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优酷上市分水岭:网络视频大变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0/2MMDAwMDIxMTM2Mw.html

“投资者很踊跃,超过30倍的认购率,路演的头两站(香港和新加坡)就已经完全认购。”12月15日,刚刚从美国回来的优酷(YOKU,纽交所)CEO古永锵接受记者专访时,轻松回顾上市之旅。

带着亏损的报表登陆纽交所,却实现首日上涨111%,优酷续写了中国概念股的海外资本市场传奇。按上市当日收盘价计算,优酷市值已超越搜狐、逼近新浪,而古永锵正是搜狐的前总裁兼COO。

优酷上市意味着在经历了模式之争、版权之争等诸多交锋后,国内网络视频行业又走到了一个分水岭。古永锵预测,优酷上市后,马太效应会显现,用户会集中,广告主会集中,未上市网络视频企业必须转型。

经 过最近几年的大浪淘沙,国内网络视频行业除了已经上市的优酷、酷6、乐视,以及即将上市的土豆,还有pplive、激动网、乐视网、六间房、天线视频、奇 艺等十余家公司。此外,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也推出了视频业务。天使投资人周鸿祎预估,过去五年,风投投资于视频领域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认为,视频行业在经历了一波上市潮后,非上市公司要么转型,要么等死。

版权战新局

盗 版质疑和版权战争曾是国内网络视频行业挥之不去的梦魇。事实上,版权支付一直是视频网站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优酷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9月30日,优库视 频内容库中包括2200部电影、1250部电视剧,以及超过23万小时的其他内容。土豆网招股说明书显示,2010年其内容库中有4.2万集视频内容,以 及大量用户分享内容。业内知情人士猜测,2010年,上述两家公司用于购于正版版权的资金超过1.2亿元。

一直希望在视频业务上发力的搜狐有关人士认为,优酷、土豆上市后,视频行业的版权之战将更加激烈。12月3日,搜狐宣布拿下2011年近40部独播剧以及300余部首播新戏等正版内容。搜狐市场总监曾怿表示,这些正版内容的采购成本以千万美元计。

优酷此轮上市融资2.33亿美元,扣除1420万美元的上市费用,其净融资额为2.19亿美元;土豆上市预计融资1.6亿美元。计入两家公司账面的现金储备,上市视频企业在采购正版内容上实力大大增强。

业界人士预计,这将带来视频内容价格的水涨船高。搜狐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热门电视剧每集的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有些电视剧甚至已经超过20万元/集。

百度旗下的奇艺回复本报记者邮件采访也认为:优酷、土豆上市会给企业带来更充裕的资金,用于在版权等方面的投入,这可能会推高现已高涨的版权行情。

奇艺认为,这无形中会提高行业竞争门槛,使非上市公司的生存变得艰难。

转型压力

古永锵的“轻松”背后,更多的网络视频企业不得不转向求生。2005年前后,随着Youtube成功以及被Google高溢价收购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国内迅速出现了数百家视频网络,大量风投资金布局其中。

12月8日,一位优酷员工感叹:谁还记得那些倒下的视频网站?那些尚未能套现的风投,何以脱身?

视频网站六间房的CEO刘岩对记者表示,转型是必由之路,“六间房将彻底摒弃传统影视剧内容,全力打造在线视频社区”。

今年11月中旬,六间房网站全面改版,将秀场、游戏频道等作为主打内容,影视剧内容被彻底抛弃。

刘岩说,六间房秀场旨在为年轻人提供在线演艺平台,草根网友可进行才艺表演,并拥有自己的真实粉丝。为此,六间房秀场投入了大量资源,举办《放声Show唱》、《超级达人秀》等赛事。此外,六间房游戏社区目前已囊括了游戏新闻、游戏视频、游戏攻略等诸多内容。

刘岩表示,六间房目前有两种盈利模式,一是广告模式,包括视频广告与游戏广告模式,另一种是虑拟物品方式,网民在社区秀场里可以相互赠送鲜花等礼物,“广告收入目前占70%,虚拟物品收入目前约占30%,未来虚拟物品的收入会提高”。

除了六间房外,迅雷也在尝试盈利模式创新,激动网也在谋求转型,方向是视频新闻门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4

上市與多元化:歐美PE的分水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579
在2006年10月,Guy Hands與他在花旗的顧問以及其他兩家銀行在倫敦開會討論他領導的英國PE公司Terra Firma的改革計劃。他的想法是讓Terra Firma上市以幫助其將業務擴張到地產、基礎設施和債務融資等領域。
 
與此同時,在紐約,黑石的創始人Stephen Schwarzman和Fortress的聯合創始人Wesley Edens也在做著類似的計劃。但Hands最終否決了IPO,而Schwarzman和Edens則繼續推進。最終,Fortress2007年2月上市,2個月後Terra Firma正式放棄IPO計劃。當年6月,黑石上市。
 
許多觀察家把Fortress、黑石及最終KKR的上市看做信貸驅動的PE潮的終結。但現在回頭看,這一時刻也標誌著美國和歐洲PE集團財富走勢背離的開端。
 
上市後的美國企業將業務從傳統的PE領域擴張至資產管理業務。這使其可以在艱難的時期獲得穩定的收益支撐下去。但包括Apax Partners、Permira和BC Partners在內的歐洲同行們卻在自己最擅長的槓桿收購業務中泥足深陷。
 
自金融危機爆發之日起的5年後,大部分美國PE集團看起來度過了風暴並且仍在持續成長,儘管增速不如此前。而在歐洲,PE集團卻在收縮。
 
AxaPE的主管Dominique Senequier向FT表示:「在業務興旺的日子裡,歐洲的企業選擇擴張其收購基金而非利用融資圈子進去其他產品。對於一個成熟行業,多產品運營是一個很自然的進展。」
 
儘管自IPO以來,黑石的股價跌去了40%,該公司資產卻翻番到了2100億美元。Fortress的資產也膨脹了60%到510億美元。同時Terra Firma的資產仍然維持在110億英鎊,在收購EMI的交易巨虧17.5億英鎊後,Hands再也沒能發行任何傳統的收購基金。
 
Terra Firma並非唯一一個面臨困境的歐洲PE。歐洲PE業歷史最悠久的機構之一Candover也被迫停止投資。隨著投資者願意投向收購基金的資金減少,Permira和Apax這樣一度主宰行業的PE也碰到了募資困難的問題。
 
