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讓互聯網金融平臺充分披露信息,從而降低投資風險,這件事在目前看來些遙遠。

早在一月前的3月10日,還未掛牌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集行業專家和機構研討《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規範(初稿)》。 這被業內稱為“最嚴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媒體在標題中稱“P2P至此‘全裸’出鏡”。

然而,轟轟烈烈的媒體報道過後,網易科技卻發現,在互聯網金融業內,很少有人把這個《規範》當回事。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讓互聯網金融平臺充分披露信息,從而降低投資風險,這件事在目前看來些遙遠。

早在一月前,3月10日,還未掛牌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集行業專家和機構研討《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規範(初稿)》(以下簡稱“《規範》”)。

開會的當天,便有自媒體拿到並發布了全文。這份《規範》頗受關註,其中關於P2P平臺的信息披露內容關註度尤其高。去年12月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將P2P定義為“信息中介”,如果按照這個定位,充分的信息披露將是未來P2P監管的核心。

同時,該規範的起草機構也很權威。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按照2015年7月18日頒布的互聯網金融“基本法”《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組建的。它起草的《規範》將來可能成為行業標準,進而逐漸上升為法律。

《規範》針對個體網絡借貸、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從業機構的信息披露標準進行了單獨要求。被業內稱為“最嚴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媒體在標題中稱“P2P至此‘全裸’出鏡”。

然而,轟轟烈烈的媒體報道過後,網易科技卻發現,在互聯網金融業內,很少有人把這個《規範》當回事。

平臺的聲音:太苛刻

仔細梳理這份《規範》的內容,其核心是要求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布公司基本信息、平臺運營信息、項目基本信息等三大類信息。這份規範所指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是個體網絡借貸平臺(P2P)、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機構、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三大類。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綜觀其要求披露的信息內容,都是投資人在將錢投入一個平臺時希望了解的信息。如果這些信息能夠真實充分披露,能夠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然而,多家P2P平臺向網易科技表示,這些規定如果真能落到實處,是非常好的。問題就在於,落地太難。幾年來一直對P2P平臺的數據進行監測的行業媒體網貸之家、網貸天眼也持同樣看法。

首先,有些要求公開的信息能否真正公開,是個問題。

易通貸成立於2011年,是現有的P2P平臺當中成立較早的一家,也是在業內首個提出信息披露制度的P2P企業。易通貸CEO康文告訴網易科技,易通貸最早對平臺上的項目信息公開非常細致透明,對借款人的聯系方式等公開非常詳細,可是後來卻遇到了問題。

很多投資人跑到發布借款標的的企業去考察,企業都接待不過來。而且他們發現,這樣做會使得一些優質的借款企業不願意到平臺上來借款。

“有時越是優質的借款企業,越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借錢了,因為他們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企業實力很強。借款對企業來說其實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有時不了解情況的人會由此認為企業實力有問題,從而帶來負面影響。”康文總結,信息公開有時和P2P平臺自身的業務擴張是有矛盾之處的。

因此,作為P2P平臺來說,應該公開哪些信息、對誰公開、公開到什麽程度,也是在不斷摸索當中。

盈燦咨詢首席執行官、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官馬駿告訴網易科技,對P2P平臺的數據監測,平臺的財務數據是比較核心的,但是這些平臺一般都不會公布。“在中國,一般上市公司或者金融機構才要求進行信息披露,一般的P2P企業既不是上市公司,也不算金融機構,在法律上沒有披露自身經營狀況的強制規定。”他說。

其次,即使是公布的信息,標準是否統一、真假也是個問題。多家P2P平臺都向網易科技提到,比如關於“逾期率”的計算就非常典型,各家計算方法五花八門。首先關於“逾期”的定義就不同,逾期多長時間才算作“逾期”,30天、60天、90天、180天、甚至一年的都有。

此外,很多平臺逾期率的分母為有史以來的累積放貸額。P2P公司只要不斷擴大放貸規模,把分母做大,就能讓逾期率看起來很低。

馬駿向網易科技指出,讓P2P平臺公開信息不難,難的是公開之後如何交叉驗證這些信息。這還需要其他相關方,比如第三方支付平臺、擔保機構等也公開相關信息,這些信息之間才能相互驗證真假,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實際上,P2P平臺的信息披露狀況並不樂觀。金融搜索平臺融360在春節前夕所做的一項針對P2P融資方信息披露的實際投資調研顯示,目前P2P對融資方信息披露普遍不完整,甚至個別平臺不向投資人提供借款合同(或協議)。

