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速公路費:為何收,收多久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736

高速公路收費應有法律依據和充分理由,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原則,決策應公開透明,用途應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長假八天,全國收費公路首度免費大開,結果大擁堵。

免費午餐帶來的不全是掌聲。有公眾仍不滿足:平日也應該免費;路橋公司哭訴:損失慘重。

有人認為高速公路免費是「回歸公共品」之舉,但也有人聲稱行政命令干預上市公司。矛盾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誰的「公」路

開車經過中國任何一座路橋收費口,取卡收費後,車主都會收到一張發票。有時會收到財政部門開具的財務發票,有時會收到地稅部門開具的稅務發票。

不同類別的發票憑證,代表著對不同類型的收費路段收取通行費。在我國,收費公路分為兩類:政府還貸公路和經營性公路。

政府還貸公路是指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利用貸款或者向企業、個人有償集資建設的公路」,原則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經營性公路是指國內外經濟組織「投資建設」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規定「受讓政府還貸公路收費權」的公路。

中國收費公路的出現始於1984年,同年國家出台「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按照國務院法制辦和交通部負責人2004年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說法,政策的邏輯可解讀為:

1.公路是公益性設施,從理論上講,應當全部由政府無償提供;

2.在交通需求巨大和政府財力緊張情況下,出台此「特定政策」;

3.在財力增強和路網漸趨完善後,應「順理成章」實行以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展收費公路的政策。

按照交通部門慣常的說法,沒有收費公路政策,就沒有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現有公路網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級公路都是依靠收費政策建設的。

以建於1990年的四川成渝高速為例,總里程為340公里,造價37億元,而成都市1990年全年的基本建設投資不到16億元。

錢從哪來?據《中國交通報》報導,目前收費公路建設總投資中將近70%的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和集資獲得的。

收費政策帶來投資主體多元,使公路行業成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不過,絕大多數收費路橋的控制權,屬於政府。

2003年國資委組建後,許多高速公路劃歸國資委監管,如浙江省有70%的高速公路里程由省交投這樣的國資企業控制,為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省國資委會考核」。

面臨著高負債及經營性壓力,地方政府在交通運輸業有更高的獲利需求以對沖成本和風險,「實行以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展收費公路的政策」的目標也就從「順理成章」變成「舉步維艱」了。

2009年開始,我國逐步取消二級公路收費,以2008年的總里程數據看,意味著有60%的收費公路逐步回歸公益性。

多位受訪的交通主管部門官員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回歸公益是公眾的呼聲,也同樣是主管部門的共識。但從經營管理上來說,經營性公路全部以公司法人運作日常經營,政企分開,國有資本統一管理,交通主管部門的事權已被削弱。

利益捆綁

「不可能吧?」聽到「61.76%」這個數字時,王建驚訝不已。

作為徽杭高速的一名高管,王建在這個行業浸淫多年,但看到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數據時,仍不免吃驚。被稱為暴利行業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不過40%。

當確認來自2012年的中報統計後,王建吐出一句話:「反正我們是虧的,所得稅都不用交。」

能夠上市的高速公路,已屬於最優質的資產。但以另一項重要的財務指標「淨資產收益率」看,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最高為18.8%,最低僅為3.8%,平均投資回報率低於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

「高速公路近年來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不積極,就是因為投資大,負債高,前景不明朗。」王建說。以目前的高速公路投資成本,建設1公里高速路成本已近1億元,且隨著徵地拆遷成本只升不降;而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以6.56%計,一年光利息就要支付656萬元/公里。

王建認為,毛利率並不能反映出中國龐大高速路網的運營現狀:冷熱不均,以盈養虧。以浙江為例,機動車保有量居全國前列,但除上市公司滬杭甬和杭金衢、甬台溫等少數幾條主幹高速盈利能力不錯外,大部分收費公路運營狀況並不好。

盈利的公路不僅要養活自己。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國內的高速公路公司多為地方政府運營,通行的做法是,省級行政部門建立融資平台,以路養路,用已超期的路來還虧損的錢,用效益好的路支持新的路政建設。

以路養路,是部分高速公路超期收費的最「正當」理由。它們一般援引的合法依據是,2004年出台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提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政府還貸公路,可以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貸款、統一還款。」

不過,有專家指出,目前許多路橋公司管理的高速公路並不是「統一貸款」,沒理由「統一還款」。

目前高速公路營收普遍嚴重依賴通行費,以上市公司江蘇寧滬高速為例,2012年上半年下轄七條路橋的通行費收入總計約25.6億元,服務區和廣告兩項收入總計為11.7億元,不到前者的一半。

最大限度收「過路費」,成為不二選擇;對於公眾特別是私車主而言,則意味著支出,不滿情緒於是產生。

強制清理

就在這個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天,河南省第一條收費橋樑——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結束26年的收費史。

這座大橋在2012年10月8日取消收費前,被當地市民稱為「吸血鬼」。審計署2008年的審計報告顯示:該橋總投資1.78億元,1996年已經全部還清貸款,違規收費14.5億元。

玄機就在於「收費年限」。據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王紅介紹:自1986年10月通車至2000年8月前,黃河公路大橋屬還貸公路橋;2000年8月以 後,經批准轉為經營性收費公路橋,屬於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資產,核定的收費年限截止到2020年,兩者合計達34年之久。

如何確定收費期限和收費標準,一直備受爭議,也經歷了一個調整的過程。2004年11月前,通行的做法是參照交通部1996年發佈的九號令中關於 「轉讓公路經營權中的車輛通行收費權,應堅持以投資預測回收期加上合理年限盈利期(合理年限盈利期一般不得超過投資預測回收期的50%)為基準的原則,最 多不得超過30年」。