相比之下,美國頂尖的PE機構已經從單一的收購企業變為上市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美國與歐洲PE選擇的不同道路反映了兩者對待業務的不同態度。美國的PE高管喜歡將自己看做做大企業揚名立萬的企業家。他們將自己形容為自我驅動,打破金融世界既有格局的外來者。凱雷的Rubenstein是一個郵遞員的兒子,他讀大學和法學院的錢都來自獎學金,和TPG的David Bonderman及KKR的Henry Kravis、George Roberts一樣,他們把自己看做現狀的挑戰者。
 
而他們的歐洲同僚則對做大企業沒興趣。上市會讓他們處在聚光燈下,這是他們不喜歡的。他們的股權結構並不集中在少數創始人手裡,這使得改變很難。此外,許多歐洲機構只希望小而精。
 
美國市場的結構也使得收購企業更加好做,而歐洲企業在歐債危機的陰霾下不得不更多依賴銀行融資。HEC商學院的教授Oliver Gottschalg說道:「現在當一家歐洲機構與非歐洲的投資者坐下來開會時,他們必須要花45分鐘來為歐元辯護,再花10分鐘解釋為何在歐洲收購是行得通的,最後只留下5分鐘來說服對方自己是正確的選擇。」
 
倫敦Better Capital的創始人Jon Moulton認為歐洲有足夠空間來容納更大和多元化的機構,但不清楚誰會脫穎而出。
 
「做業務需要有一個金字招牌,但很可惜,歐洲沒有一家有。他們的品牌都在歐債危機中蒙塵。從企業所有者角度看,多元化是一個更堅韌的模式。而事實是歐洲人沒這麼幹。沒人有動力或渴望去這麼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5

10月分水嶺 RaymondJook祝振駒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2uzib.html

iMoney原文,14-08-2014

今年10月,可能是中港股市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3件重要事件將會主導後市走勢,分別為:1)美國買債行動正式結束;2)滬港通開通;及3)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最早可能於9月上市)。

10月美國量化寬鬆結束
隨著美國退市,市場利率可能逐漸反映加息的可能性。聯儲局可能於2015年或以後加息,但在缺乏量化寛鬆(QE)下,市場利率一定提前6個至9個月開始反映未來利率走勢,長債及高息債券尤其敏感,所以投資者需要密切留意美國10年及30年國庫債券及髙息公司債券(如高息交易所基金HYG及JNK)的走勢。

一旦利率忽速上揚,高估值及對息口敏感的地產及房託股票便可能首當其衝,新興市場資金也有可能再度被外資抽走。去年5月,當市場開始反映美國退市,美國10年國庫債券孳息率便在短短在3個月內由1.6%抽升至3%,當時亞洲新興股市立時跌個四腳朝天。如今10年債券孳息率在近期低位的2.4%左右徘徊,顯示市場仍未開始反映加息,但更敏感的高息債券ETF已有所回落,暗示市場正醞釀加息可能性。

滬港逋影響深遠
滬港通其實是等同將人民幣局部開放。估計若幹年後,中港兩地的投資者,將可全面自由買賣對方市場股票,對香港經濟的長遠影響,可能有如1993年開放自由行一樣。對個股,除了促使兩地A及H股的折讓收窄,兩地股民的文化差異有可能影響對方股價的行為表現。

例如香港市場由海外及本地機構投資者主導,他們較著重基本面及估值分析,將來投資A股或以中大型股為主。長綫而言,中大型A股的走勢及估值,可能更貼近同類型的香港中資股。內地A股則主要由散戶參與,他們較喜愛炒作消息及鐘情中小型股,故滬港通開放初期的吸引力並不太大。假如日後將香港中小型股也全面開放,估計有助提升其成交量,但波幅及風險度(例如更多內幕交易)肯定會更大。對港股短期的風險是,當滬港通正式啟動,流入作套戥的熱錢可能會撤離。

中資科網股估值重返高位
自5月初的調整完成後,交出亮麗業績的中資科網股(包括在香港及美國上市),很多已回復甚至突破年初高位,估值亦已重返較高水平。據媒體報導,萬眾期待的阿里巴巴將於9月3日啟動上市路演,目標9月16日於紐約交易所上市,集資200億美元(估值約為1,540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集資額最大的IPO。因為其市值龐大,相信她很快便會被納入各國際指數(尤其是大中華區)成分股之一。由於涉資巨大,筆者估計有基金可能須由現有高估值的科網股中套利認購。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的上市,可能是中資科網股高潮所在,當熱潮過後,慎防整個板塊有所調整。

pi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57

城投債分水嶺已至 萬億債務風險曝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24

中國上周公布城投債新規,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上萬億未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的違約風險將隨之增加。

國務院於上周四公布了《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於確認為地方政府應當償還的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允許地方政府適度舉債,采取政府債券方式;強調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城投債的命運也因《意見》的出臺而改變,迎來分水嶺。對被納入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這無疑是利好,因違約風險下降,稀缺性加大。而未被納入預算管理的城投債則可能因無政府背書而違約。

根據2013年政府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底,列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城投債1.1萬億元,約占同期城投債余額的50%。聯合資信評級總監劉小平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8日,城投債券余額3.59萬億元。他指出,若城投債經分類後,列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或者專項債務,則其債務償還納入地方政府全口徑預算管理,信用品質等同於當地政府的信用品質,債券安全性較高。

然而,他表示,未被納入方政府全口徑預算管理的部分城投債或將違約:

若城投債經分類後,尚未列入地方政府性債務,在城投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很弱、再融資環境有所收緊(特別是在城投債重要監管機構近期收緊企業債發行)、償債高峰期陸續來臨(2014~2015年待償還城投債金額約2500億元/年,2016~2017年待償還城投債金額約3500~4000億元/年)等背景下,不排除個別城投債,因無政府信用背書而出現違約。

他還認為,《意見》出臺後,短期內將表現為傳統城投債發行規模增速放緩,項目收益債將獲得快速發展,城投債品種創新仍有待突破等特征;長期看,城投企業業務轉型是必然,傳統城投債將逐漸被地方政府的一般債務及專項債務、企業的項目收益債及普通企業債等替代。

