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二○一五年全球經濟新局勢 強勢美元來了(078-083)

2014-10-06  TCW
 
 

 

美元獨強時代,全球資金逆流,以往聚焦新興市場的熱錢正重返美國,原物料和高息貨幣風光不再,企業的美元債務負擔急增。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說:美元轉強,這是全球經濟十年來的最大改變。

這些改變,不僅影響全世界,更會影響你我的荷包。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鄧麗萍、楊卓翰今年七月以來,美元指數已經連續十一周上揚,漲幅約七%,這是過去四十年來美元連續走強的最長紀錄。一連串的效應,正在發酵。

距離美國約一萬公里外的中國,最先感受到美元強勢的威力。中國三大鋼鐵公司之一的寶鋼,背負的五五○億人民幣債務中,有七成是美元計價債券,由於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已產生了四三○○萬美元(約合十三億新台幣)的匯損。

寶鋼的龐大美元債務,隨著美元持續走強,形成了財務未爆彈。但,這只是強勢美元帶來蝴蝶效應的一個縮影。

場景轉換到更遠的南半球,澳洲航空因為澳幣兌美元自八月底至九月下旬驟跌四%,已經導致營業損失擴大。不僅如此,全球航空業也已減少飛往澳洲的航班。

美林分析師指出,美元匯價高升,澳幣貶值幅度高於油價跌幅,成為國際航空公司的痛,新航減少飛往澳洲的航班,英國維京航空更是停止香港和雪梨之間的直飛航班,以降低成本。

美元匯率波動 影響Q4財報鏡頭拉回台灣,九月二十二日,經濟部投審會召開會議,通過台積電對海外子公司增資二十億美元(約六百億新台幣)的案子,這次台積電匯出金額之大,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原來,台積電擔憂匯率波動風險,預先將收入轉換成外貿時使用的美元,避免匯兌損失。對於收台幣、付美元的台灣企業,美元匯率波動可能是第四季衝擊財報表現的最大變數。

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康納利曾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全世界的問題!」金融海嘯以後,美國聯準會(Fed)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造成了全球資金浮濫、資產價格狂飆的問題;如今,聯準會的政策開始逆轉,這個世界又將面臨過去五年從未想像過的新問題。

「過去幾年美國一直在用低利率、寬鬆的政策。但現在美國正將貨幣政策正常化,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語氣篤定地說。美元近來升幅勢如破竹,寫下四年新高,主要是受到美國聯準會可能提早升息的市場預期心理,以及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的影響,這個貨幣政策的轉向,不會只是短期現象,而是一種長期趨勢。

榊原英資指出,歐洲正準備要進行QE、日本已在進行中,而美國卻正走向緊縮,三大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同調,不僅造成美元開始走強,更使得全球的資金流動出現巨大變化。

美元是全球經濟的樞紐,當它開始進入長期強勢週期,全球經濟和金融版圖都將隨之翻轉。榊原英資更預言,美國聯準會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就開始升息,美元持續升值趨勢確立。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和金融版圖的改變,可能比你想像的來得快。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也認為,「未來一年的市場波動更大,如果投資的脈動無法跟上市場的波動,投資人將很難賺到錢。」因此,無論是企業的經營與資金調度思惟,或者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和投資邏輯等,都必須做好應變和調整措施,才能跟上美元升值的腳步。

衝擊1.新興市場資金逃亡潮,亞洲反而利多首先,國際資金的逆流已是進行式。當美國升息、強勢美元趨勢底定,全球資金出現另一次大挪移,美元資產相對具吸引力,即使美股已漲翻天,還是吸引不少國際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流已開發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已經有很多資金流回美國,進一步鞏固美元獨強的地位。

股市會說話,根據全球主要市場基金的最新資金流向統計,美國成了資金最青睞的市場,九月十一日至九月二十四日吸金一三六億美元,推升美股再攀歷史高峰。相反的,全球新興市場獲利回吐,今年以來至九月上旬,整體新興市場基金出現二.四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短短兩周之後,淨流出的數字更暴增至十九億美元以上。

