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元危機 激出手工具精品王國

2012-02-13  TCW




新台幣一元的危機,二十六年前, 竟讓一間傳產公司從代工轉做品牌,現階段還能從台中黑手窟裡把產品賣進全球五大洲。

創造另一個稻田旁的經濟,正是去年營收破十一億元的手工 具大廠金統立工業。

一九九九年,就有法國分公司,之後陸續布建墨西哥、中國、美國、西班牙、比利時與德國等據點,總共超過一百一十個國家都 有它的產品。所謂的手工具包括螺絲起子、扳手、鉗子等產品。

「它(金統立)是國內工業級綜合手工具龍頭,」中衛發展中心中區服務處處長張啟 人表示,台灣手工具產業超過六百家,其中營收破十億元的不到十家,金統立是台灣手工具聯盟(T-team)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廠商。

轉型起 點:貿易商因一元價差轉單

目前居全球第三大手工具出口國的台灣,業者過去多替國外品牌代工,成功經營自有品牌的不多見。

「二 十多年前,誰把手工具當品牌?」台灣精品品牌協會理事長王文燦觀察,金統立則是和歐、美、日品牌平起平坐的全球性品牌。

時間,回到三十四年 前。當時,金統立董事長賴慶華看好手工具代工商機,找來副董事長林村田共同創業,各負責行銷和技術。在一次國際景氣從石油危機後復甦,需求增加,學自日本 的技術成熟,開始讓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創業初期產品需求大、供應者少,貿易商拿錢來排隊,誰有產品誰才是老大,」金統立策略長吳明哲回憶。

這 樣的藍海約維持六、七年就轉為紅海,貿易商友人為了新台幣一元價差,轉向其他同業下單。感受到商場冷暖,賴慶華決心學售價高出台灣十倍的日本品牌做法,擺 脫代工價格宿命。

優勢一:品項多八萬多種,一次解決需求

製造者會有挖深一口井的專精思維,但從品牌角度,單一產品極難塑造品 牌,橫向擴展產品線勢在必行。

「電視機就是電視機,冰箱就冰箱,單一家電用品是完整功能,」手工具特性和一般產品不同,吳明哲解釋,單一產 品只是技工工作時,其中的一樣工具,一個螺絲起子不可能滿足所有手工具消費者需求,產品必須越多樣才能最大化客戶需求。

八萬多項產品,以金 統立初期技術為基礎,從套筒、扳手、螺絲起子到鉗類與剪類等各式手工具,產品品項居台灣同業之最,可說是手工具的精品百貨。

手工具核心關鍵 在於扭力、硬度、精準度等技術掌握,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許育瑞觀察,累積一定技術能耐後,先從技術重疊比重越高的類別延伸,隨經驗累積,產品線就 能越齊全,發揮讓客戶一次購足優勢。

優勢二:重品保檢驗設備完整,領先同業

「一個品牌的基礎叫品質,沒有品質就沒有品牌,」 為避免品質不佳衝擊品牌,吳明哲又懂得縱向挖深品保環節。

也因此,公司策略不在增加生產,而在增加檢驗設備。目前金統立約有近四十台各式檢 驗設備,共斥資近億元,「台灣手工具產業檢驗設備有我們這麼齊全的,還找不到。」吳明哲自傲的說。

累積成千上萬次製程改善的專業級套筒為 例,一般大陸同業使用壽命不到一萬次,金統立則可達四萬次。不只產品要檢驗,連包裝用的紙箱也要通過破壞實驗。

優勢三:速度快不必集單,一 件貨也能出

此外,每年至少編列三十萬元預算採購全球知名品牌產品的金統立,在使用比較之後,一旦發現自家產品壽命不如人,就立刻投入研發跟 進。

透過檢驗,更清楚掌握每道製程箇中技術細節,也讓它擁有整合供應鏈,快速接單反應的能耐。目前同業從下單到出貨,平均四十五天,金統立 則二十五天可出貨,時間縮短近一半,甚至「(客戶)一張訂單,可能有十幾頁A4,一、兩千個品項標號,最少量一件就可以出貨。」吳明哲透露。

許 育瑞觀察,不用累積一定數量才出貨的彈性供貨能耐,確實增加客戶下單誘因。 與代工業者拓展市場策略不同的是,為求品牌先行優勢,金統立多切入各界相對不重視的市場。

它除了是第一家進入歐洲和非洲的台灣手工具業者, 還曾在兩伊戰爭時期就搶進中東地區,目前是當地的工業級手工具領導品牌;有利也有弊,自有品牌極難打入的美國市場,就成了金統立海外版圖中最弱勢的布局。

下 一步,金統立要在三年內做到客戶不用下單,主動補貨的境界。如何讓內部庫存和供應商甚至客戶庫存連結,再添成長動能,是它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9

「股」「價」一元論 王海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9cd2b010128rr.html

「股」「價」一元論

 

股:指資產優劣、企業。    價:指價格好壞、估值。

 

「價」,是誰的「價」?

很多投資人不聞不問,上來就妄自談論價格好壞。但嚴重忽視了這價格背後的「主體」,即所要評估的「股」。脫離「股」來談「價」,讓我想起一句老話:「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中世紀經院哲學家似的數字投資者

「股」的優劣與「價」的好壞從來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想不通過深入對「股」的評估就能判斷「價」的好壞是相當不明智的,這是相當多「數字投資者」的盲點,人為割裂「股」與「價」的「渾然一體」關係的投資人走的是「形而上學」的路線。就如同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們坐在屋子裡面大量演算並大肆爭論「一根針尖上能站立多少個天使?」。

 

 

「股」「價」一元

「價」的主體是「股」,「價」是「股」的價,不要脫離「股」來談「價」。「好股」配合理的「價」(好股配驚訝的價,基本是奢望),「劣股」配驚訝的「價」。所以,涉及投資決策或投資建議的時候,就應該講「股」不離「價」,講「價」也不離「股」,不要做「股」「價」二元割裂,而要做到「股」「價」合二為一。

 

王海平 2012-3-1於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3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獨家爆料》田中央的飯店 偏僻購物站 綁陸客消費 抽佣害的!一元廉價茶葉攻陷日月潭

2013-08-05   TWM


日月潭紅茶市場亂象叢生,大量進口茶充斥市面,甚至有一斤十元的茶粉偽裝魚池紅茶,高價賣給陸客。在旅行社業者仰賴抽佣賺錢的結構下,被稱為「台灣茶驕傲」的日月潭紅茶,正在走味。

撰文‧梁任瑋、林麗娟 攝影‧吳東岳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到訪南投魚池鄉日月潭的陸客人數高達一百七十餘萬人,是陸客來台觀光必遊的第一名景點。而來到日月潭,陸客必買的名產之一,就是被稱為「台灣茶驕傲」的魚池鄉紅玉紅茶──台茶十八號。

然而,百萬陸客在這裡買到的,是貨真價實的「台灣驕傲」嗎?

