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KitApps: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傻瓜式的手機應用開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56631.html
在是智能移動設備滿天飛的時代,很多公司在一個或多個平台上都有自己的應用,以提供本公司的服務,發佈各種企業信 息等等,但開發這些應用通常需要僱傭一些開發人員進行開發和維護,問題來了,一些小團隊,甚至是一人公司也想要一個自己的應用怎麼辦?養一個開發團隊可是 筆不小的開支。其實,你可以發揚你的DIY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說的確實很輕鬆,但當你看到各種代碼,各種開發工具,各種細密如麻的設置時,你一定覺得頭都大了。好吧,硬著頭皮折騰了個昏天暗地終於把應用折騰出來了,放手機上一看,「哇~丑爆了」,真是快崩潰了。

難道沒辦法實現傻瓜式的開發應用了嗎?有!近日KitApps發佈了一個傻瓜式的應用開發服務,只需點幾下鼠標,應用就開發出來了。

KitApps是一家位於洛杉磯的公司,目前它提供一些活動策劃方面的程序模版,活動策劃者可以用這些模版進行快速的開發一個iPhone或者Android應用,而不需要懂任何開發技術,它主要面對一些小企業,小團隊等等,只需三十分鐘,屬於自己的應用就可以開發完成。

在開發過程中,每一步都有詳細的提示,用戶可以把應用DIY成具有自己品牌特點的風格,最後呈現給客戶。

活動策劃者能夠在程序裡添加日程表,演講稿或贊助信息,還可以添加Twitter訂閱,地圖等等,這只需要249美元/年——包含無限制的下載和升級。

KitApps在最近推出這個服務,並且劍指活動策劃行業與Cvent近日收購活動策劃應用開發商SeedLabs和CrowdCompass不無 關係。移動領域對活動策劃的影響越來越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活動策劃公司Cvent,此舉意在為客戶提供一個移動信息傳遞解決方案,這也將大大推動這個行 業移動應用的發展。

這些信號對KitApps這個行業新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尤其是Cvent收購兩大這個領域做的最好的公司後。

當我們問KitApps的聯合創始人Michael Balyasny為什麼那麼多同類服務,客戶要選你們的呢?他說:「我們的服務開發一個程序只需30分鐘,並且只需要250美元/年,有了 KitApps,開發一個高質量的應用不再是難事,所有活動信息通過應用輕鬆傳遞,您再也不用怕因為活動信息的改變而反覆地通知客戶了,您沒有理由不選擇 我們。」

根據消息,KitApps將會添加更多的社交互動元素以供選擇,默認的模版也將進一步優化,例如自帶新聞訂閱,或社交網絡訂閱,以便信息更快的傳遞到客戶手中,也使得客戶們可以更方便的互動與交流。這些更新將於下月發佈。

KitApps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就是詳盡的指導提示,即使是毫無經驗的用戶,也能輕鬆的開發程序,它採用實時預覽的模式,用戶所做的每一步選擇都能 實時預覽,即使是開發完成後的最終測試,也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基於易用的理念,開發過程的界面也非常的清晰,流線型的開發流程,這些都是傳統開發工具無 法比擬的。

目前為止,KitApps是唯一的一個可以讓用戶自己DIY應用的應用開發商,這是一種新的模式,不久的將來,KitApps計劃將這個模式推廣到餐飲業,電子商務,教育,房地產業等 等。不過,開發團隊目前對此還是比較謹慎的,因為他們希望他們的服務在一個行業中能切實有效的發揮作用,這需要非常用心的去研究每個行業的需要。他們發現 很多相似的開發商都是使用相同的模版去幫助客戶開發應用,有些律師行業的應用和房地產行業的應用居然是一樣的,讓人哭笑不得,而且這些應用的質量也相當 差,根本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KitApps還有一個跟其他企業不同的地方,它是烏克蘭的投資者投資的美國企業,企業中許多團隊(包括另一個聯合創始人Artyom Yaremchuk)來自於烏克蘭,「我們認為,我們還有一個團隊在烏克蘭,它是我們的,給予我們強大的後援,」Artyom Yaremchuk說。

KitApps目前只支持iOS和Android應用的開發,未來幾週將會支持網頁應用的開發,然後將支持Windows應用的開發。KitApps這種軟件開發模式是非常新穎的,我想聽聽,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6

恆德投資王瑜:做馬拉松式的投資者 王星Vincent

http://xueqiu.com/4883834810/22136030
#雪球投資人訪談系列# 和恆德投資的王瑜先生見面是在上個月,之前並不知道他已經是雪球的老用戶了。見了面才知道原來他就是雪球裡的@保守投資人,頓時感覺親切了許多。

 作 為一名多年專業投資者,王瑜先生早在1993年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投資,後來1996年進入券商做資產管理,開始系統接受專業投資訓練。2002年, 王瑜先生離開券商,跟隨之前的一名老領導開始獨立做投資。在此之前,王瑜先生坦誠自己骨子裡仍然是一個技術分析派,但多年的實踐慢慢讓他發現技術分析「發 不了財」。從2002年開始,王瑜先生開始學習並實踐基本面分析,並馬上有了成效。隨後幾年,王瑜先生通過開始投資$深赤灣B(SZ200022)$$張裕B(SZ200869)$$貴州茅台(SH600519)$$瀘州老窖(SZ000568)$$招商銀行(SH600036)$$煙台萬華(SH600309)$$古井貢B(SZ200596)$$伊泰B股(SH900948)$等企業收穫頗豐。2010年,王瑜先生正式成立陽光私募,主要投資於消費,醫藥和能源領域。

和很多其他私募不同的是,王瑜先生並不諱言自己曾經犯的錯誤。在聊天中他更是坦言自己在去年12月遭受了到了從業十幾年最大的一次教訓——買了$重慶啤酒(SH600132)$。 隨後重啤的暴跌使得他產品淨值在短短的幾個月裡跌了20%多。王瑜先生說說自己最大的教訓是「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掌握了所有的底牌。」 目前,恆德投資的產 品淨值已經快速恢復。根據好買網的數據,在過去6個月中,恆德投資的收益率達到了11.65%,遠超同期滬深300 -5.28%的收益率。

 王瑜先生笑談自己從業以來性格的最大的改變就是越來越膽小,因為風險無處不在。他更是坦誠希望自己做一個馬拉松式的投資者,能一直幹到60歲。

主要觀點:
1)技術分析的侷限性是發不了財
2)投資的大敵是要面子,很多投資人迴避不了這一點,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3)從業以來投資性格最大的改變是越做投資越膽小,因為風險無處不在
4)錯誤標準固然是有沒有虧錢,但另一方面就算掙了錢,後來結果發現你之前的預測是錯的,也是犯錯誤
5)做投資永遠不要認為你知道所有的底牌
6)投資不可能不犯錯誤。如果一點錯誤都不犯,要麼是中庸,要麼是被侷限在最狹小的領域裡
7)當餡餅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要奮不顧身的撲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轉兩圈,看有沒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
8)作為投資者要明白,你的資產管理人他自己怎麼掙到錢的,是靠跟客戶抽佣掙到錢的,還是自己直接通過投資股票掙到錢的


問:先講講您是怎麼入行的吧?

答: 有個歷史,我從93年開始做投資,96年進入證券行業,後來在券商待了6年,做資產管理。2002年出來以後,我把視野放寬到香港,因為當時國內市場不是 很好。在不斷學習中,美國一些投資大師的經歷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02年以前,也就是我30歲以前,主要是做交易、技術分析為主。但後來我反覆研究技術分 析過程中發現,發現自己做技術分析發不了財,雖然它能規避很多風險。從2002年以前的投資經歷來看,每次牛市的頂部我基本都能迴避。但是真正看好的公 司,好多都不受指數的影響,就很困惑。畢竟來深圳,進入這個行業,還是希望自己財富按照期望的增長,但是沒達到。雖然也掙了些錢,但是很困惑,就去學習。

實 際上1995年,我就有巴菲特的書,但是看了就丟在一邊。那時候看這些東西,剛開始的心態,實際上是很不屑的,覺得在中國這個市場怎麼可能行得通。後來看 身邊有些老同志,可能他們的經歷讓他們更早的接觸價值投資,發現他們做的很好。人最怕有比較,而且人是要向別人學習的。經過這麼多以後,我就嘗試著學習價 值投資。運氣比較好,在我剛介入價值投資的時候,看書本的東西,再去實踐,發現香港市場,紅籌啊,國企股啊什麼的都很便宜,2003和2004年國內B股 也都很便宜,具備很強的投資價值,旁邊又有教材,所以一學很快就有效果。

實際上這幾年很多人學價值投資,比如買銀行,就很悲催,因為他學 了沒效果,一跌再跌。現在一些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在學習中定力不夠,當遇到錯誤的時候不知道堅持,不知道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當時我也年輕,但幸運的是 按葫蘆畫瓢,很快就上手了,就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了,不怎麼用技術分析了。後來我又看了美國當代投資大師的書,包括西格爾的《投資者的未來》,他統計美國 90年代以前50年的投資歷史。這50年歷史,他發現,就是我現在所專注的領域(消費,醫療和能源),就是美國出大牛股的領域。包括學巴菲特,他強調的 12項原則,包括品牌,護城河,治理結構等等,實際上你在美國大牛股中間都能不斷能得到驗證。

問:為什麼一開始是技術分析?

答: 技術分析容易學,但入門容易精通難。那是91、92年當時還在上學的時候,在地攤上買了台灣出版的一本書,好像叫《股票操作學》,這樣開始的。當時覺得我 的性格不擅長和人打交道,屬於比較內向,學習型的。我學的是電力技術經濟專業,後來讀研究生選方向費了很多周折。很多同學選擇做貿易,但我覺得我不擅長這 個。我這個人不善言談,我喜歡一個人去思考,一個人去捉摸一些事。當時對證券的理解是自己看看報表,看著電腦,買賣股票。如果把炒股當做一門生意的話,你 發現這生意不會有90年代流行的三角債,應收應付清清爽爽,也不用去催帳,賺了錢直接到我帳上,我覺得這個商業模式很好,所以就選了這個方向。

問:從大學就開始做技術分析了?


答: 大學就開始自己做了,也賺錢的。收益率還是有的。雖說是重技術分析,買公司還是要看財務報表,但是更偏重技術分析。所以當大勢不好,一般覺得公司再好也要 跟著跌,會全部賣出。但往往吃虧最大的是,一些好公司賣了以後往往買不回來了,你不知道哪個時候買。畢業到券商也是這樣,技術分析為主,做風險控制,買股 票雖然也寫報告也用基本面分析,但我骨子裡還是技術分析。

問:什麼叫骨子裡是技術分析?

