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浦發銀行、北京銀行、江蘇常熟農商行均於11月18日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其中,北京銀行的基金主要類別為股權投資基金,其余兩家銀行基金主要類別均為證券投資基金。
此前,已先後有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北部灣銀行、寧波銀行、包商銀行、南昌銀行、民生銀行、江蘇銀行和徽商銀行共10家銀行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
13家銀行獲牌 無國有大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目前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的銀行均為中小型銀行,無一家國有大行通過備案。
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銀行自身能力來講,並非全部銀行適合。國有大行從架構看已經比較完整,早就擁有直投子公司。
他認為,中小銀行缺乏綜合化布局平臺,通過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去獲取直投資格是一個捷徑。商業銀行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獲得牌照比成立子公司拿券商牌照要容易的多。這也是中小銀行比較現實的考慮。
某國有大行研究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為何無國有大行,他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國家在搞試點階段一般都會先從小的開始,如果從大行開始,規模一大,風險不好控制。第二,從市場競爭來看,從小行開始試點有利於市場競爭。他指出,未來混業經營,銀行大資管肯定是商業銀行的轉型方向。
面臨商業銀行法窘境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此次此前獲批的10家銀行不同,浦發、北京、江蘇常熟農商行三家銀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並非以總行一級部門為備案主體,而是以法人銀行為備案主體。
對此,曾剛認為,無論是成立子公司做直投業務還是以法人銀行為備案主體,都面臨著法律和監管上較強的障礙。
根據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目前商業銀行法沒有允許商業銀行做直投業務,這給商業銀行造成了很大的法律障礙。無論證監會方面如何開放資質認定,商業銀行法是客觀存在的法律障礙。對於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法不允許銀行有這種經營範圍,對於銀行發展直投業務有障礙;如果是銀行開設子公司的話,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也是受限制的。” 曾剛說。
曾剛指出,從發展長遠的角度來講,獨立子公司在銀行內部做直投可能更符合風險上的要求,也更加規範。由於投行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業務,如果混在一起,有可能會出現風險傳遞或者其他風險。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機構,在風險上實現業務的隔離,同時有助於建立獨立的考核機制和更大的自由,有助於子公司發展。
“未來應該有分業監管的標準,對於什麽樣的業務以什麽樣的方式開展,並非所有銀行都有直投的能力,直投也需要很高的系統專業性,更有很強的連帶風險,需要出臺管理規範,推動監管層系統性規劃銀行的直投業務。將其引導向比較規範的方向。” 曾剛說。
他指出,既然這麽多銀行要做直投業務,從監管的角度上也需要去梳理一下銀行做直投業務的正確方式。以此來推動監管上的調整,實現銀行直投與監管的互動。
投貸聯動,與券商、公募合作
除了銀行自身做直投,近期商業銀行與證券、基金的投貸合作模式也很普遍。
近期,民生銀行宣布,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西南證券、華融證券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合作建立聯動機制,共同為具備科技、創新、高成長特征的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民生銀行投資銀行部資本市場業務中心總經理張華表示,該合作機制的內涵是:券商、公募基金會把他們的標準告訴銀行,然後銀行也利用自己的網絡進行篩選尋找。找到合作的項目後,二者再進行一個流轉的機制,互相推薦和驗證,最後進行綜合金融服務。
曾剛表示,這種模式在商業銀行中非常普遍,操作上也十分簡單。目前,監管部門也在推動投貸聯動,對於很多企業,銀行融資貸款不能夠覆蓋,也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投貸聯動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支持。
他認為,當銀行沒有直投牌照的時候,可以通過與其他商業性機構合作,進行投貸聯動,銀行的業務的模式從原來傳統上只提供貸款到提供財務顧問的高級服務安排。未來,銀行可以提供信托以及對接其他融資方式,以財務顧問方式出現。商業銀行將由資金提供者向一攬子金融服務牽頭人的角色轉換,向高級、複雜化、非標準化的模式發展。
“從趨勢上來講,銀行的綜合化發展向直投領域的拓展是符合銀行業務多元化轉型的戰略的。也是銀行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種選擇路徑。但是從銀行自身能力來講,並非全部銀行都適合。” 曾剛說。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2015年上半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使資產管理行業一度欣欣向榮,而2014年3月剛得到“正名”的陽光私募無疑成為最大的一類受益者。不少陽光私募快速成長,不僅管理規模實現突破,人才和硬件也都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在此背景下,不少私募機構開始將公司發展目標投向公募領域。
