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5/yMMDAwMDE5NDEyMA.html
中国服装制造商也不得不开始提高出口报价。
“我们提高了约10%报价。”8月24日,一家服装出口企业负责人说,涨价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已经难以消化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启明表示,今年以来服装企业成本上涨是不争事实。
“民工荒还没有得到完全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了10%左右,面辅料成本也在涨。这些因素必然导致成本上升。”他说。
长棉价格去年年底的时候每吨2.2万到2.3万元,现在涨至每吨2.9万元,细绒棉原来每吨1.5万元左右,现在涨到每吨1.9万元。此外,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也是不容忽视因素。
远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保持稳定。8月20日晚间,用以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报6.6718,与即期收盘价6.7902相比,显示市场认为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处于1%至2%区间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服装出口企业涨价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服装企业成本上涨非常明显,出口企业自身难以消化这些压力。
提高报价是否会失去部分市场销路呢?
对于这种担忧,汪前进表示,即便有订单转移走,也只会是局部的,不会是大批量的。“毕竟成本上涨是全球性的,中国的成本依然具有竞争力。”
不过,国外一些零售商和采购商颇有微词。
为解决日益上升的中国采购成本,一些美国服装零售商正将许多产品的生产线转移至其他生产基地。但对于那些需要大批量生产的较大品牌而言,只有中国才能满足其供应,因此价格上涨势不可挡。
李启明指出,有外国买家提出要把生产基地转向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但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中国沿海这些服装加工企业拥有工厂管理的技术和经验,这些来自二三十年来的经验积累,难以简单被取代。
对于国外买家对中国OEM企业提高报价的“抱怨”,两人均表示,这更多的是一个“博弈”过程,是外国采购商企图“压价”。“他们不用抱怨,可以直接不下单,或者选择买别人的东西。”李启明说。
|
||||||
Q:台灣經濟靠的是出口及貿易順差,出口越多、進口越少是不是越好? A:這種「出口好,進口不好」的理念可說源遠流長,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歐洲國家盛行的「重商主義」,鼓吹的就是這種論調。 出口是把國內生產的財貨運到國外去給外國人用,進口則是把外國人生產的財貨運來國內給我們自己用。為什麼要出口?因為這是為了要進口所支付的代價。 例 如,你付兩萬元買台電視,等於是「出口」兩萬元,「進口」電視。這兩萬元(出口)就是你為了電視(進口)所支付的代價。你認為電視帶給你的價值,比兩萬元 還要高,所以你才願意做這筆交易。你付出的這兩萬元,你再也享用不到,你享受到的這台「電視」,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 同理,一個國家若出口電腦,進口名牌包,這同樣是因為人們認為名牌包的價值比電腦高,否則這筆貿易不會發生。出口電腦只是為了進口名牌包而支付的代價。出口的電腦,我們再也看不見、用不到,但進口的名牌包我們卻可以享受到,這才是能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東西。 由此就可看出「鼓勵出口」理念的荒謬:出口是支付的代價,進口才是能真正享受到的東西。鼓勵出口卻不進口,這等於是要一個人拚命花錢,然後不要買回任何東西一樣。 要 說進口的好處,只要瀏覽你日常生活的東西即可:你看的電視是日本S牌,開的車是雙B,中午吃的牛肉來自紐西蘭,晚上看的電影來自美國好萊塢。這些才是能讓 生活過得更好的東西。為了這些東西,你要付一些代價,也就是「出口」一些錢,這些錢可能來自你努力工作。如果有人告訴你,你應該多多「出口」,盡量不要 「進口」,這就等於要你整天拚命工作然後不要享受一樣,這樣生活有什麼樂趣? 還有一種說法:國人若買進口的外國貨,只能帶動外國的經濟與就 業機會成長,對國內經濟沒什麼幫助。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應該「愛用國貨」,從冰箱、電視、洗衣機、汽車、冰淇淋,人們享用的每件東西,最好都是國產的, 這樣才對國內經濟有幫助,國內的生產者絕對會因此大發利市,但消費者的生活水準會降低到何種程度? 這些「重商主義」的論調,都來自於把「生 產」當成目的。但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早就告訴我們:「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目的與意義,此一箴言是如此不證自明,只有想法荒謬的人,才會想要加以證明。」「重商主義似乎認為,所 有商業活動的意義,在於生產,而不在於消費。」這種鼓吹拚命出口、甚至主張政府補貼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的論調,不管披上什麼專業外衣,骨子裡都只是數百年 前重商主義的詭辯罷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
