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3種iPad人 年薪百萬起跳


2010-9-6 TCW




在美國,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大兒子曹之昊,最近出任紐約Muse Games執行長,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開發可在iPhone、iPad上執行的遊戲。

在台灣,剛從聯發科離職的資深工程師陳建廷,今年也放棄唾手可得、一年收入數百萬的高薪工作,和從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畢業的夥伴一起創業,研發iPad的線上遊戲平台。

他們的抉擇,反映現在科技業的新潮流:iPad崛起,讓開發蘋果技術的人才,鹹魚翻生,從以前的冷門人才,變成現在炙手可熱、人人搶著要的工作機會;新行業、新工作機會,應運而生。

「現在我們不是忙著在接案子,是忙著在推案子。」一位在iPhone平台上有多年開發經驗的程式設計師觀察,「現在台灣市場上,有經驗,能開發蘋果程式的人,手上的案子都是滿的。」

在蘋果電腦程式設計有多年經驗的益科總經理蘇彥碩觀察,這個族群在台灣約只有上千人,遠比微軟的個人電腦程式設計師來得少,有經驗、能開發複雜軟體的人,就更少了。

人 才少,需求卻不斷增加。iPad還沒上市,許多台灣企業,都搶著推出自己的iPad軟體,如線上音樂播放服務公司KKBOX,不久前才在香港推出自己的 iPad音樂播放程式;永慶房屋也推出iPad線上看屋程式;以及《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報,至少有十幾家內容、服務和遊戲公司,已經開發出 iPad的軟體。

此外,還有幫企業設計不對外開放,專供企業內部使用的iPad軟體。蘇彥碩指出,只要是五百人以上的企業,蘋果就可以提供客製化服務,把iPhone或iPad的部分功能關掉,只留下企業為自己量身訂做的軟體功能,這麼一來,iPad就變成企業量身訂做的隨身電腦。

這些趨勢,讓三種人才現在在人力市場上,機會大增。

人 才一:程式設計師 通過蘋果審查,一個程式十五萬起 不管是iPhone還是iPad,都是以Objective-c語言為主開發的。要寫出在iPhone上可以執行的程式,必須熟悉如何精細的控制記憶體, 「否則,蘋果分配給每一個程式的記憶體都很小,一不小心,整個機器就會當機,」蘇彥碩說。

即使寫出程式,也要通過蘋果電腦這一關,蘋果的審查條件之一,就是會不會讓系統當機,如果功力不夠,被蘋果抓出問題,或是用到蘋果禁止開發者使用的功能,就算程式寫出來,也無法上架。

一 個有經驗的iPhone程式設計師,加上一個介面設計師,如果合作接案,一個基本的程式,行情約在新台幣十五萬到三十萬元左右,大約一個月能完成;平均下 來,一個程式設計師月收入在七至十五萬之間。如果是需要登入,有會員功能,或是內容蒐尋功能的程式,價格就從三十萬元起跳。如果有幫企業規畫大型系統,行 情約為一百萬到兩百萬元。

人才二:介面設計師 設計觸控路徑,影響程式操作關鍵 這種人比程式設計師難找,因為過去電腦都是用滑鼠當成操作介面,蘋果改用觸控介面後,以手指操作,怎麼設計介面,是程式能不能成功和使用者溝通的關鍵。

蘇彥碩比喻,設計一個程式,就像做室內設計,介面設計師就負責規畫使用者使用程式的方法,「這是整個程式開發中,占成本、時間最多的部分。」他說。

觸 控介面不像滑鼠,能提供複雜的選擇,用手指操作,多半是按鈕這個動作,如何引導消費者自然而然的從這個點按到下個點,引導他做出設計師要的選擇,就是設計 師的功力。例如,iPhone的待機畫面上,當畫面鎖住時,解鎖的文字也會由左而右,漸次發亮,暗示消費者把手放上去,做出由左往右移動的解鎖動作。

那什麼人符合介面設計師的資格?蘇彥碩表示,「雖然台灣有不少設計科系,但是判斷標準,還是這個人的作品和臨場反應。」每次找介面設計師,多半是拿一個現成的程式介面,請他批評這款介面設計的優缺點,觀察他的思路和敏感度。資深介面設計師的收入,約在七到十五萬之間。

人才三:系統整合工程師 既懂硬體也專精軟體,大家搶著要 看到iPad的趨勢,台灣電子廠也急著開發自己的平板觸控電腦,一位獵人頭公司主管觀察,在這個領域,能整合軟硬體,開發嵌入式系統的工程師,最為吃香。

「這種人多半大學念的是EE(電機工程),再拿一個電腦科學的碩士,他們既懂硬體線路,也專精軟體。」他分析,在電子廠中,這種人才是技術門檻高,大家搶著要的人才。

若符合資格,一個五到八年經驗的工程師,「年收入都在百萬元以上,如果是帶團隊,會落在兩百萬到三百萬元之間。」由於各廠商都想分食平板電腦大餅,今年以來,系統整合工程師和嵌入式系統工程師,是獵人頭公司最有興趣標的之一。

延伸閱讀:會開發iPad程式,身價大增 職稱:程式設計師內容:開發iPad、iPhone專用語言程式資格:熟悉蘋果電腦架構,懂objective-c程式語言薪資:估計接案每月報酬約在7到15萬之間

職稱:介面設計師內容:開發觸控操作介面資格:對圖像和資訊敏感,有設計操作介面的作品和經驗薪資:估計接案每月報酬約在7到15萬之間

職稱:嵌入式系統工程師內容:開發平板觸控電腦資格:大學電機或資工系畢業,同時熟悉軟體和硬體設計薪資:5年經驗工程師年薪約100萬,負責帶領團隊的計畫負責人,年薪200萬到3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90

統一超商七年級碩士生力軍陳弘揚 菜鳥速成空降上海 年收七十萬起跳

2012-7-16   TWM




二十七歲、才剛退伍的陳弘揚,經過六個月的快速訓練,今年三月就空降中國,接掌上海7-ELEVEn的新開門市店長職位。除了強烈的企圖心,陳弘揚還有什麼能耐,讓統一超商在百人之中選上他?

