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跌九成很合理 王雅媛

2009-04-21 HKHeadline





真 明麗(1868)剛公佈了○八年全年業績,全年賺了一億三千萬元人民幣左右,即是每股賺一角八仙。相比起○七年,全年少賺了六成。再把業績分為○八年上半 年跟下半年比較,你會發現其情況更差。集團○八年上半年已經賺了一億元左右,每股賺一角三仙,即是下半年只是賺了三千萬,每股多賺五仙而已。業績十分差 勁,但是其年報並沒有怎樣提到經營上的負面因素,反而,還是不停在吹噓LED照明市場於未來是多麼的美好。

 

行業入門門檻低

其實去超級市場看一看那些燈泡,再用CommonSense去想,都應該想到製造LED並不是甚麼難事。這也代表了這個行業的入門門檻是一點都不高的。○ 七年真明麗首次踏入LED照明燈市場,因為比別人早一步進入,它充份享受了做第一人的優勢,導致其○七年業績非常強勁,全年賺了三億多元人民幣。○七年投 資市場氣氛良好,只要企業當時盈利有增長,大部份投資者便認為其增長一定會持續。三億多元純利,預期盈利保持高速增長,再加上市場氣氛良好,三個因素加在 一起,這樣的真明麗便做了三十多倍市盈率,即是差不多一百億元市值。

但實際情況卻是這行業入門門檻極低,當別人看見那麼好賺時,便紛紛進場。

出來的後果便是產量過盛,導致產品價格大跌,全個行業的毛利率下降。你可能會問一個問題,我家裏或公司都還沒有改做LED照明,市場理應十分之大,沒有理由一年內便出現產量過盛的問題?我的解釋是,照明燈市場跟潮流消費品市場不同,後者的買家講求要追上潮流。

 

前景再好經營也難

例如,MP3機一出,大家便於短時間內由用CD機變了用MP3機。雖然製造MP3機的技術一點都不高,但是因為需求都是來得又快又急,令到這行業頭幾年都 不容易出現產量過盛的問題。相反,於照明市場中,消費者的態度是「可變可不變」。LED照明燈的需求是逐步釋放出來的,因此根本來不及吸收一瞬間爆發出來 的產量。

這便解釋了為何LED照明燈市場前景看似無限好,但是當中的企業卻經營得十分困難。真明麗○八年賺一億三千萬元左右,最樂觀去想,市盈率做八倍,市值剛好十億元。從高位計起,股價跌了九成非常合理。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逢周二見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6

新加坡現場直擊》 五十年來提供大量平價住宅 九成民眾都有屋 十分之一薪水就住得起的組屋天堂

2010-11-08 TWM




新加坡實施組屋政策五十年,住者有其屋的精神不但讓五百萬的人民,九成都有自己的房子,其中八二%更是住在組屋中,即使房價近兩年來飆漲將近七成,年輕人還是可以輕鬆成家,兼具創造財富增值的機會。

撰 文‧徐介凡 攝影.吳東岳今年十月,二十八歲的謝屏忠,牽著小他一歲的女友雷柔嫣,一同走過紅毯,這段五年愛情長跑終於修成正果,父親在一旁激動流淚觀禮 的同時,謝屏忠把太太的手高高舉起、像個大孩子般興奮地叫著:「爸,我做到了。」更重要的是,原本住在五坪大出租小套房的他們,已經買下一間房子,十一月 二日就搬進新家,這讓夫妻倆對未來充滿著幸福感。

目前在新加坡上海亞洲控股公司任職文員的謝屏忠,月薪約星幣四千六百元(編按:星幣兌新台 幣匯率為一:二十三.八九,月薪約合台幣近十一萬元,在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約兩千八百元,工作五年的上班族,平均收入大約都在這個水準上下),雖然薪水 並不高,卻無礙於他築愛巢的規畫,因為,新加坡的組屋(類似台灣的國宅,見小辭典),讓他不用負擔太高的金錢壓力,也能輕鬆成家。

房貸壓力 低,雷柔嫣夫婦輕鬆成家同屬馬來西亞籍華人、只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權身分的謝屏忠與雷柔嫣夫婦,因為心知買不起價格過高的私人住宅,所以購屋的目標始終鎖 定在二手組屋市場上,今年七月,兩人終於選定了一間緊鄰現住房子旁邊,十六樓、三房一廳、約二十七坪大,要價四十萬元︵星幣,下同︶的二手組屋。

「我 們的客廳要擺大一點的沙發,小孩還沒生之前,多的房間要先拿來當工作室,等孩子生下來、長大後,就可以讓他接著繼續用。」謝屏忠和雷柔嫣你一言、我一語, 聊著搬進新家後要怎麼布置愛巢,雖然添購家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從兩人的表情上,可以明顯看出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為購買這間大小中等 的三房一廳二手組屋,雖然得花上四十萬元,相當於謝屏忠不吃不喝七年半左右的薪資所得,但是,由於新加坡多採三十年期的房貸,頭三年平均利率只有一.四 五%左右,雖會隨著政府調整利率而浮動,但以目前來看,每月僅須償還約九百元、僅占兩人月薪加總的一○%比率,可支配所得仍有很大的空間,難怪兩人並不擔 心添購家具的支出。

進一步細看組屋價格部分,包括房屋估價三十七萬元,以及隨著房地產價格上揚、屋內裝修較佳,必須加碼付給前屋主的「增值 溢價」三萬元,由於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有增值溢價部分不能融資的規定,所以在前期自備款方面,分別由估價二○%的七.四萬元、溢價三萬元,加上更換地板瓷 磚、粉刷牆壁的兩萬元裝潢費等,總共需要十二.四萬元。兩人湊一湊手邊存款買下房子,父母也因他們新婚贊助了一些裝修費。

由於謝屏忠是移民者,只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因此只能買二手組屋,若是一般新加坡國民,則可以申購新建組屋,同樣的房子,價格比二手組屋便宜了四成,只須準備六萬元左右的自備款,就可以入住,成家更加輕鬆。

「我 們有個蘋果飯店的計畫,在小孩還沒生出來之前,把多出來的房間提供給朋友們短期租借,一晚就收個星幣二、三十元的友情價就好。」馬上就要搬進新家,但生活 經濟壓力卻沒有因此增加,「租金可以當兒子的教育金、拿去存起來、做旅遊基金……。」家裡可支配的錢沒有因為買房子而減少,讓謝屏忠與雷柔嫣對未來有無數 個規畫,一想到這,兩人的笑容變得更甜了。

高達八二%的人住在政府蓋的組屋根據新加坡政府統計,新加坡五百萬人口中,近九成擁有自有住宅, 其中高達八二%的人是住在政府的組屋當中。這是基於自一九六○年以來的政策,新加坡政府成立建屋發展局,統籌提供大量平價的組屋,簡單來說,就像是台灣的 國宅一般,藉此讓新加坡國民能夠實現﹁住者有其屋﹂的理想。

因為從建築、銷售到管理,全由政府一手包辦,所以法令規定,民眾花錢買下來的,只是一個可以使用九十九年的租約,並不包括土地權狀在內;通常,可以分成新建組屋與二手組屋兩種。

根據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資料,不論是購買新建或二手組屋,對象一定要是年滿二十一歲以上、名下不能有任何房子;此外,因為新加坡生育率過低,政府為了同時達到鼓勵結婚、促進生育的目標,申購組屋也同時多了一條規定,在拿到鑰匙之前,一定要辦妥結婚手續才能入住。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鼓勵結婚與生育,所以如果夫妻二人離婚,不論有無小孩,新加坡政府都會要求在六個月內把已申購的組屋給賣掉,並且搬出。

由於組屋屬於政府政策一環,因此,購買組屋的自備款部分,可以把每月分別扣除自員工與雇主的二○%薪資的公積金︵類似台灣的勞保︶拿來支付,進一步再降低民眾購屋的壓力。

從價格上來看,二手組屋介於新建組屋與私人公寓之間,通常被當作房地產價格的重要參考指標,在同一區域內,新建組屋最便宜,往往二手組屋打個六折,就是新建組屋的價格,至於私人住宅,價格約是二手組屋的一倍以上。