2004年8月,國務院通過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還貸公路的收費期限,按照用收費償還貸款、償還有償集資款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15年(中西部20年);經營性公路收費年限,按照收回投資並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25年(中西部30年)。

近兩年政府清理力度不可謂不大。2011年自6月起,交通部等五部委啟動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久被詬病的首都機場高速公路開始單向收費;2011年4月,五部委又聯合下發通知,禁止將政府還貸公路違規轉讓或劃轉成經營性公路。

收費年限上限標準再清楚不過,但違規收費路橋比比皆是。僅2012年7月,江蘇省政府就一下子砍短11條高速公路收費年限,其中,9條經營性高速公路均從原先的30年收費壓縮至25年,2條政府還貸性高速公路則由過去的20年收費年限減短到15年。

調整的結果也只是「不超上限」。王建透露,雖然近年來部分省市出台了收費公路收費年限測算細則,但彈性很大,基本上按最高限來。

在具體操作中,一般在項目立項時,根據投資總額、交通流量、收費標準、通行費收入、運行成本及稅負等因素,核定滿足收費公路屬性的收費年限,經過聽證環節後,上報屬地省政府審核批准並公示。

浙江省交通廳財務審計處一位官員分析認為,這樣的核算本身就有問題,除投資總額可依據已審計核定的決算數外,其他指標都是根據歷史數據進行推算和預 測,由於每新一屆政府都會對路網規劃進行修訂,因此推算數據往往具有「不確定性」。這也為收費公路公司更改收費期限留下了口實。

此外,在收費期限臨近時,高速公路公司往往會提前謀劃擴建或複線工程,以拉長收費期限,而這類情況相關法規並沒有規定。1996年通車的滬寧高速就不在江蘇省的清理名單中,以擴建和獲批為由,這條路的收費期限仍是36年。

龐大的通行費收入又流向何方?

前面提及收費站出具的兩種收據憑證中,政府還貸公路出財務發票,意味著這是一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根據規定,還貸公路收費將統一存入財政專戶,並用於償還貸款和必要的養護管理支出,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

經營性公路出具的地稅發票,意味著這是一項經營性收益。法律法規不會界定經營性收益的使用流向。據南方週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中,贛粵高速、海南高速、山東高速、寧滬高速、五洲交通等,均涉足房地產。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國內重要的高速公路,多屬於或已轉為經營性公路。而確定其收費年限的「收回投資並有合理回報」原則,沒有具體標準。收費總額超過投資額乃達數倍的公路常成為眾矢之的,但它們的實際成本及收費支出並不明朗。

「經營性高速公路公司的收益使用原則,除社會資本部分外,國資部分跟其他國有企業並沒有什麼不同。」王建說。實際上,這恰是長期以來讓公眾不高興的地方。

(應受訪者要求,王建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58

高速公路H股的投資價值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bjih.html
顯然,政府不准高速公路在節假日收費的決定是十分錯誤的,因為它傷害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和契約精神。另外,它為我們各個領域裡本來就已經太常見的不守信用和主觀隨意性提供了壞的榜樣。

不過,十月份黃金週的全國大堵車給了我一個小小的提醒:中國消費者愛貪便宜。如果高速公路降低收費就可以增加車流量。換句話說,高速公路作為一個商品,它的需求的價格彈性還不小。雖然高速公路不可能降低收費,可是,未來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就等於高速公路收費的降低。

基於此種考慮,也基於這個板塊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低迷,我研究了皖通高速(ROE: 13 percent)和成渝高速(ROE:13.4 percent)。其它4家高速公路公司H的情況也很相似。由於國內利率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還可能繼續高於香港的水平,因此,我們在計算DCF淨現值時, 會發現,H股會比同一家公司的A股更值錢。多年來,我這個謬論受到了不少人批評。但是,未來五到十年,A+H公司的股價會繼續走過去幾年的趨勢:H股會比 A股更貴,貴很多,原因就是資金的機會成本。
我研究H股高速公路公司的股票,還有另外一些考慮:他們比較安全。它們上市已經十年以上,已經經歷了資本市場的磨練;做假賬的可能性雖然也有,但是可能性 不大。而且,它們4%左右的息率還不錯。最後一點,由於交通部關於高速公路停止節假日收費的決定,現在資本市場對這個板塊很負面。這也給大家提供了買入的 機會。

一,皖通高速(995 HK)


基本情況:
股比:省政府佔31%,華建佔21%,A股18%,H股30%。

整個公司市值63億人民幣,加上淨負債16億,企業價值80億元人民幣。

假定下半年跟上半年一樣,那麼2012年市盈率7倍不到,H股市淨率不到1倍,今年息率大約3.8%。公司派息政策是三年滾動式不低於30%。能見度很高。

公司缺點也很多:
(1)派息率還是太低,
(2)政府和公眾對這個行業似乎有些敵意。節假日不准收費,農產品的車子不准收費,軍車不准收費,... 誰知道以後還有什麼政策?
(3)國有控股企業,基本上等於股東常年不在。所以公司在找不到好的收費公路項目的情況下,管理層難免把現金用到次優項目上。比如,參股典當,小貸,和金 融投資公司。注意,它有幾個這樣的投資都是參股,而不控股。根據我的觀察,很多這類投資都是人情投資,某書記或者市長打了招呼,公司就送個人情(動輒上億 元的人情)。皖通的具體情況究竟是怎樣,我們應該深入研究。
(4)雖然今年的收入和利潤下降,但是成本繼續大漲,管理費同比增長24.6%,工資福利大漲22.5%,辦公費用大漲39%。注意,人均年化薪酬11.6萬元人民幣。當然,公司可以用人員繼續膨脹的辦法,把人均薪酬降下來,畢竟,新員工的工資低一些。


二,成渝高速公路(0107 HK)