撰文‧林讓均

去年十月,統一超商在上海7-ELEVEn達百店之後,旋即加速展店布局。於此同時,統一超也悄悄擴大獵才組成生力軍,從台灣招募碩士畢業生「空運」到上海,快速訓練六個月之後,立刻派到第一線當門市店長。

這些生力軍的到位,確保了上海7-ELEVEn在快速展店的同時,服務品質依然不打折扣。而二十七歲的陳弘揚,就是7-ELEVEn在二○○九年進駐上海後,第一位透過此計畫派駐上海的「台灣菜鳥店長」。

根據統一超開出的徵才條件,像是陳弘揚這類外派的儲備幹部,年薪加上福利上看新台幣七十萬元,未來還有每年調薪三%的空間,比國內碩士畢業生平均三萬元的起薪,多出近一倍。

看好中國崛起

趁年輕去闖蕩 應試過三關在上海地鐵松虹站附近的7-ELEVEn「松虹店」,三月底才開幕,一踏進門,會發現招呼聲中帶著熟悉的台灣味,因為陳弘揚正以「店長」的身分迎客。

陳弘揚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去年七月他才剛退伍,九月在應徵的兩百人中脫穎而出,經過三個月的門市訓練後,十二月隨即飛到上海繼續受訓。不過半年時間,陳弘揚立即在今年三月底接掌一家店,店長養成的速度比台灣還快!

在台灣也有許多店長的職缺,為什麼陳弘揚要遠至上海當店長?

「中國是全世界關注的市場,沒理由不趁著年輕去闖一闖!」父親陳靜說,陳弘揚念研究所時,曾跟著教授到對岸考察,親眼見到中國的經濟不斷成長,「孩子有這種眼光和企圖心,我們當父母的,就算不捨也感到欣慰!」退伍後,陳弘揚陸續應徵上三份工作,雖然統一超的薪水不是最高,但他仍選擇到上海7-ELEVEn當儲備幹部,因為這是唯一可以到中國工作的機會!

統一超應徵赴上海的台灣儲幹,總共要闖三關。第一關是在網路上做性向測驗,第二關則是徵才專員的口試,最後一關才是上海統一超的主管親自面試。

第二、三關加起來總共三個半小時的面試,陳弘揚如何讓統一超的主考官留下好印象?

陳弘揚說,第二關時,主考官問他「自己認為『抗壓性』及『適應能力』如何?請分別舉例!」他用具體事件來應答,例如,他說研究所時經常同時接下四、五份報告,此時就會把自己關在研究室兩個禮拜,一直到報告交出才「出關」,以此說明自己正面處理高壓的能力。

他也發揮七年級生的幽默,以「別人當兵很痛苦,但我卻把當兵視作『久一點的夏令營』,學著樂在其中!」這兩個問題,可一探陳弘揚是否有外派的人格特質。

而第三關考的則是「見識」。當時上海統一超的主管請他「談談對便利商店與上海7-ELEVEn的了解」,陳弘揚發揮他做研究的精神,早在面試之前就蒐集情報,做足了功課,當場能夠引用數據回答。

發揮打工經驗

運用叫賣話術 貨品銷更快一位上海統一超商的主管就說,陳弘揚夠敏銳、學得快,而且不怕困難,這是他脫穎而出的關鍵。

除了個性使然,陳弘揚之所以擁有上述特質,還在於豐富的打工經驗。上大學的暑假就開始打工的他,曾經在台積電穿無塵衣搬過晶圓,也曾在迪化街高聲叫賣魷魚絲,林林總總打過七、八份工,他歸納心得「愈無聊的工作(指搬晶圓),賺的錢愈多!」但時薪較少、與人接觸的服務業工作,反而是他興趣所在,也讓他學得最多。

「賣魷魚絲時,你不能只說『很好吃』,要去形容口感,像是『魷魚絲裡添加獨家蜂蜜,甜甜鹹鹹的喔!』多說一句話,就多一分成交機會!」說話表情豐富的陳弘揚說,這些銷售技巧他也用在門市行銷上。

例如前陣子做優酪乳的促銷活動,他不是說「一瓶只賣三塊九(人民幣,以下同)!」而是說「原價五塊,現在只賣三塊九喔!」直接點出價差,讓消費者覺得便宜,下意識掏錢就買。這檔活動在三小時內就賣出一百瓶優酪乳,成績不錯。

而當店長最基本的功夫,就是熟悉商圈,對於初來乍到陌生異域的陳弘揚如何快速上手?

「我下班沒事就會站在路口,觀察人流怎麼走。」租屋處就在附近的陳弘揚說,他平常走路上班,會挑不同時段出門,觀察不同時點的人流分布。

「像是傍晚時,行人出了地鐵通常往左走,因為那邊是集合式住宅,但這些人不是我們的主顧客,我們的目標客群是上班族!」陳弘揚隨手指向便利店後方的統一企業廣場大樓。這棟新大樓進駐率百分百、共有二十三家企業,他隨著物業經理去拜訪過各辦公室,爭取午餐時段的盒餐訂單。

隨時掌握鄰里動態,成為菜鳥店長生存的首要功課。現在最令他不安的,就是競爭對手的促銷活動,「對面的卜蜂蓮花超市有美食街,我沒事就去看看他們菜色怎樣,是否能與我們的快餐島比。」根據這些「情蒐」,他再端出對應的行銷策略。

「因為成本考量、招募方便,目前上海7-ELEVEn的一百位店長大多是上海在地人才,但之所以還會空運台灣儲幹到上海當店長,主要是希望引進台灣的服務精神!」主掌上海7-ELEVEn的統一超副總蘇嘉麒,點出台灣店長的戰略意義。

台式熱情服務

貼心舉動吸客 讓員工見習而陳弘揚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目前他管的上海員工有十二人,年紀幾乎都比他小,是典型父母捧在掌心的「獨一代」(一胎化政策的第一代),根本不習慣服務別人。

陳弘揚只好以身作則,「下雨天,我常為進門的客人遞上紙巾,連他們在店內用餐筷子掉了,不用開口,我會立刻補上一雙!」陳弘揚說,每次他的貼心舉動都換來客人的「目瞪口呆」,「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服務過他們!」當地員工不見得有樣學樣,陳弘揚當然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心得。有一次,陳弘揚看到店員端咖啡給客人,杯緣上卻留有咖啡漬,馬上叮嚀他:「你不把咖啡擦乾淨,下次他不上門了,你不就沒工作了嗎?」還有一次,店內結帳短少了五元,他要員工分攤補上,員工卻不願意,他於是剖析,「我們三個攤五元,等於一個人只要出一塊多,這樣你都不願意了,那公司幹麼一力承擔五元的虧損!」慣打比喻、善用當地口語的他歸納,大陸員工相當主張自我權益,因此要經常剖析利害關係給他聽,對於原則性問題則要堅持底線,不容許「踩線」。