國際金融協會(IIF)九月中旬發布的統計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該報告顯示,八月流入新興市場資產的證券投資估算額大幅下降至九十億美元,低於五月至七月間三八○億美元的月度平均額,意味著全球投資者更謹慎對待新興市場的時期已開始,報告指出,「目前可能已經到了一個週期性轉折點。」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祭出QE救市,五年來投入近四兆美元資金購買債券,穩住美國經濟,然而,QE也導致美元長期弱勢,並刺激大量資金流向新興市場。

如今QE將於十月結束、美國將升息,新興市場頓時成了資金撤離的重災區。去年八月的全球新興市場貨幣危機,被稱為「脆弱五國」的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土耳其,共同特色就是經常帳(淨出口金額)和財政呈現雙赤字。由於這些國家高度依賴國際資金,一旦外資撤走,將對匯率造成崩潰壓力。

然而,並非所有新興市場都對強勢美元「缺乏抗體」,甚至,不少投資機構認為,美元走強對基本面好轉的亞洲來說,可能將是一項利多。

花旗銀行於九月二十二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元走升意味著美國經濟動能增溫,而最大受惠者就是新興市場當中的亞洲出口國家;此外,當亞洲貨幣相對美元走貶,也加強了亞洲出口國的競爭力。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在金融海嘯和歐債風暴期間,中國、韓國和台灣的經常帳順差(代表淨出口)一度大幅減少,但近年已呈現好轉,而這些國家經常帳數據的波動狀況,也相當程度地與美元指數呈正比,當美元重貶,出口國的經常帳往往急速減少。

另方面,亞洲經濟體質近年來已獲改善,大多數國家累積了較多的外匯存底,相對於東歐、拉丁美洲國家,更能抵擋外資撤離的衝擊。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表示,即使國際資金撤退,基本面良好的亞洲國家仍可望持續成為資金聚焦標的,尤其中國人民銀行再投放五千億人民幣的資金活水,有利於拉抬陸股的續漲動能,並帶動亞股水漲船高。

除了資金逆流效應之外,由於所有原物料都用美元計價,在強勢美元時代,首當其衝的還包括原物料行情和商品貨幣。這種形勢在去年八月曾有過一次預演,只是最後美國前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推遲QE退出的時機,因此暫時穩定住原物料市場,甚至為它們帶來價格反彈。

亞洲主要出口國經常帳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中國 2378 1360 1931 1887 韓國 293 260 480 707 台灣398 416 506 573 日本 2040 1193 604 343 印尼 51 16 -244 -284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IMF

亞洲出口可望轉強

除台、韓外,亞洲國家2011年起出口競爭力受到弱勢美元壓抑,未來可望逆轉。

衝擊2.原物料優勢不再

商品貨幣走貶

但這一次,美元走強的趨勢確立,原物料行情「秋天未到,寒冬已至」,油價、商品、黃金等因強勢美元而相形失色,同時,過去標榜高息的商品貨幣如澳幣、巴西里拉、南非幣等匯率也直直落。

從原物料走勢來看,當美元指數於二○○八年三月創下低點時,原物料行情一片大好,金屬的鎳、銅,到農產品的黃豆、小麥、玉米、棉花等,紛紛創下歷史高價。相反的,○八年年底金融危機發生時,美元指數反轉飆升,原物料價格全倒。原物料即使去年以來已有大幅修正,但未來若美元持續走強,商品價格距離○八年美元高點時,可能還有一成至五成的下跌空間。

至於貨幣走勢,從這一波美元於五月六日啟動升值以來,新興市場貨幣幾乎全數貶值,其中商品貨幣表現最差,巴西里拉、南非幣、土耳其里拉的跌幅都超過五%。惟亞幣表現相對抗跌,人民幣及馬來西亞幣甚至逆勢走升,相對突出。

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美元升值可能是長期趨勢,體質較差的新興國家貨幣仍要留意貶值壓力,建議持有高息商品貨幣的投資人應留意分散風險,以免賺利差、賠匯差。