在旅行社業者「殺價競爭搶陸客」的畸形結構下,在這裡每天上演的,恐怕不是推廣真正的台灣特產,反而卻是另外一場「坑殺陸客」的戲碼。

據本刊實地訪查,許多當地特產店販售的「台茶十八號」,不但並非貨真價實,甚至摻雜了最低等廉價、原本該被用來滷製茶葉蛋的越南紅茶。

茶包成本一元竟賣十元

我們實際走訪日月潭,在省道中正路上一家專門接陸客旅行團的特產店內,指名要買日月潭紅茶,銷售小姐立刻從架上拿了一盒標榜日月潭阿薩姆紅茶的茶包到櫃台,茶袋寫著「台茶十八號」的字樣;一盒售價不便宜,內裝三十小包要價三百元,平均一包十元,比一般市售茶包的單價高出一倍。

若是真正的日月潭紅茶,這樣的價格或許合理,但當記者把這盒茶包送到魚池鄉的紅茶專家鑑定品質,得到的答案卻令人傻眼。

「這樣的茶包,一包成本根本不到一元,一盒成本只要三十元。」這位專家指出,茶包為了快速沖泡,通常會使用碎型紅茶,因此從形體上很難分辨是否為正宗的日月潭紅茶;但這茶包經過沖泡後,茶湯毫無茶香味,他研判,眼前這包標榜「日月潭紅茶」的茶包,主要成分可能是進口的低價越南紅茶。

為了解越南茶葉在日月潭特產店流通的情況,我們訪問到一位在日月潭鬧區經營民宿的老闆,承接住宿生意之餘,他也兼賣日月潭茶包給觀光客。他坦言,自己都是向魚池鄉大雁村一家茶工廠購買進口的越南茶茶粉、茶包茶袋、碎茶葉;進貨之後再自行分裝,一斤成本才十元的越南茶,可以分裝成兩百小包的「偽台茶十八號」。

他說,日月潭一帶有好幾家大型茶葉工廠,雖然本身有種茶,但也大量進口越南茶葉。為何要進口大量的越南茶葉呢?「當然是因為有需求啊!」老闆說,茶廠往往依照客戶需求,「量身打造」不同比例的台越混茶給當地特產店。就他所知,把廉價越南茶換裝為「台茶十八號」,已是當地特產店的普遍手法。

當記者以「茶行採購人員」的角色,進入民宿老闆口中這家茶葉工廠進行化身採訪時,工廠老闆的說法也與民宿老闆相似,「越南茶的客戶,很多是一般的手搖飲料業者,另外,當然也有許多是日月潭當地特產店。台中的特產店也會來向我買,就我所知,一些台中的客戶買了之後會加工分裝,然後再賣回日月潭這裡。」低價搶團 靠購物佣金獲利從數字來看,農委會茶葉改良魚池分場場長郭寬福表示,每年台灣茶產量一萬六千噸,進口茶葉的數量則是台灣茶的十倍,達到十六萬噸以上;但是我們不會在市面上看到越南紅茶、印尼紅茶、中國紅茶專賣店,那麼多的茶葉銷到哪裡去?「當然就是化有形於無形了。」茶葉工廠老闆向我們透露了日月潭特產店以越南茶魚目混珠的根本原因,「不這樣做,他們根本賺不到錢,因為特產店光是付給旅行社的佣金就高達六至七成。」也就是說,一盒三百元的茶包,至少有一百八十元是付給導遊的佣金,導致店家只好拿劣質茶當高檔茶賣,否則毫無利潤。

換個角度想,這樣昂貴的「佣金成本」也再次說明了,專營陸客生意特產店所賣出的「台茶十八號」,純度必然極為有限。

至於為什麼需要付出那麼高的佣金?答案呼之欲出,自然又是台灣旅行社低價搶陸客團的惡性競爭結果。殺價競爭之下,旅行社入不敷出,最後只好靠購物佣金支撐;而陸客則變成一路被帶往特約店、購物站不斷消費的冤大頭。

正因在日月潭購物有很多「地雷」,包括茶葉、靈芝價格混亂,品質又參差不齊,導遊也不會隨便讓陸客到市區比價;即使住在日月潭周邊,旅行社也會讓陸客住在魚池鄉茶園內的旅館,盡量減少陸客到市區花錢的機會。

為了一探陸客赴日月潭觀光的真實狀況,本刊記者實際入住日月潭風景區中,被認為接待最多陸客團的瑞居渡假飯店,才真正體會,陸客來台的行程果然都是經過精心安排。

購物地點偏僻 只接受預約這家位於魚池鄉大雁村大雁巷的飯店,樓高五層,在四周種滿茶樹的鄉間中,顯得格外突出。飯店附近沒有任何商店,要到最近一家雜貨店,至少要步行十分鐘;入夜之後,整條產業道路一片黑暗,不熟悉環境的觀光客幾乎不會外出。據了解,因為瑞居給旅行社的房價便宜,不少陸客團到中部,都會住瑞居,隔天再搭車至阿里山。

一位帶團入住瑞居渡假飯店的山西省領隊說,陸客團偶爾會住在日月潭,但是到日月潭吃飯與參觀時間都很趕,因為吃完飯很快就要去搭船遊湖。密集的行程就是為了保留客人購物的實力,「不然明天客人到旅行社配合的購物站就沒錢花了。」事實上,陸客在魚池造訪的購物站也坐落偏僻的鄉間,沒有明顯招牌,也不對散客開放,只接受預約的陸客團。陸客一進入購物站,彷彿就像待宰羔羊,也反映目前陸客團導遊高額抽佣的醜陋面。

隨著日月潭紅茶名氣日益響亮,越南茶葉嚴重魚目混珠的問題,魚池鄉公所早已發現,並在二○一一年推行日月潭紅茶產地證明標章,鼓勵茶農主動取得認證,為自家生產的茶葉建立出生證明,也讓消費者買得安心;但認證上路兩年以來,只有二十六家茶農完成認證,比率還不到全魚池鄉茶農的一%。

茶農抱怨,茶園的土地使用分區必須在「農牧用地」上才可以申請標章,但魚池鄉的紅茶幾乎都是種植在坡度較高的「林地」,導致大部分農民無法申請,茶農反問,「這樣的紅茶產地標章究竟有何意義?」

推廣不足

消費者不知有認證

此外,紅茶產地認證必須每季向鄉公所申請,由鄉公所承辦人員到茶園檢驗;再由鄉公所依照茶農申請數量,發出編有序號的產地標章貼紙,每張貼紙收費三元,每次申請費用大約一萬元。

理論上,有紅茶產地認證的產品更有保障,應該更能被消費者接受,為茶農帶來更高收益;但因鄉公所推廣不足,很多觀光客根本不知道,甚至因為有認證的茶葉價格較貴,消費者不見得買單。