若進一步以目前各區域的平均價格來看,販售房型數量較多的兩房一廳、三房一廳、三房兩廳三款二手組屋(坪數平均約當二十三坪、二十七坪、三十三坪),價格分別落在星幣三十、四十與五十萬元範圍。

新 組屋與二手組屋價格與規範大不同當然,因為政府提供的條件相當優惠,為避免人民拿來作為套利工具,同時也附帶了住滿三年之內,不能出租或轉售的條款。不 過,新舊組屋之間還是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首先,新建組屋的售價因為有政府優惠補貼在內,價格比起二手組屋通常便宜約四○%左右,所以購買對象的資格,限定 要有新加坡國民身分、且夫妻月薪合計不得超過八千元才可購買。

至於二手組屋,則是只要擁有永久居留權身分即可,且月薪收入沒有限制,儘管價格比新建組屋貴上一些,但比起擁有土地權狀的私人公寓,卻還是便宜了將近一半的價格。

其 次,由於組屋的推出是為了讓民眾買得起,因此政府在貸款利率上也有相關配套措施。若購買新建組屋,可以向建屋發展局直接申辦貸款,利率不但比一般銀行所提 供的房貸便宜︵視當下市場利率,便宜一%到二%左右︶,貸款成數可達九成,期間長達三十年,但不得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五歲,而且不受政府打房政策影響, 此外,有鑑於政府提供的特別優惠,所以每對夫妻一輩子只有兩次的購買機會。

相較之下,二手組屋的貸款不僅全由銀行辦理,且條件與私人公寓相同,借款期限同樣最長三十年期,貸款額度因打房措施,最高只有八成,利率方面亦比建屋發展局所提供的貸款高約一%至二%,但因為補貼優惠較少,所以二手組屋的買賣次數並沒有設限。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擁有一間二手組屋的民眾,還可以同時擁有一間私人公寓,但為了打壓房價,政府規定今年八月三十一日後購買二手組屋的民眾,若要另外購買一間私人公寓,得先出售手上的二手組屋。

因 為組屋規定,拿鑰匙入住前必須辦妥結婚手續,方能入住,實務上從買好到住進去整個程序下來,通常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不過,因為幾年前新建組屋申購人數 不高,建屋發展局將新建組屋的申購方式從「先蓋後售」改為「先售後蓋」,先公告一個地區即將蓋新建組屋,讓民眾前來申購,全部售出以後,再開始興建,因此 從買下到實際住進去的時間,相較謝屏忠購買的二手組屋,普遍只需三個月就能交屋,新建組屋卻需要三到五年之久。

新加坡政府除提供新建組屋申 購約四成的優惠補貼外,還有其他政府規定,包括新婚三萬元補貼、居住地點鄰近父母的一萬元補貼等,無疑提供年輕人快速累積財富的捷徑。但是,由於近年來新 加坡因應物價上漲,工資調漲速度同樣很快,若以一般大學畢業生起薪每月二千八百元左右(約合台幣六萬六千元),通常工作個五到七年,月薪就會超過四千元以 上,夫妻二人相加立刻超過建屋發展局的薪資上限規定。

為買組屋,年輕夫妻都想盡早成家為了趁著薪水還在可申購範圍內,趕快申購新建組屋,也 讓新加坡年輕夫妻普遍都有盡早成家的想法,先買屋、接著結婚,再搬進新家也成為當前常態,因為規定拿到鑰匙前辦理結婚手續即可,往往申購後也得等上少說三 年才能交屋,反而多了些時間可以慢慢籌備結婚事宜。

雖然,新加坡不論是二手政府組屋,還是私人公寓的價格,從二○○五年到現在,漲幅均高達六成以上,尤其去年第三季金融海嘯結束,價格漲勢更是凌厲,漲幅少說超過兩成,即使如此,卻仍不影響新加坡民眾買房的意願與能力。

房屋費用占可支配所得比率低,正是新加坡民眾能夠對未來人生充滿希望的關鍵所在。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實施至今,剛好屆滿五十年,規定與管理隨著時代背景與經濟發展不斷演變,住者有其屋的中心思想卻始終如一。

平價組屋品質高,宛如高級住宅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新加坡的組屋屬於平價住宅,但是,不論是建材品質、整體設計,或是公共設施,卻一點也不顯得平價。

踏進方榮福家門,採三房二廳格局的組屋,空間寬敞,外面有一個五坪大小、可以直眺新加坡夜景的陽台,木製地板與櫥櫃構築出來的溫馨感,著實讓人分不清到底身在高級住宅,還是一個普通的政府國宅。

五十八歲的方榮福回憶,身為馬來西亞籍華人的他,當初剛入社會不久,因為太太是新加坡國民,符合申購新建組屋的條件,因此在當時買下一間要價一.八二萬元、新建的兩房一廳組屋。

「我 那時候一個月薪水很低,才四百元。」從基層員工做起的方榮福,每月房貸費用約七、八十元左右,雖然太太是家庭主婦,家裡缺少一份薪資收入,但是,若從支出 占所得比率的角度來看,其實與謝屏忠差不多,房貸只有二○%左右,因為占可支配所得低,儘管家中經濟只仰仗他一人之力,卻也順利把兩個小孩拉拔長大。

一 九九九年時,因為兩個小孩分別到了二十歲與十一歲,,不能再同住一個房間,方榮福決定把住了十九年的組屋賣掉,心想:「既然要換大一點的房子,乾脆就換間 可以住一輩子的吧。」當時因為景氣轉好,除了考慮每個小孩要有一間房間外,也想多給自己一間書房,閒下來時可以做休閒用途,因此,選定了與市中心距離較遠 的後港區,三十六坪、要價三十一萬元的新建三房兩廳組屋。

隨著新加坡經濟提升,方榮福當時二手賣出舊組屋的價格約為十四.五萬元,算一算,增值了將近八倍,售後獲利加上工作二十年所累積的公積金,全部用來買這間組屋。

雖 然房子位於新加坡偏遠地區,但方榮福認為,這裡的生活機能樣樣齊全,除了政府捷運建設與組屋幾乎同步蓋好,不論上班或上學交通都很便利外,組屋社區內亦有 包括中、小學校、停車場緊鄰,對面更有傳統市場,「雖然是新開發的郊區,但生活起來卻很都市。」方榮福說,便利性遠超出他當初購買的預期。

房地產飆漲,二手組屋價格跟著翻倍新加坡政府通常是將公共建設(例如捷運)與組屋所蓋的位置結合,捷運拉到哪裡,組屋就蓋在哪裡,以方便居民上下班。這樣的配套,除了帶給方榮福住的便利,同時也創造了財富。

現在,這間三房兩廳的組屋在二手市場的行情,已經上看五十五萬元,增值幅度將近八成。

「去 年政府公布人口突破五百萬的時候,所有人都被嚇到,拚命在市場上搶房子。」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楊煥杰解釋,新加坡房地產之所以會一路狂飆,關鍵來自於外來 人口的大幅提升。由於新加坡生育率一向不高,近兩年來更只剩一.二%左右,「把死亡率考量進去,新加坡本國人口成長率其實是負成長的!」○五年起,連續四 年新加坡人口成長率都超過五%,推升總人口數一舉突破五百萬,成長力道卻主要來自國外移民,以及外國專業工作人士大量進入新加坡。楊煥杰回憶,在大家觀念 都停留在人口只有四百二十萬人的時候,政府突然公布超過五百萬人口的數字,大家都開始恐慌起來,怕沒有房子可住,因此「外資與本國人民同步大買,推升房地 產價格一路飆高。」今年五十八歲、擔任財務會計主管的蘇秀霞,同樣也是房地產價格大漲的受惠者之一,二十年前,她花了九.六萬元在宏茂橋地區買下一間改建 式的新建三房一廳組屋,如今價格來到四十萬元,漲幅超過四倍,她卻仍扼腕地說:「早兩年買才兩萬多元,你看我損失多少。」由於早期新加坡政府的組屋規畫較 不合時宜,推出大量一房一廳的組屋,與現在三房一廳、三房兩廳相差甚遠,因此新加坡政府便重新規畫,將原本一房一廳式的兩間屋子打通成為一間新建組屋的作 法,吸引民眾前來申購,這也正是蘇秀霞所買下的組屋。

眼見媽媽購買組屋增值財富的經驗,二十七歲的女兒陳煊華也打算趁早有樣學樣,剛跟準老公拍完婚紗照的她,現在正積極尋找組屋標的,替自己找一個安居的窩。

面積只有台北市二.五倍大的新加坡,雖然地狹人稠,卻透過政府實施組屋與相關配套政策,讓年輕人即使身處高房價時代,也沒有購屋的壓力,甚至更可因房價上漲而累積財富,反觀台灣的政府,又留給了年輕人什麼呢?

