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大使遇刺身亡,以為俄土關系會惡化那是想多了

一聲槍響,把本就微妙的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系再度帶向疑問。

當地時間12月19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席一個名為“俄羅斯人眼中的土耳其”攝影展時,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爾洛夫(Andrei Karlov)遭遇槍擊,隨後不治身亡。

事發現場錄像顯示,一名身穿黑色西服打領帶的年輕人從後方接近正在活動中發表講話的卡爾洛夫,並向其射擊。槍手向卡爾洛夫連開數槍,將其擊倒後大喊“不要忘記阿勒頗(敘利亞城市),不要忘記敘利亞”等言辭。槍手隨後與警方交火並被擊斃。

事發後,土耳其內政部已證實,行兇的年輕人為22歲的麥夫柳特·邁爾特·奧金塔斯(Mevlut Mert Aydintas),是一名防暴警察,已在安卡拉的防暴警察部隊服役2年半。目前尚不清楚奧金塔斯是否與其他組織有聯系。

據克里姆林宮的消息,得知駐土大使遇刺身亡的消息後,俄總統普京怒斥:“這是恐怖分子的又一‘卑鄙行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則將此次襲擊認定為針對土耳其的襲擊。目前,俄土雙方領導人已就此事進行通話,將合作對襲擊事件進行徹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第一時間表示,美國強烈譴責此次暗殺行為,並且願為俄羅斯與土耳其提供所需的幫助。他也再次重申,美國與此次襲擊以及土耳其之前的政變均無關系。多國領導人也譴責此次暗殺事件。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里拉兌美元急速下跌,至1美元兌3.526里拉,創9年來新低。對於此次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遇刺事件,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學者均認為,如果處理妥善,不會使已回暖的土俄關系全面惡化,相反,會加速雙方在打擊反恐和極端組織、推進敘利亞問題解決方面的進一步合作。

俄土關系不會全面惡化

現年62歲的卡爾洛夫是俄羅斯的資深外交官。2013年7月起,他被任命為俄駐土耳其大使。從2013年至今,卡爾洛夫見證了俄土關系的轉變。尤其是去年11月,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土敘邊境被土耳其空軍的F-16戰機發射空對空導彈擊落,俄土關系旋即降至冰點。隨之而來的是,俄羅斯發起的針對土耳其在經濟、貿易、旅遊等領域一系列的制裁。

但也正是靠卡爾洛夫的奔走與遊說,今年6月中旬,此前一直持強硬態度的埃爾多安終於致函普京,為土方擊落俄羅斯戰機一事致歉。雙方領導人此後還進行了電話溝通,算是為雙邊關系正式解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至於此次突發的大使遇刺事件是否會使得稍稍回暖的俄土關系再次跌入谷底,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楊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土俄政府都一致表態是恐怖主義分子所為,是對土俄兩國關系正常化進程的企圖破壞,也是對土俄兩國協調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擾亂,因此此次事件將不會對土俄關系繼續改善帶來障礙,相反將會進一步加快土俄關系的正常化進程,畢竟此次事件與2015年11月土擊落俄戰機性質不同。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韋進深進一步解釋道,在此次事件中,俄羅斯將恐怖主義和極端分子而非土耳其政府視作元兇,二者性質不同,因此這一事件並不會導致俄土關系的全面惡化。

“目前,俄羅斯的官方表態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而土耳其外交部嚴厲譴責此事件,並表示將徹查,俄土兩國在該事件上展現出了合作的態勢。這表明,俄土雙方均不願意看到俄土關系再次惡化。”韋進深說。

但是,楊晨指出,外交人士在公開場所被槍殺,這使得這次恐怖主義事件上升到了國家間的政治和外交交往的層面,“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將會對土俄關系造成一定的影響。”結合今年以來,在經濟中心伊斯坦布爾以及政治中心安卡拉頻繁爆發的一系列恐怖主義事件,楊晨認為,土耳其國內的安全局勢已出現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由此暴露出的安保問題也日益嚴峻。

敘利亞局勢怎麽走?

值得註意的是,在19日俄駐土大使遇刺的前一天,土耳其國內還爆發了針對普京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示威遊行。此前,隨著俄土雙方關系的回暖,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合作也日趨緊密。

楊晨表示,其實,在今年7月15日土耳其國內發生的未遂政變後,土耳其的敘利亞政策變化較為明顯,尤其是在敘利亞北部也有了一定的軍事存在,旨在阻止庫爾德工人黨(PKK)的崛起以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庫爾德軍事力量沿著土耳其邊界建立一個“庫爾德走廊”。“正是在這一點上,土美關系出現惡化,而土耳其和俄羅斯、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開始有了一定的協調。這也是12月20日土耳其、俄羅斯和伊朗三國外交部長會晤的基礎所在。”楊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周,在俄土雙方的斡旋下,持續遭猛烈轟炸的敘利亞城市阿勒頗最終實現停火。當時,土耳其外交部宣布,阿勒頗東部反對派力量與俄羅斯領導的敘利亞政權部隊實現停火。此外,土耳其政府還將在平民疏散問題上發揮作用。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將會與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繼續展開合作,兩國都主張維護敘利亞的領土和政治完整。

在韋進深看來,這一突發事件表明,隨著俄羅斯中東反恐行動的持續和敘利亞政府軍在阿勒頗等地不斷取得進展,俄羅斯成為恐怖主義的主要報複對象。“大使遇刺事件一方面顯示了恐怖主義企圖破壞俄土關系來分化國際反恐合作,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中東反恐任務的艱巨,並加大了有關各國防恐和反恐的難度。”韋進深說。

至於未來,韋進深認為,俄羅斯與土耳其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必將進一步加強合作,“但在此時刻,中東反恐不應該是各自為戰或者幾個國家間進行合作,國際社會應當考慮如何達成最大範圍反恐的共識並展現出同恐怖主義鬥爭的意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00

網劇五年躍進:價格爆了,造假多了

《錦繡未央》241.6億點擊量、《微微一笑很傾城》172.5億點擊量……近年來,隨著大制作的頭部熱門影視劇收視率及點擊量屢創新高,成為各大衛視及視頻網站吸引用戶、提高流量的主要利器,各方開始對頭部優質內容重視,各方聯合影視劇制作公司加大對影視劇爆款打造的投入。

愛奇藝號稱今年將投入百億在內容領域,其中主要內容投資戰略是頭部內容。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告訴第一財經,2017年自制內容投入將是去年的八倍,大制作的頭部內容也是投資重點。那麽,爆款影視劇的IP是如何培養、改編與開發的?

頭部內容當道

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視頻點擊量成為了衡量影視劇受歡迎程度的新標準,過去一部劇數億點擊就已經驚為天人,如今一部劇點擊量已經進入百億時代。以2016年下半年為例,點擊量破百億的有五部。可見爆款的頭部內容給視頻網站貢獻了巨大流量,同時也成為視頻網站必爭的內容。根據去年影視劇點擊量前十的數據,排名第一的點擊量達到261億,到第十名已經降到101.7億。再往後差距就更大,足見頭部內容的重要性。

近日一場創業生態大會上,左誌堅(拇指閱讀創始人)稱做了10年內容仍困惑變現,而從來沒做過互聯網的米未傳媒創始人兼CEO馬東甫一觸網就賺得盆滿缽滿。“做成頭部內容才能賺錢,做到腰以上的內容可以夠本,如果做底部一定會賠錢。”馬東認為,內容領域就像一座金字塔,頭部內容只占5%,前20%的叫優質內容,而剩下的就是普通內容,只有少數頭部內容能拿到最高的價值。

影視行業分析師周潛表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時間碎片化越來越嚴重,人們觀影的時間是有限的,對於動輒數十集的影視劇,受眾可以抽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形成話題、分享心得成為觀眾的習慣,這就決定了能夠被觀眾關註的內容是有限的,也很難支撐起盈利。”

目前各大平臺都在發力頭部內容,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憑借巨資制作的影視劇《紙牌屋》一戰成名,美國市場在影視劇的高投入、高配置上不亞於電影大片,國內影視劇投資理念也正在向這方面靠攏。各大視頻網站自制內容上投入逐年攀升,集中發力頭部內容。

根據安信證券的產業調研,網劇的價格飛漲始於2011年。頭部網絡劇的價格由2011年年初的10萬元/集飛漲至2016年底的900萬元/集;受制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傳統電視臺的廣告招商難度加大,電視臺購買電視劇的價格漲幅空間預計有限,但頭部劇作為視頻平臺競爭的重要抓手,被各大視頻網站視為核心競爭力。

影視公司也將頭部內容作為重要發力方向,華策影視2015年就提出SIP戰略,發力超級IP的內容即頭部內容作為其影視內容制作的主要方向。這也讓華策在2016年網絡點擊量TOP10的影視劇中占有三個席位。

爆款養成秘籍

怎樣才能制作出爆款的頭部內容來呢?

