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T慧球:因顧國平再惹擔保官司 涉案金額達1.83億元

ST慧球10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了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郵寄送達的應訴通知書(【2016】滬01民初806號)、民事起訴狀副本及相關立案材料等。因與顧國平的借款合同糾紛,上海瀚輝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瀚輝)向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起訴狀,法院現已受理。

公告顯示,去年顧國平旗下企業向上海瀚輝融資1.5億元,ST慧球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但仍未歸還本金。之後原告屢次催促被告還款,被告一拖再拖,始終未歸還分文投資款本金也未再支付基礎收益。

為此,原告經無數次催款無果後,無奈之下,原告只得訴諸貴院,懇請貴院依法判決,以維護原告合法權益。上海瀚輝要求返還本金等合計1.83億元。此前,公司已被其它公司起訴要求為顧國平承擔15億元的擔保責任。ST慧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809萬元。

公司表示,鑒於本次訴訟案件尚未開庭審理,目前暫無法判斷對公司本期或期後利潤的影響。

公司將按照監管要求及時履行相關進展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註意投資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03

熱點|輸了官司 不過Jordan也許就此和喬丹撇清了關系

美國籃球明星、“飛人”邁克爾·傑弗里·喬丹在2015年的10月曾來過一次中國,不是參加其它商業活動,而是為了自己的Jordan品牌30周年慶典站臺。當時現場群星閃耀,場內匯集了諸多國內文體界的明星。大咖們見到籃球之神,瞬間變成“小粉絲”,聲稱自己是Jordan鞋的狂熱收藏者。

但,那次由NIKE(Jordan品牌是其旗下子品牌)主導的廣受關註的活動並沒有給這個品牌帶來扭轉性的好運氣——在這家美國公司與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長達近五年的訟拉鋸戰後,終是塵埃落定。

今日上午,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喬丹”商標爭議行政糾紛系列案件進行公開宣判。

到底是誰贏了?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系列案件共涉及68件商標。今日最高院宣判的10件商標中,有3商標被最高院判不能使用“喬丹”中文商標。而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個商標實際上屬於喬丹體育的防禦性商標(被應用於酒精飲料等),且尚未被實際使用在生產銷售中。按照這家公司回複記者的解釋是,被駁回是“因申請時間較短。”

絕大多數人關心的實際上是喬丹的體育用品,即其鞋、帽、服裝等產品,這也是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此次卻並不在審判之列。喬丹體育對此給出的回複是,公司主要使用的4項商標(如下圖)在本案開庭前已被最高院駁回了Michael Jordan的再審申請。這家公司稱,“我司在該系列案件中取得了68件商標中65件的勝利,並且生產經營所使用的中文、拼音和圖形商標全部可以正常使用,生產經營並不會受到影響。”

“換而言之,喬丹體育主要經營的25類商標主要是鞋類、服飾等商品,並不在此次審判的範圍里。所以,按照法律來說,這家公司在生產銷售這幾個品類的產品時還是可以繼續使用這些中、英文商標。並且即使在最高院再審的這些案件中,最高院也僅僅是“判令由商評委重新裁定”,商評委最終會如何裁定還需等到正式的裁定文書出具後才能知曉。”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鞠秦儀解釋稱,從全局來看,其實中國的喬丹體育勝訴,美國公司敗訴了。“說成白話即是最高院給了美國的喬丹一個面子,讓他們拿了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安慰獎。”

按照鞠秦儀的說法,技術上,美國的喬丹公司業已走完了全部訴訟程序,沒有了再上訴或申訴的可能性,這也意味著,整個這一系列訴訟官司到此已經全部終結。

口水戰依舊在繼續

在輿論上,無論是業內還是網絡上,兩邊站隊的派別觀點都很鮮明。

一方面罵那個中國的喬丹體育是“無良商家”、“無商業道德”。因為,說到底,提及喬丹這個名字,人們多少還是會聯想到“飛人”。最初抱著“僥幸”心理的“擦邊球”起名法如今看來成了“原罪”。