新聞辭典

組屋

1960 年,新加坡政府為了解決國民居住問題,成立建屋發展局,包括興建、定價、買賣、管理等,全面規畫如同國民住宅一般的平價房屋,也就是所謂的組屋。政策施行 50年來,已有82%國民居住在組屋中。根據規定,組屋只提供99年的使用權,到期便收歸國有,與一般私人住宅擁有土地所有權不同(但新加坡部分私人住宅 也只賣地上權)。一對夫妻一生只能申購二次新建組屋,以及向建屋發展局申請優惠貸款的機會,二手組屋因不得申請優惠貸款,因此沒有購買限制。

新加坡組屋公共設施齊備

生活機能相當便利

運輸:組屋區內設有公車站,且地理位置緊鄰捷運站。

遊樂設施:組屋區的中心,一定會有兒童遊樂區與球場等公共建設。

停車場:獨棟五層以上的專屬停車場,供應組屋區家庭停車需求。

大排檔:舊式組屋一樓多為大排檔或傳統市場,供應民眾食物需求。

法令與政策配套完善

打造公平理想的居住園地

01. 新建組屋只准新加坡國民申購,二手則包括永久居留權身分者。

02. 新建組屋價格較二手便宜四成,二手又較私人公寓便宜超過一半。

03. 申購組屋只有99年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權狀,到期收歸國有。

04. 新建組屋申購,夫妻月薪合計不得超過星幣8000元,二手不設限制。

05. 新建組屋貸款利率較銀行優惠1%至2%,但一生只有兩次申購機會。

06. 新建組屋房貸最高可貸九成,二手條件比照私人住宅。貸款期間最長30年,但不得超過法定退休年齡65歲。

07. 擁有組屋不能另外擁有其他私人公寓,二者只能擇一。(註:避免炒作)08. 組屋住滿三年前不得出租或轉售,二手不受限,但一對夫妻只能買一間組屋。

09. 組屋居民人種比率依國內人口結構設限,超過上限便不再賣給該人種。

10. 組屋區公共設施齊備,捷運、停車場、孩童遊樂區與球場一併規畫。

租金貴、投報率高,組屋讓新加坡國民迅速累積財富新加坡不論是店鋪、商辦、私人公寓,就連二手組屋的租金也貴得嚇人,以目前一間新建三房一廳組屋購買價格約星幣30萬元左右計算,年租金收益可達2.4萬元,加計政府其他降低購屋成本補貼,年投報率直逼10%。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楊煥杰直言,由於新加坡民眾自有房屋比率近九成,因此國內欠缺完善的租屋市場,沒有市場機制下價格自然不易受到控制;此外,因為外來勞工、移民很多,大量人口湧入也致使租金價格只漲不跌。

社會住宅

應納入國家福利政策

台灣社會住宅聯盟表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早就體認住宅市場有其局限性,政府應扮演不可或缺的救濟角色,最普遍的作法是興建一定數量的社會住宅,以「只租不售」的方式提供經濟與社會弱勢族群,以滿足並保障其「居住人權」。

以 荷蘭來說,就認為社會住宅不只是住宅政策,應該是國家福利政策,不論經濟景不景氣,都必須長久、持續地推動。荷蘭社會住宅主管機關是中央住宅部,由中央政 府編列預算、選擇地點、規畫興建,再交由地方政府分配、維護管理,而不只單靠地方政府資源執行。 (梁任瑋)

各國社會住宅政策比較

國家 公有租售住宅比率 作法新加坡 82% 自1960年代起,大量興建國民住宅(組屋),高達82%新加坡居民住在政府興建的組屋裡;另外也針對經濟弱勢無力購屋者提供廉價租屋,約占總人口數8.7%。

香港 50% 1970年代起大規模推動國民住宅(公屋),分為租售兩類,在租金和售價上上有嚴格規定,並對申請者資格進行較高門檻和審批監督機制。

荷蘭 34% 以政府補助為主,租金經過每年調整,以評點制度公開透明方式申請。各區的分布平均、住宅設計混居,維護居住品質,結合照護服務。

英國 20% 目前約有800萬人居住公有出租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之租金補貼,透過評點制,保障住宅需求最大者,遵守規範者可終身居住。

德國 16.2% 採政府補貼民間投資興建模式,完成後在入住對象與租金訂定上均須受規範,出租人只可收取成本租金,租賃期間不會提高租金,並設定最低居住水準,對適當的住宅面積、房間數有所規範。

美國 6.2% 1950年代起興建大量公有出租住宅提供弱勢團體,近年來為減低標籤化與種族隔離問題,提倡混居政策並改善既有公有出租住宅品質,並配合住宅補貼,解決中低收入住宅問題。

台灣 0.08% 數量過少,無具體政策方向。

資料來源:崔媽媽基金會、無殼蝸牛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6

17省民企生存難九成企業遇「錢荒」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24/2413338.shtml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長白山
低資源、低人工、低環境成本的時代已經結束,高生產成本的時代已然到來。昨日(8月23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在中國民營經濟研討會上指出,目前微型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薄。
此次研討會由全國工商聯和吉林省政府共同舉辦,旨在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的發展尋計問道。
今年上半年,全國工商聯對包括吉林、遼寧、河南等17個省的中小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較2008年還在持續惡化。
全哲洙表示,調研發現,中小企業面臨著成本急劇上升、利潤空間越發薄弱、過於依賴資源、關鍵核心技術缺乏等挑戰。他認為,解決這些問題,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和管理創新等措施,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企業普遍遭遇「錢荒」
如今,「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全球復甦的不確定性增加,同時在國內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全哲洙說。
工商聯有官員稱,2008年金融危機時外需雖然有所縮減,但信貸的放鬆讓企業資金並不緊張,但此前面臨的是外需未能全然恢復和「錢荒」的雙重壓力。
他表示,調研報告顯示,今年下半年中小企業的處境更為艱難,最近一段時間東南沿海部分企業的倒閉已經印證了這樣的情況。
工商聯在調研中瞭解到,90%以上的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微型企業的融資狀態更為窘迫,「中小企業能從銀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貸款已經相當不錯,浙江地下金融的月息利率甚至已經高達5分以上。」
融資困境下,企業的產品價格難以同步提升,使得利潤持續被擠壓,相當一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挑戰與機遇並存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會上指出,未來對於中小企業的考驗還將持續,主要因為整個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世界經濟將進入低速增長,預示著出口導向必須轉向內需擴大;剩餘勞動力不再充裕,意味著低成本製造不再具有持續競爭優勢」。
曹遠征表示,「未來人口紅利趨於消失,意味著投資驅動性經濟增長能力減弱;節能減排成為世界性趨勢,意味著資源消耗性經濟難以維持。」
除了這些挑戰之外,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尚有許多機遇,比如「十二五」時期,我國為更好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出的一系列政策。
全哲洙說,這些政策蘊含著重大機遇,企業「要善於在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中捕捉發展機遇」。
結構調整之切
如何紓解企業的諸多困局,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認為,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增長方式由粗放到集約,另外要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
要改變中國「廉價打工仔」的地位,艾豐指出,必須利用兩種資源,一種是「硬資源」,就是物質性資源。另一種是「軟資源」,就是包括信息、技術等信息性資源。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遠征稱結構調整必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基調。
全哲洙也表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民營經濟有效應對國際國內複雜經濟形勢的需要;成為民營經濟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成為民營經濟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中小企業轉型需要項目和資金支持。朱衛華認為,要建立有效的途徑,盤活民間資本,為民間資本市場搭建新的平台。目前佛山就建立了投資基金等,來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未來還將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結構,引導企業集群發展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5

法學碩士做客服 客戶滿意度飆九成


2011-12-19  TCW




異花授粉者,是能從一個領域或產 業中,找出聰明解方,成功應用到另一個領域或產業上的未來人才。」這是全球頂尖設計諮詢公司IDEO總經理湯姆.凱利(Tom Kelley)所著《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一書中的描寫。