商品 目前價位

(美元) 2008年美元指數

高檔時價位(美元)*

原油 (布蘭特) 95 41

黃金 1221 760

鎳 18600 9850

銅 6746 3110

黃豆 906 1118

小麥 231 220

玉米 324 309

棉花 61 55

註:*價位為2008年當年度各商品低點,統計至2014/9/25 資料來源:彭博

原物料價格榮景難返

商品價格與美元成反比,以2008年美元指數居高時狀況對比,各類商品恐將續跌。

衝擊3.借美元的企業面臨挑戰

恐釀債券危機

「美國聯準會政策轉向的另一個犧牲者,應該是海外美元債市。」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近年來,以印度為首的一批新興國家和企業,借助便宜的美元,透過發行短債,大搞建設和購併。現在,他們的融資成本甚至融資能力均面臨挑戰,甚至不排除局部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一份關鍵報告,呼應了陶冬的預警。九月間,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最新報告,對借美元的新興國家企業提出了示警:「相較去年春天傳出QE退場引發的新興市場資金大逃亡,下一個亂子可能更大。」由於不少新興國家企業過去已習慣美國低利率、美元弱勢的環境,借了很多到期日尚遠的海外債務,一旦美國升息、債券市場變動時,就會有系統性風險。

這些新興國家的企業債都是以美元計價,卻必須使用當地貨幣計價的營收來償還債務,這一波強勢美元的趨勢,已讓新興國家的企業營運雪上加霜。

更糟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流動性相對較差,如果一家中國或印度公司的債券違約,引發債券投資者競相拋售債券的羊群行為,就可能帶來更大規模的「跟風潮」,進一步加深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如今,美國升息的腳步在倒數計時,距離現在大約還有半年時間。雖然升息的時程眾說紛紜,美元走勢也有可能漲多休息,惟目前市場普遍共識是,聯準會將於明年年中提高利率,強勢美元的趨勢底定。

但,資金不會等到美國聯準會正式升息才開始移動,最近全球資金版圖就開始出現移轉現象。未來半年,對企業和投資人而言,都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早點做出應變和調整,才是上策。

貨幣╲期間

漲跌幅(%) 2009/11/25~2010/6/7 2011/4/29 ~2012/7/24 2012/9/14 ~ 2013/7/9 2014/5/6 ~ 2014/9/19 平均

美元指數 74.29

→88.40 72.93 →84.00 78.84 →84.58 79.09

→84.73 —

印尼盾 1.42 -9.95 -4.64 -3.77 -4.24 印度盧比 -1.87 -21.21 -9.71 -1.20 -8.50 澳幣 -13.06 -6.84 -13.03 -4.56 -9.37 巴西里拉 -8.39 -23.07 -10.97 -5.86 -12.07 南非幣 -6.23 -22.88 -18.14 -5.24 -13.12 註:除了美國貨幣以美元指數(DXY)計算以外,其他貨幣皆以美元為基礎貨幣 資料來源:彭博

商品大國匯率最敏感

2009年以來美元指數4次轉強,南非、巴西、澳洲等3大原物料國匯率貶值最劇。

三大央行不同調,美元獨強時代來臨美國準備收回美元,日本、歐洲大量印鈔,未來的世界,美元「唯我獨尊」!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

準備收回市場資金

只要通膨與薪資同步上揚,我們的確可能提前升息。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

印鈔機已經暖機

我的計畫是,讓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1兆歐元,最快10月分啟動QE!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

默許日圓繼續貶值

日圓下跌

對經濟不一定是負面影響,日圓貶值是自然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7

當英特爾跟高通都向中國低頭 台灣8成半導體CEO最焦慮的事正在發生… 豺狼與黑熊的戰爭(074-083)

 
2014-10-13   TWM

 

豺狼,聰明、動作快,總是群體行動,只要咬中獵物,不達目的絕不鬆口;台灣黑熊,溫和、力氣大,經常由母熊帶小熊四處覓食。

中國半導體公司,就像豺狼,台灣業者則是黑熊,在中國政府決定砸6000億元成立基金、傾國家力量扶植產業之際,一場豺狼與黑熊的戰爭,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林宏文 研究員.張佳婷狼來了!而且這次是玩真的。中國這匹大狼,布陣許久,終於還是發動攻擊,這次直指要害,那就是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與IC設計業。

三年前,如果你說中國半導體產業是否會超越台灣半導體產業,泰半台灣業者都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不可能!﹂三年後的今天,高通攜手中國最大晶圓廠中芯國際一起開發二十奈米製程,英特爾捧著十五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感,台灣業者感受到了!