證監會近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掌管歌斐資產和以諾教育的譚文清和殷哲以自然人持股的方式提交了設立歌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請,繼上海知名私募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凱石投資”),以及大型債券型私募北京鵬揚投資管理公司(下稱“鵬揚投資”)之後,私募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名單或再添一例。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機構進軍公募領域,將大資管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得益於激勵更為市場化的特點,大型私募機構開展公募業務優勢明顯;但同時也需要嚴格做好合規風控,杜絕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
“私募設立公募”或再添一例
格上理財研究員蘇晴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目前私募基金開展公募業務有三種申請模式:第一種是私募基金公司直接申請開展公募業務,但這對私募機構的規模、人力、硬件等要求較高;第二種是私募機構作為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審批流程和條件與現有公募基金公司設立基本一致;第三種是私募基金通過股權收購,成為現有公募基金的股東。此種情況下,私募基金公司可以享受公募現成的團隊和渠道資源,節約後臺建設的時間成本。
歌斐資產、凱石投資和鵬楊投資均采用的是第二種模式,即作為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用自然人持股的方式,由陳繼武持股96%、李琛持股4%;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由楊愛斌持股55%、上海華石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5%。
此番擴容的“新兵”,歌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兩位擬任股東也都是自然人,譚文清和殷哲分別持股51%和49%。而第三種模式的典型案例則是在年初,上海景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資7000萬元,成為長安基金的股東。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基金無論以哪種方式開展公募業務,都會給公司業務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首先可以拓寬發行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三方平臺的投資制約;其次由於公募業務可向大眾宣傳推廣,便於提高私募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另外由於公募基金投資門檻低,進軍公募有利於公司做大管理規模。”格上理財研究員梁曉丹向記者分析稱。
“公募牌照價值雖然以後會繼續貶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一定時間內依舊會存在價值。”凱石投資的投資總監仇彥英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在部分業務上依然具有政策優勢,如基金互認;此外,一些海外基金本身的風控合規要求也首先考慮選擇公募基金開展合作。“我們拿到牌照之後,一方面就是有牌照效應,原本不能做的業務就放開了;另一個就是增加credibility(可信度),開展海外業務時也更加方便。”仇彥英說。
私募大佬的“公募情結”
實際上,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證監會頒布新《基金法》、《資管機構設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以來,私募想要進軍公募已經沒有政策限制。但在此前兩年提起申請者寥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陽光私募整體規模偏小,公司人才及硬件方面實力較弱。
“去年3月備案制的實施給陽光私募正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大牛市,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規模比較大的私募,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在營銷和後臺運營方面都有很強的能力。”上海愛方投資總經理莊正告訴本報記者,這類實力雄厚的私募做公募比較順理成章,甚至會比一些非資管背景出身的公募更有優勢。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已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高達2182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0853只。其中私募證券管理人總共9632家,規模超過50億元的陽光私募達54家,備案基金12407只,和1月底的數據相比分別增加了281%和183%。
從規模數據來看,備案私募基金認繳規模4.89萬億元,實繳規模4.04萬億元。其中,證券類私募認繳規模1.90萬億,較年初的0.85萬億增加了124%。
值得註意的是,行業整體的快速發展、私募機構自身實力的增強或使“私募拿公募牌照”成為行業趨勢,但顯然並不是所有機構都有能力企及。“公募業務涉及更廣泛的投資者,受到監管等各方面的要求更為嚴苛,開展公募業務的私募機構需要更好的控制風險、配置更多的人員、披露更多的信息,也是需要一定的公募基金經驗做支持的。”梁曉丹表示。
而記者註意到,目前提起公募設立申請的負責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公募出身。如凱石投資董事長陳繼武曾擔任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而鵬揚投資的掌門人楊愛斌也曾擔任華夏基金固定收益總監一職。“公募情結還是很重要的,我骨子里是做公募出身的,李琛是管公募銷售的,也是公募出身。”陳繼武向記者坦言。
如何嚴防利益輸送
私募拿公募牌照雄心勃勃,但與此同時,大資管行業的另一個現象則是,行業人才不斷流失倒逼著公募改革。以中歐基金為代表的不少公募基金正在進行事業部制改革,那麽兩者相比,私募開展公募業務的優勢何在?
