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南方周末“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吳建民接受致敬。理由是:無論他身為大使、外交學院院長,還是國際展覽局主席,他都以儒雅、平和的個人魅力,展示了與世界進行正常交流的中國風範。(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我很少見到職業外交官不打官腔,因為對外說話要有口徑,但是他們形成了一種習慣,跟中國人說話也按口徑說話。吳建民是少有的職業外交官里頭按常識說話、按人情說話的人。”
“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者是自己,中華民族不怕多災多難,就怕自己頭腦發昏。” 吳建民最後一次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說。
2016年6月18日淩晨4點,原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在武漢因交通事故不幸離世。去世那天,77歲的他剛從北京飛到武漢,準備參加由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班”活動。
吳建民搞了一輩子外交,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三位領導人做過翻譯,是新中國第一批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他還擔任過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中國駐法大使和外交學院院長等職。
吳建民名滿天下是在他退休之後。他有著務實、理性的外交理念,而且他積極著書立說、四處演講發言來宣揚自己的觀點,這使得他常被人稱為“鴿派”。此外,吳建民為人謙和,談吐不凡,一舉一動頗有大國儒者風範,是中國外交家的傑出代表。
吳建民的突然離世,引發學術界、媒體圈、外交界以及民間的大規模緬懷和哀悼。與此同時,他的去世也在公共輿論場里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外交該“軟”還是“硬”的激烈爭鋒:有人敬重他是中國最有風度、最儒雅的外交家之一;有人則罵他是漢奸、賣國賊、軟骨頭。
吳建民去世了,卻留給後人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按照計劃,由吳建民主編的首部《中國民間外交發展報告(2016)》,將於6月1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吳建民的突然離世,讓報告的組織方共識網臨時決定,發布會改為吳建民的追思會。
在追思會上,著名美國問題專家資中筠說,她收到吳建民去世的消息時“特別震驚”,雖然今年已經86歲高齡,但是她“一定要來”。
“我很少見到職業外交官不打官腔,因為對外說話要有口徑,但是他們形成了一種習慣,跟中國人說話也按口徑說話。”資中筠在追思會上說,“吳建民是少有的職業外交官里頭按常識說話、按人情說話的人。”
1939年,吳建民出生於重慶市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吳保生是國民政府外交部的一名駕駛員,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由於父親曾駐外兩年為中國公使開車,他便給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吳建民的大哥)起名為“卡爾”(即英語汽車“car”的音譯)。吳建民出生後,大哥升格為“大卡”,他被喚作“二卡”。
在回憶童年生活時,吳建民曾說,母親給了他最樸素的外交啟蒙,教導他:講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平息事端;平日積累的良好關系,會在解決沖突、引發爭議時讓人受益匪淺。
從小學習成績不錯的吳建民,夢想報考北大物理系,卻因班主任的一句話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學院,被分配到了法文班。
吳建民說,大學時代對他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培訓了他每天鍛煉身體的習慣。他去世後,他的很多學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都說:“吳院長經常鼓勵我們要多鍛煉,要堅持鍛煉。”
吳建民的學生、外交學院副教授任遠喆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去年我們曾一起去日本開會,開完會吳老師就來敲我的門,讓我和他一起去鍛煉。我們在早稻田那里的山上走了兩個多小時,他邊走邊和我討論當天的會議,也向我指出了當天發言的不足,包括下一步如何發展,應該從哪方面著手努力。”
1959年,剛滿20歲的吳建民大學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做翻譯,一做就是10年。在《吳建民談外交》一書中,吳建民曾回憶,“最初做翻譯的三四年是在世界民主青年聯盟,其間學了不少東西,挨過批評,長了教訓。那時,除了本職工作外,翻譯還要做很多其他事:辦簽證、點菜、端盤子、泡茶、倒水等等。”
資中筠在吳建民的追思會上,也回憶起她第一次見到吳建民時的場景:“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場國際會議上,他那時初出茅廬,比我晚一輪,我們叫他小吳。那時候有工、青、婦、和四大組織,他在青(青年聯盟)我在和(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法文很好,後來知道他英文也很不錯。”
1965年,26歲的吳建民第一次為毛澤東做翻譯。當時,毛澤東接見剛果總統馬桑巴-代巴夫人。吳建民後來回憶說,“那時我還年輕,只有26歲,又是第一次給中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領袖當翻譯,內心一個勁兒地念叨:不要太激動,要鎮靜,要好好翻譯。但當毛主席出現在會見廳時,我還是感覺很激動、緊張,心怦怦直跳。”
2016年4月,吳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毛主席、周總理開創的中國外交,非常註重平等待人。我們在歷史上受了一百多年的淩辱,現在雖然中國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平等待人,還是要謙虛,謙虛就是不要飛揚跋扈。”
作為一名職業外交官,吳建民有25年的駐外經歷。他曾說過:“1971年跟隨中國代表團重返聯合國,是我外交生涯中最珍貴的一頁。”
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恢複合法席位後,吳建民與夫人施燕華作為第一批新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飛往巴黎工作,分別擔任法語與英語譯員。
他在生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曾回憶在聯合國工作的那段時光:“那時我還是個小蘿蔔頭,時間很快,四十多年過去了。”
吳建民生前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聯合國第6屆代表大會,鄧小平同誌出席,那一次的討論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我當時在現場,從整個會議的籌備到開始的全過程,我在一線有深刻的體會,第一次觀看討論國際秩序的會議,並且這次會議是由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小平同誌發表了非常重要的講話。”
在聯合國工作的13年間,吳建民從翻譯做起,後來成為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
聯合國被吳建民稱為“外交官的大學堂”。一位曾與吳大使有過多次交流的高中歷史教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吳大使曾對他說,“你們要講好歷史,要把歷史脈絡理清楚,可以推薦學生讀一讀《聯合國憲章》。”
聯合國那段工作經歷對吳建民影響至深,他曾說,“聯合國教給我跳出本國看世界;聯合國使我有機會同全球最好的外交官打交道;聯合國教我如何把握世界的脈搏;聯合國讓我看到了全球的頂級外交。”
吳建民一生擔任過很多職務,但被人稱呼最多的還是:吳大使。吳建民在歐洲曾擔任9年大使,駐荷蘭、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還有中國駐法國大使。
在得知吳建民去世的消息後,法國駐華大使顧山悼念他說:法蘭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曉法國並為中法關系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朋友。
一如顧山所說,吳建民當法國大使那幾年,平均每年在法國各處要做五十多場報告,他會抓住一切采訪、演講、出席重大活動和宴請的機會,讓法國人更多地了解中國。
“吳建民在1998至2003年擔任中國駐法國大使期間,主要任務是爭取歐盟解除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克里·布朗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說,2004年,來自美國的壓力意味著這方面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不過,“這個挫折並沒有給吳建民對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采取的平衡、開放心態的思維帶來負面影響”。
在法國當大使期間,吳建民有一個“癖好”曾成為外交界的趣聞,就是他要親自“挑廚師”。“我駐外當大使,幹部是領導分配的,我一般不挑,但是廚師我得挑。”吳建民說過:“好廚師是大使的秘密武器。”
因為有位好廚師,能做一手地道的中國菜,吳建民在駐法大使任上,曾經請到法國總統夫婦來他的官邸吃了一頓飯。吳建民說:“中國人和法國人走到一起,談起吃,可以談得沒完沒了。”
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在西方的第一個文化中心設立在了法國巴黎。他就此推動創立“中法文化年活動”,並且讓埃菲爾鐵搭披上了“中國紅”。
他離任前,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為他授予“大將軍級”勛章。希拉克在給他授勛時還風趣地對吳建民夫人說:“大使夫人,可惜這枚勛章不能分成兩半,但我要強調,這枚勛章也有您的一半。”
“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工作的很多人,不管是新人還是老人,吳大使與施大使這對外交伉儷,一直是我們的典範。”一位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現任外交官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他們非常恩愛,施大使之前本來可以到另外一個國家做大使,但她犧牲了做大使的機會,把大使夫人要做的事料理得特別好。她是一位既當過大使,又當過大使夫人的傑出女性。”
前駐法大使吳建民在武漢遇車禍去世。(視覺中國/圖)
卸任駐法大使職位後,吳建民的外交官生涯畫上了句號。然而,2003年,64歲的他卻又出任外交學院院長。
