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資分析師的影響力有多大?宏碁就是最鮮活的例子。元月初在外資陸續喊賣下,宏碁股價從八十五元重跌到四十九元,市值因此蒸發千億元。 在外資「喊進」或「賣出」文字的背後,如何跟上腳步並正確解讀? 撰文‧吳美慧 研究員.葉揚甲宏碁三降營運目標,九外資全看衰。」斗大的標題,占據四月二十日各大媒體版面。報導中指出,只有野村證券在此次外資大幅降評及調降目標價中 相對友善,維持中立評等,但目標價也由六十元降至五十元。「野村哪有相對友善?它與其他外資一樣都是喊賣啦!」一位外資分析師解讀。「不要以為寫『中立』 就代表分析師真的建議你用中立的態度看宏碁股票。投資人還得對照分析師對目標價的建議以及內容,才會清楚分析師要傳達的訊息。」外資券商分析師,每天、每 周或是每季努力撰寫出來的報告,是要給國外手握數百億,甚至是數千億美元資金部位的基金經理人看。這些基金經理人會根據分析師報告中的投資建議,對台股或 是個股進行買進或是賣出動作。 破解撇步一 了解報告中的語言背後意涵換言之,能夠左右高達七兆台幣外資進出的,就是由外資分析師寫出來的一份份報告。國內投資人可以透過外資投信、銀行或是媒體揭露獲得資訊;因此,如何破解外資分析師報告,對投資判斷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外資報告中,最常看到的就是「買進」或是「賣出」等字眼,而同樣都是「叫進」或是「喊賣」,箇中學問大不同。以高盛證券董事總經理金文衡出具最新的宏碁 報告為例,儘管對宏碁維持「Sell」(賣出)評等,目標價則由四十八元調降至三十八元,從調降目標價動作,可以看出高盛對宏碁股價進一步看壞。 而在「叫進」的過程中,一樣也有程度上的差異。「不要單純地看到﹃Buy﹄就衝進去買,有八成的機率很容易受傷。」一位曾經在外資券商服務過的分析師說。 一般來說,分析師出具買進的投資建議評等時,會有強度上的分野,如果分析師認為這家公司營運前景非常好,這時候出具的報告上,會用類似「Strong Buy」(強力買進)等字眼,等到下一次出具同樣公司的報告時,若持續看好,就會用「Overweight 」(加碼),表達繼續看好的想法。 破解撇步二 看﹁相對﹂概念與﹁營運持續力﹂倘若,第二周出具報告中的評等變成「buy」(買進)時,就要留意,分析師對這家公司的看法已經略微改變,但因為之前已經大力叫進,不好意思直接改成「hold」(中立),以免自打嘴巴。 瑞銀投資研究執行副總裁李懿璇點出,外資分析師撰寫報告,通常以「相對」的概念為基礎,因此沒有所謂的絕對好或壞,而是「值不值得、合不合理」。譬如,台 灣股市和亞洲其他市場,如與韓國相比,要買誰?若相對便宜,外資就會有興趣布局台股。摩根大通研究部主管賴以哲就以「相對優勢法」來挑選投資標的。 同樣的概念也用在分析個股上。譬如有家公司今年營收比去年成長五成,雖然明年仍繼續成長,但幅度會下降到二成,這時,外資對這家公司的看法就會相對保守。「業績無法穩定且持續的成長,代表這家公司沒有找到讓業績維持成長的營運方式。」一位分析師說。 破解撇步三 長期追蹤值得信賴的分析師報告外資分析師不見得喜歡每年營收都是出現五成、六成高度成長的公司,重要的是要有持續力。可能今年的營收成長率一成,明年成長幅度提高到二成,後年增加到三成,代表這家公司有營運持續力,也是他們樂於推薦的公司。 不是每位分析師寫的報告都是擲地有聲,也會有判斷或是看錯的時候。一位長期觀察外資報告的投資人張小姐建議,「同一家公司最好先看三份不同分析師寫的報 告,然後追蹤哪一位分析與判斷最準確,其次再持續追蹤這位分析師寫的報告,就可以清楚瞭解他對個股的看法以及持股建議。」另 外,︽Institutional Investor︾(機構投資人)雜誌和︽Asia Money︾(亞元雜誌),每一年都會邀請基金經理人,票選出他們認為全球各大券商最具有影響力的研究團隊。被圈選出來的團隊或是分析師,提出來的報告往 往是許多基金經理人一定會看的,觀察他們的報告,也是不錯的參考指標。 破解撇步四 從ROE與PB評鑑公司營運狀況而ROE(股東權益報酬率)、PB(股價淨值比),是外資最常用來評鑑公司營運好壞的指標。ROE綜合了淨利率、資產周轉 率以及財務槓桿三項指標,是少數可以用來比較不同產業狀況的財務指標。一般來說,外資會以一家公司的ROE是否固定維持在一五%以上,作為公司營運好壞的 分水嶺。 PB則是用來評估一家公司市價和帳面價值的距離,也是價值型投資者常用的評價指標。通常,外資會推薦PB低於二倍以下的公司。不同的產業,會設定不同的標準。以金融業為例,外資分析師的標準通常會訂在ROE一○%、PB一.五倍以下、逾放比小於五%。 此外,還可以觀察外資的進出情況,一旦一檔股票出現外資集中買進或是賣出時,代表背後一定有些還不為外界所知的訊息即將發生。只要掌握外資進出動態,一樣可以沾光。 破解外資報告投資評等用語—— 在媒體上或是外資報告上,最常看到Buy(買進)、Sell(賣出)或是Neutral(中立),看到這些字眼時可別太衝動,要進一步解析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Buy、Overweight(買進)當外資分析師出具的報告中寫「Buy」或是「Overweigh」時,要先觀察一下,之前出具報告的投資建議是什 麼?如果第一次提出「Buy」,就可以跟隨買進;倘若上一份報告的投資建議是「Strong Buy」(強力買進),最近的報告改成「Buy」時,代表分析師對這檔股票的看法已經偏保守了。 Hold、Equal-weight、Not-Rated、Neutral(中立、中性)通常,看到外資報告中的投資建議是這幾個字眼時,就要小心,代表分析師對個股的看法相對保守,就只差沒喊「賣出」。 Sell、Underweight(賣出)看到報告中的投資建議是「Sell」或是「Underweight」時,就不要再持有股票了,代表分析師已經先行看到不利這家公司,或是產業的訊息了,所以才會大膽地喊「賣」,這時候手中的持股就不要戀棧,趕快賣掉吧。 附註: 買進:股票預期回報超出市場回報預期逾6%。 中性:股票預期回報超出市場回報預期在正負6%範圍之內。 賣出:股票預期回報低於市場回報預期逾6%。 哪些外資報告值得看? 報告類別 內容重點 總經報告 經濟整體狀況,是所有的報告中看法最宏觀的。 策略報告 可以選擇亞洲區或是全球策略報告閱讀,從中掌握外資對台灣持股的看法,並且注意報告上偏好區域與產業。 產業報告 可以了解產業趨勢走向,以及哪些公司在該領域占有絕佳位置。此外,還可以掌握公司新製程資訊,或比較相同領域公司的不同製程,從中了解哪一家公司技術能力較佳。 資產配置報告 從現金、固定收益、股票的配置比重,以及各市場的投資展望,可以看出外資法人對台灣市場的重視程度,進而可以預見外資對台股的興趣。 個股報告 可以從中了解分析師看公司的邏輯與重點,只要長期追蹤,可以跟隨分析師學習到如何掌握一家公司營運的關鍵重點,以及這家公司的營運潛力。 資料來源:《打敗外資賺大錢》等《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票選結果 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 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花旗環球陸行之 高盛呂東風 摩根大通J. J. Park 2009 花旗環球陸行之 摩根大通J. J. Park 高盛呂東風 亞太區最佳硬體分析師 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高盛金文衡 花旗環球楊應超 麥格理張博淇2009 高盛金文衡 麥格理張博淇 花旗環球張凱偉《亞元雜誌》(Asia Money)票選結果 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 年份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花旗環球陸行之 瑞銀董成康 三星 Lawrence Lee 2009 花旗環球陸行之 美林何浩銘 瑞銀程正樺2010 瑞銀程正樺 美林何浩銘 瑞銀 Nicolas Gaudois 亞太區最佳下游硬體分析師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高盛金文衡 麥格理張博淇 瑞銀謝宗文2009 高盛金文衡 麥格理張博淇 美林曾省吾2010 高盛金文衡 瑞銀謝宗文 摩根大通郭彥麟 台灣區最佳分析師 年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2008 巴黎證陳慧明 里昂蘇廷翰 美林程淑芬2009 瑞銀程正樺 高盛金文衡 瑞銀董成康2010 瑞銀董成康 瑞銀謝宗文 花旗環球谷月涵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f659101017ql4.html
发表时间:2011-06-22
加速莫忘看“油箱”
在全面解析“现金流管理体检报告”之前,不得不强调眼下采访中小企业真实营收状况的艰难。我们曾想法设法从沿海地区各纺织主要省份的行业协会入手,了解当地企业如何像外界所说在“钱荒、电荒、人荒”面前被推进死胡同,但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否定。
不承认本省存在严峻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今年以来统计门槛提高,协会层面掌握宏观情况的统计数据多来自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除此之外,投资力度也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生命迹象。福建省内有纺织服装企业2691家(其中服装企业1468家),截至记者调查,几乎未发现停产。不仅如此,长乐市近250位企业家投入几百亿元资金,集体到上海纺机展选购纺机设备,浮现大发展的先兆。
然而不能掩盖的事实是,在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原料采购支出、劳务支出、税费支出增幅较 大,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幅度少则20%、多则翻倍,现金流资金占有率高企。央行自去年开始已8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准备金率,使得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周 期变长、利率提高,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折扣率较低。
银行将纺织设为限制性行业虽然不是新话题,但在多种情势逼压下更为雪上加霜。此时,借助二级市场融资难免进入视野,但碍于对自身赢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率的不自信,多数企业短期内还无法敲开拒签率越来越高的IPO大门。
调查中发现,重压之下一方面企业成本上升而利润下滑,另一方面很多原定技改、扩张项目被迫 延迟或取消,有限的资金主要用来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正所谓好钢使在刀刃上,必要的投资仍然推卸不掉,因为它以需求为依据,是未来将主宰主流的消费驱动型 增长方式的雏形。现金流趋紧的试金石把盲目扩张挡在了门外。
上市融资也绝不是万能的。据一项券商统计,约55%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 数,而上市公司基本算是公司中的佼佼者了,由此联想大量非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更难乐观。而我们调查选取的8家样本企业,主营收入至少在2亿元以上,已经 属于行业内的“壮汉”,透过它们的压力指数不难想象那些原本孱弱的中小企业如何度日如年。
在破解融资难的具体政策出台之前,企业正积极展开自救,例如快速调整生产及产品结构、加紧催收应收账款、缩短对客户的放账期限、集团公司集中资金统一调配等,同时把合理运用“财务管理技巧”推上避险的台面。
某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格外重要,用特定的方法确定理想的现 金流量余额,进而对日常营运资金进行控制。可运用的管理策略包括:力求现金流量同步,使企业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合理压缩期间费用;加速 应收账款收回;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享用供货方的信用优惠;适当进行证券投资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制定合适的资本结 构,适当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股权融资并制定盈余分配方案;适当向银行贷款或在公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等。