答: 就是我不管做什麼分析,只要覺得大盤見頂了,我肯定是要空倉的。大盤見底了,不管股票好壞我都要滿倉的。而現在的做法是不斷持續研究一批公司,覺得它的價 值大約在什麼價格屬於合理。如果嚴重低估,這時候我是不管大盤的,最多在頭寸管理上考慮下大盤下跌的系統性風險。就算2007年年底,通過技術分析,我們 覺得大頂的可能性很大,我們賣掉了75%的股票,但還拿著25%的股票長期持有,覺得有些核心品種還是要保持一定份額才能持續跟蹤。2008年也不是最後 4萬億政策出來才買股票的,下半年部分股票低估時我們也開始買一些。簡單說現在投資是先基本面,後技術面,技術面更多的是做大的趨勢分析。

趨 勢分析有小,中,大三個級別。我們只希望迴避大級別的趨勢轉折,中小級別的趨勢變化一般不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中級別的趨勢分析定義為3-6個月,我們只 要公司價值沒有體現,我們是不會調整倉位的。現在是先選股,也看一下時。為什麼現在75%的頭寸?這也是我們根據自己的分析系統定的,覺得這個頭寸雖然有 風險,但風險不大,只要你持股結構合理。

問:您02年投資風格經歷了很大的轉折?

答:我離開長城證券,自己出來做了。當時跟一個早年的老領導出來的。我自己出來以後,感覺壓力大了,但動力也足了,視野開闊得多。就是出來之後,風格從技術分析為主,轉為基本分析為主。

問:為什麼當時要出來自己做?

答:一個是券商的限制比較多,還有一個是我該學的東西都學了。在券商我學到的最核心的是做研究的流程,然後是做投資管理的程序。當然沒有基金那麼系統化。在券商獨立管理大資金的經歷讓我受益終身。

問:那您現在是完全不用技術分析了?


答: 也不是不用。現在什麼時候用,主要用於判斷大趨勢。我們最近就在等待:這幾月會不會出現一個重大的低點。比如05-06年那種大轉折,包括08年嚴重低估 產生的轉折,技術分析主要抓這種大趨勢轉折。其他的就用基本面做。比如從08年底開始,到2010年我們基本上沒做過擇時。2012年我們認為是熊市三 期,好多股票創新高,跟05年熊市末期的情況一模一樣。

問:現在還自己做交易麼?

答: 我現在儘量不自己交易,從風控的角度,一定交給他們做。我們交易總監是做技術分析的。他會做一些建議。但是說實話,我看對錯都是各半。技術分析最本質的就 是一個概率,你要認同這個方法,去按這個做,你就得用概率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就是有對有錯,要有大樣本,嚴格執行紀律。

問:第一次開始用基本面分析做的嘗試是什麼?


答:深赤灣。其實我們最開始買的是$鹽田港(SZ000088)$。 深圳是出好公司的地方,鹽田港當時2-3期產能開始釋放了。我們就去研究集裝箱碼頭的世界格局,阿姆斯特丹,日本韓國香港。我們覺得加入WTO,中國這塊 肯定會爆發,鹽田港也不錯,只不過我們沒賺多少錢。03年我們開始研究赤灣,覺得這個公司小,一個碼頭一個碼頭的新增產能在增加,它B股更便宜,我們最關 心的是赤灣當時和鹽田港競爭到底有沒有優勢。我們瞭解鹽田港航線接近100條線,赤灣是20條,後來在兩年內變成63條,那這樣它的成長性是最好的。但是 後來每年我們去參加股東大會,發現了些問題。再後來鹽田港上4期,本來赤灣從20條線到60線增量是很大的,但後來到54條線以後,我們就看不到空間了。 正好04年我們發現了更好的標的——張裕。

問:您是怎麼開始投資酒的?

答:我是重慶人,也許因為來自四川這個酒鄉的緣故吧,對白酒研究得很早,我記得94年就開始買過瀘州老窖。對白酒這個行業當年所經歷的低谷、到復甦,到後來的輝煌,我經歷了完整的近20年白酒歷史。所以在這個行業相對投資好一些,除了$五糧液(SZ000858)$,從茅台、瀘州老窖,到二線白酒的古井貢、三線白酒的沱牌麴酒,基本都抓住了,當然錯過的也有,比如洋河、酒鬼酒。

問:怎麼看茅台?當時會想到後來能漲這麼多麼?

答:投資永遠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茅台這種公司除了現在這兩年就很少低估過,07年我們在180-220塊的時候我們曾經賣了90%的倉位。2004年我們就去茅台調研,去的人很少。那時候你只要去調研,走的時候每人會送瓶茅台酒。

當 時最震撼的是,茅台高管會耐心的講它的釀造工藝,通過這個我們知道了公司產品有不可複製性。後來參觀了半山腰的酒窖,其實是存酒的地方,我記得我問了他這 有多少量?我當時其實自己心裡算了下,保守估計大概值70億,已經高過市值了,這就是安全邊際。第三我覺得茅台在中國有自身土壤。後來去瀘州老窖,公司的 董事長和我說,茅台就是命好,說如果當時紅軍不是經過茅台而是到瀘州,那肯定瀘州老窖就是國酒了。

問:您怎麼看不同酒企業的優勢?

答: 茅台釀一斤酒出來,放5年就能當商品賣掉。濃香型的白酒,釀造和酒窖有關。瀘州老窖最大資源特點是有超過100口井,是連續釀酒超過100年,最久的是 1573年開始的。濃香型的酒,好酒窖裡釀出一斤白酒,好像只有5-10%才能作為頂級的酒,還有90-95%只能作為中低端酒。瀘州老窖、五糧液最大的 特點就是有年代久遠並持續釀酒的老酒窖。像洋河就差一點,現在新建酒窖,它前十年產出的酒都是沒用的,不是只能做低端酒,就是要倒回去培養酒窖的微生物環 境的。醬香型白酒在生產上有優勢,但它也有問題,就是資金佔用大,但茅台幸好有高利潤率。

另外,如果公司的品牌輻射力強,這個股票就沒什 麼大問題。06年以前茅台信息披露是很透明的。它每年股東大會之前都有股東大會資料,它在資料裡會披露下一年的財務預算。白酒的財務報表相對簡單,一出來 公司的現金流和利潤就能算出來了。但是06年以後就沒了,直到今年又有了。

問:為什麼今年又有了?

答: 現在環境改變了。為什麼我去年4月重新買茅台呢,省委書記、省長全都去現場辦公調研,說你茅台有什麼問題我給你解決,但是我利潤考核你。不過要注意的是: 奢侈品牌產能大了也不一定行。今年計劃產能2.5萬噸,要5年以後出商品。今年公佈的財務數據銷售9400噸吧,不包括自營,直銷和特供,實際上計劃銷量 已經1.3萬噸。最終要達到4萬噸的量,這是到2020年。

問:您怎麼看酒鬼酒?

答: 酒鬼我沒抓住。當時理解它的時候,價格已經到22,23塊,就不願意再追了。酒鬼今年這種大年,是絕無僅有,以後可能就沒了。其實就是今年各級政府不讓喝 茅台,那喝什麼,只能喝地銷了,酒鬼酒今年受益最大就在這。一般來講,好酒喝慣了,其他酒就喝不下去了。茅台喝一斤,其他的酒你只能喝7-8兩,而且第二 天很難受。其實酒好酒壞和裡面酚類物質含量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我諮詢了很多釀酒師,說是一種酚類物質,這種物質每斤酒含量正常要到400單位以上,古井貢 是240,五糧液跟1573大概在220-230,茅台更低一點,這樣不會頭痛。其他酒那個東西高了喝後會頭疼。

問:怎麼看茅台的風險?

答: 我記得06年,高盛出過一個報告,說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會影響茅台的銷售。那時候說這個話是對的,但是時間太早。從現在看,這是茅台最大的一個風險。如果一 瓶酒維持在兩千多以上,在政務消費下降之後,這個風險很大,比如每年政府預算公開對茅台銷售影響比較大。但如果預算公開分步走花3-5年,這個風險就不算 什麼了,因為通貨膨脹會自然解決。像民工10年之前只買10塊錢的酒,現在說喝一百塊,兩百塊錢的酒沒問題,這就是消費升級。如果茅台現在賣1300塊, 你一個月拿5000塊收入可能覺得有點貴。但如果10年以後,隨著通貨膨脹平均工資水平到一萬了,你覺得消費一千三就沒什麼問題了。好的消費品一定要有這 種屬性,你要有提價能力。成功的消費品還有香煙。煙草公司產品的量哪增長了多少,可能吸煙人數還在減少。但是20 年以前一盒煙多少錢,現在多少錢?

問:快消品您投的多麼?


答: 以前我們都是有限度的投一些快消品,但後來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就投的很少了。比如最早蒙牛剛上市的時候,7-8塊的時候我們還是很看好的,但是後來25 塊以上我們就賣了,主要覺得食品安全這個風險不可控。比如你說現在雙匯貴麼?這麼大的市場空間,其實不貴,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冒出食品安全的事來。做 消費品就是這個風險搞的我們很頭疼。

問:$三全食品(SZ002216)$怎麼樣?

答:這個行業最高速發展階段已經過了,現在就是整合階段。公司不是不好,主要還是太貴,如果你每年收入10-20%增長,市盈率是十幾倍是可以的,但你看現在PE多少?不能希望提價,越是大眾消費品提價越困難。

投資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掌握所有的底牌

問:公司產品淨值一直表現不錯,但是在去年12月有個大調整,是怎麼回事?

答: 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我受到從業十幾年最大的挫折,因為我們配置了重慶啤酒。別人不好意思講,但我想既然是錯誤,就應該講出來。犯了這個錯誤以後,在別人 眼裡,我們是傻瓜。我這個產品到今天剛好兩年,其實除了去年12月到1月以外,我們的表現應該是還算不錯。這次挫折也暴露了我們在投資管理方面不足的地方 和風控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們一直在反思,在風控流程方面。1月份的時候,市場反彈指數漲了5%,我們淨值是掉了5%。所以從2月我們是重新開始的。

問:投資重慶啤酒的教訓?

答: 我得到的教訓是,它太專業了,超越了我們的能力圈。實際上你現在都不能說它這個項目失敗了。實際上後期臨床隨訪目前還在繼續。上個月醫生告訴我們,說轉陰 率非常高。不光安慰劑,低劑量、高劑量組平均轉陰率到50%了。這說明什麼?30%的時候說沒有顯著性差異,但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安慰劑還有30%的轉 陰率?這意味著我們打針用水就有效果了。這中間有沒有什麼黑幕,我們不願意去亂猜。

這個項目我是什麼時候開始跟的?是02年,那時候國泰 君安一些券商都在裡面,但是我覺得沒譜。07年我又跟了一下,發現數據不行,我還是沒動。直到這一次,我們這幫人跑了3-4個醫院,親眼看見化驗單,當時 沒揭盲,但我們親眼看見病人好了。我們在投資過程中從來沒想到安慰劑組會出現這麼高的轉陰率。我們最多就按照過往相關乙肝臨床試驗安慰劑最高轉陰率大概 12-16%左右估計的,顯著性都是有的。所以這個案例給我的教訓是什麼呢?做投資研究,不要以為你掌握了所有的底牌。我們確實掌握了一些資料,但這個時 候你都要留一個心眼,就是風控的管理。

這個我們一開始買的不多,倉位就5%-7%個點,當一個風險投資,隨著數據的不斷公佈樣本量越來越 大,我們就越來越有信心,但我們在50塊以上買的非常少,都是20多塊到30多塊買的。但是因為漲到80塊,如果你買了7個點,漲了將近2倍,那漲上去以 後就佔你淨值的比例就很大,因為過去兩年其他股票是不怎麼賺錢的。那它漲到這麼高,再跌下來,對我們淨值的影響就很大了。

最大的教訓1是風控,2就是你不要以為你知道底牌。3是你要學滑頭一點。當你賺了太多、而後面還有不確定的時候,你該嚴格按照風險投資的原則來做,該減倉的時候就減倉。

問:二月份之後表現逐漸又回來了,您是怎麼做到的?