1.短期影響

傳統城投債發行規模增速放緩

第一,地方政府債的發行將提速,發行規模有望擴大,這將對城投債形成一定的分流。

地方政府債始於2009年特批的代發代還地方政府債券,2011新增自發代還地方政府債券,2014年新增自發自還地方政府債券,截至2014年10月8日,地方政府債券合計發行1.6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自發自還債券發行額度為1050億元(2014年批準的地方政府自發自還債券額度為1092億元。截至目前,深圳尚未發行),分別為同期城投債發行額4.16萬億元的38.46%和2.52%。雖然發行規模偏低,但每次都有突破,特別是2014年8月31日表決通過的《預算法》修正案,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這一級地方政府發債的權利,為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時本次《意見》除明確了經國務院批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依法適度舉債外,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也可通過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代為舉借。從本質上來講,發債主體有了一定的拓展。

此外,《意見》允許地方政府發債用途可用於置換存量的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對於即將到期的存量債務或者是尚未到期的高成本存量債務予以置換的意願較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的增長。

第二,城投企業政府融資職能的剝離,制約了其發債規模的快速增長。

《意見》明確要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根據2013年政府債務審計結果,已納入政府債務的城投債約占50%,雖然2013年以來保障房等項目在債券募集資金用途中占比提高,但募集資金用於自身並不直接產生經營收益的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仍占比20%左右,未來隨著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的剝離,一方面該部分發債需求因受到擠壓導致城投債市場供給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募集資金用於有經營收益的項目占比相應有所提高,募集資金用途占比結構將發生變化。

第三,城投債準入條件的趨嚴,將進一步放緩城投債的增速。

作為城投債的重要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2014年9月26日下發《關於全面加強企業債券風險防範的若幹意見》,提出了嚴格規範發債企業準入條件、拉長已發債企業再次申報債券的間隔時間等措施,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收緊城投債發行規模。同時隨著城投企業公益性和準公益性資產和債務剝離,城投企業凈資產也將受到一定影響,考慮到城投企業已經存續的債券額度,未來新發債的空間(即上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40%-存續債券額度)也將受到一定的打壓。

項目收益債將獲得快速發展

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研究推出棚戶區改造項目收益債券,對具有穩定償債資金來源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將按照融資-投資建設-回收資金封閉運行的模式,開展棚戶區改造項目收益債券試點,項目收益債券不占用地方政府所屬投融資平臺公司年度發債指標。此外,國家發改委還鼓勵城投企業將具有經營性收益的項目比如垃圾發電、路橋收費等項目發行項目收益債。

2014年7月,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布了《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項目收益票據業務指引》,並在指引發布當天接受了首單項目收益票據的註冊。

上述項目收益債/票據政策落地後,市場容量仍很小,截至目前僅有一單私募項目收益票據成功發行,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由於項目收益債仍處於前期準備或者上報階段,另一方面受制於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尚未完善,比如投資者需進一步豐富、定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公募發行時發債規模是否可突破公司法約定的40%凈資產的限制等尚未明確。

本次《意見》出臺後,中央政府政策導向較為明確,為項目收益債後續快速推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與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聯合開發的針對非金融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系統在2014年9月上線,隨著丙類戶的展開,將會有更多的非金融機構投資者加入投資主體,一二級債券市場有望活躍,這為項目收益債的擴容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

城投債品種創新仍有待突破

由於城投企業獲取政府支持方式將發生改變,傳統的政府顯性和隱性擔保的方式將減弱,城投企業傳統發債方式及條件將進一步收緊。城投企業的業務轉型也需經歷一段時間,而城投企業作為“新型城鎮化”重要經營載體,在當前過渡階段,除了項目收益債券的擴容外,針對城投企業的債券產品創新將迫在眉睫。

2.長期影響

地方政府債是中國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的重要舉措,與企事業單位舉借的城投債相比,地方政府債融資成本低200~300bp,債務期限更長(地方政府債以5年、7年和10年為主,而城投債期限名義是7年,實際是到期前5年開始攤還)。地方政府直接發債的優勢明顯,對於投融資平臺原來承擔的政府融資職能的發債融資,未來將被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或專項債務予以取代。

面對中央政府及監管層的政策導向,城投企業業務轉型是其發展的必然。

發展路徑之一,是按照國企改革的要求,通過改革重組,盡快剝離公益性項目,通過依法註入更多經營性資產,以提高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使城投企業逐步轉型為市場化運作的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或混合所有制企業集團,在這種發展路徑下,城投債將逐步被普通企業債替代。

發展路徑之二,是逐步弱化集團化統一“投、融、建、管”的思路,針對具有經營收益的項目,比如對交通樞紐工程、收費道路橋梁、水電燃氣、垃圾處理、棚改等項目,單獨設立項目公司或者特殊目的實體SPC,在這種發展路徑下,城投債將逐步被項目收益債替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06

分租大法$6萬分水嶺


2015-04-09  NM
 
 

 

上週長實將軍澳新盤緻藍天開售,三房單位「只需」六百萬,首日已沽清七百多伙!上到車固然萬幸,但上不到車又想住入大型屋苑,請有心理準備接受現時最流行的「另類劏房」──分租。正所謂家家有求,最近很多屋苑業主,都將單位分租賺盡租金,情況已遍及豪宅、獨立屋及大型屋苑。有獨立屋業主因分租予五戶人,洋房被用到最殘;身處九龍站的頂級豪宅,因有「尊貴身份」,分租最為渴市;亦有人租下市區盤再自行分租,印印腳賺差價。資深投資者湯君明分析,分租賺與唔賺,月租六萬元是分水嶺。分租獨立屋最閉翳

年多前,有報章報導元朗樓盤尚城的一間獨立洋房,內裡房間可分租出來收租,震驚全城。估不到直至今日,這座洋房原來仍在不斷分割再分割,「空間」似長分長有!記者見上週又有廣告,遂以租客身份,相約業主劉先生睇樓,劉先生在電話中已多次向記者說:「你要有心理準備呀,間房真係好細,但月租只係三千!」來到屋苑,走過垃圾房到獨立屋門前,只見旁邊車位放滿雜物,打開門後是一條狹窄的走廊及樓梯,走上一樓是一個約二百呎的客廳,劉先生說由所有租客共用:「呢度有五間房,四間租咗出去,你入嚟住就五戶人共用個客廳囉。」走到二樓,去到該月租三千元的房間,原來是個比劏房更細的梗房!只得三十呎,而且面積其中一半已是窗台。記者試瞓上去,全身不能郁動。劉先生不斷指:「嗱,間房三呎乘六呎,另外窗台兩呎乘六呎,夠放一張兩呎床,仲有空間走動吓。雖然細,但其實三千蚊好抵呀。」記者計計數,三十呎房要三千元,即呎租高達一百元,唔好去搶!