“公募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激勵問題,中歐基金業績還不錯,因為激勵放開了。而私募管理人本身的激勵也更加靈活,也能夠直接給到公募基金經理更為市場化的激勵。”莊正告訴記者,相比目前公募的股權激勵模式,自然人直接控股基金公司會更有吸引力。
陳繼武向記者介紹,凱石基金在股權結構上較以往公募有所創新,公司將實行準合夥人制度,把股份給核心投研和經營團隊,實行自然人持股。“這樣的機制其實和事業部制差不多,區別在於其他公募基金核心團隊只有20%的股份,但我們這里整個經營班子是100%的股份,都在我們手里,沒有其他人。” 陳繼武說。
除了激勵機制更加市場化,也有市場人士表示從產品角度出發,私募做公募如果能適當加入絕對收益的理念,將會在風險控制方面更加有優勢。“二級市場投資者更多需要發展的是能夠控制風險的能力,公募基金做相對收益厲害但是做絕對收益很差。”莊正便向記者表示稱,公募近年來也發了一些絕對收益產品,但整體波動性還是很大,在風險控制方面或不如私募優勢明顯。
盡管私募做公募業務有明顯優勢,但另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投資理念存在根本差異的兩個團隊存在於同一家公司,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或更易滋生。“確實可能會存在利益輸送,因為很簡單,私募的業績提成高,用公募的錢去擡私募的轎子。發一個億的私募,如果做得好,10個億的公募都趕不上,確實存在這種問題。”莊正說。
“老鼠倉、內幕交易、利益輸送這三條紅線千萬不能碰。”據莊正介紹,目前的監管規定是借鑒公募基金的專戶業務,把私募產品吸納進來,分開運行,嚴格實施防火墻制度。“人員隔離、物力隔離,辦公場所隔離。監管部門對公募及私募的監管方式存在差異,私募開展公募業務必須要做好合規風控。”莊正說。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繼紫光股份(000938.SZ)5月份公布225億定增方案後,“清華系”再度出手拋出高達800億元同方國芯(002049.SZ)定增計劃。
11月5日晚間,“清華系”資本旗下上市平臺之一同方國芯發布定增公告,此次定增主要對象為“清華系”旗下紫光集團新近設立的投資公司。市值僅約200億元的同方國芯,將通過800億元定增,向存儲芯片產業進軍。
早在今年7月,紫光集團即希望通過收購全球存儲芯片巨頭美光科技進軍存儲芯片產業。
進軍存儲芯片產業
據同方國芯公告,其募集的800億資金中,600億元將用於建設存儲芯片工廠,37.9億元用於收購臺灣力成25%股權,126.1億元用於芯片產業鏈上下遊公司其他收購。
10月30日,紫光集團已宣布了對臺灣力成的投資,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後者是全球半導體後段封裝測試主要領導廠商之一,同時也是紫光布局存儲芯片產業一環。
從產值構成來看,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芯片和NANDFlash是存儲芯片產業主要構成部分。今年7月,紫光集團有意收購全球排名第三的DRAM存儲芯片供應商美光科技,不過尚未取得明顯進展。
存儲芯片業務布局上,紫光集團今年成功“挖角”臺灣華亞科技董事長高啟全,臺灣華亞科技也是美光科技主要代工廠。從人事任命來看,高啟全極有可能負責打理紫光旗下存儲芯片業務。
全球存儲芯片產業一直存在著產能過剩困擾,進而導致行業不斷整合和並購。2008年,存儲芯片全球前五大廠商所占份額約75%,到2013年,前五大廠商市場份額的集中程度達到95%。同時,隨著存儲芯片制造工藝改進,存儲芯片制造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資本投入。趙偉國曾經表示,紫光對進入存儲芯片行業“非常感興趣”。
通過募集資金建設一家存儲芯片制造工廠和控股一家封測廠,紫光在產業中下遊紮下腳跟,如果收購美光科技,將可能打造一條存儲芯片設計、制造、封測全產業鏈。如果收購未能完成,紫光和美光科技也可能在業務上展開合作。
“清華系”如何資本運作
同方國芯的定增,是”清華系“資本通過上市公司定增進行的今年第二個大動作。
今年5月,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控制的上市公司紫光股份拋出225億元定增方案,資金用途包括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51%股份。上述兩個定增方案中,紫光集團旗下紫光通信均成為主要定增對象之一,紫光通信在紫光股份定增中擬認購145億元,通過西藏紫光東嶽通信、西藏紫光西嶽通信擬認購同方國芯定增共計300億元。
此次同方國芯定增對象共有9名,分別是西藏紫光國芯、西藏紫光東嶽通信、西藏紫光西嶽通信、西藏紫光神彩、西藏紫光樹人教育、西藏紫光博翊教育、西藏健坤中芯、國研寶業、同方國芯2015員工持股計劃。
同方國芯原來的控股股東時同方股份(600100.SH),定向增發實施後,西藏紫光國芯將成為同方國芯新的控股股東,不過實際控制人仍時清華控股。
擬參與同方國芯定增的9名對象中,多數是紫光集團旗下投資公司為此次資本運作新設立的投資平臺。除紫光通信,還包括紫光資本、紫光教育。
其他擬定增對象中,擬認購70億元的西藏健坤中芯是北京健坤投資全資子公司,後者是包括趙偉國在內的紫光管理層持股公司。擬認購26億元的國研寶業同樣是今年7月才成立的投資公司,由國研科技間接控股,後者資金背景分別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聯通、北京兆龍恒基置業,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控股。
也就是說,同方國芯拋出的800億元定增方案,主要投資者將是紫光集團,同時也有來自紫光管理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同方國芯員工等資金背景。如果該方案獲批,紫光集團設立的眾多投資公司將取代同方股份成為同方國芯新的控股股東,而同方股份、紫光集團的控制人清華控股,依舊是同方國芯實際控制人。
