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莹辉74亿港元购内地8座金矿 公司资产仅5亿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929/02456803849.shtml


  一口气要收购内地8座金矿探矿权、储量高达234吨、交易额高达74.1亿港元(新浪财经注:约为65.2亿元人民币),这是香港一家净资产只有5亿港元(约为4.4亿元人民币)的、主业为照明产业的上市公司——莹辉集团(01163.HK)的“大手笔”。

  根据莹辉集团9月2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莹辉集团计划从Silver Mark Enterprises手中收购河北省6座金矿,交易总代价为63.5亿港元;从永进投资有限公司手中收购山东省2座金矿,交易总代价为10.6亿港元。

  收购形式是以现金、可换股票据及承兑票据支付。其中发行可换股票据及承兑票据支付绝大部分代价,现金部分只占6000万港元。若Silver Mark和永进投资将获发的可转换债券悉数转为股票,则将分别持有莹辉集团79.93%和13.91%股权。公司现时的大股东兼主席徐振森的持股量,将由 14.36%摊薄至0.89%。

  对于收购金矿项目,莹辉集团认为,公司目前主要的照明产品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或许不能确保日后有客观的增长趋势。所以,这家公司在积极物色 新的投资机会。而黄金作为稀有贵金属,尽管最近全球经济出现波动,但黄金的价值及需求都非常稳定。收购可将公司业务多元化,并涉足有更强增长潜力的新业务 领域。

  “目前,还只是与双方签署了协议,在国庆节之后,还会发布更为详细的方案,而这些协议签署还有一些前提。”莹辉集团财务部的一位负责人昨天接受CBN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Silver Mark 公司是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永进投资亦是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两家公司都属于外资公司。

  根据公告的介绍,被收购的河北项目涉及六个金矿探矿权,共拥有总矿区面积约5.3021平方公里及黄金储量约204.04吨;被收购的山东项目包括两个金矿探矿权,黄金金属含量共约30.28吨。

  但CBN记者发现,被收购的金矿中,绝大部分探矿权已经过期,或即将过期。如被收购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金矿探矿许可证,已于2009年8月到期。

  对此,莹辉集团财务部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只有两家公司能够继续拿到许可证,交易才能够完成,否则就无法收购。这将由他们自己去解决,与我们公司无关。”

  2003年,国家对外资进入国内矿业曾一度持鼓励态度。但现在,对于外资而言,已经很难继续在中国获得黄金探矿权和采矿许可证。

  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于2007年10月联合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外商投资勘探开发中国黄金(218,0.49,0.23%)等贵重金属项目的情况下,这样的收购无论从收购黄金数量上看,还是收购方式上,都显得极为特殊。

  莹辉集团财务部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想到这一点,因为Silver Mark并没有直接去河北探矿,而是通过与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北京清大德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清大”),一起组建了北京清大德氏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大 去具体运营。其中Silver Mark控股75%,北京清大德人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5%。

  目前外资在中国金矿市场上大部分只是拥有探矿权,能够获得采矿权的寥寥无几。据CBN记者获得的国家发改委一份内部文件介绍,发改委目前审查在中国取得黄金采矿权的外资(中外合作)企业仅有锦丰金矿公司等4家。即便此次交易能够达成,这两家外资企业也难以获得采矿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

澳優:隻在内地銷售的國際化品牌


澳優:隻在内地銷售的國際化品牌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02:50 第一财經日報
周芳 官平

澳優乳業(01717.HK,下稱“澳優”)可能成爲,又一個窺準消費者崇洋心理的内資奶粉品牌。該公司執行董事顔衛彬昨天向CBN記者坦承,目前澳優僅在内地市場銷售。

在國産奶粉遭受重創的情況下,澳優一直享受着疑似“進口奶粉”帶來的福利,銷售業績連續3年複合增長。10月8日,這匹奶粉市場的黑馬在香港挂牌上市。

顔衛彬表示,目前澳優奶粉均在澳大利亞貼牌生産,同時強調“澳優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香港、内地都注冊了商标,是一個國際化品牌”。

澳優姓“中”還是姓“洋”?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關于澳優奶粉的資料時,發現多數消費者均認爲澳優爲進口品牌奶粉。實際上,“進口奶粉”的洋标簽讓澳優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一位接近澳優乳業的人士告訴CBN記者,澳優乳業CEO陳遠榮最早在南山乳業任銷售老總,後自立門戶成立了澳優乳業,“陳遠榮一開始就采取了打‘進口牌’的推廣策略,從公司名稱到形象包裝,都定位‘國際化’,這讓澳優乳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因爲其營銷策略,市場普遍認爲“澳優”爲洋品牌,并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迅速博得了消費者的好感,市場份額迅速提升。财務數據顯示,2006年至 2008年,澳優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别達到107.9%和143.9%。2008年,澳優的營業收入達到4.05億元。

對此,顔衛彬表示:“澳優是一個全球注冊的品牌,商标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香港、内地都有注冊。我認爲不能以注冊地來劃分品牌姓中還是姓洋。将澳優視爲一個國際化品牌應該更準确些。”

事實上,“跨國經營”爲國際化品牌的必要條件,但顔衛彬昨天告訴CBN記者,“澳優奶粉還沒有進入内地以外的奶粉市場銷售。國際化戰略的首戰是計劃今年11月份挺進香港奶粉市場。”

高價的合理性之争

一個尚未走出國門的“國際化品牌”的市場定價甚至比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等洋品牌高出一大截,CBN記者調查發現,澳優奶粉系列産品中最貴一款能賣到298元/800g,上述四大洋品牌同規格産品的定價則在180~200元之間。

對此,顔衛彬給出的解釋是,澳優目前是國内唯一一個奶源産地始終爲澳大利亞的乳制品生産企業。與進口奶粉基粉、國内勾兌加工的普遍做法不同,澳優的所 有産品均由Tatura貼牌生産,所進口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以罐裝零售包裝及以大号袋裝的形式包裝,不會對其做進一步加工。即澳優在國内所銷售的奶粉是從國 外進口大包裝奶粉再在國内進行分裝,其間不再添加任何東西。

