事實依據。”
亨斯邁提出數億元賠償的理由是:2007年至2015年期間,浙江龍盛等三家企業的活性染料產量、銷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累計銷售金額接近100億元。從超級黑染料的市場認可度、價格、利潤空間等因素判斷,自2007年至原告起訴之時,浙江龍盛、科華化工、科永染料在銷售侵權產品過程中所獲得的利潤至少為2.3億元。“但我們彼此之間實際有爭議的涉案專利產品產量很少,利潤很小,所以賠償要求不合理。目前此案還沒有進入實質性審理階段。”同時,浙江龍盛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此案件涉及金額占公司當期凈資產、利潤的比重較小,不會對公司目前乃至今後的正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2014年全年,浙江龍盛營收151億元,歸屬凈利潤25.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7.55%、87.77%。
亨斯邁紡織染化部總裁胡銘則表示:“亨斯邁將追究生產和銷售侵權產品的侵權行為人的責任,並對公司遭受的損害主張全部賠償。亨斯邁的專利技術是生產深黑色染料的一項真正的技術創新,這項技術已應用在亨斯邁的染料產品上。”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一個南非出生的華裔醫生,身價比馬斯克、梅鐸還高,他的財務操作從來只有被罵,卻連官方都找他做抗癌藥。 全球最有錢的醫生、美國華裔首富,這些都是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的頭銜。日前他推動「二○二○抗癌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 2020),目標是加速開發癌症的「免疫療法」。這個大計畫能否成功雖未知,卻再次驗證這位身價逾百億美元醫生「敢為天下先」的個性。 今年六十四歲的黃馨祥,父母來自中國,因躲避二戰而移民南非。他成長於南非的種族隔離時代,醫學院畢業後,第一個病人是南非白人,因為黃馨祥的膚色而拒診。不過當黃馨祥抽出他的鼻竇感染炎後,該病人到處為他宣傳:「那個中國人,你有病一定要去給他看。」 一九八〇年,他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富比世》引述當時同事對他的評語:「他總是自願處理最棘手的病例。」當時黃馨祥就展現他「為人所不敢為」的作風:當外科醫生時,他把胰島素分泌細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身上,這個新手法被美國糖尿病協會主席批評「不恰當的噱頭」,「這種方式遠遠不能稱為治療。」 他曾研究把豬器官移植人體 但他不懼譏評,一九九〇年成立一家公司,將其獨創的糖尿病療法商業化。他還和一家藥廠達成協議,研究如何把豬的器官移植到人體。這些出格之舉使他吃上官司,把他告上法庭的還包括他親哥哥。 儘管醫生領域或有爭議,但他的商業眼光卻無庸置疑。一九九一年他開發出一種抗癌藥Abraxane,這是用原有的暢銷抗癌藥Taxol,與人體白蛋白結合而成,其概念是癌細胞吃掉蛋白將中毒死亡。儘管其他腫瘤學家批評該藥物「新瓶裝舊酒」,但他卻認為它「錢」途光明,著手將其商業化。 一般生技新藥找金主,乃是將新創公司股份賣給創投,獲得資金來搞研發。但他顛覆這個傳統:他去借錢買下一家小型上市公司,更名為「美國製藥夥伴」(APP),用其資源來研發Abraxane。 為了找錢,他甚至挑戰業界倫理,一個向該藥廠採購的外科醫生團體,看上此藥物而出錢投資。這被醫界批評為利益衝突,他的辯解是,此資金讓藥物不致斷炊。 二〇〇五年,Abraxane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治療乳腺癌,讓看空者跌破眼鏡,黃馨祥的公司股價大漲四七%。但幾個月後爭議再起,他把「美國製藥夥伴」,與他持有的一家私人公司合併,一位分析師批評此舉「犧牲小股東權益,只為填滿黃馨祥的荷包。」該合併案宣布後,股價下跌一八%,但他稱長期股價上漲,將證明他判斷正確。 二〇〇七年公司股價果然再次上漲,不過這是因為當時其他藥廠的抗凝血藥劑被污染,造成數十人死亡而被迫召回,他的公司於是成為市面上唯一銷售該藥物的業者。二〇〇八年他將業務分拆成兩家公司:一家公司擁有基因與抗凝血藥,在該年以四十六億美元出售;另一家公司擁有Abraxane,二〇一〇年以四十五億美元賣掉,黃馨祥當時持有兩家分拆公司八成的股份。 