《今周刊》為了解台灣業者如何面對中國政府強力扶植半導體產業,針對台灣上市櫃半導體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發放問卷,問卷回收率達四六%。在回收的二十四份問卷中發現,居然有近八成業者都對中國政府扶植半導體產業的現象,感受到嚴重或非常嚴重的威脅;此外,有六六%業者認為,這股中國半導體海嘯將在未來二到三年內,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另有二一%認為,一年內就會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嚴重感受到中國半導體業兵臨城下的迫切危機,無奈的是,相對中國政府處心積慮衝著台灣而來,八三%業者對政府的作為感到不滿與非常不滿。

時間拉回到九月二十六日,從北京發出的一則新聞稿,震撼了全世界半導體業——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決定以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四百五十億元),取得清華紫光旗下子公司展訊與銳迪科二○%股權。

雖然在這紙聲明裡,科再奇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並未提到雙方結盟後的目標對手是誰,但其後趙偉國在一次公開場合就曾預言:「未來五年紫光營收要挑戰一百億美元,紫光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晶片巨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來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不只清華紫光動作頻頻,真正讓台灣IC設計業者焦慮的還在後頭。因為中國十一長假一結束,由中國政府拍板定案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正式完成登記註冊,規模恐怕將比原先預估的六千億元還要大,衝擊層面也將更廣。

來看看一個數字,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三二○○億美元,其中多達五四%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真正由中國製造生產的晶片,市占率卻只有一○%。對比中國每年花一二○○億美元來進口石油,中國每年從國外買晶片的金額居然高達兩千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六兆元),遠超過石油進口額。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存在中國,並非第一年,中國政府甚至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空芯(中國稱晶片為芯)」,所以中國政府屢屢投入大筆資源,就為了打造中國半導體產業,以解決空芯現象。

「可是,這次他們是玩真的!」一名半導體業內人士不諱言,中國要衝半導體產業,絕對不是空喊口號,更被業界公認將是「最有戰略」的一次。

之所以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去年底北京市率先拿出一五○○億元成立投資基金,找來中國創投人士操盤,分成兩支子基金,一支投資半導體設備與晶圓代工,另一支則投資IC設計與封測。而這筆基金的頭號代表作,就是由中芯國際與清華控股共同出資的清芯華創砸下十六.七億美元,以每股二十九美元的價格,收購CMOS影像感測晶片大廠豪威(Omnivision)。消息一出,震撼市場。

中國政府下重手

為解決「空芯」,逼出「大基金」!

六月,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政府更是馬上動起來,上自財政部、國家級創投的國開金融,下至地方政府如北京市等,無不為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做準備,中國業內更將它稱為「大基金」,而這筆錢正是要用來拉動中國半導體業。

不少台灣創投業者私下表示,中國政府拉抬自家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明確,有了「大基金」的運作,自然吸引不少創投紛至沓來,爭取為「大基金」代操的機會,就連台灣創投都躍躍欲試,有意替中國孵育新的半導體公司。

你可能會質疑,半導體是技術密集的產業,不是砸錢就能見效,這一點,中國政府比誰都清楚。過去,中國在LED(發光二極體)、面板及太陽能等產業的獎勵動作,就是以補貼設備採購、研發投資及租稅抵減等方式來進行,「統統有獎」的補貼模式,造成產能過剩與殺價競爭,最後反過頭來被歐、美政府課徵反補貼、反傾銷等高額稅率的處罰,導致負面效果。