“其實中國喬丹也希望花錢搞定美國(公司),估計條件不能接受而放棄才打官司。”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楊大筠認為,“這個過程對中國喬丹打擊勝過律師的官司,我相信美國喬丹不會放棄的。”

“這個案若不駁回,那川普西服,奧巴馬休閑裝將有可能象喬丹體育一樣充塞市場,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國際影響會變壞。”美國極限運動運動用品品牌負責人Michael Zhang指出。

另一種則是認為,雖然最初,也許兩者是有相關聯的,但隨著十幾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喬丹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回顧來看,這與區域性的商業氣氛不無關聯。在喬丹體育公司所在的晉江陳埭,號稱是無一巷子不廣告牌地方。一位晉江當地的商人告訴記者,那里的公司名字不少都是極有“意思”的,比如:富達(富士達)、亨利 (亨達利)、美克(美克美家)。她打趣地稱,像這樣的企業太具有“晉江特色”,意思是80後的晉江,對於渴望的發展,在當時起家時,自己沒有文化,國內也沒有樣板可以拷貝,於是便“野蠻生長”。“大多數是小企業,不少都在大浪淘沙里死掉了。做成喬丹這樣有名的,也不太多。”她強調,喬丹不是一天出來的,而是累計了20多年。

對於法院的判定,喬丹本人倒是回答的大氣:“我很欣慰地看到,最高人民法院認可了我保護自己名字的權利。中國的消費者有權知道喬丹體育及其產品和我並沒有任何關聯。沒有什麽比保護自己的名字更加重要的了,今天的判決彰顯了這一原則的重要性。我尊重中國的法律。”

好消息壞消息

Jordan品牌前營銷經理Eric Tian曾向《紐約時報》透露,在中國,喬丹65%的銷量得益於那些將其當作時尚品牌的消費者,只有35%的消費者看重鞋子的性能方面。 (耐克公司的發言人拒絕證實這一數字,但也沒有進行反駁。)

品牌方的理想目標客戶——通常是癡迷籃球並效力於專業籃球隊或大學籃球隊的二十歲出頭男性,他們都還能回想起邁克爾·喬丹職業生涯中的亮點:他在1998年打敗猶他爵士隊贏得的那場NBA總決賽,或是他對陣尼克斯時取得的勝利。

但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都太年輕了,他們不記得那些時刻,他們也不會每隔幾個星期就在體育中心重播這些畫面。 “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看過喬丹的比賽,”Tian說。

這樣的觀點也獲得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的認可,對於很多90後、00後的消費者來說,喬丹是一個過去式,他不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籃球明星。

如今你在其官網上看到的千元的鞋子並不是那些狂人收藏者的目標。那些明星腳蹬的可都是限量級別的稀有品。回到本文的最初,要知道,在中國,購買一雙Jordan籃球鞋意味著你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起初,這鞋子在中國大陸的售價只在100美元左右,但很快地它的經典款售價就超過了500美元。

Matt Powell是一位資深的體育產業觀察家,他曾將Jordan籃球鞋形容為一個“高端、炫耀性的消費品牌。”

“Air Jordon 是細分市場,是給少數收藏者用的,有的款黑市已達一萬一雙。Air Jordon是耐克系列中皇冠。”Michael Zhang告訴記者。

這些人與喬丹體育的受眾顯然是兩類人。後者的銷售價格處於中低端,多為100-200元,主要的銷售市場在3、4、5線城市。據張慶判斷,喬丹體育目前在國內的體育用品公司的行業里在第二梯隊,一年的銷售額在20-30億元左右。

撇開侵權與否不談,從純商業的角度樂觀來說,在大體量的媒體曝光後,消費市場的旁觀者開始意識到了到底哪個是哪個,究竟是怎麽回事情,然後最終做出理性判斷,追球星的就去買貴的那個,而想要性價比的則是買便宜的那個,但也別炫耀有優越感,後者只是一個本土的福建品牌,和特步、匹克、361°一樣。