答: 我持倉主要集中在防守型行業,大概醫藥30%出頭,食品飲料17-18%,能源10%,其他還有一點。能源主要看好神華,消費就是白酒,還有少量的其他東 西。中藥我們在香港買的同仁堂科技。2010年的時候醫藥股有一波很大的行情,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們就認為這個行業不可能給這麼高的估值。再好的東西都要有 個價格。

現在我們對醫藥的想法也更完善了,第一是研發能力是最重要的。研發能力就是公司研發部署,研發的體系,新藥的品種,有沒有一個梯 隊性的佈局。第二就是銷售隊伍,銷售體系的建設要逐步適應整個醫藥改革,批零價差、不能通過塞錢等等。第三你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你不能做大路貨,大路貨只 能靠價格競爭,就算不是獨家產品,也至少要做到這個產品是前三名拿到生產批件的。第四就是你的產品線,一定要非常針對性的適應中國老齡化的長期發展,比如 糖尿病,心腦血管,腫瘤等。產品必須是大病種,能出大品種的。

問:醫藥專業性這麼強,您是怎麼瞭解這個行業的?


答:學習。因為他專業性很強,所以說我們只能從宏觀,中觀層面去研究它。微觀的業務,我們可能就要把這方面外包。比如和我們關係好的醫生,券商的研究員。但我們聽他們的也只是聽他們從專業角度的看法。

問:過去兩年一直堅持醫藥,大消費和能源背後的邏輯是?

答: 實際過去兩年,我們一直都是堅持醫藥,大消費和能源領域。我們一直相信中國經濟進入到這個發展階段,從2-3年來看的話,我覺得消費一定是個大方向。能源 涉及到能源安全。為什麼不考慮有色,有色其他因素更多,比如進口啊。實際上中國銅業股,可能接近一半都是外購銅加工,資源屬性不夠。

又得 拉遠一些。私募你看得到,我們就這幾桿搶,我們不可能全覆蓋。我們的投資從戰略角度上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短板在哪,優勢在哪。巴菲特有句話,上牌桌30分 鐘,如果你還不知道誰是輸家,那你就是輸家。那麼我們跟公募,跟券商,跟保險機構去拼全覆蓋,我們一點優勢都沒,我們養不起龐大的團隊。那好了,我們就要 做的比他們精。我們在所研究的單個領域,我們一定要做到排在最前面。醫藥我們是從09年開始研究的,當時核心大邏輯就是中國的高速發展快告一段落了,以後 我們要看什麼東西?我們仔細分析了中國人口結構會帶來什麼變化,從人口年齡結構角度,2013年會遇到什麼情況,2017年會遇到什麼情況。這個情況下, 醫藥當時對我們是外行,但是我們必須要進入這個行業,必須要學習。經過這些年的學習,精通遠遠談不上,只能說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我們會進一步強化對這個 領域的研究。

問:在投資職業裡,您是怎麼給自己定位的?

答:在投資領域,一種是快 跑,一種是馬拉松。我經常給自己一個界定,就是我希望做一個馬拉松的選手,希望能一直做到50歲、60歲,而不是一個快跑選手就做10年。實際上你提的是 名的追求,我不追逐這個東西。在中國求名、求利都沒問題,但是又求名又求利肯定有問題。所以說我們很少在外面接錢,都是一些很熟悉的朋友的錢。包括下一步 我們也不會去外面拚命接錢,這種長期是做不好的。說老實話,私募一定要做一個精確的定位,你要跟公募去拼市場,依賴銀行渠道是很難的。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和 客戶溝通好理念,一定要慢慢做。我能做什麼東西,不能做什麼東西,我願意做多久,我都給他講的很清楚。


問:一般您投資一個股票會拿多久?


答:不一定。有時候反映太快了,內在價值和價格迅速收窄的話,我也會賣掉。

問:那您是怎麼確定內在價值的?

答: 有幾種。比如最近我們在研究一個水電公司,像這類相對簡單的公司,只要來水、電價穩定,就是發電,我們就做模型做現金流折現。那麼我們覺得現在這個價格, 算到2015年,最多到2016年,三年多的時間,我覺得每年復合回報19%,到那一年我給10倍的PE。而且它2015年到2025年裝機還有1倍的增 長。正常市場狀況下面,我能算他這幾年大致的漲幅,算下來復合回報17%到19%,那我就拿著。如果你說突然市場好了,明年指數都漲到4000點,達到那 個價位了,那我肯定就賣了,不用等到2015年了。如果市場不是特別好,比如離目標價位還有20%的空間,但後面還有2-3年的時間要等,我可能也賣了。 但有些股票,正常估值的時候你也不能賣,需要等到高估才能賣。而對於業務複雜的公司,就只能持續跟蹤經營數據來判斷了。

問:這種公司一般都有哪些特質?

答:就是要具有長期持有的要素,就是巴菲特那12條,品牌,獨佔性,商業模式等等。這種東西就要長期持有,只有高估才能賣。還有一種什麼情況下賣,你這個組合是固定的,但你找到了更有吸引力的品種,如果比你的組合更好,也可以賣。

問:買了不漲怎麼辦?

答: 經常有。我買了股票基本上都是先跌的,那我就反思我錯了沒有,如果沒有就堅持。所以我知道了自己的特點以後,我一開始不買足夠的量,比如我準備買10%的 倉位,我就先買5%,除非我覺得市場會很好。像現在市場還在下跌的過程,我一開始先買一半,買了以後會反覆琢磨。實際上我們對一個公司的研究不是三天,而 是3個月或者半年才能琢磨清楚。這是個技術活。正是因為這個,需要思考公司的方方面面、每一個細節問題,希望慢工出細活。比如市場到現在這個階段我們並不 緊張,如果有些私募現在做趨勢其實很緊張的,老在想要不要抄底或者要不要斬倉。我們目前倉位75%,其實是很高的。但是我們不太緊張。因為只要我買的東西 足夠具有防守性(指的是儘可能受經濟影響小,不要遇到過兩個月馬上出半年報告訴你業績大幅下滑)。比如蘇寧,我們也在研究電商,現在可能歷史估值是最便宜 的,但現在打價格戰、零售的業態可能會有大的變化,所以你也只能先看著。

問:您一般股票集中度?

答:一般是10個。單一品種特別喜歡也不會超過15%,也是今年總結出來的風控。

問:除了茅台,還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公司?

答:張裕是我最喜歡的,比茅台還喜歡。因為治理結構是最好的,管理層從來沒讓人失望。但現在有些大麻煩,比如中國葡萄種植環境,原料,還有進口酒的衝擊等,所以我今年一季度賣光了。但他的管理層是一個非常睿智,善於學習的管理層。

問:管理層有多重要?

答:如果是壟斷,資源性的企業,管理層我從來不看,比如神華,從來沒去過股東會,就分析報表。但是充分競爭行業的管理層重要性就太高了,你說30%,50%的比重都不為過。10年以前你能想像今天的張裕麼?

問:怎麼看廣藥王老吉和加多寶之爭?

答:$廣州藥業(SH600332)$只 有一個品牌,生產是外包的,團隊要重新建設。加多寶做這麼好,實際上我覺得靠的是團隊,而不是這個品牌。要知道廣藥手裡這麼多品牌都沒做起來,憑什麼相信 這就一定能做起來?況且廣藥以前做藥,現在這個產品是快消品,廣藥跨界了。生產外包安全是沒有保障的,它渠道還要重新建立,是很麻煩的。包括你看加多寶現 在贊助的那個《中國好聲音》,多好啊。所以我不太認同能做很大。另外,我們也算過,就算這塊業務能做起來,它畢竟不在上市公司,還要做定向增發,拿進上市 公司。就算他定增給10倍PE,算下來現在價格對應市盈率都已經25-30倍了,那已經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們按他50億銷售額、銷售淨利率10%做的盈利 預測。

問:什麼時候能覺得自己對公司真正看透了?

答:你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就有問 題了。重慶啤酒就是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看透了,但還不行。其實我們做投資的就像盲人摸象,摸到鼻子,嘴巴都只是真相的一個部分、一種感受。因為現在信息 不透明,管理層利益太大了,他經常跟你說假話的。所以一個公司如果沒有研究到一定程度,我是不去調研的,怕被忽悠。

問:您平時研究主要都用哪些方法?

答: 比如從7月份開始,我們在研究一個新課題,就是零售。原因很簡單,一是估值不貴了,二是中國經濟現在在下行週期,但有通縮就有通脹,而零售是受益於通脹 的。所以你在下行週期如果不研究清楚的話,在上升期的時候就不知道選什麼好。而正好研究零售你就逃避不了電商,就順路一起研究了,電商到底對零售,百貨公 司,賣場有什麼影響?電器,化妝品等等這些品類,和電商是什麼關係?哪些影響最大,我們就要規避這些東西。通過這種研究,我們就想把電商的競爭優勢理出 來,看蘇寧到底行不行。蘇寧已經有配送中心了,有實體店了,和京東打行不行?然後你就能找到哪些東西是不受電商衝擊的。之前我們開會就討論到,西部地區是 不是受電商影響小一些?那我們是不是多看看西部的零售企業?這是一種研究思路,叫自上而下選擇。

 還有一種研究是自下而上。我們包括研究員每天會看上百份報告。每天先讀題目,感興趣打開看看。如果感覺有意思,就繼續深入去看。我們公司真正對技術分析有研究就兩個人。其他人我們在一起基本都是基本面。定量是最後一步做,先是定性。要先定性,看值不值得定量做。

問:在您眼中什麼叫便宜?

答: 不同行業不一樣。比如銀行,我覺得這個位置就便宜,但我們也不知道便宜之後有沒有更便宜。而一些品牌消費品公司,如果未來增長確定性高,PE是可以高一些 的。我們可以進行全球性比較,比如和美國的同類企業做對比。但一個企業便宜與否,最根本的還是對未來現金流折現的估算,這是絕對估值。

問:為什麼銀行便宜?很多人覺得是陷阱。

答: 只要中國經濟不出大問題,壞賬是分年出來的,如果這樣的話,每年的撥備、稅前利潤是能抵禦的。撇掉壞帳後,市盈率會提升一倍,從5倍提高到10倍,但還是 合理的。至於現在是不是最壞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話說回來,如果銀行壞賬真的集中爆發,中國經濟也完蛋了,你買什麼資產都會大幅度貶值。唯一的區別就是,有 些資產跌了可能未來再也漲不回來了,有些資產跌了未來還會漲回來。

問:那現在抄底銀行會有比較大的機會?