戴尔公司当年在面对史上唯一一季亏损时曾反省:“把注意力放在利润表的数字上,却鲜少讨论现金周转的问题,就好像开车只顾盯着仪表盘上的速度,却没注意到油箱已经没油了。”藉此提醒纺织企业,即使身处繁荣之中也莫忘警惕衰退的风险。
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成长质量。从金融危机时“现金为王”的感悟,到眼下“现金寒流”再度来袭,人们越来越无法忽视这个勘测企业生命周期的度量衡。
现金流的“纯粹”在于,它只计算营业利润而将非经常性收益剔除在外,避免了利用增加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活动操纵利润的缺陷。会计利润按照权责发生制确 定,可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扩大赊销范围或关联交易来调节,而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所有调节利润的方法对增加现金流量毫无作用。
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质量能显示其应对风险和快速复苏的能力。一个容易被误读的极端是,企业利润和现金流呈截然相反的走向,而这恰恰是值得警惕的高危信号。
国外资料显示,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赢利非常好的企业。如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在宣告破产的前一年,营业净利润近1000 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营运资金2000多万美元,银行贷款6亿美元,公司股票仍按其收益20倍价格出售。然而,早在其破产前5年现金流量净额已经出现负 数,虽有高额利润,但公司的现金不能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与债务费用,最终导致“成长性破产”。
此次“现金流管理体检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眼下上市公司正在经历的这场“现金寒流”,不仅强度罕见,波及面也甚为广泛。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3/yMMDAwMDIzOTcyMA.html
過去一年,通過反向併購方式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在一些紐約的機構投資人看來,這場危機始於2010年6月28日。那天,混水摸魚研究公司(Muddy Waters)創始人Carson Block在公司網站發布了一份質疑中國概念股東方紙業財務造假的報告,其後,東方紙業股價在48小時下跌55%。 這樣的局面讓Block也感到“震驚”,因為他說自己進入這個行業“完全是一個巧合”。東方紙業後來聘請了審計委員會來證明自身的清白,但Block對這種“自查”並不買賬。 東方紙業之後,Block彈無虛發。他攻擊的綠諾國際承認財務欺詐,目前已摘牌。他又攻擊中國高速頻道,後者現已停止交易,其審計公司德勤則選擇了辭職。 北京時間5月20日,身在香港的Block通過電話接受了本報記者一個小時的專訪。 “混水摸魚”就是不透明 《21世紀》:你能否做一下自我介紹? Block:我在投資的氛圍中長大,一直想在這一領域發展,對中國也一直有強烈興趣。1998年,我就研究過A股。我大學時學過中文,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去中國,回美國後我去了美國一家大型投行做公司理財方面的工作。後來又離開,幫我父親做一些小型股票研究。接著我去法學院學習,畢業後去了一家美國律所在上海的辦公室。我一直希望成為一個很好的企業家,所以在中國開辦了一個名叫Love Box的私人倉儲公司,這是第一個將私人倉儲服務帶到中國市場的嘗試。對我來說,這才是讓我學習了解中國商業最好的教育。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參與業務涉及的所有方面,開始理解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有多麼不同。我想,這段經歷讓我遠遠超越從美國來的其他人,能更好地評估中國公司股票。 《21世紀》:你什麼時候開始做混水摸魚研究公司,為什麼專注於做中國反向併購公司? Block:成立Muddy Waters完全是巧合。2009年,我當時正日以繼夜做Love Box的事業。我父親對一些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產生了強烈興趣,其中有東方紙業。他意識到需要人去做東方紙業和其他公司的盡職調查。我當時挺猶豫,並沒有強烈興趣。他告訴我關於這個公司的情況,我聽完後覺得可能有問題,但當時並沒有任何做空的想法。我只是想要查一查,把問題找出來。當去看了這個公司後,我震驚了。 當時是2010年1月份,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父親想做多這個公司,我告訴他不應該做多。我想,這很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做空機會,因為這是欺詐。 但我想,如果要把報告寫出來就需要去現場,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到那時他們的年度審計報告早就出來了,沒人會在乎我的報告。所以,我想那就算了吧。 下一步會發布關於IPO欺詐的報告 直到4月初,我才想起來再去看一看東方紙業的股價,我覺得股價應該會掉到1美元左右吧,但股價仍然很高,我看了一下SEC文件,德豪會計師事務所給他們的審計報告非常乾淨。再一次,我震驚了。 我想,現在還有機會來做這個報告。所以4-6月份我就做了這個項目,然後把它發了出去。我把這個報告發給了數年前在業內認識的50個人。 48小時後,當我再次查看的時候,這個公司的股價已經下跌了55%。我非常震驚,無法相信人們竟然在乎這份報告。我沒有意識到會有這種反應。我意識到該公司管理層會有一些反應,他們應該會說,這不是真實的。因為股價發生這種狀況,我還沒有準備好就與這家公司開戰了。 我離開投資行業已有數年,從來沒有進入過中美投資圈,但突然間,我就捲入了這個圈子。然後有其他人對我說,東方紙業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欺詐,你必須理解這個把中國公司帶到美國去的機制。對於這些銀行、審計和律所來說,他們可以賺大筆的錢。我花了幾個月時間去理解這個環境,知道美國這邊有多麼腐敗。他們通過賣一些炙手可熱的金融產品來掙錢。現在這個炙手可熱的金融產品就是中國。幾個月後,我對這個環境的理解更好了。我開始看另一家公司綠諾國際,然後是中國高速頻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很期待這個機會,因為綠諾更大,而中國高速頻道的審計師是“四大”。這讓我有些興奮,因為要想證明他們有問題更加困難,挑戰更大的公司也比較有趣。後來的結果很明顯,我們比較成功。 《21世紀》:為什麼給你的公司取這個名字,“混水摸魚”在中文裡聽起來是個壞傢伙。 Block:我第一次聽說混水摸魚這個詞,是在上海與一個政府官員吃午餐時聽說的,我們討論新的動車,但讓我瘋狂的是要想預訂票太難了。你去車站,票已經賣完了,而那裡有很多做假票的人。雖然我知道結果,但我還是問,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回答說,混水摸魚,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我喜歡這個表達,它解釋了很多事情。許多大陸商人不願意透明,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能賺錢,而透明的話就不能賺錢。我取這個名字是為了說明,我有分析中國公司的技能,與許多美國人相比,我能更好識破這些不透明。而正是這些不透明製造了很多問題。所以說不透明、混水,於是就有了這個名字。 每個個案都不一樣 《21世紀》:你怎麼調查公司? Block:視情況不同。當然會審查公司文件,同時嘗試理解供應商,理解客戶,客戶會買他們說的那麼多東西嗎?我們經常以潛在客戶的身份接近目標公司。比如中國高速頻道,我們以潛在廣告主的身份接近這家公司時,他們的巴士數量只有他們說的一半。好吧,證券欺詐就在這裡。各個公司調查方式不同,但基本工作差不多。我們不想耐著性子聽完針對投資者和分析師的演講。我們不想問CFO一些容易的問題。我們想看看他們的業務,我們不想看他們展示給投資者的那張臉。 《21世紀》:東方紙業,綠諾國際,中國高速頻道,接下來還有什麼? Block:我在做幾個項目。其中一個有意思的是,我可能會發表一家公司的報告,它的背景公司是香港的,它看起來可能欺騙了過去的中國合夥企業。這個公司是那種欺騙任何人的公司。他欺騙中國的投資者,也欺騙美國投資者。 目前,我主要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來做。目前還沒有什麼長期計劃。期望我們的工作做一些重要的轉變。很明顯,一些更大公司的股票現在正承受壓力。在這些公司的案子中,他們應該提供更多透明度。他們可能是很好的公司,但應該更加透明。我認為發行人現在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21世紀》:美國投資者看起來對反向併購中國公司這個群體喪失了信心。你覺得這裡面有好公司嗎? Block:有可能。我不相信所有的公司都是一樣的。僅僅因為它是反向併購公司,它就是一家壞公司?不是。僅僅因為它是一家IPO公司,就是一家好公司?不是。每個個案都不一樣。如果你看比例的話,的確,反向併購壞公司的比例的確比IPO更高。但你在給這家公司貼好公司還是壞公司的標籤時,應該非常謹慎。 這個系統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壞IPO 《21世紀》:一些人說做空反向併購公司空間已經很有限了,所以他們轉向了IPO,你有沒有瞄準什麼IPO公司? Block:我當然會看IPO,你會看到我們發布一些IPO的報告。IPO與反向併購的問題相似。投資銀行家拿了錢,來生產金融產品,這是一種利益衝突。不管是IPO還是二級市場的反向併購公司,投行的動機就是將金融產品帶到市場。律師拿了錢,不管客戶好還是壞,都會幫助他們。會計和審計公司,用美國 的一個說法,他們有很多人要養,成本很高,有壓力要獲得收入。這個系統就是這樣的。這個系統會產生一定數量壞的IPO。 《21世紀》:投行、律師、審計和會計公司在這些欺詐裡扮演了不好的作用? Block:澄清一下,我不是說所有的投行,也不是說投行的每一個交易都有問題。問題在於這個系統有太多利益衝突。當我寫報告的時候,我同時在做空這個股票,我也有利益衝突。但我的利益衝突是透明的,每個人都知道,股票每跌1塊錢,我就可以賺1塊錢。但投行的利益衝突在於,如果你閱讀分析師的研究報告,他們的利益衝突不明晰,因為投行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分析師的獎金有多少來自他寫的那個公司。我的觀點是,這個系統就是要把金融產品帶到市場來,有很多利益衝突,就會造成出現壞的產品。另一點應該考慮的是,比如我進口了一種中國製造產品,如果這個產品有害,它會成為我這個進口商的負債。但那些進口金融產品的人沒有任何負債,出現一個壞的交易,要讓投行負責是非常困難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投行賺了太多錢,他們能夠遊說政客出台保護他們的法律。 《21世紀》:有一些早期投資的對沖基金,他們可能知道一些公司有欺詐問題,但依然在上市前投資這些公司,他們和投行、律所、審計是一條船? Block:在我看來,如果你知道是欺詐,但依然繼續推進交易,那你應該歸於最壞的那一類。次壞的一類是,故意創造一個別人無法知道這是欺詐的系統。任何對沖基金投資了欺詐公司,目的是為了把這些股票賣給不知真相的人的話,我覺得這些人應該進監獄。 欺詐不只是中國概念公司的問題 《21世紀》:欺詐只是中國概念公司的問題,還是其他國家也有大量這樣的問題? Block:欺詐不只是中國概念公司的問題。正常情況下這不會存在,因為如果一家美國公司在美國上市,欺詐後要逃脫的話非常困難。