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回应香橼研究报告:多处错误和误导
http://news.imeigu.com/a/1323180360983.html
(i 美股讯)北京时间2011年12月6日 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服务提供商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NYSE:QIHU),今日发布声明,回应香橼公司在其主页上发布的关于奇虎360公司的研究报告续篇。奇虎360认为该文章包含多处事实错误和误导性的猜测。奇虎360希望指出该文章中的关键错误。
少统计了hao.360.cn页面上的广告链接数:
1. 截止2011财年第三季度,hao.360.cn导航页面主页上有共计125到130个付费广告链接,该数字会有轻微月度波动,而香橼声称只有60到65 个链接。
2. 奇虎360按照链接数向其客户收费,而不是按照客户数计。因此,一些客户在此页面上的多个链接不应被视为重复。香橼的报告中大约除去了30个这样“重复” 链接。
3. 追踪URL只是广告主用来衡量广告链接效果的多种方法之一。在hao.360.cn首页中有约40个付费广告链接没有加入追踪URL。一些长期的广告客户 因为对网站的流量感到满意,同时由于追踪URL有可能在一些情况下降低用户浏览速度,因此他们选择不用追踪URL。
低估了hao.360.cn页面上的广告链接价格:
1. 香橼报告中引用的每链接20万到25万人民币的广告价格源于卖方分析师报告,这参照了公司在2011财年第一季度的运营数据。奇虎360在之后的季度都上调了价格,并已将此趋势在季度业绩发布电话会上做了沟通。香橼再一次选择忽略此事实。
2. 截止2011财年第三季度,hao.360.cn首页上每个广告链接的平均价格是32万到35万元。在“知名站点”区域的广告链平均价格是100万元人民币。
3. 来自于hao.360.cn首页上广告链接的收入占hao.360.cn域名下产生的所有广告链接收入的约75%,包括垂直页面,但不包括搜索推荐收入。
奇虎360的网页游戏ARPU值
1. 网页游戏与传统网游(MMORPG)相比属于一个不同的品类。典型情况是,网页游戏的生命周期比MMORPG短很多,只有6到12个月。在如此之短的生命 周期中,网页游戏开发商会努力增加每款游戏的变现能力,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开发成本。因此,网页游戏产生的ARPU值比传统MMORPG高很多。 把奇虎360的和其他上市的中国游戏公司的游戏ARPU值进行比较是不公允的,因为他们不专注于网页游戏。
2. 奇虎360并没有在内部开发运营在公司平台上的任何一款网页游戏。所有这些游戏都来自于第三方开发商,游戏中的变现活动也是由第三方公司开发和实施的。公 司和几乎所有的中国独立网页游戏开发商建立了坚实的业务关系,公司平台上的网页游戏ARPU值和中国网页游戏行业平均水平是一致的。
3. 奇虎360在2010年初推出了网页游戏平台,此后经历了巨大的收入增长。在过去2年中,公司的网页游戏收入主要由付费用户的增长推动。每月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一直在稳定在380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香橼的最新报告的一个主要争议点是奇虎360不应该比行业“领导厂商”增长快很多。这忽略了奇虎360拥有中国最大、最有粘性的用户基础。作为一个 更年轻的公司,奇虎360刚刚开始变现其用户基础,离达到其潜力还有很大的距离。公司的增长曲线比多数中国同类型的公司要陡直。
奇虎 360的业务模式独特,对外部投资者来说不易理解。公司充分认知此挑战,因此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和投资者及分析师进行了沟通。公司和管理层 非常愿意和对奇虎360感兴趣的任何方面,包括任何第三方报告的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奇虎360还鼓励投资人和分析师直接和奇虎360的业务伙伴以及客 户直接沟通,以获得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地位的更好、更全面的认识。但是,奇虎360强烈反对任何方面基于偏见的任何不实指控和误导性的猜测。
奇虎360将召开一个电话会与投资者讨论相关话题。
稿件来源: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2012中國關鍵報告 四大關鍵字:精品、銀髮、光棍、新權貴
|
|
2012中國消費大爆發,有品牌 才賺得到錢!
發現一:最大化 ▼二○一五年,中國將取代日本,變世界最大奢侈品市場發現二:年輕化 ▼ 四五%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低於三十五歲,高於西歐二八%
北京,攝氏零下七度,十二月二十一日晚上,全球精品女鞋代工大王九興旗下的自有品牌發表新款男鞋;五年來,品牌中的StellaLuna從原本只有上海一 家店,如今,二百一十五家店。
兩大關鍵數字看中國GDP比賽結束,進入花錢大競賽
北京,台商品牌的新光天地年營業額,可以抵上台北三個微風廣場的銷售業績。 杭州,出現全世界LV賣最好的店。
內蒙古,一輛千萬元等級的賓利車一年可以賣兩百輛。
淘寶網,每八.五秒可以賣出一件日本優衣庫(Uniqlo)商品。
武漢,Zara分店才開幕十分鐘,限量款衣服就賣到斷貨。
中國消費者張大飢渴的雙手,擁抱來自全世界各地具有品牌魅力的商品,最貴的車、最大的奢侈品專賣店、最秒殺的搶購,這股消費潮都集中在中國。
二○一二年中國關鍵報告四個關鍵字是精品、銀髮、光棍、新權貴,其中尤以精品消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為驚人。
十二月十八日,全球戰略諮詢機構貝恩資本發布《二○一一年中國大陸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二○一一年大陸奢侈品消費增幅預計達二五%至三○%,市場規模將首 度突破人民幣一千億元,預計二○一二年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麥肯錫報告說,二○一五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二百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一百億元)。屆時,中國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占比將超過二○%,並取代 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兩者對於奢侈品的計算方式不同,但同時指向:奢侈品消費,中國第一。
不但消費者敢花錢,連中國政府也開始敲邊鼓,朝消費大目標前進。二○一二年開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第十二個五年規畫,這是個完全不同的五年,因未來五年 的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大賽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花錢大競賽。
數字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未來三年,消費還要多六十七兆
中國各省未來五年的施政目標不再是鋪橋造路,而是鼓勵民眾花錢。所以未來看中國,第一個關鍵數字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它將實際反映中國的居民消費,中國 的目標是到二○一五年達人民幣三十二兆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兆元)。
十年前,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過才人民幣四兆三千億元,預計到了二○一一年可望破十八兆元,未來三年內還要增加十四兆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七兆元)的 消費總量,帶動中國居民消費在GDP的占比。
在國際精品業者眼中是個大商機,LV –MH集團旗下L Capital Asia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晗躋說,中國已經是GDP排名全球第二的國家,但消費占GDP比卻僅三五%,跟已開發國家 美、日、韓相比較是很小的,在中國可運用所得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消費的成長勢在必行。
數字二:城市奢侈品發展指數未來五年,省長比的是名牌商機
第二個關鍵數字是中國城市奢侈品發展指數,中國商務部下屬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立中國奢侈品研究中心,正在準備研擬出中國城市的奢侈品發展指數,指數越高 代表這個城市越有商機、消費力越強。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說,過去的幾個五年規畫,以發展經濟、鼓勵出口為主,但這時代過去了,「十二五重點是出口轉內需,內需就是提振消費,消 費重點就是居民消費。」未來五年,除了消費還是消費。
以前中國各省的省委書記、省長施政重心都在提升GDP、製造業與出口比重,但未來五年比的是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成長率以及奢侈品指數。
這麼大盤的商機,接下來台商機會在哪裡?
消費者變了更有品味,更愛買限量訂製品
十二月二十一日早上十點鐘,接近攝氏零度的氣溫,北京新光天地卻早有排隊人群等著進入賣場,他們穿國際精品鞋 ,提精品包,打折週年慶早已經過了,消費人群依然沒有減少。
二○一一年還沒正式結束,新光天地卻已確定年營業目標人民幣六十億元提前完成,成為中國第一單店營業額破人民幣六十億元的百貨購物廣場。
這代表台商經營的北京新光天地,正式超越杭州大廈購物城,成為中國第一大百貨購物廣場。對台灣來說,意義更不同,一家北京新光天地一年營業額約合新台幣二 百八十七億元,幾乎可以抵台北三家微風廣場或兩家有台北百貨店王之稱的忠孝Sogo的年營業額。
二○○七年,北京新光天地開業時,有些國際級精品品牌並沒有選擇新光天地,反而選擇北京市中心的北京金融街。到了二○○八年第一個完整的年度,北京新光天 地營業額不過是人民幣二十五億元,跟台灣比,這樣的百貨購物廣場比比皆是。
北京新光天地副總經理甘添信說,當初選址時,台灣股東與北京華聯集團兩大股東,都看好北京商務中央區(CBD)、三里屯使館區以及央視大樓未來的潛力,因 此堅持走高檔精品購物廣場的定位。
爆發力要等到了中國經濟從外銷轉內需時,隨著一家家國際企業進軍中國,CBD成為全球企業進駐北京的總部,三里屯使館區成了各國使館人員辦公與居住區,央 視大樓則更帶來媒體、廣告業以及娛樂業的明星與藝人商機。
位在該區的新光天地終於等到了高收入、有消費力的族群聚集了。一套國際精品品牌的西裝、一支高檔奢華手機分別都賣新台幣五十萬元以上,照樣有人搶購,一個 月下來,西裝單櫃單月營業額新台幣五千萬元、高檔奢華手機每月營業額也有新台幣四千萬元。
中國消費的面貌有什麼大的轉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婷說,未來十年,中國消費者將會越來越懂得買奢侈品,更有品味、更有選擇、也更 肯花錢買限量與訂製的產品。
市場變了二、三線城市成各大品牌角力場
當這些消費者走進精品店,第一句話絕對不是問價格,而是問是不是最新款的?香港買得到?是不是限量?三個問題決定中國消費者要不要消費,周婷說,往往是到 刷卡時,消費者才看到價格。
為了滿足這些喜歡量身訂做的消費趨勢改變,國際各大品牌也費盡心思,來迎合中國消費者,例如二○一二年龍年到來,Gucci一款紋滿龍身的包包就陳列在專 賣店醒目的位置;因應豪華休旅車的熱潮,賓利集團宣布將替中國市場打造建廠近百年來首款的運動休旅車;義大利超跑品牌藍寶堅尼(Lamborghini) 也透露將生產運動休旅車的計畫。
針對中國消費者對品牌優越性的敏感度越高,未來想要賺到中國消費者的錢,沒有品牌,一切免談的排擠性會越來越強,甚至於,過去被低估的二、三線城市,如今 都成為LV、Prada、Gucci、Dior的下一個競賽場。
夏姿執行董事王子瑋認為,以中國市場規模,再開一百家北京新光天地並不算太多。因此新光天地展開了進軍二、三線城市的布局,準備在蘇州、成都再開新光天 地,預估光是北京新光天地二○一二年營業額還有兩到三成的成長力道。
黃晗躋說,中國人口在五百萬以上的約一百五十個城市,其中二線,甚至三線城市對時尚產品的要求,將在未來中國市場有很大的 占比。