由於以上理由,當記者向特產店詢問是否有「產地認證」的產品時,店家就理所當然地搬出了這樣的說法,「有是有,但很多在地生產的紅茶無法申請認證。」要不就是,「貼紙數量不夠,所以無法貼上認證,但不代表這些茶的品質比較差,你何必買價錢比較貴的認證茶呢?」關於認證制度的效果不彰,魚池鄉公所農經課技士陳柏蓁回應,農地地目規定是農委會訂定的,他們只是按照標準行事。她也坦言,有貼標章的茶葉在市場上的確很少,鄉公所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要靠外觀分辨茶葉的產地難度很高,但商家以低價的越南茶偽裝成高檔的日月潭紅茶,賣給觀光客,不僅是嚴重的欺騙行為,也重傷近年好不容易復興起來的日月潭紅茶產業。如果台灣旅行社經營陸客團,不改善靠購物業績生存的經營模式,日月潭紅茶走味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避免被騙

買日月潭紅茶必備三招

魚池鄉紅茶這幾年暴紅,雖然商家都標榜自己賣的是「日月潭紅茶」,但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若要避免花了大錢卻買到越南茶葉,有三個眉角要注意。

廖鄉長紅茶故事館老闆廖學輝說:「直接向茶農買,一定是真的。」他說,魚池鄉的茶農大部分都已自創品牌,雖然知名度不高,但不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消費者如果不想買貴、買錯,直接走進村子裡向茶農買,一定不會假。

廖學輝說,第二個判別方式是,魚池只產紅茶,沒有種烏龍、金萱等高山茶,所以日月潭店家如果賣紅茶以外的茶葉,多半是外地來的,品質很難保證,價錢當然也會比較貴。

第三個方式則是買茶前「聞、看、嘗」。廖學輝說,茶農自己開的茶行,一定會讓你觸摸、觀看茶葉,也會泡給你喝,讓你體會香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8

讓美商也搶著代工 一元保險絲拚出營收七億大公司

2013-08-19  TWM
 
 

 

向來只聽過台廠幫美商代工,功得電子竟靠著一顆保險絲,讓美商競爭對手願意放下身段為它抬轎!邱鴻智堅持逆勢擴廠、大量購買設備,一路登上全球消費性3C電子產品保險絲龍頭。

撰文‧顏雅娟

一顆平均售價新台幣一元的保險絲,如何成就年營收破七億元的大公司?

成立於一九七七年的功得電子,是台灣電子產業中標準的隱形冠軍。從「家庭即工廠」創業潮崛起,一路挺進全球前三強保險絲製造商,在消費型3C電子產品保險絲的市占率,更做到全球第一;舉凡筆記型電腦、手機充電器等任何需要用到「電」的產品,都有功得的保險絲在裡頭。

在敲定訪談的這一天,車子從台北市區開進五股工業區,在工業區裡繞了好幾個彎,才瞧見藏身巷弄之中的功得電子五股廠。在這全台最大的保險絲工廠內,一天能生產超過三百萬顆保險絲,看著生產線上黑色塑膠底座排排站,機器在小孔內精準插入兩條導線,放上保險絲,接著瞬間加熱焊接,進行電流檢測,一個體積不到一立方公分的「小黑豆」(結合塑膠底座的新式保險絲)就完成了。

見到《今周刊》的記者,頭髮略微花白的董事長邱鴻智立刻客氣地躬身歡迎,問起創業緣起,邱鴻智謙虛地回答:「其實那是很簡單的東西,剛開始我都不敢讓人知道我在做保險絲呢!」

危機:外商緊縮進口量

意外踏上台灣客廳創業潮

把時間拉回三十多年前,那正是台灣經濟奇蹟高速起飛的輝煌年代,中小企業與女工締造讓所有台灣人驕傲的經濟奇蹟;當時的企業主,更是一只手提箱跑遍全世界的經典代表。

或許很難想像,那時台北市區基隆路、南京東路一帶,還是一片中小企業林立的工業區,全都一窩蜂搶進當時最紅火的收音機、電話等小型家電組裝生意。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二十出頭歲、剛從萬能工專電子科畢業的邱鴻智,很自然地進入某電子組裝廠任職。頂著專科學歷光環的他,一進公司就接下生產管理專員的重任,負責調度各項零組件與生產進度。

邱鴻智回憶說:「那時候要組一台收音機、電話機,在意的都是電晶體、馬達這種關鍵零組件,保險絲被視為最沒有經濟價值、最沒有技術門檻的零組件,從來沒有人會在意,這家沒有、再換一家拿就好了!」然而,從來不被注意的保險絲,卻因外商突然緊縮進口量,讓台灣這些中小企業一下子面臨「萬事俱備、只差保險絲」的窘境。以邱鴻智任職的公司為例,不到一個月內,就堆了好幾個貨櫃的貨,全都只差一顆保險絲而無法出貨。

為了解決保險絲缺貨問題,邱鴻智自告奮勇,向老闆請纓扛下這挑戰。當時邱鴻智心想:「保險絲,不就兩個銅帽與一根鉛線,有什麼難的!我自己做!」於是,邱鴻智走遍三重、新竹一帶,買齊了各種規格的銅帽、鉛線,發揮實驗精神,自己在家裡客廳摸索生產保險絲。

短短一周,邱鴻智就在自己客廳生產出公司所有貨品欠缺的保險絲,順利解決了公司的難題,也讓邱鴻智在圈子裡一炮而紅,每家老闆都搶著向他拿保險絲。從來也沒想過創業的邱鴻智,就這樣被時勢推著走,一頭栽入保險絲產業,在一九七七年創立功得電子。那一年,邱鴻智才二十三歲。

危機:父親逝、工廠毀

獲老員工支持激勵再出發

少年創業看似風光得意,但邱鴻智卻始終抑鬱寡歡。「那時候,我都不敢對別人說我在做保險絲,因為這東西太容易了,只要幾個零件裝一裝就可直接出貨,技術含量之低,連我還沒上小學的兒子都能投入生產行列,很怕被同學看不起!」邱鴻智苦著臉回憶。

說也神奇,雖然沒用全心經營,但因抓準了相對冷門的保險絲產業,竟讓邱鴻智在三十歲前就穩穩賺進數百萬元的財富,生產基地也從家裡客廳擴張到台北市福林橋旁的民宅,租下一樓當作辦公室及工廠。

然而,一九八四年的一場水災,成了改變邱鴻智一生的轉折點。

那一年,邱鴻智剛好走到三十歲的人生關卡,早上才在醫院陪著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原以為這就是人生最痛的時刻,沒想到,傍晚接到員工電話,語氣緊張地說:「工廠淹水了!所有設備、材料都泡湯了!」站在醫院長廊,邱鴻智拿著話筒,心裡有一度甚至忘記什麼是「痛」,還以為老天爺在跟他開玩笑;那一天,又恰好是閤家團圓的中秋節,仰頭看著斗大的滿月,成了邱鴻智至今仍忘不掉的傷痛陰影。