這是一次“清華系”資本內部股權調整,其目的是幫助紫光集團獲得進軍存儲芯片產業能力,時機成熟時,定位為“清華系”企業“孵化器”的同方股份適時退出,作為智能卡和特種芯片供應商同方國芯將成為過去,作為存儲芯片制造商的同方國芯正在誕生。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7月7日,保監會發布《關於姚振華等人任職資格的批複》,批複顯示:姚振華、陳琳、宋粵霞、畢曉南、羅錦明、張雲飛、張炯、陳曉燕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核準姚振華擔任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核準陳琳、宋粵霞、畢曉南、羅錦明擔任公司監事的任職資格,核準張雲飛擔任公司總經理的任職資格,核準張炯、陳曉燕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徐維軍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和《保險公司獨立董事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核準其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張韌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和《保險機構內部審計工作規範》的有關要求,核準其擔任公司審計責任人的任職資格。
這也就意味著寶能系旗下再添一家保險公司,“壽險+財產險”的格局使得寶能系距離保險控股集團再進一步。
根據保監會此前的批複,新疆前海聯合財險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公司住所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維泰南路1號維泰大廈1601、1602單元。營業場所為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63號前海企業公館2A棟2、3層。法定代表人為姚振華。
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機動車保險,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機動車商業保險;企業/家庭財產保險及工程保險(特殊風險除外);責任保險;船舶/貨運保險;短期健康/意外傷害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批複同時顯示,新疆前海聯合財險開業後在新疆、廣東和深圳開展業務,兩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發展狀況和人才儲備情況,逐步在上述區域外設立分支機構。
近日,華泰保險集團投資的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設立,保險系公募基金再落一子,在大資管版圖下,保險系正成為越來越多領域的“座上賓”。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保險系公募基金隊伍中已有多個成員,包括平安大華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安邦基金、泓德基金及浙商基金,而早在2015年上半年,泰康人壽旗下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得監管機構批準,成為業內首家獲批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險資資管公司,以公募事業部的方式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今年上半年,中國保監會亦披露了對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業務範圍的批複,中國人壽已獲批複在業務範圍中增加“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成為第五家獲公開募集基金銷售機構資格的保險機構,其余四家保險機構分別為: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人壽股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除了保險機構外,有四家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機構獲得公開募集基金銷售資格,分別為華瑞保險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玄元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及永鑫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無論是單獨落子、事業部制布局還是基金代銷牌照,均是保險機構根據業務需要作出的選擇。根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10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公募基金合計規模約為7.95萬億元,比去年年底減少4271億元,縮水比例為5.1%。
而在基金管理人公募規模排名中,保險系亦不可小覷。記者發現,國壽安保基金從2015年底的規模排名39上升至2016年年中規模排名的37,平安大華基金名次上升7位,泰康資產管理公司上升6位。
