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日新聞透視黎智英講機會多了

1 : GS(14)@2011-01-22 20:26:01

我就唔信啦
2 : GS(14)@2011-01-22 20:26:43

http://programme.tvb.com/news/newsmagazine/video/
今日段預告
3 : GS(14)@2011-01-22 20:32:18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p=1495713#p1495713

HK 一定係少左。
中國整體唔係,但 HK 的 fresh grad 要入去同以億計的同胞爭,爭得到一塊餅者,萬中無一。
其他地區,實地去過試過至知,無意見。

....


SORRY 科姐,想問清楚你係信社會係 zero sum game 定唔係?

我嘅 logic 係,如果社會係 zero sum game,上世紀嘅世界性進步難以解釋。
一定有 factors 令成個社會塊餅愈黎愈大,可以係科技,可以係生態環境嘅剝削。

但呢十年,就有懷疑。當科技創新不再,成塊餅無再點大時或者跑唔上人口速度,就係互相殺戮嘅時候。

...

黎智英話佢果陣時一般人見到人地揸靚車都認為自己有機會, 但佢又認為現在機會多以前幾十倍. 黎智英到底係認為佢果個時間代機會多, 還是現在機會多?

冇錯, 黎智英係叻, 但我唔知佢有心還是無意忽視現在機會比以前少的事實. 舊時, 專注做一行可以有出頭天; 現在, 搵到可以做一世行業都唔容易. 因為現在比舊時變得更加快! product life cycle 越來越短, 要不斷學不斷嘗試.

以前大陸未發展, 香港還可以, 現在正被邊緣化. 工廠北移再北移, 唔好講低增值高勞工密集高污染的, 就算其他種類的廠都難做, 最幾年執左唔少. sales office北移教完徒弟冇師父, 加上internet流行左10幾年, trading角色都快玩完, 被動地被"職位錯配"的人應該唔少. 在座有冇?

如果真係有咁多機會, 就唔使使出大量增加大學學位, 副學士, 毅進, 再增訓, 終身學習, xx港這類忽悠的伎倆啦. Sigh!
4 : 草帽(1253)@2011-01-22 20:54:42

梁錦松都話人民幣自由對換, 對香港完全沒有好處. 如果機會多, D人狂轉工啦.
5 : idsdown(1658)@2011-01-22 21:35:54

機會多要視乎人的關係網, 市場, 當然仲要本身實力.
如果係香港就真係唔覺, 因為正苦做唔好個仲裁角色, 大地産商的攏斷形成好多中小企業/打工仔都係幚人賺錢, 自己得個做字.
6 : idsdown(1658)@2011-01-22 21:37:27

4樓提及
梁錦松都話人民幣自由對換, 對香港完全沒有好處. 如果機會多, D人狂轉工啦.


呢個係一個趨勢, 無力改變遊戲規則就只能憑自己能力在遊戲規則內玩
7 : GS(14)@2011-01-23 12:59:44

6樓提及
4樓提及
梁錦松都話人民幣自由對換, 對香港完全沒有好處. 如果機會多, D人狂轉工啦.


呢個係一個趨勢, 無力改變遊戲規則就只能憑自己能力在遊戲規則內玩


改變遊戲規則是超難,但這是一個成熟內向的社會的必然過程,所以資訊流通好重要
8 : GS(14)@2011-01-23 15:16:27

50後名人: 80後機會更多
2011年01月23日

【本報訊】無綫電視時事節目《新聞透視》探討 50後及 80後兩代的出路問題,再度挑起兩代矛盾。兩位「 CY」: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與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均認為 80後享有的機會比 50後多。網民群起反駁,更批評梁振英藉機「擦阿爺鞋」。
節目昨晚播出,黎智英接受訪問時說,現今年輕一代工作晉升機會多,更容易造就第二個「黎智英」,因為「社會機會多咗幾十倍」,知識流量增加,學習某門學問也輕易得多。他批評現今年輕人愛抱怨又要求即食文化,「一返工就問幾時升級」。他認為新一代面對現實的意志比上一代薄弱,「家好多溫室出來,太陽曬吓都叫救命」。
梁振英則承認受惠於 97年回歸前的移民潮及本地化,自己才可「做咗西人嘅職位」,入職測量行五、六年即升職,每月有 2.1萬元租津入住半山豪宅,這些機會現已不存在。他亦認同,現時年輕人置業比上一代難。但他的結論是寧願做今年才踏足社會的人,因為國家發展勢頭比他出身時好得多,機會更多。
網民紛紛提出反駁