|
||||||
上週五,被譽為7A級央行總裁的彭淮南,一面在台北匯市尾盤作價阻升,讓新台幣匯率在2010年終了,驚險保住30元防線,一面對海外滾滾熱錢下重手,拉高炒匯成本,力搏企圖狙擊新台幣的巨鱷—「避險基金」。 彭淮南捍衛匯率,為的是出口業、科技大廠。然本刊調查,科技大廠雖心存感激,但也認清新台幣升值趨勢,內部早就調整匯率報價,今年第一季出口報價訂在28元兌1美元,突破彭總裁的30元防線,全面啟動新台幣升值大作戰。 上週五,二○一○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熱錢狂炒新台幣,央行尾盤作價阻升,新台幣收貶一.五一角,台北匯市以三○.三六八元封關。檯面上,央行成功守住三○元防線,但新台幣盤後交易價格約為二九.一三元,已然遭國際炒手狙擊。 減匯損 廠商調報價 為嚴打炒匯,上週五央行理監事會後,除宣布升息,還首度調升外人新台幣活存準備率,以加重炒匯成本來逼退熱錢;同時,金管會也與央行聯手,組成「打擊炒匯專案小組」,要實地查核外資保管銀行,揪出熱錢,予以驅離。 面對熱錢肆意,儘管彭淮南動作不斷,但本刊調查,去年的最後半個月,新台幣匯率頻頻拉警報,盤中屢創匯兌新高,廠商們多已自求多福。「央行只是贏了面子(指守住三○元),年底前,外銷廠早就用二九元兌一美元的匯率來對客戶進行報價了。」業內人士說。 本刊進一步調查,不管是上游的面板、半導體業者,還是下游的NB、手機代工廠,上個月進行新年度財務規劃時,都已經把今年第一季的匯率報價,調升到二八.五元兌一美元當做基準,甚至出現二八元。 「如果再用三○元當新台幣匯兌基準,第一季財報就勢必出現匯損了。」一家NB代工廠業者直言不諱。 學者估 美元將反彈 一家電子代工大廠的財務主管透露:「早在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底進行QE1(第一次量化寬鬆措施)時,就已嗅到美元轉弱的訊號,著手匯兌避險。當去年十一月QE2確立後,更意識到新台幣升值已不可避免,只是何時升?怎麼升?升多少的問題。」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說,今年第一季新台幣二八.五元兌一美元屬合理區間,未來則要看G2(美、中二國),美國若沒法解決經濟問題,持續量化寬鬆,新台 幣還有升值空間;中國若因通貨膨脹而升息,致使人民幣升值,新台幣就有水漲船高的壓力。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則說,台灣因經濟成長力道強,加上 ECFA簽訂,新台幣今年第一季會走強,但下半年不排除美國經濟好轉,美元反彈,因此,全年平均匯率看二九.七元兌一美元。 對於收取美元為主的電子業來說,新台幣升值,意味著營收、獲利都要下滑。以台積電為例,新台幣每升值一%,毛利率就會下降○.四%,聯電則為○.五%。「就NB代工廠來說,新台幣每升值一%,營收就會下降一%。」業者透露。 廠商憂 人民幣升值 為避免手中美元部位因新台幣升值而出現匯損,外銷廠多已做好準備。「除了購買遠期外匯避險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美元資產與負債保持平衡,也就是說,有 多少的美元資產,就要有多少的美元負債,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匯損。」一位財務長說。「千萬別想在中間賺取利差,只要不小心就會被燙得很慘。」 同時,外銷廠也開始向客戶提高報價。「還好近期全球原物料因美元疲軟而大漲,現在跟客戶談漲價,有談判的空間。」科技業者說。 不過,多家科技大廠財務主管私下透露,他們更擔心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畢竟,台商大多在中國設廠,所付出的成本都是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就代表營運成本 激增,比新台幣升值對獲利企業的衝擊更大。」NB業者搖著頭說。「中國去年陸續調整基本工資,加上物價指數飛快成長,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工資漲幅加上升 值幅度,人力成本漲幅更為可觀。」 郭台銘 向日商學習 新年伊始,科技大廠熱談新台幣或人民幣升值之際,台灣首富、鴻海董座郭台銘的目光,則是放在日圓。郭台銘說,「你看日圓從一百多元兌一美元,升值到八○幾 元,日本企業仍能生存,以往的匯率可視為環境的保護。」「順境人人會走,只是快或慢的問題,但逆境就看公司能不能生存。」也就是說,廠商生存與否,關鍵不 是匯率,而是企業本身的競爭力。 大多數的科技廠心知肚明,央行守得住一時,守不了永遠,更何況央行這回的敵手,市場傳言是國際炒匯巨鱷索羅斯。「索羅斯襲擊新台幣的傳言,已經在國內金融圈傳了一個多月。」業內人士說。 「這條巨鱷很難抓啊!因為它化整為零,找A買輪胎、找B買方向盤、找C買引擎,等你發現時,他已經來了很久了。」