爆款的頭部影視內容背後,好的劇本是核心,無論是遠傳或者是從大IP改編,劇本都需要蘊含文化價值的內容,傳播正確價值觀的好作品。此外,要根據市場對項目作出準確的定位,找到合適的主創團隊和主演;還要精良的制作、大營銷、合適的播出平臺,每一個步驟都缺一不可。

在影視劇類型選擇上就很有講究。縱觀近年來爆款的影視劇,基本上都是古裝女性傳奇巨制。對此,有數十年影視劇行業從業經驗的克頓傳媒副總裁劉智向記者表示:“女性是電視劇特定的消費人群。相對於男性,女性觀眾更喜歡看電視(CSM媒介研究數據顯示,2015年女性人均看電視劇的時長是290小時,男性為248小時),以女性為主角,投女性之所好,可以贏得足夠的市場份額。此外,女性古裝傳奇題材,讓女性觀眾有代入感。帶有傳奇色彩的女主的成功故事,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出人頭地,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題材只是一方面,成熟的IP也是影視公司所看重的。這些IP往往是一些熱門的網絡文學,還需要有系統化的影視劇制作管理方法。劉智告訴記者:“IP就像一個種子,一顆種子能否最終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後天的陽光、雨水的滋養。不是有了大IP就會有爆品,需要後期大量的工作。從IP的整體規劃定位到編劇、主創、主演的選擇到拍攝制作過程再到後期制作上,最後到營銷,每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工作。此外,IP的整體規劃和開發運營也很重要。以打造大IP孵化體系為目標,實現同一內容IP下的多種商業模式。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就打通了電影、電視劇、遊戲壁壘,實現影遊劇聯動。《親愛的翻譯官》也做了系列化開發。”

用理性做感性內容

將一個熱門的IP開發成爆款的影視劇,內容制作團隊做了哪些努力?

劉智表示:“首先需要一個好的制片人,制片人是一個項目的核心,由制片人帶領團隊在項目的每個環節上都做到絕不將就:做出準確的市場定位,選擇優秀的編劇,接觸優秀的主演和主創,再落實到制作上最後到營銷上。”以《錦繡未央》為例,劇本策劃團隊堅持劇情“絕不註水”。制作團隊從服化道、鏡頭運用再到後期制作都力求精益求精。發行團隊深入市場,把握動向,分析每個平臺的收視態勢,針對平臺優勢做出排播意見,選擇最合適的檔期,實現平臺價值最大化。宣傳營銷團隊采用平面、硬廣投入,密集的地推活動進行電影式營銷。

能做到這些並非易事。過去影視劇生產往往受影視公司高層、投資人、編劇等人的影響較大,影視劇是個高風險投資,個人的影響越大,風險越大。

導演過《咱們結婚吧》等作品的著名導演劉江就炮轟目前網絡影視數據存在造假。劉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不少劇網絡點擊量動輒數十億上百億次,我奇怪的是:很多劇數字爆了,其他都沒爆。收視率假、點擊量假、閱讀量假、粉絲數假、藝人指數假、編劇假、三觀假、利潤假、成本假、上市報表假,請問這個行業什麽是真的?”

做電視劇是很感性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巨額投資的頭部內容,然而,如果能夠用理性的方法去生產制作影視內容,就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風險。

劉智也表示:“行業造假現象的確存在,這可能會讓我們看不清什麽是好作品。同時,演員片酬過高,過度透支制片成本也是問題。最後,還有行業缺乏誠信的問題。這背後是市場不規範造成的,中國市場發展太快,整個藝人行業還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行業規範,行業要健康發展需要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

畢竟,對於目前的影視劇行業,依舊存在諸多困境,這也凸顯了“爆款”的可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51

央行例行考核商業銀行定向降準資格是“放水”?真的想多了!

近日,市場傳言“央行正評估符合定向降準條件的商業銀行申請,如果通過審核則可以享受更加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並且大多數銀行已經通過了審核”。這一消息一時間為市場帶來了“驚喜”:這是否意味著央行正用另一種方式變相“普降甘霖”?

但實際上,這一政策並非新鮮事,而是一個已經存在了三年的老政策例行操作,更不代表央行在釋放“寬松”的信號。

例行考核已實施三年

周二,央行貨幣政策司相關負責人就上述傳言給以澄清和解釋稱,近日,人民銀行根據2016年度金融機構信貸支農支小情況,實行了定向降準例行考核。大多數銀行上年度信貸支農支小情況滿足定向降準標準,可以繼續享受優惠準備金率;部分此前未享受定向降準的銀行達到了定向降準標準,可以在新年度享受優惠準備金率;部分銀行不再滿足定向降準標準,將不能繼續享受優惠準備金率。考核結果有上有下,有利於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屬於考核制度題中應有之義。

據了解,人民銀行於2014年引入定向降準考核機制。通過對滿足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標準的商業銀行實施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改善優化信貸結構。

定向降準考核於每年2月份進行,根據商業銀行上一年度“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情況,對其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動態調整。所有商業銀行都屬於定向降準考核範圍,嚴格采用人民銀行已有統計數據進行評估,無需另行上報數據或申請。目前,定向降準考核及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已實施三年。此次準備金率動態調整將於2017年2月27日實施。

招商證券分析師周嶽表示,本次定向降準只是央行每年年初的常規考核內容,目的是引導商業銀行增加向小微企業和涉農項目的貸款。不代表央行寬松的態度。

華創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對於不符合的銀行,會收回定向降準的優惠,也就是準備金率會提高,所以這個政策本身只是個中性政策。

該報告給出的數據顯示,去年主要金融機構對“三農”貸款的增量在2.47萬億,對小為企業新增貸款量在3.45萬億,占全部貸款增量的比例在19.5%和27.3%,均低於50%的要求,也就是說不是普遍的降準,需要看單個銀行的具體情況。

“實際上,由於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大,很多銀行對這些貸款的投放興趣並不大,所以能夠滿足條件的銀行也相對有限。”上述報告中稱。

據統計,2014年4月至今,央行實際進行了7次定向降準,其中,有7次包含面向涉農貸款比例高的農發行、縣域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的無條件定向降準;另外有5次包含面向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外資行等的有條件定向降準。

並無“寬松”信號

央行在2014年推出定向降準的同時,也配套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定向降低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通知(銀發【2014】164號)》(下稱164號文)。164號文給出了定向降準的兩大標準:一是符合宏觀和微觀審慎經營標準。二是“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即上年度本外幣涉農貸款增量占全部新增本外幣貸款比例超過50%,且上一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占全部本外幣貸款月比例超過30%;或者,上一年度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占全部人民幣貸款余額比例超過30%。

央行在近日下發給各地中心支行的2017年的《關於做好定向降準動態考核調整工作的通知》依舊沿用了164號文中的考核標準。不過,在“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比例一項中增設了“情形1”的選項。

情形1是指2016年度本外幣涉農貸款增量占全部新增本外幣貸款比例超過15%;或者,2016年度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含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量占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超過15%。情形2則是延續了前述2014年164號文中所設定的考核標準。

按照央行的規定,滿足情形1的金融機構執行低於同類機構正常標準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滿足情形2的金融機構執行低於同類機構正常標準1.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

情形1的涉農和小微貸款比例要求有所降低,並且滿足情形2的降準的百分點也較更加優惠,這是否在釋放“寬松”的信號?