他的基因分析技術被批膨風 這些商業操作讓他財富大增,《富比世》估計如今他身價超過一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億元),比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Musk)、媒體大亨梅鐸(RupertMurdoch)還高。黃也有財力實現他的業餘愛好,喜歡籃球的他,從NBA傳奇球星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手上,買下洛杉磯湖人隊四.五%股份。 不過他的主要興趣及專長,仍是在抗癌:二。一三年他成立了一家新公司NantOmics,目標是混合多種藥物,開發出能抑制癌細胞突變的新藥劑。這家公司是黃馨祥更大計畫NantWorks中的一環,內容是把超級電腦運算及語音辨識系統結合,快速分析出病患的基因資料,提供給醫生做處方參考。 然而它的可行性卻被人懷疑,如NantWorks號稱四十七秒內可分析出人類基因,業內人士對《洛杉磯時報》稱其「膨風」。不過他不以為意:「有人質疑才顯示這個計畫有多重要。」 美副總統曾向他諮詢抗癌這次黃馨祥推動規模更大的「二〇二〇抗癌登月計畫」,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最後一次國情咨文,指示副總統拜登任大型抗癌研究計畫主持人,可說不謀而合。拜登的兒子去年因腦癌過世,其家屬當時諮詢對象就是黃馨祥。 不管計畫能否成功,可以確定黃馨祥都有利可圖:他旗下公司將在計畫中提供藥物及基因測試,費用由相關保險公司負擔。部分輿論質疑他為己謀利,不過他認為「成大事者本來就要面對各種打擊。」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有「看不見的手」之說,意指個人追求私利,無形中也提升公眾利益。黃馨祥抗癌或許不乏私心,不過如《富比世》所說,即使計畫只成功一小部分,也造福數百萬人。像他這類「動手的自利者」,或許比「動口的道德家」,對癌症患者更有益。 撰文者楊少強 |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兩房子女的遺產與經營權之爭,愈演愈烈。 大房張國華等三兄弟繼火速裁撤集團管理總部、廢除總裁,把二房獨子張國煒上位之路封死後;上週五更進一步發動奇襲,趁張國煒執行飛行任務赴新加坡,把他僅有的長榮航空董事長寶座,也毫不留情地拔除。 張榮發過世2個多月,大房一統長榮,一份獨厚張國煒的遺囑,竟讓他落到一無所有,令人始料未及。本刊調查,勢單力薄的張國煒,退守二線布局反擊,除了打遺產官司,要求倒戈向大房的老臣柯麗卿盡快執行遺囑,進行遺產分配,並對家族海外大金庫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查帳。這樁兄弟惡鬥,預料仍將持續。 上週五(三月十一日)清晨,張國煒來到桃園機場,換上機長制服,坐進波音客機駕駛艙,熟門熟路地檢查各項儀表及設備。擁有波音七七七機師執照的他,正準備執行定期飛航新加坡任務。 七點四十分,張國煒準時起飛。他的幕僚中午跟企業高層聚餐,忽然,電話響起,幕僚接聽後,臉色大變,隨即起身向友人道歉:「公司出大事了!抱歉,我現在要立刻趕回去處理。」 大房奇襲 董座不保 這件大事,就是張家大房趁著二房獨子張國煒開飛機前往新加坡的空檔,發動奇襲,撤換張國煒的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法人董事代表身分。由於張國煒是以此法人代表出任長榮航董事,失了董事身分,他在長榮航的董事長一職也隨之消失。 本刊調查,由於張國煒具波音七七七機師執照,必須達到一定的飛行里程才能維持,因此他必須飛出國執行公務。怎料他前腳才剛離開台灣,大房後腳就在下午四點召開董事會,基金會改派的長榮航法人代表—大房長子張國華與專業經理人林寶水出席,拔掉張國煒長榮航董座職務,四點二十分,並推舉林寶水當長榮航董事長。人在國外的張國煒不及應變,氣得幕僚直呼:「大房簡直惡搞!」 長榮集團由元月二十日辭世的張榮發一手創立,擁有二百多艘貨船與七十架飛機,業務網絡遍布全球百國以上,總資產高達四千多億元,員工二萬多人。四十八年歷史的長榮海運是台灣最大、也是全球第四大船運業者;成軍二十五年的長榮航空則是台灣首家民營航空公司,被專業航空雜誌評為全球十大安全航空公司,海空運去年營收均破千億元。 張榮發前年底立下遺囑,指定張國煒接班,並將名下財產留給他。結果他身後不到兩個月,大房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三兄弟就發動政變,全面翻盤,快狠準的多招連發,殺得張國煒措手不及。 質疑砸錢不滿經營 「事先完全不知情,早知道大房會趕我走,但沒想到這 快!」面對遭掃地出門的噩運,人在新加坡的張國煒相當錯愕.