隔天一早,邱鴻智帶著沮喪的心情走進滿目瘡痍的公司,看著近千萬元的設備、材料全都損毀,心情極度沮喪的他,不發一語地坐在工廠的小客廳。這時,一名老員工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說:「薪水不拿沒關係,我們一起把它(工廠)再整理起來。」這時候,邱鴻智才真正轉念:「員工都這麼努力,那我更沒有放棄的權利。」從此之後,邱鴻智把一天當兩天用,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早上先在工廠顧生產線,下午一有空,就提著一只皮箱到當時的台北市中華商場(台灣早年電子零組件器材集中地)推銷自家產品。

邱鴻智說:「那時候真的是『台灣錢淹腳目』,只要願意打拚,到處都有客戶。」短短四年時間,邱鴻智就把那次水災所造成的上千萬元虧損彌平。

危機:網路泡沫

乘機擴張規模逆勢投資

隨著台灣產業主流從家電轉型到PC資訊產品,對於保險絲的精密度要求愈趨嚴苛,功得也被迫從手工製作走向自動化生產,邱鴻智表示:「當時一台自動化機器幾乎等於一輛賓士的價格。」但為了在變動激烈的電子產業中存活,擴張規模成了功得站穩腳步不得不的選擇。

二○○一年網路泡沫化,全球電子產業皆遭受重創,大多數台廠都忙著減薪、裁員、放無薪假,篤信佛教也熟讀《道德經》的邱鴻智,卻抓緊機會、堅持逆勢投資。利用這波產業低潮,大舉收購土地、購買設備,斥資超過一億元新增現在的五股廠,讓產能大幅擴增。邱鴻智直白地說:「也是因為景氣好的時候,國外設備商原本不屑賣你東西,在金融海嘯就變得什麼都好談!」靠著危機入市哲學,邱鴻智用「產能規模」奠定了全球前三大保險絲供應商的基礎;但便宜、量大還不夠,隨著電子產品設計走向輕薄短小,體積比一片指甲還小的陶瓷晶片保險絲開始崛起。為了趕上這全新的產業浪潮,邱鴻智轉而向工研院材化所取經,合作研發出自有規格的陶瓷晶片保險絲。

二○○八年香港電子展上,功得首次展出自家的陶瓷晶片保險絲。會場上,美商競爭對手的主管竟然親自上門「嗆聲」說:「你們怎麼做也不會比我們便宜,不如讓我來幫你們代工生產!」當時,擔任功得業務主管,同時也是邱家大女兒的邱郁惠,立刻打國際電話告知父親狀況,邱鴻智一聽,馬上就知道功得這項產品成功了,讓競爭對手開始感到威脅,雖然被嗆聲,心裡卻是開心得不得了,要女兒婉拒這項提議,成就美商搶幫台廠代工的「佳話」。

靠著多元產品線以及與時俱進的生產技術,功得站上全球消費型3C電子產品保險絲龍頭,每年出貨規模逾十億顆,觸角伸入每個人的生活。但神奇的是,成立三十多年來,功得始終堅持不公開發行,對此,邱鴻智解釋說:「保險絲這產業就是沒有驚喜,與其讓股東失望,不如就自己穩穩地做好本業。」展望未來,由於功得尚未打入航太、伺服器等高單價保險絲領域,營收規模比起美商BUSS、Littelfuse仍有好一段距離,但邱鴻智常跟員工開玩笑說:「『小三』是最厲害、最可怕的,只要努力,小兵也能立大功。」期許功得繼續用一顆保險絲,寫出台灣驕傲。

邱鴻智

出生:1954年

現職:功得電子董事長

經歷:電子廠生產管理專員

學歷:萬能工專電子科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功得電子

出生:1977年

負責人:邱鴻智

資本額:7.2億元

主要業務:保險絲相關零配件產品之研發、設計、 生產、行銷與服務主要客戶:惠普、戴爾、蘋果、東芝、台達電、光寶、友達、鴻海集團近三年營收:7.16億元、7.12億元、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8

一元大騙案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9/blog-post.html
近日筆者在Facebook上與博友就近日生果報有關標榜「以心建家」的發展商新鴻基地產(00016:HK)將手持的大圍金輝花園外牆業權以一蚊雞「超筍價」賣予小業主「大騙案」作了一番的討論,現把其內容整理並編成博文與大家分享。

據說生果報如此報導「⋯多個挑通眼眉的發展商,為卸走分分鐘上千萬至逾億的維修費用,將責任卸得就卸,所用方法光怪陸離。新地已不是最「絕」的一家。⋯」而該報中進一步指出2010年4月新鴻基地產(00016:HK)以港幣一元的代價(Consideration)把將金輝花園公共部分的「(所謂)業權」轉讓予大廈業主立案法團(Owners' Incorporated,以下簡稱法團)。到了2012年3月屋宇署向新地旗下公司 Avante Company Limited發出修葺令要求處理鬆脫的石屎及鋼筋,後來到了同年10月屋宇署改向法團發出新的修葺令。生果報直斥新鴻基地產(00016:HK)陰謀以港幣一元的代價把金輝花園公共部分的業權轉讓予法團以圖擺脫未來大廈外牆等公共部分的業權維修的潛在負債近港幣千萬元。
筆者對金輝花園具體情況不予置評,但生果報的報導大有譁眾取寵之嫌,亦突顯香港傳媒常識之淺薄。首先任何地產商在興建任何地產項目時,必先成立一間空殻項目子公司(如金輝花園的Avante)持有該項目。俟項目完成後,小業主其實是同項目子公司而非其控股地產公司買賣。項目公司司亦根據公契(Deeds of Mutual Covenants)擁有屋苑的公共部分的「管理權」而非生果報所所謂「業權」,蓋屋苑的公共部分實際上是由小業主透過項目子公司公同擁有屋苑的公共部分的「使用權」,地產商在賣斷個盤和過了一年的保修期,以原地產商之於屋苑的維修乃至其他錢銀和民事責任基本上「甩身」!