這次中國推出「大基金」的作法 ,就是先拉龍頭企業,採強強合併或引進一流外資,所以,去年由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發動作為母公司,先是以十七.八億美元收購展訊,再拿九.○七億美元買下銳迪科,最近還引進英特爾來幫忙提升技術,就是為了集中火力來養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

一名觀察IC設計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今年扶植半導體的策略,就是要改變過去中國半導體質量不對等的狀況。」因為目前中國IC設計公司數就多達四、五百家,「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卻不超過三家。」因此,「大基金」一出線,市場就開始點名,將由清華紫光扛IC設計龍頭重任,單挑聯發科,後面還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與大唐集團接棒;另外,身為中國最大晶圓廠的中芯國際則瞄準台積電而來;就連封測,也有排名全球第六大的江蘇長電,企圖小吃大,購併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星科金朋。

進一步細看這些被點名扛重責的公司,背後都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像是清華紫光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持股二五%的啟迪控股、持股六.六二%的清華控股與持股三.九九%的紫光集團,而這三大股東背後都有清華大學的影子,可說是銜政令經營的公司。

因此,中國政府發動一連串整併動作,選定由清華紫光做母公司,吃下展訊與銳迪科,要將清華紫光打造成中國最大IC設計公司的意圖,不言可喻。

除了清華紫光以外,像是近來動作不少的CEC,旗下有兩大晶圓代工廠華虹、上海貝嶺,還有中國排名第四的IC設計公司華大,稱得上是一方之霸;中芯國際背後母公司的大唐集團,旗下也有中國排名第七的IC設計廠聯芯,與大唐微電子,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勢力。

連高通都﹁妥協﹂

國際大廠與中國結盟 台廠處境艱難台灣半導體CEO感到焦慮,其來有自,因為中國政府為了拉拔自家半導體廠,不惜對高通祭出反壟斷調查的手段,逼得高通不得不低頭,在調查進入尾聲之際,決定在中芯國際的二十八奈米製程投片,給了中芯實戰機會。這在業界人士看來,「高通要委由晶圓廠代工,有太多選擇,台積電、聯電、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等,偏偏選了中芯國際,與中國政府妥協的意圖明顯。」聰明如英特爾,早就察覺到中國政府的風向,先是在五月宣布入股中國IC設計公司瑞芯微︵Rockchip︶,現在又決定入股清華紫光,「由於英特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一直遠遠落後,會找上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自然也不意外。」不願具名的市調機構分析師說,英特爾此舉不僅能拉攏中國政府,未來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若用英特爾的技術架構,也將有利於增加英特爾的市占率。一位國內IC設計公司總經理指出,有了清華紫光與瑞芯微來拓展英特爾的x86架構,搭配英特爾全球最強的晶圓製造能力,勢必讓中國IC設計廠的晶片價格更具競爭力。

不只如此,去年十二月,荷蘭半導體廠恩智浦也決定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共同開發車用電子產品;八月,江蘇長電更證實,他們已就購併細節與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進一步討論。

國際大廠一個接一個與中國半導體廠結盟,這才是真正讓台灣業者焦慮的理由。在前幾年頻跑兩岸半導體公司的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就說:「展訊去年十二月從美股下市時,當時的市值是十七億美元,加計收購銳迪科的九億美元,總共二十六億美元。如今,英特爾用十五億美元,卻只取得清華紫光二○%股權,等於不到一年,市值就增加了三倍。」有了英特爾這個盟友與資金,不只資金有了奧援,研發技術實力的增強,才更是關鍵。

台灣半導體業者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

三倍薪、來台設研發中心

就算沒挖到要角,也動搖員工向心力枱面上,中國半導體業者大動作頻頻,枱面下,中國業者透過各種管道大肆挖角台灣人才,讓兩岸競爭進入肉搏戰。

一直以來,台灣工程師要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最佳選擇,除了台積電就是聯發科,晶圓代工領域裡,中芯國際對人才的吸引力比不上台積電,但在IC設計領域裡,展訊、海思等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可就不比聯發科差了。