“澳優奶粉的生産成本相對較高,所以賣得貴也有它的道理。”顔衛彬認爲。而在2008年,澳優乳業營業收入爲4.05億元,淨利潤高達7052.9萬元,毛利率更是高達40%。

“大部分錢都花在了營銷渠道和品牌建設上。”顔衛彬坦承。根據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澳優此次上市集資所得的30%将用于拓展分銷網絡以及強化品牌建設,而用于科研投資的資金僅占10%左右。這意味着該公司仍将延續“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

食品行業營銷專家張華平認爲,澳優的商業模式可能爲其長遠發展埋下定時炸彈。“當定價遠遠高于生産成本時,利潤空間主要讓利到中間環節,從而鼓勵渠道商推動産品銷售。換句話說,消費者花高價買的不一定是更優質的産品,而是在爲産品生産企業承擔高額的渠道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0

内地房企列队赴港上市 价格战难免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29/151646.html


搜房控股董事长、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莫天全用“起死回生”来形容再度赴港上市的恒大地产。

10月26日,恒大地产发布消息称,自22日开始在香港股市招股以来,恒大的国际配售部分已获得超过4倍的认购,成为近期香港股市新股焦点。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澳门赛马会董事总经理李志强等均大手笔认购,就连久未沾新股的李嘉诚也斥资1亿美元认购恒大。

而一年前的11月,搜房网举办的香港地产周活动上,房企赴港融资信心几乎跌入了最低谷。“这样的局面是曾经意想不到的。”莫天全说。

从SOHO中国成功融资128亿港元到恒大地产首度上市失败,再到新的融资潮,一年多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正在筹谋上市的企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新问题?

拥挤的上市通道

自 今年7月29日北京金隅赴港上市以来,已有恒盛地产(00845.HK)、宝龙集团(01238.HK)、华南城(01668.HK)等多家房企完成境外 上市。据统计,加上已通过聆讯和蓄势待发的企业,目前,排队赴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超过30家;实际募集和计划募集的资金合计逾500亿港元。

几 家企业虽成功上市,但其发行价格相比于A股市场同类公司低了很多。今年9月底10月初陆续登陆香港联交所的华南城、恒盛地产接连遭遇了“破发”的尴尬。恒 盛地产,开盘仅3.59港元,上市当天最高报3.92港元,收报3.76港元,较招股价下限跌10%。而在之后的半个月内,恒盛地产更是大跌20%。宝龙 地产之前也不得已在降低发行价格的基础上,缩减融资规模。

这也导致近期准备赴港IPO的恒大地产、龙湖地产、禹洲地产、卓越集团、花样年等公司,在发行价格的确定上格外小心翼翼。恒大主席许家印表示,恒大集团的招股价定价区间并不高,有点贱卖的感觉,因此,公司发行的股票并不多,有些还要捂着。

曾经协助恒盛地产完成上市的德意志银行相关人士认为,这些房企的股价大多被低估了。而恒盛地产仅仅是被打了“半折”。

相 比于A股市场,香港市场面向的是全球投资者,对估值的参照标准更为国际化,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更为丰富,因此不大可能出现超溢价的股价。这可以从同时发行 有A股股份和H股股份的公司股价差异得到印证,除了少数公司是H股股价超过A股股价外,绝大多数公司都是A股更为昂贵。WIND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内地赴 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市盈率普遍为10倍左右,大大低于A股市场。

上述投行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积压了两年的上市需求在2009 年底爆发,上市窗口显得有些拥挤。2007年就有一些企业筹备上市而未能如愿,2008年又遭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请求不得不被搁置。目前很多企业看 不清2010年的走势,加上对加息的担忧,纷纷在四季度排队上市。由于排队的地产企业过多,也使得短时间内房企融资额缩水成为必然的趋势。基金经理会更加 有选择地买入。

秦靖进一步补充说,来的企业多,投资者挑选的余地就越大,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十几家企业几乎选择同一时间段上市,基金经理需要重新调整投资分配,卖掉老股,买新股。秦靖相信,如果上市后的业绩足够好,甚至超过上市前宣传的目标,股价一定会有所反弹,估值会恢复。

相 比SOHO成功上市时的环境,另一巨大的变化是投资者的认知。德意志银行相关人士举例说,SOHO中国是因为在一线城市的利润稳定而受到青睐;而恒大规模 很大,土地价格便宜。但成熟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并不是有了足够多的土地储备,就可以转化为利润。投资者会选择质量更好的企业。

对此,上述相 关人士也表示,投资者会很关注上市公司具体的地块的价值。他回忆说,2007年当时很多开发商认为一线城市已经基本上饱和,于是纷纷去二、三线城市拿地。 投资者可能会认同企业在二三线城市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但经历楼市调整后,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中国的住房商品化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一线城市远远没有饱和。 即使是城市化率非常高的香港,当地的开发商依旧可以很赚钱。投资者又开始关注拥有一线城市高质量土地储备的公司。

上述投行相关人士认为,两年多来唯一没变的是,投资者一直认同高质量、能赚钱的公司,而土地储备只是基础。

上市房企将更理性

搜 房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恒盛身后,禹州地产、卓越置业、恒大地产、明发集团和花样年集团先后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并开始路演。除此之外,尚有 龙湖地产、中骏置业、佳兆业等企业正准备聆讯;融创中国、星河湾、香江国际、方圆地产等企业也在筹备上市。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保持环比上升态势,多数企业销 售业绩表现出色,资本市场对企业有较高的盈利预期,目前仍是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好时机。