興業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定向降準的標準沒有實質變化,文件中情形1所示的較松標準更可能是央行之前“隱而未發”的定向降準緩沖條件,主要是為了減少考核調整對市場的沖擊。實際上,在2016年的一些人行地方分支機構報道中,就提到了與情形1類似的較松標準。

比如烏蘭察布政府網就在2016年2月26日發布消息稱,該轄區烏蘭察布市農村商業銀行通過了當年的定向降準考核,繼續執行低於同類機構正常標準1.5個百分點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其滿足的標準是2015年度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含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量占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超過15%,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人民幣貸款余額比例超過30%。

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同地區的考核標準確實存在一定的差別,西部某地級市2016年對當地的法人機構(主要是當地農商行、農信社等)實施的考核標準是當地新增貸款占當地新增可貸資金的比例達到70%,就實行1個百分點的降準。

該地區央行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稱,“大行、中行、小行的標準不一樣,農村信用社要求相對要低一點,當機構達到這些硬性指標之後,在原來國家的標準之下,還可以再優惠,比方說再降低0.5、0.25、1個百分點,我們這里通常是1-2個百分點。”

周嶽表示,定向降準的力度取決於金融機構的宏觀審慎評估結果以及涉農/小微貸款的投放量,對於大型銀行來說,由於信貸規模偏高,不大容易滿足定向降準的要求,很可能對小型金融機構有一定的作用。對整體商業銀行來說,定向降準的直接效果恐怕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02

Snap上市,洛杉磯一下多了好幾十個億萬富翁

一家公司的上市,不僅會催生很多新富豪,會助推當地房價上漲,甚至會改變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這里的財務管理經理和房地產經紀人,終於迎來了一個興奮的時期。隨著“閱後即焚”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的上市,洛杉磯的科技富豪突然多了起來,這跟傳統上豪宅置業者大多是來自好萊塢的電影明星、職業運動員和富豪繼承人可完全不一樣。

“我認為Snapchat就是洛杉磯的谷歌。”房地產經紀人康斯丁(Constin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康斯丁所在的房地產代理公司代理著洛杉磯最高端的一批豪宅。

2004年谷歌上市,在矽谷造就了許多新百萬富翁。Snap的上市也將給以高收入好萊塢巨星而知名的洛杉磯造就一大批科技領域的“新富”。

圖為Snap創始人艾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

房價與矽谷看齊

近幾年來,由於加州高科技公司的興起,在科技領域發家的富翁們都開始在洛杉磯等西海岸城市置業。

“房產中介們之所以激動,是因為人們有錢後買的第一個保值的物品就是房產,或者說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家,現在是我大展拳腳的時候了。”康斯丁說道。

距離矽谷以南600公里,Snap為洛杉磯年輕的初創企業帶來希望。未來這里或許將掀起一波和矽谷類似的科技公司上市潮。這一前景讓洛杉磯的房產中介、基金經理和奢侈品商家對潛在的大好商機抱有很大的期待。

在Snap上市前,創始人艾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就已經在Snap所在的威尼斯海灘豪擲千萬美元購置了一處房地產。Snap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4%,讓斯皮格爾和另一位創始人鮑比-墨菲(Bobby Murphy)的身價飆升到53億美元。

康斯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剛剛接的一位客戶,正是Snap的中層管理人員,他正在為對方推薦一處位於聖莫尼卡的豪華公寓。“Snap上市後,洛杉磯一下子多了好幾十個億萬富翁和百萬富翁,這推動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根據房產網站Trulia的數據,去年一年這里的房價上漲了13%,每平方英尺(約合0.09平方米)住宅的平均價格達到了1257美元,比同是科技公司紮堆的舊金山郊區還要高,和矽谷的帕洛阿爾托持平。

Snap發行首日,股票以24美元開盤,交易價格在3月2日攀升到25.42美元,公司的市值逼近300億美元。除了兩位創始人身價達到幾十億美元之外,Snap負責工程的高級副總裁蒂莫西·塞恩的身價也超過了1億美元。

為了吸引這些暴富的科技新貴,谷歌和Facebook的付費搜索和社交平臺的廣告幾乎全部被洛杉磯的房產中介、律師事務所和財富管理公司買斷。像康斯丁這樣的房地產經紀人也在依靠自己的人際關系網,讓更多富豪了解自己能夠提供的金融和財富管理服務。

科技公司的員工們已經感受到了廣告正在撲面而來。洛杉磯一家從事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科技公司的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的LinkedIn賬戶收到了大量的廣告,有推銷房地產的,有賣保險的,也有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

以售賣曼哈頓海灘和赫莫薩海灘地區房產為主的萊格蘭德海灘之家的房產中介李·萊格蘭德說:“能目睹科技產業的大發展實在太棒了。”因為預計將有來自Snap公司的新富和其他科技富翁的新錢湧入,萊格蘭德正在建設一些高端海景房產。

Snap正在嘗試幫助近2000名雇員為他們突然增加的財富做理財培訓。公司甚至在考慮請斯坦福大學的專家向員工解釋上市對他們生活的影響。谷歌上市的時候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

盡管加州初創公司遍地都是,不過真正能夠上市的寥寥無幾,員工手上股份變現的機會也是千載難逢。美國銀行洛杉磯分行財務經理霍華德·羅恩表示:“初創公司的科技新貴們會認為自己還有機會再中這樣的大獎,但其實這種情況很少發生。程序員、工程師都應該把公司上市看作是人生中僅此一次的機會。”羅恩建議他們對資產進行多樣化配置。

一杯果汁9美元

與此同時,Snap也在改變著洛杉磯威尼斯海灘的面貌。這里曾經是波西米亞風格的大洛杉磯海邊的社區,2013年斯皮格爾把Snap搬到這個區域的時候,他們把公司安置在威尼斯海灘步道附近的一座獨棟海景平房里。

到了2015年底,Snap的雇員數量比最初的600人增加了三倍,Snap已經買下或者租賃了數個分布在商業區和住宅區之間的辦公地點。

Snap只是洛杉磯不斷發展的科技產業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里,科技公司員工湧入了當地的初創公司,比如被聯合利華以10億美元收購的Dollar Shave Club、迪士尼花了5億美元收購的Maker Studios,以及被騰訊投資的遊戲公司Riot Games。

但並非所有人都歡迎改變。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也推升了洛杉磯的物價,曾經屬於家庭經營小店和潛水吧的威尼斯海灘,現在那里的果汁要9美元一杯,一些店里賣的奶酪果醬土司要7美元一片。高檔服飾和家居用品商店也遍布主要的商業區。

高檔化進程已經把藝術家們和工薪階層家庭趕出了威尼斯海灘。有些餐館因為無法支付持續上漲的房租而關門。

康斯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應對這些變化,一些政客和威尼斯海灘的居民正在敦促政府管理者實施更嚴格的限制。”

大量投資正在湧入洛杉磯

Snap的上市也為洛杉磯風險投資人指明未來財富的方向。“未來3至5年絕對會是資本的‘文藝複興’時期,”聖塔莫尼卡市風險基金公司Upfront Ventures的創始人馬克·蘇斯特爾說道,“因為有Snap上市這樣的事件,我們能目睹這些公司的員工們將他們的資金重新放入市場。這個地區會有一波初創公司的爆發。”

當地人向記者描述,現在經常在威尼斯海灘附近看到一些知名風投的投資人和當地的企業家在一起,這些投資機構包括剛剛晉級全球風投第一梯隊的光速創投。

谷歌在洛杉磯的辦公室也設在威尼斯海灘。當地政府還把一個工業區改造成了辦公場所。

曼哈頓合作夥伴董事總經理馬克思·沃爾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矽谷風險投資人長期註重的要素洛杉磯都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會南下。大量投資正在湧入洛杉磯區域。”

Snap上市創造的財富會有多少流入洛杉磯還不得而知。這個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是富翁和名人的目的地,也充斥著來自娛樂業和銀行業的現金。但對於那些能幫助Snap員工花錢和理財的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79

摩拜能用微信掃碼後,騙子們又多了一種詐騙手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8/161751.shtml

