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動力何處尋——解析全球競爭力報告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301571&time=2011-09-10&cl=115&page=all

新興經濟體應確保將增強生產力作為增長的基礎,而復甦乏力的發達經濟體應更專注於提升競爭力,建立良性的增長循環,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陳沁

 

  金融危機餘波未平,新的挑戰風浪又起。在頗為黯淡的世界經濟前景中,還有哪些經濟體具備競爭力,這些競爭力體現在何處?世界經濟論壇(WEF)9月7日發佈的《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給出了一種可能的答案。

  根據該報告,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三個經濟體分別是瑞士、新加坡、瑞典。中國排名第26位,較去年上升一位;困難重重的美國排名第5位,連續第三年 下降;英國從去年的第12名躋身前10名;亞洲只有日本和新加坡入圍前10名;法國從第3名大跌至第18名;債務纏身的希臘在142個國家中排名第90 位。

競爭力:贏在創新

  全球競爭力報告始於1979年。今年共評測了142個經濟體,排名依據為全球競爭力指數(GCI)。該指數由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薩拉-伊-馬丁(Xavier Sala-I-Martin)為世界經濟論壇設計,於2004年首次引入。

  GCI由基礎條件、效率提升、創新與成熟度三大類共12個項目決定。基礎條件是指制度、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穩定性、健康與初等教育;效率提升因 素有高等教育與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市場效率、金融市場成熟性、技術準備、市場規模;創新和成熟度因素包括商務成熟性和創新。

  瑞士、新加坡和瑞典在本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列三甲,被稱作三「S」國家。報告數據顯示,儘管各有所長,但三國的共同點是在創新方面有較強的實力。

  在世界經濟論壇常務董事兼首席商務官格林希爾(Robert Greenhill)看來,三「S」國家領先表明,在全球經濟體競爭中,僅靠規模無法取勝。「競爭力和生產力是畫等號的,最複雜的就是驅動生產力,也就是商業的創新能力,這是促使發展的關鍵因素。」

  格林希爾認為,三國來自不同地區——中歐、亞洲和北歐。「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因為在不同特點的經濟體中,其他國家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

  以瑞士為例,其在12個大項中表現均很強勁,最強的三項為創新、技術設備、勞動力市場效率。瑞士的科研機構世界領先,學界與商業結合緊密,企業願意花大成本搞研發,研發成果也能轉變為可進入市場、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

  亞洲國家中另一充分發揮了創新優勢的是日本。在今年的榜單上,日本排名第9位,較去年下降了三位。其中,日本商業成熟度排名第一,創新性排名第四。報告指出,日本企業注重研發,擁有大批高素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產品附加值高。

  當然,日本排名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宏觀經濟穩定性僅排名第113名,公共債務數額龐大,2010年佔GDP的220%。

  薩拉-伊-馬丁指出,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疑雲重現的今天,決策者們一定不能忽視長期競爭力。

  「為使增長更加穩健,新興經濟體應確保將增強生產力作為增長的基礎。而復甦乏力的發達經濟體應更專注於提升競爭力,建立良性的增長循環,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中國:得於穩定、失在制度

  競爭力報告指出,在過去七年間,發達經濟體的全球競爭力發展有所停滯,新興經濟體發展腳步更加穩健。

  不過縱觀榜單,新興經濟體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平平。在金磚國家(BRICS)中,只有中國和南非進入前50。巴西排名第53名,較去年上升五位;排名第56名的印度和第66名的俄羅斯名次較去年略有下降。

  中國在12個大項排名分別為:制度48,基礎設施44,宏觀經濟環境10,健康與初等教育32,高等教育與培訓58,商品市場效率45,勞動市場效率36,金融市場發展48,技術設備77,市場規模2,商務成熟度37,創新29。

  不難看到,與發達經濟體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在市場規模、宏觀經濟穩定性方面優勢明顯,在技術設備、高等教育與培訓、制度、金融市場發展、商品市場效率、基礎設施等方面亟待提高。

  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排名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報告認為,中國是世界上負債最少的國家之一,預算赤字較為適度,經濟發展前景較好,中國的主權債務質量遠高於其他金磚國家。中國的居民健康指標和初等教育普及率都呈積極態勢,商業成熟度和創新方面也位居前列。

  不過,中國在制度大項的排名僅為第48位,報告認為,主要原因是在腐敗和司法獨立性方面依舊存在較大挑戰。

  在不少外國公司看來,過去三年間,中國變得越來越不安全,在華企業為預防犯罪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另外,中國的商業道德和企業責任感也令人擔憂。