如此多的企业集中上市,将给内地房地产市场带来怎 样的变化?恒盛地产10月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13日就宣布将收购两幅位于天津的土地,交易总价约8.49亿元人民币。而深圳卓越的招股文件也 明确表示,将把集资所得的近50%用于收购土地。恒大地产表示,融资所得的资金将被用于现有项目的融资、增加土地储备等。

业界担心,多家房 企上市之后,是否会重演2007年的土地疯狂,上市公司拼命融资去买地,房地产上市公司进入“高地价→高股价→更高地价”的恶性循环。陈丹华分析说,企业 上市之后,肯定会投入一部分资金去买地,但买地的决策依据取决于当时的房地产市场,相比上一轮,企业应更加理性。“广渠路15号地最终被中化方兴拍下,但 拍卖过程中SOHO中国潘石屹也出到39亿,1亿的差价很多吗?”德意志银行相关人士反问。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高价拿地是因为 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有较好的预期。

上述投行相关人士也表示,每年内地房地产企业在港净融资总数额不超过1000亿,1000亿的资金投入进去,不会给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根本性的影响,甚 至比不上保险资金对楼市带来的影响。秦靖认为,更积极的变化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市企业发行债券成本要远低于非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让公司更加透明 化,提升管理水平。股东在公司策略、战术上的帮助,有助于管理层的决策。更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让企业变得更健康。每年度的审计,让公司更加规范 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3

《阿童木》内地票房创记录电影制作商股价惨跌37%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8/20091028032647606.html


        《阿童木》上映3日便在中国内地创下了近4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记录,然而美、日市场票房惨淡的坏消息却导致电影制作商意马国际(00585,HK)昨日股价跌狂37%。

美、日市场票房惨淡

        自 周五(10月23日)首映以来,《阿童木》在全国各地共播映约1100个场次,产生约4000万元的高票房,问鼎周末票房冠军,并且创下中国内地CG动画 影片首映周末票房的新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由20世纪福克斯制作的《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凭借约3000万元的首映周末票房保持。

        这个好消息传回电影的制作地香港后,并没有对意马国际的股价产生推动作用,相反,该股昨日(周一因重阳节休市)开盘后一路下滑,最终收报0.209港元,较上个交易日大跌36.97%。究其原因,与该片在北美与日本的票房失利有关。

        该 片此前宣传攻势凶猛,然而在3014家影院上映三天后居然只拿到701万美元,在周排行排上仅名列第6,榜首为《电锯惊魂6》。评论认为,《阿童木》首周 末的表现远逊于2007年意马国际为美国华纳兄弟制作的《忍者神龟》。当年《忍者神龟》在北美上映首3天便录得2540万美元票房。

        《阿童木》在“出生地”日本的表现则更为不堪,上映第一周勉强跻身票房榜第十名。据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日本影迷对于美国口味的漫画改编并不买账,去年的《七龙珠》电影版在日本也是惨淡收场。

        《阿 童木》制作成本高达6500万美元(约5亿港元),以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原著为蓝本,由美国及香港合作完成。当年,该公司股价因市场憧憬《忍者神龟》收 益而大幅上升。结果票房并没有达到预期,加上与华纳的分账协议处于不利,最终造成幕后大户高价沽货而大幅下跌。

        意马国际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本次制作并不像《忍者神龟》那样将影片卖断给外国公司,因此,日后分摊票房成果会较可观。

“意马”国际亏损连连

        “ 意马”的前身宝途集团曾以每年生产逾600万棵圣诞树的业绩名列中国相关行业之首。1998年,宝途集团创始人高长昌的儿子高伟豪留美归来,说服父亲放弃 传统产业,并在2000年通过发行650万美元的新股集资建立意马动画工作室。2002年,更名为意马国际。紧接着,高伟豪收购了日本一家出现财务危机的 电脑动画工作室。

        2007年,与华纳兄弟合作的《忍者神龟》取得巨大成功。全片制作成本仅3500万美元,共动用超过370位漫画家,其中约300人在香港工作,另外70人则驻守在洛杉矶。这种跨地区模式正是意马保持低成本的优势。

        不过,新业务并没有给意马国际带来丰厚收益。在上个财年,该公司亏损1.77亿港元,2007财年则亏损5783万港元。该公司的财力也是捉襟见肘,连《阿童木》的宣传费用还是来自借助大股东获得的1000万美元贷款。

        该公司还于今年8月配股集资13.84亿港元,用来制作《阿童木》续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4

奧普浴霸 - 內地取暖電器壟斷者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28230&page=3

內連連大雪, 第一件事當然是想起波斯登,我卻看上了一隻較少人知的冬天取暖家電股奧普(477)。上一篇反正想寫內房和家電, 但篇幅太長, 就現在一併寫吧。

.

1)家電下鄉明年no price limit? 今年5月電視limit 2000, 之後3500, 大部份農民都係買大舊衰電視, LCD 32寸以上既replacement demand 有幾大?

2) 全國只有9個試點有以舊換新programme, 13% 左右discount, d 地方環比銷售係400%+

3) 成日都話出口rebound, 今天秋交會唯一有明顯rebound 既就係家電, 電視機係80%+, 洗衣機係50%+

4) 你睇下d 家電股去年下半年大減價下賺幾多? 你估今年下半年仲會唔會咁?

5) 大量房地產商之前冇錢停工,依家全速趕工, 連房包既家電如洗衣機之後既demand 幾大, 你記住產業chain 既發圍次序去睇基本上都唔會錯, property presale good -> glass sales good -> home appliances sales good

6) 你知唔知d 家電股咁低既profit margin % 一有強勁既sales growth profit leverage 有幾大? Q4 開始電視面板大陸有得生產價格開始大降

7)你知唔知海爾去年做左奧運partner 對國內海外形象幫助有幾大, 今年又慳番d promotion costs, 仲有洗衣機由低檔波輪升級到高端滾筒對GP%幫助有幾大, 你睇睇上半年年報就知, 下半年依個trend 正提促

8)國美的衰落,令佢收古靈精怪費既能力大減, profit margin 2%以下既家電有幾多effect?