稍後,長榮以安全為由,下令張國煒停飛,隔天(上週六)傍晚,張國煒僅能以乘客身分搭機返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於張榮發生前規畫長榮海空分治,海運歸大房,空運歸二房,外界對大房這麼快就對張國煒趕盡殺絕,感到下解.本刊調查,其實,大房對張國煒經營長榮航早有不滿。 張榮發過世後,大房長子張國華就曾質疑張國煒,為何花大錢拍廣告、並砸二千四百億元擴張機隊?「K董(張國煒)一心要打國際盃,面對張國華的質問怨言以對。」長榮航主管表示。 張家親友則透露,張國煒堅持要依遺囑行事,大房女婿鄭深池不僅反對且怒批:「就算要接總裁也是大哥(大房長子張國華)接!輪下到你!」大房友人透露,曾任長榮航空董事長的鄭深池與張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91
特朗普被揭涉3500起官司 當過1900次被告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327.html即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在美國政壇創下各種史無前例,其中包括美國歷史上“卷入官司”最多的總統候選人。 “官司大王” 根據《今日美國》的調查報道,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聯邦和州級法院所受理的涉及特朗普和他的公司的訴訟案至少有3500起,其中有1900起特朗普為被告,另有1450起特朗普為原告,還有150起涉及特朗普下屬公司的破產案和與第三方有關的案例。 在這些訴訟案中,既有特朗普同他擁有的賭場的常客們發生摩擦這樣的小事,也有涉及上百萬美元的房地產買賣糾紛,還有特朗普和其他名人之間相互狀告對方“詆毀名譽”這樣法庭一再表示很難定論的“矯情案子”。 讓外界吃驚的是,自去年宣布競選總統以來,特朗普卷入的訴訟案就至少有70起,其中有一半特朗普為被告,還有一半特為原告。雖然自今年4月份開始,越來越明顯的跡象表明特朗普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但有關他的民事訴訟案仍有50件還在處理之中,並有可能在特朗普一步一步接近大選的白熱化階段被越來越多地曝光。 當地時間5月31日,法庭公布了多名特朗普大學的前學生狀告該大學一直存在的欺騙行為。在相關法庭文件公布後,不僅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特朗普大學是騙局”的新聞,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更是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指出特朗普大學和特朗普一樣,都是一個騙局。 希拉里還指出,特朗普大學所涉及的欺詐行為更令人發指的是其斂財對象是教育程度偏低和老年人,這些弱勢群體在付了天文數字的學費後卻什麽也沒有得到,還要因此承受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失。 “霸氣”風格 在涉及回應這些訴訟案的過程中,特朗普仍不改“霸氣”風格。比如,他在很小的一項糾紛上也會動用自己極大的法律辯護力量,而在對方為弱勢群體的時候,他也會毫不手軟地通過運用自己的財富和法律資源進行回擊。同時,特朗普還會拒絕支付相關的服務費用給自己的房地產經紀人、律師,以及其他在訴訟案中他“感到不滿意”的人,不管這些人曾為他付出過勞動和服務。 在競選的過程中,特朗普曾多次強調他從不“和解”任何官司。但是,法庭的記錄卻顯示,特朗普和他的公司和解了至少100起訴訟,特別是在訴訟涉及原告因為特朗普品牌的商品和設施受到身體傷害的時候。這些原告都從和解中得到超過數十萬美元的賠償。 特朗普集團首席法律顧問哥頓(Alan Garte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特朗普和公司所卷入的訴訟案是生意做到這個規模的必然產物,和同等規模的公司相比,特朗普公司的訴訟案子“還算少的”。 為了證明特朗普“不是吃官司的特例”,《今日美國》將美國其他5家和特朗普集團規模類似的房地產和商業公司的總裁們所涉及的訴訟案進行了匯總和比較。 這5位總裁包括美國大型購物中心項目開發商、億萬富翁迪巴托羅(Edward DeBartolo), 美國著名房地產投資公司歐文房地產公司總裁布倫(Donald Bren), 時代華納中心的開發商、美國著名房地產投資商羅斯(Stephen Ross), 還有芝加哥房地產大亨、被稱為美國房地產界“山姆大叔”的山姆·澤爾(Sam Zell), 以及紐約房地產界的傳奇人物、獲得世貿大廈重建工程的拉里·西爾弗斯坦(Larry Silverstein)。 