基本情況:
H股價格2.6港元, 大大低於它的A股3.1元人民幣。
省政府佔32%,華建佔21%,A股17%,H股29%。

整個公司市值94億元人民幣,加上淨負債46億,企業價值140億元人民幣, 比安徽皖通的80億元企業價值大3/4。

這家企業有四個特點:
(1)負債率高。但是對這個行業來講,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2)除了運營收費公路以外,成渝高速還承接大量的代客(代理政府部門)建造公路和基礎設施的業務。遺憾的是,這項業務不掙錢,佔用的資金並不少。這是"國民服務的義務"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攪在上市公司裡面?
(3)由於建造業務的存在,成渝高速的應收貿易款及其它應收款高達17.5億元,而其它應付款及應計負債也高達17.7億元。雖然這兩個數字好像大體相抵,但是,在實際運營中,企業難以周旋。
(4)今年上半年的運營現金淨流出額高達7.5億元,相比去年上半年的10億元淨流出額略微有所改善。但是, 這是一種不好的狀態。為什麼如此,我尚需進一步觀察。是不是地方政府侵佔上市公司的利益?我不知道。

成渝高速的分部業績(如下)說明其實只有通常的公路收費業務有盈利,而建造業務和加油站業務明顯經營不善(有無跑冒滴漏問題?)。
(1)公路收費營業額11.6億元,8億元經營利潤,
(2)代客建造營業額18億元,微虧,
(3)加油站經營營業額4.7億元,區區2900萬元經營利潤。

假定下半年跟上半年一樣,那麼2012年H股市盈率7.3倍,H股市淨率不到1倍,今年息率大約4.2%, 不高不低。

大家在忙乎研究水泥廠甚至鋼鐵企業的時候,是否應該看看高速公路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60

合和公路基建有值博空間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6.html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表在泛珠三角做錢莊行街時,廣深珠高速公路是筆者經常往返的路段。那時筆者對這個令合和實業(00054:HK)險遭沒頂之災的基建項目印象不佳,但相比鄰近的國道,廣深珠高速公路路基尚算平坦。
2012年10月25日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宣佈按每股人民幣3.22元(相等於約3.994港元,較停牌前報價4.29港元折讓 6.90%),配售1.2億股配售股份,集資淨額3.75億元人民幣,成為本港首隻雙幣雙股形式買賣的股份,該隻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編號為 「80737」。
 
當天胡大俠不為地產霸權而作為首批北上建設祖國的愛國商人,近三十年來其合和系表現跟其他四大地產商可謂差天共地。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其實是廣深珠高速公路這個胡大俠愛國代表作。現時這項目有四大工程:
  • 廣州 — 深圳高速,公路公路收費期由1997年7月至2027年6月(分潤比例 :1至10年 - 50%;11至20年 - 48%;21至30年 - 45%))。2007年至2012年度收入由人民幣3,663百萬元減少至人民幣3,627百萬元;日均車流由324千輛上升至402千輛,複合增長 3.66%。
  • 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第 I 期,公路公路收費期由2003年3月至2033年9月(分潤比例50%)。2007年至2012年度收入由人民幣137百萬元上升至人民幣159百萬元;日均車流由26千輛上升至28千輛,複合增長1.24%。
  • 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第 II 期,公路公路收費期預計由2010年6月至2035年6月(待中國有關部門批准,分潤比例50%)。2011年至2012年度收入由人民幣2百萬元上升至人民幣376百萬元;日均車流由20千輛上升至61千輛。
  • 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第 III期(公路公路收費期 - 待中國有關部門批准;分潤比例50%)。

雖然近三十年來泛珠三角乃大中華區甚至全球最高增長之區域兼近年中國汔車保有量急升,惟由於廣深珠高速沿線皆有其他不收費之國道,其車流量及收入增長似有若無。故2003年至2012年間每股收入由港幣24.58仙上升至港幣34.55仙,複合增長僅3.46%。
日均汽車流量
雖然項目名為廣深珠高速,惟超過七成路費收入來自廣州 — 深圳高速段。雖然港珠澳大橋正在動工,惟以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第 I 期和第 II 期營運情況可見,整個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包括將會落成的第 III 期)短期現金流對公司貢獻非常有限。此外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歷年負債比率極高。尚幸受惠強大現金流負債總額/權益由2003年7.59倍下 跌至2012年1.42倍。
收入(人民幣百萬元)
由於派息比率接近100%而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源自專營權至2027年的廣州 — 深圳高速,其浄路費收入現金流乃評估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最理想基礎。假設未來港深珠公路收入仍無寸進入,則由2013年至2017年廣州 — 深圳高速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分帳仍有每年人民幣1,741百萬元,其後每年減至人民幣1,632百萬元。假設公路營運成本為10.23%而 以5%作現金流折現,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廣州 — 深圳高速未來現金分帳現值人民幣15,239百萬元。按己發行2,961.69百萬股計,新人民幣計價股120百萬股,發行後股本擴大至3,081.69 百萬股(即擴大4.05%)。換言之廣州 — 深圳高速現金流每股值人民幣4.95元。假設未來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第 I 、II和 III 期浄貢獻維持30%而不變,則整個港深珠公路之於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現金流貢獻現值人民幣7.06元。
短期而言,港深珠公路收入之於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難有大驚喜。惟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第III 期完工在即有助改善現金流和負債比率。但以2012年10月25日收市價4.06港元計,年息率8.67%。假如未來人民幣看漲,擁有港深珠公路收入項目 作為純人民幣現金流的合和公路基建(00737:HK)其實有一定值博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67

被誤解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上)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cx6.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2年第38期)

 

 