一位金控高層說,這波炒匯熱錢,一年多前 就悄悄進來,低價布局股市、債市、房市等資產,股、匯、房市多少都因此水漲船高;等到布局完後,再敲鑼打鼓召告天下「我來了」,激起羊群效應,么喝大家一 塊來炒匯,炒到目標後,再伺機獲利出場。 彭淮南 多管制阻升 而這一年多的熱錢布局過程,彭淮南都注意到。二○○九年第四季,新台幣兌一美元的均價,仍有三二.三一五元,但到了二○一○年第一季,就升到三一.九四二元,三二元關卡失守,熱錢開始發威。 第二季熱錢明顯發動攻勢。四月六日,美元匯率盤中一度升值逾一角,寫下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紀錄,匯市交易同時暴量十億美元。一週後,彭淮南立刻出 手,就外資時常停放的「資金港口」短期公債市場,下令只准出不准進,「等於封港」,金融業者說。同年六月起,央行每隔半個月,就找各家財務長喝咖啡或電話 問候,要大家換匯節制點,別給央行添麻煩。 第三季熱錢似乎歇手,新台幣兌美元維持在三一.九六元,看似平靜。這段期間,彭淮南對熱錢提出一套「柳樹理論」,他強調:「匯率要像柳樹一樣,在遇強風來時具有彈性,才不會被折斷。」也就是說,不能固守一個價位,這樣會被熱錢「打得頭破血流」。 逼太緊 副閣揆關切 沒想到,才談完柳樹理論,十月初新台幣就升破三一元,彭淮南大為緊張,幾乎每週都派人電話關切外資銀行與出口廠商。「新台幣(盤中)首度觸及二九元後,央 行的關切電話就更多了。」一名面板廠財務主管表示,「十一月有一天,公司結匯超過一百萬美元,央行電話就來了,查問用途。」 同時,央行還對熱錢步步緊逼,除了限縮國銀的海外遠期外匯(NDF)部位上限,再對大量拋匯的幾家外資銀行,進行金融檢查;還約來外銀主管,調查在特定時間,集中大量拋匯的主要原因。 在彭淮南督軍阻升下,匯率大幅震動,惹來副閣揆陳冲「不是健康」的關切。而彭淮南阻升新台幣下,大量累積外匯存底,弱勢新台幣氾濫,物價、房價高漲,也遭來「全民補貼出口」、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爭議。 韓圜貶 台商受衝擊 為此,上週五央行記者會上,彭淮南特別說明阻升新台幣的理由。他以面板業為例,透露二○○八年韓圜貶值後,韓國面板業轉強,超越台灣面板廠,暗示央行對新台幣「阻升有理」。 一位面板業者回憶:「當時價格已經殺到都見骨了,還是拚不過韓商。」半導體業者透露。「一家記憶體大廠去年上半年還賺了上百億元,下半年受到韓商低價傾銷衝擊,不但無法順利籌資擴廠,最近老董還頻頻向銀行調頭寸,苦不堪言。」 因此,對央行出手阻升,以美元報價為主的面板、半導體等科技大廠多心存感激。 但這一場索羅斯與彭淮南的對戰,誰能夠勝出,市場都屏息以待。 NDF與央行打炒匯 來台外資會進行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遠期匯率協定(Forward Rate)、新台幣選擇權等避險交易,預約出場時的匯率,以免獲利匯出時利率大變,產生匯損。這類交易到期後,只須就約定的匯率和到期日實際的匯率計算二 者的價差,進行交割清算,不涉本金支付,成本相對低,被視為以小搏大的套利工具,央行也由此下手防堵炒匯。 去年底,央行調降銀行承做NDF和新台幣選擇權的交易比重,過去銀行可承做的比重為總外匯部位的1/3,被降至1/5,為確保銀行聽令行事,央行還要金檢。 彭淮南小檔案 現職:中央銀行總裁 出生:1939年1月2日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及榮譽法學博士 經歷:1971年進入央行,歷任經濟研究處處長、外匯局局長、副總裁等職;1995年任中央信託局理事主席、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1988年接央行總裁 家庭:妻賴洋珠、育2子 防炒匯 央行阻熱錢套利 台灣出口競爭國的貨幣升貶 |
|
||||||
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匯市最後收盤,央行突然大力摜殺,殺出與一般行庫交易價差最大的一次缺口,很可能給去年財報帶來不小的可操作空間,也給有心美化財報的企業主帶來機會。 撰文‧劉俞青 台 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德政﹂,讓最近許多會計師大嘆苦惱!因為從去年十二月初以來,央行每天在匯率市場拉尾盤的作法,導致每天新台幣的收盤價與盤中交 易價格都有三到五角不等的差距,這個被許多會計師私下戲稱為﹁彭五角﹂的距離,很可能給去年的財報帶來不小的﹁可操作空間﹂,也給有心美化財報的企業主帶 來機會,讓投資人看不清財報的真實性。 在中央銀行的記載上,去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新台幣匯市在去年度最後一天的收盤價是一美元兌換 三十.三六八元的台幣,但如果當天民眾到台灣銀行等行庫實地可換匯的價格,卻是二十九.一八元;換句話說,實際價格與央行的收盤價之間,存在高達一.一八 八元的落差,就是這個差距,給會計師們帶來許多無謂的煩惱。 央行版有美化帳面效果 舉例來說,如果企業年底帳上原本存有一億美元的外幣存款,在用台幣編列的財務報表上,如果是採用央行的收盤價計算,資產就會憑空多了一一八八萬元出來,但投資人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這﹁憑空﹂增加的資產,現實世界裡根本不存在。 