「去年,趁聯發科合併晨星的陣痛期,展訊一口氣就挖走了晨星三百名工程師。」業內人士說,展訊相中的,正是兩家公司合併後,勢必會有許多位置與人力重疊,人才流動絕對免不了。

再者,中國半導體廠的薪資待遇很敢開,也是不爭的事實。「以公司規模作為簡單區分,有些中型中國IC設計廠能開的薪資,大約是台灣的二至三倍;一些大型公司給的薪水有兩倍,這還不包括配股。」瑞星管理顧問公司業務總監蔣宗芸指出,加上配股的話,一位年薪兩百萬元身價的工程師,被挖角到中國公司後,身價可望跳增至六百萬元。

蔣宗芸說,若中國公司對該職位需求高,當然也有薪水幣值從新台幣轉為人民幣,直接五倍跳增的情況。而這些中國IC設計廠,多半透過獵人頭公司,找尋人才,挖角目標以整個團隊為主。

曾在兩岸IC設計廠出任業務副總經理職務的業內人士坦言,「中國公司給的薪資,確實已經超越台灣,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會流動,是很正常的事。」像是去年與離職主管袁帝文爆發訴訟官司的聯發科,就是兩岸競爭、挖角的案例。據了解,袁帝文在二○○○年進入聯發科,在聯發科一待就是十一年,由於袁帝文是聯發科曾掌管無線通訊事業部門總經理徐至強的手下大將,「只是,隨著徐至強在一○年離開聯發科,袁帝文會走,也是大家預期中的事。」深知內情的人士說,當時,展訊就是看準袁帝文勢必隨徐至強而去,直接找上袁帝文接觸,還讓他出任展訊上海總經理。

後來這件事被聯發科發現,一狀告上法院,還指控袁帝文在離職當天非法下載公司機密檔案,竊取營業祕密。今年八月,聯發科再度爆發內鬼案,十名聯發科離職員工到一家名為鑫澤的港資公司任職,背後就藏有展訊的影子,業界一度傳出,這些挖角動作,正是由袁帝文發起,「因為袁帝文對聯發科手機晶片團隊很了解,這對展訊挖角很有利,精準地知道該找哪些關鍵人物進行挖角。」對此,本刊試圖向袁帝文查證,但他一聽到來電者是媒體,立刻就掛斷電話。聯發科雖不願證實傳言,但內部人士私下透露,袁帝文離職後,確實曾與聯發科員工接觸過。

「聯發科員工到了展訊,不只是把高效率的工作精神帶去,更可怕的是,像他(袁)這樣的例子,才是聯發科人才流失的隱憂。」一名長期觀察IC設計業的分析師說。

在中國IC設計公司工作多年的台籍高階主管更指出,「現在中國IC設計公司最喜歡找的人才,就是有八到十年經歷的工程師,這些人在大公司如聯發科要不到好位置,就會動念想換工作;在小公司的人,如果每年薪水沒有更好的增幅,中國公司一招手,願意去的也大有人在。」尤其,中國IC設計也學聰明了,與其將大批挖來的工程師往中國送,在台灣設立一個研發中心,成本更低、也更有利於吸引台灣工程師加入,「像是訊崴的背後就是中國海思,大家去面試都是在那裡,幾乎在台元(科技園區)上班的人都知道。」一名從晨星併入聯發科的工程師說。

「就算中國IC設計公司不見得能挖到台灣最好的工程師,但他們今年以來不斷釋放這些消息,已經達到干擾台灣業者的效用。」這名在中國IC設計廠工作的高階主管說,最近工程師們碰面都會私下調侃,接到中國公司的面試邀請,薪水是兩倍或三倍。

﹁海歸派﹂不容小覷

中國的目標不限台廠,而是放眼國際當兩岸競爭已進入肉搏戰,台廠自然不能忽視這股正在崛起的力量,只是,長期在兩岸往來的一家IC設計公司總經理就指出:「中國政府背後的目標,絕對不會只限於超越台廠,重點還是要養出能夠與英特爾、高通平起平坐的國際級公司。」就拿展訊來說,過去五年展訊成長的速度飛快,去年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四八%,遠比聯發科的三六%還驚人,「背後最大的關鍵,當然是展訊董事長李力游。」陳慧明說。