一般來說,項目公司根據公契會聘請一間原地產公司有關聯的物業管理公司(如金輝花園的康業服務有限公司便是新鴻基地產(00016:HK)),稱為公契經理人(Deed of Mutual Covenants Manager)。作為一家注重品牌的上市大地產商,新鴻基地產(00016:HK))是利用公契經理人制度而非什麼「一元大騙案」的下三濫手法向小業主掠水。公契經理人可以根據公契管理和維修屋苑並向小業主徵收費用,另外公契或有條款容許小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Owners' Committee,但不是法團)去監督(Supervise)而非如法團去管理(Manage)公契經理人。由此可見,不管屋宇署向 Avante還是金輝花園的法團發出修葺令,其成本只會是由小業主而非原地產商(如新鴻基地產(00016:HK))負責。

如果新鴻基地產(00016:HK)以一蚊雞賣公共空間予小業主叫「冇良心」,咁不負責任的傳媒以六蚊雞賣作假新聞豈非「窮凶極惡」?!人蠢冇藥醫,某D傳媒人患妄想被迫害症嚴重到把地產霸權的神通廣大同共匪的陰毛通街間諜捧上天高,真系「Too simple,always naïv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23

“一元出境遊”是陷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234

“低價旅遊”九大陷阱 (李伯根/圖)

 

五一小長假來臨,旅遊又會大熱,“低價遊”是否均是劣質產品?要規避旅遊市場中的陷阱,需經營者、監管方及消費者共同努力。

最近,途牛旅遊網(以下簡稱途牛)攤上大事兒了。

先是一個月前因“1元出境遊”產品涉及“不合理低價”問題被國家旅遊局約談;接著4月23日又因“低價銷售”遭眾信旅遊等17家旅行社集體“封殺”。雖然短短三天後這些旅行社又宣布與途牛恢複合作,但途牛“低價旅遊”依然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虧錢也要搶占市場

“低價旅遊”現象,早在十二年前就已初見端倪。2003年5月23日,得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解除SARS時期對廣東及香港兩地的旅行警告,廣之旅率先推出38元遊廣州的“抗SARS勝利全城大遊行”活動,短短兩天就吸引了約2000名遊客。

同年,“零團費”“負團費”旅行團在各地興起。旅行社以低價甚至免費的噱頭招徠旅遊者,實際行程中誘導旅遊者購物或參加另行付費旅遊項目,以彌補成本、獲取利潤。至此,“低價旅遊”正式進入公眾視野。此後,雖然有旅遊法等均對低於成本報價、強制遊客購物等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但低價旅遊現象屢禁不止,在線旅遊產品尤為活躍。

2014年3月,同程旅遊網投入1億元,率先推出“1元門票”產品。同程CEO吳誌祥表示,“1元門票”的運作模式是由銀行、景區、線上線下合作夥伴以及企業自身四方出資,“羊毛出在狗身上”。

在隨後的7、8月暑期旅遊旺季,攜程、途牛等在線旅遊企業也相繼加入“1元旅遊”大戰,其中途牛的“1元出境遊”最為誇張,如2014年8月25日推出的“巴厘島4晚6日遊”線路,市場價約3900元,而途牛體驗價僅需1元。

長期關註旅遊市場的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對此表示,迫切需要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占有率,是在線旅遊企業紛紛投身“價格戰”的主要誘因。

據最新數據,截至2013年底,全國納入統計範圍的旅行社共有26054家,全年行業總交易額約為3174.3億元,其中在線旅遊交易規模約為293億元,市場占有率不足10%。而攜程、去哪兒、途牛、藝龍等國內四大在線旅遊上市公司2014年財報顯示虧損。即便虧損,也要想辦法搶市場。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總結在線旅遊企業砸錢投資“1元門票”的三大目的:搶奪移動端App下載量;爭奪在景點門票上的話語權和入口;以門票為賣點,打包酒店、機票、租車等更具附加值的產品,以便收回門票成本。他預測在線旅遊行業“寧可虧損也要市場”的局面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低價等於劣質?

山東濟南的王先生在某旅遊網站團購了一張130元的“濟南一日遊”,到地點才發現6個景點里有5個為免費;浙江嘉興的馬小姐以720元團費價報了某旅行社的四天三晚港澳遊,結果大部分時間都被導遊帶去商場購物;廣東佛山的張先生花費100元團購的“豪華海景套房”,屋內裝修簡陋不說,所謂的海景“要拿望遠鏡才能看到”。

2015年3月25日,國家旅遊局發文稱,針對同程、途牛兩家企業在互聯網上以低價招徠遊客的經營行為,已責成江蘇省旅遊局會同南京市旅遊委員會、蘇州市旅遊局分別約談了同程、途牛企業負責人。通告中特別提出,要求途牛停止其“1元出境遊”業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分析,2014年3月“1元旅遊”類產品上線至今,時隔一年後國家旅遊局才出面約談,可能在於最初的低價活動尚未形成勢頭,不方便強行介入。如今影響擴大,加上媒體炒作,倒逼主管部門采取措施。

值得註意的是,國家旅遊局在低價旅遊問題的處理上並沒有“一竿子打死”,而是只叫停了途牛的“1元出境遊”,保留了同程的“1元門票”。王衍用認為,這體現了主管部門“分類對待”的監管策略,因為“適當的低價旅遊也有正面效應,會帶動景點周邊酒店、餐營業的發展”。

“被主管部門約談之前,途牛的‘1元出境遊’就已經下線。”途牛網內部人士李強(化名)介紹,“1元出境遊”只是途牛“1塊去旅遊”營銷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短期促銷產品。產品下線是促銷活動結束後的自然反應,並非約談後的結果。

李強多次強調,遊客在“1元出境遊”享受到的旅行體驗,與正常市價的旅遊產品相比不會打折。“主管部門認為‘1元出境遊’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擔心影響用戶體驗,但我認為低價不一定就等同於劣質。”途牛的公關團隊自稱“1元出境遊”活動並未出現消費者投訴的情況。

是誰不遵守市場秩序?

途牛被國家旅遊局約談後的4月23日,國旅總社、中青旅、中旅總社、眾信旅遊等17家業內主流旅行社聯名發表《致途牛旅遊》聲明,宣布停止向途牛旅遊網供貨旅遊產品,原因是與途牛在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良性的行業發展以及合理的定價等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

而途牛也在當天迅速反擊,稱眾信旅遊不遵守契約精神、無視客戶體驗,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止合作,決定即日起下線眾信旅遊全部產品。

這場充滿火藥味的對峙只持續了三天。4月24日,國家旅遊局介入調查,4月26日,17家旅行社宣布與途牛恢複合作。

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廣東恒益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磊分析,途牛“1元出境遊”符合低價傾銷行為的構成特征,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對象。

而途牛似乎對“低於成本價格”一說並不服氣,稱此前已通過大規模采購、與銀行等開展異業合作、利用IT與互聯網技術提升產業鏈效率、特賣及預售減少庫存損失等措施降低了成本。

“途牛這種依靠資本撐腰亂定價的做法,就是在擾亂市場秩序。”王衍用不贊成純市場化競爭,認為在現階段的中國,不能“拆別人的墻角來壯大自己”。

曾在旅遊市場打拼多年的東星集團總裁蘭世立則認為,不正當競爭是有前提的,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橫加幹涉市場才是不正當競爭,“途牛可能在旅遊市場中有一定的話語權,但還沒有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在他看來,途牛的確為線下旅行社提供了一些平臺和利潤,即使雙方無法繼續合作,也沒有“封殺”的必要,“封殺這才是真正的壟斷行為”。