中國市場從北上廣(北京、上海與廣州)時代進入了二、三線城市時代,周婷說,新開的LV專賣店中,賣最好的店是在新疆的烏魯木齊、賓利汽車在內蒙,因此未 來的市場是在一線城市打品牌,二線城市才是真正在做市場、真正消費的地方。
二、三線城市賣得比北上廣好,所以賓利新建據點在鄭州、鄂爾多斯、西安和太原。LV則在江蘇宜興市開最新的店,一個人口不過一百萬出頭的城市,深入到連台 灣都很陌生的城市,看中的正是中國城市化的消費力。張五岳說,中國正在把一半的人口城鎮化,農村變城鎮,消費力是農村三倍,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人口, 等著品牌業者去滿足。
品牌淘汰賽開打台灣正面受創,中國品牌摔最慘
但市場規模變大、市場縱深拉大,競爭卻更白熱化,消費力的成長並不是雨露均霑,一場殘酷的優勝劣敗淘汰賽正在展開。
站在上海淮海中路,一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上海老馬路,沿街有高高的梧桐樹以及兩邊歐式特色的建築,過去,它曾經是引領中國時尚潮流的地方,現在則變身成了 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
二○○八年,上海世博之後,世界名表、奢侈品聚集,開起了一家家上海旗艦店,讓淮海中路成為中國奢侈品品牌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但這裡代表的不僅是中國消費 力崛起,而是中國市場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品牌淘汰賽。
在淮海中路香港廣場對面是一家蘋果專賣店,同一個位置,以前是賽博數碼廣場,現在賽博搬到淮海路另一端開店,精華地段變身成為蘋果,周遭是國際精品品牌, 這代表著中國消費力的提升,也是對品牌認同的提升。
反映在實際數據,中國是蘋果營收成長最快的地區,二○一一年度營業額一百五十億美元,遠高於前一年的三十億美元,全世界五支iPhone,就有一支賣給了 中國人。連蘋果的執行長庫克(Tim Cook)都說,他從未見過一個國家,有這麼多人成為中產階級,且樂於購買蘋果產品。他說:「所以我認為,中國宛如天空無可限量。」
因此,攤開每個國際大品牌的報告,星巴克(Starbucks)今年在中國開了第五百家,到二○一五年要開到一千五百家,平均每三天開兩家店;日本的優衣 庫在中國門市約百家,預計十年內要開到一千家。
全球大品牌湧進中國代表著市場商機無限,但也是一次品牌大洗牌,例如星巴克勢必對台商的上島、兩岸咖啡造成衝擊;又例如行李箱,北京新光天地也不諱言,他 們會大力支持德國Rimowa,讓它在新光天地開更大的店面,因此考慮淘汰位於同一樓層的本土或台商品牌。
面臨激烈競爭的不僅台商,中國本土品牌才是最大受害者,二○○八年北京奧運才大出鋒頭的中國體操健將李寧,旗下企業今年以來營收、股價都不斷下滑,連帶使 李寧個人的身價下滑,從二○○七年胡潤百富榜,李寧位於第六十五位,個人身價人民幣一百億元,到二○一一年李寧身價只剩人民幣四十六億元,排行名次也降到 二百九十一名。
中國本土品牌一樣出現營收與股價下滑的,還有找了台灣藝人周杰倫、林志玲代言的中國本土品牌美特斯邦威以及林青霞老公創立的思捷環球,也都沒有二○○七年 的那樣風光,二○一一年的股價也跟著受挫。
反倒是國際品牌,瑞典的H&M、西班牙的Zara都在中國有亮眼成績,H&M在中國的獲利高於其他市場。瑞典商業銀行更 預估,未來三年中國的H&M商店數將成長兩倍。
大陸不再是中間工廠台商必須把中國當成終端市場
張五岳則是建議台商必須改變,過去把中國當中間工廠,只利用便宜勞力加工,終端市場則放在歐美,但國際企業進軍中國是把中國當終端市場,未來是內需消費時 代,台商須趕快改變心態與策略。
現在才發展晚了嗎?十二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蘇州時說:「中國要有賈伯斯,要有蘋果式產品。」一句話宣示了,中國不會只買美國人的品牌,要 趁著拉抬內需中乘勢拉起中國品牌,鼓勵中國業者創新、創品牌,站上世界舞台。
事實上,台商嗅出品牌商機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台商早就布局十年、二十年,終於等到品牌消費大鳴大放的來臨。
中國自行車第一品牌捷安特等了十八年,等到消費者欣賞高質感的腳踏車,人民幣兩千元以上的高價車,二○一一年銷量居然較一○年成長了三倍。在台灣發跡的 「代官山」餐廳,到中國才五年時間,鎖定小資女孩的浪漫情調,創造單店坪效是台灣兩倍的成績;精品女鞋代工大王九興旗下的男鞋女鞋售價人民幣兩千元起跳, 一樣抓住粉領新貴的心,五年開了二百一十五家店。
未來五到十年,將會是中國消費者站上國際舞台的關鍵時刻,更是台商卡位中國消費市場的關鍵商機。
一年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兆元的市場即將出現眼前,從二○一一年開始中國將快速花錢且更懂得花錢,台灣能有新光天地在中國站穩金字塔的頂端,證明了只要堅持對 的方向走對的路,台灣人一樣能夠在中國內需市場走出一片天。這顯示台商在品牌魅力的經營上,完全沒有卡位太晚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找到直搗黃龍的本事。
【延伸閱讀】在中國……
BMW銷量成長率全球第一2011年前9月BMW的中國銷量成長率45.9%,全球成長最多
LV專賣店全球最大全球最大的LV專賣店,2012年將在上海虹橋出現
軒尼詩營收貢獻全球第一2010年在中國各產品皆創下兩位數銷售成長紀錄,是最大營收貢獻者
賓利銷量成長率全球第一2011年前10月銷量成長率全球第一,2013年將超越美國成最大消費國
蘋果iPhone銷量占1/5蘋果每賣出5支iPhone,就有1支賣給中國人
可口可樂半年銷量240億瓶中國2011年上半年銷量維持兩位數的成長率,喝掉逾240億瓶可口可樂生產的飲料
喜達屋新店數占1/3國際連鎖酒店集團喜達屋,每新開3家店,就有1家在中國
星巴克預計展店1,500家現在起在中國每3天就要開2家店,計畫2015年將超過1,500家
資料來源:《第一財經周刊》、麥肯錫、路透、新華網、經濟觀察網、各品牌官網、年報、季報 整理:陳筱晶
|
法人雜誌發佈2011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id=5871
》》2010企業家犯罪報告:36名國企老總均受賄千萬
法制網北京1月15日訊 記者陳晶晶 2012年1月15日上午,由法制日報社指導、法人雜誌主辦、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冠名協辦的「2011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發佈會暨首屆京都刑事法律風險 防控論壇」在京舉行。以刑訴界泰斗陳光中教授為代表的法學家、刑事辯護領域首屈一指的京都律師事務所、國內唯一一家定位企業家法務參考的《法人》雜誌和發 佈首個民間企業家犯罪報告的研究企業家犯罪問題的王榮利律師在此聚首,共同見證了2011年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的發布。
法制日報社社長賈京平在致辭中指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一大批企業家們在改革開放33年來逐步成為市場經濟的領軍者和弄潮兒,他們創造財富,打造品 牌,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就業機會,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了社會的尊敬和關注。但是,我們也同樣看到,這些年來,一些企業家為攫取巨額利益鋌而走 險,採取非法手段,從而鋃鐺入獄。我們希望通過發佈這份年度企業家犯罪報告,引發企業家群體和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有識之士們對市場經濟制度縱深層面進行深 入思考,並引發法學研究者對企業家犯罪這一日趨嚴峻問題的深入思考。
2009年我國可統計的落馬企業家有95位,201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155位,2011年這一數字突破了200,近年來中國企業家犯罪出現了穩步上 升的趨勢,但是公眾對企業家的關注點甚至是企業家對自身的關注點仍然在形形色色的富豪排行榜上,更具警示意義和研究價值的企業家犯罪問題卻罕有問津,學界 對此的實證研究也處於空白。
2010年年初,一直緊密關注中國企業家命運的《法人》雜誌刊出「2010年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這是媒體界第一次做出企業家「另類」排行榜,報告 甫一發布,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被業內稱為「國內首個年度企業家犯罪報告」。「我們希望從今年開始,將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發佈會和企業家刑事法律 風險防控論壇辦成法律界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年度盛會。推動中國企業家群體在創富的同時,守法經營,堅守良知。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構建健康有序的 市場環境。」《法人》雜誌總編輯肖黎明說。
論壇主發佈環節上,《法人》雜誌特約研究員王榮利、京都律師事務所朱勇輝律師分別就主報告和增補部分做了主題發言;在專家研討環節,中國政法大學終身 教授、中國法學會訴訟法研究會會長陳光中,京都律師事務所主任田文昌、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盧建平、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 主任馮軍、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趙旭東等專家就企業家犯罪相關議題做了主題發言。研討會由《法人》雜誌副 總編輯廖衛華、《民主與法制》社總編輯劉桂明主持。
2011年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新鮮出爐
在主報告發佈會上,法人雜誌特約研究員王榮利表示,2011年他關注的企業家案件共220例,除18例案例屬於被舉報、失蹤、自焚或者遭遇犯罪分子遇 害等以外,其餘202例均為企業家犯罪案件。這其中除了3例被通緝在逃之外,其餘199例案例分別處於紀委「雙規」、公安機關拘留、逮捕、檢察機關起訴或 者法院一審、二審中,部分案例已經結案,犯罪分子已交付監獄執行,或者已執行死刑。
2011年企業家涉案的199例案件中,國企企業管理人員(包括有國有股份的股份制企業等在內,以下稱「國企企業家」)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88例,民 營企業家(包括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在內)犯罪的或者涉嫌犯罪的111例。2011年涉案國企企業家平均年齡52.59歲,民營企業家平均年齡45.67歲。
「素材來源於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媒體公開報導。」王榮利告訴記者,他十年前就開始蒐集企業家涉案案例,2010年起開始在《法人》雜 誌開設企業家犯罪報告專欄,並於2010年在《法人》雜誌上發佈了被外界稱為「首個民間企業家犯罪報告」的「2010年度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
王榮利在報告中指出,2011年企業家犯罪現象有七大特點:一是團夥犯罪極為突出;二是「涉黑」案件所佔比例有所下降,各類詐騙案件所佔比例大幅上 升;三是非常知名的企業家落馬比較少;四是國企企業家腐敗金額大幅度增加,判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數量在增加,而判決死刑立即執行的卻沒有;五是已經判決 的案件絕大多數是過去兩三年內發案的大要案,2011年發案的很少作出判決;六是在公安部開展「清網行動」中落馬的企業家,竟然有的是在逃犯;七是打擊犯 罪的國際化協作加強。
王榮利向記者表示,儘管一年來他每天都在收集案件,但是當2011年企業家犯罪報告統計結果出來的時候,一些數據還是讓他非常吃驚。比如國企企業家的貪腐金額和共同犯罪問題。
2011年國企企業家貪腐金額平均每人是3380萬元,其中光明集團創始人、前董事長馮永明一個人就貪了7.9億元,如果去掉這一特殊案例,平均每人 貪污金額也達到2077萬元,而2010年國這個數字是957萬元。在共同犯罪問題上,根據統計結果,至少有79例共同犯罪,佔到統計案例的近乎40%, 涉及人數1266位。「這非常令我震驚。」王榮利說,這意味著至少直接涉及上千個家庭。這還不算受害人家庭在內,有的一案受害人就達成百上千個家庭,比如 一些非法集資案等。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家犯罪絕不是小事,對於企業家犯罪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將企業家犯罪現象的特點展示出來,一是提醒企業家予以警示,二是供法學家予以研究,最好提出防範對策來。」王榮利表示。