對於欺詐的推銷者,中國是完美的目標,因為中國是非常熱門的投資。而因為中國遙遠,語言、文化、法律系統不同,推銷者就在這裡尋找欺詐的公司,打扮一下,然後把它們帶到美國來。大多數推銷者會指責中國公司,說他們欺騙了我們。他們這樣做比較容易,但解決方案很明顯是,中美政府之間更緊密合作,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現在這些推銷者利用了中間的空隙。 “我沒有給任何人工作” 《21世紀》:一家投資者關係公司的人告訴我,說SEC也在調查做空的人,你知道嗎? Block:SEC永遠不可能告訴一家投資者關係公司,他們在調查誰。SEC有政策不會做這樣的披露。 《21世紀》:SEC聯繫過你,他們想從你這裡知道些什麼? Block:是我聯繫的SEC。我每次寫報告的時候都會聯繫SEC,我會告訴他們相關背景,與他們分享信息。如果他們需要任何幫助,我會盡我所能。 《21世紀》:SEC給了你哪些反饋? Block:我知道SEC不對正在進行的調查有任何評論。他們只是問問題,他們樂意接受我提交的文件和其他信息,就這麼多了。他們會看東方紙業、中國高速頻道。他們不會說他們在調查這些公司,他們只是說願意聊聊這些公司,於是我們聊聊。 《21世紀》:你現在是自己工作,還是也為其他機構工作,你有為對沖基金工作嗎? Block:沒有。我沒有給任何人工作。 越透明危機結束得越快 《21世紀》:你如何看待近期的欺詐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影響。這場危機什麼時候會結束? Block:這個問題較難回答。如你所說,現在的焦點轉向了IPO公司。我不知道IPO的問題有多廣泛。我猜想IPO問題越廣泛,這場危機就會越大。我不知道,但也很好奇事情會怎麼發展。最近IPO的一些公司被空方質疑,他們有一些商業模型,我認為對股東不一定有利。比如,有公司完全將一些應該內部運作的功能完全外包出去。如果中國公司更加透明,不要避稅,遵守法規等,危機會結束得越快。 《21世紀》:你受到了一些威脅? Block:經常。 《21世紀》:有些人說你現在去中國非常危險。 Block:也有人跟我說,如果我去美國也很危險。我危險嗎?不知道。我比較小心,只能這樣了。有時候我擔心的不是有權勢的人對你不滿,我更擔心一些瘋狂的個體,他們可能會不理性、沒有邏輯。
|
||||||
寃寃相報到底何時了,UBS瑞銀大戰利豐(494)到底幾時完? 瑞銀分析員梁裕昌Spencer早排出報告,插利豐兼叫人沽利豐,罕有地令向來低調嘅利豐即刻還手兼還口,喺聯交所出通告反駁兼搞壇大龍鳳策略日同分析員解話。 股價應聲跌3% 策略日上利豐仲號稱有5單收購嚟緊,真情剖白打動咗好多大行分析員輪流出報告「挺豐」,但似乎瑞銀同Spencer真係不為所動,噚日竟然再出招突擊! 噚日嗰份新鮮熱辣嘅報告話,「部份大型供應商考慮離開會拖累產品質素」,去到最後附錄嘅Q&A,再插多一刀「投資者對管理層冇直接回答問題感到失望……」,而佢哋畀利豐嘅目標價繼續係得9蚊! 相比起瑞銀第一次狠插利豐嗰份報告,話「併購表現如果唔達標,反而可帶來豐厚嘅非現金賬面收益」同「併購模式無法持續……」,呢份報告嘅殺傷力都唔輕。 噚日,利豐股價就應聲跌咗3%,收$15.78! 「瑞豐鬥」唔知幾時完 雙方拳來腳往到底發生咩事,相信只有佢哋自己至知,而照o依家最新嘅發展嚟睇,瑞銀應該係咬住利豐唔放,而利豐又應該諗緊計還手,咁搞落去,呢單「瑞豐鬥」分分鐘長命過娛樂版嘅「鋒芝變」都唔定呢! 李華華 |
一直都等待加注卡姆丹克的機會, 但市況實在令人不敢下手
眼見今天跌至2.8水平, 一直按兵不動的我, 終於忍不住要出手了
先前說過3元以下的712是值得下注, 如今已經跌至這半年的底部, 我就在這個位置加倉:
這個水平的支持力度我沒有把握, 要跌穿也沒辦法, 總之看圖是不會買, 我是長期跟進才敢買進, 原因是個人調研和直覺
其實相比起早前最當炒的日子, 現在的政策利好來得更實在和強烈, 先前有官員透露國家計劃上調光伏安裝量, 由2015年的5GW上調至10GW, 而今天的消息更是潛在的強力利好: 報道指光伏上網基準電價有望短期出台
我之前提過, 上網電價是最強力的利好, 力度視乎補貼幅度而定, 這個政策有機會使中國市場迎來爆炸式增長, 但市場竟毫不理會這個消息, 我自己卻很期待, 現在竟然連政策利好也開始出現, 712的最佳進場時機可能已經出現 (我這句是有偏頗的, 因為我有貨, 再次申報)
最後, 附上一份又東英撰寫的報告, 這是2011年4月20日發佈的, 最近三個月已經沒有見到新報告了, 以下是簡單的讀後感:
我推薦各位有意或者已經買進卡姆丹克的下載看一看, 裡面提到有關N型硅片的資訊, 原來Sunpower現在用的N型硅片全部由一家叫Woogjin Energy (103130.KS)的韓國廠商提供, Sunpower擁有31%股權, 現在它要diversify N型硅片的供應, 所以在一輪挑選下, 選擇了卡姆丹克, 讀過這份報告, 我才明白為何張屹主席在早前的一個訪談中提到最大的競爭者不是來自中國, 而是韓國
N型模組只是少數廠家有能力批量生產, 但想不到有此能力的廠商只有2家(另一家是sanyo), 卡姆丹克有能力搶佔到領先位置, 日後其他廠商要開始生產N型模組, 很大機會要找上卡姆丹克, 訂單可望長做長有
近日的跌幅我認為已經將太陽能產品價格的跌幅price in, 如果有其他風險, 如擴產進度未如理想, 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 就不是我的能力可以預計得到
我已經真金白銀投進712, google也會cache起這一頁, 希望日後再看, 這個記錄是一仗漂亮勝仗的證明
http://news.imeigu.com/a/1315904463611.html
美國網絡品牌TOP10 【TechWeb報導】9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日前發布了《2011年Q3社交媒體報告》(Social Media Report: Q3 2011),報告顯示,在1個月(2011年5月)時間裡,美國人在Facebook上花費535億分鐘,約合102年。該社交網絡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品牌。 報告顯示,社交網絡和博客佔了美國網民上網時間的23%,也就是說美國網民23%時間都花費在了社交媒體(包括博客)上,幾乎佔了四分之一,是網絡遊戲(9.8 %)和電子郵件的兩倍。門戶網站排名第四,佔比達4.5%。視頻和電影排名第五,佔比為4.4%。 在所有網絡品牌中,雅虎和谷歌排在Facebook之後,位列第2和第3,分別耗時172億分鐘和125億分鐘。AOL媒體網絡佔114億分鐘,MSN/Windows Live/Bing佔95億分鐘,YouTube佔91億分鐘,eBay佔45億分鐘,藝電佔43億分鐘、蘋果占43億分鐘、微軟佔34億分鐘。 美國網民在Facebook花費時間最多 今年5月份,美國人在Facebook花費了535億分鐘,超過了其它任何網站或網絡品牌。Blogger排名第二,美國人在這一服務上花費了7.238億分鐘。在所有社交網站和博客服務中,Tumblr、Twitter和LinkedIn進入前五。 社交媒體最活躍用戶是女性用戶和18歲至34歲用戶 社交媒體最活躍的用戶是女性用戶,社交媒體用戶平均年齡在18歲至34歲之間。另外,相比其它網站,35歲至49歲美國人更喜歡訪問社交網絡。這部分人佔了美國社交網站和博客用戶的27%。 尼爾森發現,62%的Facebook頁面瀏覽量來自女性用戶。今年5月份,該社交網絡獨立訪問人數達1.403億,幾乎是Blogger的三倍(5010萬)。Twitter排名第三,獨立訪問人數達2360萬。WordPress和Myspace分列第四和第五,獨立訪問人數分別為2240萬和1930萬。 移動社交媒體使用量不斷增長 社交網絡應用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三,僅次於遊戲和天氣應用 大約五分之四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社交網絡和博客,37%社交媒體用戶通過手機登陸。按下載量計算,社交網絡應用程序是智能手機用戶第三大喜愛的應用類別,佔比約60%,僅次於遊戲和天氣應用,後兩者佔比分別為67%和65%。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應用,Twitter應用在黑莓和Windows Mobile系統排名第五。 55歲以上用戶增長迅速 與此同時,55歲以上社交網絡用戶人數較去年增長了一倍。Facebook是移動設備用戶最常訪問的社交網絡,其次是Twitter、LinkedIn、Myspace和Photobucket。 在社交網絡看視頻的女性用戶更多 在社交網絡看視頻的女性用戶更多,男性用戶觀看的時間更長,數量更多。 Tumblr實現爆炸式增長 尼爾森發現,Tumblr上周博文數量突破100億篇,用戶人數也大幅增長。該服務目前在社交網絡和博客網站中已經排名第8,美國獨立訪問人數從2010年5月份的420萬增長至2011年5月份的1190萬。 社交網絡用戶相比其它互聯網用戶更熱衷於網購。70%活躍成年社交網絡用戶進行網購,比平均水平高出12%。53%活躍成年社交網絡用戶關註一個品牌。 全球社交網絡市場概況(尼爾森主要研究了以下10大市場): 全球10大社交媒體市場概況 1.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用戶在社交網絡和博客網站耗時最長,平均每人7小時17分鐘。 2.巴西:Orkut是巴西最大社交網絡,2011年5月訪問人數達3030萬。比排名第二的Facebook多11%。 3.法國:近四分之一法國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第二大社交網站Overblog,約為960萬。 4.德國:德國互聯網用戶在社交網絡和博客花費的時間多於其他網站,2011年5月期間花費了127億分鐘。 5.意大利:意大利互聯網用戶近三分之一時間花費在社交網絡和博客上(31%)。 6.日本:2011年5月,超過一半日本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了社交網絡FC2 Blog。 7.西班牙:儘管第一大社交網站是Facebook,但是平均個人花費時間最多的是第四大社交網站Tuenti(每人花費4小時42分鐘)。 8.瑞士:60%瑞士互聯網活躍用戶在使用社交網絡和博客。 9.美國:Blogger目前是第二大社交網絡,獨立訪問人數達5010萬。 10.英國:按瀏覽頁面計算,Tumblr是英國僅次於Facebook的第二大社交網絡(2.296億)。(Amy)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301571&time=2011-09-10&cl=115&page=all
金融危機餘波未平,新的挑戰風浪又起。在頗為黯淡的世界經濟前景中,還有哪些經濟體具備競爭力,這些競爭力體現在何處?世界經濟論壇(WEF)9月7日發佈的《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給出了一種可能的答案。
根據該報告,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三個經濟體分別是瑞士、新加坡、瑞典。中國排名第26位,較去年上升一位;困難重重的美國排名第5位,連續第三年 下降;英國從去年的第12名躋身前10名;亞洲只有日本和新加坡入圍前10名;法國從第3名大跌至第18名;債務纏身的希臘在142個國家中排名第90 位。
競爭力:贏在創新
全球競爭力報告始於1979年。今年共評測了142個經濟體,排名依據為全球競爭力指數(GCI)。該指數由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薩拉-伊-馬丁(Xavier Sala-I-Martin)為世界經濟論壇設計,於2004年首次引入。
GCI由基礎條件、效率提升、創新與成熟度三大類共12個項目決定。基礎條件是指制度、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穩定性、健康與初等教育;效率提升因 素有高等教育與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市場效率、金融市場成熟性、技術準備、市場規模;創新和成熟度因素包括商務成熟性和創新。
瑞士、新加坡和瑞典在本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列三甲,被稱作三「S」國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各有所長,但三國的共同點是在創新方面有較強的實力。