9) 知唔知美國今年開始電視由analog digital? 大陸今年開始轉高清

.

 

依個係我依幾個月入面, 搵到回暖速度最快, 之前最冇人為意的行業, 又冇accumulator, 又冇得沽空, 散戶一早止蝕哂唔會好似金融地產股冇死坐, 股價升357倍又有幾奇?

 

.

 

之前買過1070 1169, 發現得遲, 每隻賺得果60%左右, 1169沽左又買番, 1070就沒有了。當時買1070係因為上面大閱兵, 見到好轟動, 然後見到好多人因為想睇閱兵買部好點的電視, 1070751之前的數據都很不錯,炒業績是本數佬的傳統強項, 計過數後就買左1070賭數. 買的時候還有一個考慮, 國美出名拖數, 今次是8年超級閱兵黃金周, 唔夠貨賣做purchasing 果個實背大鑊, 買多左最多就10月不買, 反正拖數拖咁耐先找, 打份工冇理由同佢博, 梗係入多d , 9月盤數一定會靚。去到第8, 上面咁熱銷都仲未有缺貨, 就知道9月銷售數字會真的好好, 於是就決定坐落去。大家都知道我不斷搵緊食到二三線城市和六七八線城鎮的內需股, 如果不知, 建議再看一看我「人口紅利吃完」一文和留言, 我覺得這是我近年抄得最好的文章。 點解361度第3季的同店銷售增長會比大賣廣告的李寧安踏高如此多? 他的鋪都是小城市城鎮的, 行的是低成本低租金拍烏蠅策略, 經過大城市的民工大量回流之後, 就變成人頭湧湧。大城市的高租金人頭湧湧鋪就變成拍烏蠅, 雖是誇張了的說法, 但道理就是這樣, 家電下鄉是吃六七八線城鎮的不二之選, 所以就選了家電, 於是又買埋海爾。為何沽左海爾又買番, 但不買回TCL? 一是怕TCL9月真的入埋10月既貨, 二是海爾既洗衣機和熱水器業務都是吃冬天的, 而家既天氣可睇耐d.

 

.

 

不過, 現價之下, 我看得最好的家電股是奧普浴霸(477),估值平,又吃盡天時地利人和。首先,什麼是浴霸? 浴霸是裝在浴室假天花上的電器,一個階磚咁大左右,有通風、照明和供暖功能,英文叫 「Bathroom Master 3-in-1」,RMB300-1000左右。主要功能還是供暖,原理是用紅外線,變暖速度快,耗電耗錢量亦遠低於暖爐和暖氣,這些東西香港沒有人用,因為天氣不冷,其實在南方也很少人用,浴霸中國市場滲透率只是2%,在城市也只是15%.大家可以在這看看浴霸是什麼樣了的。

http://www.aupu.net/Default.aspx

奧普16年前創造了中國第一件Bathroom master 3 in 1, 取名浴霸,之後大賣,浴霸就成了整個行業代名詞,像「公仔麵」一樣。最新的調查報告說,奧普的按件計市場佔有率是42.77%, 按金額計是55.63%, 而且每年都比第二位的飛雕牌高出3倍左右,十大的市佔率加起來是80%左右,第三位起的就不用看了。 只前講過天時、地利、人和,到底是什麼,請看下文。

先說天時,就是說天氣。產品主要功能是取暖,是一間吃冬天的強季節性公司,天氣越冷生意越好。可見到除去年金融風暴之外,每年下半年的銷售額都是上半年的150%或以上,如果可以用39月分,上下半年分別肯定更明顯。去年9月剛剛金融海潚,奧普作了一次存貨大傾銷,其實當時基本上所有公司都是這樣做,之後93月的事大家都很清楚,成個旺季就此燒焦。到二月份,應該清貨清得八八九九的時候,來一個雪災,仲唔番生? 慢! 這是南方雪災,基本上奧普東南西都強,只是南邊弱。銷售重點北方東方反而風和日麗,死未? 是不是可以運貨過去賣呢? 記不記得那時電廠無煤,鐵路不通,公路積雪又不通,所有剩餘的公路都要讓路運煤運糧, 幾時輪到你。 再者,南方有多常下雪? 無理東買完用一次就丟,可以想像這個雪災完全是個刷身而過,冇可能食得正。

今年上面冬天來早了,冷的是東北華北華中,下星期到華東,地方全中,吃不吃得正? 上面的新聞說熱水器、浴霸等冬天電器,以前國美蘇寧放一二角,現在放大門口,銷售量數以三五七倍計的上升(應該是環比吧, 同比就不得了) 似乎是對路了,但重點要看一句老話,「唔賭唔知時運高」。天氣冷了,對取暖電器來說當然是時運高,但佢有冇賭先? 賭是指多預備存貨,才可以吃到這個sudden demand. 讀書讀壞腦的人,會以為所有公司都是存貨天數越低越好,但不知道inventory management, 避免旺季貨架缺貨是重點管理項目之一,你看看波斯登,刻意把年結日改到3月,在內地很不常見,就是怕12月的inventory 太大,嚇怕果班睇數半桶水的投資者,如果佢地見到香港餅店的8月數計inventory days 的話,恐怕又要話inventory days 超過100天太大,可能係死貨。大佬! 9月係中秋,賣月餅呀! 內地家電第三季明顯係好好景,d 貨又冇expiry date, 正 路無論係奧普還是國美、建材市場等,都會有「大注博大贏」之心。第二點,雪災會不會導致補貨不順呢,基本上中央已太多救災經驗,亦知道這是爭取民心的大好 機會,以解放軍的動員能力看,應該不會再發生今年南方雪災的事了,石家莊的創歷史紀錄大雪便沒有出大事。這個雪災,應該食得好正,由去年的大失收變成今年 的大豐收。

 