另外,今日的判決對於中國的喬丹體育來說或是一個好消息。這家公司在2011年11月公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謀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1.125億元股票並上市。但在數個月後受到美方起訴,陷入了長期的訴訟公司中。2014年,喬丹體育雖然過會但仍未取得批文,當時,證監會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因為處於重大未決訴訟中,所以受限。需要等相關因素消除後,才能按程序推進後續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04

葛文耀:1700萬訴訟官司了結 輕松告別2016年

2016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曾任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葛文耀發微博長文,稱“1700萬民事訴訟案,家化工會撤訴了,撤訴的理由是退管會的錢都在。”

葛文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實上周就說已經(撤訴文件)遞進去,不過法院方面沒出結果,今天查了一下,發現已經撤訴。所以發了微博。“本來1700萬元就在賬上。現在撤訴是還我清白,也算是這兩年官司的了結,現在可以輕松告別2016年迎接新的一年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1月21日,上海家化工會向法院提交訴訟,向上市公司前董事長葛文耀、前資產管理部總監王浩榮索還1700萬元的財產。上海家化工會指責葛文耀安排王浩榮以其個人名義在中國銀行上海市虹口支行營業部開立個人銀行賬戶,將屬於上海家化退管會的對外投資收益等款項陸續轉入該個人賬戶,累計金額達到3077萬元,稱後來葛文耀等經由該個人賬戶向退管會銀行賬戶退還了部分款項,但剩余的1700萬元,至今仍未退還,並且也未出示未歸還資金的使用憑證。此事曾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

葛文耀撰文稱,張東方董事長到任後,了解了情況,聽了工會真實的意見,作出這個正確決定。他向記者透露,張東方到任後曾拜訪過他,接觸下來覺得“張總人很好,很正氣,思路清晰。希望她可以搞好家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78

李澤厚著作的版權官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291

《李澤厚著作集》。(資料圖/圖)

出版大作家的作品系列,整合版權難度較大。我們在2006年前後曾考慮領先一步,出版中生代領軍學者的著作集,選定了一批堪稱大家的中年學者,然後分頭組稿和策劃。但是經過聯絡和洽談,最終只有《陳來學術著作集》和《李零作品系列》得到落實。而李零的作品,也只是整合了他解讀中國古代經典的著作和一部分學術隨筆。他那些以考古學為主的學術著作,仍然不包含在內。這是由於作者著作以往版權分散所致。在這方面,更為特殊的例子是李澤厚的著作權問題。

李澤厚先生是中國當代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以其學術地位而論,他早就該在三聯出版著作全集或文集了。他的後期作品,如《論語今讀》《批判哲學的批判》《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己卯五說·歷史本體論》等都在三聯出版,為此三聯早有為他出版文集的意向,而這也是李澤厚先生本人的一個心願。然而,令人糾結的是,李的早期作品著作權,卻不在他自己手里。早在1994年,李澤厚與臺灣三民書局總經理劉振強簽訂了一紙合約,將自己早期作品10種(包括《華夏美學》《美的歷程》和關於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的三本論著等等)著作權以10萬美金的價格賣斷給了對方,使之永久在全世界範圍擁有中文版權。因為我與劉振強先生熟稔,預先聞知此事,所以曾考慮在三聯出版《李澤厚著作集》時,請李放棄這10部著作的版稅收益,由三聯將版稅直接劃給三民書局,征得李同意後,據此與李簽訂了出版合同。因為三聯和三民也是親密合作的夥伴,我原以為這樣處理十分圓滿,既能促成著作集的整合出版,又不損害三民書局的權益,還顧全了李澤厚先生的面子。我將此事通報三民的版權經理,請他轉告劉振強。誰知幾天後的一個節假日,早上七點,我被劉振強先生的電話吵醒。這位老朋友竟然在電話中警告我,不要出《李澤厚著作集》,否則三聯和三民兩家會有法律糾紛。我忙問緣故,劉解釋說,既然李澤厚早期10部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三民書局,他本人便不能再與三聯簽訂出版協議,哪怕他放棄版稅收入,這也仍屬不合法授權行為。此事唯一的正確解決方法,是三聯書店與三民書局簽訂協議,從三民書局得到李澤厚早期作品的授權。