“老院長為我們外交學院的發展傾註了很多心血。他曾說,校長就是要為學生、學校多做貢獻。我們現在腳踩的這片地(指外交學院沙河校區),是他最早提出建設的。”吳建民的學生、外交學院講師馮繼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吳建民當院長後,提高了外交學院教師的津貼。他在任的5年間,外交學院的知名度也飛速提高。以前很多人都只知道展覽路加油站,並不知道外交學院。”
對於老院長離世,外交學院師生第一時間表達了緬懷之情。6月18日,吳建民去世當晚,在外交學院沙河校區,學生們自發組織了追思會。現場有近500名學生,除了有很多他以前的學生之外,很多大一和大二的新生也來了。
外交學院副教授任遠喆記得,吳建民任院長期間,身體力行推動外交課程發展,“外交學院有兩門非常經典的課程:交流學和外交案例課,就是他開創的。他當院長期間,還請了老外交官,包括大使和參贊來給我們上課。”
憑借多年積累的人脈關系,吳建民在任院長期間,還為學生們請來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前國新辦主任趙啟正等各界知名人士。
一位學生會的林同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退休後,老院長每個學期都會來學校做講座,他很支持學生組織的各種活動,只要邀請他,有時間他一定都會參加。”
“對於很多他的學生來說,他不僅是一位嚴師,有時更是一位慈愛的父親。”馮繼承對南方周末回憶,當年她在讀博時,曾有去以色列學習的機會,“但是我很糾結,我希望早日能完成學業,他說這個機會很難得,中東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如果你能了解這個複雜的地方,其它的複雜問題就不在話下了。他支持我去以色列訪學,說哪怕你去那里可能會延遲畢業,他覺得都值得。”
馮繼承後來聽從吳建民的意見,決定去以色列。在走之前,吳建民將自己認識的以色列和中東的學者都介紹給她,並留了他們的聯系方式,也給他們發了郵件,“包括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他認識的外交家的聯系方式也留給我了。”
馮繼承哽咽著說:“他會站得很遠指導你,只要能夠為你提供幫助,他都會無私地把資源提供給你。他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成長得更好,有更強的能力。”
2009年,70歲的吳建民正式退休了。
提到退休後生活,今年4月,吳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覺得我搞了一輩子外交,第一要對世界繼續觀察,繼續思考這個世界;第二照顧我的夫人;第三,有些地方需要我講一講對國際形勢的看法,去大學講課,還有接受一些記者的采訪,另外也出席一些國際會議。國際上對中國很感興趣,外交部也很支持我出去講一講中國人的看法,因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聲音還是比較弱的。”
退休之後的吳建民,還致力於推動民間外交。共識網總裁周誌興在吳建民的追思會上說:吳大使曾建議請一個叫陳於化的人來參加民間外交座談會。陳於化曾經想把他種的月季花和做的瓷器送到聯合國展覽,讓吳大使幫他,但是後來失敗了。開始周誌興覺得,這個場合讓陳於化來不太合適,但是吳建民認為種月季花、做陶瓷,然後送到聯合國,就是很好的民間外交,堅持要請他來。
曾經為吳建民編輯出版過兩本書的中信出版社經管社社長朱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吳建民留給她的印象是非常勤奮、寬容,同時也非常謙和、低調和樸素。“他從不把自己當做老人,積極地支持和參與我們的活動,有時他來參加活動沒有秘書,一個人拎著一個電腦包就來了。”朱虹說。
吳建民搞了一輩子外交,其外交思想核心可以概括為“三要,三不要”。也即,要和平,要發展,要合作;不擴張,不稱霸,不結盟。簡而言之,吳建民始終堅持中國應該繼續執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方針,和平、發展是主流,他反對所有違背時代主題的言論和行動,這也是他一直堅持和為之抗爭的出發點。
在6月19日舉行的吳建民追思會上,有數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今年已94歲的著名學者何方,讓自己的妻子宋以敏代為轉達他的哀思:“最近看到關於他的一些爭論,恍然覺得回到我當年提出‘和平與發展’的時候大家對我的爭論。在這個問題上我和吳建民同誌有很多共同的看法。他是很難得的,堅持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的人。”
許多人認為,吳建民近些年引起廣泛爭議的話語,在大方向上與中國的大政方針並沒有任何抵觸之處,在內容上也多是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幾十年的內政外交所驗證的常識。
“如果吳先生只是在小圈子里講這些話,幾乎不會引起任何的波瀾。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於,為什麽當一位資深的外交官在今天的社會里講出這樣的常識,居然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儲殷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吳大使敢說真話的個性之外,其實也有中國社會變化、階層分化的深層次原因。”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殷罡教授說:“如果吳大使是‘鴿派’,什麽是‘鷹派’?在天上飛,實在不行就抓鳥,餓急了就抓老鼠,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地盤強,實際上是弱。什麽是鴿子?鴿子能夠傳遞信息,它能飛上千公里,所以如果說吳大使是一位鴿派的話,他確實做了很多這樣的工作。”
吳建民生前曾接受過南方周末記者多次專訪,他還是2010年南方周末“中國夢·踐行者”的被致敬者之一。2016年4月,借由吳建民新書《如何做大國》出版的機會,南方周末記者最後一次采訪了他。
4月16日,下午3點,北京的天氣突然炎熱起來。在一個布置簡單的辦公室中,吳建民笑容可掬,謙和有禮。在正式開始采訪前,他很親切地問:這本書(《如何做大國》)讀起來感覺怎樣?有收獲嗎?
在采訪中,這位年過七旬的外交家思維敏捷,侃侃而談。他說:“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者是自己,中華民族不怕多災多難,就怕自己頭腦發昏。”采訪的最後,南方周末記者委婉地提出了一直很想問的問題,您怎麽看待和您意見不同的人?
“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總體反映是積極的,但是也有一些負面的評論。把這種現象放在全球大反思的背景下來看,我們就會有一種平常心。”吳建民說,“今天的世界正處於一個百家爭鳴的時期,既是百家爭鳴,當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意見,包括我的、你的、他的。”
旅遊預定網站Kayak (已由Priceline在二○一二年以十八億美元收購)的共同創辦人保羅•英格利(Paul English),看著他的行事曆。他發現,他開的會與他會見的人,約有九成都與科技圈或非營利組織有關。 英格利想擴大社交圈。於是就在去年萬聖節,在主持一個化妝晚會之後,他駕著他的特斯拉Model S 開始當起優步(Uber )司機。 英格利說,「那天晚上我從午夜開到凌晨兩點收工。大家看到有人化裝成吸血鬼,還駕著一輛特斯拉,都覺得非常有趣。」 載客初體驗 萬聖節當天 扮吸血鬼載客直到今天,英格利仍然每周抽出幾小時空檔,在家鄉波士頓當優步司機,「別人的故事,聽起來總是更加有趣。」英格利在當優步司機的時候,不會為自己準備礦泉水或糖果解渴解饞。 他會準備一本筆記本,針對每一位上車的乘客在本子上記一句話。他還記得很清楚,有一次載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十三歲女孩。 那女孩正在波士頓探訪幾所中學。她希望在波士頓念中學,能讓她日後比較容易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編按:MIT就在波士頓)就讀。英格利於是告訴她說,自己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兼任講師。 英格利說,「她有些不信,說道,你既然在麻省理工學院當講師(沒錯,他還在MIT的史隆管理學院教課),為什麼還要開車?我告訴她,我有很多生活面。」當優步司機的經驗,讓英格利進一步了解如何對「服務經濟」的專業人士評分。 他最新創辦的Lola,就打算聘用旅遊經紀為消費者訂定行程,然後由消費者從一分到五分,為自己這次旅行的經驗打分數。在撰寫這篇稿件時,已經集資一千九百七十萬美元(約六億三千零四十萬元台幣)的Lola即將上市。 學會打分數 督促業務員 提高服務品質在本文截稿時,英格利當優步司機的評分是四.九七。英格利說,「我是好勝心強的人,一直在想,是哪個乘客沒有給我五分滿分?我做錯了什麼?」他之所以要用消費者打分數的辦法建立Lola,原因也就在這裡。 英格利說,「我要我的業務代表有競爭的心。有人替你打分數,你才會想到『我要做得更好』。」英格利最近打算做一種新嘗試。他沉思著說,「我的辦公室隔壁有一間酒吧。我們正在討論,我每逢周一到吧枱當調酒師助理的問題。用這種方式結識新朋友,一定很酷。」而且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不必擔心別人為你打多少分。 運轉手之練 旅遊業大亨跑去開優步,只為演練新公司的KPI制度 18 億美元 他創辦Kayak公司,以18億美元被購併。 1970萬美元 當司機的經驗,只為開設Lola公司,籌資1970萬美元將上市。 4.97 他當司機的評分4.97,有點懊惱為什麼不是滿分5分。 撰文 / Sheila Marikar 譯者•陳曉夫 |
即將正式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希拉里周五晚間通過推特宣布競選搭檔是來自弗吉尼亞州的聯邦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 。
現年58歲的凱恩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曾經擔任弗吉尼亞州州長以及弗州里士滿市市長,他將於下周參加在賓州舉行的民主黨全國黨代會上正式接受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分析人士指出,希拉里選擇在周五宣布競選副總統人選應該是為了轉移媒體和外界對剛剛結束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註意,同時也可以為民主黨全國黨代會下周在費城登場前“熱身”制造一些興奮的氣氛。
此前凱恩就被認為是最可能的副總統人選,但包括農業部長維爾薩克(Tom Vilsack),新澤西州參議員布克爾(Cory Booker)以及勞工部長佩雷斯(Tom Perez)等也都被認為也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來自總統大選最關鍵搖擺州之一弗吉尼亞州的凱恩是華盛頓圈內人氣很高而且很受歡迎的政治家,能講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凱恩不僅認為可以為希拉里爭取到維及尼亞州的重要選票,還被認為可以得到重要的西班牙裔選民的支持。
凱恩曾擔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時,凱恩曾是呼聲極高的副手人選,但奧巴馬選擇了拜登(Joe Biden),在2013年成為弗吉尼亞州參議員之後,凱恩加入參議院軍事和外交關系委員會,曾前往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和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被認為具有豐富的處理外交事務經驗。
前總統克林頓和希拉里一為什麽挑了這位最“枯燥無味”的副總統?