五一將至,劉德謙提醒旅遊者,為防止“低價旅遊”產品由“餡餅”變“陷阱”,切莫貪圖小便宜,應充分了解產品,認真考察交易對象信譽,仔細閱讀合同後再簽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94

金融機構“上雲” 單筆貸款成本不足一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230.html

金融機構“上雲” 單筆貸款成本不足一元

一財網 張婧熠 實習生林倩 2015-10-19 23:28:00

對於缺乏財力和技術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而言,“螞蟻金融雲”的推出意義重大: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搭建起一套適應互聯網金融需要的系統,以應對爆發式增長的用戶群。

成立一周年的時間點上,螞蟻金服把“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再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推出“螞蟻金融雲”。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多年積累的雲計算能力和技術組件將向金融機構全面開放。

對於缺乏財力和技術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而言,“螞蟻金融雲”的推出意義重大: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搭建起一套適應互聯網金融需要的系統,以應對爆發式增長的用戶群。而該項服務的適用面,甚至可以廣泛應用到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托、企業金融等多個領域,向金融機構提供完整中間件、適用面監控、運維管理、大數據、移動和安全的全面解決方案。

而除了不可量化且技術化的生硬詞句外,諸多細節化改變亦可以顯示“螞蟻金融雲”對於金融機構的意義。比如,在“上雲”後,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將大大減少,單筆貸款的成本也只不到1元錢;在接受金融雲的技術組建後,金融機構可以快速搭建起自己的“支付寶”,而周期甚至可能短至2周。

解燃眉之急:降低傳統金融機構運營成本

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金融業務呈現小額頻發的特點,但是傳統IT架構成本高昂、並發能力弱、可擴展性差的特點難以應付這種轉變。“螞蟻金服正在各個方面落地‘推進器計劃’,而雲計算給金融機構帶來的幫助和推動將非常直接。”螞蟻金服首席技術官程立透露,螞蟻金服平臺上有3000多個模型,借助於這個平臺,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個人特征,獲知用戶的需求。

在2015年螞蟻金服分享日活動上,“螞蟻金融雲”正式發布。螞蟻金融CEO井賢棟就強調稱,開放“螞蟻金融雲”是螞蟻金服“互聯網推進器”計劃的重要一步,是技術領域向金融機構開放的最重要平臺。

更重要的是,金融雲將針對上述問題為金融機構,尤其是缺乏財力和技術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應對之計。

“金融雲不是從零開始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基於阿里雲研發的,同時讓阿里雲具備了金融的屬性,能夠在金融行業使用。”螞蟻金服首席技術架構師胡喜表示,螞蟻金融雲繼承了阿里雲將5000臺機器連接成一個集群的能力,它提供的分布式計算服務,能讓金融機構擺脫傳統IT架構的束縛。同時,金融機構可以快速廉價地按需采購服務,無需自我搭建。

這一特性,將讓“上雲”的金融機構大大降低運營成本。以轉賬等為例,單筆支付的系統成本從傳統IT架構的幾毛錢降低到了1分錢,單賬戶成本降低到傳統體系的幾十分之一,單筆貸款的成本也只需要不到1元,從而讓金融機構為用戶提供無手續費轉賬、免小額賬戶年費的服務。

授之以漁:提高金融機構自主研發能力

除提供底層的雲計算分布式能力外,螞蟻金融雲還把過去十年的技術積累萃取成眾多工具向金融機構開放。簡單而言,“上雲”的金融機構無需像螞蟻金服一樣聘請眾多技術人員,利用這些工具便可擁有螞蟻金服相同的技術能力。

胡喜介紹稱,螞蟻金服的技術每年都要經歷“雙11”大考,具備了金融級安全、持續可靠服務的能力,同時也是代表著互聯網金融最前沿的技術能力,“通過螞蟻金融雲,金融機構能夠用低廉的成本獲得,無需自己研發。”

胡喜還強調,螞蟻金融雲將為入駐的金融機構提供豐富的技術組件,用戶可以輕松搭建出金融級的應用。他舉例稱,技術能力較弱的中小金融機構甚至可以據此快速搭建起一個自己的“支付寶”來;而根據測算,螞蟻金融雲能讓金融機構研發金融級應用的周期從3個月縮短到2周。

就業內更為關註的風險控制和安全性問題,胡喜指出,螞蟻金融雲是實時攻防、持續攻防、安全審計,具有應用防火墻、安全掃描、密鑰管理,應用安全更有保證,防火墻可以攔截住每天億級的機器惡意行為。

與此同時,金融雲的數據安全將不僅僅通過數據的加密、內容監控來實現,還將啟用大數據實時分析審計。而內部將通過嚴格的權限控制和訪問審計,以期讓內部的風險降到最低,防止數據內部泄漏

順勢而為:銀行IT上雲已成業內共識

“銀行IT上雲已成為行業內共識,利用雲服務平臺開展金融核心業務也會成為銀行業的大趨勢。尤其對中小銀行來說,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長李曉楓表示,銀行外圍渠道類業務雲化應用可以先做起來。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我國銀行IT體系水平已達到國外發達國家的水準,如商業銀行的轉賬業務、信用卡扣款業務等均已實現實時。但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我國銀行業IT系統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表現在銀行IT系統底層軟硬件自主可控不足、數據架構多為集中共享存儲機制、各銀行重複各自的IT設計與建設等。

而在雲計算與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技術體系過去的自籌自建模式必然迎來變革,借助專業化第三方服務求發展將會是新的信息化發展模式。銀行IT上雲、引入分布式計算架構、融入互聯網開放環境,已經成為行業內共識。

政策支持也在同期加碼。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並指出,推進互聯網金融雲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銀行、證券、保險企業穩妥實施系統架構轉型,鼓勵探索利用雲服務平臺開展金融核心業務,提供基於金融雲服務平臺的信用、認證、接口等公共服務,鼓勵各金融機構利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拓寬服務覆蓋面。

李曉楓對此表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銀行未來的必行之路,上雲和掌控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是贏得未來的關鍵。“企業級信息節點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必要完全是自籌自建、低水平重複信息化的建設。螞蟻金服金融雲以及第三方雲服務模式,標誌著互聯網時代IT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共服務化的發展方向,銀行IT系統未來必將與互聯網IT系統互通。”

而螞蟻金服首席架構師童玲則指出,傳統金融機構上雲是一個漸進過程,把新業務放在雲端,保留在傳統架構里的業務不斷弱化,“預計到2025年,所有業務將有望‘上雲’”。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601

股價漲逾兩倍、EPS卻剩不到一元 車聯網夯 台灣地圖王為何還在苦戰

2016-05-23 TCW

勤崴國際,台灣最大地圖資訊商,市占率高達七成,產品有專業度、趨勢也有利,它卻陷入轉型關口。

五月上旬,中國最大的數位地圖業者以約兩百億元,買下聯發科子公司,還宣布將發展策略聯盟。車聯網時代,智慧車將蓬勃發展,其必要裝備:地圖資訊,正炙手可熱。

台灣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圖資商,就是勤崴國際。你未必聽過這公司,但一定用過他們提供的服務。