在世界經濟論壇常務董事兼首席商務官格林希爾(Robert Greenhill)看來,三「S」國家領先表明,在全球經濟體競爭中,僅靠規模無法取勝。「競爭力和生產力是畫等號的,最複雜的就是驅動生產力,也就是商業的創新能力,這是促使發展的關鍵因素。」
格林希爾認為,三國來自不同地區——中歐、亞洲和北歐。「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因為在不同特點的經濟體中,其他國家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
以瑞士為例,其在12個大項中表現均很強勁,最強的三項為創新、技術設備、勞動力市場效率。瑞士的科研機構世界領先,學界與商業結合緊密,企業願意花大成本搞研發,研發成果也能轉變為可進入市場、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
亞洲國家中另一充分發揮了創新優勢的是日本。在今年的榜單上,日本排名第9位,較去年下降了三位。其中,日本商業成熟度排名第一,創新性排名第四。報告指出,日本企業注重研發,擁有大批高素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產品附加值高。
當然,日本排名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宏觀經濟穩定性僅排名第113名,公共債務數額龐大,2010年佔GDP的220%。
薩拉-伊-馬丁指出,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疑雲重現的今天,決策者們一定不能忽視長期競爭力。
「為使增長更加穩健,新興經濟體應確保將增強生產力作為增長的基礎。而復甦乏力的發達經濟體應更專注於提升競爭力,建立良性的增長循環,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中國:得於穩定、失在制度
競爭力報告指出,在過去七年間,發達經濟體的全球競爭力發展有所停滯,新興經濟體發展腳步更加穩健。
不過縱觀榜單,新興經濟體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平平。在金磚國家(BRICS)中,只有中國和南非進入前50。巴西排名第53名,較去年上升五位;排名第56名的印度和第66名的俄羅斯名次較去年略有下降。
中國在12個大項排名分別為:制度48,基礎設施44,宏觀經濟環境10,健康與初等教育32,高等教育與培訓58,商品市場效率45,勞動市場效率36,金融市場發展48,技術設備77,市場規模2,商務成熟度37,創新29。
不難看到,與發達經濟體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在市場規模、宏觀經濟穩定性方面優勢明顯,在技術設備、高等教育與培訓、制度、金融市場發展、商品市場效率、基礎設施等方面亟待提高。
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排名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報告認為,中國是世界上負債最少的國家之一,預算赤字較為適度,經濟發展前景較好,中國的主權債務質量遠高於其他金磚國家。中國的居民健康指標和初等教育普及率都呈積極態勢,商業成熟度和創新方面也位居前列。
不過,中國在制度大項的排名僅為第48位,報告認為,主要原因是在腐敗和司法獨立性方面依舊存在較大挑戰。
在不少外國公司看來,過去三年間,中國變得越來越不安全,在華企業為預防犯罪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另外,中國的商業道德和企業責任感也令人擔憂。
金融市場發展與技術設備曾是制約中國競爭力的兩個大項,但去年這兩項均有顯著改觀。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較去年上升九位至第48名,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及可負擔性提高,信貸渠道改觀;技術設備項上升一位至第77名,主要原因是中國網民和手機用戶的大量增加。
從構成全球競爭力指數水平的三大決定因素來看,中國的基礎條件因素競爭力水平近年來發展較快,受排名全球第10的宏觀經濟環境條件拉動,已位居 全球第30名;效率提升因素競爭力水平儘管位居第26名,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排名全球第二的市場規模因素的拉動,其他項目有待提升;創新和成熟性因素競爭 力水平較高,尤其近兩年發展較快。
有分析認為,包括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和改革等眾多因素,使中國保持了強勁增長。然而,中國無法單純依賴豐富的低成本要素投入來維持增長,如何保持競爭力將是未來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同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在今年的榜單中位列第56,較去年下降五位,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基礎設施已成為印度商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該國交通及能源基礎建設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商業需要。
印度在制度和宏觀經濟環境兩個大項上甚至出現了倒退。印度在制度這一大項曾排名第37名,如今降至第69名,去年一年就下降了11位。過去五年中,企業對印度改革缺失、政府無力改善商業環境的不滿持續增加,對腐敗和繁瑣監管怨聲載道。
印度的宏觀經濟環境受到數量巨大、種類重複的公共債務的影響,在宏觀經濟環境這一大項上的表現在過去五年中一直在100名左右徘徊。
不過,儘管阻礙重重,印度也有自身的優勢:國內市場巨大,金融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創新性也廣為外界認可。
美國:主權信譽何來?
美國的排名連續第三年下降,今年已跌至第5名。報告指出,儘管生產率非常高,但美國經濟結構近年來不斷暴露的弱點削弱了其競爭力。
美國競爭力的最大弱點在於宏觀經濟缺乏穩定性,在該項上排名僅為90。此外,美國在制度項上的排名為39,民眾對政客的信任度降低,越來越多的 人懷疑政府能否與私營企業保持密切關係,能否有效利用資源。與去年相比,外界認為美國政府的決策透明度有所降低,監管負擔加重。
但另一方面,美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大項排名在連續兩年下降後,今年有所回升,從第31名上升至第22名。報告指出,美國的主要優勢包括:公司系統成熟且具有創新性,又擁有世界頂級的大學系統作為研發支撐,勞動力市場靈活,國內市場巨大。
本次排名中體現出的外界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危機恰是美國經濟近來面臨的一大難題。
2011年8月初,歷經兩個多月的談判與做秀,民主、共和兩黨終於就債務上限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然而,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空前悲觀。標準 普爾公司史無前例地下調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引發全球金融市場輪番暴跌。這使人們清楚地意識到,經濟二次探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接近。
分析指出,金融市場發展能力降低,日益嚴峻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是金融危機後美國面臨的最大風險。經濟刺激計劃在提振復甦的同時加重了國家債務,財政赤字不斷擴大。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克(Jennifer Blanke)也對美國在未來如何償還這樣的高額債務表示擔憂。她認為,在這一背景下,制定合適的退出策略是美國在未來加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歐洲:成敗競爭力
歐洲經濟體在過去數年中遭遇了重重挑戰,但不少歐洲核心國家競爭力仍排在前列,歐洲國家在榜單前十名中佔據七席。
在另一端則是更為慘淡的前景。
希臘在今年的榜單中下降了七個位次,名列第90,在歐盟國家中排名最低。從各項競爭力指標來看,希臘的宏觀經濟穩定性跌至第140名,金融市場發展跌至第110名,包括政府效率、腐敗等在內的公共製度指標跌至第89名。
此外,排名第126的低效勞動力市場也已成為制約希臘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之一。希臘近來已採取了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措施,同時提高了退休年齡。
當然,希臘也並非一無是處,該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較高,更易接受新技術。
歐元區另一個麻煩不斷的國家──葡萄牙,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45名。主要原因是該國在信息及傳播技術的廣泛運用上高居第18名,基礎建設更是大幅提升至第12名,其中道路一項排名世界第五。
但葡萄牙仍是發達經濟體中最不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儲蓄率和公共債務均排名第128名,赤字排名第122名。報告建議,必要的改革以及吸引外資是葡萄牙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對於部分歐元區外圍國家而言,減債與增長的需求好比遠水與近渴的關係:減債需要長時間的堅忍變革,另一方面在減支與增稅的「陰影」之下,競爭力低下的國家在短期經濟增長著實無望。
歐元區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平庸的競爭力表現限制了長期的生產力增長。
報告提醒歐洲決策者,穩定財政狀況、削減債務的手段必須與提升競爭力的改革相結合,以促進中長期的潛在增長力。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108/t3772864.htm
「嘉漢神話」的終結,源於渾水做空報告的打擊。在這篇文風犀利、觀點鮮明的報告中,渾水從歷史、商業模式、林業資產等方面對嘉漢進行了深入分析,指控嘉漢就是一個「龐氏騙局」。憑藉詳實的調研和完美的獵殺業績,渾水在資本市場上的隱性權勢地位得以確立。
渾水的經驗同樣可以為中國提供借鑑。維護投資者利益,除了靠政府的市場監管,還可以通過完善做空等市場化機制,讓更多的主體參與進來,織就一張監管的天羅地網,讓造假者無處藏身,使上市者不敢擅逾雷池。也許,中國資本市場也需要渾水這樣的機構來「摸魚」。
保爾森折戟,渾水功成
納斯達克、紐交所曾是很多中國企業家夢想中的天堂,但2011年4月以來,圍剿中資概念股的行動集中爆發,在國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近乎遭遇集體「獵殺」,人間天堂淪為「地獄」。
造成這一「慘劇」的原因包括市場所擔心的中國經濟「硬著陸」可能、機構借部分有問題的公司集體做空中概股等,不過探討得最多的仍是這些中概股本身存在的財務造假、商業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嚴重問題。
此次風波中,折戟的不僅僅是大批倒下的中概股,還包括大名鼎鼎的保爾森基金等投資機構,而與之相對的,是類似於渾水(Muddy Waters)這樣的獨立調查機構的聲名鵲起以及迅速形成的巨大市場影響力。
費盡心思「獵殺嘉漢」
渾水目前在市場中的「權勢」來自其堪稱完美的獵殺業績:2010年6月 28日,渾水發佈東方紙業(ONP)的調研報告,以大量的數據和事實指出東方紙業涉嫌嚴重欺詐。該報告在市場中引起強烈反響,東方紙業股價隨之大跌;11 月10日,渾水發佈針對綠諾國際(RINO)的做空報告,綠諾一個月內即被納斯達克勒令退市;此後,渾水公司基本上保持著每隔兩個月「獵殺」一家中國概念 股的頻率—2011年2月3日發佈做空中國高速傳媒(CCME)的報告,4月4日發佈多元環球水務(DGW)的做空報告。
被其獵殺的中國概念股最終無一倖免,綠諾國際、中國高速傳媒和多元環球水務均被交易所退市,東方紙業股價至今不到被做空前的一半。不過真正讓渾水一戰成名的,是對嘉漢林業的「狙擊」。