來自律所的首個企業家犯罪報告
與2010年企業家犯罪報告單純基於媒體公開案件的數據統計分析不同,2011年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增加了來自實務部門——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京都律所」)的一手數據和分析。
作為法律服務的專業團隊,京都律所一直關注企業家犯罪現象。在京都所承接的刑事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企業家涉嫌犯罪的案件,其中有許多案件受到社會 各界的廣泛關注,比如至今尚未結案的本色集團吳英集資詐騙案,去年國美電器黃光裕內幕交易案、以及前年的愛建集團顏立燕合同詐騙案,更早的三九集團趙新先 濫用職權案,等等,可以說不勝枚舉。為此,京都律所專門設立了「企業法律風險防控部」,把企業家的刑事風險防範作為研究的重點。
「京都八傑」之一朱勇輝律師代表京都律所在研討會上發佈了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增補部分。在參加本次發佈會前,朱勇輝特地對京都律所2000年以來十二 年間承接的經濟犯罪案件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雖然這些數據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不一定有多大說服力,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企業家犯罪的一些現象。
朱勇輝在報告中表示,經過統計我們發現,2000年以來,京都律所承辦的企業家涉嫌犯罪案件,集中在以下六大方面:職務類犯罪,佔38%(未統計國企 貪污、挪用公款罪比例),集中在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等四個罪名;資金類犯罪,佔30%,集中在合同詐騙、貸款詐騙罪等八個罪名;經營類犯罪,佔 22%,集中在非法經營罪、走私類犯罪等七個罪名;涉稅類犯罪,佔5.2%,集中在逃稅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等五個罪名;註冊資金類犯罪,佔 2.4%,集中在虛報註冊資本罪、抽挑出資罪等三個罪名;知識產權類犯罪,佔1%,集中在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兩個罪名。
朱勇輝指出,分析上面的數據會發現,前三類犯罪(職務、資金、經營)總和佔了總數的90%。企業家容易出現刑事風險的這三類犯罪,反映出三個問題:
一是利用職務貪利型犯罪突出,反映出無論國企也好,民企也好,如何搞好廉政建設,加強監管機制,都是一個顯著的問題,也是一個老話題。
二是在融資環節頻頻犯罪,反映出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旺盛,而供應與需求的失衡,導致出現了不惜以犯罪手段進行融資的現象。那麼,如何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金融供應體系,讓不同類型的企業都有順暢的融資渠道,如何讓民間資本健康發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緊迫問題。
三是經營方式不斷踩「雷」,這其中除了一些急功近利鋌而走險的企業外,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實際敗在了「創新」上,這些「創新」的經營方式往往伴隨著極高 的經濟風險,就像一場賭博,成則贏得光環無數,被視為改革家、弄潮兒,敗則帶來刑事風險,成為階下囚。這反映出市場經濟的發展已到了一個更新、更高的層 面,如何進一步規範市場,如何更加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需要我們加強相關的研究,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制度缺失致大部分企業家無謂「犧牲」
京都律所主任田文昌同時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很多社會影響大的企業家犯罪案件都由他代理。在本次研討會上,田文昌做了「企業家犯罪分析」的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田文昌指出了企業家犯罪的四種情況:第一類,企業家確實有罪;第二類,無意識不知不覺中的犯罪;第三類,因法律界限不清導致的犯罪;第四類是 被誣陷。這四種犯罪各有不同的背景和原因,田文昌對此做了詳細的分析,並對企業家提出警示:確實有罪的話,應當約束自己、保護自己,防止不陷入犯罪;無意 識的犯罪,需要更全面及時的法律服務,主動避免自己承擔法律責任;法律不清晰導致的犯罪,更要高度重視法律專業服務,經營中左右為難的行為需要法律專業人 士予以把關;誣陷類犯罪非因自己原因而獲刑,而是被競爭對手利用法律手段、司法機關打成犯罪,這是市場環境、法治環境雙重不健全的結果。
除第一類犯罪外,後三類犯罪都不是有意識主動犯罪,法律不清晰、制度不完善這些因素使得企業家的落馬非常悲情。與國企企業家相比,民營企業家的悲情成 分更大,國企企業家的主要犯罪類型是貪腐,而民營企業家多在融資問題上犯罪,前者是錢多,後者是沒錢。除在獲取資金、資源上不如國企企業家外,在司法審判 上亦是存在對國企企業家量刑輕、對民營企業家量刑重的傾向。
田文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沒有具體案例說明國企企業家、民營企業家在司法上受到不公平對待,但是觀念上一直是將國企企業家、民營企業家分開對待,而他們本應是公平的市場主體。
多年來,王榮利一直將國企企業家和民企企業家分開研究,每次報告中出爐的十大落馬企業家總是分成國企企業家和民企企業家兩個榜單,之所以這麼做,「這 是我國的所有制不同、國企和民企管理人員身份不同所決定的。在國企工作的,都是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對這部分人有特殊的規定待遇、制度等等,他們的職責是明 確的,工資是固定的;而民營企業家則不同,來源五花八門,素質參差不齊,待遇更是隨機而行,量力而行等等。
「由於國企與民企的這些不同,他們的行為方式乃至犯罪方式等都不同,就必須把他們分開研究,無法統一在一起。我們看到,國企管理人員和官員的身份可以互換,而與民營企業家身份是不可能互換的。這就是界限。而這個界限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踰越的。」王榮利向記者解釋。
「當前的法制環境對企業家來說風險很大」,田文昌建議應對立法做更加細緻明確的規定,營造對國企企業家、民營企業家一視同仁的更加寬容的司法環境。而對於企業家們來說,他們要重視法律,不能要錢不要命。
高善文: 向死而生--2012年度宏觀報告
(2011-12-28 09:39:22)
無論市場還是經濟,我們目前都可能站在趨勢轉折的左側;由於資金的季節性鬆動和經濟的技術性觸底,明年上半年的市場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恢復,但趨勢右側的確認至少需要資金的實質性放鬆,這無疑需要評估更多的未來經濟數據,其中廣譜利率的走向十分關鍵。
向死而生
高善文
2011年12月
內容提要
歐 債危機和全球經濟的減速、房地產投資的快速下降、企業盈利的惡化,以及短期內的存貨調整正在推動經濟較快下行。在1-2年的跨度內,可以支持經濟逐步穩定 下來的因素包括:政府基建投資的重新上升(主要是在建和續建項目),消費企穩,以及私人領域投資的上升,其關鍵之一可能在於資金條件的全面緩解。看起來在 短期內資金緩解的條件暫難具備。
考慮到存貨調整的特點,經濟可能在2012年1季度技術性觸底,但隨後是否能夠穩定下來,仍然存在一些未知因素。
從長期國債和信貸市場的情況看,今年全社會流動性的緊張程度並不比2008年或2004年更嚴重,但市場短期資金成本上升的幅度要大很多,持續的時間也顯著更長,民間資金的情況可能類似,這成為壓制今年大類資產市場表現的重要力量。
我們傾向於認為實體經濟部門資產負債表層面的去槓桿行為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並認為這構成了未來流動性平衡轉折和經濟增長反彈最大的不確定性所在。
無論是市場還是經濟,我們目前都可能站在趨勢轉折的左側;由於資金的季節性鬆動和經濟的技術性觸底,明年上半年的市場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恢復,但趨勢右側的確認至少需要資金的實質性放鬆,這無疑需要評估更多的未來經濟數據,其中廣譜利率的走向十分關鍵。
一、當前的經濟增長:細數其中冰與火
(一)全球經濟放緩,趨勢尚未結束
目前大家對經濟增長的看法普遍比較悲觀,對未來的盈利預期也在不斷下調。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比較清楚,市場參與者也有廣泛的共識。
第一個明顯的情況是全球經濟的放緩。
全球工業自年初以來經歷了明顯的減速(見圖1)。從目前領先指數的表現來看,其減速過程在未來兩個季度還不會結束。
受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再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和中國低端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中國的出口增長率、特別是剔除價格因素之後的實際增長率,今年總體上處在快速下降過程中(見圖2),這一趨勢短期內暫難結束。
全球工業減速還造成了今年2季度以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的普遍下行(見圖3),這給週期性行業的企業盈利帶來壓力,也給企業的投資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
中國貿易盈餘的持續收縮疊加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可能與今年10月份以來外匯佔款的明顯下降存在關聯(見圖4)。我們認為這會對中國目前流動性平衡狀況造成負面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能否對沖外匯佔款下降的衝擊,可能也需要看得更謹慎一些。
(二)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
顯著地造成經濟減速的第二個力量,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面臨的下降壓力,市場就此也作了很長時間的猜測和推斷。
實 際上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講,真正奇怪的並不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會下降,而是從很多的數據來看,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看起來房地產開發投資都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上,其非常明顯的下降在最近兩個月才開始表現出來(見圖5)。中國的粗鋼產量和水泥產量最近一段時間開始明顯的下行(見圖6),似乎從行業層面支持了這樣 的看法,就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下降看起來已經開始。
從現在房地產的調整情況和存貨的增長來看,我們認為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下降在未來兩個季度應該不會結束。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非常清楚的是明年2季度通脹會跌破3%,月度甚至最低可能到2%左右。一些投資者開始擔心明年是否會出現通貨緊縮,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的約束,這種擔心目前來看也許有些誇張。
(三)消費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正在消退
那麼,在經濟的其他一些領域,是否存在幫助經濟穩定的力量?如果有,經濟穩定會在什麼時候、或者說什麼條件下出現?