說地利, 其實剛才也講了, 就是二三線城市和六七八線城鎮。我之前講的民工大回流,以前都湧到大城市工廠的人都回流到定鄉附近打工, 令本來拍烏蠅的商店突然變得人頭湧湧, 在這些小城小鎮網絡強的產品就是有地利。經常說下鄉, 中國有幾多東西可下鄉? 老實說不多, 下鎮的就多了。試從一個月每年人均收入RMB4761的農民角度去看, 可以買什麼 ? 都是最基本的, 一次過付款的。Wish list 的頭10位可能是給子女上學, 留點看病錢, 買電視可能可以排到6-10, 運動服肯定不入十大, 買保險肯定不入三十大。 除非是收成保險, 人壽保險就肯定不會, 明天失收怎麼辦? 養死豬怎麼辦? 是不是斷供輸清光? 所以, 找內需不要想鄉, 分多一個鎮的層次, 想想小城小鎮就成。
剛才說過了, 奧普在南方是很弱的, 因為天氣根本不夠冷。廣東是受民工大回流的地區, 理論上它的潛在客戶是增加不是減少的。年報顯示, 09H1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這些有錢省市佔毛利56%, 其餘有33%是「二級城市」, 還有10%是四川和東北。這些小城小鎮強大的coverage, 就是地利。正如我之前所說, 地利是今年內需的最重點, 只看business model 忘記地利的人, 將會走掉今年很多超級增長股。

 

第三是人和,即是間公司本身的人行不行。在這個行業而言,奧普肯定是最得的一間, dollar market share 去到55%, quantity market share 42%, 平均profit margin% 17%, 金融海潚下08H2  8.2%, 請問國內有多少公司可以做得到? Apple to apple 相比, TCL和創維market share 都不過20%, 海爾洗衣機30%. 他們的profit margin% 都是1-3%左右。論Brand power monopoly power 都是無法相比的。在浴霸行業十大之中, 其他的老實說我識美的, 排第六, market share 也沒說了, 肯定不過5%. 這說明了奧普在這行業的江湖地位, 並不是銀彈打廣告取替的。Dollar market share quantity market share 一除, 比別的牌子賣貴30%? 其實不是, 肯定賣得較貴, 但高端產品賣的多, product mix 的影響也。

驚人的數字可能有兩個意思, 一是很捧的人或monopoly, 二是假數。你覺得一間長期股息分派率高於50%的公司有幾假?。我自己認為依隻和海爾是香港最正經的家電股。

.

 

浴霸畢竟是16年前的產物, 也產生了不少問題,例如鋼架生銹, 浴室太大想燈泡和供暖分開在不同地方等。網上看回來, 其他的牌子都是仍用鋼, 它已轉用耐熱特強纖維;一種叫集成吊頂的東西正在不斷的食掉浴霸市場, 集成吊頂即是沿室假天花鋪滿磚狀物體, 自己決定那裡放通風、那裡供暖、那裡放燈。(公司網頁可看到樣子) 原來這就是年報所說的1+N浴頂 ,是專給

4平方米以上的浴室用的。這個1+N浴頂08年銷售數字比07年多了48%, 在大量新樓盤落成的0910年,這數字還會大量提升(用黎炒的鬼屋入面浴室都會裝修的)。這個 1+N浴頂據說銷售單價遠超浴霸, 而在這個產品細分市場奧普的market share 比原來的50%更高, 原因是profit margin%, R&D投入高, 所以產品質素好, 在潮濕環境較安全, 設計也較精美, 不過就沒有數據證實。今年奧普又出了隻新產品叫奧芯, 好像是一種更時尚, 二次加熱技術也能明顯省電, 價錢更貴, 所以只在最富裕的上海和江蘇試推, 應該明年會全國上市。我相信, 它的驚人數字, 是人叻而不是假數;而今明兩年的業績, 應該是相當可以期待的。

.

 

 
現價股息率12% 歷史市盈率11, 我相信2009市盈率不會多於7, 相對大部份expected PE 20的家電股有大折讓, 值得留意的是, 2008年派了特別中期息, 2009年沒有, 除了顯示有預留working capital 大注博大贏之心外, 還代表了可能有特別末期息。壞處是什麼? 知名度低太少人識, 市值細, 流通量不夠, 買入時要有悶幾個月等業績的心理準備, 依隻我仲敢坐4個月博60%, 其他的家電已想也不敢想了, 用黃國英的術語說, 這隻是小注博大贏。2314008-477.xl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13

当前位置:今日报纸 嘉德置地22亿美元扩充内地资产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9/20100119043343842.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深圳

        东南亚第一大地产开发商新加坡嘉德置地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披露,该公司于1月18日收购香港董氏家族掌控的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一拥有内地资产的子公司100%股权,作价22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嘉德置地购入的东方海外国际全资子公司东方海外发展,其资产包括位于上海、昆山和天津的7处土地,总占地148万平方米。此举将令嘉德置地在中国内地的土储增至280万平方米,新增资产规模达到嘉德置地总资产规模的36%。

        东 方海外国际透过旗下的东方海外发展从事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专注于华东地区及渤海地区市场。东方海外国际的物业投资项目则包括持7.9%权益的北京东方广 场、江苏昆山花桥的希尔顿逸林酒店,以及位于纽约的华尔街广场物业。不过此次东方海外国际出售的项目,并不包括北京东方广场股权以及美国的物业。

        此交易尚待东方海外国际股东会通过。嘉德认为,交易有望在本季度内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0

亚视豪门恩怨 内地开发商、李泽楷均有意介入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23/20100126/000000146913.shtml



查懋声 插图/苏益


CBN记者 郭兴艳 舒时 

近两三个月来,香港亚洲电视(下称“亚视”)两大股东之间龃龉不断,近日终于爆发公开的口水仗。

20日,香港查氏家族掌门人查懋声召开记者会,亲自向媒体披露了与台湾旺旺集团(00151.HK)主席蔡衍明之间的股权争议。次日,蔡衍明也向香港媒体公开一份声明,力驳查家的言论。

十多年来,亚视股权纷争不断,老板换了一拨又一拨,在无线电视(TVB)的竞争下无法抬头。如今,香港特区政府正在考虑扩大免费电视牌照申请,对亚视是个巨大的利空消息。内外交困的亚视将何去何从?