三戶人爭廁所

住洋房,聽落好似好爽,事實租客有大堆問題需要忍受。這間三層獨立屋有五間房,其中兩間房有套廁。其餘三戶人則要共用另兩個廁所。客廳雖然共用,但其實已放滿雜物,有租客索性將私人雪櫃及衣服放於客廳,業主指:「你要放家電喺度,要先通知我,等我安排位置。你哋『將就』吓,唔係又嘈!」客廳對出的露台生滿雜草,明顯無人打理,滋生很多昆蟲,客廳用得殘舊,環境比較像大陸東莞樓房。記者又發現整座樓只有一個門鈴,設在客廳,「有客到」都會驚動所有租客。記者其後試過多次按門,十數分鐘後才有剛睡醒的租客應門,即時指罵:「做咩㩒咁多次鐘呀?你有嘢搵業主啦,搵我做咩呀!」分租洋房,業主亦唔見得好受。業主劉先生不斷游說記者期間,其妻子縮在客廳梳化發呆。翻查資料,業主登記正是劉先生妻子駱淑賓,於一一年以一千三百多萬元購入。駱淑賓曾贏得證監會的投資故事比賽而接受訪問,透露自己是小食店東主,因為想供養兒子到外國讀書,出售自己鋪頭炒股,最後血本無歸,連兒子也只能留港升學。她勸誡股民要量力而為,但她自己似乎重複錯誤。這座獨立屋曾叫價五萬元全幢出租,後減至三萬元仍租不出;放售一千七百萬元,亦無回音。業主只好分拆洋房出租,計及每月租金收入三萬一千多元,剛好夠供樓,也不失為一個出路。但如果業主用同一筆錢買三個市區樓再分租,租金總收入相信有五至六萬,會更為好搵!

分租九龍站最渴市

市區豪宅分租,過往比較罕見,近日亦終於出現。來到九龍站上蓋漾日居,一個一座高層單位,開門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Ken,他是banker,在IFC上班,租住漾日居三年。由於最近被業主加租,故想出將其中一間吉房分租出去。Ken一邊帶記者參觀,一邊用半鹹淡的廣東話落力推銷:「每間房都有bathroom,客廳和廚房都很大啊!」他曾經和兩個租客分租單位,試過因電費太貴問題鬧得不愉快:「其實我不是經常回來,客廳也無電視,但卻要交三千元,所以希望除了租客是單身外,也要較節儉,而且要交二千元電費按金。」單位有兩間房,其中一間Ken自己住,另一間想分租出來,記者入房間察看,只有二百呎,放了一張床及書枱,平平無奇,但Ken竟索價一萬五千元。記者向該區地產代理查詢,該單位市值租金約二萬六千元。若由分租客硬食萬五元租金,Ken自己只需交一萬一千元租金而已,Ken真的想得完美!他不斷力sell:「有會所證,豪宅會所可以任用。有泳池、壁球場、健身室。而且這裡去中環只要十分鐘啊。」其實最值錢的,是住在九龍站的「尊貴身份」!難怪記者參觀過後,已不斷有人向Ken要求參觀;每月使萬多元能進駐九龍站,又點會唔渴市?

分租單幢樓最值租

說到最值租,一定是貼近地鐵站的市區單幢樓,或設有會所的大型屋苑,漸漸形成商機。來到位於上環、在PMQ商場對面的單幢樓匡景居,記者找到分租房的負責人Jerry。他大方承認,單位是自己向業主承租後,再分租出去。來自浙江的Jerry不斷強調單位抵租:「匡景居一般月租都要一萬五千元,現在八千五就租房給你,而且包水電。這個包水電的做法很具競爭力!」記者參觀這個三百六十呎兩房單位,發現其中一間已有租客入住,更將其私人物品放在客廳霸位。另一間房擺放一張雙人床後,已無位置放衣櫃。Jerry坦承自己轉租是為了賺錢,且一星期後已將房間加租至一萬元:「現時市場需求大,所以租金也要上調,而且可每個月續租,方便短期客人。」他不肯透露向業主交多少租金,但目前同類單位租金萬五元計,Jerry分租兩房出去,每月便可賺取差價五千元,密密做便密密賺,但風險是租客走數或租不出,便要白蝕。綜合來說,資深投資者、科達集團主席湯君明分析,租金六萬元是分租賺唔賺的分水嶺:「因為分租一間房出去,你唔可以將房租提得太高,例如兩萬蚊,咁租客會寧願租一個獨立細單位。而租金六萬蚊以上嘅單位,如貝沙灣及太古城,面積千一、二呎,可能都係得三至四間房,就算每間房用一萬元分租,都補唔番條數!而且唔易搵租客,最慘係用到你殘!」而將獨立洋房逐間房分租,更不划算,除非可分層當村屋單位出租。相反,市值租金一至兩萬元的兩房單位,分租出去賺的機會最大。

鯉魚門村屋「搏大霧」

租盤渴市,有業主為了分一杯羮,竟將殘舊村屋間出一個「棺材房」分租,再以「向海度假屋」作招徠。位於鯉魚門馬環村海邊的一間村屋,業主親戚邱先生,在網上以「鯉魚門海景屋」作賣點吸客,再配以無敵鯉魚門夜景照片,且只限租給女生。但記者相約睇樓後,卻發現嚴重貨不對辦。雖然單位是向海,但已被其他屋遮擋視線,而且單位內非常殘舊,除了要和兩戶人共用廁所外,分租的房間,竟然只是可移動的屏風,在客廳中間分隔出來。房間一百呎不到,以床位連衣櫃組裝而成,房門也只是摺疊門,全無私隱可言。業主索價每月三千五百元,邱先生堅持說:「當度假屋租嚟玩吓都唔錯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35

分水嶺


魚尾獅突如其來,將匯率政策取向,改為中性及零升值,消息公佈後,交易員形容隨即引發一次區內為首新興市場貨幣海嘯,近至馬拉,遠至南非,單日貨幣全線下跌。

魚尾獅央行在公佈中強調,政策取向調整不等如貨幣貶值,但賓卡認為,乃此地無銀三百兩說法,試問,零升值政策取向等如只可以貶,不能夠升,基本上跟貶值無異?