這個落差對財報可能造成的直接影響是:資產負債表的美元應收帳款(資產)虛增,以及損益表上的匯兌損失低估。 資 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表示,假設出口業選擇用讓財報比較好看的﹁央行版﹂,因此表面上出現一億元的盈餘,但實際藏有二億元的匯兌損失沒有認列,等於真 實的帳上應該是虧損一億元;但如今新台幣無論是央行版還是台銀版,都已經升破三十元大關,在台幣走升的趨勢不變下,這個隱藏的匯兌損失到了今年第一季,終 究要浮上台面,如果為了一時的財報數字而堅持選用央行版,「會計師可視情況在財報上出具意見註明。」事實上,如何讓財報能夠真實呈現新台幣匯率的實際價 格,早就是今年以來國內會計師界討論最熱烈的話題。 ﹁我們最近接到許多客戶的詢問,同業間也不斷在討論,連事務所內例行的會議上都討論過 了,大家其實有共識。﹂一位資歷超過十年的上市公司簽證會計師表示,因為這種落差前所未見,沒有前例可循,台灣的會計公報上也沒有明載,﹁但不要忘了!根 據國際會計準則第二十一號,有關﹃匯率變動的影響﹄裡,應以﹃公允價格當日之匯率計算﹄。﹂換句話說,應該是用公司自己可以交易到的價格作為標準,一般公 司或個人並無法與央行進行換匯。因此,會計師界的共識是:央行版不可行,應以台銀版為準! 薛明玲則表示,財務報表講求﹁允當性﹂與﹁穩健性﹂,央行脫離現實的操作,如果情節重大到讓企業財報偏離這兩大特性,就會失去財報的真實價值。 有 趣的是,據外匯銀行表示,儘管央行去年十二月以來,每天刻意拉尾盤的作法,已經在業內見怪不怪,但過去每天頂多拉個三角、五角,十二月三十一日當天卻一口 氣拉了一元多,﹁是有史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天!﹂﹁當天央行版的收盤價大貶一角多,是彭總裁想送給出口商一個大禮。﹂原本業內一直流傳有這樣戲謔式的說法, 但如今因為台幣貶值,出口商可能出現的帳上利益,在會計師跳出來澄清說明之後,證實可能只是空歡喜一場。財報的編製,還是應該在兼顧允當性與穩健性的前提 下,以公司實際上可以交易得到的價格,作為編製報表時的基準。 央行是台幣貶值的大贏家 那麼,央行當天突然比平常更大力摜殺台幣收盤價,究竟為了什麼? 事 實上,全台灣擁有美元資產最多的法人,不是金融機構,也不是以出口為主的電子業,而是中央銀行自己。截至去年十二月止,台灣外匯存底高達三八二○億美元, 其中假設美元占比重七成,那麼就代表台幣每升值一元,央行的帳上就要出現將近二千六百億元的匯兌損失,對過去每年盈餘都百分百達成的彭總裁而言,這個巨大 的損失缺口,恐怕形成莫大的精神壓力。因此,這一波台幣升值,承受壓力最大的不是電子業的財務長,而是彭總裁自己。 ﹁企業財報必須用台銀版編製,但央行自己的財報當然是用央行版的收盤價。﹂一位財務長表示。因此,十二月三十一日當天央行突然大力摜殺,似乎就可以理解。 央行版的新台幣匯價在當天突然貶值,和實際交易價格出現一.一八八元的落差,等於去年全年度的央行盈餘,可以憑空多出將近三千億元的獲利,多少可以減輕彭總裁的精神壓力。 只是,這種作帳方式似乎不太符合一般的會計原則,究竟這個獲利數字是真實存在,還是只是虛幻地存在行政院對央行年度的考績評量表上,全體國民應該都要睜大眼睛仔細看清楚。 |
|
||||||
上週四,旺角鬧市上演了一場鬧 劇。一班太子聯合廣場的業主,浩浩蕩蕩在聯合廣場門外召開記者會,及後操到九龍灣地鐵總部示威。他們如此激動,事關地鐵會在始創中心興建新的出口,在聯合 廣場的人流或會因而分薄,轉去始創中心。眼白白睇住客仔被搶走,聯合廣場的業主自然要跑出來抗議。 這個地鐵工程項目,由始創中心的大業主九龍建業全盤包起,耗資約一億元。始創中心是九建的龍頭物業,○一年柯為湘以十七億元鯨吞九建,覬覦的也正是這個收租物業。奈何柯為湘接手始創後,出租率大不如前,租客怨聲載道。九建不得不豪擲逾億建地鐵出口救亡。 九 建早在兩年前,已放聲氣在始創中心起地鐵出口。計劃是在太子站和始創中心間興建隧道,並在始創中心商場地庫興建出口(太子站B3出口),而地鐵會將原有的 聯合廣場旁邊B2出口的闊度,由四米縮窄至二點四米,而方向更由本來面向聯合廣場改成背向。工程原定本月展開,為期兩年,屆時B2出口還需封閉半年。 這樣的安排大大影響聯合廣場的商戶。據地鐵估計,現時太子站每日人流高達十三萬人次,其中七成(九萬人次)使用B2出口。但當B3出口啟用後,便會將B2出口的七成五人流(即約七萬人)分流到始創。換言之,地鐵間接替始創中心大業主九龍建業,搶走聯合廣場的客仔。 樓 高廿五層的始創中心,位於太子與旺角之間,是九龍建業的大本營。地庫至六樓是商場兼酒樓,六樓以上是寫字樓,與太子聯合廣場只是一條馬路之隔。不過,始創 中心的人氣一直不及聯合廣場,人流頗為稀疏,樓上十二層寫字樓靠屋宇署等政府部門承租,以往商場亦只靠二、三樓共六萬平方呎樓面的宜家傢俬「撐場」。不 過,○四年尾宜家傢俬租約期滿後,雙方因加租問題談不攏,宜家傢俬遂遷出,始創更少了一個「地標」。 錯在拆細 九建主席柯為湘認為,將商場分拆成細鋪出租,呎租可上升五成,可能是另一個出路。九建遂花五千萬元,夥拍「商場醫生」沈永年,將商場翻新及拆細,沈永年曾經策劃過蔡瀾美食坊、旺角星際城市及尖沙咀Update Mall等,希望將始創打造成年輕人蒲點。 然 而,商場○四年尾重新開幕後,由於欠缺宣傳,人流仍然每況愈下。商場最旺的二樓,全層五十個商鋪,就有九個空置待租,更有店鋪因欠租而被執達吏張貼收鋪啟 示。上週,地下的時裝店pe:tite和四樓的帝豪酒樓便剛結業。由於吉鋪太多,九建唯有賤價招租,二樓一個三百呎的店鋪,原本月租一萬六千元,如今卻可 以每月八千元短租兩、三個月。 