答: 我們對銀行的看法是,現在這個位置,不一定是絕對負面。但我們覺得沒有什麼很大意思,畢竟我們是成長股投資人。其實包括今年不對稱減息,金融體系的利率市 場化,這都是早就可以預期的,肯定對銀行是不利的。銀行我們也不是從來不看好。05年買銀行的時候,招商銀行5塊多錢我們買的。後來接近20塊也買,再後 來從37塊一直賣到43塊。賣的理由很簡單,招商銀行37塊以後,它的利潤是德意志銀行的1/4,市值跟德意志銀行一樣,不合理。後來隨著時間推移發現, 銀行是同質化競爭。05-06年買招商銀行,最大的期望是它的個人零售、信用卡業務。我們看花旗銀行信用卡業務非利息收入佔比是超過一半的。後來時間推 移,看它信用卡業務05年發了3-5百萬張,到後來2000多萬張,但它收入增長並沒很快佔到總業務比較高的水平。當然可能現在開始,它非利息這塊業務會 上升,但這個上升不是在利差收入穩定的情況下的上升,而是利差收入下降時候上升的。

問:很多人說投資是尋找確定性的遊戲,確定性好找麼?


答: 有些好找,有些不好找。投資的確是找確定性的遊戲。除非你很超前,否則確定的都是不確定的。但有些東西是確定的,你看經濟每年在波動,但從3-5年角度看 波幅就會被平滑,比如研究中國的煤炭行業,假設只有一個,就是中國能源結構未來會不會發生重大改變。如果像美國,2002年到2012年頁岩氣比例提高這 麼多,或者石油依存度比例大幅度降低,那就瞎了。這時候你就要問中國未來5-10年煤炭結構會不會改變,你就要研究頁岩氣。比如頁岩氣最大的問題是對地下 水的破壞,美國很多頁岩氣是在荒漠中間,中國頁岩氣分佈好多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你地下水怎麼弄,但也必須弄,因為中國石油依存度太高了。這些問題你都 得一個個琢磨,沒有3-6個月是弄不清楚的,所以確定性只能是相對意義的。

問:怎麼看如何避免犯錯誤?


答:我對錯誤的理解,是不可能不犯錯誤。因為如果一點錯誤都不犯,有兩種結果,一是中庸,二是待在你自己最狹小的領域裡。第二種也不是說一定不好,但對我來說,我還是想學習。我從來沒有想到完全迴避錯誤,我一直覺得不要犯大錯誤,或者造成的損失太大。

問:您最成功和最失敗的一筆投資?

答:成功案例很多。失敗案例原因都是一樣,一個是重慶啤酒,一個是03年投資的$南方匯通(SZ000920)$, 當時它做微硬盤。當時我們對科技的更新換代認識不足。南方匯通主要做兩個G的微硬盤。當時覺得很牛,因為已經看到了數碼產品會帶來移動存儲的巨大需求。但 後來發現不是它東西不好,是它的路徑走錯了,後來CF卡,SD卡這種東西起來了,但是自己又不懂。實際上那筆錯誤投資當時沒賠錢,因為市場炒的很凶,但我 覺得還是犯了很大的錯誤。

問:為什麼沒虧錢也算重大錯誤?

答:錯誤標準固然是有沒有虧錢,但另一方面就算掙了錢,後來結果發現你之前的預測是錯的,也是犯錯誤。這讓我覺得能力圈的重要。犯的錯誤是在這麼個領域賭多了,當時買了30%倉位。沒虧錢是因為那個時候技術分析用得很多,還沒丟掉,覺得不行就走唄。

問:最成功的投資呢?是茅台麼?


答:伊泰賺的倍數更多,而且量足夠大。主要伊泰提供兩次買入機會,05-06一次,08年一次。茅台08年我們有,到現在一倍半,伊泰08年到現都漲了5倍。

問:您怎麼看技術分析的侷限性?

答: 從歷史上看,哪個做技術的發了財?那些做期貨的也是,絕大多數不能保有財富。技術分析我覺得就是概率,如果樣本足夠大,成功概率,失敗概率是算的出來。但 是就某個單一個體來說,你可能成功90次,失敗1次就能把我幹掉。你守紀律嘛,但遇到極限情況你怎麼辦,有些事情是來不及止損的,比如黑天鵝事件。

不過基本面分析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對能力要求很高,門檻很高。而且我有時覺得基本面分析是最大的賭徒。比如現在說你長期投資拿的是茅台,結果很好。但你要拿其他的股票呢?很多股票已經退市了。我不排斥技術分析,只不過是基本面分析適合我。

問:您怎麼看成功投資者必須擁有的特點?

答: 第一素質就是要非常執著,你必須具備在正確道路上堅持的鑑別能力。巴菲特也好,格雷沃姆說的也好,我覺得有兩句話最需要反覆體會,一個是投票機和稱重機, 就是你要利用市場先生的不理性而不是被他利用。你必須正反兩面都要反覆評估,評估自己的能力、評估市場,你的能力圈在哪,能不能適合這個市場。只有知己知 彼,才知道在能力圈範圍內、沿著正確的道路上堅持前進。再一個就是勇於認錯,這又是索羅斯的講法。我覺得投資的大敵是要面子,很多投資人迴避不了這一點, 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三個就是學習的能力。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個人也好,要想不斷的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這也是我願意在適當情況下犯一些小錯誤,去嘗 試,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學習能力。

問:您自己的性格有什麼優勢?

答:我性格最大的優勢 是沉著。我對財富有追求,但對它的損失或增長我能坦然面對,這點很重要。很多人面對挫折或打擊以後,可能調整時間會很長。第二個缺點是優柔寡斷,這就是書 讀多了的壞處。當然這也不能說是完全缺點,因為優柔寡斷對應的就是瞻前顧後。你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瞻前顧後實際上是一個優良的品德。但是你太優柔寡斷的話 也不行。我記得趙丹陽跟巴菲特吃飯,其中問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什麼時候該重倉?當你看好標的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重倉。其實人這一輩子可能只會有 20次可以出手的機會,真正的大機會可能只有3,5個,這種大機會你不逮住的話,你怎麼能將其他地方賠的錢彌補,整體收益變成一個正收益呢?遇到大機會的 時候,你需要大倉位的All In,但這種ALL IN你可以說是賭博,為什麼有些人這種ALL IN能成功,自己就不能呢?因為你只知道他 ALL IN 的一個瞬間,而沒看到之前的工作。

問:您從業以來投資性格最大的改變是?

答: 最大的改變是越做投資越膽小,因為風險無處不在,黑天鵝經常出現,某種程度上讓自己更加瞻前顧後,但這又帶來ALL IN的問題。所以投資是很矛盾的,你 什麼時候該重視正面的那一面,什麼時候該重視對應的另一面,很多人說的這是門藝術活,不是技術活。我自己的性格一直變化不大,都是沉默寡言,喜歡坐在一邊 去思考。

問:比較喜歡看的書籍?

答:我比較喜歡看管理類的書,尤其德魯克的書,我們 沒有經營過企業,這是我們的短板。比如《競爭優勢》、《基業常青》這類的書,沒事就翻翻。第二喜歡看武俠小說,第三喜歡看歷史小說,尤其戰爭史。最近兩三 年比較好的書,包括芒格的書值得讀,但翻譯的不好。看看《投資者的未來》,以及彼得林奇的那幾本書,對非專業投資人幫助會比較大。然後巴菲特那幾本書,芒 格的那幾本書。巴菲特每年的年報,要反覆看,每次看都有收穫。索羅斯的書,看了很興奮,但是後來你發現很難複製。

問:如果沒有生意頭腦或者數學不太好,對投資影響大不大?

答: 高等數學用處不大。因為建模是個很專業的東西,要求有點高,需要本科碩士財經類的專業培訓。我覺得投資對常識要求很高。在生活中實際要注意的是,天下沒有 免費的午餐。當餡餅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確定是個餡餅你要奮不顧身的撲上去,但是上去之前你要轉兩圈,看有沒陷阱,要想一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 話。

問:有沒有覺得您自己能力其實可以管更大規模的錢?

答:我覺得管5個億,10個 億應該也沒問題,關鍵是從中間得到的樂趣。我經常和客戶講,你怎麼選擇資產管理人,當然誠信是第一重要的,但哪個東西擺在嘴邊,哪個公司不說自己誠信。我 說你就看兩點,1是你別看一年半年,你讓他把賬單拿出來看3年5年的成績。誰都不能說不犯錯誤,別說你半年1年你是冠軍。在美國,一般評估都要10年。第 二個你要明白,你的資產管理人他自己怎麼掙到錢的,是靠跟客戶抽佣掙到錢的,還是自己直接通過投資股票掙到錢的。如果不能通過投資替自己掙到錢,你憑什麼 通過投資幫別人掙錢?

問:很多成功的個人投資者都不屑於幫別人管錢?


答:不一定。關 鍵看管理的錢的性質,如果客戶比較希望掙快錢(其實這很難避免),那管理人的壓力就會很大,如果過分追求短期收益,可能會忽視風險,賠錢的幾率會變大,所 謂欲速則不達。如果客戶和管理人有相互的信任,管理人就會比較放鬆,壓力大大減輕,把客戶的錢當自己的錢看待,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去追求長期穩定的收益。 這樣的錢,多數管理人還是願意去管的。可惜,對管理人來說,這樣更注重看長期回報的錢太難找。

問:您目前的職業快感來源於什麼?


答:我喜歡投資。我發現一個好公司給我帶來的快感比什麼都強。我從九幾年就開始這麼覺得了,投資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上都是我太太幫我打理一切,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太太,是她讓我能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歷史業績

查看原圖
2) 個人簡介
王瑜,深圳恆德投資執行董事,總經理。6年以上證券公司自營、委託理財專業投資從業資歷,8年私募基金管理經驗,投資業績優異,具有長期、豐富的大資金管理運作和組合投資經驗。多年的投資實踐、對證券投資的深刻體會和認識,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投資理念、投資原則與投資哲學;

投資理念:正確的分析(知彼)、正確的風險管理(策略)、正確的心理控制(知己)是投資的三要素;

投資原則:投資成敗的關鍵是必須具備正確的投資態度,即是按照事先周密設計的具有正期望值盈利率的博奕計劃進場操作,這是投資(包括投機)與賭博的區別,也就是說在風險最小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

投資哲學:投資的真諦在於將投資行為建立在儘量少錯、小錯的投資哲學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09

三駕馬車式的個人財務佈局 堅信價值

http://xueqiu.com/4206051491/22282270
最近幫一個朋友設計了一個未來的個人財務佈局。因為覺得這個思路別人也可以借用,所以給大家簡單描述一下。拋磚引玉,大家提一下意見,也好未來改進。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講的這個情況沒有普遍性。這個我就不辯解了,相信很多雪友懂的,這種個人經濟情況(合法)在中國身邊其實很多的,特別是獨生子女上面有四個老人的情況。[吐舌]

雪球上大家討論資產配置時主要講的是各種證券的分配(比如股債比例)。個人覺得這樣做規劃不全面。

我說的三駕馬車指勞動收入、金融資產投資收入、實業投資收入,並駕齊驅,均衡平等發展。比較注重對所有現金流來源的綜合規劃。互相保險,三駕只要保住一駕,生活質量就有保障。