“我是一個枯燥無味的人。” 凱恩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而凱恩在華盛頓的圈內確實被稱為是一位“不會讓人血液沸騰(興奮)的政客。”
然而,同桑德斯或者女參議員沃倫等讓人一聽就“興奮的跳起來”的競選相比,希拉里還是選擇了這位讓人“聽了完全無感”的競選副手。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凱恩確是希拉里競選團隊自4月份贏得紐約州初選之後就一直精挑細選仔細考量的人選。在考慮競選副手的過程中,包括前總統克林頓和女兒切爾西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除了要為民主黨挑出一位副總統候選人之外,他們還要為自己的家人挑一位天天朝夕相處合作共事的工作搭檔。“從上次兩人公開亮相時的互動可以看出,他是那個能讓希拉里眼睛一亮的人。”美國媒體CNN的一位新聞評論員指出。
凱恩也被認為是希拉里的候選人名單中“最安全”的候選人,雖然政治溫和派的凱恩可能不會獲得大量極左選民的支持,但在幫助希拉里獲得年長白人男性選民的支持方面,凱恩的白人男性身份和他的年齡以及個人經歷無疑會對那些“恐懼”希拉里女性因素的選民起到正面的安撫作用。“特別是在希拉里的對手(特朗普)是一位非正常人的情況下,希拉里選擇一位中規中矩的副總統人選就顯得更加重要。”美國媒體的一位評論人士指出。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14_776653.htm
从7月6日开始,陌陌就上演旱地拔葱式的行情,到8月底,短短40个交易日,陌陌的股价就涨了141.56%,仅8月份就上涨了70.90%。成为8月里中概股中最风光的那个。借此,陌陌的市值突破40亿美元。
而促成陌陌大幅上涨的诱因是,8月18日,陌陌公告收到买方财团函件,称将撤回私有化要约,这是继欢聚时代、世纪互联之后取消私有化的第三家中概股。
与此同时,陌陌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其营收和利润都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净营收为9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归属于陌陌的净利润为154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净利润170万美元相比,增长804%!
对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师Claire Cao和她的团队也表示,把陌陌(Nasdaq: MOMO)股票评级从减持上调为中性,并将目标价位从12.70美元上调至28美元。
她在报告中提到,得益于巨大的需求和良好的用户基础,陌陌已成为中国手机直播市场中的最大玩家之一。截至第二季度,直播服务占该公司总营收的58%,她预期该占比还将继续上升。
卧槽!股价涨了141.56%!营收增长222%!净利润增长804%!这么猛!陌陌这次押宝在直播上,果然是押对了!在股价增长方面,中国唯一能与之匹敌的互联网公司,除了股价跑赢了“楼市”的大腾讯了,小编一时间竟想不到还有哪家公司了!
难怪可以全员去普吉岛度假?一句话:有钱,就是任性!
也难怪,老唐连私有化也不搞了!数据这么好,而现在证监会对中概股回归的政策又这么的不明确,换谁都“撤”了!
“乍一看像黑社会马仔”
有人曾对静爷说:“假如有‘中国梦代言人’选举,我大概会投陌陌创始人兼CEO唐岩一票。再没什么比混迹街头的小混混成为互联网+新贵更振奋人心的事儿了。”
从挥着砍刀混社会的湖南娄底厂矿小痞子,到14年前,带着他的全部“家当”——一个姑娘、一卷铺盖、2000块钱,闯北京的网易“小编”,再到 8年后的网易总编,到一代“约炮神器”陌陌的创始人,现如今,唐岩已成为估值破40亿美元(约为266亿人民币)的互联网大佬。
唐岩的经历,是一个比发哥演的任何黑帮电影更传奇,更刺激肾上腺素的故事。
那么,真实的唐岩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罗永浩说:“(唐岩)乍一看像黑社会马仔,接触下来才发现,是真正大哥级的人物。”
在太阳没落山前,他习惯戴墨镜,看上去有点像杀气重一些的王家卫(也有人说像北野武).
他的微博头像,曾一度是《教父1》里黑帮大佬的长子桑尼?柯里昂。桑尼风流好色、花天酒地、鲁莽冲动,可是重家庭、讲义气,一句话,“是个真流氓”。可唐岩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最喜欢的角色,满足了他对男人的幻想。
“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
1979年,唐岩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娄底的厂矿区里,他和一群兄弟常年“混江湖”,打架是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动手抄家伙。他头上缝过二、三十针,伤疤至今仍在。
把唐岩挖掘到北京的黄章晋还记得,他在娄底一个BBS上发现这个网名叫“TDM”的痞子小青年时,他的论坛签名还是“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他的文章痞气十足,风格也异常嚣张。在娄底市作协一帮不入流的文人,每篇都在互相唱和吹捧文章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但“TDM”没有“打死他们”,也从不搭理这些人。只是“无比任性”地写着自己的青春小说,有时也写写杂文,骂骂余杰,用一种孤绝的姿态向那些“傻×们”示威,“哥们儿写真正的文章,不矫情的东西。”论坛里只有几个人给他回帖,他们是孤独的异类。
2001年,他俩在长沙第一次见面,饭桌上还有红网一位领导。当时的唐岩还干着一份推销礼品的工作,当着两个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物的面,小城青年不但丝毫没有畏畏缩缩,反而透着股瞧不大上打官腔的红网领导的架势。“他有种无所畏惧的气质。”黄章晋这么说。
直至来到北京,创立了陌陌之后,他的“痞气”也丝毫没改。
唐岩上一次打架是在2013年底。尽管当时,他的身价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约合133亿人民币)、用户数超过一亿。
凌晨一两点钟,天特冷,他裹着件羽绒服,哆哆嗦嗦在世贸天阶门口打车。好不容易等到一辆,斜刺里杀过来一个男人抢先开了车门。
唐岩急了,上去理论。两个老爷们儿吵了几句,对方一脚踢过来,他的拳头也抡了过去。打了几分钟都觉得没意思,嘴上骂骂咧咧也就散了。唐岩揉揉手,身上衣服厚,一点儿没事,倒是揍人的拳头关节有点不舒服。
“男人嘛,很正常。”坐在宽敞的天蓝色办公室里,这个瘦瘦小小,却带着股不管不顾气质的湖南娄底男人,低头思考了几秒钟“武力是不是毫无意义”,抬头时声音高了不少,语速也快了几分,“他打我,难道我不还手?那才病态!总统他退了休,被人打也得还手。”
曾穷到经常没钱吃午饭
直到现在,唐岩依然记得25岁的那个生日。那天,唐岩从某小区的地下室出来,在三元西桥的民工餐馆里,跟朋友吃了一顿13块钱的生日饭。水煮肉片10块,3碗米饭3块。饭后挺后悔,觉得没比家里的白菜杆炒腊肉好吃,不该出来糟蹋钱。
2003年底,唐岩正式加入网易。在北京的第一个月,唐岩白天在网易北京站的东方广场上班,晚上挤在330元一个月的地下室隔间。发工资前一个 星期,他经常没钱吃午饭,就去公司的茶水间灌一肚子免费的咖啡。他每晚必须踩着点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而且只有104路车可以刷那张价值40元的月票, 把他从王府井送到和平里火车站。
但很快,唐岩就闯出了成绩。他做过评论频道主编、奥运频道主编、新闻中心总监、副总编,最后成了总编辑。在网易打造“有态度的门户”这个主题上,唐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网易时,唐岩和上司李甬、方三文,下属陈萌沧、曾理等人,每周总有两三天下了班就相约出去捏捏脚、吃吃饭,再斗个地主、诈个金花。和十几岁时浪迹街头的那个少年相仿,做着组织里的中层干部,上有大哥,下有小兄弟,嘻嘻哈哈,欢乐度日。
他甚至有点“英雄主义情结”。有个老乡触犯禁令被勒令开除。他觉得人家拖家带口,比自己更需要这份工作,一纸报告打上去,把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结果被方三文臭骂一顿,“这不是胡扯吗?”