例如曾有員工試探他「店長,我工作做不完,你要多給我一小時的加班薪水!」他聽了馬上把錄像(錄影帶)調出來,指著螢幕說,「你那時在打醬油(打混),其實可以做另一件事,如此一來,不就不用加班了嗎?」當場讓員工心服口服。

遠赴上海半年,只回過一次台灣的陳弘揚說,外派薪水換算起來不見得比較高,但是「趁年輕去闖蕩,就算失敗了,也能賺到經驗!」隨著上海7-ELEVEn的快速展店,最近他將調回總部特訓,並努力在一年內,從管一家店的小店長變成管六家店的區組長。

陳弘揚

出生:1985年

現職:上海7-ELEVEn松虹店店長經歷:高中開始打過7、8份工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

陳弘揚超級店長必殺技

1. 管理大陸員工要剖析利害關係,不要空談道理。

2. 原則性問題要堅守底線,不容踩線。

3. 行銷話術愈具體愈好,營造「超值」感。

4. 隨時探查商圈情報,端出因應對策。

職級:跳2級「儲備營運幹部」→半年內變成「上海松虹店店長」管人:多12倍從打工仔→管一家店、共12人薪水:翻1倍打工月薪最多3萬元,年收36萬元→目前年薪加福利約7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59

新科技人才正夯 薪水翻倍起跳!

2015-09-28  TWM

8月14日,宏達電宣布裁員, 當天就有新公司到現場拉布條搶人,這是新舊科技人才交替的場景, 硬體製造人才釋出,網路應用人才卻搶不到人。 企業紛紛搶進物聯網,即使是傳統產業也跟進, 新科技人才不再是科技業專屬。 這意味,在各行各業的你,也有機會成為職場熱門人才。

八月中旬,科技業陸續傳來裁員的壞消息!宏達電宣布裁員二千三百人,連中國的聯想集團也宣布要裁員三千兩百人,而韓國三星電子總部也預計裁員一成。似乎,就業冰河已經蔓延到過去一片榮景的全球科技業,令人惴惴不安。

然而,同樣也在八月,國內知名人力網站一○四人力銀行發布報告,透露晦暗的就業市場仍有一線曙光。這份報告用「新科技人才逆襲!」直接破題,指明市場上有一個未被填滿的人力缺口,反而成為職場當紅炸子雞。

報告來自一○四的人力資料庫與訪談上千家企業人資主管所得,提供以下三點觀察:全世界職場,正被他們改變……新科技人才供不應求 企業願意出高薪留人一、新科技人才職缺成長快速,兩年成長六七%,高於台灣整體就業職缺成長率的四五%。

一○四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進一步說明,若特別抽出新科技人才中與物聯網相關的職缺,這兩年職缺成長率更達到三二七%,成長最驚人。

二、招募新科技人才企業,七八%招募不順利。

但是新科技人才雖然熱門,卻有三四%的企業表示招募非常不順利,另有三七%的企業表示不太順利,顯示市場呈現不對等的供需失衡。「市場上沒有跨界整合的人才」、「新創公司知名度低」、「公司薪酬偏低,無法吸引人才」是招募不順的三大主因。

三、企業平均願意加薪一三%反挖角。

好不容易找到的人才萬一被挖角,企業願意加碼多少薪水反挖角?一○四調查結果是一三%。

新科技人才職缺明顯成長、企業一才難求、進而願意加薪保住人才(雖然一三%反挖角加薪多半不能成功),在如今青年失業率突破一三%,苦勞低薪的時代,他們待價而沽的優勢的確令人羨慕。

什麼是「新」科技人才,相對於過去,又有什麼差別?

八月十四日宏達電宣布裁員,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投資的新創事業iCHEF(開發銷售點終端系統App),立馬就到宏達電門口拉布條做快閃面試。這個場景正是新舊人才交替最好的說明:手機市場下滑,大批硬體製造人才釋出,但網路應用相關人才卻找不到人。

九月初,之初創投(AppWorks)與九十七家公司聯合徵才,職缺數有六二○個,比去年暴增五倍。AppWorks創始人林之晨說:「所有產業都在轉型,零售業要做電子商務、銀行業要做Bank 3.0、媒體要做新媒體……,與網路相關的人才根本不夠用,人力結構嚴重失衡。」即使台灣網路產業走了十五年,但到現在才正要進入爆發期。

林之晨觀察,這三年,資工系畢業的新鮮人起薪從二.八萬至三.二萬元,一下子跳升到四.五萬至五萬元。他大膽預估,像台大資工系等一流大學畢業的新鮮人,三年內就會看到起薪突破十萬元的水準。

其實林之晨的預言頗得業內贊同,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說,未來五年電商人數缺二十萬名;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產學合作研究中心智慧維護系統中心主任李傑認為,台灣至少缺一.五萬名大數據人才。

他們,掌握物聯網、大數據未來……懂產業知識、又能分析龐雜資料的人超熱門一○四人力銀行研發處協理李魁林分析,推起這股新科技人才浪潮的動力,就是來自這兩年喊得響徹雲霄的物聯網與大數據。現在的穿戴式裝置能蒐集到過去無法想像的資訊,加上儲存與分析資料的技術日新月異,「現在企業取得各式各樣資訊的成本變得很低,數據一旦多樣又能分析,就有商業應用的價值。」李魁林說。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公開說,未來企業機會在DT(Data Technology),誰能從龐大的資料庫中梳理出脈絡,看出未來的趨勢,誰就是贏家。

簡單說,新科技人才主要就是軟體人才,更細一層看,這波新需求的核心,就是環繞著前端資料蒐集的端點(各式各樣的裝置服務)、雲端架構、能分析龐雜資料的大數據人才。

以一○四人力銀行來說,多年來他們專注在推薦工作給求職者,李魁林說:「我的部門目標,就是要幫求職者找到他們自己都沒想到的工作。」。每一個上網站求職的人,瀏覽的路徑都會被儲存記錄,「我們要從他們搜尋的方式、路徑,去推敲他們心中想找的工作,然後從資料庫中媒合適合的工作機會。」李魁林舉例,大家都知道,Netflix(提供網際網路隨選串流媒體播放、光碟線上出租)推薦功能很強,「能不能將Netflix的推薦演算法,套用在工作推薦上?」概念不難,就難在如何把Netflix推薦影片的演算參數轉換,這需要產業知識,才能置換成求職情境。

「一個懂產業知識又能看懂演算邏輯的人,就是我們現在很需要的新科技人才。」李魁林說。

新人才很夯,但大家更關心新科技人才會紅多久?會不會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進展而淘汰?