舉一個數字例子。目標是取得180萬一年的收入,而且能以高於通脹的速度增長。

(1)勞動收入:貢獻60萬。月入5萬。對於很多專業人士來說,這個收入是很現實的。也可以降低一下要求,兩口子加起來月入5萬,那就更普遍了。專業人士的薪酬增長率大家是知道的,越老越吃香,跑贏股市沒問題。

對於有一技之長的人,我不建議辭職做專業投資者。還是留個工作的好,這樣投資時心態會更加冷靜,生活也會比較豐富,而且家庭矛盾會少很多。

(2)金融資產投資收入:包括存款、債券、股票之類。按照12%的年預期回報,要貢獻60萬的話,需要500萬的起始金融資產。當然了,不能期望這個回報會很穩定,但是可以期望一個週期下來大概能有復合12%的回報。這個資產會不斷的滾動增長,而且每年會有從其他兩駕馬車注入的資金。

(3)(有控制權的)實業投資收入。實業不是指自己去創業開公司,那是吞噬現金的無底洞。我這裡說的是現金牛類型的被動性實業,主要目的是提供現金流,提供投資的彈藥。投資商舖收租也可以算一個例子。

我 的其中一個建議是去加盟一個經濟型商務連鎖酒店之類的,只是出資,有專業經理去管理。可以考慮和朋友一人出300萬,加起來600萬,大部分的連鎖酒店這 個數就夠了。你的一半收入預期大概是60萬左右,20%的ROE。和朋友共同出資有幾個好處:分擔一下監督的負擔;分擔一下風險;未來也可以提供一點流動 性,比如賣掉自己那一半或者買入朋友那一半。

a. 有勞動收入和實業投資收入兩駕馬車做備胎是很重要的。關鍵時刻能給你提供很奇缺的彈藥。

大家做資產配置規劃時都知道要找低相關的資產,但是低相關的資產真的是很少見的,2008/2009年很多人都傻眼了,因為先前所有大類資產都跌,到了股市遍地黃金的時候就是沒錢補倉做資產再平衡(rebalancing)。勞動收入則是一個少見的低貝塔現金流,尤其是專業人士。

b. 有的人會問,既然已經做了金融資產的投資,為什麼還要配置流動性差很多的實業投資呢

的確,兩者很相關,經濟不好的時候估計股票和酒店都不好過日子。但是從現金流的角度,有控制權的實業投資是很有用的。對上市公司來說,你是小股東,它手頭的現金再多你也動用不了;對你來說,股價的風險,也就是市場風險,對你影響最大。

反觀我上面說的連鎖酒店的例子,你是控制人,你決定現金流怎麼用。對你來說,只要你不打算存錢開第二家店,那60萬就是巴菲特說的「無限制利潤」,真金白銀的現金流,可以抽出來做其他用途。在股市遍地黃金的低谷時,你手裡就有彈藥了。極端的時候,還可以通過推延維護開支、推延應付款支付等來擠出超過會計利潤的現金流,這些你沒有控制權是做不了的。

c. 金融資產讓你更有底氣,做人更有尊嚴。

有了足夠的金融資產做後盾,你在職場也會更有底氣,大不了就不干了。而且心態上也不會某些小市民一般見識一般斤斤計較。

另一方面,做實業的朋友可能都遇到過被國情環境弄的生不如死的時候,但是很多人都只能咬牙忍受。如果你有足夠的金融資產做後盾的話,大不了就關門不干,不受某些人的氣。

d. 這個三駕馬車的方案對人生週期的自動適應也是很融洽的。

基本上,隨著你越來越老,金融資產那部分的佔比會越來越大(因為有勞動收入的儲蓄注入),實業投資那部分也會佔比越來越小(因為滾動再投資的比例比較小,除非你要做酒店業大亨)。

所以,隨著你越來越老,你的資產會流動性會自動變得越來越高,而且需要勞心勞力的地方也越來越少。到了50多歲時,可以把勞動收入那塊關掉,實業那塊也可以關掉,只剩金融資產一駕馬車。

說不定到時還可以加一駕公益事業的馬車[哈哈]

過幾天我再寫一個關於個人公益基金管理的一個方案,也是幫朋友出的主意。如果錢是投資在證券上的話,市場價值總是不斷變動的,所以主要難點是怎樣做投資回報的合理預期和怎樣計劃每年的支出(兩者是相關的),既避免每年公益支出的高波動,又不過分損害本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01

【每日一黑馬】潮品店泡泡瑪特:賣場式的「無印良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972.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王根旺,吳倩男

【導讀】一本A6的星鑽筆記本價格是185元,一個創意鑰匙扣300元……對於多數人來說,定位賣場式「無印良品」的泡泡瑪特的產品價格「有點虛高」,但這似乎並沒有阻止它擴張的步伐,截至今年8月底,泡泡瑪特已經在北京擁有6家店面。

擺地攤、賣校園紀錄片、開格子店……大學四年王寧都在不停地「折騰」。在新浪工作一年後,家境殷實的他打起了零售店的主意,但至於賣什麼,他心裡沒有底。

賣場式的無印良品

2010年的一趟香港之行讓王寧找到了答案,他邂逅了「LOG-ON」——一家售賣最新時裝飾物、電子玩意、文具、家居飾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的潮品店。「你可以拎著籃子跟買菜一樣來選購這些首飾、包包、玩偶等。」多年後,王寧依然難掩發現「新大陸」的喜悅之情。

受此啟發,王寧於2010年10月在位於中關村的Shopping Mall歐美匯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創意產品店泡泡瑪特(英文名「Pop Mart」),售賣家居、文具、箱包、飾品、玩具等生活創意產品。截至今年8月底,泡泡瑪特已經在北京擁有6家店面,這些店全部開在Shopping Mall中。

王寧認為,泡泡瑪特有點類似日本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後者不僅賣衣服,也賣文具、食品和家居產品。不同的是,無印良品銷售的產品都是自有品牌,而泡泡瑪特則是賣場形式,除了自有品牌產品,也賣ZUNY、Hello Kitty、NICI等近200個其他品牌的產品。

為什麼這些知名品牌會和泡泡瑪特合作?王寧的解釋很簡單,因為在Shopping Mall開店不在像過去的百貨公司可以租一個櫃檯,商戶必須承租一整間店。這對於只賣飾品或者杯子的自有品牌來說,昂貴的租金是一個無法踰越的門檻,每平方米銷售額也當然無法保證,這就需要一個平台來和它們共享渠道及消化產品。這時,泡泡瑪特似乎有點「應運而生」的意味了。

「我們把無數小而美的公司的產品集合在一起,在一個大型的Shopping Mall裡,買衣服除了優衣庫還有ZARA,但是以後要買創意潮品只能去Pop Mart。」

而王寧還有更樂觀的理由,不同於傳統的百貨商店,Shopping Mall將吃喝玩樂集合在一起,通過集聚效應吸引更多顧客,向Shopping Mall轉變正成為中國零售業的大趨勢,而自己好似「趕上了風口」。

「高貴」的理由

Pop Mart的Shopping Mall地段似乎也暗示了其商品的「高貴」:一本A6的星鑽筆記本價格是185,帶有手繪的iPad保護殼199元,zuny的鑰匙扣在300元左右……

面對「暴利」的質疑,王寧給出了解釋,「很多人覺得我們的東西貴,只是它這個產品本身就是貴,我們的成本高。這個產品本身就是100塊錢的東西,並且很多產品我們比線上賣的還便宜。」

此外,在王寧看來,商業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賣產品,第二個是賣品牌,第三個是賣標準,凡客誠品價格低是因為它在賣產品,而Pop Mart要做成一個品牌,這也就能解釋產品價格「虛高」的原因。

「也許你拎著個LV,大家都會覺得你是什麼階層,但是很少人會說,你看我穿著凡客。我花19塊錢買一件凡客T恤,是因為覺得划算,跟品牌沒有任何關係。品牌是一個很綜合的內容,它包含服務、產品、文化、創意等,這些都是品牌的價值。」

線上和線下

隨著微信等移動端的火熱,O2O模式愈加成為創業者追逐的香餑餑。王寧也不想錯過互聯網這個利器,目前泡泡瑪特已經開放了微信會員系統,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查詢消費記錄和接受優惠券。泡泡瑪特也涉獵線上業務,不僅開設了淘寶店,也建立了獨立的線上商城,王寧為此還花幾萬美元買了域名popmart.com。

在王寧眼中,電商也是商,也只是渠道而已,「你不能說網上賣傑克瓊斯,傑克瓊斯就在線下倒閉了。未來線上銷售額有望佔到10%—30%,但線上只是線下的一個補充,重點還是在實體店面上。」

北京泡泡瑪特貿易有限公司

創始人王寧
成立時間2010
所在地區北京市
員工人數100
主營業務生活創意產品零售
2012年營業收入保密
融資狀況已獲A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30

房地產行業將迎來漫長下跌式的大調整 獨立財經分析師

來源: http://xueqiu.com/8371452637/31987623



對於中國人最近10年印象最深的社會事件,很難有什麽比得上房價飛漲。房價就像一個黑洞一樣,將每一個中國人卷入其中,生活、工作、婚姻無一不受到這個的高度影響。它有時候像一個聚寶盆一樣,將人捧上財富的巔峰,有時候像一個魔咒一樣,縈繞在人的耳邊嗡嗡作響揮之不去。正如我一直以來的觀點一樣,當一個股票的上漲趨勢勢不可擋,身在其中的人如同身處幻覺之中一樣狂喜不已,那麽總有夢醒的一天,那時它的下跌速度也會讓人感到惶恐和絕望。行業的發展也不亦如是。

2014年09月30日下午,央行、銀監會聯合發文,徹底放開限購,並執行“認貸不認房”的政策,重申了七折優惠利率的下限。房地產商松了一口氣,地方政府也松了一口氣,改善性剛需購房者也長出一口氣。但是,他們也許無法料到的是,這次2008年以來力度最強的支持政策,已經是本屆政府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未來很多年里,中國房地產行業將迎來漫長的、下跌式的大調整周期!

也許有人要反駁我說,2014年房地產行業面臨的情景,和2008年非常類似。當時國家規定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房貸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1.1倍。在遇到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樓市進入低谷,2008年1-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7%;當年全國平均房價為3919元/平方米,比2007年僅上漲了1.42%。當時的政府為了保住中國宏觀經濟GDP的增長目標,迅速出爐了“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降低了房地產商的融資成本,同時降低了貸款利率,使得中國房價迅速反轉,2009年實現翻倍漲幅。那麽,到了2014年,情況和2008年有了哪些根本性的改變呢?