《今日美國》的調查報道指出,在涉及有關房地產開發的訴訟案中,特朗普所卷入的案子比上面5位美國房地產界名人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再遭質疑 特朗普3500件案子纏身也讓美國各界,特別是法律界人士質疑,一旦當選為美國總統,目前與特朗普有關的,特別是涉及到地方和州級政府,以及其他美國政府部門相關的訴訟案是否將有爭議產生。畢竟,到那時案件的性質就變成了“美國總統和這個當地政府部門”之間的訴訟案。就像目前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和特朗普大學之間的案子一般。 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狀告特朗普大學進行商業欺詐的案子預計在11月9日開庭,而今年的美國大選恰好在11月8日。也就是說,如果特朗普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的話,第二天他就要以被告的身份出現在法庭。 根據美國法律,即使能夠成為總統,以及在成為總統候選人期間,特朗普無論是作為原告還是被告都不會擁有特權。並且,根據美國政府中長期存在的“利益沖突原則”,即使當選為美國總統,作為原告時也不得使用任何他所知道的政府內部消息,而如果在當選總統前他成為了民事訴訟的被告,當選後也不會具有豁免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53
霸王贏官司 直擊生產基地現況2016-05-26 N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29
華為高管建議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官司“打一打”企業有望更健康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227.html“我對中小企業的建議是知識產權(官司)打一打更健康。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華為知識產權部副部長成緒新在17日深圳的一個研討會上說。 當天,2016年粵港知識產權與中小企業發展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會議由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承辦。 訴訟幫華為節省了廣告費 “華為為什麽現在這麽健康?因為過去被打了。知識產權對企業來說很重要,但沒有人會手把手教你。只有經歷訴訟之後,才會知道缺陷在哪里。”成緒新說。 華為在國外的知識產權案件可以追溯到13年前。早在2003年1月,思科正式起訴中國華為公司及華為美國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識產權。華為隨後迅速回應,表示一貫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並註重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2004年7月,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法院終止思科對華為的訴訟。案件持續了一年半之久。 這十幾年來,華為和競爭對手之間因知識產權而引起的糾紛屢見報端。半個多月前,華為宣布,在深圳和美國加州提起對三星的知識產權訴訟,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對全球最大手機制造商發起類似訴訟。 而此前,華為已經開始向蘋果收取專利費。有觀點稱,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專利市場上的被動局面正在扭轉。 成緒新說:“感謝思科給華為上了一節課。華為為了那場訴訟花了幾百萬美金,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大筆費用,但是華為知道了知識產權的價值。” 那場官司也讓華為省去了一大筆廣告費用。成緒新說,在那之前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中國企業有偏見,華為在進入國外市場時得不到他們的尊重。 但是在那以後,華為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做生意時,知名度大大提高。