身兼法律與客服專業的蔡佩君,正是能找出聰明解方的「異花授粉者」。

她曾是寶僑家品(P&G)消費者服務部,首位擁有法律背景的人。從法務室走到客服中心,薪水少了三分之一,但花不到三個月,她就讓客戶滿 意度從二七%提升到九○%,成長超過兩倍。

而她的薪水,也隨著拔擢而回復至原有標準。

前上司、現任寶僑大中華區對外事務部總經理胡馨如證實,這位從法律界跑來的「空降新人」創造佳績:「加入前三個月,顧客感謝卡就貼滿辦公室一面牆。」

一紙徵人啟事,開啟了她職涯第二條成長曲線。

當時三十歲不到,就已是ING安泰人壽法務室最年輕襄理的她,有天在報上看到寶僑徵人廣告,她視線被「客戶服務」這四個字深深凝住:心想:「這不正是我想 要的嗎?」

她一向對人熱情,但法律的世界非黑即白,她總覺得欠缺什麼。「『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工作不再滿足我,想找一份創造『雙贏』的工作,」她回憶,而《梅迪奇 效應》(商周出版)一書提倡的跨界激盪,更激勵她跨越心理障礙。

「怎會跑來做客服這樣『低下』的工作?」一位電話廠商問她,她回應:「法律是一場零和遊戲;但客服同樣是解決事情,又可得到客戶感謝,自己也有成就感,是 多元的。」

讓客戶罵半小時,才談賠償

不過,法律人走入客服圈,並不簡單。

員工挑釁是第一個難關,剛接任客服主管的她跟下屬介紹自己:「以後大家都是一樣的,希望一起快樂工作。」

但客服人員直接嗆聲:「怎麼會一樣?妳有便當(編按:約聘人員跟正職人員福利不同),我沒有。」位階價值,隱隱橫在跨越之間。

信奉「僕人領導學」的她,馬上接下客服無法結案事件。

她清楚記得,第一次撥電話出去前,心情忐忑,她一向自信,卻望著電話十分鐘還撥不出去,「過去,法律工作是人家怕妳,是強勢的;有客訴,表示要道歉,需要 軟技巧。」轉念想,這不正是心魔再次伸手,對自己是否大膽要的考驗嗎?

開關開了,她坐在會議室,聽完客戶半小時謾罵後,才告訴對方能賠償的底線。也因捲起袖子、撩下去,拉攏了法律與客服的距離,也將下屬拉到自己同邊。

只是,專業的拿捏,又是另外一道難爬的坡。

客服如果太為公司著想,態度會顯得強硬;如果太沒信心,就成為節節敗退的受氣包。

她表示,消保法採「無過失責任」,最重賠償金額僅損害賠償額的三倍,但客戶不理解,常要求「精神賠償」,「那隸屬民法。客服加上法律,協調者能清楚底線在 哪裡。」她說。

在她未上任前,曾有位客戶獅子大開口,要求三百萬元賠償,還叫記者來。寶僑出動最高層級客服主管,卻換來消保官一句:「六法全書,妳懂嗎?」場面劍拔弩 張;因此,每當消保官出現,公司總要出動客服外加法務人員,讓「專家對專家」,大費周章卻未必有效。

當學法律的蔡佩君,「鶴立雞群」出現在客服群中,情況改變了。

訓練客服安撫客戶,面對消保官

例如,曾發生過乳霜被客訴事件,她訓練的客服,面對客戶咄咄逼人,會先安撫再分析緣由。她將客服提升到能獨立面對客戶和消保官的企業品牌大使地位。

同時,在流動率高的環境中,她所領軍的客服團隊,連續兩年無人離職。另方面,也減少法務出場頻率,從她手中轉到法務的客訴,是真的要「武裝上場」。

二○○七年,她被拔擢為兼管台灣和香港兩地客服團隊的經理人;隨後,還被博士倫挖角,二○一○年因改善訂單服務處理流程,再度破格跨級晉升為總理人資、客 服的主管。

「Paige=Passion+Ambition+Integrity+Gener-osity+Edge.」她介紹自己英文名字Paige時,總會這樣 描述:「我是個熱情、有夢想、重誠信、對人寬厚、做事有決斷力的人;而且,我不怕從頭開始!」因為無懼,她將法律「異花授粉」到客服領域,不僅幫別人升 級,也將自己職涯版圖放大。

【延伸閱讀】乘法功3步驟1.試水溫:從網路賣家經驗,試出自己客服因子2.大膽要:看見徵人啟事,毅然投出履歷表3.換腦袋:讓法律加值客服,創造新價 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8

面板良率九成 瓦城料理不良率低於千分之三

2011-12-26  TCW




八分鐘、九八%、千分之三,三個 數字代表瓦城速度和品質的黃金數字。

客人點菜後,必須在八分鐘內上第一道菜;客人想吃的菜,九八%菜單都必須在點菜後二十五分鐘內上完;每日廚房料理不良率必須控制在千分之三。

瓦城泰統董事長徐承義扳著手指算,假日一間店可以做到翻桌七次,平日翻桌兩次,每一天打開門做生意,瓦城的團隊都必須達到以上要求。

能做到品質一致是因為從購買、生產到送菜上桌,徐承義都用科學化方式計算。

徐承義說:「我是用科學的精神做中餐。」瓦城泰統旗下有兩隻菜系品牌,瓦城和非常泰專攻泰國料理,一○一○主打湘菜,是最難連鎖複製的菜系。

專職餐飲管理考核、全球餐飲公司執行長岳家青指出,中式和泰式料理光是食材種類至少一千種,比起西餐廳多了八到十倍;西式料理可以用計時器計算烹調時間, 中菜光是火候就分四種,醬汁、刀工、火候一點差異,都會影響味道。

這也是徐承義在仁愛路四段開第一家瓦城時遇到的困境。

當時,他最怕客人問起,「今天是不是換廚師?」這代表這餐客人吃出味道差異。他苦惱,單單一家店味道都不一樣,怎麼開連鎖店?要展店,味道一定得標準化。

徐承義帶著十位研發團隊,組成份子有廚師、採購、品保、作業程序控管人員等等,捲起袖子進廚房,花了六年時間觀察,拆解每一道菜餚,一一記錄;還花了三年 時間建立廚師訓練制度,讓四百位廚師都懂得控制瓦城料理的火候。

食材驗收規格化用電子尺、色卡,檢查大小和品種

瓦城六十道菜餚背後,都寫了一道隱形的料理公式。

徐承義解釋,有三個重點會讓中式料理口味產生差異:食材、醬料和火候。

為了達到口味一致,從研發菜色開始就像一場科學測量。每道菜至少經過一百次以上的試吃,由他和十位研發團隊成員選定口味後,定義醬汁比例、食材品種、切 工、火候。

每天早上,瓦城的廚師上工第一件事情,不是處理食材,而是得拿著電子尺、色卡驗收食材。

瓦城廚務區經理楊志信指出,別家餐廳頂多驗收新鮮度和數量,在瓦城,食材大小、品種和色澤都得照規定來。

他拿起辣炒牛肉用的大紅辣椒解釋,每位廚師的手也等於測量尺,小指長約五公分,要驗收十公分的辣椒時比對兩下,就知道太大或太小。

色卡也是驗收常用工具,泰國菜最常用的涼拌青木瓜絲,瓜肉太黃、太橘代表青木瓜過老,不適合涼拌,瓦城廚師以美術專用色卡比對,確認瓜肉顏色在合格範圍, 超出規定色澤的木瓜就會被退貨。

在瓦城的電腦裡,每個食材都有專用的驗收標準表,對於品種、顏色、蟲害、大小都規定很清楚。在餐廳裡用量大的檸檬,黃色部分不得超過一顆檸檬總面積五成, 黑點不得超過果體表面四分之一,不合格都會讓檸檬酸度不足。

控制食材大小和品種,只是第一步。第二關就是食材處理,食材切法會影響味道和口感。楊志信舉例,一顆小番茄用在不同料理,切工不一樣,辣炒牛肉的番茄要切 四開,番茄的酸味才易融入醬汁;涼拌菜番茄要對切,避免番茄汁液太快滲出讓菜餚「濕答答」。