新加坡央行由於沒有利率政策,避免混亂起見,魚尾師央行政策決定只好局稱為匯率政策。

新加坡金管局透過調整匯率政策,從而調控經濟,手段大概有三:
包括調整匯率上下限波幅闊度、調整匯率中軸,以素性調整匯率斜度。
三招之中,級別最高正正是今日使出呢招。

對上兩次坡國調整最高級別匯率政策,分別為01及2008年4月,跟上次不同,今日坡國為首次在經濟增長沒有出現衰退情況下作出政策調整,對年內餘下時間有幾樂觀,可想而知。

未調整前,坡國匯率斜度為介乎0.50至0.75%,零之後,分析界相信,下一步有可能會正式下調匯率中軸。

外界形容新加坡實施貨幣寬鬆,名義上對,但不是事實全部。

皆因按新加坡利率管理機制,調整斜度,變相貶值,其實即時影響會傳導至新加坡同業拆息抽升,資金及利率市場反而趨向緊張,因此,在金融市場狀況界定上,坡國決定是匯率寬鬆,但利率偏緊。

你會問,新加坡搞咩??
很簡單,坡國幣年內升值為區內排名三甲,眼見環球貨幣戰,魚尾央行要即時叫停,東亞賴春梅一句直接了當,坡國今日之舉,有可能成為區內貨幣走勢分水嶺,扭轉個多月以來彈勢。

變相打張靚牌斜小川行長!

你又會問,既然因為經濟問題而要八年來首度調整政策取向,利率市場趨緊,豈不是跟目標相違?

但擺在眼前為,坡國幣想貶值,而基於貶值有利出口,貶值亦有助通脹,這兩點正正解決坡國面對問題。

中環人形容,坡國此舉,等同為如在夢中的特區之首潑一桶大冰,陶醉及糾纏於一帶一路之前,香江特區及魚尾城經濟狀況其實幾乎是一模一樣,出口,經濟,內需,全部唔掂,僅僅樓市情況暫較對手好。

當前陰乾式經濟,有問題,但感覺又似無問題,其實比死更難受。

7.8關係,香港不會,亦不能調整匯率,寬鬆貨幣政策嗎?
家下仲未夠寬鬆咩?香港衰,正正衰在長期政策錯配環境,當年要收緊,但卻大量吸收直升機伯南克散下資金,後遺症至今,仍未全數浮現。!

有排捱呀,香港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25

互聯網金融再迎生死大劫,行業分水嶺越發明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8/159284.shtml

互聯網金融再迎生死大劫,行業分水嶺越發明顯
劉曠 劉曠

互聯網金融再迎生死大劫,行業分水嶺越發明顯

用戶將向安全性高的平臺集中,一個強者愈強的時代正在全面到來。

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率先發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有關部門配合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推動對民間融資借貸活動的規範和監管。與此同時,相關監管部門還針對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第三方支付、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互聯網金融廣告等出臺了6個專項整治方案文件。此監管文件一出,被業內人士稱作為互聯網金融史上最嚴格監管時期到來!

此時推出“緊箍咒”,正值金融多事之秋

從去年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到日前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落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正在變得越來越嚴格。那麽,國家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加強監管?

一、宏觀層面:防止經濟脫實向虛

當前整個國內實體經濟投資的回報率遠遠低於資產投資,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到資產投資升值甚至是投機當中,這一點從愈演愈烈的房價就可窺見一斑,經濟脫實向虛正在愈演愈烈。這個時候國家必然要收緊貨幣政策。而隨著互聯網金融所占信貸比列越來越高,國家除了要收緊傳統金融機構的放貸,也要收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借貸。此時出手整治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是為了顧全整個國內經濟大局。

二、微觀層面:行業亂象屢禁不止

網貸之家10月1日的公布數據卻顯示,9月停業及問題平臺共計98家,其中問題平臺40家,停業平臺58家,停業平臺數量在不斷增加,行業洗牌速度在加劇。有太多的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騙取老百姓錢財。此前,國家為了讓互聯網金融這個具備科技創新的行業得到很好地發展,不作過多限制,因為一旦限制過多就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利於國家普惠金融的發展。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互聯網金融領域一些優秀的平臺已經開始逐漸冒出頭來了,但同時也湧現出了很多行業亂象,國家必須要堅決扼殺各類欺詐平臺。

三、另一層深意:整治並非全盤否定

此次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對於整個行業內只會是好事一件,人心惶惶的是那些心里有鬼的平臺。專項整治不是要否定互聯網金融這個創新領域,而是要通過打擊不法平臺,保護合法平臺,給整個互聯網金融創造一個更為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如果任行業自由發展,最終只會導致那些不法平臺攪混整個互聯網金融環境,導致老百姓最終對互聯網金融理財喪失信心,誤認為所有的平臺都是欺騙,最後反而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互金行業正式進入後監管時代,分水嶺越發明顯

隨著七大監管文件的推出,互聯網金融也正式進入後監管時代,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面臨被淘汰倒閉,而整個行業的分水嶺也將變得越發明顯。

資金加速向優質平臺集中,千億規模平臺將誕生

這一次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發布,意味著更為嚴格的監管時代來臨,那些風控實力較強的平臺,諸如陸金所、人人貸等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追捧。對於大多數的理財用戶來說,收益會是他們選擇某一家平臺的重要參考原因之一,但是高安全已經遠遠超過了高收益。因此,高安全才是一家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夠持續發展壯大的最核心競爭力,目前陸金所、人人貸等少數平臺在這方面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陸金所作為目前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的老大,其估值已經達到了185億美金。根據中國平安此前公布的2015年度全年業績,陸金所的P2P一二級市場交易總量已經達到了524億元。

老二人人貸在日前6周年的郵件中曝光,人人貸的總成交額目前已經突破212億元,貸款余額近110億元,累計撮合成交達2260萬人次,為出借人賺取金額超過20億元。從成立後第一個完整年度2011年算起,5年內,人人貸成交額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72%。他們還提出了要在2020年實現整體資產量超過1000億的目標。隨著資金逐漸向陸金所、人人貸這些優質平臺集中,他們實現千億規模並不遠。

其一,陸金所依托於平安集團過去數十年的綜合金融經驗和人才庫,組建了國際化專業的風控團隊。人人貸同樣憑借著過去多年的積累,打造了一套自有的風控體系,它與陸金所都被評為AAA級的信用平臺,今年8月,在網貸之家評級中人人貸合規性更是排到了第一。最難得的是,他們還做到了100%的人工複核。