我承認劉振強先生是堅持原則,而我的抹稀泥占不住理。於是我們又去說服李澤厚,將與他簽訂的協議作廢,以便我們重新與三民書局簽約。當時李澤厚為了促成著作集出版,表示不持異議。這樣,我們幾經周折,總算把版權搞定,確定了一套書中不同作品由兩家分頭授權的版權合作模式,最終使這套作者和讀者都期待已久的著作集以布面精裝的形式隆重推出,成為2009年三聯書店的一件盛事。可以不誇張地說,對於《李澤厚著作集》,除了三聯以外,任何出版社都不可能進行這樣的整合,因為李的後期作品版權在三聯,其他出版社無法獲得。見到精致美觀的著作集,李澤厚的興奮自不必說,他一再表示感謝三聯促成其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年以後,由於臺灣三民書局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臺北三地起訴李澤厚十幾年中多次違背著作權轉讓協議,授權內地的幾家出版社(當然不包括三聯)侵權出版他本人的一系列著作,李澤厚在應訴時,表示他並不承認他與三民書局簽訂的“賣斷”版權合同的約束力。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竟然分別在合肥和南京兩地,起訴三聯書店與臺灣三民書局簽約出版《李澤厚著作集》中的部分著作是侵犯了他的著作權。一時弄得他與三聯關系緊張。這個案子是我直接處理的,我專程飛到南京與合肥,出示大量確鑿證據,向當地法院陳明利害。兩家法院的主審法官聽了我的解析,對是非心知肚明。不久,李澤厚可能是考慮到勝訴無望,主動在兩家法院撤訴。隨後,北京和臺北的法院也都作出判決,臺灣三民書局勝訴,李澤厚敗訴。(本文標題系編輯代擬,與作者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57

首次披露:倘輸官司 新增居民將達 40萬

1 : GS(14)@2011-08-02 21:48: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802&sec_id=4104&art_id=15485819

【本報訊】外傭爭取居港權的司法覆核案本月 22日開審前,政府昨日要求呈交新證據中首次披露,指政府一旦敗訴,估計會有 10萬名外傭符合資格申請居港權,並解釋對香港的經濟、社會福利、房屋及醫療帶來的影響。外傭一方不滿申請太遲,認為他們無法在審訊前有足夠時間物色專家去反駁政府的論據。法官林文瀚將有關申請押後至本月 16日再處理。
記者:彭嘉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64

中聯石化官司 許智明變被告

1 : GS(14)@2011-09-10 11:22: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01087
中聯石化官司事件簿
• 07年 7至 8月許智明和其下屬分別於滿好證券開設 3個賬戶

• 07年底許向官永義承諾在官購買總計 2億元中聯石化股票時,許將 2.5億股票轉予官

• 08年 5月官已購買總值 2億元中聯石化股票,許首先將 5007萬股中聯石化股份轉予官

•官繼續催促許交付剩餘 2億股中聯石化股票給官

•許和官再進行談判,其間許僱用三合會成員,計劃綁架原告和官以促使許免去履行協議

• 09年 5月許向香港警方作出報告,稱原告、官和其他人員向其進行勒索

• 09年 6月許又提出民事訴訟,稱在原告、官脅迫和恐嚇下向官支付了 1.35億元

•滿好東主吳志強向高院入稟,指控許串謀及作虛假指控
2 : GS(14)@2011-09-10 13:50:0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10/News/ec_ech1.htm
指有黑幫成員對話錄音為證