  金融市場發展與技術設備曾是制約中國競爭力的兩個大項,但去年這兩項均有顯著改觀。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較去年上升九位至第48名,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及可負擔性提高,信貸渠道改觀;技術設備項上升一位至第77名,主要原因是中國網民和手機用戶的大量增加。

  從構成全球競爭力指數水平的三大決定因素來看,中國的基礎條件因素競爭力水平近年來發展較快,受排名全球第10的宏觀經濟環境條件拉動,已位居 全球第30名;效率提升因素競爭力水平儘管位居第26名,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排名全球第二的市場規模因素的拉動,其他項目有待提升;創新和成熟性因素競爭 力水平較高,尤其近兩年發展較快。

  有分析認為,包括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和改革等眾多因素,使中國保持了強勁增長。然而,中國無法單純依賴豐富的低成本要素投入來維持增長,如何保持競爭力將是未來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同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在今年的榜單中位列第56,較去年下降五位,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基礎設施已成為印度商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該國交通及能源基礎建設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商業需要。

  印度在制度和宏觀經濟環境兩個大項上甚至出現了倒退。印度在制度這一大項曾排名第37名,如今降至第69名,去年一年就下降了11位。過去五年中,企業對印度改革缺失、政府無力改善商業環境的不滿持續增加,對腐敗和繁瑣監管怨聲載道。

  印度的宏觀經濟環境受到數量巨大、種類重複的公共債務的影響,在宏觀經濟環境這一大項上的表現在過去五年中一直在100名左右徘徊。

  不過,儘管阻礙重重,印度也有自身的優勢:國內市場巨大,金融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創新性也廣為外界認可。

美國:主權信譽何來?

  美國的排名連續第三年下降,今年已跌至第5名。報告指出,儘管生產率非常高,但美國經濟結構近年來不斷暴露的弱點削弱了其競爭力。

  美國競爭力的最大弱點在於宏觀經濟缺乏穩定性,在該項上排名僅為90。此外,美國在制度項上的排名為39,民眾對政客的信任度降低,越來越多的 人懷疑政府能否與私營企業保持密切關係,能否有效利用資源。與去年相比,外界認為美國政府的決策透明度有所降低,監管負擔加重。

  但另一方面,美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大項排名在連續兩年下降後,今年有所回升,從第31名上升至第22名。報告指出,美國的主要優勢包括:公司系統成熟且具有創新性,又擁有世界頂級的大學系統作為研發支撐,勞動力市場靈活,國內市場巨大。

  本次排名中體現出的外界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危機恰是美國經濟近來面臨的一大難題。

  2011年8月初,歷經兩個多月的談判與做秀,民主、共和兩黨終於就債務上限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然而,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空前悲觀。標準 普爾公司史無前例地下調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引發全球金融市場輪番暴跌。這使人們清楚地意識到,經濟二次探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接近。

  分析指出,金融市場發展能力降低,日益嚴峻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是金融危機後美國面臨的最大風險。經濟刺激計劃在提振復甦的同時加重了國家債務,財政赤字不斷擴大。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克(Jennifer Blanke)也對美國在未來如何償還這樣的高額債務表示擔憂。她認為,在這一背景下,制定合適的退出策略是美國在未來加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歐洲:成敗競爭力

  歐洲經濟體在過去數年中遭遇了重重挑戰,但不少歐洲核心國家競爭力仍排在前列,歐洲國家在榜單前十名中佔據七席。

  在另一端則是更為慘淡的前景。

  希臘在今年的榜單中下降了七個位次,名列第90,在歐盟國家中排名最低。從各項競爭力指標來看,希臘的宏觀經濟穩定性跌至第140名,金融市場發展跌至第110名,包括政府效率、腐敗等在內的公共製度指標跌至第89名。

  此外,排名第126的低效勞動力市場也已成為制約希臘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之一。希臘近來已採取了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措施,同時提高了退休年齡。

  當然,希臘也並非一無是處,該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較高,更易接受新技術。

  歐元區另一個麻煩不斷的國家──葡萄牙,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45名。主要原因是該國在信息及傳播技術的廣泛運用上高居第18名,基礎建設更是大幅提升至第12名,其中道路一項排名世界第五。

  但葡萄牙仍是發達經濟體中最不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儲蓄率和公共債務均排名第128名,赤字排名第122名。報告建議,必要的改革以及吸引外資是葡萄牙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對於部分歐元區外圍國家而言,減債與增長的需求好比遠水與近渴的關係:減債需要長時間的堅忍變革,另一方面在減支與增稅的「陰影」之下,競爭力低下的國家在短期經濟增長著實無望。

  歐元區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平庸的競爭力表現限制了長期的生產力增長。

  報告提醒歐洲決策者,穩定財政狀況、削減債務的手段必須與提升競爭力的改革相結合,以促進中長期的潛在增長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