作為北半球最大的私人林業公司,嘉漢至今仍保持著被做空的中概股的最高市值紀錄—這家公司在被渾水做空前市值最高達約70億美元,且第一大機構股東是華爾街最知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約翰·保爾森。
據報導,為了弄清嘉漢的底細,渾水組織了一個10人的團隊,包括會計、法律、金融和工業方面的專業人士,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查閱了上萬頁的中文文件。渾 水公司還聘請了專業的調查機構到云南、廣西、福建、江西等地展開調查,同時聘請了4家律師事務所作為顧問幫助他們分析。「我們在研究和調查嘉漢林業上投入 的人力、財力及時間比任何一個投資者和研究機構都要多得多。」渾水創始人美國人卡森·布洛克(Carson C. Block)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如此表示。
報告多維度「刺破」嘉漢騙局,
渾水一戰成名
2011年6月2日,渾水正式發佈了對嘉漢林業的做空報告,並以一貫犀利的文風、觀點鮮明的措辭來終結延續數年的「嘉漢神話」。該報告從嘉漢的歷史、商業模式、林業資產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批駁。
嘉漢像伯納德·麥多夫一樣,憑藉虛假反向收購和熟練的操作以及運氣進行詐騙
在報告開篇,渾水便一針見血地指出,嘉漢自始至終都是一場騙 局,其認為嘉漢像伯納德·麥多夫一樣,憑藉虛假反向收購和熟練的操作以及運氣進行詐騙。而複雜的商業模式是嘉漢詐騙的基礎,在這個結構下,嘉漢大部分收入 來自於中間商AI,而中間商代嘉漢繳納稅負的協議是為了規避增值稅發票的審計;渾水認為已經掌握了鐵證,嘉漢誇大了云南的活立木投資金額達8億美元;並 且,嘉漢利用評估機構Poyry的名聲,提供虛假數據給Poyry以出具資產評估報告;嘉漢就是一個「龐氏騙局」,渾水認為,嘉漢的21億美元債務超過了 可變現資產,強烈建議賣出嘉漢股票,認為其估值小於1加元。
在報告中,渾水花了大量篇幅來描述嘉漢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行騙:在嘉漢創立初期的 1994到1996年度,收入65%到77%來自於同湛江市雷州森林管理局的合夥企業,而這些收入都是虛構的。後來,因嘉漢違背了其對上述合夥企業的繳納 資本承諾,招致了雷州森林管理局致函湛江對外經貿管理局,表達了諸多不滿,這封信清楚地表明,此合夥企業從沒有取得像嘉漢在其年報中披露的收入,此外,雷 州森林管理局還控告嘉漢通過不正當交易挪用資金。接下來數年裡,嘉漢通過合作或合夥企業的形式繼續虛構收入。
渾水報告中提到,在2003年 度,嘉漢改變了商業模式,它的新模式—採購活立木,給了造假無盡的空間,嘉漢掏空了投資者的真金白銀,當中國成為熱門的投資主題時,嘉漢就變得更熟練地操 控Poyry來為其出具評估報告,這樣,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被其虛假活立木數據迷惑,從而被拉進了嘉漢的騙局,嘉漢接著又進一步操控Poyry出具虛假的活 立木數據。
相信嘉漢模式,
等於相信「有從木棒中發現稀有金屬的能力」
商業模式純屬虛構
在報告中,渾水同時分析了嘉漢之前及現在的商業模式:
為了賬務處理目的,嘉漢很早就構造了既是供應商也是客戶的中間商AI,作為供應商的AI負責購買木材然後運輸給作為客戶的中間商AI,作為客戶的中間商負責把活立木鋸成木片並銷售給最終客戶,最後按一定比例把款項轉給嘉漢。
嘉漢在整個業務交易流程中,只是在活立木切成片的過程中承擔了一些風險和責任。本質上說,當這些木材還在中間商手中時,嘉漢承擔的風險就像「一顆流星可 以毀掉整個財產(假設合同沒有不可抵抗條款)」。AI按扣除代繳稅款後的銷售淨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嘉漢,為其實際根本無法估值的服務,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其 收入無法得到納稅文件證明。相信這種模式可以讓嘉漢取得巨額收入,那就等於讓我們相信「有從木棒中發現稀有金屬的能力」。
目前這種模式用在了 銷售活立木上,此業務結構下的AI純屬虛構。這種結構就是為了逃避增值稅發票審計以虛構收入,如果嘉漢真的採用了這種模式,股東應該要求立即撤換管理層, 因為嘉漢在冒巨大的法律風險,渾水由此相信此模式根本不存在,所以董事會沒有討論此模式的合法性。
嘉漢在冒巨大法律風險
渾水指出,嘉漢完全可以和其他外商投資企業一樣,用自己的子公司來買賣活 立木。因為沒有成立中國子公司的外國公司不能從事中國國內經營活動,嘉漢採用目前這種商業模式的話,他們將面臨沒收三年利潤所得的處罰。如果嘉漢沒有就 BIV所得繳納中國稅款的話,他們也要面臨50%到500%未繳稅款的罰款。
因為嘉漢自己披露了1.56億美元的應支付稅費或有事項,在其自由現金流為負數的情況下,這項罰款將危及嘉漢的償付能力,這顯然是嘉漢不願看到的,因此渾水推斷,賣出這麼多的活立木給中間商AI是嘉漢在撒謊。
在代嘉漢繳納增值稅的問題上同樣如此,因為AI不能夠代嘉漢開具發票,因為代開增值稅在中國是違法行為,因此AI可能沒有代嘉漢支付稅款,因為金額巨 大,AI在此交易中就得冒巨大法律風險,因此渾水認為,很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嘉漢還能從AI上面取得55%的毛利率。渾水在報告中同時強調,嘉漢在 2011年4月披露了唯一的中間商AI(雷廣宇)給信貸分析師,經過調查後,發現雷廣宇是嘉漢的關聯方。
渾水最後指出,嘉漢和AI都難逃法律制裁,中國銀行系統控制著反洗錢,稅務局也是這一平台的一部分,經諮詢熟悉稅法、外匯交易、銀行事務的律師,他們認為,嘉漢不可能在沒有繳納增值稅的情況下會有如此大的金額在國內銀行賬戶上週轉。
嘉漢合同如果屬實,
臨滄市的GDP增長速度僅次於深圳
在報告中,渾水用了最大篇幅來證明嘉漢虛構林地資產,比如渾水聲稱有鐵證證明,嘉漢林業過分誇大了從云南代理—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林業公司(耿馬林業公司)的採購金額,虛假部分數值達8億美元。
嘉漢林業在2007年3月宣稱,公司簽訂了一份云南省臨滄市金額為20萬公頃活立木的採購合同(耿馬縣隸屬於臨滄市),渾水查閱了大量臨滄市工商局和林 業管理局頒發的文件,發現文件中所涉及林產合計面積比嘉漢宣稱的少了16萬公頃,並且,2008年度臨滄市和耿馬縣的GDP、林業產值、有砍伐權的林木說 明,不可能會有這麼大的合同。
2008年度臨滄市的林業總產值是3.8億美元,臨滄市在2008年度僅僅收到3200萬美元的林業投資。如按 嘉漢林業的數據,則佔了整個臨滄市林業GDP的80%。更何況,耿馬還只是臨滄市下面的一個縣,嘉漢的投資已遠超當地的林業報告數(嘉漢林業的主要業務在 臨滄市耿馬縣)。
2009年的報告中,臨滄市的林業產值大概為4.4億美元。有趣的是,報告表明,整個臨滄市當年只頒發了267公頃(4000畝)的森林砍伐權。
臨滄市2010年上半年報告中顯示,該市頒發了4.5526萬公頃的森林開採權,價值為5000萬美元。按臨滄市的數據,每公頃森林的價格是1098美 元(5000萬美元/4.5526萬公頃=1098美元/公頃),而嘉漢聲稱的採購價達4865美元/公頃,嘉漢林業虛報了每公頃林木成本4倍的價格。
渾水認為,綜合臨滄市的實際情況和嘉漢的數據,云南的交易有悖事實。臨滄市統計局稱,臨滄市2010年的GDP是31億美元,而嘉漢這個合同屬實的話, 會使當地的GDP增長到40億美元,使得臨滄市的GDP增長速度僅次於深圳。事實上,耿馬縣2010年的GDP只有4.75億美元。如果嘉漢的數據屬實, 那麼這個縣的絕大多數經濟收入都來自嘉漢。
渾水還提供了一家名為湛江博虎木業有限公司的情況,嘉漢通過它購買了6.47億美元的林地,但渾水 發現它是在交易前一個月成立的,只有13萬美元(合人民幣100萬)的註冊資本,經營範圍是膠合板、木質板、裝飾材料,未包括林地代理,在2008年9月 23日之前,實際上也沒做過任何相關林業代理的業務,博虎註冊地在廣州而非廣西,收入數十億,最初的辦公地卻在一個公寓裡。
做空重壓下嘉漢股價一落千丈
在研究的最後部分,渾水指出,嘉漢融資逾30億美元,卻一毛不拔,反而融資金額越來越大,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如果沒有新的投資者加入的話,它將因還不起債務而分崩離析。
在渾水報告發佈當天,嘉漢的股價就下跌64%,公司市值在兩個交易日中蒸發額高達近33億美元。其後嘉漢股價一路暴跌,最多時下跌超過了92%。6月21日,嘉漢股價一度跌至1.29加元,而做空報告前,嘉漢的股價一直徘徊在20加元一線。
渾水經驗的中國適用性
憑藉完美的「獵殺」業績,渾水在資本市場上的隱性權勢地位不僅得以確立, 也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可謂名利雙收。渾水創始人布洛克並不諱言渾水公司通過做空來贏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公開表示, 渾水公司所做的調研工作成本非常高,如果不做空的話就沒有收入,也就無法揭露更多的欺詐行為。
當前,機構監管的「真空地帶」,正成為某些海外 上市企業操控財務數據的「天然屏障」,而維護投資者利益不能僅靠政府的市場監管,只有通過完善做空等市場化機制,以利益吸引資本市場更多的主體參與,織就 一張監管的天羅地網,讓造假者無處藏身,使上市者不敢擅逾雷池,這樣的市場才能生機勃勃,更趨規範。也許,我們的資本市場也需要渾水這樣的機構來「摸 魚」。■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jjhm__gyjjxwdyjbgjx/jjhm__gyjjxwdyjbgjx.htm
此報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作者在1999年12月完成的《基金研究分析》,以20家證券投資基金在滬市的買賣行為為研究對象,樣本研究期間主要為8月9日 到11月9日,擴展期為8月9日到12月3日。二是作者在第一次研究基礎上的擴展性研究,為《基金風格及其評價》。第二次與第一次採用同樣的研究方法,通 過繼續跟蹤22家(樣本期間增加漢興和景福兩隻新基金)在滬市上大宗交易(成交量在1萬股以上,含1萬股)的股票彙總記錄,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在市場上的操 作行為。由於該報告的研究期間從1999年8月9日擴展到2000年4月28日,樣本涵蓋期為9個月,被認為可以基本反映基金的操作風格。所以,筆者的評 論分析依據主要以第二個報告為主
─────────────────────────────────────────────────────────────────
基金黑幕
【1】「基金穩定市場」--一個未被證明的假設
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發展,還只有兩年多的時間。該報告研究區間集中於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底。此間,我國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著22家 規模較大的證券投資基金。作為報告的研究對象,這10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別為博時公司、華安公司、嘉實公司、南方公司、華夏公司、長盛公司、鵬華公司、國泰 公司、大成公司和富國公司;10家公司管理的基金分別為裕陽、裕隆、裕元(博時),安順、安信(華安),泰和(嘉實),開元、天元(南方),興和、興華 (華夏),同益、同盛(長盛),普惠、普豐(鵬華),金泰、金鑫(國泰),景宏、景福、景陽、景博(大成)和漢盛、漢興(富國)。基金規模主要為30億 元、20億元、15億元和10億元四種。
報告的作者指出,「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究竟為誰服務的問題,可能目前還不十分明確」。
這涉及到基金的定位問題。新基金的各種說明書都說得明明白白,「基金是一種代客投資理財的工具」;媒體上普遍出現的論點是,「基金要為穩定市場服務,是中國市場理性機構投資者的生力軍」。
最初的邏輯是相當簡單的,即認為隨著市場擴容,資金的供給方出現了問題,而老百姓或一些保險公司雖然手上有錢,卻因不會投資或沒有時間而不敢或不能入市,因此應當把錢交給專家管理操作,這樣供需就會平衡了,也就穩定了市場。
這種看法在一開始當然是符合實際的。兩次研究都證實,證券投資基金剛入市時基本上有穩定市場的功效。
但是,當證券投資基金隨著上市「老化」之後,其作用又如何?