首先我們看消費的情況(見圖7)。
容易看到,今年的消費、特別是剔除掉價格因素以後的實際消費,經歷了比較長時間的、顯著的減速,消費減速的持續時間以及下降幅度多少有一些出人意料。到3季度的時候,實際消費增速已經下降到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附近。
就消費的減速而言,我們傾向於認為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2009年和2010年刺激性消費政策的影響。刺激性的消費政策使得一部分居民消費得以提前發生,隨著透支效應逐步顯現,消費也出現了自然的回落。
結 合就業市場情況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來看,我們相信並沒有基本的趨勢性力量使得消費始終處於下降過程之中。我們謹慎地認為,消費的減速可能已經觸底。 實際上從過去兩個月的數據來看,實際消費的增速已經出現一些輕微的上升,儘管我們很難判斷這是不是消費恢復的開始。如果這一判斷得以成立,那將意味著今年 消費減速對於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消退。
(四)基建投資企穩回升可期
基建投資以及電力投資等領域的明顯下降,也是帶動今年 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力量(見圖8)。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以及草根層面的情況來看,與2010年相比,無論是鐵路建設投資、公路建設投資,還是電力投資,都處 在異常低的水平上。毫無疑問,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觀調控和資金異常緊張的影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基建投資方面的定調是要保證在建和續建工程的建設,在經濟減速背景下,明年我們可以合理地期望此前基礎設施投資中沒有完工或者需要續建和配套建設的部分,會復工或重新開工。
(五)製造業投資的上升趨勢值得關注
在消費與基建投資之外,第三個方面需要討論的,是去年年底以來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即使放到比較長的時間來看,這些數據的表現也是有一些怪異的。
中國製造業投資佔GDP的比重較房地產投資更大一些。從官方披露數據來看,目前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維持在30%以上高位(見圖9),這樣高的水平是值得懷疑的。但結合生產數據進行一些交叉比對,我們認為製造業投資數據所顯示的趨勢相對於數據本身來說,可靠性要更高一些。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在政策緊縮、資金緊張、基建投資下降等一系列負面因素存在的背景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溫和上升。我們認為,這一上升趨勢是值得關注和仔細推敲的。
從歷史數據看,從2005年年底一直到2010年年中的近五年時間裡,製造業投資增速始終處於波動下行的趨勢之中。而正是在投資波動下行、大量資金不再流入實體經濟的背景下,中國的各類資產市場總體上經歷了廣泛的泡沫化。
固定資產投資趨勢下降和資產市場泡沫化在一個大致相同的時間段上發生,看起來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偶然因素,我們認為其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力量在推動,簡單地講,就是週期的力量。
目 前我們仍然不清楚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上升過程在短期之內是否會被打斷,也不太清楚這一過程會持續多長的時間。但是放在前述背景下看問題,我們認為需要考 慮這樣一種可能性,就是製造業投資的上升,是否體現了在中期的跨度之內,私人部門的投資週期正在醞釀。無論是十個月之前,還是現在,這樣一種判斷的提出都 充滿了猜測性。但提出這樣的判斷應該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會影響未來幾年內實體經濟和資產市場的總體趨勢和格局。
我們還可以將東部和中西部的經濟增速放在一起來比較(見圖10)。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參與者自下而上的看法普遍認為,今年經濟的減速非常嚴重,但總量數據層面來看,經濟快速放緩的傾向沒有那麼明顯。
產生這種差異,似乎並不能完全歸因於總量數據的不可靠。在對比東部和中西部的增速以後,這一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解決。從過去12個月的情況看,總體而言,東部地區的工業減速是顯然的,而中西部地區的工業減速實際上並不明顯,始終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我們還可以仔細分析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數據。這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問題,一個維度是該行業近一年的投資增速相對於歷史平均增速而言,是更高還是更低;另一個維度是近一年的投資增速相對於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而言,是更高還是更低。
這樣,所有行業被放進了四個象限(見圖11)。落在第一象限的行業,其投資增速要高於該行業的歷史平均水平,也高於整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就是說,行業自身投資加速的同時,推動了整個投資增速和經濟增速的上升。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年初以來拖累整個投資的,比如說電力、交通運輸、化學工業和採礦等行業,相對來說偏基建和重工業領域。而自身投資加速並推動經濟增長的,包括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以及與輕工業、服務業關係更為緊密的行業。
就房地產投資而言,今年其總體增速是比較高的,最近兩個月才開始經歷較為明顯的下降。
輕工業中的紡織服裝在整個出口中的佔比相當大。今年紡織服裝業的經營情況並不見得非常理想,但其投資增速卻非常高。一定程度上我們將此解讀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機器替代勞力的現象在較為普遍地發生。
作為對比,過去十年中與房地產業聯繫非常緊密,比如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鋼鐵等,今年的增速是比較低的。這似乎暗示投資增速的提升並不是過去十年路徑的簡單重複,而一定程度上已經包含了結構變化的色彩。
需要強調的是,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以及其細分行業數據的質量不很可靠,存在諸多疑點,因此完全基於投資數據的分析,其結論頂多是參考性的,不宜過分看重。
二、經濟增長展望:如何全面走穩而不是「技術性反彈」
以前述分析為基礎,我們可以作出兩個方面的展望。
(一)經濟減速疊加存貨調整
第一個方面的展望是,經濟的減速過程很可能疊加存貨調整的影響。
10 月份之前,總體上工業和經濟增速相對穩定。從存貨情況來看,至少在10月份之前,產成品領域的存貨水平似乎不低。10月份以後經濟的顯著減速很可能迫使存 貨出現調整,存貨削減短期內將迫使價格水平更快下降、需求更快地萎縮。11月的增長和價格數據,使人懷疑存貨調整可能已經開始。
從對歷史 數據的研究來看,大多數情況下,存貨調整的時間會持續兩個季度左右。如果我們以兩個季度的長度來評估,它意味著經濟的趨勢下降疊加存貨投資的削減可能使得 短期內經濟急速調整,並在明年1季度到達底部,隨後經濟會出現短期反彈。問題是,這樣的反彈是否意味著整個經濟已經全面穩定下來?
(二)資金面的實質放鬆才能推動私人部門投資加速,並最終使得經濟全面穩定
第二個方面的展望是,經濟增速比較徹底地穩定下來,結束這段時間的下降,根本的要求是支持經濟上升的力量比較顯著地發揮作用。
如果說明年1季度由於存貨調整可能出現一個「技術底」,那麼經濟真正的底部會如何出現呢?
我們認為消費在明年存在企穩的可能性,但真正能夠確定地發揮作用的力量,應該來自私人部門投資領域(相對於政府主導的投資而言)的明顯加速。在盈利預期較弱的情況下,投資的上升至少必須伴隨資金面的實質放鬆。
但是,如果資金面出現實質放鬆,在整個經濟增速真正觸底之前,資本市場將先期觸底反彈。
接下來的問題是,明年的資金面是否能夠出現實質性放鬆?影響實質性放鬆的關鍵原因和不確定性在哪裡?
三、資金緊張解析:通貨膨脹、期限失配還是實體經濟部門去槓桿?