首先,中長期決定中國房地產行業未來走勢的關鍵變量,是看“總量貨幣政策”是否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放水”。只要數量上不放水,哪怕資金成本上有所降低,哪怕信貸結構上有所傾斜,都改變不了房地產調整周期的命運。2008年的“四萬億”計劃,使得大量的貨幣流通到房地產市場上,開發商的融資成本大幅降低,熱錢不斷推高土地拍賣價和房價,房價成為了老百姓保值增值的最核心手段!然而,本屆習李政府已經明確可以接受和容忍GDP增速的漸次下臺階,以贏取經濟結構轉型的順利過渡。即使GDP增速下滑,也斷然不會出臺類似於2008年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來打斷經濟結構的轉型。中國已經不需要依靠大規模投資、大規模出口、重資產重能耗來換取一個漂亮的GDP增長數字了。GDP單季同比增速,由2013年的3季度7.8%回落至2014年1季度的7.4%和2季度的7.5%。從全社會的全局來看,缺乏外部增加的貨幣,一種單價高、流動性差、上漲預期被打破的商品,怎麽可能出現普漲格局呢?因此,這就是本輪救市政策與2008年、2012年的本質差異。

其次,近來年人民幣不斷升值和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預期,使得央行的外匯占款額度大幅下降,從而削弱了商業銀行的對外放貸能力。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沖擊,使得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成本顯著提升,雖然經濟在下行,但是開發商的貸款利率依然會居高不下。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2010 年下半年至2011年這兩段時期,貨幣政策和融資條件相對偏緊,債券、信托和理財產品等市場利率均經歷了明顯上升過程,房地產市場階段性下行;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以大規模刺激計劃為特征的貨幣政策極度寬松,融資利率大幅下降,房地產市場泡沫化上升,而2011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再次放松(三次下調準備金率、兩次降息)刺激了房地產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3 年上半年新一輪膨脹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從短期波動周期來看,融資條件松緊、利率水平高低是影響房地產銷售上升或下降的最直接因素。2013 年下半年以來,貨幣流動性收緊,利率市場化加速預期,開發商的融資成本顯著上升,直接導致今年以來房地產明顯調整。那麽,從長周期來看,開發商的貸款利率將長期位於高位,這種情況下,房地產行業怎麽可能避免調整呢?




第三,中國首次購房人口數量的拐點,將在2017年左右出現。房產稅極有可能在2017年前後開始進行全國範圍的征收。經歷了過去幾年的限購措施和利率條件的上浮,投資性需求的購房者,所占的比例已經大幅降低。更關鍵的是,最近半個多世紀來,中國的2個生育高峰,分別在1965年和1987年,最近一批的購房主力軍今年已經27歲,2017年將達到30歲。根據我們的測算,我國城鎮住宅面積約為235億平米,存量住宅套數2.6億套,戶均住宅接近1.1套。到2017年時等到他們作為剛需購房完畢,累計的這麽多可住房面積庫存,讓哪些人來消化呢?最近幾年以來,不動產聯網登記的工作一直在推進(當然也促使不少貪官們開始不計代價地賣房),如果到了2017年前後登記結束,政府極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開征房產稅。房地產稅將提高住房持有成本,抑制房地產投資需求,到那個時候,房地產降價的速度將超過近幾年來房價上漲的速度。

事實上,從2013年到2014年8月份,雖然國家沒有明說要放開限購,但是已有42個城市先後取消限購,但結果並不理想。2014年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新開工面積9.82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2.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65億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7.6%;7月份銷售面積為0.81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6.35%。這說明在經濟規律作用下市場自發的調整,已經以悄無聲息又不可阻擋地趨勢在發生著!這次的政策調整,是為了避免房地產行業發生斷崖式下跌,想讓市場調整的幅度在可控範圍,為改革爭取時間空間,而不要幻想國家再度刺激房地產行業使之再成經濟增長引擎。




我們並不斷言一線城市好地段的學區房也會跟著降價,但是從全國範圍內來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在進入一段漫長的、下跌式的隧道周期!

有人開玩笑說,近30年來,不管政府出臺什麽政策,你都反著來,那麽肯定財務自由了。

也有人說,過去10年,做哪個行業,都沒有房地產行業來錢輕松又快,往後10年,做哪個行業都別再來房地產行業。

也有人說,一場如夢如幻的盛宴,通常以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落下帷幕。

更多人喜歡說,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附註:
1、此文觀點率先發表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當您在雪球網上看到文章時已經落後至少一天了,並且內容有所調整。要想第一時間收看到原汁原味的觀點,請掃描我的公眾號:TMT_Analysis 。

2、文章只陳述行業和公司的客觀數據,不做個股盈利和目標價的預測。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單獨根據本文觀點進行投資,風險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94

薛蠻子:插空列表式的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916/158770.shtml

薛蠻子:插空列表式的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薛蠻子 薛蠻子

薛蠻子:插空列表式的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三體》里面有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01 時代精神逝去的太快了

很多人都問我一個問題,老薛你是初中一年級畢業的,沒念過書,糊里糊塗的,自學點外國話又自己跑去社科院念了一年書,然後混了一個碩士還沒畢業,唯一拿到手的就是一個小學畢業證書,你怎麽能做投資人,而且投的全是高科技,你是怎麽做到的?

我想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夠有點小成績,除了運氣之外,很重要的是我早年學習歷史的經歷,給我如今做投資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對歷史有研究的人,他對於人性的理解,對社會興衰趨勢的判斷,能有一個自己清晰的認識,這一點很重要——不盲從。

學習歷史對於投資者、創業者都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修煉智慧的途徑,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道:“讀史使人明智。”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投資感悟與歷史給我帶來的啟迪。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好朋友吳天明,他突然火了,因為他的遺作——《百鳥朝鳳》刷屏了很多人的社交圈子。吳天明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為中國的影視界培養了不少的人才。

前年他不慎心臟病發作,由於咱們偉大的救護車晚到了 45 分鐘,結果把這老頭折騰死了,這其實是一個可以避免的悲劇。他在去世前留下了他的絕唱——《百鳥朝鳳》。

這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它上映後僅有 0.3% 的院線排片率,上映一個禮拜才只有 300 多萬的票房。我想在咱們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最難得的就是有人能有沈入骨子里的執著,甘於寂寞的匠人精神,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傳統道義的遵循和傳承。

而這一切我都能通過《百鳥朝鳳》這部影片找到。但同時我也非常能理解,這樣一部文藝片是很難得到主流市場的認可。

作為一名投資人,我肯定是不會投這樣的電影,因為今天我們觀影人的平均年齡低於 25 歲,這些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什麽叫嗩吶,拍的農村生活對他們而言,就如同民國和清朝一樣的,是陌生的歷史。

時代的精神文化特質逝去的太快了。

我年輕的時候所有的葬禮都有人吹嗩吶,當時我印象非常深刻。農村里的紅白喜事,嗩吶是一個必要的儀式,可現在這些民間的手藝人正面臨一個很尷尬的狀態——手藝失傳。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這樣一種匠人精神正逐步消失。

02 年糕店引發的思考

其實最初的匠人精神是農耕文明的一部分。

我們古代也有很多關於匠人的故事,像「庖丁解牛」、「工匠鼻祖魯班」,而如今我們想要在中國大陸看到觸碰內心的這種民間技藝、匠人氣質的手藝人,機會已經很少了,很多時候你都得去日本或者臺灣去感受這幾百年來的手藝絕活。

我前段時間去日本,最令我震驚的事,就是我在京都看到兩家全世界最古老的企業。其中有一家年糕店是從一百多年前做到現在,並且每天只生產一定數量的年糕。它既不上市,也不開連鎖分店,始終是這個家族的人在傳承。

今天咱們的人是非常浮躁的,目前大家連看完一整本書的時間沒有了,微信和微博已經消耗完了我們一天的精力,現在直播又火了,更是搶占了很多人的心智。

所以隨著時代的變遷,像嗩吶這樣極具時代精神氣質的藝術形式,註定是會被如今的社會主流甩得遠遠的,它最好的結果就是變成非遺。

雖然時代的巨輪在不斷地向前,但我覺得人性卻始終是一樣的,都是「狗改不了吃屎」。歷史上我們人類曾因冒進吃過了太多的虧,因為個人的虛榮而釀成的大禍更是不計其數,所以我說我們人都是「記吃不記打」的,這是我們全人類共通的地方。

其實從人性的角度來理解投資,從歷史的變遷來理解創業趨勢的變化是一種很明智的觀察事物的方式。

目前最火爆的創業領域就是 AR、VR,為什麽它能這樣火爆下去?甚至未來這種虛擬現實的交互一定會取代目前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視等常用的家電設備,今後我們的生活絕對到處是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因為正是這類產品極大地釋放了人性的欲望,正如古人所言:“食色性也。”所有的創業者到最後拼的就是你對人性的理解與詮釋。

當年雷軍先生在整個摩托羅拉、諾基亞最紅的時候,他就斷言社會變了,移動互聯網將要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於是他抓住機會,比別人早了兩年布局了移動互聯網。

明得失、知漲跌,對短期的社會發展做獨立的思考,這就是學歷史的具體功用,同時學歷史也會給你增加一個思考的維度,這對於很多創業者做統籌決策是非常有幫助的。

03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那我自己從歷史的延續當中,又發現了什麽投資機會?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社會的變遷,我認為目前阿里巴巴正在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人們的消費水準在不斷提升。當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便宜就是硬道理,但 30 年後的今天我們對服務質量、衣服的花色、品牌的檔次開始有了自己的要求。

中國去年的 GDP 有 66.4% 是由消費驅動的,成為了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這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隨著社會的推演,每個個體開始崛起,像 85 後、90 後、00 後這一代人逐漸變成了社會的消費主力軍,他們的消費習性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認為現在每隔十年都會有一個新的機遇出現。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圈子,之前細分小眾的市場會慢慢得到主流的認可,所以我建議創業者要抓住這一波個人意誌覺醒的機會。

另外我們也看到之前一對多的商業模式開始遭遇到瓶頸,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消費選擇,大家開始追求個性化、高質量的消費品,這跟以前生活在物質匱乏時代的人,在消費習性上是有著絕對的差異的。

工業時代的大眾傳媒形式,像報紙、平媒、雜誌、電視等傳統的媒介平臺,如果它不能適應受眾個性化的彰顯,那它的市場將會變得越來越小。而像《羅輯思維》、《曉松奇談》還有各類的知識網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五年前,大家開始了「千團大戰」,那個時候我們都不敢投團購,因為這個領域里大家已經殺紅了眼。最後除了美團這個偽團購的公司存在,其他的公司都煙消雲散了。

再看如今的直播,市場上已經有五六百家的直播公司,現在每天還有新成立的公司,所以我判斷直播領域半年之內肯定也是一地雞毛的現象。歷史上這些跟風失敗的案例,我們研究了太多。

而歷史又往往都驚人的相似,因此現在每當我看到大家往「風口」紮堆的時候,我往往選擇謹慎對待。

04 早期創業的啟示

1991 年我們回來做 UT 斯達康,當時發現國外的 teledensity(用電話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歐洲和美國已有 80%,而在中國只有 4%。那時的中國很多行業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我們相信中國即將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現代化建設,這是歷史的必然。

於是哥幾個一商量拼湊了幾十萬美金成立了公司。公司折騰了七年多之後, 2000 年在美國上市了,成為了一家市值 70 億美金的公司。

當然歷史的潮流也是非常弄人的。

16 年前,我是 8848 的董事長,在 1999 年我們是全世界最火的一家公司,IDG 是我們最大的機構投資人,除此還有軟銀、高盛、美林,那時我們的情況好得不得了。

但由於我們的愚昧無知和不肯堅持,最後還是失敗了。當時大家都看不明白為什麽我們 8 塊錢的書在網上就賣成了 4 塊錢。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電話,用戶買一臺彩電,我們的快遞人員將彩電送貨上門,走到 6 樓,對方說不要了,快遞員又給背回來了,再搬到辦公室新彩電已經變成一臺舊彩電,所以當時 B2C 很難玩。

但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地去闖,最後把自己闖成了先烈。

所以你選擇什麽時候去創業,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你比這個時代早一步可能就變成了先烈,晚一步就成為了跟風,前後都是死。

因此我只投天生的創業者,只有天生的創業者他不會為了創業而去創業,他更不會去糾結所謂的創業時機。

05 拒絕插空列表式的創業

我一直認為創業失敗是必然的,創業成功才是偶然的,能走到最後的企業絕對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認定這個事馬上就能成功,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我發現如今許多剛剛創業的人,他的自我評價就像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的這個創業項目怎麽看怎麽美,怎麽看都覺得自己是馬雲,就是下一個 BAT,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倒過去想這個事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剛需。

現在我每天平均收到 50 個商業計劃書,但我認為目前絕大部分的項目都是創業者意淫出來的偽需求,市場根本沒有這個需求。

還是拿直播舉例,有的創業者在一個 excel 表上做市場分析,他看到現在有做遊戲的直播,有做吐槽的直播等等,唯獨沒看到有做揉腳的直播,所以一商量就從這個事情入手準備蒙投資人倆錢,但創業者如果都按照這種插空列表的方式去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創業最好是從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入手,然後從自己的身邊尋找到合適的人組建團隊,在別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地把一個細小的市場攻下來,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掀翻三座大山。

06 歷史有一種碾壓般的力量

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那麽多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能人異士,而如今又安在哉?