廚師訓練標準化從切工、火候到調味,不因人而異

最難的就是訓練廚師的火候,岳家青指出,中餐火候至少有四種,控制不好,同樣的食材,十位廚師可以炒出十種味道。也就是說,中餐因人而異的變數相當大,管 理上特別費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徐承義成立廚藝學院,他以跆拳道段數分級,將廚師技術以白、黃、綠、藍、紅、黑徽章,區分成十一等級,每個階段都有一套科學化的訓練方 式。

負責訓練廚師的瓦城廚務經理蔡秉錚舉例,以翻炒為例,規定就是必須用一公斤白米練習,在九十秒內,翻二十下,一粒米都不能掉出來,才算合格。

每道菜都有料理順序的判斷點,楊志信以最受歡迎菜餚前十名的辣炒牛肉為例,此道菜,第一個判斷點就是爆香蒜苗至金黃色就可以放入牛肉。

什麼叫作蒜苗炒到金黃色?在廚藝學校的定義裡,就是表面呈現微微鍍上金黃色,卻沒出現焦黑點,訓練時都有圖片比對,告訴每位廚師蒜苗爆成金黃色長相為何, 之後不斷實務操作,直到廚師炒對顏色。

走進瓦城的廚房裡,料理台上除了有放秤測量食材重量外,每一隻湯匙就是代表一個精準容量,五cc、三十cc,如果有不同的特殊規格,瓦城的廚師還找其他器 具代替,務必得讓廚師在炒菜時方便測量。

涼拌菜的海鮮必須冰鎮,瓦城研發團隊花了八個月,開發可循環恆溫冰鎮槽,維持品質也提升效率。

每把瓦城廚師用的刀子上都刻著「美味出在細節裡」,徐承義常提醒廚師,就算醬汁少○‧一克都不行,「這是一種自我要求的精神。」

徐承義還會不定期做產品改良,他認為就算只改進五%也好,像是涼拌海鮮原本有鱈魚,但是因為連著皮汆燙的魚,易有腥味,後來就從食材中剔除。

廚房分工流程化配菜、爐炒分五站,加快出餐速度

瓦城的廚房僅占餐廳面積二○%,比一般中餐廳小一半,但是卻分成五站:控菜、配菜、油炸、爐炒、涼拌,類似科技業產線分工,每人專職處理一項工作,提升效 率。

徐承義觀察過,中菜餐廳出菜慢,主要是因為廚師要一個人包辦切菜、配菜、過油和炒菜。

他舉例,中餐食材要過油,如果都由一位廚師完成,得先升溫油鍋,等待油溫升高就是一種時間浪費;經過五個階段的分工後,先由配菜廚師抓出配菜,再交由油炸 區負責過油,之後送給爐炒廚師翻炒,省下拉高油溫的時間,爐炒廚師也可以不必走動拿配料、過油,浪費製作時間。

這樣的設計也加速了瓦城出菜時間。瓦城規定,任何一桌客人的第一道菜必須在點菜後八分鐘上桌,最後一道菜必須二十五分鐘內出完,出菜達成率至今都維持在九 八%。

直到最後出菜,也如科技業一樣必須經過品管。出菜要經過兩道審查手續,第一道是廚師自己判斷是否炒壞,可自行報廢;第二道手續則是內場經理以目視色澤決定 是否放行。

目前,瓦城的料理不良率可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內,對比面板廠良率平均九○%,瓦城的良率控管程度不輸面板業。

找出這套科學複製方式後,徐承義開店速度加快,光是二○一一、二○一一二兩年,旗下三個品牌,計畫開出二十九家店,超過前十年的總和(瓦城第一個十年才展 店二十六家),希望用這套方式打造出亞洲第一大連鎖中餐品牌。速度能加快,秘密都藏在廚房的每一個細節,最後能否通過顧客每一張挑剔的嘴,就是對瓦城的考 驗。

【延伸閱讀】每道菜,都能拆解出標準流程 ——以辣炒牛肉為例

1.辣椒長度統一10公分食材都有規格清單,廚師須以電子尺、色卡測量。例如辣炒牛肉的辣椒必須10公分長,筆直不彎曲。

2.番茄規定切4等份切法有規定,牛小排須切成1公分條狀切丁,不能使用絞肉機;番茄必須切4等份,易引出牛肉甜味。

3.2個下菜時機判斷點辣炒牛肉有2個判斷點:爆炒蒜苗表面成金黃色後為下牛肉第1個判斷點。牛肉由粉色一轉為褐色為第2個判斷點,必須下醬汁。

4.8分鐘要出第一道菜廚房分五大工作站,以專職分工提升效率,達到客人點菜後8分鐘出第一道菜的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1

亞洲迷你倉庫王 九成獲利靠地產

2012-12-17  TCW
 
 

 

高房價下,人們居住空間越來越小,有什麼商機?

有一種行業,專賺這種「蝸居商機」:迷你倉庫(Mini-Storage),又稱為自助倉庫(Self-Storage),比銀行保險箱空間更大、更便宜,專門提供個人或企業存放物品,小的容積至一立方公尺,大至兩立方公尺,月租金從新台幣一千元至九千元不等,可放私人蒐藏、搬家家具、文件等。

這行業在美國已發展四十年,是一個年營收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八百億元)的產業,產業龍頭Public Storage早在一九八四年於紐約上市;日本發展近二十年,市場規模一年也接近三億美元。

但台灣市場仍在萌芽階段,二○○八年才有業者投入,目前市占率最大的摩爾空間,全台有十家店,約四千個倉庫單位,熬了三年,總投資五千萬元,今年終於損益兩平。另一家由海霸王餐廳投資的台北迷你倉,則剛在今年中開了第二家店,總投資金額約一千六百萬元,目前股東年報酬率約達五○%。

最近,亞洲最大、來自香港的儲存易迷你倉庫集團Storefriendly(以下簡稱儲存易)揮軍台北市信義區,挾著集團資源進攻,並宣稱要為投資人(即加盟者)帶來二五%至三○%的年自有資金報酬率(IRR)。

它,靠加盟迅速擴張展店七年市占率稱霸亞洲

台北迷你倉董事總經理盧韋仲說,如果儲存易打起價格戰,他也只能「剉咧等」。不過,摩爾空間副總經理鄭維穎期待:「希望儲存易幫忙教育市場,」「美國人認知迷你倉庫就像台灣人知道7-Eleven一樣,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表面上,經營迷你倉庫門檻不高,取得土地空間、鐵櫃隔間,因採自助式使用,配備一、兩個人力即可看管一間店;換算一下約五百萬元即可取得經營門票。可是,做大的人不多。因為這行業表面上是倉儲,但實際上是仰賴不動產的經營模式獲利,鄭維穎指出,「這是個大者恆大的產業,為了產生現金流,要規模化經營,出租率越高,投資越快回收,再擴張,而持有不動產可以大幅降低經營成本。」

Public Storage二十多年透過不斷購併同業,以大吃小,公司同時投資了製藥、建築、零售等,二○一○年出租率達九成,獲利率逾四○%,上市以來為投資人創造一六%的年報酬率。

有別於美國業者採取購併擴大規模,儲存易二○○五年發展出一套香港模式,靠的是「加盟」,使它近七年得以快速在港澳與新加坡快速展店,成為亞洲市占率第一,擁有四萬個倉庫單位。

同樣做到跨海經營的是新加坡商StorHub,跨入中國的上海和廣州,倉庫單位約一萬三千多個,規模約是儲存易的三分之一。而日本市場雖大,但房地產不景氣,業者保守經營,並未向海外發展。

為何儲存易十年內就能做到香港市占率六○%、亞洲最大?