两家族入股亚视始末

现年66岁的查懋声是香港名流查济民的长子,其本人为全国政协委员,也是香港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还是香港兴业国际集团(00480.HK)主席。

1月20日,近年来备受胰腺癌困扰的查懋声不顾体弱,罕有地召开了记者会。

在长达2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查懋声详述入主亚视原因、蔡衍明加入前后以及未来计划。会后,查懋声更向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传媒提供长达12页的声明,将他所讲内容形成文字,可见查懋声对此次记者会非常谨慎认真。

据查懋声披露,2007年受荷兰银行邀约,他和弟弟查懋德通过一家全资控股公司Panfair 控股公司,投资约2.5亿港元持有亚视约10.8%股 权;然后再通过另一家全资控股公司Alnery No.112 Limited,与荷兰银行及另一投资者合作,由荷兰银行投资约11.25亿港元,共同持 有亚视约47.6%股权。

但在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11月,荷兰银行被苏格兰皇家银行并购,决定出售全部亚视投资。查懋声称:“2008年8月,蔡衍明通过胡兢英的先生徐敏辉接触我,表示有意投资亚视。”

2009年2月,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下称“香港广管局”)批准亚视股权及拥有权结构的变动。是次变动,由Antenna投资公司(下称 “Antenna”)全数收购亚视现有股东Alnery所持有亚视47.58%的控制权股份,成为亚视的新股东。其中,蔡衍明全资拥有的神旺媒体控股有限 公司占Antenna 股权的49%,查氏兄弟则拥有Antenna 51%的股权。

“蔡先生同荷兰银行一样,不能控股,亚视一定要香港人控股。我们两兄弟当时向蔡衍明表示:5年内,只要蔡先生遵守广播条例取得香港广管局的批准,具有表决控制权资格后,我们会以既定价格,将已定数量的亚视股份及Antenna表决控制权转让给蔡衍明。” 查懋声说。

根据《香港广播条例》的规定,公共电视的表决控制权,必须由“符合资格”人士持有。其中一个资格要求是该人士必须是常居于香港,且不少于7年连续居港并已获得永久居民身份。蔡衍明父子均非香港永久居民。

蔡衍明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随后事情的发展令查懋声不快。他在记者会上指出,蔡衍明在投入1.5亿港元后,表示不愿独自向亚视注资。“2009年9月,亚视董事会第4次请求注资,蔡先生拒绝,又提出新的股东贷款方案,主要是提供贷款,年息为30%,并且以广告收入来抵息。”

查懋声表示,亚视大部分董事对上述方案表示不能接受,而在亚视继续入不敷支的情况下,董事会决定按照蔡氏入股时的0.28港元换股价,向所有股东配股。

“我们不是去刻意摊薄任何人的股份。”查懋声说,“蔡先生一日未向香港广管局提出申请和取得批准,我们也无法把前述亚视及Antenna的股权转让给他。”

对于查懋声的这番言论,蔡衍明次日即通过声明反驳。

蔡衍明称,当初的合约规定,蔡有权要求查懋声把股权转让给由他所提议的合资格人士,而并非一定是他或蔡绍中。

对于蔡衍明所指上述约定,本报向Panfair 控股公司公关进行查询,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而查懋声欲将亚视出手的想法更是刺激了蔡衍明。查懋声坦承,已经有投资者正在与他接触入股亚视事宜。

蔡衍明针锋相对地指出,查懋声在亚视的投资,“应该已经获利出场”。香港媒体猜测,蔡衍明的声明,矛头直指查懋声与神秘内地地产开发商王征,已就出售亚 视股份达成交易。据本报了解,生于1963年7月的王征是深圳上市公司荣丰控股(000668.SZ)董事长。据报道,王征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来港工作 赚得“第一桶金”,并已成为香港居民及持有香港身份证,符合香港广管局对公共电视控股人的资格要求。

本报昨天向荣丰控股查询王征购买亚视股份事宜,其发言人表示:“这是董事长个人的事情,我们上市公司并不清楚。”

查懋声方面则承认,的确在与王征接触,“现在仍在谈之中”。

内忧未平外患又起

事实上,对于亚视来说,目前正面临的不仅是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内斗忧患,还存在严峻的外部竞争压力。在香港特区政府打算扩大免费电视牌照申请的决策之下, 目前已经有多家媒体打算加入竞争,瓜分这块市场。最新的消息是,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00008.HK)将会紧随城市电讯(01137.HK)及香港有 线宽频(01097.HK)的步伐,向监管层申请免费电视牌照。

昨日,电讯盈科的发言人对本报记者确认了上述消息。电盈的发言人透露,有关申请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一旦有进展将会进行公告。

目前尚不知道,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之下,如果以查氏为代表的大股东不准备出让控制权,是否还能吸引到类似蔡衍明这样的财务投资者。香港前工商及科技局 长王永平就亚视股权纠纷撰文称,表面看来,香港应该可以容纳两家赚钱的免费电视台。但在资讯多元化及网络化的大趋势下,使积弱多年的亚视恢复生机,比开办 一家新电视台困难得多。

对于多家竞争对手向香港广管局申请免费公共电视牌照,查懋声直言对亚视不利。“对观众来说,多竞争多选择是好事,可是对亚视来说十分不好。”他说,“竞争也要看是恶性还是良性,香港传媒的路应怎样走要重新思考。”

遗憾的是,亚视在解决自身的大股东内斗之前,可能还没有精力考虑香港传媒的整体发展道路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