一位P2P平臺高管甚至稱沒太關註上述《規範》。看過之後,他稱:“太苛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投資人的聲音:不關心項目信息

當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信息披露不夠真實充分,從邏輯上來講,最著急、呼聲最強烈的應該是投資人。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投資人早已順應現實,調整了投資思路。

當網易科技將這份初稿全文給P2P資深投資人羿飛看時,出乎意料地,他只掃了幾眼,說:“如果公開是挺好的,可是怎麽保證是真的呢?”

羿飛告訴網易科技,他從2009年開始投資P2P平臺,最初也是認認真真看平臺上借款標的詳細信息,可是後來發現根本沒用,因為這些信息未必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也無法判斷借款人的信用。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網站上顯示借款方是個教師或者公務員,借的錢也不多,預想中這樣的人應該不會不還錢,早期他投了很多這樣的借款標的。

“可是最後發現,照樣不還。根本判斷不出來誰能還,誰不能還。”羿飛擺著手說,“分析啥都沒用,到最後我們圈里流行的投資方法就是‘看相’。就是看借款人是不是長得忠厚可靠,完全憑感覺。”

羿飛向網易科技回憶,一開始P2P平臺還很少。在他的印象中,P2P平臺的飛速發展,是從紅嶺創投開創了擔保模式開始的。紅嶺創投成立於2009年3月,其開創了平臺擔保本息墊付的模式,這樣風險就由每個借款人轉移到平臺整體壞賬率上來,之後陸續成立的上千家P2P網站大都采用了此類模式。

這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剛性兌付”,目前大約90%以上的平臺都承諾剛性兌付。對投資人來說,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再也不用一個個地去判斷每個項目的風險,因為在中國當下的環境下,這基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要平臺不倒,資金就是安全的。

因此,羿飛告訴網易科技,現在P2P平臺的投資邏輯不是投項目,而是投平臺。他現在投資P2P平臺,是基於平臺公開的數據,核心思想是分析平臺的現金流,只要平臺不倒就行。

他分析的數據包括:借款標的的平均利率、月成交量、平均借款周期、月活躍投資人、人均投資額、人均借款額、交易額增長率,再綜合品牌認知、風控保障、服務品質,一共十項指標。他對這些指標進行打分排名,最後得出應該投哪家平臺。他認為,用這些更為客觀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才是更加可靠的。

羿飛的投資邏輯,目前看來還是經受住了實踐的考驗。羿飛把自己總結的網貸平臺的排名榜單放到網上和網友分享,受到了非常多的認可。現在“羿飛網貸評級”每月月初推出一次。他告訴網易科技,他自己的投資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

最大問題在哪?沒有強制力!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少軍看完《規範》全文之後,認為這個《規範》最大的麻煩就是:誰來保真?他向網易科技表示:“這個規範只是要求披露哪些信息,可是並沒有說明誰來監督檢查,如果不遵照規範,有什麽樣的處罰措施。這只是一個宣示性的東西,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可實施的規範。”

他擔心,一旦這樣的規範公布,將帶來與預期完全相反的效應。很可能有平臺打著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旗號公布虛假信息,同時對外宣稱是根據互聯網金融協會要求進行信息披露,給別人造成“權威”的假象,後果更麻煩。

劉少軍建議,雖然這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起草的一份規範,有行業自律的性質,很難有法律方面的強制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行業協會的自律公約就沒有任何強制力可言,因為還可以利用合同的強制力。比如要求凡是進入協會的會員,應該符合哪些要求、披露哪些信息。

他舉例,比如起源於“梧桐樹協議”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逐步發展起了嚴格的交易規則,這些最初都是民間組織。因此,他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信息披露方面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易通貸CEO康文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擬定的自律規範對整個行業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會逐漸形成全行業的標準。他希望未來整個行業的信息披露能夠統一標準,這樣各個平臺的數據才有對話的基礎。他認為,“哪怕最初要求公開的只是兩項或者四項信息,但是這些信息都是一個標準、大家都公開,這樣才能慢慢形成行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