我們並不確定明年的資金面能否出現實質放鬆。為了清楚地闡述這方面的判斷,我們先對今年的資金情況做一個全面回顧。
(一)全社會資金緊張狀況是影響資產價格更為基本的力量
首先來看今年信貸市場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
信貸市場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之所以重要,第一個方面的原因在於,儘管直接融資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規模也越來越大,但目前在實體經濟融資總量當中,通過信貸市場實現的資金融通佔比仍然顯著超過50%。因此,該指標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全社會資金的鬆緊。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2004年以來,貸款利率開始自由上浮,使得我們可以比較連續地去追蹤信貸市場利率數據(見圖12和13)。
可以清楚地看到,數據層面利率水平的高低與市場參與者的感受大體是一致的。自去年4季度以來,在全社會範圍之內,或者說至少在數據所暗示的信貸市場層面,資金利率水平不斷上升,並至少持續到今年3季度。
分析這一數據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將它同基準利率水平相比較(圖13)。可以看到,即使剔除基準利率的影響,總體上今年資金的成本也在普遍地上升。
在資金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我們看到了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其它另類資產市場等,都出現了非常廣泛的下跌。
我們比較清楚地知道,信貸市場利率的上升與股票市場的下跌之間不僅是簡單的相關關係,本質上是一種因果關係。
從過去七年的數據來看,每一次信貸市場利率水平的趨勢上升都造成了讓人難以想像的熊市,每一次利率水平的趨勢下降都造成了各類資產市場的牛市。資金面的變化與各類資產市場的牛熊高度同步。
市 場參與者在分析股票市場下跌時常提到很多原因,例如盈利及盈利預期的惡化、新股發行、 「大小非」解禁、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定價方式不同等,這體現了對市場變化深刻的思考和透徹的理解,但從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始終相信中短期內影響資 產價格最基本的力量之一,是在全社會範圍內資金趨勢性的放鬆或收緊。過去多年市場的漲跌沒有逃脫全社會資金鬆緊的制約,我們謹慎地相信在未來,市場看起來 也很難逃脫這樣的制約。
(二)本輪調控期間短期資金成本上升幅度更高、持續時間顯著更長,值得推敲
從全社會資金緊張狀況和利率水平這個維度去看問題,無論是絕對利率水平,還是其較基準利率的上浮幅度,本輪宏觀調控中信貸市場資金的緊張程度都不見得比2008年和2004年更嚴重,但在微觀層面上,經濟和市場參與者普遍的感受是現在的資金狀況比2008年更為緊張。
從十年期國債市場看(見圖14),每一次通貨膨脹上升、資金收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會上升,但就收益率的頂部而言,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要比2008年更低,比2004年要顯著地更低。
這也許並不是因為市場參與者的直觀感覺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雖然信貸市場利率的絕對水平、中長期資金的緊張程度並不比2008年和2004年更為嚴重,但相對而言,本輪宏觀調控中短期市場資金成本上升的幅度要大很多,持續的時間也要長很多。
我們看票貼市場的表現(見圖15)。
在2008年的那一輪宏觀調控過程中,票貼利率的高點出現在2007年年底,水平在8%略高一些。然而去年年底以來的本輪調控過程中,迄今為止票貼利率的高點出現在今年的9月份,達到了14%的水平,顯著地高於08年。這是短期資金市場利率的第一個特點。
2007年末,票貼利率從4%的水平急速上升,然而這一上升過程僅僅持續了三個月。2008年年初,短期資金的利率水平便很快得到了緩解,從略高於8%的水平下降到5%左右。
本輪宏觀調控中,在長期資金的成本越來越高的同時,短期資金市場利率也在波動中不斷攀升,迄今為止已經持續了十二個月的時間,目前還不能確定其是否已經出現了全面的下降。這是短期資金市場利率的第二個特點。
在 宏觀調控的背景下,面對貸款規模的管制,商業銀行自然的做法是首先壓縮短期貸款,從而帶來短期利率水平的急速攀升。一段時期以後,隨著長期貸款增速逐漸得 到控制,短期資金的供應得到恢復,短期資金成本也隨之下降。因此,短期市場利率的超調和脈衝式的上升,是宏觀調控背景下的正常現象。
然而 這樣的框架無法解釋今年短期資金成本長時間上升的現象。如果我們去看銀行體系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的增速(見圖16),很容易發現,今年中長期貸款增速經 歷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而短期貸款增速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處於上升通道之中。結合今年商業銀行發展的以理財產品為代表的期限較短的大規模的表外業務看,短期市 場資金的供應量應該是很大的。
這表明,短期市場資金的異常緊張,不太可能來自供應層面,更可能的關鍵原因在於,經濟體對於短期資金或者說現金的需求異常旺盛。
(三)現金強勁需求的原因:三種可能的解釋
經濟對於現金異乎尋常的強勁需求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傾向於認為有三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今年通貨膨脹水平異常高,帶來經濟體交易性貨幣需求的快速上升。理論上這是一種備選的解釋。然而在數據層面,這種解釋看起來是不正確的(見圖17)。
實際上今年的通脹水平比2008年要更低,名義經濟增速更是比2008年低得多。今年名義經濟增速在17-18%附近,而2008年最高的時候達到了24%。從這個意義上講,通貨膨脹層面的解釋是不太可能成立的。
第二種技術性解釋是,2009年到2010年信貸大量投放和經濟擴張過程中,很多企業和居民通過大量借入低成本的短期資金去支持長期項目,從而在資產負債表結構上表現出了嚴重的期限失配。在宏觀調控、融資變得困難的背景下,期限失配使得短期資金需求異常旺盛。
第三種技術性解釋是資產市場參與者的去槓桿。
回頭來看,在2009-2010年的兩年時間裡,中國的資產市場出現了普遍的泡沫化,比如在中小板市場、房地產市場、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另類資產市場等。同時比較清楚的是,資產市場顯著的價格上漲與異常寬鬆的信貸環境是緊密聯繫的。
將資產市場泡沫化與信貸寬鬆結合起來看的話,我們懷疑過去兩年,實體經濟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經歷了比較明顯的增槓桿。企業和居民在大量借入資金的同時,大量增持資產,這一行為支持了資產市場價格的趨勢性上升和泡沫化。
如果這種解讀是正確的,接下來的推理是,為了維持自身高槓桿的資產負債結構,實體部門必須持有一定的現金,以維持負債到期形成的資金需求。
在資產價格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各類資產流動性好,交易量大,套現很便利,這樣個體的現金持有需求就相對較小;然而在資產價格下降的過程中,各類資產流動性變差,交易量萎縮,套現變得很困難,這樣個體對現金的持有需求就會大幅度地上升。
在去槓桿的過程中,由於現金需求強烈,個體還可能大量拋售各類資產。這樣,去槓桿的過程加速了資產市場的下跌,正如增槓桿過程加速了資產市場的上升一樣。
近六年前,當我們第一次倡導資產重估理論時,不斷地有投資者追問,在90年代,日本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非常寬鬆,日本的貿易盈餘也出現過明顯上升,為什麼日本的資產價格在90年代沒有出現顯著的趨勢性上漲?
我 們的回答是,泡沫破裂破壞了日本企業和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企業和銀行體系都面臨著去槓桿和修復資產負債表的壓力。雖然中央銀行 有大量的貨幣供應,但是銀行體系的去槓桿使得其信貸投放受到抑制,企業的去槓桿使得其不願意背負更多的貸款。在這樣的背景下,資產市場很難出現像樣的上 漲。
中國的實體經濟部門是不是正處在一個去槓桿的過程中?如果事實確實如此,那麼這一去槓桿的過程短期之內可能並不會結束,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對資產市場以及實體經濟的恢復,都將產生比較負面的影響。
四、資金面趨勢:實質性放鬆仍具不確定性
(一)流動性供求分析:不確定性來自與資產市場調整相聯繫的資金需求
在這樣的討論之後,我們總結一下對明年資金面趨勢的看法。
從資金供應的角度,我們認為,中國的貿易盈餘應該處在趨勢性的下降過程當中,期望貿易盈餘擴張來維持資金的供應是不現實的。從10月份匯率市場的壓力以及外匯佔款的情況來看,期望其他渠道的資金流入對資金供應構成支持看起來也不現實。
信 貸供應層面,即使明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轉向結構放鬆、適度微調,銀行體系的信貸供應能有多大程度的增長,仍然具有不確定性。考慮到銀行貸存比的限制和資 本約束,以及各方面對4萬億投資的負面後果的反思,銀行體系的信貸和今年相比可能有一些增長,但指望其很大幅度的放鬆是相當不現實的。我們傾向於認為明年 的信貸投放量可能在8到9萬億這一區間的下端。無論是政策意願層面還是銀行體系資產負債表層面,都不能指望信貸規模有更大的上升。
資金的需求體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個方面是交易性的貨幣需求。我們可以確定地認為,隨著通貨膨脹和經濟減速,經濟的名義增速將趨勢性下降,交易性的貨幣需求也會隨之下行。
第二個方面是企業投資帶來的增槓桿。考慮到房地產投資的快速下行,我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即總體而言,與投資擴張相聯繫的資金需求,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趨勢上可能是下降的。
第三個方面非常不確定的資金需求,來自與實體經濟部門資產負債表的去槓桿相聯繫的資金需求。這部分資金需求是否會退潮?什麼時候退潮?這些都還存在很多的未知因素。
假如我們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與資產市場調整相聯繫的資金需求已經趨勢性退潮,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地說,資金面的緩解過程很快就會出現。
我 們猜測,明年上半年,由於銀行體系季節性的放貸衝動,資金成本可能會有階段性的回落,再加上存貨調整帶來的技術底,這些因素會對市場形成一些積極的支持。 然而資金成本的季節性回落能否發展為趨勢性下降,並促成市場的反轉以及經濟的企穩回升,仍然存在很多的變數,需要邊走邊看。
(二)關鍵可能在於房地產市場如何調整
實際上我們懷疑,資產市場上與去槓桿相聯繫的資金需求出現趨勢性的退潮,很可能需要房地產市場比較大的調整。
這可能存在三種情形:一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大幅度下降,從而節約房地產市場對資金的需求;二是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放大,從而降低對資金的需求;三是房地產企業出現了比較普遍的債務違約,並帶動房地產價格明顯下降,隨後政策出現轉向。
如果房地產市場沿著第一和第二種情形來演變,則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沿著第三種情形來演變,就會變成「向死而生」。
我們仍不清楚市場和經濟最終會走向哪種路徑。
(三)資金面的實質放鬆仍具有不確定性,需關注廣譜利率走勢
無論是市場層面還是經濟層面,目前我們更可能的是站在趨勢轉折的左側。由於資金的季節性鬆動和經濟的技術性觸底,明年上半年的市場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恢復,但趨勢右側的確認至少需要資金的實質性放鬆,這無疑需要評估更多的未來經濟數據,其中廣譜利率的走向十分關鍵。
青島聯信協助做空機構獵殺中概股報告最低千元
http://news.imeigu.com/a/1328637664597.html
殺聲陣陣,血流成河。2011年,中國概念股在海外證券市場被輪番斬殺,誰是殺手,誰在為「空軍」輸送子彈?誰又在充當馬前卒?
因渾水、香櫞、AlfredLittle等以中國概念股為主要「獵殺」對象的國外調查平台連續發佈多份質疑報告,致使多家美股中概上市公司股價大跌、損失慘重。在做空中國概念股的「盛宴」中,從調查機構製作調查報告,到做空者獲利,一個利益鏈條逐漸隱現出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除去國外調查機構通過做空獲利以外,一家名為「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公司 (以下簡稱青島聯信)曾與做空機構合作,向對方有償提供部分企業工商資料,成為整個做空鏈條中的關鍵一環。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青島聯信董事長李春陽說,他們只調查過「幾個公司」,「和他們合作的一些業務都是一些小業務,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
不過據青島聯信工作人員透露,該公司依據官方工商資料製作而成的針對國內外公司的 「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已明碼標價:每調查一家公司,青島聯信最低僅收取1000元費用。
做空中概股攻防戰
2010年6月,國外調查公司渾水公司(MuddyWaters)在其網站上發佈了一份針對中概股上市公司東方紙業的研究報告,稱其存在欺詐行為。據媒體報導,在報告發佈當天,東方紙業股價下跌13.2%,並在半年中下跌32.89%。
繼渾水公司之後,香櫞公司(CitronResearch)和AlfredLittle也為投資者熟悉。他們分別發佈報告質疑中國閥門、泰富電氣和希爾威金屬礦業等公司,導致上述公司股價暴跌。
上述機構不是 「義務打假者」。實際上,瞄準中概股公司開展細緻調查、發佈報告打擊其股價、最終借此獲利,這條捷徑已經被購買了中概股「空單」的調查公司和個人所熟悉。 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指出,「MuddyWaters做空高速頻道,先借入一部分股票,進行賣出操作,當股票跌到一定程度,又贖回買入還上,利用差價賺 錢。」
不過,要針對中概股公司製作長達數十頁的、令人信服的調查報告,遠隔重洋的民間調查機構乃至個人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媒體的關注,國內諮詢公司的身影在做空者的隊伍中也開始隱現。
比如媒體報導稱,約翰•伯德(JohnBird)對中國天一醫藥的阻擊借助了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媒體報導還指出,在渾水公司做空中國高速頻道 的案例中,渾水公司通過將工商資料中的財務數據與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的財報數據對比,發現兩者不符而對中國高速頻道的「營收和利潤虛高假象」提出 了質疑;另有報導指出,在約翰•伯德「獵殺」天一醫藥後,渾水等公司曾多次購買了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
這家「青島聯信」公司究竟有何神通,它是如何與做空機構合作的呢?