報告將1999年8月9日到2000年4月28日的172個交易日具體劃分為三個階段,即1999年8月9日到1999年9月9日的盤整期,1999年9月10日到1999年12月27日的下跌期,以及1999年12月28日到2000年4月28日的上升期。
「在盤整期,除了新入市的基金天元以外,15只基金中基金泰和和普豐沒有交易,其餘12只參與交易的基金4只淨買入,8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賣出, 淨賣出金額31018萬元;在下跌期,除了新入市的4只基金外,16只參與交易的基金4只淨買入,12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買入,淨買入金額為 11262萬元;在上升期,除了新入市的2只基金外,20只參與交易的基金5只淨買入,15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賣出,淨賣出金額為421680萬 元。而從整個樣本期來看,除了新入市的基金漢興和基金景福外,20只基金中,7只為淨買入,13只淨賣出,基金總體表現為淨賣出,淨賣出金額為 441436萬元。」
接著,報告作了進一步分析。
作者指出,從基金總體減倉的情況看,無論在盤整期還是上升和下降期,「都有近三分之二的基金始終處於減倉階段」。在三個階段中均為淨賣出的基金有9只,均 是1999年上半年以前發行的基金,其減倉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一是受到年終基金分紅的現金壓力;二是這些上年上市的基金倉位一直較重,尤其是一些基金的 重倉股流動性較差,在年初的行情中借科技股走強大量減持重倉股票;三是部分基金對後市看法比較謹慎,特別是在滬市創歷史新高後大量減持股票,例如基金興和 4月12日在滬市拋出股票市值3.77億元,創下單日基金賣出股票金額最高記錄。三個階段總體為淨買入的基金有9只,除了基金普惠以外,均為新上市的基 金。此外,在滬市的上升階段,淨買入的基金除了新上市的基金天元、漢興、景福、景陽、景博、同盛和1998年上市的基金普惠等7只,其餘15只基金均為淨 賣出,15只基金的淨賣出金額超過65億元。
作者的結論是:「這表明了基金對後市的看法並不樂觀。」
在分析基金交易的進度時,作者又指出,在22只基金中,除了新上市的基金景福和基金漢興,樣本總區間為淨賣出的基金裕陽、裕隆、景宏、漢盛、泰和、同益、 普豐、金泰、安信、安順、興和、興華和開元13只基金中,主要減倉都發生在樣本期間的第三階段,即1348點到1832點之間。其中第三階段減倉幅度相對 最低的基金興華也有46%。這同樣表明基金對後市的不樂觀看法。
作者介紹說,在樣本總區間為淨買入的7只基金中,新上市的基金裕元、景博、景陽、金鑫和天元的建倉主要完成在第二階段下跌期,對基金的業績較為有利;基金 同盛第二階段完成了41%的建倉,相對並不十分有利;基金普惠在第三階段增倉佔整個樣本期間淨買入的99%,這在1998年期間上市的諸基金中截然不同。
以上還只是「宏觀」面上的統計。接下來,作者又對「中觀」作了一番實證研究。他的方法,是研究上證指數漲跌幅較大的交易日(報告名之為「事件日」)基金交易行為可能會對大盤產生的影響(參見附表「事件日的基金買賣行為」【原圖缺失】)。由於研究期間包括上升和下跌兩個階段,作者確定上升期的漲跌幅在40點以上為事件日,下跌和盤整期的漲跌幅在30點以上為事件日。
經過研究,作者發現在盤整期和下跌期的事件日中,基金均為淨賣出,尤其是漲跌幅103點的9月9日和漲幅54點的10月27日,參與交易基金的淨賣出金額 最高,分別為17176萬元和17448萬元;而在上揚55.8點的8月19日,參與賣出的基金在總數及交易額上都相對較少。他認為,這說明「9月9日以 前是盤整期,大多數基金對大勢的走勢判斷還不明朗,而在9月9日以後,對大勢判斷趨於一致,認為在政策底部探明之前,大勢基本不會好轉」。
作者通過研究還發現,在12月27日之後的上升期,參與交易的基金家數明顯增多,而且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新的基金入市對前4個事件日整體基金對大勢的穩 定作用至關重要。第二,在扣除新的基金入市的影響後,上升期的15個事件日中,除了2000年3月17日和3月27日的上漲日,基金整體均為淨賣出。這說 明在大盤上升期,尤其在漲跌幅超過40點的事件日中,基金總體為淨賣出,即一直處於減倉中;其中在1月12日淨減倉淨額超過10億元,佔當日滬市股票交易 額的6.6%,對當日滬市下跌起著一定推動作用。
很顯然,定量分析的事實使我們看到,至少在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底的「樣本期間」,基金穩定市場的作用並不顯著。相反,就總體而言,基金在大盤處於下跌期中,一般借高位反彈減倉;而上升期中,則一直處於顯著的減倉過程中。
【2】「對倒」--製造虛假的成交量
或許,更長期的觀察可以說明基金仍有穩定市場的作用?然而,從報告中進一步披露的證券投資基金減倉手法中,我們仍難以得出肯定性的結論。
眾所周知,要將一種商品賣出去,必須有人來買。如果買家和賣家的需求和供給差不多,價格和交易行為都會十分穩定。可惜的是,市場經常會產生供不應求或求不 應供的現象。當求不應供的時候,商家只能靠降價來吸引顧客,甚至不得不「大甩賣」。股票也是一種商品,被迫低價拋售股票亦即「割肉」。但是,由於「買漲不 賣跌」的顧客心理,「割肉」也未必有人買,做鬼的辦法就是自己做托。在證券市場上,這種做法被稱為「對倒」,系嚴重違法行為。
「對倒」,自己買賣自己的股票,目的是製造虛假的成交量。過去股市中的一句格言:「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因為價格比較容易操縱,如某隻股票的開盤價、最 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都較易由人來操控,但要操控成交量則較為困難。所以市場中人經常說「縮量」或「無量」上升下跌,意即成交量沒有配合,會令人缺乏興 趣。而一旦價格變動與成交量同步,則會引起投資者--當然也包括投機者的注意,被認為某隻股票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而且流動性好,適宜參與。
現在的情形已經有了變化。因為自買自賣式的「對倒」發展起來,而一旦在對倒操縱下的虛假繁榮出現,其他投資人在盤面上很難識別。這是機構利用大額資金和持股量優勢改採取的惡劣行為,在任何股市中都會被指為操縱市場甚至欺詐。這在我國的《證券法》中也有明確的界定和判斷。
此外,按照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定,這些行為屬於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應該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令人遺憾的是,從這份報告的分析看來,大部分基金都發生了「對倒」行為。
在第一次研究中,作者就發現,從1999年8月9日到12月3日的80個交易日中,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多家基金進行同一隻股票的同時增倉、減倉或有增 有減所涉及的股票有76只,自身對倒的7只,基金間雙向倒倉的11只。此外,經對參與交易的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存在較 多的雙向倒倉行為。這主要在於這兩家公司在研究期間均有一隻新的基金入市,可以通過「舊減新接」的方法減輕原有基金的倉位壓力。而且因為博時管理的基金裕 元規模較小,對倒主要集中在基金裕隆和裕陽之間,規模一般在十幾萬股到幾十萬股之間;國泰管理的金鑫規模較大,與金泰的對倒規模可高達日300多萬股,這 主要體現在北京城建和愛建股份兩隻股票中。作者還指出,博時和大成管理的基金存在著較多的自身對倒行為,主要集中在這些基金的重倉品種中。
第二次研究從1999年12月3日擴展至2000年4月28日,其間基金共同減倉、增倉或有增有減涉及的股票140只。作者的分析表明:(1)2家以上 (含2家)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增倉或減倉的股票57只,其中基金參與配售的新股17只,除了2只新股,參與交易的基金均是在配售上市日拋出股票;基金重倉的 科技股11只,重組概念股6只,其餘主要是國企大盤股。(2)除了基金泰和,其餘基金在17只新股配售上市當日均有減倉行為。(3)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南 方基金管理公司、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多家基金存在著較多的自身對倒行為,且品種主要集中在重倉股票中;嘉實基金管理公司沒有對倒行為;其他6家基金管 理公司均有自身對倒行為。(參見附表「基金共同增減倉及對倒情況」【原圖缺失】)(4)在本次研究期間,沒有雙向倒倉行為。
作者還將兩次研究的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1)從新股配售來看,除了基金泰和,其餘基金一般在配售上市的首日或次日拋出配售新股;(2)除嘉實基金 管理公司,其他基金管理公司都存在著一定的自身對倒行為;其中,博時、南方和國泰的自身對倒較為嚴重,對倒品種仍然集中在重倉股票中,例如博時的國脈通 信、清華同方,南方的南京高科、東方通信,國泰的第一百貨、愛建股份等,這對基金維持或提高淨值有著重要作用;(3)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多家基金存 在明顯的共同減倉或建倉行為,其中博時、南方和長盛基金管理公司涉及的股票家數較多,對於共同建倉的基金,對提高基金持股集中度、通過維持或提高重倉股票 股價、提高或穩定基金淨值有重要作用;(4)第二次研究沒有發現雙向倒倉行為,主要體現在新入市的漢興和景福基金上,原因可能在於前次研究期間在大盤下跌 期,倉位較重的老的基金壓力較大;此次研究期間在大盤上升期,倉位較重的基金壓力不大。
【3】「倒倉」--更能迷惑人的操縱行為
上述引用的報告中還有「倒倉」的概念,即甲、乙雙方通過事先約定的價格、數量和時間,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行為。
由於這裡所涉及的甲方、乙方是同一家管理公司的兩隻基金,也有自買自賣的意思,也稱雙向對倒。
事實上,倒倉在市場中時有發生。我們還可以寬泛地描述這樣的現象,即使雙方在價格、數量和時間上沒有事先約定,由於對某隻股票的價格空間有分歧,也可以出現甲方將手中持有的大量股票拋售給乙方的現象。
但是,這樣「倒倉」對甲方而言經常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做莊的人都知道,從收集籌碼(股票)到將股價拉抬至高位,僅僅是完成任務的一半;最困難的事是如何 將籌碼拋給別人,最終變現。所以,市場上流傳著許多故事:莊家糊裡糊塗地吃進許多股票,卻怎麼也走不了,最後做莊做成了大股東,進了董事會。
所以,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兩家基金相互倒倉,無疑解決了先上市的基金的流動問題,又不影響甚至可以提高淨值,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需要觀察的是,及至開放式基金出現,是不是會再將封閉式基金的大量股票倒給後者?