歷史向前是一種碾壓的態勢,沒人能永垂不朽,你一定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現在大家夥兒整天念叨的喬布斯、馬斯克,說不定多少年後就再也沒有人會提起他,就像當年受到愛迪生打壓的鬼才物理學家、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他被後人稱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但若不是馬斯克用他的名字做了特斯拉汽車紀念他,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

因此我建議那些投機的創業者,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折騰,人生短暫,一定要做自己覺得好玩的事情。

我經常跟年輕人說,如何去做一件事,這是戰術行為。明白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麽,這就是戰略思考,戰略思考的價值要遠高於戰術行為的價值。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追風口白白浪費了自己的青春韶光,這樣不值得。

另外我還想告誡年輕的創業者,其實機會絕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整天想成為馬雲,但付出的努力還沒有馬雲一半多的人,最後不可能獲得成功。

我們看到歷史上那些突然得到橫財的人,最後大多數都被錢財給毒害了,鬧得家破人亡,跳樓自殺的多了去。實際上這就是能力與回報不對等,最後幸運女神可能會連本帶利地拿走你的一切。

所以你要想成功,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腳踏實地地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而絕不是每天都在意淫當中。

07 要相信兩點

作為創業者,有兩點你要相信,第一點是要破除迷信,做一個明白人。

我們人類歷史上大量的慘痛教訓,都跟迷信有關。歷史上大量的精英人士窮盡一生都浪費在一個愚蠢的概念上或很多無知的追求當中,就如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假借宗教之名,犧牲了多少無辜的生命。

咱們中國的歷史也充滿了各種愚蠢的仇殺,民族之間的戰爭。我認為絕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因為迷信和誤解而造成。為了一個簡單而荒唐的想法,把一代人的寶貴生命全浪費了。

所以作為創業者,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什麽是迷信,什麽才是最重要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每一位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不要成為盲目從眾的犧牲品。如果作為創業者你還沒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那最好先不要創業。

人類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但又不擅長持續地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你每做一個選擇當時的狀態都是有起伏的。而好的創業者,正是那些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處於最佳選擇狀態的人。這一切都源於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認清自己。

第二點,永遠都要追求幸福。人類作為一個種族來看,目的就是要繁衍自己的後代,我們需要將此生全部的智慧,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這是整個人類物種的最大使命。

你可能看過一部電影——《超體》,里面有個老頭叫摩根·弗里曼,他說:“人活著的所有目的,就是將我們基因當中最優秀的部分傳遞給我們的後代。”這是人類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最本源的幸福所在。我們人最大的幸福一定是跟自己的小孩在一起,和你至親至愛的人相伴,這所給你帶來的幸福感要遠遠超過收獲金錢時的小愉悅。

我常說錢是用來買快樂的,如果賺錢的時候不能讓你感到快樂,你就可以考慮放棄它,因為你投入的是你生命,還有比這個更寶貴的嗎?

現在大家都說創業需要堅持,這一點其實我是不認可的。因為創業是你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你應該為自己能有機會實現自己夢想而感到開心,只有開心自在才能激發你無窮的創造力。就像一些天生的創業者,他樂在創業,他會用自己的生命去燃燒創業,創業已經融入到他的靈魂最深處,完全不需要什麽堅持。

曾經有人問我:“您已經六十三歲了,也不缺錢,為什麽還要做投資?”我回答道,我就是好這一口。每天能跟創業者打交道,產生頭腦激蕩這本身就是一件令我高興的事。

08 放低姿態

我去年有機會去了一趟非洲,到了非洲,我才深刻感悟到人類能在地球上延續至今完全是一個非常偶然的結果。

我在非洲的時候,住在馬賽馬拉的大草原上,大草原大概幾萬平方公里,只有 500 個人,有 100 萬只角馬,50 萬只斑馬,500 頭獅子,百十來頭零零散散的獵豹,還有若幹萬只野狗。

我當時問司機晚上出來散步行不行?他說絕對不行。我說有什麽風險?他說當我走出酒店的大門到公路,花不了一分鐘,在我方圓 30 公里的所有動物都知道一塊肥肉出來了。

人類太過於弱小,沒有任何保護色,不會奔跑,動作遲緩,一旦碰見獵食動物,就成了大熊貓,跑都跑不動,如今能居於食物鏈的最頂層實在是個奇跡。

我們的地球從最開始的一團氣體變成今天的樣子,花了 46 億年。我們整個人類有歷史記錄也才幾千年。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它的形成也需要幾百萬年,而我們每個人的一輩子也就活 3 萬天。大自然到處都充滿了不可思議,所以你完全沒有必要自以為是。

《三體》里面有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當我們的創業者能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寶貴經驗,知盛衰漲跌,真正放下傲慢的姿態,更冷靜地去看待成敗,或許我們創業成功的概率會高一些。

薛蠻子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36

“45萬億來了!” 發改委回應: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3月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華夏時報》近期爆出“大消息”—根據各省公布的數據進行統計,至今中國已有23個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超過40萬億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資不少於45萬億。

李樸民表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所謂“投資刺激計劃”,是在特殊時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的規模,來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以下為文字實錄:

央視財經記者:

我的問題是,近一段時間以來,有23個省份發布了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總的加起來有45萬億,很多網友也評論,和2008年的4萬億進行比較,對此您怎麽看?是否會是一輪新的投資計劃呢?謝謝。

李樸民:

謝謝你的提問。近日我們也註意到這方面的報道。事實上,這種說法混淆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報道中提出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全社會以貨幣表現的制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既包括政府投資,也包括民間投資,還有外商投資等其它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這個概念跟GDP是一樣的,是一個總量的概念,不是一個增量的概念。結合實際說一下,前幾天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201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65萬億元,同比增長7.9%。如按照這一速度,2017年全國32個省級單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會達到65萬億左右,與一些媒體報道的23個省份今年的投資可能達到45萬億是基本匹配的。

所謂“投資刺激計劃”,是在特殊時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的規模,來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的工作力度。要切實從滿足需求出發,從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著手,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增效有效供給,堅決防止形成新的過剩產能和盲目重複建設。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18

今日頭條式的“Low”還有救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7/162146.shtml

今日頭條式的“Low”還有救嗎?
尹生價值觀 尹生價值觀

今日頭條式的“Low”還有救嗎?

讓每個人都擁有社會治理中的話語權,這幾乎是任何開明社會的追求。

本文由尹生價值觀(微信ID:jia-zhi-xi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尹生

今日頭條會拉低整個社會的智商、品味進而是文明水平嗎?如果是,一個互聯網企業家和創業者是否應該背負一定的價值觀選擇責任——為這個世界變得不那麽“Low”盡一份力,即便會因此失去部分生意,就像谷歌在相當程度上堅持的“不做惡”原則那樣?

這是尹生關於今日頭條現象系列分析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的觀點已經體現在其標題中:誰也阻擋不了中國互聯網的今日頭條化。

當一個人的手機屏幕上頻繁跳出某些標題帶有性暗示,或者暴力、地域或階層仇視,又或者叫人快速成功和快樂的心靈雞湯的內容時,又或者一個人沈溺於一個粗糙、滿口臟話、充滿各種出格業余表演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時,通常人們會給這類人貼上一個“Low”的標簽。

而這個世界正是今日頭條、快手這兩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近乎神話般存在的新星賴以生存的基礎,如果這種說法是站得住腳的,那麽也就可以說它們的成功是建立在找到了一種播種、繁衍、放大這種品味的機制上的。

這正是兩家公司所代表的現象引起尹生(微信公號:尹生價值觀)關註的地方:它們會拉低整個社會的智商、品味進而是文明水平嗎?如果是,一個互聯網企業家和創業者是否應該背負一定的價值觀選擇責任——為這個世界變得不那麽“Low”盡一份力,即便會因此失去部分生意,就像谷歌在相當程度上堅持的“不做惡”原則那樣?

當互聯網賦予每個人更大的選擇權時,它同時也將文明的標準制定權和解釋權下放到了每個人,而過去有一個所謂的精英階層扮演代理人角色,他們用一種較高的標準引領著整個社會朝更高的文明程度進化。

讓每個人都擁有社會治理中的話語權,這幾乎是任何開明社會的追求,因此在這一點上互聯網公司做得很好,至於文明的標準和文明水平是不是會因此降低,也許並不必擔心,因為你必須相信人類本性中積極的一面,正是這一面幫助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成功穿越了茫茫迷霧——只要你給一個人的自由意誌的發揮創造條件。

但問題是,商業力量的介入會幹擾這種過程:出於商業成功的需要,一家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公司總是力圖贏得最大規模的用戶,這樣它就能搶先擁有規模或網絡效應優勢,而為此,它必須選擇人群中最基本的、最具穿透力的共同點——而這通常表現為一個社會在當時的普遍生存狀況——並將以放大。

這正是今日頭條和快手面對的用戶普遍需求——盡管它是通過一種看似“千人千面”的機制來實現的:普遍缺乏安全感和被尊重,相當多的人甚至在生理層面都得不到滿足,為挫敗感和焦慮感所纏繞,於是,攻擊性、生理的沈醉、能帶來暫時安慰或者速成幻覺的雞湯,就成為最基本、但在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被忽視的“需求”。

今日頭條的成功,就在於它建立了一種滿足這種被忽視的“需求”最有效的方式:你的需求被你的行為或有類似行為的人的所選擇和強化,隨著你使用今日頭條的次數越多,使用今日頭條的人越多,你的“需求”也被滿足得越多。換句話說,系統會放大你的“需求”,它們會自行繁衍,就像湖中的水浮蓮一樣。

這正是這種模式的可怕之處:湖中的水浮蓮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緩慢生長後,會突然在短短幾天間擠滿整個湖,同樣,這些相似的內容最後會占滿一個人的大腦,不再給思考留下任何空隙。

這本質上,是一個選擇權的問題:在搜索模式下,用戶每次都在就這樣的問題做出決策:我希望做什麽?這將留出思索的空間,人類正是通過類似的選擇過程來學習的。而推送模式下,系統無時不在為用戶做出選擇:你應該關心什麽——雖然表面上是你自己在進行這些選擇。

它所依據的只是你偶爾點擊了一次或幾次某個詞,你在點擊這些詞時,可能只是偶爾的獵奇心理,但並不意味著你希望將這種偶爾的獵奇變成一種常規行為,而現在系統卻在放大你的行為背後的選擇心理,把你變成一個獵奇專業戶,或者只是被標題中的某個詞感興趣,但發現內容完全不是那麽回事,甚至完全只是一次失誤的操作。

所以,系統並不真正了解你,也並不給你選擇權,它只是根據你的行為捕風捉影,它本該和你有更全面的溝通(也許人工智能能讓這個問題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即便如此,個人的選擇仍然不可替代)。

它認為了解你的,只是你的很小一部分“需求”,甚至只是“需求”的暫時替代物,它並沒有解決你的根本需求:你為何關註某一類話題——如果你真關註這類話題的話?