短租三個月賣波鞋的商戶鍾小姐,去年聖誕節前租用始創二樓一個三百呎店鋪,本以為將精選及限量版波鞋放售,價 錢可賣得較高。但多月來生意慘淡,三個月共蝕了七萬元。「呢個場好少人行,我個鋪位已經喺最旺嘅通道,但每日平均只係賣出一、兩對波鞋,仲要係每日下午 六、七點才開第一張單,年廿九都只得三千蚊生意,真係未見過一個場係咁嘅!」將於三月中遷出的鍾小姐,提到始創便怒不可遏。 商戶早走早着 更 有租戶寧願賠錢提早解約離場。現於旺角新之城賣女裝衫的吳先生,是○四年尾始創招租時第一批租客。他租用的二樓一百六十多呎細鋪,連管理雜費每月要一萬七 千元。「第一個月已發覺有問題,差不多日日食白果。我同租務部講,佢哋就賴我嘅貨唔得;但同樣嘅貨,我喺新之城一個月做十五萬生意,這裡就只得三千蚊。」 吳先生最後只做了四個月,便決定提前解約,「我簽咗一年約,當時遷出賠足八個月租金共十萬蚊俾九建,不過點都好過每個月蝕二萬蚊。」 由於商場人流稀少,本來設在商場三樓、專賣高科技數碼影音產品的「IT專區」,如今已淪為散貨場,賣十蚊一本書、兩蚊一包利是封,而餘下比較體面的兩間影音店「dg-one」及「@veva」,竟然是九龍建業自資開設的店鋪,用來充撐場面。 一億搶客 根據九建○四年度年報,整個集團的總租金收入有兩億元,單是始創中心便佔八成達一億七千萬;而去年上半年始創租金收入亦達九千九百萬,始創可謂九建的命脈。柯為湘為「救生」始創,遂使出最後一招,豪花一億元,讓地鐵在商場內興建出口,將聯合廣場客源輸送到始創。 記 者致電九龍建業,查詢地鐵項目詳情,對方在截稿前未有回覆。至於地鐵方面,問到為何在一個人流稀疏的商場興建新出口及收窄舊有出口,地鐵發言人指:「主要 因為太多人使用聯合廣場的B2出口,造成該處人車爭路,而新的出口則可將市民分流到各處。」而由於興建新出口的工程影響所及,將要『犧牲』B2出口,將之 收窄及更改方向。 小巴大王出面 興建新出口,對九建及地鐵皆有利,但就搶走了聯合廣場的人流。聯合廣場早於八十年代已賣散予不 同小業主,群龍無首,遂由商場內的京華酒樓業主 ——小巴大王馬亞木之兒子馬僑生出頭。一向低調的馬氏父子,不僅是全港小巴大王,名下更坐擁二百多項收租物業,是全港數一數二的鋪王。是次馬僑生擔任「反 對太子站B2出入口工程工作小組」主席,帶頭與地鐵抗衡。 馬亞木早在○三年沙士時,以八千三百萬元向漢寶集團買下聯合廣場二樓鋪位,面積二 萬三千平方呎,其後漢寶集團再以每月七十萬元向馬家租回,開設京華酒樓。馬僑生指,當初買這個鋪,正正因為太子地鐵站向正聯合廣場,人流甚多。「地鐵站收 窄及調轉方向後,估計我個鋪嘅價值最少下跌三成,每月租金更可能要減半,我而家都唔敢同張道生(漢寶集團主席)商量,怕佢一旦撤退,再搵租客就更難。」 他 又不滿地鐵及九建以分流為名,而損害了聯合廣場業主的利益:「九建嘅商場管理不善應該自己負責,但佢恃住有錢就同地鐵做乜都得,硬將人流搬去自己度,做損 人利己嘅事。如果聯合係大發展商,地鐵當然唔敢搞我哋,而家擺明大蝦細啦!」為了取回公道,他已透過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向立法會投訴,希望可推翻地鐵及九建 的工程。然而作為上市公司的地鐵,以股東利益為依歸,地鐵今次不費分毫,便可得到太子站至始創中心出口的地下通道擁有權及管理權,以及通道內廣告燈箱的收 益,可謂一家便宜兩家着。 始創是非多 始創中心的前身,是麗聲及凱聲戲院,另有商業樓宇。九龍建業早年經營電影生意時,總部便設在該處,九五年才重建為甲級寫字樓及商場。 ○一年,持有九建股權的四大家族:鄧肇堅、余道生、雷瑞德及伍時暢家族因決裂而分家,將九建資產出售,當中最值錢的始創中心,由於位置優越,每年租金收入近兩億元,遂惹來各財團垂涎,結果觸發九建股權收購戰。 最後,由鄭裕彤私人持有的周大福、聯合馮永祥及禹銘投資,以廿一億元收購九建,後因審查賬目後不滿意而交易告吹,雙方更因一億元訂金而鬧上法庭。到○一年底,九建終由有「澳門李嘉誠」之稱的保利達集團老闆柯為湘,以十七億元全面收購。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8/0NMDAwMDIyMTA0NA.html
“如果俄铝进入中国,且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优的铝锭,我们愿意用它的产品。”2月16日,华昌铝业出口部经理贺检认为,今年国内铝原料供应或会存在缺口。
贺检此一判断,与世界第一铝业巨头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以下简称俄铝)的判断不谋而合。俄铝预测,中国将于2011年成为铝净进口国,该公司已作好向中国出口铝的准备。
俄铝近日发布2011年全球铝业展望,预期全球铝需求将增长8%至4380万吨,而中国将有12%的高速成长。受惠中国铝需求持续强劲,铝价预计为每吨2400至2500美元。
“这个价格可能还稍许保守,我认为铝价今年最高点或会达到2770美元/吨。”贺检举例,伦敦交易所去年12月的铝价在2200-2300美元/吨,但在2月15日的价格已达到2502美元/吨,欧美等地的需求在回暖,而中国市场仍处于两位数成长期。
亚铝集团董事钟冬平指出,中国高铁市场迅速发展,未来汽车也会更多采用铝材取代钢板,包括电子、易拉罐制品等下游消费品也需要用更多铝材,“这个市场的高速成长还将继续”。
与市场的高速成长相比,由于节能减排、电价优惠政策取消、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原材料的供应或有所放缓。俄铝认为,今年全年中国铝行业将减产100万至150万吨。