調查最低千元起價
據記者調查,青島聯信目前的經營範圍為企業管理諮詢,財務管理諮詢,市場調查;軟件與網絡的開發與維護。信用卡業務繳費提醒服務;受銀行委託個人繳費提醒服務(未簽署《委託協議書》不得從事該業務)。
在青島聯信的大量招聘信息中,均顯示其開展了「應收賬款管理和呆壞賬的催收與買賣業務」,並顯示其為「美國收賬協會(ACA)」「國際債權人協會(CI)」會員。經營範圍中的 「繳費提醒業務」如何變成了「收賬業務」呢?
在青島聯信開展的業務中,還包括 「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針對該業務的具體內容,記者匿名諮詢了一名青島聯信的工作人員,這名工作人員開口即問:「你要調查國外公司還是國內公司?」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說,「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即依據官方工商資料(包括企業的註冊信息、財務信息等)對企業資信進行背景核實,並製作成「企業信用報告」回饋給客戶。
針對國內公司的調查,調查費用為「每份1000元人民幣」;針對「美國公司」的調查,調查費用則為「1000元到1200元」;資信調查的展現形式即為「企業信用報告」。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雖然青島聯信「一般不做」實地調研,不過「只要能承擔得起費用」,青島聯信可安排律師開展實地調查,此類服務資費較高,「主要是律師的費用,按照小時來收費,還有報銷律師往返的機票。律師費一小時幾百塊錢,機票費用則按照發票報銷」。
據報導,青島聯信的官方網站信息也顯示,其能夠為客戶製作「企業投資深度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目標企業的公開信息、官方信息、「採訪」關聯方獲得的信息、詳細的財務分析等。不過等到記者查詢時,目前其官方網站已經無法打開。青島聯信工作人員稱,其「正在維護」。
青島聯信的「調查」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得知,青島聯信的大股東、法人代表、總經理為李春陽。1997年,時年24歲的李春陽從一家貿易公司辭職後,聯合原同事姜姓股東與一名王姓股東創建了青島聯信。
青島聯信成立時,李春陽出資3.5萬元、姜姓股東出資3萬元、王姓股東出資3.5萬元;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市場調查、商務中介、信息諮詢服務。市場調查服務後曾一度被從經營範圍中取消。
經過兩次增資後,該公司目前註冊資金為600萬元,3名創始人中王、姜二人轉讓股權後離開該公司。目前,李春陽與其他10名新股東持有該公司股份,其中李春陽持有股份超過80%。
2月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青島聯信取得了聯繫,但對方不願意與記者見面。記者通過青島聯信的公開地址來到了這家公司的總部,它位於青島市中山路一棟商務大樓的23層。
其辦公室外面只有門牌號,而無公司標誌。外表類似普通居民住宅。記者進入房間後發現,該房間約30平方米,有4、5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旁辦公,不過他們並不願意與記者溝通。
就是這麼一個看似普通的公司,其招聘信息卻顯示,它已經在國內12座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有200多名員工,其業務已經開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曾與做空機構合作,李春陽並不否認。他表示,青島聯信曾向做空機構提供過部分公司的工商資料,「調查過幾個公司」。不過,他不願意談及這些做空機構以及公司的名稱,並否認對工商資料做出過分析與評論,也否認替做空機構開展過實地調查。
實際上,國家工商總局頒佈的《企業登記檔案資料查詢辦法》第九條規定,「查詢人不得利用獲得的資料開展有償服務活動,也不得公佈企業登記檔案資料」。
國家統計局頒佈的 《統計法實施細則》《涉外調查管理辦法》規定,受境外組織或個人委託、資助或與其合作進行的市場調查和將調查資料、調查結果提供給境外組織或個人的市場調查,均為涉外調查。
通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可查詢獲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名單。不過據查詢,名單中並不包括青島聯信。
青島聯信總經理李春陽:未與渾水、香櫞、EOS基金合作
每經記者 吳豐恆 發自青島
日前,因為被指協助國外做空機構調查、做空中概股,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被投資者關注。青島聯信在中概股被做空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連線了青島聯信總經理李春陽。
李春陽並不否認與做空機構開展過合作,不過,李春陽否認與渾水、香櫞、EOS基金等進行了合作。以下是電話訪談實錄:
確曾有償提供工商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據說你們公司和國外的一些基金有合作,包括把通過工商部門獲得的一些資料提供給一些基金,是嗎?
李春陽:這些資料實際上通過任何一個律所都是可以獲得的,(媒體)爆出這些消息後我們就很謹慎了。
NBD:是他們(做空機構)給你們下訂單,主動找到你們的嗎?
李春陽:應該講一開始他們可能是通過一些中介機構來獲取資料,可能我們是其中之一,應該說有可能是他們主動找到我們的情況居多。
NBD:你們的客戶中有沒有EOS(依奧斯)基金?
李春陽:沒有,我們從來沒有和這個基金接觸過。從其他的報導你也可以看到,他們在國內有調研人員。而且我們也只是提供一些官方的資料,也不會參與他們的那些調查。NBD:你們把工商資料賣給了他們?
李春陽:也不能說是賣,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可以查詢的,只要通過律師。
NBD:他們要給你們付一定的費用?
李春陽:這個應該說會有。
NBD:你們和渾水公司有合作嗎?
李春陽:我們和渾水、香櫞都沒有合作,他們的調研能力……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拿到那些信息的,奇怪的是,有很多媒體就把我們公司給聯繫上了。 之前有那麼一、兩次跟我們公司有聯繫,因為那些公司大概都聯繫不上,因為他們好像是註冊了的空殼公司,所以就以為是我們,其實是不對的。
他們的做法「是一條不歸路」
NBD:你的意思是像你們這樣的公司其實是有很多?
李春陽:對。
NBD:你們有沒有做一些偷拍的調查?
李春陽:我們不會去做的。我們也沒有(對工商資料)添加任何的分析、評論之類的。
實際上,我們也感覺到這些做空機構有點變化。之前他們大多數是發現了疑點,然後來國內通過一些官方資料來求證。而且求證了之後,應該講初期的時候他們把握得還是比較準的,求證了之後發現有問題就會公佈出來。
現在我們發現他們有和基金合作的聯動趨向,是先定位,再聯合調查,通過媒體公佈。這種做法我們也不是很贊同,所以我們現在也不會跟他們合作。有些做 空的機構可能前面成功了幾次,現在就覺得這是一條很好的賺錢的途徑,就想一直做下去,這點我們是很不讚同的,在有限的幾個作假的公司被揪出來之後,他們一 直做下去可能就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公司,甚至會傷害到他們合作的基金,最後也會傷害到他們自己,我認為這是一條不歸路。
NBD:一開始你們不知道基金要把資料拿去做什麼嗎?
李春陽:對的。其實他們通過任何律師事務所都可以拿得到,後來我們就不給他們提供或者是通過抬高價格,他們就逐漸幾乎沒有這種委託了,趨向於去找一些其他機構去做。
NBD:你們提供一個公司的資料收取多少費用?
李春陽:這個不方便透露。
NBD:你說的短暫的合作是多長時間?
李春陽:我們也就只調查過幾個公司,具體幾個我印象也不是很深。
NBD: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完全中止合作的?
李春陽:應該是去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們發現苗頭不對。
(責任編輯:胡濤)
comScore 2012美國數字產業前景報告
http://news.imeigu.com/a/1329021424250.html
網易科技訊 2月12日消息,互聯網統計和市場調研公司comScore日前發佈了《2012美國數字前景聚焦》報告。在該報告中,comScore對2011年社交 媒體、搜索、網絡視頻、數字廣告、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主要互聯網細分行業進行了總結與回顧,並對2012年美國互聯網市場的整體發展走勢做出了預測。 網易科技節選重要觀點和數據進行了翻譯,看看這些現狀和趨勢對互聯網行業的未來有什麼影響:
該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摘要
Facebook引領社交網站重新定義線上線下溝通交流
社 交網站用戶持續增加。網絡社交在人們生活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重新定義了線上線下人們進行社交互動的方式。2011年年底,網絡用戶花費在社交網站的時 間佔總上線時間的16.6%。社交網站有望在2012年超越門戶網站成為最熱門的網站類型。Facebook作為變革的主要推動力,持續引領這一網絡用戶 行為的變革。2011年,以用戶在線時間為準,Facebook可說是最大贏家。
微軟必應在搜索領域取得進展
在 美國搜索引擎方面,儘管谷歌仍佔據優勢地位,2011年表現最搶眼的卻當數微軟必應。2011年,微軟必應首次超越雅虎成為第二大搜索引擎。這一突破性進 展部分得益於2011年初必應整合Facebook用戶數據的舉措。儘管谷歌仍佔有2/3的市場份額,必應已獲得15%的市場份額,同時也在幫助雅虎保持 其15%的市場份額。
在線收看視頻熱潮標誌視頻生態系統變革
2011年,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選擇在線點播視 頻。這預示著在收看視頻習慣方面,美國正面臨一場新的變革。獲取和收看視頻變得越來越方便,不受任何方式、時間、地點的限制,觀看視頻的用戶越來越多。 2011年底,平均每天有約1億美國人在線觀看視頻,與去年同期相比,日均收看人數增長了43%。2011年12月,視頻數增長到435億,增幅達 44%。
數字媒體廣告業蓬勃發展 責任明確更顯必要
2011年,品牌廣告商在數字媒體方面投入的廣告費用持續 增長,美國網絡顯示廣告總數達到4.8萬億之多。受這一趨勢的影響,數字廣告業生態系統的透明度和責任明確問題亟待改進。這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要推 動數字媒體廣告業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數字宣傳的核准十分必要。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催生"電子雜食者"
智能手 機與平板電腦的崛起給數字媒體消費帶了重大變革,改變著人們獲取網絡內容的方式、地點及頻率。這場數字設備互動領域的變革催生出"電子雜食者"(原文為 「digital omnivores」,指在日常生活中會通過不同的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等——訪問網絡、獲取信息的人群)。2011年,絕大多數的手機用戶通過 手機消費媒體內容,這是手機由通訊工具向消費工具轉變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11年年底,超過8%的流量是在非傳統網絡的設備中產生的,智能手機和 平板電腦正是其中的主力軍。
電子商務強勢回歸
在經濟形勢不確定的大背景之下,2011年電子商務零售業強勢發 展。較去年同期相比,全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大大超越實體零售業的增長幅度。總體而言,消費者心態仍然比較保守,但受價格及便捷性的雙重影響,越來越多的 消費者傾向於網絡購物。2011年,全美電子商務零售業及旅遊相關業務增長至2560億美元,較2010年上漲12%。