從這波傳統的銀行業、零售業,甚至服務業都跳下來搶人的趨勢,與過去純粹技術進展不同,這波已擴散到市場應用面。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昇瑋斬釘截鐵地說:「這是paradigm shif(典範轉移)。」林之晨認為:「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大調整。」從硬體人才轉到軟體人才,「連傳統行銷、業務等職位也要增添數位能力,成為i人才。」林之晨說。

他們,是企業轉型的關鍵……非科技業專屬 傳統產業更要靠新科技突圍國內知名的雄獅旅遊公司在二○一三年成立新部門「商業智慧部」,數位科技部副總經理王淑央解釋:「這個部門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從舊資料看到新商機。」比如說,他們追蹤台灣入出境管理資料,如果出入日本人數增加,回過頭來審視日本路線的產品銷售是否同步增加,再進一步解析產品數量、競爭力夠不夠?

目前這個部門人數為十五人,多來自商管與資訊背景的人。「商業背景主要與企畫人員對接,提供他們具有意義的數字觀察;資訊背景的人主要就是整理資料。」王淑央說,旅遊產品也算是遠期商品,國際匯率變動是他們營運最大的風險,萬一台幣貶,產品就可能賠錢,所以正積極透過各式各樣的資料庫,模擬出最佳的定價區間。

李魁林認為,台灣產業已經走到被迫轉型的路口,無論科技或傳產都要增進附加價值。物聯網與大數據提供一個機會,讓企業有新工具可以突破。換言之,這波新科技人才已是企業創新轉型的關鍵。

新科技人才全球都搶著要,李魁林就有親身經驗。「我的團隊就有資料科學家被中國挖走。」這位台大資工所博士的同事曾在趨勢科技待過一年,在一○四時,薪水超過十萬元,一年後,中國微軟研究院就用高出一倍的薪資把人挖走了。

他們,「錢」途無可限量……國際高薪挖角成常態 薪資成長名列前茅協助中興保全集團找人才的復興航空資訊長劉乃文說,暑假期間打電話給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前同事,問問看有沒有異動的打算。

沒想到對方回答,因為接受亞馬遜(Amazon)資料分析的職位,全家即將搬到加拿大。「全家都搬去,薪水一定是好的。」劉乃文說,台灣要找的一流新科技人才其實是與美國、中國競爭,薪水一定水漲船高。

根據美國專業科技人

其中,薪水最高就屬大數據人才,能夠做資料分析應用的人年薪約有十一.九萬至十六.八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六○萬至五百萬元)。而根據麥肯錫報告,美國大數據人才,到二○一八年還會有二十萬人的缺口。

「我們也要到全球去找人,」阿里巴巴集團數據委員會會長車品覺說。這位旗下管理超過三百人,單單數據分析就有一百多人的大數據專家,在資料愛好者年會上分享找人祕訣。他從阿里巴巴表現優異的員工資料分析,發現學校與華裔是重要因素,「我上LinkedIn找他人脈圈裡的朋友,同是這些學校畢業、姓氏明顯是華人,加上他很久不更新LinkedIn上的資料,因為優秀的人才不需要更新呢!」他笑著說。

台灣過去學校沒有訓練,即使近兩年開始有學校設立學分學程,但人力還來不及投入市場。「要立刻找到合用的人幾乎不可能。」李魁林說。而一流人才被國際挖走,台灣企業也紛紛調薪或廣開大門因應。換言之,在這人才轉型空窗期,抓緊機會,你也有可能晉升新科技人才。

「只要在學校曾經修過影像處理相關課程,不管是什麼學歷,只要能回答出很基本的概念,我們就會用。」立達軟體科技負責人李明達強調。這家台灣新創公司鎖定工業機器人,模擬人的眼睛,主要應用在晶圓檢測,挑出有瑕疵的產品。

你,也能搭上這波轉型列車!

人才難找,企業開大門 只要沾上邊就有機會雖說是工業機器人,但就是將晶圓拍照再送到電腦去運算比對,挑出有問題的產品,我們的機器人檢視準確度比人類肉眼要好上二十倍,如果半導體公司要提高良率,就會需要我們的產品。」李明達說。

目前製造業力推的無人化工廠、工業四.○,就需要各式各樣的工業機器人,李明達說:「影像處理當然是最重要的一環。」過去學校課程少有影像處理,有也只是選修,市場人才很缺乏。「現在哪可能挑學歷?只要你過去與影像沾上邊,進來我們會教你。」他說。

中興保全與立達科技有同樣求才煩惱。這三年,中興保全積極從保全跨入家庭照護,更進一步想透過物聯網技術整合智慧家庭服務,但在資料處理人才上卻遲遲無法到位。

「這三年,我們的位置從來沒有補滿,永遠就是缺二十多個人。」負責中興保全大數據處理的博訊科技董事長陳英俊很苦惱,「聯絡十個人,兩個說來面談,然後一個沒來,另一個進來後,三個月又跑掉了。」為了增加求才競爭力,中興保全特別調高新鮮人的薪資。「只要你不排斥寫程式,沒經驗也沒關係,我們會給機會,起薪就是四萬元。」陳英俊說他們的薪資一調再調,條件則是越放越寬。

你,該如何晉升新人才?