成緒新戲稱:“都不需要自我介紹了,只需要說幾句話,比如說思科之前從來不訴訟,那麽為什麽現在起訴我們呢?因為華為的競爭力對他們構成了威脅。所以如果你們信任思科,就可以信任華為。” 企業對知識產權不夠重視 成緒新對中小企業提出知識產權忠告的背景是,深圳大量擁有自主品牌和專利的科技型企業正在走向國外。 深圳市副市長陳彪在會議上說,深圳從不到3萬人的邊陲小鎮發展為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創造了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深圳的科技型企業有3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24家。深圳也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中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之一。PCT國際專利的申請量連續12年占全國總量的半壁江山。“十三五”期間,深圳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培養創新化城市。 不止深圳,整個中國近幾年來專利申請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但是專利轉化為生產力的比率仍有待提高。 外界分析,中國雖然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大國,但是核心知識產權少,尚未成為知識產權強國。這導致國內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時遇到強大的阻力。 深圳一家為出口型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和咨詢的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小企業在國外市場遇到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在增加。他說:“越來越多擁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麻煩:要麽侵權,要麽被侵權,主要是商標和外觀等問題。但是他們遇到知識產權訴訟時,大多會輸,因為他們不熟悉產品銷售市場的國家文化,也不願意花費高昂的費用聘請律師。” 知識產權意識薄弱也是中小企業開拓國外市場時的一大阻力。 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揚前幾年給深圳一家出口企業做知識產權方面的顧問,但是發現他們對知識產權並不重視,詢問者寥寥。 “2014年他們突然遇到市場的爆發期,當時馬上給我打電話,恨不得在所有的國家都申請商標註冊,恨不得三個月之內搞定所有的事情。”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11
背後風險》年領高薪也不敵吃上官司 若做不好會被告 要賠巨額、甚至坐牢2016-06-20 TW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95
29億!廣藥王老吉涼茶官司索賠創紀錄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830.html第一財經獲悉,6月24日上午9時,廣藥將以王老吉商標侵權為由向加多寶索賠29億元人民幣,案件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 29億元的訴訟標的額,不僅是廣藥與加多寶之間近年來十幾場訴訟中最大的一次,也成為中國知識產權領域最大的侵權索賠。 “之前(廣藥索賠)是10個億,後來追加到了29個億。” 加多寶集團董事長辦公室總監馮誌敏今晨開庭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廣藥方面公開文書表示,29億來自加多寶公司自2010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9日間侵犯“王老吉”註冊商標造成的王老吉方面的經濟損失——在調取了加多寶的工商登記信息,並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專項分析顯示,加多寶凈利潤合計約為29.9億元。 