高速公路行業的上市公司近兩年來處於風口浪尖,人們對高速公路收費標準之高、時間之長頗有微詞,有評論稱其已危及到國計民生。然而,最苦悶的人應該是那些持有高速公司上市公司股票的中小投資者們——他們開車上高速公路同樣要繳納高昂的費用,持有的股票價格近年來還一路跳水,而有關部門在制訂相關政策時卻未必能考慮到他們的利益。出現這種現象,或多或少與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屬「暴利『行業這樣的誤解有關。

「暴利」創紀錄事出有因

十一黃金週已經過去了,但對高速公路重大節假日免費政策的爭議卻仍在進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紛紛抱怨這項政策減少了它們的收入。不過,有報導稱,路橋公司哭窮,「暴利」卻創紀錄,理由是——「對路橋類上市公司2012半年報進行梳理後發現,儘管湖南投資000548)、海南高速(000886)、現代投資(000900)等11家公司的業績較去年同期出現下降,但19家路橋類上市公司仍然在報告期內總計實現淨利潤約62.45億元,同比增長3.52%。」

我們來看一下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同比增長情況,表1中的數據來自Wind資訊。19家公司淨利潤合計數同比略有增長不假,但這主要是山東高速的貢獻。如果剔除山東高速,則整個行業業績仍然是下降的。

表1: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情況

單位:億元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2011年上半年淨利潤

2012年上半年淨利潤

增幅

增加

600350.SH

山東高速

6.38

9.56

49.91%

3.18

601107.SH

四川成渝

5.68

6.47

13.99%

0.79

600548.SH

深高速

3.53

4.19

18.81%

0.66

601518.SH

吉林高速

0.95

1.51

59.75%

0.57

600106.SH

重慶路橋

0.55

1.04

87.99%

0.49

000429.SZ

粵高速A

1.45

1.57

8.48%

0.12

600368.SH

五洲交通

1.79

1.83

2.39%

0.04

601188.SH

龍江交通

0.66

0.66

-0.38%

0.00

000916.SZ

華北高速

1.40

1.37

-2.27%

-0.03

000548.SZ

湖南投資

0.32

0.26

-19.31%

-0.06

600269.SH

贛粵高速

6.50

6.35

-2.35%

-0.15

600033.SH

福建高速

2.62

2.38

-9.03%

-0.24

000828.SZ

東莞控股

2.18

1.94

-11.05%

-0.24

600020.SH

中原高速

1.83

1.58

-13.68%

-0.25

000886.SZ

海南高速

1.07

0.74

-30.86%

-0.33

600377.SH

寧滬高速

12.99

12.61

-2.98%

-0.39

600012.SH

皖通高速

4.45

3.96

-10.98%

-0.49

600035.SH

楚天高速

2.03

1.35

-33.27%

-0.67

000900.SZ

現代投資

3.95

3.08

-22.18%

-0.88

合計

 

60.32

62.45

3.52%

2.12

 

問題是,山東高速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並非行業景氣程度上升的結果。在半年報中,這家公司也在「哭窮」——「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通行費收入為2,447,484,927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94.23%,比去年同期減少32,215,697元,下降1.3%,通行費收入下降主要受國內經濟低迷的影響。」

如果我們看2012年半年報中的利潤表,會發現山東高速2011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為8.80億元,而非表1中的6.38億元。以8.80億元計,則山東高速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只增長了8.67%,而不是令人感到恐怖的49.91%。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山東高速在2011年7月31日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向控股股東山東高速集團收購了其擁有的山東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以及山東高速濰萊公路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兩起收購在會計上作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處理,山東高速2011年度的利潤表其實是包括了參與合併各方(山東高速、運營公司和濰萊公司)年初至年末的收入、費用和利潤,儘管年初至合併日(7月31日)運營公司和濰萊公司還不屬於山東高速。

在這種情況下,在計算山東高速2012年上半年的業績同比增長多少時與誰作對比更合理就成為一個問題,換言之,對比的對象應不應包括運營公司和濰萊公司。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這樣比較更有利於我們把握公司現有全部業務的發展趨勢。然而,山東高速2011年半年報中的財務數據不含運營公司和濰萊公司在內,因此,公司在2012年半年報中披露了調整後的2011年上半年相關財務數據。

考慮這樣的調整因素後(除山東高速外,皖通高速也調整了2011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其實是同比減少了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98

被誤解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cx7.html

我們認為,考察通行費收入的毛利率變動情況更有利於瞭解高速公路收費業務的景氣變化,這是因為部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還有一些多元化業務;淨利潤還要受到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等諸多與收費業務景氣程度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因素的影響。