2011年,方三文辞职创立雪球网,唐岩忽然意识到原来大家最终都逃不过天各一方的命运。这位网易门户总编辑开始琢磨,不然自己出来干吧。
创业失败四次就离婚
唐岩没能吃上Yelp推荐的牛排,他被旧金山的高级餐厅拒于门外。因为,他穿了一双运动鞋。
2014年2月8日晚上,他和一起创立陌陌的太太张思川的美国西海岸之行已近尾声。餐厅服务生打量了他一会儿,这个留着平头、身材中等,穿得像 大学助教的男人,实在没有富豪的迹象。唐岩和太太只能随便找了家小馆子。凑合吃完,他出门抽烟,站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随手拿出手机刷新了一下陌陌后台。用 户数刚好从8位变成了9位。
太太走出门来,他说:“等等。”抱起她,原地转了几圈,“用户数过亿了。”
2011年3月,唐岩创立陌陌科技。之前和太太商量,没做成怎么办?太太说那就再去上班。他又问,创业了就不想上班,怎么办?太太答,那就再创业。他再问,再失败能不能卖了房子?太太说,行,再试试。问到第4回合,太太说,那就离婚。他心里有了数,起码能试3次。
算算身家,加上股票,总共有一百来万人民币。他想,应该够了。
陌陌在霄云中心一间100平米的办公室内成立。前网易产品经理雷晓亮与高级技术人员李志威成了前两名员工,他们都没有开发过手机软件,只能买来《iOS30天速成》这样的教材,边看边写代码。第一名技术工程师,是他们在QQ群里贴小广告招来的。
懂技术的人每天还有活干,唐岩对此一窍不通。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躲在电脑后打《帝国时代》。只有开会时他才打开投影仪大声地提意见,“这儿照片太 多了,不行。”有时也会提出一些对技术人员来说不具备可操作度的要求——例如希望地理位置能够在超过500米移动范围时就重新提交——而这会为陌陌招致隐 私问题,同时手机极度费电。
2011年3月,在北京霞光里15号的一间民房内,唐岩创立了陌陌。
“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8月3日,陌陌正式上线。2012年7月,陌陌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为一亿美元,用户数不过千万。去年11月13日,唐岩发了条微博,“我们不亏钱了,谢谢。”依靠游戏联营与表情等增值服务,陌陌实现盈利。
罗永浩特烦唐岩一点——他加班熬夜搞得面色灰白,唐岩却几乎从不加班,还总挤兑他,“没有一家公司因为不加班而死掉。”
他教育罗永浩,公司CEO应该只做三件事,一是正确融资,二是在关键位置找到关键的人,三是定好大战略。其他事不该管的就少管,是为管理哲学。 上线初期,用户数刚到几百万,服务器宕机了,迟迟不能恢复。唐岩问了才知道技术人员竟然在家联网抢修。老罗愤愤,“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不过那都是创业初期的事儿了。春节后,唐岩的发条明显上紧了。从美国一回京,他连时差都没倒就开始上班。他还是认同创业不能靠加班,不过阶段不 同了,“就好像拍电影,开始很松弛,快杀青时你会越来越紧张,接近成品时根本不存在任何节点。你就想着赶快跑,节奏越来越紧凑。”
换句话说,陌陌快成了。
所以,必要时CEO也要敢发火,拿出点大哥样子,做出点恩威并施的架势。春节后上班,原定上线的新版本因为节前的松懈而必须推迟,他没为用户数破亿庆祝,而是召集管理团队开会,结结实实发了次火,对陌陌创立时就在公司的老员工说,“你干不好,我可以找别人。”
“不是吵架,”他纠正了我对这次会议的措辞,“完全就是老板训人。”
那一阵,他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7点半起床,早餐就在楼下吃,然后直奔办公室,再没和和他太太独吃过一顿饭。
陌陌:搭讪附近小护士
起初,唐岩做陌陌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体面”地搭讪漂亮妹子。
2010年正值亚运会,唐岩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和同事聊天,他发现不远处就有一个漂亮脱俗的姑娘,很想搭讪,却没有勇气。唐岩说:“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有一款移动应用能够能把在同一个酒店的姑娘定位出来,通过手机约出去玩就好了。”
于是乎,第二年,一款“约X神器”就这么诞生了。
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陌陌一开始也谈不上运营策略,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没有KPI,不怕丢脸,产品和运营都是尽快去碰壁,尽快去改进,尝试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
推广初期的陌陌资金有限,所以在渠道选择上比较有限,需要盘子大、用户基数大,但花费比较少的社区进行推广。符合条件的有两样:QQ空间和新浪微博。由于QQ空间年龄偏小,所以陌陌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新浪微博上。
一开始,陌陌只在微博上发传统信息,说有产品上线啦,亲朋好友帮忙给推一下。结果做了些推广之后,每小时的下载量居然最高能达到几百。
这让他们觉得,这条路子是对的,但是形式肯定要继续优化。所以陌陌开始把产品放在场景里去讲故事,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会想起来去用。
就比如一个小伙儿母亲病了,挂不上号,他就在协和医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来一堆医生护士。挑了一个护士开始聊天,结果聊了半天挺高兴。于是他跟人家说我妈病了,挂不上号,小护士马上说,没问题,我给你挂一个……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而这样的故事多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就明确了。
在运营过程中,他们认为一个社区的活跃取决于女性用户的活跃,而女性用户的活跃度取决于她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这里是否有安全感。
所以陌陌还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女性做了很多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获取好感。并且组建了一个七八人的团队,每天处理举报信息,保证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为了不让用户简单地把陌陌理解为约炮软件,他们增加了群组功能,做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沉淀。例如基于小区的业主群,利用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邻居,慢慢转化成熟人关系,构建城市的社区文化。
至此,陌陌完成了场景的转变,从一对一的网上社交场景,慢慢向社交、本地化方向转变,从线上走向了线下。
陌陌产品的爆发的一年里,陌陌投入资金约为1500万元,其中大部分为员工工资和房租,其次是后台建设和技术研发费用,推广费用仅为100多万,主要是进行了微博宣传。
2014年,陌陌注册用户达到1.803亿人,月活跃用户达到6020万人,平均日活跃用户255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其2014年前 9个月的收入达到2620万美元。更是在在这一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MOMO”, 开盘价14.2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5.6%,市值26.57亿美元,而作为其创始人唐岩身家也达到7亿美元。
在IPO后,陌陌创始人唐岩持有该公司26.3%的股权和78.0%的投票权。IPO前,唐岩是陌陌最大控股股东,占股达到39.8%。
在IPO后,陌陌创始人唐岩持有该公司26.3%的股权和78.0%的投票权。IPO前,唐岩是陌陌最大控股股东,占股达到39.8%。
他要会画饼,那还挺恶心的
“土匪中的山大王,游击队的小首领。打仗时枪法绝对最准,随手一枪灯就熄了,再来一枪就是灭保险丝。不说大道理,手里有绝活儿。”黄章晋这么形容唐岩。
陌陌创立至今,唐岩在公司没发表过什么鼓动人心的讲话。2013年底,去桂林开年会,他站在台上,吭哧吭哧总结了20分钟。王力评价:“他真不 擅长这个。”更别提用“梦想”之类给员工画饼了,几名创业初期员工直摇头,“这不是唐岩会说的话。”其中一个还补了句,“他说这种话,会挺恶心的。”
聪明,喜欢高效率的沟通,说话不绕弯子,是“匪首”唐岩的绝活儿。“这是很无耻的年代,如果还用虚伪装扮无耻,那是狼狈为奸。”在网易工作时, 每次开会别人做几十页PPT汇报,他用4个字概括:粉饰太平。提问环节就听见他在说话,每个问题都尖锐、直接、不留情面,搞得人家下不了台。
业内有名的基金经理去拜访他,问,你怎么看互联网形势?唐岩傻了,这个三天三夜也聊不完啊,敷衍了几句。对方又问,你觉得什么会颠覆微信?他心想,我要知道我不早干了。直接回答:“你来之前应该在百度搜一下。”