這幾年,由於駐點香港的緣故,陳慧明有很多機會與中國IC設計廠接觸,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他最有感。

其實早在○八年前,李力游是博通的資深業務拓展總監,所以對手機晶片領域相當熟悉,因此,當李力游回到展訊工作後,升遷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九年他就當上了展訊執行長,隔年更成了展訊董事長。

陳慧明說,展訊其實比聯發科更早進入功能型手機市場,產品卻比不上聯發科,李力游發現,問題出在展訊產品的穩定度。因此○九年他一上任,就把重點放在展訊晶片穩定度的改善,那一年,展訊手機晶片在市場崛起,逼得聯發科也跟著打了一場艱辛的價格戰,一場戰役打下來,聯發科並沒有獲得勝利,甚至導致掌管手機晶片部門大將徐至強黯然離職。

在陳慧明的觀察中,李力游的親力親為令人印象深刻,「他這個人很厲害,就算已經做到這個位置,他還是會親自上陣跑業務。」陳慧明說,李力游過去累積了行銷和業務的經驗,親上第一線跑客戶對展訊來說絕對是一大加分,因為李力游知道客戶的問題在哪裡,立刻訂定改進目標,大大提升展訊的效率。

李力游不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裡的特例,像是展訊創辦人、現為華創背後操盤人的陳大同,還有威盛旗下的手機晶片廠威睿電通執行長張可,都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海歸派」,甚至李力游、張可與徐至強還曾同為美商Rockwell半導體的同事。

如今,中國政府大力催生下,不惜動用國家資源也要將中國半導體產業拉拔起來,國際大廠接連被招降,寧可用低頭合作代替正面競爭,台灣業者如果再不增加自身競爭力、台灣政府若再漠視不管,台灣面板、太陽能產業淪為慘業的殷鑑不遠,台灣半導體產業得謹慎面對這空前的危機!

擴大布局,中國步步進逼由於中國每年進口晶片金額多達2000億美元,遠比石油進口額還高,讓中國政府忍不住下重手,整併、投資動作頻頻,就為拉拔自家半導體產業。

2013/07 紫光以17.8億美元購併展訊,12月自美股下市。

2013/12 北京市政府投入300億元人民幣,成立「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恩智浦半導體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公司,搶攻車用電子市場。

2014/02 中國政府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2014/05 英特爾宣布與瑞芯微策略結盟。

2014/06《國家積體電路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政策出台,備妥千億元人民幣資金;浦東科技以6.9億美元投資從事IC設計的瀾起科技。

2014/07傳出高通反壟斷調查,恐遭中國政府罰款12億美元;清華紫光砸9億美元購併銳迪科;中芯與高通宣布,將在28奈米製程和晶圓製造緊密合作。

2014/08 清芯華創開價16.7億美元,欲收購豪威。

2014/09 江蘇長電證實正與星科金朋商討購併事宜;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取得20%股份。

整理:張佳婷

狼群來了!

中國政府選定清華紫光、大唐國際與中國電子信息三大集團,以打群架的方式,把台積電、聯發科當頭號敵手,強攻台灣半導體產業。

中國

清華紫光 展訊 銳迪科大唐國際 聯芯 中芯國際 大唐微電子中國電子信息集團 華大 華虹 上海見嶺

台灣

台積電

聯發科

日月光

聯詠

立錡

警報響!近8成半導 體CEO都擔心中國威脅79%業者認為威脅程度已達嚴重!

Q1.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的威脅程度有多大?

非常嚴重 25%

嚴重 54%

普通 17%

輕微 4%

非常輕微 0%

66%業者認為衝擊將在2至3年發生Q2.針對上述現象,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的時間點將會落在何時?

1年後 21%

2年後 33%

3年後 33%

4年後 4%

5年後 9%

21%業者擔憂自己公司可能被購併Q3.未來五年內,你認為所任職的公司遭中國廠商購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非常大 4%

大 17%

普通 21%

小 12%

非常小 46%

高達8成業者不滿政府因應措施Q4.面對此一衝擊,你對政府相關部會因應措施的滿意度為何?