學會看資料說話 行銷人也可跨進科技領域既然機會之門敞開,我們該如何抓住熱潮,晉升新科技人才?如果想搭上這波人才列車,職位的工作者可以這樣規畫:IC設計師(從單一功能→單一晶片多功能):李魁林說,這是台灣原本就有的優勢人才,只不過因應各式各樣的穿戴式裝置,產品體積縮小,過去一個晶片一個功能的設計,必須變成單一晶片多功能。

「市場需求大於學校供給的量,未來在新科技領域中一樣很熱門。」行銷業務或產品經理(增加數位能力轉變成i人才):一個商業背景的人很難直接跳去寫程式,但是培養對資料的敏感度,則是跨入新科技人必要的途徑。

第一步,在思考上,就要丟掉靠過去憑經驗說話的習慣,改成看資料說話。

「現在,網路上的行為都可以被記錄分析,將來行銷業務的工作也會變成科技工作。」玉山銀行數位金融長李正國預言。他認為,過去行銷工作多半憑經驗產生的市場敏銳度,但現在靠著大量數據資料,對於趨勢判斷,電腦比人還精準。

阿里巴巴台灣區總經理傅紀清曾提到,在中國看到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家老闆總會申請多個帳號,原來他們為了測試不同關鍵字,或不同行銷版位的訂單效果。當遇到沒資料時,會想盡辦法設計情境蒐集資料,就代表你已經具備看資料思考習慣的人。

資料科學家與資料分析師:這是新科技人才中最接近核心能力的人,也是因應大數據所新生的職位。

「大數據人才要有寫程式的能力、數學統計的技能、還要有專業的產業知識,譬如,你在銀行業就要有銀行的專業知識。」陳昇瑋說。但別緊張,「要同時在一個人身上,找到擁有這三種技能,很難,只要擁有其中兩種能力就已經很強了。」他說。所以,一位行銷業務或產品經理想跨入資料科學家,就必須在專業知識上再增加數理統計的概念。「至少,你要知道資料庫可以做出什麼分析,才不會被人呼攏。」相反的,一個資工背景、會寫程式的人,若要成為資料分析人才,就必須想辦法培養該產業的商業知識。

物聯網,帶動科技業到傳統產業全面洗牌,即使在傳統產業也能搭上新科技的列車。只要想學,網路上都有現成課程,想不想薪資三級跳,甚至變成全球性人才?新舊世界交替,機會留給願意跨界、勇於突破自己的人。

撰文/方德琳 研究員/吳沛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29

貼圖行銷大解密:2.6元買一個用戶 你用的免費貼圖,企業上架費220萬起跳

2016-02-22  TCW

農曆春節期間,你是否會用「恭喜發財」免費貼圖拜年? 企業燒錢送貼圖背後,只要九十天,二百五十萬用戶輕鬆入袋。

春節時節,以Line貼圖拜年成為主流,一場行銷大戰也正在開打。打開Line貼圖小舖可以發現,近一個月幾乎每檔企業貼圖都有「恭喜發財」、「新年賀喜」,盼吸引用戶下載。

免費貼圖用戶傳得開心,企業卻得付出一筆不小的上架費。八張靜態貼圖,使用期限九十天,上架費二百二十萬元;想要貼圖會動、會叫,價格更高,動態貼圖為三百二十萬元,聲音貼圖則要價三百八十萬元。價格不斷上漲,因為除了Line用戶三年成長了一?八倍外,企業熱中於此行銷工具也是原因。

用免費貼圖吸引用戶加入官方帳號,無論設定帳號、發送簡訊等都必須額外付費,每年花在Line的行銷費用破千萬者大有人在,企業圖的是什麼?

這本帳是這樣算的,根據Line統計,免費貼圖平均可以幫企業獲取二百五十萬個用戶,節慶貼圖下載量又會更多,電子商務顧問整合公司書亞集成總經理邱煜庭指出,至今沒有一項行銷工具像免費貼圖,可以如此快速拿到二百五十萬用戶。

二百五十萬用戶中,假設有三分之一,約八十三萬人留下,以花費二百二十萬元做一檔貼圖計算,獲取一個用戶成本僅二.六元。邱煜庭分析,這比下臉書廣告獲取用戶一人平均花三元還要低。留下來多半是對品牌有興趣的用戶,這還不算每組貼圖至少有二百五十萬次傳送的廣告效益,這就是企業爭先恐後花錢在貼圖的原因。

只是,下載免費貼圖後,勝負才開始,懂得經營留住的用戶才是關鍵。

密碼一:流量轉成營收優衣庫、全家帳號報好康給獨家優惠、超低價商品搶先報,此以電商跟零售通路為主,優衣庫(Uniqlo)、全家與統一超商都是佼佼者。

這些企業的算盤是:以免費貼圖吸引用戶加入官方帳號後,雖然每推播一項訊息至少得花四萬五千元,但從八十三萬用戶中賺回投資的行銷費用並不困難。

邱煜庭建議,想把Line流量轉化為營收得做到三點:一,產品多,可隨時推播新商品;二,訊息內容精準,讓用戶不用花時間考慮跟比價,比較容易將流量轉化為營收;三,毛利最好一〇%以上,不然只拿到營收,卻失了獲利。

此外,企業也會想辦法獲取用戶聯絡方式,以利後續以簡訊等多元行銷管道接觸消費者。歐付寶董事長林一泓認為,經營留下的用戶是門大學問,發文的次數與內容都需要仔細斟酌,一週最多發兩次訊息,過多用戶會覺得打擾。

密碼二:知識行銷

日產汽車教用戶保養新知日產(Nissan)汽車免費貼圖吸引了五百二十多萬用戶,並以問卷調查發現,用戶最愛的訊息排名為車款介紹、保養新知跟日產汽車新科技。台灣日產科長張資敏指出,十則訊息裡超過一半都是用車、用路知識,而非只是銷售,先讓官方帳號變成對用戶有用,這樣才容易留住人。

摩根投信數位金融部副總經理黨岱峰認為:「被用戶封鎖是經營的開始。」

密碼三:過濾法

摩根靠「被封鎖」篩出客戶摩根並不會在Line上強推買基金,而是用兩分鐘卡通短片,灌輸投資觀念。黨岱峰認為,封鎖反倒像篩選器,留下真正有投資需求者,行銷更精準。根據摩根投信統計,來自Line的用戶參加免費論壇出席比例高於其他傳播管道,證明好好經營用戶,回報率較高。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認為,想用貼圖吸引流量的企業得注意三點:一,後續得有配套行銷工具,無論是抽獎或產品優惠,「勾」住用戶才容易成功,這部分的成本與功夫較易被忽略;二,一旦開設帳戶就是長期投資才會看到成效;三,Line一年的行銷費動輒破千萬元,比較適合知名度高、商品力夠的中大型企業,知名度低的小店家則不適合。在貼圖高下載率與傳送次數的風光數宇背後,能在做生意與給好處問取得平衡的企業,才是真正的贏家。