内地富豪20亿入主亚视 王征:不会变央视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0893.html


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000668.SZ)董事长王征入股亚洲电视一事虽然还未最终落定,内地五家实力不凡的企业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国海外集 团、北京银行和粤海控股集团11日却集体对此表示了支持行动——他们分别与亚洲电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业务合作、广告投放、技术支持及资本运 作。王征说,此次合作没有涉及股权方面。

20亿 20年 誓做传媒大亨

王征在签约仪式上自曝,他在2004年投资北京银行,用4.5亿元买下2.36亿股,2007年北京银行上市后,他成功套现60亿元。与王征为“忘年之交”的中建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孙文杰透露,王征将用20亿元入股亚视。

实际上,王征在入股亚视前,对无线电视TVB也颇有兴趣。孙文杰透露,王征原打算用40亿收购TVB,但最后还是入股亚视,成为亚视大股东。孙文杰寄语王征向香港成功传媒大亨邵逸夫学习,并表示,如果王征资金上有需求,“将照单全收王征内地、香港房地产”。

已是香港永久居民的王征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的职业生涯还有二十年,我向诸位保证,不再从事其他职业,老老实实在大埔工业区(亚视地址)把亚视搞起来!”早前他表示,要将亚视做成亚洲的CNN,并指会进行中长期改革,但不会裁员。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获得众多知名企业家到场支持,其中包括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招行行长马蔚华、北京银行董事长阎冰竹、粤海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文岳、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中金董事长李剑阁、星空传媒 CEO兼新闻集团副总裁高群耀等。亚视大股东查懋声及亚视行政总裁胡兢英也参加了签约仪式。

兄弟齐心 其利断金?

虽然邀得群雄声援,但王征多次表示,入股亚视的交易还没有最后落实。事实上,王征作为香港永久居民,符合香港广电局对公共电视控股人的要求,交易落实只是时间和程序问题。

而在过去几天,入股亚视一年的旺旺集团(00151.HK)主席蔡衍明与亚视大股东、名力集团董事长查懋声之间的股权争议达到白热化。蔡衍明入禀香 港高等法院,要求法院下令亚视的董事局,撤回去年发行可换股票据的决议,并且日后也不可用低价发行可换股票据。蔡衍明还在3月4日发表的声明中暗指查懋声 利用股权架构,多次违背董事诚信及义务。

随后,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查懋声与蔡衍明隔岸“开战”、不乏恶语相向。 “我不是‘第三者’,我是他们有了矛盾后才介入的。要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王征这样解释自己如今的介入。孙文杰更在签约仪式上欲作“和事佬”。“亚视是 个很好的组合,王征是内地商界后起之秀,查懋声是香港名流,蔡衍明是台湾土生土长的成功商人。兄弟团结,其利断金啊!”

亚视股东若能以和为贵,亚视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即如何扭转30年来的劣势。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黄煜教授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和专注投入,才能扭转收视率每况愈下,可能只占市场一成的劣势。

查懋声在战略协议签订仪式上再次向王征投下信任票。“王征是干实事的人,我认同他的路线。希望他能把亚视从艰苦的困境中带出来,把亚视国际化。”

王征:亚视不会变成央视 独立媒体地位最宝贵

王征称香港亚洲电视的独立媒体地位是最宝贵的,其入股后不会把亚视变成中央电视台。

谈到是否担心合拍剧集不符合香港人的口味,王征认为观众的口味不是固定的,会按不同受众细分市场。

他暗指亚视主要竞争对手无线最强势的自拍剧集其实市场很狭窄,“那些电视剧老是一个客厅,男女一碰到就在那里吵架,过去可能很多人喜欢看,以后不一定。”他更指出,“香港媒体面临一些创新思维不足的问题,惯性收视不可怕,从业者的惯性思维更可怕,我们要突破。”

王征说,亚视在打造“新媒体”方面,会朝“三网合一”方向去做。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亚视办事处将搬往荣丰物业”,王征对此予以否认。但他透露,北京市正在朝阳公园规划新的国际传媒中心,亚视可能会成为首个入驻的境外电视台。

谈及亚视现时存在的弱点,王征直指“市场局限”。

他说,“目前亚视的市场太局限于香港本土,比如亚视对澳门的关注不够;在珠三角‘深耕’的不够,每个香港电视公司都有自己的普通话频道,但亚视还没 有,这些都是我要做的。”此外,还将考虑引进台湾一些受欢迎的节目。两岸三地,然后亚洲,王征说这是他计划中的亚视“两部曲”。

在拍摄电视剧集方面,王征称也在酝酿,可能会更多采取与内地、台湾合拍剧集的方式,“亚视有传统优势,但正在丧失,所以必须用合作走出一条新路,不 能闭着眼睛干自己的。我们已取得港澳版权,要做开放的亚视,而不是封闭的。”

中国人寿:不排除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亚视

据香港媒体引述中国人寿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廷安昨日透露,中国人寿不排除会投资亚视,他表示“如果(亚视)有投资价值的话,投资也不妨”。

亚视昨日与中国人寿集团、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海外集团及粤海控股,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代表中国人寿与亚视签约的是中国人寿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廷安。而中寿海外是中国人寿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

刘廷安并指出,此次“合作并非普通的商业合作,而是有关两家公司发展战略上的合作”。他又透露,此事由中寿集团同意与亚视合成,但具体操作上,则是由以香港为基地的中国人寿海外执行,因为中国人寿海外一向负责母公司于境外的业务操作。

刘廷安并表示,亚视与中国人寿已经沟通了一段时间。但目前战略性合作的细节仍在推敲中。

报道也引述中国人寿 (02628.HK)董事长杨超指,目前双方未谈到股权合作这一步。而同样出席签约仪式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内地企业不能直接投资亚视,故会从其它方面与亚视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90

吉利18亿美元迎娶沃尔沃 京津沪穗争当内地工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9/4MMDAwMDE3MDU4MA.html