为应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的重组,俄铝正在力图甩开其债务包袱、重启铝土矿精炼厂、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俄铝财务总监Evgeny Kornilov于2月14日宣布,俄铝董事会将会建立委员会,就全球最大镍企Norilsk Nickel新近提出的回购案进行认真考虑——后者计划以128亿美元的代价回购俄铝持有Norilsk的20%股权。
截至2010年6月底止,俄铝总负债达到175亿美元。俄铝于去年12月底表达出售Norilsk Nickel股权的意愿,而128亿美元甚或未来更高出价,可为俄铝全力进军亚洲市场成功减负。
俄铝CEO亚历山大·布雷金在2008年曾透露,俄铝计划在未来的5年到10年内在中国投资约30亿美元,整体项目盘子除了与中国电力的投资项目外,还包括筹建阳极块厂、铝箔厂项目等,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届时将占据俄铝销售额的50%。
|
||||||
根據財政部關稅局統計,台灣萵苣去年出口量較○八年成長兩倍,約達四千五百噸,其中一半的量都來自「台灣生菜村」。平均年齡三十歲上下的郭家三兄妹:郭江龍、郭進展和郭淑芬,七、八年前,他們還是學商背景,從門外漢踏入萵苣行業,去年竟拿下台灣萵苣出口一半江山。 打破老美獨占地位 成日本麥當勞模範農場 除了外銷,台灣摩斯漢堡裡七成的萵苣和所有高麗菜、全家超商架上的生菜,都來自於此;其他合作夥伴還有肯德基、統一、萊爾富,甚至好樂迪KTV,換句話說,對上班族而言,台灣生菜村可能就是一整天的蔬菜總管。 「台灣生菜村」是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成立的品牌,去年靠萵苣種植和委託生產,營收達一億一千萬元,比二○○六年成長六.三倍。企業化管理讓它在去年獲得日本麥當勞肯定,成為台灣唯一的模範農場。 三兄妹接手事業七年,率先引進日本生產履歷,除獲得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認證,去年更通過日本麥當勞以歐盟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為目標的先行檢測,打破美在日本萵苣進口市場獨占地位。 「日本市場如果賣得進去,全世界就都可以賣了!」受雲林縣政府委託,進行雲嘉南農產物流規畫的建國科技大學講師白偉孝說。相較其他國家只對特定蟲類管制, 早期進口到日本的蔬菜,不容許任何活體出現。噴灑的農藥,也以每五件抽檢一件的標準控制,一不合格,將再以兩件抽一件、甚至每件檢查的標準,確保半年內不 會再犯,才能逐漸放寬。 打開日本市場大門,台灣生菜村規模迅速擴張。這成績,七年前,沒有人預料的到。 顛覆傳統農作模式 企業化管理種苗與栽種 二○○二年國際萵苣歉收,國際訂單尋找新供應商,台灣郭家成為合作標的,於是開始試種萵苣。但不了解市場,加上技術不純熟,「我那時把多的拿去市場賣,一天連六十公斤都賣不完。」郭江龍說,但看到訂單潛力,弟弟妹妹畢業之後,三兄妹開始鑽研萵苣。 在貿易商陳立洋牽線下,郭家成為日本麥當勞觀察目標之一,三個年輕人為達到日本大客戶要求,飛到日本產地,從種植觀念學起,試著發展出具台灣特色的萵苣契作模式。 以為已踏上軌道,在○五年時卻再受打擊。送到日本的萵苣被驗出不符農藥規定而停止下單,已按照訂單種植的量,只能就地拔除,這近四百萬元的虧損,來自於契作農民沒有按照程序耕作,造成失誤。 三個讀商的農業菜鳥,要說服當地農民以全然不同的方法種菜,面臨不少挑戰。「他們都說『我種菜種二、三十年了,難道還要你來教我怎麼種?』」郭江龍笑說。 與一般契作不同,在拿到訂單後,郭家兄妹自行培植種苗,擬出各農戶的年度栽種計畫,控制庫存;每年砸下數十萬元進行環境檢測,並提供自行訓練的噴藥班和採收班;解決了各農戶缺乏人工的問題,也降低契作的成本,最重要的,提高了對品質的掌握。 領庄頭小農找出路 三分之二村民都改契作 「他們產出的可利用率(編按:指品質符合外銷標準)有七、八成!」台南區農改場研究員林棟良博士說,就算日本廠商要求萵苣採收加工後,可食用天數達十四 天,比台灣多一倍,也難不倒郭家兄妹。年輕人的成績單有目共睹,且提供老農村新出路,現在村民有三分之二加入契作,「還有人要租地給我們種!」郭淑芬笑 說。 對品質的堅持同樣也換來上游廠商的信任。全家便利商店原料採買課課長黃正田表示,全家本來採用進口生菜,但觀察發現,生菜村的品質和供應穩定,從種植到營 運管理都合乎標準。目前全家除了在產季時採用台灣生菜村的蔬菜,在非產季時,也將內部的蔬菜選購,交給他們;摩斯漢堡也是如此。 三兄妹在七年內從無到有,但就算將全部獲利投入廠房擴充和生產鏈改善,仍須面對代工業最常見的問題:產能不足,追不上訂單的成長。 由於人力短缺,今年台灣生菜村推掉六十幾個貨櫃的訂單,面對添購設備所需的大筆資金,更凸顯出農業產出的不穩定和融資困難的問題。眼看對岸競爭者大規模的資金和人力,台灣業者坐立難安。「日本市場他們還進不去,但其他市場他們衝得很快!」郭淑芬心急的說。 全球化市場為三兄妹和家鄉小農帶來希望,也帶來挑戰。台灣生菜村能否站穩腳步,未來在擴大規模和嚴控品質上同步提升的速度,將是關鍵。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0/wNMDAwMDIzNzMwNA.html
5月9日,本報從多家鋁型材企業獲悉:國家財政部正醞釀下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其中部分鋁型材的出口退稅率將從現行的13%下調至9%。