貼圖教戰:

半身、比讚、Logo小最受歡迎

節慶貼圖的缺點就是過了節日,就很少被使用,因此Line內部有一套企業貼圖教戰守則,教導如何設計出高下載串的人氣貼圖,得掌握四原則:

原則一:貼圖配置學問。貼圖分三種,一般貼圖像是「早安」、「讚」最為實用,必須占約三張到四張;節慶貼圖(含有祝賀語句)約兩張;藍海貼圖(指未被滿足的情緒需求,比如踹共、啾咪)約兩張。Line廣告事業部客戶群總監黃金城指出,藍海貼圖最易帶動其他貼圖被下載。

原則二:貼圖顯示半身優於全身。臉部表情跟手勢越清楚越容易被下載,因為容易辨識情緒。

原則三:必有「翹拇指」跟「愛心」貼圖。代表Love的愛心圖樣、OK和翹拇指比讚,是全球共通的語言,最多人使用。

原則四:企業Logo不要太大,下載人數才會多。企業製作貼圖都希望Logo放得越大越好,但是對用戶來說,反倒不希望Logo 太大,以免顯示自己都在用免費貼圖。

(文.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24

全球首臺AP1000“心臟”起跳 西屋搶占中國超6000億核電投資先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220.html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臺主泵首次點動完成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的“心臟”——主泵——終於在中國跳動了。國內日後大量使用的AP1000機組核電項目有望提早啟動。

5月23日,中國三大核電公司之一的國家核電官網宣布,22日20時44分,全球首臺AP1000機組、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浙江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反應堆冷卻劑泵(下稱“主泵”)的點動操作順利完成。

“點動成功,通俗來講就是AP1000主泵初步啟動已經成功了。”國家核電一位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國家核電稱,三門1號機組全部四臺主泵首次點動成功,為三門1號機組“最終的並網發電,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持”。

業界普遍認為,一旦三門1號機組成功並網發電,其他使用AP1000機組的核電項目建設步伐也將因此而加快。

世界首批AP1000核電機組是中美兩國最大的能源高科技合作項目。目前,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各建2臺,作為實現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的依托。而AP1000機組的誕生地——美國也在投入建設四臺這樣的機組。

“此次試點成功,是全球矚目的。”國家核電另一位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三門核電聯合調試隊連續作戰

AP1000依托項目的最大挑戰

主泵被稱為核電機組的“心臟”,在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為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循環提供源動力,實現核反應堆芯與蒸汽發生器之間熱量的傳輸,屬於核電站的核安全一級設備。

三門AP1000主泵運輸、安裝、調試等各環節,是國家核電與AP1000技術的研發者美國西屋公司共同完成的。這四臺主泵是分別在2015年12月30日和2016年2月8日從美國運往浙江三門的,並於2016年3月1日全部安裝完成。

AP1000主泵作為重要程度與研發難度最高的設備,一直是核電業界關註的聚焦點。

國家核電在201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為了確保AP1000主泵60年安全可靠運行,西屋公司和AP1000主泵制造商EMD公司制定了極為嚴格甚至苛刻的設計標準和試驗驗證標準——無論是在主泵的設計、零部件材料還是制造精度、生產工藝方面,都突破以往的通用標準,提出了最高標準的要求,堪稱世界之最。這些高標準的要求給主泵的研發與制造也帶來了各種困難與挑戰,主泵之路歷盡艱辛與坎坷。

國家核電在2014年稱,AP1000“主泵的問題是當前工期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壓力”。官方資料顯示,三門1號機組最初計劃2013年建成發電,至今已經延期了整整3年的時間。

國家核電稱,從2007年開始,AP1000主泵的制造就經歷一系列的設計修改和試驗,最後“得益於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自始至終嚴格審評和監管,使得AP1000主泵最終完善並固化設計”。

官方資料顯示,2015年10月29日,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就AP1000的設計、制造、試驗驗證結果、研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了綜合審查。審查認為,AP1000主泵性能滿足設計技術規格書的要求。

“AP1000主泵技術複雜、要求高、挑戰大。七年多來,中美兩國企業密切合作、努力攻關,在國家核安全局和能源局的嚴格監管和大力支持下,主泵研制最終取得了成功。”國家核電總經理王中堂在2015年10月29日說,“這次成功將進一步加快中國AP1000項目的建設進度,有力促進中國先進非能動三代核電的發展。”

國家核電此前向本報記者介紹,主泵設計制造技術是美國EMD公司對中國AP1000技轉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的沈鼓集團核電泵業公司、哈電集團動力裝備公司為主泵技轉的主要受讓方,同時也作為EMD公司的分包商,負責依托項目16臺主泵部分零部件及2臺追加主泵整機的分包制造。

國家核電稱,目前,上述國內兩家公司通過對技轉文件和相應軟件的消化吸收,派遣技術人員赴美培訓、接受技術服務,以及通過模擬件制造、分包制造實踐等形式基本全面地掌握了主泵的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

3月1日,三門1號機組第二批反應堆冷卻劑泵熱交換器及管道安裝完成

國內核電項目將加快

AP1000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是中國最主流的核反應堆型之一。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中國已經確定未來將把AP1000機組投入到更多的核電項目建設當中。因為這種技術在理論上安全性更高。

目前中國已經啟動了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的計劃。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規劃提出,要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

本報記者據此計算,到2020年之前,中國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約六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這樣的六臺機組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從2016年開始,第三代核電機組在中國已經全面替代了第二代核電機組,而兩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共同研發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則主要用於出口,這意味著AP1000機組未來將主宰幾乎所有的國內核電項目。

2006年,西屋公司擊敗法國阿海琺集團,奪得了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招標,從而終結了一場耗時2年多的世界最大核電合同競標戰。

成立於2007年5月的國家核電是AP1000型核電機組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形成自主核電品牌的實施主體。該公司成立當年即被視為中國核電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從美國引進該技術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當時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所使用的技術均是20世紀60~80年代開發的第二代核電技術,尚未形成自主化、標準化系列。2003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在杭州召開的全國核電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為擺脫“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的被動局面,要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組織和領導,確保核電自主化各項目標的實現。

