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除了MSCI納入名單,機構更看重234家A股公司的ESG評測

5月15日淩晨,MSCI(明晟公司)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的結果,意味著A股的最終納入名單敲定,有望成為增量外資配置A股的重要入場指引。

調整公告顯示,MSCI中國A股指數中將增加11只A股,剔除9只A股,MSCI調整名單中共有234家A股公司入圍,今年6月1日起生效。此次的納入比例為2.5%,調整後市值分別占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6%和0.39%;今年8月,MSCI將會再次提升納入比例至5%。

第一財經記者同時獲悉,所有被納入的234家A股公司都將接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測,且這一評測只對機構客戶公布。比起納入A股的比例和名單,對於MSCI和海外投資機構而言,今年更看重的是ESG。

MSCI內部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SCI將持續搜集A股上市公司的公開資料並進行ESG評測。早在2016年9月,因為擔憂輝山乳業激進的會計表現和公司治理風險,MSCI ESG研究部門就將該公司的評級由BB下調至B;無論是大眾汽車尾氣造假門還是富國銀行醜聞事件,ESG部門事先都充當了預警者,或調低評級,或將該公司從ESG指數中剔除。

ESG測評是新重點

盡管市場普遍關註納入後帶來的資金流入和具體納入的個股,但MSCI內部人士則對記者強調,今年往後的重點在於對A股的ESG測評,如果將視野放長,有利於A股長期健康發展。

據MSCI統計,現在全球有850億美金的資產在跟蹤MSCI ESG指數。巴克萊更有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在債券/信用市場,資產的收益率和ESG因子有高度相關性——ESG分數高的公司大幅跑贏ESG分數低的公司。在股票市場,這一邏輯同樣部分適用。

高ESG的信用產品,遠遠跑贏低評級產品

2017年3月24日,港股上市公司輝山乳業股價暴跌85%,300億港元市值灰飛煙滅。2016年12月,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渾水曾連發兩篇報告,警告該公司存在利潤造假並宣布做空。但其實,早在2016年9月,因為擔憂輝山乳業激進的會計表現和公司治理風險,MSCI ESG研究部門將該公司的評級由BB下調至B。此外,無論是大眾汽車尾氣造假門還是富國銀行醜聞事件,ESG部門事先都充當了預警者,或調低評級,或從該公司ESG指數中剔除。

MSCI ESG研究部門全球主管兼執行董事Linda-Eling Lee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及,機構可以在投資組合中避免或者剔除存在高風險、閃崩抑或“黑天鵝”風險的公司,達到更好的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而今年兩百多家A股也將迎來ESG的評測。

據悉,2016年9月,通過對輝山乳業的會計和公司治理情況的評估,MSCI ESG研究部門將該公司ESG評級從BB下調為B,該部門表示對其激進的會計表現和治理風險表示擔憂,與同業相比,輝山乳業的資產周轉率、杠桿率及費用確認率表現得更為極端。在所有導致該公司評分較低的會計指標中,出售庫存/成本、預付費用/運營費用和資產周轉杠桿比率等指標,自數據覆蓋開始以來已被標記預警;杠桿率則從2015年3月的0.59上升至2016年9月的1.24。

此外,被稱為“零售之王”且在次貸危機中未受致命打擊的富國銀行此前也被ESG盯上。2015年11月,MSCI ESG研究部門在評級報告中指出,按每十億美元資產收到的客戶投訴量計算,富國銀行在所有的美國銀行中是表現最差的。而且該行收到的投訴量在逐年上升,嚴重程度不斷加深,其中包含了一些該銀行的重點產品如次級汽車貸款、學生貸款等。

2016年9月,美國消費者金融局發布報告,稱自2011年起富國銀行有員工未經客戶允許,私自替客戶開立虛假賬戶,而且此類虛假賬戶達到200多萬個。與此同時,監管者對富國銀行開出了1.8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盡管中國投資者對ESG不甚了解,但全球有越來越多西方大型投資者開始采納ESG整合策略,由於一些養老金等規模龐大,且側重長期投資,他們難免更擔心長期經濟變化和“黑天鵝”事件導致股價下行。