它,作業流程IT化單店只需一‧五名員工管

儲存易集團主席陳啟豪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點出兩個關鍵:強大的IT系統、限有錢人的加盟方式。

現年三十五歲的陳啟豪,大學開始創業,計算機科學背景的他,一九九八年創辦科技公司,他在網路泡沫前轉換跑道,將港幣五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九百萬元)的第一桶金,投入香港最賺錢行業之一:地產,創立儲存易,從活化商業空間的角度切入。

他深知IT對管理的重要性,儲存易至今服務逾五萬名顧客,每人的起租日、收款日、退租日等服務項目都不同,於是他成立儲存易第一天,就建立一個研發團隊,將營運的SOP(標準作業流程)IT化與中央控管化,因此,平均一間店只需要一‧五個員工,台灣業者的人力是他的兩至三倍。

這套IT系統讓陳啟豪管理旗下一百多家店,一星期只需花一天和各地經理人開會,可將多數心力放在不動產交易上,集團過半的地產所有權由公司持有。因此,他在○五年開放加盟時,對加盟對象開出兩種條件,一是「退休的有錢人,投入資金最少是新台幣一千萬元」,二是「願意共同參與買樓,投入資金數億元起跳。」加盟者只需要出資,租金的一五%由儲存易抽成,但儲存易包辦所有經營。

陳啟豪坦言,該集團「九成力氣經營迷你倉,但九成獲利來自地產,」儲存易近年來不斷搶攻金字塔頂端客戶,譬如推出紅酒倉與開倉買賣的服務;但長達五、六年時間,他幾乎天天都泡在房地產資訊裡頭。

他接受採訪前一天,才剛完成一件交易,「港幣三千萬元買進,八千萬元賣出,持有時間僅半年。」在「錢找錢」模式下,儲存易資產規模十年內成長到港幣十二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五億元)。

對於儲存易的做法,鄭維穎頗不以為然,認為還是要透過營運迷你倉庫本身獲利較實在。盧韋仲則說,不管國內外,迷你倉庫本質就是在經營不動產,只是換個包裝,或說是加值。

儲存易的大規模與深口袋是台灣業者所望塵莫及的,若成功在台灣複製香港經驗,未來將擠壓本土業者市場。但本土業者了解在地消費者特性卻是儲存易得從零開始的關卡,且台灣房地產是否能像香港過去十年走多頭市場,都是大變數,也是儲存易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1

3 香港鬼祟改計劃4G速度跌九成九

2014-01-09  NM
 

去年通訊局實施「公平使用政策」,各大電訊商紛紛取消無限數據計劃,但聲言即使超過公平數據使用量,仍可按優先次序享用4G數據速度,更保證不會低於通訊事務管理局規定的128kbps。惟近月多位3香港用家卻發現用爆數據後,數據速度急降,更長時間低於通訊局的規定。個案一長期不達128 kbps

黃先生去年十月欲買新手機,行經深水埗3香港街站,見心儀手機有「零機價」上台優惠,又有「無限數據計劃」套餐,銷售員聲稱用戶使用超過3GB數據後,3香港會「調整客戶使用網絡的優先次序」,最低也保證有128kbps,不像其他電訊商般停止數據服務。黃先生憶述,當時銷售員力銷每月二百六十八元的4G計劃:「Sales話3G計劃用超過3GB數據之後,(網速)會真係減到得番128kbps,但4G計劃就一定唔會低到得128kbps。」黃先生遂選用4G計劃,並簽下兩年合約。

上月七日黃正式轉台,使用逾十日便超出3GB數據上限,怎料網速急降,更長期低於128kbps,他不滿指:「個sales明明話呢個plan只會減速,但而家好似限速咁,以前同一個位都收萬幾個kb,而家得番幾十個kb,慢到load唔到片!」

減速變龜速

上週記者與黃先生一同使用通訊局的寬頻測試手機程式,記者手機使用3香港4G網絡,正常速度錄得接近60000kbps,但黃先生十二次測試中,有十次都未達最低下載速度128kbps,最低一次更只得41kbps,網速低至看不到影片,亦無法於WhatsApp上載相片。黃其後反覆測試兩天,不論早上九時、晚上八時或凌晨二時,下載速度同樣龜速。

個案二上月突然限速

除了黃先生,機不離手的黎先生去年六月攜機轉台,同樣與3香港簽下一年、每月二百二十八元的4G計劃,此計劃則列明,當用戶使用逾5GB數據後,會按使用網絡的優先次序決定客人網速。黎先生指,過去半年即使超出5GB數據上限,網絡依然順暢,只是間中變慢。但自上月起,卻長時間被限速至128kbps:「以前減速仲睇到片,而家load唔到,身邊好多人都係咁!」除了黎先生,網上討論區亦有約十名網友投訴,懷疑3香港近月擅自更改計劃,用爆使用量後一律改為最低速度,大呻已簽下長約難以轉台。記者與黎先生致電3香港客戶服務熱線時,職員解釋,「上網速度會減慢少少,但一定唔會低過128kbps」;但當黎先生指網絡長期低於128kbps後,職員又改口稱:「超出用量後都係128kbps左右o架,都係正常範圍。」

專家話機制欠透明

究竟何謂網絡優先次序?電訊商普遍沒有詳細解釋,本刊找到3香港兩年前的聲明,只解釋用爆數據量後,在繁忙時間或高頻率上下載檔案時會影響速度,但並無提到長期保持最低網速。互聯網協會保安及私隱工作小組召集人楊和生解釋,電訊商一般會於用戶的網絡上加記號,並根據記號排列使用的優先次序,以此「扣死」用戶網速長期處於128kbps。不過他批評電訊商的排序機制透明度低,外間無法得知如何決定優先權:「都唔知個隊係點排o架,比較唔透明,具體方法係咪真係做到公平,我哋唔會知。」楊又指手機網速長期低於128kbps屬罕見,此網速亦嚴重影響正常上網習慣,「email file大啲都開唔到,用開嘅apps又會好慢」。他建議受影響的用戶利用通訊局的測試系統記錄網速,搜集證據後向電訊商反映問題。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方保僑則指,無線網絡受不同因素影響,難與電訊商爭拗:「有時都有啲取巧,佢話提供128kbps俾你,電訊商可以解釋好多原因,都好難商榷。」

回應大打官腔

3香港所屬的香港和記電訊發言人回覆指,公司是根據「公平使用政策」來處理兩位事主的數據服務,不過數據服務或會受其他因素影響,包括所使用的手機裝置、網絡情況甚至天氣和障礙物引致的干擾。根據通訊局的公平使用政策指引,流動網絡商應保證4G手機上網速度不得低於128kbps。唯個別情況或受外在因素影響,現階段未能裁定3香港有否違反指引。去年局方共接獲38宗同類投訴,若情況屬實,會向電訊商發出警告。(李詠珊)

壹判官

3香港身為四大電訊商,如果改咗機制應出聲,而且合約寫明數據速度下限,就理應做到,不能失信於人!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44

《台灣問題》國內創投件數十二年萎縮九成 創業者敢要、能做 資金才會上門!

2014-01-20  TWM
 
 

 

過去十二年,台灣創投投資早期案件的件數,大幅下滑九成。創投業者觀察,創業者心態變得保守,可能是資金縮手主因。專家建議,唯有展現執行力、企圖心,才能在站穩市場之後,贏得創投的青睞。

撰文‧周岐原

中關村,距離台北一千八百公里遠,中國電子業、網路業雲集創業的基地。這裡曾孕育聯想集團、京東商城等許多主導中國市場的大企業;習李團隊接班後,中國當局更以中關村為核心,打造重點企業搖籃。

二○一四年,中國證監會啟動的「新三板改制」,目的在改善微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最初新三板的理念,就是以設在中關村園區的公司,當成未上市股票交易的試驗對象。一月二十四日起,新三板登錄公司更將超過六百家。

除了以新三板為目標,「去哪兒網」、「58同城」、「天下圖」等三家新創網路公司,已在一三年分別赴香港、美國掛牌,直接挑戰海外市場,凸顯中關村起家的企業,企圖心越來越強。

資金不願冒險

想像空間小 台灣早期投資案銳減在台灣,網路創業風氣同樣興旺,但對比政策資源密集的中關村,不少台灣網路創業業者,卻有找不到錢的感嘆。

數字會說話,過去十二年間,國內創投業者投資早期項目(early stage,含種子期與創建期)的件數連年下滑;二○○○年時,早期投資案多達六八七件,數量占當年總案件的三七%;到了一一年,早期投資案只剩五十七件,占當年台灣所有創投的投資案比率,也只剩二一%。

十二年過去了,台灣創投「出手」新創企業的次數,竟只有上一次網路熱潮的八%,連一成都不到。「雖然後期報酬少一點,可是能穩穩獲利。」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陳清祥觀察。換言之,創投戰略轉向,或許代表市場資金越來越不願意冒險,原因為何?