倒倉比對倒在市場上更容易讓普遍投資者看不懂。既然要倒倉,股票交易一定放量,但股價的波動卻不一定很大,投資者稍有動搖,也被倒出去了(因為倒倉的價位一般較高,大家疑為莊家出貨)。
在第一次研究中,作者如是描述「倒倉」的交易特徵:
「從股價的波動性分析,大規模百萬股以上的倒倉中,雖然倒倉量佔了當日交易量的較大比重,但股票價格的波動並不明顯,均在2%以內。在自身對導(即對倒, 為報告作者筆誤,下不贅述--編者注)中,除少數交易清淡日外,大多交易日的對導淨額佔當日成交量的比重較小,對價格不產生顯著影響。」
第一份研究中還描述了兩家或兩家以上同「字號」的基金如何「增倉」和「減倉」:
「在增倉的行為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一家基金為主,其他基金進行輔助建倉,在大成和博時管理的基金中較為多見;一是兩家基金建倉總量差異不大,有的 只是小規模買入,有的共同持倉籌碼較高。而在交易行為中,一種是一家基金進行個股的經常性買賣,一家基金進行時機性買賣,如防止深幅下跌或波動性過大的時 機性買賣,在博時的基金中相對較多;一種是一家基金先大規模買入,完成建倉後,多家基金再間斷性小規模買入,在大成管理的基金中相對較多。在共同減倉的行 為中,主要是多家同時較大規模的減倉較為多見。」
【4】「獨立性」--一個搖搖欲墜的幻覺
從對倒到倒倉,乍一看都是為了基金投資人的利益。不過,當倒倉行為頻繁出現時,人們不可能不會想到,這種倒倉不僅可以發生在同一公司的兩隻基金之間,也可在更大範圍實現利益目的。這就牽涉到了基金的定位。
作者在論述基金的定位時,認為「如果基金發展為股東或發起人服務,那麼基金的獨立性就很成問題。非理性操作例如高位『接倉』等就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這裡已經在對基金的機制發問。當年第一批基金成立時,市場上就曾質疑其是否會應合股東或發起人而出現倒倉行為,現在作者提出了同樣的疑問。
他還指出,保持基金的獨立性是衡量維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標準。由於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多是由證券公司發起,其獨立性相對較差,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與其發起人 共同建倉的行為。其中,南方管理公司的基金天元和開元的獨立性較差,在南京高科、飛樂股份、江蘇工藝等重倉股上,與其發起人南方證券存在著共同建倉行為; 博時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獨立性也較差,與第一食品等存在著共同建倉行為;國泰管理公司、長盛管理公司、華夏管理公司、大成管理公司的獨立性相對較差; 華安管理公司、嘉實管理公司、鵬華管理公司的獨立性較好;富國管理公司的漢興和漢盛在泰山旅遊上存在著高位買入股票,其獨立性也較差。
雖然在研究期間並未發現基金與股東或發起人相互倒倉的直接事例,但從兩者共同建倉的合作關係看,從基金雙向倒倉時的肆無忌憚看,人們很難相信在機制上並未 獨立運作的基金與其股東和發起人之間沒有更嚴重的違法聯手作莊行為。特別是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幾乎都是以證券公司為母體,基金與發起人關係過分密切,公司決 策人員主要來自大券商高層,交易經理大多來自券商自營盤的操作人員。
有人形象地將基金管理公司比喻成大券商的「資產管理二部」,事實上這是並不過分的。
對基金持有人造成損害的,可能是關聯交易和內部人交易;但由於基金經理的權利和責任不對稱,倒倉還可能以更惡劣的方式發生。
《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證券投資基金在一隻股票股價高位接盤的情形在市場上並不鮮見。一個場景在市場口口相傳:在熱氣騰騰的桑拿浴房中,談判的雙方「坦誠相見」,沒有錄音或者洩密的可能,希望基金接盤的機構開出價碼,「每接我一股,我給你個人一塊錢」。
據說,基金高位接盤的市場行情是:每股一元起,甚至有每股十元的情形。全部現金,支付給個人,不用任何單據與簽字。不少擁有巨額資金使用權的基金經理都有機會接到這類約會的電話和來訪。
從理論上講,「投資基金三角」--持有人、管理人、託管人之間是靠基金契約來調整各自的權利義務關係的--持有人持有基金資產,管理人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託管人託管基金資產,它們的背後分別體現著所有權、經營權和保管監督權。
但是,由於基金持有人高度分散,有的基金達五六十萬人,召開持有人大會的成本及難度均很大,重要事項審議所需要的50%以上表決權很難湊齊,因此持有人對 基金管理公司實際上較少監督與制約;而國有商業銀行作為託管人,基本上是「無為而治」的態度,地位超脫,監督不多。
由於制度方面的因素,基金運作的內部監控和外部監控都遠遠達不到應有的力度。其實倒倉早已在眾多投資者的意料之中;見怪不怪,這才是證券投資基金真正的悲哀。
【5】「淨值遊戲」--不僅僅是表面的欺瞞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基金為了互相攀比,採取對倒、倒倉等手段將股價做高,提高自己管理的基金淨值。這是否能夠得出結論,為淨值而對倒的僅僅是在「表面」上欺瞞投資者呢?問題不那麼簡單。
第一,目前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以對倒來提高淨值,似乎只能說是「徒慕虛榮」。但今後一旦管理開放式基金,由於其規模隨業績的好壞而增減,如果繼續以此手法提高業績,就與上市公司做假賬虛增業績、吸引投資者如出一轍。
第二,表面上提高淨值,最後的客觀結果還是為了方便出貨。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股價在高位下跌且無量,就把莊家也給套住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並非如 此。因為如果莊家在上升的階段反覆洗盤,亦即經常高拋低吸,作階段性的盈利,而且時間足夠長,到了最後,它的成本已經極低。此時,即時股價暴跌,它仍有一 倍甚至幾倍的利潤。
這樣,若股價跌了1/3,很多投資者以為可以搶反彈了,莊家就可以把股票賣給他們;若股價又跌了1/2,更多的人以為見底了,又進去了,莊家再把股票賣給他們。最後,莊家仍大有斬獲。
其實,這種利用「高價幻覺」的手法至少在1929年前的美國股市中就已經出現,並被當時的投機者記錄下來。
由於除了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其餘9家基金管理公司都管理著2家以上的基金,市場人士通過各種跡象早就在推測,同樣「字頭」的基金極有可能發生倒倉行為,只是沒有確切證據,更不知道數量有多少。此次專題研究披露了有價值的信息,證實了識者的估計。
另外,市場上對基金獲得的種種配售優惠的非議也並非沒有道理。報告中指出,基金大多是在配售股上市日即拋出。這麼簡單的一級、二級市場套利行為,並不需要理財專家的慧眼。
將對倒直接用於提高淨值是基金特有的做法。過去的莊家或機構由於沒必要公佈自己的經營業績,所以一般不會這樣做。然而,由於股票質押貸款的合法出現,機構 質押的股票市值與質押的款項的數量正成比。如不嚴加監控,莊家機構極有可能出現類似基金為淨值而進行的對倒行為。
【6】「投資組合公告」--信息誤導愈演愈烈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準則第五條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中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在每個基金會計年度結束後90日內編制完成年度報告;於每個 會計年度的前6個月結束後60日內編制完成中期報告;投資組合公告每季度公佈一次,應在公告截止日後15個工作日內公告。
在這90、60、15日的工作期內,沒有法規限制投資基金的倉位不准變化,也沒有法規要求這種變化應該進行公告。於是,在投資基金進行公告的日子裡,投資者看到的證券投資基金公告中持有股票的信息並不是「現在時」或者「現在進行時」,很可能已經變成了「過去時」。
但和許多猜想一樣,「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我們難以知道基金在「現在時」變為「過去時」的日子裡,特別是季度投資組合公佈的15天時間差中,究竟幹了些什麼。
根據目前讀到的基金行為研究報告,可以獲知基金在公告前的15天中作為多多,其持倉情況已有很大改變。這種「失真率」有日益擴大的趨勢,而且極易在市場上造成信息誤導。
作者在第一次研究中以1999年9月30日基金在滬市的重倉股為例,發現在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期間,76家基金重倉股中,存在著明顯減倉或增倉(同公告日 重倉金額相比在5%以上的)的股票18家,佔全部樣本的24%。因此可以說,基金公告日存在著20%左右的信息誤導效應。
在第二次研究中,作者增加了對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3月31日兩次基金投資組合中重倉股的信息披露研究,而整體期間包括了大盤的上升和下跌期間,因此更具有說服力。
研究顯示,基金在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顯著增減倉樣本佔滬市重倉樣本的比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依次為15%、34%和32%;而基金在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後11個交易日內顯著減倉樣本佔滬市重倉樣本的比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依次為24%、56%和34%。
研究把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之間的信息誤導定義為狹義的信息誤導,把公告基準日到公告日後11個交易日內的信息誤導定義為廣義的信息誤導,發現狹義基金信息 誤導有加重的趨勢。1999年9月30日有15%的樣本在公告日前已經發生顯著增減倉行為,而在隨後的兩次公告中,顯著增減倉的樣本比例上升到30%以 上;從時間序列看,基金利用公佈投資組合的時機增減倉,越來越側重在公告日前增倉或減倉,例如在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3月31日連續公告投 資組合的基金重倉樣本中,在公告前發生減倉或增倉的樣本與公告日後11個交易上內減倉或增倉的樣本之比,前者為38:54,後者為52:16。
進而觀察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又告訴人們,在三次公佈投資組合的基金中,嘉實基金管理的基金泰和信息披露沒有誤導性,國泰管理的基金金泰和金鑫、南方管理的 開元、華夏管理的基金興華和興和、博時管理的基金裕隆和裕陽、富國管理的基金漢盛,其信息披露的誤導性最強;鵬華管理的普惠和普豐、長盛管理的同益、大成 管理的景宏、華安管理的安順和安信,其信息披露的誤導性相對較弱。
有人也許會認為,這是基金在合理利用「規則」。我們認為,至少有必要讓投資者瞭解基金在如何利用「規則」。以後投資者們要各自小心,千萬別輕信「基金是理財專家,所以它們的長期投資或看好的股票是值得理性投資的」的論調了。
無論如何,報告作者有關將15個工作日改為5個工作日的建議,是值得中國證監會的有關部門採納的。
就信息披露一項而言,在該報告作者進行研究之後,市場的監管制度又有所更新。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佈《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補充通知。該通知規 定,基金中報、年報需列示按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大小排序的所有股票明細,至少應當包括股票名稱、數量、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之比;基金需列示報告期內 新增及剔除的所有股票明細,至少應當包括股票名稱、數量。
然而,政策剛剛下發,對策已經產生。廈門聯合信託投資公司的胡立峰對此頗有研究,這又證實了基金行為研究報告的作者所揭示的相關問題具有某種根本性。
胡立峰仔細研究了26家證券投資基金按新規定所公佈的2000年中報後發現,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上最大的問題,在於「報告期內新增及剔除的所有股票明細」。
在各只基金的中報中,對此項的界定與解釋是(有的基金未解釋):本期新增股票包括股票期初為零、期末有餘額,買入賣出數量為報告期內累計買入賣出總量;本 期剔除的股票為期初有餘額、期末為零的股票或期初和期末都為零,但本報告期內有買賣的股票;買入賣出數量為報告期內累計買入賣出數量。顯然,各基金的「新 增與剔除股票」與持有人及市場想要的基金股票增減變動信息有很大區別。
胡立峰舉出了非常方便的操作手法:如果一隻基金期初持有A股票1000萬股,報告期期末餘額1萬股,但在這次中報中卻不必披露累計買入賣出數量。因為這只 股票不屬於新增或者刪除的股票。「如果所有的基金都很『聰明',雖然大規模甚至完全出貨,但只要期末象徵性持有100股,就可以『逃避'信息披露,尤其是 關鍵性的重倉股可以『逃避'披露。」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據胡立峰介紹,基金裕陽就沒有披露風華高科、樂凱膠片、清華同方、電廣傳媒、東方鉭業、東大阿派在報告期內的累計成交量。 因為這6只個股期初、期末均有餘額,於是就可以不必披露了。而報告期間,風華高科有增發新股、樂凱膠片10轉增5、清華同方10轉增4、東大阿派10轉增 3,裕陽持股均有重大變動。這6只重倉股的市值高達12億元之多,期間可能創造了巨大的滾動成交量。
按新《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雖然上述種種信息誤導行為沒有直接構成犯法,但至少涉嫌「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然而,證券市場中人在這方面很少感受到法制的威嚴,所以,政策總有對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95.html
讓有關方面騎虎難下的,並非單純的軟件設計、調度和電務誰的責任更大,而是板子最後要打到誰身上
在民間輿論兩次倒計時之後,9月21日18時31分,新華網上終於掛出了「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通報調查進展情況」的新華社通稿。
這篇千字出頭的新聞通稿中,隻字未提誰應為「7·23」事故負責,也未給出事故調查報告發佈的時間表,僅稱「仍有許多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需 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驗證,事故調查報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時間」,並再度承諾,「有關事故的調查進展和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這千餘字,暫時緩和了人們對政府未依照既定時間表公佈「7·23」事故調查報告而積聚的不滿。7月23日晚發生在溫州南郊的罕見火車追尾事故, 共造成40人死亡,200餘人受傷。事故引發公眾對高鐵安全的擔憂,鐵道部在事故發生後的救援處置,又引發了普遍的憤怒。而原定要在9月中旬出台的 「7·23」事故調查報告至今遲遲不見蹤影,使得報告出台時間再次成為微博上的討論焦點。
有關調查報告出台時間的最早報導來自7月28日,即事故發生第五天。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現場報導,國務院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調查組在溫州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事故調查組副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表示,調查組要在9月15日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直到9月15日24點,人們未能等到任何消息。第二天,有媒體援引國家安監總局新聞宣傳處一名王姓工作人員的話說,王德學當時說的是「力爭在9 月中旬形成報告」,「9月15日的時間節點系媒體自行理解」。9月20日,即9月中旬的最後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有關人士接受財新《新世紀》電話採訪時表 示,目前針對這一事故原因的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而何時對外公佈調查報告,「沒有既定時間表」。
至今,「7·23」事故已過去兩個月,事故發生的過程及原因在媒體的還原下逐漸清晰,國務院調查組的調查報告為何依然如此難產?