他的管理风格也是直来直去的。在网易时做专题策划,靠着椅背,专注地看,时不时说一句:“等会儿,这儿不对。”有时也给编辑们撂句话,标题多个字少个字,流量就有大幅的提升。若干年后,曾理还语带佩服,“唐岩懂人性。”
对朋友和身居高位的人,唐岩说话刻薄,喜欢挤兑人。前者是熟人间的放肆,后者纯粹就是因为看不惯。他的微博没加V,不聊工作聊八卦,嘲讽精英, 例如雷军和李开复。要是听到某个看上去牛逼的人实际上龌龊的八卦,下次饭局上,他准会眉飞色舞地传播。“那些人恶心别人十几年了,凭什么我不能挤兑他?得 到万人敬仰,没有一两个挤兑才不正常。”
下属们喜欢他是因为他愿意提携,工作出了成绩,升职加薪,毫不含糊。曾理和他认识9年,只在自己生日买过两次单,其他时候都是吃唐岩的。罗永浩是暴脾气,性子一上来就教训下属。唐岩奚落过他。老罗不服,偷偷观察,唐岩真的很少发火。
和削尖脑袋往名利场钻的人不一样,唐岩不担心不混圈子会损失什么。“人脉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卖资源能卖出什么,我不信。”做陌陌之后,他没出 席过一次所谓的行业论坛,只在投资方经纬创投内部开过一次圆桌会议。他说,所有要拿麦克风说话的会,都是傻X会议。实在推不掉的活动他就指派王力去。王力 愁眉苦脸,他笑得开心,“这不就是老板的福利嘛。”
微博上有用户骂他。真犯了错,就先道歉;但要是对方撂了脏话,一定针锋相对骂回去。“我从来没有什么用户是上帝的想法。我创个业辛辛苦苦,你骂我家人干吗?”
“人都想八面玲珑处理每一个问题。但只有上帝才做得到。尽量实事求是,直接一点,很可能整体效果还过得去,自己也轻松。”
2001年,黄章晋第一次见到唐岩,饭桌上还有红网一位领导。当时唐岩干着一份推销礼品的工作,当着两个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小城青年不但丝 毫没有畏畏缩缩,反而透着股瞧不大上红网领导的架势。“他无所畏惧。”黄章晋说。“我从那时起就觉得他有股劲儿,生命力蓬勃,以后一定会成功。”
也就是前两年的事,朋友里有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有人起哄,让瘦小的唐岩和他比赛掰手腕。话音刚落,唐岩就站起身活动筋骨。还是街头逻辑那一套, 明明心里已经怯场,表面上却绝不可能让步半分。唐岩的发迹史,始终挣扎在青春期漫长的余稍里,面对着硬梆梆的现实,准备好了,挨一记直截了当的闷棍。
最后,反倒是大汉怯了场。
那么,对于陌陌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这么大的成功,也许我们可以从他的16条牛逼哄哄的“唐岩语录”中,一窥究竟。
1. 创业没有那么难,不用豪华团队,不用腰缠万贯,不用万事俱备,只要你想了,就可以干。
2. 你要有自己的商业逻辑,这是好产品和好公司的起点。
3. 要做出一款好产品,现在已经过了一纸商业计划书就可以拿到投资的时代了,除非你是成功过的大牛。
4. 要设置创业期的止损点。
5. 好产品只有加上好运营才等于好公司,不想做运营的产品不是好公司。
6. 与大公司反着走,也许是破解“腾讯魔咒”的一条路。但这也意味着你要花更大的努力,或者这是一条通路比较长的死胡同。
7. 创业者要敬畏资本,与资本保持近而不密的关系是必要的。另外,你对VC牛逼要看阶段,你在办公室等VC来的话,是见不到50家的。
8. 最经典的LBS应用是什么?大部分都是装逼用的。最经典的应用场景就是如果能够解决我在306能约到308的女孩子喝咖啡,这就是好应用。
9. 一款应用如果在国外不火,在国内做的话也是差一大截。不过,社交是一个例外。国外很容易say hi,国内不容易say hi,国内对陌生人比较提防,在互联网上搞社交还是比较合适的。
10. 移动互联只有两方面有优势:一方面是24小时机不离身,手机慢慢器官化了;第二方面location是可以做到的,误差只有5米。
11. 我从来不主动见VC,我很装的。
12. 我在网易做了9年,到后来不想定位为媒体人。
13. QQ为什么干不掉新浪微博,因为新浪微博的关系不放在QQ的关系里。米聊为什么不行,因为它的关系链全部在QQ的覆盖里。
14. 移动互联网的门槛特别低,特别适合屌丝创业。
15. CEO就做三样事情:人——骨干团队,钱——不能没钱,战略方向。其实都是很朴素的原理,有人过分夸大了它的特殊性。CEO和创业的原理是一样的,把基本的规律抓住。
16. 与我们同样的产品都很山寨,完成度只有60%,我们不太山寨的。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14_776653.htm
特朗普獲勝不是因為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而是因為他發出了美國沈默大多數的聲音。
從民生上說, 這次選舉和之前的選舉一樣,白人投票的選民在總投票數中依然達到了70%以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這些人尤其是中西部缺乏高等教育的白人階層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處境日益窘迫。白人是美國唯一一個人口壽命下降的族群, 但兩黨之中似乎根本沒有人對此關心。
“白人尤其是白人男性的壽命在下降,而精英階層對此無動於衷。”福克斯電視臺的新聞評論員在特朗普獲勝時說,“但如果難民或者是黑人的壽命下降,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民主黨越來越傾向於代表上層精英和少數族裔弱勢階層的利益,對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常識視而不見。
在美國的政治版圖中,2004年開始出現的茶黨運動使共和黨往極右方向發展,而最近幾年民主黨意識形態的極左化則讓很多原本堅定的自由派民主黨人也變得無所適從。溫和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逐漸成為了沈默的大多數,很難聽到能代表他們的聲音。
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合法化對大部分民主黨選民還能接受,但是當奧巴馬政府為了保護變性人的權利要在公立學校強制男女同廁時 (也就是你只要覺得自己是女性就可以去女廁所,覺得自己是男性就可以去男廁所) 不僅讓家長們感到恐慌,而且也挑戰了民眾的常識和認知底線。當恐怖分子肆虐,極端宗教分子在巴黎、紐約、波士頓和倫敦這些文明中心屠殺無辜民眾時,希拉里和奧巴馬連極端宗教分子這些詞語都不願意說出來,更不用提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阻止極端宗教思想對年輕人的煽動或蠱惑。
當民主黨執意要大赦1100萬非法移民(所耗費的巨大開支不得不由辛勤工作的中產階級為之買單),但經過合法渠道來美國求學的優秀學子卻因為無法抽到工作簽證而必須離開時,民主黨也在越來越極端的道路上和普通選民漸行漸遠。尤其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各種階層和種族的沖突愈發激烈。
如果過多關註少數族裔和宗教權利時,那麽主流的宗教信仰就無法正常表達。如果過於看重非法移民和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就會漠視中產階級的辛勤和汗水,也會和“只要努力奮鬥就可以在社會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國夢相背離。而當這些“政治正確”越來越走向極端時,就會出現極端宗教分子成功煽動生長於西方的追隨者,鼓動暴力搶劫的錄像在Youtube上播出,一些美國公立學校不在食堂提供豬肉以及看到鄰居有異常行動但因為害怕被指責為種族歧視而不敢向警察報警等種種怪象。
普通人和普通政客都不敢說這何其荒謬,“政治正確”已經綁架了常識。大嘴特朗普說了,他以一種讓這個社會難以接受的方式說出了很多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就像是皇帝新衣里那個小孩,這也使得特朗普盡管突破各種美國政治的禁忌為人所不齒,但是當在投票中獨自投出那決定美國方向的一票時,選民要考慮的是誰能夠代表自己的利益。他提出的反貿易和反全球化其實關系著眾多選民的切實生存和民生根本。
2008年,美國人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一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不光彩歷史。而2016年,事關生存和最基本的生活理念,他們做出了最實際的選擇。
特朗普在周二幾經反複後,終於去拜訪了《紐約時報》。
在《紐約時報》記者看來,盡管贏得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職位,特朗普仍然強烈渴望著贏得他人的敬愛,而且過於迫切地需要告訴所有人:這些是他應得的。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者弗蘭克•布魯尼寫道,在和時報20多個代表進行的會談中,前八分鐘,特朗普聊的都是兩個星期前他的勝利是多麽的不可思議。
特朗普描述那是一次“偉大的勝利”,然後主動回憶起所有那些鼓舞特朗普陣營士氣的亮點:支持者集會的規模;因為人數超額而另外準備的大屏幕與擴音器;他的集會是多麽熱情洋溢,與可憐的希拉里•克林頓之間形成多麽鮮明的反差。