表2: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通行費收費業務毛利率變動情況

單位:億元

證券簡稱

2012年上半年

2011年上半年

收入同比增長

成本同比增長

毛利率增加百分點數

收入

成本

毛利率

收入

成本

毛利率

吉林高速

3.63

0.99

72.73%

3.68

2.08

43.48%

-1.36%

-52.40%

29.25%

山東高速

24.47

8.43

65.55%

24.80

9.96

59.84%

-1.33%

-15.36%

5.71%

贛粵高速

13.32

3.84

71.17%

14.03

4.80

65.79%

-5.06%

-20.00%

5.38%

深高速

13.82

5.89

57.38%

13.21

6.34

52.01%

4.62%

-7.10%

5.37%

華北高速

3.14

1.25

60.19%

3.28

1.38

57.93%

-4.27%

-9.42%

2.26%

重慶路橋

0.46

0.13

71.74%

0.46

0.14

69.57%

0.00%

-7.14%

2.17%

楚天高速

4.86

1.48

69.55%

4.70

1.52

67.66%

3.40%

-2.63%

1.89%

東莞控股

3.60

1.20

66.67%

3.36

1.10

67.26%

7.14%

9.09%

-0.60%

四川成渝

11.99

3.18

73.48%

12.04

3.10

74.25%

-0.42%

2.58%

-0.77%

海南高速

0.40

0.22

45.00%

0.37

0.20

45.95%

8.11%

10.00%

-0.95%

福建高速

11.89

3.42

71.24%

11.13

3.08

72.33%

6.83%

11.04%

-1.09%

五洲交通

4.65

1.27

72.69%

3.91

1.02

73.91%

18.93%

24.51%

-1.22%

中原高速

14.00

5.60

60.00%

12.05

4.64

61.49%

16.18%

20.69%

-1.49%

粵高速A

5.36

2.71

49.44%

5.08

2.49

50.98%

5.51%

8.84%

-1.54%

現代投資

7.85

2.93

62.68%

9.26

3.29

64.47%

-15.23%

-10.94%

-1.80%

寧滬高速

37.11

18.03

51.41%

36.06

16.65

53.83%

2.91%

8.29%

-2.41%

皖通高速

10.95

3.69

66.30%

11.48

3.52

69.34%

-4.62%

4.83%

-3.04%

湖南投資

0.84

0.30

64.29%

0.87

0.26

70.11%

-3.45%

15.38%

-5.83%

龍江交通

1.56

0.58

62.82%

1.57

0.48

69.43%

-0.64%

20.83%

-6.61%

合計

173.90

65.14

62.54%

171.34

66.05

61.45%

1.49%

-1.38%

1.09%

 

在19家公司中,只有吉林高速、山東高速等7家毛利率同比上升,其餘12家均為下降,毛利率下降者遠多於上升者。

進一步分析發現,吉林高速等7家公司毛利率上升,成本同比下降才是主要原因,事實上,這7家公司中只有深高速和楚天高速兩家收入同比上升,而即使是這兩家公司,它們的成本同比也是下降的。

至於成本下降的原因,則多為養護成本減少。吉林高速和贛粵高速成本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它們對成本下降的解釋分別是——「本期無大修工程及長平路保通養護專項費用減少」、「主要系本公司養護成本減少所致。」

由此來看,儘管有部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同比有所提高,但這並不是因為它們收了更多的錢,而是因為成本有所降低。這樣的毛利率上升應該受到表揚,至少,不應受到斥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99

被誤解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下)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cx8.html

不是暴利行業

在一些人心目中,高速公路和白酒、房地產等行業一樣,屬暴利行業。這是以毛利率指標來衡量的結果,如果以淨資產收益率指標來衡量,高速公路行業根本算不上暴利行業。

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們將資金投入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和銀行將錢借給公司一樣,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收益,而淨資產收益率正是衡量投資者投資回報率的指標。對投資者來說,這個指標的重要性遠非毛利率可比。在上市公司的年報中披露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中,淨資產收益率是重要內容,在那裡我們找不到毛利率的蹤影。

具備一定財務知識的讀者還知道,可以用杜邦分析法來瞭解一家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由哪些因素決定,簡單地說,

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權益乘數

           =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淨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收入/總資產)×(總資產/淨資產)

由此可知,淨利潤率是影響淨資產收益率的一項因素,而毛利率,只不過是影響淨利潤率的一項因素。

因此,毛利率高的公司,淨資產收益率未必高,高速公路行業正是這樣一種情況。

從2012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高速公路行業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確實不低,略低於白酒行業,與酒店行業相差無幾,遠高於鋼鐵行業中的普鋼行業。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我們採用的是申銀萬國三級行業標準,在計算行業整體數據時,剔除了ST公司,這是因為ST公司的指標異常,會極大程度地影響整體數據表現。

表3:部分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毛利率

單位:%

平均數

中位數

最小值

最大值

高速公路

61.76

64.13

27.27

87.76

白酒

67.66

65.87

44.53

92.01

酒店

60.07

57.92

39.84

88.33

普鋼

4.65

4.38

-5.41

27.93

 

然而,高速公路行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卻遠低於白酒行業。雖然高於酒店行業,但從表5的情況來看,高速公路行業的資產負債率要高於酒店行業。換言之,高速公路行業以高財務槓桿的代價來取得相對較高的淨資產收益率。

表4:部分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淨資產收益率(扣除/加權)

單位:%

平均數

中位數

最小值

最大值

高速公路

4.58

4.35

1.01

7.81

白酒

18.03

16.57

6.64

32.14

酒店

1.37

2.46

-3.96

3.88

普鋼

-2.10

0.32

-18.31

4.63

 

表5:部分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末資產負債率

單位:%

平均數

中位數

最小值

最大值

高速公路

43.07

38.83

5.98

79.07

白酒

36.24

34.86

21.88

66.40

酒店

35.18

27.83

15.97

69.52

普鋼

67.59

68.83

47.09

83.07

 

可悲的是,儘管高速公路行業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高於酒店行業,其市淨率卻遠低於酒店行業,只能與盈利能力最差的普鋼行業處於同一個水平。眾所周知,鋼鐵行業當前處於極度微利的困境中,用百度搜索關鍵詞「一噸鋼鐵利潤」,會得到諸如「一噸鋼鐵利潤不及一公斤豬肉錢」、「一噸鋼鐵利潤不及一盤菜」、『一噸鋼鐵利潤不夠買張地鐵票」之類的結果。如果高速公路行業真的是暴利行業,何以會落得如此下場?