電務反擊
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人士看來,除了信號設備生產商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下稱通號集團),事故責任的調查一開始就指向了電務部門。
事故發生翌日,鐵道部即對外宣佈,對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原鐵道部總調度長安路生7月25日調任上海鐵路局局長。
三天後,7月28日上午,安路生在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全體會議上稱,「7·23」動車事故是由於溫州南站信號 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他同時指出,溫州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可能的錯誤顯示, 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沒能防止事故的發生。安路生的這一講話顯示,電務已被認定為除信號設備生產商通號集團外的又一事故責任人。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事故發生後,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兩名值班人員和上海局調度行車部門有關人員被帶走接受調查。
溫州南站電務車間是電務系統的最基層單位,其辦公地點在溫州南站附近的一個白色小樓內,電務人員值班室在一層的一個小房間內,列控設備等則放在二層的一個大房間,緊挨著車站行車室——溫州南站值班員工作所在地。
7月28日下午財新《新世紀》記者到這裡時,氣氛已很緊張。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員工當時即對安路生講話表示不認可:「我們說電務110,出現故障我們怎麼會不去呢?我們又看不到行車狀況,你到溫州南站的行車室一看就清楚了。我們沒檢修好他們為什麼發車呢?」
一個月後,8月25日,國家安監總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突出了電務的責任:「從發生故障到列車追尾,責任部門沒有採 取防範措施,違規操作,並且上海鐵路局全路調度圖沒有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這說明信號系統有問題,沒有顯示,但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 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發生。」
黃毅上述講話被報導後,引起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員工的激烈反彈。8月26日晚,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通過鐵路辦公網絡向全路所有電務段發表公開信,指責黃毅的講話「與事實不符,混淆職責,有失公正」。
公開信稱,事發當時,電務值班人員正根據車務登記的兩個軌道電路區段進行故障處理,黃毅所稱的電務值班人員「未進行故障處理」與事實不符;針對 黃毅所稱「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公開信援引了鐵道部頒發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車站值班員應注意列車在車站的到發及區間內的運行情況,正確及時 地處理問題,防止列車運行事故,發現設備故障後應在運統-46上登記,向行車調度匯報,並及時通知電務、工務等相關部門處理,電務值班人員應在接到車站的 故障通知後,按照故障處理流程盡快修復設備。信中反問稱:「不知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是指電務值班人員未向哪個部門及時匯報?」在溫州電務車間員工看來, 黃的說法是「混淆職責」。
此外,公開信稱,黃毅所說的「當時上海鐵路局全路調控圖也沒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有失公正。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員工在信中指 出,CTC(調度集中系統)設備由上海行車調度所的中心設備和各個車站的分機共同組成,當天的情況是車站和調度所的監控屏幕上都出現了前車D3115次丟 車(即調度系統無法確定列車位置)的顯示,但該系統沒有丟車報警功能,「車站值班員當時已經發現了丟車情況,並向行車調度作了匯報」。
這些員工稱,正常的故障處理被說成「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一下子把我們打進了冰窟窿——涼透了!不知道他的發言是個人講話還是代表安監總局發佈調查進程!」
在他們看來,「國家安監總局發言人的講話好像把全部責任都推到電務這邊了,調度人員已經逃之夭夭。」
調度責任
伴隨溫州南站電務車間的公開信,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也提交了一份《關於甬溫線特大事故存在問題的分析》(下稱《分析》),對「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過程進行了還原,其中提及的時間及細節取自微機監測和微機聯鎖的維修機。
《分析》稱,7月23日19時30分,溫州南站信號設備遭遇雷擊出現紅光帶故障;19時39分,電務值班人員接到車站值班員故障通知,一分鐘後電務值班人員趕到車站行車室,在確認設備故障屬實後,開始著手處理。
事後發現,當日溫州南站列控設備採集驅動單元的電源板因雷擊造成「區間軌道電路採集」保險絲熔斷,隨即列控設備對區間軌道電路信息停止實時採 集,並維持原有的採集數據,由於列控中心軟件設計邏輯錯誤,導致「故障安全導向」的設計原則失效,最終向後面的D301次列車發送了錯誤的區間信息,從而 造成追尾事故。
《分析》承認,當日電務值班人員也有過錯,主要是登記不規範。按照《上海鐵路局行車簿冊填記標準》規定,電務部門在日常運營記錄上登記設備故障 時應直接註明「現停用某設備處理故障」,但當日電務值班人員登記的是「接車站值班員⋯⋯情況屬實」。但《分析》稱,電務人員設備故障登記不規範,並非未能 預防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使電務值班人員按照規定登記了現停用某設備處理故障,行車人員仍然可以放行列車⋯⋯7月23日甬溫線寧波東至奉化區間出現紅 光帶故障,在電務人員登記停用區間通過信號機的情況下,調度行車人員仍然按照正常行車組織先後放行D3111、D3211等5次列車進入故障區間」。因此 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認為,事故當天即使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按規定規範登記故障,也不能避免D3115次列車進入故障區間。
《分析》認為,事發當日,上海調度和溫州南站車站值班人員違反了多項《鐵路技術管理規程》中關於調度行車的規定。根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 246條,「在基本閉塞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停止使用自動閉塞,改為電話閉塞(簡稱停基改電)」,列車應根據調度員命令採用電話閉塞法行車;該規程第256 條中規定,採用電話閉塞時,車站值班員組織向同一方向連續發車,在收到前次列車已通過區間、到達前方車站的電話記錄後,方可為後續列車填發行車許可。但當 日溫州南站車站值班員在19時30分設備出現故障後,「因怕麻煩,為避免非正常列車接發列車作業,未能按照規定採用停基改電」。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292條還規定,「列車在區間被迫停車之後,車站值班員接到司機通知,應將區間內列車運行情況通知司機,並立即使用列車 無線調度通信設備轉告區間內有關列車;在停車原因消除前不得再放行追蹤、續行列車」。而20時22分,D3115次列車從永嘉站出發後,曾在標號為 5829G的地點短暫停車並報告調度,溫州站值班人員沒有按照管理規程規定採取措施,違章放行D301次列車,三分鐘後即20時25分,D301次列車從 永嘉站駛出,開往溫州南站。
除《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外,上海鐵路局《車務系統行車事故應急預案及非正常情況下行車處置辦法》也對「軌道電路發生故障」時的行車組織做出規 定,「設備發生異常必須按規定登記《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並按規定經工務、電務人員檢查簽認或口頭(電話)通知同意使用後,車站方可按規定辦理行車事 項」。但《分析》稱,事故發生前,鐵路工務、電務值班人員對軌道電路故障、檢查、處理情況一直未銷記(工務是在20時30分時在《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上 進行了銷記),行車人員於20時30分工務人員銷記之前,分別在永嘉至溫州南區間連續放行D3115次和D301次列車,導致同一區間進入兩趟列車,最終 釀就慘劇。
回顧事故發生的經過,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認為,當日上海調度、車站值班人員和司機之間的信息交流失誤,是事故最終未能倖免的直接關鍵。
報告難產
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對外公開信發表之後,在全路電務系統引起很大震動。據上述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透露,「鐵道部當晚連夜召開電視電話會 議佈置穩定事宜」。財新《新世紀》記者從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一位人士處獲悉,8月31日,上海局一位副局長前往溫州進行「安全工作檢查」,安撫溫州南站電 務員工的情緒。
時至今日,隨著調查的深入,事故的技術原因其實已基本廓清——信號設備設計上的缺陷導致「故障安全導向」機制失靈;調度部門和車站值班人員的疏 忽最終未能避免事故的發生。但鐵道部事發之初的處置讓其騎虎難下,「一開始就把上海鐵路局負責電務、工務的副局長給免了,如果現在再回頭來說調度部門應負 主要責任,豈不是說原來的處理錯了?」
據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透露,技術層面的報告「其實應該說在8月30日就已經完成了」,但最終定責需要提報國務院定奪,「由於涉及的方面太多」,最終的調查報告遲遲未能敲定。
「讓有關方面騎虎難下的不僅是調度和電務誰責任更大。」他說,「如果定性為技術原因為主,板子是打在前任鐵道部長劉志軍的身上,但影響的是跨越 式發展的高鐵,涉及的是政府決策失誤,以及高鐵走向國外的進程;反之如果定性為運營管理負主要責任,那麼板子是打在鐵道部現任領導身上。」
不過,對高鐵而言,定責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規範、改變和提高,如果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或者看人下菜,誰能保證慘劇不再發生?來自調查組的最新信息稱,調查方向又變了,兩大方面的博弈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