當你使用Google以及雅虎奇摩查地圖時,部分圖資來自勤崴,其電子地圖市占率達七○%;寶馬(BMW)豪華車款六系列等級以上的車主,每天開車出門的即時路況回報,也是勤崴幫忙報路。

勤崴股價看俏,去年初上興櫃至今,股價漲逾兩倍,五月十六日收盤價逾二百五十元。但攤開勤崴財報,卻讓人跌破眼鏡,近五年每股盈餘(EPS)從十元到剩○.九八元。

兩大難題,拖慢成長腳步這是怎麼回事?明明車聯網產業前景看好。根據美國研調機構顧能(Gar、tncr)預測,二〇二〇年有八成新車將配備智慧連網服務;二二年到一九年這六年內,全球聯網車產值複合成長率將逼近三五%。

勤崴確實有專業產品,產業門檻也高。

勤崴國際董事長柯應鴻指著停在門口的街拍車,「慼測器就在輪胎下面,連坡度也要測,」一台儀器設備總價上千萬元的街拍車,每天都要「出動」。總部透過衛星圖空照,觀察地貌有無新變化後,就出車拍照,更新影像;其他時間,街拍車還會去拍建物、道路,連路上車道間距也要拍。

「以前你看Coogle(導航)的路是一條路,幾線道是不知道的,」但當自動駕駛車幫你開車時,車道在哪裡,必須精確到不差毫釐。連坡度也要測的原因是,系統必須把上下坡所需要的耗電量算清楚,以確保電動車不會遇上坡、過度耗電,來不及充電。

照片拍回來只是開始,勤崴要靠四十位人力與自己開發的軟體,去把照片「翻譯」成圖像資料,光是平面道路,他們花了十多個人力,畫了快兩年,還沒畫完一半。

如果說,這些地圖資料是最寶貴的資產,那麼,資產「貶值」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得快,因為地圖一旦不更新,就會失去準度。柯應鴻估算,一套圖資,每年折價率是售價的二〇%。要維持,就要每年再投注一〇%到二〇%的維護成本,「我們的導航軟體是賣錢的,可是我們只收一次錢,圖資在台灣的價值是沒有被看見的,」柯應鴻說。

「勤崴在專業度上下足苦

功,別人很難取代,」其最大單一股東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明仕分析。

但,勤崴面臨的考驗在於,從現在到車聯網大放光明的時間點,還有一段黑暗「隧道」。

難題一:「台灣車聯網現在還在起步,」交通顧問公司台灣世曦工程協理馮道亨分析。

柯應鴻點出台灣特有現象:多

數台灣人的手機

都是吃到飽服務,大家在車上習慣用手機導航,不願花錢付車用導航。

難題二:正因為圖資太重

要,即便車廠願意埋單,但都希望以此做出差異化。所以談合作時,希望勤崴提供獨家服務,讓其市場成長性減緩。

這些,就是勤崴所處的黑暗隧道。

現在的勤崴,形同手抱最珍貴的「寶藏」,到處找出路。

例如二〇三一年

與寶馬的合作案。

B M W台灣總代

理汎德營業部副

理陳佑先表示,寶

馬看中勤嵗有圖

資內容,還可掌握即時路況。勤嵗

也比別家業者多

了休閒育樂服務,

例如未來可跟店

家連線,用車上

系統直接訂餐廳

等。

拚轉型,寧少賺也要投資勤嵗還養四十入團隊,每天打電話給商家更新營業資訊,三年建制了四萬筆資料。未來想跟店家談合作,當消費者查商家資訊,系統配合發優惠券、送贈品,把軟體用戶帶進店鋪。

單上述投資,每年光人力成本就至少要一、兩千萬元。

就像跟時間賽跑。一邊投資,讓勤崴一五年營業費用率增加八%;另一邊,只能等車聯網崛起。去年底,公司還裁員約六十人,以保存實力向前行。

在找到出路之前,柯應鴻說,就是要一直試,「如果當年那時候我不做導航軟體,搞不好我現在公司倒掉了,單純圖資占營收大概二〇%而已。」「我們(現在)做的真的很多……,講內容,我歸到文創;講應用我歸到軟體;講車聯網,我搞不好歸到車用。」很辛苦的時候,他會想,當初也是六個人創業想畫出全台地圖,「這些都是一關一關在突破的。」面對嘗試失敗的新業務,他說,自己只是「還沒成功」;「現在快到谷底,要上來了,」他說。

台灣有很多企業如勤崴,擁有利基型產品,但仍須踏上嚴峻的轉型之路,唯有在機會與資源間尋求最好的平衡,才能持續走下去。

這家每天幫台灣人找路的公司,正努力用更好的「平衡感」,幫自己換取更多出路。

獲利縮水’它積極向外找出路——勤崴獲利及重點投資應用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2

人民日報曝“一元購”陷阱:操作不透明 存在風險隱患

據人民日報報道,北京市房山區的小吳最近迷上了網易“一元奪寶”APP,時不時查看一下自己有沒有中獎,或者看一下新上架商品和其他人的“曬單分享”。小吳說,他最近通過“一元奪寶”購買了很多期商品,小到一袋零食,大到一部汽車,平臺上大多數商品只要1塊錢就能參與。

記者在網上搜索“一元購”,出現了諸多名為“一元奪寶”、“1元雲購”、“一元搶寶”的網站,各個平臺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用戶註冊登錄後,在首頁就能看到手機數碼、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電商平臺常見的商品,有的平臺甚至還推出了黃金、汽車和房子。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選擇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商品會實時顯示“已參與”、“總需人次”、“剩余人次”等信息,選定要購買的份數或人次後,就可以付款、獲得號碼,然後等待“幸運號碼”的揭曉。操作流程簡單,加上手機客戶端和網上快捷支付的操作很方便,整個過程不超過1分鐘。

從多家網站公布的信息來看,一些熱門商品參與度很高,比如一部蘋果6S手機,5分鐘就能完成從商品上架到揭曉獲獎用戶的全過程。

小吳說,雖然是一元購物,但如果想增大某件商品的中獎幾率,或是購買多種商品,累計下來的花費還是不少的。他已經花了300多元,但還什麽都沒中過。

在山東青島讀大學的肖靜池說,前段時間,他下載一家網絡公司的手機客戶端後得到10元紅包,就參與“一元奪寶”試試運氣,不料真中了一部蘋果iWatch手表。“但後來又花了四五十塊,都沒中,就不再買了。”

一元購平臺的出現還催生了一系列“衍生產業”:一些消費者抱怨很難抽到獎,就有“高手”分享奪寶技巧,還有人推出了“雲購輔助”“代抽”服務。一位“雲購輔助”工作人員說:“每月350元購買輔助軟件的使用權,中獎幾率能十拿九穩。”