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中大期貨資管部首席投資官袁玉瑋對記者表示,無論國內國外,欺世盜名的公司被追捧都不在少數,ESG在股市的實操性並非100%,例如雖然煙草、軍工的ESG分數低,其卻大幅跑贏指數。不過,西方高度受法治約束,受機構投資者監督,中國上市公司仍有待加強。

基金這樣運用ESG策略

其實,ESG策略在歐美國家已經較為成熟,但新興市場則仍在發展中。眾多長期投資基金將ESG策略納入自上而下的投資框架中,“我們的研究團隊會定期收集ESG相關信息和數據、主動拜訪公司,鑒於爭議性行為,對公司進行剔除。對於長期投資機構而言,除了財務回報之外,我們也將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即社會經濟影響作為目標之一。” 荷寶(Robeco)中國股票基金經理、亞太股票聯席主管繆子美告訴記者。

那麽,海外機構究竟如何將ESG因子納入研究、選股體系的呢?

繆子美此前也對記者表示,其中主要包含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找到最有效的信息,制作一個規模很大的數據庫,目前已經開發了3000家公司的數據,中國公司大約300家;第二步是將ESG的分值納入投資流程;第三步是對公司進行持續跟蹤,進行密切交流。“我們在E、S、G三個維度都有評分,將每一個公司的評分與同行和其他國家的同行比較,由此進行改進,當然每一個行業獨有的特點我們也會納入考量。”

她也表示,中國的企業平均來講落後於其他全球企業25%,而在環保因子里面,評分低了超過50%,因此這一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就自上而下的投資分析框架而言,海外機構一般從幾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宏觀長期、宏觀短期、營收、估值、技術面、市場情緒:

宏觀長期:1. 長期成長潛力;2. 財務健康程度;3. 政治,政策和ESG;

宏觀短期:1.增長超預期度;2.貨幣政策;3. 財務健康程度的變化;4. 政治和政策;

營收:1. 營收趨勢;2. 共識預期的偏離度;

估值:1. 估值倍數;2. 行業調節後的估值;

技術:價格動能;

情緒:1. 投資者倉位和情緒;2. 供需;3. 基準和監管變化

來源:荷寶(Robeco)

海外機構之所以關註對A股的ESG評測,部分也是因為選股時考慮ESG因素可以創造附加值,ESG投資積極影響公司財務表現(CFP),公司治理因素對於CFP具有最主導型的作用。同時,在新興市場,ESG因素發揮的對於CFP的積極作用大於發達國家,因此超額收益(Alpha)也更大。

納入MSCI長期利好A股

A股納入MSCI後,主要資金將由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9萬億美元帶來。不過,對增量資金也應當理性看待。多家外資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很多外資早前就通過滬港通、QFII布局A股,A股納入MSCI並不是一個觸發點,但這也代表著A股不斷與國際接軌,長期利好A股。

已專註於中國市場投資超過15年的富達國際(Fidelity)基金經理馬磊對記者表示,隨著A股被納入MSCI,預計深度對接中國長期結構性增長機會的板塊將重點受惠,“A股被納入MSCI指數後,海外機構性投資者的參與率將不斷上升。中長期來講,A股市場將變得更加成熟,流動性將會增加,市場走勢也將逐步由被短期市場資訊所主導,轉為由基本因素所推動。”

富達國際在中國從事投資業務已有20年,是全球擁有最高QFII額度(12億美元)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馬磊表示比較看好消費、信息技術及工業等行業。“目前中國A股市場的主要投資者為散戶,市場走勢受到較多短期信號及羊群心理的影響。隨著A股納入MSCI和進一步開放,預計這一風格將會轉變。機構性投資者傾向於進行長線投資,在消費及工業升級的推動下,消費、技術及工業板塊在未來三到五年有望實現持續而穩健的增長,因此有較大機會成為機構性投資者的長線投資對象,從而跑贏大市。”

根據安信證券統計,預計到今年9月,A股將按5%的納入因子占據0.78%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屆時有望為A股帶來934.5億元的增量資金(按匯率6.33),加上MSCI全球市場等其他指數後增量資金約1200億元。從長期看,如果多年後納入因子逐步提升為100%,A股占新興市場權重將達到13.54%,帶來增量資金1.63萬億元,加上MSCI全球市場等其他指數後增量資金約2.3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31

ESG這麽火!A股還能置身事外麽?