事實上,雖然“公募基金已是競爭紅海”的說法早已有之,但基金牌照對於向往全牌照的保險機構而言不可或缺。近兩年,基金行業的競爭亦加劇,在基金全球化進程提速和資管行業競爭全面化的雙重背景下,有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境內共有公募基金公司106家,取得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9家,保險資管機構1家,已遞交材料、排隊待批的公司30余家。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紛紛上陣,“不過,目前而言,銀行系和券商系並沒有結合股東優勢做出大的‘聲響’來,保險系如果牌照拿全的話,潛力巨大。”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他所指的“潛力”,一方面是渠道優勢,交叉銷售將為公募基金獲取大量客戶;另一方面則是在投資上,險資的趨勢判斷和投資優勢。
以泰康資產為例,在獲批開展公募業務之前,泰康資產所服務的客戶主要為保險公司及保險業外機構客戶,所發行的產品均為私募性質產品。數據顯示,2014年,泰康資產所管理的10只投連賬戶規模加權平均收益率為33.78%,在所有投連賬戶中保持領先,與基金業相比亦可圈可點。截至2015年4月27日,泰康進取型投資連接賬戶凈值為27.3201元,自2003年1月30日成立以來凈值增長超過26倍。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16日從多個渠道獲悉,公募基金老將、興業全球基金(下稱“興業全球”)掌門人、總經理楊東即將從其堅守了近13年的公募基金離職。記者向興業全球進行求證,相關人士17日早間對記者回複稱“這個事情我們目前還沒聽說。”興業全球隨後通過官方微信表示有關公司“近期有高管人事變動”的消息不實。
不過,興業全球內部有關楊東離職的傳聞卻此起彼伏。“口耳相傳,基本公司現在都知道了,只是還沒有出官方的說明。”一位在興業全球工作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他離開是大概率事件。而據另一位接近楊東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他的手續還沒辦好,所以現在還沒有正式離開。”
事實上,在掌舵興業全球近13年的時間里,楊東見證了公墓基金行業的“公奔私”浪潮。僅2014年及2015年間,楊東手下的王曉明、陳揚帆、 杜昌勇等人就相繼“奔私”。加上楊東此前在興業證券的舊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初步梳理發現,陽光私募江湖中“興業系”私募版圖越來越醒目。
堅守興全13年
雖然公司官方做出澄清,但興業全球內部對楊東離開的傳聞卻此起彼伏。在公司澄清之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再度向公司求證,相關人士表示以“公告為準”,未對內部為何有離職傳言做出解釋。不過另有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楊東可能正在辦理離職手續,並未正式離開。
“公募大佬走流程一般都會很慢,半年到一年都有可能的。如果流程還在辦理中,那可能有個過渡期,過一段時間才會公告。所以他們說‘近期’有高管人士變動,消息不實。”一位熟悉楊東以及興業全球的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分析稱。
公開資料顯示,楊東生於1970年,歷任福建興業證券公司上海業務部總經理助理,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兼上海業務部副總經理,興業證券的證券投資部總 經理,興業證券總裁助理、投資總監。2003年9月30日,經證監會批準,興業全球基金在上海成立,楊東同時從興業證券的職位上離開,赴任興業全球基金。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4年9月,興業全球管理規模首次超過千億。至2016年6月30日,興業全球基金規模排在第18名,較 2015年末上升3個名次;基金規模達1248.62億元,環比增長10.43%。楊東掌舵興業全球近13年,相較起其他老牌公募,他帶領興業全球“沖” 規模的速度算不上快。“他在業內是比較特立獨行,沒有想著一定要沖規模。”一位前興業全球員工評價稱。
過去10余年間,老牌基金公司總經理一職變動無數,“老將”相繼離開,而楊東則始終在興業全球堅守。
“楊東的水平值得肯定,業內挺認他的。憑他的名氣出來做,可以輕易地募到很大規模。”正如一位熟悉興業全球和楊東的私募投資總監向記者所言,楊東的 “老將”身份和水平在業內有著較高的認可度。而對於廣大市場人士來說,楊東的聲名大噪,主要源於他對市場行情的兩次精準判斷和“苦勸基民贖回”的鮮明個性。
2007年,在A股6000點高位時,楊東以公開信的形式“苦勸”基金持有人贖回股票基金。8年後的2015年,當股市站上4414點之後,楊東的 看空觀點也非常鮮明。彼時,興業全球幾乎所有股票型基金的一季報策略都重複著一個觀點:“我們對A股市場當前的熱度比較擔憂,對下半年的股市表現較為悲 觀”。而據記者了解,這一觀點正是出自楊東之手。
2016年1月,興業全球基金專戶投資部副總監呂琪發布朋友圈:“今日鄭重提示:建議客戶贖回,今年本人管理產品大概率不能賺錢”,一時間引起市場熱議,呂琪也被稱為“良心基金經理”。
不過,後期經證監會查明,呂琪的做法表明,興業全球對投資管理人員的言論管理及網絡自媒體管理比較薄弱,相關制度未能有效執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楊東也因此被證監會出具了警示函。
事實上,有關楊東離職之後的下一站,興業全球內部也有猜測。有內部人士表示,他大概率會成立自己的公司,“他比較關註美股市場,具體方向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興業系”私募版圖
此前的2014年及2015年,興業全球已經歷了一輪核心成員出走潮,期間離職的高管不少投入了“奔私”大軍。加上楊東此前在興業證券自營部(證券投資部)的一眾舊部,私募江湖中儼然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派別:“興業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興業系”私募至少包括興聚投資、猛獁資產、睿郡資產、寬遠資產、大樸投資等5家。經歷了2015年的牛熊更叠,“興業系”私募們如今可還安好?