值得關註的是,本報記者從有關權威渠道獲悉,受AP1000主泵進展的影響,原本有望在2016年3月投入建設的CAP1400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延遲至今。

CAP1400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AP1000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功率更大的第三代非能動性壓水堆核電機組。

位於山東石島灣的CAP1400核電示範工程項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由國家核電負責承擔研發。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2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組織召開專家委員會,審議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建造許可證申請的審評監督情況,建議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批複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頒發CAP1400示範工程建造許可證。

“大家(專家委員會成員)是支持的。”當時參與主持評審的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對本報記者說。

與華龍一號一樣,CAP1400核電機組也是中國致力向海外推廣的另一項拳頭產品。目前,國家核電已經將其推向南非和土耳其等國家。

另外,受AP1000主泵進展的影響,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和公開資料中了解到,原計劃使用AP1000機組的中核集團旗下漳州核電項目與中廣核旗下的寧德核電項目5、6號機組,最後換成了華龍一號。

不少核電人士認為,這是因為AP1000 機組進展太慢導致的;與此同時,華龍一號在技術上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在國家核電看來,AP1000 機組“作為世界首堆,有諸多創新而無經驗可循”,而“安全和質量始終是第一位的,為此寧可犧牲工期也不能動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30

華為企業業務收入起跳,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

在最新發布的年度財報中,擁有著巨型體態的華為向外展示了自己仍能“跳舞”的實力,但面對數字化洪流時代,運營商業務上顯現的疲態數字似乎在迫使它加快其他跑道上的速度。

在此前從華為內部流出的2018年銷售收入目標中,企業業務的目標被定在了106億美元(約668億元人民幣),雖然和其他兩位主營業務“老大哥”在體量上不能相提並論,但從增速上,該業務被華為的高管給予了最大的期待。而從華為目前的“三駕馬車”來看,在5G機會發酵前,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是華為增速最快的兩個業務部門,但在數字化轉型中,顯然,面向垂直行業的企業業務身上的擔子更加重。

“我們對外說的是今年要跨越百億美元,但實際上我負責的EBG業務要遠遠大於106億這個數字。”在4月9日舉行的華為企業業務業績溝通會上,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在數字化轉型領域發力速度並不慢,甚至早於互聯網公司,但在過去,數字技術是輔助的技術,技術在企業中的投資比例可能連5%都不到,而到了今天,數字化技術開始真正成為生產系統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的新機會。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華為企業業務面前,並沒有一個像“蘋果”一樣清晰的對手,老牌IT企業的整體低迷和互聯網新秀的猛烈攻擊不免讓外界對於華為的“硬件出身”存疑,但對於華為來說,不作為、不試錯、不駛入無人區,也許機會點會消失的更快。

“蘋果是手機行業里改變規則,把產業做大的,誰可以在數字化轉型行業做大?我想,華為要擔當這個使命,做領頭羊。”閻力大對記者說。

 

“做最肥沃的黑土地”

“走向智能社會的路程中,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不可否認這其中誕生的種種,會成為新一輪增長的機會與拐點。任何企業要抓住機會,必須成為數字化的組織,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掉隊。”在一場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在智能社會中任何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

他甚至表示,“希望IT廠商之間的競爭來得更加猛烈些,倒逼行業加快數字化的同時,華為才越有可能實現自身業務數字化轉型需求,而在那之前,華為只有不計回報的投入。”

也正是基於對這種趨勢的判斷,華為在2011年正式成立企業BG,主要在內部擔任著華為ICT轉型的重任。

但外界對於這項業務起初並不看好,2014年的時候,作為華為企業市場當時的競爭對手,思科原CEO約翰·錢伯斯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思科最初的競爭對手大部分已經被市場淘汰,而到了2018年其他競爭對手將所剩無幾,其中就包括華為在內的眾多廠商。

但從現階段的發展來看,顯然思科輕敵了。

這一切都源於2014年的轉型。在剛開始的三年,華為的企業業務主要是在賣“盒子”(硬件)。彼時,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在討論“該不該做”的階段,用於ICT支撐的預算很少,這讓華為企業業務剛一出生就面臨巨大的挑戰。2014年3月,閻力大出任華為企業BG總裁,並在當年10月召開幹部大會宣布正式從賣盒子向做平臺進行轉型。

“當我們說我們要做平臺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你和其他平臺有什麽不同?借用友商IBM的一個調研結果,未來數字化轉型的主導權將回歸到傳統企業手中。”閻力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數字化進入深水期,不是說企業開一個網店或者商城,把銷售環節數字化了,真正的數字化是生產流程再造、創造新的業務或者全新的產品,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時候最難的是對這個行業的理解。

閻力大認為,純粹掌握數字技術的公司無法真正深入行業的內在。“我認為未來的數字化轉型更多的來自於業務的驅動,傳統企業、傳統經濟將會拿到數字化轉型的主導權。”

換句話說,當客戶要麽成為平臺,要麽成為平臺的一部分的時候,華為要做的,是成為支撐平臺的平臺,成為土壤。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內部講話中所說,“華為的實質是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這塊最肥沃的‘黑土地’上可以種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是讓各個夥伴的內容、應用、雲在上面生長,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戶。”

百億美元下的挑戰

在華為的2017年財報中,華為企業業務的銷售收入達到549億元,同比增長35.1%,銷售收入兩年翻番,其中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了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夥伴。

同為華為輪值董事長的胡厚崑在年報現場表示,“華為的判斷是,ICT基礎設施將成為智能世界的基石,過去認為ICT是一個垂直行業,在未來整個變革中,ICT將會變成一個平臺,自身去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變的使能器。”而在此前,他在新年獻詞中提到,5年內希望企業業務可以成為公司業務的頂梁柱。

面對業績增長壓力,閻力大對記者表示,2018年的EBG占華為整體比例將超過10%,在整個公司的占比會繼續提升。但每個業務有每個業務的特征,運營商業務做到今天的地位,少說有20年了,這是2B業務發展的必然規律,而對於終端業務,我們一直說感謝蘋果,蘋果改變了整個產業的格局,甚至照相產業都被吸到手機終端產業,產業的領導者值得受人尊敬,他們改變了整個產業的格局,把餅做大了。