其二,陸金所嚴格分離客戶資金和平臺自有資金,全部由擁有資質的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資產管理。人人貸也從2014年就開始著手推進資金存管模式,並與民生銀行達成了資金存管合作。他們都實現了用戶資金與平臺運營資金的全面隔離,這種隔離避免了平臺自建資金池的可能性,消除了平臺擅自挪用資金的隱患,從而在根源上保障了用戶資金安全。

其三,陸金所過去能夠獲得快速的增長,與他們為用戶提供第三方的資金擔保公司作擔保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人人貸則始終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他們幾乎所有的資產都是來自於小額信貸,在整個6年的時間里,人人貸小額借款額度占據了大多數,而20萬以下的比列更是高達98.4%。此外,他們還率先在行業內披露自己的業績報告,做到了平臺信息的公開透明。

三類平臺將會逐漸被淘汰出局

而另一類平臺,與陸金所、人人貸的穩打穩紮恰恰相反,他們則喜歡走暴富捷徑,倒閉、跑路的戲碼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隨著更為嚴格的監管時代來臨,這類平臺將會一一逐漸被淘汰出局。

一類是抱著以欺騙為目的的公司。其實互聯網金融是現代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所結合發展的產物,具有較大的時代進步意義,它能夠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但同時也被很多騙子所利用,比如此前的某租寶事件,騙取資金上百億,大量老百姓的血汗錢最終血本無歸。而在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中,還充雜著這種以騙取錢財為目的的平臺,但是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環境下,這些騙子平臺將會逐漸露出原形。

另一類則是風險控制能力較差的平臺。一些創業者錯誤地把互聯網金融理解成為仍然是一個渠道為王的時代,所以他們只顧著盲目地拓展用戶渠道,而忽視了互聯網金融的最根本實際上在於平臺的風控能力。有些平臺甚至打著高收益的旗號,以此作為吸引用戶的籌碼,一旦平臺的壞賬率逐漸提升的時候,他們的資金兌付就會出現問題,最終導致平臺資金鏈斷裂。

還有一類就是平臺綜合實力較為弱小平臺。今天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格局雖然還沒有完全確立下來,但是用戶向平臺實力強、安全風控強的平臺集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實力弱小的平臺已經很難獲得較大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時期已經過去,實力弱小的平臺很難獲得快速發展壯大。

三大金融領域的垂直細分市場仍有創業機會

互聯網金融所涉及的面非常廣,陸金所也好,人人貸也罷,任何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都難以在每一個領域都吃透整個市場,這就意味著在一些垂直細分市場也將會湧現出一些不錯的平臺。雖然這些平臺的規模不一定會很大,但是因為他們在某一個領域擁有更為專業的服務,他們也就能夠在這個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尤其是在以下三大金融領域,擁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1、消費金融。消費金融是當前所有互聯網金融追逐的最大熱點,成為銀行、電商、P2P們的重要戰場,消費金融涉及了房產金融、汽車金融、旅遊金融、教育金融等多個不同的領域。消費金融的難點就在於消費場景的打造,但是一旦平臺擁有一個較為成熟的消費場景,它便很容易能夠基於該消費場景之上建立自己的消費金融。

2、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面對的是普通消費者,供應鏈金融則主要是為供應鏈上下遊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服務。而在每一個不同的行業,極有可能出現不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3、農村金融。在過去的傳統金融時代,農村金融是發展最為緩慢的一個區域,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貸款難一直都是農民朋友所面臨的一大難題。農村金融市場還是一片開發程度非常低的領域,這里同樣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結束語

總體看來,互聯網金融從野蠻生長時期開始進入到了監管時期,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政策的陸續出臺、落實,監管正在變得越來越嚴格。國務院辦公廳《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發布,則正式宣告了互聯網金融進入到後監管時代,互聯網金融風水嶺變得越發明顯,正在加速淘汰那些風控實力較差的平臺,而用戶將向安全性高的平臺集中,一個強者愈強的時代正在全面到來。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互聯網金融 監管 洗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312

2017銀行理財將現分水嶺 負債管理能力見分曉

“上周初有點緊張,但央行出了TLF(臨時流動性便利),上周四、周五資金市場就已經松了。”談起農歷年末市場“錢緊”,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長舒一口氣。

記者從多位資管人士處亦證實,自上周央行創新流動性工具向幾家大行發送年終“大禮包”、向市場註入超6000億元流動性之後,年關“錢緊”局面基本緩解。多位資管人士均,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將成為2017年銀行資管的重中之重。

2016年,銀行理財市場走過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今年一季度,銀行表外理財正式納入MPA考核項下的廣義信貸,坊間盛傳“銀行理財新規”有望在本季度正式發布,加之債市去杠桿下的資產收益率走低,央行明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趨緊,美聯儲步入加息通道等多種因素疊加,近30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將何去何從?問號留給了2017年的銀行理財市場。

跌宕起伏的2016銀行理財

一直以來,由於表外業務受到的限制較表內少,銀行能在較短時間里迅速拓展相應的業務,同時,表外業務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不占用銀行資本,使得近兩年表外業務發展極為迅速。而銀行理財正是表外業務快速擴張的通道之一。

中債登《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6上半年)》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6.28萬億元,較年初增幅為11.83%;上半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累計發行理財產品97636只,累計募集資金83.98萬億元,其中,開放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9.85萬億元;封閉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24.13萬億元。

2016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釋放了明顯的“抑規模、重質量”的信號。對於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增長放緩的原因,一位上海的銀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種發展趨勢本身帶有自然規律,新興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後增速會放緩,且不見得高速增長對機構和理財市場是健康的,健康的增長比高速增長更有價值。

同時,銀行本身意識到高速擴張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在上述銀行資管人士看來,一些資管規模已經靠前的銀行在經歷了做大做強的階段後主動向做強做精轉變。面對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張,機構本身面臨著升級系統建設、提升管理隊伍和強化投資管理能力等考驗,這涉及到多方面能力來支撐資產管理半徑。

普益標準預計,2016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存續規模能夠突破30萬億元大關,較2015年底同比增幅達27.66%。

正是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銀行在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上較為混亂,風險積聚速度較快。去年下半年,監管不斷祭出重磅監管政策,為仍在擴張中的銀行理財打了一劑預防針。

2016年7 月中旬,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被稱為“史上最嚴理財新規”,為表外理財的瘋狂擴張戴上緊箍咒。征求意見稿傳遞出引導理財業務“去通道化”、抑制“非標”資產無序擴張的政策信號。

去年11月23日,銀監會就《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新《指引》”)公開征求意見,新《指引》擴展了表外業務定義範圍,根據表外業務特征和法律關系,表外業務分為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等。