摩拜能用微信掃碼後,騙子們又多了一種詐騙手段
i黑馬 i黑馬

摩拜能用微信掃碼後,騙子們又多了一種詐騙手段

混戰的市場,各種騙局層出不窮。

i黑馬訊 3月8日消息 人為破壞、加私鎖、無序停放,共享單車已經處在了野蠻生長的階段。今日,據網友在朋友圈爆料,騙子們開始盯上了共享單車身上的二維碼。

1

2

可以從圖中看到,摩拜單車的二維碼區域被貼上了打印的二維碼,大小與車身的二維碼一模一樣。當用戶掃描這個二維碼之後,跳轉的是向個人用戶轉賬299元的頁面,這個數額正好是摩拜單車縮需要支付的押金。騙子們巧妙地利用了掃碼這一流程,甚至還特意將用戶名改為了帶“押金”字樣。初次使用的用戶,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2月23日,摩拜單車正式接入微信,用戶可以通過微信的掃一掃功能直接使用摩拜單車,而無需下載摩拜單車App,方便快捷。此前,媒體曾報道過有騙子在車身貼二維碼的手段進行詐騙,但摩拜單車App並無法識別其它性質的二維碼,欺騙性相對較小,而如今隨著微信二維碼的接入,又被騙子們看到了新的“商機”。不過,目前尚未聽到有用戶中招的反饋。

摩拜單車 微信 騙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71

河北雄縣:外來客多了,居民精神面貌也變了

4月8日,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城內,“禁房令”並沒有打消各方遊客的觀光熱情。在白洋澱景區里,遊船和水上人家生意不錯,當地漁民照常下水捕魚捉蝦。

一位當地人告訴記者,“新區宣布的這幾天,雄安確實有了一些變化,居民的精神面貌變了,作為新區人,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連過馬路都不會搶紅燈了。當然,也有危機感。等待期是有些迷茫的,但相信這段時間會很快過去。”

白洋澱景區。攝影/章軻

一些外地遊客在白洋澱景區乘船遊玩。攝影/章軻

一些外地遊客在白洋澱景區乘船遊玩。攝影/章軻

在岸邊接客的遊船。攝影/章軻

雄縣當地人在垂釣。攝影/章軻

白洋澱景區內的遊船和小漁船。攝影/章軻

當地漁民在水上兜售剛捕撈上來的魚蝦。攝影/章軻

白洋澱景區內的水上人家。據說周末時生意不錯。攝影章軻

兩位老人在白洋澱里開著小漁船。攝影/章軻

位於雄縣城內的華潤(保定)白洋澱管理學院內,二月蘭開得正旺。攝影/章軻

位於雄縣城內的華潤(保定)白洋澱管理學院內,柳樹吐翠。攝影/章軻

雄縣某高檔樓盤無人問津。攝影/章軻

雄縣某高檔樓盤前彩旗依舊,但無人問津。攝影/章軻

雄縣某高檔樓盤無人問津,連遊客都不願多看一眼。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91

一季度罕見財政赤字揭秘:並非僅僅是支出多了

經濟下行壓力下,貨幣政策走向穩健中性,而財政政策正積極發力,既發揮穩增速的作用,也精準施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一季度,我國罕見地出現了1551億元財政赤字。“一般來說,財政赤字出現在後半年,但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財政赤字,這是近一二十年所沒有的。這說明財政政策的力度比之前更大。”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吳化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有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主要緣於財政支出進度明顯加快,以及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不過,積極財政政策並非僅僅體現在財政支出加碼。今年4月份以來,5800多億元減稅降費政策正陸續實施,給企業減負來釋放經濟活力也正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要點。積極財政政策還通過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產業基金,撬動了萬億社會資本,激發市場活力,從而穩定經濟增速。

一季度罕現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財政赤字為1551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財政部網站自2009年開始公布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而今年一季度是首次出現財政赤字。

吳化斌分析,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一方面是因為財政支出進度比以前更快,另一方面則是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濟下行壓力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政府投資,今年定調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財政資金盤活統籌使用力度加大,財政支出進度也有所加快。

4月中旬舉辦的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今年預算批複下達進度比往年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已累計下達80%以上。

具體來看,中央部門預算已經全部批複完畢且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下達了75%,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1.63萬億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也已全部下達。

馮俏彬認為,目前經濟增長新動能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一季度進出口數據雖然向好,但在未來拉動經濟方面並不可靠。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主要靠積極財政政策保持一定力度。

我國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也繼續創歷史新高。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吳化斌認為,盡管相比去年財政赤字率沒變,維持在3%的較高水平,但隨著經濟體量加大,財政赤字規模也明顯增加,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比以往更大。而且實際財政赤字率也高於3%。

馮俏彬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考慮到政府性基金預算賬本中的專項債券8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國家發改委萬億級的專項建設基金,我國實際財政赤字將超過3%,財政支出力度更大。

穆迪近期一份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政府今年實際財政刺激規模會大於預算赤字目標(3%)顯示的水平。除了溫和的官方預算赤字之外,中國政府還利用預算外資金和公共部門 (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政策性銀行) 的支出與收入來支持經濟。這種支持增長的能力對中國信用質量具有正面影響。

不搞“大水漫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近日撰文表示,當前我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著力點在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調結構的功能更強大。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從關註總量性問題轉向更加關註解決結構性問題,所以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過去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基本圍繞“拉”或“穩”增速做文章,但現在財政政策逐步轉向綜合施策,加大民生保障,通過減稅降費等手段落實創新驅動,鼓勵研發創新。

吳化斌研究發現,從一季度財政支出結構上來看,主要的增長還是流向民生領域,主要支出流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以及科技等項目,財政支出結構正在逐漸改善,地方財政支出積極性較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主要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

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社區支出也達到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財政部部長肖捷

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起開始實施,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或將更大。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簡並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預計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早一波的2000億元降費政策已經在3月份出臺,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減稅政策很有針對性,比如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擴大,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兩項新政,是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有利於創新。為幫助小微企業發展,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範圍再次擴大。為了促進養老、就業問題,原先到期稅收優惠政策延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減稅降費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今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向好,財政收入增速加快,我們既然有條件、有財力,就更要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馮俏彬表示,積極財政政策內涵也更加豐富,包括通過PPP模式、產業基金模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來激發市場活力,而非政府直接發力。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至 2016年12月末,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入庫PPP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1351個,投資額2.2萬億元,落地率31.6%。全國入庫項目和落地項目均呈逐月持續穩步上升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67

投資過papi醬、賣粉絲、賣圖書、賣知識,羅振宇過得比做手機的羅永浩滋潤多了?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292&summary=

投資過papi醬、賣粉絲、賣圖書、賣知識,羅振宇過得比做手機的羅永浩滋潤多了?
小七
2017-05-31

5月18日晚,羅輯思維在北京維場39.9度空間開了一場名為“001號知識發布會”,為“得到”App中的已上架或即將上架的12款知識類產品做了個發布會。


優酷和深圳衛視對發布會做了全程直播,最高峰時有超過38萬用戶通過優酷直播頻道在線觀看,直接導致了優酷的服務器數度過載,不得不轉用深圳衛視電視信號。

 

自媒體先鋒


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姓羅的中年男子之一,羅振宇的任何動向都受到了廣大粉絲的關註。巧合的是,兩位羅老師都遊走在精神領袖和商人之間,販賣著帶情懷的商品。


不知道有意還是巧合,2012年5月羅永浩離開教育界調轉方向去做手機,羅振宇也在同年結束了自由職業者的生涯,與申音和吳聲一道創辦了羅輯思維,並選擇在2012年12月21日,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開播《羅輯思維》第一期,走的是知識類自媒體脫口秀的路線。


第一期節目“末日啟示:向死而生”在首播平臺優酷達到了868萬次的點播量,雖然之後的點播量未能再創新高,但基本也都維持在150-300萬次。借力於視頻的流量,《羅輯思維》的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迅速突破十萬級。

 

作為資深媒體人的羅振宇,在節目起步之初並沒有刻意走拉贊助商支撐節目運營的老路。首先,《羅輯思維》有個很重要的屬性,它是羅振宇及其團隊做新媒體的一個實驗品,需要不斷在不同的方向上試錯。如果引進贊助商,很可能就給羅振宇這個實驗團隊加上各種束縛。


其次,彼時各大金主對自媒體這個新興事物多持觀望態度。團隊如果去拉贊助,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在內容上投入的資源肯定會相應減少。就算拉到贊助,也很容易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而《羅輯思維》不是傳統電視臺的節目,“沒下頓”大概率就意味著死亡。

 

不要贊助商,羅振宇和他的團隊如此生存下去?