兩位「 CY」的老生常談並未獲得廣泛認同,網民紛紛在討論區上反駁。有網民留言說:「阿哥,唔好話學你開工廠,我開個舖頭仔都要俾領匯吸血喇,想做流動小販, sorry,已經再無新牌。」更有人不滿梁振英提出的國家勢頭論是「不忘擦阿爺鞋」。
9 : GS(14)@2011-01-23 15:43:40

for姐: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1296&start=30

"黎智英接受訪問時說,現今年輕一代工作晉升機會多"

不同意 : 被動地 job title inflated 的 case 多,晉升機會少 (因各大機構只會盡量減少層級),就算層級多年來無減少,如 HK 警隊,比較鄧竟成及其兒子入警隊時的晉升機會,也有明顯分別。


"更容易造就第二個「黎智英」"

傳統行業難,新興行業易。內地比 HK 易,法規不齊全,管理鬆散的地區比法規齊全,過度管理的地區易。

"「社會機會多咗幾十倍」"

因有網絡,小朋友們出位的機會確實比未有網絡時多咗幾十倍。要出名只會越來越易,但有名無利者,越來越多。

講番不用靠互聯網的機會。就講響 cityu 讀 marketing 吧,相比十年前畢業個批,而家 cityu marketing 同學們可經系內老師推薦參加的交流、比賽與實習機會 (有無留意佢地每年呢個時候賣既同學免費充當企業顧問全版廣告 ?),確實多好多,這不是別人,是其前任系主任游漢明教授親口對我說的。然而,掌握到這些機會後,如何再往前抓住第二個機會,以小妹聯絡開的同學仔計,他們面對的競爭,所需的過五關斬六將難度,不得不承認,遠比佢地既學長高。


"知識流量增加,學習某門學問也輕易得多。"

完全同意。以前小妹學睇 land search record,要特登返大學圖書館借書睇,唔夠喉再往政府刊物銷售處買相關雞精書睇。而家非常簡單,上地監局網頁找找,半套學問就馬上掌握了。

同時,網絡的教材,多是入門 level one 之教材,真正要具備一個從業員 / 小業主需要的 land search 知識深度和闊度,仍須不斷借書,甚至可能往法律系專用圖書館翻查案例。這些硬功夫,無得慳。時下年青人最大問題係,各科入門知識太易找,令大家每科的學問都識點點皮毛,但樣樣都不深入。


"他批評現今年輕人愛抱怨又要求即食文化"

部分同意。然而自問長輩也有部分責任。有睇開求職周刊的,會留意到 "fast learner" 這兩個字,響呢類刊物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大人過份強調呢兩個字,會令部分年青人越來越依賴 google 和 wiki 提供的即食答案,求其 copy and paste 交差比長輩就算。
10 : JockMatGuy(5511)@2011-01-24 13:32:42

或者, 他的意思是:
如果你係萬萬中無一嘅絕世高手,又打開'任篤'二脈..
現在的機會多過30年前
11 : GS(14)@2011-01-24 22:39:55

10樓提及
或者, 他的意思是:
如果你係萬萬中無一嘅絕世高手,又打開'任篤'二脈..
現在的機會多過30年前


大成功就無啦,小成功真是多了....
12 : GS(14)@2011-01-29 21:21:13

2010-1-28 CM
呂志華手記

八十後身在福中不知慘

呂志華:資深經濟評論員、確思傳信財經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近日有多位社會人士評論八十後,亦有電視台時事節目探討八十前和八十後兩代的社會機遇及出路等問題,惹來八十後唇槍舌劍反攻,八十後又再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門話題。