「我認為問題是創業者的野心不足,夢不敢做大。」創業諮詢機構、創業智庫執行長洪聖倫指出,網路創業在台灣雖然蔚為風潮,不過經營者的思惟卻相對狹隘。當創業者沒有走出去的野心,加上社會歷練不足,構思的商業模式,在投資人看來往往顯得薄弱,自然說服不了資金。

「很多人說,我只想在台灣做、把這東西弄好。但是網路,你一定要global(全球化)、或至少面向整個亞洲……因為台灣網創市場太小了!」洪聖倫直言。

他分析,在早期項目上,假設創投希望以三年時間、創造五倍投資報酬時,只鎖定台灣市場的投資案,讓創投獲利退場的機會就降低了。「想像空間小,導致創投在投資的時候,就會縮手。」

創業者變保守

寧願先立足本土 缺少全球化思考「資金不會區分,你(創業者)是不是網路創業。它只會問:你有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影響力?」觀察華人網路創業十五年、華犇創投創辦人戴偉衡也指出:「這是關鍵!很多團隊只想和網路有個連結,這樣價值好像就產生了,其實是價值不足。」戴偉衡回顧,千禧年前後,台灣出現首次網路創業熱潮時,「很多團隊談的,是到美國市場試水溫;地區比較大的,會想去東南亞。」相較之下,這一波網路創業熱潮中,許多台灣團隊反其道而行,寧願先立足本土。穩紮穩打固然降低風險,「但你身在網路,卻把自己局限起來,就失去Internet的意義了,」戴偉衡憂心:「當你的心、intention(動機)變小,如何能拿到豐沛的資金呢?」另一層台灣業者的迷思,是將募資成功當作創業成功的定義,而不是讓事業持續擴張。洪聖倫感嘆,由於國外公司暴紅或網路流量暴增的案例增加,讓不少創業者羨慕,於是把經營目標設定在籌得一筆資金。「但現在已成功的網路創業,哪個案例不是先把事業做好?」洪聖倫提醒:「你要做得很好,要在太陽天時找投資人,不是在陰天、缺錢時才找投資人。」「先有事業,才有資金」早就是老生常談,這種例子,在大中華區更是屢見不鮮。像是今年初,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剛剛宣布投資一億美元,入股開發手機叫車APP(應用程式)的小桔科技。

小桔科技創立不到兩年,在中國手機叫車軟體市場已拿下六成市占率;研發出的〈嘀嘀打車〉APP,遠比公司名氣響亮。從北京、重慶到廣州,都可以使用這支APP叫計程車;經歷一三年同類軟體的殘酷競爭,不僅突圍、甚至成功吸引新一輪投資,聚焦事業而非籌錢,應是主因。

政策恐曲高和寡

七年拚淨值成長八倍 門檻過高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改善網路創業當前困局,行政院一方面由櫃買中心推出創櫃板,扶植微型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國發基金新推出「創業天使計畫」,則是經建會積極規畫的政策大菜,許多有心創業者相當關注。但在創投業界眼中,這項政策似乎曲高和寡。

規畫五年十億元的創業天使計畫,預計每年輔導六十家廠商。每一件投資案最高補助四成、以一千萬元為限。一旦廠商創業成功,則在受輔導七年後,以公司淨值的五%作為回饋金,回饋上限是接受補助額的一倍。然而,除了每年二億元的投資金額,相對顯得有限,若廠商能回饋當初政府補助的同額資金,代表公司必須在七年內讓淨值成長八倍,才達到門檻。

「有多少新創公司能撐三年以上?真有實力在七年內成長八倍的公司,應該也不需要以此籌資。」洪聖倫就提醒,這項號稱「只要有計畫書即可申請」的新政策,也許得有一定實力,才能獲得補助。

當台灣的網路創業環境,陷入創投和創業者都不願冒險的過渡期,無論要不要跨海到中國蹲點,有心跳下來經營的創業者,一定要勇於做夢、展現執行力,才能搶占市場,甚至贏得創投的青睞。

投資手筆相差懸殊!

兩岸近年網路公司重要購併、募資案

91無線

百度* 570億元 中國

新浪微博

阿里巴巴* 175億元 中國

PPS

百度* 111億元 中國

高德軟件

阿里巴巴* 88億元 中國

嘀嘀打車

騰訊* 30億元 中國

阿碼科技

Proofpoint* 7.5億元 台灣

Gogolook

NAVER* 5.29億元 台灣

愛評網

NEC* 1.5億元 台灣註:*表出資者 投資金額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各公司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69

一個小網站 讓九成德國議員「踹共」

2014-02-07  TCW
 
 

 

二○一三年底的美國華盛頓,三十六歲的哈克(Gregor Hackmack),正與Twitter創辦人鐸西(Jack Dorsey),一同在台上領獎。

他們接到的獎杯,是國家民主協會(NDI)年度大獎(NDI民主大獎,NDI Democracy Award),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都曾領過此獎,得獎原因是「他們的科技創新,讓民主價值更直接的實現了。」

他們讓政客自掏腰包上網被質詢

哈克能站上舞台,靠的是一個只有五名正職員工的德國網站Parliament Watch(簡稱PW,國會觀察)。

從二○○四年開始,PW的出現讓民眾可以直接上網向議員問問題,從德國地方議會到歐盟,共六十五個議會,高達九成議員都在PW上,回答了超過十三萬個問題,有如面對一場無止境的即時質詢。你可能認為政治人物避之唯恐不及,但此網站卻讓政治人物心甘情願自掏腰包,購買更多「功能」,以上線接受質詢!

將直接民主帶上網路,並建立商業模式靠它賺錢,這背後,是哈克將「人民憤怒商品化」的能耐。

從不斷違約的公共開發到都更爭議,過去五年,德國街頭極不平靜,斯圖加特、漢堡、柏林都出現大規模抗爭。人民渴求更多參與、更透明化。德國政府一項為期兩年的調查,發現有八五%的選民要求更多政治參與。

他們讓保守黨破格進用高人氣新人

PW的出現,抓住了這個市場空缺。

「我們等於是幫政治人物設了新的KPI,」哈克笑說,網站成立十年,議員在上面的發言紀錄、互動情況,成為各黨提名的參考,「連保守黨去年的大選,難得的讓年輕人出線,因為他在PW上人氣很旺!」PW有如新的選秀舞台,政治人物在網路上爭相展現魅力、親民態度。過去只有內閣、黨團代表有舞台,如今只要用心經營,就能被看見。

「全部透明,而且一直都在網路上,他也就沒什麼好否認了。」哈克說,網路的透明、去中間化特性,換取選民的信任,讓參與度升高,但每個月三十五萬個不重複到訪人次等於是一座大型的「民意市場」,讓政治人物急著上來了解市場,不被淘汰。

不只在德國成功,PW的模式已進入盧森堡、愛爾蘭、奧地利、突尼西亞、法國、希臘、巴基斯坦。這讓哈克在二○一一年成為世界經濟論壇青年領袖,德國媒體邀他上節目與黨魁對話。

三十六歲的哈克,出身一般家庭,如今卻成了一個能直接與漢堡邦議會兩大黨黨代表熱線的青年領袖,除了靠著網路透明特性取得各方信任,他對市場價值鏈的掌握更是關鍵。

搞懂政治中的利害關係、市場價值鏈,哈克的學習從街頭開始。

當時還在讀高中的他,眼見核廢料即將開進家鄉,在沒有適當的環評報告下,一個三萬五千人的小鎮就要成為核廢料處理場。三萬多名警力分三批進駐,當時是學生報總編的哈克,情急之下帶領學生占領體育館,讓警力無處駐紮。

校方直接祭出處分、讓他退學,警方也強力鎮壓。就在學生內部即將分裂時,農人們開著卡車、收割機前來支援,接著家長們帶著食物進駐,戲劇性的轉折讓媒體前來,但他們還是一頭霧水。