他主動說起,直到他出現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才在密歇根和賓夕法尼亞兩州結束了“38年還是多少年來著”的挫敗史,弗蘭克•布魯尼寫道,這個“多少年”顯然包括了實際的數字:28。
特朗普說自己得到了接近15%的非裔美國人的選票,盡管出口民調表明只有8%,他斷言,這個人群的低投票率實際上是對他的巨大贊許,表明“他們喜歡我的話”,所以沒有白費力氣去投票支持希拉里。
特郎普還主動提到了普選這個話題――只為讓時報記者知道,如果要緊的是普選,那他就會贏下普選,他的戰略會做出相應調整。
“普選本來就容易得多。”他表示自己在選舉團投票中贏得的勝利,才是真正了不起的。
來到《紐約時報》的特朗普稱,沒什麽熱情去調查希拉里的電子郵件或克林頓基金會,在全球變暖問題上願意聽取科學家的意見,對水刑表示懷疑,並且毫不猶豫地否定白人民族主義者。他根本沒有提到邊境墻這回事。
布魯尼懷疑是不是只要能確保獲得掌聲,特朗普會往任何方向、任何一個選區傾斜?是不是說,要想讓特朗普有最佳的表現,我們要在他通情達理的時候表達無比熱情的贊譽,這樣一來,他會為了讓這種贊譽聲不消失而繼續走在正軌上?
在會議開始之前七個小時,因為和《紐約時報》見面的條件問題,他還發表了若幹推文,再次將時報稱為一個“每況愈下”的新聞機構,當著時報記者的面,他卻說,《紐約時報》不僅是“最最偉大的美國瑰寶”,而且是“世界的瑰寶”。
盡管早已名利雙收,不僅是電視明星,還是億萬富豪,又剛剛贏得了美國總統的寶座。布魯尼通過和特朗普的見面,還是感到特朗普是多麽期望得到認可,多麽渴望被愛。這位70歲的候任總統天性就像粘土一樣沒有定型、易受影響,這一點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
布魯尼認為,特朗普仍然只有宏偉的意圖,而不是具體的方案。在會議快要結束時,他甚至預言自己或許可以完成他的前任們不能完成的事業: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建立持久的和平。
由於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主張以及保守主義價值觀,外界將他稱為“法國版的撒切爾夫人”。
他是弗朗索瓦·菲永,曾在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時期(2007年~2012年)擔任法國總理。如今,他還是法國中右翼政黨共和黨初選的獲勝者,打敗了7位候選人,其中包括他的前任“老板”——薩科齊以及另一位前總理、波爾多現任市長阿蘭·朱佩。
11月27日晚,法國2017年總統選舉中右翼黨內初選第二輪投票如期舉行,全法國有大約450萬選民參加投票。當晚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菲永以大幅優勢勝出,66.8%的得票率遠遠領先於對手朱佩(33.2%),成為代表傳統中右翼政黨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這3年來,我都在為了我的價值觀而戰。”菲永在周日晚發表勝選感言時表示,“法國不接受墮落,法國需要自由和實際行動。左翼帶領我們走向失敗,而極右翼將讓我們破產。”過去的5年是失敗的5年,法國人民必須重整旗鼓。
菲永是誰?
現年62歲的菲永出生在法國西部薩爾特省勒芒一個嚴格的天主教家庭,父親是公證人員,母親是一名歷史教師。
27歲那年,菲永當選為法國Sable市市長,然後一路攀升,出任法國勞動部長、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長,最終於2007年成為薩科齊背後溫和並且低調的法國總理。
巴斯大學法國政治學資深教師芒敦(Aurelien Mondon)表示,由於薩科齊的強大個人魅力,很多人都無法真正了解當時站在他身邊的菲永。“如果說菲永有弱點的話,那可能就是他缺少一點個人魅力。”芒敦說。
已經是5個孩子的父親,菲永如今和妻子住在一座12世紀的城堡里,地址就在他出生地附近。這名政治家還是賽車的發燒友,曾經出現在法國《頂級齒輪》的電視節目中。
他打算做什麽?
菲永在經濟領域傾向新自由主義,強調政府要放松對市場的管制、通過削減公職減少政府支出,在社會議題上支持傳統價值觀,因此被外界稱為“法國版的撒切爾夫人”。
菲永計劃結束法國每周35小時的工作制度,大幅度削減公共支出,廢除財富稅,減少移民,並且投入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加強安全防禦和正義領域的建設。
具體來說,菲永在公共和經濟方面的改革立場堅定,行動徹底。法國媒體將他比作撒切爾夫人,原因之一就是他承諾當選後將在未來5年內繼續削減100億歐元財政赤字以及50萬個公共職位。他還表態稱,將重新審視法國戰後的社會模式。
其次,他的反恐態度強硬,做法實在,並且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有著良好的私交。除了上述的投入12億歐元以加強安全防禦和正義領域的建設之外,他還希望重新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並在敘利亞問題上和阿薩德進行談判。
事實上,普京上周三明確對菲永表達的盛贊,也讓其競選對手朱佩有些耿耿於懷。在上周四的電視辯論中,朱佩試圖激起選民對於菲永與普京關系過密的不滿:“我必須承認,這是第一次俄羅斯總統通過指明他所支持的候選人來幹預法國大選。”
由於普京在2008年~2012年期間擔任俄羅斯總理,因此和菲永作為俄法兩國政府總理經常接觸,並且培養了極好的個人關系。普京公開表示,菲永同世界許多政治家“很不同”,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內斂、不外向”,但非常強硬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是一個“不好搞的談判者”。以“私人關系”看,菲永是一個“正派的人”。
關於反恐,菲永此前還表示,要禁止出國參加恐怖組織的法國人重返法國。另外,他還是Burkini泳裝禁令的支持者。Burkini泳裝是一種能夠包裹全身的泳衣,被不少法國人視為“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象征”。在競選中,他對那些頒布了Burkini禁令的城市表達了支持。
與此同時,菲永還是同性結婚合法化的反對者。2013年,法國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成為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14個國家,但菲永在是否通過該法案的投票中投的是反對票。“菲永來自於一個保守的天主教家庭,也受到了激進的天主教組織,尤其是堅決反對同性結婚合法化群體的支持。”芒敦這樣解釋。
為什麽他可能成為下屆總統
在幾周前,菲永參選法國總統的舉動在外界看來還是一場不太可能贏的賭局。但現在的事實卻是,他打敗了不少此前熱門的候選人,成功拿到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在打擊恐怖主義以及ISIS(伊斯蘭國)領域,菲永出版了一本名為《打擊伊斯蘭極權主義》的新書,直接給出了正確的基調。這無疑讓他贏得了主流中右翼的支持。
“我們此前一直以為會是朱佩或者薩科齊來代表共和黨和勒龐(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展開最終對決。”和芒敦有著類似想法的分析人士並非少數,他們當時擔憂,和勒龐比起來,朱佩顯得太溫和也太保守,而薩科齊在2007年~2012年執政期間又表現得太讓人失望。
雖然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獲勝讓勒龐的未來變得更加樂觀,但菲永在黨內初選中的勝出讓法國選民看到了希望:菲永有著上述兩位競選人都沒有的資質,這會讓勒龐通往愛麗舍宮之路變得困難很多。
7日據新華國際官微消息,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打算提名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出任新一屆美國駐華大使。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布蘭斯塔德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歡迎他為促進中美關系發揮更大作用。
陸慷表示,美國駐華大使這一職務是聯系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橋梁。無論誰出任這一職務,我們都願意和他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布蘭斯塔德現年70歲,曾於1983年至1999年擔任艾奧瓦州州長,2011年再次上任州長並於2014年成功連任。
布蘭斯塔德被提名出任新一屆美國駐華大使
記者提問:第一,據報道,美國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已經接受特朗普提名其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第二,美國候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曾稱中國與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為伍。弗林將是特朗普在安全事務方面的主要顧問,中方對其言論是否感到擔憂?