這次炮轟八十後的第一炮,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發出。唐英年批評八十後「剛愎自用,容易車毀人亡」。接覑,八十前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亦批評八十後過分溺愛,嬌生慣養被父母寵壞,動輒因工作辛苦、或者嫌棄低薪而辭職。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在電視節目受訪時則表示,今天年輕一代工作晉升機會多,社會的機會較以前多出幾十倍,但八十後面對現實的意志,較上一代薄弱,只會抱怨,又要求即食文化,「一返工就問幾時升職?」眼光短淺。

講真話卻遭網民圍攻

提出批評的,怎說都是社會的成功人士,他們所講的,總有值得借鏡之處,可是卻遭到網民圍攻。其實,他們完全說出了八十後最真實的一面,有許多情況,甚至較他們所講的更差。嬌生慣養,自視過高,不願捱不想做,是公認的八十後性格特徵。我華哥最近招聘員工時,有機會和這些八十後傾談,就看盡了他們的眾生相。

記得有一位應徵的八十後面試時,隻身闖天涯,個人照片、甚麼證書都沒帶來,最神奇的是,面試期間,竟還接聽電話!另一名應徵者具有良好的學歷,會考高考成績優異,讀的是生物化學,但卻說對生物化學相關的工作全無興趣,獨愛晉身公關行業,但他卻說不出甚麼原因會喜愛這些行業,更坦言不知道這些熱誠可以維持多久。我華哥告訴他,無論在社會上工作,抑或創業,要的不是一腔熱誠,三分鐘熱度,而是耐性和恆心,有哪一個人創業不是慢慢與守出來的?今天不少大企業的高層要員,莫不是捱了幾十年,從低做起的。

我華哥十分佩服這班八十後,他們在一間公司做了三兩個月,就知道自己有無機會升職,就知道自己適合不適合該行業,結果不少人剛畢業不足一年,已轉了三、四份工,這履歷日後怎樣向新僱主解釋?

碩士多過狗博士通街走

也許他們覺得,自己擁有高學歷,但在社會上做的是枯燥無聊的工作,人工又低,因此對社會不滿。然而,八十後似乎不知道,今天的社會高通脹,連帶學歷也出現通脹,通街都是大學生、碩士生。那些碩士生不少都是國內八十後來港移民的一種途徑而已!台灣流行一句話說:「碩士多過狗,博士通街走。」我華哥看過不少大學生、碩士生的知識水平,比中學生還不如!

梁振英被問到,若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會選擇於一九七七年,還是二零一一年才投身工作?他肯定地說,會選擇做個今天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今日的機會更多,發展更快。

這一點我華哥百分百贊同,生活在今天的人,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幸福的。我們坐飛機如坐巴士,可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娛樂和方便,加上香港更是一個福地,社會福利好,不工作靠拿綜援,也可戴名牌眼鏡、外出旅遊享受人生。只可惜今天的八十後,生在福中不知慘,他們口中的很慘,根本就是上一代很想爭取的東西。

八十後死剩把口

有網友說,今天社會創業艱難,辛苦賺來的利潤,都給領匯等大財閥吸乾;即使生意好,亦難以追上升得更快的租金。這位網友知不知道,你的上一代是怎樣創業的?八十後有沒有看過在樓梯底的商店?你們的上一代要創業,可以在商場租舖位嗎?上一代創業,大都是在樓梯底,租個二、三十呎的地方,整天十多小時彎覑身工作,挺直腰就會撞到樓梯底,這樣的創業環境會較今天好嗎?要不你就在花園街、天光墟擺街檔,你願不願意香港重返當年的創業環境?你說今天商舖的租金很貴?難道五、六十年代香港的舖租較現在便宜嗎?

八十後埋怨,要為大地產財閥打工,向上流動機會大不如前。其實,不少八十前過去連替大財團打工的機會也沒有,他們可能畢生的希望,就是進入一間大機構,安安穩穩打工到退休。記得我華哥投身社會的年代,當時的畢業生能夠考到入銀行一份工作,那怕是櫃員已是羨煞旁人,闔家慶祝。今天八十後願意在銀行做櫃面職員嗎?

有一點我最欣賞今天的八十後,就是死剩把口,唐英年的批評不中聽,受訪者的意見和自己不同,就寸土不讓,群起攻之,甚至以各種激進行動回敬。如果八十後面對自己的挑戰時會這樣「積極」,相信就不會對社會有太多的埋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