2014年4月,原興業全球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明星基金經理王曉明奔私後成立上海興聚投資。資料顯示,王曉明於2003年底加入興業全 球,2004年開始任職基金經理,是公司元老級人物。其掌管“興全趨勢投資”長達8年,任職期間,該產品回報率為493.35%,王曉明“不疾不徐”的投 資風格為業內所稱道。
Wind統計數據顯示,興聚投資旗下的23只產品(包括子信托產品)今年以來收益位於 - 18.31% ~ - 6.61% 之間。其中,多只成立於2015年5月及6月的產品表現不佳,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多為負值;而成立於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的產品整體回報較好,最 高收益率超過100%。
2015年1月,原興業全球投資副總監、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以一篇《光陰的故事》揮別公募,奔私創辦猛獁資產。其此前管理的“興全輕資產”斬獲了 2014年一季度業績冠軍以及2014年上半年亞軍。2014年,“興全輕資產”和“興全有機增長”的回報率均位列於同類可比基金的前四分之一陣營。
相比起在興業全球時的名聲在外,奔私之後的陳揚帆卻可謂煩心事不斷。2016年3月,陳揚帆被爆出“隨意提取業績報酬”的醜聞,引起了私募業界的強烈震動和基金業協會的關註。而就投資業績來看,陳揚帆似乎也表現得差強人意。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猛獁資產僅有一只產品更新了最新凈值。成立於2015年3月的“猛獁金色收獲1號”7月8日的凈值為0.7514元,今年以來收益率為-20.91%,成立以來收益率為- 24.86%。
2015年5月,原興業全球副總經理杜昌勇也離職創業。資料顯示,杜昌勇原為興業證券自營部總經理助理,2003年作為創業團隊成員加入興業全球,同時擔任旗下第一只基金“興全可轉債混合”的基金經理,也是不折不扣的“興全元老”。
奔私後,杜昌勇成立了上海睿郡資產,旗下產品包括股票型基金以及債券型基金,其中債券型基金居多。Wind數據顯示,杜昌勇旗下有最近凈值更新的3只股票型產品,今年以來收益介於- 2.85% ~ 1.09%之間,成立以來收益率也多為正。
2014年5月,原興業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簡稱“興業資管”)總經理徐京德奔私,成立上海寬遠資產。據了解,在擔任興業資管總經理之前,徐京德也曾在興業證券自營部就職,為彼時自營部總經理楊東的下屬。
因此,徐京德雖未曾在興業全球就職,但也是楊東舊部,寬遠資產也屬於“興業系”私募的一員。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8日,寬遠資產有最新凈 值數據的7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率位於 - 2.19% ~ 8.9%之間,產品凈值均在1元以上,成立以來收益率均為正,最高收益率達63.70%。
另一家“興業系”私募為上海大樸資產。2012年1月,原興業證券研究所所長顏克益牽頭創辦大樸資產,目前擔任公司創始合夥人兼總經理。資料顯示,在擔任研究所所長之前,顏克益歷任興業證券自營部研究策劃部經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同為楊東的“老舊部”。
在上述幾家“興業系”私募中,大樸資產成立時間雖然最長,但產品發行數量卻不算多。數據顯示,大樸資產旗下共有6只公開產品,截至7月16日,共5 只產品更新了產品凈值。5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率位於 -1.05% ~ 2.68%之間,凈值均高於1元,成立以來收益率均為正,最高收益率接近200%。
就目前的比拼結果來看,綜合考慮凈值絕對值,今年以來回報及成立以來回報,同為楊東的老部下,興業舊部(寬遠資產、大樸資產)的業績表現好於興全舊部(興聚投資、睿郡投資和猛獁資產)。
恒大集團的金融板塊越加龐大,小貸牌照也有望收歸名下。
近日,在廣州市越秀區互聯網新聞輿情中心旗下的微信公眾號“廣州越秀發布”上,一篇題為《廣州民間金融街再添7家“新丁”》的文章表示,近日,廣州民間金融街7家小貸公司通過專家評審會評審通過,正式成為民間金融街的“新丁”。“新丁”中,恒大小貸的名字赫然在列,除此以外,還包括寶乾小貸、惠金小貸、蝶金小貸、吉屋小貸、TCL互聯小貸、安易達互聯小貸等。
截至目前,恒大集團已經囊括銀行、保險、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小額貸款公司等五類金融牌照。
全牌照布局趨勢明顯
據了解,恒大小貸全稱“廣州恒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住目前尚未查詢到該公司的工商資料,有知情人士透露,恒大小貸還沒登記註冊,預計還要一個多月時間。
“註冊互聯網小貸公司的程序是先在廣州市金融辦通過專家評審會評審,之後到廣東省金融辦備案,大概需要二十多天左右,拿到備案批複後才去工商局註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周到兩周多的時間。”該知情人士說。
目前,恒大成立了恒大金融集團,根據恒大官網介紹,恒大金融擁有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恒大金融投資有限公司、恒大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作為恒大概念股,盛京銀行備受關註,截至今年3月,恒大持有盛京銀行9.96%的股權。
4月28日上午,恒大公告稱,通過一全資附屬公司盛京銀行的5名內資股股東簽訂協議,從而收購合共10.0168億股盛京銀行內資股,總代價為人民幣100.168億元,這部分股權占到盛京銀行總股本的17.28%,至此,加上恒大此前所持有的盛京銀行股份,目前恒大共持有盛京銀行約27.24%的股權。