 

一開始羅振宇標榜自己是一個普通的說書人,既沒有像羅永浩那樣創辦學校,也沒有搞企業類的培訓教育。但是,經過三輪融資,4年多的發展,《羅輯思維》的商業模式事實上經過了多次的叠代(表1)。而“得到”App的誕生,則預示著羅振宇以及他的團隊最終將籌碼壓在了知識付費產品之上。



1.0模式:社群經濟


羅振宇的第一個探索是社群經濟。2013年和2014年的總計三次會員招募,為羅輯思維帶來了近10萬名會員和近5000萬元的收入(表2)。因此有媒體人高喊,羅輯思維的會員變現是自媒體的一次偉大勝利。



收了會員費,羅輯思維相應會提供哪些服務?

 

依據羅輯思維官方關於會員權利上的解釋:每次會員招募時,羅輯思維都不承諾任何的會員物質回報權益,會員更多的是秉持“供養社群”與“價值認同”的理念來支付會員費,羅輯思維會員群體是一個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創業和知識社群。

 

說得有點繞,大白話解釋就是:會費是你自己願意交的,你認同我們才這樣做的,接下來你和其他交錢的人一起自由活動就好了。顯然,羅輯思維社群經濟的底牌,是要讓一群誌趣相投的陌生人,因羅輯思維這個平臺而走在一起,大家通過協作、分享、抱團共同獲取利益。會員們可以發起相親、共享項目、眾籌產品等活動,形成“自媒體-社群-產業”的價值鏈。

 

或許正是看中了這個社群的價值,從三次會員招募的銷售收入和會員人數可以推斷,與200元/年的普通會員相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1200元/年的鐵桿會員。

 

另一方面,羅振宇也以手頭上的粉絲資源作為籌碼,開始找商家要產品贊助,實現“攜用戶以令商家”的C2B模式——一方面可以當作福利發放給會員,另一方面也相當於一定程度的廣告宣傳。類似10臺樂視電視、20個機頂盒、10萬份黃太吉煎餅等,都是羅輯思維“團要”的戰果。

 

但社群經濟的發展並不像羅振宇最初構想的那樣可以自然生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進行維護。回複近10萬會員就是很大的工作量,更別說滿足相關的需求。面對全國各地的會員群,作為精神領袖的羅振宇也只能照顧到當中的一小部分,否則其本身的內容產品就無法完成。

 

從某種意義上來理解,羅輯思維打造的這個會員社群有點像低配版的MBA。不少人加入不僅僅是為了“愛智求真”這個單純的目的,而是為了找生意,混圈子。雖然這和社區經濟的理念並不矛盾,羅胖自己也在會員社群里賣米、賣書、賣月餅。但對於那些真心入會學習的會員來說,多少會有點失落。

 

估計是整體會員社群整體效果不理想,網上也有不少網友對其進行了抨擊。於是在2015年10月20日成功獲得1.32億元B輪融資的同時,羅振宇發表了《有奔頭,一起過》一文,並對外宣稱因為不差錢了,會員招募暫停。

 

2.0模式:定制圖書電商


作為“死磕自己,愉悅大家”的“說書人”,羅振宇做圖書電商再合情合理不過。除了借鑒當年紅極一時的“冬吳相對論”,將視頻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出版,成為羅輯思維的主題書刊之外,羅輯思維最早是在2014年6月,以互聯網實驗的名義試水圖書電商。

 

當時羅振宇在節目中公布將會在自家微信公眾號上出售一款價值499元的圖書禮包。在不知道禮包具體內容的情況下,800套書在1個半小時內銷售一空,近400萬元收入輕松落袋。這無疑讓羅振宇及其團隊嘗到了甜頭。

 

要賣書,肯定要借力視頻節目。事實上,前四季的《羅輯思維》視頻基本上每一個主題都是圍繞著一兩本書去講。不過早期節目大多是像中日貿易、地域歧視、剩女之類比較貼近現實生活的話題。其中涉及到的書籍很多都是市面上的暢銷書,就算是相對冷門的話題,也能在主流的圖書平臺上買到。

 

當羅振宇決定進軍圖書電商時,為了配合賣書,《羅輯思維》的節目悄悄做了相應的變化。節目的選題更加偏重於歷史或者未來的題材,現實題材的比重明顯減少。

 

原因很簡單,因為熱門話題的圖書在各個平臺中都能找到,顯然不是羅輯思維電商圖書的目標。羅振宇更偏好於代銷兩類書,一類是以前出版過,但是目前市面上已經絕版了,由其聯合書商將書“複活”再次推向市場,這種絕版書中比較容易有故事的就是文史類的書籍。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麽《羅輯思維》視頻會熱衷於聊聊曾國藩和王陽明,講講美國和德國歷史。

 

第二類圖書則是觀點比較新穎或者作者在中國已經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外文新書。比如說凱文·凱利的《必然》、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等作品。羅輯思維往往是拿到了相關書籍3-5年不等的獨家代理權,並且參與產品的定價,一般通過擡高價格來增加利潤,最後在羅輯思維的電商平臺上以原價銷售(表3)。



於是,2015年羅輯思維憑借60余本圖書,創造了超過1億元的銷售成績。其中銷售過10萬冊的包括描寫美國近現代史的《光榮與革命》,講述清軍圍剿太平天國的《戰天京》;凱文·凱利全球首發的新書《必然》2個月賣出20萬冊;而在2017年跨年演講中推薦的《未來簡史》,則因預定火爆而兩次出現斷貨。

 

包裝到位加上粉絲給力,羅輯思維的圖書電商之路目前看來走得還算比較順暢。

 

2.5模式:投資papi醬


當羅振宇手握圖書電商帶來的大量現金在琢磨幹點啥的時候,2016年初依靠短視頻迅速躥紅的papi醬進入了他的視線。作為傳媒專業的博士、資深媒體人,羅振宇看著papi醬和她背後的1000多萬粉絲估計是會“流口水”。至於怎麽運作這位“即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網紅,善於“搞事情”的羅振宇心中的方案估計是信手捏來。

 

在真格基金徐小平的推動下,羅振宇用真金白銀開始了第三場實驗。四家機構投資1200萬元,papi醬總估值達到1.2億元一時間刷爆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之後的商業運作大家都已了然於胸,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但誰也沒想到,這個自媒體網紅與短視頻網紅的合作在短短3個月內就出現了劇情反轉。羅輯思維CEO脫不花(李天田)發文表示,投資Papi醬是羅輯思維的“恥辱”,羅輯思維原價退出papi醬項目的消息不久後也在各大媒體公布。

 

2016年底,瑞士高級鐘表品牌積家(Jaeger-LeCoultre)推出了一款山上papi醬全程出鏡的廣告視頻,與後者展開了深度合作。那個在自己左手無名指畫圈當戒指的papi醬,居然搖身戴上了名表,出鏡頂級腕表品牌的廣告。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徐小平在接受采訪時透露,Papi醬項目創造了5000萬元的收入,但這一切都和羅輯思維無關。是什麽原因讓脫不花用上了“恥辱”二字,又在賺錢之前就選擇退出了呢?

 

3.0模式:知識付費


羅輯思維退投,很可能是因為Papi醬身上的標簽與羅振宇接下來要幹的主業有著莫大的沖突,這個主業就是2016年底開始崛起的知識付費。

 

在2016年10月13日第191期《羅輯思維》中,羅振宇用了一整期的節目介紹了羅輯思維為什麽要進軍知識付費這個新興產業。答案很簡單,就是瞄準了中國正在冉冉升起的新中產階級。

 

據統計,中國目前的中產階級人口達到了7億,是中國最活躍、消費力最旺盛的群體,因此也是各大商家重點瞄準的目標客戶群。那這些中產階級老爺和仙女們在精神上有哪此需求呢?