「貨值100萬人民幣的鋁型材,其中包含17%的增值稅,如若出口退稅率下調4個百分點,企業僅此一塊就減少34200多元的收入。」5月9日,興發鋁業(00098.HK)出口部副部長丁丹對此表示憂慮。
丁丹解釋,鋁型材行業多以民企主導,行業利潤多在8-10%之間,「極為透明」。現今出口退稅率下調,而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在一個月之內已從6.5滑落至6.4關口,加上匯兌損失一塊,企業出口利潤更加稀薄。
下調鋁型材出口退稅率,被認為是調整「兩高一資」高耗能行業的舉措,亦是國家在封殺700多億電解鋁投資之後的又一重拳,但在連續遭遇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鋁型材「雙反」後,國內鋁型材行業的出口形勢目前已舉步維艱。
數位企業人士向記者證實,雖然目前尚未收到來自政府方面的文件,但該消息的可信度極高;如若最終出台,最終或會在6月份施行。鑑於出口退稅的下調對行業影響極大,涉及近百萬就業人口,企業方面多呼籲緩行。
丁丹舉例,加拿大和美國的「雙反」,中國鋁型材企業均被處以10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從而痛失兩國數十億美元市場。「澳大利亞的『雙反』最後核定16%的懲罰性關稅不是太高,但也將較大部分的市場讓出。」
「4%的出口退稅率下調,意味著我們將增加170多元/噸的出口成本。」華昌鋁業出口部經理賀檢表示,過去兩年國內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已大幅度上漲,這部分多由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消化,但出口退稅率再降低,企業的成本會再升高,從而抬升商品價格,產品的競爭力將下降。
2004年前國內鋁型材的出口退稅率為15%,後經數次下調,到2007年7月1日取消出口退稅,國內出口急劇下挫;到2009年6月,受金融危機衝擊,為了補貼生存艱難的企業,出口退稅率恢復到13%。
由 於國際客戶付款及時、信譽較高,故此國內前10強的鋁型材企業頗為青睞國際市場。以閩發鋁業為例,其2008—2010年度出口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 比例分別為:27.61%、37.86%和32.94%,而出口退稅額佔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分別為15.16%、2.60%和6.83%。
在上海有色網高級分析師張昕看來,調低出口退稅率,不止是調節產業本身結構,同時亦是逐步改變原有對外向經濟的依賴的體現。「從國內貿易角度看,國家允許拋棄一部分出口利益,擴大逆差,減少美元的湧入,從而抵禦輸入型通貨膨脹。」
「國家不會對所有鋁製品削減出口退稅。」尚輕時代金屬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市場研究總監王登文對記者說,「高附加值產品仍是鼓勵出口的對象,國家限制的只是初級產品。就鋁行業而言,鋁製成品的出口不會受限。」
數位接受採訪的人士相信,這或許只是國家限制鋁材出口的第一步,退稅以後還可能會逐步下調,且不排除最終取消退稅的可能。未來,目前享受13%、15%退稅率的鋁板帶材以及鋁箔,很可能也將進入下調之列。
「鋁型材行業並非『兩高一資』行業,而因為民企主導,故此競爭激烈,質量和價格在國際市場享有較高聲譽。」賀檢認為,縱使是產業升級,也需要一個時間窗口,並非一蹴而就;產品出口價格的上升,也需要與外部市場有一個談判安排,故此更希望出口退稅下調有一個緩衝期。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3.html
老 李是出口轉內銷的始祖,踎喺中山三十年,人民幣升值關佢事,原材料加價關佢事,珠三角民工荒關佢事,黨政軍拉人翻艇走私漏稅通通關佢事,無他嘅,做廠嘅生 涯就係要貼住政策走,爹親娘親不及父母官親,好多同佢差不多時候搞廠的廠佬,己經頂唔順被震走,佢成日話:唔夠底子厚,學乜人搞品牌?炒樓好過啦!
聖經裡浪子回頭,家人殺牛宰羊歡喜迎接。中國外銷商回大陸,卻是一場苦戰。中國許多出口商為全球名牌代工,成績不錯,照理名牌打天下頗有可為,但是,出口轉內銷,怎麼轉?缺的是什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fp5.html
我在深圳打工已經整整13個年頭,這13年我全都在出口型製造業度過,我先後所在的幾個公司主要是出口機電產品及IT硬件的。雖然我只是一個財務人員,與生產一線接觸甚少,但對於製造業的情況我想自己多少還是有些耳濡目染的。
最近幾年來,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08年強推新勞動合同法、二稅合併,接下來又發生了金融風暴,大家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前景越來越擔憂。單從前兩天公佈的最新進出口數據來看,出口額仍然在高速發展,貿易順差遠超預期,似乎目前的形勢還不錯,但如今國內全面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那麼中國的出口企業的現狀和未來到底如何呢?會不會是增收不增利,甚至收入未來都可能減少呢?