隨著一元購越來越火爆,參與人數增長很快,但也有很多網民因此損失不少。據報道,有位小企業主一年多在“一元奪寶”虧掉了300多萬元,導致企業倒閉、信用卡嚴重透支;一位來自湖南偏遠農村的網友4天輸光16萬元……在“曬單分享”區,我們看到很多網友留言,有的抱怨投入太多、收獲不值,有的質疑確定中獎用戶方式不公平、參與多次都沒成功。

不算彩票,也不是眾籌

一元購與買彩票一樣嗎?根據相關規定,我國的彩票由財政部主管,由國務院批準的彩票發行機構發行,凡未經批準擅自印刷、發行彩票和發行變相彩票,要負相應的經濟和刑事責任。國家發行彩票的目的是籌集社會公眾資金,資助福利、體育等社會公眾事業發展。即使是互聯網彩票,也已經停售一年多,因此一元購不能真正算是在網上買彩票的衍生形式。

一元購是眾籌嗎?一人一塊錢,大夥湊錢買一件商品,對此,有網友認為,一元購就是現在流行的眾籌。網易“一元奪寶眾籌平臺”也在網站上自稱是以“眾籌”模式為各類商品的銷售提供網絡空間,由系統根據平臺規則計算出最終獲得商品的支持者,其他支持者可獲得相應的“寶石”。

“不能將一元購定義為眾籌。”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一元購消費者花錢買商品的結果很不確定,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而眾籌常有資金或實物回報,並且一元購也沒有股權眾籌或債權眾籌的特征。“即使把一元購歸為捐贈式眾籌,消費者的錢可能贈予某人買汽車,但受贈人又是不確定的,因此將其與眾籌畫等號也不準確。”

從法律的角度看,一元購的營銷模式同樣經不起推敲。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而一元購網站上的很多商品價格都要超過5000元。

對此,“1元雲購”的客服人員回複稱,公司了解該法律規定,為了讓商品上架,網站標註了“長時間的商品使用權”,比如商品獲得者擁有一部手機的10年免費使用權,沒等使用權到期,若商品接近報廢,網站不會再回收,既便於商品銷售,也不會影響獲得者的使用權。

劉俊海認為,這種標註使用權的做法實際是商家規避法律的手段,存在不少風險隱患,一旦出了問題,消費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一元購平臺多數在打政策擦邊球,缺少正規電商平臺的規範管理,比如大量用戶反映,中了商品不發貨、質量問題沒保障、退換貨十分困難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常常投訴無門。”劉俊海說。

缺少監控,操作不透明

除了針對營銷模式的分歧,一元購平臺自身的規則和一些設置問題也飽受質疑。

比如,以怎樣的方式確定中獎用戶?“1元雲購”的做法是取該商品最後購買時間前倒數100條購買時間記錄,然後將這些時間記錄按時、分、秒、毫秒依次排列成一組數值,最後將這100組數值之和除以商品總需參與人次後取余數,余數加上10000001即為“幸運雲購碼”。“一元奪寶”的方法類似,還會在計算過程中將中國福利彩票“老時時彩”的揭曉結果加入其中,發揮第三方隨機數據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認為,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確定獲獎用戶,一元購模式的信息都是不對稱的,確定獲獎者的過程完全由網站控制。如果存在暗箱操作,由於沒有實時的第三方監控,過程不透明,真正中獎的可能是普通用戶,也可能是公司內部人員。

又如,售賣商品的價格怎樣決定?據“1元雲購”客服稱,網站根據商品市場價與公司運營成本決定商品的價格,與市場價相比有高有低。但據了解,參與“一元奪寶”的商品定價較市場價高約5%甚至超過10%,在同類網站中,商品溢價現象也很常見。

“一元購平臺巧妙設置商品定價,利用消費者之間的博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網站獲得了比普通銷售更高的收益,打破了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公平交易。”劉俊海建議,財政、工商等相關部門應抓緊調查,研究一元購這類營銷模式。一元購平臺只通過公開數據來證明自己的公正是不夠的,獨立的第三方監管非常有必要,比如引入公證處的公證程序。

劉俊海認為,在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面臨企業盈利模式、商業模式不斷變化的挑戰,合理的創新值得肯定,但應更加註重誠信、規範和公平,不能讓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元購”陷阱怎麽防?

日前,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簡稱“媒購委”)發布行業通報稱,近來,媒購委不斷接到投訴,反映近期網絡上很多購物平臺以電子商務創新的名義,開設所謂“一元奪寶”或“一元雲購”等打著網絡購物幌子開展變相賭博的行為以及其商品售後維權難等問題。

經媒購委調查,現階段確實有很多網絡平臺利用網絡銷售的運營方式,誘導消費者付款一元、十元、百元博取超過其付款額千倍、萬倍的商品,付款後獲得相應編碼,鼓勵加倍付款博取更高的中獎概率,並通過發布“獲中商品”的編碼,告知哪個消費者獲得了該商品。其線上商品種類繁多,主要集中在汽車、黃金、電子產品等高價值商品方面。

經媒購委調查,這些一元購平臺看似銷售的是實物商品,而實際是將商品(獎品)單價提高,並拆分成若幹份銷售,抽取其中一份中獎,其本質並非銷售實物,而是銷售中獎機會和中獎概率,其形式與彩票如出一轍。就此問題,媒購委咨詢相關部門後了解到,在我國,合法彩票只有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兩種,其他任何部門、機構和個人均不得擅自發行或變相發行彩票。另經媒購委調查核實,這些一元購運營方的工商註冊經營範圍均沒有博彩或彩票業務。

對此,媒購委法律顧問團就一元購平臺存在的相關問題提醒消費者:

一、通過眾籌或集資方式來開展博彩類商品銷售的遊戲行為需要得到前置審批,消費者要特別註意平臺行為是否得到相關部門審批。同時,任何博彩類行為均是國家嚴控的特許行業,顯然此類平臺並沒有獲得相關批準。

二、我國法律規定,凡以抽簽、搖號等帶有偶然性的方法決定購買者是否中獎的,均屬於抽獎行為,這些平臺通過中獎銷售方式進行誘導,而且其商品標價普遍比正常市場價格高出20%牟取暴利,已違反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並構成價格欺詐,幹擾市場秩序。

三、依據國家稅法,任何人通過博彩類行為獲得高價值獎品要依法征收個人所得稅,一元購等平臺上很多商品價值遠遠超越個稅起征點,而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沒有跡象表明這類平臺履行了代繳代扣稅款義務,可能涉嫌構成逃稅。

四、在此類平臺的運營過程中獲得獎品或中註的過程及方式不對外公開,沒有第三方公證,不僅抽獎方式無法確定,無人監管,可變因素極大,涉嫌嚴重的商業欺詐甚至詐騙罪,而且商品質量問題也沒有辦法保障,造成消費者退換貨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