陸慷:關於第一個問題,關於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先生被提名為新任駐華大使,我們也在關註有關報道。首先我要說,布蘭斯塔德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歡迎他為促進中美關系發揮更大作用。美國駐華大使這一職務是聯系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橋梁。無論誰出任這一職務,我們都願意和他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關於第二個問題,希望所有真正采取負責任態度,致力於維護中美關系、推動中美合作的人,他們在表態時一定要尊重事實,這樣才能有助於增進美中兩國的互信。
一個莽撞的闖入者,一款野蠻生長的移動辦公APP,以免費為切入口,破壞著行業所有陳舊的規則和生態,並正在走向新的獨角獸之路。
本文由快刀三俠(微信ID: 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胡二夥。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360之於殺毒軟件,小米之於手機。同樣,一個莽撞的闖入者,一款野蠻生長的移動辦公APP,以免費為切入口,破壞著行業所有陳舊的規則和生態,並正在走向新的獨角獸之路。
“一經打擊就灰心泄氣的人,永遠是個失敗者。 ”
他曾是阿里巴巴的元老,“十八羅漢”時候的實習生,見證了杭州“屌絲”階段的馬雲。
他在日本待了11年後歸來,做一淘沒有起色,做來往也沒有成功,他成為連續失敗者,一度成為阿里巴巴最邊緣的人物。
再後來的創業,他搬出阿里園區,手下只有6個人,產品沒有推廣,沒有發布會,甚至70%以上都是技術人員。
跨界打劫,狼性文化,從0起步到300萬家企業組織用戶,進而成為中國企業社交第一軟件,估值300億美元,他只用了兩年時間。
馬雲創業時他是實習生,互聯網最著名的“失敗者”
無招(陳航)是阿里著名的“失敗者”。
1998年,馬雲從北京回到杭州,“十八羅漢”聚集在湖畔花園的一間民宅,大家東拼西湊了50萬元,準備創辦一家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
無招當時正好在阿里巴巴實習,但畢業後他沒有繼續留在這里,也許是“媚洋”的虛榮心作祟,他選擇留學日本,隨後進入了一家日本企業。
在別人看來,他錯過了一個“實在太可惜”的機會——作為原始團隊成員,在阿里巴巴上市後,他將因此成為一個有錢人。
在日本待了11年後,他回到杭州,他的命運還是沒有起色。在阿里巴巴這麽優渥的土壤上,他做搜索引擎的一淘網沒做起來,做社交軟件來往也無疾而終。有人甚至說無招能力和眼光都有問題。
特別是關於來往。2013年,由陸兆禧帶隊,集結阿里巴巴所有資源挑戰微信,馬雲甚至親自站臺,在內部郵件里寫道:“每個阿里人必須安裝來往,每個人還至少要爭取到100個外部來往用戶。”
這種捆綁式的方式,不但沒讓來往迅速強大,而且和微信的差距越來越大。作為產品線負責人的無招更是覺得苦悶,來往被定位成一個追趕者,產品完全隨波逐流,沒有最核心的差異化價值,更談不上創新,“我們只能眼看著微信把搖一搖、朋友圈和公眾號等功能做成功了,而且越做越好,而來往什麽也沒有。”
果然,來往最終似乎成了一場鬧劇。在來往內部會議上,憋屈很久的無招語態堅硬:“我們要換個方向,做一種區別於朋友圈的工作圈,做企業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於B端市場。”
無招把想法說出來後,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互聯網時代誰還做企業市場?”吵了一個多月後,無招覺得很失望,於是帶領6個人的小團隊,搬離了阿里園區。
背水一戰,意味著沒有後顧之憂,只能往前走。無招曾多次表示:“我們已經死過一回了,沒什麽可怕的。”
但和做來往時的資源傾斜不同,釘釘初期幾乎沒有得到阿里巴巴任何支持,甚至連內部的人也沒聽說過這個項目,有點像一個貴族棄兒,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借用阿里的朝聖之地——馬雲湖畔花園的私宅。
在湖畔花園馬雲的家中,背後白板上是馬雲寫的發展是硬道理
湖畔花園是所有阿里故事的起點,淘寶網、天貓、支付寶和萊鳥等產品都從這里出生,無招把團隊搬到這里有點“換換風水”的寓意。一百多平方米,三室一廳,慢慢團隊最多的時候有50多個人擠在一起,來晚了連辦公桌都沒有。
那時候他壓力巨大,進入企業市場甚至被外界解讀為是“打不過就逃”的行為。2014年5月,釘釘項目悄悄啟動。2015年初,第一版上線的時候,連發布會都沒有辦。
誰也沒能想到,兩年之後釘釘會以每年200%的速度成長,2017年釘釘企業用戶突破300萬家,估值500億美元,甚至登上阿里巴巴的財報,儼然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級市場的一只新的獨角獸。
既不是下一個張小龍,也不是下一個微信
釘釘的成功,除了無招所言的“踩了狗屎運”之外,更離不開釘釘團隊組織文化的裂變。
其實大公司內部創業舉步維艱,局限太多。比如,在高壓KPI制度下,員工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績效考核,如何保證在公司的地位,而不是產品和用戶,狼性精神使錯了方向。
而釘釘有點不一樣,它距離阿里園區20分鐘車程,環境相對私密,業務完全獨立,避免了大公司的內部競爭和太多的猜忌和質疑。釘釘短期的盈利問題,集團內部也沒有施加壓力,它的基因就是一個完全自由生長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始終保持獨立性,這和張小龍重視保持團隊不被侵蝕和騷擾的想法如出一轍,微信團隊至今堅持待在廣州,而不去更為發展活力的深圳騰訊總部。
還有一點,阿里巴巴寬松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釘釘組織的強大的自驅力。比如,阿里巴巴員工都有“花名”,無論高層還是員工都以花名相稱,上下等級觀念被降到最低。
傳統企業8點半開始排隊打卡,阿里巴巴從來不打卡。傳統企業開會坐在一起論資排輩,阿里巴巴全部是站立式開會,十八年來,阿里巴巴每天晚上10點鐘還燈火通明。
他們對組織熱愛,有一種共同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同於洗腦式培訓帶來的短期效果,而是一種長期共同奮鬥的信仰,而這種信仰又進一步演變出使命必達、追求效率、員工有強大的自驅力的工作方式,這正好也是釘釘的使命。
在阿里巴巴內部,釘釘被稱為“瘋人院”,作為“瘋人院院長”,無招會親自面試每一個求職者,標準之一就是“夠不夠瘋狂”,結果往往100個面試者最多有兩個能合格,求職者往往會吐槽,“無招的點有點奇怪”。
除此之外,釘釘要招的人是能夠高度認同釘釘,即使在明知沒有很大物質回報的前提下,依然能長久保持激情的人。無招甚至會很強勢的問你,“你用微信嗎,你證明一下,你把微信上所有的人都改成用釘釘溝通,你做得到嗎?”這往往搞得別人很尷尬。
無招說,大公司不缺錢和人才,大公司缺“神經病”。這種神經病其實是一種熱愛、偏執、甚至癲狂的極客精神。比如現在幾十個人的來往團隊還在釘釘麾下,“總會留下一幫神經病人覺得這件事情能幹”,無招說。
不過,他也有慚愧的時候,由於經常很晚回家,女兒會向他鬧別扭:“爸爸在外面有個兒子叫釘釘。”
4300萬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
中國傳統中小企業從紙質辦公時代,進入雲和移動時代。而釘釘跨越一個時代,“莫名其妙”地踩中的一個風口。
這種感覺,就像十九世紀初,西進運動第一批來到加利福尼亞的淘金客,在這片沒人開墾的處女地,你只管挖金子就好了。
當然,一個莽撞的闖入者,一款野蠻生長的移動辦公APP,以免費為切入口,破壞著行業所有陳舊的規則和生態。創造性的開發出DING功能、視頻電話會議、消息已讀未讀和澡堂密聊模式,無招的每一次出牌,都讓一些活在PC端、靠賣軟件的服務商和通用型SaaS廠商屍橫遍野。
面對這些“罪名”,無招總結道:“在共享、利他主義的雲和移動時代,落後、陳舊的商業模式註定要被淘汰。不是釘釘做得多好,都是同行幫襯得好。”