表6:部分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9月28日市淨率

平均數

中位數

最小值

最大值

高速公路

1.07

0.96

0.71

1.86

白酒

7.50

7.00

4.33

11.52

酒店

2.84

2.23

1.67

4.98

普鋼

1.10

0.85

0.51

3.04

 

如果還有人認為高毛利率代表「暴利」,不妨看一下ST東海A(000613),這家公司上半年的毛利率高達85.20%,2011年的毛利率也有78.78%,卻屬於被特別處理的對象。

其實,高速公路行業與酒店行業之所以要有較高的毛利率,主要是因為其資產太重,資產周轉速度太慢,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充分競爭的酒店業毛利率能夠和高速公路相差無幾。從2012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白酒行業上市公司每1元資產產生的收入是高速公路行業公司的4.8倍、酒店行業公司的2.5倍。在這裡,我們同樣剔除了ST公司的數據。

表7:高速公路、酒店、白酒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資產周轉情況

單位:億元

營業收入

資產

營業收入/資產

高速公路行業

206.67

2,483.88

0.08

酒店行業

23.62

147.27

0.16

白酒行業

544.14

1,355.05

0.40

 

我們以一個虛擬的例子對此作進一步的說明。假設某企業投資100億元建成了一條高速公路,有關部門批准的收費年限為25年;除折舊外無其它成本和費用,除企業所得稅外無其它稅負,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每年的車流量相同,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年折舊費為4億元。在這個簡化的例子中,我們假設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年收費16億元,毛利率高達75%;另一種是年收費5億元,毛利率很普通,為20%。

表8:虛擬的投資高速公路項目收益情況

單位:億元

高毛利率(75%)

普通毛利率(20%)

營業收入

16.00

5.00

減:營業成本

4.00

4.00

毛利

12.00

1.00

減:所得稅

3.00

0.25

淨利潤

9.00

0.75

 

從表8來看,即使是在高毛利率的情況下,這個項目100億元的總投資其年回報也只有9億元,9%的年投資回報率只能說普普通通;如果只能取得20%的普通毛利率,則年投資回報率只有0.75%,相信沒有投資者會願意投資這樣的項目。

現實比虛擬更複雜。除折舊外,企業還有其它成本和費用;除企業所得稅外,還有其它稅負;一條新路建成,車流量一開始會很低,要經過幾年的時間才能慢慢上來。

此外,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假設企業完全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在現實中,由於建設高速公路所需的資金金額龐大,而項目本身回報一般,企業往往會通過引入低成本的銀行貸款或其它債權資金來彌補資金不足並提高投資回報率。然而,負債過多又可能引發財務困境,尤其是項目本身回報率較低時就更加危險。

對高速公路行業而言,「暴利」只是表面上的,如何解決行業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00

公路上的蛇影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12.html
如果以PE(*粗略計算)把脈公路股,可以發現:

737:13
177:13
576:13
1052:10
548:6
995:7
107:5

市場眼中的上等貨是737、177、576,下等貨是548、995、107。

737的盈利、財務、人氣等實力,再加上整個市場的樂觀情緒,得到PE13的評估,其他的優秀(市場眼中)同行的PE也是13,所以可以斷估737價格雖然超出合理,但是仍然未到瘋狂程度。

737的盈利成長似乎不可能一年後就能讓評估合理化。

737可能是7%利息收入的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比較現在的REIT,壟斷力不遜色於領匯。所以個人認為,可以把737當成債券投資,不求上升,只求不跌,每年7%收入。

**************

 548、995、107之中,是否是下等貨?
以下的比率是否能令你心動?繼續研究下去?

 EBIT / financial cost:
548: 3
995: 10
107: 9

 市值 / debt (Times):
548: 0.7
995: 2.8
107: 1

Debt/Asset:
548: 24%
995: 23%
107: 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72

英達公路再生「再生」神技(1)

這家公司在星期五開始招股。筆者初步翻過招股書,除了上市後市值達25.27億至35.82億,以扣除其他項目的盈利約1.36億元計算,市盈率在18.54倍至26.28倍之價,至於資產2.42億,定價是非常貴。但除此之外,發現招股書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現在先談談他造數的神技,下一篇再談他們的股東的詭異之處。





這間公司的業務方面,其實包括兩項,一是以判頭及承包商幫助公路鋪上瀝青,二是銷售瀝青的設備,前者其實按項目承包,增長空間一般,所以就加上銷售設備這項業務,數字看來快速增長,使營業額和盈利也高速發展。但招股書好像遮遮掩掩,不太提及這一個項目。實際上,他們是用了合營公司塞貨這個技倆把盈利造起來。

根據招股書的數字,銷售情況如下:



但如果細心看清楚,發現機組銷售突增,那是為甚麼呢?  原來是銷售機組給合營公司的銷售大增,由1台增至7台,使銷售由1台變成8台,帶來的營業額及毛利,由2011年分別1,275.1萬及913.5萬,劇增至2012年的1.04億及7,271.7萬,使該分部營業額及毛利暴升至2012年的1.33億及9,797.5萬。至於銷售予合營的貢獻營業額和收入如下:



如果扣除這些銷售,我們可以來看看對營業額、毛利及純利的效果:


撇除所有合營銷售不計,公司營業額僅增長20%,至3.81億,盈利增長48.8%,較原來的數字大減,至7,966.6萬,實際的但市盈率卻在31.72倍至44.97倍,是非常貴的水平,相信是那些曾經在陳葉馮會計師的人教路才想得出的東西。希望大家留神,不要被表面上的高增長所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61

英達公路再生(6888)「再生」神技(2): 股東篇

上一篇談及他合營塞貨造盈利的技巧,今期談談股東的奇怪之處。

(1) 家族股東的持股吊詭之處
家族成員股東包括施安娜、施韻雅、施偉鵬,都是老闆施偉斌的兄弟姊妹。

在「歷史及企業架構」一節,其實只是提及家族成員轉讓的過程,並無提及原因。最初他們的股權施偉斌轉讓予Rank Best Holdings Limited及Best Venture Holdings Limited持有,後來股東重組,股權拆散至個人持有,可能主要因為股東結構變化固定的問題。

在一輪重組及上市之後,施安娜、施韻雅及施偉鵬分別透過Smart Executive Group Limited、Rank Best Holdings Limited及Smart Vision Partner Limited分別持有5.42505%、2.85%及2.25%,合計10.52505%,即是大約1.052505億股,以招股價下限2.43元計,市價約2.56億元。除了施安娜外,後者因持股不逾5%,其後股權變化是不需披露的。

根據招股書,我是找不到任何限制這批股東的禁售限制,所以這批股東隨時可以在上市後減持? 為甚麼大股東施偉斌持有的股有禁售限制,這批家族股東沒有呢?