對此,普益標準報告認為,新《指引》強調了全面且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需要覆蓋所有類型的表外業務,但根據產品分類、風險等因素的不同,相關監管政策也會有所區別。這將使得部分風險較高的業務不再能“蒙混過關”,會導致部分表外業務規模增速明顯放緩。這將抑制部分潛在高風險業務的規模增速,同時加速低風險、高透明度的業務推行。

去年12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明確金融房地產開發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號稱“140號文新規”,調整了金融業營改增稅收,直接導致發行資管產品稅費增加。業內人士預計,這將導致銀行的保本類產品和短期限產品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減少。

2017轉型年:銀行理財業務將現分水嶺

如果說2016 年是理財市場監管年,那麽2017年對於理財業務轉型將是重要的一年,各家銀行壓力與動力並存。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MPA)、“銀行理財新規”、“140號文”等政策,加之債市去杠桿下的資產收益率走低,央行明確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趨緊,美聯儲步入加息通道等多種因素疊加之下,近30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將會發生何種變化?

“一方面,資產荒沒有明顯緩解,政策又把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掐斷,理財‘非標’資產里大部分是房地產來的,這一限制壓低了資產收益率;另一方面,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能降太低,不然客戶會流失,這‘一降一升’就把內部收益擠沒了。”一位國有大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表述了銀行資管業務身處的困境,在“資產荒”、債市去杠桿及監管政策趨緊的多種因素下,資產端收益下滑,負債端迫於客戶收益,成本承壓,資產負債利差收益收窄是資管市場的普遍情況。

上述上海的銀行資管人士表示,在美聯儲加息通道下,人民幣利率將隨著美元收益率震蕩,外部因素疊加,預計人民幣收益率中樞上行,資產收益上行,由於資產與負債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帶來負債收益率的上行。

從他所在的銀行實際情況來看,在做好預期性收益管理的同時,銀行將擴大凈值型產品開發,借此擴大資產的投資範圍。縱觀銀行資管的投資結構,一直以債券和“非標”資產擴張為主,未來將逐步拓展到輻射資本市場多品種的投資標的。與之相伴隨的是需要提高投資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加強內部管理系統和投資系統全方位的升級,進而增強資產管理投資能力和獲利能力。

流動性為王 銀行理財核心在負債管理

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業務副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直以來,銀行資管業務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中國財富增長的紅利,但理財業務同質化嚴重,主要依靠傳統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形成的利差模式。

“2017年將是考驗銀行理財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的一年,盈利關鍵在於做好負債結構的管理,這是銀行資管業務之間真正拉開差距、見水平、見能力的分化點,也將成為銀行資管業務的分水嶺。”他強調。

“核心在負債管理,”上述資管業務副總進一步稱,在“資產荒”背景下,資產端收益普遍下行,如何調整好業務占比,利用直銷平臺做大零售業務,降低負債成本,將是決定銀行資管業務盈利水平的關鍵。

中國銀行投行與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宋福寧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銀行資管首先要增強對流動性的風險管理意識,不能一味追求利潤,而犧牲流動性。同時,做好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匹配,將杠桿率和組合久期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負債端方面,盡量保證其穩定性,降低規模波動性。

除了關註資產的收益率,2017年資產的流動性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去年末,市場‘錢緊’發出了清晰的信號,在某些時點上,資產的流動性比收益性更重要,有時流動性的重要性甚至高於收益性。”宋福寧強調。

上述股份行資管業務副總也表示,流動性管理將是2017年銀行理財業務的頭等大事,要掌握好頭寸、久期和集中度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26

存量市場競爭白熱化 5G成國產手機分水嶺

今年上半年,國產手機廠商發布旗艦機型的步伐明顯加快,頭部企業更是紛紛試探產品價格的上限,有意競逐蘋果、三星把持的高端市場。

另一方面,三線到六線品牌之間的洗牌也越發激烈。在整體市場規模無法持續明顯擴大、沒有更多增量空間去開拓的情況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存量競爭的血海市場。

全球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表現不如預期,銷量同比下降10%。

“目前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約為22個月,相比2年前延長了4個月。”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研究總監James Ya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產品質量整體提升,用戶使用時間更長。其次,中國2018年上半年經濟較為低迷,也對用戶消費更換購買手機產生抑制作用。

對於接下來一年的市場走向,多位國產手機廠商負責人和分析師均認為,5G將會成為國產手機新的分水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同時頭部品牌廠商有望借此“東風”真正實現品牌的全球化。

“中國手機品牌對全球品牌格局的改變,歸根結底是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對存量市場帶來的改變。”榮耀總裁趙明對記者表示,告別低成本的規模制造,中國手機企業有望向全球發起一場以5G為基礎的創新運動。

相反,沒有能力在技術上繼續投入的手機廠商將面臨市場的徹底淘汰。

5G分水嶺

在疲態盡顯的智能手機市場上,5G試商用的臨近就像是興奮劑,將市場的熱度逐漸激活。

5G手機的速度是4G的10倍左右,而在時延方面,5G端到端的時延能壓縮到20ms~40ms之間,能夠滿足雲端交互應用、如雲遊戲、辦公、AR應用等需求。另一方面,5G承載下的產品能提供更加沈浸式的體驗,還能進行語音交互、全息投影、3D建模等。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到2030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和經濟增加值數萬億元。而在5G蛋糕面前,手機有望成為最核心的“連接器”,並且繼續主導著移動端市場。

所以不難看出,在5G的試商用上,國產手機廠商成為運營商外最激進的一波企業。

比如華為在5G上的投入已經進入到收割階段。除了在年初的巴塞羅那通信展上推出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龍5G01外,適用於手機產品的芯片也將於下周發布。此外,旗下手機產品也開始“試水”多種5G技術方案,比如榮耀手機今年先後推出了AI 2.0、GPU Turbo圖形加速、THE NINE液冷散熱、CPU Turbo等技術,備戰5G應用下的多種場景。

而OPPO和vivo也表示將成為全球首批量產5G產品的手機廠商。vivo在2016年成立了5G研發中心,OPPO則在2015年成立了5G通信標準團隊。

“從混沌中長出的國產手機廠商正在進行結構性的調整。”James Yan對記者表示,中國曾經是世界制造工廠,但是現在中國產品正在改變以往的形象,擺脫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的中國創造、中國智造,樹立中國品牌高端形象,在智能手機行業尤其如此。