“現在EBG面臨兩個挑戰,一是傳統IT占的比例仍然很重,我在傳統IT競爭中一定要取勝,才能維持每年30-40%的增長。如果我僅僅在傳統IT里取勝,這個市場的空間沒那麽大,如何成為幾百億美金的產業,對我來說有另一個挑戰,如何把數字化轉型的蛋糕做大,不僅是我一家公司,而是靠整個產業的齊心協力,共同把蛋糕做大。如果把蛋糕做大了,我認為這個業務的想象空間非常大。”閻力大對記者表示,“我經常被問到如何讓企業業務實現指數級增長,我認為拐點是數字化轉型全面實踐的來臨。今天只是初始階段,我們看到的是行業領軍企業在探索和創新,在做數字化轉型。把它變成全行業共同的東西,這個蛋糕才是真正的做起來。過去做到每兩年增長翻一番,如果過了100億美元的概念,兩年200億,再過兩年是400億,這是指數級增長的概念。現在並不是我從這個蛋糕搶百分之多少的問題,而是大家一起先把蛋糕做大。”

但可以看到,傳統的IT廠商面對投入有著自身的困惑。

“資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潤的,在短期內看不到清晰的回報的時候,很難讓這些傳統的企業有更大的轉身空間,特別是在華爾街里。”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IT行業對記者如是說。

而面對利潤的問題,華為企業BG邱恒對記者表示,企業BG在2015年已經實現盈利,但利潤並不是我們當前最關心的問題,在行業蛋糕被做大後,合作夥伴,商業機會和利潤都會隨之而來,而目前行業需要解決的仍然是蛋糕問題。他表示,在一個小池塘里當一條大魚還是小魚不重要,未來在大海中處於什麽位置這是最關鍵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45

【美圖晒晒】台藝人邵岱兒身材火辣網民:90分起跳!

1 : GS(14)@2016-08-11 06:08:21

專門搜索正妹的台灣網民,在著名的網上論壇分享他們的「戰績」,一名身材火辣、樣子甜美的女子,馬上讓網民眼前一亮,稱「身材無可挑剔」、「這很猛」、「完美比例」,「90分起跳了吧」。又有網民即時起底,發現這女子原來是藝人邵岱兒,現年24歲的她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喜愛看電影和烹飪,她的「代表作」是今年初的「綜藝我最大」,她在節目中與其他女嘉賓一同大展身材,不少男網民都對她很有印象。台灣批踢踢實業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1/197320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63

【新Plan出爐】iPhone X上台萬二起跳 256GB最貴月供七百幾

1 : GS(14)@2017-09-17 17:49:06

csl和1O1O率先公開上台價。



iPhone8和iPhone8 Plus開賣,不過反應似乎一般,相信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10月27日開訂、11月3日發售的iPhone X之上。個個都話X供貨奇少,上台出機或者是搶先入手的方法。最新1O1O和csl就出齊3部新機上台plan,iPhone8和iPhone8 Plus價錢相信大家不太關心,僅以圖片帶過,iPhone X就為大家計一計24個月總成本。



24個月約連機價,再加每月$39指定增值服務以及每月$18隧道牌照費。最平為csl的iPhone X64GB每月數據1GB計劃,總成本為$12,730;最貴的是1O1O的10GB數據計劃,無論是iPhone X64GB或是256GB,24個月成本皆為$18,096,僅有預繳有分別。萬多元出一部手機價值不菲,但如果真的如傳聞中炒過幾萬,有可能再現齋「劏台機」都有賺的果農風潮。當然最重要是iPhone X何時有貨,目前可在csl網站預先登記,何時有貨就要再等通知了。



csl iPhone8、iPhone8 Plus、iPhone X的上台價。

csl iPhone X上台價:
iPhone X64GB(官方淨機價$8,588)1GB Plan:機價$4,210+月費$29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2,7302GB Plan機價$2,890+月費$40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4,0506GB Plan機價$1,800+月費$49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5,12010GB Plan機價$0+月費$63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6,680



64GB iPhone X6GB以及10GB數據計劃。

iPhone X256GB (官方淨機價為$9,588)1GB Plan:機價$5,380+月費$29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3,9002.5GB Plan:機價$4,060+月費$40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5,2206GB Plan:機價$2,980+月費$49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6,30010GB Plan:機價$1,300+月費$638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7,980



1O1O iPhone8、iPhone8 Plus、iPhone X的上台價。

1O1O iPhone X上台價:
iPhone X64GB1GB Plan:機價$3,330+月費$35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3,2662.5GB Plan:機價$1,960+月費$46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4,5366GB Plan:機價$840+月費$55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5,57610GB Plan:機價$0+月費$69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8,096



256GB iPhone X6GB以及10GB數據計劃。

iPhone X256GB1GB Plan:機價$4,500+月費$35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4,4362.5GB Plan:機價$3,130+月費$46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5,7066GB Plan:機價$2,010+月費$55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6,74610GB Plan:機價$0+(月費$697 x24)+(增值服務+隧道費$1,368)=$18,096



記者:司徒港燊、翁怡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7/20155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75

Tesla市值目標千億起跳 不達標CEO不收分毫

1 : GS(14)@2018-01-28 15:05:54

【明報專訊】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擬與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訂定新的10年期績效獎勵計劃,被形容為企業史上最激進的薪酬方案。只有達到一連串驚人的市值和營運目標,馬斯克才獲報酬,否則這10年內不獲分毫。

「史上最激進薪酬方案」

特斯拉設定了12個市值目標,每個目標比前一個高出500億美元。起步為1000億美元,最終目標為6500億美元,而目前特斯拉市值為591億美元。特斯拉同時又設定12個收入和調整後利潤目標。只有在同時達到市值和業績目標,馬斯克才會獲發股票期權。每達到一個市值和業績目標,馬斯克就可獲得168萬股期權,相當於特斯拉1%的股份。

倘特斯拉市值提升至6500億美元,屆時將成為美國五大上市公司之一,而馬斯克將可獲550億美元的股票回報。很多分析師認為這不大可能,但即使達到較低的目標,馬斯克也能獲得數十億美元報酬。有評論認為,這薪酬計劃只是公關噱頭,特斯拉目前仍在虧損。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77&issue=20180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