非常不滿意 33%

不滿意 50%

普通 17%

滿意 0%

非常滿意 0%

多數業者認為分紅費用化制度該取消Q5.您認為,中國半導體大軍崛起,政府可以為業者做些什麼?(複選題,一人最多三票)

取消分紅費用化 12

成立產業發展基金 11

人才鬆綁 10

現金增資緩課稅 7

稅制有檢討的必要 3

政府作為不是關鍵 1

增加兩岸合作機會 1

限制人才外流 1

創造好的投資環境 1

政府應提出明確產業政策 1 24家受訪業者的市值分布狀況

0至50億元 10

50至100億元 5

100至500億元 6

超過500億元 3

調查說明》繼面板、LED、太陽能之後,中國政府正式將半導體列為下階段扶植的重點產業,一股從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的海嘯,正要衝向台灣。為深入了解台灣業者對此一衝擊的態度,《今周刊》針對台灣上市、上櫃半導體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採立意取樣,以電子郵件、紙本及電訪發出問卷達52份,共收得24份有效問卷,回覆率為46%。

調查結果發現,對於中國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威脅程度,25%業者認為非常嚴重,54%認為嚴重,普通與輕微者分別占17%、4%,顯示近8成的業者感受到嚴重或以上程度的威脅。

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構成威脅的時間點,超過8成以上業者認為3年後就會受到威脅,僅少數市值較大的公司認為其威脅發生時間點將在5年之後或更久。至於被問及自身企業被中國企業購併的可能性,超過4成業者表示非常小,然而少數業者私下透露,自家公司可能在被購併之前就無法經營下去了;認為目前任職的公司被購併可能偏大或非常大者,約占統計結果的兩成。

最後,對於政府相關部會的因應措施,高達83%的半導體CEO表示不滿意,滿意度普通的占17%,而對政府的因應措施正向表示肯定的業者則掛零。多數業者表示,政府應該成立產業發展基金,訂定妥切的產業發展計畫,扶植重點產業。另外,應該鬆綁人才,並實施現金增資緩課稅,以及取消分紅費用化,用更好的待遇留住人才,避免外流。

(張佳婷)

台灣IC設計工程師的告白:放棄聯發科,我選擇海思……我是一個在台灣IC設計廠工作了10年的工程師,做了10年後,卻在職涯轉折點上,我放棄了聯發科,選擇去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上班。你問我為什麼會去中國公司上班?當然最大考量還是待遇。

海思開出的薪水條件很有誠意,年薪加上分紅,一年可領到的錢大概是350萬元,這幾乎是前一家公司給我的兩倍薪水。

事實上,IC設計的研發工作,不管在台灣公司、還是在中國公司做,工作的內容其實都一樣,沒有太大差異;但在海思,光是底薪就比聯發科高,又不用到中國工作,留在台灣就能上班,照顧家庭比較方便,最後我在聯發科與海思之間,選定海思,這跟選擇去外商公司上班一樣,就是薪資考量而已。

當初,我離開前公司後,也曾去聯發科面試過,聯發科開出的薪資待遇,即使含分紅,也不如海思。聯發科已經是台灣開得出好薪資條件的公司,可是,聯發科員工人數龐大,要往上爬,根本不容易,可能我再做10年,還是在基層技術職,一般員工想升遷,難度很高。

比起中國公司,台灣的老闆都只想做me too(無差異化)產品,不想和其他人合作,卻又拚不過大廠,往往結局就是收掉。我進了海思之後,感受很深,中國公司資金很夠,要拚整合能力也拚得過。與其在台灣公司蹲,不如去中國IC設計公司找機會。

(周品均)

台灣IC設計業領先優勢不再!

近年中國IC設計業者急起直追,兩岸產值也日益縮小,倘若扣除聯發科創造的營收,恐怕在未來一、兩年內,台灣IC設計產業將被中國超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