網頁訪問量
谷歌訪問人數最多,但Facebook用戶在線時間最長
儘 管谷歌仍是美國訪問量最高的網站,2011年12月訪問人數達1.87億人次,Facebook在用戶在線時間方面仍遙遙領先,佔到全年總在線時間的 14.6%。谷歌收購YouTube後,用戶在線時間增長,達到網絡總在線時間的10.8%,在這方面僅次於Facebook。雅虎位列第三,上線時間佔 到8.6%的份額。這種轉變標誌著用戶正從傳統的門戶網站向社交網站和娛樂性網站轉移。

各大網站用戶在線時間份額
社交網站份額緊隨門戶網站
儘 管美國網絡市場總體上已趨成熟,網絡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仍在持續轉變。網絡功能已慢慢由早期的信息查詢轉向為更多地指向娛樂休閒內容。網絡用戶行為模式的一 個重要轉變即花費在門戶網站的時間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花費在社交網站的時間越來越多。雅虎、MSN以及美國在線(AOL)等傳統門戶網站的領地被 Facebook及其他社交網站逐漸蠶食。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上線時最先登錄的網站為上述社交網站。而門戶網站的主要動力郵件服務、即時通訊服務以及主頁等 用戶在線時長持續減少。以12月為例,用戶在線時長方面,門戶網站佔到16.7%的份額,社交網站以16.6%的份額緊隨其後。照此趨勢,社交網站很快就 會超越門戶網站。另一方面,涉及電視、音樂、視頻、娛樂新聞等內容的娛樂網站所佔的市場份額也持續增長,用戶在線時長佔到13%的份額。與此同時,網絡郵 件所佔的市場份額首次下滑到10%以下。
門戶網站方面,用戶在線時長份額下滑最多的服務類型當數即時通訊(下滑40%)、在線徵婚網站(下 滑26%)、天氣查詢(下滑23%)以及招聘搜索(下滑21%)。即時通訊及在線徵婚網站的用戶持續流失,用戶不斷轉向其他通訊途徑,例如:社交媒體及移 動通訊工具等。天氣查詢服務受這種轉移影響最大,越來越多的用戶轉而使用手機查詢天氣。與此同時,招聘搜索網站已不復2009年和2010年的輝煌,當時 的失業率達到9%以上。
網絡郵件服務使用率持續下降,預示傳統網絡消費內容變革的到來
網絡郵件服務使用率的下 滑最明顯是在12-17歲以及18-24歲兩個用戶人群中,下滑率分別為31%和34%。這兩個年齡段的用戶群中,越來越多的人轉而使用手機郵件服務。去 年一年,這兩個用戶群使用手機郵件服務的頻率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特別是18-24歲年齡段的用戶群,增長率達32%。
社交網站
Facebook 仍在社交網站市場佔主導地位,在此背景之下,其他一些熱門社交網站展開激烈角逐。2011年6月,LinkedIn首次超過Myspace躍升全美第二大 社交網站。此後的下半年,LinkedIn與Twitter展開激烈角逐。12月,Twitter趕超LinkedIn,以3750萬訪問人數高居榜單亞 軍的位置,而LinkedIn憑藉3350萬訪問人次屈居第三。Myspace以超過2400萬訪問人數苦撐第四,一些社交網站新秀緊追其後。

主要社交網站用戶數
在 用戶在線時長方面,Pinterest 及Tumblr也有十分亮眼的表現。Facebook每月人均訪問時長高達7小時,Pinterest 及Tumblr是其餘兩家每月人均訪問時長達到1小時以上的網站。但值得指出的是,Twitter及Google+等其他社交網站用戶在線時長也可能引來 強勁增長,其用戶通過手機、第三方軟件等訪問網站的時間有望增長。

主要社交網站的用戶訪問時長
Pinterest 的成功使數字世界見證了社交行為新潮流的萌生。一直以來,社交網站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為其基礎社交圖譜,當中的聯繫節點為個人用戶,但Pinterest 提供了一種新的圖譜構建方式。在此新模式中,共同的興趣成為聯繫的出發點。2012年,以共同興趣為基點建立的社交網絡必將在此領域引發熱潮。
數字營銷
顯示廣告印象數至少達10億次的大品牌廣告商在2011年的每個季度均出現增長
過去幾年,隨著廣告技術、創意和確定目標功能的重大提升,顯示廣告領域發生了迅猛的變革,為廣告商和發行商帶來更多的價值。隨著廣告營銷的改進,顯示廣告覆蓋更多的消費者,在線顯示廣告市場將呈現持續增長,其地位將僅次於搜索營銷。
Facebook在線顯示廣告印象數份額達27.9%
顯 示廣告領域的增長和創新的眾多受益者包括網絡發佈商。在美國,Facebook是2011年發佈顯示廣告最多的公司,印象數超過1.3萬億次(市場份額為 27.9%),為排在第二位的雅虎的兩倍多。雅虎顯示廣告印象數為5290億次,微軟憑藉超過2150億次的印象數緊隨其後。排在第四的是谷歌,其 1739億次印象數主要來自YouTube。Facebook上的廣告結合了搜索廣告很多的特性,如細分目標、小廣告形式和自主購買,為很多想整合搜索和 顯示廣告的廣告商提供了獨特的產品。

美國十大在線顯示廣告商
2011 年,大品牌廣告商持續加大了在數字廣告的投資力度,其標誌為:顯示廣告印象數至少達10億次的大品牌廣告商2011年每個季度均出現增長。2011年第四 季度,有145家廣告商的顯示廣告印象數超過10億次,該數字較2010年第四季度增長了38%。同期顯示廣告印象數至少達30億次的廣告商數量從26家 增加至46家。大廣告商增加數字投資表明,他們越來越喜歡通過數字廣告這種形式,向目標受眾展開有效的品牌營銷。

顯示廣告印象數達10億次的大品牌廣告商數量增長狀況
廣告測量的調查結果令人膛目,也清晰地說明提高整個行業的透明度和責任感的必要性,這也是2012年及以後的發展趨勢。
-能見度:31%的廣告印象沒有被人注意過,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在廣告加載時迅速滾動頁面所導致,或者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滾動到廣告所在的頁面底部。網站的廣告可見比例並不一樣,從7%到91%不等。
-地理有效性:平均4%的廣告印象發佈於目標區域以外,但個人營銷活動的這一比例則高達15%。很多情況下,廣告投放於廣告產品未出售的市場,這意味著廣告投資的浪費,廣告有效性未如理想。
-品牌安全:在所調查的營銷活動中,有72%至少有部分廣告投放在被廣告商認為"品牌不安全"的內容旁邊,即那些內容會引起異議。這類不安全的廣告投放存在損害品牌的風險,會給數字營銷生態系統的所有成員造成麻煩。
- 目標受眾:儘管所調查的營銷活動中大部分都針對內容,但也有很多是採用目標定位的。在所有採用目標定位的廣告中,73%的印象數針對行為特徵,而不僅僅是 基於年齡、性別和家庭收入。這表明顯示廣告越來越多地利用行為定向,這一趨勢在2012年很可能會持續。另外,所調查的目標定位廣告的投放有效比例從 14%到96%不等,這表明基於cookie的目標定位還存在著不足,仍仍需要提高有效性。
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其它與數字廣告投放和準確 度相關的問題,該行業將能夠給在線廣告帶來更多的價值,提升廣告供需之間的平衡。隨著我們增強對廣告投放的理解,以及對新的廣告準確投放工具的利用,行業 中的所有成員對這一營銷渠道將有更多的信心,促使數字廣告全面實現它的潛力。
移動領域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數字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通過包括PC、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各種設備來獲取信息和與品牌連接。我們將這稱作'電子雜食者'的興起。"
移動設備2011年在零售業將扮演關鍵角色

2011智能手機發展時間節點
2011 年,手機被證明是實現通訊、獲得信息和娛樂的完整渠道。針對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用戶手機使用習慣的調查發現,去年12月,在所有的美國手機用戶中,有 75%在手機上發短信,有60%用他們的手機拍照,有25%通過手機拍攝視頻。隨著應用數量的不斷增加和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2011年有47.6%的美 國手機訪問手機應用,略高於訪問手機瀏覽器47.5%的比例。有41%的手機用戶在手機上使用郵件服務,有35.3%的手機用戶在手機上訪問社交網絡網 站。

主要智能手機平台份額
針 對移動用戶增長最迅猛的活動的調查顯示,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移動設備進行網購或獲取相關信息,很多人也認為2012年這一趨勢對生產商和零售商而言最 為重要。移動設備在零售業的摧毀性力量,為各家品牌提供新的機遇,去通過最貼身、最為普及的數字渠道接觸消費者。與此同時,它為零售商提供了不少的挑戰, 因為很多消費者在實體店時,會利用智能手機對商品進行比價。2011年12月,有2850萬移動用戶在其移動設備上訪問在線零售店的內容,較前一年增長了 87%,而且目前這還沒有出現會在2012年放緩的跡象。電子商務相關內容的移動用戶訪問量去年也呈現顯著增長,其中包括電子支付(上漲80%)、拍賣網 站(上漲70%)以及購物指導網站(上漲67%)。

移動設備上的主要分類信息增長
保 健信息持續受到移動用戶的歡迎,它成為2011年增長最快的內容類別。隨著保健信心不斷擴大其讀者群,它去年的移動讀者用戶達1850萬,同比飆升了 134%。鑑於將有更多的移動保健初創公司進入保健信息領域,更多的傳統保健信息提供商將不斷提升其移動內容類別,2012年這一領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 展。
電子雜食者預示信息消費新時代的到來
我們討論2011年的移動環境和未來時,必須考慮到正迅猛發展的平板 電腦市場,否則討論將不夠完整。2011年,消費者擁有上百種平板電腦選擇,最受歡迎的包括iPad 2、Kindle Fire、NOOK Tablet和三星Galaxy S。智能手機花了7年的時間用戶量才達到將近4000萬,而平板電腦達到這一成績少花了兩年,由此可見其流行程度,這也反映出消費者對連接的渴求。
智 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興起,給數字媒體消費帶了重大變革,改變了人們獲取內容的方式、地點和頻率。數字設備互動性的演變也催生了"電子素食者時代"的誕生 --消費者在其日常數字生活中通過觸摸各種設備的屏幕來獲得內容。2011年12月, 8.2%的數字流量(網頁瀏覽)是在非傳統網絡的設備中產生的,其中手機佔比為5.2%,平板電腦則佔2.5%,而其它連接設備的流量佔比則不到1%。智 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通常而言提升了傳統網絡活動的覆蓋範圍和參與程度,而地圖服務和電子郵件方面,這些設備已經開始蠶食這類活動在傳統網絡的使用。
2012年,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將持續普及,優化內容將會增多,因而這些設備將進一步對數字生態系統產生變革性影響。廣告商和發行商如要採用多平台戰略來接觸如今的數字雜食者,他們就必須充分認識到傳統網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它連接設備之間的互補作用。

連接設備流量份額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業績報告 (1) 港股博弈
https://clcheung.wordpress.com/2012/03/30/%E6%A5%AD%E7%B8%BE%E5%A0%B1%E5%91%8A-1%EF%BC%9A/#comment-5931. 2011 Q4 及 2H 普遍極之差或轉差,普遍難以維持盈利,只有少數板塊例外,如燃氣.餐飲.鉛酸電池.媒體.電訊.內銀.REIT。
2. 難解謎題,# 1121 寶峰時尚:
於二零一一年內,現金及銀行結餘及已抵押銀行存款為人民幣1076M,計息銀行借貸合共為人民幣383M。
-現金及銀行結餘695M,
-已質押存款 382M,
-有抵押銀行貸款 319 M,銀行貸款按1.5%-6.6%範圍的浮動利率計息。抵押銀行貸款以已質押銀行存款作擔保。
有1076M在手,為何要貸款?