趙明則對記者表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處於一個“熵增”的系統,“熵”意味著無序的混亂程度。而想要在這一活力漸失的系統中保持健康、逆勢發展,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須擁有“反熵”的能力,加強技術創新。

“整體看來,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未來大發展應該是在2019年甚至是2020年,這個時間點大約與5G商用同步。5G技術將為目前‘熵增’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帶來新變量。”趙明說。

中國品牌海外“出擊戰”

前期技術上的冒險投入讓國產手機廠商有了和蘋果、三星同場競技的底氣。

除了5G上的提前布局外,上半年開始,從供應鏈到市場,國產手機的海外“出擊”速度正在加快。

根據集邦咨詢最新研究結果,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通過對海外市場的持續擴張,目前穩占全球過半市場,預估今年年底全球市占率將擴大至54%。“包含IDH(Independent Design House)在內的中國品牌廠商過去幾年高速成長,去年開始更突破過去以韓系、美系等國際品牌為首的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囊括逾半的全球市占率。”集邦咨詢分析師姚嘉洋對記者表示。

Strategy Analytics高級分析師Rajeev Nair告訴記者,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供應商在東南亞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現在已經增長到三分之一以上,銷量的前三名均來自於國產手機廠商。而從單個品牌來說,不少手機廠商的銷售量已在部分區域市場超過了蘋果和三星。

“以榮耀手機為例,上半年海外銷量同比增長150%,第二季度在俄羅斯市場超越蘋果,躍居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趙明對記者表示,海外市場是強者之爭,目前仍然處於打基礎階段,未來大發展應該是在2019年甚至是2020年。

事實上,在分析師看來,近年來主流的中國手機品牌紛紛進入或拓展歐美市場,而這些品牌已經告別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制造,不再靠成本、規模優勢獲得市場,而是擁有極強的品牌、審美、服務能力和號召力,因而很容易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這是一個新的變量,是中國手機品牌的大好機遇,加上5G這張牌,將直接決定手機品牌在未來市場上的地位,甚至關乎生死存亡。”趙明對記者說。

而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則對記者表示,從市場布局來看,目前全球的運營商對於5G手機的合作已經顯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抓住這次機遇,將有機會真正在中高端市場上實現對蘋果和三星的超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58

零售急放緩 12月近零增長 9月分水嶺 業界料今年仍錄低增長

1 : GS(14)@2019-01-31 07:51:3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333&issue=20190131
【明報專訊】香港零售業去年底遇冷鋒,去年12月零售總銷貨價值增長收窄至近乎持平,按年升0.1%,遠遜市場預期,不過因為上半年增長強勁,全年仍升8.8%。奢侈品表現乏力,12月跌幅加大至4.9%。零售協會表示,今年1月「有少少回暖」,如果外圍環境不再惡化,相信2019年增長仍可達低單位數。分析認為,2019年香港零售市道關鍵在於股、樓表現,如果兩者皆向好,整體增長可達3%至4%,否則或會迎來負增長。

珠寶首飾等上月銷貨值跌5%

本港零售業自去年9月開始明顯放緩(見圖),12月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449億元,全年計達4852億元。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升0.2%。以按零售類別分類計,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去年12月銷貨值跌4.9%至82.7億元,全年就累升13.7%,當中以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跌幅最大,達15.2%,其中估計是因為新一批iPhone銷售疲弱。其他類別升幅亦見放緩,如藥物及化妝品由11月升10.5%,收窄至升6.9%。

零售協會:1及2月合計料持平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業界反映今年1月的情况有改善,但不突出,相信是農曆新年所帶來的購買力,不過今年的農曆新年較以往早,應該將1月、2月合併計算,業界預計持平,另有部分中高價珠寶商仍預計數據會錄得跌幅。她續稱,始終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廣泛,包括打擊中國經濟,人民幣貶值亦削弱遊客消費意欲,暫時預料全年為低單位數增長。

至於珠寶等高檔貨品,謝邱安儀表示,該類商品自2018年10月以來升幅大為收窄,現時跌勢更擴大,未來走勢就要等到中美達成共識,才有望好轉。

分析:股樓改善 今年零售升3%至4%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香港零售市道由本地及訪港遊客所帶動,遊客人數繼續創新高,相信升幅大為收窄與本地消費有關。他續稱,本地消費明顯放緩是股樓表現欠佳帶來的副作用,「不是兩三個月可解決」,而且去年上半年基數較高,預計今年部分月份會錄跌幅。不過近日股樓表現有改善,繼續向好的話,今年零售可有3%至4%的升幅。

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2018年上半年增長強勁,帶動全年增長達8.8%,合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早前預期高單位數字增長。發言人續稱,雖然本港全民就業,以及訪港旅客人數持續增長可帶來一些支持,不過受全球經濟增長減慢和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因素影響,零售行業銷售在2018年12月進一步轉弱,銷貨價值與2017年近持平,預計短期內表現將繼續受制於審慎的消費情緒。

明報記者 蕭嘉聰
2 : GS(14)@2019-01-31 07:51:50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831&issue=20190131
【明報專訊】綜觀全年的香港零售增長走勢,增長由2018年9月起大幅放緩,至12月更近乎持平,但兩大基建亦是同時落成,反映基建對零售行業的利好刺激不大。事實上,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兩大基建,於去年9月、10月相繼落成,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亦節節上升,首11個月就有4591萬名旅客,按年升14.2%,財政司長陳茂波預計,2018年全年旅客量肯定超過6000萬人次,打破2014年以來紀錄。翻查資料,業界早在去年初開始唱好基建對行業的利好,但實際表現不似預期。

藥物化妝品主要受惠

市場普遍認為,藥物及化妝品將是主要受惠的類別,不過該類別的銷貨值升幅於2018年12月仍收窄至6.9%,去年10月至11月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昨日表示,始終通車時間不算很長,暫時未能判斷基建對零售市道有多大幫助。不過以目前情况而言,基建大致只能帶動個別地區的銷售表現,例如東涌及尖沙嘴,而旺角區的表現卻由升轉跌,而業界亦稱「未見到(基建)好幫忙」,暫時未能帶動整體零售行業增長。

零售業界:只帶動個別地區銷售

她續稱,兩大基建僅吸引即日來回的遊客,但高單價產品的消費者大多為過夜旅客,現時內地客仍然以購買中低價商品為多,加上人民幣貶值,影響旅客來港消費的意欲,尤其減弱中高檔商品的購買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