不過,囿於港交所“上市公司公眾持股水平不得低於25%”的規定,恒大於5月6日宣布出清手中持有的5.77億盛京銀行H股。出清後,恒大在盛京銀行總股本中的占比恢複到17.28%,仍為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
去年11月,恒大集團正式對外確認收購中新大東方人壽50%的股權,從而成為第一大股東,中新大東方人壽也更名為恒大人壽,據了解,此次交易對價高達39.39億元。根據此次股權收購的協議,恒大須承諾,2018年12月31日前恒大人壽資產規模應達到1000億元以上。而截至2014年底,恒大人壽資產總計32.39億元,這等於說4年時間恒大人壽總資產要增近30倍。
恒大集團入主之後,恒大人壽保費規模急速攀升,根據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上半年,恒大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99.45億元,同比增長2741.42%。根據恒大人壽披露的2016年2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截至2季度,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0.9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6.83%,兩項指標處於較好水平。
互金再添一子
3月17日,恒大集團宣布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恒大金服”正式上線,而這也是繼銀行,保險之後,恒大在金融領域的再次布局。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恒大金服擁有保險經紀、保理等相關金融牌照,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支付、基金支付、預付卡、基金銷售等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理財、保險銷售、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業務及其他企業資產投資。
在恒大金服具體的持股關系上,本報記住查閱工商資料發現,恒大企業集團出資30億元成立恒大互聯網集團,再以恒大互聯網集團作為平臺,分別成立恒大互聯網金融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恒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宸宇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恒大互聯網金融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恒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和恒大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平安付原董事長兼CEO王潔鳳、萬里通原首席運營官李榮智、平安金科一賬通原業務總經理周浩均集體奔赴恒大金服,分別任職恒大互聯網集團金融事業群首席執行官、恒大互聯網集團大數據事業群執行官、恒大互聯網集團首席營銷官。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2月底,根據盛京銀行的披露,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盛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已經獲得開業批複,工商資料顯示,盛銀消費金融註冊資本3億元。
這等於說,恒大旗下的銀行板塊自帶了消費金融牌照,而與消費金融所對應的則是呼之欲出的小貸牌照。據知情人士透露,恒大小貸屬於互聯網小貸範疇。
“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意義是,讓一些傳統互聯網公司在有流量、數據、應用場景下增加相關金融升值服務;另外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要對應監管,也必須取得合法放款人資質;機構取得互聯網小貸牌照後可以開展全國性業務,比如各地的車貸,房貸入押等。”廣東南方金融創新研究院秘書長徐北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恒大小貸入駐的廣州民間金融街目前已經集聚各類民間金融及其配套機構219家,其中互聯網特色小貸達到24家,包括海印小貸、越秀小貸、廣百小貸、唯品會小貸、複星雲通小貸、廣發互聯小貸等,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還有30余家多個行業上市企業排隊申請在廣州民間金融街發起設立小貸公司。
隆鑫通用15日晚間發布2016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81億元,同比增長22.94%,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08億元,環比一季度增長7.17%;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毛利率達到22.08%,同比上升1.48個百分點,實現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4.27億元,同比增長22.16%;實現出口銷售收入17.79億元,占比為45.85%。