借貸383M,要抵押 382M現金,咁即係點?要送錢俾銀行使?還是準備大借特借?還是IPO現金在香港,公司在內地?2011 1H已經是這樣。
請教了一些專材都沒有結論,請有識之士路過時多多指教。
3. 今年業績報告最有Heart獎大熱門係 # 1336 新華保險,董事長致股東函節錄精采片段:
-文學:
面對這些成績,我的感覺仍然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過去一年的經濟形勢固然波雲詭譎,龍年剛剛啟幕的崢嶸頭角在迷霧之中亦尚難以捉摸。 …
-知識:
如眾所知,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哈雷精心分析和研究了德國布雷斯勞市1687-1691年五年期間不同年齡和性別分類的死亡人數和出生人數,在1693年發表了世界上第一份生命表,為人壽保險奠定了數理基礎。這張表直到約三十年後才為倫敦保險公司採用,因為這個時間段裏人們的生活和生命狀態並沒有發生實質變化。這個案例如果放在今天的中國則可能不能適用-莫說三十年,十年間社會形態的劇烈變化已讓我們感慨萬端。…
-道德:
我
們面臨著的是一個空前多變的社會。我們看到太多的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看到太多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看到太多明星式的流星和誘惑掩飾下的陷阱。這種
浮躁的社會價值觀,對企業經營而言,形成的就是系統性風險。我不想再用狄更斯《雙城記》裏的萬能開篇語「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來形容
當下,但我們確實必須用專業理性和商業道德艱難地恪守企業經營的正確路徑。我們會順勢而為,但不會隨波逐流;我們會努力把握潮流機遇,但決不為絢麗飄忽的
假象所誘惑。..
-批判:
在
一個信息化、數字化、全球化的世界裏,在一個喬布斯、紮克伯格已經取代卡耐基、韋爾奇成為新的商業英雄的時代,變革創新的意義似乎早已為人認可。然而在中
國情況卻往往並非如此。在中國,更多的人嘗到的是跟隨者的甜頭,創新者的才華在「山寨」面前往往顯得蒼白黯淡。更讓人擔憂的是,在這些眼花繚亂的創新之
後,我並沒有看到我們的社會能創新出一種影響深遠的思想或哲學上的突破。 …
-結尾讓我學多一個成語:
我和我們的管理層會繼續殫精竭慮,以最敬業的努力、最理性的選擇和最徹底的誠意來回饋股東們的信任。與大家共勉。
==
近來雖然避開了不少OT股,我的感覺仍然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過去一年的經濟形勢固然波雲詭譎,龍年剛剛啟幕的崢嶸頭角在迷霧之中亦尚難以捉摸。民企及藍籌均有OT疑雲,在這些眼花繚亂的斬倉事件後,我並沒有看到我們的港交所能創新出一種影響深遠的思想或監管上的突破。
如眾所知,美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格雷厄姆精心分析和研究了股票市場數十載,寫了經典《證券分析》一書,不過這些案例如果放在今天香港的股市則可能不能適用,連什麼歐洲股神在香港也是吃不完兜著走,港股十年間形態的劇烈變化已讓我們感慨萬端。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看完精采業績報告後,我們感到熱血沸騰,以後要繼續殫精竭慮,以最敬業的努力、最理性的選擇和最徹底的誠意來避開OT股,與大家共勉。
報告顯示Facebook商業模式更受小公司青睞
http://xueyuan.cyzone.cn/yingxiao-diaocha/225251.html
據eMarketer報導,大約有40%在Facebook上開展業務的小公司表示,Facebook幾乎是他們唯一的銷售渠道。
雖然有一些大型零售商在Facebook上關閉了他們的門店,但許多小公司卻把Facebook看作是做生意的理想平台。根據社交商業平台提供商
Payvment的數據,超過10萬多家公司在Facebook上有了自己的商店。而根據Payvment對小公司顧客群的調查來看,在Facebook
上有37%商店店主把自己的站點視作唯一的銷售渠道。
該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認同Facebook的社交媒體營銷能力,產品的銷量也比較可觀。另外,有60%的受訪者告訴Payvment,顧客不
需要離開Facebook頁面就可以完成交易,他們對這一點表示滿意。而大概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Facebook店面非常容易搭建和維護。
2011年是Facebook試水商業相當關鍵的一年。像Gamestop和JCPenney這樣的零售商,或其他時尚品牌如奧斯卡-德拉倫塔
(Oscar de la renta)和黛安-馮芙絲汀寶 (Diane von
Furstenberg),都創建了自己的Facebook商店,這使得顧客通過訪問社交網絡就可以選擇所需的商品。以奧斯卡-德拉倫塔為例,該公司發明
了一個「網店專賣」的標籤,只針對Facebook上所售的商品,如香水戒指和限量版的手鐲。而Gamestop和JCPenney在2012年初卻關閉
了他們的商店,其理由是從Facebook商業模式上看不到收入的增長。
目前,人們仍表示對於在社交網絡上購物還需要再考慮考慮,不論公司的規模有多大。在2011年6月,業務諮詢公司JWT
Intelligence的一項調查顯示,隱私問題是絕大部分顧客在Facebook上購物的最大顧慮。同時,有相同比例的消費者還對Facebook購
物的安全問題表示擔憂。
Facebook用戶擔心商業相關的隱私洩露
在2011年12月的一次訪談中,Payvment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品牌官喬爾-穆桑特(Joelle
Musante)對媒體表示,雖然消費者對Facebook商業模式有不少擔憂,但對小公司而言社交網站卻是理想的渠道,因為這可以很好的利用他們「善於
吆喝」的本領。穆桑特表示,「採用.com網站的營銷模式會花很多的錢,而如果利用已有8億用戶的社交網絡平台,其成本將會降低很多。」
當然,Payvment的調查還顯示,許多小公司並不完全依賴於Facebook來開展他們的在線營銷。6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還在自己的網站上銷售產品。另外,還有一小部分人使用的是eBay、Etsy或亞馬遜。

業績報告 (3):# 0543 太平洋網絡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04/12/%E6%A5%AD%E7%B8%BE%E5%A0%B1%E5%91%8A-3%EF%BC%9A-0543-%E5%A4%AA%E5%B9%B3%E6%B4%8B%E7%B6%B2%E7%B5%A1/# 0543 太平洋網絡,現價 $3.55,2011 FY,銷售 +25.9%,每股盈利 $0.262 +13.5%,市盈率 13.6 倍,派息 $0.182 息率 5.1%,每股現金 $0.49。
網站股,究竟應該如何估值?港股中真是沒有選擇。太平洋網絡 2011 FY:
「我
們整個門戶網站群於二零一一年繼續強勁增長,以太平洋女性網為代表,其收入較去年增長超過一倍。針對女性內容及高質素的優質時尚及美容建議迅速提升其受歡
迎程度並掀起追捧熱潮。隨著中國可支配收入穩定上升,我們深信我們的太平洋女性網門戶網站已做好充分準備,以受惠於奢侈品及名牌產品需求不斷增加所帶來的
持續增長的廣告機遇。
儘
管中國汽車行業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太平洋汽車網的收入亦錄得強勁增長。此清楚反映我們的品牌能力及我們為在線廣告商帶來的前景。雖然預期中國汽車行業仍
將維持個位數的增長,我們相信,由於廣告商將印刷及電視的大部分廣告費用分配至新興數碼媒體,我們將仍能夠取得進一步增長。我們已建立的市場地位及不斷提
升的知名度為我們提供良機把握此趨勢。
本集團的IT門戶網站太平洋電腦網繼續穩定增長。此反映資訊科技公司的廣告支出整體增加,且我們將繼續從中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中取得增長。」
現金流不錯,員工成本受控,派息不錯。公司往績不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當經濟復甦時盈利應該有爆炸性增長,亦有被併購可能。科技大方向有利行業發展。
死穴是開放競爭,客戶可以快速流失,定價亦可能較難捉摸。暫時覺得不是十分穩健的投資,少量持有中。
業績報告 (2):# 0268 金蝶國際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04/12/%E6%A5%AD%E7%B8%BE%E5%A0%B1%E5%91%8A-2%EF%BC%9A-0268-%E9%87%91%E8%9D%B6%E5%9C%8B%E9%9A%9B/# 0268 金蝶國際,金蝶從事的企業管理軟件(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國內企業管理軟件的龍頭之一。由於國內經濟放緩,銀行收緊借貸,企業融資困難,2011年下半年增長遠較上半年放緩。
2011 FY,銷售 2022 M +41%,經營虧損 207M,計入政府津貼及退稅項目後利潤有58M,員工成本1440M +66%。雖然是龍頭,一向核心盈利普通,要靠補補貼貼。
表面上金蝶在國內經濟回復增長後及小心控制成本,應該可以重奪投資者信心。但是ERP是大型軟件,每個企業要求不盡相同,所以每個project有大量 customization工作要跟尾。所謂customization,在System Integration project中是屬於難以掌握的工作,原因是銷售此類軟件時,銷售員往往以短視及自我利益為原則下以低價入標,最後利潤全無或大幅虧損經常出現。另外有說行業當中有不少黑暗的交易,公司利益可能被不知不覺吞食了。
聽聞金蝶國際有意將system implementation部份拆出給外判公司,此舉對公司長遠有利,但是亦有可能會製造另外一個漏洞去渾水摸魚。
以上不少情節是個人估計,但是國內IT公司員工成本大幅上升則是事實,金蝶國際能否控制成本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