吳又指在官與許談判期間,許曾僱用黑幫企圖計劃綁架吳及官,以逃避交出2億股,吳指有黑幫成員的對話錄音為證明。09年5月起,許及其下屬向證監會及警方報假案,指吳在無經授權下盜用該5007萬股,許更於今年6月興訟,指在吳及官等人恐嚇下曾交出1.35億元,吳要求眾被告賠償業務及聲譽損失。

官永義09年被指涉嫌串謀證券公司東主吳志強及兩名男子,利用懷疑手槍物體,勒索許智明1億股中聯能源的股票,四人被控一項串謀勒索罪,在東區裁判法院提訊。其後官永義又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被指與一名證券經紀涉嫌洗黑錢,有關官司仍在處理。
3 : 鱷不群(1248)@2011-09-10 20:16: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0422505_C.pdf
郭為華
4 : 龍生(798)@2011-09-11 14:42:55

幾趣緻喎, 湯兄有冇興趣寫下佢做大長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30

部份貿易市場丟空 追數官司拖延 民行滬鋼貸 壞賬勁低估

1 : GS(14)@2013-07-23 00:14: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2/18343794


                由於交通便利,加上擁有全國最大鋼企寶山鋼廠,上海成為全國鋼材貿易中心。上海鋼貿貸款餘額去年達1,800億元,佔全國總額1.9萬億元近一成,當中最積極的民行,於上海相關貸款達到168億元,相當於全行業近一成。鋼貿有「頭暈身㷫」,民行受打擊程度肯定最高。
究竟上海鋼市有多惡劣?上述1,800億元貸款會否全數化為烏有?本報記者於上海觀察十個具規模鋼材市場當中的三個市場,以及一個最知名的交易市場,辦公時間仍是十室九空,全無經營迹象。上海共有57個鋼材市場,而綜合內地媒體所指,當地幾乎全部主要鋼材市場,均遇上癱瘓情況,換言之,上述三個鋼材市場情況應屬上海常態,而非個別例子。若上海鋼貿貸款生意幾乎全面失蹤,鋼貿商能否有力還債,亦成疑問。

「整個行業都沒錢」

                                    以記者上周二及三,於下午4至5時所見,位於寶山區內、曾為上海主要鋼市之一的高境鋼材市場已全面關閉,數百間商舖全部拉閘,結算中心空無一人,佔地達4.3萬平方米的貨場,鋼材露天堆積如山,任由日曬雨淋。位於嘉定的曹安鋼材市場亦成為「空殼」,在內的鋼貿公司多數停業,鋼材散亂堆放,一片狼藉。有在場鋼貿商向記者透露,「現在鋼材生意根本做不了,整個行業都沒錢」。至於較小規模的滬辦鋼市,鋼貿公司亦不見經營迹象。
上述丟空的鋼材市場,屬內銀潛在債仔,至於民行目前正起訴、曾為上海最知名交易市場的第一鋼市大廈,雖然外表光鮮,但記者在營業時間內,見到幾層的交易大廳都杳無人迹,門可羅雀,不似做生意。
記者亦前往民行西南支行,該支行以內地鋼貿貸款而聞名,前支行行長陸毅文亦因此年賺過千萬,最終因鋼貿貸款做得太過火,去年被勸退。據稱上海當年最大的三、四家鋼材市場,也是其客戶。記者去到該支行,以客戶身份查詢鋼貿貸款詳情,職員見過鬼怕黑,「壞賬那麼多,我們現在所有涉鋼業務都不做了,不管有甚麼樣的擔保也不行」。