你可能關心的是生理、安全需求,而它只是提供暫時的轉移,卻無法提供積極的力量,幫助你實現需求滿足和升級。只要你相信這個世界會越來越好,感官和膚淺的精神刺激很快就會被厭倦,用戶的興趣遲早會轉移和向高層次進化。

而那時系統卻無法對變化做出反應,因為它只是重複強化著你的過去,並據此形成自己的特性(可悲的是,這一天也許要很久後才能來到)。即便繼續存在它也會面臨其他遊戲形態的競爭,就像今日頭條面臨快手的競爭一樣。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一個企業家或創業家,或者具體點,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觀,從而選擇放大一些價值,而壓縮一些東西嗎——就像谷歌的佩奇和布林一樣?傳統媒體通過編輯模式來貫徹自己的價值觀,從而協助文明進化。

這的確是一個悖論:資本希望今日頭條最大程度的贏得用戶,創造經濟價值,而且即便他不這樣做,也不排除競爭對手這樣做,那麽他將在競爭中處於下風——內容層次的劣幣驅逐良幣模式已經啟動。這也許正是BAT競相今日頭條化的根本原因。

也許對張一鳴而言最好的“借口”就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分析模型,當一個人處於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會主動去尋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而讓我們普遍擔心的“Low”化,不過是更大多數的人目前正處於較低需求層次的反應,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現狀。

但至少他應該讓系統更全面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而非暫時性的興趣,同時,把更多的選擇權真正給予用戶,讓他們可以隨時修正機器對他們的誤解,並留下一些思考時間。

如果這一切是不可逆轉、不可不救的,那麽我們就不得不從現在開始考慮另一個嚴肅的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會讓人類的整體智商倒退嗎?

今日頭條 責任 Low 文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26

IDG資本:消費升級不是偽命題,中國消費市場將發生摧枯拉朽式的變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30/163878.shtml

IDG資本:消費升級不是偽命題,中國消費市場將發生摧枯拉朽式的變革
IDG資本 IDG資本

IDG資本:消費升級不是偽命題,中國消費市場將發生摧枯拉朽式的變革

“極度熱愛自己的行業,投資人也要成為狂熱的產品經理”

來源 | IDG資本(ID:idg_capital)

作者 | IDG資本

2017年6月28日,由IDG資本主辦的“新消費時代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聚焦“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新媒體”四大主題,邀請到27位行業重磅嘉賓,共同探討消費行業最新發展趨勢。

以下是本次峰會幹貨速遞的第一期,來自 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的現場分享。

“消費升級”究竟是不是偽命題?

我們會分四個層面去看。首先是政治的驅動,在“十二五”規劃將擴大內需作為重要戰略的拉動下,2016年消費占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64.6%,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層面是經濟的驅動。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國的城鎮化比例在逐年提升,到去年為止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逐年快速增長的趨勢,而且是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第三層面是人群結構的變化,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擴大,中高收入人群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增長速度將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整個上層中產和富裕階層在未來五年將成為主要消費人群。

二是新生代包括80、90、00後已成為消費主力,消費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中國平均消費增長速度,他們占到經濟總量的比例會逐年增加。中國的年輕人群有什麽消費特征?他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品牌意識更強,認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們更容易成為品牌的擁護者,且更有國際化視野。

第三,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由於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漸升高,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生回流,生產制造企業往三四線城市走,所以這部分人的回流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從海外購物數據也可以看出,前20名的城市中沒有一個一線城市,幾乎全部是三四線城市,所以未來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也會成為經濟的很大拉動力。

最後第四層面是科技的驅動。移動端的普及,使得流量碎片化;加上需求的小眾化和個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產品需求邏輯發生改變,這些都對消費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說,消費升級發生在這個時間節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82.webp (1)

消費升級不僅不是偽命題,並且,中國消費市場將要發生的這場變革還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自從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全行業都在熱議,但是基本沒人搞得清楚到底什麽是新零售,未來又會往什麽方向發展。我們談談自己對新零售的理解: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去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在過去幾年的飄搖過後,在去年全面複蘇。我們認為,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

那麽線上有什麽,沒有什麽?線下有什麽,沒有什麽?線上有的是數字化,對客戶的數據分析和瀏覽路徑跟蹤,有消費者畫像,但沒有的是線下的服務體驗和售後,以及社交場景。如果線上線下能夠打通,幫助線下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商戶效率,我們就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認為,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從阿里收購銀泰百貨,入股百聯、三江,推出盒馬鮮生,到京東布局便利店便可知一二。

第二是我們對新品牌的判斷。我們認為,“價格驅動購買”的時代已接近末尾,未來,大家越來越看重品牌和品質,更願意嘗試和接受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而市場上現有的品牌並不能很好滿足新生代的需求。

我們預測:新生代創業者會在未來10-20年時間里創造一批全新的品牌,替換掉原來的舊品牌;中國會出現一批真正國際化,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新品牌。

第三是服務的變革。如果品牌是升級替換,服務則是從無到有。IDG資本在服務領域投資了健身連鎖“樂刻”,有醫療美容連鎖的“美黛拉”,包括我們投的白領公寓“城家”,聯合辦公“氪空間”、“科技寺”等等。這些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沒有或很少的,發展到現在,服務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主要動力,去年占到整個消費增長的比例是51%。消費者從“購買產品”轉向“享受服務”。所以我們的第三個判斷是:中國未來也會出現一批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消費升級驅動的新型服務公司。

第四點判斷是關於重構。剛才也說到,移動的普及導致流量碎片化,同時因為消費者需求的小眾化、個性化,對消費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消費類公司需要重構原有的設計流程、供應鏈、營銷方式、銷售渠道和CRM等等。註意,整個消費者的消費邏輯決策已經變了。

第五是新媒體的變革。我們認為,新媒體將成為未來營銷推廣的主要渠道,我們將迎來一個泛娛樂的時代

第六,新生代成為主力的創業人群,這群人更理解新生代對品質與精神的雙重訴求,他們會成為消費變革決定性的推動力量,從而打造出一批偉大的世界級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和新媒體的偉大公司,這也是我們重點布局的領域。

IDG資本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大消費領域深耕十余年,積累下了很多經驗與教訓。如今我們已布局近百家優秀消費企業,其中成功上市十余家,投出獨角獸企業超過二十家。

83.webp (1)

下一波是前所未有的偉大機會,但IDG資本的錢跟別人又有什麽不同?

我想有三點。第一是國內與國外的結合。

我們從2008年系統覆蓋消費行業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向全世界最先進、最一流的公司和人去學習。所以我們從那時起開始系統地對歐洲、美國進行覆蓋。在過去的幾年中,IDG資本在歐美市場建立了涵蓋企業家、行業專家、當地PE基金、財務顧問、以及家族企業在內的強大網絡。這使得我們在專註於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里,成為了第一批走出去、投資海外的投資機構;同時,IDG資本也是第一家兩次進行海外投資並成功退出的投資機構,這兩家企業就是Moncler和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

84.webp (1)

IDG資本駐歐洲合夥人 Alexandre Quirici 做視頻分享

通過這樣的覆蓋,我們得到了兩方面的收獲。一是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水平提高,對很多事物有更長期的認識與觀察,更能理解很多商業模式演變的進程,這樣對未來有一個更清楚的認知。

比如我們在2011年投資的Moncler,當時這個品牌在中國只開了一家門店,主要的銷售渠道是批發,線上銷量也很小。但我們研究後發現,這家公司的KPI表現在行業內非常有吸引力。基於對管理團隊的看好和我們的行業經驗,在其他投資公司都因當時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退縮的時候,我們投資了Moncler。最終,這家公司在2013年以超過30億歐元的估值成功在米蘭上市,現在市值已超過50億歐元。

第二點,我們幫助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比如時尚電商獨角獸 Farfetch 剛剛引入京東作為戰略投資人,就是IDG資本幫忙介紹和促成的。我們是它 F 輪的領投方之一,在中國和歐洲有關系網絡,與京東合作後,Farfetch由此成為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奢侈品電商平臺。在“引進來”的同時,我們也在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已經介紹投資的很多品牌通過Farfetch銷往世界各地,相信未來中國的品牌公司一定是全球性的。

第二點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其實我們看消費最開始是看傳統線下的,中間經歷了幾個階段。從線下消費的高歌猛進,到線下風雨飄搖、移動互聯網的飛速增長,如今,又到了移動紅利逐漸消失,線下零售開始全面複蘇的階段。所以我們能夠以更冷靜的心態,更客觀地去看待商業的本質。

第三就是投資階段的全覆蓋。IDG資本如今不僅做早期VC投資,也有成長期、並購期的投資,還有產業方向的布局。我們可以在企業發展的任何階段都給予創業者資源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最後,也想分享一下這些年做消費投資的一點心得。其實我們作為投資人,也應該跟創業者一樣,熱愛自己的行業,成為狂熱的產品經理。

像我們投資消費,不管是出差還是旅遊,只要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一定會去觀察、研究當地最新的零售業態,會去看當地原有的品牌發展如何,有哪些新的品牌,表現怎樣。先去看,自己做判斷,然後找當地的專家去探討,複盤,看判斷對不對。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學習、複盤、積累,我們才能夠對每個公司未來的方向發展有更清楚的認知,才能夠在財務數據顯現之前,比別人早一步看到行業和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IDG資本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優秀的創業者,幫助實現他們遠大的夢想,推動中國消費市場這一波的顛覆式升級與變革。

85.webp (1)

三個懸念

1、Gentle Monster 的創始人 Hankook Kim 在椅子上思索什麽?

86.webp (1)

2、一場新媒體的圓桌探討怎麽變成了任泉、海泉二人的首度“二泉合璧”?

87.webp

3、新品牌圓桌:雕爺、喜茶、三只松鼠、蔡崇達、胡海泉,他們碰撞出了什麽火花?

88.webp

消費升級 IDG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