(2) 黃溢初及丁鼎和施先生的合作關係?
1.  黃溢初

根據招股書,黃溢初為零售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並在福建省擁有穩固的業務網絡,並在1990年認識施偉斌,能力協助他在福建的業務發展,。後來曾經借款給施偉斌,並以向施偉斌借款1,930萬,把還款結清,現時持股大約1.5%,即是1,500萬股,以現市值2.43元計,持股價值大約3,645萬,另較他成本價1.63元高出49%。

公司以股代債的情況,可以見到施先生有還款時候財力不太充裕。關於借貸的原因,「黃溢初先生提供貸款的初衷乃彼會直接或間接取得由施先生所控制主要從事瀝青路面養護服務業務及瀝青路面養護設備業務的公司的股份或股本權益」,以及作價合理,故取得股權後,合作應到此為止。但是他們的關係不只這樣淺。

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間開設7家合營公司,其中一家是福達道路再生工程有限公司,由黃溢初持有作New Bester Group Limited及英達公路再生各持有50%股權,股本為6,300萬,即上市公司出資3,150萬。根據之前的一篇文,恰巧就出售了7部機器給合營公司,估計每合營公司1部,平均每組機器大約1,494.7萬,即是大約一半的資金就給機器吃掉了,他的模式,就是先投入資金放入合營,再用機器拿走資金,一來造盈利,二來降低投入成本,三來又可給人積極擴充的印象,真是非常高明。

2. 丁鼎
根據招股書,丁鼎是持有53%股權的附屬公司內蒙古英達東方道路再生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是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人士。他持有的Swift Sino Holdings Limited,投入了1,000萬人民幣向施安娜收購股權,至上市後變成709.5萬股,時值1,724.085萬,成本就和黃先生一樣。

這此公司和上市公司關係很多,合共3項:
1.  2011年公司和鄂爾多斯市路通公路養護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合營公司,上市公司投入1,530萬持有51%,然後向它售出一組機器,作價1,275.1萬港幣,實際投入不足254.9萬,就可以換來913.5萬毛利,非常划算。

2.  2012年上市公司增購2%蒙古英達東方道路再生工程有限公司,作價120萬人民幣,成為上市公司的附屬公司,並為公司錄得875.7萬盈利,真是本少利大。

3. 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上市公司提供的養護服務大約2,200萬至3,200萬元,佔營業額約6.6%至10.1%,並向其採購瀝青約1,500萬元,佔營業成本6.9%。

可見這兩位投資其實又是互惠互利的組合,你為我投資,我為你做數,谷大盈利上市,街外錢一齊賺。

(3) China City 退出神祕之謎

在招股書入面,有一位China City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股東是中途退出的,分別由楊高才及孫新民分別持有98%及2%的實益股權,他們投入了2,000萬港元向施偉斌購得股權,但最後只支付了1,500萬,剩餘500萬沒有支付,最後在上市前1個月,施偉斌以1,500萬取回這部分股權,但沒有提及施先生的資金來源,究竟他如何解決這個資金問題呢?

楊高才和孫新民據稱是中國城投集團的董事長及副主席,在中國城投集團的網站上,亦有他們和英達主席同場的紀錄。至於中國城投集團的背景,據他們稱是國家資本,有跨行業的投資,包括投資、科技、金融、進出口、傳媒及房地產等。但根據央企的名單,並無此集團的名字出現,至於何地的地方企業,我們也找不到,不過根據招股書的資料,其實實益股權都是和China City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一樣屬於同一控股公司,是一間民營企業,如果大家有資料,請提供給我們。

中國城投集團實際是持有上市公司其中一間公司宿遷恆通道路再生工程有限公司的14%股權,網站上也有紀錄。上市公司則持有51%股權,至於宿遷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則持有35%股權,投入資金是1,225萬人民幣,大約是1,500萬港元,但同時應該都是向上市公司買機器,花了大約1,400萬,實際沒花多少,又幫公司賺了幾百萬,又是投小賺大的傑作。

至於他們股票上的傑作,如果細心留意他們的網站,他們的合作夥伴原來是向心先生控制的中國趨勢(8171,前思拓通訊),楊先生亦曾在2009年擔任總裁,2011年辭任。向心先生亦持有主板的中國創新投資(1217),這兩間公司經常在做很多交易,有機會再談。

據他們網站資料,他們亦有投資香港教育機構樂之優兒,但我找不到紀錄。最近和華建控股(479)換股,不知當中有沒有相關?



楊高才


右為孫新民

(4) 其他值得留意的投資者
關於其他投資者方面,其實和南京頗有關係,我們不如寫寫看:

1. Fortune Kingdom Investments Limited
Fortune Kingdom Investments Limited由郭元蘭控制,持有765萬股,時值1,858.95萬,郭元蘭的背景很有官方色彩,她是南京紫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股東是香港紫金聯合發展有限公司 ,是南京市的窗口公司。這公司由上海上市公司南京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提供資金供其營運,亦有和它交易。郭小姐亦和施主席出席同一南京非正式場合


郭元蘭

如果細心發現,南京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最近控制的朗詩集團入主深圳科技(106),並打算成為其地產的旗艦,可參看香港中國公告。