支行拒批貸 見過鬼怕黑

                現在沒生意,但過去不少鋼貿貸款,亦難以收回。內銀訴諸法律,鋼貿商便選擇不出庭、甚至「走佬」,只是一日未判案,銀行可能仍未撇賬。上海法院公佈,7月19日起的未來一個月內,各銀行涉及鋼貿官司數目高達311宗,民行佔31宗。本報記者特此前往上海法院,打探多宗鋼貿貸款的官司案情,其中一宗官司,五家被告公司均無出庭,法庭書記官向記者透露:「這種鋼貿官司,被告一般不會出現,所以很難開庭。他們不出現,又要等三個月才能開庭,所以官司可以一直拖着。」
餘下願意出庭的,可能只是小老闆,其中一單案情相當荒誕,根據曾於曹安鋼材市場做生意的被告王先生證供,他為了借600萬元,曹安市場要求他與民行簽一份空白合同,其後民行仍批出貸款,但金額轉至他戶口後,卻被民行私自將金額轉給曹安鋼市,現在卻被民行追款。不過案件未宣判,因此難料王先生所說是否真確。
2 : GS(14)@2013-07-23 00:16: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2/18343802




【點鋼成金】
早在10年前,沒有固定資產、抵押品支持下,鋼貿商一般難以獲得貸款,直至05年民行(1988)想出「絕世好橋」,向鋼貿商放貸上浮利率20厘或以上,實行高風險高回報,其後生意越做越大,其他銀行跟風加入戰團,令去年底全國鋼貿貸款達到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究竟鋼貿貸款如何形成高風險?一般釐定貸款金額,均以抵押於倉庫內的鋼材價值作準,個別支行為爭取花紅,審批盡量寬鬆,造就偽造存貨及假單騙貸款的情況。只要鋼貿商及倉庫負責人打通關係,甚至為同一夥人,要將倉庫內的鋼材神不知鬼不覺地轉至另一倉庫,用同一批鋼材再向另一家銀行重複質押,獲取多一批貸款並不難。早前內地媒體踢爆,以上海庫存鋼材量和銀行質押的鋼材量推算,一噸鋼材至少被質押2.8次,即可換取價值2.8億噸鋼材的貸款。
過程當中,銀行普遍要求鋼貿商付出20%或以上的貸款額作為存款保證金,銀行提升存款水平,然後再以相若手法向外借出,遂令泡沫快速成長。
廣深官司紀錄難追查

福建省周寧縣是這個遊戲的「最喪玩家」,內地媒體指出,最鼎盛時期,只要是持有周寧縣身份證的人,便可藉着鋼貿借取500萬元。
有行內人士向本報表示,貸款資金多數流進下游房地產市場,至於銀行銷售員為了賺花紅,亦可能疏於防範。
至於為何上海爆煲先浮上水面?原因是上海法院開庭紀錄,鋼貿貸款涉案單位名稱於網上公開,除上海之外,其他城市例如廣州、深圳的有關紀錄則難被查閱。因此,表面上只是上海出問題,事實其他省市的鋼貿貸款爆煲很可能同時進行當中,只是事件並未反映出來。
3 : GS(14)@2013-07-23 00:16: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22/18343811


【計時炸彈】
鋼貿騙貸盛行,有業內人士憂慮,由於不少銅材商同時也是問題最多的「福建幫」鋼貿商,銅材貸款將步其後塵,成為下一波重災區。民行(1988)董事長董文標早前公開表示,「鑑於最近幾年鋼貿行業出現的諸多風險,今年將重點關注銅材行業風險」。
料短期融資達400億

內地近年流行以銅融資,商家利用進口銅合同向銀行開立信用證,以取得短期融資,同時以倉單向另一家銀行申請質押融資,再申請另一筆貸款。華聯期貨分析師盧嘉聰向本報表示,雖然銅貿行業造假未如鋼貿般普遍,但也存在重複抵押現象,他估計目前屬於短期的銅融資規模可能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專門研究內地熱錢流向的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向本報表示,目前銅融資極具風險,不少商家套取資金後挪為他用,有的甚至涉足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領域。外管局在5月開始打壓虛假貿易以抑制熱錢流入,會對依靠銅材融資的企業造成壓力,一旦資金鏈斷裂將引發傳染性骨牌效應,銀行最終仍會受到衝擊。
高盛早前亦曾對銅貿問題表示關注,憂慮外管局打壓虛假貿易,會令銅遭拋售。該行將2013年平均銅價預期下調5.1%至每噸7,216美元,將2014年平均銅價預期下調4.7%至每噸6,60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52