21世纪网讯 “吉利”昨日正式迎娶瑞典新娘“沃尔沃”。中国民营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昨日晚间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 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最终交易完成时间将推迟到今年第三季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 史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也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首次收购国外高端品牌车企。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了该协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李书福在协议签署 仪式上表示,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股权收 购,本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 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福特公司从2008年开始公开出售旗下亏损的沃尔沃 品牌。该公司去年年底与吉利达成收购协议纲要。今年早些时候,双方表示有意在3月底前结束交易,完成沃尔沃所有权的转移。从福特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业务开 始,到最终签约,吉利为了这次并购花费了两年的时间。

据悉,目前所有的收购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吉利集团也准备好了沃尔沃轿车今后业务发展 所需的营运资金贷款。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 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的资金。此外,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 3.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因此,李书福目前手握的现金流已经超过了此次收购所需的18亿元。不过, 盘活沃尔沃需要更多的后续资金投入,预计,国有银行以及相关财团将是吉利今后资金的主要来源。

根据李书福已经制订的重组计划,沃尔沃在未 来4到5年内,将在现在年销售数量40万辆汽车的基础上,达到年销售100万辆汽车的能力。这一计划主要是增加中国的销售数量,同时也雄心勃勃地把目标锁 定在沃尔沃的传统市场欧洲和北美上。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 中国市场。此前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吉利沃尔沃国产地址确实已定在北京市亦庄开发区,并且北京市政府将为此项目提供巨额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北京市政府还 可能在吉利沃尔沃正式签约之后,针对沃尔沃的配套商入驻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

吉利计划在中国兴建沃尔沃生产工 厂,年产30万辆汽车,利用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廉价劳动力来增加其销售数量并削减成本。李书福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在中国沃尔沃工厂选址方面,天津和北京 是首先选择的两个地方。但知情人士称,吉利集团同时也在广州和上海选址。

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当天签约仪式后举行的记者招 待会上说,原定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的所有交易工作将被推迟到第三季度。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表示,沃尔沃轿车公司存在员工退休金缺口、负债、现金和运营 资金核算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收购交易也要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这些工作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 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沃尔沃目前拥有两座汽车组装工厂,分别在瑞典和比利时。此外,沃尔沃在瑞典还有一个 发动机生产厂。沃尔沃目前在全球有数万名员工,其中约1.6万人在瑞典。

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在新的董事会指 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继续保持沃尔沃轿车在安全环保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拓展沃尔沃轿车作为顶级豪华品牌在全球 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在对退休金缺口、负债、现金和运营资金 核算的基础上对收购价格进行常规性的调整后,吉利和福特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

另外,针对收购后可能会出现的企业文化冲突问题,李书福 说,中国企业并购外国品牌都存在企业文化冲突问题,但他坚信吉利集团能够克服困难,为沃尔沃轿车在中国及世界市场上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谈及瑞典工会从 反对到最终支持收购一事时,李书福说,在签约仪式前一天和工会专门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工会在对吉利集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后,最终支持收购沃尔沃一事。

瑞 典副首相兼工业与能源大臣毛德·奥洛夫松也表示,沃尔沃轿车被吉利收购后,将会面临各种挑战,但这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因为沃尔沃轿车需要新投入,也将 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和未来。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副署长、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认为,沃尔沃轿车易主吉利后,在中国获得的机遇要远远大于其面临的 挑战。他表示,如果沃尔沃轿车依托吉利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瑞中双方在商务领域就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两国将会在汽车工业之外的其他领域开展更多深层 次合作。

附:吉利收购沃尔沃历程

2010年3月28日 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

2010 年3月 吉利筹资预计月底购沃尔沃

2010年2月 融资谈判陷入僵局

2009年12月 吉利就收购沃尔沃商业条款与福特达成一致

2009年12月 吉利为“迎娶”沃尔沃招兵买马新加盟数名高层

2009年12月 中国商务部表示支持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

2009年11月 吉利海外战略走出三大步正与沃尔沃实质性谈判

2009年11月 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就细节进行谈判

2009年9月 吉利称母公司将联手内地政府竞购沃尔沃

2009年9月 吉利首度证实竞购沃尔沃或联手中资投资机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1

中環在線:模擬炒港股7 日賺近倍內地同胞最愛蛟型股 李華華

2010-04-22  AD






 

香港同內地越來 越趨向融合,連炒股都一樣,其實內地股民都對港股有一定認識,咁究竟內地網民鍾意短炒邊一類港股呢?

騰訊(700)旗下騰訊網最近舉辦港股 模擬交易賽,喺初段首7個交易日資料顯示,獲內地股民垂青嘅最重倉股份,都係一啲蚊型股,首推中建科技(261),獲投資股數達31億股;其次係福邦控股 (1041),有14.6億股;第3係杏林醫療(8130),有8.15億股。

捧中建科技福邦杏林

若論股民投資最多嘅港股, 首推就係長實(001),有404位投資者;其次係意馬(585),有333位;第3係杏林醫療,有238位。

個比賽到o依家已經有3萬名 網民參加,到下個月20號結束,每位參賽者網上會有100萬元虛擬投資本金。短短7日成績非常標青,最出眾嘅股民係嚟自北京嘅「學習巴菲特」,至今投資組 合已升值94%;投資港股窩輪組別嘅參賽者仲厲害,回報高達150%,佢就係嚟自貴州嘅「地主3」。

3萬網民參加 各百萬本金

喺 真實世界,揸長線嘅投資者喜好嘅股份同參賽者好唔同。據騰訊證券主編張軍介紹,舊年10月網站提供港交所即時股價資訊服務,每日有成百萬網民瀏覽,而最多 人點擊嘅股份係招行(3968)、國壽(2628)、中移動(941)、中石油(857)、中海油(883)嗰啲巨型中資股,同埋一啲A+H類股份,其實 呢啲都係大家熟悉嘅股份。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