但加多寶方面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 馮誌敏向第一財經表示,在本案所謂的侵權期間——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加多寶的商標租賃行為完全是基於廣藥集團和鴻道集團之間合意的合理履約行為,且已按時足額支付許可使用費,絕不應當被認定為侵權行為。 第一財經今晨拿到的庭審證據顯示,廣藥集團曾在2008年6月11日、2008年8月26日、2009年6月23日,多次向政府有關部門出具證明,“王老吉”註冊商標(商標註冊證號:626155)由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在紅色罐裝飲料上使用,並已報國家工商總局備案,許可期至2013年1月19日。 此外,廣東加多寶公司代鴻道集團向廣藥集團支付了涉案期間的許可使用費共計1012萬余元,廣藥集團也曾公開出具發票。 “直至2009年,廣藥集團一直通過系列書面聲明、接受許可費及大量往來函件的事實行為,表明其許可加多寶公司使用王老吉商標至2013年1月19日的真實意願,說加多寶商標侵權完全是無中生有。”加多寶集團法律顧問姚嵐律師告訴第一財經。 她進一步表示,廣藥集團應依據利益平衡原則和不當得利制度對於加多寶在商標使用中貢獻的巨大的商標價值給予利益返還,而不是訴訟索賠。 公開資料顯示,加多寶與廣藥的商標許可使用關系始於1995年,雙方合作長達17年;罐裝涼茶由加多寶首創,並定位“預防上火”的飲料,成為繼碳酸、果汁、茶類之後的第四大飲料品類。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教授認為,加多寶在被許可商標使用過程中創造出的巨大“後發商譽”所對應的其他知識產權權益應當歸屬加多寶方——加多寶積極將“王老吉”品牌上的部分“後發商譽”移植到其自己的“加多寶”品牌上的行為,並不侵害註冊商標權,也不構成不正當的競爭,既正當,也合法。 第一財經了解到,自2012年以來,廣藥在商標、裝潢、廣告語等多個領域向加多寶發起多達數十起訴訟,目前多個官司還在訴訟進程中,在不同案件中王老吉方面均有數額較大的索賠。 “我們不認為官司會輸,有大量書面證明、商業往來函件可以證明,加多寶的商標租賃行為是完全基於廣藥集團和鴻道集團之間的合意的合理履行行為,且已按時足額支付許可使用費,” 馮誌敏表示。 盡管多次遭遇訴訟,但加多寶方面始終沒有公開透露過其涼茶銷售和市場份額相關情況。 今年2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15年度中國飲料行業整體運行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加多寶涼茶以70.6%的銷售額市場份額占據中國罐裝涼茶行業市場最大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80
三星輸了"滑動解鎖"專利官司欲上訴:蘋果在扼殺創新據科技博客VentureBeat報道 ,由於美國上訴法院昨天維持有利於蘋果公司的原判,三星在今天發表了一份聲明,聲稱“正積極探尋將此案提交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可能性”。 此前,據法新社報道,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在周五恢複了一項裁定,認定三星侵犯蘋果專利需賠償1.2億美元。最新裁定標誌著這場激烈的專利戰再次發生反轉。 法院稱,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三星侵犯了蘋果滑動解鎖、自動更正以及快速鏈接(quicklinks)專利。快速鏈接功能可以自動將地址和手機號碼等信息轉化為鏈接。在最新版iOS 10操作系統中,蘋果公司已不再使用“滑動解鎖”功能,而是改為讓用戶“按下Home鍵”以解鎖手機。 本次判決恢複了三星應向蘋果公司賠償1.196億美元的原始裁定,此前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庭(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在2月錯誤地作出了駁回這一裁定的判決。 此外,美國最高法院定於10月11日就另一起涉及三星與蘋果設計專利糾紛的案件舉行聽證會。三星今天還就第二起案件發表了另一份聲明,聲明批評蘋果正尋求獲得一項裁決結果,“通過阻止新產品的開發與營銷努力來抑制創新,包括設計上的創新”。 以下為三星聲明全文: 通過科技豐富人們的生活,是我們一切努力的核心目的。