其中,公司控股廣州威能和山東麗馳致使合並報表範圍變化,合計增加公司營業收入7.41億元,增加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735.85萬元。
前十大流通股東顯示,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萬能組合B持有隆鑫通用1010萬股,為其第三大股東,而在此前的一季報中並未出現其身影。按照隆鑫通用二季度股價均價18元/股計算,恒大買入資金花費1.81億元。
隆鑫通用今日收盤報收21.1元/股,漲幅2.48%。
A股市場的休整仍在繼續。在本周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之後,A股市場明顯又開始進入休整模式,周四滬深兩市股指漲跌互現,成交量則維持平穩小增。盡管在缺口的引力之下,股指短線仍有一定上行的空間,但成交量未能持續放大使得市場人士對於反彈空間開始謹慎起來。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全天基本維持窄幅震蕩狀態,PPP概念、鋼鐵等板塊整體走勢較強,市場人氣得以維持。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61.35點,上漲2.85點,漲幅0.09%,成交1663億元;深成指報收10787.49點,下跌1.10點,跌幅0.01%,成交265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08.57點,下跌1.12點,跌幅0.05%,成交700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322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增加。
從盤面來看,水務、環境保護等板塊成為市場領漲板塊,這無疑和10月12日財政部網站披露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有關,該《通知》合計11條意見,包括進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廣、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等內容。
東興證券策略分析師鄭閔鋼認為,財政部發改委明確分工,PPP 模式推進路徑明晰。垃圾及汙水處理環保項目強制推行PPP模式,經營價值更受關註。截止今年6月底,垃圾處理類項目存量277 個,合計金額576億元,汙水處理項目存量740個,合計金額1838 億元,該二類項目占項目庫總金額之比僅2.28%,雖然存量少,但項目普遍收益質量更高。財政部文件有望引導市場增強對高現金流項目的關註。此外,文件鼓勵對各類資本一視同仁,市場化招標也將促進項目良性發展。
至於股指後續的具體走勢,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閆莉認為,A股指數波動將進一步收窄,短期的波動空間為:上證指數2970-3070點,創業板指數2150-2250點。10月份指數有可能依然表現為弱勢震蕩,但這種格局最終是要被打破的。由於2015年6月以來的大趨勢向下,因此最終向下打破的概率大。從周期的角度看,上證指數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種是快速下探低點,之後啟動持續且有一定幅度的回升;另一種是時間換空間,緩慢震蕩下移持續至年底或明年初,之後再緩慢上移。目前看,第二種的可能性增大。創業板指數3月以來的收斂形態接近盡頭,折返次數已經足夠,目前很有可能是形態內的最後一次向上波動。
萬福生科11月8日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桃源縣湘暉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正在籌劃關於公司股權轉讓之重大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但該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自2016年11月8日下午開市起停牌。
公司的三季報顯示,2016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57萬元,同比下降73.74%,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增長886.0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5萬元,同比增長57.94%,當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增長4.97%。公司表示,因公司正處於產業調整期,除經營少量的倉儲業務,其他業務已暫時性停產。公司繼續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力爭將虧損額度降到最低。本報告期,公司取得投資寧波煦輝的投資收益款項316.67萬元,非經常性損益39萬元。
股權轉讓概念近期持續受到資金追捧。主要是涉及到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變更和轉型預期,以及賺錢效應。粗略統計,從年初到現在,已有逾2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通過協議轉讓或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控股權。此前,四川雙馬的強勁走勢正是由此導致,60日漲幅超過400%,甚至超過了許多次新股。今日複牌的準油股份、*ST合金強勢漲停,河池化工漲逾9%、東北電氣、上工申貝暴漲7%,四川雙馬、中恒集團、運盛醫療亦有不錯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