6月1日,A股正式以2.5%的比例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9月這一比例將再一次提高至5%。據悉,此次納入MSCI指數的A股都將接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研究評級。

ESG不是首次被市場熟知,卻著實因為MSCI而再次備受關註。事實上,ESG也正在受到監管層和市場的重視。5月21日上午,證監會黨委召開會議強調,要繼續落實好原環保部簽署的《關於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協議》,研究建立上市公司ESG報告制度。

與此同時,國際投資者正在加碼這一領域的布局。今年4月,摩根大通推出了全球首個以新興市場債券為跟蹤標的的ESG指數——JESG指數;而貝萊德也在今年表示將旗下的社會責任共同基金和ETF罷投槍械制造商和大多數的槍支零售商;荷寶預計將於今年三季度末清除旗下所有基金的煙草行業頭寸。就在本月,德意誌銀行宣布將ESG作為投資因素納入公司研究。

A股里程碑時刻

在入摩前,MSCI臨時公告披露相關股份調整結果,最終首批納入的成分股為226只。東方園林、海南橡膠、中國中鐵、太鋼不銹、中興通訊等將暫時不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MSCI A股全球通指數和MSCI中國A股大盤指數。

MSCI在5月30日公布的聲明中指出,目前約有2萬億美元的資金追蹤新興市場指數,相當於全球所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85%。

花旗銀行預估,未來幾年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上行空間巨大,預期到2025年,年流入資金量會增長至470億美元,屆時外資持股比例將增加至5%,並且將有50%的大中型A股加入MSCI指數。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則認為,流入MSCI中國指數的被動型投資基金約為77億美元,其中約33億美元流入A股市場。與離岸市場相比,一些行業在A股的份額更大。必須消費品、工業、金融(券商)、材料以及醫療健康等行業在A股的份額為46%,但是在A股入摩前的MSCI中國指數中僅占的12%。

匯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A股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性時刻,這意味著中國股市現在已正式躋身國際主流投資,成為國際投資者不容忽視的一個巨大市場。匯豐預計,未來5至10年,A股市場將吸引超過6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將逐步提升中國股市的外資參與度,最終能更好地反映中國經濟和市場的規模,同時,外資的流入將為中國實體經濟向以科技、服務及消費驅動的升級轉型提供支持。

ESG受市場重視

據悉,此次納入MSCI指數的A股都將接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研究評級,通常而言,ESG表現更好的企業,在其他條件等同的情境下更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MSCI總裁Pettit曾表示,MSCI擬明年5月左右將A股納入其ESG指數,如若評級太低,部分公司可能被撤出ESG指數。MSCI中國業務負責人華楠日前表示,MSCI通過ESG給上市公司進行綜合打分和債券評級的概念異曲同工,雖然不收費,但是被納入系統的標的公司都要默認被評級。華楠稱其正在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ESG,並希望未來能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ESG披露水平。他透露,MSCI接下來將編制A股的ESG指數,但今年內不會完成。

加入MSCI指數從宏觀來看是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國際化的必行之路。微觀來看,不僅能為入選標的企業帶來增量資金,更是其加速進入國際投資者視野的絕佳機會。

ESG不是首次被市場熟知,卻著實因為MSCI而再次備受關註。早在1991年,資管公司PIMCO就建立了ESG投資平臺;今年4月,摩根大通推出了全球首個以新興市場債券為跟蹤標的的ESG指數——JESG指數;而貝萊德也在今年表示將旗下的社會責任共同基金和ETF罷投槍械制造商和大多數的槍支零售商;荷寶預計將於今年三季度末清除旗下所有基金的煙草行業頭寸。

就在本月,德意誌銀行宣布將ESG作為一個投資因素納入公司研究,尤其是對EuroStoxx50指數中所有公司設立一個包含詳細ESG信息和知道的專欄。德意誌銀行股票研究公司的股票策略師Jan Rabe表示:“我們相信社會責任投資需要三年時間才能達到主流地位,再過10年能達到95%以上的覆蓋率。”