韓劇燒:李英愛公司輸官司

1 : GS(14)@2014-10-18 22:51:07



韓劇《大長今》女星李英愛所屬的經理人公司被告,據知其經理人公司前年與京畿道某地主簽了土地租約,雙方協定愛姐的公司可以在該地上免費運營《大長今》主題咖啡店、肥皂店等設施,而雙方則需以三七比例分賬。但去年6月地主要求解除雙方協定,愛姐的公司便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可惜被地主反告經理人公司未履行合同分賬規則。昨日法庭判愛姐的公司敗訴,向地主要求賠償的申請亦遭到駁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017/189022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99

爭仔官司延後 兒子愛爸

1 : GS(14)@2016-02-08 03:00:07

麥當娜為了與前夫基里奇(Guy Ritchie)爭15歲大仔Rocco的撫養權而相當頭痕,她飛去台北開騷前,便專程去了倫敦,目的是想勸Rocco跟她回紐約居住,但最後亦不成功。據美國娛樂網站TMZ報道,基里奇與娜姐本來要於昨日上庭,不過已押後至下月2日審理。Rocco可以繼續留在倫敦至少一個月,據悉他很享受與父親在當地一齊生活,這兩個月來從未回過美國,近日更不時被拍到與父親在倫敦街頭踩單車,笑得相當開懷。至於審訊延後原因不詳,但肯定是娜姐身在台北難以親自出庭,另有報道指她與基里奇已私下作最後談判。撰文:泰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5/194800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401

馬英九卸任好頭痕十幾單案隨時官司上身

1 : GS(14)@2016-05-21 19:00:59

蔡英文昨日正式成為台灣首任女總統,當了8年總統的馬英九正式卸任。前總統陳水扁8年前卸任後,即被特偵組傳訊偵辦並被聲押獲裁准,外界關注馬英九卸任後,會否遭特偵組傳訊,重演上銬抗議「司法迫害」那一幕。特偵組官員指出,目前特偵組沒有馬英九的案件,因為馬英九遭告發涉及大巨蛋案或馬王政爭洩密等數十案,多數已因檢舉內容不具體而完結,其餘則因非總統任內行為或已由法院審理等理由,陸續發交台北地檢署偵辦。特偵組表明不會偵辦馬英九,台北地檢署也指出,去年馬英九遭告發127宗案件,今年又分案17宗,但因總統享有刑事豁免權,且多數案件告發內容並不具體,北檢已陸續將144案簽結。不過馬英九仍無法全身而退,因為他先前陸續遭台北市政府及綠營告發涉及大巨蛋圖利財團、財產來源不明等10多宗,檢舉內容較具體,只是總統任內享刑事豁免權而暫時簽結,而這10多案將等馬英九卸任後由北檢重啟偵辦。有特偵組官員透露,特偵組目前並沒有馬英九涉案的案件,雖然有很多民眾之前向特偵組告發馬英九不法有數十宗之多,但因涉嫌事實不具體,已全部簽結。其中最著名的是資深媒體人周玉蒄告發馬英九收受頂新政治獻金案。另外,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及綠營告發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涉嫌的大巨蛋案,因是在台北市市長任內,特偵組已發交北檢偵辦。至於綠營日前赴北檢告發馬英九涉及黃世銘洩密案,因立委柯建銘早前已就同一事件向台北地院提自訴,北檢依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停止偵查,日前已將該案移交北院併案審理。據了解,馬英九卸任總統後,北檢可能重新偵辦案件,包括公民團體告發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處理大巨蛋案疑涉圖利財團,以及綠營針對馬英九存款金額高於總統薪資,疑涉財產來源不明等數起告發案。另外,被馬英九視為重大政績的「馬習會」,有不少民眾告發馬英九涉嫌外患罪,高檢署已簽結多案,但近期仍有不少民眾陸續告發,檢方將處理。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1/196216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