不過,隨著釘釘影響力越來越大,也遭到了很多質疑。被吐槽最多的就是釘釘的“老板思維”,甚至有人義憤填膺的說釘釘泄露隱私。
無招覺得這並不能代表釘釘只是老板的工具,在他看來,透明化會帶來公正,而公正會帶來平等和自由。“老板可以DING你,你也可以DING老板。我倆是在工作,不是談戀愛,我們不要把個人自由和團隊的價值目標混為一談。”
很多社交軟件是尊重個人人性,而釘釘的思路是尊重集體人性。釘釘希望打破碎片化,提高專註力,節省時間,把這種思維方式輸出給4300家中小企業。所以,釘釘至今都沒有上線朋友圈功能。
無招還說,在中國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比如稅費高,銀行貸款困難,而更多社會資源,其實是傾向於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企業。
從無招個人身上,你也會發現他的成長和蛻變——從一個純粹的產品設計者,轉變為一個更懂人性的企業管理者。
前段時間無招去了一趟以色列,拜訪了位於特拉維夫的谷歌分部。谷歌倡導開放式辦公模式,廚房、健身室、休息區和娛樂區應有盡有,無招非常好奇谷歌的企業文化,詢問對方:“為什麽谷歌把辦公環境做得這麽好?”對方回道:“我們把公司變得比員工家更好,讓工作環境超過家里的舒適度,讓員工在公司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創造自我。”
學習不同企業,或者是一個陌生的行業的工作方式,讓無招很受啟發。他常常聯系釘釘的用戶,不挑行業,其中有城管,也有車間工人,然後把對方的“挑刺”寫在每天的工作日誌里,然後和團隊所有人共享。
大部分聯合辦公空間采用的是“二房東”的經營模式,他們大多認為,跑馬圈地是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之一。
首發 | B2B圈
文 | 常皓靜
移動辦公正在降低固定辦公空間的必要性,同時移動技術也改變了辦公空間的提供方式,因此使得一些別具風格的聯合辦公空間出現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在這個市場中,不僅僅是提供一個辦公地點這麽簡單的一個情況,比如如何增加粘性、如何保障安全等,這都是常見的問題。那該如何設計產品,規格公共辦公環境?
大部分聯合辦公空間采用的是“二房東”的經營模式,靠租金的價差來盈利。他們大多認為,跑馬圈地是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之一。
雲創生活創始人侯正華卻有著不同的思路:靠工位租金維持基本開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產品的研發上。他的目標不是做成房地產公司,而是產品創新公司。
怎樣讓聯合辦公空間不僅僅只是一個空間?在聯合辦公空間里讓人們發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是什麽?這是侯正華日夜思考的問題。
超3500家聯合辦公空間入局
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克而瑞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聯合辦公空間運營商數量已超3500家,提供超過10萬張工位。這其中不乏知名者,如毛大慶創辦的優客工場、潘石屹創辦的SOHO 3Q、李開複創辦的創新工場等。近日,優客工場和洪泰創新空間的戰略合並,國內聯合辦公空間巨無霸也就此誕生。
(雲創生活創始人 侯正華)
當B2B圈(ID:b2bcyj)問及,聯合辦公空間市場快速爆發,創業之前是否考慮過市場上玩家過多的現狀?
侯正華倒也坦然,“市場上玩家確實有些多,但是並不意味著已經成為紅海。聯合辦公空間還是正在進化過程中的新物種。”
不可否認的是,侯正華過往的經歷對他創業大有裨益。創立雲創生活之前,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侯正華在萬科工作了十余年,負責包括地產、文化、創新業務、公益等多種不同領域的項目,歷任一線公司、區域副總,曾主導了萬科集團多個創新業務、跨界探索項目的實施。在萬科工作時,他感受到聯合辦公空間這件事情正在起變化,這讓他決定出來看看。當一次聊天中得知金融背景的付陽和建築師王碩都有相似的思考和興趣之後,大家迅速決定組團創業,組成了雲創生活團隊。
侯正華發現了聯合辦公在產品層面還大有提升機會:比如,從北京一聯合辦公空間做的行為大數據分析,他發現空間效率不夠高,只有60%的人長時間在此辦公,剩下40%的人則處於到處跑的狀態。再如,是對於那些習慣於移動辦公的人而言,多數聯合辦公對比咖啡館,在環境和價格上都缺乏優勢。
作為新入場者,侯正華究竟如何突圍?
創新產品與運營模式
2016年12月,雲創生活旗下第一個項目燕京里開始試運營;2017年4月,燕京里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燕京里包括居住和辦公兩個區域,提供70間公寓和300個工位,是一個居住與工作混合的共享社區。
在聯合辦公的產品部分,相較於其他空間,燕京里在三個方面做了改進和提升。
一是創新產品。
在侯正華看來,咖啡館的優點是環境好、自由度高,但是不夠安全,不是一個基於穩定社群的空間。侯正華的做法是把咖啡館的優點和聯合辦公空間的優點結合起來。
針對咖啡館這樣的痛點,雲創生活孵化了可以智能化運營管理的辦公桌birdesk。具體來說,birdesk有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統,只有用服務號預約過的人才可以激活使用它。
與wework的hotdesk“超售”邏輯類似,birdesk的使用規則是,在桌子沒有被預約的情況下其他人可以隨便使用,但預約的人來了就需要離開。相較於wework,birdesk改進的地方在於,采用了基於環境行為學模型的運營數據分析技術。這一技術可以和身份識別和後臺預約記錄相對應,綜合統計自由占用和預約使用下的使用效率,最終確定一個有效且空置率最低的超售比例。
“標準工位供過於求,只有個性化、情景化的工作空間才有共享價值。”基於此,燕京里的辦公空間將69個birdesk工位根據不同的工作情景模式預設了不同的類型,用戶可以根據情景模式去選擇。
二是創新運營模式。
侯正華認為,共享本應是讓資源的更有效率地重新分配,但目前大部分聯合辦公空間都沒有把空間的共享價值完全激發出來。“共享不應該僅僅是每個月收取租金,容積x時間才應該是資產價值評估的核心。”
燕京里的辦公空間的做法是將公共洽談區、開放公位區和路演空間疊加在一起。據侯正華介紹,1600平方米的辦公樓可以容納300個工位,平均每個工位5.5平方米。而聯合辦公行業里要做到同等質量,每個工位至少需要7到8平米。
三是產生鏈接。
公寓和辦公混合的社區,即創造了更豐富的玩法,也創造了社員鏈接的更多可能。。燕京里的公寓設計是通過不同公共空間層級的設定,來影響用戶的生活。具體來說,公寓的公共空間做成了類似客廳的氛圍;走廊上做了一些臺面,創造用戶相互交流的機會等。
研發新產品
據了解,大部分聯合辦公空間的盈利模式目前依然是租金的價差。然而,按照 WE+ 創始人劉彥燊的估計,目前以“二房東”模式經營的聯合辦公空間們,資本回報率只有 6%-12%;而如果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賺錢的難度會更大。
侯正華想從房地產外部重新審視這個行業。在他的設想中,雲創生活未來的盈利來源來自於三部分:
第一,收取租金。燕京里只是雲創生活的試點,在把模式研究透之後會繼續做存量資產改造。據侯正華估計,燕京里的租金收益每年可達300-400萬元,足以覆蓋整個團隊的開銷。
第二,銷售孵化的空間智能化管理的產品。在侯正華的計劃中,會繼續叠代birdesk,並研發其他可對外輸出的分布式產品。同時,團隊還在研發和孵化更多用於共享社區空間的智能產品,如對個人物品收納的智能管理工具、社區綜合運營的“操作系統”等。
第三,與基金合作,做收購資產的改造。
目前,也有一些企業瞄準了聯合辦公智能硬件產品這一市場,同時出現了專門針對聯合辦公領域做產品的團隊。但侯正華似乎信心滿滿:“從一個想法到做出真正好用的產品來,難度非常大,我們對這個事還是心里有數的。”