以我自身的工作經歷來看,我認為中國絕大部分製造企業的效率還是有較大提升空間的。記得在09年初剛發生金融危機時,我們公司大幅裁員並壓低各項成本開 支,生產一線的員工基本都被逼到極限,頻頻有員工因為上廁所不獲批准而尿褲子,說起來真的是可憐。與此同時,由於我們推行了有效的精益生產,優化工藝,提高 自動化水平,加強全面預算控制,進行科技進步激勵等措施,所以對比5年前,公司的總產量提升了一倍以上,但職工總數還略有減少。在金融危機過後的去年,我 們的收入和利潤都創出了歷史新高。但一些中小型的加工廠,情況就沒有這麼好了,由於管理水平差,短時間無法用效率提升來消化成本、稅收、人民幣升值等方面 的壓力,所以我估計一旦出口訂單受阻,或者成本突破一定限度,大面積倒閉將在所難免。
02038富士康國際,它的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在代工企業裡應該是一流的,但去年淨虧了2億多美金,雖然智能手機市場的變化是它收入下降及利潤下降的主要 原因,但在跳樓事件後,被迫大幅調升工資並進行產業轉移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它的競爭對手00285比亞迪電子,去年的報表看起來還不錯,不過我對它今年 的報表並不樂觀,據我瞭解,比亞迪的員工待遇在跳樓事件前就遠不如富士康,比亞迪的股票市場似乎也很不看好。
對現在的出口企業而言,退稅率的提高空間相當有限,所得稅及其它小稅種稅率在上升,國內材料價格飛漲,人工成本連續幾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政 府又逼著企業挑上全部社會保障的擔子,能源等公共品的價格上行壓力正在加劇上升,拉閘限電等情況頻頻上演。資金日趨緊張,借貸成本大幅上升,而人民幣還在 加速的升值。全民節衣縮食的同時,政府和公務員們還在搜括收入、加大開支美其名曰促消費。凡此種種的利空因素還可以羅列不少,卻幾乎找不到什麼利好的因 素。我估計中國很快會上演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遠超90年代的日本,直追29年的大蕭條。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寫的資本家把牛奶倒在馬路上的一幕正在我們身 邊上演,最近就有報導菜農自殺而我們這些吃菜的又買不起的新聞。
本來,這些負面因素,中央在07年時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諧可持續發展,重環保調結構降增速,如果中央執行力強的話,也 許可以暫時逃過一劫(我一直認為我們和日本的根本區別在於我們有正冶這個致命的風險在,這個問題早晚會爆發),然而,我們的領導在08年金融危機突然到來 時,原本可以利用這個很好的調整機會為正拳苟延殘喘的,結果寶寶完全搞反方向,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早死早超生啊,這對黎民百姓社稷蒼生也是一大幸事, 我們這些P民們要看長遠一點。
下邊我以自己所處公司的情況,簡單的把上邊提到的定性因素量化一下。
一、過去一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5.04%。如果一個出口企業,全出口,材料等成本全內購,那就等於收入和毛利率直減5%,目前中國的企業平均淨利率大 約5%左右,所以這意味著單單人民幣升值,就可以把利潤全部吞噬掉。當然,實際情況是企業會有部分材料是進口的,所以只是差額部分才會有損失,以我的經驗 來看,普通的出口企業(鋼鐵、石油、糧食、奢侈消費品等進口大戶肯定不在內)這個差額至少要超過50%。所以,打個5折,人民幣升值至少也得損失2.5% 的毛利率。
二、深圳及全國,今年員工的最低工資升幅大約是20%左右,超過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員調薪幅度應該要低於20%,以我們公司為例,在控制加班時間提升效率做 對沖的前提下,全公司平均加薪仍然要超過10%(我相信其它企業的效率提升不會比我們強多少),另外深圳市政府規定從2010年12月份起,強制性要求企 業給員工交納至少5%的住房公積金,這樣,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至少要上升15%。我假設一個企業,工資只佔到總收入的30%(實際上中國的勞動者報酬佔到 GDP的30%-40%),那麼,15%的人工成本上升意味著毛利率再減4.5%。
三、目前中國的PPI,持續處在5-10%之間,所以材料方面的成本,大概還要減少毛利率1個百分點,這一塊對於那種間接的製造費用佔比低而材料佔比高的企業,影響還要更大一些。
四、像我們公司,去年只有1%的城建稅,今年起城建和教育費附加增長9倍到10%,單這兩個小稅種,就減少了我們1%的毛利率。由於這兩個稅費是老稅費, 只是以前各地稅局的實際執行情況不同,所以有些地方的企業可能沒有什麼影響,但不排除他們有類似「提圍費」之類的其它稅費。
五、其它方面:我們公司因現金流量表強勁,從不向銀行貸款,實際上中國的很多企業是要貸款的,那麼普通企業財務費用在加息背景下會大幅上升。所得稅合併 後,08到11年分4年進行逐步過渡(從15%變為25%,並且取消了新設企業二免三減半優惠),從明年2012年起,除產業導向(如高新科技)外原有的 所得稅收優惠全部取消。所以,如果外資企業或其它之前有所得稅優惠的企業稅前利潤不變的話,應納所得稅額平均會增長一倍。另外,還有一些勞資糾紛社會保障 等方面的隱性成本在上升。像現在用電又開始緊張了,正常情況每週要錯峰停電一天,近期公司所在地一個發電廠故障檢修,現在我們一週停電3天!柴油發電一是 負荷帶不動,二是成本至少是市電的2倍以上,找政府和供電局的人解決問題,送點小禮是免不了的事,類似的灰色支出只增不減。
以上5個因素,合計至少要減少9個點以上的毛利率,我想這足以消滅絕大部分出口企業。非出口型製造企業與出口企業的區別主要是沒有第一點人民幣升值的 2.5%的影響。我沒有全國或全市出口企業的盈利數據,但從A股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來看,2000多家公司,一半的利潤被16家銀行佔據,剩下的一半利潤, 能源、電信、基建、高檔煙酒等資源壟斷或與政府消費有關的企業肯定是佔據大頭的。其它絕大部分中小型的上市公司,業績同比環比基本都是下降的,這一點我們 從4月份中小板塊持續不斷的地雷陣也能看出來。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沒有上市的抗風險能力差、市場競爭能力差的普通中小企業,情況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