我們打破傳統界限、開發新產品、甚至全新產品類別的傳統,已獲得全世界的行業、設計和商業專家的廣泛認可。這種精神還在我們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的針對蘋果的當前訴訟中有所體現,美國最高法院已同意在2016年10月11日就此案舉行聽證會。 三星之所以將此案提交美國最高法院審理,是因為我們相信設計專利法規被解讀的方式與現代發展潮流不符,原因就在於它不利於競爭與創新,不利於消費者的選擇。 這將是美國最高法院在120多年里聽證的第一樁設計專利案件,因此意義重大。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結果可以導致專利法規得到合理解讀,因此,究竟是有利於未來的創造和創新,還是抑制未來的創造和創新,都要看此次裁決的結果。 我們請求最高法院在如何正確推行一項早在21世紀現代技術問世前就已制訂好的法規上提供指導。在設計專利法規於17世紀制訂出來的時候,產品更為簡單。它們更有可能與勺柄或地毯形狀之類的東西有關,只是為了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相比之下,目前光與智能手機有關的專利就超過20萬項。 由於我們的產品因為我們做出的巨大投資而得到承認,我們當然支持設計保護。例如,我們過去五年獲得的國際工業設計大獎的次數是最多的,而在過去十年間我們總共獲得了近800個設計大獎。 但問題在於,蘋果希望獲得一項裁決,通過阻止新產品的開發與營銷努力來抑制創新,包括設計上的創新。按照蘋果方面的說法,一項智能手機設計功能專利的持有者,有權從整個手機的銷售中獲利。鑒於與智能手機有關的專利超過20萬項,這種裁決就低估了剩余智能手機專利持有者所作出的貢獻。 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下,創新活動將會受到抑制,廠商會擔心某款產品因為侵犯某一項設計專利而遭遇訴訟和利潤損失——無論這項專利是多麽微不足道。例如,由於蘋果擁有一項與圓角前屏有關的設計專利,該公司獲得了與三星多款手機銷售的所有收益。這種裁決不利於創新者將新產品推向市場的努力。 三星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廠商會因此輕功能、重外形,讓身為機會主義者的“專利流氓”展開又一輪訴訟。在此案中對三星持支持態度的公司包括,谷歌、Facebook、戴爾、惠普和eBay這樣的全球知名科技公司,50位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十多個代表消費者和小企業利益的公共利益團體和商業組織。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所有各方都主張,這項有利於蘋果的聯邦巡回法院判決應該被推翻。 我們的擔憂已經超越了對某一款產品、甚至我們自身利益的範疇。我們相信,最高法院在如何在21世紀正確推行設計專利法規上的明確指導,將有利於促進競爭,為未來幾年的創新者和消費者帶來廣泛的益處。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如此看重這場紛爭;正因為如此,這麽多科技行業領導者才站在我們的一邊,這完全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具競爭性的環境,為創新者、為消費者、為你我創建更一個美好的未來鋪平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33
史上最官司纏身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卷入4000多起訴訟,至少75起未決今年6月16日,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參加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周年紀念日,但他卻從競選活動中抽出身來,在法庭上宣誓作證。 起因是在他發表有關墨西哥移民的爭議性言論之後,明星大廚傑弗里·紮卡里安(Geoffrey Zakarian)和何塞•安德列斯(José Andrés)撤回了原定在特朗普酒店開設餐館的交易。特朗普因此將兩人告上法庭。 這至少是特朗普第三次從競選活動中抽身上庭了。 現在,距大選日只剩下不到兩周時間,而在4000多起牽涉到特朗普及其業務的官司中,至少有75起仍然未決。 RealClearPolitics綜合美國民調數據顯示,在大多數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率都顯著低於希拉里,至少落後5個百分點。