綠色金融需進一步接軌國際

事實上,ESG也正在受到監管層和市場的重視。此前,港交所推出了《環境、社會及管治指引》文件來加強對發行人在這三方上的披露責任。

5月21日上午,證監會黨委召開會議提出,要研究建立上市公司ESG報告制度。證監會黨委會強調,要繼續落實好原環保部簽署的《關於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協議》,研究建立上市公司ESG報告制度,持續強化上市公司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義務,同時在IPO、再融資和並購重組審核中,加大對環保問題的重點關註,積極支持綠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此外,發展綠色金融並與國際標準接軌、完善綠色債券相關制度政策、擴大綠色公司債券試點以及研究建立信用評級監管制度也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廣泛關註。

早在2015年12月,央行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共同發布了《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及《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2017年12月,中國央行與證監會聯合發布了 《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下稱《指引》)。中國氣候債券標準和認證機制將強制規定發行後的追蹤管理,包括違背準則的處罰等。

ING研究指出,2017年全球綠色債券總發行量為1210億美元。2017年以歐元發行的債券占46%,美元債券占27%,人民幣債券占18%。ING荷蘭安智銀行亞太區可持續金融負責人趙慧利認為,推進中國綠色債券發行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將幫助國際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使他們對相關資產的綠色標準更有信心。

中國企業發行的綠色債券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程度如何?ING荷蘭安智銀行可持續市場組織負責人Hans Biemans告訴記者,好的可持續性評級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中國發行人可持續評級得分較低,關鍵原因在於在沒有持續的信息披露,實際上這也並非中國所獨有的問題。

“我們鼓勵中國繼續同其利益相關方一起提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的能力。這包括提高對綠色金融的意識,將ESG考量融入投資,結合ESG控制和檢查與信貸控制政策,並加強對ESG指標的披露要求。” 趙慧利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91

金管局:香港應扮演綠債市場重要橋梁角色,外匯基金應有ESG元素存在

隨著綠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市場越來越大,香港也想在其中分到一杯羹。香港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稱,金管局一直重視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主題的投資,更強調整個外匯基金應該都有ESG的元素存在,同時,香港也應該在相關市場中扮演好“橋梁”角色。而市場人士稱,目前市場上綠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市場反應都很熱烈,比普通債券回報反而更好。

余偉文稱,金管局一直很關註長期回報,這與ESG的投資主題非常契合。在過去幾年,金管局投資基建項目比較多,而在基建項目投資中,以能源項目居多,如果能夠參考ESG投資主題,那麽對於金管局了解更多新趨勢和機會都非常有利。比如在投資一個風力發電項目的整個過程中,金管局就學習了如何管控不同的風險,這對其整個基建板塊的投資都有很積極的意義。

余偉文稱,金管局還會尋找市場上有經驗的投資人共同投資,比如在做某些項目時會有私募基金介入合作,共同參與項目投資,而在整個過程中,這些私募基金投資人對於基建和能源項目如何估值以及風險管理都非常專業,借鑒專業投資人的經驗,也會讓金管局得到合理的回報。

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劉慧娟稱,外匯基金對於ESG投資元素的存在,不會有硬性規定,但是隨著綠色金融的發展,相應的比重一定會增加。

而港鐵財務總監許亮華用港鐵發行綠色債券的實際經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綠色債券的回報率只會比普通債券更好,由於大部分綠色債券的投資人都是非常優質的,所以回報率非常理想。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綠色債券確實供不應求。中國銀行5月31日就成功在境外發行了可持續發展債券和綠色債券,涉及債券發行定價約14億美元,其中可持續發展債券約占30億港元。中國銀行稱,此次債券發行認購反應熱烈,以港元計價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最終有效訂單達到45億港元,是認購倍數的1.5倍,以美元計價的綠色債券最終有效訂單17.5億美元,為認購倍數1.75倍。

目前,內地和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還沒有完成接軌,余偉文認為,香港可以從中扮演重要的“橋梁”角色,香港目前是亞洲第三大債券發行市場,僅次於中國內地和韓國,2018年1月至5月,至少有13筆綠色債券在香港發行,金額超過50億美元。發行人既有來自香港和內地的知名機構,也有多邊投資機構和政策性銀行。

而香港特區政府對於綠色債券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早前計劃推出上限為10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劃。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永誠稱,這1000億港元的債券發行計劃非常有彈性,今年可能會率先推出,在第二年則會看準機會進行部署,1000億港元是香港的長遠發行目標,並不急於一時間全部發完。