 

總結羅振宇的觀點,這種需求是頗為“人格分裂”的。首先是喜歡媚俗的東西,但又終將鄙視媚俗的東西;渴望高雅的東西,但以自身的知識、閱歷和人生境界又暫時達不到消費高雅東西的境界。所以現在做媚俗內容的以後會餓死,現在做高雅東西的可能熬不到以後就餓死了。

 

如何幫助新興中產階級在精神上銜接起通往更高階層的道路,正是羅振宇看中的“古騰堡級”的機遇。至於papi醬,她身上的標簽是更加偏向於媚俗,與羅輯思維未來的定位相違背,這就是羅振宇及其團隊經過深刻思考後作出的決定。有些錢賺不得,因為上了“色”後會很難洗掉。

 

那收縮曾經壯大羅輯思維的電商業務又如何解釋呢?

 

脫不花給出的解釋是要專心做內容。但小編認為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羅輯思維電商業務正在萎縮,從《未來簡史》在羅輯思維天貓上的銷量就可見一斑。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音頻書籍的崛起。道理很簡單,聽書比看書更加方便,適用的場景也更多,無論是開車走路騎車坐公共交通,都可以聽書。一些“讀”書的音頻還將關鍵內容和核心觀點進行了歸納,聽眾只需消半個小時就能消費一本書。

 

還有,成本低,在喜馬拉雅上,光是關於《未來簡史》的讀書音頻就有好幾個,而且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可以下載至手機里反複聽。雖然也有大量的付費音頻,但在目前各大音頻App為了爭搶用戶,大打價格戰的環境下,音頻聽書比看書肯定要實惠很多。

 

羅輯思維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及時跟進,上線了很多音頻相關產品,訂閱專欄中的文章也做了專門的音頻配套。同時還請來了播音界的大咖,包括《舌尖上的中國》的旁白者李立宏、央視的播音員歐陽夏丹、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等來制作音頻產品,吸引更多聽眾的耳朵。

 

羅輯思維關於知識付費產品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得到”App上的訂閱課程。這是羅振宇目前開發出來的為新興中產階級準備的精神大餐。刨除《羅輯思維》1-4季合集這碗冷飯,目前“得到”App上有25個訂閱課程,目前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2.4億元(表4)。



訂閱數量過十萬的有李笑來、薛兆豐、劉潤和萬維鋼。如果按照李笑來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得到”和專欄作者分成比例是5:5。那麽這四位“十萬級”的大咖在“得到”專欄上的收入已經過千萬。就算是現在訂閱排名墊底的“商業史精讀”的作者張瀟雨,也能分得80多萬元。

 

“得到”訂閱專欄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去羅振宇化”。多年以來,《羅輯思維》就是靠羅胖每天早上6點的60秒音頻和每周50分鐘視頻來支撐著。說實話觀眾多少有點審美疲勞,羅振宇自己也吃不消。現在內容產品的任務分攤給大量的專欄作家來完成,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不但提升了產品的更新頻率,又分散了風險。

 

那羅振宇現在是不是就可以翹著腳賺錢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羅振宇在內容方面的工作有人分擔了,但他仍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牛人。

 

因為首先,牛人會枯竭。《羅輯思維》的視頻之所以能撐3年之久,是因為羅振宇以付費的形式向社會公開征集節目選題。如果光靠羅振宇及其團隊,估計早就才思枯竭了。然而,即便如此,《羅輯思維》每期的點擊量還是呈現下滑的趨勢,從一開始每期300萬的點擊到後來的200萬上下。對於在“得到”App上單兵作戰的專欄作者而言,要保質又保量就是個高難度和高強度的事情。保不齊哪天就玩不下去,牛人就退出專欄,或者用戶因為產品質量下降而不再續訂。

 

第二個原因是,牛人在出名之後很可能會自立門戶。就像羅輯思維不滿足於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於是另立門戶有了“得到”App;李笑來在“得到”擁有十萬加的訂閱用戶,卻又另外搞出了“一塊聽聽”;知乎live、微信公眾號中不斷有優秀的內容傳播者加入內容創業的大軍。在知識付費產業興起的初期,這種現象是無法避免。同時也印證了平臺的效應在弱化,越來越多的人在收獲“一定數量”的用戶後,都忍不住想嘗試另立門戶的快感。

 

但羅振宇對此卻樂見其成。他不斷在視頻里呼籲有才華的人加入內容創業這條跑道。並且在“001號知識發布會”上公布了“得到”關於內容創業的產品標準——《得到品控手冊》,供廣大用戶免費索取閱讀。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埃隆·馬斯克公開特斯拉專利。如果能讓產業中的其他從業者按照自己的標準生產,雖然會增加競爭,但也增加了大家共同活下去的概率。等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內容創新創業者,羅振宇只要從中挑選優秀的群體,開出讓其無法拒絕的價格,把他們拉進“得到”的平臺,就能讓知識付費的賺錢機器繼續運轉下去。

 

在“001號知識發布會”上,羅振宇表示,希望2017年把“得到”上的專欄能增加到50個。如果真能實現,那麽收入是否能夠實現翻番,超過5億呢?答案有待今年秋季的“002號知識發布會”揭曉。(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68

留給遊戲硬件的時間不多了!幹掉Xbox和PS的可能是一朵雲

在今年春天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里,人們只要戴上VR(虛擬現實)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 “綠洲”。在這個世界中,有繁華的都市,形象各異、光怪陸離的玩家,而不同次元的影視遊戲中的經典角色也在這里齊聚。

“我認為遊戲未來就應該提供像《頭號玩家》里面那樣的全浸入式的體驗,身臨其境。”大型PC網遊《星戰前夜》(Eveonline)的資深玩家小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VR和AR(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是遊戲發展的方向。”

《頭號玩家》的設定背景是2040年。剛剛過去的周末,在上海人氣爆棚的ChinaJoy(即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綠洲”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間,可能會更快。

網遊《星戰前夜》(Eveonline)

“雲遊戲時代”十年前起步

伴隨著5G、雲計算、VR和AR等新技術的發展,一個遊戲世界的“雲時代”正在向我們走近。全球最大的遊戲制作與發行商之一法國育碧(Ubisoft)的首席執行官伊夫·吉耶莫(Yves Guillemot)表示,“雲遊戲”形式的出現將成為遊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不遠的將來,可以用一個便攜筆記本暢玩那些需要頂級硬件配置的電腦才可以玩的AAA大作(非正式分級方式,指高開發預算、高宣傳投入、高專業評價的遊戲),而不需要下載龐大的客戶端,不用考慮移動設備是否兼容這款遊戲——移動設備的功耗甚至不會比看網絡直播高。

而且用戶無需設置遊戲的畫質,雲遊戲會默認提供技術水平內的最高特效,遊戲存檔全部保留在雲端,即使更換設備玩單機遊戲,遊戲進度仍舊能夠保留。

“未來我們希望創造更加豐富、有深度以及持久的遊戲體驗,能夠反映人們真實生活的遊戲。”伊夫·吉耶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遊戲中最重要的體驗是玩家之間的互動。比如當有1000個玩家在同一個服務器上玩遊戲的時候,他們的互動是瞬間的,有合作有競爭,也有相互之間的交流,這和現實生活的情況非常相似。而現在的遊戲還做不到把這實時的互動展現在玩家面前。

近年來,雲計算和5G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讓十年前超前的想法放在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

早在2009年舊金山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上,一家叫做OnLive的公司向大家展示了雲遊戲平臺的美好願景。玩家可以不必下載龐大的遊戲客戶端,也不依賴強大的計算機性能,遊戲的運行全部依賴雲端處理,只要保證網絡的穩定通暢。

美國AMD(超威)半導體公司也在2009年初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就展示過類似技術。它的基本原理是,由搭載高端處理器高檔顯卡的服務器來進行遊戲畫面的渲染以及其他大運算量工作,並將渲染完成的遊戲畫面以視頻的形式通過網絡傳輸到客戶端,並從客戶端接收遊戲控制信號。

這種超前又便於理解的新技術一經推出,立即引起轟動,成為遊戲界談論的焦點。雲遊戲技術使圖形處理與數據運算能力相對有限的輕端設備能運行高品質遊戲,玩家用移動設備就可以暢玩市面上的大型遊戲。