哈克靈機一動,直接替媒體想好問題、拍攝畫面,「你們等下問我,怎麼樣我們才肯離開,」透過媒體,他直接對中央提出四個訴求,讓小鎮衝突躍上全國版面。事件最後,校長無條件退回所有處分,官員急著與學生簽署協議,核廢料場地至今還在研究中。

這是他第一次見識,政治運作中媒體、民意、政客間如何合作。過去,哈克選擇用衝突讓民意被聽見,但這次,他發現搞懂對方要什麼,反而更容易影響政府決策。

他們把憤怒民意變產品,引媒體合作

離開學校之後,哈克進入德國主流媒體、市場研究機構工作,從一份市場調查報告如何影響產業上下游策略布局的過程,他終於明白,若要真的推動長期的社會改革,最有效率的方式不是議題的抗爭,而是修正制度,讓選民的意見(市場調查)能直接的形成政策(產品),並且在各方角色中找到共同追求的價值。

換句話說,他要讓人民的憤怒具體化,成為一種市場需求,然後吸引政治人物去滿足它,提高他們在市場中的價值。

網路,成為他實現理想的舞台。

哈克放下月薪新台幣十六萬的工作,一邊推動公投,改造漢堡法制;另一邊則是成立PW。他的第一步是,確保夠多的使用者讓「民意市場」穩固。

為此,他開發更多應用程式,例如為選民開發投票指南。只要選民上線輸入郵遞區號,有關議員一字排開,就像線上購物的商品介紹,每個議員的投票紀錄、業外收入、公開發言、委員會內職責一一列出。

第二,了解民主運作的價值鏈,他說服五十幾家媒體與PW合作,從政治人物與選民的對話,到誰的立場擺動了、誰的業外收入暴增了,都是PW給媒體的材料。媒體加入,等於扮演市場中催化劑的角色,讓「憤怒」更快被看見。

最後是政黨與政治人物。哈克放下過去強硬的態度跟立場,過去的街頭少年如今西裝筆挺的與政治光譜上最左最右的來往,搞懂各方利益、需求,讓他們有更多上線的動機。

「政治人物也想確定自己隨時跟著市場啊!」曾撰寫過PW的調查報告、長期鑽研網路對政治影響的漢堡大學研究員佛司(Kathrin Voss)表示,就像企業做市場調查一樣,政治人物上PW確保自己貼著市場,更有些人,透過PW澄清立場、爭取媒體曝光。對政黨來說,面臨大幅下降的黨員數、接觸不到沒有政黨傾向的年輕選票等,也都彰顯了PW的價值。

佛司分析,PW的出現有如一座新的市場,新一代的政治人物容易藉此出線,各議員能夠與黨有不同意見,把自己包裝成更突出的商品。民意代表,要對選民負責,從此有了更直接的工具,也讓他們可以更容易的展現自我價值。

經過十年經營,現在的PW平台上是各選區的「市場需求」,政治人物來此探水溫、爭出頭,讓自己的政策成為價值最高的商品。幾乎就像品牌廠做市調那樣,誰能抓住需求,就能成市場老大,以商業語言來說,就是消費者為上。而這正是當時十七歲的哈克臥軌、占領體育館所爭取的目標。

「網路上人們願意大聲說話,聰明的政治人物趕快把它變成自己的政策,以後就再也沒人需要臥軌、被警棍打了,這樣不是很好嗎?」哈克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51

勞退借鏡》私校平台上路一年 暴露兩大問題 國內首次平台試驗 逾九成沒「自選」

2014-05-26  TWM
 
 

 

若進度順利,勞工退休金明年起將走入自選平台的新階段,但從上路一年多的「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投資平台」實施成效來看,自選平台若要發揮功能,其實還有兩大問題待解決。

撰文‧蔡曜蓮

《勞退條例修正案》預計六月送進立法院,若進度順利,最快明年正式上路,屆時,勞工每月自行提撥的勞退金將可自選投資標的,堪稱是台灣退休金制度近年最重大的變革之一;此外,由於改革目標是希望拉高勞退金的所得替代率,藉此減緩「降低勞保年金給付」的衝擊,因此執行效果也攸關台灣整體年金改革的進程。

事實上,自去年年初開始,台灣的六萬多名私立學校老師已經透過「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投資平台」,為自己選擇適當的投資標的。這群人過去一年的經驗,就像勞退基金走向自選平台的一場先行試驗,足以作為勞退改制的借鏡。而在這場試驗中,至少看見兩大問題。

問題一:參與程度不足

靠政府心態作祟 自選僅八%首先,全台灣總共六萬二千名私校教師中,至今仍有超過九成未曾使用自選平台。主管機關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賴俊男表示:「這畢竟是國內退休制度的新舉,大家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私校投資平台的運作流程,是教職員須先填寫一份書面登記表,完成風險評估後,再登入由中國信託承辦的投資平台,以選擇理想的投資組合。平台依不同的風險承受度分三種組合: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其中,保守型可以得到政府兩年期定存的收益率保障。未完成風險評估、未登入平台的教職員,則一律被分配到保守型。

據統計,目前尚有五二%的教職員連第一階段的風險屬性評估都未完成,而在完成風險評估的四八%中,有近四○%的成員還沒有上網登入投資平台;也就是說,總計有九二%的私校老師根本沒有「自選」。賴俊男直言:「如果連教職員的推動都充滿困境,未來要推廣勞退平台的難度可想而知。」某位私校教師表示,一三年平台推出時,除了舉辦多場座談會,也發給每位教職員一本宣導手冊,「教育部該做的都做了!」但成效不彰是事實,背後的問題,恐怕是台灣社會仍擺脫不了「退休靠政府」的心態,至於解決之道,則是更加全面的理財教育推廣。

考量政府的資源與效率,與其指望政府一手包下推廣理財教育的工作,不如依賴市場機制,思考如何改變現有平台架構的設計,增加投信投顧業者的競爭,讓民間業者在逐利的動機下,自主扛下推廣教育難題。

宏利投信投資長王彥傑就表示,以目前的私校自選平台只能「三選一」的架構,基金業者不能直接面對客戶,也就沒有動機進入校園提供宣導或諮商服務。「若能進一步開放老師自選個別基金,業者『動起來』的意願就會比較高。」此外,以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底的三類型組合績效來看,保守型為一.八六%、穩健型八.二八%、積極型二.六四%;保守型的表現雖然高於兩年期定存一.三九%,但只略高於過去一年的一.六五%物價漲幅,對年輕族群來說,透過這樣的報酬率來累積退休金並不合理。至於表現較佳的穩健型與積極型,各自只有三%的私校教師選擇,合計受惠者不到四千人。

問題二:自動選項不完備

考量人生階段 應隨時調整歸根結柢,保守型組合之所以佔到九成,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自動選項」的設計:只要未完成風險評估、未登入平台,就會自動加入保守型。那麼,自動選項應該如何調整?

業者認為,若參考國外經驗,如「生活形態基金」及「生活週期基金」等,都可考慮作為自動選項的方向,前者是依投資人自我選定的風險屬性,投注於一檔相對應的基金中,自動為投資人做好積極、穩健或保守的資產配置;後者則是依投資人預定的退休時間,隨時間推移自動調整資產配置。

簡單地說,政府應該重新思考「自動選項」的意義。在「自動歸為保守型」的思惟中,本意在於「確保未表態的投資人不會虧損」,但在二○○六年,美國已對四○一K計畫(類似國內勞退制度)進行修法,將僱主對勞工的最大責任,從原本的「保證無風險」,轉變為「盡力保護退休金不致匱乏」。

對此,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私校平台受限於資金規模不足,增加基金選項上有先天困難,但未來的勞退自選平台將規畫把「生命週期基金」設為投資標的之一。若未來勞退平台發展良好,或許私校平台可以考慮與勞退平台整合,除可提供私校成員更多投資標的外,也能降低私校基金自主投資的成本。

逾九成「被動」加入保守型,這樣的自選有意義嗎?

私校自選上路一年,93.8%參與者屬於保守型,仍由政府保障「不虧損」。

投資組合 積極型 穩健型 保守型總人數 1944 1926 58297 人數比率(%) 3.1 3.1 93.8 基金績效(%) 2.64 8.28 1.86

風險屬性

風險自負

風險自負

享有政府兩年定存利率保障註:統計截至2014年3月底,績效以2013年3月底至2014年3月底計算資料來源: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