美銀美林亞洲ESG事務研究部負責人Sameer Chopra預計,亞洲未來五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6000億美元,這將為該地區發展低碳經濟所需的投資提供部分支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7年增加了1.4%,達到325億噸,去年的增長是在經歷了三年的持平排放後出現的。

美銀美林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年度綠色債券發行量將達到550億美元,日本和印度各自將達到150億美元,澳大利亞和韓國分別將達100億美元。亞洲未來三年和未來五年的累計發行量很可能分別達到2500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預計中國將占到總發行量的近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34

龍彩霞﹕ESG投資分析 助發現財務以外風險

1 : GS(14)@2017-05-26 23:49:15

【明報專訊】法國巴黎銀行全球託管行投資研究主管Msdhu Gayer表示,過去關心環境、社會及管治,合稱「ESG」的投資策略,以亞太區計算資產增加了22%, 在環境一項中,包括了工作環境,例如工作地點是否安全,僱員培訓是否足夠,以及他們發展和晉升的機會等,另外亦包括對大自然的保護。

至於社會,是指股東、顧客的關係,以及公司的社會責任,例如有沒有致力參與社區活動,如義工慈善活動、贊助藝術康體項目等。最後,管治方面則觀察公司日常的管理,以及有沒有遵守法規。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標準納入投資過程,有助基金經理識別那些擁有龐大增長潛力的發行機構,同時可迴避那些財務和財務以外(即傳統財務分析不會評估的因素)風險過高的發行機構。

曾推低碳上市基金 投資者較受落

好像早年便與THEAM共同合作,推出首隻低碳上市基金。若企業奉行ESG,投資者會較願意投資這家公司。至於為何實行ESG的公司收益會較好?從社會方面而言,公司對員工好,自然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公司的發展自然順暢。管治方面,若能管治妥善,對公司發展有利。

在今次調查中有46%的亞太區受訪者認為,環境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相對於企業良心的29%及社會責任的25%,顯得更為有影響力。Gayer表示,以中國為例,環境繼續受投資者關注,很多公司更特別請專員監察ESG在企業的施行情况。

■樓巿投資講座 (今日截止報名)

樓價指數連續13周破頂,且剛誕生233億元新地王,金管局隨即公布收緊按揭新辣招!樓巿大時代之下,樓價將繼續大漲小回,還是已接近泡沫爆破時刻?《明報》明天請來身經百戰的百億舖王黎永滔、九龍站大業主兼在多國有地產發展經驗的江雅琦,以及多本地產暢銷書作者陸振球,一起分析樓巿最新形勢,助你洞悉先機,做好攻守部署!出席者可獲贈陸振球新書《樓巿大時代》乙本,詳情及報名:link.mingpao.com/50858.htm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投資先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55&issue=20170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56

樂施會:港上市食品公司ESG不合格

1 : GS(14)@2017-10-22 14:04:10

【明報專訊】企業的社會責任近年備受國際市場所關注,樂施會就本港上市食品公司於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方面的披露進行調查,認為全數不合格,尤以乳製品公司最不透明,澳優(1717)、蒙牛(2319)等,當中表現較同業稍優的是維他奶(0345)。樂施會促港交所(0388)訂立時間表,將ESG的披露要求由「不遵守就解釋」(comply or explain)提升至強制匯報制度,於國際標準看齊。

促港交所將披露要求看齊國際標準

樂施會於首季調查一共收集了61家上市食品公司的公開資料,採用「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的披露指引作評分參考,制定指標,發現全部公司的得分均低於一半,當中九成公司選擇供應商時沒有訂定環境及社會守則,意味公司在勞工保障如最低工資、限制工作時數、防止童工等方面未有政策實施,八成半沒有公布溫室氣體減排政策。

樂施會香港、澳門及台灣項目主管曾迦慧表示,上市公司以將成本壓低為首要考慮,認為「第一步是需要披露」,現時上市公司需要在環境範疇用關鍵績效指標(KPI)標準披露,曾迦慧指標準應涵蓋社會守則,便於公眾監察,又指現時「不遵守就解釋」的規定並未足夠,她稱將與港交所代表會面時進一步反映意見。

她又稱,現時多個地方已經有實行對ESG的強制匯報制度,包括美國、英國等地,台灣亦於前年引入的ESG國際標準的披露制度,希望本港能與其看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68&issue=20171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