然而,當時的網絡環境並不支持這種遊戲形式的發展,主要因為高延遲與低帶寬難以滿足遊戲玩家的需求。OnLive公司難以為繼,後被索尼收購。

體驗提升,遊戲硬件受沖擊

“延時在遊戲當中是最忌諱的,看一部電影如果有延時的話,最多是播放卡一下,但遊戲當中角色的生死就在一瞬間,如果卡殼,會影響整個遊戲的發展進程。”小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談及當時發展受制的原因,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的技術提供商Epic Games中國商務總監謝添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放在雲端,對運算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第二,是由雲端通過視頻流媒體下載到用戶端,有延遲的問題,對節奏快的遊戲延遲如果太高的話,體驗就會很差。”

當時間來到了2018年,伴隨著5G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雲計算能力的飛速提高,上述問題從技術上已經都能夠解決了。而且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積極備戰5G。根據計劃,5G技術將在2019年預商用,到2020年將全面普及。這令曾經因技術鴻溝而無法實現的技術,仿佛瞬間近在眼前。

業界已經認同,下一個世代,就是雲遊戲的時代。幾乎所有遊戲大廠,都已經宣布將雲遊戲作為下一個發展目標。5G基礎網絡的建設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保障。

事實上,第一代的“雲遊戲”已經實現。以育碧為例,過去只能在PC上玩的遊戲,現在通過遊戲串流服務也可以在蘋果Mac上玩,這種跨平臺轉換背後就是基於強大的服務器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未來不同平臺上的玩家能夠享受一樣的體驗並且相互交流,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伊夫·吉耶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所有用戶的遊戲都在一個服務器端運行,畫面會傳輸到用戶的客戶端顯示屏上,這樣的好處是減少了延時,這樣所有人都同步了,就像現實中的場景一樣。有助於玩家之間的交流。”

這個技術雖然很難實現,因為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但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大力布局遊戲串流服務,比如谷歌、微軟和英偉達。

據透露,育碧已經把一些遊戲上傳在英偉達的雲服務器上。育碧的競爭對手暴雪也在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表示,正在與雲服務商展開合作洽談。

育碧遊戲《看門狗2》官方截圖

今年6月在洛杉磯舉行的全球規模最大的年度遊戲大會——E3遊戲展上,谷歌傳出正在努力開發自己的遊戲串流服務平臺,代號Yeti。後來傳聞坐實,意味著谷歌將大力進軍視頻遊戲行業,與硬件廠商微軟的Xbox以及索尼的PlayStation展開競爭。而微軟也在E3大會上暗示,Xbox 團隊有計劃與雲端遊戲團隊開發遊戲串流服務,讓任何設備都能夠獲得主機級的遊戲體驗。

今年初的拉斯維加斯CES上,英偉達推出了GeForce NOW遊戲串流服務的免費測試版本,同時兼容大部分基於Windows系統的臺式機及筆記本。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表示,雲串流技術能夠讓配置較低的PC運行原本需要強勁性能的大型遊戲,它將支持市面上大多數AAA大作。不過該服務非常受限於網絡帶寬環境影響,因此目前仍僅在北美和歐洲地區推出。

這種趨勢將直接沖擊Xbox或者Playstation這樣的硬件銷量。“直接的影響就是,玩家不買硬件了,都去訂閱串流服務了。”謝添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串流服務要真正做起來,還有待時日。過去的服務提供商,玩家並不買單。而且主機遊戲還會面臨版權的問題。”

“很多遊戲的制作開發過程要4年以上,所以不管是技術提供商還是遊戲制作商,我們現在就要思考這些問題了。”伊夫·吉耶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成本會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比如要建很多服務器,還要考慮到遊戲的優化。”

“留給遊戲硬件廠商的可能只有最後一輪硬件更新的發展機會了,未來的遊戲就不需要主機,數據全部由雲端來傳輸。” 伊夫·吉耶莫提醒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36

今日新聞透視黎智英講機會多了

1 : GS(14)@2011-01-22 20:26:01

我就唔信啦
2 : GS(14)@2011-01-22 20:26:43

http://programme.tvb.com/news/newsmagazine/video/
今日段預告
3 : GS(14)@2011-01-22 20:32:18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p=1495713#p1495713

HK 一定係少左。
中國整體唔係,但 HK 的 fresh grad 要入去同以億計的同胞爭,爭得到一塊餅者,萬中無一。
其他地區,實地去過試過至知,無意見。

....


SORRY 科姐,想問清楚你係信社會係 zero sum game 定唔係?

我嘅 logic 係,如果社會係 zero sum game,上世紀嘅世界性進步難以解釋。
一定有 factors 令成個社會塊餅愈黎愈大,可以係科技,可以係生態環境嘅剝削。

但呢十年,就有懷疑。當科技創新不再,成塊餅無再點大時或者跑唔上人口速度,就係互相殺戮嘅時候。

...

黎智英話佢果陣時一般人見到人地揸靚車都認為自己有機會, 但佢又認為現在機會多以前幾十倍. 黎智英到底係認為佢果個時間代機會多, 還是現在機會多?

冇錯, 黎智英係叻, 但我唔知佢有心還是無意忽視現在機會比以前少的事實. 舊時, 專注做一行可以有出頭天; 現在, 搵到可以做一世行業都唔容易. 因為現在比舊時變得更加快! product life cycle 越來越短, 要不斷學不斷嘗試.

以前大陸未發展, 香港還可以, 現在正被邊緣化. 工廠北移再北移, 唔好講低增值高勞工密集高污染的, 就算其他種類的廠都難做, 最幾年執左唔少. sales office北移教完徒弟冇師父, 加上internet流行左10幾年, trading角色都快玩完, 被動地被"職位錯配"的人應該唔少. 在座有冇?

如果真係有咁多機會, 就唔使使出大量增加大學學位, 副學士, 毅進, 再增訓, 終身學習, xx港這類忽悠的伎倆啦. Sigh!
4 : 草帽(1253)@2011-01-22 20:54:42

梁錦松都話人民幣自由對換, 對香港完全沒有好處. 如果機會多, D人狂轉工啦.
5 : idsdown(1658)@2011-01-22 21:35:54

機會多要視乎人的關係網, 市場, 當然仲要本身實力.
如果係香港就真係唔覺, 因為正苦做唔好個仲裁角色, 大地産商的攏斷形成好多中小企業/打工仔都係幚人賺錢, 自己得個做字.
6 : idsdown(1658)@2011-01-22 21:37:27

4樓提及
梁錦松都話人民幣自由對換, 對香港完全沒有好處. 如果機會多, D人狂轉工啦.


呢個係一個趨勢, 無力改變遊戲規則就只能憑自己能力在遊戲規則內玩
7 : GS(14)@2011-01-23 12:59:44

6樓提及
4樓提及
梁錦松都話人民幣自由對換, 對香港完全沒有好處. 如果機會多, D人狂轉工啦.