2.東安控股有限公司(前稱Kang Hai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Limited,康海藥業有限公司)
這間公司由許天楚持有,持有784.9萬股,時值1,907.35萬。許天楚原來是從事藥業,持有康海藥業,後來購入生產大白免奶糖、後果被發現用過期餡料生產月餅的冠生園的股權,並把康海藥業出售給新加坡上市的亞洲藥業。亞洲藥業在2008年私有化,但失敗,後來更名為綠葉制藥,在2012年再由鼎暉投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及新天域資本購回全部股權,預期未來再在香港等地區重新上市。他好像信佛教。


許天楚

3. 曹亞冰
她持有77萬股,時值187.11萬。根據資料,她是太平洋產業基金瑞環資本副總裁,他們也很活躍資本界,曾購入聯合能源集團(467,前特時泰、東潤拓展)在姊妹公司、在國內的上市東方集團的東方家園,後失敗。

總的來說,這家公司其實是靠關係建立起來的公司,內中的關係至是重點,砌數技巧一流,所以大家要小心未來如果關係沒有後的業務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45

$英達公路再生科技(06888)$ 的合營疑問 寒林札記

http://xueqiu.com/8255411491/28372106
由A股的森遠股份找到了$英達公路再生科技(06888)$ ,之前對森遠有所瞭解,相信公路再生前景較好。我沒有看英達的招股書,只是大致瀏覽了財務數據和基本情況,然後在2.77元買入少量。

之後受球友@樂山樂水 的提醒,又重新研究了一下。發現英達的業績的確可能存在水分,主要體現在存在向合營公司塞貨的嫌疑。

英達在上市前的2011年-2012年成立了7家合營公司,向合營公司銷售8套機組化設備。這是2011年、2012年業績靚麗的重要原因。在2011年之前,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瀝青路面養護服務(招股書稱,公司自己有10套機組化設備,加上合營公司的共18台,排名第一,全國共50台,森遠12套,維特根11台)。招股書顯示,瀝青路面養護設備在2011年、2012年分別增長了105%、155%,

瀝青路面養護設備僅佔營收的比例由此大幅提升,三年分別為16%、27.6%、40.7%。2013年中報顯示,新成立三間新合營公司,並向四間合營公司銷售四台機組化系列產品(71,299,000港元),同比增長78.4%。

通過設立合營公司,然後向合營公司銷售產品,然後由合營公司在當地承接工程,這是英達的經營策略。這種方式明顯不同於森遠股份。設立合營公司的好處是,可以快速佔領市場。道路工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借助當地的力量可以快速切入當地市場;另外,就地熱再生技術仍處理推廣階段,設備價格很高(1500萬左右),直接銷售給公路養護企業有一定難度。

當然,設立合營公司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姑且不說因經營不善可能產生扯皮糾紛等問題,對投資者而言,上市公司很容易通過關聯交易虛構業績。英達就存在這種嫌疑。

一、英達為什們採取合營公司(或聯營公司)模式,而不是附屬公司?

英達的7家合營公司,有3家出資比例超過50%,但卻不是附屬公司,而是合營公司。採取合營還是附屬,取決於英達與合作夥伴的談判結果。從道理上來說,要借助養護企業在當地的力量,在控制權上做一些讓步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從會計上來說,設立合營公司也許是為了粉飾業績。因為合營公司、聯營公司不合併報表。如果是附屬公司,英達向子公司的銷售在合併報表時就會相互抵消,而向合營公司的銷售就可以計入財報。

此外,合營公司採用權益法,附屬公司採用成本法,如果合營公司與附屬公司之間轉換,由於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這就有了盈餘調節的空間。

二、合營公司的獨立性

合營公司的獨立性是判斷關聯交易是否公允、是否操縱利潤的重要依據。根據英達的招股書,對 7家合營公司分析如下。

英達鄂爾多斯、福達道路再生的合作方是關聯人士;建達烏魯木齊的合作方是當地民營企業;英達岳陽、恆通宿遷、路捷南京、穗通廣州的合作方是國有道路建設企業,恆通宿遷中出現了「中國城投集團」這樣的以資本運作為主的公司(楊高才任主席)。

綜合來看,英達岳陽、路捷南京、穗通廣州最靠譜,其次為恆通宿遷,再次為建達烏魯木齊,英達鄂爾多斯、福達道路再生有較大的注水嫌疑。

三、下一步對策

英達的確有一定嫌疑通過合營公司虛構利潤,不過我暫時不打算立即賣掉手中股票。

1、英達的倉位比較小,先等到年報再說;

2、即便英達確實在虛構利潤,我估計這個遊戲還可以暫時玩一下,還不至於馬上崩盤。IPO前眾多利益人士以1.6元入股,現價2.7元高出成本70%,相信公司仍有動力做好業績為他們套現鋪路。

3、密切關注以下財務指標:

(1)現金流狀況是否惡化。
從2010年-2012年這三年的情況看,現金流與利潤的匹配度還是比較好的,若現金流惡化,需要引起警惕。

(2)來自合營公司或聯營公司的應收賬款是否改善。
2013年6月,本集團貿易應收款項包括應收合營公司約78,087,000港元(2012年12月:10,532,000港元)之款項。2013年6月,本集團貿易應收款項包括應收聯營公司款項約19,309,000港元(2012年12月:19,043,000港元)之款項。2013年中報披露,分別於廣東、福建及江蘇三省與當地服務供貨商或投資者成立三間新合營公司,並向四間合營公司銷售四台機組化系列產品,共71,299,000港元。

(3)關注合營公司或聯營公司的利潤貢獻度。
截至2011年及2012年合營公司的貢獻比例分別約為0.7%及2.1%。2013年中報披露合營公司的貢獻為虧損160萬港元,估計結算主要發生在下半年,關注年報中這個指標是否改善。

參考文章:英達公路再生(6888)「再生」神技(2): 股東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9545$英達公路再生科技(068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6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