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吃下台灣五成出口的萵苣大王

201-5-2  TCM




根據財政部關稅局統計,台灣萵苣去年出口量較○八年成長兩倍,約達四千五百噸,其中一半的量都來自「台灣生菜村」。平均年齡三十歲上下的郭家三兄妹:郭江龍、郭進展和郭淑芬,七、八年前,他們還是學商背景,從門外漢踏入萵苣行業,去年竟拿下台灣萵苣出口一半江山。

打破老美獨占地位 成日本麥當勞模範農場

除了外銷,台灣摩斯漢堡裡七成的萵苣和所有高麗菜、全家超商架上的生菜,都來自於此;其他合作夥伴還有肯德基、統一、萊爾富,甚至好樂迪KTV,換句話說,對上班族而言,台灣生菜村可能就是一整天的蔬菜總管。

「台灣生菜村」是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成立的品牌,去年靠萵苣種植和委託生產,營收達一億一千萬元,比二○○六年成長六.三倍。企業化管理讓它在去年獲得日本麥當勞肯定,成為台灣唯一的模範農場。

三兄妹接手事業七年,率先引進日本生產履歷,除獲得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認證,去年更通過日本麥當勞以歐盟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為目標的先行檢測,打破美在日本萵苣進口市場獨占地位。

「日本市場如果賣得進去,全世界就都可以賣了!」受雲林縣政府委託,進行雲嘉南農產物流規畫的建國科技大學講師白偉孝說。相較其他國家只對特定蟲類管制, 早期進口到日本的蔬菜,不容許任何活體出現。噴灑的農藥,也以每五件抽檢一件的標準控制,一不合格,將再以兩件抽一件、甚至每件檢查的標準,確保半年內不 會再犯,才能逐漸放寬。

打開日本市場大門,台灣生菜村規模迅速擴張。這成績,七年前,沒有人預料的到。

顛覆傳統農作模式 企業化管理種苗與栽種

二○○二年國際萵苣歉收,國際訂單尋找新供應商,台灣郭家成為合作標的,於是開始試種萵苣。但不了解市場,加上技術不純熟,「我那時把多的拿去市場賣,一天連六十公斤都賣不完。」郭江龍說,但看到訂單潛力,弟弟妹妹畢業之後,三兄妹開始鑽研萵苣。

在貿易商陳立洋牽線下,郭家成為日本麥當勞觀察目標之一,三個年輕人為達到日本大客戶要求,飛到日本產地,從種植觀念學起,試著發展出具台灣特色的萵苣契作模式。

以為已踏上軌道,在○五年時卻再受打擊。送到日本的萵苣被驗出不符農藥規定而停止下單,已按照訂單種植的量,只能就地拔除,這近四百萬元的虧損,來自於契作農民沒有按照程序耕作,造成失誤。

三個讀商的農業菜鳥,要說服當地農民以全然不同的方法種菜,面臨不少挑戰。「他們都說『我種菜種二、三十年了,難道還要你來教我怎麼種?』」郭江龍笑說。

與一般契作不同,在拿到訂單後,郭家兄妹自行培植種苗,擬出各農戶的年度栽種計畫,控制庫存;每年砸下數十萬元進行環境檢測,並提供自行訓練的噴藥班和採收班;解決了各農戶缺乏人工的問題,也降低契作的成本,最重要的,提高了對品質的掌握。

領庄頭小農找出路 三分之二村民都改契作

「他們產出的可利用率(編按:指品質符合外銷標準)有七、八成!」台南區農改場研究員林棟良博士說,就算日本廠商要求萵苣採收加工後,可食用天數達十四 天,比台灣多一倍,也難不倒郭家兄妹。年輕人的成績單有目共睹,且提供老農村新出路,現在村民有三分之二加入契作,「還有人要租地給我們種!」郭淑芬笑 說。

對品質的堅持同樣也換來上游廠商的信任。全家便利商店原料採買課課長黃正田表示,全家本來採用進口生菜,但觀察發現,生菜村的品質和供應穩定,從種植到營 運管理都合乎標準。目前全家除了在產季時採用台灣生菜村的蔬菜,在非產季時,也將內部的蔬菜選購,交給他們;摩斯漢堡也是如此。

三兄妹在七年內從無到有,但就算將全部獲利投入廠房擴充和生產鏈改善,仍須面對代工業最常見的問題:產能不足,追不上訂單的成長。

由於人力短缺,今年台灣生菜村推掉六十幾個貨櫃的訂單,面對添購設備所需的大筆資金,更凸顯出農業產出的不穩定和融資困難的問題。眼看對岸競爭者大規模的資金和人力,台灣業者坐立難安。「日本市場他們還進不去,但其他市場他們衝得很快!」郭淑芬心急的說。

全球化市場為三兄妹和家鄉小農帶來希望,也帶來挑戰。台灣生菜村能否站穩腳步,未來在擴大規模和嚴控品質上同步提升的速度,將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