呢個係一個趨勢, 無力改變遊戲規則就只能憑自己能力在遊戲規則內玩


改變遊戲規則是超難,但這是一個成熟內向的社會的必然過程,所以資訊流通好重要
8 : GS(14)@2011-01-23 15:16:27

50後名人: 80後機會更多
2011年01月23日

【本報訊】無綫電視時事節目《新聞透視》探討 50後及 80後兩代的出路問題,再度挑起兩代矛盾。兩位「 CY」: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與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均認為 80後享有的機會比 50後多。網民群起反駁,更批評梁振英藉機「擦阿爺鞋」。
節目昨晚播出,黎智英接受訪問時說,現今年輕一代工作晉升機會多,更容易造就第二個「黎智英」,因為「社會機會多咗幾十倍」,知識流量增加,學習某門學問也輕易得多。他批評現今年輕人愛抱怨又要求即食文化,「一返工就問幾時升級」。他認為新一代面對現實的意志比上一代薄弱,「家好多溫室出來,太陽曬吓都叫救命」。
梁振英則承認受惠於 97年回歸前的移民潮及本地化,自己才可「做咗西人嘅職位」,入職測量行五、六年即升職,每月有 2.1萬元租津入住半山豪宅,這些機會現已不存在。他亦認同,現時年輕人置業比上一代難。但他的結論是寧願做今年才踏足社會的人,因為國家發展勢頭比他出身時好得多,機會更多。
網民紛紛提出反駁

兩位「 CY」的老生常談並未獲得廣泛認同,網民紛紛在討論區上反駁。有網民留言說:「阿哥,唔好話學你開工廠,我開個舖頭仔都要俾領匯吸血喇,想做流動小販, sorry,已經再無新牌。」更有人不滿梁振英提出的國家勢頭論是「不忘擦阿爺鞋」。
9 : GS(14)@2011-01-23 15:43:40

for姐: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1296&start=30

"黎智英接受訪問時說,現今年輕一代工作晉升機會多"

不同意 : 被動地 job title inflated 的 case 多,晉升機會少 (因各大機構只會盡量減少層級),就算層級多年來無減少,如 HK 警隊,比較鄧竟成及其兒子入警隊時的晉升機會,也有明顯分別。


"更容易造就第二個「黎智英」"

傳統行業難,新興行業易。內地比 HK 易,法規不齊全,管理鬆散的地區比法規齊全,過度管理的地區易。

"「社會機會多咗幾十倍」"

因有網絡,小朋友們出位的機會確實比未有網絡時多咗幾十倍。要出名只會越來越易,但有名無利者,越來越多。

講番不用靠互聯網的機會。就講響 cityu 讀 marketing 吧,相比十年前畢業個批,而家 cityu marketing 同學們可經系內老師推薦參加的交流、比賽與實習機會 (有無留意佢地每年呢個時候賣既同學免費充當企業顧問全版廣告 ?),確實多好多,這不是別人,是其前任系主任游漢明教授親口對我說的。然而,掌握到這些機會後,如何再往前抓住第二個機會,以小妹聯絡開的同學仔計,他們面對的競爭,所需的過五關斬六將難度,不得不承認,遠比佢地既學長高。


"知識流量增加,學習某門學問也輕易得多。"

完全同意。以前小妹學睇 land search record,要特登返大學圖書館借書睇,唔夠喉再往政府刊物銷售處買相關雞精書睇。而家非常簡單,上地監局網頁找找,半套學問就馬上掌握了。

同時,網絡的教材,多是入門 level one 之教材,真正要具備一個從業員 / 小業主需要的 land search 知識深度和闊度,仍須不斷借書,甚至可能往法律系專用圖書館翻查案例。這些硬功夫,無得慳。時下年青人最大問題係,各科入門知識太易找,令大家每科的學問都識點點皮毛,但樣樣都不深入。


"他批評現今年輕人愛抱怨又要求即食文化"

部分同意。然而自問長輩也有部分責任。有睇開求職周刊的,會留意到 "fast learner" 這兩個字,響呢類刊物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大人過份強調呢兩個字,會令部分年青人越來越依賴 google 和 wiki 提供的即食答案,求其 copy and paste 交差比長輩就算。
10 : JockMatGuy(5511)@2011-01-24 13:32:42

或者, 他的意思是:
如果你係萬萬中無一嘅絕世高手,又打開'任篤'二脈..
現在的機會多過30年前
11 : GS(14)@2011-01-24 22:39:55

10樓提及
或者, 他的意思是:
如果你係萬萬中無一嘅絕世高手,又打開'任篤'二脈..
現在的機會多過30年前


大成功就無啦,小成功真是多了....
12 : GS(14)@2011-01-29 21:21:13

2010-1-28 CM
呂志華手記

八十後身在福中不知慘

呂志華:資深經濟評論員、確思傳信財經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近日有多位社會人士評論八十後,亦有電視台時事節目探討八十前和八十後兩代的社會機遇及出路等問題,惹來八十後唇槍舌劍反攻,八十後又再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門話題。



這次炮轟八十後的第一炮,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發出。唐英年批評八十後「剛愎自用,容易車毀人亡」。接覑,八十前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亦批評八十後過分溺愛,嬌生慣養被父母寵壞,動輒因工作辛苦、或者嫌棄低薪而辭職。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在電視節目受訪時則表示,今天年輕一代工作晉升機會多,社會的機會較以前多出幾十倍,但八十後面對現實的意志,較上一代薄弱,只會抱怨,又要求即食文化,「一返工就問幾時升職?」眼光短淺。

講真話卻遭網民圍攻

提出批評的,怎說都是社會的成功人士,他們所講的,總有值得借鏡之處,可是卻遭到網民圍攻。其實,他們完全說出了八十後最真實的一面,有許多情況,甚至較他們所講的更差。嬌生慣養,自視過高,不願捱不想做,是公認的八十後性格特徵。我華哥最近招聘員工時,有機會和這些八十後傾談,就看盡了他們的眾生相。

記得有一位應徵的八十後面試時,隻身闖天涯,個人照片、甚麼證書都沒帶來,最神奇的是,面試期間,竟還接聽電話!另一名應徵者具有良好的學歷,會考高考成績優異,讀的是生物化學,但卻說對生物化學相關的工作全無興趣,獨愛晉身公關行業,但他卻說不出甚麼原因會喜愛這些行業,更坦言不知道這些熱誠可以維持多久。我華哥告訴他,無論在社會上工作,抑或創業,要的不是一腔熱誠,三分鐘熱度,而是耐性和恆心,有哪一個人創業不是慢慢與守出來的?今天不少大企業的高層要員,莫不是捱了幾十年,從低做起的。

我華哥十分佩服這班八十後,他們在一間公司做了三兩個月,就知道自己有無機會升職,就知道自己適合不適合該行業,結果不少人剛畢業不足一年,已轉了三、四份工,這履歷日後怎樣向新僱主解釋?

碩士多過狗博士通街走

也許他們覺得,自己擁有高學歷,但在社會上做的是枯燥無聊的工作,人工又低,因此對社會不滿。然而,八十後似乎不知道,今天的社會高通脹,連帶學歷也出現通脹,通街都是大學生、碩士生。那些碩士生不少都是國內八十後來港移民的一種途徑而已!台灣流行一句話說:「碩士多過狗,博士通街走。」我華哥看過不少大學生、碩士生的知識水平,比中學生還不如!

梁振英被問到,若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會選擇於一九七七年,還是二零一一年才投身工作?他肯定地說,會選擇做個今天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今日的機會更多,發展更快。

這一點我華哥百分百贊同,生活在今天的人,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幸福的。我們坐飛機如坐巴士,可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娛樂和方便,加上香港更是一個福地,社會福利好,不工作靠拿綜援,也可戴名牌眼鏡、外出旅遊享受人生。只可惜今天的八十後,生在福中不知慘,他們口中的很慘,根本就是上一代很想爭取的東西。

八十後死剩把口

有網友說,今天社會創業艱難,辛苦賺來的利潤,都給領匯等大財閥吸乾;即使生意好,亦難以追上升得更快的租金。這位網友知不知道,你的上一代是怎樣創業的?八十後有沒有看過在樓梯底的商店?你們的上一代要創業,可以在商場租舖位嗎?上一代創業,大都是在樓梯底,租個二、三十呎的地方,整天十多小時彎覑身工作,挺直腰就會撞到樓梯底,這樣的創業環境會較今天好嗎?要不你就在花園街、天光墟擺街檔,你願不願意香港重返當年的創業環境?你說今天商舖的租金很貴?難道五、六十年代香港的舖租較現在便宜嗎?

八十後埋怨,要為大地產財閥打工,向上流動機會大不如前。其實,不少八十前過去連替大財團打工的機會也沒有,他們可能畢生的希望,就是進入一間大機構,安安穩穩打工到退休。記得我華哥投身社會的年代,當時的畢業生能夠考到入銀行一份工作,那怕是櫃員已是羨煞旁人,闔家慶祝。今天八十後願意在銀行做櫃面職員嗎?

有一點我最欣賞今天的八十後,就是死剩把口,唐英年的批評不中聽,受訪者的意見和自己不同,就寸土不讓,群起攻之,甚至以各種激進行動回敬。如果八十後面對自己的挑戰時會這樣「積極」,相信就不會對社會有太多的埋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