特朗普勝出的希望日趨渺茫,但假定特朗普當選,這些官司也不會一筆勾銷。他並不享受豁免權,還可能會被要求提供證詞,甚或在公開庭審中出庭作證。 除了告別人,特朗普也被很多人告。其中,紐約市的特朗普蘇荷酒店(Trump SoHo Hotel)拒不向餐飲服務商支付服務費一案,就將於大選日前一天開庭審理。 仿佛還嫌官司不夠多似的,近日,在賓州葛底斯堡發表演講,闡述自己當選總統後的“百日新政”時,特朗普還揚言,要起訴所有稱他性騷擾的女性,說她們全在說謊。 “一言不合”就起訴 《今日美國》(USA Today)的記者們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收集特朗普及其公司所涉及的4000多起訴訟的案卷。他們造訪全美各地的法院,調查法庭文件,聯系律師。在整理過程中,一些規律開始浮現。 比如,特朗普常常不肯放過雞毛蒜皮的小爭執,不惜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精力,跟資源有限的對手對著幹。 他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勞工、雇員和小商戶的報酬,如果他們想追回損失,就只能花費時間和法律費用。 至少有60起官司涉及特朗普拖欠,告他的包括油漆工、玻璃制造商、房產經紀、調酒師、度假村小時工,甚至有他自己雇傭的律師。 另在至少20起互相獨立的官司中,原告都指控特朗普及其公司的經理歧視女性,忽略性騷擾投訴,甚至本身就是性騷擾者。 另一個規律是,特朗普通常一言不合,就以起訴相要挾。“我要告你”,是特朗普在“造一堵墻”之前最常用的口頭禪。 不過經分析發現,對於這種口頭上的爭執,他很少說告就告,而且真告了也通常以失敗收場。唯一一次勝利是指控賓夕法尼亞小姐誹謗,最後仲裁庭做出了賓州小姐向特朗普的“環球小姐”組織賠償500萬美元的決定。 事關重大的欺詐官司 在特朗普的官司之中,最棘手的可能會是“特朗普大學”案。 之前的學生們發起了兩起集體訴訟,指控這所營利性教育機構收取最高3.5萬美元的學費,但嚴重誇大授課課程的價值。 特朗普已經就此提供書面證詞,並有意弱化了自己在特朗普大學中扮演的角色,但他還是有可能被要求出庭作證。 雖然這些都是民事訴訟,但一些法學專家指出,法院最終還有可能認定特朗普大學乃至特朗普本人存在詐騙行為。而哪怕只是民事法庭的認定,國會都可以據此考慮彈劾程序。 潛在利益沖突 要是這些未決官司與總統職位發生利益沖突,到時候就比較難辦了。 比如,他的司法任命會不會受到這些官司的影響?律師、涉案各方乃至法官會不會為了討好特朗普,使審判結果受到影響? 又比如,特朗普正在華盛頓特區開發的老郵局大樓(Old Post Office)是一座歷史建築物,受聯邦政府管轄,由聯邦政府租用給他,涉及到這一開發項目的官司就可能牽涉政府官員。 與此同時,希拉里·克林頓也面臨約30件未決的民事官司,其中包括涉及到“郵件門”醜聞的官司。但絕大部分都不會被受理,因為幾乎每一樁都與希拉里的公職有關,而且被告名單往往很長,她只是其中之一。 分心因素 這些未決官司在審理過程中,通常會抖出很多私人財務等方面的記錄,並公之於眾。就算特朗普什麽都沒有做錯,這類內幕信息也有可能被政治對手揪住不放,用來給他造成難堪,或者被用作政治上的把柄。 當初,尼克松政府就曾官司、醜聞纏身,並且欲蓋彌彰,使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 比爾·克林頓則曾卷入白水事件、保拉·瓊斯(Paula Jones)案,以及最後的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案。1998年時,比爾·克林頓曾經因為萊溫斯基案,在大陪審團面前作證。 “因為克林頓的最高法院案子(保拉·瓊斯案),美國總統不再免於民事訴訟的幹擾,”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薩繆爾·艾薩克哈羅夫(Samuel Issacharoff)說,“如果總統被傳作證,這時候中東爆發動亂,法院只可能會推遲一下。在總統任期內,這些事情絕對是巨大的分心因素。” 特朗普的法律總顧問阿蘭·加騰(Alan Garten)有意弱化了這些官司的嚴重性。 加騰說,在目前未決的官司中,只有30起是比較重要的。其他都是特朗普旗下業務所涉及的普通官司,或雞毛蒜皮,或註定不會立案。“我們是一家正在經營的公司,不論他當選與否,我們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所有官司——在法律面前,其最終結果不會有任何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